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1 05:4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教育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開設的美術教育類課程偏少,培養目標模糊高師美教院校發展長期受到美術院校的影響,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高師美教走上了全面開課的軌道,但課程設置幾乎套用美術院校的課程模式,所開設的美術專業課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美術教育類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量較少,不能突現出高師美教的師范性特點,這也導致了高師美教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以至于出現有些教師是以培養藝術家而不是培養藝術教育家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偏差。
2.美術專業課程內容與學校美術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缺少對接現在高師美教課程設置普遍由美術教育類課程和美術專業類課程兩大模塊組成,其中的美術專業類課程內容基本套用美術院校的模式,與當前我國學校美術教育改革發展缺少應有的對接,加上執教美術專業類課程的教師大都是由美院畢業的,他們對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了解不多,這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形成將美術專業教學與中小學美術教學需要聯系起來的學術自覺,這帶來了師范生在大學所學的某些美術專業知識在基層學校美術教學中難以施展的困境。
3.最終評價課程缺失了高師美術教育應有的綜合評價機制“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課程是高師學生在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最終總結與呈現,因此,我們可以稱這些課程為最終評價課程。長期以來,高師的“畢業創作”都是以美術創作作品展覽的形式進行,完全照搬美術院?!爱厴I創作”的做法,這導致高師學生很自然地將自己的畢業創作與美術院校學生的畢業創作相比拼,教師和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畢業創作中,多少影響了高師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的精力投入和對美術教育理論及實踐的總結與反思,此外,“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各自側重在美術專業和美術教育兩大塊,缺失了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高師美術教育將二者綜合評價的機制。
二、高師美術課程設置策略
1.增設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突出美術教育專業特點眾所周知,一名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基礎知識結構應包涵美術教育和美術學科兩大體系。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是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學院依據國家教育部的發展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各類美術課教學方法研究、微格教學、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教育見習、第一次美術教育實習、第二次美術教育實習等課程,使美術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課程占有相當比重,突顯出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這些課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美術教育專業的認識及其教學技能,尤其是學院將美術教育實習由原來實習一次調整為實習兩次,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次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在大三上學期,實習時間為三周,均有帶隊指導教師帶領,這樣能隨時給予學生指導。第二次教育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實習時間為四周,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聯系實習學?;蚪M成一到二個實習小組,選派實習指導教師帶領。前后兩次教育實習給學生教學反思和回爐的過程,第一次教育實習返校后,教師針對學生們實習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深入的分析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教學反思,從實踐中認識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教學理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理論認識,以便指導其第二次的教學實踐;有了第一次教育實習的基礎,學生在第二次教育實習中更顯從容和自信,教學更規范化,并在教學中有目標性地觀察分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兩次實習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技能和專業認同感。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一方面確保學生每一學期至少有一門以上的美術教育理論或教學實踐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又將各課程相互串聯,形成體系,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比如美術教學論、美術課程標準解讀等核心課程被有意識地安排在教育實踐課程之前,旨在引導學生掌握美術教育理論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以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微格教學、教育實習等實踐性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各類美術課教學方法研究等課程旨在指導學生在一定教學實踐基礎上尋找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形成研究教學的思考。同時還可結合舉辦師范生教學技能比賽、說課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的教學評價與反思,使教學更有成效。
2.科學整合美術專業課程內容,彰顯美術教育專業特色學院在對中小學一線教學調研中發現,因教學條件、學生興趣等原因,那些偏難和較復雜的美術學科內容在學校難以展開,如油畫人體、石版畫等,因此,結合基礎學校實際需要,科學整合美術學科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以“雙基+創造力培養”來整合美術學科課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學“雙基”教學的特點提出的,即在大學低年級階段著重于美術學科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的學習,在大學高年級階段著重于美術表現及創作學習,并采用選修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美術學科發展方向,在側重研究某門美術學科的同時,又在相互交流中觸類旁通地了解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形成“一專多能”的美術能力。此外,在原本單純的美術專業課程中整合美術教育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將美術學科與教育專業學習相結合,更能明確美術教育專業的本質,如《藝術考察》通常是帶學生們深入鄉村寫生及收集美術創作素材的課程。經過整合,可將這門課程改革為《藝術考察與中小學教學調研》,教師帶學生下鄉寫生、收集素材等活動之余,帶領他們深入到鄉村學校進行教學考察,了解地方辦學條件和狀況,并讓學生提交中小學教學調研報告,思考開發利用地方美術教學資源等課題,這種一舉兩得的教學活動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的同時,思考美術與美術教學的關系,另一方面,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觀基層鄉村學校,增進其對美術教育的責任感。再如,《民族民間美術》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同時,讓學生形成開發利用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于學校美術教學的思考,如將該課程改革為《民族民間美術與校本課程開發》會更能明確其課程本質。
3.調整最終評價課程結構,明確美術教育專業本質目前,美術教育專業中有許多重要課程與美術專業課程極為相似,特別是“畢業創作”課程多以學生美術作品展示為主,不能全面體現出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只有合理調整最終評價課程的組織結構,才能進一步明確這類課程的實質。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學院的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創作”課程改革為“畢業綜合展示”?!爱厴I綜合展示”主要側重于美術教育教學展示和美術學科技能展示兩個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美術教育教學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學活動展板、教學實物和多媒體教學實錄等形式。教學活動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現學生的教學實踐成果,整個設計制作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實踐進行整理、反思和總結的過程,指導教師組織學生整理充實教育實習中的教案、教學示范圖、學生作品、教學錄像、教學現場照片等資料,并有序地將教案、教學示范圖、學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這也是對學生設計能力的考驗。教學實物展示包括學生教育實習的教案、示范圖等,還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執教錄像、教學課件等內容。人們在參觀學生的美術教育教學展示內容時,都投以極大興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學生們扎實的教學能力。在美術學科技能展示方面,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美術技術門類較多,學生們的興趣也十分廣泛,這就需要給予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可選擇進行新作品創作,可選擇整理完善自己認為平時畫得較好的作品進行再創作,還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某類美術內容進行表現;多元選擇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創作面貌,有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素描外,還有手工、剪紙、攝影、電腦繪畫、設計等內容,這些作品都真實地記錄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其創作能力,切實展現了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每次的“畢業綜合展示”都收到極好的效果,有觀眾戲稱:看美術專業“畢業創作”就像逛“藝術精品店”,看美術教育專業“畢業綜合展示”就像逛“藝術精品超市”?!爱厴I論文”也是美術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過去,教師們在指導“畢業論文”時發現許多學生寫的畢業論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對美術教育的真情實感,而他們對親身經歷的教育實習卻有著許多體會和想法。學院將“畢業論文”改革為“畢業實習綜述”,讓學生從深有感觸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理論性梳理和分析,從中感悟實踐上升到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研究性方法。同時,我們還將原來在教室進行論文答辯的場所改在“畢業綜合展示”展廳進行,將“畢業實習綜述”答辯與“畢業綜合展示”密切聯系,學生們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中由感而發,教師們也能從學生的答辯及其美術教學展示、美術創作中對學生形成全面綜合的認識。
三、結語
素描課程是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筆者從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素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入手,提出了幾點關于素描課程的教學思路和改革措施,希望能為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素描課程 改革 措施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是美術學習者最先學習的畫種之一。素描教學一直以來都是美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素描教學不僅是技能教學,還包括了美術學習者對事物的認知的教學,更是培養藝術創造與審美感受的教學。
一、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以往的素描課程由于缺乏一個整體性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體系,使得美術教育專業素描課程只注重技巧性而忽略了教育性。與此同時,受既定的經驗、少量的實踐與不完善的教學隊伍等因素的影響,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其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既定經驗的限制
從目前高校素描教學的現狀來看,素描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既定經驗和固有規律。在素描教學中,結構、虛實和比例等規律和概念形成了一些教學常用語,用以表現一些固有的規律,而學生的描繪多是對這些既定經驗和固有規律的重復。雖然將這些既定經驗應用在素描教學中,有助于掌握和吸收素描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學生的主體性參與,缺少學生的實踐體驗,只是對以往知識的重復或驗證,枯燥乏味,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
2.課堂缺乏規范
一些教師為了打破素描教學的枯燥氛圍,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體驗,但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缺少科學合理的規范,從而使教學變得盲目。因此,學生在教學中容易變得迷茫,缺乏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機械化的模仿造成素描教學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
3.缺乏針對性教材和專業教師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教育在也不斷發展。素描教材發行了很多版本,其中有很多精品教材。但是,其中缺乏針對美術教育專業的教材,很多教材教學內容沒能針對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此外,現在擔任素描教學的教師大多有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是繪畫和設計這兩大方面,因而在素描教學中,學生更偏向于繪畫和設計方面的學習。由此可見,沒有專業的素描教師,對素描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頗大。
二、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應以和諧作為主要教學思路
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的思路是構建一種學生與教師、課程和教學和諧統一的有機關系,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讓教師、課程和教材滿足學生的專業發展要求,努力完善素描教學體系,使教學滿足學生和現代教學的要求。
三、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的措施
1.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
美術教育專業在素描教學的內容選擇上,應當以基礎教學內容為主,以提高能力為最終目的。因此,必須轉變以往傳授型的教學方法,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素描教學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對客觀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創新能力、表達和表現能力等四個方面的培養。因此,創新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理念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為重心,這樣在規范的教學理念下創新教學方法定然會事半功倍。
2.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如今,教育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因此,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也是如此,教學中要以學生關注的一些熱點為教學題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素描知識學習的興趣。此外,在教學內容的選取和安排上,一是要選擇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二是要注重知識點的綜合和概括。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講解應該科學、合理,做到通俗易懂??偠灾?,教學應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為今后進一步研修繪畫和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
3.選用最合適的教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美術教育專業不同于其他的美術專業,因此在素描教學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于別的美術專業,所以,編寫適合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的教材是開展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優秀的教材,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設一支專業能力過硬、職業素養良好的專業素描教師隊伍,不僅關系到素描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關系著整個美術教育專業的發展、進步。
結語
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的改革應該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轉變固有的素描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構建一個教師、課程和教材與學生相和諧的有機體系。
參考文獻:
[1]何瑋.淺談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素描教學.文學界(理論版),2012(6).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是以培養高素質小學美術教師為目標的綜合型專業。其專業特征一是職業導向明顯,二是帶有很大的綜合性。[1]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培養,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術專業內涵和美術課程結構,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顧到學科類課程和小學美術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特點。
一、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知識結構
信息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綜合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能的藝術教育人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教育科學方面的理論知識;(2)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3)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圍繞這三個方面從以下幾點來思考,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培養。
(一)良好的人文素養
無論是美術專業知識還是美術專業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是以人文素養為基礎的。人文素養是指個體掌握的歷史、哲學、文學、宗教、藝術、審美等學科知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人類生存充滿深情關懷的意識,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說,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以及人文科學中體現出來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人文學科知識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熏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著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2]
人文知識不等于人文素養,人文知識是指史學、哲學、文學、法學等人文類學科的知識。
(二)較強的創新思維
知識經濟的靈魂是創新,而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我國教育的現狀,還是偏重知識傳授而輕過程分析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多是科學主義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還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培養。
藝術教育具有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價值,培養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其創造性人格,這與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相一致的。
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方法的運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教育觀,即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的教育觀,它是人本教育觀、素質教育觀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觀。它不僅要求教育者倡導民主的教學作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不輕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維結果,而且還要注重在校園范圍內營造有利于師生催生創新靈感、激發創新潛能、保持創新活力、涵養創新素質、取得創新成果的文化環境,以及注重激發受教育者的思維為關鍵,注意激發、培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尤其是批判性思維。
(三)厚實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
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的新理論和新戰略。創新教育的結果是科技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而科技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促進創新,有利于可持續發展。[3]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的知識生產、分配、傳播和使用為支柱,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的經濟形態。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還要與人文素養和自身能力諸方面和諧發展,才能確保其主體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并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
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的教育是以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個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廣泛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將會逐步提高教育質量,把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推進到新的歷史階段。
(四)豐富的現代教育知識與技術
面對信息社會的挑戰,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學方式,要求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素質?,F代教育技術,一個支點是教育,一個支點是現代技術,它是先進教育思想與先進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并且現代教育技術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思想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和豐富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由于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給人強烈的活動感、立體感等特點,所以能極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枯燥無味感,充分調動受教育者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參與,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能力結構
根據小學美術教育專業的特點,學生的能力結構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審美教育能力;(2)組織教學能力;(3)專業活動能力;(4)美術科研能力;(5)獲取信息能力。根據以上五個方面,教師培養他們的能力結構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審美教育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
席勒說:“若把感性的人變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徑是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盵4] 面對小學美術教育的預備軍,要想他們將來成為審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先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對學生審美教育能力培養的基本任務是:1.敏銳的審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審美鑒賞能力;3.初步的審美創造能力。而這三種能力的培養是在相應知識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審美知識的傳授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上。
(二)組織教學能力和專業活動能力的培養是關鍵
組織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培養,而且還要把兒童心理和生理與兒童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如何科學地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綜合提高兒童素質上下功夫。
專業活動能力是組織教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它包含兩個方面:1.了解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研究小學美術知識和技能,具備給兒童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習方法的活動能力;2.具備美術專業創造能力。這要求教師在美術必修課、選修課、教育實踐環節中,融入專業活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全面的科學教育知識和廣泛的各科基礎知識,具備豐富的美術知識和基本表現技能,并培養學生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
(三)美術科研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是發展的要求
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是將來推動素質教育和時代進步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它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符合時代的要求。由此,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必須培養具有時代開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質的小學美術師資。
對學生的美術科研能力的培養要注意兩點:1.對小學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養,推動學生將來深化教學各方面的改革;2.對美術學科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藝術創造和藝術思維的提高。
對學生能力結構的培養,也是學生將來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識結構的重要途徑。
總之,對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培養應以培養高素質小學美術教師為目標,以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創新思維、厚實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修養和豐富的現代教育知識與技術,以及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能和科研活動能力為任務,使小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能更快更好地適應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惠中.高等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發.淺議中學教師的人文素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11).
關鍵詞:幼兒;師范學校;美術
一、優化美術課程內容
1.對美術課程內容的選擇
一方面要突出幼兒教育的專業特色,為幼兒美術教學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發展及興趣愛好。美術課程要強化或增加學生需要和感興趣的內容,刪除陳舊老化的知識內容。例如,教師可將線描和速寫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易學、易懂,學生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可廣泛應用。結合幼兒師范學校的專業特點,還可適當加強卡通畫的教學,用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創編繪制童話故事,不僅使美術教學生動活潑,而且也能使學生的造型能力、設計意識、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繪畫內容方面僅僅學習素描、水粉畫是不夠的,蠟筆、彩色水筆是幼兒最常用的繪畫材料。以往由于幼兒師范學校的美術課程中沒有涉及這些材料,大部分畢業生進了幼兒園才開始接觸、熟悉這些材料,這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應加強對兒童蠟筆畫、兒童水筆畫、兒童線描畫、兒童版畫、兒童水墨畫和兒童趣味粘貼畫等多種貼近幼兒繪畫手段和技法的了解和學習,力求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靈活多變,不斷創新,迅速適應兒童美術教育的新理念。
2.美術內容的設計
在設計內容方面,除了圖案、黑板報和海報設計、藝術字的學習,還可以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增加和強化空間環境創意、角落活動布置等的教學內容,幼兒園里色彩繽紛的大型墻面裝飾畫、位置突出的宣傳欄、黑板報、卡通造型的班級標志,形成一個美妙的隱性教育環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獲得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此,在幼兒師范設計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欣賞大量優秀作品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發展個性,加強對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幼兒師范學校手工教學中,除保持傳統項目外,我們還應開闊眼界,將好的創意都納入到課程中來。
二、重視美術課程的實踐性
1.重視美術實踐活動
幼兒師范學校美術課程的實踐活動是美術學習與生活、社會相結合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它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具有經驗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美術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圍繞人文主題展開學習活動,活動的基本形式是探究、實驗、調查、社會宣傳、作品展示等。要改變以往以美術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少“填”多“引”,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談、交流、評述、探究、合作等方式的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2.重視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學實踐
幼兒師范學校美術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首先應抓住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兩個重要環節,并在原有基礎上延長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時間,使教育實踐活動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要將實踐內容分步驟、循序漸進地安排在每個學期中,這樣使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同幼兒保持鮮活的聯系,讓學生能反復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幼兒美術課堂教學,了解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提高職業素質。其次,要改變教育實習的觀念,重視美術教育實踐活動,徹底改變教育實習形式化的現象。學生要完全參與到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研活動、校園文化等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包括觀摩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項課外活動等。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美國美術教育家阿恩海姆(Arnheim.Rudolf)在其《對美術教學的意見》一書中指出:有利于學習的優秀教育方法在一切學習領域大體上都是一樣的,無論在哪里,都需要以培養自發的然而卻是直接的沖動來取代機械的練習。在美術課堂中要改變“授”與“受”的美術教學方式,使教師與學生在平等和自由的環境中創造美、感受美,使美術教學充滿人文和情感色彩。美術教學方法除常規的指導法外還有:合作學習法、對話法、體驗法、啟發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法、情境法、觀察法、發現法、探究法、游戲法、嘗試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的注入會使幼兒師范學校美術教學活動豐富多彩,使學生從態度、情感上煥發自覺學習、探究學習美術的熱情,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美術的知識、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如在對話法中,教師以平等的心態和學生就某一件美術作品展開交流和討論,師生的思路都得以擴展、相互啟發而產生新的看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在探究法中,師生共同提出一個研究主題,學生利用己有的學習經驗,查閱資料、交流心得、增強體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美術活動。這種方法使學生不僅在探究中學習了各種知識,熟悉了各種美術技法,還提高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美術教學內容,在同一個單元或一堂課內交替使用幾種方法。創造具有自由、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學生放飛心靈,誘發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總之,幼兒師范學校的美術課程應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確定美術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加強幼兒美術教學實踐,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和美術教學能力。作為幼兒師范學校的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研究與探索,才能使美術課程煥發出活力。
參考文獻:
[1]伊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關鍵詞】高等院校 美術教育專業 書法篆刻 創新
一、美術教育專業開設書法篆刻課程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開設書法篆刻課程內容專業性強,要求學生掌握書法學習內容和篆刻學習內容,培養形成書法篆刻的鑒賞能力,掌握其表達形式,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習書法篆刻有助于該專業學生傳承書法藝術的精髓,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優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學觀念,提高審美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書法篆刻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境,有助于書法篆刻藝術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書法篆刻作品學習,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書法表現形式,傳達個人思想和感情;書法篆刻課程開設是美術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開設書法篆刻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藝術品味,最終發展成為美術教育專業的獨特教學方式。
二、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課程內容和具體安排
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旨在培養教育領域專業書法教育教學人才隊伍和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的專業化人才。書法篆刻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在綜合美術學和書法學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點:掌握書法技法,掌握各種書體的筆畫形態和結構特點;掌握篆刻手法,能夠獨立印章;學習書法篆刻史實,對不同時期的書法篆刻特點、規律、各流派篆刻家及其代表作品進行了解;指導學生欣賞各大名家的代表,作品培養學生的書法篆刻鑒賞能力和藝術品味。以上幾點教學內容相互補充、密切聯系,在教學時要把握整體內容,重點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美術教育專業書法課程安排在大二整個學年,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分別在兩個學期進行,其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課時安排合理,兼顧書法課程學習和篆刻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書法發展史、篆刻史和各大家作品的藝術特點等,掌握四種主要的書法形態的風格特點,臨摹經典印章,能夠創作自己的閑章。
三、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課程的培養方案
美學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就是書法篆刻課程,但是這一課程的教學質量一直未能達到理想效果,主要體現在該專業學生的書法篆刻功底較差,書法篆刻作品鑒賞能力有限。因此,高校要想培養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就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當前的培養方案,提高書法篆刻課程教學效果。
(一)堅實的專業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內容
由于我國美術教育專業起步較晚,高校開設書法篆刻課程經驗不足,比如:篆刻藝術對于藝術體系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相關專業人士和書法家對于書法篆刻和藝術體系的聯系極為看重,但是高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將二者分離開來,無法實現篆刻和書法藝術的緊密結合,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前階段書法篆刻課程代替了篆刻課程,實現了書法藝術和篆刻二者間的緊密結合。當前我國藝術院校招生質量參差不齊,但是普遍存在學生書法篆刻功底薄弱現象,為此,高校在設計美術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時要增加書法篆刻課程的課時安排,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在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中夯實書法篆刻基礎。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篆刻和書法藝術的聯系,加大對古文、篆書的教學力度,保證學生認識各種書法形態,提高書法篆刻的課堂效果。教師還要注重篆書和古文的考察,嚴格要求學生掌握書法篆刻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二)了解書法發展史,培養學生書法鑒賞能力
我國的書法發展史是一個非常久遠的過程,書法結構變化緩慢,但是其形態演變較為復雜,很難總結發展規律。但是根據歷史演變學習書法發展史,將其看作一個整體,再根據具體的線索總結其發展演變特點,理清其大致的發展脈絡,對于學生書法、掌握各字體形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把握整個書法發展演變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書法發展史和具體的書法形態,總結書法發展線索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和動畫視頻等教學方式,讓同學們直觀感受書法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書法篆刻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途徑,書法篆刻課程的學習既要進行篆刻史、篆刻技巧、鑒賞技巧的理論學習,也要進行各書體形態、篆刻技巧的實踐學習,實現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同步提升。因此,教師可以舉辦多種書法篆刻相關比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在比賽中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在書法篆刻作品中表達自身的情感,發揚自己的風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課程教學方法創新
(一)臨摹經典書法篆刻作品
藝術院校學生在入學時大都沒有臨摹實踐經驗,但是臨摹過程對于書法篆刻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專業作品的臨摹。學生可以通過臨摹印章和法帖學習書法篆刻的技巧,掌握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的特點、各種書體的形態和不同的篆刻技術手法。
1.教師示范法
學生在初期臨摹時不了解篆刻臨摹技巧,盲目操作會出現很多操作誤區,給以后的篆刻學習帶來阻礙,因此教師親自進行臨摹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臨摹前,學生要掌握相關的篆刻作品的理論特點和臨摹技術手法,以便隨后將理論融入實踐,提高學習效率。示范能夠使書法和篆刻的造型特點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將抽象化為具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感受。
2.教師評價法
學生在教師示范后自行進行臨摹實踐,操作完成后教師對其操作進行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可以發現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加深自己對于書法篆刻技術手法的理解,正確認識范本所要表達的藝術思想,引導學生在思考中體悟書法藝術。
(二)創作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
目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大多為四年制教學,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進行專業理論和名作名品的學習,大三時期開始創作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檢驗學習效果和教學水平,因此,創作訓練意義重大。學生在前期臨摹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訓練,在教師的指導下創造自己的作品對于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五、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就業的方向和未來的發展水平,美術教育專業藝術性較強,就業前景水平一般,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美術教育專業的專業優勢,擴展其就業面,提高該專業學生的整體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當前美術專業學生畢業后發展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一是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培養成為高校教師;二是進入中小學從事基礎教育工作;三是進入到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創造設計宣傳工作;四是成立書法篆刻教育機構,給對書法篆刻感興趣的孩子提供受教育機會。多樣化的就業渠道為學生的就業水平提供了保證,有助于培養優秀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將書法篆刻藝術發揚光大。
關鍵詞:高職美術教育;發展現狀;改革對策
高職美術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具有緊密聯系。高職美術教育以培養具有扎實的美術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自主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標,旨在為社會輸出應用型、實踐型專業人才,既體現出普通高等院校美術教育的要求,又兼具職業教育的目標。
1當前高職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教育目標的定位模糊。高職美術教育在經歷了擴招改革后,沒有及時地補充美術教師數量,也沒有真正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相較于擴招后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職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工作較為滯后。同時,高職院校作為以培養專業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場所,其專業設置、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方向都應突出較強的實用性、實踐性[1]。而在實際工作中,高職美術教育目標的過于模糊。高職美術教育往往想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攏,力求以通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但在人才市場中,各大企業均只需要專業型、應用型、技能型的美術人才,從而使得越來越凸顯出高職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與社會市場的需求之間的差異。其二,教學方法滯后。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普及,傳統的高職美術教育所采用教學方法已經對其教學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高職美術教育的改革中必須及時地優化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中。同時,高職美術教育的教材內容也已經無法符合社會市場的要求,造成高職美術教育的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無法在短期內適應企業的要求,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職業發展。
2以就業為導向促進高職美術教育改革的對策
2.1明確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新時期企業對美術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符合職業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職美術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明確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調整教育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基礎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強化其應用現代美術工具的實際能力以及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的能力[2]。同時,還應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較高的綜合素質水平,以達到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規格要求的目的。高職美術教育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美術專業課程以及中職美術教育,具有更強的應用性與專業性,要求畢業生具有美術工作者的特質,同時又作為技能型勞動者能夠為自己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最終成為高素質、綜合性的美術專業人才。
2.2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了符合新形勢下教育目標的教學要求,高職美術教育需要根據美術教育的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教學需求的教學模式。同時,應尊重美術教育中關于創造力與個性化的需求,以高職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其專業性、實踐性以及職業性要求,充實教學內容,以系統理論知識為基礎,充分結合專業技法以及就業市場的專業性技能要求,同時圍繞學生個性化發展塑造其差異性特質,構建內容豐富、聯系實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職業性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因此在美術教育人才培養中應重視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就業能力,使其達到人才市場的驗收要求,應將市場作為培養的出發點與歸宿,在就業市場導向下不斷結合新時期其對美術人才的要求與需求,優化教育模式,從而達到提高教育質量及時效性的目的[3-4]。
2.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理論與實踐相溝通:高職美術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系統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要求培養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及個性品質的專業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按照學生在畢業后步入工作崗位后的工作模式來開展美術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可采取“項目中心制”的教學方法,而非以往的“技能中心制”。教師應引導學生按照當地的傳統文化以及美術企業的需求專門的設置一些,然后按照學生各自的知識基礎與技能特點來指導其選擇適合自身的項目。在項目的落實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會產生許多的困難與問題。此時,教師可適時地引入項目所涉及到的教學課程,幫助學生完善項目所需的專業知識基礎。在落實項目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強教學氛圍,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實現高職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
2.4加強美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高職美術專業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兼具著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以及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三重任務。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能夠掌握美術專業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美術教育的改革發展需要以強大的師資隊伍為依托,學校應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建設實訓基地等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及專業能力,打造一支實力雄厚的專職教師隊伍。同時,還應制定靈活的教師聘用辦法,通過聘請美術專業行業內優秀的廣告人、設計師等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為學校的師資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實現培養高質量、專業化美術人才的目標。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職美術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高職院校應針對美術專業教育的特殊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結合當前市場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轉變教學理念,構建以就業為導向教育教學計劃,從教學內容、方法、實踐環節、技能培養等各方面進行加強,促使學生發展成為創新型、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從而為社會輸出高質量的人才資源。
作者:鹿杰 單位:濰坊市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周輝丹.輸變電工程項目進度管理及優化研究[J].大科技,2014,11(9):101-102.
[2]李少華.淺析高職美術教育改革及專業人才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2,12(14):134-134.
論文摘要: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模式傳統陳舊,缺乏針對基礎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因而,要調整課程結構與設置,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才能突出師范性。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是培養基礎教育美術教師的主要渠道。其培養的人才素質、能力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未來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新課改實施后,對美術教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我國現行的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學模式卻仍沿用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偏離了師范性的方向,培養出來的教師很難適應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確培養目標、調整課程結構、精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合格教師。
一、缺少師范性的表現
一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多數高師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課程設置體系。重視學科課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類課程,這類課程占總學時量的80%以上;而教學論、教學法和教育實踐等課程僅占總課量的5%左右。教育實習一般為4周~8周,這樣的課程設置,培養出來的學生重技法輕理論,重專業(美術)輕職業(教師),缺少職業實踐能力和經驗,很難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二是學科課程的教學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只注重對學生的繪畫技能的培訓,缺少畫理分析,更缺少學生評價環節。美術史論課的教學也多是教師一言堂,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因而,當學生的角色轉變為教師角色時就很難適應。三是不重視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如兩字訓練、技法演示、口語表達、欣賞評述、課件制作等。
二、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如何突出師范性
《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美術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美術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也要針對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進行改革與調整。
1.調整課程結構與設置
《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此,調整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計劃勢在必行。一是減少部分繪畫技法課的開設時間,轉變教學觀念與要求。如刪減素描課教學的部分內容,改變純光影素描的訓練要求,以線和結構素描訓練為主。二是增加部分與基礎教育聯系緊密的綜合類的課程。如增開“兒童畫欣賞與創作”、“手工制作”、“色彩創意”、“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欣賞與評述”等課程。三是在選修課中,增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賞析等。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只是單純地強調對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沒能把畫理、欣賞評述、美術教學方法等和技法訓練結合起來,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也是只注重美術技法上的訓練,不知學習為何而用,缺少師范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在課堂:一是在技法課教學中增加繪畫常識內容。如構圖、透視、解剖、色彩常識等。二是增加優秀作品賞析。優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優秀學生作品,目的是通過作品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三是增加學生的評述環節。評述對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學生習作;評述形式以學生自評、他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評價內容可以是個人對作品的理解或認識,可以是對作品構圖、色彩、透視、創意等某一方面的見解,也可以是對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這樣,一是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變機械、被動學習為理解性、主動學習,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二是鍛煉學生的思辨和口頭表達能力。面對評述對象要想評述好,學生必須事前有所準備。同時,學生在評述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得以提高,為學生將來適應教師角色打下堅實的基礎。
3.重視教育實踐,豐富實踐內涵
增加教育實踐的時間,將一次性的教育實習改為先教育見習,了解中小學的教學情況,再進行實習,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高師的美術教育實習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學年一次性實習,時間一般為4至8周。這種“晴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對師范生來說,很難起到培養教育實際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簡短的基礎教育考察。我們應參考和借鑒其它國家教育實習的有益經驗,增加教育實習時間,改革過去單一的一次性的實習方式,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漸進式的教育實踐方式,統籌安排教育實踐。同時,豐富教育實踐內涵。高師教育實踐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應重視教育見習、模擬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學校行政管理實習和課外、校外教育實習等,從而改革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單一的現狀。使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階段式目的實習等有機結合,各種實習相互交融,并通過不同的教育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性質、培養目標、師資狀況以及學生特點,開發有本校特色的實習形式。
4.加強對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基本技能包括板書、技法演示、口語表達、欣賞評述、活動組織、課件制作等。近年來,師范院校畢業的新教師在“兩字一話”等傳統教學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讓很多人感嘆“今不如昔”。如多數青年教師板書較差,部分青年教師鄉音較重,說不好普通話,這都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而,高師教育專業要重視對師范生基本功的訓練,從大學第一學期開始就應有序安排,精心組織,輔導訓練,同時,舉辦形式多樣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賽,加強基本功訓練。此外,更要加強現代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如信息收集與處理、多媒體應用、課件制作、課程開發等。使得我們培養的未來的教師,能夠更好的適應信息社會下的基礎教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美術課是中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審美教育以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內容,是按照美的規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為在局部把握審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從心靈上塑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人才。這意味著它本身的倫理、知識、審美特征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緊密聯系,最終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趨向完善。高師美教教育專業只有針對性地了解中小學美術課程發展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美術教師,才能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培養出合格的中小學美術教師。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號.1989.
[2]劉丹.淺析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