時間:2023-02-24 06:14: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演示實驗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了物理教學中必須加強演示實驗教學
初中學生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中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維正在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仍習慣于靠經驗材料判斷分析事物,不善于從理論上進行推導。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個特點是好奇心強,喜歡探索自然的奧妙,興趣廣泛、強烈,但缺乏深度和穩定性。如果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實驗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和獻身科學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氣壓》一節的教學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實驗,在大試管中注入水,將略小的試管放入大試管水中,然后提問:若手拿大試管倒置,小試管如何?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小試管會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實驗,學生驚奇的發現小試管不但沒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時,緩緩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師及時點撥:是什么使得試管緩緩上升的呢?是大氣壓。學習了《大氣壓》這節課我們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一個有趣的實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整堂課學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二、演示實驗的重要作用
演示實驗是連接認識的主體和認識的客體的紐帶。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離不開表象作基礎,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物理實驗。
學生頭腦有時積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經驗,但有些經驗是模糊的、動搖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生動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鮮明,對錯誤的加以改正。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運動和力有些模糊的認識。在教學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車實驗,分析實驗,推出牛頓第一定律,在這基礎上更好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試想如果沒有實驗,教學將變得多么困難。
三、本人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上課前作好充分準備,注意實驗的細節問題,以免出現意想不到的失誤,以確保實驗成功,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 有效利用 演示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60089
在化學課堂上,最常見的實驗形式是由教師主導、設計、操作的演示實驗教學。演示實驗在化學課堂上以非常高的頻率出現,演示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整個化學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一定要科學認識演示實驗的重要地位,積極發揮演示實驗教學的優勢,努力以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來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教師都能認識到興趣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能產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是讓很多教師頗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化學學科,由于有相當一部分的化學知識都帶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和零散性,所以導致大多數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不高。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恰當地運用一些演示實驗活動,借助化學實驗生動、直觀的特性,就可以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上有明顯的幫助。例如,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的顏色會由紫色變成紅色。對于這樣一個信息,如果教師通過語言直接講授,學生最多只會在筆記本上再增加一行字,根本談不上興趣的提升。倘若教師用一個有趣的演示實驗來替代這一行字,可能取得的效果就遠遠不止這些了。筆者在講到這部分知識時,給學生拿出了一瓶雪碧。雪碧作為碳酸飲料,其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借助于雪碧的這一特性,筆者將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了白色的雪碧中,結果就像變魔術一樣,原本無色的雪碧變成了紅色。就這樣,以一個有趣的演示實驗為手段來給學生分析相關知識點,學生會感到非常新鮮、有趣。直觀的實驗現象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演示實驗突破重難點
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大多數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化學知識的抽象性。我們知道,初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要明顯強于抽象思維能力,因而化學學科的特點就成為很多學生學習化學道路上的“攔路虎”。如果能夠解決化學知識抽象性的問題,把抽象的知識點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那么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化學演示實驗就能做到這一點。在課堂上,教師以直觀的實驗現象向學生闡述抽象的化學概念、規律,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可燃物的燃燒條件”這一知識點的教學,說到可燃物的條件,無非就是兩個:一是可燃物要與氧氣相接觸;二是可燃物要達到一定的溫度,即著火點。對于這樣一個知識點,學生記憶起來并不存在什么困難,難點在于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知識點給學生做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把白磷分別放在銅片上和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分別同時進行加熱。結果,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起來,而水中的白磷卻沒有燃燒。接著,再往燒杯中通入氧氣,結果水中的白磷也開始燃燒了起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直觀地看到了氧氣與燃燒之間的關系。接著,再進行第二個演示實驗:將白磷和紅磷同時放在銅片上,然后同時進行加熱。很快,白磷燃燒了起來,而紅磷卻沒有燃燒。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又直觀地看到了燃燒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就這樣,通過兩個簡單的小實驗,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直觀生動起來,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改進方法
筆者觀察發現,在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一些諸如教師對實驗演示認識不足、器材設備不足、操作不規范、可見度不高、學生參與度較低等問題,直接影響到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這就意味著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提升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水平。
一、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物理教師對演示實驗的認識不足,在課堂實驗演示中,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簡單地操作演示一下,敷衍了事草草結束,還有一些教師只是將其作為調動課堂氣氛的“一味作料”,沒有充分認識到物理演示實驗的重要性;二是在不少初中學校的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缺乏所需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無法順利完成演示實驗教學;三是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理論知識不足、物理實驗水平不足,或者課前準備不足,在物理演示實驗中出現演示操作不規范或者實驗失敗的現象;四是有些物理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小,不能滿足班級所有學生觀察,同時教師往往注重自身演示、學生觀察,忽視了學生的直接動手參與,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改進方法
1.自制實驗教具,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具體內容,就地取材,自制實驗教學工具,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制作簡易的實驗工具,豐富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操作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常用的尺子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尺子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尺子振動的快慢,改變尺子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尺子,比較兩種情況下尺子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特點,進而直觀了解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再如學習浮力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小紙船,讓學生折一個類似的紙船,然后小紙船放在水面上,讓學生也跟著自己的步驟操作,觀察小船的漂浮情況,接著在小紙船上放置諸如小塊橡皮之類的物體,觀察小船此時的漂浮情況。學生們通過親手實驗操作和觀察發現,小船上放置物體后,會出現下沉的現象。通過教師的引導和一起進行演示實驗,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浮力的知識,也能逐u培養學生對生活物理現象的思考和探索。
2.規范演示操作,引導學生正確實驗
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前,物理教師要做演示實驗,向學生展示物理實驗的步驟、物理實驗結果以及物理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果物理演示實驗沒有做好,學生很難在親自動手實驗操作中成功完成物理實驗,甚至可能出現危險狀況。因此,教師要規范演示操作,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的詳情,引導學生正確實驗。
例如,教師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演示實驗時,首先要講解這個實驗所需器材,如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等等,實驗的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教師要提醒學生在實驗開始前檢查器材是否正常,然后演示實驗操作步驟,提示學生觀察:杠桿受得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讓學生對實現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實驗記錄,演示實驗結束后,把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整理妥當,保證演示實驗桌面的整潔。
3.多媒體輔助演示,豐富實驗教學形式
受實驗場地、實驗設備、實驗環境的影響,有些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無法從實驗中獲取所需的知識。當前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教師可以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演示實驗,豐富演示實驗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授光的折射規律時,可以在課前先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操作課件。在課堂講解中,利用多媒體分別展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的實驗場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實驗場景、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入水中的實驗場景等,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驗展示,掌握光的傳播特點和折射規律。最后教師在對多媒體實驗演示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梳理光的折射規律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要全面客觀地認識到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的不足,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改進教學方法,自制實驗教具,提高學生參與度;規范演示操作,引導學生正確實驗;多媒體輔助演示,豐富實驗教學形式。通過多種舉措,提高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燕.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探討[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一、凌云縣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題組從鄉鎮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的配備現狀、教師對課堂演示實驗的處理方式及課程資源的利用等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到鄉鎮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實際存在著如下問題:
1.實驗儀器設備落后,且數量不足,實驗教學難以正常開展
大多數鄉鎮中學物理實驗儀器、設備比較缺乏。有些學校不管設計是否合理,還能否在課堂上演示,都是能用盡用。部分學校雖有一些儀器,但數量嚴重不足或不配套;甚至有的學校連在課堂上演示的最基本的測量工具都沒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是很難開展的,更不用說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了。
2.教師對演示實驗不夠重視
從調查情況來看,仍然有部分物理教師對演示實驗不夠重視,認為課本上的實驗圖已展示得清清楚楚,最多利用黑板和粉筆就可以完成任務,往往存在“做實驗”不如“講實驗”的思想。某鄉鎮初中一位從教多年的教師坦言:“其實有很多教師不愿上實驗課!為什么呢?怕麻煩,用時間多,實驗功效低,也不好控制課堂紀律?!贝送?,就算做了演示實驗,也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探討實驗結果等。
3.“應試實驗”的教學理念左右演示實驗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的刻苦努力程度,但仍有不少教師更重視考試分數。絕大部分教師存在“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思想。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學方式,只要考試時出好成績,你就是一位優秀的教師。甚至,有的教師還指導學生在考試中如何爭“有效實驗分數”。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也就成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應試實驗”教學。
歷時幾個月的調查活動,綜合各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凌云縣鄉鎮中學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儀器設備落后,且相對缺乏;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足;“應試實驗”的教學理念左右著實驗教學。
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
1.客觀方面的原因
大多數鄉鎮農村中學物理實驗儀器、設施相當缺乏,主要是教育部門或學校關注程度不夠或是投入的經費不夠。我區農村初中生、小學生的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廣西教育經費投入相對偏低。
2.教師方面的原因
首先,鄉鎮中學物理教師實驗素養參差不齊、實驗技能技巧、設計實驗的能力不強。
其次,有些教師對實驗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不愿意經常開展實驗演示。(1)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不如做實驗練習題”,教師會“把實驗講得滾瓜爛熟,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2)認為做課堂演示實驗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3)認為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現象貼近生活、簡單、司空見慣,沒有重做演示實驗的必要;(4)有些實驗以前做過,演示的效果不夠直觀,所以教師不愿意設計新的演示實驗。
3.學生方面的原因
1.演示實驗的教學創新策略
1.1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發揮主體作用
學生不是一個機械的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只能通過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自覺的學習行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小組之間能夠相互討論和交流,互相傾聽和溝通,在這樣的充滿生命力的課堂中,教師從監督者變成了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認真進行演示實驗操作,觀察現象,分析成功與不足,探討和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正體驗到實驗帶給他們的樂趣,這種積極的情感促進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實驗對學生的各種素質。
1.2讓 教師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
驗證性實驗教學中,教師只作為一個主宰者、評論者;而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作為一個咨詢者、服務者和提問者,教師在討論和辯論時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見,以引導和促進學生去創造發現。探究性實驗有利于理解科學過程和培養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演示實驗教學中應該由教師的演示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探究式教學轉變 ,從而不斷嘗試培養學生敏銳、精確的觀察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3運用現代化教育媒體輔助教學
把微觀問題宏觀性,抽象問題具體化,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物質變化的本質原因,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教學的優化。例:觀察Fe(OH)2沉淀的顏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Fe(OH)3,學生難以觀察到稍縱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現象。教學時可用暫停鏡頭,把現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觀察到白色現象。若用慢鏡頭放映,可觀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綠色紅褐色的顏色變化過程。因此用媒體代替演示實驗具有趣味性、效益性、便于理解等優點,從整體看應該大力提倡,創造條件設施,但也有存在不足之處。如:用媒體全部代替演示實驗,有些實驗本來色彩分明運用媒體反而變的色彩混亂,因此媒體應該應用的合理、適當,該用的時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錦上添花。
2.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創新
過去演示實驗教學的模式通常為:教師按照教材向學生傳授有關新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師生作概括總結。這種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礙于學生創新思維、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新課程實驗教學要求激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特別是演示實驗,它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應該由教師的演示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探究式教學轉變 ,從而不斷嘗試培養學生敏銳、精確的觀察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如下幾種教學方法:
2.1生生間的合作探究:
新授課中部分演示實驗,教師以動手能力強和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同時上講臺,共同完成操作,教師作評委,對正確無誤的操作作出積極的評價,對不規范的操作提出委婉的建議,同時提供建設性意見。如高中化學必修1中的“NH3的制取”,本實驗是初中“O2制取”實驗的翻版,可以先讓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完成發生裝置的裝配,讓動手能力較弱的同學完成收集裝置。適時提出問題,為什么發生裝置的試管要略向下傾斜?收集氨氣的試管為什么要向下?棉花應蘸取什么試液?為什么要蘸取這種溶液?怎樣檢驗NH3是否集滿?提問前先說明:兩位合作者可相互討論,回答不出或不完整由下面的同學回答或補充。試驗下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上臺的兩位同學精誠合作的精神讓我佩服。
2.2師生間的合作探究
新授課中部分演示實驗,教師邀請部分平時較害羞,不敢動手的學生上講臺,教師與他們共同合作,以消除他們的害怕心理。如高中化學“有機化學基礎“中的“乙烯的制取及性質”的實驗,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可邀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交待簡單的任務,一位看溫度計,一到170℃,馬上報告;另一位驗證乙烯通入KMnO4和溴水的試管中。教師有意識地把本實驗的兩個最重要又最簡單的環節交給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實驗操作原來這么“簡單”,這么有趣,這么“輕易”成功。
2.3分組式合作探究:
新授課中部分演示實驗,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個或幾個小組競賽式的研究。如向氫氧化鈉濃溶液中滴入氯化鋁溶液與向氯化鋁濃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中,把學生分成兩個組A和B,A組做實驗,B組觀察現象,同時要完成3個任務①、觀察記錄實驗現象,②、觀察A組同學的實驗操作是否正確,③、解釋實驗現象;同樣B組做實驗A組同學也要完成這三個任務。學生就會看到A組先有沉淀生成,但馬上消失,而B組有沉淀產生。從表面看來,都是氫氧化鈉與氯化鋁反應,為何現象卻不同呢?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本質原因。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鋁溶液,先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由于氫氧化鈉過量,而氫氧化鋁沉淀具有兩性,生成的氫氧化鋁又溶解于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而向氯化鋁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但生成的氫氧化鋁沉淀不與過量的氯化鋁溶液反應,所以產生沉淀,沉淀不溶解。在實驗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還要培養追其因,究其果的科學精神;同時體驗實驗過程的快樂。
關鍵詞 : 物理演示實驗;價值重構;節節探;滿堂探;立德樹人;
隨著課改進入新階段,新課程理念為廣大教師接受并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加上社會經濟發展,辦學條件得到改善。這兩個重要因素的疊加改善了實驗教學現狀。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重視利用與開發演示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物理學習鋪設臺階,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但是,教學實踐中發現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存在矯枉過正的情況,比較典型的有:“節節探”———應景式開設演示實驗;“滿堂探”———一節課上實驗扎堆。這兩種現狀其本質都是為了實驗而實驗,不能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和育人價值,更多的是烘托課堂氣氛。避免演示實驗“節節探”和“滿堂探”,教學內容瘦身,有利于集中時間和精力破解教學疑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利達成。
一、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兩個誤區
1. 演示實驗教學“節節探”
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覺得物理課堂沒有實驗就失去了支撐,所以在執教公開課、觀摩課、比賽課時,無論什么課型、什么內容,一定要設計演示實驗。在設計一些不適合、不需要實驗的教學內容時,牽強開發演示實驗。
某次教研活動中,教師執教“力學單位”一節,在講授力學基本單位時,開展了分組實驗活動。給學生提供彈簧秤、米尺、秒表,并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猜一下課桌大概有多長?有多寬?有多高?空水杯大概有多重?剛才秒表大概有多長時間?讓學生通過上述三種工具的測量來感受1米、1千克、1秒。學生在初中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已經完成詳細實驗,在八年級上冊第六章第1節“質量”進行過質量測量的系統學習[1]。上述實驗簡單重復初中內容,學生不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性經驗,也不能習得物理方法與實驗技能,更不能領會物理思想。
2. 演示實驗教學“滿堂探”
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另一個誤區是物理課堂成了實驗的堆砌———“滿堂探”。利用演示實驗為學生學習奠定基礎,降低理解難度無可厚非,但如果一節課實驗太多,每個實驗都淺嘗輒止,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就不能實現深度學習,演示實驗的教學和育人功能也會被弱化,無法發揮其應有價值。
在一次公開課中,執教“超重與失重”的教師設計了9個實驗。從課堂小測和課堂反應的情況來看,本節課教學效果離預期有差距。一節課40分鐘時間內,實驗探究過多,師生疲于應付,實驗過程注定不細膩、不充分,學生思考不透徹,甚至沒有時間思考。實驗蜻蜓點水,學生對實驗的參與只是湊熱鬧,學生學習注定是淺層的。通過實驗讓學生透徹理解知識、習得物理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目標自然沒法實現。
二、“節節探”和“滿堂探”的不良后果
1. 對實驗現象解釋不充分
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掌握實驗背后的物理知識,領悟其中的物理方法,理解實驗中的邏輯關系,最終將知識、方法、思維遷移到新問題的解決中。所以,實驗不能僅是給學生演示現象,更要引導學生思考,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詳細的解釋。然而,在現實中發現,有些教師的演示實驗,僅停留在現象演示,解釋環節被弱化甚至忽視。這樣的實驗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不能促進學生將感性經驗深化成理性思維,更談不上知識遷移。
一次在楞次定律的公開課上,執教者利用圖1所示器材演示了N極、S極向下插入、向上拔出等實驗過程,學生觀察到上述過程中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產生了感應電流。實驗是成功的,但遺憾的是教師并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事后交談得知采取這一策略的原因是:第一,學生歸納難度大,浪費時間;第二,后面教學中還有“來拒去留”、圓形強磁鐵從等高的鋁管、銅管、塑料管中下落等實驗,時間太緊張,為了給演示實驗騰出時間,省去了學生歸納總結環節。
圖1 感生電流的產生實驗
歸納得出楞次定律對學生而言有難度,是教學中的一個挑戰,但如果因為有難度就跳過歸納總結、升華學生認知這一教學環節,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的學習機會,學生失去挑戰難度的機會,思維及認知水平就不會得到發展。
2. 演示實驗與本節核心內容脫鉤
每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演示實驗設計要能夠服務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就必須緊扣教學核心內容。如果教師設計的實驗與教學核心內容聯系密切,那么實驗就能夠在幫助學生構建模型、突破教學重難點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否則實驗不能發揮關鍵性作用,只能起到調節課堂氣氛的輔作用。這樣實驗不僅不能為突破教學重難點貢獻力量,還會造成學生學習精力的分散。
在“安培力的應用”教學研討課中,執教者在講解了電磁炮原理后,與學生一起演示了如圖2所示的自制電磁炮,實驗演示很成功,當接通電源瞬間,小鋼珠從線圈中被加速后,經過白色塑料管飛入一次性塑料杯后,學生比較驚喜,他們感受到物理實驗的魅力,也體會到了老師為這節課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然而,這一“現象”成功的實驗并不能對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核心知識起到作用。本節課是要利用電磁炮、直流電動機、磁式電表這三個模型,讓學生學會分析導體棒在磁場中的平動與轉動。這三種情境中,導體棒或者線圈與磁場都始終垂直。在問題分析和拓展中,滲透電流元分析法、特殊位置分析法、等效分析法、轉換研究對象分析法等方法。本實驗中小鋼珠在線圈中被加速與上述知識、方法聯系不密切,執教者也沒有解釋實驗現象,實驗沒有起到提升物理教學效率的作用。
圖2 自制電磁炮
教師沒有必要形成每一節課都要開設實驗的“執念”,實驗過度泛濫有時會剝奪學生深入思考的機會,使學生喪失思維發展的契機。實驗設計必須緊扣核心教學內容,才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才有利于學生領悟物理核心方法,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學內容與實驗割裂,不僅不能起到預期作用,還會造成內耗,分散學生精力。
三、重構演示實驗教學價值的策略
1. 正確認識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價值
實驗探究需要將明顯的現象充分展示出來,為學生積累感性經驗,更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在學生認知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越過程中實現培養思維、領悟方法、發展智力。物理教學要立德樹人,本質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五育并舉”并不是德智體美勞的簡單疊加、機械組合,而是要通過“五育互育”實現“五育”的融合,充分顯現出“五育”的整體效果。如果五育沒有“互育”,就會出現五育不充分。充分智育有利于促進其余“四育”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就是智育沒有完成本該完成的任務,即智育不充分造成的[2]。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演示實驗最終價值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體現這一價值目標需要摒棄演示實驗重視數量輕視質量的觀念,而重視演示實驗的質量,在重視演示實驗效果的基礎上設計好現象和結果分析過程中教師的“導”,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這樣演示實驗就不會在課堂上遍地開花,而是在關鍵之處設計高質量演示實驗。
2. 明確演示實驗教學的基礎和目標
基于既契合學生認知水平,又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的教學理念[3],教學設計要有新內容,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知識、能力、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升級”。演示實驗教學的設計更應基于學生基礎并有所突破,不能簡單重復做過的實驗,也不能簡單復制生活中情境,應起始于過去、源于生活,并有所超越,讓學生有新收獲、新體驗。
演示實驗出現“節節探”和“滿堂探”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充分,對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即不知道學生在何處,也不知道學生將去向何處。知道了學生在何處,教師設計的演示實驗就不會簡單重復學生已經做過的實驗,也不會在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之處開發實驗,教師才不會在本該要學生抽象思維之處開發實驗剝奪學生思維發展的契機。教師開發的實驗才會有新意,給學生帶來新感覺,讓學生有新收獲。明確學生將要去到何處,教師開發實驗除了追求實驗現象明顯外,還會追求引導學生思考,促進認知進階和學生思維的發展。
3. 重視開發教學價值高的演示實驗
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重在質量,而非數量,并非多多益善。一般而言,一節課有1到2個高質量的演示實驗就足夠,不需要也不應該讓演示實驗探究塞滿整節課堂。有些不需要實驗的教學內容,不應強求。高質量的演示實驗應該具有明顯的實驗現象,有較高的教學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發展,能較好服務立德樹人。具體而言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1)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實驗現象明顯,觀測效果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幫助學生聚焦學習內容。
(2)能有效解決學生認知疑難。在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處開發演示實驗,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方法,領悟物理思想,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惑,為遷移應用奠定基礎。
(3)能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實驗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要是能夠與學生原有認知產生矛盾效果更好,更能對學生思維訓練產生積極作用,實現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認知實現質的飛躍。
4. 樹立正確的演示實驗評價導向
評價具有較強的導向功能。在公開課、觀摩課、研討課、比賽課中,往往過于看中教師設計的演示實驗,只要實驗設計豐富且有亮點,就可以“一好遮百丑”,就可以獲得評委的“芳心”,就可以威懾“對手”和“觀眾”,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樣的評價導向下,自然導致教師想方設法開發演示實驗,尤其是在比賽課或者各類公開課上,不管對學生的學習有用沒用,無論如何也要設計一個演示實驗。其實一節課好不好,實驗只是其中的指標之一。除了關注實驗還應該關注教師在這節課上的其他表現,比如整體設計、教師的基本功、師生互動、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等。這些方面每一個都可以細化為多個維度的評價標準。就教師的基本功而言,有靠嘴巴講的功夫、引導學生思考的功夫、教學中應對各種突況生成教學資源的功夫等。評價一節課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發展,不論是否有實驗,不論用了幾個實驗,只要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就是一節好課。
思維是物理的靈魂,發展思維是物理教學的使命,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演示實驗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充分智育的重要手段。通過演示實驗實現思維發展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其余“四育”、實現“五育互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終極目標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彭前程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10-15.
一、重視演示實驗教學,加強能力
培養
目前,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非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也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為了研究好這些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學生會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并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設計一些直觀的演示實驗,同時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新成就。
例如,用激光演示光的干涉與衍射,用發光二極管演示電磁感應中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等。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在規定的實驗中,適當增加相關演示項目,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
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教師可在兩只乒乓球間夾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于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于斥力。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想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
與意識
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是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后邊的學生。這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了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例如,在講“楞次定律”時,我將原來的課堂演示實驗改為邊做邊講的實驗,每兩位學生發一套實驗器材(干電池、電流表、原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實驗中讓學生首先觀察電流方向與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再觀察原線圈的電流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系,把直觀的材料作為培養學生知覺、觀察力的材料,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進行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對比、總結出感生電流所引起的磁場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系,最后訓練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并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從而順理成章地寫出楞次定律。
可見,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還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演示實
驗教學
利用常用儀器、教具進行演示實驗是一種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標志,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系統科學的觀察和方法,組成多媒體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以實現教學優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觀察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應用多媒體展示課堂無法演示的宏觀的、微觀的、極快的、極慢的物理過程,從而突破時間及空間的束縛,進行逼真的模擬,靈活地放大或縮小物理場景,將物理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于學生眼前,使學生的認識加強,理解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