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08:0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化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 職高?!∩虅沼⒄Z 網絡化教學 實驗設計
論文摘 要 本實驗以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利用網絡學習環境建置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網絡化教學學習網頁,嘗試在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中,探究網絡化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本實驗采用“不等的前測后測控制組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法,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2008級商務英語4個班級共16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學習網頁、收集與商務活動相關的各個業務流程的實際工作內容,開發商務實訓模擬網絡游戲,進行教學與施測,將學生商務英語評量之前測、后測成績進行比較分析。
一、研究背景
學習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權利,惟有通過學習,個人天生的才能才得以發揮。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科技社會的時代,每一個公民具有資訊應用知能與完善的網絡化學習環境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條件。未來網絡教學(e-education)的應用,無疑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與媒體,因此,對于學生應用網絡進行學習時,是否能有效達到學習目的成為關注的焦點。研究者在8年的教學工作中,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發現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課程時,往往因為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死記硬背,使得已經認為成功學習的商務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應用別是在現代電子商務這個平臺中顯得刻板生硬。選擇以商務英語做為對學生網絡學習世界的觀察中心,是希望學生達到對商務英語知識與技巧的有效學習,適應現代科技對商務活動的影響,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商務人才。
二、實驗目的
本實驗以商務活動中的一個業務流程為起點,提供網絡化學習環境與評量概念發展。包括:1.以網絡化學習環境,探究學生對商務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特征。2.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對商務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成效。3.推理不同能力的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對商務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差異。
三、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
綜合國內學者及其他建構主義學者觀點的研究,指出現代建構主義內涵應具有四大原則:“主動原則”、“適應原則”、“發展原則”和“社會原則”。
2.網絡學習: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絡資訊流通的速度變快,使得一般學習模式向e-learning轉型,這將改變取得知識和學習的方法。e-learning的學習涵義(游寶達、劉明宗,2002)包括隨時隨地的學習方式;教材的重復使用性;教師與學生間角色的轉變和責任的改變;量身訂做的教材。
3.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由個人化轉變到強調社會脈絡學習,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使用各種網絡工具透過合作的方式來學習。網絡化合作學習環境(陳煥彬,1998)應包含:小組成員應具有群組凝聚力;任務是符合學習能力
與興趣;成員以小組成就為自己的學習成就;落實學習者個人的權利和責任。
四、實驗方法
本實驗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網頁,提供商務活動各個業務流程的學習情境,并利用與學生交流和教師教學札記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實驗以質量兼具的方式進行,以下針對實驗對象、實驗設計、實驗流程、實驗工具、資料處理分別加以說明: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2008級商務英語4個班級,每班約40人,共16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作為實驗組,另兩班為控制組。學生并依瑞文氏標準圖形推理測驗(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簡稱SPM)的百分等級分為高推理能力(百分等級在73~99)、中推理能力(百分等級在28~72)、低推理能力(百分等級在1~27)。轉貼于
(二)、研究設計
本實驗以“不等的前測后測控制組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方法(Cook & Campbell, 1979;王文科,1995)方式進行。兩組學生皆接受前后測,以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去除學生原來的背景差異,統計教學模式是否影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本實驗中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時間均為4節課(即一個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學習),且任課教師為同一位具八年教學經驗的自然老師??刂平M在一般學習環境就是傳統教室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即教師與學生必須在相同時間與同一地點進行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活動,教學步驟即教師講述教學內容介紹活動項目、內容規定活動步驟說明活動結果說明本單元內容與活動結果重點,課堂中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的展示;而實驗組在商務英語實訓室(網絡化學習環境中)進行4節課的學習,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或在家自行上網學習。
學生利用網絡開展學習的情形說明如下: 1、提供網絡化學習環境的第1、2節課,在商務英語實訓室上課,每位學生分別使用一臺電腦,每六個同學一個小組。第1節課由于是第一次使用商務英語實訓室,教師利用廣播系統向學生介紹如何登入學習網頁,由學生自行登入,瀏覽與探討學習頁的內容(包括:信息區、學習區與網頁地圖),并且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留言版和討論區。第2節課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商務英語活動中,其中一個業務流程的模擬網絡游戲。讓學生根據游戲的結果(分數),分析游戲過程(即業務活動過程),討論得此游戲分數的原因(即優缺點)。并將分析結果寫在討論區里。2.提供網絡化學習環境的第3、4節課:在商務英語實訓室上課,每位學生分別使用一臺電腦,每六個同學一個小組。除了讓學生自由了解學習網頁的內容之外,還要求學生在討論區回答問題。此次的重點在于教師利用廣播系統引導學生根據討論區里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并且每個小組將討論的結果輸入留言板里,然后由每組各派一位代表上臺發言。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三)、實驗設計流程
從決定實驗主題到撰寫實驗設計主要有兩個階段:資料收集階段、實驗設計階段。
(四)、實驗工具
本實驗所使用的實驗工具主要有:商務英語網絡教學平臺、模擬實訓網絡游戲,相關教學內容測驗和討論平臺。
(五)、資料處理
本實驗采取質量并重方式,以前、后測驗的相關教學內容及交流方式探究學生學習效果的改變情況,資料的分析分為兩部分: (一)量化分析1.商務英語學習成效分析2.商務英語學習問題分析(二)質性分析。包括教師教學札記、與學生交流的內容轉錄。
參考文獻
(一)改革考試方式由于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差異較大,學??梢栽趯W生入學后,學校統一組織計算機水平考試,通過者可以免修該課程并可根據所學專業選修其他計算機應用課程,末通過者可以選修《計算機文化基礎》。每年舉行一次考試,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參加考試。這樣可以使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對計算機進行深入的學習,提高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二)科學、精心的組織實踐教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教學中應該特別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每次上機實踐教師都要布置具體的實驗項目,專人輔導,解決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三)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是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任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可能遇到的辦公實際問題出發,設計了12個項目,具體設計如下:(1)微機的組裝與維護;(2)金山打字通的安裝與使用;(3)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4)制作畢業生就業推薦表;(5)電子報紙的制作;(6)畢業論文設計與制作;(7)制作成績表;(8)學生成績的統計;(9)學院工資表的制作與編輯;(10)職業生涯規劃演講稿設計與制作;(11)電子郵件的收發;(12)設計介紹“古城臺兒莊”網站。項目教學打破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在課前給學生安排好本教學內容的項目,讓學生自己找資料,通過學生完成各自的項目熟悉課程內容。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網絡化教學平臺的開發和利用1.網絡化教學平臺概述。網絡化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自主學習環境。一個高效運行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可以放置教學計劃、課程資料、課件等資源,也可以布置作業、上傳實驗結果、利用論壇交流學習經驗,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網絡教學平臺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目前各高校投入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普遍存在造價高、不易于維護、應用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和利用,而Moodle平臺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2.基于Moodle的交互式課程活動設計。Moodle的資源和活動的設計提供給學習者一個自由的空間和參與活動的互動平臺,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不同。學生的活動有Moodle的資源提供保障,同時活動也生成服務變成了學生可用的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Moodle平臺將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輔助材料直接上傳到網站中供學生瀏覽和學習。在學生活動中,教師可以使用moodle提供的“作業”“、投票”“、測驗”、“問卷調查”等功能在網頁上添加活動生成互動性資源,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利用Moodle“問卷調查”,可以方便地設計問卷調查,可以采用單選、多選、填空、排序等多種題型,系統根據教師設計自動生成可視化分析。在Moodle的“測驗”設計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不同形式的測驗滿足教學需要,如評分方法、答題次數、時間限制等非常靈活。Moodl“e作業”功能可以針對不同個體,采用因材施教,學生自由選擇,教師方便處理。3.基于Moodle的協作式課程活動的設計。Moodle平臺提供聊天室、討論區、Wiki等活動進行協作式課程活動設計?!癢iki”功能進行對小組公開群體合作對教學中的問題共同探究。聊天室可以實現在網絡上的師生互動,共同討論教學問題。討論區則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資源的建設者和共享者,豐富課程資源。
二、結束語
內容摘要:隨著全球化、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產業界限與企業邊界變得模糊,知識要素上升,傳統組織理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以邊界模糊化、結構柔性化為特征的企業網絡組織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高度重視。本文將企業網絡理論引入到企業邊界的分析中,研究企業網絡形成對于企業邊界變動的影響,從而確定企業的最小邊界與最大邊界。
關鍵詞:企業網絡 企業邊界 無邊界企業
20世紀80年代,在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影響下,虛擬企業、服務外包、企業集團、戰略聯盟、企業集群等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開始出現,這種企業間的合作導致企業組織外部網絡化形成。威廉姆森(1985)稱之為混合組織,并把它視為是介于企業和市場之間的一種制度安排;理查德森則把這種企業間的合作看成為與指令(企業)和市場交易并列的協調經濟活動的一種方式;拉森(1993)形象地比喻為組織間的合作調節,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亞當•斯密)與企業這只“看得見的手” (錢德勒) 的“握手”(劉佳勇,2008),用來表示企業和市場間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并將它置于與企業和市場同等的地位。隨著信息技術向企業領域滲透的日益加深,企業網絡逐漸被視作一種新的組織制度安排,從而科斯的企業和市場的嚴格“二分法”演變為企業、市場和企業網絡的“三分法”。
企業網絡理論
(一)企業網絡的定義
一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企業網絡是一種介于市場和層級制之間的制度安排和交易治理模式,是市場和企業之外的第三種資源配置方式(Thorelli1986;Powell1990)。二是從嵌入的角度出發,“企業網絡為一種節點之間保持一定程度持續聯系的模式,網絡中的節點代表不同的組織單元,這些單元可以是各個企業或企業內的分支機構(部門或者附屬機構)” (randori,2004)。三是企業網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企業通過正式契約和隱含契約所構成的互相依賴,共擔風險的長期合作的組織模式(楊瑞龍,2004);是企業和市場相互作用與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業契約關系或制度安排(黃泰巖,1999);是企業與其他行為主體的“非經濟”關系的組合(張文松,2005)。四是企業網絡是各個獨立的企業間通過價值鏈網絡、銷售網絡或供應鏈網絡分工協作所組成的一個生產系統(劉東,2006)。五是企業網絡是由一組自主獨立而且相互關聯的企業及各類機構為了共同目標,依據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建立的一種長期性的企業間的聯合體(楊蕙馨;馮文娜,2005)。
以上對企業網絡的定義各有側重點,但最大的區別在于對企業網絡狹義和廣義的理解。從狹義來看,企業網絡是指企業和市場相互作用與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業契約關系或制度安排。從廣義來看,企業網絡泛指與企業活動有關的一切相互關系以及由所有信息單元所組成的n維向量空間。
(二)企業網絡的特征
企業網絡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是一種適應型的組織結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企業網絡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整合各成員的資源、技術、顧客和市場機會而形成的。網絡內的成員企業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不同利益主體。在網絡核心的影響下,為了追求整個網絡組織的利益,企業網絡成員的行為在整體上體現出戰略一致性。
企業網絡是一個動態網絡,其運行方式及規則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企業間組織關系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和調整。舊的合作關系可以不斷地打破,而新的合作關系又在不斷地建立。
網絡組織邊界模糊性。網絡組織是憑借活性結點通過各種連接方式而構成的一種立體空間結構,企業網絡不僅超越單個實體企業的界限,而且超越企業戰略聯盟,形成流通和開放的全球資源共享的、無邊界的立體組織結構。網絡中的各企業借助企業核心能力的打造,快速融入價值網絡,此時企業邊界的發展將趨于模糊化。
企業網絡各成員之間不再是純粹的市場交易關系,它們往往基于某一產品的生產、銷售、研發等活動而聯系在一起,并分別承擔著生產的一個不同環節,其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網絡組織的利益。這種內在利益的一致性將各成員企業緊緊的“捆綁”在一起,使其合作成為一種最優選擇。而長期的互惠合作和重復交易模式促進了相互之間的學習和信息交換,于是產生了信任。因而合作是企業網絡存在的基礎,信任便是企業網絡的運作邏輯或治理機制。
基于企業網絡的企業邊界分析
(一)傳統的企業邊界理論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只是作為一個技術上的選擇而存在,企業的內部運行被視為一個投入產出的“黑匣子”,當企業規模均小于市場規模需求時,企業按照邊際替代原則進行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生產??扑?(1937)用交易成本打開了企業“黑匣子”,他認為企業與市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界限,市場和企業可以相互替代,二者都有成本。由于組織成本的存在,企業最佳邊界就在市場交易成本與企業組織成本的均衡點上。
如圖1所示,橫軸(Q)表示交易數量,對于企業而言,即為企業規?;蛘咂髽I邊界;縱軸(MC&MR)表示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MCf表示在企業內部組織生產的邊際成本;MCm表示市場的邊際成本,即在市場中增加一次交易所增加的成本。此處假定交易的邊際成本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而上升。MCf與MCm相交于點E,這就決定了企業的最佳邊界,即交易次數為q。
(二)企業網絡條件下的邊界形成
企業網絡是介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組織形式,比市場節約交易費用,比企業節約組織成本。它既可以彌補市場組織生產交易成本過高的缺陷,又可以彌補企業組織生產管理成本過高的缺陷。威廉姆森(1989)認為資產專用性、企業能力、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著企業邊界。當資產專用性程度較低時,選擇市場交易,比如在現實經濟中米、面大多是通過市場直接購買的;當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時,選擇企業科層機制,利用一體化的企業來安排生產和交易可實現成本最低和資產利用的高效率;而在這兩者之間,即當資產專用性處于中間狀態時,企業網絡的組織形式將是成本最低或者說效率是最高的,比如阿迪達斯公司的生產就是采用自己設計和銷售,生產采用外包的形式。
傳統的“規?!闭J為企業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企業網絡的特性改變了這種傳統的界定,企業即使規模較小時,也能夠獲得競爭優勢,“以小博大”。 例如,海爾在集團和聯盟內部的合作中,與飛利浦、東芝、朗訊、邁茲形成企業網絡,通過邊界效益大大提高了海爾的創新能力。
由于網絡理論的介入,對企業優勢之源的討論再次轉移到企業外部,不同之處在于競爭性的外部環境已經被合作性的外部環境所取代。企業網絡使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的降低導致企業向專業化分工演進,從而引起企業網絡的進一步擴張。企業網絡在內部的經營單位中和外部與其他企業的關系方面,總是維持著可滲透的邊界。特別是企業網絡中,由于各個企業在業務上的聯系,以及信息流動良好的環境模糊了傳統的企業邊界,此時基于企業網絡理論的邊界就形成了。
(三)企業網絡條件下的合理邊界
企業網絡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是一種高效的組織形式。但是一旦其超越了這一范圍,企業網絡就可能是低效率的,這就有必要研究企業網絡條件下合理邊界如何確定。
本文主要根據邊際分析思想來分析基于企業網絡理論的企業邊界的確定。此處分析主要建立在以下兩點假設的基礎上:第一,企業分為狹義企業和廣義企業;第二,交易的邊際成本隨著交易數量的增加而上升。
如圖2所示,橫軸(Q)表示交易數量;縱軸(MC)表示邊際成本;MCn表示企業網絡的邊際成本。
在E1的左邊(當0
在點E1處,MCn曲線與MCf曲線相交,即MCf=MCn。根據科斯的企業理論,狹義企業的邊界由兩種資源方式的邊際成本相等處決定。如圖2所示,狹義的企業邊界就是MCf=MCn所決定的E1,該處企業的規模為q1。
在點E2處,MCn曲線與MCm曲線相交,類似的,此時邊界由兩種邊際成本相等決定,最優邊界在MCn=MCm的E2處,該處企業的規模為q2。
而在點E2的右邊(當q>q2時),MCn曲線位于MCm曲線上方,即MCn>MCm。這說明企業通過市場(或價格機制)這種方式組織生產的效率太低。相反,如果企業選擇采用廣義企業(企業網絡)這種方式來組織生產則能提高效率。E1與E2分別決定了企業網絡的最小效率邊界為q1,最大效率邊界q2(劉佳勇,2009)。
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環境的深刻變化、競爭的日趨激烈、技術的不斷進步要求企業只有不斷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能在市場中立足。為此,企業之間就有必要跨躍時間、空間和原有邊界來組織生產和交易,企業網絡隨之出現。通過構建網絡,能夠分享網絡內成員企業的優勢資源和技術創新成果,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企業網絡的出現,從根本上說是企業為了追求效率的結果。然而,對于企業網絡應該將哪些經濟活動納入到網絡中來,將哪些經濟活動分離出去呢?本文討論企業網絡對企業邊界的影響,利用邊際分析思想確定了企業存在的最大邊界和最小邊界。在網絡中,當某一特殊企業作用很大時,企業邊界就會擴張,甚至達到無邊界的狀態。而企業網絡的無邊界組織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市場與企業關系這種傳統的分析范式。綜上所述,企業網絡加快了企業邊界的滲透和交叉,同時,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新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文松,郭廣珍.企業網絡與企業邊界理論.中國工業經濟,2005(12)
2.劉佳勇.企業網絡的效率邊界研究.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
3.李海艦,原磊.論無邊界企業. 中國工業經濟,2005(4)
4.余東華,芮明杰.模塊化、企業價值網絡與企業邊界變動.中國工業經濟,2005(10)
5.劉佳勇.基于交易成本視角的企業網絡效率邊界分析.北方經濟,2009(5)
摘 要:為深入揭示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高校圖書館研究熱點,該文以大數據、高校圖書館作為檢索詞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發現,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研究的熱點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主要包括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學科服務等,個性化信息服務和數據分析領域成為新近發文量較多的熱點領域。總體上來講,利用大數據理念、大數據相關技術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已經成為研究熱點。
關鍵詞:高校 圖書館 大數據研究 熱點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7(a)-0019-02
大數據是繼Web2.0和云計算之后的又一個熱門詞匯,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機構,高校圖書館擁有大量數據,而大數據在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各個方面都有廣泛應用[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克耶在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提出:“大數據”具有4V特點:Volume(數據量大)、Velocity(輸入和處理速度快)、Variety(數據多樣性)、Value(價值密度低),大數據的這4個特點得到了學者們的普遍認可。大數據背景下,數據量的急劇增長、信息技術的飛速變革都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推動了信息服務的升級,也為高校圖書館的研究帶來新的視角。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對數據的處理主要是將紙質文獻資料數字化、網絡化,信息服務的目的是實現師生對學術數據的充分利用,進入大數據時代,對海量文獻數據的分析、處理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新趨勢,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重心也會逐步由傳統的業務向深層次的數據挖掘服務轉移[2]。在這一大趨勢下,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有助于學者們把握高校圖書館當前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1 數據來源
以中知網及萬方數據平臺為主要數據庫檢索對象,檢索時間截至2016年7月15日。檢索方法一:以“高校圖書館”和“大數據”作為并列主題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不限發表時間及文獻類型,共得到488篇相關文獻。其中,期刊402篇、會議論文17篇、學位論文9篇,以“高校圖書館”作為檢索關鍵詞的文獻有303篇。檢索方法二:以“高校圖書館”和“大數據”作為并列題名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不限發表時間及文獻類型,共得到263篇相關文獻,其中,期刊224篇,以“高校圖書館”作為檢索關鍵詞的文獻189篇。綜合以上兩種方法對檢索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提高查全率和查準率。
2 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大數據時代,數據將成為圖書館最重要的資產之一[3],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不再局限于提供簡單的文獻和信息服務,而是更加注重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文獻和信息中所包含的數據和知識內容,挖掘隱形知識,為教學和科學研究創新服務。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研究熱點的分析,可以從研究熱點領域、研究熱點期刊分布和研究基金分布三大方面進行。
2.1 研究熱點領域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學者們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在2013年開始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相關知識點如圖1所示,圓形大小表示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熱度高低。
自2013年至今,學者們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研究熱點領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務、知識服務、服務創新、學科服務、數據挖掘方面,對于云計算、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數據分析等方面也有涉及。在近兩年的研究中,除了一直熱度不減的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學科服務問題之外,更加側重對個性化服務、數據分析的研究。在系統構建方面的研究在近兩年興起,高校圖書館更加關注其自身生態系統的運行問題,學者們也在嘗試運用生態學、系統學等多學科方法來進行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研究。研究領域的變化說明了學者們對這一研究主題從理論研究向更加深入的技術性研究靠近。
2.2 研究熱點期刊分布
2.2.1 刊種統計
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研究,發文最多的期刊前六名依次是農業圖書情報學刊、圖書館學刊、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河南圖書館學刊、內蒙古科技與經濟、現代情報,其總計刊文量占全部刊種的53.52%。各個期刊對此主題的刊文,反應出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問題研究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重視。
2.2.2 核心期刊統計
刊文在核心期刊的數量統計分別為:(1)中文核心期刊55篇(59.1%)。(2)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32篇(34.41%)。(3)統計源期刊(中信所)4篇(4.3%)。(4)CSCD中國科學引文庫(中科院)2篇(2.15%)。核心期刊的刊文反應出該主題成為學者們的重點關注領域,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方面的研究成果較深入。
2.3 研究基金統計
近年來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基金項目共計38項,其中32項是2015年至今的基金項目。包含省市基金項目21項,占總基金項目的55.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國家教育基金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其他基金項目3項?;痦椖苛㈨椀臄盗糠从沉嗽撝黝}的研究熱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增加。
3 結語
目前,學者們對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探索階段,對于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熱點不僅局限于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和學科服務方面,還涉及數字圖書館、學科館員、系統構建等多領域,研究更加側重對個性化服務、數據分析的研究,高校圖書館作為服務教學、服務科研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機構,深化基于大數據的相關服務是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由于該文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熱點分析主要是基于“大數據”和“高校圖書館”兩個關鍵詞構成的檢索式,在文獻的查全率方面,漏查了只是應用具體的方法進行高校圖書館數據分析的個別文獻,在相關文獻檢索中,有個別文獻是應用具體的數據分析工具進行高校圖書館數據分析挖掘。這類數據分析工具的應用,更加印證了數據分析方面的研究呈現增長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康春鵬,杜蕊.大數據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情報,2014(5):47-55.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一切有效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1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疑將影響教育的現狀。網絡的出現,為實現對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也對傳統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當今的教育應以更好地培養出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人才為目的,即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創造性人才,而不是只培養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會記憶與背誦前人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善于自主學習的知識型人才。計算機和網絡已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重要工具,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是從教師那兒學,也不再僅僅表現在對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上,而是憑借信息技術這一現代手段多方面多層次獲取知識。在學校,網絡逐步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有利資源,并成為教與學雙方的重要手段。網絡信息的傳播沖擊著傳統的教育,使主動的、探索式的、個性化的學習成為可能,它促使教育向著信息化、社會化、網絡化發展?,F行的《基礎教育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面對豐富多樣、良莠不齊的網絡教育資源,學生如何取舍、如何運用將極大地影響到其學習效果,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
一、網絡教育資源的定義
網絡教育中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輔助是教育信息資源。教育信息資源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存貯載體和傳輸媒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為主,而且包括以書籍、報刊、磁帶、廣播、電視、個人計算機等為物質載體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一般而言,我們將網絡資源中與教育相關的部分都稱為網絡教育資源,包括網絡環境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人力資源,其中網絡信息資源是核心。[1]
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意愿對自我元認知能力的評價,明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和內容,自我安排學習進度、時間、地點,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監控自己學習,自我評估學習成果的主動建構過程。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同時也給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要素發生了重組,學生的特征發生了變化,所有這些都使得自主學習的概念內涵和外延發生了變化?;诰W絡的自主學習從狹義上講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傳統的自主學習要素是學生、內容、技術和教師,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要素重組為學習、資源、網絡學習環境和教師?;疽氐淖兓箤W習支持服務系統的范圍更加寬泛,網絡環境下的資源、課程、教師通過交互平臺和技術平臺集成到新的網絡時空環境中,使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不同于傳統個別化學習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在計算機網絡的支持下,利用網上學習資源和網絡交互功能,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網絡交互性所產生的人文交互環境使自主學習的概念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為“人文交互環境中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網絡交互平臺把個體建構和社會共享兩個過程融合起來。
根據上述網絡環境下學習要素的重組和學習特征的變化分析,可以將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表述為: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自主地選擇認知工具,確定學習目標和內容,通過可選擇的交互方式主動探究學習過程,實現有意義知識建構的學習方法。[2]
三、運用網絡教育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提供網絡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系統。
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學校及教師提供的多媒體網絡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自主學習。實際上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學科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學習提供多媒體網絡課程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學習支持服務。
2.學生要掌握多媒體網絡學習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多媒體網絡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學習工具,如:ie瀏覽器的使用,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上網瀏覽查找資料,資料復制下載方法,在線討論,使用電子信箱等,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就有利于自主學習了。
3.注意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
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者已有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而其中錯誤的部分勢必會給新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先幫助學生認識和糾正錯誤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當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后,再進一步探討自主學習的條件,認識教學大綱與自我需求,根據學習重點和自己的弱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了解那些課外學習的形式和可供開發的學習資源,如參考書、在線學習網站、教學軟件和電子期刊雜志等。元認知訓練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心理發展基礎,是學習者訓練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4.發揮網絡環境下多媒體的演示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對幫助教師突出重點,幫助學生解決難點、激發學習興趣、激活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起著顯著的作用。在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中,教師應該主要提供學習資源,講重點,解難點,釋疑點,講評作業,提供指導學習方法等,這種教學手段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這就意味著要滿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習內容、時間、地點、方式等的自由選擇,樹立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主動進行意義的建構。
5.運用網絡開展協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有動力互補性,協作學習的作用在于把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困惑和收獲向小組成員展示并供其研討??梢岳镁W絡技術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討論,如利用留言板、bbs、郵件、討論區、在線會議等方式,這種網上的交流互動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并進行更高層次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為觀察學習伙伴的學習進展、成就及自主、協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和環境,進而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習者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意識和技巧的發展。因此,協作學習是對自主學習的促進和升華。[3]
6.發揮網絡環境下多媒體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把教學放到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不僅應將多媒體和網絡當作學習的工具,而且應讓多媒體和網絡環境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發揮網絡環境下多媒體的主導作用。我們把教學內容編成有序的課件,使學生通過程序逐漸進入解決問題的狀態。在解決問題中,計算機對學生的學習隨時指導,隨時點撥,形成了人機互動式學習方式,達到了在計算機程序的引導下由學生完成一堂課學習任務的目的,這種學習狀態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
7.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4]
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尤為重要。平時上課時,教師要多聯系實際,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查找資料做一些課題研究和撰寫學年論文,做一些簡單課件、個人主頁等,學會撰寫個人簡歷、賀卡、假條、借條、收據、證明、請柬、推薦信、介紹信等。若不明白,則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作借鑒。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中,既拓寬了視野,又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時還加強了主動學習的參與意識。
合理運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學習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核心作用,引導學生以自我為主體進行有效的知識構建和自主學習,使其對待學習能夠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完善。讓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不僅能夠保證學生順利完成現階段的各項學習任務,還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特別是具備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祖林.基于www的自主學習環境的設計原則[j].遠程教育,2003,(1):38-40.
[2]孟萬金.網絡教育的真諦:人文交互環境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j].教育研究,2004,(4):52-47.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作為生產信息產品的統計部門,具有著實現統計跨越式發展的極大優勢。統計工作信息化的實現大大地促進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使這些領域實現了突破性和跨越式發展。
0 引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作為生產信息產品的統計部門,具有著實現統計跨越式發展的極大優勢。緣何此說,其一、具有社會經濟內涵的數據是統計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數字科學也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數字”把二者聯系的如此之近,更何況統計信息也是信息產品的一部分;其二、計算機、應用軟件、網絡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產業產品,而統計用戶是這些產品最穩定的用戶之一,統計工作為這些技術領域的發展不斷提供著新的市場需求;其三、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具有完善的標準體系,而統計工作的全過程、構成統計報表制度的諸因素無一不是建立在統一的標準體系之上;其四、統計自身也是生產信息產品的部門,信息產業發展的總趨勢必將帶動統計事業的不斷前進,而統計信息產品的逐步升級也將促進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統計工作全部在網絡環境下運行,實現統計政務電子化、統計工作流程電子化、統計辦公電子化,統計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1 統計政務電子化
統計政務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個組成內容,它包括統計工作人員的資格認定、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等,統計政務電子化是電子政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這些統計政務項目的性質,應把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等政府統計機構審批備案事項納入電子政務的范圍。在實現形式上,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可以納入一個地區電子政務總流程,而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可以通過網絡報批。統計調查單位登記納入一個地區電子政務總流程將是統計政務邁出的重要一步。
電子政務就是在現代網絡環境下,運用計算機通信技術,構建一個政府辦公平臺,使用戶只要持有一臺電腦,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時間和方便的地點獲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務。這種減少環節、提高實效、方便用戶的政府對社會辦公系統是對傳統辦公模式的根本變革。
企業辦理一項政府審批事項曾經歷了多點多次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多個衙門,才可獲取多種批準證書)到多次一點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一個大廳可以獲取多種批準證書)。而未來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則達到一次一點式(即政府各部門的登記審批以及備案手續均在網上進行,只需一次光顧一個大廳即可獲取所有審批證件)。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至少可以實現四個方面的目標:一是規范政府行為,促使政府各部門依法行政。網上審批和登記內容必須是具有法律依據或政府批準的行政審批事項,除此之外企業將不予辦理報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務公開,利于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有效監督,促進政府部門的勤政廉政建設;三是減少企業申報程序中的重復工作量,避免技術性差錯;四是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傊@種政務辦公模式將促進政府由單一管理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促進政府真正成為廉潔高效的政府;同時也促使企業和生產經營者通過依法辦理登記報批,對政府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經營納稅。
實現登記審批網絡化的五個前提條件:一是政府要確定一個部門,賦予其網絡辦公總策劃、總協調的職能,促使政府各職能部門消除部門利益,形成政府辦公“一盤棋”的格局;二是要有電子政務的統一標準,例如:統一的企業(單位)編碼(即企業(單位)身份號)、統一的登記注冊類型、統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等等,避免用戶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混亂;三是要有一個科學的、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服務管理職能程序的、方便企業操作的電子政務辦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區政府“一站式”服務大廳的新辦企業審批項目流程是這樣的:企業名稱預先登記領取工商注冊登記表辦理前置審批開據房產證、入資、驗資企業審批、發法人執照或營業執照刻章審批開設銀行賬戶辦理機構代碼登記辦理國稅登記辦理地稅登記辦理統計登記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辦理戶外廣告審批辦理旅店業審定價辦理商委糧食審批辦理科技企業認證當地工商所備案。(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以上部分政府審批登記項目可以逐步移交給行業協會,發揮中介組織規范企業市場行為的作用。)科學的運行流程一環扣一環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復和差錯。四是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系統。網絡安全一直是困擾電子政務的難點問題之一,包括建立網絡防毒、安全認證、信息資源分級分層使用的安全體系,這些在技術上都應得到解決。五是要統一電子操作系統,要編制一個科學統一的流程軟件。而以上五個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個有機的工作整體的基礎上,其工作出發點統一在服務基層,依法行政上。統計登記是政府統計部門依法行政的一項主要內容,是政府統計掌握調查對象,建立統計渠道的重要途徑,隨著政府登記審批電子系統的建立,統計登記網絡化將得以實現。
2 統計工作流程信息化
統計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統計系統內部實現的,它是指統計信息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的電子化,即統計基礎數據的采集統計數據的加工處理統計數據質量控制統計初級產品的開發統計信息產品的統計信息資源管理等統計工作的全過程。
統計數據采集實現由以統計報表、軟磁盤為主轉變為以網絡傳輸為主。加強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和基層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化水平,加強統計信息網絡安全建設,國家、省(直轄市)和地(市)級政府統計局之間、限額以上統計調查企業(單位)與各級政府統計局之間應具備網絡快速傳遞的硬件和設施水平;實現政府統計局對企業、上級政府統計部門與下一級政府統計部門之間統計制度、統計培訓、電子程序的網絡傳遞;實現基層企業(單位)統計數據信息的網上直報。最大限度地減少統計報送環節,解決基層統計人員力量不足的矛盾。
統計數據處理應用程序由專業各自開發轉變為集中統一研制。統一數據處理操作平臺、應用軟件、文件格式;統一實行統計“一套表”制度,統一單位屬性標識代碼、統計指標代碼;統一數據處理和審核程序;實現準確、高效、方便的數據處理模式。
統計信息資料的開發利用由傳統單一模式轉變為現代多元模式。統計信息的8個系統15個數據庫:一是統計法律法規系統(統計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二是統計調查單位管理系統(統計法人單位數據庫、統計產業活動單位數據庫)三是地理信息系統(統計調查單位地理分布數據庫、人口地理分布數據庫);四是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系統(政府統計調查項目庫、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數據庫、基礎統計指標及指標解釋數據庫、派生指標數據來源及計算方法數據庫、統計標準數據庫、統計調查方法數據庫)、五是專項統計調查信息系統(國民經濟各行業統計調查數據庫);六是統計質量評估系統(統計指標數據邏輯關系庫、統計數據質量評估庫);七是統計分析系統(統計分析模型應用軟件);八是統計新聞系統。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信息化越來越受到高效的重視,本文將高等創新創業教育與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旨在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開辟出新思路。
關鍵詞:創新創業;網絡平臺;藝術設計
一、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瓶頸與原因分析
隨著二十一世紀初全國各大高校的擴招,更多的學生有了進入高校深造的機會,然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不樂觀。就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在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之后,這些畢業生能成為比較高級的設計師的概率卻是微乎其微,一部分進入比較小的工作室或企業,更多的人則陷入暫時失業的狀態,其中的大部分人或改行或成為自由職業者。針對這一現狀,各高校針對國家“以創業帶動就業”這一倡導開始不斷地重視起來,各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對學生實習、實訓、就業開始重視起來并由此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但高校創新創業的全面發展還面臨著諸多難題。首先,學生們社會經驗的不足以及對自身能力與價值的認識是其創業最大的瓶頸。創業者的“想法多、實踐少”,很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創業初期往往缺乏較為成熟的思考,對市場缺乏理智的分析,所以隨著創業的深入,當問題一一浮出水面;其次,對市場規律和法則的理解、在經營與管理方面的能力、在處理事物以及溝通交流時的藝術,都是影響大學生將創業想法付諸實踐的關鍵問題;其三,市場風險意識不夠,藝術設計學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過于追求個性,希望得到更為自由的創作空間,而這恰恰與藝術設計的服務性以及商業性幾乎背道而馳,藝術設計學生由于自身的特長使得創業之路比較廣泛,卻由于對設計類產品的服務性與商業性本質認識程度不夠而忽視了創業的風險。
二、基于網絡平臺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分析
(一)網絡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
利用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引入信息上傳的使用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定期對上傳資源多、使用效率高的資源建設者給予獎勵,盡可能調動各方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網絡平臺的良性循環發展。
(二)網絡的普及為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輻射度與受益面創造了條件。
網絡的應用可以實現將藝術設計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具體可將藝術設計專業內容通過網絡資源整合并進行模塊化分離,同時,高校藝術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開展教學互動與教學跟蹤,將教學信息進行雙向交流,改變單一的、傳統的資源整合體系,將藝術設計專業的成果展現出來,進行共享,實現本專業創新創業優質教學資源跨學校、跨地區、在任意時間為學生、教師、企業提供無界化網絡資源服務,全面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資源有效性。
(三)網絡的應用為有效運用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提供了便捷途徑。
拓展網絡平臺技術服務,可以擴大學生、學校、企業間資源信息交流的暢通和安全性,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全面展開提供保障。讓學生通過網絡可以自由進行藝術設計作品的上傳,通過自由上傳,將一些好的作品自動進行篩選與挑揀,與其他學校和社會之間進行相互置換,確保資源豐富;向社會各界與企業進行展示,與各界洽談合作,確保學生的藝術設計作品與才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現和發揮。此外,網絡平臺也需要安全性保護,要設計一系列的防火墻軟件與服務器安全保護插件,防止外界竊取資料,確保資源信息的暢通和安全性,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全面展開提供保障。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的構建
(一)構建完善的網絡體系。首先,要建立覆蓋全體學生的校園網絡,讓互聯網深入教室、寢室,以此作為整個體系的基礎。其次,以校園網為基礎,在其中開設創業教育專欄。使學生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和機會。創業專欄以創業新聞及創業案例為主體,將創業知識及創業政策融入其中,同時利用網絡媒體表現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特點,將創業專欄建設成內容豐富生動、形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平臺。
(二)構建網絡課堂平臺。網絡課堂是網絡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以網絡和計算機為媒介,借助于已成功運行的校園網或專門的創業教育網,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網絡教室,教師通過教學課件向虛擬網絡教室提供教學資源,學生通過網絡進入虛擬教室進行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并與教師或同學就學習及各方面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三)構建網絡培訓平臺。如果說網絡課堂平臺是面向全校學生進行創業相關知識的學習,那么藝術類網絡培訓平臺則是針對將要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藝術設計學生展開培訓,對于已經掌握一定的創業知識、創業政策的學生,在進行創業活動前,一些創業策略的指導、一些創業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對于市場對設計類產品的需求現狀,這些東西都需要學生通過培訓平臺來獲得。通過培訓平臺,由專門的創業培訓機構、企業相關人員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培訓,解決針對性培訓的問題。
(四)構建模擬訓練平臺。模擬訓練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升創業實踐能力,在真正創業前進行網絡上的模擬訓練,不但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加入創業實踐的練習中,避免了直接進行創業所需面對的風險,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五)構建在線交流平臺。網絡教育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互動性,在虛擬的空間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面對面時所表現出的那種隔閡將被極大削弱,而且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實現與創業導師、創業者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化教學具有覆蓋面廣、形象化和趣味性等特點,對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將網絡化教學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協同互動研究,是將高等藝術設計教育與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以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旨在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藝術設計人才。網絡化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將彌補以往創新創業教育的受益面、輻射度不足等問題,使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可獲得更廣泛、便捷的創新創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切實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增強學生創業激情,進一步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其創新創業教學水平及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寧靜峰,姜妍.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協作平臺的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4(09)
[2]陳玉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