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02:1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設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內容摘要:設計素描是設計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作為一種藝術造型基礎的素描,它能傳達出設計者對自然、生活的獨特感受和設計意念,是從事藝術設計活動的起點。筆者認為:在不同的教學側重中,對各種主張應有適度的把握,將各自的優勢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條相對適應于藝術設計教育所需的素描教學體系來。
就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來看,其基礎地位與價值取向各有側重,教學模式不一:有的偏重于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性素描的造型基礎訓練,強調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寫實與具象性的表現;有的偏重于線性框架結構的訓練,強調其內外形體結構的構造組合關系與物象某一局部的超寫實表現;而有的又關注于抽象性的創意訓練,強調其解構性的重組與意向性的表現……從學生這一層面上講,在一些認識和表現問題上,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理解上的差距,有的人誤以為掌握和運用設計素描主要是靠單純的設計理念,或者認為只要學好了繪畫性寫實素描,即可完全替代藝術設計所需的素描造型。
事實上,所謂設計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論知識和大量的實踐來支撐的,是經驗的積累和藝術修養的升華。寫實素描是設計素描的基礎,設計素描是寫實素描的發展和變化。
應該說,設計素描是探討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構造表現原理來發掘人的理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和相關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造型基礎課程之一。
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其教學目的實現形式本來就應該多樣化,不必簡單地歸結為某種模式。況且,西方提出設計素描這一概念的歷史也只有幾十年,引入我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也只是在20世紀80年代,應該說還處于形成與發展的階段,許多理論問題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檢驗。給予寬松的學術氛圍、多樣的教學手段、寬泛的選擇空間去發展其優勢,是學術民主的一種體現,因此不必過早地加以定論。但在所有教學主張中,有一點應該明確,即:其最終目的應是統一的,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啟發和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明確教學目的,樹立設計素描意識
大凡基礎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專業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樣的建筑就有什么樣的基礎一樣。同樣,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教學也不例外,也有培養方向的問題。
不言而喻,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技術與科學相結合的一門應用性專業,設計素描是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創造性思維的和有目標的造型活動,是在傳統繪畫性素描的基礎上,通過具象認識大自然的造物法則,并從具象中探尋抽象的規律和發現抽象的形態;關注物象造型的內結構與外結構的有機結合,啟發我們的想象空間,找出物象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經過提煉與歸納,形成理念的形態,利用其可重新構建的因素,在符合設計應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樹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設計意識的培養。
由此可以看出,設計素描與繪畫性素描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不同體系,繪畫專業對素描基礎的要求是:精神內涵第一,物質性第二,強調人的審美信息傳達,如國畫對素描的要求是以短期的線性形態表現為主;油畫是以長期的塊面結構與明暗調子素描的訓練為主,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堅實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強相應的審美能力,具有明顯的人文色彩。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訓練則強調物質性、適用性第一,精神內涵第二,更多的是關注適用性、功能性。
按照先物質后精神的設計基本原則,任何設計都勢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約與限定。推而論之,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約與限定,正因為有了這種制約和限定,人們才將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訓練稱之為設計素描。其目的的實現也理所當然地受制于設計的特點與要求,即實施設計素描的教學與訓練是為了學生在今后的設計活動中,能根據各類設計的需要,有效地運用素描這種形式,傳達、記錄、轉化視覺信息的結果,并具有扎實的造型能力來應對各類設計之所需。
簡言之,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認識及表現能力。因此,設計素描的教學各環節的設計都應與設計相關聯,反映設計的基本屬性,成為設計的有效手段。
設計素描與傳統的繪畫性素描既有內在的聯系又有著明顯差別,其根本區別在于其價值取向不一,具體表現在:
1.功能特點
所謂功能,即作用與效能的意思。繪畫的概念是“通過再現對象的具象描繪來反映意識形態的創作”,那么繪畫性素描的功能就體現在它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等方面。其價值取向在于精神與情感的熏陶或其本質特性來體現它的價值作用。相比較而言,設計素描的功能性特點,卻以強調其物質性與適用性為第一要素,而其精神內涵與審美內涵則處于從屬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教學中,素描訓練必須受適用功能的制約,而正是由于這個因素,藝術設計專業所必需的素描訓練才顯示出它的真正價值和特色。
2.造型特點
所謂造型特點,即造型活動或作畫過程中獨有的特征。由于不同專業的素描在教學中其功能價值的取向不同,相應地帶來了其造型特點方面的差異。繪畫性素描的特點表現在:一是講究畫面構圖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二是具象再現的可能性,強調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審美主張。而設計素描的造型特點是:構圖更加關注其畫面構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質屬性與特征,在這個前提下,才考慮其畫面的相對完整性,強調創造性地構造與表現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樣化、視感的多屬性、空間的多維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點。
3.思維特點
思維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方式,反映在設計素描中是有著其個性特點的。
繪畫性的素描一般運用的是形象思維,強調的是藝術的審美性。所謂形象思維,概言之就是對生活進行直觀感受和形象的再現。在繪畫中體現的是一種直觀性與形象性有機結合的思維活動方式。其特性具體表現在形象思維對感性認識的全面依賴,并從審美的角度來關注客觀物象,它是以感性為引導、理性為內容的形象思維。
而設計素描則運用的是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方式。所謂設計思維,概言之就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對客觀素材與感受進行間接、概括、綜合的反映,強調的是科學合理性。由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組合成的設計素描思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直接性與間接性的結合、個別性與概括性的結合、典型性與綜合性的結合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在具體思維活動過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關系。
4.方法
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表現方法,都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的最高境界,是認識論的方法論。
繪畫性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矛盾統一體。繪畫性素描注重感性認識,強調外在形象的形體構造關系和精神面貌的體現,以及觀察與表現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感覺與理解的關系等。在表現方面,一般是以具象的明暗調子素描表現方法為主。
而設計素描則強調的是用理性的、邏輯的思維方法來觀察、認識、分析物象。具體來講,就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和剖析物象,即從不同視點和用“透明”的方法來觀察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特別是物象內部結構之間各部分的相互聯系與組合關系。
5.內容
設計素描的教學內容除包括一些繪畫性素描的基本內容如:透視、形體結構、明暗、造型原理與規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側重于理性的認識與思考、邏輯的推理、抽象思維的訓練與抽象的發現和表現以及設計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培養。
二、教學環節的有機整合
按照藝術設計專業對造型基礎的教學要求,設計素描一般根據總的課時量分為三大板塊:一是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二是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三是以創意表現素描為主的板塊。這三大板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輕重緩急地加以實施。
1.以線性結構素描表現為主的板塊
這一板塊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內外構造關系,認識事物本質與反映其本質的規律和方法。由于設計素描更重視理性的觀察、分析和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具有數理關系的、理性的、邏輯性的思考過程。具體講這一過程是通過對物象的觀察、剖析、去偽存真,發現并運用其抽象的設計元素,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適應現代設計審美觀的過程。提倡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探討和尋找符合設計的造型語言。設計素描的基礎訓練,按一般的認識規律應從具象開始,具象是認識和表現物象的前提與基礎。但其主旨在于加深從具象到抽象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初步形成設計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誘發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和表現手法,這才是這一板塊的教學目的。
再現被表現對象的存在狀況是被動的,問題在于如何從被動中轉化為主動,這就涉及到怎樣去“看待”對象的問題。
“看”即為觀察,這里所講的“觀察”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憑直覺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動地、就事論事地反映對象的形體結構和精神內涵。另一種是在感覺的基礎上,主動地觀察物象,理性、辯證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構造因素,發現其具有設計意義的形態符號,并運用這些形態符號來充實自己的設計意識和設計手段。這是一種主動地從自我意識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一種通過全面和主動地觀察、分析、提煉、概括而形成的整體設計造型感受。顯然,這是一種設計素描所需要的觀察方法。
“待”即為對待,就是怎樣表現物象的問題,是被動地去接受與描摹物象,還是主動、有意識地表現物象。線性結構素描的表現,其目的在于掌握和運用基本的、理念形態的造型語言,即用“線”來表現所理解的物象。通過這種概括和本質的線性表現來增強設計造型能力,而不是具體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
因此,基于這種設計素描的造型理念,筆者主張在這一教學環節的作業中,應以短期作業為主(一般最好不超過6個教學課時),圍繞設計素描教學主旨,有的放矢地安排實作訓練。如該課程的總課時以140課時為限,那么該環節約以40課時為宜,不宜以長期作業為主,因為這一階段若以長期作業為主,則很有可能誤導學生的思維耗費過多的時間去具象地描繪對象。
2.以明暗表現物象材質(肌理)為主的板塊
設計素描質感表現的目的,在于描繪出各種不同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使物體的外觀具有空間感、真實感和較強視覺沖擊效果。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膽識,并提高學生控制、取舍、夸張變形的能力,而不是對物體表面進行照相式的臨摹,因為外在的現象只能是作者觀察和表現形體內在本質和美感的一種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在理解對象的基礎上,通過對所表現物體的本質概括和對物體重要細節的精心寫實表現,來提高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充分的表現力,培養其敏銳和精微的表現能力是本教學板塊的主要內容。
這一板塊是以質感表現為主導,在素描的點、線、面、體、色度、空間、重量、質地、光線、材料等各造型要素中,側重于運用不同的線型和明暗調子來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所具有的表面特質,以體現物體的真實感。因此需要一定的課時來保證,一般可安排1—2張作業(30—40課時)。
3.創意設計素描板塊
這一板塊包括裝飾設計素描、抽象設計素描和意向設計素描,其目的是使學生嘗試把現實變為幻想,把乏味變為幽默的心理體驗和視覺體驗的過程。
創意即啟動思維,在常規中去尋求創建新的發展思路和意向,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改變常規而帶來新的感官刺激。這一板塊以拓展思維方式為主旨,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思維和設計思維是其主要任務。將研究的形式、方法、手段運用到具體的構想和實踐中去,是本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
一、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色彩運用
如果說繪畫中的色彩搭配是為了提高其藝術價值的話,那么在舞美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就是為了增強舞臺的藝術美感。色彩在舞臺中的實際運用啟發我們,在舞臺上戲劇或是其他藝術形式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整個藝術活動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更需要觀眾對整體舞臺美感產生共鳴,這正是舞臺藝術的魅力。舞臺上經常需要通過色彩的冷暖色調、透明遮蓋的穿插以增強畫面效果,真正地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給予觀眾視覺上的享受,這也是色彩在舞美設計中的重要作用。舞臺節目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維的。在遠近不同、凹凸有致的舞臺上,如何來安排冷、暖顏色的遠近次序等空間邏輯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安排色彩的遠近時,應該考慮到人類的視覺習慣。一般情況下,亮度較高的顏色,通過人們的視覺傳遞后會產生比原距離近的偏差;反之,亮度較暗的顏色則會產生較遠的偏差。由此,合理地安排顏色應把亮度較高的顏色略向后移動,亮度較低的顏色略向前移動,由此來平衡人類的視覺偏差。如通過對色彩層次的恰當把握,在有限的舞臺空間里營造出層次分明、邏輯合理、各有風格的舞臺效果,以此可獲得成功。
二、舞臺美術設計的表現形式
歌劇《奧蘭多》(Rinaldo)是喬治•西平最具挑戰性的舞臺美術設計,他敘述其設計過程道:“當偶然遇到自己難以解釋的情況,心跳加速時,我知道可能意外地發現了我需要的某種東西。”在劇目構思方案期間,喬治•西平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參觀時,看到展廳中古代玻璃器皿在白熾光燈展箱里展出的待殊效果,這為他的設計帶來了靈感,便認定這就應是《奧蘭多》布景的效果?;氐焦ぷ魇?,他打碎了幾個玻璃瓶,再用膠將它們粘合后放置到日光燈箱中,把造型和空間位置調整到滿意程度,隨即把這種效果再放大到舞臺上。由此,約6到10米高的透明瓶子造型沒用任何支撐結構屹立于演出舞臺之上,這些透明瓶在演出中可以在舞臺上前后左右移動,依據演出的需要變換成各種空間形態,通過舞臺天幕映襯,看上去時而像城市樓群、峰巒和云彩,時而又像圣徒的身影和女性的體形,使人浮想聯翩。喬治•西平通過演員、放大的透明材質瓶子在舞臺空間中不同的變化組合方式,完成了整個歌劇的舞臺場景的視覺體現。戲劇表演的成功與否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能否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最主要的部分是該戲劇表演的內容,但是,能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表演整體的造型設計是否新穎,是否足夠吸引人。舞臺美術設計包括表演者的整體造型,表演者的造型在表演特定的內容時是有固定的形式的,因此,每個時期的人都要有符合當時大時代的穿著打扮,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也都有不同的造型風格。但是在有些方面,表演者的造型設計也可以根據劇情和想表演的內容來進行相應的設計,以突出鮮明的人物特征,對表演者的表演具有積極的作用。整體表演的美術設計相對于表演者的設計要繁瑣許多,舞美設計者在根據表演整體內容考慮整體造型設計的問題時,還要考慮整體設計中很多的細節,考慮這些細節怎樣設計才能更準確地體現表演的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細節里凸顯主題。所以,舞美設計與戲劇的調和對戲劇的整體藝術效果起到很大的影響。舞臺藝術中的美術設計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舞臺藝術的最大魅力是能夠通過藝術設計來創造一個虛擬世界,而在此之中需要美術設計人員進行相應的美術設計,才能夠使這個虛擬的世界更加真實,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作者:楊子
平面設計也可以稱作視覺傳達設計,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興起于上世紀中期,是以平面材料為介質,通過噴繪、印刷等方式形成圖片、文字、符號來向公眾表達想法和傳播信息的一種視覺表現方式。當前,平面設計已經涵蓋了相當多的內容,包括書籍設計、廣告設計、字體設計、網頁設計等。在平面設計中,圖片和文字是傳播信息最常見的兩種表現形式,相較于圖片,文字對于抽象的內容更具表現力。在平面設計教學中,也應該抓住文字這種特性,使平面教學更加具體。
二、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的含義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即表示利用文字的規律,將文字所體現的含義轉化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形,并在里面加入設計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和文字都是通過千百年的進化累計逐步形成完善的體系的,是人類社會得以迅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文化符號。平面中的文字設計則將用于閱讀的文字用視覺符號加以表現,作為現代社會信息溝通的媒介,平面設計的文字設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知,文字本身就具備一種藝術美,是一種藝術形式,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字都有其特點,通過對這些文字的字形字體進行研究,能夠變化出成千上萬的字體設計方案,拓展文字設計的表達層面。
三、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根據相關研究調查,我國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教學過于單一,不具備多樣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能靈活的培養學生使用各種文字變體進行設計。只是單純要求學生運用標準字體或者一些常見常用的行書、舒體、楷體等進行設計,缺乏變化。相較于我國,西方國家平面設計開始較早,對文字設計的研究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在進行文字設計時,西方設計時對拉丁文、英文等各種文字的靈活利用和再創造,讓文字設計變得更具美感。第二,創新模式不足。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開展好文字設計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恩能夠力,可以促進文字設計和平面設計的融合發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平面設計教學依舊普遍存在缺乏創新性的問題。一些教師只關注于讓學生用文字對藝術品進行描述,忽視了文字本身就可以作為藝術品的事實,以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培養,勢必會導致學生文字掌控力的低下和創新性的缺乏,導致很多學生只懂得用文字對藝術品進行概括介紹,無法靈活的利用文字,創新文字,將文字作為藝術表現的載體。第三,對漢字的開發不足。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中,文字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古傳說中提到:“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從這些傳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們對文字的重視和文字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中國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演變出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字體來,這些字體蘊含著非常深厚的美學價值,是平面設計中絕好的素材。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沒能對漢字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學生在進行文字設計時習慣性只用最常見的宋體、楷體等漢字字體,但長期使用單一的字體無法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水平和審美能力。
四、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的重要性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是僅次于圖形設計的一項重要表達方式,如果說圖形表達占據了平面設計的半壁江山的話,文字設計也幾乎可以和它平分秋色了。在平面設計教學中開展文字設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文字能夠十分完整的進行信息傳遞,文字設計可以清楚明晰的表達平面設計的內涵和主題。文字設計也具有豐富的含義,可以使平面設計的含義變得飽滿。其次,在平面設計中,圖形設計表達的含義有時會有一定的隱晦性和不明確性,需要受眾充分理解圖形設計的內涵,而文字的出現可以使表達的主題更加具象化,使圖形更容易被理解。再次,文字設計在平面設計中出現,可以增加視覺效果。文字底蘊豐富,是人類發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結晶,在平面設計中使用文字設計,可以提升整體的審美價值。最后,文字設計在平面設計中一直被廣泛應用,出現在各個與平面設計有關的場合里,已經逐步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
五、文字設計的類型
第一,文字的圖形化設計。對文字進行圖形化設計就是將文字與圖形相結合,圖形通過視覺化的效果將設計理念及想要突出的主題表達給受眾,再與文字結合,用文字簡介的道出相表達的信息。通過這種結合,能夠創造出與以往不同的“圖形化”文字視覺語言。合理的進行文字的圖形化創作的話,可以創設出非常具有審美意義的概念性字體,使文字的圖形化設計獨具魅力。第二,文字的形象化設計。文字本身是帶有意義的,將文字所蘊含的內容添加上具體的形象,就是形象化設計。文字的形象化設計增加了其趣味性和直觀性,讓受眾印象深刻,形象化設計包括整體形象化、筆畫形象化、標記形象以及添加形象。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漢字是世界文明中為數不多的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備著極強的象形意義,經過幾千年的繁衍發展,漢字的含義被極大的豐富,圖形感和象征性也讓漢字極具美感。漢字由諸多筆畫組成,筆畫的豐富性也使漢字可以千變萬化,筆畫之間、文字之間或用聯結的手法,或用穿插的手法來達到新的文字設計。漢字的設計變化無窮,可以行云流水,筆鋒剛硬,可以婉約娟秀,也可以粗獷豪放。漢字每個字都有其自身含義,這也使文字設計更具內涵,文字含義就是文字設計的靈魂,通過研究形意結合,使文字設計閃現出統一的、生動的美感,就是設計者要達到的形象化設計的目的。第三,文字的意象化表達。對文字進行寓意變化的設計處理我們稱之為意象化設計,在生活中人們對于無法用語言直接形容的事物通常用另一種事物來進行替代表達,例如中國的“龍”、“鳳”、“祥云”這些極具符號意義形象,都是象征繁榮、華貴、強大、和諧之意的。而西方則喜歡用雄獅象征力量,用玫瑰表達愛情,黑貓和烏鴉則表示不詳。文字也有相同的作用,通過對文字進行意象化的藝術處理,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人們經常通過會意文字進行表達。文字就是這樣通過意象化設計進行藝術表現,這種手法也使文字本身充滿美感。
六、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教學的實踐應用
文字設計作為平面設計中的一項基礎課程,長期以來都存在重技巧而輕內涵的問題。課程訓練也只是進行一些宋體、楷體,或者幾種美術字的訓練,單純強調技巧訓練,缺少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審美,使學生的作品都大同小異,無新意可言。在實際應用中,文字設計訓練應該將重心放在創意思維的拓展和視覺文字表現力上,深挖文字內涵,對文字進行圖形情感化以及有個人審美的語言創造。第一,文字設計在標志設計中。標志使一種視覺圖形,它同文字一樣,都是由原始圖騰和符號發展演變而來,是同樣具有傳達性和識別性的符號。我們在企業logo設計中、廣告宣傳海報中、產品商標設計中都能看到標志的影子,這是標志設計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標志設計通常是將社會生活中為大眾所熟悉和認可的事物,諸如圖形、文字等進行形象的藝術加工后,在不改變原本事物的屬性后進行的再創造,再創造的標志可以區別于一般事物,讓人印象深刻。在19世紀的歐洲,標志設計大多是由繁復的圖形加文字說明構成,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進入了快節奏時代,尤其在進入21世紀后,網絡信息的發達讓人們更愿意去看、去理解簡潔明了的事物。文字標志設計就具備有這樣的優勢,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利用一個改造的文字或者特殊的符號就涵蓋了各種信息。這種方式在很多企業標志中都很常見,用一個變體的字來做企業的logo,例如,中國工商銀行的企業lo-go就是由一個圓圈和內部一個變體的工字組成,在標志下面再綴以中國工商銀行的英文縮寫“ICBC”,設計簡單明了又不失醒目。第二,文字設計在廣告設計中。廣告設計是將要宣傳的產品內容和信息用精準的、有效的宣傳手段傳遞給受眾,文字和圖形在廣告設計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作為廣告設計存在的基本元素使廣告設計讓人們讀的同時,兼具了看的含義?,F代平面廣告設計中,已從過去一味強調產品品牌的設計理念,轉變為注重情感表達,即企業品牌的人文內涵,崇尚親切、自然的廣告風格。文字作為廣告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其情感設計也十分重要。文字設計的圖形化設計在廣告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使廣告設計能夠兼具文字字形和字義的特點,做到圖中有字、字中有圖,豐富了受眾的視覺感受,使得受眾在接收廣告信息的時候,能夠有美的感受,提升了愉悅度。第三,文字設計在網絡中的應用。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網絡信息時代,媒體網絡成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介質,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的時間和概率都成倍增長。因此,在網絡世界中,我們也應合理的利用文字設計去打動受眾,讓受眾與設計者產生情感共鳴。舉例來說,百度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龍頭企業,其應用量和使用量十分可觀,百度在自己品牌logo的文字設計上也頗下了一番功夫。每逢有重大節日或者重大事件發生時,百度搜索的logo就會隨之添加一些應景的元素,在過年的時候就添加爆竹慶賀新年,在植樹節就添加樹苗,有植樹迎春之意。在網絡中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懂得將文字設計和圖形設計相結合,使文字設計以恰當的方式出現。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字是人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創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如何將文字設計結合到現代平面教學設計中去,讓文字設計教學更靈活,更具創造性,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作者:黃萍 單位:惠州市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章一而.談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3:171-172.
[2]余蕾.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4,13:224.
[3]朱凌雁.談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文字設計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6,24:366.
優秀的嶺南少數民族服飾藝術是創新設計的資源庫,為現代服裝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嶺南少數民族服飾樣式十分豐富,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據初步統計,僅瑤族服裝款式就多達100余種,頭飾也不下100余種;苗族的服飾款式則多達130種以上。嶺南少數民族服飾有著款式獨特、色彩絢麗及富有裝飾感等突出的特征。如圖3所示的畬族婦女的盛裝“鳳凰裝”,其領邊、袖口、胸部、衣襟、下擺及圍裙都鑲繡有五彩斑斕的紋樣,衣裝極為追求裝飾美感。嶺南少數民族服飾還講究“以形造意”,蘊含獨特的民族信仰。如圖3所示的畬族“鳳凰裝”的整體仿鳳凰造型顯露出畬族人對“鳳凰”膜拜的痕跡:頭上所戴的高冠象征著鳳凰的頭冠;紅頭繩扎起高高的頭髻象征著鳳髻;在盛裝的領口、衣襟、袖口和圍裙上施以彩色的花紋,象征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苗族少女形似牛角的“水牛龍”頭飾也是苗族信仰龍蛇圖騰的顯性特征。嶺南少數民族這一造型特征與現代“仿生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僅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在色彩藝術方面,嶺南少數民族服飾也體現出很高的造詣。服飾大多采用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對比搭配,如暗色與亮色對比、單色與多色對比。
這種配色給人以艷麗明快的調子,富有節奏感與生命活力。嶺南少數民族服飾圖案題材非常豐富,有的來自動植物本身的形象,有的是觀天象,有的是由勞動生活場景引變而來,有的來自于傳承的民族傳說,或是借鑒于漢族的吉祥紋樣題材。民族韻味的圖案造型注重“以形寫神”,呈現的是夸張變形、簡練概括、古樸別樣的形式美,如圖案表露出的寓意深刻體現出醇厚的意境美,如苗族婦女的背裙上繡有很多蝴蝶紋樣,頭部造型是娃娃,下身是蝴蝶,兩者合二為一,包含著子孫延綿的寓意。蛙紋作為黎族服飾上一種常見的紋樣,體現了黎族人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崇拜之情,它還寄托了黎族人民希望民族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嶺南少數民族服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造型、色彩、圖案等方面,更體現在它的文化內涵方面。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積極挖掘嶺南少數民族服飾的藝術特點,引導學生對民族服飾藝術元素進行提煉,感悟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并將其靈活地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
二、將嶺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融入服裝設計課程教學
1.注重激發學生對本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在高校服裝設計課程教學中滲透民族服飾文化,首先要解決的是民族意識觀念的問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本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引導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從事服裝設計的人尤其是嶺南本土的設計師,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傳承下來的優秀民族文化繼續發揚下去。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設計思想,意識到缺少民族元素的設計是沒有靈魂與情感的。
2.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嶺南少數民族文化在課堂上,使用“引導型”教學方法,組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去探尋嶺南少數民族文化,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靈感元素??梢龑W生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參觀嶺南服飾博物館、市場調研、實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嶺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并把收集整理的資料以PPT形式展現出來,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探討,使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這種“引導型”教學法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還可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嶺南服飾文化。
3.采取“走出去”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采取“走出去”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社會活動、實地調查相結合。教師可以利用實踐課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嶺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實地采風考察,最直接地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感受民族服飾藝術魅力。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廣東嶺南服飾文化周,參觀屈汀南時裝公司、深圳天意時裝公司等具有嶺南服飾特色的本土服裝品牌公司,引導學生解讀和感悟優秀的設計作品。“走出去”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4.注重創新實踐訓練對嶺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采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這些元素借鑒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但是學生在進行民族元素設計時往往擺脫不了“仿制”和“生搬”,多把民族服裝的款型、圖案直接挪過來,使得服裝的整體感覺生硬,缺少靈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例如教師可以在設計構思過程中給學生講解“形神同構”的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在設計時不能只停留在“形”的運用,而應該挖掘深層的表達———“神”的運用設計。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多向學生解析國內外優秀設計師的作品,開拓學生的眼界,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與理解,以及通過不斷的設計實踐訓練增強創新意識。
5.課程教學與畢業創作、設計比賽相結合積極倡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國內舉辦的各大服裝設計比賽,組織以嶺南民族文化為主題的作品展演,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同時也是對服裝設計課程教學成果的鑒定。
關鍵字:IFLA主旨報告;景觀設計學;生存藝術;當代景觀設計學;景觀設計理論
編者按:2006年10月6-9日,全球6000多名景觀設計師齊聚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由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和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共同舉辦了2006全美景觀設計師年會及第43屆國際景觀設計師世界大會。大會的主題為“藍色星球的綠色解決方案”。本期刊登俞孔堅的主旨報告(節選),報告原題目:生存的藝術——重新認識景觀設計學。
前言
中國正處于重構鄉村和城市景觀的重要歷史時期。城市化、全球化以及唯物質主義向未來幾十年的景觀設計學提出了三個大挑戰:能源、資源與環境危機帶來的可持續挑戰,關于中華民族文化身份問題的挑戰,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戰。景觀設計學在解決這三項世界性難題中的優勢和重要意義表現在它所研究和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可操作的界面,即景觀。在景觀界面上,各種自然和生物過程、歷史和文化過程、以及社會和精神過程發生并相互作用,而景觀設計本質上就是協調這些過程的科學和藝術。
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主席馬莎?法加多(MarthaFajardo)說的好:“景觀設計師是未來的職業”。[1]未來的光明前景在于景觀設計學作為對景觀這一媒介的設計和調控的特殊地位,而光明的前景只屬于有準備的人們。
為了使景觀設計學有能力迎接這些挑戰,本報告著重回答了景觀設計學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當代景觀設計學的使命和目標以及景觀設計學科和專業發展的對策等問題。
一、桃花源,告訴你景觀設計學作為一門“生存的藝術”的起源
“桃花源”是中國的一個古老典故,詩人陶淵明(公元365-427)描述了一位漁夫沿溪行舟,兩岸桃花落英繽紛,不知路之遠近,水盡而山出,穿過一個小山洞,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藏于山后的“桃花源”:群山環繞,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農耕景觀與自然和諧交映;其中的人們像家人一樣和諧相處,老者健康怡然,幼童歡快活潑;純樸善良的人們用美酒佳肴熱情款待這位不速之客,就像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當漁夫離開此地后,想再次重返時,桃花源卻再也不覓其蹤了。
我們曾經體驗過、而且在當今的中國仍然存在很多可以被稱為“桃花源”的鄉村。它們是數千年農業文明的產物,是農耕先輩們與各種自然災害,經過無數的適應、嘗試、失敗和勝利的經驗產物。應對諸如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以及在擇居、造田、耕作、灌溉、栽植等方面的經驗,都教導了我們祖先如何構建并維持“桃花源”。正是這門“生存的藝術”,使得我們的景觀不僅安全、豐產而且美麗。
約4000多年前,在中國的黃河岸邊,一起包括山洪在內的大規模群發性災害事件,掩埋了整個村落,留下了一堆堆尸骨。[2]在慘烈的那一刻,一個婦女懷中抱著幼子,雙膝跪地,仰天呼號,祈求神的降臨。這位被期盼的神靈正是大禹,他“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彼萌绾闻c洪水為友,如何為人民選擇安全的居所,在合適的地方造田開墾,正因為如此,他堪稱規劃華夏大地之大神。也有因治一方之水土有功而被奉為地方之神者,如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他們懂得與神為約,深掏灘,淺作堰,以玉人為度,引岷江之水;更有遍布大小村鎮的地理術士們,仰觀天象,附察地形,為茫茫眾生卜居辯穴,附之山川林木以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及牛鬼蛇神。也正因為如此,遍中國大地,無處不為神靈所居,也無處不充滿人與自然力相適應與相和諧的靈光。直到近代,凡親歷過中國廣大城鎮鄉村景觀的西方傳教士和旅行者,無不以“詩情畫意”來描述和贊美[3、4].這就是景觀設計學的起源,即“生存的藝術”,一種土地設計與監護,并與治國家之道相結合的藝術。
遺憾的是,我們的上層文化并沒有珍惜這種源于生存藝術的、充滿詩情的、真實的桃花源,因為那是一種與苦難、勞動和生存相聯系的下層文化,是與下等人和平民相聯系的文化。兩千多年來,帝王們早已不再像“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那樣關懷土地和人民,真實的“桃花源”所帶來的豐厚的剩余價值,使帝王和士大夫們收盡天下之奇花異石、竭盡小橋流水之能事,扭曲了真實“桃花源’中的稻田和果園等與生存相關的良田美池,大造虛假、空洞的桃花源,并美其名曰:造園藝術。嗚呼,在各國書店里有多少關于中國園林藝術的圖書塞滿了關于中國文化的書架,卻很難找到一本關于中國真實的桃花源的書籍。長期以來,東西方學者們有意無意地向世人提供了一幅幅假像,使人們誤認為中國造園藝術——這一虛假的”桃花源“藝術就是中國景觀設計的國粹,繼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正是這種”國粹“埋葬了曾經輝煌的封建帝國,我寧愿將它和具有同樣悠久歷史的裹腳藝術”相媲美。
也正是這種虛假的園林藝術,于同樣腐朽的、來自古羅馬廢墟的城市藝術相雜交,充塞、裝點著當代中國的城市,成為中國“城市化妝運動”、“園林城市運動”的化妝品。而與此同時,我們挖掉了農家祖墳上的最后一棵風水樹,搬進城市廣場;截流了流向千年古村落的最后一股清泉,用于灌溉城市大街上花草,在營造一個當代虛假桃花源的同時,卻糟蹋了中國大地上真實的桃花源。
二、消失的桃花源:景觀設計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中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迅速退出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同樣,農耕技術及農耕文明中孕育的關于生存和土地監護的、日常的、鄉土的景觀藝術也隨之衰落。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中國興起了一場“城市化妝運動”,隨后一場席卷全國的新農村建設運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這些都使中國的大地景觀面臨嚴峻的危機邊緣:生態完整性的破壞,文化歸屬感的喪失,歷史遺產的消失。農業時代的桃花源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
從歷史角度來講,這種衰敗的進程始于2000多年前的園林藝術。曾經是生存藝術的土地設計和景觀藝術,墮落成了帝王們和失意士大夫的園冶消遣之術,無異于斗蛐蛐和陶醉于“三寸金蓮”。這種造園藝術在當今的延續和泛濫、或者說“發揚光大”的結果,最終表現為:當成千上萬的造園師們忙碌于城中小綠地和萬紫千紅的廣場花壇時,我們的母親河卻正在遭受著干旱和污染的侵害;地下水仍然每天被大量地抽取用于伺候嬌艷的鮮花,而任由沙塵暴不斷侵蝕著良田美池和城市。
隨著舊時代“桃花源”的消失,巨大的機遇也將降臨,即如何在當代重建新的人地關系的和諧。在這個以全球化、城市化和物質主義為特征的時代中,當代景觀設計學,也是世界景觀設計學主要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和機遇:
1.挑戰之一:我們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嗎?
未來20年內,中國13億人口中的65%都將居住于城市(目前居住于城市的人口比率約41%)。在中國660多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在我們的城市和鄉村流淌的河流幾乎沒有一條未被污染;在中國境內的大多數河流上建筑15米以上高度的大壩25,800座,占世界總壩數一半以上;與以往相比,當代中國有更多的人口處于各種自然災害的威脅下;荒漠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每年都有343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變成沙漠,目前,荒漠化總面積占整個國土面積的20%,且每年都在不斷上升;每年都有近50億噸的土壤被侵蝕[5-7].中國在過去的50年中,有50%的濕地消失;地下水水位每天都在下降。以北京為例,其地下水超采量是110%,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的速度下降。[8]連續幾年,中國每年消耗的鋼材是世界總消耗量的50%以上,水泥30%以上,但它們都被用到哪里了呢?它們被用來建設大型的紀念性廣場和建筑、被用來給自然的河道襯底,用來攔河筑壩。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是環境的破壞。過去的20年中,中國大多數城市的GDP增長幅度都十分驚人,而與此同時每年因為環境和生態的破壞造成的損失已經占到了GDP總量的7%—20%,這相當于每年GDP的增長量,甚至更高。[6]
人們不得不問:我們能夠在日益惡化的環境和生態中幸免于難嗎?
必須認識到,上述這些生態與環境的破壞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缺乏明智的規劃和決策,特別是以土地綜合設計為核心的景觀設計學科的缺席,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迎接這些空前的挑戰時,景觀設計學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大背景促使我們重新回到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的含義。
2.挑戰之二:我們是誰?當今中國人的文化身份問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進入快速的社會轉型中,中華民族面臨著文化身份缺失的危機。從傳統上講,中國的文化身份是建立在封建王朝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秩序之上的。事實上,當我們看看被列為國家遺產和世界遺產的大部分項目時,可以發現:被認為代表中國文化的遺產,其實大多是皇權和士大夫上層文化的產物。我并不否定它們的成就,只是我們的確需要問問自己:這種曾經的封建上層文化景觀是否還能夠代表我們民族當今的文化身份?
在城市設計中這種文化身份喪失的危機表現尤其明顯。眾多國外設計師在中國土地上大肆“試驗”、“創作”的時候,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試圖呈現給世界的究竟是什么?在中國過往封建帝王的華麗與現代西方的紛繁之間,我們不知所措,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是什么?這是當代中國、也是世界景觀設計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3.挑戰之三:“上帝死了”,我們的生活還有意義么?
祖母曾經告訴我:當一棵樹長大變老之后,會變成神,有精靈棲居;當一塊石頭陪伴我們的家園,日久也變為神,有精靈棲居,我們的山、水和土地本身又何嘗不是?祖輩們修建廟宇神龕用以供奉這些自然和先賢的神靈,它們保佑后代的幸福安康。我們曾相信是這些精神庇佑著我們的現世生活,還相信我們未來的生活需要這些精神的指引。正因為這些信仰和精神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充滿了意義。
過去幾年,中國有近4000萬農民失去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包括精神的載體,這個數字還以每年200萬的速度增長,他們的歸屬將在哪里?下崗的職工們,對于這些“以廠為家”的人們來說,他們的精神家園又在哪里?
像世界其它地方一樣,物質主義迅速地覆蓋著中國的每一寸土地、甚至于土地中的每一個元素,包括我們的祖墳。我不能理解為什么不能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保留這些過往靈魂的棲息地和當代人的精神家園。美國的第一個公園是墓地,而且至今仍然是最吸引人的休憩地;而在我們的土地上,以往村落前神圣而意味深長的溪流和池塘不是被填平了,就是以控制洪水的名義被水泥渠化了;寄托祖先信仰的風水樹被剃光了枝丫,成為城市景觀大道上“斷臂維納斯”。土地和景觀元素正在日益地商品化,漸漸地,我們失去了與土地的精神聯系。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不能一任懷舊而陶醉于農耕時代的田園牧歌之中。對應于一個高度工業化、現代化、全球化的社會,我們應該創建新的、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桃花源。景觀設計學則是實現這個“新桃源”的最合適的專業,而此時的中國,正是世界景觀設計學發展的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方。西方人說:“這是上帝的旨意”,老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矣!
那么景觀設計學應怎樣通過物質空間的規劃設計,保護和重建物質和精神的“桃花源”呢?
三、重歸“桃花源:”當代景觀設計學的使命與戰略
面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文化身份的喪失以及人與土地精神聯系的斷裂,當代景觀設計學必須擔負起重建“天地—人—神”和諧的使命,在這個城市化、全球化、工業化的時代里設計新的“桃花源”。
1.為什么“斯人”乃景觀設計學?
為什么景觀設計學能夠在重建“桃花源”的使命中扮演主要角色?因為景觀是一個天、地、人、神相互作用的界面,在這一界面上,各種自然和生物的、歷史和文化的、社會和精神的過程發生并相互作用著。卓越的博物學者、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曾經說過:在生物保護中,“景觀設計將會扮演關鍵的角色。即使在高度人工化的環境里,通過樹林、綠帶、流域以及人工湖泊等的合理布置,仍然能夠很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明智的景觀規劃設計不但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美觀,同時能很好地保護生物和自然?!盵9]而景觀不僅僅事關環境和生態,還關系到整個國家對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認同和歸屬問題。[10]景觀是家園的基礎,也是歸屬感的基礎。[11]在處理環境問題、重拾文化身份以及重建人地的精神聯系方面,景觀設計學也許是最應該發揮其能力的學科。景觀設計學的這種地位來自其固有的、與自然系統的聯系,來自于其與本地環境相適應的農耕傳統根基,來自上千年來形成的、與多樣化自然環境相適應的“天地—人神”關系的紐帶。
要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遵循“放眼于全球,從本地做起”的箴言,而景觀正是“從本地做起”的最可操作的界面。
2.我們該做些什么?戰略和方法
景觀設計學要怎樣應對這些挑戰?作為重建和諧人地關系、主導學科的景觀設計學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
我強調三個原則:設計尊重自然,使人在謀求自我利益的同時,保護自然過程和格局的完整性;設計尊重人,包括作為一個生物人的需要;設計關懷人類的精神需求,關懷個人、家庭和社會群體與土地的精神聯系和寄托。這三個關于土地、人、精神的原則,要求當代景觀設計學必須調整自身的定位和價值觀。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珍視什么又將決定了我們應該在什么地方、保護和創建什么樣的景觀。針對這些問題,我有三個觀點:
(1)回歸景觀設計學作為“生存的藝術”的本原國際景觀設計學,尤其是中國的景觀設計學,要想成為保障人類健康安全、重建和諧的“天地-人-神”關系的主導學科,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起源問題。我們必須重歸“生存的藝術”和監護土地的藝術,而非一門消遣、娛樂的造園術。麥克哈格說的好:“不要和我們談論你家的花園。不要向我們咨詢如何拯救你那株快要死掉的鬼樹。這些皮毛小事無需向我們求教,我們要告訴你的是事關生存的問題。”[12](MillerandPardal,1992)
在半個世紀以前,已故杰出景觀設計學教育家佐佐木告誡我們:“當前,景觀設計學正站在緊要的十字路口,一條路通向致力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領域,而另一條路則通向膚淺裝飾的雕蟲小計”[13](Sasaki,1950)。不幸的是,除了少數的例子外,過去十幾年中,世界范圍內的景觀設計學都朝著后者的方向發展了。我們應該在一些更為緊迫的環境問題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這些緊迫的環境問題包括洪水控制和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土地保護和管理等。
我們已經和正在失去景觀設計作為生存的藝術。
過去,景觀設計學在定位上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其中一個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仍然把自己當作古老園林藝術的延續,這是大錯特錯的。豐富的園林遺產和眾多園林藝術的理論著作不但沒能幫助景觀設計學成為一個現代學科,反而扭曲或掩蓋了景觀設計學科的真正內涵?,F在到了聲明景觀設計學不是園林藝術的延續和產物的時候了。景觀設計學是我們的祖先在謀生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種種生存的藝術的結晶,這些藝術來自于對于各種環境的適應,來自于尋找遠離洪水和敵人侵擾的過程,來自于土地丈量、造田、種植、灌溉、儲蓄水源和其它資源而獲得可持續的生存和生活的實踐。
景觀需要重新發現[11],而景觀設計學也需要重新發現。這就是說為了使這個學科獲得廣泛的認同,更多的國際努力是必須的,通過強有力的實例,向人們展示景觀設計學如何在治理大環境和解決生存問題中扮演主導角色。
(2)鄉土與尋常:重歸真實的人地關系
關于鄉土,我指的是日常和尋常,白話和方言,是平凡的人和平常的事物,它相對于豪華和異常而論。要重建文化歸屬感和人與土地的精神聯系,我們就必須珍惜普通人的文化,關注他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珍視對于腳下的土地而言是真實的普通事物。
從中國的第一個皇家園林和第一個文人園林開始,鄉土便遭到了上層文化的忽略。奇異、矯揉造作和排場就成為造園的主流,它們與周圍尋常的環境以及市井生活大相徑庭。在“混亂”的、尋常的海洋中,創造一個奇異的、“天堂般”的島嶼,這便是一切古典造園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在中國和西方都一樣。法國的凡爾賽宮苑是如此,英國的花園則更是收集異國花卉的代表。兩千多年來,中國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皆以網羅奇花異草、怪石著稱。這種畸形的、上層文化的造園運動到了清代的圓明園可謂達到了巔峰,她簡直就是中國南方園林和當時西方貴族造園術的收珍獵奇。而她的最大的貢獻是加速、見證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滅亡。西方列強的一把火,使它成為沒落封建華奢文化的代表,永久地成為封建王朝的陪葬品。
席卷今日中國的“城市化妝運動”形式上看是步履了美國和歐洲“城市美化運動”的后塵,但其實也正是中國自己的虛偽、空洞、畸形的造園傳統的延伸,是收珍獵奇、虛偽、排場、遠離鄉土、鄙視大眾嗜好的“發揚光大”罷了。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里,造園藝術在尋找無意義的風格,無意義的形式以及虛幻的異常情調中,在虛假的“桃花源”中迷失了方向。
這種情況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一樣,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城市精英階層也像普通大眾一樣遭受著日益惡化的環境的困擾,他們的環境與生存困擾甚至比處于偏遠鄉間的農民還要嚴重,所以,重歸“生存的藝術”是時代對景觀設計學的訴求。同時,生存的藝術反映了真實的人地關系,而正是這種真實的人地關系又給予人們文化的歸屬感以及與土地的精神聯系。因此,現在到了景觀設計學重歸土地,重拾諸如在洪澇干旱、滑坡災害經驗中、在城鎮選址、規劃設計、土地耕作、糧食生產方面累積的生存藝術,重建文化歸屬感與精神聯系的關鍵時候了。
(3)景觀引領發展:“反規劃”途徑使景觀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
應對時下的問題,景觀設計學應該做怎樣的調整呢?城市化和全球化進程迅速且無法抵抗,而“反規劃”是改變傳統發展規劃模式,主動爭取“天地—人—神”和諧的必由之路。這里所說的“反規劃”,是指景觀設計師和規劃師應該在城市建設發展計劃確立之前就通過識別和設計景觀的生態、文化遺產、以及休憩的基礎結構,引導和框限城市發展,即建立生態基礎設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EI在保障著生態過程的安全和健康、保護我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重建人與土地的精神聯系。[14-15]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是蔓延式的擴張。很長一段時間里,綠化隔離帶和楔狀綠地被視為阻止城市蔓延的景觀結構而被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而目前在美國華盛頓地區以及中國各個城市的種種跡象表明:試圖通過規劃綠化隔離帶和楔狀綠地阻止城市無休止蔓延的做法是失敗的。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過于隨意,各綠地元素和水陸生境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
2)可達性差,不易親近,綠地和建筑物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利用率低;
3)被當作阻止城市蔓延的對抗和屏障,功能單一,缺乏諸如對防洪,遺產保護,棲息地保護以及游憩和通勤等綜合功能的整合;
4)當發展壓力增加時,這些綠地很快地成為投機和尋租空間;
5)它們被各個行政管理部門條塊式分割,支離破碎,很難實現應有的功效;“反規劃”途徑則試圖找到在各方面都可行的、便于管理的綜合生態安全格局,將各種生態服務功能、文化遺產保護及人與土地的精神聯系,通過一個完整的,連續的生態基礎設施整合起來,擔當城市生態安全、文化認同和精神給養的功能。[14]
從宏觀的區域和國土范圍上來講,EI被視為洪水調蓄、生物棲息地網絡建設、生態走廊和游憩走廊建設的永久性地域景觀,用來保護和定義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和城市形態。
從中觀的城市尺度上來講,區域的EI將延伸到城市結構內部,與城市綠地系統、雨洪管理、休憩、自行車通道、日常步行和通勤、遺產保護和環境教育等多種功能相結合。
從微觀的地段尺度來講,EI將被作為城市土地開發的限定條件和引導因素,落實到城市的局部設計中。
EI成為各種過程的相互作用的媒介,聯系了自然、人以及精神。在保護生態環境完整性、建立文化歸屬感以及為人們提供精神需求方面,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景觀安全模式。中國浙江省臺州的“反規劃”案例說明了這一點。[15]
結語
千百年以來,我們的先民不斷地和自然界作較量與調和以獲得生存的權利,這便誕生了景觀設計藝術,一種生存的藝術,它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與聯系,記錄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知識、技術、連同可信的人地關系,使人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培育了人們的文化歸屬感和與土地的精神聯系,使人們得以生存而且具有意義。這些有關生存的知識和技術就是景觀設計學的核心。而這門“生存的藝術”,在中國和在世界上,長期以來卻被上層文化中的所謂造園術掩蓋了。雖然造園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關系,但那是片面的,很多甚至是虛假的。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人與自然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舊時代的“桃花源”將隨之消失,人類生存再一次面臨危機。我們必須建立起一種新的和諧的人地關系來度過這場危機,包括環境與生態危機、文化身份喪失的危機和精神家園遺失的危機。這也正是景觀設計學前所未有的機遇,景觀設計學應該重拾其作為“生存的藝術”的本來面目,在創建新的“桃花源”的過程中擔負起重要的責任。為了能勝任這個角色,景觀設計學必須徹底拋棄造園藝術的虛偽和空洞,重歸真實地、協調人地關系的“生存藝術”;它必須在真實的人地關系中、在尋常和日常中定位并發展自己,而不迷失在虛幻的“園林”中;在空間上,它必須通過設計和構建生態基礎設施來引導城市發展,保護生態和文化遺產,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諧。
中國的問題正在成為世界的問題,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解決了世界的問題,因此,中國的景觀設計學也必將是世界的景觀設計學。
參考文獻
[1]Fajardo,Martha,序言[M].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與教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6.
[2]夏正楷,楊小燕。青海喇家遺址史前災害事件的初步研究[J].科學通報,2003,48(11):1200-1204.
[3]Boerschmann,E,(trans.L.Hamilton),PicturesqueChina,ArchitectureandLandscape,BasedontravelsinChina.London:T.FisherUnwinLtd.,1930.
[4]March,A.L……AnAppreciationofChineseGeomancy.[J]JournalofAsianStudies.1968,XXVII,pp.253-267.
[5]蔣高明劉美珍,沙塵暴[M].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Vol.2,310-320.
[6]過孝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M].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Vol.2:53-71.
[7]趙克興,黃平,楊朝飛,過孝民。中國環境與發展態勢分析[M].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Vol.2:23-50.
[8]陳克林,呂詠,張小紅。沒有濕地就沒有水[M].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Vol.2:296-309.
[9]Wilson,O.Edward.TheDiversityofLife[M].Cambridg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
[10]Girot,Christophe,FourTraceConceptsinLandscapeArchitecture[M].James,Corner,RecoveringLandscape:Essays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1999:59-67.
[11]Corner,James.RecoveringLandscapeasaCriticalCulturalPractice[M].James,Corner,RecoveringLandscape:Essays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1999.
[12]MillerE.L.,andPardal,S.,TheClassicMeHarg,AnInterview.,Lisbon:CESUR.,1992.
[13]Sasaki,H.1950,Thoughtsoneducationinlandscapearchitecture[J],LandscapeArchitecture,July:158-160.
寫作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實踐環節之一,是實施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學業水平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畢業生必須十分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確保畢業論文寫作任務的完成。
二、畢業論文(設計)可選擇三種類型:
1、畢業論文: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工作內容選擇適當題目,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
2、方案設計: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較完善解決方案或制度設計。
3、調研報告:對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注意:無論哪種類型,都必須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實習工作崗位,最后成果要求對本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對某一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論指導作用。
三、可選擇的指導老師信息教師姓名
聯系電話
五、提醒
1、項目、提綱和文稿完成后及時以電子文檔發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并在指導教師要求的時間內補充、完善。畢業論文(設計)(字數在3000字以上),要求結合實習單位和實習工作實際,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分析現象探索實質,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措施。
2、學生與指導老師雙向選擇;
3、論文題目僅供參考,具體請與指導老師商量溝通后定題;題目選定后,報經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動一次。
4、選定指導老師后,非報經系上同意,不得隨意變動;
5、請每位同學積極按時完成各階段任務,凡有未及時完成的,警告一次,相應成績降低一個等級,但仍需在15日內補齊;出現第二次,取消成績。
6、如果不按規定時間完成論文寫作步驟,或者在論文寫作中不認真寫作、敷衍了事,指導老師可以拒絕繼續指導論文寫作。
7、超過論文定稿時間一周,仍未定稿者,視為論文未通過,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為不及格。
六、參考題目
(一)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接合工作實際與指導老師共同確定,也可參考以下題:
會計部分
1、 會計假設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展
2、 談談會計國際化問題
3、 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4、 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重心的轉移
5、 淺談人力資源的計量方法
6、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職能的轉變
7、 淺談市場經濟與會計的服務職能
8、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特殊性
9、 從虛擬公司的興起談會計主體假設
10、 論環境會計主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從會計環境的變化看我國實證會計范式的發展
12、 淺析實證會計理論
13、 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及管理
14、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15、 論21世紀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面臨新的挑戰
16、 論會計控制對象──受托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
17、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
18、 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19、 構建宏觀會計與戰略會計的初步設想
20、 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21、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22、 淺談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核算方法
23、 切實加快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24、 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淺析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確定
26、 知識經濟與會計創新--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探討
27、 芻議權責發生制
28、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29、 論商譽及其會計處理
在作前瞻性的課題研究時'首先要立題'而立題一定要新穎'最好通過查新'以確定待作的這項研究'他人是否作過'如果多人已作過并已有了明確結論'自己再作則僅是重復他人的項目而無新的意義。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與前人不同的結果'此時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題'其結果可能是一項重大突破或發明。立題后'繼之要對本課題作合理的設計'并且絕對要嚴謹。
在確定了具體的科研題目后'應按以下幾點去做并固定不變。
研究對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對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種動物或其他。這個欄目中'對人體最好不用“實驗”兩字'對動物或其他類可用“實驗研究”。對所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條件等應當一致且固定不變'特別在病人組與對照組間的性別、年齡要相當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穎。檢測和治療方法切勿全部重復他人所用的內容'并且應由專人、專機完成。例如技術熟練者與新參加工作者的技術條件不相同'其檢測的結果則會出現人為的差異。又如儀器性能相差過甚時'所作結論會有一定的差異'否則作出的結論均一致'其可信性則值得考慮。
檢測指標:要準確。選擇容易觀察和意義明確的客觀指標。如觀察胎兒臍帶繞頸的時間'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時間較長'則其結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學性強'檢測的指標要有旁證'如檢測診斷冠脈狹窄最好有冠脈造影結果的對比。診斷腹部某臟器之惡性腫瘤則應有手術病理或針吸細胞學的證實。這些在科研設計時應安排好。
研究結果:要有科學性。要按科研設計的目的研究和觀察'得出結果以統計學的客觀數據為結論'作為本項課題研究的結果最佳。
統計方法:設立對照組:要條件相似。為使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應設對照組'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對比'分辨出處理因素與非處理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差距。處理因素包括對病人的檢測、治療方法、劑量等'非處理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等。非處理因素在兩組均相對一致時'例如'兩組間的年齡、性別均一致'檢測時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節內等'其得出的結果才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隨機化:要客觀。隨機化即研究兩種不同檢測方法、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對檢測或治療結果的觀察。隨機化是保持實驗組與對照組相對均衡的方法'即應用抓鬮、抽簽等方式。這并非按主觀愿望挑選'而是被研究對象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的'即每個對象都有同樣的機會被抽到。
樣本量:要大。樣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觀的真實性越大。病例組與對照組樣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見的病例在觀察藥物療效時'最好100~200例或更多'對照組也應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種新療法作鑒定性研究時'樣本量應超過200例。有時大樣本有一定困難'但應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樣本少時'要求:
(1)個體間差異不大;
(2)兩組間效應差異大(p<0.01)時;
(3)嚴格控制非處理因素;
(4)罕見或少見病例'例數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個案報道。
2、撰寫論文將自己所做的各種研究'予以真實的、客觀的作一總結和評價。但不應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撰寫時應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文字通順、條理清楚、用詞得當、數據可靠。一般論著不超過3000字(含圖、表及參考文獻)'短篇和個案500~1000字'綜述亦勿超過5000字為宜。
題目:立題應簡明確切。通常20個字左右'最多不超過26個字為宜。應能準確的反映出論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一般論著不超過5人;綜述1人'審校不應超過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結構式摘要撰寫'即:
(1)目的:本項檢測或研究的出發點。
(2)方法:所觀察或檢測的指標'如病人及對照組的數目、性別、年齡、病種'使用的儀器、探頭頻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結果:檢測或實驗方法得出的具體效果或指標'對比數據'最后結果'以及對上述各項的附加解釋。
(4)結論:本項目的觀察、研究或檢測后的總結性的定論。
關鍵詞:凡有摘要的論文皆應標引關鍵詞。關鍵詞主要自文題中選取'不足時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選用。選自論文所研究的目的、對象和涉及的新技術等。
(1)定義:可直接表達論文要點、中心內容和特征的詞。
(2)用途:提供檢索窗口。
(3)數量:3~10個'一般3個。
(4)詞性: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形容詞性。而代詞、介詞、冠詞、連詞、情態動詞等皆不能作為關鍵詞。
(5)方式:按順序排列成關鍵詞索引。
(6)要求:用規范化檢索語言'即主題詞。應查閱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輯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當所用詞未查及時'可用同義詞、近意詞或關聯詞'并可配用有關的副主題詞'亦應查閱《Me SHAAL》副主題詞字順表〔1〕。
引言:應在250字之內。應概括簡明的敘述立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與基礎'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指出本研究的目標。
材料與方法(資料與方法):此部分是論文的基礎和關鍵。評價論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確定結果的標準。應寫明病人、對照組、所用儀器種類、探頭頻率、檢測的方法、藥物名稱(不用商品名)、劑量等。
結果:此段是論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檢測的最終目的'即所獲得的結果。此部分可分別用文字、圖表表示??蓮娬{或摘要敘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結果應有充分的數據及對比性研究'最后結果應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斷或推斷的。例如:應用B超診斷胎兒臍帶繞頸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僅有診斷多少例的所見及數據'而無最后的分娩證實'這樣的文章則欠科學性。
討論: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應重點突出自己的新發現、新概念、新學說、新規律'及所作出的結論和觀點。對研究中所發現之不足處亦應說明'此外'可以提出設想或建議。
在書寫討論段時'應注意撰寫技巧'要簡明扼要、語言順暢、抓住重點、條理分明的表達出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使讀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語化。
(1)討論之重點是應有自己的某些獨到觀點和見解'并將之講深講透'切勿僅重復他人的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超聲檢查法對人體無痛、無損傷、價格低廉……。
(2)討論段與其他段相關聯'特別是結果段中的某些數據及最后的結果'用以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并不是結果中的數據又全盤搬到討論中'造成重復。
(3)討論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獻過多'更不要寫成:本研究結果與×××和×××的結果一致或符合×××的結論。一來是將論著寫成了綜述'二來是僅說明自己是重復他人所作。
(4)通常討論是文章中較長的一段'應突出重點'不要洋洋數百字'冗長的內容反而使該說明的問題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對某一問題尚未解釋清楚時'又另討論其他內容'使讀者費解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