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22:28: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檔案信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檔案信息化的概念
檔案信息的形成、積累、加工與貯存、傳遞、利用的整個過程,就是檔案信息的運動過程。這個運動過程起關鍵作用的是傳遞過程。檔案信息管理人員通過形成、加工與貯存積累起來的檔案信息,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利用者需要。這就需要在利用者與檔案信息管理者之間找到一種媒介,以溝通供需之間亦即信息與用戶之間的信息。檔案信息的傳遞就是溝通供需之間或信息與用戶之間信息的媒介。
二、信息檔案化的概念與內容
(一)信息檔案化的概念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的信息與日俱增,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各類信息里幾何形式迅速增長,用信息爆炸來形容毫不夸張。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如何進行真偽區分、價值鑒定、密級審定、采用識別,使無序的自然信息變為有序的人工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則是擺在信息管理部門的一個新問題。從廣義來看,信息管理部門包括文獻情報圖書檔案電信通訊等機構,文獻情報圖書部門管理的信息主要是文獻圖書情報資料,受特定的管理對象限制,其對管理對象的加工整理方法不適宜用于產生在社會生活各領域的信息。而檔案部門管理的檔案產生于社會各領域,涵蓋了信息產生的各個層面,因此對大量產生的信息進行識別處理,就歷史性地落在檔案部門的肩上。
信息檔案化是指檔案部門運用現代管理理念,采用現代管理方法及技術手段,按照檔案部門對信息進行有序整合、加工整理、分類檢索、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方法,對各類信息進行有序化、規范化處理,將系統、全面、有序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給利用者,以全方位的信息開發服務,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
(二)信息檔案化的具體內容
信息檔案化是檔案部門面臨的新課題,筆者認為,信息檔案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檔案部門要樹立大檔案觀,將信息資源擴展為檔案管理范疇。過去檔案部門將具有憑證、參考作用的原始信息確定為檔案,檔案管理只是信息的很小一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社會要求檔案部門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相關單位數字檔案館工程項目在確定建立其數字資源信息庫時,大大擴展信息資源采集范圍。信息資源采集不僅包括館藏檔案數字化、立檔單位數字檔案的在(離)線接收、專門專業檔案信息收集,還包括各類相關信息(如電子政府的政務信息、社會公眾服務信息、數字圖書館信息、網上信息等)的搜索,是社會綜合信息資源庫,這些信息庫必須在嚴格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基礎上由多個部門聯合建立,以滿足社會各方面對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
2.各類信息采用檔案管理的理念與方法。檔案信息化處理是建立在標準化、規范化的基礎上的。信息檔案化則是采用檔案的管理理念,對浩如煙海且雜亂無章的信息進行有序整合、標準化處理。包括對接收的電子文件建立元數據庫,對各種數據庫的數字信息進行儲存格式與載體標準轉換。傳統的數據庫是一類結構化的數據集合,其屬性描述和檢索處理依賴于精確的人工語言,而這種方法對于管理綜合性的超大規模數據庫(知識庫)很不適應,例如國際互聯網上成千上萬的大型數據庫,由于檢索語言不統一和管理方式各異已經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因此必須依賴更為先進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術、以求用自然語言進行概念性全網絡搜索,才能為用戶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務。
3.建立信息檔案化的實施機制。信息檔案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還不為人們所了解,筆者認為,其實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首先應當在檔案部門進行廣泛宣傳,使檔案工作者明確信息時代檔案人角色的轉變及肩負的歷史責任。第二,要向有關領導及信息主管部門宣傳呼吁,積極主動地做好有關情況匯報及業務技術咨詢工作。第三,要積極與各行業信息管理部門溝通聯系,在標準規范及智能信息技術方面給予指導監督。第四,建立信息檔案化的實施實體。
三、檔案部門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檔案信息管理與保存中心
檔案機構保存有大量歷史真實記錄,是各類檔案信息的集藏地,是社會各界了解政策形成及效益、工作查考、學術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檔案信息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對各行各業均有相當的利用價值,與公民權益息息相關。檔案機構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要充實自身的信息基礎建設,建立檔案信息系統及專題資源數據庫,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檔案管理與運用,更好地發揮檔案機構建檔與擴散功能,發揮各類檔案信息中心的重要作用。
(二)數字化檔案信息資源保存和傳遞中心
檔案機構保存的各類檔案信息,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財政、工交等各種專業,檔案機構可運用科技手段將館藏的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予以保存管理,從而成為各機構的數字化檔案信息資源中心。其中,適宜于向社會開放的檔案,可將其置于公共領域,通過網絡傳送,提供給遠距離的信息需求者利用,成為各機構檔案信息的傳遞中心。
(三)檔案信息的數字模擬整合技術處理中心
檔案機構具有長久保存檔案及充分發揮檔案利用價值的雙重職責。因此,一方面要運用各種技術手段使檔案長久保存,如將各種紙質、電子檔案運用縮微模擬技術處理,以縮微膠片代替原件長久保存、提供利用。另一方面為了使檔案信息資源更方便、快捷、廣泛地提供利用,又要采用計算機技術對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大量檔案信息在光盤上“海量存儲”,在網絡上實現遠程傳送,跨越時空限制。在國家信息化建設中,檔案機構比任何其他機構更加關注在文件生命周期的不同時期應采用的相應技術、規范標準及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李芃.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檔案業務工作[J].辦公室業務,2011(S1).
有的檔案部門和人員甚至因為怕泄密而人為擴大保密范圍、不及時開展檔案降解密和檔案公布工作、忽視檔案信息利用服務,這些情況導致了檔案信息封閉于檔案館庫高墻之內的后果,進而影響了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在公眾信息權益不斷覺醒、社會信息資源共享需求不斷增強、檔案機構信息服務不斷改善的今天,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檔案信息資源的特殊性,尤其是軍事外交、國防科技、商業秘密、個人資料等檔案信息的極端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以及這些信息背后錯綜復雜的聯系,使得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隱藏著許多信息挖掘推理通道和泄密隱患,極容易被惡意攻擊者所利用。因此,在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利用的過程中,必須高度警惕和重視檔案敏感信息泄露的問題,在保證檔案敏感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檔案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優勢及敏感信息的安全問題以電子檔案為例,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與敏感信息保護的矛盾關系更為突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檔案領域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由計算機產生和管理的電子檔案大量增加,隨著人類社會進一步向數字社會和信息時代邁進,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信息將為電子檔案所承載,海量電子文件的歸檔管理與共享利用也就變得極其重要。而電子文件作為一種現代技術的伴生物,其真正的優勢在于“傳遞—傳輸”[2]。換個角度,這也就是說,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在信息傳輸、傳遞,進而在知識傳播、促進社會信息共享方面具有傳統載體檔案無可匹敵的優越性。電子檔案不同于傳統紙質文件的一些特性共同造就了其“傳遞—傳輸”效率優勢,如大存貯量、高密度、多種信息綜合集成、靈活的可操作性等,同時,電子檔案與其載體介質具有可分離性,電子檔案及其承載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計算機和載體之間方便地復制、傳遞,也可以在網絡上傳輸、傳播。人們發現,網絡環境下電子檔案中蘊含的大量信息和知識的充分共享利用,將對經濟、社會、科技進步和人類自身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在便于高效快捷地處理的同時,也使得檔案信息處于更大的危險之中。例如,電子文件在處理過程中易于修改、拷貝、剪切、粘貼、查詢、下載、移動,且不留下痕跡,這直接影響和威脅了電子檔案信息的安全性;電子文件在輸入、存貯、傳輸和提供利用的過程中,都可能存在信息干擾、信息丟失、竊密攻擊、病毒侵犯、人為破壞等不安全現象。因此,電子檔案的特性決定了在其管理、利用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問題,尤其是一些電子檔案信息具有高敏感性、保密性,一旦泄密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綜上所述,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這個目標必須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在檔案信息安全領域引入隱私保護技術,探討檔案敏感信息保護問題,是協調和解決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與敏感信息保護兩者之間矛盾關系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檔案敏感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及保護需求
檔案敏感信息面臨的主要威脅檔案信息內容安全是檔案信息安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鐘義信認為,內容安全直接發生在信息的內核,這是它與基于密碼學的信息安全問題的最大區別,后者只對信號的形式進行處理,不需要理解信息的內容[3]。按照來源,威脅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自然威脅和人為威脅。自然威脅是指不可抗力自然災害、自然消耗損壞、環境干擾等自然因素構成的威脅;人為威脅則是由于人為過失或破壞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威脅,包括檔案信息資源管理者和利用者對檔案信息資源的無意攻擊或惡意攻擊等。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的公開性對檔案信息資源中敏感信息的安全構成威脅。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在檔案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檔案工作發生深刻變化,檔案信息的存儲介質由主要是紙介質發展到聲、光、電、磁等多種形式介質并存,檔案信息的利用方式網絡化、便捷化等等,這些方面的變革,大大提升了檔案工作信息化水平,也給檔案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例如,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是近幾年來檔案領域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系統在存儲、傳輸檔案信息時極易遇到黑客攻擊、病毒感染等問題,檔案敏感信息有可能輕易被竊取、泄漏和篡改,這些都使得網絡環境下數字化檔案與傳統介質檔案相比,更易發生泄密問題和隱私權侵犯問題。這也是檔案信息網絡化共享難以推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維護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安全,是檔案界和計算機界面臨的共同課題。檔案敏感信息安全保護需求根據《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技術要求》(BMB17-2007),檔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環境、設備、介質安全,備份恢復、病毒防護,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密碼保護、電磁泄露、完整性校驗、安全審計、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信息安全性能檢測、抗抵賴、邊界防護等多個方面。而就電子文件信息安全來說,主要是指對其信息內容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進行的安全保護[4]。本文關注檔案敏感信息安全問題的側重點在于如何應用隱私保護技術和知識技術對檔案敏感信息內容本身進行保護,實際上是屬于維護檔案信息內容保密性的范疇,而對于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認性,可在對檔案敏感信息資源進行隱私保護處理以后,聯合運用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存儲加密、數字簽名、加密傳輸、入侵檢測、安全隔離等信息安全手段和技術,對檔案敏感信息進行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護。這樣,由于對檔案敏感信息本身進行了隱私保護處理,那么即便是在突破各種防范手段非法獲取了檔案信息的情況下,惡意攻擊者也無法知曉檔案中的敏感信息。對檔案敏感信息進行隱私保護處理并不影響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因為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隱私保護處理的主體是檔案館等檔案工作權威機構,檔案工作權威機構在對其所有的檔案信息資料進行隱私保護處理以后,再經官方途徑統一,或按照檔案敏感信息訪問控制策略提供利用,這樣就能保證檔案信息及其來源的真實可信。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針對檔案數據庫中的敏感信息保護研究[5]中,為了保護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會涉及到對數據庫中的部分信息進行泛化、隱匿處理,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檔案信息的精確性和完整性,但相比較于限制、禁止開放利用所有包含敏感信息的檔案信息資源這種保密處理方式而言,利用隱私保護技術將敏感信息保護起來的方式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擴大和深化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目前能夠或已經開放共享的檔案信息資源中,可能存在一些敏感信息,惡意攻擊者通過鏈接攻擊和推理攻擊等方式,能夠將其挖掘出來,造成敏感信息泄露和個人隱私侵犯。如果檔案館在這些檔案信息資源之前,能夠對其進行隱私保護處理,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因此,本文認為,引入隱私保護技術和知識技術對檔案敏感信息本身進行處理,能夠保護檔案敏感信息安全,并在其基礎上推進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擴展和深化。
(一)檔案信息制度不健全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
在檔案信息化突飛猛進的背景下,相關的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卻未及時地建立起來,給別有用心的人竊取和不當利用檔案信息以可乘之機,嚴重危害著檔案信息的安全。比如,有的檔案管理單位解答了檔案利用者的問題,因為認為該問題具有代表性,就將該問題放入常見問題資訊庫中。若該檔案管理單位缺乏檔案信息的保護制度和保密意識,沒有對咨詢人的個人信息進行必要的屏蔽和處理,可能會造成用戶信息的泄露,侵犯檔案利用者的隱私權。再比如,有的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網絡系統由于缺乏相應的安全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只需要輸入公積金繳存人的姓名就可以查閱到其工資水平和住房公積金繳納情況,而個人的收入狀況屬于個人不愿向外界透漏的的隱私,這就造成了個人檔案信息的泄露。
(二)檔案網絡化管理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
網絡化管理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便利。但是,計算機感染木馬病毒和遭受黑客惡意攻擊的風險給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帶來隱患。木馬程序一旦侵入檔案管理系統,很可能會破壞檔案信息數據,甚至會采取篡改、盜竊、銷毀檔案數據的破壞手段,造成檔案管理的混亂,給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帶來致命損害。另外,以光盤、硬盤等存儲介質為載體的電子數據檔案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點,如信息數據不夠穩定、易于損壞和難以固定保存等,加之檔案存儲設備更新速度很快,若不對檔案存儲設備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及時更新,解決數字檔案的格式轉換等問題,極易造成檔案數據丟失、毀損或無法順利讀取等情況發生。
(三)檔案管理造成的信息安全隱患
檔案信息化對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但要精通檔案管理知識,還要精通互聯網知識、計算機和相應檔案管理軟件的操作方法。但是,當前檔案管理人員的年齡結構存在普遍偏大的狀況。有些年齡較大的檔案管理人員知識更新不夠及時,仍然拘泥于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對信息化的檔案管理可能會感覺力不從心。因為對檔案管理設備和檔案管理軟件研究不夠深入,操作熟練程度不夠等原因,在管理過程中容易造成檔案數據意外刪除等丟失毀損情況,構成檔案信息的安全隱患。
二、加強檔案信息安全的舉措
(一)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檔案安全管理意識
首先,單位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相應的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與檔案管理人員簽訂檔案安全管理責任承諾書,安排專門檔案管理人員對所有檔案信息進行保密管理,規范檔案信息的保密審查程序和公開程序,確保做到公開的檔案信息不,的檔案信息不公開。同時,要完善檔案信息安全防范機制,嚴格禁止其他計算機對檔案管理系統網絡的接入和訪問,的檔案信息不允許與互聯網聯接,的計算機要設置專用密碼,在轉為非計算機時要按照《保密法》的規定對存儲硬盤進行拆除。
(二)不斷提高檔案安全管理技術,做好電子檔案的異質備份工作
首先,提升檔案安全管理技術是保障檔案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徑,要定期對管理檔案的計算機設備進行殺毒軟件的升級,及時對病毒進行掃描和查殺,避免木馬程序和黑客惡意侵入檔案管理系統。同時,定期對檔案管理設備如計算機設備、打印機、復印設備等進行檢查,確保各種檔案管理設備的正常使用。其次,承載電子數據檔案的存儲設備有別于傳統的檔案載體文件,對它的讀取必須依靠必要的硬件設備和閱讀軟件才能夠實現,對這些電子文件檔案同時轉化為其他類型的載體就成為必要。做好電子檔案的異質備份工作,就可以防止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現有的電子檔案因為缺乏相應的閱讀設備和軟件而不能順利讀取的尷尬局面。異質備份的常見方法主要有:將網絡下載文件轉變成紙質文檔;將紙質文檔通過掃描等手段轉換成電子文檔;將現有的電子照片通過拷貝等形式制作成多份備查等。
(三)優化檔案管理人員結構,提高檔案安全防范意識
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對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優化檔案管理人員結構,建立形成梯隊的復合型檔案管理隊伍。檔案管理人員不但要熟悉檔案管理方面的業務知識以及相關的檔案管理法規,還要對計算機操作、互聯網知識等現代化的科技知識做到熟練掌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建立健全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對檔案管理人員的配備、流入流出等規定嚴格的程序,明確各類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違反規定造成檔案安全信息不當泄露應承擔的責任。要定期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檔案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防范技能水平。
三、結語
檔案信息作為社會的重要信息資源形態,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信息技術在檔案領域的廣泛應用,檔案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的全面推進,給人們提供了從網絡形態中獲取檔案信息提供了條件,檔案管理者也由檔案的實體保管者轉變為檔案信息提供者、檔案信息導航者。從現階段看,我國雖已具備了檔案資源信息社會共享的氛圍與基礎,但檔案資源社會共享仍處于起步階段,難以充分發揮檔案資源的社會功能。因此,我們必須以檔案管理觀念更新為前提,以檔案資源建設、整合為條件,以符合檔案工作發展規律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為手段,以盡快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功能的充分利用與社會共享。
從現實看,影響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發展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資金投入制約影響,使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難以形成規模;二是由于信息量不足,共享程度不高;三是受自身技術限制及法律保障,難以實現信息的完全、安全共享;四是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發展狀況不平衡,缺乏檔案資源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專業人才。
針對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社會要求相距甚遠的現狀,應采取怎樣的對策與措施,以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筆者以為,以下諸項乃有效途徑,現分述之。
一、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應置于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在國家檔案館網絡布局環境下,通過示范工程積累經驗,在規劃與設計、配套工程、組織機構與人員、資金投入等方面,有步驟、分階段推進信息化建設,通過廣域網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其重點是建設信息網絡與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各種標準,以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的良性發展。
二、走共建共享之路,以整體互補優勢實現共享
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不是一項孤立的工程,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檔案信息化進程中,涉及諸多方面的政策、法律及技術、方法等問題,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等方面的高新技術及信息管理技術,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要實施這樣的工程,僅靠檔案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可選擇信息技術部門特別是圖書文獻領域協作共建,不僅會使檔案信息資源與協作共建系統成為同一體系,建立綜合的數據庫運行系統,增強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性,使共享范圍更加廣泛,而且,會彌補檔案部門自身存在的諸多資金缺乏、設備落后、技術力量不足、網絡通訊建設滯后等問題,并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和浪費。
三、盡快將電子文件納入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范疇
檔案部門可借政府政務信息公開的東風,抓緊落實電子文件歸檔及電子檔案管理工作,盡快將電子文件納入本職管理范圍,并將電子檔案歸入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領域。把檔案工作的領域向前延伸,形成文檔一體化格局。將檔案信息資源的要求貫穿到電子文件處理的各個環節,以電子文件管理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來實行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并注意保留背景信息,保障信息資源真實性的目標。
四、重視數據庫和數字檔案資源建設
要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需要建立極為豐富的各類數據庫作堅實基礎,館藏數字化越有特色就越有利用價值。在建立自己特色的館藏數字化的基礎上,各級檔案部門共同建立并享有一個或多個獨具特色的規模數據庫群,就可以為用戶提供高效的跨庫無縫鏈接信息服務。檔案部門將各地獨具特色的專題數據庫共享,將是我國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特色所在,畢竟資源建設還是檔案信息資源的重中之重。
高校檔案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動因
1.1檔案信息數字化、網絡化是時展的要求
首先,數字化檔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時間、空間的限制,在任一地點、任一時間只需有一網的電腦,即可進入檔案管理系統查閱自己需要的檔案信息。
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戈德海伯于1997年指出,在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社會中,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對人們來說,信息已不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而是相對地過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網絡為基礎的新經濟,其實質就是“注意力經濟”。高校檔案信息數字化、網絡化是提高檔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時可以提高檔案的管理效率。
網上利用的開展,將會使檔案工作進入一個嶄新的工作環境,進入極好的良性循環之中。以往檔案人員為開發檔案資源,為檔案利用而進行許多文獻匯編、數字匯編、專題匯編等編研工作可以減少,甚至平時查閱工作中可取消,檔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檔案數據整理工作。
其次,使高校檔案業務工作變得方便、快捷、高效。數字化檔案信息使檔案能及時歸檔,盡快地提供利用。平時在網上文書處理部門將收文或發文都輸入到計算機中,各級部門可根據自己的權限范圍在網上分組傳閱自己相關的文件,并注上處理意見,年終歸檔時,只需向檔案館移交一份分類組卷清單,把數據通過網上按檔案數據格式傳輸到檔案管理系統數據庫中即可,從而使檔案館減少了檔案數據錄入工作。這在科研、教學、設備等各類檔案管理中同樣適用。在學校諸多檔案中,許多檔案在形成時已由計算機處理,檔案館的工作只剩下編制相應的檔號,整理上架。而計算機管理方面則只需對數據進行處理,已不再需要大量的數據錄入,數據錄入影響檔案計算機管理的“瓶頸”問題,已不復存在。
校園網中各類數據庫的建立,使各類數據“數出一門”,使各類歸檔的數據能非常及時、準確。學校內的管理對象多,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如學生入學與畢業、教職工的調離與退休等,要想準確統計、動態了解這些情況,按以往傳統管理方法,必須“歸檔”后,才能查知,而通過網上計算機管理的數字化檔案卻能隨時準確反映當前的情況。
1.2高校檔案信息數字化是計算機大量應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結果
首先,高校檔案部門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計算機管理檔案,形成了大量的數字化檔案信息。計算機管理檔案可使傳統的以紙質為載體形式的檔案信息對象轉為機讀檔案,它以光盤、磁盤作為信息存儲的載體,向數字格式轉變。
許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園網,并與教育科研網和國際互聯網相連。校園網的開通為學校教學、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嶄新的網絡環境,廣大師生可以不出校門、不出國門就與國內外的專家進行科研項目合作、查詢資料、學術交流、籌備各種會議等等。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出現,使計算機從輔的工具很快發展成一種工作環境,并伴隨著應用的普及而演變成一種工作方式。伴隨工作方式的變化而產生的大量機讀文件,即電子文件也就應運而生。
1.3高校檔案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1.3.1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網絡迅速發展
9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筑起中國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鄄net)、中國科技網(CSTnet)和中國金橋網(ChinaGBnet),并均與國際互聯網Internet接軌。就全國高校來看,1994年以來,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進,很多高校紛紛著手建設校園網,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園網并連入CERNET,800余所高校的校園網自2000年底開始陸續建成。我國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網絡建設的迅速崛起,為高校檔案館網絡化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1.3.2高校檔案館自動化建設初見成效
自動化是高校檔案館走向網絡化的必由之路。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高校檔案館自動化建設經過10多年的努力,開發出數百個自動化專用軟件。許多檔案館均采用比較成熟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已基本實現了收集、整理、編目、檢索、利用等主要服務功能的自動化管理。自動化建設大大改善了檔案館的服務手段,提高了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了各項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計算機應用正在改變著檔案人員的觀念,鍛煉和培養出了一批計算機系統開發、維護和應用人才。數據庫建設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所有這些為檔案館網絡化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強有力的技術保證。
1.3.3經費緊張狀況得到初步緩解
經費不足是影響檔案館走向網絡化的最大障礙。加大投入取決于學校領導對現代化檔案館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程度。通過Internet、CERnet網可以看到,網絡化的優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為學校信息服務中心的檔案館,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已經初步認識到檔案館網絡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領導的重視,預示著經費的加大投入。檔案館自身通過多種創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強了造血功能。近年來,許多高校撥??罱o檔案館購置了性能較好的計算機、掃描儀、光盤刻錄機、激光打印機等設備,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極大改觀。
2現在高校檔案數字化、網絡化存在的問題
2.1數字化、輔助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現有的高校檔案工作計算機管理模式,多數是建立在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基礎上,這種管理模式的特點是以檔案信息載體為核心,工作對象不是檔案信息,而是紙張、塑膠等載體材料。計算機的作用只是輔助人工管理檔案實體,而不是處理檔案數據。其結果是非但沒代替手工管理工作,而且是大大的增加額外手工勞動的投入。表現在:
首先是檔案計算機輔助管理模式僅局限于檔案工作內部的編目和檢索環節發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輔助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實體進行編目和檢索,不是針對具體的檔案信息,比如,這種形式編目須大量依靠手工勞動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常常須先手工做好著錄或填寫好手工目錄后,再往計算機中錄入。編目的實際目的是為了讓計算機排版和打印出“至臻完美”案卷目錄。以供展示或手工查閱。
其次是檔案工作計算機輔助管理不同外界發生關系,它只為檔案部門內部服務,作用是輔助檔案工作人員人工管理檔案實體。這樣做檔案工作計算機輔助管理發展也失去了外在的動力。
2.2高校檔案館網絡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2.1缺乏統一的網絡化協調機構
由于受高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影響,不同的高校隸屬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門,這種分散領導的管理體制,無形中使各高校檔案館形成了條塊分割、自成系統、各自為政、自我完善、自找發展的自給自足的局面。雖然許多高校檔案館已意識到資源共享的重要與必要,但缺乏館際合作的行動。而國家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機構來規劃協調檔案館網絡化建設和資源共享工作。大多數檔案館仍然是采取封閉式的辦館方式,無論是軟硬件的購置,還是數據庫的建設,都處于各自為政的低水平重復狀態,這不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也影響了我國檔案館的標準化、自動化和網絡化的進程。
2.2.2標準化水平低
由于歷史的原因,高校檔案館自動化建設走的是一條各自為政、自給自足的發展道路。各個檔案館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條件選擇硬件設備,機型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檔案館系統應用軟件,都沒有遵循國際標準。功能單一、標準化水平低,數據不完整,致使大多數檔案館無主題標引,共享性差。而國家至今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和標準,各館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盲目性。這種狀況發展下去,勢必給檔案網絡化建設和資源共享造成隱患。
2.2.3數據庫建設滯后
經過多年的努力,高校檔案館大都建成了規模大小不等的檔案數據庫。由于各個檔案館各自為政,在建庫過程中,各館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緒,急功近利傾向嚴重。主要表現在建庫缺乏整體性,數據庫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數據庫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類型單一,而且大多處于低水平重復建設,數據無規范化控制,商業服務水平差。大多數據庫僅僅供本單位使用,嚴重地影響了數據庫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檔案館所建的數據庫大多為條目數據庫,缺少全文數據庫和多媒體數據庫,無法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許多高校檔案館雖與Cernet和Internet聯網,但只能訪問其主頁,根本無實質性的資源司共享。
2.2.4經費保障率低
目前雖然硬件的質量在不斷提高而價格在不斷下跌,但檔案館網絡化的實現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高校檔案館的經費投入較少,用于檔案館網絡化建設的經費非常有限,無法購置好的硬軟件,建立高起點的檔案館網絡,更談不上對設備的及時更新。目前經費仍是影響高校檔案館網絡化發展的最大障礙。
2.2.5人員整體素質低弱
在檔案館現代化建設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網絡化的實現和管理都離不開人,各種技術以及軟硬件都必須通過檔案人員才能發揮作用。檔案館網絡化建設,對檔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精通傳統的檔案業務,而且必須掌握自動化、網絡化技術,成為信息和知識的導航員。目前高校檔案隊伍整體素質仍普遍較低,不適應高速發展的計算機工作環境,館內嚴重缺乏既懂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又精通檔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不適應檔案網絡化建設和高校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
3高校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初步構想
3.1采用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體系結構模式
客戶機/服務器結構模式是通過網絡把分散的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系統把這些計算機根據其功能劃分為服務器與客戶機C/S結構系統處理方式同以往的“文件共享型”網絡處理方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將一種應用分解成為若干部分,如用戶界面、商業邏緝和數據庫,并將這些部分交給多臺機器(包括工作站、一個或多個服務器)分別執行,共同實現整體應用。用戶在工作站(前臺)看到的通常是用戶界面,當前臺需要調用某些數據時,工作站向被稱為后臺的數據庫服務器(Server)發出請求,服務器即對此做出響應,并把處理的結果返回給前臺,這樣工作站就成了數據庫服務器的客戶(Client)。
C/S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軟件運行和組織方式,不是指工作站、服務器等硬件結構系統,它必須依賴網絡系統而存在,并且充分利用了網絡的資源優勢,但它對具體的網絡硬件、網絡操作系統并無嚴格的要求。在WindowsNT、Netware上均可以構造起實用C/S結構系統。服務器作為信息集中處理和交換的中心,硬件上選用市面上常見的高檔微機即可。
3.2建立基于Web的服務體系
在學校綜合集成管理信息中,檔案工作將以計算機管理檔案信息為主要形式,通過計算機檢索查詢和提供檔案信息將成為主要的服務方式,因此為利用者提供的信息組織結構應是網狀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沿著信息之間的關系鏈進行瀏覽,而不是按照規定途徑進行檢索和查詢檔案信息。手工勞動則成為輔助形式。而讓利用者通過Web瀏覽器訪問,是目前先進、有效和最為大家樂于使用的訪問方式,因此高校檔案館都應建立自己的Web服務器,向校內外檔案利用者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在PC機上Web建立站點變得相當的簡單,只需選用適當的Web服務器軟件,有些操作系統,如WindowsNT,已把建立Web服務器的功能內置在系統之中。今后,值得檔案部門炫耀的不是擁有幾臺微機而是有無Web服務器。
3.3檔案信息的管理離不開數據庫系統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選擇要建立在Internet/Web技術基礎上,也就是說,選擇數據庫系統不僅要支持C/S體系結構,還要支持分布式處理。既要具備聯機事務、處理數據安全性與可靠性的支持能力,又要有較強的安全控制能力,同時還要適應多種硬件平臺、多種操作系統,并具備同其他數據庫系統進行連接和交換數據的能力?,F在高校檔案部門使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多用DBase,FoxBASE,FoxPro等編寫,這些程序嚴格講僅是一般操作系統的延伸,作為數據庫管理軟件在單機狀態下應用還是可以勝任的,但是要建立覆蓋全校各類信息的集成的MIS系統,它們無論在功能上,安全性和數據完整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滿足需要。應該選擇適用于多種操作系統,多種硬件平臺的具有多用戶、多任務和能在網絡環境下運行,具有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如Ora?鄄cle、Sybase、Informix、IBM的DB2、微軟的SQLServer等。這些軟件不僅具有上述功能特點,而且還提供數據庫互連工具(ODBC驅動程序)、數據庫———Web連接軟件,使用戶可以輕松地建立起Web站點上的數據庫服務。
參考文獻
一、信息化發展的背景
1、信息系統對業務的覆蓋率逐步提高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后,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信息經濟的興起,帶動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社會信息化的全面發展。
僅從政府角度看,我國電子政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了大量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正在經歷由傳統運行方式向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運行方式轉移的過程。以北京市為例,“十五”期間,全市1186種政府業務,運用信息化實現的有591種,建成726個業務支撐系統,50%的政府業務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高度重視業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約90%的市、區政府部門建設了局域網,超過90%的政府部門達到了人均1臺計算機,有90%的政務部門已建成或正在建辦公自動化系統,其中無紙化程度達到50%以上的部門占80%。①
2、基于網絡平臺化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的信息化,都受到戰略管理和服務客戶的強烈驅動,在不斷地擴展信息化的應用領域和內容,朝著基于統一網絡管理平臺,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方向發展。
政府各機構在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項基本職能過程時,正越來越廣泛地采用信息技術來實現。由于應用目標的整體性,要求政府業務系統、政府信息具有集成性和共享性。例如,北京市業已建立了連接各級政府機構政務系統的政務內網平臺,通過信息交換平臺和政務門戶網站,各級各類政府機構可以實現協同辦公和信息共享。又如,北京市東城區首創的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通過綜合的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對城市各類基礎部件的綜合管理。再如,“首都之窗”網站群作為政府門戶,正把更加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務納入到信息化應用范圍。②
企業信息化應用模式早已脫離了個別業務系統孤立應用的階段,步入了企業戰略協同系統應用階段,其中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業資源計劃)最具代表性。ERP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目前已發展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最為流行的一種形式,幾乎是企業信息化的代名詞。ERP系統以經營資源最佳化為出發點,全面整合企業的供銷存、財務、計劃、質量、制造等核心業務,并最大限度提升企業各項經營資源的應用效率。
實現統一的網絡平臺管理,進行系統協同整合,核心的內容就是要進行應用系統及數據集成,建立可以共享的統一數據管理結構。建立一致的數據規格標準和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應用規則,是實現應用系統和數據集成的主要途徑。如何建設與上述信息化環境配套的電子檔案的統一管理、共享利用的機制、模式,網絡環境下的檔案館如何構建和運作,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3、信息資源戰略成為信息化核心內容
2004年12月國家頒布了《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我國的信息化步入了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為重心的發展階段,這既是信息化向其本源的回歸,也是我國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從國家層面來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就是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為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增強政府能力建設、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為目的,形成政府信息資源、社會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局面,同時推動信息資源產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緊緊圍繞政務公開、重大基礎信息庫和重點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進行。社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重點是強化農業、科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檔案等領域的公益性開發和利用。同時,國家將研究制定鼓勵信息資源產業發展政策;健全信息資源市場監管制度,完善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提高審批效率,擴大登記備案和事后監督的范圍;研究制定政務信息資源社會化增值開發利用的財政政策和信息資產管理辦法;制定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標準體系表,優先制定并大力宣傳貫徹信息資源分類、共享、基礎編碼等國家標準;推進公共文獻基礎數據庫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③
從機構層面,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信息資源服務于戰略決策、滿足客戶信息需求和提高業務管理信息提供水平的客觀發展需要。從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上來講,信息系統總是由滿足業務處理、運行需要開始,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遵循著數據—信息—知識的過程。機構層面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總是從系統集成、數據集成開始,在整合的數據倉庫基礎上進行數據的挖掘和滿足不同需要的數據應用。這實際上類似于我們傳統的檔案管理利用流程,應當把它納入到信息化條件下的檔案管理內容范疇。
二、信息化條件下檔案管理的若干問題
信息化系統正在演化成為各類組織業務運行的基本方式,網絡平臺正逐漸成為政府機構、企業信息運動的支撐平臺。對檔案管理活動而言,各類組織運行平臺的變化,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基于數字化概念的新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信息化特點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電子文件長久保存和長期可用問題
人們把以數字化方式記錄的文件,統稱為電子文件。電子文件在性質、形式上與紙質文件的不同,無疑是檔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關注的信息化帶來的變化和影響。由模擬方式轉變成數字化的記錄方式,主要的問題有三個:一是電子文件的長久保存問題,數字化信息復雜多樣的編碼格式、讀寫方法和載體材料,都給電子文件的長久保存帶來困難。二是電子文件的證據力和法律效力問題,這包含了對數字方式所記錄信息的真實性以及獲得、保持信息真實性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問題。三是數字化信息與載體的依附關系問題,數字化信息的組織是通過編碼形式完成的,人們處理、傳輸、存儲和顯現數字化信息,要借助能處理這些編碼的信息技術設備間接完成,因此,數字化信息依賴于元數據、數據格式、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才能夠被處理、存儲和顯現。綜上所述,電子文件的復雜性、變化性、多樣性是過去紙張載體所沒有的。
歸納起來講,目前解決電子文件真實性、長久保存、長期可用的途徑主要有如下幾類方法:一是通過法規約束電子文件格式種類,如我國的《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所選擇的管理方式,方法就是盡可能地選擇比較通用通行的少量幾種文件格式,通過降低電子文件格式種類繁復性,增加電子文件長期保存的可靠性、可控性。二是通過對電子文件存在的系統相關要素的規范設計和過程控制,以保證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統地記錄背景數據和規范、控制信息流轉環節等方式。三是提高載體材料壽命或對電子文件處理、存儲、傳遞和應用所依賴的軟硬件環境進行備份的方式。四是分離數字信息的語義表示與格式表示,形成不依賴于特定的通用信息存在形式,不會出現因為數據格式及軟硬件環境的變遷而造成電子文件不可使用的情況,如以XML作為標識規范的方法,等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內外都作了相當多的探討和嘗試。首先,各國都傾注力量,制定系統成套的和普遍適用于各類信息系統的電子文件管理需求規范和檔案系統標準,力求把問題解決在電子文件的形成階段,達到電子文件永久保存的目的。如澳大利亞的國家“數字化保管動議”,通過建立文件管理國家標準、文件管理元數據規范、文件系統設計與實施程序等標準規范,保障電子文件的長久保存。其次,從數字檔案的永久性入手,研究具有長久保存價值的數字檔案的系統化保存、保管方式,如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于1998年開始,耗時6年時間對永久保存電子文件的可能性、保存技術、保存系統的功能需求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和試驗⑤。第三,研究數字化適用載體在各種狀況下的長久保存問題,如荷蘭2000年啟動了“數字保存試驗”項目,針對政府常用的電子文件類型,進行了遷移、采用XML格式和仿真三種數字保護方法的試驗,評價各種方法的效果、局限性、費用及應用的可能性。第四,在我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檔案部門站在長久保存的立場,通過歸檔要求的約束,保障電子文件的可靠性,如《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GB/T17678.1-2-1999)、《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2002)等,省市地方和行業主管機構也制定了相關規范或標準,如建設部的《城建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
2、多種類型數字化信息的檔案化問題
在電子文件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其種類也日益豐富,包括文本文件、電子報表、電子郵件、圖形、圖像文件、視頻文件、網頁文件、數據庫文件等。數字化信息的復雜多樣,具有傳統紙質文件所不具有的性質,因此,這些數字化信息的檔案化在總體上處于隨機狀態,有些數據累計存儲在業務數據庫中,有些被定期銷毀,有些則被遷移到臨時載體上。如果不能建立系統型的管理規則,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導致數字化信息檔案化問題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與傳統文件運轉流程無關。長久以來,人們已經形成了紙質文件檔案化的系統化的方法體系,主要是依靠業務流程的自然發展進程,在業務流程終結時,把文件歸檔轉入檔案系統,以備今后工作查考?;蛘邔ξ募膬r值進行鑒定,判別文件對形成者的意義大小以及對社會的意義大小,在規定的時間階段,把分布在各個機構的文件匯集到檔案館集中保存,以長久留存社會記憶,保障社會發展的延續性。久而久之,文件的檔案化形成了對業務運轉流程及其規則的依賴性,當數字化信息因不能納入一般的業務流程,或業務流程因信息化而發生變化時,將會導致電子文件在檔案化過程中范圍的缺失。比如,電子郵件系統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政府或企業網絡系統的必備子系統,電子郵件也早已成為人們在進行工作交往時的基本工具,很多國家或組織也都制定了電子郵件的管理制度,但電子郵件的檔案化問題依然處于隨機管理狀態,主要原因就是電子郵件聯系方式的公私性質不容易界定,不容易納入到正常的業務運轉流程之中。
(2)非文本型數據。在紙質檔案管理時期,由于非文本型數據的數據單元不能完整地表達一個事項,數據結構、信息組織方式與文本方式不同,并且很多結構化的數據庫數據經常處在變動之中,無法納入到文本文件的管理體系,往往不進行檔案化處理。信息化的發展,使得電子文件的數量與日俱增,但檔案機構往往比較注重對文本型電子文件的歸檔和收集,對非文本型數據庫數據、多媒體數據的歸檔重視不夠,也沒有切實可行的檔案化措施。而且,檔案界還存在著一個概念誤區,認為數據庫文件本來就有自身的數據結構,并且處在存儲狀態,沒有必要再轉化為所謂的檔案文件。目前,大部分關系型數據庫,都是作為支持業務流程的存儲機制來建設的,從性質上來講,可以認為是“暫存數據”,而且,這些數據往往是隨著業務過程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變化的,在結構上又是連續性的,往往不能按事項分塊,不能按傳統檔案管理方式管理。但是,這些數據往往是一個業務系統的核心資源,
支撐著一個機構的業務運行,絕大多數具備檔案價值,如果不盡快建立有效的檔案管理制度,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目前,有注意到非文本型數據歸檔的機構,往往采用簡單拷貝、累加存儲的方式,或者以備災數據庫的方式同構備份數據。這些方式可能不能真正解決數量巨大的非文本數據檔案化問題。
(3)網頁類型文件?;ヂ摼W的普及,使數量巨大的Web文件存在于流動的網絡信息海洋之中。我國的各類機構為了與外部環境的聯系與溝通,建設屬于機構自己的網站的比率很高。據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到2005年底,我國政府域名()注冊量達到23752個,政府網站達到11995個,縣級以上門戶網站擁有率達到81.1%,其中部委、省級、地級和縣級政府網站的擁有率分別為96.1%、90.3%、94.9%和77.7%。⑥但由于網頁文件的內容重復率高,數量巨大,各類機構往往都不作檔案化處置。這種情況是否存在檔案缺失的漏洞,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3、雙軌制與雙套制問題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各類機構的信息系統覆蓋率不斷提高,意味著文件的處理、運行過程的雙軌制越來越趨向于單軌制,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在人們的檔案思維中,依然存在著對紙質檔案的心理依賴,充滿了對電子文件的不確信感。這種情形也體現在國家及行業已經頒布的電子文件管理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規定對于具有長久保存價值的文件,要電子、紙質形式雙套保存。
造成雙套制比較普遍的原因,從根本上講是檔案思維還停留在紙質文件時代,對電子文件及其存在的技術環境還不熟悉、不確信,對電子文件是否能夠長久保存及長期可用缺乏認知。其次,是國家的檔案行政機構缺乏檔案無紙化戰略規劃、制度設計和系統規范,使得對紙質文件依賴成為制度性的選擇。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相繼頒布了《電子簽名法》或相關法律,力求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數字化信息在社會交往和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具有憑證性的條件。《電子簽名法》的意義在于通過法律確定了電子數據可以作為法律憑證,使電子文件具有了與紙質文件同等的證據作用。一般來講,《電子簽名法》主要是規范電子文件的技術條件和應用背景,以保證電子文件在交互過程中的真實性是可確認的,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但并沒有解決電子文件的長久保存問題。而這方面的規范有賴于檔案管理機構來解決。
雙套制的另一種情形,是國內的各級各類檔案館大量地將紙質檔案拷貝成電子檔案。為使檔案館蘊藏的豐富檔案信息資源能夠提供網絡應用,根據檔案利用需求有選擇地提供目錄定位服務以及部分檔案的原件服務是必要的。如果盲目地無限度地進行檔案的電子化,以此作為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成就標志,只能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可以想像,不解決雙套制的問題,是無法推動信息化發展的。信息化發達國家在信息化進程中都強調“無紙化”作為信息化的戰略目標來積極推動,可見它對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雙套制或無紙化的解決方案,一定不是單純的技術解決方案,而應該是制度化方案。這個制度化的解決方案,依賴于我國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取決于信息系統的業務覆蓋率,特別是網絡應用的覆蓋率。在此基礎上要形成無紙化的全面管理制度,可能包括兩個層面:檔案館層面的和機構層面的。檔案館層面要解決電子文件永久保存的技術條件(載體的可靠性、信息對格式的非依賴性)、文件真實性的制度和管理系統保障規范、電子文件應用的規范。對機構層面,檔案及檔案管理系統提供憑證性、證據性文件的系統認證標準、規范,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建設等。
4、電子文件運動規律與檔案管理模式選擇
近年來,關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和“文件連續體理論”的爭論十分引人關注。信息化徹底改變了各類社會活動的時空關系和運行模式,人們需要基于新的社會運行方式,建立新的信息思維,尋找信息運動新規律,以求在準確揭示信息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管理。這是這場爭論的意義所在。
“文件生命周期理論”與“文件連續體理論”的實質,是如何看待文件運動的統一性和管理一致性問題。“文件生命周期理論”強調在文件的不同運動階段有著不同的運動特性,強調在不同的階段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而“文件連續體理論”認為文件運動是一個整體,文件運動有著不同的功能軸,文件運動每一個時點,都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功能價值取向,因此,管理上不必劃分文件與檔案的階段性。從弗蘭克厄普沃德對文件連續體模式的四項基本原則看:第一,文件價值的持續性與文件檔案化。主要強調的是文件、檔案的整體觀,這與我國普遍認知的“文件管理與檔案管理一體化”的觀念是相類似的⑦,是“從文件形成到文件作為檔案保存和利用的管理全過程中連貫一致的管理方式”。第二,文件聯系以邏輯聯系為主。這是傳統檔案學的基本原則,檔案的分類、主題方法都是按邏輯組織文件的方法,即使是網絡化條件下,文件分處不同的物理位置,也應堅持這種方法。第三,文件管理制度納入業務活動目標與過程。它強調的是要把文件管理職能制度化地納入業務系統中,應該說“納入”概念在檔案界也并不是新概念。第四,檔案學是隨著組織知識的背景條件變化而變化⑧。這是關于檔案學理論隨著社會發展環境變化的思想,是任何理論都應該具有的素質。歸納起來講,文件連續體理論強調的是文件與檔案是一個整體,不必區別管理,而且從形成階段就應予以制度化的干預。顯然,這一核心思想存在著理論臆斷性。文件的形成是為業務運轉服務的,其首要目的和價值是業務的有效運轉,如果按照文件的歷史價值進行文件系統設計,其結果不僅會削弱文件的真實性、客觀性,而且可能導致業務系統效率的極大降低。信息化發展的進程已經證實,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的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都面臨著系統數據檔案化的問題,在業務系統中建設數據檔案庫,或者是不經檔案價值鑒定,簡單地直接地遷移業務系統數據到檔案庫,其信息質量根本無法保證。況且,由機構檔案室到檔案館的過程,也絕不能是簡單的遷移過程。
作為我國的檔案工作者,在學習國外的理論經驗時,不能采取簡單的“取代”或“覆蓋”等方法,而應該是在考察各種理論的基本背景的前提下,積極汲取各種觀點中的有益成分,構建適合我國的檔案管理可行模式。
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業務系統的連續性、關聯性,如果不在制度上和文件管理要素上對業務系統提出要求,比如提出元數據要求,就可能使業務系統自然生成的電子文件無法長久保存。所以,文件連續體理論提出的整體系統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我國的電子文件管理中提出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思想,就是對這種理論的合理詮釋。但是,檔案有檔案的價值取向,對電子文件的管理要素的控制,不能取代對檔案價值的判斷和對文件的取舍。特別是在信息膨脹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正在積極建設網絡文件中心。這種熱潮的基本出發點是,對分布在各個機構的業務活動中的電子文件進行集中管理,有的采取集中存儲、集中利用的模式,有的采用備份中心的模式,有的采用存儲目錄、邏輯歸檔的模式。網絡建立的廣泛聯系,為各種模式都提供了支持條件。無論是物理集中,還是邏輯集中,電子文件中心都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檔案化過程。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出現電子文件的大量堆積的局面。無論采用何種理論模式作為指導,在電子文件運動整體環節中都不能取消“檔案化”的環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
注釋:
①北京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十一五”電子政務規劃研究報告》。
②北京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十一五”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發展規劃》。
③⑥《2006年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
④。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在各個行業中,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都來了許多的便利。綜合檔案信息化在醫院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促進了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斷提升。本文通過對檔案信息化的含義、醫院綜合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綜合檔案信息化對醫院檔案管理的作用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綜合檔案信息化 醫院檔案管理 作用
醫院綜合檔案管理是醫院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資料是醫院重要的信息資源,檔案資料的合理利用,對醫院的生存與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的激發綜合檔案在醫院醫療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管理作用,必須要加強綜合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醫院檔案的重要價值,從而實現醫院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為醫護工作人員與社會有效的利用與更好的服務。 一、檔案信息化的含義
檔案信息化就是檔案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的組織與規劃,在檔案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從而對檔案信息資源更好的處理與管理,檔案信息化為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二、醫院綜合檔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醫院檔案管理水平方面
現階段,綜合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醫院的管理中,醫院已經對綜合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有了高度的重視,不斷的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重視意識,對檔案管理的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引用新型的技術與設備到檔案管理中,將信息化的管理充分的落實到實處,新型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對醫院的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巨大的影響。
(二)醫療事業的發展方面
醫院中的綜合檔案為醫院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必須對醫院檔案管理傳統的方法進行創新,將信息技術充分的應用到醫院檔案的管理中,使醫院檔案管理的規范化與系統化不斷的加強,從而使醫院的管理水平不斷的提升?,F階段,醫院要想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要對綜合檔案的信息化加以重視,綜合檔案信息化是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醫院要不斷的加強對醫院綜合檔案信息化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醫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醫院信息訊儲量方面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醫療技術也不斷的提高,如,微創技術、掃描技術等新型技術都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從而使醫院的綜合檔案信息存儲量不斷的擴大,信息化檔案的存儲密度要高于紙質檔案,紙質檔案由于記錄的信息比較有限,使得檔案的利用率也比較低,而綜合檔案信息化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資源,而且有利于查找與借鑒,具有直觀性、與易操作性等特點,使得檔案的利用率不斷的提高,從而促進醫院檔案的管理水平不斷的提高。 三、綜合檔案信息化對醫院檔案管理的作用
(一)有助于醫院管理效率的不斷提高
檔案管理系統實現了檔案管理過程的自動化,如檔案歸檔、統計分析等,以醫院中的OA系統的應用為例,實現了電子文件的一體化管理,這樣就可以較少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工作量,也節約了工作時間,對于一些繁瑣的文件的處理也比較簡單,從而使醫院檔案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OA系統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如行政后勤、科研等醫院中的各個部門的工作,各種類型的文件檔案都可以實現電子化,通過網絡進行資源信息的共享,不僅節約了紙張與打印的成本,也節約了一些人力,綜合檔案信息化在醫院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促使了醫院管理效率的不斷提高。
(二)有助于醫院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綜合檔案信息化有助于醫院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使檔案查詢效率的提高,傳統的紙質檔案需要親自去現場才能查詢,而且還要親自的在眾多的柜架上去翻找,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也很不方便,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很便利的去查找,通過檢索關鍵詞,信息系統會自動的顯示。尤其是一些病情案例這樣的檔案,不僅綜合性較強、規模也比較大,在信息化的條件下就可以準確的查找,有效的縮短了查找的時間。
二是,滿足多樣化的利用需求。檔案管理系統實現了檔案數字化的利用與存儲,如電子病歷、檢查報告等,數據處理能力比較強,目錄數據的輸入可以使一次性的,也可以使多次性的,這就使得各個科室可以對檔案進行多角度的檢查,滿足了多樣化的檢索需求。如,醫院的一些相關的文檔進行歸檔后,設置查閱權限,通過用戶名與密碼就可以在各個醫院工作站進行查閱,為臨床的診治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三)使檔案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不斷的提高
綜合檔案信息化從檔案技術、系統設計、檔案開發在不斷的變化,這就要求檔案工作人員在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業務知識,不斷的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新型的技術能力,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信息化檔案管理的需求。
總結: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便利,也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挑戰,因此,就必須要不斷的創新檔案管理的方法,不斷的提高對信息化檔案管理的重要程度,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要掌握新型的信息技術能力,將綜合檔案信息化應用到醫院檔案管理中,使綜合檔案信息化成為醫院規范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的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1] 王曉萍.綜合檔案信息化對醫院管理的作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4(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