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4 21:30: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微課程本科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互聯網;本科教學;交互學習
1背景介紹
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之前,本科教學主要處于板書模式,課堂教學手段呈現的方式非常有限。在課程教學當中,需要特別制作一些教具作為輔助。例如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中,涉及到的機械種類繁多,結構復雜。由于教具的制作成本很高,且在課堂教學中需將這些教具帶到教室,讓學生親自體會,給教學工作者也帶來一定的負擔。多媒體教學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本科課堂教學,大量內容可以通過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概念的描述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教師備課得到很大程度簡化,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逐漸成為目前課堂教學的主導模式[1-4]。但不足之處也日漸顯現,比如因多媒體放映速度比板書速度要快很多,學生停留在一個概念上的時間不足,出現了容易暫時理解但也很容易忘記的現象。學生課下卻又只能回歸課本,對于那些興趣不是很足的學生而言,基本沒有繼續學習探索的動力。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空間進一步放大,學習模式呈現多樣化發展。隨著網絡課程、遠程學習等相繼出現,學習者可以很便捷地獲取全國各個高校的精品課程,甚至是海外一些知名院校的課程。這同時也給教學工作者一個新的契機,可以參考借鑒諸多知名院校的教學方法,從而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另外,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發展,掌上互聯網逐漸成為主導網絡模式,學生能隨時隨地連接互聯網。手機上APP(手機應用軟件)種類繁多,開始占據每個人的時間,尤其是網絡游戲等娛樂型手機APP,已經占據了學生的手機屏幕。相比之下,教學類APP卻很少,開發具有創新型的教學手機應用也是當下教學工作者及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應該注意到的問題。文章主要介紹了互聯網對于促進本科教學方面所具有的幾種主要功能,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更好地服務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互聯網學習模式探索
目前,學生學習模式可以分為3種。第一,如圖1中①所示,學生獨自通過互聯網手段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這對于參加補考或者重修的本科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超星圖書館的網絡課程視頻。對這種學習方式的掌握有助于鍛煉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甚至進行更廣范圍的學習,如網易公開課中的國際名校學習課程等。第二,如圖1中②所示,學生只經過課堂教學,在老師的授課下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這是目前最為廣泛應用的一種學習模式,通過閱讀教師準備的多媒體課件來獲取知識,在課堂上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理解,課后回歸書本進行復習、消化吸收,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資源,在課堂教學之中,展示出要點內容。第三,如圖1中③所示,學生和教師都參與到互聯網和課堂教學的聯系當中,二者都可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傳遞,課堂成為交流和討論的重要場所,更加類似一種會議性質。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巨大優勢。文章主要對第三種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3互聯網具備的主要功能
在第二種學習模式中,教師已經運用到互聯網提供的各種資源,去豐富課堂教學,如為多媒體課件準備各種圖片和視頻,網上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來結合實際運用到自身教學當中,這便是互聯網的第一個功能——搜索功能(如圖2所示)。互聯網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且便捷的素材,例如可使用學術搜索引擎去獲取科研文獻來深化教學內容,以及高校中各種文獻資料數據庫的便捷接入,這些都為課堂教學內容提供了巨大的信息來源。另外,各種實體書電子化的過程,也使得參考資料的來源極大地豐富起來?;ヂ摼W的第二個功能是對課堂教學執行功能,可以理解為課堂知識的應用。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在網上完成一定的任務,這是目前教學中較為短缺的一塊,在各類學科教學中,存在部分教師在網絡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然后學生線上學習并提交答案。這種方式可以大力發揚,但目前網絡的利用程度遠遠不夠。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得手機網絡成為日趨流行的形勢。因此開發各類教學APP勢在必行,例如一些常見的教學仿真軟件COMSOL,已經做到在手機上可以隨時隨地操作APP,設計案例,然后通過網絡模式傳遞到計算主機上進行運算。學生在利用互聯網的執行功能中,有了更多的切身體驗,興趣會大大增加,知識也得到了應用。互聯網的第三個功能是與課堂教學的交互功能,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和課堂這兩種手段可以相互補充、相互支撐。例如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學習,然后一個班集體可以聚集到課堂和教師交換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然后集中討論。
4互聯網服務于本科教學的模式探索
MOOC公開課是當下在線教育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但忽略了課堂這個傳統而又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對于本科教學來說始終處于輔助作用,并沒有將互聯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文獻[5]對當下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做了詳盡的概述,其中提到了幾種常用的互聯網工具如微信和QQ群等在促進教學方面可能起到的作用。文章列舉了幾種比較常用的互聯網工具并探討了它們可能發揮的作用(如圖3所示)。學術論壇:如果學生需要了解某一知識領域的概況以及探討具體的專業問題,那么他可以選擇自行登錄專業的網絡論壇,例如機械CAD論壇,同行之間可以在網上交流一些問題。論壇模式的弊端是參與者水平良莠不齊,學習者要自己掌握知識的準確性。對于本科教學來說,可以借鑒的是論壇中的大部分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各類專業書籍以及應用軟件等,可以作為學生完成專業課程設計的重要參考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的經營者會為一個主題內容做適當的知識拓展,既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較為系統地描述某一個知識領域的發展概況。經營者的水平越高,獲得的關注度也越高。目前,微信公眾號出現的文章水平都很高,學習者可利用間隙時間去理解某一個方向的研究進展和知識總結。對于本科教學而言,學習了某一專業概念后,可以去專業公眾號找到相應的文章,這里面有最新的科技進展和全方位的知識概括,例如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學習了滾動軸承的概念,在公眾號里就可以發現滾動軸承的種類和最新發展的各類軸承的視頻資料。QQ群: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跨越空間的無障礙交流平臺,這種模式下學生很容易利用手機網絡與教師隨時隨地交流,但缺點是內容很難總結和保留。目前,這種互聯網工具已經被教師廣泛使用,用于傳遞和信息,以及傳遞學習資料。對于本科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在群里作業,學生可以在群內提交電子檔,也便于教師存檔。手機APP:手機應用的種類很多,但目前教學類的還很少,這方面在未來幾年內肯定會出現大量的學習類手機應用。對于本科教學來說,與手機QQ群所不同的是,未來專門針對學習類的應用應該會出現,界面更加專業化、便捷化,還要容易接入互聯網,瀏覽大量網絡數據。總體來說,未來本科教學模式中,課堂仍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和教師面對面無障礙交流的實體環境,盡管有視頻會議等模式可以替代一些實體的空間,但在本科教學中針對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固定的學習空間不可少。重要的是,各種網絡資源在線課堂也將能達到隨時隨地接入課堂的環境當中,學生理解知識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對于專業課程也將會出現定制模式。另外,在課堂之外,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和練習等,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能夠在空隙時間完成,甚至是答疑和一些交流活動完全可以在手機應用上完成。
5結語
文章主要講述了互聯網時代,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去促進課堂教學。通過功能模塊分析,提煉出可能增強學習效果的方法,可供相關教學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耿建民.基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6):85-88.
[2]方明建.大學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中國大學教學,2013(2):65-66,82.
[3]張春玲.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效果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7.
[4]林眾,馮瑞琴.多媒體教學中的認知機制[J].教育研究,2006(7):62-66.
Abstract Teaching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recognition, explained the basic transformation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explore a new path of supervis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o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教學督導是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和教學管理起到重要的監督和指導作用,逐漸成為高校保障教學質量而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學管理制度。但我國教學督導尚處自發、自律、各行其是的階段,[1]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教學督導工作逐漸顯現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已然無法應對高校教育教學發展和組織制度創新提出的挑戰。為此,文章擬以發展的視角對高校教學督導工作進行分析和再認識,探索以教師教學發展為目標的本科教學督導工作新路徑,以期使教學督導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1 本科教學督導的再認識
1.1 教學督導的內涵與現狀
我國高校的教學督導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已走過20余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學界對教學督導的內涵尚未形成共識,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視角與側重,但對教學督導核心要義的理解基本相同。首先,教學督導的目的是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其次,教學督導的工作內容是督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最后,教學督導的組織形式是通過聘請專家擔任教學督導員來開展工作。
當前,各高校基本均設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學督導機構,組織形式可劃分為 “雙組制”、“雙軌制”、“全方位制”、“兩級制”、“借鑒制”等五種形式。[2]無?何種組織形式,從高校實踐來看,本科教學督導具體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組織聽課,聚焦課堂教學。聽課是教學督導最基本、最普遍的工作形式與內容,通過隨機聽課、跟蹤聽課等形式可以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教學動態,把握教學現狀,將教學信息及時反饋教師與教學管理部門。
(2)開展專項檢查與調研,深化教學督導工作。針對學校改革發展重難點和教學主要環節進行專項檢查與調研,形成分析報告,為校領導、教學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教師提供改進建議,提升教學督導工作深度。
(3)召開會議,暢通信息反饋。教學督導不僅是教學信息收集者,更是教學信息傳遞者,需要定期召開教學督導例會、組織師生、管理部門座談會、參與全校教學工作會議等,暢通信息反饋渠道,達到溝通信息、解決問題的目的。
(4)參與全校性活動,發揮學術指導作用。根據學校委托或邀請,教學督導以專家身份參與教學質量評估、過程性評教、新教師培訓、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教學交流與研討等全校性活動,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學術指導作用。
(5)參與交流學習,加強自身建設。參與區域和全國性教學督導工作會議,交流研討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考察、走訪兄弟高校,相互學習借鑒。
1.2 本科教學督導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標定位不清: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是教學督導的價值追求和最終目的,但這種價值追求和最終目的是宏觀的、寬泛的,需要具體的路徑方能實現,因為教學質量保障的內容過于豐富,包括教學的教、學、管理三方面及其全過程。高校在將“三督三評三管”定位為教學督導目標時,大部分沒有細化相應的實現路徑,導致目標定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重督教輕督學疏督管”、“重督輕導”、“督而不導”。
(2)制度保障不全:教學督導是高校參照教育督導實行的內部質量保障行為。從國家層面看,我國尚未出臺有關高校教學督導的指導性政策文件,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規范;從高校自身看,教學督導作為一項基本教學管理制度,應由目標定位、職能性質、運行保障等基本制度以及責任制度、評估制度、督導人員培訓制度等構成一個完整體系,但在實際工作中運行保障、工作評估、督導人員培訓等普遍處于制度缺失狀態,有甚者督導工作條例或管理辦法亦付之闕如。
(3)督導力量不足:各高校教學督導隊伍的人員構成不盡相同,基本由退休教授、在職黨政負責人和在職教授等三類組成,其中以退休教授為主。退休教授的優勢是教學經驗豐富、時間充足,但由于年齡相對較長,體力、教學理念更新等方面亦有明顯不足,教學督導人員數量、結構、專業化、連續與穩定性等有待加強。
2 本科教學督導面臨的根本轉變
從適應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需求,充分發揮教學督導對教學質量保障的積極作用出發,教學督導面臨以下根本轉變。
2.1 督導立場從“教學行為”向“教師教學發展”轉變
教學督導立場是指在教學督導工作中認識處理問題時所處的地位和所抱的態度,是教學督導工作的邏輯起點和工作原則。[3]傳統教學督導“以督為主”,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側重檢查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校規范、是否存在問題,期待通過“維持教學秩序”來保障教學質量。當前部分高校正在轉變理念,秉持“督導結合,以導為主”的原則,側重幫助教師指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同時進行教學指導,提出改進的意見,期待通過“改進課堂教學質量”來保障整體教學質量,但其實質仍然是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而非教師本身。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和主導者,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教師自覺樹立教學質量意識,自愿投入教學改進,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是提升教學質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為此,教學督導要實現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目的,必須關注教師本身,促進教師教學發展。教師教學發展內涵豐富,簡單地說就是幫助教師自覺更新教學理念、充實教學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實踐自我價值和學生成長的過程。教師教學發展立場下的教學督導,意味著無論是深入課堂一線的聽課、圍繞教學主要環節的專項檢查與調研,還是參與全校性的學術指導活動,其所有工作的角色均是 “親友團”、“參謀團”、“顧問團”,目的均是促進教師教學發展。
2.2 督導目標從“全面型”向“精準型”轉變
教學督導工作涉及教學的全方面和全過程,“全面型”的目標定位要求教學督導員既要有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還要有很強的教學研究能力,是學科專家、教學管理專家和教學研究專家的統一,期望教學督導無所不能,要上管政策、下管對策,既管領導,又管教師、學生。然而現實中,一方面高校教學督導隊伍基本以退休教授為主,無法同時滿足學科專家、教學管理專家、教學研究專家的要求,超寬超限的目標定位導致實際工作困難重重、效果受限;另一方面,從主體性質來看,教學督導屬于教學管理范疇,同時兼具一定的管理監督機構性質和專門性評價指導機構性質,這一特殊性使其超然于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專門研究機構和教學單位的身份,成為教學管理的第三方,扮演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軟組織”的角色,[4]教學督導必須與其他部門相互協同,才能完成質量監控與保障的重要使命;再一方面,我國教學督導尚處探索期,理論研究和實踐體系尚不成熟,教學督導的發展迫切需要領導的支持、行政管理部門的配合和教職員工的信任。如果全面對教學進行“督而不導”的“找問題”、“查漏洞”,很有可能失去發展的基礎。
因此,教學督導必須著眼于最高目標,立足于實際校情,從“全面型”向“精準型”轉變,堅持階段發展戰略,將現階段教學重點和難點作為切入點,精準定位階段性工作目標與任務,制定階段性工作計劃,以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階段性目標作為實現教學督導最高目標的路徑選擇。
2.3 督導功能從“工具性”向“發展性”轉變
“督導”詞源的本義是指上級行政主管對下級部門工作的視察、監督和考核。由此不難發現,教學督導起源于行政監督,是行政監督力量的延伸與轉化。傳統教學督導往往作以外部監察者角色,關注課堂教學、中期檢查、考試巡視等常規事務性工作,注重檢查外在技術因素,在功能定位上,將教學督導視為管控教學的一種工具,“重督輕導”,“督而不導”。教學督導功能的“工具性”與教師追求學術自由、學術自治的理念是沖突的,容易引起教師反感,甚至抵制。不和諧的“督導”與“被督導”關系必然影響教學督導工作的效果。
教學督導功能定位從“工具性”向“發展性”轉變,就是要強化“導”的發展性功能,尤其要以教師教學發展為核心。這種轉變,首先要加強教學文化建設。實際上,再好的“指導”本身也并非教師的真正發展,教師的真正發展必須通過教師的自覺行動來實現。加強教學文化就是堅持教學是大學的第一要義,呼喚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大學本源,讓教學成為教師的主要工作,在教學學術的共識下將“我要督導”改變為“要我督導”,即教師因為需要而主動尋求教學督導的指導和幫助。其次,要深化開展研究型督導工作。強化“導”的發展性功能要求教學督導不再局限常規事務性工作,而應主動結合學校改革發展重難點,開展諸如改革試點效果分析、青年教師發展面臨的壓力與支撐體系調研等專題性調研或研究,做學校改革發展的“建言人”、教師成長的“代言人”;應主動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機構或部門合作,設計開發教師培訓項目、樹立優秀教師典型、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做教學發展的“引領人”。
3 以教師教學發展為目標的本科教學督導探索與實踐
浙江大學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本科教學督導組,當時掛靠教務處作為校級教學督導組織負責全校本科教學督導工作,是國內較早實施教學督導管理制度的高校之一。2008年成立本科生院后,本科教學督導組掛靠本科生院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為適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浙江大學本科教學督導組的工作內涵、目標定位、工作形式等不斷更新發展。2014年以浙江大學綜合改革為契機,本科教學督導工作由本科生院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調整至教師教學發展辦公室(即浙江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開始探索以教師教學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督導工作新路徑。
3.1 規范教學督導制度,完善組織體系
出臺《浙江大學本科教學督導管理辦法》(浙大發本〔2016〕176號),以文件形式明確浙江大學本科教學督導組在分管本科教學的副校長領導下開展工作,確定其主要任務是通過相對獨立的觀察與研究,客觀反映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建?h,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支持。本科教學督導員由學校聘任,聘期三年,各學院(系)負責督導員候選人的推薦,候選人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學術造詣深、教學水平高,熱心本科教學督導工作,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浙江大學構建校、院(系)兩級本科教學督導體系。根據《浙江大學關于公布第四屆本科教學督導組成員名單的通知》(浙大發本〔2016〕181號),校級本科教學督導組2016年完成換屆選聘,目前共有23名本科教學督導員,其中在職12人,教授15人,學科分布涵蓋文、理、工、農、醫、社科、信息等七個門類。35個二級學院(系)中已有22個設立院(系)級專任本科教學督導隊伍,未設立的基本將教學督導職能納入學院(系)教學指導委員會或與學院(系)領導聽課制度結合,形成兼職本科教學督導隊伍。
3.2 拓展教學督導內涵,聯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本科教學督導應以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為立場?;谶@種理念,學校加強頂層設計,將浙江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作為本科教學督導的牽頭部門,以便本科教學督導工作和教師教學發展工作的有機融合?!墩憬髮W本科教學督導管理辦法》(浙大發本〔2016〕176號)規定,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支持是本科教學督導主要任務之一,《浙江大學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浙大發本〔2017〕1號)進一步指出,要“拓展和轉變督導工作內涵,健全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校、院(系)兩級督導體系”。
自成立以來,第四屆本科教學督導組積極拓展教學督導內涵,深化教學督導工作內容。一方面,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協同,制度性參與新教師培訓、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教學獎項評審、教學交流與研討等已成為本科教學督導常態化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本科教學督導已累計開展新教師微格教學10場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輔導及評審6場次,教學獎項評審6場次上,教師發展午間沙龍4場次。另一方面,注重研究深層次教學及教學管理問題,重點開展專項檢查、專題調研,發揮其咨詢與決策建議功能。2016-2017學年,本科教學督導完成了畢業論文(設計)和課程考核兩項專項檢查,并相繼啟動了“回頭看”鞏固專項檢查效果;有計劃地針對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留學生管理、思政課教學質量等教學熱點與難點開展專題調研,形成調查報告。
3.3 轉變教學督導方式,注重發揮學術性指導
以教師教學發展為目標的本科教學督導在工作方式上,雖然仍然表現為聽課、檢查、調研、咨詢等具體形式,但由于立場的轉變,本科教學督導方式的實質也相應改變。首先,將促進教師教學發展作為工作的邏輯起點,堅持“督導不領導、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的原則。以課堂聽課為例,現階段除涉及意識形態、宗教等特殊課程,本科教學督導聽課不再有檢查監督的性質,聽課內容不涉及是否符合教學管理規范等“找問題”、“查漏洞”,其結果也不作為“學評教”的依據或參考。本科教學督導唯一關注是收集教與學信息并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合理定位教學發展水平和現狀、發現自身教學特點和專長、明確發展方向,給出學術性指導建議或意見,以期促進教師教學發展。
其次,將學術性指導作為本科教學督導的最終形式。教學督導不是教學管理部門,不具有行政執行力。因此,教學督導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有為”來推動,即教學督導能夠真正幫助到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學術性指導從建設性的角度推進問題的解決,容易消除教師的抵觸情緒,使其從內心上接受,也容易被學校和教學管理部門采納,從而真正幫助到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不管是聽課、檢查、調研、咨詢等何種形式,教學督導最終必須給予其學術性指導。為能夠提供學術性指導,需對督導工作方式進行創新,如學校本科教學督導將隨機的一次、二次聽課深化為跟蹤聽課,由一組督導員對部分課程堅持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的連續聽課,以便對教師的教學發展給出有針對性、可靠的學術性指導。
3.4 暢通信息反饋渠道,加強溝通交流
教學督導通過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掌握了大量教學信息。將這些教學信息及時、客觀地反映給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才能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和一些深層問題的解決,從而有效推動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學術性指導是以教師教學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督導工作方式的最終形式,互動性要求更高,暢通信息反饋渠道,加強溝通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生物統計;翻轉課堂;微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090-02
“生物統計”是廣東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和海洋生物學兩個碩士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統計原理、方法和生物專業相結合的一門應用學科,“水產生物統計學”又是水產學院各本科專業的院級限選課,與碩士研究生的“生物統計”課程相銜接,構成了生物統計本、碩一體的教學體系。經過三年的統計教學,調查發現,由于碩士研究生入學基礎不同,入學的80%以上的碩士研究生是跨專業招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生物統計相關課程;盡管學校要求非本專業學生入學需要選修本科專業課程2―4門,但由于碩士研究生基礎課程在第一學期開設,與本科教學學期沖突,學生并不能順利地完成課程的銜接;且碩士研究生入學后大概一個學期就要進行課題開題、試驗設計等工作,也不宜推遲本門課程的授課學期,從而造成教師授課困難、學生學習困難的兩難境地??紤]上述原因,筆者就碩士研究生“生物統計”課程進行建設與改革,在精講統計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多種教學組織方式應用到統計教學中。在課程改革中充分貫徹“學為主體、導為主線、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則,通過啟發式教學,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移為“學”,最大限度地培養和訓練碩士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學能力。
一、精講基礎
為了適應不同基礎的學生學習,本門課程前5章復習和講解本科基本統計知識和方法,這部分內容也是學生在科研和試驗中經常會遇到和用到的統計方法。但這部分內容并不僅僅是本科教學過程的重復和再現。其重點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課時教學內對基礎知識進行凝練,以便于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筆者以本科教學經驗為基礎,對基礎知識進行整理總結,把握重點、難點,制作出適于研究生基礎教學的統計課件。通過課堂反饋,學過本科階段統計課程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了以前學過的知識,并沒有感覺到是重復的浪費時間;而沒學過本科階段統計課程的學生在進行了教師設計的一系列必要教學準備活動后,能夠最大限度地快速掌握這部分內容。這里的“一系列必要教學準備活動”指的是下面提到的多種教學組織方式的應用。
二、多種教學組織方式的應用
碩士研究生課程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學課時少、信息量大,因此,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是為科學研究做準備,因此最大限度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學能力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生物統計”課程來說,多元統計分析是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但多元統計分析內容廣泛,不可能在有限的學時內面面俱到;且科學問題不斷更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會一成不變。
1.“翻轉課堂”。本門課程,在精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也嘗試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即學生課前線上主動學習,課堂線下討論學習的教學模式。授課前布置即將授課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網絡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進行線上自學與小組討論;課堂上,首先讓每組一個代表上講臺講解各自理解的授課內容,然后各組互相提問解答,最后由教師點評每組講課的精彩部分和知識理解不到位部分,并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就本課內容進行細節補充、重點歸納和總結。課前帶著任務主動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在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為了課堂上的講臺講解,又要進行一定的ppt教學課件制作和講解練習,大大鍛煉了學生的“助教”能力,而碩士研究生作為導師的“助教”進行本科教學活動是碩士研究生創新活動的一項基本內容。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提問、討論,采用啟發式、合作式的課堂討論教學,節約了授課時間,學生的講、問、答,教師的解惑、補充、歸納總結活動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避免了教師的單一授課,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跨度加大,從而更加符合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過程。
2.“微課堂”?!拔⒄n堂”(Microlecture),是指采用建構主義方法構建的適于在線或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微課”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教學時間短的特點,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疑點、難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對碩士研究生“生物統計”課程進行知識點劃分,將系統的教學活動裂解為若干教學主題突出、教學內容具體、教學時間較短、資源容量較小的“碎片化、情景化”教學片段,便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針對重點、難點目標明確的學習。“微課”短小精悍,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方便;視頻的長度較短,幾分到十幾分鐘不等,控制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視頻可采用錄屏軟件直接進行錄制,操作簡單,節省人力、物力;視頻通過網絡,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制作的“微課”視頻也是“翻轉課堂”線上學習的重要資源之一,能夠更好地再現課堂教學的精彩片段,是學生課后復習的有力工具。
3.電腦輔助教學。生物統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統計軟件的應用,能夠利用統計軟件設計試驗、分析數據、解釋結果。本科生“水產生物統計學”課程設有單獨的實驗課,而碩士研究生的“生物統計”課程沒有實驗課,故而在授課中安排電腦輔助教學。學校為碩士研究生教學課室配備了大屏幕觸屏電腦,而學生均有個人筆記本電腦,每節課的理論教學后隨即展開電腦教學,例題詳細展示了操作步驟,習題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不僅解決了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可能很小但自己解決又要花費很長時間的問題,提高了學習效率,還進一步鞏固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學習、理解、應用一氣呵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設置“綜合研討”教學環節。為了加強本門課程與專業研究的緊密性,課程在最后設置“綜合研討”教學環節。根據專業,由學生自行選題、設計并進行課堂討論,論證設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由于正好處于碩士研究生開題、進行試驗設計階段,因此這個環節正好解決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學生的選題往往是超出了課堂學習的內容,要求師生共同學習、研究,不僅檢驗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拓寬了教師的研究視野,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案例,取得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
成績考核是督促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查的重要手段。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中,學生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計算公式的背誦和數學計算上,而不能全面、準確地考查學生對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掌握和應用情況。擯棄傳統的筆試考試,采用電腦上機考試。通過綜合練習題設計,讓學生隨機選取作答,綜合運用學過的統計方法,在電腦上完成整個統計分析過程,并就結果給出合理解釋。該考核方式能夠綜合考查學生資料整理、統計分析和結果解釋的能力,符合以應用為主學習的目的,實用性強,對學生科研試驗設計與分析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Eric Mazur. Peer Instruction:A User's Manual Series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J,1997.
[2]Bergmann J. & 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3]Shied David.These lecture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55(26):A1,A13.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on Graduate Student Demonstration Course Biostatistics
ZHANG Jing,WANG Zhong-liang,WANG Xue-feng,YAN Yun-rong,ZHANG Jian-dong
(Fisheries College,Guan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China)
【關鍵詞】微課程 本科教學改革 物流管理課程 視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63-02
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逐漸習慣于在互聯網上獲取知識,因此,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微課以視頻為主要教學手段,其中包括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素材、教學思考、隨堂練習及學生成績、教師答疑等輔教學資源。將微課程教學理念引入到本科生的課堂教學中,使本科生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能夠更多地對知識和案例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課堂討論,從而改變以往主要由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區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其以一定的呈現方式和組織關系設計了一個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并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這個概念,2008年由美國人戴維?彭羅斯創立,戴維?彭羅斯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他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
一 微課程教學理念概述
微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和流媒體為主要形式,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精心的信息化教學為教學設計,涵蓋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在簡短的時間內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完整教學活動。因此,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制作。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微課的特征有:
1.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
微課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確、主題突出、相對完整,包含教案、講義、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素材(包括圖片和視頻)、學生的反饋意見、學生成績、課后教學反思、教學內容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教學類型多樣、教學主題鮮明和教學結構緊湊。
2.教學資源容量小
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同時教學視頻的總容量一般不要過大,以便于下載保存到電腦或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上,隨時隨地使師生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實現移動學習,便于師生通過互聯網實現學習狀況檢查、探討學習心得和答疑等。
3.教學內容重點突出
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教學設計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或疑點問題。微課的教學設計相對于傳統課堂要求問題聚集,主題突出,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4.教學時間短
微課的時長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一般為5~8分鐘,相對于傳統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微課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迅速提升學生學業水平、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 物流管理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特點
1.物流管理課程開設的背景
物流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的、及時的、安全的、保質保量的、門到門的合理化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物流是隨商品生產的出現而出現的,隨商品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物流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目前,我國的物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現代化的企業經營離不開現代物流管理活動。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速度加快,全球生產、制造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方式,世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物流管理是企業管理全球化、生產區域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物流的基礎,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企業近年來重點研究和關注的重要課題。
2.物流管理課程的特點
物流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物流開始受到重視,其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但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被動式學習模式上,因此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特別是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策劃組織能力、信息獲得和加工能力更弱。學生僅僅局限于從有限的課本內容上獲得物流方面的知識,對新觀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與同行進行交流。
物流管理課程作為本科生物流管理的專業導論課程及核心課程,由于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及物流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課程的教學難度也相應地有所提升,要求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掌握企業物流管理的理論,以及物流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物流管理理念,并能靈活運用到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去,是教學中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3.將微課程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課程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之所以適合采用微課程教學理論,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物流管理和實際應用聯系非常緊密,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物流管理的理念以及技術也在不斷完善,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使得本科大學生普遍感到課堂知識的陳舊。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目前互聯網上有很多關于物流管理的網頁、圖片和視頻,這些資源是分散的,雖然當代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和知識,但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梳理,所以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和使用。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整理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識點以及案例,輔助學生了解最新的物流管理的動向,理解物流管理中的一系列概念,微課程就為這樣的教學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模式。
第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本科生的時間更加碎片化,因此本科生的教學可以通過微課程的教學模式,占領學生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通過微課程教學使得學生利用很少的時間掌握關鍵的知識點,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
第三,大量的國內外物流管理相關案例和知識點適合以微課程的形式引入教學過程中。國內外物流管理教材有很多,而且基本上每部教材都提供一些案例,尤其是國外原版教材,或者是一些中文譯本教材,具有非常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案例。這些都是物流管理課堂微課程教學的源泉。
三 物流管理微課程開發的方法
1.課程內容規劃
為了規避重復和無序開發課程,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對微課程內容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形成規范和體系,確定建設方案和進程。課程內容規劃是微課程開發的一項重要工作,組織一線物流行業專家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研員,共同確定物流管理課程的知識點脈絡,為了供學校和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開發,需要在征求專家意見后課程內容規劃。
2.微課內容開發
微課內容開發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微課資源建設為了能確保其質量,一般要經過宣傳、選題設計、技術培訓、課例拍攝、后期加工、審核、在線報送、評價反饋等環節。其建設模式分為“征集評審式”和“項目開發式”兩種,前者是面向教師個人,而后者是面向學校和機構。
3.教學平臺建設
微課資源共享、建設和應用的載體和基礎是微課平臺。平臺功能要在滿足微課資源日常管理和建設的基礎上增加便于用戶研究和應用的功能模塊,從而一站式完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教學過程。
4.交流應用
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應用。向廣大師生推薦和展示優秀獲獎微課作品主要通過專家點評、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方式。推進基于微課的網上教研新模式的形成,組織教師開展基于“微課庫”的教學研討會等活動。
四 結束語
目前,運用到本科高校教學中的微課程還比較少,將微課程理念引入本科生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微課錄制的軟件工具的使用。青年教師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微課制作的過程中,通過熟練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來彌補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從而能夠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 淺析在風景園林課程體系中開設設計思維學課程的必要性 現代室內陳設設計的探討 “室內陳設設計”課程“雙循環”教學模式研究 關于高職院校《室內陳設設計》課程的教學探討 在藥物分析實驗中開設設計性實驗的探索 從教學實踐分析開設設計性實驗的意義 電力電纜的敷設設計探討 探討室內陳設設計的作用及運用 現代紫砂陳設設計探討 醫學本科教學中開設《醫學科研設計》課程的探討 工業設計專業開設Keyshot渲染軟件課程的教學研究探討 談微景觀制作與室內設計專業陳設設計課程的結合 《外國小說欣賞》選修課程開設設想 論項目化教學法在《家具與陳設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農業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開設設計性實驗的必要性和條件 變電站建設設計\施工相關的技術問題探討 選煤廠建設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優劣對比探討 工程建設設計階段造價控制的探討與對策 輸變電工程建設設計造價管理的探討 10kV變電所建設設計中的問題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M]. 馬曉星,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 閻宏. Java與模式[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Design Pattern Course
ZHANG Li-jun
(Dept. of Computer Dcienc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an)
關鍵詞:微納制造技術;課程互動平臺;學科交叉;教師職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097-0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正在從宏觀領域進入微觀領域,微納米加工技術對于提升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微納米制造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微納電子和微機電系統等領域。本文結合筆者在武漢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講授《微納制造技術》課程的經驗,對《微納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簡單的論述并就新時期提升本科教育質量提了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微納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情況簡述
1.課程定位?!段⒓{制造技術》是一門為電子信息類和機械電子類等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本課程重點講授各種微納加工工藝,如擴散、光刻、刻蝕、納米壓印技術、晶圓鍵合、化學機械拋光、激光剝離、電鍍等工藝。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微納制造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為學生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程內容。微納制造技術內容包括晶圓清洗、擴散、離子注入、熱退火、光刻(包括光學光刻和非光學光刻)、刻蝕(包括干法刻蝕和濕法刻蝕)、沉積(包括物理沉積和化學沉積)和晶圓鍵合等工藝。因此筆者在講授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科研情況對基于Si材料的第一代半導體器件、基于GaAs材料的第二代半導體器件以及基于GaN材料的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的制造工藝進行詳細的介紹,引導學生將課程講授的內容與半導體器件的加工過程緊密聯系起來,并綜合運用微納米制造工藝制造半導體器件和微機電系統。
3.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研究型大學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們探索知識的興趣,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課程講授過程中讓本科生到相關企業的工藝車間參觀,同時邀請工業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給本科生講授工藝流程,讓學生對微納制造流程有個大致的了解。其次,課程講授過程中可以從最新的與本課程相關的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中歸納總結出問題,形成習題或作業,讓學生在做習題的過程中思考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另外,及時從最新的微納米制造的文獻中挑選一些優秀的中英文論文,讓學生將微納米制造技術中涉及到的單項工藝的中文表達和英文表達對應起來,同時加強對學生中文和英文寫作能力的訓練,讓他們有能力將自己的想法用英文和中文完美的詮釋出來。在授課過程中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投入更多的課外時間到學習中。
作為階段性任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可以吸引本科生進實驗室,從教師主持的與微納米制造相關的國家級課題中凝練中一些小課題,讓學生設計器件結構,并鼓勵他們將所學的微納米制造單項工藝進行集成,制造出所設計的器件,讓本科生體驗到科研的樂趣。
二、提升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的再思考
科學技術不斷向前推進,學生必須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而以微納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涉及到物理、化學、材料等領域,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微納技術加工》授課過程中,筆者除了精心制作上課課件,花費時間給學生補充必要的基礎知識,還采用企業參觀、課題練習等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但學生普遍感覺課程太難,學習效果不佳,要適應未來的發展,大學教育必須不斷反思并作出相應改進。
1.借鑒國外成功經驗 逐步完善課程互動平臺。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常在書本上做筆記,當碰到不懂的問題時,一般在課堂上問老師,特別好學的也可以在課后通過打電話或者發郵件的方式問老師,但礙于擔心打擾老師的考慮,采取這種請教方式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就自我琢磨或是直接放過了。另一方面,同一個問題可能被不同單位學生提出來,如果這些學生都通過打電話或者是Email的方式問老師,授課老師就需要對同一個問題,接聽幾個學生的電話或者是回復幾個學生的Email。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最先提出一種叫nb的交互式學習系統,并被美國的很多高校所采用,nb系統可以充分利用授課教師和全體學生的智慧,通過簡單的鼠標單擊操作,學生可以對教師上傳的課件進行注釋,每一個學生對課件的注釋都可以被其他學生看見,最后nb系統會把所有學生對課件的注釋進行匯總。通過使用nb系統,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被參與課堂學習的其他學生回答。通過類似nb網絡系統,授課教師可以和學生產生充分的互動,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授課教師的回答,學生之間針對某個問題的討論都可以詳細的顯示在課件上面,這樣可以讓所有參與課程的學生都看到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產生的討論。
2.順應學科交叉發展需要加強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學科交叉是當今學術界發展的趨勢,縱觀當今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的出現,大多產生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高端智能裝備是一種跨學科、跨專業的復雜系統,涉及機械、電子信息、材料、力學等多學科,存在多尺度、多物理量耦合??梢哉f,技術進步到一定階段,工程問題往往變成科學問題,交叉與綜合是研究性大學工科專業發展的方向,從而順利實現從工程技術到工程科學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的本科教育一直按專業招生,分專業培養,當前劃分過細的專業教育顯然難以承擔當今高等教育的使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培養的學生是未來從事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本科教育的應當是使學生擁有在未來獲得不斷發展的基礎知識,工科專業夯實基礎課程的教學勢在必行。以機械工程專業為例,微納米加工技術可以提高加工的精度,通過微納米加工技術制造出微納米尺度的器件,可以研究在微納米長度下材料的力學特性。
3.適應時代需求 重新定位教師職能。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信息渠道多樣化特征非常明顯,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更多的應擔負著學習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首先,教師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領路人。教師利用自己對學科發展的全局把握、深厚的知識底蘊和工作閱歷,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等手段,刺激和引導學生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一方面,教師需要精心制作資源,采用引導法、教授法、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傳授領域基本知識,讓學生以盡量短的時間掌握專業基礎理論,了解行業基本發展狀況和發展前景方向;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與學生一塊學習行業前沿知識,探討知識本質,加強討論,共同進步,師生攜手共攀科學高峰。再次,教師是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導師。研究性高等學校大學培養的人才,不僅要系統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而且要具備創造性地解決所學專業領域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基本能力,為培養學生進行早期科研的能力,激發本科生的創造潛能,利用教師的科研力量和實驗條件,適時引領優秀學生進入實驗室,早日接觸課題,培養獨立的科研精神很有必要。課題的選擇既要考慮本科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又要兼顧創新能力的培養,過于簡單沒有鍛煉價值,過于復雜又容易打消學生進行科研的積極性,教師不應過分看重本科生的科研結果,而應更在乎學生的積極性和進步程度。
三、結語
微納制造技術是近年發展迅猛的一個研究方向,其涉及內容龐雜,且具有側重工藝和工程實踐等特點。本文首先就微納制造技術的課程定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的論述,并通過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困惑,就如何提升學習效果,提出了加強基礎理論學習,通過網絡交互系統進行學習,通過學科交叉拓展知識面等方面提出自己一點淺顯的體會。
參考文獻:
[1]彭萬波.微納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J].航空精密制造技術,2009,45(2).
[2]張山林.跨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創新人才培養視角[D].武漢理工大學,2013.
[3]趙韓強,趙樹凱,余沛明.淺談研究型大學的研究型教學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01-104.
[4]金一平,吳婧姍,陳勁.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探索和成功實踐――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強化班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132-136.
[關鍵詞]工科課程;教學設計;微課制作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1-0097-03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課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受到高校師生的重視和歡迎。[1]自2012年教育部舉辦全國首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以來,其不僅提升了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技能,而且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力,促進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本科教學方法與模式。[2] [3]微課是以單一知識點為教學內容,通過融合多媒體課件和信息技術并結合一定的學習任務而形成的一種教學資源,這種以10~15分鐘視頻為載體的課程,主要特點就是主題突出、短小精悍,教師要充分合理運用各種設備及手段,短時間內給學生講清楚、講透徹一個知識點。[4]
二、工科類課程的微課教學設計和制作
(一)微課設計
在微課制作之前,要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梳理一下思路和方法,其目的是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在微課制作之前要多思多想。微課的前期準備分為教學對象的界定、知識點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三個部分。
1.教學對象。教學對象的界定對于微課教學具有指導作用,不同的教學對象決定了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講解的知識點以及講解的難易程度。高等教育的教學對象主要分為研究生、本科生、??粕?、高職生等,不同的教學對象的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當然其教學內容也是不同的。[5]例如,交通系統分析是交通工程本科的核心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主要講授系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原則和基本方法以及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系統工程理論、線性規劃理論、圖與網絡理論、排隊論、預測方法、決策論和工程經濟分析。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數學方法對交通系統進行描述、分析、優化、評價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知識點。知識點的選擇是錄制好一門微課的基礎,因為微課要求短小精煉,在10~15分鐘內講解一個完整的知識點,所以選擇的知識點要難易適中,不能太復雜。對于比較繁復的知識點要分解為幾個小的知識點,這樣有利于微課的制作,也符合微課教學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初衷。[6]例如,微課程“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屬于交通系統分析課程中第六章“隨機服務系統理論-排隊論及其應用”章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癕 / M / 1排隊系統分析”是該章節中最基本、最本質、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本節課在內容安排上采用精簡結合、注重思想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知識掌握更有針對性。
3.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獲得預期教學效果的保證,不同的教學方法適用于不同的知識點,教學方法一定要結合知識點進行選擇,不能一蹴而就,合適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理解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以及工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微課程“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以實際交通問題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教學思想上,精講分析過程,不注重死記硬背,強調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PPT課件及動畫相結合,直觀體現排隊系統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二)微課制作
微課制作分為兩個部分:微課PPT的制作和微課視頻的制作,其中前者是獲得好的微課教學效果的基礎,后者是實現好的微課教學效果的手段。
1.微課PPT的制作
微課幻燈片的制作過程中一直要貫徹精益求精的精神。針對微課主題突出、短小精悍的特點,微課PPT的制作不同于一般上課課程的PPT的制作,如果PPT太長或者太復雜,教師不能在10~15分鐘內講解完或者學生不能充分理解PPT展示的內容。[7]微課PPT的制作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要點:
(1)精煉。PPT展示的知識點要精煉,一方面,對教材內容作減法,教材上的內容不需要面面俱到,教材上學生能自學的不講,這樣有利于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主要思路一定要清晰,這樣有利于老師的講解并且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專注度的提高。
(2)完整。微課要求短小精悍,但是更要求知識點的完整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完整的理解一個知識點,不用重新復習前期的工作,導致學習效率低,產生厭學的情緒。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一般所采用的過程為:①問題引入,通過對實際工程的舉例來引入實際問題;②理論講解,為了求解上述實際問題,需要學生掌握新的理論知識;③回歸問題,最后運用理論知識求解實際問題,培養工科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這是工科教學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豐富。微課PPT內容要豐富,有吸引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實際工程問題引入中一般采用動畫的方式,適當穿插實際工程現場的照片,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理論講解時,為了避免枯燥無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可以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總結中運用大綱圖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
(4)清晰。PPT的模板要清晰,并且有利于拍攝時文字清楚明了,動畫和圖片的顏色要和底圖匹配,保證視頻拍攝時不能出現花點,不利于與學生的辨識。文字大小要適中,不能太小,看不清楚,學生會把注意力放在辯詞認字上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集中思考。
2.微課視頻的制作
微課視頻的拍攝過程中一直要貫徹一個“適度”的概念。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著裝。微課視頻拍攝時著裝要正式,但是也不能過于鮮艷,一定要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幻燈片上,教師應該站在視頻中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高度應該和教學幻燈片平行。
(2)節奏。微課視頻拍攝時說話要不緊不慢,在保證清楚表達知識點的情形下,保持適當的語速,這樣有利于在10~15分鐘內能完成視頻的拍攝,另外,適當的停頓也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和回應,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在拍攝時對講課思路的思考。
(3)激情。微課視頻拍攝時講課要有激情,不能循規蹈矩,枯燥無味,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背離了微課制作的初衷。講課聲音要響亮清晰,方便視頻設備對聲音的采集,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力的集中。講課過程中可以有一定的肢體語言,豐富講課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專注度。特別注意的是在拍攝過程中老師不免緊張,講課時停頓太多,口頭禪太多,這些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加以改正。
(4)專業。微課視頻拍攝要找專業的教師或者公司制作,拍攝過程中專業的拍攝設備和硬件設施是獲得好的拍攝效果的保證,專業人士對微課視頻的后期處理非常重要,包括視頻的剪輯、視頻的優化、字幕的添加以及片頭片尾的處理等。
三、實例分析
本微課“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屬于交通系統分析課程中第六章“隨機服務系統理論―排隊論及其應用”章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獲得了2015年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本科組一等獎。
(一)教學內容
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四個運行指標的求解過程。
1.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的提出和描述;
2.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求解思路;
3.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求解過程;
4.實例分析。
(二)教學目的
1.了解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的定義;
2.掌握M / M / 1排隊系統狀態概率的推導過程;
3.掌握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的求解方法;
4.培養學生運用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掌握思想、思維擴展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的求解過程;
2.運用排隊系統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方法
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采用啟發式及問題驅動式教學法,通過實例引入、提出問題、求解問題、回歸問題、問題拓展、總結等形式開展問題驅動式教學,提高工科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工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8]
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問題提出、問題求解思路、問題求解過程、實例講解、內容總結五個環節,既實現了課程自身的完整性,又實現了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
1.問題提出
通過實例回顧了上節課的重點內容:什么是M / M / 1排隊系統?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該排隊系統的運行狀況怎么樣?進一步分解該問題:M / M / 1排隊系統運行指標有哪些,怎么定義?這些運行指標怎么求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一開始就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問題求解思路
首先定義了四個運行指標:隊長、排隊長、逗留時間、排隊時間。下面主要求解該四個運行指標,分解求解過程為:根據M / M / 1排隊系統畫出其狀態轉移圖,在狀態轉移圖基礎上求解狀態概率,根據狀態概率求解四個運行指標,這就是整個求解思路,幫助學生理順思路。
3.問題求解過程
逐一講解狀態轉移圖和狀態概率的定義和講解,狀態轉移圖是在M / M / 1排隊系統基礎上提出的,狀態概率是在狀態轉移圖基礎上提出的,一環套一環,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和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4.實例講解
回歸到課程開始時的實例,采用以上講解的思路和方法求解該實際問題,注重兩個方面的講解,一方面培養學生求解該問題的思路,不是照搬公式,只有這樣才能舉一反三,把該思路方法推廣到其他排隊系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興趣,避免課程的理論性過重,枯燥乏味。
5.課堂內容總結
采用啟發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思路,總結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的做法和步驟。
四、總結
交通系統分析是一門系統性較強,但各章節又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專業基礎課,它注重培養工科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本次課主要討論“M / M / 1排隊系統分析”,是課程中最基本、最本質、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堅持“問題驅動興趣,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采用精簡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在思考中掌握方法、培養思維、解決問題、并反過來積極主動的提出新問題。
首先,課堂設計完整合理。從實例引出問題,定義概念,理論分析,最后回歸該問題并求解,體現了較強的教學系統性和獨立性。通過實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難點突出,精講和略講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其次,針對工科學生的特點,采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始終以實際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和求解,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理論推導和分析,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再次,結合專業背景,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交通問題的能力。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上,在問題求解中逐步講解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而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交通問題的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坤,趙同彬,程國強.工程類課程的微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參加全國首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14(2):017.
[2] 韓迎春,肖雪山.微課在《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2):32-36.
[3] 馮軍,康紅娜,黃志偉.微課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科技資訊,2014(35):159-159.
[4]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6).
[5]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6] 吳嬋.關于微課對優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3(29):17-18.
[7] 張志宏.微課: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