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2 01:2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經營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專業市場建立并運行了物資市場、人力資源市場、科技市場、資金市場、設備租賃市場、電力市場、運輸市場等內部要素市場。
1.1.1物資市場全礦所用物資由公司物資部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采購、統一分配、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供應科根據礦下發的月度經營計劃對各級使用單位進行控制管理,各使用單位以內部結算的方式從供應科購買所需材料。
1.1.2人力資源市場為達到人力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礦井設立了人力資源市場,完善了崗位考核制度和人才聘用機制。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來規范職工的管理,經常曠工、出勤不正常、違反礦有關規定的員工,進入礦人力資源市場,由培訓中心進行勞動技能和安全知識培訓。
1.1.3租賃市場建立了租賃流程。各使用單位根據生產計劃,每月26日前將設備用途計劃以書面形式報機電科,由機電科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及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各使用單位租賃設備臺數,編制租賃計劃。月底按各使用單位所報設備租賃計劃,結合下月生產計劃確定實際租賃臺數,核定各單位設備租金,作為計劃設備租金費用。
1.1.4科技市場礦井始終貫徹“科技興企”戰略,不斷完善創新體制和機制,逐漸建立健全了內部科技市場運營機制,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充分調動了廣大員工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煤礦每月從工資額中提取一定資金,作為科技創新項目收購及獎勵基金,采取每月集中評定一次的辦法,對科技創新項目和管理創新項目進行評定和收購,推動科技創新工作。
1.1.5運輸市場用車單位與提供服務的單位之間通過專用票據進行交易,并由市場辦負責運輸市場的運作和日常管理。運輸市場的運作,改變了過去礦車使用混亂的局面,提高了礦車周轉率。
1.2考核控制建立了生產經營目標考核制度。生產經營目標分解到相關科室和區隊,并進行考核和分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跟蹤落實,并對區隊進行對標管理。
2內部市場化運行成效
第一,減少了材料費用和成本投入。實行內部市場化管理后,各市場主體自覺地把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類費用變為自己的費用進行管理。在價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費用相對不變,超支就要減少收入,節約則增加收入。第二,把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以價格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充分激發各市場主體生產節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廣大干部職工思想觀念的轉變。管理者從以前的“被動管理”變成現在的“主動管理”;從以前的“事后分析”變成現在的“超前預防”;廣大職工從以前的“要”變成現在的“我要干”;從以前的“要我節約”變成現在的“我要節約”。廣大干部職工的“老板”意識明顯增強,真正實現了“每個人都是經營者,每個崗位都是利潤源”。第三,引入科學的市場管理機制,使煤礦企業安全生產周期逐步加長。
3結語
論文關鍵詞:采用BT模式進行公路工程項目建設的探討
BT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縮寫,中文的狹義解釋是建設移交,廣義解釋代表一個完整的投資過程,即項目融資、建設、移交的全過程。通俗地說,BT投資是一種“交鑰匙工程”,政府通過特許協議,社會投資人投資、建設,建設完成以后“交鑰匙”,政府再回購,回購時考慮投資人的合理收益。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目前采用 BT模式籌集建設資金成了項目融資的一種新模式。 1、BT模式產生的背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公路工程建設資金的銀根壓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籌集建設資金成了制約公路建設的關鍵。原有的投資融資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建設企業及其關聯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為阻隔,資金缺乏有效的封閉管理,風險和收益分擔不對稱,金融機構、開發商、建設企業不能形成以項目為核心的有機循環閉合體項目管理論文,優勢不能相補,資源沒有得到合理流動與運用。2、BT模式的運作政府根據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對項目進行立項,完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籌劃報批等前期工作,將項目融資和建設的特許權轉讓給投資方(依法注冊成立的國有或私有建筑企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根據項目未來的收益情況對投資方的經濟等實力情況為項目提供融資貸款,政府與投資方簽訂BT投資合同,投資方組建BT項目公司,投資方在建設期間行使業主職能,對項目進行融資、建設、并承擔建設期間的風險。項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資方將完工驗收合格的項目移交給政府,政府按約定總價(或計量總價加上合理回報)按比例分期償還投資方的融資和建設費用。政府在BT投資全過程中行使監管,保證BT投資項目的順利融資、建設、移交。投資方是否具有與項目規模相適應的實力,是BT項目能否順利建設和移交的關鍵論文提綱怎么寫。
3、實施BT模式的依據3.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3.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路法》第一章第四條“國家鼓勵引導國內外經濟組織依法投資建設,經營公路。”3.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3]30號《關于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第四章第七條“鼓勵有投融資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對具備條件的工程項目,根據業主的要求按照建設—轉讓(BT) 、建設——經營——轉讓(BOT) 、建設—擁有——經營(BOO) 、建設——擁有 ——經營——轉讓(BOOT)等方式組織實施?!?、廣東順德公路BT工程案例中國中鐵順德公路BT工程項目——廣東省佛山市一環南拓暨順德區快速干線項目,是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改革發展要求,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采用BT工程總承包模式建設的廣東省2010年亞運會重點配套工程。該項目2007年開工建設,2008年超額完成了施工產值保4(億元)爭5(億元)的投資目標。盡管工期緊、壓力大、施工環境復雜,但項目開工至今,整個項目施工管段沒有發生一起大的安全責任事故,也沒有出現任何擾民事件。
論文關鍵詞:醫院,財務,管理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療服務市場出現了新的格局。醫院經濟活動日益廣泛開展,各項業務收入顯著增加.醫院資金使用的自主權不斷擴大。醫院財務和會計制度,是把醫院作為主體從事經營服務活動的單位,促使醫院更加科學合理地遵循醫院啟身財務活動的客觀規律,借鑒企業財務管理改革的經驗和做法,按照統一的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醫療服務市場的需要,規范醫院的財務管理,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1、醫院財務管理研究邏輯起點
醫院管理是全面系統的管理,在醫院的醫療服務活動中,必然要進行醫療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護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且這些工作是相互聯系而且又是互相支持的,但是卻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中,醫院的財務管理是處理關于資金的財務活動和由資金引起的財務關系的管理活動,它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綜合性強醫院的管理工作是有分工的專業管理。2.涉及面廣如上述財務管理論文,醫院中一切涉及到資金收支的經營活動都與財務管理有關。醫院的各部門資金的使用是由財務部門供應。
2、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財務管理的觀念陳舊,影響醫院經濟效益
醫院管理者經營意識不強,管理觀念滯后,方法落伍,知識陳舊,缺乏創新精神與能力。在經營中,醫院普遍存在著對財務重預算輕管理的問題,單純的套用計劃經濟下的管理模式,增加經營風險與資金成本。長此下去,這種陳舊的財務管理管觀念不能讓全體人員自覺主動的參與到醫院決策和管理過程中,導致醫院人員、資金運行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
2.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財務監督失控
目前醫療衛生單位沒有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未覆蓋所有的部門與人員,致使各部門之間的崗位與權責不分明,與其他部門的工作銜接不明確。同時,由于醫院會計操作混亂、核算不實等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門之間缺乏相互約束與牽制。醫院負責人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造成制度的執行不力。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在醫院中都普遍存在。
3、醫院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更新財務管理觀念,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隨著醫療改革制度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已經滲透到醫院管理的各個關鍵環節。醫院應從重財務預算, 輕管理轉變為以核算為基礎, 重管理的觀念。同時,還應優化創新醫院的管理模式,建立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制度,樹立以人為本觀念,將各項財務活動“人格化”,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
3.2提升財務人員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當前醫院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醫院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發展。針對財會人員存在的問題,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是關鍵。首先,要加強財務人員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會計制度的學習,讓財務人員熟悉和學習國家各行業各項相關的財經法規和政策,提高專業素質與職業技能,以適應現代醫院科學管理規范化的發展。
3.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財務監督力度
科學合理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能使醫院高效運轉財務管理論文,而且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醫院領導應充分重視醫院財務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明確醫院內部各職能部門財務管理的職責和權限,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制定醫院財務管理制度,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使醫院的財務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檢查落實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同時,應嚴格分離互不相容的職務,建立科學規范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制衡機制,使不同部門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減少制度漏洞,保證醫院工作的機構及職責職權的合理劃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是加強財務內部控制。醫院要重視內部審計和內部考核,明確考核部門和考核責任人,授予考核人員獎懲權,使監督以及制約機制等能得到切實加強,提高財務監督力度。
參考文獻:
[1]詹祥.醫院衛生經濟管理的探討[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09,(05) .
[2]許曉南.醫院財務內部控制若干問題芻議[J]. 現代商業, 2009,(36) .
1.資產減值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
企業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它們就會采取盈余管理的行為,以此向社會投資者展現企業的良好經營數據信息。雖然我國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是目前會計準則仍然允許企業進行一定的盈余管理:首先企業資產減值跡象的認定存在主觀性。我國相關會計準則等明確規定了企業資產減值的跡象說明,但是畢竟對企業資產減值的描述與認定是依靠會計人員的判斷,因此當企業出現資產減值跡象時,企業管理者可以要求相關人員對出現的資產減值跡象不做處理,以此保持企業理想的盈余情況;其次信息不對等給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在資產市場中,由于社會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因此導致企業往往會利用信息不對等因素對某些會計信息進行隱藏和掩蓋,以此實現自己的目的。
2.盈余管理推動了資產減值的發展與完善
我國資產減值理論發展起步相對比較晚,從1992年資產減值制度的建立到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我國資產減值的理論與制度在不斷地完善與發展,尤其是新的會計準則對理論上遏制企業運營資產減值準備操作利潤的行為,使得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越來越完善,因此盈余管理與資產減值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企業通過資產減值操作利潤的動因
盈余管理主要是企業管理者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在會計核算以及其它會計事項的評估上,進行利潤調節實現對自己有利的結果。良性的盈余管理能夠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而惡性的盈余管理則會給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分析,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盈余管理對企業的利潤進行調整,以此達到自己的私有目的。惡性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企業通過資產減值準備對企業的利潤進行操縱。
根據相關文獻研究,企業通過資產減值操作利潤的動因主
要是:
1.融資動機
隨著企業之間的不斷競爭,如何獲得更多的融資是企業在市場生存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而外界對企業進行融資的前提就是要分析企業的盈利水平,因此企業為了獲得外界投資者的關注,并且取得他們的融資支持,企業就會采取資產減值的方式提虛高企業的利潤,讓外界認為企業的盈利水平比較高。比如企業針對債務性融資,企業就會采取比較謹慎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防止資產規??s水和經營利益出現較大的波動。
2.績效業績粉飾
績效動機主要是企業為了美化自己的經營數據而采取虛假采取信息的動機。績效動機是企業通過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的主要原因,以上市公司為例,上市公司為了得到配股增資的目的,上市公司為了滿足“上市公司超過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最近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的要求,上市公司就會采取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手段調節企業的利潤。另外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出現虧損之后,其就會面臨被取消上市資格的風險,因此上市公司為了保留上市資格,它們就會采取資產減值準備實現虧損轉換。
3.夸大損失的動機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經營虧損的現象出現,而一旦出現經營虧損,尤其是當出現因為經營管理者的錯誤行為而導致企業虧損之后,企業管理者就會采取資產減值的方式實現對企業虧損的說明,以此將自己的行為脫離出來。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私有目的,比如私營企業為了少繳稅,他們就會采取資產減值的方式,降低企業的盈利,鼓勵夸大企業的損失,實現企業管理者的私有利益。
三、規范企業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對策
1.完善資產市場機制
隨著企業間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資產價值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市場價格體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資產市場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的反映出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保證企業資產發生減值時能夠及時計提減值準備,并且為資產減值準備提供具有的數額參考,所以我國要建立完善的資產市場機制,一方面我國政府部門要發揮監督職能,積極利用監督職能對企業的資產價值進行確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資產評估體系,通過對資產的科學評估,降低企業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以此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審計論文范文一: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問題及應對策略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快進步,企業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當代審計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更是企業經濟活動中最為常見的活動之一。如今,會計審計工作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立足、持續經營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進一步分析會計審計工作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能夠迅速推動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其經營效益。
一、國內企業會計審計現狀及其意義
(一)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基本狀況
伴隨著國內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管控的專業性、綜合性不斷增強,會計審計對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F在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未能實現合理管控,導致企業處于分離狀態,內部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為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障各方權益,設立了會計審計體系。這一機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監督企業本身的經濟行為、監管財務平時的工作狀況,進而推動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盡管企業的經營規模繼續擴大,同時企業對于會計審計工作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目前各個企業的會計審計體制尚未成熟,和預期的會計審計目標相去甚遠,再加上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所以現代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依舊出現了不少問題。
(二)強化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夠幫助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外,也可以推動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經濟效益的增加。強化會計審計,令相關人員依據有關制度行事,能夠保障企業資金配置的合理性。經由會計審計工作的強化,提早發現企業中有關機制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不斷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二、現階段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審計體系不夠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動企業進步,保障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力度,就必須要設立會計審計體制。會計審計機制的確立,有利于保障經營管理者及董事會成員積極履行職責、達到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目的。對此,企業需要設立嚴謹的內部審計體系,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和職業管控雙管并立,導致審計機構的職責范圍模糊。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監督工具之一,承載著監控企業決策合法、不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職責,而審計體制同管理機制的失衡,導致內部審計機構缺失了應有的監管職能,雙向性的服務體系令內部審計失去了有效性和獨立性。
(二)會計審計獨立性的缺失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具有極強的獨立性,不同于其他審計?,F在,國內大部分企業內部會計審計工作由決策者進行管控,而審計部門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處處受領導束縛,致使審計機構獨立性喪失,也無法合理地審計企業的經濟行為,不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在此種經營模式下,企業的審計工作難以正常運行,缺少一定的獨立性。
(三)會計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國內企業的會計審計人員總體素質偏低。不少財務人員缺少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及一些法律常識等,難以獨立完成綜合性較強的審計工作。因會計審計工作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每名員工密切相關,它的職能范圍也很廣,通常要求會計審計人員兼備多種知識儲備。而現今的大部分會計審計人員還暫不具備這些能力。
(四)審計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存在著會計審計方法過于陳舊、單一的問題,由于會計審計形式的轉變和創新,其由常規的財務審計逐漸向責任審計等方面擴展,然而不少會計審計人員依舊停留在以往的作業模式當中,無法熟練運用相關經驗,缺少風險意識等。
三、完善會計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健全內部審計體制
為了更好地體現審計工作的力量,企業應當繼續健全內部審計體制。為此,首先必須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強對經濟行為的監管;其次,可以借助網絡科技來搭建企業內部信息平臺,令各項資金的配置情況更加明晰,便于企業的資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國家必須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力度,增強企業審計部和財務部的聯系,保障監督機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會計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這一點是保障內部審計的重要舉措。會計審計是監管企業經濟行為的關鍵對策,更是企業內部制度的構成部分。所以說,審計部門必須具備獨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會計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豐富審計形式
人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會計審計隊伍,是保障企業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強化有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外,還應當加強會計審計人員的知識培訓,并組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審計的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審計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束語
綜上,當前企業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須更加注重會計審計工作,繼續深化內部審計制度的改革,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綜合實力的增強提供有力保障。
審計論文范文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對內部審計具備充分認識和正確的運用,有助于企業的自身發展和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全。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內部審計對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前文已述,內部審計是我國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構成,還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著積極影響。而且,內部審計具有廣泛性、獨立性、綜合性的特點,其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風險預防能力。具體而言,內部審計對企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兩處:第一,能夠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方向;第二,能夠制約企業的不合理之處。首先,通過有效的內部審計,企業能夠及時發現內部管理及經營中的漏洞和問題,積極尋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業的綜合治理。比如,內部審計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資源配置情況進行檢查,并提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資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內部控制措施方面,內部審計也能針對制度漏洞及時提出審計意見和補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內部審計能夠制約企業的不合理之處。主要指企業能夠借助內部審計及時發現生產、管理、經營等方面的漏洞,從而提出改善建議;能夠對企業的不合理之處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約作用,將企業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內部審計能夠確保企業管理者決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實而導致的決策失誤。
三、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有效性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內部審計實際是近年來才被企業所重視,尚不完善。不僅如此,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業務能力都較為薄弱,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通常,在企業中,內部審計崗位往往變動不大,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環境、經營模式等各個方面都較為熟悉。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但是與此同時,卻也容易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難以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再者,內部審計不同于企業的其他崗位工作,對專業和技能的要求較強。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財務、審計、稅法等專業知識,了解宏觀經濟政策,還要熟知企業銷售、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與步驟??梢哉f,內部審計人員是高素質高專業性人才。然而現實中,我國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個人素質均不高,難以滿足企業審計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非??瞥錾恚钦{任委派,并不具備內部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審計技巧和能力。審計效果難以保證。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與獨立性較差,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
除了目前我國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之外,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與獨立性也較差,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審計機構不獨立。縱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當前現狀不難發現,在很多企業中,內部審計機構只是企業的一個內部管理部門,在關系上從屬于企業。不僅如此,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的利益甚至要依賴于所審計的經濟事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結果也有失客觀與公正。第二,審計人員與審計行為不獨立。從制度上來講,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嚴格依據客觀事實,合法合規,不受其他部門和人員的影響,獨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審計結論。審計人員應具有充分的獨立權利和獨立地位。然而現實中,由于審計部門從屬于企業,部門與個人利益與所審計的經濟業務緊密相關,導致審計人員與審計行為也難以真正獨立。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行為難免不會受到管理者的影響。
(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合規性較差
除上述問題之外,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夠規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雖然近年來內部審計逐漸受到我國企業的重視,但是內部審計的實際執行效果并不佳。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種“跟風行為”。在很多企業中,管理者等相關人員都并未從根本上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對內部審計有所誤解,將內部審計簡單等同于一種財務管理工作,無視內部審計的要求與程序?!坝姓虏谎?、“守制不嚴”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
四、現階段我國企業應如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側重點應有所轉移,“經營審計”是未來趨勢
在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現代企業產權機制愈發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要積極采取現代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內部審計作為我國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構成部門,其作用和功能也應逐漸轉變和加強。內部審計的重點應向“經營審計”轉移。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主要是財務審計,實際很少涉及內部管理和具體經濟業務的各個環節。審計范圍也過于狹窄。以上種種已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當前,在一個企業的發展中,經濟、效率是重中之重。內部審計也應將其作為側重點,并以此為依托針對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審計,及時挖掘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中的漏洞,探尋有效的改善措施,為企業的日后發展提供建設性參考意見。
(二)我國企業應積極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無論是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人員,還是具體的審計工作,獨立性都較差,導致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對此,筆者建議,我國企業應從內部審計程序、審計制度、審計模式等角度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主要可從三方面著手:第一,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形式”的獨立性。實際上,內部審計可以看成企業的一種“自我審計”。作為企業的一個內部從屬部門,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與企業是一種長期的雇傭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鑒于此,企業管理者應對審計機構賦予不同于其他部門的“權力”,審計機構直接對企業管理者負責。第二,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精神”上的獨立性。“精神”上的獨立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正直的道德品德、獨立的精神狀態。既能夠獨立進行審計工作,具備必須的職業操守和判斷力;又能保證審計結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響。第三,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法制”上的獨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約束。法制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和公正。我國企業應嚴格依據我國審計法等相關規定,結合企業自身狀況,大力宣傳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加強員工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三)我國企業應借助電子信息系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
目前,在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之下,電子信息技術逐漸被我國企業所運用。很多企業不僅利用“用友財務軟件”進行財務工作,很多企業還引入了ERP等數據庫管理模式。鑒于此,筆者建議我國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也應重視對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運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量身定制”審計軟件,可以將“自查”作為審計軟件的主要功能。相較于人工,審計軟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徹底,其能通過“穿行測試”等手段,第一時間發現潛在問題并予以糾正,以達到完善企業內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現有財務、ERP等軟件,及時搜集和過濾審計數據,并利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加工。通過對電子信息系統的運用,確保審計數據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四)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應注重工作中的溝通技巧
獨立性一直都是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所強調的重點。既要求審計部門與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還要求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確定審計范圍時不受客觀干擾,對企業能夠提供指導。筆者認為,這種獨立性的要求與內部審計人員工作中的溝通技巧緊密相關。唯有內部審計人員與各部門、各人員保持良好關系,妥善處理工作中的細節問題,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認可和支持,最優化的實現內部審計的效果。同時,也才能保證最后所出具的內部審計報告沒有受到干擾與影響。五、結束語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內部審計的效果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無論是企業的內部管理,還是其發展、經營、決策等各個方面,內部審計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國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轉移其側重點,向“經營審計”轉移;積極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借助電子信息系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內部審計人員應注重工作中的溝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確保內部審計結果的公允性和獨立性,切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審計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1.會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2.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3.財務管理論文開題報告精選
4.淺談成本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林業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將林業企業從計劃經濟下政府的懷抱中解脫出來,進入了市場經濟的海洋,林業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日益顯現。盡管企業管理曾經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國外管理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向市場經濟過度”的進程中,林業企業管理不可避免地帶有過度期色彩,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其弊端逐步暴露出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林業企業管理體制問題
大部分國有林業企業的管理體制改革只在表面層次上做文章,沒有深入下去,殘留著太多傳統經濟下的管理體制,已無法適當經濟社會對企業發展的需求,人力資源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沖突,嚴重阻礙了林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林業企業管理機制問題
國有林業企業受傳統經濟思想影響較大,企業在機制的改革上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勵措施,多數管理機制還只是形式主義,只是走過場講空話而已,在管理機制上缺乏靈活性,企業之間及內部各相關部門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聯系,嚴重制約了林業企業的經營管理。
3.林業企業管理觀念問題
在目前林業企業中,特別是大型的國有林業企業中,部門員工受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還存著“等、靠、要”的思想,還在以為是吃“大鍋飯”的時代,在觀念上對現在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企業改革的步伐有一點風吹草動就無法承受,安于現狀,缺乏創新意識,所以要加強對員工觀念的引導,使員工對企業的發展有憂患意識,把自己真正當成企業的一員。
管理創新在林業企業的作用
1.管理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可以說,管理創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管理創新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企業內部的環境從而促進企業穩定快速的發展。
2.管理的創新的發展會在最大程度之上帶動新技術的發展創新
技術創新才是企業的成長與發展的力量之源。技術創新往往會收到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而管理的創新恰恰在這一方面為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所需的土壤。企業可以在內部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技術創新以實現對企業技術的突破。
林業企業創新管理的途徑
創新經濟管理是林區經濟的主體管理創新的現實表現形式有多種,但是,對林業企業創新來講,最重要的有三種形式:
1.林業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創新
林業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是改進管理方法的過程,是提高生產率的過程,因為管理創新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新經濟領域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創新的方法其實蘊涵管理過程中,其實就是一個PDCA循環過程,不斷地提高生產率,不斷地改進,就達到了創新的目的。林業企業管理創新必須要嚴謹細致,企業發展是需要每一個環節的完美配合,企業要創新,就必須抓好企業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細節。特別是在新技術、新產品等環節更要做大力度的改進。這也是使管理向合理、科學化發展的要求。
2.管理理念的創新
根據目前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部分企業因受傳統經濟思想影響較深,在企業管理中還秉承著一貫的作風,在制度、營銷方法。經營管理上都缺乏創新意識,不關心有關企業經營的法律法規。所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未來的企業,管理的好壞與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在林業企業中,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及時轉變管理觀念,加大教育力度,開闊自己的視野,引起優秀的管理人才,使管理創新上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3.企業營銷模式的網絡化創新思想
營銷在一個林業企業運營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營銷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所以任何一個企業想持續性的發展下去就需有一套先進的營銷模式。傳統的營銷模式已不適應當今信息代市場的需求,在信息化廣泛普通的今天,企業的營銷模式也應建立起網絡化,網絡化的營銷模式打破了傳統營銷模式信息傳遞慢,反饋不及時的缺點,不僅能使企業的信息及時傳遞出去,還在無形中減少了企業運營的成本,網絡營銷模式的發展,有利于林業企業木材及其它產品的快速銷售,能近距離的和顧客溝通,提供適合消費者特點的個性化商品,為林業企業增加了經濟效益,所以林業企業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平臺,做好林業企業的網絡營銷,加快林業企業的管理創新。
4.制度創新是管理創新的宏觀基礎,管理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微觀運行
林業企業進行制度創新首先要完善產權制度,進行產權創新。林業企業肩負營林、提供林產品、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任務,根據具體任務,運用現代化企業制度,對企業實行產權多元化改組,經濟成份上由單一公有制向多種所有制關系并存轉化。這完全是和人才的引進、新產品、新技術、新功能創造思維的引進是同步進行和同步實施的。
5.文化創新是管理創新的內在源泉,管理創新是文化創新的外在表現
企業文化的建立不僅要能體現企業獨特的個性,還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與要求,企業文化也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體現企業文化的先進性。我們林業企業的文化,就是要在企業做大、做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優勢,使企業不斷發展的企業文化也在不斷發展的歷程。林業企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制定可行的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實行流程管理,理順內部管理程序,以薪酬管理實現有效激勵,以制度實現有效制約,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林業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創新途徑相關文章:
1.企業管理工作匯報材料
關鍵詞:財務管理,環境,影響,挑戰
財務管理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務管理環境在金融市場、經濟結構等方面的發生變化,傳統財務管理的一些觀念和內容也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經濟時代到新經濟時代這一質的飛躍,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和需要思考研究的新問題,現就財務管理的內容變化,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環境的變遷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任何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都是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展開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變遷必定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市場變化的影響。隨著加入WTO之后,我國將逐步放松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的范圍和區域限制。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必將使我國金融市場發生全面而深遠的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從而對企業籌資投資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
第一、貿易結構的調整。加入WTO后,我國的產品在WTO的100多個成員國(地區)中享受多邊的、無條件的、穩定的最惠國待遇,這無疑將使我國企業跨國經營活動更加頻繁而復雜,經營管理的全球化將迫使企業包括財務戰略在內的所有戰略做出重大調整,促使企業必須對財務戰略做出新的選擇。同時企業跨國財務活動必定會涉及多種幣種,發生大量的外匯結算業務,加之經常性項目和資本性項目的進一步開放,外匯風險將進一步增加,使得企業外匯風險管理地位更顯突出。
第二、產業結構的調整。按照比較優勢理論,入世對我國原有一些受保護的部門和資本及技術密集型部門將產生較大的沖擊,而一些具有相對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已形成規模經濟且技術成熟的部門則將從中受益,這必定會影響到我國企業資金運動的方向及規模,一些資產素質較差的企業加速倒閉,一些企業為了強化和重塑其競爭優勢而進行內部重構,或者采取并購、重組等方式實施外部擴張。公司內部重構時的資產剝離,公司間并購時的資本運作,企業破產時的重整和清算等等都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
(三)法規、財稅環境變化的影響。為了避免商業伙伴間不必要的沖突和摩擦,WTO有一套各成員國必須恪守的、涉及貿易、結算、財務等諸多方面的規則。我國作為WTO的成員國,同樣受到規則的約束,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那些與WTO規則有抵觸的條例將逐步被修改。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如果不熟悉這種變化后的新的法律法規環境,可能導致財務決策失誤,可能招致不必要的處罰或訴訟,甚至可能將自己推入破產或被惡意并購的深淵。
(四)人才環境變化的影響。企業間人力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企業過去“物美價廉”的人才優勢在入世后新的人才機制中將會迅速消失,外資企業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薪金待遇,對于我國企業中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無疑將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如何留住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甚至吸引國外管理人才流入,從而在這場中外人才爭奪戰中獲勝,將成為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此外,WTO推動企業財務國際化進程,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精通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和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法律規范外,還須熟練掌握和運用外語、計算機知識,具有全局觀念、組織協調能力、對資本市場的敏銳洞察力,要有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目前我國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總體較低,提升財務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將成為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產權理論及制度制約著財務的資源配置,加劇了股東、經營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沖突
產權作為一切經濟制度的基石,對企業的經濟行為起約束作用,財務管理作為企業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必然受產權制度的制約。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它改變了企業配置結構,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這時,財務起著“倉庫”作用,任何“智力資本”最終都要轉化為財務。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業經濟時代的“兩權論”即“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它仍然維護“財務資本雇傭勞動”的邏輯,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現代經濟中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經濟增長因素和資源貢獻格局的重大轉變。事實上,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股東擁有對自己財務資本的完全產權和控制權;經理擁有自己知識的完全產權和支配權,他們可以在高級勞務市場上買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產權的合作。因此,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剩余的分配權,加劇了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與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左右為難不知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二)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已阻礙到企業的發展
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注重勞動力、資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產要素,把知識、技術當作影響生產的外部因素,但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對生產的作用越來越大。知識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區別在于它可以重復使用,具有報酬遞增的特征。在知識經濟社會,起主導作用的資本已不再是農業社會的土地和工業社會的金融資本,而是知識資本。當今時代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力,更取決于該企業知識資本的擁有量,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首要資本。在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中,企業的產出主要取決于資本的投入,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勞動者對企業剩余的分配權;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度的過程中,信息和知識技術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創造這些信息和技術的員工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而決定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有者權益的歸屬不再僅僅歸屬于其,而是歸屬于其“相關利益主體”,如股東、債權人、員工等。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大大降低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三)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
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會大大提高。而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有形資產的管理論述較詳盡完善,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習慣通過擴大廠房、增加設備等方法進行資產營運,而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因此,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四)現有大多數財務機構的設置與財務人員的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數字化技術、信息高速公路將使企業的交易、決策信息在瞬間完成,“媒體空間”、“網上實體”使經濟活動的空間變小,這就決定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敏銳的處理接受信息能力、創新科學理財方法的能力;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強調結構創新,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而我國現有大多數企業是以公有制為主導的,財務機構的設置成金字塔型,中間層次多,缺乏創新和靈活性,效率低下;財務管理人員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性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科學、技術、能力、管理等知識的主動性,更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現代財務管理中一些較為先進的方法在企業理財中只是流于形式。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對理財人員、理財機構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尹克鳳等,淺議入世背景下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商場現代化,2005.14。
2、徐化芳,財務管理環境變化對現代財務管理的影響,中國科技信息,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