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15:2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信息化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信息化教學是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指的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課程有效地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并使他們最終成為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2011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第二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頒獎會上做了題為“以現代信息技術帶動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的講話,明確提出要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因此,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大背境下,每一位德育老師都必須思考在教學改革中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取得實效。
1 中職德育課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1)德育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在教學中我們會大量使用多媒體手段,但很多教師誤把多媒體教學等同于信息化教學。此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多媒體手段僅僅是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一種,多媒體教學僅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信息化教學強調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然而,我們很多德育老師沒有意識到二者的區別,認為使用多媒體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學,沒有根據信息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較為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僅對資源進行簡單堆砌,教學內容的組織和編排不科學.呈現方式不符合課程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出來,這樣的課堂還是傳統教學模式,而不是信息化教學模式。
(2)德育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學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課程有效地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教師不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就很難進行信息化教學,它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如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制作課件、對網絡駕馭的能力等。如果說學生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成長的環境里充斥的都是信息技術、信息知識,他們從小耳聞目濡,不用刻意學也懂得相關技術和知識,那么,我們充其量只能是這個時代的“移民”,很多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我們必須從頭學。另外,德育老師是文化課老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上落后于專業課老師,尤其是年紀大一些的德育老師其信息技術能力偏弱,有時在網上看到一些好的資料就是不知道如何拿來為我所用。因此,不能自如地運用技術解決學科問題,也不知道運用怎樣的技術進行信息化教學,是德育老師必須重視和面對的一個問題。
(3)德育課教學資源建設滯后。德育課的教學資源不同于其他學科,在講解觀點時經常要結合案例、事例,而案例事例盡量要用到最新的,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用的案例再拿到現在的課堂上,必定是脫離時代、脫離社會、也脫離學生,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的教學資源必須經常更新、豐富,而縱觀當前的教學資源,適合中職德育課的教學資源缺乏且質量不高,很多資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資源本身的內容;教學資源的開發需要中職德育老師來進行,但在資源開發和共享上我們明顯有些滯后,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在資源開發上各自為政,更由于彼此間缺乏合作與協調,資源建設在重復中進行。
(4)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沒有發生改變。很多所謂的德育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仍主宰課堂,不可否認,多媒體有它諸多的好處,如可以節約板書時間,增大課堂的信息容量,知識的呈現更直觀、生動,但是教師僅把信息手段當作灌輸知識的工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能調動起來,很難真正進行知識的建構,知識是教師“塞給”的,而不是學生自主探究而來的,這樣,學生的能力培養效果不理想,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他們在競爭中必將落后、落伍。
2 中職德育課信息化教學的對策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即信息化教學,我們每位德育老師都是當仁不讓的信息化教學的踐行者,因此,我們要提高對信息化教學的涵義、特點和作用的認識,自覺地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積極地將信息技術、資源融入到課堂中,豐富教學方式與內容,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要意識到我們提倡信息化教學,并不是完全排斥傳統教學,不是所有的課題都適合運用信息化手段,有些課題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解決的我們就不必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嘩眾取寵。傳統教學有它的優勢,信息化教學并非完美無缺,找到二者的結合點正是我們進行課改的方向。例如中職德育教材《職業生涯規劃》第1課“發展職業生涯要從所學專業起步”中的“職業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這一內容,我認為讓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教師再結合事例講解就能達到預定教學效果,不必非得花心思用信息化手段,傳統的教學手段能解決問題的,咱們就不用信息手段。
(2)掌握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要進行信息化教學,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中職德育課老師肩負的任務比普通中學德育老師的任務重,除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外,還要對學生的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這就要求德育老師必須與時俱進,懂得運用網絡吸取最新的資訊、信息例如當前的就業形勢、國家的相關政策等并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果不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善于汲取信息知識,德育教師的授課就很難做到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3)加強教學交流,共建教學資源。在建設教學資源方面,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加強多方面的交流,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與本校其他學科教師間就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交流,可拓展學科的視野;再如與兄弟校德育教師在資源建設上的交流,加強資源建設方面的合作開發,實現資源的共享,并能根據教學實踐不斷地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2011年福建省職教學會德育教學委員會年會在廈門召開,在兩天的會議過程中,來自全省各地職校和職教中心分管德育工作的領導及德育教學骨干教師們就如何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進一步增強德育課的針對性、實效性進行交流探討,這其中也包含了對德育課信息化教學的探討,兩天的會交流研討使我們一線的教師獲得了很多新資訊,視野也開闊了。筆者認為在德育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方面我們應該形成合力,各市、區把本地區優秀的課件資源集中起來,再由福建省職業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建設中職德育課教學資源庫,以此實現對資源的共享并實時進行更新,如此,可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并能提高教學資源的質量。
(4)調整師生地位,改進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因此,我們要調整傳統的師生地位觀,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精心為學生篩選和組織學習資源,使其適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各種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傳授教材《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單元“職業生涯發展條件與機遇”第二課“性格及其調適”這一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一份任務書(見表1):
要求同學利用網絡這一工具來完成任務書:首先上網測試自己的職業性格并通過資料搜索完成任務書上的其他問題,由于是對自我的探索,學生很感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分享任務書的內容,在分享中學生進行著知識意義上的建構:不同職業對從業者性格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推銷員和辦公室文秘對從業者的職業性格要求截然不同,而同學們的職業性格可能和想要從事的職業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不一致,怎么辦?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于討論中形成的不同觀點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探究,在探究中同學們又形成了這樣的知識建構:人職匹配是最理想的狀態,當無法實現時,我們要主動改變自己,調適性格適應職業、適應社會。當同學有了這樣的知識意義建構時,便是突破了難點(職業對從業者性格要求的不同),同時也把握住了本節課的重點(性格能調適)。整個過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原則,學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中進行自主的知識建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改變師生地位觀,改進教學設計,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21世紀信息化大浪潮中,知識呈爆炸式的增長,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教學中實施信息化教學勢在必行,每位德育老師應該明確當前的形勢,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改變觀念,實現信息手段與課程內容的完美結合,培養適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屹,祝智庭.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信息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2002.1.
[2] 苑永波.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中國電化教育,2001.8.
當前,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此過程中,信息化視閾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中職德育想要突破瓶頸,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就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推動自身的改革和創新,將信息化手段恰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促使技術與教育深度接軌融合,從而獲取新的發展空間。[1]
一、信息化視閾下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特征
(一)師生之間互動性更強,地位也更趨于平等
傳統的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以老師為主體的,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教學設計的初衷往往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師生及生生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突顯。介于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內容本身就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學生漸漸失去了對于德育課的興趣,課堂效率逐步降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的主動建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則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需借助多種信息化手段,豐富課堂資源,營造形象化、可視化、網絡化、數字化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機會和條件。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得師生間的地位趨于平等,互動更為頻繁,從而建立起師生學習共同體。在這樣的協作學習課堂上,學生成為了?n堂真正的主人,通過師生間的“共省”,學生就可以達成對所學知識的知識建構。[2]
(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并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由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建立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通訊技術的基礎上的,且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海量資源的資源庫,學生以及老師可以針對自身的興趣點、疑難點、需求方向等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獲取需要的知識和內容。這些教學資源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類型也比較豐富。比如一些教學軟件、各種形式的數據庫、論文成果及微課慕課視頻等,對于這些教學資源,每個人都可以對其進行添加,不斷豐富其形式和內容,而且也可以將這些有效的資源通過互聯網進行分享,提升其共享性。
(三)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要使得學習更具效率,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教學就具備這一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對學習地點以及學習進程進行自主選擇,對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搜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此基礎上,老師只需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引導,對其參與學習的過程進行客觀的評價,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并督促其及時改正。同時老師也可以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供學生使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3]
二、中職學校德育課信息化教學的價值意蘊探析
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中職學校德育課,摒棄了傳統教育的弊端,順應了時展的潮流,更是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必然趨勢,這使得中職德育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其價值也是多樣化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一)順應教育體制的改革趨勢,更加符合現階段學生的特點
因為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育理念也漸漸朝著“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方向發展,而國家針對中職教育也提出了相關的要求,即以信息化教育為主要目標對職業教育進行建設,所以說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中職學校德育課順應了教育體制的改革趨勢。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涉及的概念性知識比較多,而且部分知識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懂;其次,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邏輯思維也較差,沒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導致學生的德育課成績普遍比較低,但是中職生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思想活潑、有一定的可塑性,對于事物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作為信息原住民的他們對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容易接受,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中職學校德育課更加符合現階段學生的特點。[4]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水平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有興趣就能創造良好的學習動機。中職德育課堂由于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概念性的知識居多,使得學生在理解和認知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抽象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逐漸失去了對德育課學習的興趣。而通過將信息化設備運用于德育課堂所形成的是一種動靜結合資源體,它們所呈現的不僅有文字,還包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其他媒體信息,具有表現直觀、色彩豐富等特點,進而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感性參與性,引發其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水平。
(三)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前,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式正在逐步實現由“制造適合教育的學生”向“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轉變。究其核心價值就在于我們做所的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深刻的點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所以,對于德育課老師來說,就要基于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樣化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對學習資源、教學方式等進行調整,使得德育課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接近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個性特點,使不同天賦的學生以適合自身特點與學習需要的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進個性的發展。
2017年我與陳麗菁老師、劉曉月主任共同參加了天津市和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課堂實錄大賽,均取得二等獎的成績。通過參賽促使我們不斷探索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德育課堂中的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 什么是信息化教學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之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節數字化,通過創建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習效率,是一種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二) 德育課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 適應新時代信息化社會
我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后,信息化教學受到各教育部門普遍的重視。信息化新時代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要適應社會的需求。此外新時代信息化召喚新型的人才,既要能夠擁有與機器對話的能力,又要能夠擁有與機器相處的智慧以及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的價值觀,因此我們必須要對中職德育課堂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探索與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研究。
2. 適應新課改
國務院提出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對德育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的首位,落實在生活當中,實現“樹魂立根”。這就要求我們德育教師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再是填鴨式,而是在體驗的過程中理解、應用、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 適合德育課教育目標
2008年12月的教育部文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頒發后,新一輪的德育課程改革即開始實行,《意見》指出:“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笨梢娐殬I學校德育課不僅要承擔經濟、政治、社會、哲學、法律、職業道德等知識的傳承,還需要承擔德育工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多種多樣的信息化手段來幫助達成這樣的目標。
二、 我在參賽過程中對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德育課堂中的應用的研究
目前信息化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于各類專業技術教學當中,并且各教學平臺針對各類專業技術開發了相應的教學工具,但是卻沒有針對德育課程開發的工具,真是很讓人遺憾。以參賽為契機,我廣泛的閱讀信息化教學文獻與國內外關于德育課堂使用信息化教學的最新研究論文,并且學習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前人的教學案例。通過學習與實踐我了解到在德育課堂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同時面臨許多的局限,以下為我的探索。
1. 教學組織模式
傳統的德育教學以講授為主,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達不到教學效果。經過新課改的洗禮后,德育課普遍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升。
我嘗試用可汗學院的反轉課堂的方式來進行德育課改革。課前通過教學平臺推送相關資料,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設置課前小任務收集自己家庭的消費記錄,學生在搜集相應的生活背景知識后再進行課本知識的預習會更加親切生動。此外我還安排學生用教學平臺的直播功能記錄自己的一次消費行為,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上,師生共同分析學生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記錄,結合小組探究將組內成員的消費分析并形成學習筆記與全班同學共享。我運用互動黑板,與學生共同實時生成思維導圖,思維過程可視化。接著以小組合作模擬消費的形式請同學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通過四分屏系統將小組的消費計劃投屏,組長邊講解邊展示,為了更好的幫助同學們辨別理性消費我設置了組間互評。學生在課堂中合作探索發現自己消費行為受哪些因素影響,小組共同完成模擬消費的任務,模擬理性消費者,在知識層面掌握如何成為理性的消費者。為了更好的達成德育目標,請學生戴上vr眼鏡進入到冰川融化的阿拉斯加,切身體會不理性消費行為給這個地球帶來的災難,在沉浸式的體驗中升華出保護地球,理性消費的情感,完成從知識到情感的躍遷。課后我布置一份實踐性作業,要求學生堅持使用支付寶記賬本一個月,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并將記賬本截圖發送至教學平臺參與理性消費者評選。
2. 信息化手段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實際課堂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如信息化對網絡環境要求較高,當出現網絡卡頓時,極大的影響課堂進程和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使用手機時容易出現走神現象,針對這個問題,我使用學習通教學平臺,當我播放ppt時學生的手機屏幕是被鎖定的,但當退出ppt播放時則無法控制學生手機,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vr眼鏡的使用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不過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注意力。
三、 賽后反思
通過這次參賽我們團隊每個人都有非常大的成長和收獲。首先我們更新自己的理念: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從教﹥學到被動﹥主動到學會﹥會學。秉承新課改理念為以學生為主體,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接著我們立足于學校實際,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分析,把問題變課題,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進行有目的、有標準、有成果的新嘗試。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們運用信息化手段做了如下設計:
1使用任務驅動法,運用“生活即教育”理念,課前在學習通教學平臺上任務,請學生使用支付寶記賬本記錄家庭一周的消費,達到了解家庭消費的目的。針對學生喜歡看直播的特點,請學生用學習通教學平臺的直播功能記錄自己的一次消費,將消費生活融入學習之中。
2課上通過分析家庭消費記賬本、學生直播視頻使學生掌握分析影響消費因素的方法。小組合作運用該方法分析組員的消費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并將探究成果記入電子筆記。為了更好的促進組間交流,我們使用四分屏系統將四個小組同學的手機畫面同時投影到交互白板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構建知識框架我們選擇使用思維導圖,但直接將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與啟發式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將兩個交互一體機拼接在一起實現拖動文字與圖片的功能,與學生一起生成思維導圖。學生在操作交互一體機的過程中將思維過程直觀的展現出來,反映出學生的問題,便于有針對性的教學。
為了突破難點,我們使用了:
1探究法,小組合作模擬消費,制定消費計劃并通過四分屏展示、講解,在充分的交流后,我們使用學習通評分功能,請學生從理性消費四個維度評選出最理性的消費計劃。
1中職教育的必要性與有效性研究
1.1教育信息化以及德育教育發展需要
教育信息化指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體系,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環境等方面對教育進行整體上的變革。教育信息化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要求的產物,其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讓我國教育體系更能適應公民需求。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斷完善和成熟。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中職教育的重要部分,與基礎及專業技能教學同樣重要。
1.2學校德育的優質數字化資源
1.2.1網絡可以提供豐富的德育信息資源基于Internet這個海量資源,建立德育網站案例庫。通過網絡教學模式更利于形成德育合力,不同地區的教師和學生在網站上可以完成同一個主題的學習。
1.2.2網絡環境提供了進行教學要素整合的德育構建環境網絡環境擁有多媒體展示、廣泛的網絡資源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條獲取知識的通道和多種師生的交互方式,為學習中的學生起到自我建構、發展的作用。
1.3學生自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的平臺
通過網絡環境這個教育平臺引導學生多讀一些人文經典,使學生用更積極、更樂觀的心緒對待世界和人生,從而達到身心的和諧發展。
2中職學校利用網絡開展德育的現狀與分析
2.1中職學校利用網絡開展德育的現狀
第一,國家對教育網絡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網絡大潮興起,使我國教育也快速進入網絡時代。2001年10月,教育部啟動“校校通”工程計劃,使每一名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但從總體上看,窘于經濟上的制約,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存在東西部發展上的不均衡性。
第二,職業學校網絡硬件設施不斷完備。隨著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正式頒發,國家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職業學校網絡硬件設施也在不斷完備中。
2.2中職學校德育創新的挑戰與機遇
2.2.1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為中職學校德育創新帶來挑戰
隨著電腦和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不斷普及,它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青少年的道德認識和價值觀念,弱化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意識,帶來了網絡犯罪、網絡倫理道德等問題。學校德育不得不面對這種嚴峻的挑戰。
2.2.2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為中職學校德育創新帶來機遇
在中職學校里,基于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不斷加強,為網絡環境下開展德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之,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基本知識及網絡知識的課程,廣泛普及計算機及基本的網絡知識。
3網絡環境下中職教育德育工作提升策略研究
網絡環境下如何做好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建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聯動機制是中職院校網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升:
3.1學校:應強化網絡德育教育觀念,加強網絡管理
學校是中職教育德育管理的中心環節。學校要積極完善網絡環境,提升德育教育網絡環境和教育管理,開創新的與時代相融合的德育教育工作手段,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強化德育觀念,為網絡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思想保證。中職學校在強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同時,可以開展一些有益于學生德育教育的活動,將育人融于實踐,并將傳統的德育教育與網絡充分結合,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第二,積極完善網絡環境下德育教育的相關制度。為提升網絡德育教育實施效率,中職院??梢愿鶕逃康摹蛾P于加強對教育網站和網校進行管理的公告》以及《教育網站和網校暫行管理辦法》等條令制定與學校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將網絡德育教育的權責明確到部門和責任人,對教育中的程序和要求進行規范,引導和鼓勵師生參加網絡德育教育活動。另外,為保證網絡德育教育付諸實踐,學??梢詫⒕W絡信息課與德育課充分融合,具體實施中,教務管理處可以制定相關《網絡德育課考評制度》或《XX中職學校網絡德育考評辦法》等,可以考慮將可將網絡德育教育與班主任的工作考評相結合。
3.2家庭:引導子女正確上網絡
家庭是網絡德育教育實施的重要環節。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這是一個特殊的人生階段,學生思想不夠成熟,特別是網絡的復雜性更給學生帶來眾多不良誘惑,若不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極有可能給學生帶來眾多負面影響。此時,家長應該用更多時間與子女溝通,通過培養良好的家庭關系和融洽的家庭氛圍,來安撫和轉移子女青春期的叛逆心態,幫助子女遠離網絡腐朽思想的侵蝕。同時,家長可以督促子女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及戶外活動,讓他們將有限的精力投入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中去。
一、巧借信息技術,豐富德育教學的內容
德育課程包含著民族、經濟、藝術以及法律等相關內容,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的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活動中,多采用著單一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德育知識的學習多表現出學習興趣較差的問題,教師德育課程的講解也多呈現出“事倍功半”的狀態。信息化教學方式在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對中職學生德育課程教學內容的深入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德育教學中包含著大量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指導。例如,班主任在上《職業生涯規劃》班會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展示一些名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組織學生一同分析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同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使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目標,展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巧借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更重要的價值在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隨時保持正確的思想理念,通過辯證的思維去思考事物,形成一定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體,在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網絡上的內容與德育教育課程相結合,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將網絡上的一些言論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比如針對于我國“中國夢”的創設,每個網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將一些網友的言論帶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一同進行評論。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勢必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再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中國的成就,比如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等等,通過直觀的視頻圖像,使學生為祖國的發展而感到驕傲,并決心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建設而不斷努力。同時,這種德育課程教育模式也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活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空間建設;信息化;內涵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3-0018-02
“利用職教新干線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是我校建設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特色項目。2010年12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項,隨即啟動建設任務。2011年8月,省教育廳指定湖南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我校對口支援單位,我校信息化建設進入提速階段。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校師生共建設空間1000個;建設空間資源課程70門;上傳教學課件6000個;教案8000篇;教學視頻7208個;視頻觀看近12萬次;上傳文章8萬多篇;文章瀏覽91萬人次;互動交流120多萬次;接受訪問100多萬次。師生個人空間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推動了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力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和內涵發展。
一、全力保障空間建設
1.加大人力投入。學校大力引進計算機專業教師,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師共52名,達到全校教師的六分之一。學校抽調了6名計算機專業教師組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負責空間建設設備設施的配置、指導、管理、考評工作。學校空間建設實行“層級管理、責任到人”,所有校級領導包到各部門,所有二層骨干包專業組、教研組,行政干部和年級組長、專業組長、教研組長對該組所屬部門所有成員個人空間建設進行指導和管理。我們還把所有計算機專業教師分派到各專業組、教研組、年級組、班級進行師生個人空間建設的技術指導,形成了人人參與空間建設的良好氛圍。
2.加大培訓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培訓。從2010年11月份開始,先后派出21名計算機專業教師外出參加省、市和行業培訓。積極邀請專家來校進行全員培訓。學校請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文理學院專家來校對全校教師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培訓。2011年暑假,學校自行組織計算機教師對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課件制作等培訓。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專家來校進行空間建設培訓。學校還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了信息化培訓。并對全校師生進行了信息化水平測試,對達不到要求的部分師生再次組織培訓,直至合格為止。目前,所有教師人人會制課件,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學,所有學生個個能建空間和利用空間學習、交流。
3.加大設備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設前期投入了100萬元進行硬件設施的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園網絡,配有多媒體教室54個,多功能報告廳3個,校園網絡覆蓋全校所有辦公室、教室、寢室。投入210萬元給321名教師每人配備一臺手提電腦。2011年下半年,又投入150萬元新配400臺電腦建成學生電子學習室,投入50萬元建成信息中心,投入70萬元進行校園網絡的改造升級。學校向中國電信申請開拓家校通業務,電信公司為我校鋪設了校園網的大部分主干設備。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已經初具規模。從2012年開始,啟動學生每人一臺電腦計劃,每年投入100萬元建設學校信息化課程資源庫,投入50萬元進行信息化教學獎勵。每年新配置1000臺學生電腦,到2015年,至少配置4000臺學生電腦,總投資約1600萬元,使全校每個學生人手一臺電腦。資金來源由學校、企業共籌,目前服裝、數控、模具、電子、酒店管理、汽修等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已與學校簽定共建協議。
二、充分利用空間服務教育教學
1.利用空間促進教學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學,提升課堂吸引力”作為一項科研課題,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空間的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進行網絡化教案,在師生空間進行網上教學,網上布置作業,學生在網上學習,網上交作業(作品),教師在網上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進行網上實訓,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室,進行實景視頻教學,在網上對合作企業員工、學員進行新技術培訓。師生與企業專家網上交流不受時空限制,企業的模塊化教學視頻廣泛應用于課堂。重點專業教學開放率達到10%,其他專業課、文化課、德育課和講座培訓開放率達到5%。職教新干線網絡學習平臺使用率達85%以上。重點專業學生每星期網上學習達3小時,其他專業學生每星期網上學習達2小時。空間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011年學生鞏固率較2010年的72.8%提升到92.6%,課堂教學滿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間促進教研信息化。通過個人空間和機構空間,學校定期、定人開展網絡教學研討活動,全員開展網上說課、評課、反思、教案探討。每位教師每月的研討課不少于一節。拍攝課堂教學實錄,組織教師對課堂教學實錄課進行網上評課。進行教育教學文章、教學案例和相互的點評。網絡教研帶來教研方式的深刻變革,使教師內外交流更加便捷、視野更加開闊、學習資源更加豐富。網絡空間的那些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沖擊著教師的視野,促使教師不斷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實現專業成長和能力發展,使教學提質增效。
3.利用空間促進德育信息化。每個班的班主任、德育導師和學生建立一個空間群,進行師生交流,及時班級信息,展現班級風采,展示學習的成果,加強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學校德育課教師及時更新心理輔導的文章、案例,開展網上師生對話,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調試。鼓勵學生通過空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把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向德育導師提問或傾訴。教師把學生的留言進行分類整理,認真總結學生在留言中集中反應的問題,發現學生的心理動態規律,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一手資料。
關鍵詞:微課;中職;德育課;應用
當前互聯網逐漸普及,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應用,教育事業同樣應用著網絡技術。微課是互聯網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產物,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對于中職德育課而言,微課同樣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改善傳統枯燥、單調的德育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以及方法逐步多樣化,優化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水平。
一、微課在中職德育課中應用的意義
現階段,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方法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德育教學無法發揮出實質性的作用。面對這種教學情況,就必須要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改善德育教學效果。微課教學滿足當前中職德育教學的現狀,與時展相適應。
首先,中職德育教學的相關指導綱要指出中職德育教學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立德樹人,教學要滿足時展需要,提高德育教學的針對性,使德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適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實現高效的中職德育課堂教學。
其次,能夠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要實現良好的德育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讓學生對德育課程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制定科學的微課件,充分展現出德育教材中的藝術以及意境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不同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讓學生樂于學習,愿意學習。
最后,相比于專業性的課堂教學,中職德育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德育課程十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教學中缺乏實踐性,忽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并不高。微課可以通過圖像、文字、視頻等方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使中職德育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
二、中職德育課中微課應用的策略
當前,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因此德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德育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能夠使以上的問題得到妥善的處理和解決。
1.預習教學中應用微課
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識,預習是第一環節,要學習知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和整理,將其制作成微課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傳播,讓學生觀看視頻,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哲學與人生等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預習視頻,簡要介紹相關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這些方法,在課堂教學前,學生就能夠對課程的構成以及重點知識進行了解,能夠全面的指導學生掌握知識。
2.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
中職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中職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學習習慣,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也是不同的,依據當前教育的實際需要,教師教學時需要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轉變單一的講解方法。但是傳統的德育課堂教學是無法順利實現這一目標的,將微課應用德育課堂中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微課教學與新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將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多媒體設備制作圖像、文字以及視頻等知識,讓學生對德育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順利實現德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團結互助相關問題時,就可以利用春晚小品《扶不扶》進行微課件的制作,小品的娛樂性比較強,在微課播放過程中,通過有趣的小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觀看小品,教師向學生提問,如果陌生的路人需要幫助,大家應該怎么做?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通過學生的討論明確觀點,最后學生們認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是一定要扶的,但是扶的過程中要有技巧,要保護好自己,并且積極尋求周圍路人的幫助,營造出團結互助的氛圍。這種教學情境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3.課后復習中應用微課
課后復習就是對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加深對德育知識的認識與掌握。復習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后學生自主進行。開始講課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德育知識進行復習,可以通過提問進行,也可以通過總結知識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喚起學生的記憶,不僅能夠讓學生復習知識,也能夠為接下來的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十的中國夢,新課開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十的時間、重點內容以及中國夢的相關精神進行回憶總結,使其與知識之間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
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自主復習,通過微課視頻的方法總結重點知識,讓學生能夠隨時學習知識,從而使教學效果得以鞏固。微課教學能夠節省教學時間,環節教學壓力,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水平。
三、結束語
中職德育課其實是思想性、理論性和指導性都比較強的課堂,使用微課開展德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課堂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統一。微課教學是一種信息化的手段,德育課堂中利用微課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任務,進一步普及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使傳統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好地促進德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海燕.微課在中職德育課網絡教學的應用初探[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02:76-77+80.
[2]鄒海濱.微課在中職德育課中的應用與反思[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