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18:53: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工程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 專業建設 五個對接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發展能力為出發點,整體提高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教育部、財政部決定2011~2012年實施“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重點支持1000個左右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的建設,以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提高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部署和《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圍繞湖北省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服務湖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支持一批緊貼產業發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會認可度高、就業好的專業進行重點建設,推動高等職業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為國家和湖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輸送大批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建筑業是湖北省的支柱產業,湖北省是全國的建筑業大省,也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省份,從全國范圍來看,建筑業也是當前技能型人才緊缺的五大行業之一,建筑類人才培養已被列入“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計劃之中。2011年,鄂東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被確定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該專業面向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發展試驗區及武漢“1+8”城市圈,服務區域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建筑業及區域新興產業、特色產業——鋼結構產業,培養面向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第一線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鄂東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專業建設的思路及目標
圍繞武漢城市圈和大別山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支柱產業——建筑業、鋼結構產業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提升專業內涵,凝結專業特色,促進“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按照“四方聯動、三層合作、廠校一體”的辦學模式,建立和健全建筑類專業理事會保障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機制;創新“崗課融合貫通,學期分段循環、能力逐級遞進、校企雙主體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對應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構建課程體系,完善課程標準;積極推進任務驅動、過程導向、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以完善理實一體教學、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等為重點,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創新“雙方聯動、雙崗交替、雙向培養”的三雙式師資隊伍建設模式,以“外引內培”為途徑,加大“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力度;試點實行多學期分段式工學交替教學組織模式,不斷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
通過三年的建設,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建成武漢城市圈及大別山試驗區建筑行業、鋼結構產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成為區域內建筑行業、鋼結構產業的建筑技術研發基地、職業培訓基地。
三、高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系專業建設的途徑
1.專業與產業對接,推進校企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罢P衅蟆彼姆铰搫樱詫I為紐帶,強化校企合作,建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分理事會,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筑行業協會、建筑企業、教學院系領導、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等組成。通過政府協調、行業指導,共同開展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教師培訓及兼職教師聘任、學生實訓實習與就業、社會服務培訓等工作,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學院、系、專業三層合作,與湖北省一級資質建筑企業——湖北長安建筑有限公司聯辦長安建筑學院,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組建校企合作專業性學院——長安建筑學院,合作培養建筑專業人才,開設訂單班——“長安班”,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 的緊密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
2.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構建“崗課融合貫通,學期分段循環、能力逐級遞進、校企雙主體共育”的“2+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前2年主要在學校進行學習,同時穿插開展校內外實習,最后1年到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將原來的每學期,逐步改革為“一長一短一長”3個學段,實現分段循環教學,由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由低級到高級,分層訓練,逐級遞進,逐步完成各階段的學習任務和訓練項目,分級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崗位技能,實現了校企雙主體共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生的職業能力逐級提升,從而構建“崗課融合貫通,學期分段循環、能力逐級遞進、校企雙主體共育”的“2+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構建專業課程新體系。依據施工員崗位職業標準,基于施工員崗位工作過程,以施工員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圍繞工學結合、項目導向、全真模擬,在對崗位(群)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工作過程和階段產品特點,進行課程開發,構建課程體系,設置專業課程,選擇課程內容,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有效性,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鄂東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與湖北長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環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圍繞崗位職業標準和企業需求,強化實訓環節,加大對專業課程尤其是實踐性課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專業操作技能,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圍繞崗位職業活動、實際操作技能設置專業課程,從建筑行業的職業?工種崗位或崗位群?實際需要的技術、能力出發,根據國家相關專業規范標準,設計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教學模塊,重新構建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基于施工員崗位職業標準的系統化課程體系。
4.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積極服務地方社會經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安裝工程公司、專業工程公司、房地產開發單位等,主動適應建筑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安裝、管理等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主要就業崗位是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次要就業崗位有造價員、資料員、測量員、監理員等。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要求同時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考核、鑒定,從而對接相應的國家或地方職業技能相關標準。目前,鄂東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雙證書”的比例已達到98%以上,我們大力推行“雙證書”教育,實現“雙證”融通的培養模式。教師和學生更加重視職業技能的教學與學習,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并按照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方式及鑒定程序,強化職業資格培訓與考核,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使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證書,進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競爭力,更加適應建筑工程施工一線的技術和管理崗位人才要求。
5.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隨著社會及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相應要求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以適應經濟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麥可斯研究報告指出:“土建類專業畢業生普遍認為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質是溝通和自學能力?!币虼?,我們一方面針對在校學生,嚴格按照終身教育理念進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把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終身學習情感和態度、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及其他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上,強化德育教育,使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將“被動”學習逐步引導至“熱愛”學習、“快樂”學習、“主動”學習上,以利于學生將來的成長,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學習“主動”學習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終身教育理念,拓展學生學習發展空間。因此職業教育必須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備終身學習的基礎和能力,要為人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既要教會學生一技之長,也要奠定其理論基礎、技術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還必須整合所處區域職業教育資源,推進中職與高職教育體系的對接,努力做到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有效銜接,為形成學習型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服務地方、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獨特優勢,積極探索中、高職課程的相互貫通,使職業技能成果與學習成績之間實現銜接和互認。通過政府協調、行業指導,推動企業委托職業院校積極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使企業職工在職接受繼續教育,有計劃地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和人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需求。
論文關鍵詞:項目教學法,課程實踐,課程設計
對于大多數工科院校來說,大部分專業都是實踐性非常強的綜合技術學科,專業課程也是以實踐業務工作的需求來設置的,大部分課程中都設有課程設計的實踐環節,本文就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探討如何使項目教學法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發揮理論和實際聯系的紐帶作用,促進實踐性教學效益提高。
一、項目教學法及實施步驟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索為基礎,采用科學研究及實踐方法,促進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運用的一般步驟是把職業崗位所需的各種能力為若干個項目,要求學生按一定標準完成。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是完成項目的顧問和伙伴,學生則是該項目的計劃者和實施者。
(一)明確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員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二)制定計劃。根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充分利用模型由學生制定項目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與教師共同分析討論后最終認可所制定的計劃。
(三)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確定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
(四)檢查評估。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展示,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
(五)歸檔或應用。項目研究結果應該歸檔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二、項目教學法在建筑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建筑工程專業來說,具備實踐能力是關鍵,因此構建有效實踐教學體系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和鞏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崗位對職業能力要求,建筑工程專業教學可以分為三大模塊。
(一)理論講授。理論教學是講究方法的,應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對客觀現象的分析,探尋可能的結論,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機械的灌輸給學生一種結論。單純的設計理論課比較枯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好專業課程的關鍵。很多經典的設計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教學中可以將這些故事作為教學切入點,小中見大,引伸出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結構、社會生活、技術發展、以及對之后設計產生的影響等,對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應用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強調案例準備、課題案例分析、組織案例研討和課外案例作業幾個環節。通過優秀事例,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什么是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管理,能夠判別什么是好的作品,會在使用中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甚至社會效益,培養分析判斷能力。
(三)自主實踐。要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切身的認識和體會,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最直接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的動手解決問題。項目教學法正是應用這一特點激發學員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房屋建筑學》的教學中聯系身邊的建筑實例,啟發學生進行評價分析;在課程小設計中聯系已經學過的《建筑制圖》、《建筑材料》等理論知識,共同協作,合作設計;還可以分組比較、通過溝通,辯論,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認識;這樣以多種方式,書本上的死知識就會變成生動、直觀教具的活教材,學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理論的應用和變通,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實施項目教學法應把握好的幾個環節
在實施項目教學法時,應把握好項目的選擇、具體的成果展示、教師的評估總結以及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與實驗手段等。
(一)加強課堂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在課實踐教學中,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項目教學法。可以按照業務崗位需要成立設計小組,每組設置項目組長。根據課程安排的設計內容,先從需求調查入手,組織學生深入開展調研活動,收集具有價值的設計參考資料,并根據調研材料提出問題,進行設計創作。在項目教學的實施學過程中,教員起到解惑和引導作用,控制各小組課程設計質量;小組成員通力合作完成項目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協作精神,增強溝通和組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專業課教學中明確側重點,把理論和實際切實結合起來,例如可以聯系工程實際,如規劃、改造措施等等。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和分析,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啟發,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課程輔助教學光盤,多媒體課件,甚至網上答疑、網上討論等,拓展課外學習空間,有效彌補教學課時的不足,提高教學互動的效果。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供大量的直觀資料,傳遞更多的信息量,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
(四)靈活采用考核方式??己藨⒅貙W生對知識的積累和實際應用能力地提高。把成績評定分為平時成績、理論成績、課程設計成績三個部分。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平時課堂提問;理論成績主要是考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課程設計成績主要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考核試卷形式出現的考核方式,往往需要學生死記硬背,不能有效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以課程設計為基礎,通過第一手資料形成的設計成果,不論是論文還是設計方案,都是學員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概括和總結后的論證,靠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不僅記得牢,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系方式:,西安三橋武警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設計室,郵編710086。
參考文獻
1 蔡榮升.對高校專業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 2007( 1):43;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利于構建我國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推進工程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結合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從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實踐平臺、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等四個方面,結合專業認證要求,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學體系。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質量;農業水利工程;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學校級教學項目“農業水利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形成了一支專業水平較高、師資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的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理念先進、目標明確、規范合理、操作性強;辦學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績顯著。為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為培養高素質專業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臺。結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也進一步完善。
一、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認證培養目標
按照石河子大學要求,每四年一次進行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評價,同時對培養目標進行全面修訂,在四年的實施過程中可進行微調,評價與修訂過程由學院、大學兩級機構組織專家評審,同時著重邀請行業和企業專家參與。經對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水利工程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設計方法、科學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備農業水利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結合認證標準,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1.課程設置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課程由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自主設置,能支持培養目標的達成,課程體系設計由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資深教師完成,有企業和行業專家參與,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等課程計60余門課。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占總學分的16.7%,學生在從事農業水利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法律、倫理、經濟、環境等各種制約因素;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占總學分的29.8%,工程基礎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應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本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專業類課程應能體現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的培養。
2.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與實習、課程設計、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其他實踐環節等,其中畢業設計(論文)不少于12周,課程實驗8~16學時,課程設計一般安排1~2周。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包含課程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和畢業實踐教學三部分。課程實驗包括物理實驗、水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測量學實驗、電工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建筑材料實驗、灌溉排水工程學實驗、水工模型實驗、節水灌溉實驗、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實驗等;課程實習包括測量實習、水文實習、水文地質實習;課程設計包括水文學及水利計算課程設計、灌溉排水工程學課程設計、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水土保持學課程設計、節水灌溉技術課程設計、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等;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還包括其他實踐環節,如:工程技能訓練、科技方法訓練、科技創新活動、公益勞動、社會實踐,結構模型制作大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計劃等。
3.畢業設計(論文)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占總學分的16.7%,畢業設計(論文)選題90%以上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選題。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題目以所學農業水利工程知識為基礎,同時結合生產科研項目開展,進行綜合訓練;也進行涉及本專業的有關研究熱點進行專題研究,主要分為5個方向:農業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節水灌溉技術設計、灌區水利工程設計、灌區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組織設計、專業相關熱點問題研究(論文)。
(2)內容。
由水利工程系負責組織畢業設計的選題論證、文獻調查、技術調查、設計或實驗、結果分析、寫作、繪圖、結題答辯等,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鍛煉,并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
(3)指導與評價。
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材料,包括設計選題指南、設計任務書、設計開題報告,反映指導教師指導與管理過程的材料: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記錄等齊全。結合生產項目進行的畢業設計(論文),由教師與新疆天業節水有限公司、兵團設計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興設計院等企業專家共同指導,答辯時有兵團設計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興設計院、新疆天業節水有限公司等企業專家參加。
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踐平臺建設
為了滿足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學院在校內及校外相關企業建立了專門的專業教學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先后與新疆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培訓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新疆兵團建設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實習基地、水文實習教學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實習基地、科研試驗實習基地、水管單位實習基地、設計單位實習基地等10多個實習基地,每年可容納200人左右學生進行課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
四、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
按照“以人為本、全程保障、以評促建、提升內涵”的原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學院主管教學領導負責,由水利工程系進行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材、教案、講稿審定,同時對課堂理論教學、課程實驗、實踐等環節進行質量考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每4年進行一次調整,每年進行微調;教學質量評價由大學教務處和學院組織實施,分為學生評教、大學督導評教和教師同行評教,每學期評教1次。統籌協調教學管理,抓標準、抓評估、抓建設,構建了教學評價與管理并行的質量保障運行機制。
1.教學質量體系
科學構建了目標與過程并重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該體系由目標、組織、管理、評價反饋、保障五個子系統組成閉環,通過校院兩級管理、兩級督導、校院系三級保障模式有效運行,形成良性循環,對各教學環節提供了全面質量監控和質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學校實行二級教學管理模式以來,堅持對各院系本科教學工作實施年度考評,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2.教學評估體系
學校和學院構建了學生、教師、領導、督導“四位一體”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實施常態化教學質量評估。采用督導專家、領導聽課檢查、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手段和途徑,及時廣泛地收集教學質量信息,實施公開、公平、公正的教學評估,全面監控教學質量狀況。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在對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的一些關鍵點上給予了重點監控。例如,在嚴把教師教學關方面,嚴格執行教師開新課和新開課的試講制度,始終堅持對青年教師實行助課、聽課和試講制度,有效促進了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課堂授課方面,建立了學院領導、專業帶頭人、督導組成員聽課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課堂授課行為,并利用課堂教學檢查、專家聽課、學生評教等手段及時監控教師的授課情況。
作者:呂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單位: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倪福全,李昌文,馬榮朝,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64-166.
[2]陳元芳,李貴寶,姜弘道.我國水利類本科專業認證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3,(2):25-27.
關鍵詞:機電設備;建筑工程;協同系統
1 問題的提出
智能化建筑工程的開展在我國相對來說是比較晚的,作為后起之秀這些年來的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快速發展的智能化建筑行業在系統輔助工具的優化略顯不夠,相關配套機電設備的系統信息缺乏整合。一些機電設備廠家針對各自產品架構了相關的系統配置,例如南京普天集團的布線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設計步驟,但是功能單一,局限性強,缺乏對產品兼容性的思考,因此,在一些智能化建筑工程當中由于兼容性不夠出現故障率頻繁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筆者提出了構建一個將多品牌、規格的機電設備整合在一個開放、安全、可拓展的系統平臺,從而較好解決上述問題。
2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機電設備協同系統的總體設計
2.1 智能化建筑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為了保證開發出來的機電設備協同系統能較好兼容建筑工程當中的其他設備,且具有較高可靠性。在系統的總體設計之前,需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設計原則。
(1)具備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友好的人機界面,方便多部門協作,不同的部門人員分配不同的權限;
(3)注重系統的可拓展性,機電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協同系統應該實時的反應整個市場的動態情況。
(4)開發的協同系統應當符合相關的國家、行業的標準和規定,方便維護和升級。
2.2 機電設備協同系統的需求分析
改革開放富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人們對安全、人性化的安居生活也越發重視起來。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這種需求成為了可能[1]。而最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發展迅猛也帶動了智能化建筑行業的發展。“智能3A級寫字樓”、“智能辦公樓”等字眼頻繁出入在公民視線當中。智能建筑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差別于傳統建筑的新問題。
筆者通過文獻資料法將智能化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隱患問題羅列如下:
(1)一個智能化建筑工程系統往往都是十幾家單位一起協作,工程所配的機電設備廠家可能達到幾百家,這些機電設備的采購、配置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繁瑣的流程很容易出現人為失誤,給工程質量帶來安全隱患。
(2)雖然生產企業都是按照國家、行業標準來實施的,但在設計過程中大都需要結合自身經驗來進行設計和配置,這也導致人工出錯的幾率較高。
(3)智能化建筑工程對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幾十個系統子工程都是由專員進行設計和配置的,這部分人對于機電設備的參數配置非常熟悉,有自己的設計配置經驗,在各個子項目協同合作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一旦這類人才流失,對于智能建筑企業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4)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一些機電設備在一到二年內就可能被新更新的設備所代替。因此,作為工程設計人員,應及時洞察市場行情,草擬出最為優化的配置方案供客戶參考。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安全問題,結合智能化建筑行業和企業的現狀,筆者提出了一種更為有效的協同系統方案,預計使用本系統之后可達到以下的目標:
(1)縮短了系統工程設計時間和步驟,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數據交互技術,幫助設計人員快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為建筑企業提供設備選購數據庫,數據庫中的設備基本信息能夠實時的反饋給建筑企業,為企業制定決策提高參考。
(3)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協同系統查詢到統一的設備信息,減少了數據冗余,有利于工程設計的標準化實施。
2.3 機電設備協同系統的總體架構
智能化建筑工程當中的機電設備協同系統應該包括機電設備的基本資料、材料的配置和管理、成本計算、子項目之間的集成、遠程服務等等??偟臍w納起來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設備配置管理模塊、協同設計模塊、工程成本計算模塊、遠程服務模塊。
其中,設備配置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各個機電設備廠家的品牌、型號、報價、采購折扣等等;協同設計模塊主要包括具體的工程設計項目的具體情況以及各個子系統模塊的設備情況;工程成本計算模塊主要包括各個子系統的成本和明細;遠程服務模塊主要是總部數據庫與各個異地客戶端之間的協同工作,方便總部人員對異地工程的監管。
3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機電設備協同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
3.1 機電設備協同系統中設備配置數據庫的研究
為了保證企業數據庫的安全有效性,在關聯數據庫的時候,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來保護企業秘密。其中設備配置數據庫的選擇就是構造安全策略的第一步。筆者選用SQL Server 2000對數據進行管理,不僅僅能夠提升數據處理速度,在保證數據安全性方面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用SQL Server 2000在對下面的客戶機進行數據交換的時候,減少了服務器處理數據的內存占用和CPU占用,有利于提升數據采集的實時性。
系統整合的數據都放置在數據庫當中,各個客戶端通過ADO與服務器數據庫進行連接,建立數據通道,這樣能夠保證服務器端與各個子客戶端之間的數據的實時性和一致性。通過連接Internet,異地工程部或用戶能夠從服務器中獲取數據,實現遠程服務的工程管理功能,這對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3.2 機電設備協同系統中遠程信息交互技術研究
遠程信息交互技術的實現主要依賴與B/S體系結構,是基于C/S體系模式的一種改進結構。B/S模式下,異地工程的設計人員可以通過瀏覽器對總部的服務器進行訪問,特別是一些現場設計人員、營銷人員需要實時的與用戶交流,幫助他們了解整個建筑工程的運作和成本投資。而對于總部的設計人員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快捷的數據處理成效、安全的設計環境,因此C/S模式更適合在設計人員內部使用。
因此,為了滿足整個系統的需求,筆者決定采用B/S與C/S的混搭模式,其結構如圖1所示,用戶只需要通過一根網線將電腦連上Internet,就可以通過瀏覽器實時的查詢到工程建設進度情況。而各個異地工作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等被分配了不同的權限瀏覽總部服務器來獲取資料。C/S與B/S混搭模式的優點就是系統層次分明、安全性有保障,既保證了處理數據的高效性,也保證了企業數據庫的安全。
圖1 B/S與C/S混搭的協同系統模式
4 結論
論文在整合了國內諸多機電設備型號、價格、性能等數據資料的基礎之上,結合智能化建筑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利用B/S,C/S數據處理模式、設備配置數據庫的研究、遠程信息交互技術等關鍵技術對智能化建筑工程設計中機電設備協同系統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建設目標
在3-5年內,把本專業建成專業方向明確,在學校學科(專業)布局中占重要基礎地位;與水資源循環利用、低碳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社會需求實踐緊密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獨特,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師資水平高、科研實力強、基礎條件好,在四川省農業水利工程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人才培養、行業服務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二)建設思路
1.精心凝煉專業方向。針對西部大開發、四川省農業水利工程現狀、新農村建設及災后重建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需水的迫切需求和特點,確定本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以發展民生水利為核心,以保障農民飲水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改善城鄉水環境為目標,緊密圍繞農村防災減災、農業高效節水、農民安全飲水保障等建設,構建新時期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新方向,主要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平安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等。
2.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通過行業崗位人才需求的調查、在由農業水利工程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下完成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通過行業對畢業生質量的反饋意見適時、動態修正人才培養方案。
3.促進師資水平、科研實力和基礎條件的提升。通過校地研合作,建立由農業水利工程行業專家、技術人員和專職教師組成的結構合理、富于創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以科研和教改課題為紐帶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將最新成果融入到專業教學中。
4.強化畢業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構建校地研良性互動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提高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建設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優化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本專業將圍繞我國及四川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人才需求形勢,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改革與建設?;谒Y源循環利用、低碳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社會需求,針對農村病險水庫整治、水工建筑物安全檢測、農業污水灌溉、農村水安全健康風險評估及整治等問題大力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并形成鮮明的特色。
1.以科研及教改項目為抓手,積極推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以09年省教育廳已批準立項的科研項目《四川盆地西緣典型區農村飲水水質健康風險評估》以及教改項目《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為抓手,通過改革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構建更加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體系。繼續推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加大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力度。
2.以培養質量為著力點,進一步強化實驗、實踐、課程設計及野外教學實習。①實驗教學方面:實驗類型:專業基礎———專業課———核心課程———綜合設計。由單純技能培養,轉化為系統綜合的能力培養,增強學生對各學科內在有機聯系的認識,避免實驗內容的重復。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選修實驗-開放實驗-探索實驗。通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校大學生興趣培養計劃項目的實施,營造工程意識、科學精神的培養氛圍,加強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輔助方法:模擬演示—電子教案—課件—微機數據處理。把各核心課程及實驗形象而直觀地介紹給學生。②野外教學實習方面:校區周邊地區及岷江流域水電能資源十分豐富,蘊含著豐富的農業水利教學資源,地緣優勢特別突出。根據西部大開發、四川省農業水利工程現狀、新農村建設及災后重建等的社會需求導向的新特點及發展態勢,從實習內容、實習方式、實習時間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實踐效果,大力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以學?!半p支計劃”和百名博士招聘為平臺,加大師資培養及引進力度。以學校“雙支”計劃為平臺,大力加強師資培養,加強對外合作;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派遣校內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領域學習交流,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與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校外兼職教師相結合,以此作為現有專職教師隊伍的補充。
4.以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為突破口,強化并加強專業教學的標準化管。建立健全嚴格、科學的教學管理體系與管理制度,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本著規范教學管理,依據教學管理的規律,著重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結構的優化。規范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教學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以水利與建筑工程系的自身建設為重點,切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和具體教學實施者的作用。
三、建設進展
1.人才培養。以學校本科生導師制為依托,從大三上學期開始,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畢業論文題目,切實做到因材施教。繼續保持和完善現有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探索定單式培養、開放式辦學模式;聘請國內、外高級專家學者、企業高層主管和實習基地技術人員作畢業生實習和就業的指導教師,增強學生與社會的和生產一線接觸的機會;對具備良好科研潛質的優秀學生,進行科研專項輔導,積極參加學術交流,發表科研論文,確保免推或考取“985”或“211”高校的研究生。
2.專業師資隊伍、課程、教材建設。已引進人才4人;構建專業負責人———專業方向負責人———學術骨干有機結合的金字塔形專業梯隊;增強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鼓勵教師攻讀學位和外出進修,加強科研課題和教學課題的申報工作。
3.大力推進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突出優勢,體現特色。積極組織申報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力爭國家課題,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相關企業及水利部門的橫向合作力度。
論文關鍵詞:雙師型教師;工程師;做中學;教學改革
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育人質量,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改革。目前,從實驗實訓條件、課程體系、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到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實訓實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的改革,無一不是針對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質量而進行的。在這些改革中,起紐帶作用的是師資,只有教師隊伍改革成功了,育人效果才能真正顯著提升。因此,師資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師資改革包括教師團隊建設和教師個人改革,尤以教師個體改革為重。究竟“什么樣的教師”更適合培養技能型的人才?普遍認為,“雙師型”教師最合適。近年來,關于“雙師型”教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譬如:論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二是“雙師型”教師培養,譬如: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由于集工程師的實踐經驗與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素養于一身的“雙師型”教師,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及科研項目,同時,能夠為企業或社會提供技術服務。這樣的教師能夠把專業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是專業教育的中堅力量。因此,多數高職院校已把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師資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雙師型”教師內涵
目前,“雙師型”教師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普遍認為,“雙師型”教師應該是既能承擔理論與實踐教學任務,又能承擔工程項目任務,具備較深的理論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工程實踐經驗,一般應擁有教師資格證書、中級以上職稱證書以及國家或行業頒發的工程類執業資格證書,并且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的教師。如果教師僅僅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經驗及工程實踐經驗,只能說具備了一定的雙師素質,還不能稱之為“雙師型”教師。同樣,如果教師具備了以上幾種資格證書,但在教學或工程實踐方面有缺失,要么教學能力不強,要么工程實踐經驗不足,或者兩方面都不足,這也不能稱之為“雙師型”教師??傊半p師型”教師的內涵:一是擁有教師資格證書,擁有講師以上職稱;二是工程師,擁有相關專業的技術職稱證書或行業執業資格證書;三是具有多年的實踐經歷,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一句話,“雙師型”教師應包括:“雙素質+雙證書+雙技能”,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既能從事教學工作、進行學術研究,又能承擔工程項目實際工作、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二、“雙師型”教師資格條件
“雙師型”教師的資格應由各學校根據不同專業、行業的相關特點來確定。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雙師型”教師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同時擁有“講師”及“工程師”以上職稱證書,即“雙證書”。如果沒有工程師證書,但擁有本行業國家頒發的“建筑師、結構工程師、咨詢工程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或造價師”等建筑行業執業資格證書一個以上,并承擔相關專業領域崗位工作的,也視為符合“雙證書”要求。當然,“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認定還要考慮其工作經歷,一般應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及二年以上的工程實踐經驗,既從事過理論、實踐教學,又承擔過相關的工程項目,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
三、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基本途徑
長期以來,困擾高職高專院校育人質量的難題主要是:如何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這是高職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課題,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的高校或專業已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及培養方法。
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已經形成了“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基于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培養的學生基本能夠承擔“施工員”等職業崗位上的工作,受到了合作企業的青睞,不少學生在定崗實習階段即被企業錄用,甚至一部分學生被直接派往海外工程項目去實習、工作。這說明,在如何培養企業所需要人才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是,在人才培養的質量方面還是參差不齊,仍然達不到企業用人的要求,部分學生不能夠把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甚至有些脫節,以至于不少企業對剛剛畢業的學生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二次培訓,方可允許其獨立工作。究其原因,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能力以及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動力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專業教師有工程實踐經歷的不多,難以把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同實際工程應用結合起來,教非所用,其綜合能力亟待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以及“雙師型”教師的教學質量明顯好于其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及推動作用。因此,盡快優化教師團隊的結構、提升教師個人的綜合能力,對提高育人質量會有顯著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雙師型”教師比例越高,整個教學團隊的執教水平越高,科研能力及服務能力也越強。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呢?關鍵是確定合適的培養途徑與培養方法。
1.骨干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增加工程實踐經驗
由于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教師隊伍已基本穩定,培養“雙師型”教師應立足于現有師資條件,重點培養專業骨干教師。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讓教師脫崗去建筑企業生產一線鍛煉或在企業兼職,即:基于“做中學”培養“雙師型”教師無疑是最基本的途徑。通過“做中學”可以掌握新技術、新工藝,了解新材料、新設備,能夠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同工程實踐相結合,完成相關崗位工作,做到學以致用。同時,教師個人還要通過參加國家舉辦的相關專業資格考試獲取“建造師”、“監理工程師”等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為今后參與更多的工程項目打好基礎。這樣,就可以通過“做”項目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學”到最新的技術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工程項目實例為載體,靈活地把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使“教”、“學”、“做”融為一體,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各專業的校企合作都比較緊密,但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企業還可以為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而教師在企業提升了實踐能力、豐富了實踐經驗后,又能為企業提供技術、科研服務,實現校企雙贏。
高職院校中有部分專業教師具有“年齡小、學歷高,理論多、經驗少,知識豐富、技能寥寥,講課努力、效果不好”等特點。究其原因,無外乎在校學習時間長、企業經歷時間短,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在講課時,難以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以致于“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教師,一般理論研究能力較強,但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稍差。為快速提高其綜合能力,有效的方法是“邊教邊做”。即:年青教師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在校附屬企業或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做產品或項目,經過2~3年的鍛煉,隨著工程實踐經驗的增加,教學經驗的豐富,一般可具備雙師技能,成為雙師素質骨干教師。之后,教師個人要盡快取得相關執業資格證書。大概經過4~5年的培養,一般可具備“雙師型”教師的資格。
對于已經能夠熟練從事教學、科研活動但缺乏實踐經驗的專業骨干教師,則可以通過“做中學”的方法,使其快速成長為“雙師型”教師。要求學生要從事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會做,還要做得很好。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每年選派若干個骨干教師,脫產下企業鍛煉1~2年,增加企業實踐經歷,快速獲取并積累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與服務能力。最好在其以后的幾年內獲取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并要堅持在企業兼職,以便及時掌握前沿的知識與技術。通過下企業鍛煉,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通常都能大大增強,能夠獨立設計實訓項目,帶領學生“做中學”,從而使得培養學生的技能更有針對性及實用性。再經過1~2年的教學實踐鍛煉,基本都能過渡成為“雙師型”教師。
而對于剛剛畢業就直接到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高學歷人員,則可以讓他們先在學校接受執教能力培訓,確定專業方向,然后,讓其帶著分配的課程建設任務,有目的地下企業實踐,2~3年后回校執教,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不同于從企業引進具有3~5年實踐經驗的人員從教,相比而言,他們能更快地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因為,從企業引進的人員在執教能力培養、獲取教師職業資格等證書方面都要從頭開始,相對慢一些。
2.把企業一線高級技術人員引入學校,然后進行教師職業培訓
具有多年生產一線工作經歷的技術人員,一般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他們熱愛教育事業,引入學校后,就可能成為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無疑,這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又一途徑。因此,直接從企業引進有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做專業教師,通過教師職業培訓及執教能力培訓后,經過3~5年教學實踐鍛煉,基本可具備雙師素質。如果能獲取教育系列職稱證書、教師資格證書以及專業領域相關執業資格證書,即可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需要注意的是,從企業引進的教師也需要在企業兼職,以免經驗過時,知識老化。
對于從企業聘用的兼職教師,一般應具有中等(高級工、工程師等)以上技術職稱,并且要對其教學能力與教學過程加強管理。盡管很難達到對專業教師的要求,但還是要讓其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努力掌握教學規律,有意識地培養其雙師素質,且要以技能訓練為主,不斷提高其實踐教學效果。
3.直接從其他高校引進“雙師型”教師
如果能夠直接從其他高校引進某些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這將是最快的途徑。但是,這種機會不多。如果條件允許,應加強高職院校之間的人才流動,可以就不同專業相對“富裕”的“雙師型”教師進行互換、對流,這種校際之間的師資調劑能夠使教師資源分布更加合理。
四、實現培養“雙師型”教師途徑的政策保障
目前,幾乎所有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總體比例都偏低。由于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的人員本來就比較少,相關學校又沒有對“雙師型”教師制定鼓勵政策,甚至缺乏認定標準,根本沒有對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的人員進行認定,以至于多數教師對能否成為“雙師型”教師缺乏興趣。因此,學校應該建立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機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制度,鼓勵更多的年青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這樣,就可以結合學校的教學改革,逐步培養出一批“能文能武”、“能教能做”的教學中堅力量,以適應培養“高素質、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形勢需要。這有助于通過校企合作、院校進修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快速提升其教學、科研及服務的綜合業務水平。
高職院校應該把培養“雙師型”教師制度化、常態化,始終不渝地把培養復合型的教育人才放在育人工作的重要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建設成為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需要強調的是,各校制定的“雙師型”教師政策應保證責、權、利的統一,要有利于教師兼顧教學、科研及服務,避免片面強調某方面的經驗、知識與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安全規劃;處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real process of the project, security must be emphasized prior planning, through planning, and improv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make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security resources invested to develop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afety measures and improv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in order to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reduce or even avoid unnecessary duplication of investment, thereby enhancing the value of funds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safety planning; treat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F407.9;X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安全規劃
工程項目管理規劃是對工程項目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的綜合性、完整而全面的總體計劃。分工程項目管理規劃大綱和工程項目管理實施規劃。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安全規劃,就是針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進行計劃、規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項目安全管理系統涵蓋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保施工、消防保衛等諸多方而,具有整體性、目的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具體實踐中必須把工程系統和環境系統及社會系統相結合,全過程、全方位的規劃、考量,制定并積極落實組織措施、管理措施、技術措施和經濟措施,確保安全工作目標的圓滿實現。
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規劃以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劃、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為基礎,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考慮安全工作系統的整體性、目的性、開放性、預防性和技術經濟性的特點,重點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調配安全資源投入,協調安全與質量、進度、成本控制目標關系,它是為適應現階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臨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標為主線,為項目管理目標的全面實現提供安全保障的實施性規劃。
依據《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相關規定精神,結合先進項目部安全工作的調研結果,項目安全管理規劃應包括:
(1)項目安全工作概況和難點、重點;
(2)項目安全目標和安全管理組織;
(3)項目安全工作準備;
(4)安全技術措施;
(5)過程安全監控;
(6)安全應急響應與準備預案;
(7)項目控制目標的協調;
(8)實施效果評價。
2工程項目管理中危險源的辨識意義
目前,安全規劃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工程造價偏低、安全投入不足與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標準之間的矛盾。為低造價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契合點是每一個施工企業必須破解的難題。在實踐中,建設工程施工項目安全危險源是指建設施工現場的生產活動中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及物質損壞、環境破壞等意外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業人員等的不安全意識、情緒和行為;機具、材料、施工設施及輔助設施等的不安全狀態;環境、氣候、季節及地質條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這些因素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鑒于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險源及影響因素諸多,危險源轉變為破壞力的機理復雜,傳統的經驗控制型及過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適應現代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及管理的需要。
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是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做好建設工程施工安全危險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減少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業安全、環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業的形象,提高綜合效益,為政府提供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宏觀控制手段,為施工企業提供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對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建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的長效機制,具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
3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安全處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協調”體制中居于核心地位?,F階段,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多處于經驗型管理階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的發展。項目安全管理規劃基于系統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綜合防范??剂宽椖堪踩ぷ魉媾R的各種不同因素,制訂切實可行的預控措施,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3.1關注過程控制
過程安全監控的對象包括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和安全技術措施實施過程。安全管理體系包括項目目標、指標、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關文件控制等諸多方面。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實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項目管理規劃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督檢查、督促整改和持續改進。體系的監督一定程度上需要來在項目外部的力量.但項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項目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起著外部力量不能替代的主導作用。項目經理必須肩負起對項目安全管理體系監管的重要責任,對項目安全管理體系中不利于安全工作實施的部分進行分析,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以保證安全目標的順利實現。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為安全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其實施的結果是形成項目的安全防護、臨水臨電設施、深基坑防護等安全工作外在的實體形象,并直接對作業人員的安全發揮重要作用。本著安全規劃強調事前、事中控制的原則,必須對于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嚴格監控,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得到全面落實,避免因瑕疵履行而形成安全隱患,或因瑕疵履行而重復拆改,造成成本上升和工期拖延。安全技術措施監管工作應由項目生產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聯合實施,技術負責人積極配合。
3.2協調各方關系
項目安全管理規劃在關注安全工作的同時,注重協調安全工作與進度、成本、質量之間的關系。質量、進度、成本控制與安全工作的關系相當密切。項目安全工作耗費的工時多在非關鍵線路上,一般情況下對于進度的影響不明顯,但在工期緊、多單位同時開工、多工種穿插作業時,因安全防護、臨水臨電進度與關鍵線路上的工序沖突,將會對工期造成不良影響,并進而造成成本增加。對于必須連續施工的分部分項工程還可能對工程質量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安全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必須關注進度、成本、質量等相關方面,協調安全與項目控制目標之間的關系,為項目綜合控制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
3.3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
施工單位對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應當編制詳細的名錄,應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在施工現場顯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內容應當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名錄、可能導致發生的事故類別。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處醒目位置懸掛警示標志。施工總包單位、分包單位應當分別建立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臺帳,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制度。施工總包單位、分包單位對危險性較大的專項工程應當編制專項工程施工方案。其中深基坑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及以上高空作業工程、大江、大河中深水作業工程、吊裝工程、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工程、城市房屋及構筑物爆破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工程等危險性較大的專項工程的施工方案應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并根據專家論證審查意見進行完善,經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簽字,通過相關部門的開工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后,方可組織實施。施工總包、分包單位應當對施工安全影響較大的環境和因素逐一制定安全防護方案和保證措施,加強動態檢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排除隱患。
施工總包單位設在工程項目的管理機構,應當組織項目管理人員(包括分包單位相應管理人員)每星期開展一次對其責任管理范圍內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狀況的檢查。作出書面檢查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整改。分包單位的項目負責人、專項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按照總包單位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組織整改到位,并堅持每天對其責任范圍內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建立個人檢查、評估臺帳,并將隱患整改、排除情況作出書面記錄。施工總包單位應當在其責任管理范圍內統一編制工程項目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4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施工單位在施工人員進入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前,應當對其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教育的內容應當包括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以及安全防護方案和保證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等內容。施工單位設在工程項目的管理機構應當在作業人員進行作業活動前對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應當明確工程作業特點和重大危險源,針對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具體預防措施、相應的安全標準以及應急救援預案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