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3 16:5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指導師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區人力社保局、區就業服務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實就業相關各項優惠政策,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積極為全區流動人才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提升我區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質量,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下半年工作落實打下了堅實基礎?,F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況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一是繼續實施“一攬子”服務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的實施方案已提報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會上討論通過,目前正在逐項落實。二是全區共有就業見習基地xx個,其中:今年新申報成立xx家區屬就業見習備案企業,新增xx人參加就業見習,留用xx人,留用率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達我區大學生暑期實習崗位收集任務,收集到轄區xx家單位提供的就業社保服務、醫療臨床服務、農技服務、水務綜合服務等xx基層一線實習崗位。
(二)流動人才服務管理
一是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黨委現有黨員xx名,通過“互聯網+”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xx次,專題研討xx次,專題黨課學習xx次,“組織生活日”xx次,報送黨務宣傳信息xx篇;6月12日,區委組織部組織全區流動支部書記培訓班的xx名參訓學員到流動人才黨委參觀學習,黨委組織委員兼二支部書記xx在培訓課堂上進行了“現身說法”。二是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我區現存xx萬余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啟動,市人才中心委托的專業機構已于6月1日進場開展檔案整理、掃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目標任務下達滯后。每年市對各區縣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實績目標考核任務(市教委提供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發,而考核截止時間為當年12月底,區縣就業服務經辦機構還要采取逐一聯系、實名登記、定制服務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服務措施,工作周期較短,完成工作任務略顯緊迫。
(二)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成果有待細化。按照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關于轉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可按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用于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具體范圍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確定?!钡捎谑屑夁€未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各區縣在就業補助資金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三、意見建議
(一)適當提前下達目標考核任務。建議市局協調市教委,盡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為區縣開展就業幫扶服務提供更充裕的時間,以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質量和效果。
(二)出臺購買服務成果實施細則。建議市局協調市財政局,盡早出臺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于向社會購買服務成果的實施細則,以方便區縣執行,有利于提升就業補助資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深入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
1.開展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做好xx屆高校畢業生回區報到工作,依托鎮(街)、村(居)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利用電話問詢、入戶走訪等方式,通過開展實地摸排、窗口辦理、網上在線登記等渠道,全面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和就業創業需求。將有就業創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定制服務計劃,并為其提供“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為緩解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移動通訊、車旅等費用壓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參與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專門針對市下發我區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微信紅包、手機話費派送活動”。通過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完成今年市下達我區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實績目標考核任務,確保全區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年底登記就業率保持在xx%以上。
2.舉辦就業見習對接活動。優化轄區就業見習備案企業(單位)質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見習崗位,提升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活動的積極性。組織備案企業(單位)深入xx大學、xx學院等轄區高校開展就業見習對接活動2場以上,為高校畢業生、畢業學年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搭建通道和平臺。
3.實施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引進專業的職業指導素質測評系統,針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幫助高校畢業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質,為其就業、擇業提供參考和指導。今年計劃針對轄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學年在校生實施免費測評服務xx人。
4.開展就業創業宣講行動。進一步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宣講隊成員,充分挖掘典型資源,從轄區高校增選部分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典型、扎根基層的就業典型充實宣講隊成員。今年下半年,將深入轄區高校和鎮街開展至少x場“就業創業宣講會”,宣講隊員用自己的創業就業親身經歷和高校畢業生談經驗、擺感情,激勵其調整好心態,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5.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為提升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營造更加積極的創業氛圍,充分調動全局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今年下半年,將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班、創業沙龍、創業導師進高校“專家問診”等活動,為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搭建交流、學習平臺,針對性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創業難題。
關鍵詞:就業能力;就業指導;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1)11-0042-03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就業困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而相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在這一時期顯得有些脫節,或者說有些滯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長期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加快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使之科學化、系統化、實效化,從而使得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得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緩解。
一、國內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發展與存在問題
國內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發展是伴隨著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逐漸開始的,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高等教育經歷了一個低速到高速的發展階段,大學生的就業也由統籌分配過渡到了雙向自由選擇的時期。1998年國家開始真正對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大學畢業生開始走向市場,自1999年開始以及之后的若干年,高校開始大幅度擴招,高等教育有了飛速的發展,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才凸顯出來。2007年12月,教育部頒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高教司[2007]7號),對就業指導課的性質與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管理與條件支持做了明確要求,提出“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1]自此,該門課程才納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發展至今。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的高等教育也經歷了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重新得到了加強,時至今日,尤其像美國、德國、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已經相對完善和成熟,在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目前,國內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建設邊緣化
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長遠性認識不夠,往往依靠行政推動,成了一種“擺設”,使得課程建設緩慢,趨向邊緣化。
2.課程體系不完整
許多高校將課程設定在大學四年級,課時少,時間緊,沒有形成全程化的課程體系,對低年級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往往處于停滯狀態。
3.教材理論體系不完善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材選用方面缺乏統一性,針對性,課程內容缺乏規范,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及內容制定方面,隨意性較大。
4.教學形式、模式不明確
在教學形式和模式方面,大部分學校處于探索期或者停滯期?!叭袒?、“全員化”“個性化”、“多樣化”、“信息化”、“市場化”、“系統化”的教學模式還未形成。[2]
5.師資隊伍偏弱
目前大學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多為學校黨政領導、高校輔導員以及外聘的企業顧問,就業指導老師不十分固定,人員較少,專業水平有限,有的缺乏就業實踐經驗、有的缺乏閱歷、有的欠缺理論知識等,同時也缺少專業培訓的機會。
6.缺少專職機構
高校中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科劃分不是十分明確,沒有相應的教研室進行牽頭,組織專職教師進行教學法的研討等相關活動,專業感不強,同時也就缺少教研的監督。
二、就業能力、勝任力的維度解析
維度的概念針對學科不同,有不同的確切理解,無論從數學、哲學還是其他學科理解,都強調的是獨立性。當我們看待一個事物,往往要參考該事物的獨立性,通過對其分解研究,來達到正確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同樣,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協助學生在大學期間更合理地規劃好大學生涯和做好與社會銜接工作的一門課程。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就有必要從就業能力、就業勝任力的維度出發,來制定、修改教學內容,通過研討教學模式、方法來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對于就業能力的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得比較早,但“就業能力”在各個國家使用的術語確不同。例如美國用的是技能(Skill);澳大利亞是關鍵勝任力(key competences);英國是核心技能(core skills);法國是可轉換勝任力(Transferable competences);德國是關鍵任職資格(Key qualifications)等。[3]后來,關于就業能力的研究更為廣泛,但各個國家對就業能力的定義直到現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英國就業能力研究專家LeeHarvey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個人的能力,通常表現為學生能夠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瑞士的戈德斯密德認為,就業能力包括就業動機與良好的個人素質、人際關系技巧、豐富的科學知識、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敏銳廣闊的視野五個要素。[4]
基于就業能力的不同定義,國外有很多學者對就業能力的維度展開了大量探討,形成了就業能力的多種維度。美國培訓與開發協會提出了16項技能,分成了五種類別:基本勝任力,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群體效果,影響能力;學者Fugate提出了就業能力包含有四個維度:職業生涯識別、個人適應性、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英國學者Knight和Yorke提出了就業能力USEM模型,即學科知識的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認知能力。
國內對于就業能力的維度研究時間不長,主要借鑒了國外學者的一些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比如謝志遠(2005)認為就業能力的維度含有基礎性能、專業能力和差異性能力;張麗華、劉晟楠(2005)將就業能力劃為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應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五個維度;郭志文、宋俊虹(2007)則劃分為個人特質、個人環境、個人策略和結構要素四個維度;之后的專家學者提出的維度劃分還有很多。近年來,在就業能力術語方面,就業勝任力經常被提及,其研究內容與就業能力相似或者相近,也有不少學者將就業勝任力應用到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來,提出了一些就業勝任力模型及理論。通過對就業能力、勝任力維度的理解,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就業能力、勝任力維度的確定需要從社會、學校、學生等方面綜合考慮,各學??梢砸罁嶋H情況進行修訂,確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就業能力、勝任力維度指標。
三、就業能力維度的構建需要特色化
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前提是先做好就業能力維度的構建,高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不盡相同,但每所高校卻有著專業方面的特色,在滿足最終培養目標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特色是就業指導課程應當考慮的一個問題。
通過國內外學者對就業維度的不同劃分,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就業能力的基本維度,經過比較發現,在技能、個體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方面都存在有共性。在技能要求上,涵蓋了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個體因素中,個體的差異性會導致就業目標的不對稱性,在技能差別不大情況下,個體的差異性影響著就業的目標;在社會環境因素方面,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需要相互結合,人力資本要根據社會資本的不斷變化來產生能動效應,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本支持。
李恩平等人在《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中提到:“從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與高等教育、社會文化觀念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要素,可以由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四個維度構成?!盵5]。筆者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培養特色這個維度,培養特色維度主要是指在同一專業培養前提下,突出學校特色,突出專業特色和突出個人特色。這個維度可以給我們帶來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靈活性,讓我們去深挖專業特色,總結專業特色,深入了解對口專業人才特色培養,從而達到個體的特色化。前面提到的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的四個維度在李恩平等人的文章中已經得到了詳盡論述。
四、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實施
課程建設的實施必須要有詳實的計劃與步驟,這是一項細致而長期工作,筆者通過幾年工作總結,認為此項工作可以由以下幾個環節完成,第一,師資隊伍建設,要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內外互補、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化隊伍,同時要加強專業隊伍的培訓工作,了解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明確授課內容,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研討教學法,參加職業指導師的考試,持證上崗;第二,構建適合專業發展,突出特色的大學生就業能力維度,在全面了解學校所有專業情況以及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調研等方式,對篩選出來的就業能力維度進行比對,結合各自專業情況制定。同時要明確各個維度所包含的內容,進行深挖探討,根據維度來修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第三,建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體系,要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維度進行細致分解,按照學生年級特點,分層分級授課,明確各年級授課的最終目標,同時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跟蹤體系,對學生可以采取考試形式進行考核。第四,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支持機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系統性和綜合性較強,除了課堂與課外實踐環節外,還需要有就業信息機構、校友會、心理咨詢室等相應的機構作為后備支持。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1.教學環節避免單一性
教學環節是整個課程的靈魂,根據授課任務,可以將“三講”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模式、“體驗”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等模式適時引入,來豐富教學手段?!叭v”教學模式主張教師講一節、學生講一節、專家講一節,這樣能夠形成全程的互動;“項目”教學模式主張教師將項目分解成小任務,布置給學生,取代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理念;“體驗”教學模式則是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知感受,來達到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模式是通過實例講解,與學生共同完成案例分析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實踐,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2.個體教育避免武斷性
個體教育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逐步實施,可以借助各類測量量表對學生進行測試,輔以學生談話來確定個體的特質。比如可以引入卡特爾16種個性測試和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系統等,來達到個體的自我認知和教育者對個體的認知。
3.培養特色避免形式主義
在培養特色方面,要謹防搞形式主義,很多高校不分專業的實際情況,統統都扣上相同特色的帽子,文理不分,專業強弱不分,都用統一的特色進行培養,這樣就會造成認識上的誤區,影響大學生的發展。加入培養特色這個維度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同時看到不足,調整和優化培養方案,更新培養模式,使得大學生就業能力得到特色化提升。
參考文獻:
[1]鮑碩來.“三講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就業指導課中的運用[J].高教高職研究,2009(3):181.
[2]胡則輝.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體系建設[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8(3):71.
[3]焦靜,馮明.大學生就業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科學決策,2010(10):59.
[4]蔣潔.青年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