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17:59: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藥療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膽囊息肉,中醫藥療法,經驗
吾師黨中勤教授,是河南省名中醫,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黨中勤教授熟讀中醫經典,精研現代醫學,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擅長肝膽、脾胃病的診治,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近30載,其中對膽囊息肉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F就黨教授治療膽囊息肉(直徑<5mm)的經驗加以整理,以供同道參閱。
1 對膽囊息肉的認識
祖國醫學對膽囊息肉沒有病名記載,黨中勤教授認為,膽囊息肉屬中醫學“脅痛”、“膽脹”、“積證”之范疇,病位在膽,涉及肝脾。其病因多與情志郁結、飲食所傷、體質肥胖、肝膽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膽囊炎伴結石) 等有關。。主要病機為肝失疏泄,膽腑郁滯,日久氣滯血瘀,發為有形之物。膽囊息肉臨床表現以脅痛最為多見,《諸病源侯論》有“邪氣乘于胸脅,故傷其經脈,邪氣與正氣交搏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提出該病的發生于肝膽經有關。膽液為肝之生化聚成,生理功能以同行下降為順,膽汁的儲藏排泄為肝的疏泄功能加以調節,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膽的疏通暢泄。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膽汁排泄不暢亦會影響肝的疏泄,所以本病病位在膽,病源在肝,膽病應從肝論治。中焦脾胃為氣機之樞,但脾胃的升降運動亦有賴于肝膽之氣的疏泄,脾無肝膽不能升清,胃無肝膽不能降濁。因此脾胃有病可以影響肝膽,肝膽功能失調亦可以影響到脾胃,所以臨床上膽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現食少,腹脹,這都是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脾失健運所引起的。
2 治療原則以疏肝利膽健脾為主
對本病的治療,黨教授常強調中醫藥療法,膽附于肝,肝膽因經脈絡屬,功能相輔相成,互為表里。膽脹在發病過程中,往往肝病及膽或膽病及肝,形成肝膽同病。因此,膽病須治肝,治膽須調肝。一是疏肝理氣以利膽,若肝郁氣滯,癥見脅肋脹痛,善太息,曖氣不止,納差胸悶,舌淡,脈弦或沉弦者,此類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焦慮癥狀。治應疏肝理氣以利膽,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藥用柴胡15g枳實12g赤芍15g青皮10g姜黃9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佛手12g。二是疏肝清熱以利膽,若肝膽郁熱,癥見右脅灼熱而痛,口苦而干,心煩少寐,面赤,頭暈目眩,胃院滿悶或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者,應以疏肝清熱以利膽,常用左金丸、丹梔逍遙散、四逆散等加減,藥用:黃連6g吳茱萸3g牡丹皮10g梔子12g柴胡15g黃芩12g郁金15g川楝子9g白芍15g等。
3 靈活辨證 隨癥加減
膽腑以通為用,治兼和胃通腑,膽氣以通降為宜,胃則受納、腐熟水谷。膽與胃在生理上存在著“膽隨胃降”的關系,能共同調暢脾胃肝膽之氣機,協同胃腑受納、腐熟水谷雜志網。胃失和降,則影響膽之和降。反之,膽的病變亦影響胃之和降。在膽脹病變過程中,常出現胃失和降的癥狀。治療本病時,應注意降胃通腑,通過恢復胃之通降,達到疏利肝膽氣機之目的。臨床上,很多患者是以胃脘不適癥狀反復不愈前來就診,常伴口苦、納呆、痞滿等癥。
若燥熱內結陽明,癥見脅肋灼熱脹痛,腹脹便秘,口苦口臭面赤,午后潮熱,舌紅、苔黃而干燥,脈弦滑數者,可用大柴胡湯、清膽湯等瀉熱導滯,通腑利膽,藥用大黃6g枳實12g柴胡15g郁金15g萊服子18g延胡索15g白芍15g等。若濕熱郁滯腸腑,癥見右脅脹滿而痛,胸悶納呆,惡心欲吐,腹部脹滿不適,大便粘滯不爽,或身目俱黃,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濡數者,方用茵陳蒿湯、枳實導滯丸等加味以清熱利濕,通腑利膽。藥用茵陳12g大黃3g梔子9g金錢草15g茯苓15g柴胡12g姜半夏12g郁金15g枳實10g木香10g檳榔15g等。若肝膽氣逆,胃腸氣滯,癥見脅部脹痛,腹脹脘痞,矢氣頻頻,噯氣不止,舌淡,脈弦者,方用六磨湯加減。
4 注重身心調護,與藥物治療配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精神癥狀中醫藥療法,這種來自于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擔憂,日久成抑郁狀態。進而這種情志的失調又不利于疾病的康復甚或導致病情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臨床上,黨教授很重視對病人的精神疏導,使病人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有嚴重精神焦慮患者,可適當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期間囑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宜吃清淡少渣飲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宜適寒溫,避免勞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適當的身體鍛煉能輔助本病的康復。
5 病案舉例
患者,女,35歲,2010年7月15日就診,自訴右脅部疼痛不適,牽引右肩背,伴見口苦口干,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質淡暗苔黃厚膩,脈弦滑。體格檢查墨菲征陽性,讓患者做B超檢查,結果回示,膽囊息肉,直徑5mm。辨證屬濕熱蘊結于肝膽,肝絡失和,膽不疏泄,濕熱交蒸而發病。治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和胃降逆。處方:金錢草30g廣木香10g青皮10g隔山消10g元胡15g姜黃10g澤瀉15g莪術15g生薏苡仁30g連翹15g大腹皮25g絞股藍15g炒內金18g佛手10g徐長卿15g連服7劑后,諸癥減輕,去徐長卿加枳殼15g,繼服40劑,復查B超,膽囊息肉3mm,又按原方加減服用2月,復查B超膽囊壁厚2mm,光滑,囊內未見異?;芈?。繼續鞏固治療半月。2011年6月1日隨訪未訴特殊不適。
90 mm Hg者,均稱為高血壓。臨床上常見原發性高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73792,81202630)第一作者:王梓寧,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中醫藥文獻計量分析。E-mail: *通訊作者:張華敏,研究員,研究方向:中醫藥古籍的管理與利用,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策略研究。E-mail: 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種類型[1]。中醫學中雖然沒有高血壓病名,但相關癥狀可見于“眩暈”、“頭痛”等病證中,并且歷代醫家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關于高血壓的相關記載最早可見于《內經》,稱為“眩冒”、“?!盵2]。宋代以后,進一步豐富了對眩暈的認識。目前多數醫家治療眩暈以辨虛實為關鍵,其次從風、痰、火、虛等方面辨證論治[3]。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4],對CBM里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為該領域研究人員了解研究概況、研究熱點及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和信息支持[5-6]。1 資料與方法1.1 數據來源以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為檢索源,使用“主題檢索”,選取“高血壓”為主題詞,以“按摩療法”、“穴位療法”、“中醫病機”、“中藥療法”、“中醫藥療法”、“中西醫結合療法”、“針灸療法”和“中醫療法”等為副主題詞,進行組配檢索,文獻年代不限,下載全部題錄信息,去重后獲得文獻3 488篇。1.2 數據處理將導出的文獻導入Excel中,以文獻的標題進行排序去重;并對文獻記錄中出現的作者、機構、主題詞、發文期刊等進行詞頻統計,得出高產作者、核心機構、高頻主題詞以及高載文量期刊等。最后使用MySQL語句,將確定得出的高頻主題詞進行兩兩配對,導入Spss19.0進行共詞聚類分析,以揭示文獻中的研究熱點。2 結果對符合條件的3 488篇文獻進行統計,得出發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8位,發表文獻數在10篇及以上的單位有9家,收錄文獻在4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4種。
表1 CBM數據庫中發表高血壓相關文獻量≥10篇的作者序號 作者 發文數量(篇) 1 段學忠 21 2 李運倫 19 3 邢之華 18 4 唐蜀華 14 5 王崇行 14 6 譚海彥 12 7 鄺安 12 8 楊丁友 12 9 孫西慶 1210 蔡昌龍 1111 周端 1112 嚴燦 1113 劉文軍 1114 張臣 1115 徐貴成 1016 符德玉 1017 潘毅 1018 李煒 10合計 2292.1 發文作者分布根據3 488篇文獻的作者統計結果顯示,來自總醫院的段學忠學者以21次的出現次數居于首位,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益脈降壓流浸膏(膠囊),調節患者血漿內血漿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一氧化氮(NO)、胰島素抵抗(IR)和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以改善老年氣虛血瘀型高血壓的病情[7]。李運倫、邢之華等學者分列發文量的第2、3位。表1為發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統計情況。2.2 發文機構分布經過數據清理后,選取發表文獻數在10篇及以上的單位進行發文機構數據分析。其中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以23篇文獻居于首位。該所在20世紀70~80年代,曾由王崇行和鄺安兩位學者聯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主要研究了通過氣功鍛煉,不僅可以取得降壓療效;并且隨著病情的演變,氣功鍛煉可以調節血漿中環磷腺苷(cAMP)與環磷鳥苷(cGMP)的水平,即隨著陰虛癥狀的改善,cAMP含量趨向降低;隨著陽虛癥狀的改善,cGMP含量趨向降低[8-9]。南京中醫藥大學和總醫院分列第2、3位(見表2)。表2 CBM數據庫中發表高血壓文獻≥10篇的機構序號 作者單位 發文數量(篇)1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232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3 總醫院 184 廣州中醫藥大學 145 安徽中醫學院 136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137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138 山東中醫藥大學 139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12合計
1392.3 發文期刊分布經過數據清理后,選取收錄文獻在40篇及以上的14種期刊,共收錄文獻768篇。其中,《中醫雜志》以收錄79篇文獻居于首位,《新中醫》和《陜西中醫》以73篇文獻并列第二(見表3)。2.4 高頻主題詞統計最后,將出現的所有主題詞進行清理后,將不同領域排名前10位的主題詞及詞頻統計如下(見表4)。表3 CBM數據庫中發表高血壓文獻≥40篇的期刊序號 來源期刊 發文數量(篇) 1 中醫雜志
79 2 新中醫
73 3 陜西中醫
73 4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61 5 河南中醫
55 6 遼寧中醫雜志
55 7 四川中醫
52 8 山東中醫雜志
51 9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4910 吉林中醫藥
4911 上海中醫藥雜志
4712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4213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4114 中國針灸
41合計
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48例臨床患者,本組所有患者均采取頸椎牽引,中醫手法,中藥熱敷和內服相結合的綜合療法實施治療。
結果:經治療,本組患者33例痊愈,13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8%。
結論: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選用中醫綜合療法不僅能夠達到整體和局部的兼顧,還可以實現內治和外治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的效果,這類優勢相結合的治療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療效,使療程得到縮短,同時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可在臨床上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醫療法 中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368-01
神經根型頸椎病(CSR)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頸椎病,發病率可達到60%,甚至達到70%,在中老年人群中尤為常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壓力不斷增大,該病癥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就目前而言,較多的方法可以治療CSR,然而并未有一個統一的療效。本組研究共收集了48例CSR患者,均采用中醫綜合療法進行治療,且獲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做如下報告:
1 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共48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6例;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71歲,平均年齡為43歲;本組患者的最短病程為7天,最長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9個月;本組所有患者均為CSR。有26例患者頸痛伴右上肢放射性痛,19例患者患者頸痛伴左上肢放射性痛,3例患者患者頸痛伴雙上肢放射性疼痛。檢查本組所有患者的體格:上肢肌力均存在各種程度的下降,43例患者的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呈陽性,45例患者的壓頂試驗呈陽性。本組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為:46例患者的頸椎出現生理曲度改變,45例患者的椎體后緣骨出現增生,47例患者的椎間隙和椎間孔變窄,31例患者的項韌帶鈣化。本組所有病歷均與相關的中醫病癥診斷標準以及相關的CSR診斷標準相符合。
2 方法
頸椎牽引。本組患者的治療采用頜枕帶牽引法。在頸椎牽引過程中,令患者端坐,頸椎前屈25°±5°,根據適當的角度將兩條布帶縫合,一帶將患者的下頜托住,另一帶牽拉患者枕后,開始時牽引錘的質量為3kg-5kg,維持在2kg-3kg,不可超過10kg,每日兩次,每次牽引30分鐘,一個療程為10天。
中醫手法。在中醫手法治療之前,其準備手法為:令患者端坐,使其頸部自然放松,術者在患者背后站立,以滾法在患者頸部治療3分鐘;然后自上而下在患者頸椎棘突兩側沿垂直肌纖維方向按揉、彈撥5-10次;再點按患者的壓痛點和大椎穴、風池穴、天宗穴及大杼穴,提拿天井穴;使患者的的頸背部肌肉盡量放松。對本組患者治療時的手法是采用頸椎定點旋轉復位法。令患者端坐,術者在患者背后站立,觸診頸椎,雙手拇指自上而下檢查患者的偏外的棘突;患者的枕部被術者的前胸頂住,然后術者用肘部托住患者的下頜部位且向上牽拉,并以適當的力度性患側逐漸旋轉,用一手的拇指將患者偏外的棘突頂住并向健側方推動,能夠聽到“咔噠”的清脆聲音,或者是拇指能夠感受到棘突復位的移動感;偏外的棘突復位后,用拇指將患側臂叢神經彈撥兩三次,以患側上肢出現觸電感為宜。在中醫手法即將結束時,還需采用拍法、拿法或抖法等手法令患者的頸肩部肌肉得以放松,使肌肉痙攣消除,充分的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最后再以適當的力度拔伸患者麻木的手指。每日一次,一個療程為10天。
中藥熱敷。藥物成分為細辛、紅花、川烏、各20g,沒藥、乳香、羌活各30g,當歸、桂枝、寬筋藤、三棱、兩面針、澤蘭各60g;然后將以上所列藥物研磨成粉,并將500ml白米醋加入其中,攪拌均勻,并用紗布包好,進行20min的籠蒸;之后將在患處皮膚置放熱敷1小時。每日兩次,三天后更換一劑,一個療程為10天。
中藥內服。藥物成分:丹參、雞血藤、葛根、黃芪各30g,桂枝、當歸尾各13g,甘草6g,片姜黃18g,一條蜈蚣,全蟲8g,50ml黃酒。其中伴有上肢麻木無力者可加30g炒白術、15g黨參;伴有疼痛游走不定,受冷疼痛加重的患者的可以加13g防風、3g細辛。水煎上述藥物,取汁300ml,分兩次口服,每日一劑,一個療程為10天。
3 結果
本組患者的療效均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相關標準為參考依據進行評定。經治療,本組患者33例痊愈,13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8%。
4 討論
CSR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該病癥的臨床表現多為頸肩部及頸后部疼痛,并向前臂和手指放射,且在軀體局部伴有感覺障礙,多為麻木。CSR的發病原因多為關節突關節或鉤椎關節增生、肥大、頸椎間盤側后方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形成。對于該病癥的治療,通常是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目前,中醫綜合療法已經成為治療CSR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將成為主流趨勢。雖然單純的頸椎牽引也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該方法在治療范圍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故將中醫手法、中藥和頸椎牽引相結合,對CSR的治療有著顯著的效果。
CSR在中醫學上可歸為“項痹”范疇。采用中藥熱敷可以使患者的的血液流速得到加快、促進微循環的改善,還可加快炎癥物質的吸收和消散,進而使患者的受損組織得以修復、疼痛減輕。采用中藥治療CSR時選取的藥物多數有通絡止痛、活血祛瘀的療效。手法治療能夠解除患者的肌肉痙攣,使關節紊亂得以糾正。促進神經根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改善,緩解神經根的壓迫癥狀。
由此可見,由于CSR存在較為復雜的發病機制,且具有不同的體征和癥狀,若采用傳統的單一療法不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然而采用綜合療法則可達到到整體和局部的兼顧,實現內治和外治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的效果。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療效,使療程得到縮短,同時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因此,可在臨床上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盧勇.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效果評價[J].江西中醫藥.2010(11)
[2] 牛明鏡,王順云.中醫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97例[J].中醫正骨.2012(3)
論文關鍵詞:中醫藥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概況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而缺乏特異性形態學、生物化學和感染性原因的癥候群。發病率極高,歐美地區報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診,占消化門診患者的25%~50%[2]。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等,IBS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國IBS患病率約為15%[3]。多見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藥物對治療IBS有確切療效。臨床主要將其分為腹瀉型和便秘型。以腹瀉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為常見[4]。極大地影響人們生活質量;一些臨床研究[5]和系統評價[6]表明中醫藥治療IBS-D具有特色和優勢,顯了良好的前景。近年來對IBS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有新的進展,現總結報告如下:
1 病因病機
1.1 IBS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患者癥狀遷延難愈,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西醫還沒有理想的特異性治療手段,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西醫對本病的病因研究藥學論文,精神因素的影響仍占主導。目前已知胃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診斷主要依靠癥狀和排除器質性疾病、腸道動力異常、腦-腸軸的異常、腸道局部神經免疫功能紊 亂等參與其發病,大量研究證實腸易激綜合征與精神心理異常密切相關[8]。人體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應形成,情緒改變使得某些受累臟器正常功能不能較快恢復,從而發生心身病癥論文格式模板。譚慧珍等[9]認為5-羥色胺(5-HT)是腦-腸軸聯系的關鍵遞質,在IBS的發病中有重要意義,5-HT轉運體(SERT)蛋白??蓪⑿课?-HT迅速攝取。有研究發現SERT基因的多態性與IBS的易發性有關。5-HT是腦-腸軸聯系的關鍵遞質,人體中能占5%存在于腦中,95%的5-HT分布于胃腸道,它在中樞內水平的改變,可導致失眠、焦慮等精神行為異常,在胃腸道可導致腹痛、腹瀉等表現。國外有學者也認為,5-HT再攝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響腸神經,這種過強、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會導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級的中樞神經的超敏感性,反過來再引起腸道感覺敏感升高,引發一系列臨床癥狀,這種神經系統的超敏性可能是產生IBS臨床癥狀的關鍵因素[10]。
1.2 IBS屬中醫學“泄瀉”、“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疇?!夺t方考》曰:“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端貑?middot;舉痛論》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瀉。”《證治要決》曰:“氣秘者,因氣滯后重迫痛,煩悶、脹滿,大便結燥而不通。”腸易激綜合征與肝、脾、腎、胃與大腸等關系密切,其病機主要為脾虛、肝郁、腎虛、或兼濕熱蘊結。往往初期表現為脾虛,運化失調,水濕內停,寒濕蘊久化熱,濕熱下注于大腸;脾虛易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氣機壅滯藥學論文,失降失調;郁熱傷陰,腸道失潤則致肝郁腸澀;久病及腎,腎陽不足,脾失溫煦,終致脾腎陽虛[11]。中醫按照臨床經驗將患者不同的證候特點分型(脾虛濕盛型、肝郁脾虛型、肝脾不和和寒熱夾雜型、肝郁腸澀型、脾腎陽虛型)。肝郁脾虛型是IBS的主要證型[12]占70%。肝氣郁滯,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運,脾胃功能紊亂。則大腸傳導失司,出現腹脹,泄瀉、便秘等癥。名醫葉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證候變化雖以脾胃為主,但其本責在肝。治療多從肝論治,調肝為主,健脾為輔。《慢性泄瀉治療諸法》[13]中提及:“慢性泄瀉多由脾、肝、腎五臟功能失調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調為主。故治療慢性泄瀉,應從健脾為主,輔以抑肝、溫陽之品。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征和精髓,其強調對機體整體狀況的認識和對全身陰陽平衡的調節,因此更適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療[14]。
2 腹瀉型IBS中醫藥療法
高文艷等[15]應用健脾調肝溫腎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0例,治療組40例口服健脾調肝溫腎方(由黨參10g,白術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陳皮6 g,防風10 g,山藥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組成)。隨證加減:少腹拘急,腹痛明顯,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虛濕重者藥學論文,加蒼術10 g,薏苡仁15 g;舌質黯,瘀血阻滯者,加川芎6 g;舌苔黃,脾虛夾熱者,加黃連5 g,形寒肢冷,陽虛明顯者,加制附片5 g。對照組40例口服匹維溴銨片。結果:綜合療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療組痊愈率為24.3%(9/37),總有效率為81.1%(30/37);對照組分別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療組的痊愈率為22.5%(9/40),總有效率為80.0%(32/40);對照組分別為17.5%(7/40)、77.5%(31/4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結果:對兩組痊愈和顯效的病例隨訪,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4例和12例復發或加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直腸敏感性:治療后兩組直腸感知閾值、排便閾值和疼痛閾值均有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論文格式模板。張聲生等[16]將3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用辨證論治(中藥組)和匹維溴胺(西藥組)治療,療程4周。中藥組辨證分為4型:(1)肝郁脾虛證:方用痛瀉要方加減(黨參20g、白術15g、白芍15g、陳皮10g、防風10g、白扁豆10g、芡實10g、綠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虛濕阻證: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蓮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蘭10g等);(3)脾胃濕熱證:方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10g、黃芩10g、黃連6g、甘草6g、苦參9g、秦皮10g、炒萊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腎陽虛證: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吳茱萸4g、肉豆蔻10g、)補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黃芪20g、白術15g、干姜10g、甘草6g、黃連3g等)。結果:癥狀療效評價:治療后中藥組在腹痛程度積分、排便滿意度積分、生活干擾積分以及BSS(IBS病情變化積分表)總積分4個方面優于西藥組(P<0.01,P<0.05);總體療效上,中、西藥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8%(165/173)和81.3%(143/17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單項癥狀腹痛的評價:中、西藥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6.1%(149/173)和70.3%(121/17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大便性狀療效評價:治療后中藥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數、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數和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3方面均優于西藥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護理干預配合愈腸煎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100例,愈腸煎基本方:補骨脂、炒白芍、炒白術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訶子8g、炙米殼、陳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風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證屬肝郁脾虛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虛弱者加炙黃芪15g、黨參20g;寒熱夾雜者加黃連3g、黃柏5g;脾腎陽虛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為1療程。結果:痊愈16例(16%),顯效35例(35%),有效38例(38%),無效11例(11%)藥學論文,總有效率為89%。李永等[8]應用參苓白術散合痛瀉要方辨證加減,針灸和復合行為療法(生物反饋加松馳法)治療IBS100例。藥用:蓮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參15g、甘草9g、白術20g、山藥15g、白芍20g、陳皮15g、防風20g。辨證加減: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瀉加煨訶子18g,炒升麻9g;瀉不止,單用生山藥(碾細)60g,生車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藥、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叢蓉18g;腹脹納差加厚樸9g、神曲12g。療程6~8周。結果:臨床治愈62例(62%),顯效18例(18%),有效11例(11%),無效9例(9%),總有效率91%。尹玉蘭等[18]將107例IBS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53例)采用常規心理調節:飲食指導及對癥治療,治療組(54例)按不同的中醫證候分成不同的證型,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對應的中藥湯劑,2組為療程均為4周。脾虛濕盛型予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樸10g、蓮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藥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虛型予痛瀉要方加減:白芍30g、炒白術12g、防風10g、陳皮10g、香附10g、柴胡6g、黨參12g、廣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熱夾雜型予半夏瀉心湯加減:黨參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黃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黃連3g、大棗15g、炙甘草9g;肝郁腸澀型用滋水清肝飲合增液湯加減:生地30g、當歸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黃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參20g;脾腎陽虛型予附子理中湯加減:熟附子6g(先煎),黨參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術15g、厚樸10g、香附10g。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4%,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6%。彭宏順[19]從肝郁辨治腸易激綜合征48例,藥用柴胡10g、防風10g、陳皮10g、白術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為1療程。結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無效6.2%(3/48),總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醫藥療法
丁泳等[20]應用脾胃逍遙散治療便秘型IBS64例,兩組患者均在心理開導、飲食調整的基礎上,對照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療組64例予自擬脾胃逍遙散:藥物為柴胡10g、郁金10g、山梔子12g、白芍12g、白術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樸15g、瓜萎仁12g、枳殼15g、甘草10g等。加減:兼腸胃積熱者,加大黃(后下);兼氣虛者,加黃芪、黨參;兼陰虛腸燥者,加生地黃、玄參、麥冬;兼陽虛者,加肉蓯蓉、干姜。療程4周。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63%、76.63%(P<0.05);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變化情況比較,臨床主要癥狀(腹痛、腹脹、便秘、焦慮、抑制)的改變明顯優于對照組。姚景濂[7]等應用活血化瘀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105例,對照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療藥學論文,治療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東延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由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等藥物組成),療程4周。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14%、95.05%(P<0.05);兩組平均醫療費用比較,治療組105例與對照組101例分別為875.34元、1341.27元(P<0.05);2組隨訪期平均癥狀發生天數比較,治療組105例與對照組101例隨訪期平均發生天數分別為16.44天、37.84天(P<0.05)。劉文華[21]應用六味安消膠囊合逍遙丸治療便秘型IBS32例,對照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療組32例予六味安消膠囊(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產),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遙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產),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為1療程,3個療程評價療效。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50%、68.75%(P<0.05),兩組治療前后主癥積分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論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應用四磨湯治療便秘型IBS;治療組35例予四磨湯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陽漢森制藥有限公司產,批號: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對照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療程4周。結果:治療組腹痛、腹脹總有效率分別為65.7%、74.4%;對照組腹痛、腹脹總有效率分別為73.3%、70.0%(P>0.05);兩組治療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腸道氣體容積積分),相關癥狀比較;GVS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明顯減少(P<0.05);治療后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痛癥狀積分腹脹頻率積分,治療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小結
中醫學將IBS歸屬于“腹痛”、“泄瀉”、“便秘”、“抑郁”等范疇,發病多因外感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導致肝郁有氣結,肝脾不和,從而導致腸道氣化不利,傳導失司。其病位雖在腸,但與肝脾諸臟關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虛是主要病機,也是臨床最常見的證型。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病種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證醫學依據。IBS發病機制錯綜復雜藥學論文,很難用一種理論或學說以合理解釋,胃腸平滑肌及控制其運動的有關神經激素,可能影響結腸功能和促發癥狀,文獻中較重視精神因素及應激事件在該病發病中作用[23]。IBS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及飲食、心理調節等,其中藥物治療安全且有效的證據不多[24]。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時,不是從單純對抗的角度來解決問題,而是可能從整體上多靶點、多層次來發揮效應,因此在調整機體達成穩態的狀況相對要慢[15]。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征和精髓,其強調對機體整體狀況的認識和對全身陰陽平衡的調節,因此更適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療[14]。近年來對IBS等功能性胃腸疾病的治療目標不僅是著眼于單純“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其發作的頻率,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故按照常規進行療效評定的同時,建立包括生活質量在內的多維療效評定體系,提供中醫對疾病生活質量影響的的證據[25]。由于IBS復發的因素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手段防止其發生,以期達到最佳效果,將復發率降到最低,將是今后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許國銘,李石.現代消化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國宗,魯素彩,韓少梅.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學診斷標準的研究[J].中華內科學雜志,1999,38(2):81~84.
[3]詹麗杏,李兆申.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楊云生,趙卡冰,等.羅馬III標準研究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特點及亞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5):563~566.
[5]楊靜,張聲生.疏肝健脾化濕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9,17(1):29~31.
[6]蘇冬梅,張聲生,劉建平.中醫藥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系統評價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張建中.活血化瘀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105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錄.綜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8):1087~1088.
[9]譚慧珍,謝軍,馮崇廉等.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與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多態性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醫辨證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25例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報,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吳文江,張慶宏.胃腸功能性疾病證型分布的統計分析[J].中華國際醫學雜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懷棠,田德祿.董建華醫學文集(醫論)[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艷,王長洪,林一帆,等.健脾調肝溫腎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1):13~17.
[16]張聲生,汪紅兵,李振華,等.中醫藥辨證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護理干預配合愈腸煎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100例[J].四川中醫,2007,25(6):109~110.
[18]尹玉蘭,董明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0,18(1):37~38.
[19]彭宏順.從肝郁辨治腸易激綜合征48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遙散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64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0,17(1):73~74.
[21]劉文華,六味安消膠囊合逍遙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3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湯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腸道氣體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張萬岱,陳治水,等.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在西班牙講學期間對西班牙中醫醫療和教育現狀的調查,認為西班牙的中醫醫療和教育目前存在7個方面的狀況,文章對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應提出了7方面的對策。
西班牙是歐洲較早開展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的國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醫藥推廣較好的國家之一。隨著中醫藥在歐洲的不斷發展,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分別與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簽訂了雙方聯合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有關協議,由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定期派出教師赴西進行短期中醫藥教學工作。筆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講學和考察工作。現將筆者在西期間對西班牙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狀況的調查情況作簡要介紹,并提出個人的意見。由于在西時間較短,調查不細,管窺之處,敬請斧正。
1現狀和分析
1.1中醫醫療沒有法律的保護,政府支持管理無力
中醫藥在歐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沒有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擔心放開了對中醫的政策、中醫藥進人西班牙后,這種傳統的自然療法有可能會影響他們長期使用的西醫藥療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認在西中醫藥教育的學歷及學位,不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不承認中醫生的“醫師”資格,公費醫療只能享受西醫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醫藥在歐洲及本國的影響力,故只要沒有醫療糾紛,政府對各種機構開設的中醫學校及診所不予以干涉,對市售的各種中成藥及單味藥顆粒劑不強行制止。
1.2中醫藥教育規模小,但專業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與西班牙塔拉戈納國家醫師聯合會合作,在加泰羅尼亞開辦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與西班牙律師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納省組建了“中國傳統醫學高等學?!?,兩校分別開設了針灸、推拿的碩士課程和5年制本科課程教育。上述兩校于1996年合并重組為“歐洲中醫基金會”,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設有教學點和醫療點,開展中醫教學和醫療工作。
現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仍有一所中醫藥高等學校,該校招收全日制學生,專業設置有中醫、中藥、針灸、自然醫學等,學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學士學位和大專學歷。而“歐洲中醫基金會”所舉辦的學校隨著學員的減少和教學成本上的上升,教學機構逐漸萎縮,該基金會現已無學歷教育課程,僅在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3個城市開設有3個集教學、醫療一體的小型學校,學校設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個教室,教室最大者僅有50一60時,僅能容納60名左右學員,相應的診所也設在學校內。
此外也還有一些私立機構舉辦的中醫藥短期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主要從事短期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工作,旨在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培訓班的開班時間不定期,學習時間多少不等。
1.3教師魔乏,沒有規范教材,教學時間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講授中醫藥的教師中,大多數是在本國接受了中醫藥培訓的當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國赴西班牙定居的中醫藥工作者;教師中以兼職者居多。由于中醫藥學校的教學時間少,故兼職者平時在診所中進行中醫醫療;教師中多數只具有中級職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偏少,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至今為止,歐洲還沒有一套符合當地中醫藥工作實際的統一的中醫藥學教材,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譯的中國不同版本的本科或專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為西班牙編寫的中醫藥系列教材。畢竟經歷了10余年時間,當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從教學時間看,4,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學周期不短,學習的時間及效果相對有保障;許多短期培訓班的學員往往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課堂所學的內容極其有限,學時過少,只能把握中醫大致的要領,難得精要。西班牙的學員大多重實用而輕理論,他們一般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不予重視,但對實際治療方法尤為注重。如筆者在給學員進行的中醫神經系統疾病專題講座時,在講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等內容時學員們似懂非懂,不予提問,一旦講到具體治療方法時,則學員們集中精力聽講,相應的問題增加,當介紹到針灸療法時,則問題各種各樣,問題要求具體并具可操作性,比如進針的角度、深度等等。這一現象與西班牙中醫藥教育程度不高、但針灸在西推廣較好有關。
1.4缺乏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規模太小,但就診及治療環境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內,一般沒有中醫藥??啤5诓糠轴t院中設有“疼痛門診”,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在本國學習過針灸的醫生為諸痛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西班牙的中醫治療大多在診所內進行。中醫診所在西班牙的許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規模較小,大的診所有100多擴(含教室),小的僅有20余m2。診所內的設施大多簡單而實用,除了就診桌外,有進行針灸治療所必需的治療床,有銀針、艾條、梅花針等器械和針灸經絡掛圖,有中醫藥書籍、經絡人等治療常用的工具,還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藥。
西方很重視保護患者隱私。在診所內,一位醫生一個診室,治療室內各個治療床之間有隔離板和隔離門簾,床單整潔干凈,這樣,便于患者坦誠向醫生訴說病情,有利于治療的隱蔽;患者使用治療床時采用一次性床單,一人一換,讓患者在診所內感覺舒心、安全,毫無顧慮,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1.5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難用湯藥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認中藥為“藥品”,故不允許中藥飲片進人本國,禁止在其國內使用動物藥和礦物藥?,F在西班牙國內僅有由其他國家生產的100余種單味藥顆粒劑,50余種中成藥,這使得以湯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內、兒、婦等科的醫師們顯得無力施展才華。當然也有少數中國籍或本國精通中醫藥理論的醫生在適當的時候會給患者開具湯藥,服用單味藥顆粒,或從法國等歐洲國家配方用藥。
相較之下,非藥物的針灸療法在西班牙推廣較好。在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醫生絕大多數是針灸專業的,針灸治療的病人主要有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還有一些疑難疾病患者。
1.6中醫師業務知識欠缺,辮證論治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西班牙行醫的中醫師們,少部分是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取得了學士學位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公派到西講學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語后,滯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國針灸醫生;大部分是在本國經過上述培養方式或其他培訓方式培養的醫生。
由中國培養的醫生赴西后由于從業范圍較窄,僅能接觸部分輕癥患者,進修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不多,又無適宜的臨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僅能處理簡單的病癥;而在西班牙本國或其他國家培訓出來的中醫醫生,則因學習時間太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的空間,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難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醫生大多只能運用針灸的簡單療法為患者治療。
西班牙中醫藥愛好者職業涉及面較廣,年齡覆蓋面大。比如筆者在西講學的學員中,有中醫(針灸)工作者,也有藥師、護士、制藥企業員工、醫療設備生產商、教師等;就年齡而言,有二三十歲者,也有六十多歲的人。學員中水平參差不齊,有一名曾到中國學習過中醫的學員盡管辨證論治的水平不高,但還會使用“桂枝附子湯”;而有的學員連陰陽五行、臟腑辨證尚不知曉。
1.7缺少宣傳報道,民眾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許多民眾知道有“中醫”這一傳統醫學療法,由于政府不倡導,在公眾媒體不能對中醫藥進行宣傳,因而中醫藥知識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眾盲目,就是中醫藥愛好者,許多人還不知道中醫為何物,也不懂得怎樣用中醫藥的知識對自己進行醫療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無一部中醫藥專業期刊或報紙。幾年前,由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與中國《中醫雜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發行了《中醫雜志》西文版。該雜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譯《中醫雜志》中的部分論文外,還自辦欄目,宣傳報道中醫藥在西的醫療、教學情況。這對擴大中醫藥在西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思考和建議
2.1盡快立法,獲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醫藥立法對于西班牙的中醫藥教育及醫療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拉蒙先生的介紹,由于中醫藥“回歸自然”的優勢及其神奇的療效使得其在歐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醫藥法律法規的意向。估計在2一3年內,有望使中醫藥在西班牙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認可。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發來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正式宣布:該大區官方正式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是西班牙政治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地區,故中醫藥在該區的合法化將會推動該國對中醫藥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規模中醫藥院校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中醫藥學術內涵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必須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臨床各科的知識,任何斷章取義、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會違背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會把握不了要領,導致無的放矢。
當前,西班牙應該在原有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在馬德里、瓦倫西亞等地建立全日制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專業方面可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中醫美容、中藥、康復醫學等,方可使中醫藥的教學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不斷提高本國中醫藥專業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師資培養引進,編寫適宜教材,保證教學時間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一個學校只有具備較強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故西班牙應加大中醫藥學校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增加專職教師的比例??刹扇闹袊鴩鴥纫M或在本國選拔后外送到中國培養等方式,使教師的中醫藥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應該重新組織歐洲中醫藥專家總結多年來使用的教材的優勢及不足,同時聘請國內到西班牙講學或工作過的中醫藥高級職稱教師,共同編寫出適合歐洲及西班牙實際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醫針灸、推拿、中藥、中醫康復、中醫內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顧其他學科。
在有較好的教師隊伍并有適宜的教材后,適當增加全脫產學習專業學員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學員的面授時間,才能保證學習質量及學習效果。
2.4設立正規醫療機構,有規模合法執業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則可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設立中醫科室,下設中醫內科組及針灸推拿組,不僅對疼痛病癥,還可對內科疾病及肢體經絡的病癥實施中醫治療。
散在于各地的各個小診所,在得到法律認可后,應履行報批手續,獲準后由管理機構規范管理;要設立診所條件標準,如診室、治療室,如果有內科診室的,必須設置中藥房;還應有必要的設施、設備要求。
2.5引進中藥飲片,發揮中醫內服湯藥的優勢
在上述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引進中藥原生飲片,至少有300一400種飲片供臨床使用。中藥的礦物藥及動物藥在許多急重病及疑難病中能發揮奇特的療效,應解除對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禁忌,讓中藥飲片進藥店;同時,放開對單味藥顆粒劑的限制,在正規的藥店內憑醫師處方配方。
中藥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非藥物療法,只有應用了中藥,才能體現中醫的精髓,整體發揮中醫的優勢,讓西班牙廣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強對從業中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診治水平
要使中醫藥真正在西班牙有較大的發展,除進行初期專業培訓外,對已經在西從事中醫治療的醫生,也應進行相應的在職培訓,如參加個人愛好的專題講習班,并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強化學習等,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和針灸診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進行專題講學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欠缺的特點,講課中有重點地講解理論,并了解學員對針灸實用技術需求較具體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針藥結合。即使是非針灸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介紹針灸知識。
只有將現已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大夫們的臨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藥神奇的療效。
2.7采用報紙、期刊、電視等媒介形式,加強對中醫藥的宣傳
【關鍵詞】 舒心逐瘀湯;冠心??;中醫藥療法
論文 聯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30 cas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d.methods 58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d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30 cases in the therapeutic group took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and 2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isosorbide dinitrate、compound danshen tablets and so on.4 weeks later,the attack times of anginapectoris,ecg,and the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results the attack times、ecg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of thetherapeutic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key words】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ch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冠心病是好發于中老年患者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冠心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痙攣,其中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一個常見臨床類型。目前隨著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越趨年輕化。因此,對冠心病、心絞痛的防治已成為中西醫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中醫藥在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方面取得了一定得優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采用我院自擬的舒心活血湯治療冠心病30例,并與單純西藥治療28例相比較,臨床療效確切,總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和住院冠心病患者5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43-79歲,平均(63.58±6.12)歲;病程0.9~21年,平均(5.62 ±4.41)年。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證23例。對照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37~76歲,平均(61.48±8.83)歲;病程0.8~20年,平均(4.95±3.68)年。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證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選擇標準
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具有下列條件之一。① 具有心絞痛癥狀-胸悶,心前區或胸骨后疼痛;②靜息心電圖有缺血性st-t改變(st下移≥1 mm);③靜息心電圖正常,而動態心電圖出現缺血性改變(st下移≥1 mm,持續1 min);④彩超顯示心肌運動不協調;⑤ 陳舊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現明顯心絞痛發作者。
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胸痹心痛的證候分類[2]制定。心血瘀阻型:主癥為胸痛、胸悶,次癥為胸部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面色晦暗,舌質紫暗、瘀點、瘀斑,脈澀或結、弦細。具備主癥一項和次癥兩項以上即可診斷。
2.3 排除病例標準 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臟疾病、重度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頸椎病所致的胸痛者;合并有中度以上高血壓、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未按規定用藥,未完成治療療程者。
3 治療方法
3.1 治療組 以舒心活血湯為基本方加減:當歸10 g、桃仁10 g,紅花10 g,丹參20 g,玄參 15 g,川芎10 g,木香15 g,枳殼15 g,桔梗15,柴胡10 g、鬼箭羽15 g,路路通10,大黃(酒炒)10 g,甘草5 g。加減:胸痛劇烈者加延胡索、郁金;畏寒肢冷陽虛血瘀者加附片、肉桂、薤白;納少腹脹,加黨參,白術,焦山楂、麥芽、神曲各;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遠志;痰瘀交阻、胸悶者加瓜蔞、半夏、陳皮等。1劑/d,水煎分2次服。
3.2 對照組 給予硝酸異山梨酯、復方丹參片治療。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均給予硝酸甘油含服,均以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評定療效。如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予以對癥治療。
3.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4 療效判定標準
4.1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制定的心絞痛、心電圖及中醫癥狀療效標準。
4.1.1 臨床療效標準[3] 顯效:心絞痛等主要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明顯減輕;無效:心絞痛等主要癥狀基本與治療前比較,無改善甚至加重。
4.1.2 心電圖療效標準[3] 顯效: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被蜻_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改變變淺(達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者;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甚至出現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或直立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以及出現異位心律、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內傳導阻滯。
4.2 心絞痛臨床療效見表1。
4.3 心電圖療效見表2。
4.4 癥狀改善情況 兩組于治療15 d后原有心悸、氣短、乏力、頭暈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同時體力增加,精神轉佳,但治療組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
5 討論
冠心病屬中醫學“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疇,主要病機是邪痹心絡、氣血不暢,多因氣虛、痰濁、寒凝、氣滯、瘀血等導致心脈痹阻不暢所致,如汪氏[4]認為,“痰瘀痹阻心脈……不通則痛”,病機表現為本虛標實,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舒心行氣、通絡止痛為主要法則。方中當歸、桃仁、丹參、川芎、紅花養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玄參滋陰養血;木香舒心行氣;枳殼、桔梗通暢胸中氣機,行氣活血;柴胡疏肝解郁、升舉清陽,與枳殼配伍,理氣散結;鬼箭羽、路路通活血化瘀通脈,酒炒大黃增強活血化瘀之功,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行氣、養血、活血、祛瘀、通脈、止痛之功。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當歸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外周循環;丹參具有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還能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黏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木香具有明顯的擴張血管的作用;川芎具有鈣拮抗樣作用,能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同時,可明顯改變血液流變性,使血液黏度降低、紅細胞及血小板電泳加快,降低纖維蛋白原,提高紅血栓的溶解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白血栓的增長趨勢,對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5-6];紅花可輕度興奮心臟和增加冠脈流量,對心率失常有一定的對抗作用,且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纖維蛋白溶解,對血流阻滯、血行障礙有改善作用[7]。
實踐證明,該方對冠心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若隨氣虛、痰濁、寒凝等不同癥侯加減,則療效更佳。
參考文獻
[1] 季祥武,董硯虎,王善言,等.內科疾病診斷標準.青島出版社,1991:56-60.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19.
論文關鍵詞:運動員;競技健美操;運動損傷
一、大學生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損傷的因素
(一)競技健美操項目的特點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快節奏、動作變化多的新型比賽項目,其內容豐富,動作新穎獨特,難度高,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是由技巧的規定動作創編動作和跑跳結合的單人、雙人、三人、六人的徒手操。它是一項以柔韌、協調為基礎,以力度、力量為核心,以耐力為保證的表現難美性非周期性的技能運動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在三維空間交替中進行難度較大的動力性和靜力性動作,高頻率、大幅度地完成復雜的動作組合,流暢地完成各種托舉、支撐配合等動作,因此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身體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一旦這種壓力作用于身體某一薄弱環節,在快速變化中完成的動作時稍有疏忽就易導致損傷。通過對62名大學生健美操運動員及損傷種類和受傷部位構成比的調查,從事健美操運動員都發生過運動損傷。損傷部位大多屬于急性損傷,慢性損傷,造成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突擊難度動作和準備活動的不充分,如常見的運動損傷有肌肉拉傷,踝關節韌帶損傷等,由此可見健美操運動項目是一個易發生損傷的運動項目之一。
(二)國際競技健美操規則的變化國際競賽健美操規則演變很快,難度動作的系數越來越大,就2005年版的競賽規則來說,和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規則中對4類難度動作做了相應的改變。A類:俯臥撐、旋腿與分切、開普和直升飛機;B類:支撐與水平;C類:跳與躍;D類:平衡與柔韌。其中,A、B類的動作主要是以手臂支撐動作為主;C類的動作多以跳躍成俯撐或轉體成俯撐為主,運動員手腕部位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腕關節受損傷的機會加大;D類難度的縱劈腿、橫劈腿必須達到180,垂直劈腿、依柳辛等柔韌類難度必須達到170°的開度,否則將被視為動作未完成,因而就失去了得分的機會。研究發現:A、C、D類難度動作引起的損傷在種類上多為韌帶拉傷,在調查中發現小腿和大腿中韌帶拉傷中各占6.34%、8.29%的,在損傷病程上多為急性損傷,所以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為了在比賽之中得到較高的難度得分,在平時必須進行強化訓練,但是高難度、高強度的專項訓練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韌帶的損傷。
B類難度動作引起的損傷多為腱鞘炎,在損傷病程上多為慢性損傷。2001年以前的規則之中從來沒出現過單個難度動作為1.0的分值,2005年版新規則中則出現了8個單個難度動作分值為1.0的難度動作,并且首次出現了聯合難度動作,對于圓滿完成的難度動作可以給予0.1的加分,這也直接刺激了運動員選擇更高難的難度動作,高難動作的完成需要運動員具有超強的身體素質,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運動員來說在完成高難動作時導致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就會加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競技健美操不象競技體操的發展那么成熟,包括訓練經驗、恢復保障手段等,導致了競技健美操的訓練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所以,競技健美操規則的導向對運動員的損傷存在著潛在的影響。
二、桂林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損傷的直接因素
(一)運動疲勞
競技健美操要求運動員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大幅度、高頻率、高強度、精確地完成每一個動作,由于大學生健美操運動員訓練時間有限,因此體能儲備不足,使得運動員在完成后半套動作時體力不支,完成動作的質量下降,失誤率增多,從而導致損傷的發生。大學生健美操運動員具有雙重身份,擔負著學業和訓練的雙重任務,訓練時間不足,由于訓練時間短,又有獲得好的成績渴望,所以賽前多次重復練習某些不易掌握的動作,勢必會造成身體某些部位的局部負擔過重,使身體的局部部位產生疲勞,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損傷;調查得知有19.51%的運動員認為疲勞是導致損傷的原因,占損傷因素的第一位。
(二)技術因素
競技健美操還是一個年輕的競技項目,訓練方法和手段還不夠完善,技術動作還不夠規范的現象突出,尤其是在高校。根據調查由于技術原因而導致損傷的占大學生運動員受傷率的15.61%。一名優秀運動員應當具備較強的身體控制能力和精確地完成成套動作的能力,這種身體的控制能力使得運動員的身體穩固性增強了,同時也減少了運動員受傷的機率,因此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是減少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場地因素
競技健美操運動動作內容比較豐富,多以各種跳、轉、支撐等動作為主,因此訓練和比賽中場地過滑、過硬等,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的正常發揮,從而造成損傷,例如在過硬的場地做以俯撐姿態落地的動作,在銜接不好的場地上做大跳等等。據調查有16.1%的大學生健美操運動員認為場地不適是引起損傷的因素。
(四)準備活動不充分
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神經系統和其它運動器官的功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或還沒有達到適宜的狀態,就進系狀態,這樣,肌肉、韌帶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夠,身體的協調性差,就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五)其它原因
由調查可知由其它原因造成運動員引起的損傷約占0.92%左右。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精力不集中:運動員思想上的大意輕敵,在練習時精力不夠集中,急于求成,而引起各種性質的急性損傷,如挫傷、脫位、骨折、腦震蕩等;2、違反規則:在教學訓練中相互逗鬧,動作粗野或動作幅度過大,都會造成自己或其他運動員的損傷。
三、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預防
(一)身體素質訓練要全面,注意加強易受傷部位的能力訓練
身體素質的發展在于人體機能能力的不斷提高和增強,重視身體素質全面訓練,提高運動能力,注意加強易受傷部位的能力訓練也是預防損傷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只有高度發展的身體運動素質和機體的工作能力,才能保證運動員更好地掌握復雜的運動技術,承受超負荷的訓練并能防止運動損傷。依據競技健美操的特點,應重點發展下肢爆發力、耐力、柔韌性,上肢支撐力量及腰、腹力量。此外,還應加強易受傷部位和薄弱環節的能力訓練,有目的地增強有關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和韌帶彈性,從而加強關節的穩定性和堅固性,以提高機體抗損傷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增加運動員專項訓練時間
普通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損傷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訂訓練計劃、訓練目標和運動員專項訓練時間長短。對于制訂訓練計劃、訓練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據本隊的具體情況。對動作的選擇、套路的編排,不要過于求難、求高,音樂的速度不要過于求快,一定要從隊員的實際水平出發,不能好高鶩遠。對于專項訓練時間長短也有合理的安排,在時間訓練上短期的強化訓練雖有一定成效,但極易因操之過急而造成運動員損傷。因此,制訂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增加運動員專項訓練時間,堅持平時訓練,是預防運動員損傷的重要措施。
(三)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及負荷,注重難度動作的技術分析和研究
競技健美操在普通高校開展的時間不長,其教學和訓練的方法、手段還處在探索階段,訓練內容及負荷的安排,應符合訓練者的實際能力和接受能力、注意循序漸進。內容和量的安排要有針對性且目的明確。要特別重視準備活動,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受傷部位的準備活動應該要更加充分。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防止局部負擔過重,特別注意在疲勞狀態下不要多做高強度、大負荷的動作,因為此時運動能力下降、防護應變能力減弱、注意力分散,超量的大負荷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在一些新的難度動作的學習過程中,當技術要領不清楚、動作不對、出現錯誤、違反身體結構與機能特點及運動力學原理時,就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及負荷,深入研究動作的技術特點與規律,掌握科學的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不僅能提高動作質量,而且可以降低損傷的發生。
(四)加強醫務監督,注意消除疲勞、加強營養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競技性的運動項目,訓運動量大、負荷重、能量消耗高,因此要特別注意疲勞的消除和能量的補充。每次訓練以后不可忽視放松運動,要注意休息,改善膳食,加強營養,這樣不僅可以預防損傷,而且可以為后面的訓練提供保障。
(五)改善訓練的場地與設施,提高保護水平和自我保護意識
由于競技健美操具有高速度、大強度的特點,在訓練中稍有閃失就易發生損傷,訓練場地不平整、地面過硬、訓練著裝不符合要求、訓練時懶散等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損傷的原因,消除這些隱患是降低運動損傷、保證運動訓練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所以運動員應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注意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保護水平,在訓練中做好自我監督,注意自己的主觀感覺,當有不良反應時,應做到及時報告、及時處理,這樣既可以降低損傷的概率,又能使運動員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完成動作提高動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