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8 23:1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年終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在的我走過了十六年的學生生涯,走上了社會,想通了不少事情。小人物的我也漸漸萌發了不走尋常路的想法。我的十六年都是循序漸進的,沒有什么風波,現在想來是那么的平靜,從沒遭遇過什么挫折,沒經歷過什么不一樣的事情。沒談過戀愛,總是按老師要求的做,在老師心目中我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學生,就是成績也太平淡了,沒有去歇斯底里的拼搏過??傆幸环N逆來順受的感覺。
高中老師曾這樣評價過我:“沒有太大的激情,你怎么也爬不起來,你為什么就那樣的平淡呢,我覺得你還是有潛力的?”我無言以對只能報以一笑。至今也在思索這個問題。
不知不覺間一年就過去了,再看我走過的一年,便是我成長的一年。通俗的說就是我走向成熟的一年。一年的成長讓我得到很多,逐漸的從一名只知道辦事的小人物到現在可以獨立工作。這就是一年來我所得到的最大的好處。
目前我也認為當一名小人物不是不好,而是太沒有意義啦!
當我在新年的鐘聲即將要敲響時卻得知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因病過逝了,突然我想到以前讀過他的書(現在很久沒看書實在遺憾),書中曾提到:一味的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生活還有意義嗎?那不是生活。那是一種對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
我也在思考我的過去,思考什么是生活。發覺我就是那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恰逢新年來臨,我想新年必將有新氣象,一味的沉浸在過去有什么好。我想得到新生。
總結過去就是一種新生的方式,恰好此時公司要求寫年終總結,那不是一個很好的抒發感情總結經驗的地方嗎。所以我寫下了現在的話語。
路曾今走過,現在也在走,他一直在你腳下何須你去尋找。
要走出自己的路首先要看清路在何方,那路不就在你腳下嗎?別人怎么說你在乎嗎?
在上一年也許別人看我不順眼,那很正常,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你看別人不順眼,別人也一樣看你不順眼。
一年的工作讓我知道,在生活中,必須要謀求主動,不要一味的指望別人幫你,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做錯事絕不找理由。錯了就錯了,難道能改過來嗎?
工作一年來的檢討:
1、工作沒有激情,沒有方向,蒙著眼睛向前撞,也不看看前面是否有石頭。
2、工作時麻痹大意,工作不細致仔細。導致疏忽,小錯誤可能釀成大錯。
3、工作責任感不強,對待工作不積極向上。
4、懶惰,常常睡懶覺,偷懶不干事。
5、人際交流困難,說話不流利,老犯錯誤。犯錯后就沉默寡言。不敢面對。
展望未來,下一年的發展方向:
都說我有領導風范,下一年我必將慢慢改掉上一年的壞習慣,從根本上改變自己,才能得到新生。那么具體該如何改呢?我現在心里就只有一個大的提綱。現在寫出來好做下一年的參考。
1、積極改變做事態度,由不愿改為搶著做,簡而言之就是做事積極向上,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2、回到從前認真的態度,繼承李氏家族的傳統美德,崇尚節儉,做事認真,做人和善,隨時保持謙和的笑容。
3、培養工作中的責任感,積極熱愛自己的工作。
4、改變懶惰的習慣,首先就從睡懶覺開始。逐漸改變這一壞習慣。
2、搞好20**年度年終總結、研究制定2010年工作要點;
3、做好20**-2010年年度勤工助學崗位調整工作;做好寒假勤工助學工作;
4、做好20**年開發銀行國家助學貸款貸后日常管理工作;開發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包括畢業生)貸后教育、管理工作;工商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到期、逾期人員催交還款工作;
5、總結20**年國家獎助學金評審、資金發放工作;做好“華潤助學基金”評審工作;
6、完成200**級入學新生心理普查數據的處理和分類篩查工作;
7、邀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書林做一場《理想信念價值》專題講座;
8、在大學生中開展學習長江大學“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人梯精神”活動,深化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9、組織一場全院性形勢政策報告會;
10、在全院學生班中開展心理衛生普及主題教育活動;
11、加強誠信教育,以各種形式開展考風考紀教育;
12、參加**省貫徹中央16號文件成果展示會。
13、總結分析2010屆畢業生秋季招聘會情況,分析各專業形成總結報告;
14、統計20**屆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審查靈活就業,上報就業率,形成就業獎勵建議方案;進行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研究,形成分析報告;分專業進行就業信息的分析統計,收集整理招聘企業相關資料;
15、組織畢業生參加地方院校、人才市場的專場招聘會和網絡招聘會;邀請并組織中小企業進校招聘活動;
16、指導畢業生參加各類公務員考試;
17、組織一場優秀校友事跡報告會;參加鐵路行業人才培養交流研討會;到用人單位進行走訪調研,推薦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
18、指導并督促各院系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活動;
19、為迎接明年60年校慶,聯合宣傳部、團委,面向全校教職員工和用人單位征集優秀校友信息;
20、開通校友會網站;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技校生 初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221-01
人體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國務院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p>
技校生年齡一般在十六七歲至二十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一些學者甚至把技校生所處的這個年齡段稱為“暴風驟雨”的時期,認為這個年齡的學生極容易產生各種犯罪或情緒的問題。由此可見,對技校生開展心理教育刻不容緩。
我校組織相關教師采用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我校在校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22份。從調查結果中發現:有28.2%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11.5%的學生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有2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敏感。
在分析問卷中,我發現我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問題與自我意識的認識上,比如學習上的挫敗感導致自卑與厭學。其次是自控能力較差,道德意識薄弱。
技校生大多是基礎教育中被忽視、被冷落的弱勢群體,部分學生有一些模糊的道德認識,如“不受紀律約束才自由實惠”“小節無害,文明吃虧”“打不服別人要受欺”等等;有的學生缺乏集體觀念,自控能力較弱,常受個人欲求的驅使,很少考慮自我和集體需要之間的協調;受個人情感的驅使,常常忘記道德準則;有自制的愿望,但又缺乏堅忍的自制力。行為上常以吸煙、亂花錢、逃課、迷戀網絡來掩蓋其自信心不足,用違反校規甚至用的行為來補償內心的失落感。
為此我們制定對策,在全體師生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1)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團隊。
我們組建了由2名優秀教師組成的心理健康教學團隊,并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目前,多名教師獲得了心理咨詢專業證書。我們還組織課題組成員、心理健康教師和部分班主任老師參加心理專題培訓班的學習。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課堂,在全校所有在校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所有班級中,開展以班主任為心理導師,面向全班學生的,旨在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的班級心理教育。并且開展專題個案討論式學習,由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組織教學。
(3)開展主題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安排如下:一月:召開心理研討會。二月:各班設心理委員,召開心理委員培訓班。三月:制定心理鍵康教育學年計劃,召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四月:學生心理調查、心理健康教育月、選擇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班、成人宣誓、青春期教育。五月:心理咨詢室舉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六月:心理健康案例征集。七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八月: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九月:新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印發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訓教材。十月:聘請專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十一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評選。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年終總結。
(4)建設“心理健康教育QQ群”。選擇班級、年級有側重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QQ群”的應用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法,選擇班級、學科、教師、學生進行基于網絡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個案研究。
(5)創建心理博客。我們設置了“訓練目標”“焦點新聞”“心靈之約”“心理課堂”“心理檔案創新版”“聽你傾訴”“七彩青春”“與你共享”“生理健康”等九個欄目。
(6)在校園網內開設每人一個的教師電子信箱,設立“師生論壇”,用于學生與班主任、學科教師的心理交流。
(7)創辦“家長心理教育學?!?。
(8)拓展網絡內外的心理對話通道――開設“悄悄話熱線”“心理氧吧”。網絡內外的心理對話深受學生的歡迎,有些畢業生到了礦上,遇到心理困惑,半夜三更還發短信給我們負責“聽你傾訴”的老師,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
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初步創設了“對話―生態”式網絡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在這樣的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中,第一,我們強調將學習的時間、地點、進度控制權交給學生,在主動、交互式的學習中,真正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的現代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系統認識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學生發現自己的心理潛能與學習熱情,促進其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我們還形成了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的管理和運作模式,而且我們初步健全了學校、家庭、社會德心一體的學習性支持系統,實現德育和心育的一體化。
1.1存在的問題
地方性醫學院校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地方培養合格醫藥衛生技術人才的任務。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目前,國內地方性醫學院校管理運行體制多樣,層次不齊,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部分甚至缺乏臨床醫學本科培養的經驗,缺乏綜合性大學管理模式下臨床醫學培養經驗。許多地方性醫學院校在新的形勢下對自身實際、發展環境、發展趨勢等認識不足,容易受到綜合性大學總體發展水平和培養理念的影響,甚至受到理、工、文等其他學科的影響,缺乏客觀自評和調查分析,沒有把握時代脈搏和社會需要,定位不清。在臨床醫學教育方面,表現為培養理念和發展思路不清晰,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方向單一,沒有各自特色和專業傾向,重復培養和不均衡培養,院校之間出現了不必要的競爭,發展不協調,不利于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總體良好發展格局的形成和國際競爭的需要。
1.2改革思路與發展策略
各級地方性醫學院校應該汲取現代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理念,把握時代需要和國家政策,積極開展新形勢下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策略研究。必須從學校性質、管理運行機制、自身師資力量、辦學水平、所處地區、學生來源和去向、臨床醫學專業競爭力等方面進行客觀自評,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定位。作為地方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必須傾向于“培養多元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別于部屬院校的“研究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必須立足于地方、服務于地方,真正緊貼當地實際的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等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或)民族特色,這是地方性高等醫學院校保持發展優勢和獲得支持的首要保證。有了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可以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對臨床醫學教育的投資積極性,彌補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教育投入不足,又可以促使地方高等醫學院校更積極更主動地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水平及對人才的需求狀況調整辦學方向。有利于建立靈活多樣的運行機制,避免臨床醫學教育與地方醫療衛生事業需求相脫節,也有利于地方性臨床醫學院校自身培養特色的形成,避免和部屬院校以及其他地方性醫學院校競爭,更有利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總體上良好發展格局的形成。
2以市場為主導,以就業為第一價值取向,彰顯時代特色
2.1存在的問題
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屬于“計劃模式”,人才培養成本較低,有一定優勢。但是在招生人數、招生地區、學制、專業方向、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發展就業等方面缺乏客觀調查分析,考評機制不合理,缺乏監督機制。隨著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醫學院校引入了市場調查和學生就業理念,但是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大部分院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實際效果,目前已經造成了學校培養和市場需求不平衡、省市地區不平衡、城市和農村不平衡、專業方向之間不平衡等現象,影響了畢業生的合理就業,影響了臨床醫學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和快速發展。地方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教育如何適應我國各地區新形勢下醫療衛生事業實際發展需要,一直以來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2.2改革思路與發展策略
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具有以市場為主導、以就業為第一價值取向的特點,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活力,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肯定與認可。眾所周知,高等學校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作為一所高校主要培養什么類型的學生,主要從事什么專業的學科研究和主要提供什么樣的社會服務,必須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條件來確定。針對這個問題,地方性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作為發展規劃課題和教學研究課題設立科研基金,經常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到衛生行政單位、人才市場、用人單位、教學基層、街道社區進行調研,充分聽取各層次單位和個人對學校臨床醫學教育的意見與要求;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學科發展優勢,本著以“學生和就業為中心”的原則,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造就一批“醫德高尚、基礎知識扎實、臨床技能突出、適應能力強、有一定創新精神”,有志服務于各級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各級地方性高等醫學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市場為主導、以就業為第一價值取向,在臨床醫學專業招生人數、招生地區、學制、專業方向設置、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要根據地方需要、學校實際、發展趨勢,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彰顯時代特色??梢赃@樣說,學生就業是地方性高校存在的基礎,特色則是地方性高??焖侔l展的保證。
3革新教學方式,構建新型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導師制
3.1存在的問題
綜合性大學的管理模式為地方性醫學院校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空間與環境,學分制和本科生導師制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但從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地方性醫學院校并入綜合性大學后,臨床醫學本科生實施學分制和本科生導師制尚處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沒有成功的實施經驗可以借鑒。有學者通過調研,我國絕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學生對目前的本科生導師制效果并不認同,收益不大。主要表現為部分導師對職責不清楚,導致帶教過程方向不明確;部分學生對導師制認識不充分,把導師的指導當成負擔,以至于師生溝通不良;導師的指導內容與學生需求不完全一致;導師帶教人數過多,師生雙方都不夠主動,見面時間間隔太長;導師責、權、利不均衡,導師的積極性偏低,缺乏完善的導師績效評價體系。更有甚者,許多醫學院校并入綜合性大學后,由于各種原因,醫學院校的教學方式被其他文科、理科、工科院校所“同化”,忽視了臨床醫學教育的客觀規律,放棄了“嚴進嚴出”的考核標準,導致畢業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無形之中延長了畢業生的臨床培養周期,增加了人才培養成本,造成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不滿。
3.2改革思路與發展策略
無論是從職業教育、中國傳統醫學還是從科學發現來看,師徒制都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而師徒制最大的特點就是“手把手”教學、個體化教學、現場和實物教學。臨床醫學是一門經驗科學,應用性較強,十分適合“師徒式”教學,學分制和本科生導師制為“師徒式”教學奠定了基礎。但是,臨床醫學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越分越細,這就對導師制和師徒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性醫學院校要牢記培養目標和定位,以學生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為主線,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原則,以學生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為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淡化課程意識,適當進行課程整合或重組,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學習和時間浪費。引入職業技術教育元素和師徒制教學,完善目前的本科生導師制,構建新型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導師制。新型臨床醫學本科生導師制要求導師對學生在思想生活、專業選課、學年規劃、臨床思維培養、臨床技能培訓、學位論文、科研方法、考研和就業等方面全方位指導和“師徒”式教學。加強制度建設,明確導師的責、權、利關系,提高本科生導師的待遇。盡量選擇責任心強、臨床和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作為本科生導師,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在不同專業的導師內作“雙向選擇”。例如,婦幼醫學方向的學生主要傾向于由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生、兒科醫生作導師,以此類推。集體授課的基礎上,在不同導師的指導下,采取分散式、個體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導師和學生分別填寫指導記錄和學習記錄,開展雙向評價。學院加強監管,定期檢查和考評,列入教師和學生年度考核指標,采取獎懲制度,年終總結,不斷完善臨床醫學本科生導師制。允許老師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地調整教學計劃,鼓勵老師盡量采用現場和實物教學,利用教學模型、病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醫院見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臨床意識,為臨床實踐奠定基礎。鼓勵老師積極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爭取做到邊學邊消化、現場掌握,畢業后就能上崗,快速承擔臨床醫療工作。
4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4.1存在的問題
地方性醫學院校并入綜合性大學后普遍存在重科研而輕教學、重理論而輕實踐、重形式而輕實效、重醫學專業教育而輕醫學人文教育、重傳統道德而輕職業態度和價值的現象,對臨床醫學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造成了不良影響,學生畢業后無法快速承擔臨床醫療工作,無法適應社會環境和醫療環境的變化。所以,對于臨床醫學專業而言,納入綜合性大學的管理模式,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另外,教學醫院選擇標準不嚴,缺乏制度建設和有力監管,教學醫院普遍存在重醫療而輕教學的現象,見習實習流于形式。其三,由于醫患關系緊張、患者法律意識增強以及醫院的自我保護意識等,限制了學生實習期間自主操作的機會。這些綜合因素造成了學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下降,與臨床醫學教育的客觀規律格格不入,地方性醫學院校教管部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4.2改革思路與發展策略
臨床醫學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地方性醫學院校既要搶抓機遇,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又要積極規避其他學科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任何時期和任何環境下都必須始終堅持高標準和高要求培養目標,時刻牢記醫學的神圣性和臨床醫學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學校既要注重專業教育,重視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又不能忽視醫學人文教育和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和醫療環境的變化,能夠熟練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尤其是醫患關系。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高低主要取決于臨床實習、見習效果的好壞,院校教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見習和實習,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實際效果。通過加強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附屬醫院、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見習、實習提供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平臺。學校在加強教學醫院的建設的同時,同時加強對教學醫院的監管,確保教學醫院堅決貫徹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嚴格按照各科實綱的要求,重視學生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加強出科考核的監管。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學生自主操作的機會,尤其是要加強學生的“三基”培訓。例如內科實習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開醫囑、常見診療技術等。外科實習必須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的治療操作和常見手術,包括清創、換藥、包扎、止血、縫合、拆線、穿脫隔離衣、無菌技術等。加強臨床教師的培訓培養和繼續再教育工作,建立一支醫、教、研、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尤其應該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采取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法,重視臨床醫生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帶教醫生待遇,獎懲分明,吸引更多的德高醫精的臨床醫務工作者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