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21:4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項目式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高職林業專業教育教學中,教材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載體,也是實施項目化教學的主要依據,為此,為了更好地應用項目化教學方式要重視對教材的建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林業專業崗位的需求,來開發相應的項目教材。還要能夠根據現代化林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以便體現出教材本身的先進性和新穎性。此外,在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還要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項目驅動的原則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教學內容。在項目化教學中還要能夠突出以知識技能為主的項目化教學內容,讓學生按照項目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還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能夠涉及林業生態建設的新理論、新成果、方法、技術等,以此更好地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做好鋪墊。
二、校企合作,開發一體化的項目課程
在高職林業教學中要能夠根據林業崗位的要求和技術規范,從崗位的核心能力以及關鍵技術等出發進行教育教學,通過和林業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共同開發一體化的項目課程,在項目化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突出學生學習專業的職業能力,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在項目化課程教學中能夠以項目為載體、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開發林業制圖技術、葡萄栽培技術、森林植物等類似的課程,通過學生對這些課程的學習,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能夠滿足社會對林業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學生主體的項目化教學
在高職林業專業項目化教學中要能夠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就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項目式教學中能夠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的目的。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在給學生營造的職業環境氛圍下,讓學生以項目為載體進行學習,這樣就給學生創設了零距離的教學模式,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揚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帶動教學氛圍,教學互動方式也比較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高職林業項目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項目學習為載體,不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能夠注重學生技能的提升,以此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林業專業教學中項目化教學的應用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林業專業崗位的需求,來開發相應的項目教材。從崗位的核心能力以及關鍵技術等出發進行教育教學,通過和林業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共同開發一體化的項目課程,讓學生在項目式教學中能夠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的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帶動教學氛圍,教學互動方式也比較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職林業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索項目化教學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其教學效率。
作者:趙林峰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
參考文獻:
[1]姬孝忠.高職林業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13(4):47-51.
[2]蘆維忠,張玉芹,趙子忠.高職林業技術專業“項目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30-33.
論文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大學英語,教師角色,任務性教學法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院校的英語教育之一就是大學英語教學。但是,現在大量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仍然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行為主義心理學者熱衷于讓學生重復短語,不斷做一些只需要更換句子中的某個單詞,把學生的英語學習看成是鸚鵡或大猩猩的說話訓練。導致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比較死板、狹隘,尤其是再做一些寫作和翻譯任務時露出極大的缺陷和不足。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概述
20世紀3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在論述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它定義認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后者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因此教育教學論文,他主張教學應當先了解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教學應當走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從而帶動兒童的發展。最佳的教學效果產生于最近發展區,教學活動應當是不斷的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變成現有的實際水平。
三、“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 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其最近發展區
在21世紀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我國加入 WTO,作為國際交流所必需的英語知識及其應用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大學生自身的重視,而且外語水平在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個體發展中作用的愈加突出。對名族地區的大學生而言,僅通漢語和民族語言還不夠,還需學習一至兩門外語,而英語成為他們的首選。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自1985年建校以來,一直面向省內民族地區招生,學生主要來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7縣1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的7縣1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以及肅南、肅北等少數民族地區。來自這些地區的大多數學生從初一起開始學習英語,而有的藏族地區的中小學實施雙語教育,即同時使用漢語和藏語授課。課程體系中不包括英語,因而高考時免試英語。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適用的對象為在中、小學學過6至10年的英語,已經掌握基本的語音、語法知識和相當的詞匯等英語基礎知識,并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受過初步訓練的學生期刊網。顯而易見,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對英語的學習,不能完全歸屬于實施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對象。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也遇到了實際性的問題,我們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其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利用大學兩年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使其英語聽、說、讀、寫、譯的知識與能力可以達到中級水平教育教學論文,為其將來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課堂教學重視互動式教學
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當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理念。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互動是不可缺少的。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注重學習的互動,道理很簡單,最近發展區的形成需要至少兩個人的積極參與。
1、教師的角色轉變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直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的地講解課文中的英語知識、語法結構或是應試技巧等,而學生則坐在那里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這對于身處知識時代、信息時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來說,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實踐證明,這種英語教學阻礙了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更嚴重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受到打擊。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出時代性和實際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因此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成為現在用的最多的英語教學方法。教師的角色也從以前的活動主導者和掌控者轉變為活動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者,教師在學習中起中介作用,幫助學生跨越教學活動中的障礙,擴張學生的知識能力。語言學習是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完成的。
(1)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居支配地位的,各項學習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得先制定明確、全面的教學目標,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具體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始終圍繞確定的目標來學習,通過具體內容的教學來完成教學目標。①確定重點喝難點,解答疑難問題。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并給學生以準確的解答。②設計教學步驟,調控教學節奏。教學目標的完成,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設計好課堂教學步驟,調控好教學節奏教育教學論文,是優化綜合性學習重要的一環。教學結構要符合學生實際,學生才能主動參與。③確定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教師發揮主動性,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來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法。 (2)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就要靠教師營造一種民主和諧、 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英語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該注重教學材料本身的情、趣、義、理,充分運用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應該努力做到:①把真愛帶進課堂。教師站在講臺上,應該把愛的目光平等的投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讓自己的真愛充滿整個教學課堂。②把情境教學引進課堂。語言教師的感情應是最豐富的,一走進教室就應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期刊網。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既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體驗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③把激勵帶進課堂。要想方設法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④把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把教材中描寫的生活、表現的思想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思想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教材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很近,從而更感興趣,更積極地參與教學。⑤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
2、在課堂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
(1)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
與交際教學法一脈相承的任務性教學法是將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中教育教學論文,通過任務的決定使教學雙方都明確自己要解決的目標,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時,通過一系列的結對練習和小組活動,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并在互動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最終提高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主要模式
①強式:將每一個任務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單位來對待(如Task one Task twoTask three……)。
弱式:知識點學習——用語言完成任務——用語言歸納完成任務的情況——用語言歸納、總結知識。
(3)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
任務性教學模式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從根本上使傳統的教學法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和傳統的教學法相比較,任務性教學法有著很多的優點。(見下表)
項目
傳統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
課堂活動形式
以教師為主體的大班講解
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學習
教學方法
滿堂灌、填壓式
互動式、啟發式
教學目標
重知識傳授,輕語言運用能力培養
強調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方法
被動的、機械化的
積極的、有目的的
學生角色
受控制者
參與者
教師角色
課堂控制者、知識傳授者、知識壟斷者
活動參與者、知識引導者、學習幫助者、資源開發者
檢測方式
以最終考試成績為主
平時成績和最終考試成績按比例計算
最終結果
學習動機是推動一個人學習的內因,是保持長期有效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如何培養和提高一個人的學習動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其中ARCS動機設計模式是一項比較有影響的研究成果。該模式由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凱勒(J. M. Keller)提出,它是將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注意(Attent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ion)、相關(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滿意(Satisfaction),其核心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前提,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身的發展建立起內在聯系,然后設計一系列任務讓學生完成,學生在順利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樹立起自信心,同時還能獲得教師的贊揚和同學的認同,進而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滿足。[1]該模式一經提出即獲得了人們的重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二、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應用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較,有共同性,但是更多的是特殊性。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學習動機。這使得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效率不高,學習效果不好,特別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生自信心。筆者結合“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探索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較差,但是并不代表他們智力低下,相反,很多學生在某些時候的表現往往讓人刮目相看。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積極性不高呢?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習需求不明確,很多學生不知道讀了大學有什么用,所學專業畢業之后能干什么,這將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2.學習態度不端正,高職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學習,另外一部分學生可能制訂了相應的學習計劃,但是很容易因受到干擾而放棄;3.自信心不足,由于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可能成績不好,從而喪失學習自信心。[2]他們在“工程測量”這種涉及計算、概念較多的專業基礎課時,會顯得力不從心,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將ARCS動機設計模式引入教學設計中,從根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值得我們嘗試的。
(一)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習動機的激發首先要從吸引學生注意力入手,利用新奇的、熱門的事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進行“水準測量”這部分內容之前,可以播放一段關于2008年我國重新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視頻,由于新測量出的珠峰高度與學生中學地理中所提到的高度不一樣,學生會因此感到奇怪,從而將注意力放在這個事件上,教師則利用這個機會引出如何利用水準測量測量出珠峰高度。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帶來的刺激。還是在“水準測量”這個內容的教學活動中,在介紹完水準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后,提出“如何測量教室地面到天花板之間高度”這個問題,學生會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討論,因此注意力將會完全放在課堂上。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如果采用一種方法教學,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時間一長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用PPT取代傳統的黑板教學,用翻轉課堂來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身份,在教學活動中穿插討論、演示、練習等環節來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從而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相關性的培養
教師在上課之前要介紹該門課程的特點,要盡可能讓學生弄清楚該門課程的作用,以及在所學專業中的地位,要讓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要求,讓學生明白課程與專業之間的聯系,以及課程與自身的聯系。同時,教師在進行重要知識點的教學中,要向學生闡明該內容的重要性,以及與后續內容之間的相關性,讓學生清楚所學知識點的作用以及知識之間的結構層次。比如在“平面控制測量”這個內容的教學中,首先要介紹測量工作中坐標的作用,同時要介紹平面控制測量的等級劃分,以及不同等級平面控制網的布置,并與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相結合,告訴學生平面控制測量為什么要分級,到具體的工程項目上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等級。
(三)培養學生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差、成績差的學生更要如此。
首先,教師每次課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習之前將學習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便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遇到較難達到的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將學習目標進行分解,將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并按照目標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列,從簡單的入手,逐步提高和加深,最終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進行“閉合導線測量”這個內容的教學時,將閉合導線測量工作分解成角度測量和距離測量,然后分別介紹角度測量的平差計算和坐標方位角的計算,在學生掌握這幾個部分的內容后再介紹坐標計算以及坐標平差。通過將這個復雜的內容分解成幾個部分,分階段教學,由淺入深、逐層遞進,最終完成整個內容的教學。
其次,要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研究表明,學生在完成較難任務時獲得的滿足感能極大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分析,設計出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甚至是利用互聯網尋找答案。學生通過努力完成該任務,將有利于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四)讓學生感到滿意
研究表明,滿意是學生保持學習動機穩定的關鍵因素。教師首先要設計一些與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相當的挑戰活動,比如做一些項目、實驗、討論等,學生在完成過程將得到樂趣并會沉迷其中,從中得到樂趣。同時,教師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 務,歡迎光臨DyLw.neT]要不吝惜對學生的表揚,這種表揚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甚至可以是物質上的,因為“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3]。
三、結論
通過選取同一名教師教授的兩個平行班級進行對比,通過問卷調查、技能競賽、期末考試等方法收集數據,對數據分析比較后可發現采用ARCS動機設計模式教學的班級在動機情感和成就水平兩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具體分析結果如下表。
由此可見,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培養高職學生學習動機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當然,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特別是使用效果受教師本身的素質以及學校整體環境的影響,但是只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探索和積累,就一定能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發揮其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參與式教師培訓是采用參與式方法對在職教師進行的培訓,其本質的特征是通過活動實現教師在培訓中的有效參與,使教師在參與中獲得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提升。甘肅省最早引入參與式教師培訓是在“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中。該項目最初在臨夏州4個民族縣的小學、初中教師和全省的中等師范學校教師中普遍實施參與式教師培訓,之后逐步擴展到甘肅全省。目前參與式教師培訓已在西部許多省(區)推廣。此間,筆者以培訓者和課程開發者的身份參加了“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教師培訓工作,并在項目專家指導下參與了多本參與式教師培訓教材的編寫。近幾年,作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甘肅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參與式培訓效果追蹤研究”的主持人,筆者與課題組成員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農村教師進行了追蹤調查。通過對調查所收集資料的分析整理,以及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在他們自己教育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情況及效果的了解,我們認
為參與式教師培訓是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對西部農村地區教師來講,由于學校大多處在交通不便的偏僻落后地區,學校經費又十分短缺,因此,他們很難接受到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發展方面的培訓。在“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實施初期,本課題組通過調查,發現甘肅臨夏州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數十年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專業培訓。即使能夠參加一些上級教育部門安排的培訓活動,培訓也大多以專家講座方式進行,偏重于理論描述,培訓形式單一,教師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缺乏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調查中就有教師反映,以往參加的培訓對其專業發展幫助不大。有教師說:“培訓時講的東西不符合我們的實際,回來用不上?!薄芭嘤柵浒l的教材太深,看不明白,專家的報告理論性太強,聽不懂”??梢钥闯?,脫離農村教師實際的培訓不但無益于教師專業提升,反而增加了農村教師的疑慮和負擔,不能有效地幫助農村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更難以幫助農村教師改變教育教學觀念。
本課題組了解到,農村教師希望通過培訓不僅僅能獲得新理論,得到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種問題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回答“你所期待的教師培訓內容”這一問題時,有93%的教師選擇“指向農村中小學的實際問題”,有94%的教師選擇“與其他受訓者交流教學經驗”,有81.4%的教師選擇“對學科教學提供具體策略”。有68%的小學教師和52.38%的初中教師希望改變“講座式培訓方式”,認為最有幫助的培訓方式是專家與教師互動交流。他們特別希望能通過培訓與專家溝通,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學到有用的東西,了解別人在怎樣上課,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里。這不僅反映出長期以來農村教師的培訓現狀,也反映出農村教師對培訓的強烈需求。因此,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形式單調等問題,成為農村教師培訓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城市教師一樣,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也是他們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參加進修學習和專業培訓,才能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改變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教育方法。長期以來,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學校環境、交流機會等,都比不上城鎮教師。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與他們個人的工作經歷、生活環境及個人發展意識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進修培訓的學習觀念、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專業發展。因此,尋找和提供一種基于農村、基于學校、基于課堂、基于教師,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符合基礎教育新理念的有效培訓方式,應該是關注農村教師發展、參與農村教師培訓的教育培訓組織及培訓專家的目標和責任。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教師培訓提供了最適宜于農村教師培訓需要的這樣一種新型培訓方式,即參與式教師培訓。從2002年至今,“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一期和二期,一直在教師、校長培訓中積極倡導和實施參與式培訓。目前,不僅在縣級培訓、省級培訓、校本培訓中持續推行參與式培訓,而且這種培訓已經開始推向全國。
二、參與式教師培訓的特點
1.參與式教師培訓注重培訓過程中培訓者與教師的共同參與,讓教師明確參與式培訓必須依靠參與者的積極參與和主動作用的發揮。而且參與式培訓注重形成活躍、寬松、平等、和諧的培訓情景,有利于調動教師的主動參與熱情和創造力的發揮,使接受培訓成為教師自主、自動、自覺的行為。
2.參與式教師培訓可以將農村教師現有的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充分展現出來,有利于培訓過程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相互吸收、相互學習,并且在交流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有許多教師長期任教于農村學校,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識經驗就是一大筆財富,而參與式培訓也為教師充分展示他們的經驗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3.參與式培訓本身對教師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參與式教師培訓改變了傳統的單向傳授知識的培訓模式。這種教師培訓模式提倡培訓者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可以拓展教師主動學習的空間和領域,激發教師學習的動機,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親自參與活動過程,在參與中體驗和感受,便于他們回到實際課堂教學中的遷移操作。這對于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授受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下忽略學生主體的現象,都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和作用。
4.參與式培訓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形成積極討論的交流氣氛,能充分體現教師參與的主體性,給培訓者與教師之間創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寬松安全的環境。每一位教師在培訓中都有機會發言,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之間互動的方式也靈活多樣,這使得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達到比較好的培訓效果。
三、參與式教師培訓有效促進了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題組通過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臨夏州的東鄉縣、康樂縣、和政縣的部分農村學校教師進行追蹤調查,了解到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1.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筆者開展的有關參與式教師培訓效果的調查發現,參與式教學所倡導的民主平等、共同參與的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并運用到了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69.8%的教師對參與式培訓給予了比較好的評價,認為“與講座式培訓相比較,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形式效果更好”。有一位老師說:“參與式培訓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行為?!薄皡⑴c式教學讓我對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崩蠋焸兤毡檎J為,經過參與式教師培訓后,他們對教育、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的認識都有了變化。談到參與式培訓的效果時,老師們常常提到的話題就是參與式教師培訓在改變自己觀念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在被問到“教學中你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時,有59.5%的教師選擇回答“教學理念科學”。在對“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的回答上,有46.4%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改變了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有78.9%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形式非常好;有88.3%的教師回答自己在參與式課堂教學活動中基本實現了師生互動式的合作交流。在回答“參與式教師培訓對你改進教學、轉變觀念所提供的幫助”問題的選擇中,有46.5%的教師認為有很大幫助,有53.5%的教師認為有幫助。對學生的問卷結果說明,在老師采用的參與式教學中,有92.9%的學生認為自己都能積極參與。學生普遍認為,參與式教學使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了一定提高。可見,參與式教師培訓在幫助教師形成新的教育觀念、轉化教育行為等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2.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主體意識的提升。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普遍認為,參與式教學沒有單一固定的形式,要求教師根據需要和教育教學的實際條件即興創造,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訪談、辯論等都可以成為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參與式方法。此外,為促進學生參與和增強學生體驗而設計的各種活動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全面準備,而且要能夠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靈活地處理各種突發問題,嫻熟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恰如其分地提出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參與式教學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挑戰,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施展才華、發揮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他們的專業素質在組織參與式教學的實踐中得到提升。有一位被調查的教師說:“自從接受了參與式培訓之后,自己不僅對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對自我也有了重新的認識。”“參與式教學也讓自己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求,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由于在參與式教師培訓過程中,參與者被要求不斷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情感反應和學習策略進行反思,在與其他參與者的交流中不斷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因而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他們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學會了對自身行為進行控制,對未來的自我進行籌劃,從而為在專業水平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提供可能性。由此可見,參與式教師培訓對于激發和喚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意識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3.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參與式教師培訓不僅改變了傳統教師培訓聽講座、記筆記的單向培訓方式,同時讓教師作為培訓活動的參與者參與到培訓活動之中以增強培訓活動中的教師合作意識,提高培訓效果,更重要的是接受參與式培訓以后,教師通過體驗能夠掌握參與式方法,提高參與式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氐綄W校后,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參與式方法,盡可能將有關理念和方法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
我們在本項目的調查中了解到,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中積極實踐參與式方法,并且教學能力從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問卷結果顯示,有97.7%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學的理念、方法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方法有比較大的幫助。有67.5%的教師認為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比較大。在對被調查學校的課堂觀察中我們看到,盡管有的課堂活動設計并不是很好,但老師們都在積極嘗試運用參與式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共同參與、主動學習的機會,說明了老師們的教學行為在發生變化。在我們觀察的25節課堂中,有18節采用了課桌分組擺放的形式。有的學校由中英項目配置的課桌就是六邊形的,這種形式本身就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老師們采用比較多的參與式方法有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師生問答、角色扮演等。他們在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踐過程中也經常在一起探討和交流經驗。調查中了解到,有55.7%的教師經常與其他教師討論參與式教學方法。他們認為,參與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能力、教學的組織與駕馭能力都提出了比過去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具備一定的水平和應變能力。同時他們也積極嘗試設計和組織各種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更多收獲??梢哉f,教師恰當、高效地使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完善的過程。
4.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教研意識的增強。調查顯示,有71.7%的教師認為,與接受培訓前相比,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有一位校長說:“過去學校開展的一些教研活動基本上流于形式,學校與外界交流很少,得不到其他學校的教改信息?!崩蠋焸円卜从尺^去幾乎不知道怎么進行教學研究,因此教研意識比較弱。自從接受參與式培訓之后,很多教師開始琢磨教學問題,反思教學行為,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解決的辦法,也嘗試著寫一些教學論文。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教研成果變成文字發表在專業刊物上時,感到非常自豪??梢钥闯觯瑓⑴c式培訓讓教師的教研意識有所增強,給參與者提供了教育和教學研究的新思路,改變了教師不進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只教不研”“教研脫節”的現象。通過這種培訓使教師認識到,要在尊重每一位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會對自身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學會結合學生的實際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學會對自己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同時,教師也要不斷進行專業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素質在組織與實施教學的實踐中得到提升,教育和教學研究能力得到增強。可以說,農村教師對教研問題認識上的變化和教研意識的提高是參與式培訓給他們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
以上分析說明,參與式培訓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本的理念,其意義在于它能夠關注教師需求,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的主體性、創造性,促進了農村教師在培訓中的有效參與。
本文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甘肅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參與式培訓效果追蹤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批準編號為DFA030117。
關鍵詞: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隨著社會對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技術、創新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緊跟市場需求,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2015年以來,建筑藝術學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根據學院專業建設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升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目標,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項目課程強調以典型產品為載體來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最終指向讓學生獲得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項目課程不是理論知識學習結束后的做中學,而是以做中學為課程展開的邏輯主線。項目課程能有效體現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課程模式,它改變了學習形態,實現了學習邏輯從知識積累向能力積累的轉變。通過改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廣泛開展市場調研,了解行業發展新趨勢,邀請企業專家召開工作任務分析會,熟悉行業技術新變化,適應職業崗位(群)新標準,研究修訂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標準,積極實施新課標,實踐項目化教學設計,不斷推進項目化教學改革,三年來在項目化課程建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1項目化課程建設調研
為改變過去以學科為導向設置職業教育課程的舊理念,從2016年5月開始,本專業老師經過學習相關文件精神,首先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走訪了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常州市規劃局新北分局、江蘇筑森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浩森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設計、管理單位以及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充分了解了行業單位對專業發展的意見和人才需求情況,取得了第一手的資料,進行仔細梳理及分析。專業教研室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老師充分學習了大量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對于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識,并聘請行業專家及專業指導咨詢委員會成員于2016年8月召開了工作任務分析會,在會議上運用頭腦風暴法,由企業專家對建筑設計專業的專業教學基本思路、課程體系、技能培養目標等進行了基本確定,在此基礎上由本專業的教師分工協作,形成了以項目化課程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并于同年底再次邀請各級各部門的行業專家進行了論證,方案得到專家的普遍好評,正式完成《高職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項目化課程標準》。
2項目化課程建設目標和要求
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教學方法改革為先導,以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落腳點,以課程為單位,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來驅動,進行項目化教學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各門課程的實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對內容進行重新組建。對立項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和模塊單元教學設計,著力建設一批優質的項目化課程。通過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校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學院邀請華東師范大學徐國慶教授團隊項目化課程建設培訓的基礎上,我分院建筑設計專業組織全體教師認真研討,遴選適合的課程進行立項建設并實施教學改革,認真選拔教師,組建課程改革團隊,團隊成員要分工協作,每個人都參與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近兩年本教研室完成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所有專業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以建筑設計11高職班、建筑設計12高職班和建筑設計13高職班“居住區設計”課程模塊教學為試點,積極嘗試課程教學改革;以建筑設計13高職班及后續班為新方案施行班全面實施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每年專家年會以及階段性市場跟蹤調研和相關課程改革方案實施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適時調整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現已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居住區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一批項目化課程教學實施。此外,還完成《三星級綠色建筑施工圖識讀》、《工種實訓》等校本教材的編寫,撰寫10余篇教學論文,制作多門項目課程教學微課,逐步建立教學資源庫,形成多項項目化課程教學成果。
3項目化課程教學實踐
將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突破口,牢固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育人為根本的課程改革理念,針對本專業特色、課程特點、學生特征,從實際、實用和實效出發,大力推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逐步形成了“仿真型項目教學”“社會型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探研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樣化、富實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在本輪課改中,2012及2013級學生正好處于專業課的學習中,教師在課程的教學中更新理念,以學生為主,以培訓技能為主,在2013級學生中試行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中注意收集資料,師生互相探討教學感受并及時調整,為后續的課程教學打好基礎。在頂崗實習前的專業課教學中,堅持“真題真做”的教學模式,利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真實的建筑設計項目中提高能力,通過課程現場參觀教學、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等與校外實習基地緊密聯系,為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接軌,實踐教學體系嵌入職業認證課程內容,融合相應的職業技術和技能,專業課程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崗位能力為目標,按照項目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設計課程,圍繞工作過程,開展新型教學項目。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學生在訓練中心、項目中心、實訓基地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同步提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校園教學平臺,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滿足學生課余自主學習需要。
4項目化教學改進措施
關鍵詞:優秀人才;工程教育模式;CDIO項目;課程體系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 的理念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歐美二十多年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統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養、全面實施以及檢驗測評的12條標準。在此原則指導下,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結合具體實際情況,組織校內外專家研討,制訂相關專業CDIO教育模式人才培養計劃。本文將以安徽建筑大學機械專業教學改革為例進行探討交流。
安徽建筑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以土建類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機械專業是土建類學科群中重點專業之一,也是其支持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12年3月,我校機械專業負責人牽頭召集了安徽大學、合肥學院、皖西學院等高校機械專業負責人開展了機械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研討會,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開展了以下研究與實踐。
一、以工程機械為主要方向、機電液一體化為專業特色,規劃CDIO課程群模塊,建立新的課程體系結構
結合我校特色與安徽省機械制造產業發展形勢的要求,以及安徽高校各機械學科特點,我校機械專業在設立之初就確定了以工程機械為專業方向,以機電液一體化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為主要任務。為在CDIO教育模式培養計劃中突出“學中做、做中學”的工程教育模式、體現工程機械專業方向,規劃了我校機械專業CDIO課程群模塊,調整了實踐項目與內容,建立以工程機械學科為特色、CDIO項目為引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械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二、研究構建CDIO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的支撐體系,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調整工作研究方向,研究新型教學方式、方法與管理制度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機電液卓越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包含了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等要求。為此,我們通過研討與實踐探索,優化本課程體系的支撐要素與結構:學生、教師、教學資源、管理模式。在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快速發展,機械專業不斷引進與培育出大批博士、副教授、教授,教學科研條件(特別是實踐教學條件)大大改善之際,選取2009級機械專業和2011級機械專業(入學超一本分數線)班級學生為主要對象,開展了CDIO教學模式改革。同時,通過青年教師深入企業實踐交流、校外進修(包括專項培訓與學歷深造)和自我研修等模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扎實的機電液領域綜合知識與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在課程體系確定后,修訂了所有課程項目的教學大綱;通過多種學習討論交流、聽課考評、專家指導等手段,促進教學方法方式的改變與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頒布與修改新教學模式相對應的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與資源管理制度,保證新課程體系的執行。
三、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統一,大力建設多層次、多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實踐教學內容,通過課程設計、CDIO二三級項目和課外實踐、科技競賽等相結合,促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遵循人類認知與創造活動的客觀規律,在機、電、液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中,遵循“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分工程認識、工程實踐、綜合與創新三個層次,按照“分層次、分階段”的培養模式進行教學。為支撐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申報建設大型裝備故障診斷及預警工程技術中心、液壓傳動與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省內獨特的機電液技術教學科研機構,構建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擴展實踐教學內容,還利用周末開展了學生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職業技能培訓、見習機械工程師培訓;同時,開展實踐基地課堂教學、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及CDIO項目和理論課一體化教學等教學方法研究。為解決二三級CDIO項目實施難的問題,我們創新其實施模式,緊抓9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采取將部分CDIO項目與課外實踐與科技競賽活動相結合的方法,以賽代練、以賽促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國家級競賽獎項12項,省級獎項40余項。
四、聯合機電液領域的相關企業,改變脫離親身實踐的參觀式生產與畢業實習,開展與企業生產結合的工程實踐,同時完成畢業設計項目,培育卓越工程人才
2008年以來,機械專業與相關機電液技術領域如徐工集團、合肥鍛壓、凱盛重工、合肥科振、安徽建機、博一流體、合肥賽特等企業開展多項產學研合作,在學生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就業以及科技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我校和日立公司合作建立了聯合辦學機構,我校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和上海HCS公司建立了聯合培訓基地。利用學校的教學設備、專家教授和一線教學人員,為企業培訓與輸送銷售、維修等方面中級技術工程師;利用技術、市場、信息、設備等企業資源和企業管理模式,培養我校應用型機械專業本科生。目前,已經為日立建機培養長期班學員400余名,經考核大部分學員獲得銷售維修工程師(中級)資格,并成為各地公司技術骨干或領導;同時,該聯合辦學機構為我校學生提供生產實習、畢業設計1000余人次。在雙方合作交流過程中,帶動學校30名教師向雙師型轉變,加深了對企業管理模式和工程機械產品的熟悉。2012年,我校進一步與合力叉車集團開展了校企合作辦學,設立“合力叉車高級營銷本科班”。機電學院2009級共38名學生在校內完成半年的營銷知識學習,2013年初入駐企業半年,深入企業一線崗位,在企業與校方雙導師的指導下,結合企業課題或工程機械產品相關技術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也是課程體系中的一級項目),其中10余名同學獲得優秀畢業論文,順利完成本科階段卓越人才培養過程。目前,這些學生已通過企業銷售工程師考核,進入全國各地的銷售公司。通過與日立建機、合力叉車等企業的合作,結合CDIO教育方法,我校機電專業已實現了3+1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改革。
五、認真進行成果總結,注重成果宣傳推廣
在機械專業CDIO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廣大教師認真總結成功與不足,并積極向其他專業與校外推廣。共發表教學論文20余篇,申報與承擔教學研究項目30余項,編制了大量的教學文件,積極制定與修改了相關教學管理模式與制度。本研究得到廣大同行的高度認可,相關實踐與經驗得到多家網站、報刊、電視臺宣傳報道,并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教育教學二等獎。通過成果總結與宣傳等舉措增加了與教育同行、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學者的交流機會,也激發師生成就感,促進改革有效地推進。
總結:我校機械專業通過4年的CDIO課程體系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我們仍然需要看到本課程體系中的問題與需要解決的難題。比如:如何解決目前項目指導師資不足、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如何將CDIO模式教學改革成效由部分學生深入地推廣到全體學生,如何讓學生在CDIO團隊中每人都發揮自己作用,杜絕濫竽充數,真正投入到CDIO項目中鍛煉自己,在設計項目與任務分配時,充分考慮與相關專業知識聯系,科學合理,等等。
參考文獻:
[1]朱達榮,姚燕生,張克仁,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機電液一體
化技術卓越人才培養課程體系[Z].2013.
[2]姚燕生,張克仁,李大華,等.CDIO模式在機電專業實踐教學中的
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經之路,護理臨床實習效果關鍵在于臨床教學的組織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近年來,我院將目標管理原理融入臨床實習管理實踐中,加強對護理臨床實習教學環節的管理,規范了護理臨床教學,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保證了教學質量。
1護理臨床實習環節的管理
1.1臨床實習管理組織的建立及帶教教師的選拔
1.1.1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了三級護理教學管理體系一級管理組織,由主管教學的院長、教學辦公室主任組成,負責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二級管理組織,由教辦分管護理教學干事、護理部教學干事組成,主要職責是制定總實習計劃和質量控制標準,定期指導、督促檢查;三級管理組織,由各科室護士長、帶教教師組成,負責本科室護生實習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1.1.2帶教教師的選拔臨床帶教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帶教教師的自身素質[1]。因此,我院嚴格掌握帶教教師的任職條件,帶教教師須滿足以下條件。(1)大專畢業3年以上,具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帶教能力;(2)熱愛護理教學,作風嚴謹,工作認真負責;(3)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表達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實綱、實習計劃、護生量化指標及考評標準;(4)勤奮好學,能用新理論、新技能和現代護理觀指導臨床教學。
1.2實習計劃與量化指標的制定
1.2.1實習計劃和量化指標實習計劃是教學活動的向導和行為指南,是教學目標和效果評價的依據。制定出不同的實習計劃和量化指標:(1)中專學生以掌握整體護理觀、人際交流技巧、護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完成中專實習量化指標為主;(2)大專學生以掌握整體護理理論、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完成大專實習量化指標為主;(3)實習科室在護生實習結束前必須進行??评碚摷白o理技術操作考試。
1.2.2帶教教師擬定科內實習計劃帶教教師根據教學辦公室的總體要求擬定本科實習計劃,設立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并將計劃上交教辦,制定計劃時需注意明確:(1)實習目的和目標;(2)完成目標所用的技術;(3)項目評價,對學生實習、科室帶教情況進行評價。
1.3實習質量的管理
1.3.1按計劃開展帶教工作要求各科室嚴格按照實綱及實習計劃、實習目標,對護生進行帶教和管理。
1.3.2帶教教師指導及督促檢查以下內容(1)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護生進行指導,科室通過教學查房、??萍膊≈R講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問等形式,護生輪流擔任責任組長。(2)調動護生主觀能動性,讓護生對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質量進行自查、互查、教師督查后講評。(3)每輪護生實習結束前由護士長及帶教教師召開護生實結會。
1.3.3護理教學組對護生實習進行現場抽查(1)抽查護生對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情況評估了解程度;(2)對護生護理技術操作過程質量進行檢查;(3)將患者及家屬對護生的服務態度及溝通能力等情況進行反饋;(4)詢問護生對教師帶教情況、方法進行反饋。
1.3.4教辦組織召開教學情況聯系會(1)通過召開帶教教師聯系會,了解各實習科室教學計劃實施情況、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2)通過召開學生組長聯系會,收集學生對帶教教師的工作態度、能力和教學計劃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有益的意見和建議立即采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對策。
1.3.5實結及教學質量評比(1)實結:護理教學組針對本輪護生實習情況、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進行總結;(2)教學質量管理主要通過實習結束前的理論和臨床操作考核,結合教學辦公室、護理教學組檢查情況和各病區教學資料記錄情況等進行教學質量評審,根據評審結果評出帶教先進科室和優秀帶教教師,并給予獎勵。
2效果
2.1促進了帶教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用現代護理觀指導學生,保證了護理教學質量;由于教師做到了尊重、鼓勵、支持學生,從而減少了護生的焦慮心理,加快了護生學習主動性和角色轉變。
2.2提高了教師綜合素質和帶教水平在實施實習計劃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學大綱、實習計劃以及量化指標的考評標準,教師們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及??评碚撍剑捎脝l式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保證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2.3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人際交流技巧的訓練。在實習過程中培養了整體護理觀念,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運用護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護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有效地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2]。
通過加強護理臨床實習環節的管理,使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護生的綜合能力及服務質量較前有明顯提高,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了她們的自身素質和知識結構,發表臨床護理教學論文的篇數也明顯增加。
3存在的問題
(1)醫院的護理基礎條件影響教學質量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把學生當成勞動力使用,如學習期間頂班等。(2)目前臨床護理人員普遍缺編,致使帶教教師在工作中承擔了多種角色,因而使臨床教學質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