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22:5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期貨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期貨誕生于19世紀70年代。自誕生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其交易量占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目前,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產品的交易量。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在股權分置改革繼續深入、金融危機負面影響繼續存在的背景下,市場波動性加劇,風險日益放大。金融市場對規避風險的需求與日俱增,迫切需要金融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
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環境
2008上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對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導致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美國的消費模式和監管的松懈。從微觀E來講,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金融當局的監管不力,讓大量風險貸款債券進入金融流通領域。從而擴散到整個國際金融體制,引發了危機
雖然金融危機對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是個沉重的打擊,但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風險的重新配置過程中能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危機不可能終止其發展。而目前正是我國金融期貨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因為此次危機的爆發而中斷金融期貨的創新發展。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通過將近20年的努力走到今天,從理論到實踐、從創建到穩步發展,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取得了很大進步,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絕不能裹步不前、固步自封
二、中國金融期貸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我國金融期貨交易立法滯后、不健全,致使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諸多法律風險。目前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上法規欠缺,立法層次低,金融期貨市場中的合約在法律范圍內無效,合約內容不合法律規范,或者是因對方破產等原因,使合法的合約無法執行而造成的風險
(二)管理機構過多,從而導致管理混亂。中國現有諸如中國證券會、國務院有關職能部門、地方政府、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等管理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還存在著一定的權屬不清,政出多門現象,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難以適從,這勢必會造成市場混亂,競爭無序等現象的發生
(三)缺乏真正的市場均衡價格。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價格風險。由于金融期貨的杠桿作用,它們對其相關聯的基礎金融工具如股票指數、匯率、債券價格的變動極為敏感,波動的幅度比基礎市場變化大。由于金融期貨市場發育不成熟或是突發事件導致金融期貨的轉讓很困難,或要轉讓就要面對價格大幅度下跌的風險。而由于政府的宏觀政策或對相關市場的調控都會影響到金融期貨的價格,也會使其收益產生不確定性。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對策
金融期貨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很大,控制不力會引發金融風險
“327”國債期貨風波、東南亞金融危機都證明,期貨市場是把“雙刃劍”,監管不力、利用不好,會給現貨市場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加劇危機的發展。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今天更是如此
那么。針對本文中提到的問題及風險,作者認為需要采取以下相關措施
(一)完善金融期貨市場監管的法律體系
我國正處在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要不斷推進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建設,實現該法律體系建設的專業化、系統化、透明化。在后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立法思路上要遵循科學借鑒原則,具體說來,一方面是加快立法,在數量上滿足金融期貨市場自身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要針對現代金融發展的快速、復雜、多變的特點,提高立法技術和專業水平,避免體系內部各法律法規出現相互矛盾或產生歧義。以建立一個結構合理、互為補充、協調一致的高質量的金融法律體系。并注意金融法律體系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套和協調。
(二)規范金融期貨市場管理秩序
1.外部監管體系如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交易所要在監管方面保持協調一致共同審定上市期貨合約,對從事期貨經營、期貨結算、咨詢等相關機構的設立進行審核并對其業務活動實施監管
2.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不論是內部的風險管理制度還是外部的監管制度,其核心均在于發現金融期貨交易中潛在的風險,保證期貨交易有秩序順利地進行,而信息披露制度正是發現問題的關鍵手段
3.加強政府監管和行業管理。盡快建立更具有權威性的全國統一的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其職能部門的設置可參考CFTC組織;在實施期貨監管時,政府應注意發揮期貨協會的作用。政府自身也應注意保護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增強監管行為的合理性
(三)加強基礎市場的建設,為期貨市場價格的均衡提供有力支撐
基礎的穩定為減少金融期貨交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的保障。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股市的遺留問題還很多。政策市場和資金推動型的不成熟股市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如果證券投資基金控制股票風險都達不到一定的成熟度。把基金的一些市場行為拿到股指期貨上,恐怕只能加劇基金和股指期貨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加緊完善基礎市場的建設。
四、總 述
目前,金融期貨市場已是當今世界金融市場中最具活力、不斷創新、并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把發展金融期貨市場作為金融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文摘要]本文從金融衍生品的特點入手,介紹了國內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狀況,分析了股指期貨的需求與可行性,國債期貨的需求與可行性,最后對在
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創新的產物,也就是通過創造金融工具來幫助金融機構管理者更好地進行風險控制,這種工具就叫金融衍生工具。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有:遠期合同、金融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在
事實上,根據我們近期所做的經驗實證研究,發現通過設立漲停跌板交易制度,st、pt制度、定期公布基金重倉股和大力 發展 機構投資者,
(二)國債期貨的需求與可行性
一、引言
國債期貨是國債派生工具的一種, 指買賣雙方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 約定在未來特定時間, 按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數量進行券款交割的國債交易方式, 屬于金融期貨中利率期貨的一種。①在現代經濟生活中, 金融風險始終存在, 而國債期貨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來回避或減少風險, 從而成為人們進行風險管理的工具。另一方面, 國債期貨的價格發現作用可以為不同的經濟主體提供有效的經濟信息,為其下一步的經濟活動作參考。正因為國債期貨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發展國債期貨市場成為發展經濟的一顆重要棋子, 受到了各經濟主體的高度關注。
二、文獻綜述
從95 年至今十余年的時間中,各界對國債期貨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關于是否應該恢復國債期貨這個問題也抱有不同看法。
【關鍵詞】航運金融;FFA;運價指數期貨
1.引言
2009年4月29日,為了支持上海的兩個中心建設,國務院了《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豐富航運金融產品,加快開發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為我國航運企業控制船運風險創造條件?!眹鴦赵阂庖姷某雠_,更一步促進了我國航運高端服務產業的發展進程,業界關于航運金融的討論也越來越多。2009年10月,上海航運交易所推出了新版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同時提出了運價指數衍生品的開發計劃。該計劃指出,在2009~2010年,上海航交所將與國際機構合作,開發出上海出口國際集裝箱航線運價遠期交易品種;2009~2012年,上海航交所將與上海期貨交易所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合作,開發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交易這一項目,填補國際上集裝箱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的空白。
航運交易所上述的一系列舉措無疑在國內航運金融衍生品的開發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對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好評聲不絕于耳。但是不同于現貨市場,對于運價指數期貨這一具有投機的金融衍生品,或許目前我們應該更加保持冷靜和謹慎的態度,認真分析其可行性及可能帶來的影響,然后擇機推出,以免在推出后發生重大損失。
2.價指數期貨概述
2.1 運價指數簡介
在過去傳統的世界貿易中,航運運價是由貨主、船東與租船人或中間商通過協商確定的,由于運費受到港口、航線、油價、貨物裝卸時間與船型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價格差異很大,對于交易的雙方來說在眾多買家或賣家中尋找最佳價格是浪費時間且不切實際的。運價指數正是為了節省了買賣雙方尋找合理價格的時間與費用而出現的。所謂運價指數是指一種類型的船舶在考慮了全球多個典型航線的運價情況后,通過各個航線所占的權重,計算出的這種船舶的一種指導性的運價綜合情況,用指數來表達。運價指數反映了相應市場的運費價格動態走勢,體現市場的運力供需情況,可作為船東制定自己運費率的參考依據。運價指數根據頻率分為定期與不定期航線,根據貨品可分為干散貨和油輪。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運價指數有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和世界油輪運費指數(WS),集裝箱船也有自己的運價指數,如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
2.2 運價指數期貨概述
運價指數雖然可以客觀的反應運價的變化走勢,為航運市場的參與方提供運費交易標準。但是無論是對于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還是非系統性風險,運價指數都不具有市場風險預測和規避的功能。在漫長的實踐探索中,人們引進金融期貨的操作方法,以航運運價指數為基礎,開發出了運價指數期貨,成為航運交易方規避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如同金融期貨一樣,運價指數期貨既具有套期保值功能,同時也具有投機功能,是眾多投機者追逐暴利重要工具,他們同時也是市場風險的主要承擔者。
世界上最早的運價指數期貨是BIFFEX(波羅的海國際航運期貨交易),于1985年8月1日面世,成為了干散貨船運輸市場運價指數期貨。但在市場實踐中,BIFFEX出現了一些缺點:如對沖效應較低,合同流動性較差,交易數量不足等等。1992年,遠期運價協議(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FFA)問世,并逐漸取代了BIFFEX。FFA是買賣雙方達成的一種遠期運費協議,協議規定了具體的航線、價格、數量等,且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點,收取或支付依據波羅的海航交所的官方運費指數(BDI等指數)價格與合同約定價格的運費差額。FFA主要用于干散貨運輸市場,油輪運輸也有FFA,集裝箱運輸市場目前還沒有指數期貨。
3.我國開展運價指數期貨可能存在問題分析
雖然國際上的運價指數期貨交易已經成功實踐了十幾年,對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經驗可為我國采用,新推出的SCFI似乎也為推出中國的運價指數期貨做好了準備。但是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筆者認為目前推出運價期貨可操作性仍待商榷,當前影響我國推出運價指數期貨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3.1 市場需求
從事運價指數期貨交易的有兩方,一是市場實體參與方,主要是船東和貨主,另一方是風險承擔者,即投機方。
從船東和貨主的角度看是否有意愿參與運價指數期貨交易。首先要看即期運輸市場運價的波動是否有足夠的幅度,如果運價波動平穩,風險不大,船東也就沒有必要做期貨對沖。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航運大國,航運方對運價風險規避是有需求的。其次看指數期貨所涉及的交易品種能否與外部相關市場保持相對的一致性。從航運實踐看,我國航運市場航線繁雜,對船東和租船人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判斷指數與自己船舶運價的關聯度。如果船東經營的船舶噸位、航線與某分航線指數接近,那還比較好判斷,反之就沒有什么用處了。對于不定期船運輸,船是跟著貨源走的,航線經常改變,如果不能保持與指數的關聯度,就很難經常性地使用指數期貨作為避險工具。另外,我國海運量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長期合同(如COA),貨主根本無需套期保值,目前期貨實際交易需求和規模仍是未知數。
在我國,期貨交易者多為相關商品的需求或供給企業,機構投資者很少,大的機構投資者更是寥寥無幾。航運運價指數期貨作為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其運作需要較高的技巧,復雜的交易甚至需要運用大量先進的電腦軟件來進行模型設計和風險控制,這就需要投資者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資金實力,但目前我國的一般企業或個人投資者還不具備這些條件。
3.2 政策和法規問題
新版SCFI指數旨在推出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但是細究一下我國的航運政策,發現有些不妥。目前我國的國際集裝箱班輪運價實行報備制度,船公司報備的公布運價和多重運價要向上海航運交易所報備,報備成功后30天方才能生效。如果運價指數中參考官方報備運價,其變動就將十分平緩,因為從實踐上講,集裝箱班輪運價上漲的風險在一個月內是沒有的,也就失去了運價指數期貨對沖實體運價市場波動的基本功能。另外,現在中國相當多的班輪公司,尤其是從事近海業務的班輪公司,其實際運價大都未經報備,即并未遵守《海運條例》的有關規定。而SCFI反映的也是班輪市場的實際運價,并非報備運價。如果這樣的運價指數用于公開交易,在實質上無異于對相關法規的漠視。
從法律法規上講,目前我國的期貨市場監管的力度和廣度尚且不足,一些有關市場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公開性與完整性等問題,仍需努力去解決。運價指數期貨的推出需要相關的法規、交易規則規范。要制定、設計嚴密的游戲規則以防投機資金入市,防止前文述及的投機資本炒作,引起實體市場的非理性振蕩??紤]到金融期貨交易上的特殊性,還應需要有“期貨法”這樣的法律文件來規范。
3.3 其他一些因素
拋開政策層面,要使新版SCFI成為指數期貨的基石,其權威性能否達到BDI的認可度,最終成為未來指數期貨的結算依據,仍然是個問題。作為運價指數期貨交易的基準指數,對運價指數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也有極高的要求。就算可以達到前述的條件,推出中國版的運價指數期貨,其能否被成功使用,仍然讓人擔憂。另外,我國到目前才剛剛推出股指期貨,相比于國內比較成熟的股票市場,順利推出運價指數期貨還缺少經驗。目前我國的航運金融水平還很低,一些正規的實踐操作方法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4.總結
綜上所述,從長遠看,推出運價指數期貨是發展我國航運金融產業,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必然選擇,對帶動我國航運產業進步和結構升級也有著深遠影響。但從目前來看,對于推出運價指數期貨,應該謹慎對待,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研究,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然后在未來抓住時機,適時推出。
參考文獻
[1]袁象.我國開展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的可行性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4(中旬刊)總第572期.
[2]新版SCFI首發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衍生品呼之欲出[Z].錦程物流網,2009-10-24.
[3]胡曉峰.上海航運金融衍生品開發排出時間[N].中國船舶報,2009-7-15:005.
[4]陳麗江,余思勤.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述評[J].中國水運,2004,2.
[5]常桂彬.航運企業風險管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學位論文,2008,3.
[6]中國版運價指數期貨需慎行[Z].中國航貿網,2009-5-20:794.
作者簡介:
論文摘要:作為規避風險和投機套利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為金融機構、非金融性公司、企業和投資者進行保值、風險管理、資產組合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時,它以小博大的特性及在市場博弈中所表現出的較強的獲利能力使其成為部分投資者投機獲利的最佳選擇。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國家對衍生金融工具限制的逐步放開,衍生金融工具不斷發展,其將成為企業理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過對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避險功能的分析,論述了企業選擇和應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策略。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特征
(一)金融期貨的風險特征。金融期貨是一種完全不同于金融現貨的交易方式,兩相比較,前者具有獨特的保證金制度、結算制度和數量限額制度。其中,交易保證金是金融期貨投資者獲取收益或承擔損失的杠桿。從交易結果上來看,交易保證金既不限制收益,又不限制風險,合同持有者最終究竟是受益還是受損,關鍵取決于其對市場價格走勢的判斷是否正確。當然,有時即使判斷正確,也有可能在短期的逆勢中因支付不起保證金而被迫平倉受損。
由于金融期貨主要是在場內交易的,各交易所完善的保證金制度、結算制度和數量限額制度,使得金融期貨交易的信用風險和流動風險相對較小。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不能履行合同而形成的風險,若金融期貨交易在交易所內進行,則每一個交易者最終都將和清算所進行結算,這樣,清算所實際上承擔全部可能違約的責任,在此情況下,即使有一部分交易者違約,對其他的交易者也不會產生影響。至于流動風險,在正常的交易過程中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因為交易所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確保交易對象的流動性。
(二)金融期權的風險特征。期權是一種不對稱的合同,所謂不對稱是針對期權所特有的風險和收益機制而言的。正因為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稱,所以期權的風險要分買賣雙方來進行識別。在期權交易中,合同買方所承擔的風險是有上限的(最大損失為期權費),而其獲利的可能是無限;與買方相反,合同賣方所承擔的風險是無限的,而其獲利的卻是有上限的(最大收益為期權費)。因此,從表面上看,期權交易對合同買方是有利的,因為合同購買者可以根據現貨市場的價格來決定是否履行合同,從而既可得到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好處,又可避免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最大的代價只是付出一筆期權費。但是,在實際交易中,買賣雙方獲取收益的概率也是極不對稱的,通常賣方獲利的概率要大于買方,期權交易的首要風險是市場風險,而且在市場風險方面,合同賣方承擔的風險要大于合同買方。不過,期權市場中的四種期權工具可以進一步降低交易者的市場風險,這四種期權工具是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它們提供給那些剛做賣出或買入的一方,在發現價格波動不利于自己時做出反向對沖來彌補損失。一般來說,在行情看漲時,采取買入看漲期權或賣出看跌期權的做法,而在行情看跌時,則采取賣出看漲期權或買入看跌期權的做法。此外,就市場風險而言,合同買者支付的期權費的大小也是衡量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金融互換的風險特征?;Q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系列支付款項的金融交易?;Q主要包括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都蘊涵著遠期合同交易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互換只是將遠期合同的限定范圍放大而已。然而,互換又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它的產生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回避因利率、匯率變動可能造成的風險損失;通過利率和貨幣互換來降低籌資成本;沖破當事人之間因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的差異以及各國外匯管制法規所造成的壁壘以開拓更為廣闊的籌資途徑。這些背景對于互換的風險識別具有重要的意義。
與金融期貨和期權不同,互換在業務發生時就對交易雙方都有利,即合同雙方都可以通過互換來降低籌資成本、轉移價格風險、調整資產和負債的貨幣結構等。但這并非意味著互換沒有風險。互換不僅伴隨著風險而產生,而且這類交易在風險上還具有獨特之處,互換涉及的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風險、兌換風險、差額風險和替代風險等,其中兌換風險、差額風險和替代風險則是互換交易所特有的風險。(1)市場風險在互換中主要是指由于利率、匯率變化而給互換交易者造成的損失?;Q包括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在市場風險方面是有區別的,就利率互換而言,由于互換的只是根據名義本金計算出來的利息支付,而本金并不參加互換,所以市場風險不是很大,遠比金融期貨和期權要小。而在貨幣互換中,由于本金要交換,因此交換的資金比利率互換交換的資金量要大得多,所以市場風險也就更大,當某一方換出的貨幣在將來匯率下跌時就有承擔因匯率變動而發生的損失,所以,交易的關鍵在于交易者對未來匯率走勢的判斷上。(2)在信用風險方面,由于互換交易主要是在場外進行的,所以此類風險較大。就利率互換而言,當交易的一方違約時,交易的另一方將承擔信用風險,這種風險的程度將視現行市場利率的水平而定。就貨幣互換而言,當交易的一方違約時,交易的另一方將承受比利率互換更大的信用風險,這種風險的程度視現行市場匯率水平而定。(3)在流動風險方面,由于早期的互換合同是無法轉讓的,所以此類風險也較大,但是,近年來,隨著互換業務的迅速發展,很多商業銀行也參與到互換交易中來,并在交易中扮演了類似期貨交易所和期權交易所的角色,從而使得互換合同的流動性有所增強。而且國際互換交易協會和英國銀行家協會共同推出了標準化的互換合同,使得互換合同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從而大大降低了互換的流動風險。
(四)金融遠期合約的風險特征。遠期合約在風險與收益的設計上類似于金融互換。它是在合約簽訂時就確定未來交易的日期、價格,這就意味著既避免了未來價格不利于自己變動而帶來的風險,也失去了有利于自己變動而帶來的利益。因此,遠期合約的價格風險較小。但由于遠期合約是由交易雙方直接商定的,是一對一的預約交易,不僅流動性極差,而且還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
二、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企業內部控制策略
(一)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內部管理體系
作為交易主體的企業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風險管理,是整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基礎,因為只有有效地限制了微觀上的風險,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宏觀上震蕩。企業對衍生金融工具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
1.建立自上而下的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系統。企業的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系統包括高層和基層兩個層次。(1)董事會及高層管理人員。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是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高級管理層,他們在風險管理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高級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就是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企業風險管理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級管理層。(2)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工作日益重要,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是必要的。衍生金融產品投資的風險,是傳統的風險管理辦法所無法承擔的。衍生投資的巨額虧損失敗血案已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設置這樣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獨立性,即它被授權在監督、控制企業風險中能不受干擾地依制度辦事。風險管理部門應與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的具體操作部門完全分開,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員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業所從事的所有衍生金融工具業務。同時,企業應有足夠的激勵機制吸引和穩定能勝任這項工作的專業人才。(3)其他部門。交易部,是指企業從事衍生金融工具業務操作的前線部門,也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交易部的風險管理責任有:遵守企業風險管理的各項規定,制定本部門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的各項辦法,及時傳遞交易的有關信息,按時制作并傳遞部門投資及風險分析報告,配合其他部門的風險管理工作。結算部,與交易部是相互獨立的兩個部門,人員不能重合,結算工作一般由會計部門處理,結算部門應根據企業風險管理的有關規定運作。財務部,根據企業財務狀況的總體分析,從部門的角度提出對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的意見,并在稅收、會計處理上做出適應金融衍生工具業務特性的相應安排。稽核部,對業務部門如財務部、結算部、交易部、風險管理部的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對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業務制度及執行情況進行核查,提出有關結論和改進意見,是企業內部稽核制度的執行部門。法律部,對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的有關法律問題提供意見。信息部,保證業務操作中信息資源傳遞的暢通、準確、及時。
2.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過程。(1)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度量。應該以整個企業為基礎把所有的交易業務和交易業務的風險盡可能地全面地進行度量。企業應保證管理層在綜合的基礎上對企業風險暴露狀況做出估計。風險度量及風險度量的處理過程應十分明確,能正確地反映投資企業所面臨的多種類型的風險,投資企業中所有層次的有關人員都應懂得風險度量的標準,而且這種度量標準應能為限制和監督各種承擔風險的業務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框架。一個積極參與衍生金融工具和其他交易工具活動的投資企業應至少每天監督一次信用風險、交易頭寸和市場變化情況。(2)風險限額。由整個投資企業的總風險限額和具體業務活動風險承擔指導方針組成的健全的系統是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系統應對投資企業承受的風險設置界限,還應確保那些超出某一預定水平的頭寸將及時受到管理層的注意。這一限額體系應與投資企業總的風險管理工作相一致,并與資金實力相一致。企業在進行衍生金融產品的交易時,對不同投資組合所面臨的各項風險不僅要制定總風險額,還要制定分項投資的風險限額,這些限額應與投資企業的總體風險度量方法相一致,并盡可能完全與企業范圍內其他業務活動中發生的同類風險綜合起來。企業所能承受總風險的底線受該企業經濟實力、高層管理者的風險偏好、衍生金融產品品種等因素的影響。如果風險限額被超過了,應告知高層并必須得到被授權的管理人員的許可。這些超額頭寸對企業的總體風險承擔情況的影響應立即加以研究。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的風險限額有以下幾種:第一,名義頭寸、合約頭寸或總頭寸限額。名義頭寸、合約頭寸或總頭寸限額是最基本、最簡單的風險限額方法。它們提供衍生金融工具業務活動量的信息,但不反映價格敏感性和波幅,對于即時的市場風險暴露情況也提供很少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的參與者不能把這些限額作為所使用的唯一的限額工具。第二,止損限額。這種限額是用于避免在某一頭寸達到特定水平時的可能損失的限制性指標。在具體操作中,當這些限額到達時,須采取行動或者將其變現或對其進行套期。第三,缺口或到期階段限額。這種限額是通過控制在一定時期到期或重新定價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數量或金額來控制損失的限制性指標。這種限制對利率風險管理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比較有用。與名義限額和止損限額類似,缺口限額作為其他限額的補充時較為有效,但單獨使用時則不夠理想,因為它不能合理地代表特定頭寸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市場風險。第四,VAR限額。所謂VAR限額就是風險價值限額,這種限額能有效地反映特定的衍生金融工具組合可能給予企業帶來的市場風險。在設定這種限額時,管理人員先計算頭寸的當期市價,然后用統計模型來估計這種金融衍生工具給定的市場因素變化時可能造成的損失。(3)資訊系統。一個準確、信息量大而及時性強的管理信息系統對于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的審慎運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相應地,管理信息系統的質量是決定風險管理處理過程中整體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應監視風險,并將風險度量情況報告給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會,在交易商的日常運作中,至少每日應將風險暴露情況以及損益情況報告給監督這些業務的管理人員。具體的講,管理信息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提供即時準確和有意義的資料給各階層的管理及有關人員;保持資料的完整和可靠;提供早期警告訊號。高級管理人員須每天在適當時間審閱和了解機構的交易損益額、未平倉凈額、未平倉總額。(4)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各部門在職能上有分工,做到既互相監督又互相補充、支持,使機構風險管理工作穩健地進行;內部審計指機構的稽核部門對其他部門及有關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
(二)強化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內部控制策略
1.市場風險的內部控制。市場風險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種主要風險,其內部控制可按如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計算風險敞口頭寸,即市場價值。敞口頭寸的大小決定需對該頭寸可能遭受的潛在損失進行評估的次數。對于交易商(Dealers)來說,每天至少應評估一次;對于套期保值者(Hedgers)來說,一個月或一季度評估一次即可;第二步是確定交易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交易者的資信,計算其總敞口額度。確定下來后,若交易者超出額度交易,則可對超額部分采取對沖措施或要求其重組敞口頭寸;第三步是嚴格交易程序。交易所應制訂高效的信息系統,將稽核人員與交易人員獨立開來進行審計。對衍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模型進行定期檢查,保證新開發的衍生工具品種只有在完全并入管理系統后才能運用;第四步是進行“壓力測試”。模擬在市場崩潰或流動性極差引發價格劇烈震蕩的情況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測試在極端情況下,敞口頭寸所發生的變化,對沖還能否實現以及尋求防范或彌補的措施。同時,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復雜性,對衍生金融工具市場風險的管理除了和其他資產的風險管理一樣,對市場價格(如匯率、利率、證券行情等)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外,還應注重對產品的特性加以了解,開發出合適的管理軟件由專家實施管理。
2.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信用風險存在于一切交易中,場外衍生產品交易最為嚴重。信用風險的內部控制措施主要有:(1)信用額度。信用額度是對單一信用風險敞口設定信用額度,以控制信用風險的集中度,這是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事前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設定信用限額時,應仔細分項以下信用額度的影響因素:一是外界評級(如標準普爾、穆迪公司)的評級結果;二是交易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額度越?。蝗墙鹑谘苌ぞ邇r格的變動。價格變動越大信用風險也就越高。如在利率互換中,如互換期間利率上升,則支付固定利息的一方將受益。但由于對方支付浮動利息的成本增加,相應所承擔的信用風險也會增大;四是第三者保證和抵押品可減少信用風險。一般抵押品(現金除外)價值作一定的折扣后確定交易額,折扣比例視抵押品不同而有差異。(2)運用信用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參與方允許將信用風險進行剝離和轉移的契約或協議,其實質是將信用風險與標的金融資產的其他風險分離,并轉移給其他機構或個人。對于單個現金流的信用風險,可以通過購買信用期權來轉移風險,對于來自多個現金流的信用風險,則可以利用互換產品來轉移風險,信用遠期和期貨可以用來對沖信用風險。(3)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使用凈額軋差協議來減少信用風險。凈額軋差協議就是當交易雙方有兩個或多個交易時,這些交易的盈虧可以相互抵消的協議。根據美聯儲的估計,該協議會使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減少40%—60%。
3.流動性風險的內部控制。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資產組合流動性風險,二是資金短缺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有效措施是實行多元化投資。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每種投資都要有一定的額度限制,保證部分投資具有高度的流動性以應付不時之需。如可將部分資金投到貨幣市場上,一旦期貨或期權市場出現不利變動,需補充資金時,可立即將貨幣市場工具變現。對于資金流量也要實行多元化管理,避免各種貨幣、產品在某一時期集中支付。同時也可實行內部使用資金收費的方法以促使各方關心資金的使用成本。
4.法律風險的內部控制。在法律風險的管理中,企業應加強對法律風險的評估工作,認真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合約的合法性,嚴格審查內部授權文件,分析有關國家法律性制度在金融衍生工具合約方面的相關規定、分析由于這些規定給交易造成的影響、分析有關國家的破產法律、分析金融衍生交易擔保文件的效力問題、關注有關國家法律變更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高音.衍生金融工具風險與會計對策[J].市場周刊,2005,(10).
論文關鍵詞:武漢;金融競爭力
1 培育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
1.1 完善金融交易市場
武漢是老工業基地,其工業基礎相對較好,這就為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實體依托。但是,由于在武漢的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那么武漢產權交易市場這一平臺的建立與改革和金融交易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就不應是特立獨行的。因此,如何作好武漢市產權交易市場與金融交易市場的分層和分步建設,應是當前的需求之重。
1.2 加速金融市場國際化
從引進外資貨幣經紀公司入手構建外匯拆借市場和貨幣市場;從組建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入手發展證券市場;從外匯市場引入外資經紀商逐步實現國際化。其中,外匯市場的建設十分重要。在國際資本流動中,外匯市場是一個規避匯率風險,增強資本流動性滿足投資需求的重要市場。隨著武漢市對外經貿事業的不斷發展,銀行和企業對更多地參與外匯交易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在武漢建立自己的外匯交易中心,將使國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外匯買賣更加方便,這對加速金融市場國際化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1.3 促進金融市場多元化
為了在金融發展上有特色,并保證武漢在金融創新過程中的穩定性發展,需要培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多元化經營模式。應積極培育和完善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和期貨市場。其中,應著力注重以鄭州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為依托的金融期貨交易市場的建立與完善,使其成為一種品牌,發揮期貨交易的多種功能。尤其應創造條件,盡快進行金融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和設計,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加大金融期貨的市場規模。為武漢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應積極創建和完善其他市場,如黃金市場、貨幣市場、證券市場等,以建立多元化金融市場體系。
2 完善金融法規制度,規范金融運行環境
2.1 培育地方金融法規
金融法規賦予了中央銀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獨立開展金融業務、以及獨立履行金融監管職能的可能性。但是,在其執行過程中,來自行政方面的干預卻難于避免。再加上我國根本就沒有獨立于地方政府的金融司法體系,所以這對于地方金融系統的建設與完善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
2.2 強化金融信用觀念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特大城市,其在金融行為上不管是將要扮演中轉站的角色也好,還是出于“中部金融中心”這一戰略目標的驅使也好,這種金融資源配置背離償還性原則的信用觀念一再弱化現象的存在是極為不協調的。近幾年經過多方努力,雖然有所改善,但總體上信用環境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對稱、不協調矛盾依然存在,影響到市場的有效運作,阻礙著武漢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加強武漢市金融信用網絡的建設自然也就成了當前所要加緊完成的金融工程項目之一。
2.3 明確金融監管重心
目前,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的地區辦總部均設在武漢,為完善武漢的金融監管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全國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武漢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創新監管的方式,在現有的情況下,真正做好監與管的結合。在提升自身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的同時,注重金融運行潛在效率的實現。
3 調整金融科技戰略,加速金融網絡化建設
眾所周知,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建立現代化的金融管理體系。
因此,金融科技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大力發展金融電子化建設,積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充分發揮其“服務、保障,促進、發展”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證
我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順利完成。
3.1 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量,確保金融電子化的持續高速發展
現代金融業的發展靠的主要是金融科技水平的發展狀況。而金融科技的發展歸根結底仍是金融電子化的發展程度,即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程度。所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則成了區域金融發展首要的任務之一。武漢在金融基礎設施競爭力上排在所選城市中的第十位??梢?,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各類金融網絡基礎設施的建立就成為了當前武漢市網絡應用發展的適時所需。因為,只有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和運行環境,才能有效保證系統的可靠與安全,才能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率。通過網絡改造,不但能提高網絡傳輸速度,縮短交易時間,提升服務效率;還有助于增強金融系統在客戶中的信譽。而金融信譽的提高顯然對客戶消費觀念的轉變是有正的促進作用的,一旦人們養成了這種網上的消費習慣,也就是金融電子化大發展機會的到來。
3.2 注重金融網絡的應用,加速現代化客戶服務中心的建立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支柱產業,就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大力推動金融網絡應用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Interact技術架構、以Web為平臺的客戶服務與營銷中心,并提供多元化金融電子服務。如企業
理財和家庭理財服務,B to C支付服務,B to B支付服務等。
這不僅是金融體系優質化服務的充分體現,而且也是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應對入世后的挑戰,轉變經營理念,提升服務手段的重要保證。更主要的還在于它確立了一種新的服務和營銷體系,一種當今現代化金融體系所必需的經營手段和服務方式。
目前,武漢的金融電子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金融交易甚至還保持著點對點的老模式。但是,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其自身逐步建立電子化服務網絡,規范服務的規則和程序,建設和完善新的金融服務系統,顯然在強化自身金融服務能力的同時,也會有利于與周圍地區及全國金融中心的服務系統實現對接,從而增強其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3.3 積極開發金融科技新產品,實現金融監管的電子化轉變
尋求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手段等方面的創新,從體制和經營機制入手,以期真正建立以金融電子化為依托的全新體系,進而以科技創新推動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力爭實現監管手段現代化、業務品種多元化、經營運作網絡化、服務方式電子化。最終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
武漢目前要做的就是:其一,建立一個穩健、公開的金融監管網絡,把銀行、證券、保險、產權等網絡連接起來,以促成完善的金融信息交流平臺的最終建立。通過這一信息網絡平臺,就可及時有關金融信息,公示有些企業的信譽資料。其二,建立綜合風險報告制度,及時將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向企業和金融相關部門反饋,以便盡量避免非系統風險的滋生。其三,完善市場風險監控體系。逐步建立完整的市場監控體系,發展金融行業的自律體系,風險監控、評價、預警指示體系,現代化的技術保險體系,預防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加強市場安全運行化解市場風險。
3.4 加強網絡安全,確保網上金融操作的穩定運行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期貨監管體系及監管系統的現狀,提出建設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具體內容和過程,包括系統功能和架構設計、確定決策指標體系、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和監管報告體系,以及建設聯席監管系統,以期對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有所借鑒。
關鍵詞:期貨 監管 決策支持系統
問題的提出
當前,我國期貨監管體系是由證監會、期貨業協會和期貨交易所構成的三級監管體系。近年來,我國期貨交易所已在事前防范體系的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相應的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如上海期貨交易所制定《上海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修正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制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一些期貨交易所已經運用信息化手段初步建立起交易過程中的動態風險監控體系,并實現制度化和程序化運轉。
但是,由于我國期貨市場起步較晚,期貨監管體系尚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如缺乏對交易整體風險的評估;沒有直觀的、量化的實時反映風險程度的圖形和指標;缺乏對大戶資金、持倉情況的有效跟蹤;缺乏與風險監控適應的數據統計、分類及報表生成系統;缺乏在風險發生初期可以有效化解風險的手段和措施。此外,尚缺乏跨證券、期貨、外匯等市場的跨市場聯席風險監控體系。
當前,我國期貨市場迅猛發展,期貨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新品種接連上市,商品期貨品種日益活躍,加之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大,在這種背景下,亟需建設和完善期貨監管系統,以推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功能分析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能通過價格、持倉和資金的變化,從各個單方面和整體上監控市場,從中發現可能發生的風險,并通過其他系統查找風險產生的根源,采取相應的措施化解風險。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具備以下基本功能:
第一, 通過對資金、持倉和價格的單項指標非正常因素的反映和綜合分析,來界定風險程度,判斷是處在正常運行區域,還是已出現市場風險,或是市場風險很大。
第二, 跟蹤、監控期貨市場的運轉,判斷其運行是否正常,及時發現市場風險隱患,及早警示投資者人為操縱市場的跡象,有效防范期貨價格非理性波動以及非正常大幅波動,控制市場風險。
第三,檢測和監控有風險跡象的某合約或某客戶,研判風險轉移的可能,以控制信用風險的發生和轉嫁。
除上述基本功能外,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還應具有為國家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調控部門提供預警信息咨詢、監管決策支持的功能。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體系架構和運行機制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架構,應與我國期貨市場監管體系相對應,應能提供期貨交易所可控制范圍內的監管決策支持,為國家監管和調控部門提供重大的行業或市場監管決策支持信息。國家有關部門可基于期貨交易所的預警信息通報,進行深層次的風險預警分析。
我國資本市場證券交易、期貨交易、衍生品交易密切關聯,部分資本會在股票市場、衍生品市場和外匯市場有計劃地協同操作,而單個交易所、單個市場的監控系統,根本無法滿足整個資本市場穩定的監管需求。因此,我國資本市場應建立證券、期貨、外匯市場聯席監控決策支持系統,而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則是該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國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包含三個層次:其一,交易所層面的監管決策支持;其二,證監會和期貨業協會層面的監管決策支持;其三,證券、期貨、外匯市場的聯席監控決策支持系統。在上述期貨監管體系架構下,整個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建設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由以下六方面內容構成:
(一)期貨監管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功能模塊應包括如下部分:交易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實時監控;合理科學的監管預警方法與多種相輔相成的監管預警模型;合理的風險分級與發現風險后的處理建議;制度保障和組織保障;高效的監管信息處理機制和暢通的報告系統;監管決策支持知識庫或者專家系統模塊。
(二)期貨監管系統建設過程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該由上述模塊有機的組織和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期貨交易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經過實踐和動態的調整,最終形成合理可行的監管決策支持機制,其形成過程見圖2。
(三)確定監管決策指標體系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需要選擇適當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統計指標和風險分析指標。統計指標,主要指可直接由交易系統獲取的數據內容,包括基礎指標(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結算價、成交量、漲跌幅和持倉量等)、套期保值指標(套期保值占總交易者的比例等)、大戶信息披露指標(大戶交易持倉數量、交易金額等)、交割指標(倉單數量、實物交割量、實物交割違約率等)、財務指標(資金規模、成交金額、持倉保證金水平等)與監控指標(換手率、套保比率等)。風險分析指標,主要包括資金指標、持倉指標、價格指標和會員指標。建立聯席監管決策支持系統,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相關監控指標,參考國外發達市場的聯席監控系統的指標體系,我國聯系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相關監管指標,需要建立涉及股票、權證、買空、賣空、股指期貨指標等的指標體系。
(四)建立風險預警模型
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機制,不能僅著眼于進行局部的、單獨的、靜止的數據市場風險監控,同時,更應注重建立整體的、實時的、動態的風險判別機制。對市場風險的判別和預警應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全面提高事前分析、實時監控能力,加強風險預防。為了實現此目標,期貨交易所可根據已有的風險監管系統,逐步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模型對市場風險進行判斷和預警,如采取多因素觀察法、基于密度方法的異常數據發掘、基于神經網絡和專家系統的信息系統評估方法等等。此外,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建立預警體系的過程中應注意,要充分將數學模型和專家評判結合起來,防止過多依靠某一模型造成的預警偏差,將預警模型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五)建立監管決策的報告體系
期貨交易所,不僅應將監管指標體系輸入證券監管部門信息系統,同時應建立起完備的市場交易監管預警報告制度。這個報告體系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交易所面臨的緊急風險抄送報告。如果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監管部門,可將此作為備案。第二,行業或市場預警報告。這是交易所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對重大市場風險、行業風險和宏觀經濟風險的特別報告制度,期貨監管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以此作為管控市場的依據。
(六)建設聯席監控決策機制系統
由于我國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衍生品交易所是分開的,系統各自獨立,單靠單個交易所的監控系統是無法滿足整個資本市場穩定的要求。期貨交易所分別有針對自身的風險監控系統,但交易所之間缺少監管合作機制,缺乏數據而沒有監控手段,更沒有對證券、期貨、衍生品交易市場進行的整體監控。雖然,交易所之間有三方聯席會議的定期交流方式,但并無信息共享,無法做到實時監控,只能事后探討。
聯席風險監控系統可定位為防范整個市場(尤其是交叉市場)的系統風險,而日常監管仍由各個交易所負責,同時,應該建立各個交易所信息共享、實時配合的聯管聯動機制。證監會利用聯席風險監控系統對各個市場進行整體的實時監控,發現重大問題時,及時提請各交易所采取相應措施。
我國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該成為聯席監控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席監管決策支持系統,應該搭建在證監會、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及衍生品市場的監管系統,并且應該提供與聯席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接入。聯席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需要制定數據接入方案,搭建運行平臺,并且深入研究監控指標體系,進行測試,最終制定監控系統的功能和方案。除此之外,還要開發監控軟件,建立實時智能監控系統。同時,還要加強對相關監控人才的綜合風險控制能力的培養,提高監管能力,并且需要制定監控系統的保密方案。
期貨市場的迅速發展要求,更為高效、完善的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以應對期貨市場風險,因此,本文給出了期貨監管決策支持系統的具體建設方案和過程。
參考文獻:
1.佟德床.期貨市場風險及其監管研究.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