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4 17:1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藥生物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生物技術引領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為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具體而言,生物技術包括植物轉基因技術、動物生物技術、農作物的分子育種技術、納米生物技術、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療等。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等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生物技術在醫藥、農業、環保、食品、化工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統計,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1997年為150億美元,2000年為300億美元,2008年將達到800多億美元。在農業方面,盡管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存有疑慮,但從1996年商業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仍然增長了30多倍,2001年已達5260萬公頃。據分析家預測,轉基因食品的銷售額2010年將達到250億美元。生物經濟的另一基礎是人類基因。由于繪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基因藥物可以使幾千種基因病癥預防、緩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說,一條基因就能形成一個產業。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研制的新藥可能會達到3000種。
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中國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技術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
生物產業作為21世紀新興戰略高技術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制高點。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會議認為,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物產業?!洞龠M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生物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生物產業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首先,生物醫藥穩步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國醫藥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達20.45%。2008年生物醫藥產業抗風險能力表現突出,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全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值8666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5.52%。中國生物產業總規模超過萬億元,生物產業正在成為中國高技術領域新的增長點。生物技術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的高技術領域,中國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的技術基礎和巨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中國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保障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產業地方特色突出和發展優勢明顯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化、產業化、集聚化的總體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強河南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將其打造為帶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對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河南省生物資源豐富,糧食年產量突破1000億斤,擁有植物3830余種,動物418種,中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1963種,擁有焦作四大懷藥、新鄉金銀花、濟源冬凌草、南陽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藥材享譽海內外。初步測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600億元,其中全省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484億元和150億元,同比增長35%和27%,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幅10個和9.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27%,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醫藥制造業總產值已從2000年居全國第14位,2005年全國第9位,躍升至2008年的全國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
根據《河南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2009-2020年)發展規劃》,河南省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術研發服務業、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等。緊緊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充分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堅持走特色化、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鞏固和加強生物農業的優勢地位,加快推進生物醫藥轉型升級,把生物化工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內容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的規劃,建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認識生物產業發展的急需,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工作,大力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進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切實為同類型高校生物技術及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1.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1)根據對社會發展、學科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為指導,通過廣泛調研,圍繞如何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科研、開發、生產管理工作等綜合素質,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2)強化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適當增設拓展生命科學研究方法、促進實踐能力提高的課程,增加生命科學學科前沿知識介紹,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加強專業基礎課教學。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增設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工藝原理等專業基礎課,從而使學生較系統的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符合“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本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有較扎實的生物學基礎,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實驗技能,了解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究及發展動向,能適應生物技術教學、科研、開發及管理等崗位的工作。(3)根據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市場對生物科學類人才的需求,整合相關課程內容、調整知識結構、加強專業知識內容的銜接,將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實綱及生產(教育)實綱。增設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以適應市場需求。選修課有生物制藥工藝學、天然產物制備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育種、生物工業下游技術等。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使學生系統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后,通過多選課拓寬專業基礎,淡化專業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4)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和河南省經濟發展特點,構建“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完善,實踐能力和業務技能明顯提高,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整體發展,具有優勢市場競爭力”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有計劃、有重點的吸納所有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生產實踐和教學實習單位骨干等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對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規劃,通過學科專業概論、入學教育、本科生導師制、學科專業專題講座等環節,強化專業思想,加強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訓練,構建具有鮮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體系。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綜合概括的能力。(2)積極倡導并嘗試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性實驗和實踐,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參與科學研究,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3)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論筆試、實驗方案設計、實際操作、課程論文、課程討論答辯等多種考核方式,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4)定期開展學術報告、學生讀書論壇、演講比賽、實驗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教學團隊
(1)積極完善梯隊結構,科學合理的配置教師資源,建立健全師資培訓制度,加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保證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2)完善生物技術系活動制度,通過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參與教學研究的氛圍。(3)建立專業課教師的“傳”、“幫”、“帶”制度,通過老教師的指導,扶持青年教師盡快走上教學和科研軌道。通過建設,形成學科齊全、發展均衡、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學術競爭力的教學團隊。
4.加強實踐教學
(1)依托鄭州大學生物基因工程技術中心的籌建,結合本專業較強的科研實力,加強生物技術專業類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2)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加強對實驗的指導,提高實驗課效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3)建設生物學實驗技能實訓平臺及實踐技能實訓實驗室,2年級選擇優秀學生提前進入各個科研實驗室,加強科研、生產實踐鍛煉及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的科研、實踐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鄭州市的動植物資源及規?;纳锛夹g企業,建立1~3個專業課程實習基地。通過課程實習,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運用能力。(5)借助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及學院較強的科研勢力,為本科生搭建參與科研活動的平臺。建立本科生優秀論文評選制度,通過本科生畢業論文、“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開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
1.立足前瞻性,緊緊把握生命科學前沿,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生物產業帶來巨大推動作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因此,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突出先進性,發揮優勢,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技術建設與發展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中藥材資源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力爭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廣泛與省內科研機構科研聯合,創建一批生產實習基地,克服造成產學研脫節,創造有利于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滿足產業發展高水平科研領軍人才、以及具備管理、技術和營銷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急需。
3.發揮示范性,抓住機遇,形成特色,培養生物高技術產業急需人才
關鍵詞: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建設方案;天津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2
21世紀,生物技術將成為改變未來工業和經濟格局的重要技術之一,生物技術與醫藥技術的加速融合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生物醫藥引領的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形成,生物醫藥經濟正在成為網絡經濟之后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許多國家都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要經濟增長點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生物技術產業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是我國發展生物產業的重要突破口,建設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以下簡稱國際創新園)將能夠形成新的醫藥產業基礎,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并對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將形成一批優質創新研究成果,成為優秀人才集聚和培養中心、國際合作的橋梁以及生物醫藥技術研發的領航區和標志區,成為天津乃至環渤海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源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生物醫藥創新基地,引領和帶動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一、意義和必要性
1.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的重點
進入21世紀,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功能基因組、生物芯片、干細胞、基因治療等新技術、新方法不斷產生。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經成為當今最為活躍的科技領域,研發投入、論文和專利數量均領先于其他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生命科學研究占全世界自然科學的總研究經費的65%以上。全世界每年發表的研究論文為140-150萬篇,連續多年來,涉及生命科學的論文數量占到了15-20%;生物技術專利占世界專利總數近30%,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新的科技革命,加速了新科學、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
2.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就業的愿望日益迫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支持創新的各類政策的出臺,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加快回國步伐。自1978年至今,我國共有90余萬留學生在海外求學,分布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分布之廣,是史無前例的。目前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研究機構、制藥企業中從事生物醫藥研究、開發、生產的華人科學家和企業家,在學術上頗有成就,正在成為令當地業界刮目相看的新興力量。近兩年來,一批高水平的留學人員紛紛回到中國創業,給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勃勃生機,正在帶動一批新的回國潮,僅美國SABPA(美中生物技術與制藥協會)和CBA(華人生物醫藥協會)就有100多位留學人員表示了回國創業的愿望。
3.發展民族生物醫藥產業已迫在眉睫
我國藥物前期研究的費用僅是發達國家的30-40%,動物試驗及臨床試驗經費僅為發達國家的10-20%,加之我國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和穩定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隨著我國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國外發達國家的制藥公司紛紛通過向我國直接出口藥品、獨資辦廠、合資控股等多種方式,“進軍”我國醫藥市場。目前,全世界排行前十位的制藥公司已全部進入中國市場,排名前25位的制藥企業中有15家在中國設有辦事處機構,目前有大批國外企業正考慮進入中國市場,將有力推動我國醫藥生物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4.濱海新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優勢日趨明顯
目前,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藥產業也已經成為濱海新區的主導產業之一,形成了較好發展基礎。天津開發區吸納了生物醫藥企業70余家,匯聚了葛蘭素史克、諾維信、中新藥業等一大批重點企業,涉及蛋白質工程藥物、緩控釋藥物、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多個領先領域,且每年以高達30%的速度增長。保稅區也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建設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發基地,計劃將建設先進的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學品以及保健醫藥研發技術體系,形成40個PI團隊和200至300人的研發隊伍,成為我國工業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成果孵化轉化及引進技術再創新的實施平臺。
在濱海新區國際創新園內構建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既有基礎,又有條件,符合世界產業發展的大勢,也符合國家發展生物醫藥經濟、加速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總要求,是濱海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天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總體思路與功能定位
1.總體思路
聯合研究院建設將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認真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緊緊抓住濱海新區成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機遇,以高標準規劃、高層次定位、高水平建設、高質量運行為準則,采用科技部和天津市共建,中科院、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參與合作建設的模式,建設一流的基礎設施環境,打造務實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營造良好的政策、生活環境,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盡快聯合、吸引和聚集一批研發機構、科研項目和領軍人才,顯著提升天津生物醫藥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帶動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迅速發展?,F階段要著力實現四個重大突破:
全力突破約束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瞄準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競爭的熱點,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開發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自主產品,引領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全力突破制約生物醫藥產業持續創新能力的薄弱環節。瞄準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超前部署前沿技術開發和基礎研究,實現從技術突破的單一目標向提高產業持續創新能力的綜合目標轉變,夯實產業創新基礎。
全力突破羈絆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以制度創新作為推動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的重要杠桿,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實現生物醫藥技術研發的大開放與大聯合。
全力突破阻礙創新創業的政策束縛。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加大力度制定和實施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政策優勢聚集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人才、項目、研發機構和企業技術中心。
2.功能定位
聯合研究院作為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研發區的核心部分,聚集國內外高水平人才、技術、項目,成為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的創新源頭和對外交流的窗口;為創業人才和中小型企業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技術支持,帶動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成為國際一流水平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引領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產業的升級換代。
三、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建設
以高質量的創新藥物中下游研發為切入點,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前研究技術體系、臨床研究技術體系、中試放大技術體系及中介與信息服務體系,著重解決藥物設計技術、藥物篩選及相關技術、藥效學評價、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新劑型、藥物安全評價等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為新藥的研發提供從基礎的藥物研發(R&D)、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臨床研究(clinical study)、以及到藥品申報等各個環節的共性技術支撐。
圖1 聯合研究院支撐體系構建示意圖
其中,藥物安全評價平臺以天津藥物研究院為依托,已經立項建設“天津市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醫藥信息服務與共享平臺等擬重新整合資源后進行實體化運作。中試放大技術中心中包括“生物技術藥物中試平臺”、“藥物制劑中試平臺”、“化學合成藥中試平臺”。因天津市相關企業已建有具備國際化水準的“中藥提取、分離純化中試平臺”以及“工業發酵中試及生產試驗公共平臺”,故本方案中暫不涉及相關內容。
四、組織機構設置及職責
聯合研究院將積極聯合國內重點研究院所,聯合海內外創新研發團隊,與國際接軌,參照知名跨國醫藥集團研發中心的模式,結合中國國情和天津實際,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具體構成如圖所示。
圖2 聯合研究院組織機構圖
五、運行和管理模式
1.人員及項目的管理
研究院面向國內外公開引進篩選優秀人才、項目等進院從事研發。研究院為進院的人才、項目提供使用公共技術研發平臺、享受園區優惠政策并依據具體實際給予前期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可受聘為南開大學的兼職教授。離開研究院:人才、項目引進采取開放、流動、競爭的機制,當科研項目成功后,可離開研究院進入國際創新園孵化區或生產區,也可依據進院的“合同協議”,離開研究院和國際創新園,將產生的專利成果轉讓或研究院參股控股企業獲取股權收益。若科研項目失敗,則退出聯合研究院。
2.經費管理及資產管理
聯合研究院前期建設和運行費用將由國家及地方財政共同支持。后期運行和拓展經費將采取政府支持為主的多渠道、多元化籌資方式,一部分可通過公開市場競爭獲取國家相關科技計劃支持以及企業、社會征集的研發項目投入,另一部分可從研究院成熟技術項目的轉讓收益、以項目參股的投資收益適當提取。
醫學院校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在農、林、牧、漁、醫藥、環保等諸多行業愈來愈多地被廣泛應用,已成為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的高新技術。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在了醫藥領域,這引發了生物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對醫學生物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國生物技術專業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專業主要設在理工類或農學類綜合型大學,招生規模不大,課程設置側重基礎,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養。畢業生大部分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其余多就業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機構的研發和銷售。這些學生缺乏醫學知識及實驗技能,很難滿足醫藥行業的需要,直接就業于醫藥領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醫學院校開設生物技術專業,依托醫藥專業培養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現狀及定位
醫學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向醫學領域滲透融合的結晶,是一門集生物學、醫學、藥學及相關實驗方法為一體綜合學科。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操作、質量檢驗和醫學檢驗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術產品基本知識和產品營銷能力。吉林是生物產業大省,分析近幾年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具有醫學背景的生物技術人才明顯缺乏,畢業生就業前景好,個人發展空間也較大。
三、醫學院校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
吉林醫藥學院檢驗學院于2011年開設了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作為新開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處于探索階段。我院具備醫學院校的教學背景,我們將生物技術的人才培養充分融入到醫學教學中,探索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1.課程設置
本著將生物技術與醫學知識相滲透的原則,我院除教育部規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礎課外,還融入了本院的醫學特色。依托學?;A醫學、檢驗醫學、臨床醫學等課程,首先,在基礎課中加大醫學課程份額,將醫學檢驗、內外科、組培、解剖、病理病生、藥理學成為學生的重要課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學中傾向選擇與醫學聯系緊密的內容,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最后,與我院的檢驗專業緊密融合,使學生熟悉臨床中有關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學等檢驗新技術。既體現出醫學院校教學特色,又可滿足生物醫藥對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
2.師資力量建設
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需要大量具有生物、醫學背景和較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專業教師。作為醫學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環節。我院重視師資力量建設,首先,派出生物專業骨干教師到綜合大學及生物醫藥公司進修學習,同時積極引進優秀師資人才。其次,要求專業教師多聽醫學課程,將其內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課中,杜絕照本宣科,使生物學授課與醫學融合。最后,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要求教師及時掌握生物醫學發展現狀,提高科研創新能力,采取靈活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
3.重視實踐教學
生物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使學生完成理論向行為能力的過渡并適應生物醫藥的就業要求。我院始終重視實踐教學,要求課程盡量按照理論與實驗1∶1比例開設,實驗內容盡量與醫學相關;全面建設專業生物技術實驗室,購買實驗課所需實驗儀器并注重實驗室安全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安全的實驗條件。在實驗課程設置中增加綜合性和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并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培養學生科研思想和科研興趣。此外,強化生產實踐,在生物醫藥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理論課結束后進行相應生產實習;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重視畢業實踐,強調畢業論文突出生物醫藥特色。
四、小結
創辦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是當今迅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的必然需求。我院創辦該專業三年來,結合本校實際,充分利用現有醫學教育資源,在課程設置中將生物技術和醫學理論融合,充分體現醫學特色,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生進行優化培養,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集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我們在辦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實踐,為培養高素質的合格的應用型醫學生物技術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艷,王會巖,郝峰,等.為地方生物產業發展培養醫學生物技術人才[J].中國衛生產業,2013,(3):185.
英文名稱: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2019
國內刊號:11-4983/R
郵發代號:42-273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2002
期刊收錄: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作者:李冬雪,徐益君
[關鍵詞]中醫藥;科技發展;現狀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醫藥領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lidx@cncbd.org.cn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當前,中醫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本文圍繞政策環境、經費投入、人才隊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國中醫藥科技發展的基本現狀。
1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中醫藥科技發展,政策環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紛紛制定了各種規劃及政策來促進中醫藥的科技發展。2006年,國務院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中醫藥理論傳承和發展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與多學科融合,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構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規范體系,提高臨床療效,促進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并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列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優先主題。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中醫藥工作,開創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到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2012年,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等,里面均涉及了發展中醫藥的內容。
各部門也大力協同,了很多相關規劃及文件,推動中醫藥科技的發展??萍疾?007年1月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中醫臨床研究、中藥產業發展、基礎理論研究、標準規范研究、創新體系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列為優先領域。2010年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0―2020年)》,提到發展中藥產業,提升中藥工業,改造中藥商業,培育中醫藥知識產業和服務業,將中藥產業培育成為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健康產業。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點、布局合理、區域化協調發展的中藥科技產業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陸續了《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等,均把中醫藥的發展列為主要內容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連續了《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共列舉了16項重點任務。
可見,近些年來,國務院及各部門都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紛紛制定了各種規劃及政策,這些政策的制定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政策大環境,也是中醫藥能夠穩定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
2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經費持續增長,但同生物醫藥的其他相關領域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2.1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經費增長迅速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醫藥領域產學研各部分R&D投入經費在2007―2011年間保持逐年增長趨勢,研發投入經費總額由2007年的188295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3399807萬元[1-5],增長了約17倍,尤以產業研發投入經費增長最快,見表1。
表1中醫藥領域產學研各部分R&D投入經費數
Table1R&Dfund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萬元
年度研發機構高校高技術產業20071650828106143681200823076396041959842009263525114820804220103536455674174144201139390667063293711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2.2研發機構和高校的中醫藥學科研發投入經費與其他生物醫藥相關學科相比差距較大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中醫藥學科的R&D課題投入經費與其他生物醫藥相關學科相比差距較大,中醫藥學研發投入經費只有臨床醫學研發投入經費的約1/3[1],見表2。
表2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生物醫藥相關學科R&D投入經費數
Table2R&DfundsinbiomedicalfieldinR&Dinstitutionsanduniversityin2011萬元
排名學科研發機構高校1生物學2596142263232臨床醫學621652263303基礎醫學37923988944藥學61188566115中醫學與中藥學39390667066預防醫學與衛生學36984215447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7281138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2.3中成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經費與化學藥品制造業相比差距較大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中成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經費為3293711萬元,不到化學藥品制造業的1/3[1],存在較大差距,見表3。
表32011年生物醫藥各相關產業R&D投入經費數
Table3R&Dfundsinmanufactureofmedicinesin2011
排名分類2011年R&D投入/萬元所占比例/%1化學藥品制造業1044223255.322中成藥制造業3293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業265449414.064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248614013.17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2年)“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3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增長較快,且研發投入人員的主體正逐步由高校和研發機構向企業轉移
3.1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增長較快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醫藥領域的研發投入人員總量從2007年的18578人年增長到2011年的35597人年[1-5],增長幅度達91.6%,增長較快,見表4。
表4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人員總量
Table4R&Dpersonn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人年
年度研發機構高校高技術產業2007245587037420200827741066713660200934021049915464201036471098910458201138971170519995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8―2012年),研究與開發機構“按學科分組的R&D課題”、“按學科分高等學校R&D課題”、“高技術產業R&D活動情況”。
3.2產業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增長迅速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1年,研發機構和高校的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呈現持續穩步增長的趨勢,增長幅度分別為58.7%和34.5%;但產業的研發投入人員數量增長迅速,從2007年的7420人年增長到2011年的19995人年[1-5],增長幅度高達169.5%,并且占中醫藥領域研發投入人員總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員的主體正逐步由高校和研發機構向企業轉移。
4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取得成績顯著
4.1“中醫學”科研數量增長顯著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網站數據顯示,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的“中醫學”文章的數量從2007年的15164篇增長到2011年的24620篇,增長幅度達62.4%,文章總數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個學科排名中,“中醫學”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躍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績顯著,見表5,6。
表5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論文數排名
Table5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takenbyCSTPC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2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農學農學中醫學計算技術3計算機科學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計算技術計算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4基礎醫學計算技術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農學中醫學5農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農學6藥學藥物學中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7生物學中醫學藥物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基礎醫學8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生物預防、衛生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生物學9中醫學預防、衛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學化學地學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個學科排名
Table6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cited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2地學農學農學農學農學3農學地學地學地學地學4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5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電子、通訊與自動控制6基礎醫學環境科學基礎醫學基礎醫學中醫學7化學基礎醫學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基礎醫學8環境科學化學化學計算技術計算技術9計算機科學技術計算技術計算技術中醫學環境科學10電力與電氣中醫學中醫學化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另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SCI/EI/CPCI-S收錄的“中醫學”論文數從2007年的63篇增長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長明顯。
4.2中醫藥領域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明顯增長2002―2012年期間,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和PCT申請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涉及中醫藥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由3074件上升至9451件,增長幅度超過200%,增長明顯;同時,2002年至2011年期間,涉及中醫藥領域的發明專利授權量由692件增至6319件,增長了約8倍,增長更為顯著,見圖1~2。
關鍵詞:天然藥物產業,縣域經濟發展
明溪縣是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點發展區域,天然藥物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新興支柱產業,是該縣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縣委、縣政府提出將明溪打造成“閩西北藥都”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優惠政策措施,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猛。本文擬對如何加強明溪天然藥物產業建設,發展明溪縣域經濟作一初步探討。
1.明溪縣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現狀
明溪縣天然藥物產業現有加工、種植龍頭企業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利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省紫杉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明溪縣大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明溪縣南方紅豆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明溪縣牡丹香料有限公司等6家,主要產品有99.5%紫杉醇、98%加蘭他敏及芳樟醇。2009年天然藥物產業總產值達2.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4.4%以上,實現稅收1600多萬元。同時在建和擬建項目有茶葉提取茶多酚、虎杖提取白黎蘆醇、三尖杉提取三尖杉脂堿、厚樸提取厚樸酚、人工栽培臺灣金線蓮等。至今,全縣共推廣種植南方紅豆杉3.05萬畝、石蒜3200畝、厚樸3萬畝、芳樟7000畝、三尖杉3000畝、臺灣金線蓮100畝。建立南方紅豆杉優質快繁基地305畝、石蒜優質種源基地200畝、純正芳樟苗木基地100畝、三尖杉苗木基地50畝。全縣共有500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天然藥物,年增加農民收入超過5000萬元。
2.加快明溪縣天然藥業發展的條件
2.1有利條件
2.1.1自然條件
明溪氣候條件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優越,適合多種林木生長。
2.1.2土地資源。
明溪土地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17.3萬畝,農民人均1.9畝;林業用地218.9萬畝,農民人均23.8畝。土壤肥力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有著不同海拔高度和立地條件,十分有利于各種植物的生長繁衍。
2.1.3社會條件
明溪縣現轄4個鎮5個鄉、88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11.53萬人。自80年代末始,明溪有近1.5萬人遠赴西歐、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經商、務工,在帶來大量外匯的同時,也造成了農村勞動力的極大剩余,發展天然藥物種植,有著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勢。
2.1.4生物多樣性豐富。
明溪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縣,生物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我國的“綠海明珠”。明溪樹種繁多,有植物種類168科1059種,其中常見植物藥材有8類304種:子仁果實類42種,根莖類94種,全草類112種,藤木類24種,花葉類20種,樹皮類6種,菌藻類4種,其它2種。南方紅豆杉、厚樸、杜仲、三尖杉、茯苓、半夏、桔梗、遠志、柴胡、葛根、石蒜、喜樹等在明溪廣為分布。
2.1.5科技條件
明溪縣近年來大力開展“縣校合作”,先后與復旦大學、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院校簽訂協議,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深入發展“產學研”活動,結合明溪的實際情況,引進大量的實用有效的科研成果和適用的科技人才。
2.1.6政策條件
福建省高度重視包括天然藥物產業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陡=ㄊ窠洕蜕鐣l展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培育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形成更多新增長點。
三明市同樣也對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著力培育發展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3+1”產業集群,把天然藥物產業提升到了對三明市經濟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戰略產業來抓,編制了《三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并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明溪建設“閩西北藥都”的規劃。
依托省、市的各項支持,在“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發展規模化”思想指導下,明溪縣委、縣政府將天然藥物產業列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睹飨h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更是明確地指出,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特別要充分發揮我縣生物資源優勢,依靠關鍵技術、重要產品研制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新突破,致力建設‘閩西北藥都’”。
2.1.7經濟條件
明溪是福建新興的內陸僑鄉,在國外務工、經商人數占全縣總人口12%以上,每年有大量的外匯轉入縣內,2009年末全縣儲蓄額 117459萬元,人均1.01萬元,民間資金量大,社會閑散資金多,這對天然藥物產業(尤其是天然藥物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
2.2不利因素
2.2.1傳統缺失
明溪沒有醫藥傳統,缺乏叫得響的地道藥材,在藥材種植、加工等方面的經驗、人才十分匱乏。目前僅有南方紅豆杉于2006年被福建省政府認定為明溪道地中藥材,與傳統藥鄉相比,在基礎人力資源的質和量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2.2.2縣財不足
明溪是一個欠發達山區縣,年財政收入僅4000余萬元,資金實力明顯不足,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外來資本投入,在提供各種必要的配套公共資源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2.2.3技術瓶頸
明溪天然藥物產業基本上是靠外源性技術發展起來的,雖然近幾年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迅猛,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如僅福建南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近年申報了6項專利,獲發明專利1項,受理公告5項),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因此,需要在生產性技術層面,盡快取得突破。
2.2.4人才缺乏
天然藥物產業是知識型產業,需要大量產業工人和知識/技術型農民,以及大量營銷、管理人才。明溪現有各類科技人員2781人(不含行政管理及行政機關技術人員),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占85.6%,但主要局限于農林、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就目前來看,明溪的人力資本積累尚遠遠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的需要。
3.加強天然藥物產業建設,促進明溪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3.1天然藥物產業能規避明溪區位劣勢
明溪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劣勢,在于遠離經濟中心城市,交通條件極為不便,區位條件很不理想。近年來,盡管明溪的交通條件已經并正在繼續得到明顯改善,但其改善是在其他地區交通條件同時甚至先期得到改善的前提下獲得的。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交通條件仍將是明溪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可以說,以交通運輸便利為基本條件的產業,都比較難以在明溪獲得較快的發展。而天然藥物產業終端產品體積小、附加值高,運輸量要求不高。因此,完全有可能在明溪得到迅猛發展。
3.2天然藥物產業有利于提升明溪經濟質量
首先,天然藥物產業能夠推動明溪綠色經濟的發展,在保護閩江流域上游水源保護地的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總量的大幅度增長。明溪肩負著為閩江流域成百上千萬人民保護水源地的重任。因此,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十分苛刻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而天然藥物產業主要依賴知識、技術和資源,無需進行掠奪性開發,無需注入大量能源,其部分廢棄物還能繼續用以生產,能大大降低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源頭避免大量污染的產生。因此,完全符合閩江流域保護對明溪的要求。其次,天然藥物產業能夠促進明溪經濟的綜合利用水平,推動明溪循環經濟的發展。天然藥物產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產業對原料的利用水平。免費論文參考網。隨著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除植物的根、莖、葉等常規物質植物,產業的原材料可以擴展到動物屠宰后廢棄的各種臟器(如肉牛產業)、各種提取提純后的植物殘渣(現已能從紅豆杉的提取殘渣中再次提取有用成分)等等??梢灶A見,在產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產業內部(如提取提純殘渣重新變成新成分提取提純的原料)、產業之間(如天然藥物產業與畜牧業)甚至產業和社會之間都極有可能自發出現各種經濟循環鏈,將有力推動明溪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的實現。
3.創建和諧的產業環境,加快明溪生物藥業發展速度
3.1大力扶持現有天然藥物企業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1)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如在資金、人才、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做大做強明溪現有天然藥物企業,以形成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高地與示范模板。(2)采取措施,鼓勵農民種植天然藥物,如協調金融部門對農民種植天然藥物資金的放貸,解決農民種植資金缺乏的困難,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原料供應不足問題,建設高質量的原料生產供應基地。(3)扶持龍頭企業創品牌、打品牌,擴大龍頭企業社會影響力。如著力將 “醇力康”、“福建利科”、“海天藍波”等打造成著名注冊商標,(4)延伸產業鏈。向后延伸至制劑生產、醫藥商業、藥包材生產等;中間延伸至同植物新的化學成分提取、半合成生產原料藥等;向前延伸至藥用植物種植專用生物制品生產(如專用肥生產)、種植技術服務、溶劑供應、專業設備維修生產等等。如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除生產主要產品紫杉醇、半人工合成抗癌藥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中間體7-木糖紫杉醇、10-DABⅢ,還需加大對其所含的其他有效生物堿如紅杉醇的研發力度,對提取后的廢料,可以生產專用有機肥。
3.2大力引進天然藥物企業與資本,努力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1)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如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進一步與復旦大學、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高等院校與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技術和項目為導向,引進最新科技成果,結合明溪縣生態工業園區招商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天然藥物企業,壯大天然藥物企業集群。(3)鼓勵以投資辦廠、增資擴股、參股入股等多種方式,引入外部資本,擴大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的資本總量。(4)鼓勵企業按市場需求,積極實現產品生產的配套和協作,通過分工協作,縮短營銷半徑,降低經營成本,做專做強。形成良好的集群效應。
3.3進一步加大力度,擴大對外合作,更有效地引進相關技術
(1)充分發揮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明溪工作站職能,有效引進相關技術。(2)加大“縣校合作”力度,進一步推動與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有效地引進相關技術。(3)抓緊落實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的落地工作,加快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的建設步伐。(4)進一步完善明溪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天然藥物產業區域平臺作用。
3.4加大人力資源引進、培養力度,夯實天然藥物產業發展人力資源基礎
(1)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縣人才工作的意見》,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重點做好人才政策、人才激勵機制、人才利益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制度、人才競爭機制和人才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待遇、工作環境和發展機遇,從待遇上、環境上、事業上、情感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2)以明溪天然藥物研究所和福建南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明溪工作站、明溪天然藥物孵化器為平臺,從明溪實際出發,采取“加強聯系、柔性引進”方式,吸引高端科研人才為明溪天然藥物產業發展服務。免費論文參考網。(3)圍繞天然藥物產業的發展,加強企業內部自有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自主培養大量技術工人和技術農民。(4)要借用'外腦',通過產學研聯合,廣泛利用現有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各方的人才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建立'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靈活機制,與社會共享同行的優秀人才專家。免費論文參考網。
3.5在大力開發天然藥物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和培育
(1)在培育天然藥物資源的同時,注意保護好野生資源, 應正確處理好明溪縣野生藥材采摘與人工種植的關系,保護珍稀物種。(2)推廣種植天然藥物時,盡量利用閑地、山地、荒廢農田,保護好原有的生態環境,做到不與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爭良田。
參考資料
[1]福建省明溪縣“閩西北藥都”發展規劃.
例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均有DNA的提取實驗,經過協調和整合,DNA的提取與測定實驗統一安排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大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并進行實驗準備,設計和探討不同植物和動物DNA的提取、純化和檢測技術.將這2門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僅避免了實驗內容的重復,而且讓學生了解了基礎實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近8年來,生物技術專業共合并了16個實驗,增加了6個綜合設計實驗,實驗資源得到整合優化.此外,我們還專門制定了實踐教學考核大綱,大幅度增加實踐環節的學時和學分數.在生物技術專業新的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時間安排為36周,共計28學分,較2004年前增加10個學分,時間延長了10周,其中綜合性實驗6門(18周,12學分);畢業論文20周(6學分);畢業實習時間為8周(4學分).開設的綜合性很強的實驗課程有“基因工程實驗”、“微生物與發酵工程實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大實驗”、“生物下游技術綜合實驗”、“水環境與水質分析綜合實驗”和“植物組培與細胞工程實驗”.每個實踐環節都有具體考核指標,嚴格考核學生的實踐技能,對考核優異者由學院頒發獎勵證書,以此激勵學生對實踐環節的重視,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在優化生物技術實驗課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建立和完善了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的新實驗教學模式.其核心就是將實驗教學過程與具體的研究課題相結合:可以將教師的一些較成熟的科研成果開發為可供學生操作的實驗,突出和強化本專業綜合實驗的特色;或者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科研工作.增設設計性實驗,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又能鍛煉他們的實踐、創新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能促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專業技術和實驗技能,引導學生初步實現由知識學習向科學研究的轉變.例如:釀酒是生物技術專業“發酵工程學”實驗教學中一個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綜合性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課題內容與實驗教學過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過程中掌握釀造技術,達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2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注重科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我們充分利用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力量比較雄厚及科研經費較多的優勢,增設了一些具有實用性、挑戰性的實踐教學內容.例如:圍繞瓶裝飲用水水質與安全的相關課題,我們在微生物學實驗中開設了“水質細菌監測”綜合性實驗,該實驗內容涉及培養基制備、滅菌、平板分離、染色、鏡檢等綜合技能訓練.在實驗前1個星期,先讓學生明確實驗任務和實驗目的,然后讓他們自主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步驟,擬定實驗所需的藥品及儀器,整個實驗方案經指導教師審閱批復后,學生可申請進入學院開放式實驗室自主完成實驗.這類實驗從藥品稱量、配置、儀器使用、檢測到最后完成分析報告,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動跟隨老師學習,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再如:為配合“分析化學”、“生態學”及“污水處理技術”等課程的教學,我們開設了“水環境與水質分析綜合大實驗”,對星湖水質和水生生物等多項指標進行了分析、測定,并利用該科研課題的實驗基地,開展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與“人工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實驗,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學生通過親歷這些項目的研究過程,不僅學到了生物專業知識和科學實驗方法,還能及時了解生物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熱點及新方法、新技術,切身體會到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的關鍵作用,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3對學生開放研究室和研究所,注重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
大學里的研究室和研究所通常只對做畢業論文的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放,低年級學生常常被拒之門外.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科研精神,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我們學院在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實踐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學院將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納入本科教學計劃,并明確了2種操作性較強的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一種是學生作為助手直接參與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具體實施辦法是在每學年開學之初,學院將各研究機構承擔的科研項目、擬開展的科研計劃等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專業特長從中選題.在與專業指導教師聯系并明確課題后,由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較為詳盡的實驗步驟,在交由指導教師審閱修改后,允許學生利用課余、假期及實踐教學的時間,進入研究所或實驗室從簡單的科研前期工作開始學習.期間,指導教師會安排學生參加科研小組的專題講座,讓學生逐步了解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作科研心得報告、階段工作總結報告等.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鍛煉,學生通常很快能夠把握工作要領,其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撰寫科技論文水平都會得到明顯提高.在實踐教學計劃中,這一模式被安排在2年級的第1學期,并一直貫穿到大學4年級.學院對這一工作進行統一部署,2年級學生直接參與到3、4年級的科研小組,通過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熟悉實驗室的操作流程,特別是一些精密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到他們真正進入畢業實習及論文寫作階段,學生不僅具備了獨立完成教師交予的部分科研任務的能力,也具備了進入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研究的綜合能力.另一種模式則是由學生自己提出課題申請,經學校專家組審閱、討論并同意立項后,由學校撥發一定額度的研究經費,然后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這種對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成效顯著,多名學生由此獲得省、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大獎.在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促進下,學院研究工作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生命科學學院成為學校科研成果最多、科研經費最雄厚、社會效益較好、科研機構較全的單位,院內先后設立了生物研究所、特種水產研究所、生物醫藥工程中心、果樹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機構,先后承擔省、市科研項目數十項,為科研與教學結合奠定了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研究平臺.
4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優秀指導教師團隊
生物技術被公認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學科,隨著生物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科分化日漸細微,各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滲透現象愈來愈明顯[5].在此形勢下,打造一支能把握生物技術各學科前沿知識,素質高且富有科研工作經驗的優秀實踐教師團隊,是實現科研與教學結合的重要保證,也是關系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效的關鍵.為此,學院積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明確并實施了科研導師制,導師主要由學術水平高且富有科研工作經驗的教授、副教授組成.由這些學術骨干牽頭把相關專業的教師組織起來,形成一支研究型、合作性的科研團隊,以團隊方式申報項目;導師作為課題主持人,將一個大的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子項目后,逐一落實到團隊中的每位教師.這樣一來,不同學科、不同層級的課題參與者為了共同的科研目標共擔責任,加強聯合互助,學科發展的整體合力得到明顯增強,保證了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也給科研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會.此外,學院還聘請了一些知名院士作為客座教授,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學院的科研力量,提升了學院的科研層次,同時活躍了學院的科研氛圍.目前,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有外聘院士1名,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8人.該專業還組建了生物工程科研創新團隊、生態學科研創新團隊、果樹科研創新團隊,形成了一支學術造詣深厚、專業能力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學院還大膽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導師負責制,定編定崗,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聘任條件,激勵教師勇于承擔導師工作任務,勤奮、敬業、踏實地工作.
5加強與企業的橫向合作,整合科研與教學結合的社會資源
學院自開設生物技術專業以來,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先后建立廣州大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習基地、肇慶藍帶啤酒集團實習基地、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實習基地、星湖風景名勝管理局、九龍湖風景區、高要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四會貞山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等教學實習基地;此外,還與廣州楊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逸舒制藥有限公司、肇慶農業良種示范推廣中心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建立科研合作關系,共同攻關,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走“產、學、研”結合之路.一方面,教師通過參與科研可以為企業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利用企業的設備條件可以開展綜合性、設計實驗或者科技創新活動.以生產促進科研,科研推動教學,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學生通過參與“產、學、研”結合活動,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綜合素質,就業競爭力也顯著提高.
6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