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7 09:30: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能化建筑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智能建筑工程,建設管理,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智能建筑工程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設管理是一項很復雜的過程,不僅僅涉及到人員,材料設備的管理,更要綜合考慮到整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環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對工程的管理人員和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實踐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對工程的質量和施工的安全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加強對智能建筑工程建設管理的探究,對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智能化建筑設計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數設計院不重視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傳統弱電系統層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實際的明確需求,根本就談不上全面系統的規劃和設計; 其次,整體設計的理念還不強,在設計時只強調自動化與通信技術及相關功能的應用,較多呈現出電子、自動化、通信技術產品及其功能的簡單集合與堆砌的設計傾向,在設計智能化建筑時沒有一種整體考慮的思想。在整個項目設計過程中,多數項目智能化工程設計往往滯后于建筑設計,在進行施工圖設計時,智能化系統設備尚未選型、訂貨,所以土建設計圖紙往往沒有照顧到智能系統,或者僅憑過去經驗考慮,造成弱電管線預埋遺漏,電纜通道較小或沒有等現象。所以設計滿足不了現場施工的要求,從而造成了設計方案不合理、施工質量不合格,工程驗收不達標,智能建筑不智能的嚴重后果。
2.2 施工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的工程建設管理人員準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員可以靠著關系或者是憑借某一個高層的喜好而進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準入機制的不合理,不嚴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經濟,不明財務甚至不懂技術的人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工程項目的管理層,管理團隊整體素質偏低,管理機構臃腫。對人員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在施工過程中,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清晰,對人員的管理和對工程的管理脫節嚴重,同時,對工程技術人員的獎懲、任免、選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單位的人事部門為主,管理也比較隨意。
2.3 系統集成商的技術水平與職業道德良莠不齊
在某地區的一次抽查中發現,合格的 BA 系統不足六成; 某地技術監督局 2009 年對 10幢智能大樓布線系統測試結果表明,較好的僅占 20%。系統集成商遺留給物業管理公司的問題,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過程中已受到硬件設備的更新費用和軟件技術的提供渠道的雙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術的應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設計是智能建筑建設管理的基礎
智能建筑設計方案必須以需求分析為首要依據,必須針對建筑的具體要求作出符合該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設計必須多元化和個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決方案。有的設計初期業主以至建筑師基本不考慮或很少考慮智能系統的要求,甚至結構主體已經完工的條件下去考慮建筑物的智能系統要求,如此格局,當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結果。
因此,建筑師和各專業工程師之間必須緊密配合,才可能創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體設計單位對智能建筑系統的設計總體負責。所謂“總體負責”,其實就是設計總承包的概念。業主、設計、監理、施工等建設各方都應該認識到: 總體設計是整個工程建設的龍頭,馬虎不得。“以客戶需求為依據,按照實際需求進行集成”是一種務實的、正確的智能建筑設計技術思想。作為設計人員,應該認識到: 技術最終是為用戶服務的,而不能讓用戶屈從于技術。一個好的設計應該使用戶成為技術的主人而不是技術的奴隸。“為技術而技術”和“技術至上”的觀點是錯誤的,這一點應該成為稱職的專業工程師的必要素質。
3.2 加強對智能建筑工程建設的管理,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設標準與規范,加強智能化系統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與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與政府主管部門高度的重視。由于智能化系統在國內隸屬于建設、公安、郵電、廣電、消防、電業等行業管理,技術涉及自控、通信、計算機、電子、傳感器、機械等領域,因而此項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支持與組織,否則不可能具有權威性,同時在工作進度上也沒有保證。
筆者認為可以“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關智能化系統的設備、施工、驗收等工作所必須的標準與規范內容,查對目前國內現行標準與規范是否已滿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在近期組織完成相應的修改。如果國內現行標準與規范中某些內容空缺,而近期又無法完成編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確認后可將國際通用的成熟、先進的標準與規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應有權威部門給予正式認可,公布于眾。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體系
國內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論和經驗,使得我國難以確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體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體系需要很多專業的施工人員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必須由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員和資深的建筑學科專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吸取世界先進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建筑行業施工管理理論和經驗,根據中國的建筑行業實際情況來建立一套相應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體系。
3.4 改善人員管理方式,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管理。管理人員只有扎扎實實地提高素質,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細節管理,用心管理,才能發現細節問題的實質,同時,要改善決策方式,加強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體化,加強和施工人員的交流,促進人員關系的和諧。加大對施工人員的培訓,提高操作的熟練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種龐大復雜的操作施工過程,其中無論是先進的設備還是純人力勞動,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國建筑業起步發展時間晚,對技術人員的系統培訓尚不夠完善,手工操作人員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對而言有著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練,操作失誤多,不利于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保證。因此,要加強對施工員工的培訓,提高其操作的熟練程度,嚴格執行操控標準,提高操作效率,保證整個項目實施中的技術水準。
四、結束語
智能化建筑是社會經濟、信息化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工程建設既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也需要專業人才管理,總體上對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礎、設計是龍頭、施工是關鍵、管理是保證。
參考文獻:
[1]-蔡職穎 論智能建筑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年21期
關鍵詞:華東智能建筑優勢WTO挑戰
一.華東地區智能建筑的發展概況
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智能建筑市場(包括大廈及小區)啟動早,市場大,今后將有更大的發展,是WTO以后國外企業必爭之地,也是國內企業必爭之地。由于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廈四百多幢,智能小區二百多個。其中已建成的優質工程有上海博物館、金貿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號稱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上??萍汲且捕悸劽煜?。江蘇省迄今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區一百五十多個;南京中信大廈,總醫院新病房大廈及江蘇省政協大廈都為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小區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靈,是我國東南沿海技術和經濟發達地區,也是一個建設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報社大樓,在浙江省首次開通了樓宇自控系統,堪稱是浙江省第一座達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樓,從而揭開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經貿聯建大廈和華浙廣場都是代表當時浙江省先進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華浙廣場還代表浙江省參加了建設部組織的優秀智能建筑評選活動。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樓主要有浙江世界貿易中心、杭州電力調度大樓、浙江省建行大樓、杭州鐵路新客站、浙金廣場、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檢大樓等約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寧、溫地區。
二、入世對中國智能建筑業的要求
我國已加入WTO,進入WTO意味著我國經濟完全融入國際化市場,必須遵守WTO的原則和規定。根據WTO協議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將使我國智能建筑技術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而我國現行的建設事業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體制與WTO的規則和國際通行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整改革完善現行體系和體制的任務相當艱巨,形勢緊迫。
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必將對各種建筑,尤其是辦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僅對新建的辦公樓,而且對量大面廣的已有的辦公建筑的改造也帶來了智能化需求。
WTO對我國智能建筑要求具體表現在:
1.根據《建筑領域加入WTO后的對外承諾》,我國加入WTO后五年,允許外商成立獨資企業,取代外商在我國現有的辦事處機構,他們可以直接在我國簽定內貿合同,從而使產品和工程質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數量限制和關稅減讓原則,我國將降低對外市場準入程度,屆時會有更多智能建筑產品和系統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為我們提供更大的選擇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實惠。
3.隨著國外企業參與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的競爭,他們會把國外成熟的管理體制、規范的運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帶入中國,有助于提高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
三.華東地區優勢
1.學會健全,學術活動活躍。
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溫伯銀總工為首的上海專家,在全國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會。這是全國第一個智能建筑學會組織,成員有高校、設計院及企業技術人員幾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組織報告會、展覽會(上海歷屆智能建筑大型展覽會)、驗收評估上海甲級智能化大廈(如上海久事復興大廈等)起了巨大作用。溫總和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正副會長)的貢獻已載入中國智能建筑歷史,功不可沒。以陳眾勵、瞿二瀾、趙濟安、王東偉高工及上海大學趙哲身教授等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專家已經成長,在國內也有較大影響。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改為南京工業大學)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蘇省建筑設計院及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在國內也是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學術組織,成員有二百多人,每年舉辦學術年會,奉行“技術開放,市場開放”方針。常年舉辦學術報告會及國內外廠商新產品報告會。自辦了省內雜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雖成立時間不長,但青年一代學會領導骨干力量成長很快,成員已發展到幾百人。在組織浙江省智能建筑報告會、展覽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編寫出臺智能建筑標準。
1995年上海市出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DBJ08―47―95),它是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內部標準修改而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智能建筑標準,為全國規范智能建筑設計市場起了示范與指導作用。2000年在建設部領導下,以溫伯銀總工為首的編制組率領團結全國專家編制出臺了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開創了中國智能建筑新紀元,填補了空白。評審專家認為該標準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蘇省建委領導下,在溫總關心指導下,江蘇出臺了江蘇省建筑智能化設計標準(DB32/181―1998),1999年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9年又出臺了三個標準:
(1)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規程DB32/365―1999
(2)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施及驗收標準DB32/366―1999
(3)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評估標準DB32/T367―1999
構成了整套標準,促進了省內IB的發展;2001年中信實業銀行南京分行大樓(28層4.2萬平方米)通過檢測驗收與評估獲得江蘇省首幢甲級智能化辦公大樓稱號。
3.撰寫論文、編寫著作,成果豐厚。
1995年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首先匯編出智能化建筑論文選,其中溫總、瞿二瀾、趙濟安高工等論文在國內影響很大,開創了全國建筑建筑論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華東設計院溫總為首的編寫組又出版了大型經典著作―《智能建筑設計技術》。目前正在修訂將出第二版。上海舉辦了歷屆高水平智能建筑報告會,如中國超高層建筑技術研討會具有國際影響。
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等編寫出版了《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與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樓的建筑設備》(中國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獅物業公司諸建華總經理在總結上海久事復興大廈興建及物管經驗與陸偉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編寫出《智能建筑物業管理》一書(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設計院楊紹胤教授級高工先后編寫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規劃和設計》(1999.2)以及《智能建筑實用技術》(2001年)。
4.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
目前上海正申辦2010年上海國際世博會。預計2008年上海高層建筑將達2000幢,據國外某公司稱,世界最先進的智能建筑新技術可去中國上海參觀。江蘇目前正興建南京地鐵工程(8個站,投入72億),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蘇省申辦成功2005年全國第十屆運動會,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奧體中心。相應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將在江蘇省無錫、蘇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開工投入120億,打造十大標志性建筑。南京國際經貿廣場,維多利亞國際商務中心,夏華國際廣場、南京中大科技大廈、聯強大廈、紫鑫中華廣場、歐洲城、東成大廈、浙江國際貿易中心、東渡大廈等。南京市將興建十大體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劃艇激流回旋場地、馬術賽場、中山門競技中心、擊劍比賽訓練館、龍江體育中心二期網球工程、南京中山國際公園、環湖體育帶及南京足球訓練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樓約有上百座,市場紅火,其中有杭州凱悅大酒店、杭州國際金融大廈、杭州國稅局大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杭州日報大樓、杭州海關大樓、杭州第二長途電信樞紐大樓、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杭州濱江區行政中心、元華廣場、湖州市中心醫院、義烏中心醫院、湖州市能源調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興市行政中心、東陽市行政中心、安吉縣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溫州晚報社大樓等。杭州地鐵工程也已啟動。浙江省智能建筑近兩年后來居上,已興建上百棟智能大廈,數百個智能小區,近期還在杭州興建杭州大劇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電力大廈等均以大量巨額資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多已名列全國前茅。
5.華東地區擁有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實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設部已獲得系統集成和單項資質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區20家,南京地區28家。他們都承擔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機場等上百項智能工程,取得了營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經驗,有著較好的聲譽。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辦事處均落戶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戰
1.認清國際智能建筑發展趨勢,推動智能建筑健康發展。
2l世紀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同時又是生態文明時代。從總的方向,國際先進生產力水平正在運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術,探尋人類生存、生產和生活聚居環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術是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在21世紀的智能建筑領域里,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含Bluetooth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等,都將會有更加深入廣泛地具體發展應用。特別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標準化、廣域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發展。
但是,智能化技術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為一個整體建筑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說,“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2l世紀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長遠大方向。因而,除繼續利用上述現有智能化高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外,新興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學等等技術發展,正在滲入滲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學科多技術領域中,實現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在國際上也形成所謂“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正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去處理垃圾、污水、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資源可持續利用,建筑人工生態環境等等:也正在嘗試運用高新技術有規模建設智能型綠色建筑、智能型生態建筑,“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2.認清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2l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智能建筑技術必須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結合起來。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統是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整體,因而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實現智能化建筑及其產品設備與系統的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核心關鍵。目前國際樓宇業界公認認同較先進的開放式系統行業協議標準技術有兩個:一個是美國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術的LonTa1k標準協議;另一個是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樓宇自動控制網絡數據通信協議(BACnet)》BACnet同時還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及歐共體標準草案。兩者都是基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的。因此兩者在開放系統技術上是可以互相補充互為依存的,前者著重現場控制域,后者著眼于信息應用域。而且BACnet的協議層次里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五種選擇中就包含有LonTalk協議。況且兩者技術都正在不斷地完善發展,至于我國智能化建筑在開放式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發展研究上嚴格講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頗大,亟待投入。南京工業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開發國產化樓宇自控新系統。
3.努力搞好學(協)會工作
按照WTO的原則和規定,加快行業協會自身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規則,調整優化行業的組織機構,成為增強行業自律的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建立一個有序和公平的競爭市場。建設部已批準即將成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分會。這是我國加強管理智能建筑業的大事,華東地區作為地方學(協)會要在上級學(協)會的領導下努力做好貫徹執行工作,加強市場管理,防止低價惡性競爭,保證工程健康實施。有條件時爭取成立地方行業協會。
4.加強團結,加強合作,共同提高學術水平
華東地區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蘇)學會要加強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要在舉辦報告會、展覽會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學術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積極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有條件時爭取舉辦國際智能建筑研討會,以提高我國學術地位與聲譽。
5.加強宣傳,提高建設業主的認識,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業主對智能建筑的過于迷信,必然導致“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他們認為既然“智能”就應該無所不能,更有甚者將該項目的投資僅作為提高“身價”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當前信息化時代物業管理重要的基礎,認識不到日常運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資能得到高額利潤的回報。因此,建議應該有國家政府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管理規范和服務體系,強制性的將系統日常運行管理納入正常軌道,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6.協助政府搞好注冊電氣工程師復習培訓工作,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水平
據了解,國家人事部將在2003年6月第一次開考注冊電氣工程師。其中,建筑電氣業屬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電設計師大部分也要參加此系列考試。目前,有關單位正在編寫復習參資料,建議華東地區也要作好考試復習培訓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華東地區智能建筑業在國家有關部門領導下,在業主、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專家努力下,營建出更多的高質量優質智能建筑工程。
參考文獻
1.徐興聲,《WTO與我國智能化建筑技術發展對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統》,2004.4,P34―P38
2.路更可,《試論面對入世我國智能建筑業的發展的對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統》,2002.2,P31―P34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管理
現今,人們對居住環境、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品味的追求日漸提升,從居民對建筑物標準的要求上即可看出,現在的人們對建筑中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這就為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管理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越來越多與智能化電氣工程相關的新技術應用于現代建筑中。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的施工主要步驟如下:①對整套配電柜和其調控設施進行安裝;②對架上電纜以及電纜橋架進行安裝;③對架空線路以及上步裝置的智能化電氣設備進行安裝;④對變壓器進行安裝;⑤對配電以及動力裝置進行安裝;⑥對柴油發電機組進行安裝;⑦對持續電源進行安裝;⑧對低壓電動機進行安裝;⑨對電加熱器以及電動執行部分進行安裝并接通其線路;{10}[10以后的符號跟之前的不一致。]對以上安裝的智能化電氣動力裝置進行調試運轉;{11}對開關插座等裝置進行安裝;{12}對接地設備進行安裝;{13}對裸母線、非開環母線等母線進行安裝;{14}對電纜線路進行鋪設并且對電纜頭進行安置制造;{15}對導管、線槽、穿管進行鋪設;{16}給槽板、鋼索配線;{17}對線路的安全性能進行測試;{18}對照明設備進行安裝;{19}對照明設備進行調試運行;{20}對避雷設備進行安裝;{21}對接閃器以及定位點進行安裝,對環境的變化及使用功能的變化具有感知能力。如:感知建筑物內外溫度的變化,監視建筑物內人員流動及大門的啟閉等。傳遞、處理感知到的信號及信息,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如:把傳感器獲得的有關溫度變化的信息傳遞到控制中心,分析建筑物內溫度的變化,與系統溫度設定值進行比較,判斷變化趨勢;{22}驗收工程,及時修改調整。
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應用現狀
1、智能化建筑概念
在當今的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管理中,人們對高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新技術的應用日漸增多,智能化管理技術就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智能化技術又可以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它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將“GPS定位技術”、“精密傳感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集中于一體的綜合技術?!叭斯ぶ悄堋边@個詞語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來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統、處理語言系統、專家系統、識別圖像系統以及識別語言系統等組成。智能化技術誕生至今,在控制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
智能化技術在建筑智能化中的應用,主要有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技術幾個方面,智能建筑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化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其發展也日新月異,研究者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綜合自動化、仿生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加入更加實用的功能,在中國興建的大型建筑將占全球一半,而現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廈,因此智能化大廈的弱電系統研究及實施,成為自動化控制領域里的一個重要分支,將現代大廈建設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大廈,并保有今后進一步的擴展性。
2、智能化建筑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的智能化建筑發展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缺點和尚待完善之處。首先,我國建筑智能化發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統功能短缺,導致有些工程無法如期完成,從而拖延了建筑整體的完成,難以保證效率;另外,國內一些廠家生產電子產品的質量較差,故障率很高,而國外進口產品價格偏高,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為一些業主青睞。其次,我國智能化發展十分迅速。從1990年開始,智能化工程已經成為我國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積累中,我國的智能建筑已經大有普及之勢,實際應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會需求量明顯增大。進入信息時代以后,人們的腦力勞動急劇增加。對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方便快捷的辦公場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設計理念的需求都將智能建筑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五位一體”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要求,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不斷加強,也將為智能建筑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術的應用問題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問題
盡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來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由于其發展歷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建筑智能化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少系統規劃理念。由于建設單位對智能化系統的理解深度還不夠,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而承包單位對以需求為主導規劃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少,造成經常是外行管內行,最后導致僅僅簡單以技術系統的數量堆砌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標準,進而使整個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設計院設計過程脫節。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單位主要是建筑設計院和系統集成商。無論是設計院還是集成商,在從事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點;設計者的知識更新、知識儲備、實踐經驗等方面與快速發展的工程建設要求不相互匹配,設計人員不熟悉當期主流產品的技術性能、技術要求,進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體實施過程和設計院的規劃出現不一致現象,以致由于設計問題影響到工程質量。
2、加強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進智能化行業健康發展
首先,高素質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業的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過硬的專業科研人員,在技術開發,科研設計等方面深入探討,在現有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組織更多由多方參與的研討會,聽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單位,業主,集成商等眾多意見,共同磋商行業發展的方向和出現的問題。建立行業專項研究基金和獎勵基金,不斷推動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其次,在系統分析階段,首先要定義清楚用戶所需的智能化系統,在系統規劃設計階段,為用戶做出詳細的系統規劃書,并在詳細設計階段做好技術設計與施工組織設計。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設計和職責問題,合理安排布置,統籌兼顧,有的放矢。在具體實施中,糾正總體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優化設計。再次,施工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設置質量控制點,控制工序活動質量,檢查工序活動的結果,掌握質量動態,完善施工檢查與驗收過程。抓好施工現場的項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進行。加強后期服務維修工作的力度,對維修人員和使用人員進行專門業務培訓,采用競爭上,對技術不過關人員進行淘汰,為智能建筑贏得良好的口碑。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的發展非常迅速,與此相關的施工管理技術也日漸提高。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對生活的智能化、居住環境的便利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化電氣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施工項目,與智能化電氣相關的裝置、設備等的建設工程管理都屬于此類。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壞關系著整個建筑是否能正常完工使用。隨著高科技逐漸引入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術在其中使用的越來越廣泛。智能化管理技術是將GPS定位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精密傳感技術集中一體應用的高科技綜合技術。智能化技術的引用,不僅可以減少建筑智能化電氣工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這種技術也顯著提高了操作的準確度和工作效率,縮短了工程所需的周期,并且也便于工程完工后對其進行監督檢測。
參考文獻
[1]楊東輝.關于建筑電氣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質量問題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02:170-171.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智能建筑以快速的步伐發展,計算機技術等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但是在現在的智能建筑施工圖中,autocad等通用繪圖軟件的應用仍然處于主要地位,這樣的施工圖繪制與設計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介紹了智能建筑施工圖中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的應用;然后分析了在智能建筑施工圖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再次提出了相應的實現程序與策略。
目前,在我國智能建筑施工圖繪制和設計過程中,應用的大多還是autocad等通用繪圖軟件。這樣的施工圖繪制和設計,不僅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所具有高速計算能力的優勢,而且這種方法的人工干預量大,導致工作效率很低。雖然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積極尋求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cad技術與優化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深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1 智能建筑施工圖中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的現狀
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在智能建筑施工圖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建設工程項目中的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與建筑設計全過程一樣,分為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智能化系統設計與建筑設計同步進行時最佳的做法。方案設計后經評審進入初步設計,然后再經評審進入施工圖設計,之后再經有關部門的質量審查,進入施工招標投標,由施工單位進行深化設計,這樣設計過程才算基本完成。在施工過程中,再對建筑裝修和功能調整等進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除少數工程項目能保證按照上述步驟進行作業外,大部分工程項目的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由系統集成商設計。由于系統集成商參與招標時,建筑的設施施工圖大部分已經完成,所以,系統集成商只是急于施工,并沒有對設計施工圖進行仔細研究與確認,因此,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在這一過程也不會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初步設計與評審這個階段也往往會被忽略。
2 智能建筑施工圖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成套性、完整性欠缺
一般來說,智能建筑施工圖設計文件主要包括圖紙目錄、主要設備及材料、設計施工總說明、平面圖、系統圖、原理圖、弱電機房詳圖、弱電豎井詳圖及其他會議室等詳圖。在深化設計階段,可能還會需要安裝圖、線纜圖和基礎圖等圖樣文件。部分工程項目智能化系統施工圖設計文件不能成套,有的是缺少系統圖,有的是缺少設計施工說明,有的是缺少主要設備及材料表和各種詳圖。這不僅對施工過程帶來了多種麻煩,也是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在智能建筑施工圖中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的表現。
2.2 圖面質量不符合設計文件表達清晰的要求
這主要表現在圖簽欄不完整,甚至不能達到國家標準、缺少會簽欄、對建筑設計單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圖未作處理、沒有注意線條的粗細,圖形的符號和文字字體以及沒有對圖幅大小充分重視。這說明傳統的設計手段與方法已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而autocad等繪圖方法未得到充分的運用,因此,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不能在智能建筑施工圖中體現其優越性。圖面質量不符合設計文件表達清晰的要求也影響了智能建筑的正常施工。
2.3 圖紙目錄與工程實際不相符
這主要表現在工程名稱和項目名稱與圖紙不一致、圖紙名稱和圖紙不一致、圖幅和圖紙不一致以及未將設計文件全部列上等方面。這也是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在智能建筑施工圖應用中出現的問題,造成施工過程中出現效率低、反復等現象。
2.4 主要設備及材料與工程實際不相符
這主要表現在不完整、沒有注明設備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數量與圖紙有出入、規定中對設備產品型號是否標明的問題存在矛盾等方面。一些單位認為智能建筑已經有了完整的施工設計圖,所以會這一部分內容不太注意,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失誤。這也說明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并未在智能建筑施工圖中得到充分的運用。
2.5 設計施工總說明中存在缺陷
這主要表現在涉及范圍不明確、實際標準羅列存在問題、分子系統的說明存在混亂以及管線敷設易遺漏采用管子規格和橋架規格等方面。因為設計施工總說明是智能建筑施工的依據,所以,設計施工總說明不完整或存在缺陷,將會對施工過程帶來諸多麻煩。
3 應采取的策略
面對以上問題,相關部門應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3.1 因地制宜,采用先進的系統設計方法
由于各地智能建筑的施工也會存在一些地域、氣候等方面的差異,因此,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系統設計方法、再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進行優化設計是十分有必要的。就結構化布線而言,結構化布線系統一般劃分為六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干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全系統所選的電纜線、連接硬件、跳線、遺接線等必須與所選定的類別相一致。
3.2 結合網絡技術,完善設計
工程中的優化問題,其實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求目標函數的極值問題,約束條件是根據不同工程對象的技術要求、投資耗用及維護管理的多方面的因素而提出來的。整個結構化布線系統是一個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智能建筑結構化布線系統cad設計中,優化技術的應用之一,比較突出的體現在解決結構化布線系統路由的優化問題上。針對不同的具體研究問題,網絡優化的具體算法有許多種,在實際工作中,網絡優化常用的算法有:最短路問題、最大流問題、最小費用流問題和匹配問題等類。
3.3 采用優化設計的程序實現系統的運行及其目的
結構化布線系統是智能建筑施工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進行優化設計時,要選擇功能齊全、運行通暢的程序,以實現系統的運行及其目的。結構化布線系統的路出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其實用優化設計模型具有遞階(多級)結構的特點,即結構化布線系統規范要求采用開放式星型拓撲結構,且每一個子系統都互相獨立,因此,把結構化布線系統分解成幾個子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即建筑群布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在線纜走向設計時分別獨立進行優優,最后得到整個布線系統的最佳布線路由。結構化布線系統路由優化設計模塊化結構為:第一部分,考慮機房、設備間、交接間和弱電豎井優化位置的選擇;第二部分,考慮廊道內布線優化設計;第三部分,考慮房間內布線優化設計。
4 結語
計算機輔助優化設計在智能建筑施工圖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盡管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經濟和技術的進步,最終會使其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盧慶新,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主要問題,智能建筑電氣技術[j],2005,04(4)
[2]施順英,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深度的思考,建筑電氣[j],2007,26(8)
關鍵詞:建筑信息模型;三維建模;互聯網
傳統BIM思想,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雖然BIM技術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已體現出優勢,如三維模型,建筑元素的真實材料及構成,自動產生建筑設計的平,立,剖圖等。同時用BIM模型可模擬建筑施工過程以預防在施工過程 中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拖延。但BIM真正的強大功能是可以將建筑的維護和運營管理過程自動化。這將提高建筑維護及運營管理的較率,以進一步節省建筑維護及運營成本。一般認為建筑50 年的維護及運營成本分別是該建筑最初造價20倍和100倍。對BIM技術的應用,不是基于一個或幾個軟件工具,它應該是基于一個成熟的和通用的MM建模平臺結合建筑設計,施工,維護及 運營的理論及經驗而開展的一系列的服務,開發和管理工作(項目)。這里還包括采用先進的建筑項目的采購模式,如PPP或PFI,以及先進建筑項目的管理過程,如設計及施工,設計及建造等等。
新BIM+思想,做為一種數據、容器來看,可應用于VR+電商、室內定位、稅收的評估、政府的監管、消防的監管、安監的監管、重大危險源的監管、公共服務、應急預案等。
一、BIM產業鏈應用項目的研究與分析
服務-建模服務,應用通用BIM建模軟件或平臺把已建成的建筑圖紙轉化為建筑模型,或為正在設計的項目建BIM模型。
開發-針對不同建筑維護及運營管理部門的要求,在通用BIM平臺上開發各種管理軟 件及樓宇自動化系統。
管理-直接應用自己開發的基于BIM的建筑設計、施工、建筑維護及運營軟件及平臺 為社會提供建筑設計,施工,維護及運營管理服務,從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中創造價值。特別是在維護及運營過程中。
BIM數據采集,這個產業鏈條前端是數據采集端,數據采集端就有智能裝備、采集平臺到數據的管控。BIM信息采集軟件、BIM信息自動化處理軟件、AutoCAD Revit建模軟件。
BIM數據管控就是要建力大數據平臺,建立數據的分析、數據的管控數據匯聚、數據的萃取、數據格式的轉換、坐標的定位、與GIS的融合的BIM大數據平臺。有了這些,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BIM數據應用。以BIM數據為基礎的,融入互聯網+思想,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建各種應用服務與商業模式。
BIM衍生產業鏈,BIM本身就是一個數據,同視頻數據樣,核心是視頻數據,中間就是數據管控,其次就是視頻分析與應用。BIM產業鏈條衍生的產業方向:數據采集可以可衍生,軟件業、智能裝備(如:各種傳感器以及室內導航等產業)
數據的管控可以衍生:BIM大數據、云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數據應用可以衍生:智能化服務、運維、基于BIM的信息服務業、信息服務加上智能化服務如:VR+電商。以前傳統的服務基于勞動力的服務,現在是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務,如:建筑物溫度傳感能源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
BIM能夠應用與工程項目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各階段,實現建筑全生命期各參與方在同一多維建筑信息模型基礎上的數據共享,為產業鏈貫通、工業化建造和繁榮建筑創作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對工程環境、能耗、經濟、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檢查和模擬,為項目全過程的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支持對專業協同工作、項目的虛擬建造和精細化管理,為建筑業的提質增效、節能環保創造條件。
二、BIM在施工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利用已經搭建完成的模型和碰撞檢查軟件,對建筑與結構、設備專業管線之間進行各種錯漏碰缺的檢查,并導出碰撞檢查報告,提出設計優化建議,一方面可以提高設計單位的設計質量,另一方面避免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各類返工引起的工期延誤和投資浪費。線上信息共享,第一可以用作施工單位指導現場施工,避免因返工造成的工期拖延和資金浪費;第二是用作管理單位嚴格按此監管工程質量和可以進行準確的工程量統計;第三可以形成各系統功能控制區域,用作運營管理單位后期運維技術支持。在BIM思想下施工管理各個環節的分工任務,采用BIM工程質量、進度、費用造價等信息在內的多項研究進行分析。
三、基于BIM互聯網+電商模式
充分利用BIM在虛擬現實方面的優勢,擴大其應用邊界。以城市的家裝建材市場項目為根據地,實行線上只體驗不交易,免除經銷商無法實體店自由經營的顧慮,通過線上商品尺寸數據與價格真實與當地建材經銷商所售商品壹壹對應的、傻瓜化家裝DIY電商軟件,讓業主可以自行設計家裝并自動生成全套預算,從而縮短決策時間,不再刻意提防家裝公司與建材商之間的合伙下套,再通過業主在朋友圈對自己Diy作品的炫耀及親朋好友的熱心參謀設計,使得業主及其親友社交圈層的潛在消費需求得到質的提升,拓寬了建材經銷商對目標客戶的影響渠道,因為業主的親朋好友自然是和業主屬于同類經濟實力消費人群,業主雖然已經買了房,但并不等于他的親朋就不再需要買房! 這將有利于誠信建材經銷商實體店商品的銷售,從而刺激當地經銷商相應地產項目的招商,順利實現商鋪銷售。一旦在一個城市試驗成功,獲得經驗與實操團隊,就可以迅速將這種模式照搬連鎖到其它三四五線城市的建材市場項目。然后更可以通過對已覆蓋地區的業主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大數據的整理,得出定制家居工廠的流水線訂單,同時各地房開也需要借助這個平臺的圈層社交影響力來實現老帶新營銷,各種房地產廣告營銷需求自然就找上門來。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辦公樓設計開題報告 課題目的、意義及相關研究動態:
目的:
意義:畢業設計是對我們大學四年來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的,徹底的,綜合的考查,也是對我們在學期間的最后一次大練兵。通過這次設計,熟悉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的全過程,熟悉相關設計規范、手冊、標準圖集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
畢業設計對于培養我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積極、獨立完成畢業設計也是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做出必要的準備。
相關研究動態:辦公樓建筑的發展趨勢:圍繞著綠色生態和節能的主題,建筑形態會更加多樣化,功能構成會更加豐富,更加強調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悅的空間環境創造。政府行政辦公樓與其他辦公樓一樣,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適應性、靈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與建筑形象的親和力與開放性,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創造親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適自然的辦公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主義、智能化、人性化、個性化、現代化、功能復合化辦公建筑的設計理念將是今后現代辦公樓的發展趨勢。
課題的主要內容(觀點)、創新之處:
課題項目:邵陽市財政局辦公樓設計,主體采用框架結構,房屋總層數5-6層,底層層高4.5m,其它各層層高3.6m,總建筑面積約為50002m
主要內容:根據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理位置、朝向、體型等因素的要求,完成建筑總平面圖設計、建筑方案、結構方案等的確定。
創新之處:
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研究方法:建筑物所在地區-邵陽市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按第一組地區考慮可以;擬建場地類型為中軟場地土,場地平坦,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等級為Ⅱ級,耐火等級為二級;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基礎采用柱下獨立基礎。
1、建筑抗震采用7度設防,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橫向水平地震作用計算采用D值法。
3、荷載作用下采用迭代法計算,活荷載作用下也采用迭代法計算,恒載和活載共同作用采用組合法計算。
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本設計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烈度為7級 ,屬三級框架丙類建筑。在設計中,遵循先建筑、后結構、再基礎的設計過程。建筑設計以建筑設計方案為基礎,綜合考慮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級、地質條件、抗震設防要求、施工條件及材料供應情況等方面的條件,參照有關設計規范、資料的規定或建議,并通過調查研究,參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經驗。按照適用、安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對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結構構造等項目進行設計,包括建筑平面選擇平面柱網布置、平面交通組織及平面功能設計;然后考慮建筑分類、總平面布局、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進行防火設計;最后設計樓梯間。
力求做到建筑功能與建筑形象的親和力與開放性,創造親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適自然的辦公環境。設計出符合現代建筑風格的建筑設計方案,繪出建筑施工圖。按照設計的建筑方案和結構設計的彈塑性理論進行結構計算,通過手算和機算的結果,繪出結構施工圖。
關鍵詞:生態建筑;現狀;問題;對策
一、引言
生態建筑的理論與實踐反映建筑師應對環境問題的積極態度,豐富現代建筑的設計理論,開拓出建筑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可以預見,在當今社會高度提倡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大前提下,生態環保型的建筑設計無疑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生態建筑將成為21世紀建筑的主要發展方向。
生態源于人類對自身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類最關心的話題。世界衛生組織(W H O)對健康的定義是,所謂“健康”就是指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據此定義,而“健康住宅”不僅僅是房地產住宅+綠化+社區醫療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態環境、生活衛生、立體綠化、自然景觀、噪音降低、建筑和裝飾材料、空氣流通等方面,都必須以人的健康為根本。因此人在這個墓礎上發展上,建立了生態建筑,為人類提供舒適居住環境的場所。作為一名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時時刻刻從生態角度考慮問題,下面其體談談設計中的問題
二、生態建筑設計要點
生態住宅設計,指的就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筑美學、建筑技術科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的一種設計實踐活動。這里所說的“生態”絕非一般意義的綠化,而是一種對環境無害而又有利于人們工作生活的標志。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生態住宅涉及的技術體系極其龐大,包括能源系統(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光環境系統、熱環境系統、綠化系統、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游憩系統和綠色建材系統等。簡單說來,其技術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住宅區物理環境(聲、光、熱環境)與能源系統設計,包括建筑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建筑能源系統的設計等,同時又與綠化設計以及建材的選擇息息相關,是當前生態住宅設計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智能化住宅區,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訊白動化、物業管理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控制、安全防護自動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三、我國生態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生態建筑的正確理解
生態建筑的概念國內外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核心的內容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建筑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的關系,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調節能力,并具有節地、節水、節能、減少污染、延長建筑壽命、改善生態環境等優點。但是有人認為只要將建筑物周圍加一些綠化就是生態建筑,在建筑物內部點綴一些植物就是生態建筑,建筑物單純的節能就是生態建筑,還有人認為建筑的平面將來有重新劃分的可能就是生態建筑等等。但這些觀點只停留在生態建筑的表面,對生態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生態建筑的廣泛實踐
目前,我國建筑界發表了許多關于生態建筑的論文,這些論文對于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思
想、推動生態建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絕大多數的論文都停留在關于生態建筑
設計的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生態學理論對建筑學的指導、國外先進生態建筑的經驗介紹,缺乏實際工程實踐模式、計算機模擬、環境效果的測試分析。
四、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思路與對策
1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文原則
國際建筑師聯合會第十四次會議宣言指出“:經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應當是探索并滿足人的各種需求”。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不僅是建筑發展的最終目標,而且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在未來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認識和確定人的主體地位和人與自然的雙向互動關系,強調把關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體體現在城市空間的創造中,以適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市民的多樣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環境屬性
根據生態學的進化論,生態建筑設計包含著資源的經濟利用問題,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問題。今后城市的發展,勢必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內展開,為了節省有限的土地,必須建立高效的空間體系,如在地面上建立親和大自然、充滿人情味的低層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態技術建立起巨構城市,向地上空間要效益;充分開展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連接為有機協調的立體網絡。生態建筑設計強調與環境具有最佳關系,對環境破壞最小,一并充分發揮環境效益。與環境互選共生、共同增長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選擇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與周圍的環境特點以及當地的地理與氣候特征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和協調建筑物作為聯系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橋梁,應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邊,這也是生態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人是自然環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動必須建立在生態化的基礎上,必須與環境建立起一種新的結合和協調關系。從建筑設計到建筑建造、使用、報廢的全過程中,生態建筑對環境的破壞影響最小。與以往建筑設計相同,生態建筑應致力于為人類提供品質最佳的空間和環境,即使建筑本身對環境污染很小,極為節能,但如果人們的各項活動無法在建筑空間中順利展開,其空間的存在與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這樣的建筑無疑是失敗的。生態建筑的功能應更趨合理,空間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與自然環境間的交流。它應該具備更良好的物理環境,盡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并具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4增加“綠色”面積,保護生態平衡
生態建筑外部與自然相呼應,內部空間的設計也應綠色化,即通過精心的室內設計,將室外的綠色引人室內環境。綠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氣,吸收各種有害氣體、慮塵、調節濕度、溫度、減少噪音等。生態建筑的興起為綠化環境開辟了廣闊天地。通過建筑設計,可以使室內空間室外化,運用綠化、水面等劃分空間,這些設計手法在建筑創作上最為常見。如建筑物內的共享大廳、內庭院,在其上部加一個可調節的開啟式屋頂,根據時間季節的變化,由計算機或人工控制,達到室內溫濕度的調節,又可使室內外空間連成一體。另一種設計手法也被建筑師經常應用:屋面綠化。不僅美化了環境,獲得了良好的景觀,而且對屋面剛性防水有維護作用。生態建筑在保護生態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為。
5根據以上發展思路,生態建筑設計對策可以在以下幾個具體環節上進行操作
首先,在宏觀環境方面,城市規劃設計要根據生態原則了解城市發展的自然過程,用它來指導土地的利用和開發建設,同時協調好城市內部結構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在空間利用方式、強度、結構和功能配置等方面與自然生態系統相適應;區域規劃,則要與城市整體環境所設立的系統相銜接,研究探討城市改造、更新過程中的復合生態問題等。其次,在微觀環境方面,如單體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建筑與自然因素的關系。由于微觀環境方面極具廣泛性和靈活性,所以,其具體途徑和式、法非常豐富,蘊含著廣闊的創造性生機。
另外,要完善生態建筑設計法律和規范。法律規范是建筑設計的基本依,直接影響我國生態建筑研究的戰略方向。在生態建設方面,目前我國已頒布了仲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佚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規,對我國節約建筑能耗,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通過立法對建材選擇、每平米能耗標準,對生態技術研究、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等進行規范,不僅使建筑設計中采用的生態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建設行為,鼓勵有利于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建設行為,從而推動生態建筑的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
五、結語
生態化的思想是人類的取向和必然選擇,城市和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
勢。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另一面它為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生態建筑理論的發展將導致建筑科學技術內容的極大豐富與建筑藝術創造的相應發展,推動整個建筑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明,淺談生態建筑設計[J],建筑探索,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