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4 22:0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動畫創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動畫片創作中,原畫師設計的表演是通過銀幕或屏幕間接地傳達給觀眾,原畫設計師的表演需要經逐幀的畫面處理和導演運用蒙太奇剪輯手段才能完成。因此要求原畫設計師的表演創作分解到24分之1秒(或25分之1秒)的畫面單位。
動畫片表演節奏的時間把握通常略快于普通影視劇作品。動畫表演常借鑒喜劇影視片或音樂歌舞片中的表演,吸取舞蹈、雜技、啞劇等的表演技巧,通過對人物造型、表情及動作加以漫畫式的夸張表演,以構思奇妙、節奏明快、動作夸張優美而見長。表演特點是善于運用靈活生動的形體動作。這種動畫表演的藝術夸張基于對現實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精心提煉,需要符合人物心理的邏輯發展;同時要求動畫表演也具有一定得可信性或真實感。
表演是由演員扮演角色,通過演員的表演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故事情節的技巧。演員作為一個創作者,需要以自己的認識水平去分析與認識角色,以自己的創作方法和專業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把握著創作的方向。影視演員需要掌握和磨練自身的外部表現工具--形體、五官、聲音、語言以及各種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達人物思想情感、內部心理活動表現的技巧,演員依據劇本,在導演指導下進行二度創作,將人的藝術形象從劇本體現到銀屏上。
表演藝術的創作主要表現在獨特的再體現和鮮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隱藏在劇本字里行間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對劇作的人物形象作有個性的補充和體現。這種再創作,就要求影視演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較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具以較深的理解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現力,從而達到演員與角色、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驗(即內部)與體現(即外部)的統一。
在動畫片制作中,原畫設計師根據導演和畫面分鏡頭劇本的指導,來了解分析動畫角色,不但是為了使動作更流暢而參照自己的表演動作,更通過對角色的理解,通過設計師想象力體現出角色的生存形態,使動畫角色性格特征層次豐富,不再簡單、死板。
動畫制作之前就規劃出了角色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編劇,導演,配音演員、原畫設計師或是動畫設計師都會對角色的塑造起一定程度的作用。而原畫設計師是使角色“活”起來的直接創作者。
受創作手段的限制,即使動作設計再精細的動畫片也無法達到像真人一樣豐富細膩的表情動作,所以動畫片中的表情動作是有一定程式的,是對人類真實表情與動作的高度提煉,同時經過夸張處理,使每種表情都有所區分,區分越細化表情就越豐富。比如動畫制作中很重視角色面部動作的表情性,面部表情與言語表情的動作配合。人體的各個部位的肢體語言都能表達情感,而最重要的情感表達部位還是面部。面部五官表情雖然經過簡化,歸納為喜怒哀樂四大類,但其組合變化微妙豐富。不同的情感,都能夠通過面部的五官細微變化中準確地傳達出來。原畫設計師只有熟悉了其動作規律和變化特征才能展開角色表演情感的創作。
動畫工作者僅僅掌握動畫基本運動規律,創作出的角色動作符合運動法則,還談不上是在創造表演。一個動畫角色能活動起來,并不代表角色已經“活”了。要想動畫片里的角色“鮮活生動”起來,關鍵在于角色的動作看起來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即使角色的動作看起來是受他自身意識得約束控制的行為,就是要通過塑造角色動作表演來體現其情感和思想意識活動。只有創作的角色動作中包含了根據角色性格和劇情需要的表演成分才能算是有了動畫表演。
事實上再簡單的角色動作,在運動過程首先都是思維意識的活動體現。比如,角色思想意識活動,外在最先表現出來的往往是目光和眼神,在處理動作時就要把握交待好眼神的變化,即視線的變化,這就是角色動作的心理暗示,角色的肢體動作都與眼神相配合。眼神的表現在動畫表演中很重要,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再比如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眨眼的方式和動畫角色的眨眼動作完全不不同,動畫中角色眨眼都是為了表演效果的需要。只有設計動作時有意識的塑造角色“心(意識)”到,才能“神“(眼神)到,然后動作才能到(位)。而經驗不足的原畫設計師往往容易忽略表現和交代這類重要細節的表演,容易把動作設計的類似機械式無意識的感覺。
奇麟筆認為在創作動畫角色的動作表演中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把握好角色自然的物理性的動作原理,第二個層次是把握好角色內在主觀的活動的反應。而后者經常被初學者忽略。
目前國內的3D動畫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動畫表演”的成分,經常把重點都集中在三維動畫制作的人物模型、材質、燈光等效果設計上,或陷入“調動作”的誤區,在角色動作表現上死板僵硬、很不自然。不懂動畫表演,忽視動畫創作的表演藝術特性,動畫角色就如行尸走肉,失去了“靈魂”。
像把“擠壓、拉長、預備動作、緩沖動作”等這些動畫基本動作原理與“坐、臥、走、跑、跳”等這些運動規律做好的動畫,只能算是動作順暢的動畫。要做到角色表演精彩的動畫,就需要原畫設計師仔細的挖掘角色性格和內心世界。動畫片中的角色就是由動畫師操控著的演員,演出著各種不同的悲歡喜憂。所以,做動畫的人一定要先融入角色,通過揣摩出角色的心理情緒變化和動作差異,再將這種變化應用在對角色動作的設計中,這就是動畫的表演。
動畫屬于影視藝術,原畫設計師承擔其實就是角色表演者的任務。動畫的表演力就是賦予假定角色或虛擬模型以生命與靈魂,使它們像真實存在的一樣鮮活和自然。這也是動畫師的主要設計繪制工作。而動畫表演的優勢還在于能表現出真人無法表演的美感與效果,這也是動畫創作很吸引人的地方。動畫創作也是源于生活而高于于生活。動畫表演以生活化為基礎,并加以戲劇化的夸張美化及鏡頭處理等綜合手段,將形體動態與感情傳達給觀眾。動畫設計師不僅須要有技術能力去控制動畫角色的形態,還必須有關于把握動畫角色運動節奏與時間的敏銳感覺和藝術表現力。
比如學習動畫中基本的走、跑、跳是運動規律,在現實中由真實演員人表演不會有走、跑等的運動動態錯誤的情況出現。而動畫來創作走、跑、跳就復雜多了,繪制者要具備有表現角色型態的美術造型能力,還要有了解運動規律,正確表現出連貫的動態的能力。奇麟筆在平時帶片指導原畫和教授原畫課時發現,初學者和經驗少的原畫設計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處理動作流暢與動作規律正確上,而容易忽視了動畫角色特點、性格、運動動機、情節及環境影響表演層面的表現上。很多國產動畫片不論角色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旦走、跑、跳等運動起來,動作很明顯都如出一轍,都是統一的教科書式的標準運動規律姿勢模式。這都是由于繪制者不注意觀察生活,缺乏生活體驗,不去研究動畫角色特點,忽略或不會善于動畫角色表演的結果。
對動畫表演的學習應該從學習動畫創作之初就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將表演課程作為獨立的學習內容納入日常創作學習中。從模仿開始,多看多學,仔細揣摩角色性格與動作特征,逐漸摸索并體驗動畫表演的表現手法。動畫設計師“表演”水平的高低,雖然部份取決于個人天賦,但更多的還是依靠后天的勤奮努力,平時留心觀察,勤加訓練,對自己的動畫表演能力不斷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標,就可以通過動畫表演水平的提升,提升動畫片的整體表現力,為動畫角色注入更多的活力。
對動作運動規律的理解與掌握只是動畫師的基礎必修課,真正的目標是如何將角色塑造繪制的有血有肉、有情,性格鮮明的展現給觀眾。做優秀的原畫設計師也要具備文學、美術、電影、音樂、舞蹈、歷史、地理、自然生物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和生活底蘊。這些對于動畫創作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動畫設計師,業余時間應該多觀摩各種優秀的電影、電視劇、舞臺劇,參考學習知名演員的表演技巧,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人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閱歷的人群行走坐臥的姿態、說話的表情,行為動作的細節,都各不相同,要多多觀察并切身體會。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閱歷越豐富,文化修養月深厚,將會對動畫師的創作和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優秀原畫設計師應該是出色的演技派表演展示才能,因為動畫明星們的表情、動作、甚至對白語氣都來自原畫設計師的表演才能發揮。原畫設計師們在創作前,往往要預先將動畫人物的動作反復親身預演多遍。找到動畫表演中的感覺,在體驗過程中體會、分析、把握動畫表演中角色的情感、動機以及動作。而鏡子就是原畫設計師們觀察自我表演的最便捷實用的工具。當遇到不易把握的動作和表情時,原畫設計師會在鏡子面前自我反復演繹多遍(奇麟筆在平時創作動畫的過程中一直借助鏡子做觀查工具,也一直強調學生和跟片的原畫設計使用鏡子),以便于更真切地體會把握動畫角色的表情和動作。還有一點要切記的是,原畫設計師的表演也要有度,避免沉迷于自我表演情緒中不能自拔,反而忽略了動畫表演對觀眾的感受。也還要注意動畫角色人物性格的前后統一性,行為舉止的一致性。
動畫電影的創作,就是將繪畫藝術、文學藝術、影視藝術等許多的藝術結合,運用劇本創作的文學思想,采取影視表現手法展示出電影思維,重新構建出對人物造型、場景造型、動物造型等構成元素的創意性思維,創作動畫電影作品。成功的動畫電影,會非常注重表情達意、畫面的設計、風格表現、構圖等,基于其構圖,就是在作品的原則上使內容更有表現力,畫面中的人和物要以什么形式出現,表達什么感彩,這些都是通過動畫設計者對靈感及創作技藝的完美詮釋。動畫電影創作中,對于傳統創作手法中,多采取手繪在二維空間完成,但是對于當前動畫電影市場來說,也顯示出一定的不足,基于3D數字技術,為提升動畫電影影院播放效果,不僅為動畫創作帶來一場革命,同時也創新動畫電影創作手法,大大提高動畫電影的制作水平。
2動畫電影創作中的3D數字技術
2.1動畫前期制作
3D數字技術的出現,給人最多的是視覺的震撼,導演能熟練運用數字技術,更加精彩的再現動畫電影場景。例如,針對動畫電影《瘋狂原始人》中,應用3D數字技術,不論是人物造型還是場景設置,都是利用電腦平臺,采取3D數字技術對其進行建模制作的,不僅使動畫電影達到非常自然逼真的播放效果,同時也豐富了動畫設計,使得動畫電影創作更接近生活[3]?;趶姶蟮?D數字技術,不僅開始對電影的人物真實性提出更高的需求,同時在動畫電影的造型、構圖、配色上,也要求可以有真實的觀影效果。
2.2動畫影院播放
在動畫電影創作中,3D技術可以更好的深化主題,且動畫創作中,還會按照音樂與影片之間的聯系關系,采取3D數字技術描繪場景,有效渲染動畫電影氣氛,以音畫同步式的配樂形式,在3D數字技術描繪場景中,很好的感染觀眾情緒,使觀眾對于動畫電影的視覺感官得到提升,3D數字技術使得動畫電影表現的感情不再孤立,更能夠深化提升動畫電影畫面氛圍。
33D數字藝術對動畫電影創作的影響
3.1提升觀眾的觀影體驗
動畫電影創作中,應用3D數字技術,再應用透鏡組合,調節畫面轉換效果,采用精密機械式調節方式,使得動畫電影創作發生技術上的改革。故此,在動畫電影的創作中,更加注重動畫的表現力與場景的真實效果,縱觀每部動畫電影,在其創作中,多具有奇幻、炫酷的3D場景,并且更是通過3D數字技術,深化與烘托動畫電影中的人物與情節,有效填補動畫電影場景之間的空白間隔,還很好的發揮一定的敘事功能,擴大動畫電影的創作空間。同時,動畫電影創作中,追求與3D技術的融合,采取3D技術創作動畫電影,如在《龍騎俠3D》中,采用了3D數字技術進行動畫播放,可以提升動畫的震撼場面,基于3D影院轉換設備的支撐,更是可以精彩再現動畫中激烈的戰斗鏡頭,塑造主人公堅強勇敢的正面形象,且延續了勵志冒險的主題內容,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看性,采用“控制景深,調節速率,善用顏色”手段,保證立體效果基礎上,為觀眾帶來極度震撼和華麗的視覺體驗。3D數字技術,不僅會影響動畫電影觀眾的心理,也會影響其視覺感官,深化動畫電影的主題[4]。在動畫電影中,通過3D數字技術,不僅可以抒發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還可以渲染場景以及刻畫電影人物的性格,引導暗示觀眾在觀看影片時的情緒,這是其他動畫電影語言所無法代替的。
3.2豐富動畫電影播放色彩
色彩在動畫電影作品創作中,可以賦予作品以藝術基調,直接關系到動畫電影作品的成功。動畫電影創作中,應用3D數字技術,提升動畫電影播放精度,有效調控電影畫面色彩,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采用了光回收系統,分光路不同光轉換系統、PLC電氣精準控制系統的組合,達到提高3D轉換設備的整體光效值和對比度值。其中光回收系統,采用同一束光在經過特制光學原件后進行分光,并對原本的一束不可用光進行回收重新轉換,在分光路不同光轉換系統中,對光回收系統中分光產生的兩束光分別進行機械式和液晶式的調制,達到兩束光的光學同步投影,在PLC電氣精準控制系統中,采用PLC對整個電氣運行系統進行控制,保證控制精度。應用3D數字技術,將DLP放映機放出來的畫面進行轉換分離,使左右眼圖像光束分別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觀眾再佩戴上對應的偏振眼鏡,就可以使左右眼看到對應的畫面,從而在觀眾的大腦中合成出立體畫面。目前市面上使用的3D轉換系統主要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動畫電影創作中,應用3D數字技術,通過修改材料的配方,使得數字放映機透射出的畫面顏色損失最小,從而具有較好的色彩還原性。播放方面應用主動式設備,根據3D數字技術特征,主要依靠色彩原理實現了對光的轉換,從而使左右眼畫面分開交替顯示。應用3D數字技術,對于動畫電影播放中的被動式設備,則主要依靠光學偏振片完成了對光的轉換。主動式設備由于轉換效果不徹底、重影嚴重、色彩飽和度差及轉換后畫面亮度太低而被市場逐步淘汰。在被動式設備中又分為兩類,機械偏振式和液晶偏振式。機械偏振式主要通過偏振調制器(主要材料偏振膜片)被伺服電機帶動高速旋轉來實現高幀率的左右眼畫面分離并交替顯示,從而達到3D轉換的目的。而液晶偏振式則是通過液晶分子對電壓趨向性的快速反應來實現3D轉換目的。3D數字技術的出現,提升了動畫電影后期創作水平。
3.3優化動畫電影播放效果
在3D動畫電影的播放中,當顯示器在顯示左眼畫面時,右眼鏡片應該是全黑的,若是快門式眼鏡開關周期與顯示器刷新周期沒準同步,會導致漏鏡片的鬼影的出現,影響人們觀看3D電影的效果。故此,在3D動畫電影創作中,應用面向影院的3D轉換設備,強化對此問題的重視,不論是3D動畫電影的內傾角,還是平行光軸,以及外傾角,強化其3D動畫電影的播放效果,提高左右畫面的重合度,使人們觀看3D動畫電影時的視野更開闊。3D數字技術的應用,使觀眾能毫無阻礙地通向導演構思,通過3D技術,讓觀眾站在原地就可以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動畫電影創作中,更加關注播放效果,故此,擬采用組合透鏡的方式對光程差進行調節,首先通過整個機械系統和光學系統,精確計算出兩路光的光程差,然后根據光程差設計組合透鏡的相關參數,但是通常由于機械系統的機械加工進度等誤差,這些微觀的誤差會在光學系統中做宏觀的表現,所以需要在設計完成后通過反復的實驗進一步確認。就如對于動畫電影《豚鼠特工隊》之中,不管是簡單模型的創作,還是對于動畫中豚鼠形象的創作,總是秉持人們的立體視覺體驗,結合3D數字技術,進行活動跟蹤,對指定地區舉行活動的跟蹤闡發,有效應用3D數字技術,并主動創建出主要的動畫幀,將3D數字技術得到的跟蹤結果,應用到動畫電影創作之中,用實體任務動作標記動畫人物的行動,使用計算機設計動畫人物行為,使得動畫電影的效果更加逼真。動畫電影創作中,應用3D技術,產生積極的影響。
3.4促使動畫電影創作向3D發展
基于3D數字技術的動畫電影,帶給人更多的新奇感,特別是在影院播放中,基于3D數字技術的支持,不僅提升動畫電影的逼真效果。同時震撼觀眾心靈,呈現出美麗且動人的畫面,給人的心理上產生巨大感觸,增加人們在視覺上的認知度。動畫電影創作中,也開始構建更具想象力的場景,動畫電影創作也開始走向3D技術方向。并且在動畫電影中可以應用3D數字轉換技術,將動畫電影虛擬在人的眼前,使人們產生更加真實的觀影體驗。例如,對于動畫電影《大鬧天宮》,該片應用3D數字技術,不僅制造的動畫電影色彩濃重,動畫人物造型奇異,動畫的場面也是十分的雄偉壯麗,賦予動畫形象鮮明的人格特征,使得動畫電影的情節跌宕有致,將孫悟空這一中國式的神話英雄,生動地再現于銀幕;3D數字技術版的《大鬧天宮》,保留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同時節奏更加緊湊,并且配合3D數字效果,更是在片中設計了幾十個鏡頭,做出“沖出銀幕”的效果處理,突出地表現孫悟空機智樂觀、大膽反抗神權的無畏精神,不僅滿足觀眾立體觀影感,同時也喚起觀眾對中國傳統動畫作品的熱愛。在動畫電影創作中,還需結合動畫電影播放效果考慮,因為當前3D技術在電影行業中已經廣泛應用,不僅在動畫電影播放中做出一定的改進,還采取先進技術,使得動畫電影的畫面更加精細,色彩也更加豐富,更能提高動畫電影制作水準,有效提升觀眾喜愛度,做出巨大技術上的提升,有效提高觀眾對動畫電影的觀影體驗。例如在動畫電影《怪物史瑞克》中,就采取3D數字技術,設計出其主要的故事人物形象,“怪物”史瑞克不僅是可愛的綠色怪物,同時也是極富正義感的故事人物,他在動畫電影中的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周圍的場景,美化動畫電影的影院播放水平,使人們可以接受這樣的動畫形象,通過3D數字轉換播放設備,使史瑞克更加真實。
4結束語
關鍵詞:抗衡,情感模式,名偵探柯南
不管動畫、漫畫還是電影都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吸引觀眾,能不能引起觀眾的觀看或閱讀興奮,動畫想要吸引觀眾的注意,情感線索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怎樣才能在作品與受眾之間建立合理的情感溝通模式,以符合受眾的情感所需是動畫或漫畫制作之前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將以《名偵探柯南》為例研究“抗衡”這種情感模式在動漫作品中的有效運用。科技論文,名偵探柯南。。
所謂情感模式實際上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溝通渠道。動漫作為重要的文化藝術形態在市場條件下必然有其特殊的情感表達傾向,建立好的情感模式可以有利的增強觀眾與作品的情感共鳴。科技論文,名偵探柯南。。情感,指的是人對事物的態度和體驗,是人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萍颊撐?,名偵探柯南。。人情具有共通性。“情感模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現實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情感交流與溝通,逐漸形成的被大家共同總結和認同的表達方式。情感模式的類型有很多種,一部作品中通常會設置多條情感線索,運用多種情感模式,情感模式可通過倫理、愛情、抗衡、復仇、苦難、救贖、懺悔等多種母題進行表達。“抗衡”的情感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種,一般都與其它模式共同運用。“抗衡”的意思是彼此對抗,不相上下,出自于西晉張華《游俠篇》“龍虎相交爭,七國并抗衡”,動畫中所運用的這種“抗衡”的情感模式就是以實力相當、難分軒輊的兩方的交流碰撞作為情感線索的設置。
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是日本一部以偵探推理情節為主題的漫畫與動畫作品,始創作于1994年,目前仍在日本小學館的漫畫雜志《少年SUNDAY》連載。動畫TV版1996年在日本上映,自1994年柯南問世后到今天已經連載了16年并且依然未出結局,青山剛昌十幾年的努力創作使這部動漫成為了連載時間最長的漫畫,被稱為動漫常青樹,目前劇場版動畫電影已經上映14部,第15部正在制作中。故事的起因是高中生偵探工藤新一無意中目擊了黑衣組織的犯罪現場,被強迫服下毒藥,醒來之后發現身體變小了,為了尋找黑衣組織的線索化名江戶川柯南寄住在青梅竹馬的同學小蘭家中,借助鄰居阿笠博士的各種古怪發明,新一在變成柯南之后仍然能繼續進行偵探工作,并加入了小學一年級的“少年偵探團”。故事就圍繞柯南和他的朋友們追蹤黑衣組織的蹤跡,并且不斷解決遇到的形形的案件來進行。作為一部擁有十幾年生命的動漫作品,《名偵探柯南》在這十幾年中建立了非常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各種情感線索,幾乎運用了我們所能想象的所有情感模式,僅“抗衡”的情感模式就可以分成幾個類別進行分析,“抗衡”的情感模式并非《名偵探柯南》最重要的情感模式,但是卻為這部動漫作品增添了很多緊張、活力與人情味。
一、同倫理與復仇相結合的抗衡模式
這種模式對“抗衡”的運用同倫理與復仇結合在一起,是動漫作品經常使用的典型模式。倫理母題的應用通常有很強社會功能,它主要講述的是倫理道德范疇內社會歷史現實中的人物命運。創作者和觀眾都會站在遵循倫理的這一方,與復仇模式結合起來應用,為復仇這個線索提供倫理的依據。《名偵探柯南》中柯南所在的團體與黑衣組織之間的抗衡關系式貫穿始終的,這種團體之間的對立是絕對的對立,在這里,柯南代表的是正義,與之相對的,黑衣組織則是邪惡的化身。這種情感模式在動漫作品中的設置是非常普遍,也是比較簡單的情感模式,是建立在不同的價值觀不同信仰基礎上的,也是能為動漫作品提供的最主要的矛盾的抗衡模式。
二、與友情相結合的抗衡模式
與友情相結合的抗衡模式,比較前者就要復雜得多,這取決于友情是什么程度的友情,通常用于相抗衡的兩者有一定的共同點,并且在抗衡的過程中產生惺惺相惜的友情,兩者既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在沒有外來壓力的情況下,兩者運用自身的優點互爭短長,一旦有了外來壓力,兩者又是相互協作與扶持的關系,這種抗衡的本質還是友情??萍颊撐模麄商娇履?。?!睹麄商娇履稀分匾巧芏?,人際關系復雜,這種與友情相結合的抗衡模式運用非常多,為這部動漫作品提供了很多精彩的喜劇橋段,最受觀眾喜愛的是工藤新一與怪盜基德之間亦敵亦友的關系,每有兩人同時出現的鏡頭必然喜劇不斷。工藤新一的身份是“偵探”,基德的身份是“大盜”,兩人身份的對立形成了對抗,同時,兩者對對方都很欣賞,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關系是友情。2004年劇場版《銀翼的魔術師》中,柯南先是追蹤偷盜藍寶石的基德,后來在飛機將要出現問題強迫降落的過程中,兩人相互協作是飛機安全降落。科技論文,名偵探柯南。。幾乎每一次新一或柯南與基德同時出現都會運用這種先對抗后協作的模式。這種模式也運用于其他角色關系,新一與平次、工藤優作與黑羽盜一、基德與鈴木次郎、基德與白馬探、基德與中森警官、毛利小五郎與中森警官、妃英理與工藤有希子,這些角色關系大致還是在友情的抗衡這一范疇內,每條關系線索都有些差別,這種設置豐富了《名偵探柯南》這部作品的情感,使觀眾觀看了十幾年之后還能保持觀看的興奮。
三、與愛情相結合的抗衡模式
這種模式在動漫作品中也經常運用,如果作為主要情感線索大多用于表現愛情母題的作品中?!睹麄商娇履稀防锊⒎前言撃J阶鳛橹饕€索。主要應用在妃英理與毛利小五郎之間,這對夫婦分居若干年,每見面必吵架,但是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都能及時出現,站在對方一邊。這種模式的運用同樣增加了作品的喜劇效果。科技論文,名偵探柯南。。
四、與救贖相結合的抗衡模式
救贖模式一般表現為一個人的情感因為曾經的錯誤、苦難甚至邪惡陷入毀滅與失敗后,面對悲劇而進行的拯救,它常常被賦予涅磐的力量。救贖的過程不僅僅包括自我靈魂的凈化與升華,還有對自身行為的反省以及在自我行動過程中的解救,對社會觀念、倫理道德、價值觀等的重新認識。與救贖相結合的抗衡模式是《名偵探柯南》里比較精彩的運用,黑衣組織的苦艾酒貝爾摩德在紐約歌劇院女演員暗殺事件中遇見小蘭和新一,在與小蘭打斗過程中,從樓梯欄桿處跌落,小蘭和新一以德報怨救下喬裝成銀發殺人魔的貝爾摩德,從此貝爾摩就稱呼小蘭為“天使”,對兩人抱有特別的感激之情,在后來新一和小蘭同黑衣組織交手過程中都分別得到貝爾摩德的幫助。在《名偵探柯南》中,貝爾摩德是一個神秘的角色,青山剛昌沒有用過多筆墨來描述貝爾摩德是一個什么性格背景的人,但是觀眾都對這個角色有清楚的認識,作為一個相對的反派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貝爾摩德沒有因為小蘭和新一挽救過她而改變立場,他們之間還是邪惡和正義的對抗關系,但是貝爾摩德的確是在小蘭和新一的挽救行為中得到救贖,《名偵探柯南》的故事還在進行中,這個情感模式最終的去向還無從得知,這個矛盾而微妙的情感模式為《名偵探柯南》增加了人性的深度。
五、結語
對于動漫作品來說,情感線索是吸引觀眾注意,引起觀眾閱讀興趣的重要部分。“抗衡”的情感模式是眾多情感模式中的一種,在《名偵探柯南》中對“抗衡”這種情感模式有多方面巧妙的運用,為這部動漫作品增加了戲劇性、戲劇效果與人性的深度,使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從而為這部作品增加了生命力。《名偵探柯南》還有其它復雜的情感線索,在我們的動漫創作中可資借鑒。
參考文獻:
武齡人:《情感模式、敘事母題與世界性觀照》,《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關鍵詞 動畫電影 色彩匹配 數字電影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數字影視特效”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多種源素材能否在色彩、運動、透視、素材銳度等方面達到真實統一將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對于影視藝術的最重要表現元素――色彩――的處理,更加直接關乎影視藝術表現的藝術性。因此對于任何一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1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匹配與校正
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主要分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制作中有時又是相互疊合。因此對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僅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具有指導作用,還將對影視藝術提供一種新的創作可能。
數字影視制作中,相當多的問題需要數據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確的制作目的性,如果仍舊單純套用經驗進行制作,不僅很難達到作品的預期藝術性,同時還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數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數字動畫電影的色彩匹配與校正與數字影視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動畫電影的色彩處理更為突出色彩夸張及色彩造型。因此,本文在進行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時,更是想激發影視色彩處理的更多可能。
2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及色彩檢測
人們對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計算機的色彩處理能力也越來越強,并早已實現了千萬色的色彩再現,那么在影視創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圍內使計算機處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藝術表現,對數字色彩處理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探討數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眼識別色彩的基本規律,以及計算機對色彩處理及檢驗的基本原理。
2.1人眼對色彩識別的一般規律
從原理上講,單一波長的電磁輻射所發出的可見光稱為譜色光或單色光。人眼對此感覺到的是一種單純、鮮艷的顏色,可稱為譜色或單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種光源發射出的可見光都不是譜色光,他們是由連續光譜或是線狀光譜構成的,它們所發出的光線稱為復合光。
無論譜色光(單色光)或復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調、飽和度三個參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對人眼刺激的強弱,與進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關。光源的發光強度越高和彩色物體表面的光譜反射率越高,物體的亮度越高。
色調是彩色之間相互差異的重要特征所在。可見光譜中不同波長的譜色光有不同的色調。人眼大體能分辨出200多種不同的的色調。
2.2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與監測
前面談論了人眼對色彩識別規律,接下來我們探討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和監測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這將加深我們對數字色彩的認識。
計算機是通過數學的方式,經過程序計算形成圖像。任何圖像,不管它如何復雜,在計算機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能單獨設定?,F行通用的PC對圖像的設定是通過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數來進行描述的。在表達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時,采用的是顏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
3數字色彩處理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無論是電影之前的美術,舞臺美術,還是現代的影視美術,造型、色彩、質感都是眾多導演和藝術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本系列論文分別從各個角度對現代數字工業下的動畫電影和數字影視所苛求的各方面元素進行了詳細闡述。
色彩匹配與校正是基于宏觀幾何模型造型基礎上的藝術性表達。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
所謂電影的色彩基調,是指為影視片的整體風格、類型建構,而在色彩造型與表現方面所作的基本調子配置的色彩。它是導演前期創意構思和后期視聽語言合成時總體把握的產物。影視色彩創建應使影視色彩造形既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意蘊,又有鮮明的視覺語言特征。
現代數字技術背景下,色彩再創作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的必然選擇。后期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對傳統諸如色片控制,色溫控制的依賴,更是賦予導演更寬泛的創作空間。
4結語
本文限于篇幅,僅就動畫電影與數字電影中的色彩匹配與校正一項環節的基礎知識,制作要素,評價要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作為《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系列論文》中的第二篇,本文上承造型與模型匹配,下接后期流程中的材質燈光匹配,以及更后續的色彩管理,燈光渲染匹配等內容,以介紹基礎知識細節和制作要點,以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為線索,穿起整條綜合匹配的大龍,為中國的后期特效制作行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本文從動畫造型設計的多元化特征入手,分析了符號化造型語言在動畫創作中的表達,同時在符號化角色造型方面以國內外成功的動畫片為案例探討了符號化的角色造型在動畫創作中的作用,從而證實了符號化的角色造型是現代動畫造型語言中的一種重要分支。
在一部動畫片中,角色造型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從動畫開始發展到現在,造型設計一直都在不斷的探索前進中,角色造型正在嘗試更多元化的設計風格。
一、動營造型的多元化特征
動畫造型的表現形式是多元化的,如借鑒中國傳統年畫和古代寺觀壁畫的傳統手繪動畫片。具有代表性的有《驕傲的將軍》、《小鯉魚跳龍門》、《人參娃娃》等:借鑒民間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的木偶動畫,國內拍攝了《雕龍記》、《孔雀公主》吸取中國皮影和民間剪紙的外觀形式以及傳統戲曲服飾特點的剪紙動畫,國內制作的有《漁童》、《金色的海螺》等:脫胎于中國畫中的寫意花鳥和寫意山水。把中國水墨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帶入動畫片,這就是水墨動畫,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媽媽》、《雁陣》、《牧笛》和《山水情》等水墨動畫片,堪稱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不同的動畫風格l使其的造型語言會有很大差異。但在造型藝術中少則多的原則是非常適于動畫造型的基本規律。少則多是指造型語言簡潔而豐富,即以最小的造型元素表現出對象的形態、結構、情感、動態等重要的特征,這是動畫造型的基本功。造型藝術中所有形式與手段都可以在動畫中運用,只是加工時其簡繁程度不一而已。同一形象可以嘗試用各種形式進行造型練習,這對造型語言的豐富十分有效。
二、符號化造型語言在動畫創作中的表述
在動畫中符號化造型設計風格主要可以表現在具象和抽象兩方面,具象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對現實對象的濃縮與精煉、概括與簡化、突出與夸張其本質因素的一種表現形式:抽象是以圖形符號或幾何圖形的組合來表達某種含義,造型簡潔,具有強烈的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給觀者以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記憶。而符號化造型設計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往往通過視覺刺激而產生的視覺聯想來傳達其形態包含的內容。
目前符號可以區分出以下三種不同的類型:指示符號、象征符號和圖像符號:其中指示符號,如路標就是道路的指示符號,而門則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號:象征符號比如紅色代表著革命,桃子在中國人的眼中是長壽的象征:圖像符號中比如肖像,就是某人的圖像符號。人們通過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認出來。圖形符號還是人們最初記錄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圖形符號仍有語言文字無法取代的獨立意義,所以在動畫創作中,符號與動畫角色造型更是會有著必然的聯系。符號化的造型語言在動畫創作中是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的。
三、符號化造型在動畫創作中的特征
角色造型是將動畫的造型設計為可視的形象:因此,動畫中的角色造型從現實到非現實會有巨大的跨度與多樣的變化。但是。無論是取決于自然界的形象或是匪夷所思的幻想形象,都離不開它們作為表達人類精神和情感的載體這一特征:而符號化造型在動畫創作中如何塑造一個更為豐富的動畫形象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符號化造型在動畫創作中的隱喻性
動畫創作中角色類型的選擇十分重要。動畫角色的類型很多,但是一部成功的動畫中一定要由一個可以抓住觀眾視線的角色類型。比如反派角色、英雄角色、可愛角色等角色類型。無論動畫片中角色有多少。都要有一個角色是代表整個動畫靈魂的。而這個角色的選擇就是最重要的。其主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宮崎峻動畫中的人物與事件設置一直以具體生動的形象為目標。因而觀眾都能從他的作品中看見一個個豐富的動畫人物,在《千與千尋》中宮崎峻卻在神仙澡堂中添加了一個符號性的人物——無面人,他只有一張悲哀的面具,喪失聲音,只靠吞吃別人來發聲。這個角色在表面上看是平板無性格無感情的,但是在它身上卻負載了導演四年來對人類現實的更深的思考,現代人廣泛利用手機和網絡等通訊設施,企圖讓彼此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迅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們把自身都隱匿在這些工具之后,說著程式化的話語,一味地求索,脾氣極端暴躁粗野,最終喪失了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這便是我們人類社會中無數人的縮影,在每個人心中都孕育著“無面人”,那是正失去交流和溝通,生活在自我封閉中的一張張得不到關心的失去表情的悲哀的面孔。這樣一個符號化的寓意式設置。反照出現今社會的眾生之態。但是宮崎峻也并未就此讓大眾在形態揭示后感到苦痛的悲嘆,千尋面對無面人的友善相處,甚至最終感化了它:無面人被感動的結果也向人們證明只要大家都彼此真心地面對面地交流。熱情是能把悲哀的面具熔化的。 轉貼于
動漫是融合最新電腦技術和媒體表現藝術的新時期藝術表現形式。動漫創作從一開始就與傳統經典題材緊密聯系在一起。傳統經典題材內容豐富、人物形象鮮明、審美思想深刻。這些無論對于動漫還是對于其他藝術形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素材基礎和表現基礎。傳統經典題材從人物形象、故事內容、審美表現等各個方面對動漫創作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傳統經典題材在動漫創作藝術中的表現藝術。
一 傳統經典題材人物在動漫創作中的表現藝術
1 造型表現藝術
傳統經典題材中的人物形象豐滿,性格鮮明,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動漫創作中,創作者需要在原有題材人物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從而創作出更加符合動漫藝術表現的藝術造型。這種基于傳統經典題材的人物在動漫創作[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中可以分成不同的藝術造型。從視覺類型上可以分為寫實造型和擬人造型。寫實造型是其中比較常見的造型藝術表現,根據傳統經典題材中的人物進行盡可能貼近原來形象的造型設計。例如,國產動畫片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鬧天宮》;國外動畫片中的《白雪公主》、《聰明的一休》等都是這類造型設計。擬人造型則是根據原題材中的人物造型進行擬人化的重新設計而完成的創作,如《獅子王》中的獅子,便是融合了原題材莎士比亞《王子復仇記》中的各種人物形象和動畫片中獅子的形象為一身,形成獨具擬人特色的新藝術形象。從藝術意味上可以分為空靈意味造型和唯美意味造型。空靈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中的造型,這部以中國水墨畫為基本技法的動畫片成功地表現出了動漫造型中前所未有的空靈意味。這部動畫片也因此在國際上多次獲獎。唯美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日本動漫《美少女戰士》等一大批現代動漫。其中的人物造型多是陽光、健壯、唯美的少男少女。唯美意味造型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將時代和青春等藝術氣息融合到造型藝術表現中,更加符合少年兒童的審美習慣。
2 動作表現藝術
在動漫創作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共同構成了人物的動作表現藝術。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都可以通過動作表現藝術加以表達。由于動漫中人物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創作者可以對人物進行大膽而細膩的設計,因此,創作者通常對動漫中的主要人物賦予具有鮮明特征的動作和語言。例如,《聰明一休》中的一休每當遇到難題進行思考時都會用手指在腦袋上畫圈,然后打坐冥思苦想。這個經典的動作已經成為了人們對于一休這個人物不可抹去的記憶。而對于這個動作的提煉也是藝術創作的一個過程。創作者對于一休的身份、思想和行為進行總結和提煉,又根據動漫對于這個人物的需求進行分析,最終形成了這個極具代表性的經典動作。再如,在《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中,喜羊羊每次思考時都會跳一段舞蹈也表達了相同的藝術創作思路。同屬于動作表現藝術的還有語言,尤其是人物經常說的口頭禪或者人物說話的語氣特色,這些都對表達人物思想和情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蠟筆小新》中,小新每次回家都會說“你回來了”。這些設計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都以為小新在犯糊涂,觀眾只覺得這是個有趣的細節,當這個細節反復出現的時候,觀眾就會認可這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了,甚至可以說,觀眾慢慢地喜歡上了這種重復,他們一遍遍地看見熟悉的細節,這讓觀眾和動畫人物之間建立了某種默契,重復不僅不令人厭倦,反而讓觀眾感到溫馨、親切,成為觀眾最愛看的部分之一。
3 性格表現藝術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性格是一個人物藝術魅力的總結與升華。動漫和電影一樣是對人物性格進行表述和刻畫的藝術。動漫中的人物雖然虛幻,但同樣取材于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很多經典題材中的人物形象,應該具有鮮明的人物性格藝術。一個鮮明的人物性格有助于動漫對于主題情感的表達。從動漫對于人物性格設計的表現藝術上來看,動漫中人物性格可以分為英雄型性格、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英雄型性格是動漫中最常見的性格類型,通常具有非凡的力量,能夠戰勝一切困難,保護人們,深受兒童的喜愛。例如,國產動畫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日本動畫片《鐵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中的擎天柱等。對于英雄的崇拜是人們普遍的審美情懷,尤其是對于孩子們。從傳統經典題材的人物性格來看,英雄型性格仍然是重要的性格類型。除了英雄型性格以外,動漫創作還從傳統經典題材的人物性格中提煉出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智慧型性格的代表形象是《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或者《曹聰稱象》中的曹聰等。幽默型性格的代表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鴨等。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是英雄型性格的補充。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物形象組合在一起使得動漫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且更加多彩。
二 傳統經典題材故事在動漫創作中的表現藝術
1 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劇本表達藝術
劇本是動漫創作中十分重要的創作基礎,也是動漫創作進行各種藝術表達的基礎。傳統經典題材經過長時期的積累和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故事內容。動漫創作是融合了電影和繪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新時代的藝術特征。因此,動漫創作中的劇本表達融合了傳統與創新的雙重藝術特征。傳統經典題材中豐富的故事內容為動漫劇本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新時期的創新美學思想則為動漫劇本創作提供了更加寬闊的創作空間。這種創作藝術是對傳統的繼承,這類動漫故事從劇本創作上保留了傳統經典題材的歷史背景、主題氛圍、故事結構和人物關系等劇本要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融入更加符合當前時代特征的藝術元素。基于傳統經典題材的動漫劇本創作是藝術二次創作的過程,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傳統的文化藝術與現代的審美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對于傳統經典題材故事的借鑒和引用應該在對其有著充分研究和理解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從而使得傳統的經典題材在新的藝術表現中得以繼承和發揚。例如,根據法國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改編而成的動漫《鐘樓怪人》便是在保留原著中故事結構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適合兒童觀看而對故事進行了調整,更加突出了對于善良的贊美這一主題。這部動漫也因此成為了迪士尼公司的又一經典作品。
2 多元化的 敘事風格和美術風格
傳統經典題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所以不同文化下的傳統經典題材便包括了不同的敘述風格。因此,取材于傳統經典題材的動漫創作便融合了多元化的敘事風格和美術風格。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動漫創作中美術風格以寫實為主,并且融合了幽默的敘事風格。美國的電腦技術發達,因此可以以更加細膩的寫實畫面表達出更加相近與現實的藝術特征,并且融合具有時代感的幽默敘事風格使得美國動漫畫面細膩、唯美,敘事幽默。例如,上文所述的《鐘樓怪人》原本是一部極具悲劇色彩的文學作品,但被動漫創作者融入了很多的幽默元素,從而使得這部動畫片更加具有新時代的藝術特征,也更加符合兒童的審美習慣。中國動畫片從美術風格上來看更多地借鑒了豐富的民族繪畫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例如:水墨畫、工筆畫、剪紙畫、皮影等,追求的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意境美。從敘事風格上來看,中國動漫更多的是宣傳懲惡揚善、去偽存真的正劇敘事風格。例如,在《西游記》中無論何種繪畫風格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對于驅邪扶正審美思想的宣揚。隨著文化與藝術交流的日益頻繁,不同敘事風格和美術風格的動漫也在彼此的學習和借鑒中得以融合。例如,迪士尼公司創作的《花木蘭》便是融合了中西兩種不同藝術風格的動漫經典。
三 傳統經典題材審美思想在動漫創作中的表現藝術
1 傳統美德的弘揚
和審美思想復雜的電影不同,動漫主要受眾是兒童,所以審美思想也相對簡單——以弘揚傳統美德為主要的審美思想。傳統經典題材審美思想豐富、復雜,但最終通過動漫表現的都是以真善美為主題的傳統美德,這一點對于不同文化的動漫創作都是一致的。無論對于西方寫實主義風格還是中國寫意主義風格的動漫作品,世界上的真善美都是其永恒的藝術主題。例如,《海底總動員》中的兩只小丑魚以歷險記的形式表達了父子之間最無私、最真摯的情感。中國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則以系列動畫片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主題。如果要在不同的文化和藝術中尋找和概括出共性的思想,那毫無疑問便是以真善美為代表的傳統美德。因此,對于這一主題的表達是傳統經典題材審美思想在動漫創作中的重要表現藝術。但從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動漫作品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其中的差異的。例如,《海底總動員》中我們能夠看到父子兩人為了尋找彼此而表現出來的與危險和邪惡斗爭的勇氣和力量?!洞箢^兒子小頭爸爸》則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表達了蘊藏在平淡生活之中的父子情深。
2 獨特的情感關懷
如果說對于傳統美德的弘揚表現的是不同文化下動漫審美思想的統一,那么獨特的情感關懷表達的則是不同文化下動漫審美思想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得動漫審美思想更加豐富多彩。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有著獨特的情感情懷。傳統經典題材動漫創作通常取材或改編于經典文學名著、本民族的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童話、寓言、傳說等,因此,在創作中自然會融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情感情懷,從而使得觀眾在觀看動漫時能夠產生具有藝術性的情感共鳴。人們在觀看不同動漫作品時,也會感受到不同文化下獨特的情感關懷。例如,上文所述的《花木蘭》雖然故事取材于中國傳說,動漫本身也融合了諸多中國元素,但人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其中鮮明的美國文化下的情感關懷。例如,動漫中對于花木蘭擁抱皇帝、招聘相親等情節的設計便是對于美國文化下對自由情感的表達。這樣的表達無疑更加符合美國人的情感訴求。同樣,中國創作的《獅子王》雖然翻拍自迪士尼的同名動畫片,但其中也加入了中國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關懷。動漫創作首先是要迎合本地區人們審美習慣的需求,因此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動漫創作中的審美思想既有符合不同民族文化中統一的審美思想,也有其獨特的情感關懷。審美思想上的統一與差異推動著動漫創作在文化融合道路上的不斷探索和前進。
結語
動漫作品的成功與題材的選擇有直接的關系,隨著世界文化融合思潮的發展,不同文化下的動漫作品也在互相學習和借鑒。例如,本文所述的中國動畫片,不僅挖掘了本民族的傳統經典題材,也在挖掘世界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成為了典范。本文從傳統經典題材人物、故事和審美思想在動漫創作中的表現藝術三個方面分析了傳統經典題材在動漫創作藝術中的表現藝術。本文的研究對于推動中國動漫創作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探索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曉晶:《當代影視動畫造型特征分析》,《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第1期。
[2] 程瑜瑜:《走上卡通舞臺的文學經典——試論迪斯尼對名著的動畫改編》,《文藝評論》,2010年第1期。
[3] 程靜衛:《論當代中國動漫創作與傳統文化資源》,《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第2期。
[4] 杜靜芬:《淺析動畫劇本創作中神話題材運用的與時俱進》,《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關鍵詞:數字媒體 新媒體動畫 后現代文化
一、網絡與新媒體動畫研究的意義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持續變革,人們的消費與生活方式等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3年1月公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的用戶規模已達到3.71億人,對網絡視頻使用率提升至65.9%。其中25歲以下年齡段是網絡視頻用戶主體,在家上網人數達到91.7%。上述數據表明: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享受電影和動漫的主要方式。在網絡視頻的沖擊下,電視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開始下降。這是大眾在媒體使用習慣上發生的一個巨大變化,“私媒體”的發展和觀影環境的變化預示著未來動畫收視率會逐漸向新媒體傾斜,而這種變化勢必會影響我國動漫產業的整體發展方向。因此,對網絡和新媒體動畫的理論和產業研究勢在必行。
從2000年蔣建秋的Flas《新路上的搖滾》算起,國內網絡動畫至今僅僅只有13年歷史,而從2006年優酷網建立乃至網絡動畫的大量涌現不過是近年的現象。網絡動畫雖然歷史短,但卻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成為我國動漫產業的新生力量。網絡動畫不僅有數字媒體自身的技術特征(數值化、模塊化、可復制性和可編輯性),而且在內容上也和后現代藝術所提倡的解構、拼貼、混搭、跨界和重構的美學所吻合。這些往往是傳統動畫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現象。因此,對新媒體動畫的理論研究不僅有著實際的意義,而且這項研究對于突破傳統動畫理論的局限,以創新思維來促進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更是十分重要。
目前我國對網絡和新媒體動畫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根據筆者在2012年2月做的一項數據統計表明:在谷歌搜索單詞“new media animation”約有134,000,000項;在百度搜索單詞“新媒體動畫”約有1,710,000篇,國內相關資訊僅僅占全球同類資訊的1.6%。在中國知網中檢索“新媒體動畫”關鍵詞,自1990年以來只有3篇論文。同樣檢索“網絡動畫”關鍵詞,則只有40多篇論文。此外,國內雖然關于動畫的基礎理論教材和專著有不少,僅《動畫概論》冠名的教材就有十幾種,但關于新媒體時代的動畫的學術研究著作卻只有黃鳴奮教授的《新媒體與泛動畫產業的文化思考》。與此相對照的是:國內關于Flash或Maya的動畫軟件教程卻汗牛充棟。國內這種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的現象可見一斑。
二、新媒體動畫的范疇和主要特征
黃鳴奮教授曾經指出:“因為動畫的用途變得日益廣泛的緣故,我們需要新范疇在分類學的意義上描述它所出現的變化,‘泛動畫’就是這樣一個范疇。”[1]目前我國對動畫的分類基本上延續了傳統動畫根據媒介或制作工藝的分類方法,即現代動畫的3大門類:手繪動畫、定格動畫和電腦動畫。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傳統動畫,也被稱為“手繪動畫”,是一種較為流行的動畫形式和制作手段。定格動畫則是一種以現實的物品為對象,同時應用攝影技術來制作的一種動畫形式。如粘土、剪紙、拼貼、模型、實體和木偶類動畫等。電腦動畫則指由計算機來完成關鍵幀技術和渲染的動畫,包括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CG動畫)。其它計算機動畫技術還包括卡通渲染、動作捕捉、藍屏摳像、非真實渲染、骨骼動畫、變形動畫和模擬自然動力學如風、雨、雷、電等的物理動畫。這種分類方法在媒介高度融合、“跨界”無處不在的今天,則有著明顯的缺陷。由于數字技術的滲透,目前手繪和定格動畫已普遍采用無紙化或數碼采集+后期剪輯的技術,各種數字剪紙、數字拼貼與特效合成往往會在作品中“混搭”在一起,動畫作品的媒材界限日趨模糊。
因此,新媒體動畫(new media animation)必須根據時代與技術的發展重新給予定義。作者認為:新媒體動畫是“數碼”與“動畫”跨界交融的一個新生事物。雖然它從制作上屬于廣義的數字動畫(Digital Animation)的范疇。但數字技術與定格和手繪動畫的有機結合才是新媒體動畫的范疇和主要特征。同時,這些動畫還涵蓋了數字動態影像(Motion Graphics)的領域。圖1的白色框線區域(重疊區域)代表了新媒體動畫的范疇。從表現形式上看,“綜合媒介”、“混搭技術”與“視覺多樣性”是這種動畫表現形式的突出特點。這種形式既包括數字化的手繪、剪紙、拼貼、真人定格或Flas,也包括視頻剪輯、DV、字幕動畫、音樂MTV短片和含有動畫內容的數字短片或手機動畫等。新媒體動畫除了涵蓋網絡動畫(原創短片、網絡動畫劇、非劇情動畫、游戲引擎動畫和網絡表情動畫),也包含一些在非網絡環境中如電視新聞、電腦游戲或新媒體藝術展中的動畫形式。新媒體動畫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它的原創性、流行性、波普性、時代感和多樣化的視覺風格。
按照新媒體研究學者、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蘭迪?克魯福[2]的觀點,新媒體動畫的領域屬于“敘事邏輯”的領域,它們也同樣具備大眾性、商業性和娛樂性的特征。但與傳統的影院商業CG大片不同的是:新媒體動畫由于其網絡傳播特征,往往更加短小精悍、形式活潑并具有強烈的實驗性和反潮流的特征。這一點使得新媒體動畫和歷史上的非主流性質的實驗動畫、實驗電影和獨立短片等有著一定的傳承關系。
三、新媒體動畫的主要優勢
著名媒介研究學者麥克盧漢曾經指出:新媒介“不僅僅是容器,它們還是使內容全新改變的過程”[3]。新媒體動畫相比傳統動畫的主要優勢可以從創作者、觀眾和傳播渠道三個方面體現出來。新媒體動畫創作群體廣泛,作品往往有著豐富的個性化特征。此外,數字化和網絡遠程集體創作等新工藝制作流程也比傳統動畫優勢明顯。而私媒體觀影、多時段觀影、動畫類型多樣性和豐富性是新媒體動畫吸引青年觀眾最主要的原因。與此同時,網絡化傳播、觀眾互動性和網絡自然淘汰率是保證動畫質量和內容大眾化的重要手段。由此,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總結和歸納新媒體動畫的主要優勢。
從創作者角度上看:網絡獨立動畫的創作者的主體大多數是個人或小型動畫工作室,制作周期相對短,成本較低,多數為短片形式。數字化工具如Flash、Maya、PS、AE、Apple Motion、Final Cut Pro、Nuke和iStopMotion等是主要創作工具。雖然這些動畫作品有良莠不齊、水準千差萬別的問題,但經過網絡的“自然篩選”,通過點擊量的積累,優勝劣汰、大浪淘沙,使得優秀的作品和人才脫穎而出。曾獲國際動畫獎項短片《這個念頭是愛》(雷磊,2011)和《打,打個大西瓜》(餃克力,2010)都是這種原創網絡動畫成功的范例。此外,網絡的發達也為動畫愛好者的集體創作提供了條件。例如:在2011年,新媒體動畫網站AnimeTaste就曾發起過多次集體動畫創作項目,并產生出了如《嘿!?。〈笠印罚▓D2)和《GoGoGo》等非常有趣的動畫作品。這些動畫采取了“網絡接龍”的方式創作,由十幾名業余動畫師和大學生聯合完成,作品包含了剪紙、實拍定格、手繪漫畫、文字拼貼和矢量繪畫多樣性風格,充滿了實驗性和年輕人的朝氣和沖動。這種完全不同于傳統動畫的制作方式很好的詮釋了新媒體動畫的概念和優勢。
從觀眾角度上看,新媒體動畫往往針對的是網絡、手機、iPad等“私媒體”,也就是個人觀影的媒體。因此,更個性化、成人化的內容也可以成為新媒體動畫的表現所長。更具風格和個性的動畫也會受到觀眾歡迎。例如,美國喜劇中心制作的Flash+剪紙擺拍動畫《南方公園》,經過5年的人氣積累,目前已達到15季幾百集的規模。而網絡熱播動畫劇《歡樂樹和他的朋友們》(2000)也達到了193集。國內網絡動畫劇如《哐哐日記》和《泡芙小姐》也有著超高的網絡點擊率。《泡芙小姐》的第1季自2010年播出以來,僅在優酷網上的點擊率就達到了450萬次。這些動畫的網絡收視率證明了新媒體動畫的潛在優勢。
從傳播角度上看,網絡的交互性能夠讓更多的觀眾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畫類型。而網友對網絡動畫的評論、吐槽和跟帖,也往往會激發創作者更新的靈感和思索角度。從企業發展角度,新媒體動畫的傳播模式更加節省、銷售渠道更加多元、播出渠道更加廣闊。動漫企業不僅可以借助網絡、微信、微博的互動營銷來擴大宣傳,還可以通過動畫衍生產品和周邊產品的網絡營銷,使動畫品牌走向市場。近年來,許多動畫品牌形象如兔斯基、悠嘻猴、綠豆蛙、張小盒等都是從網絡表情動畫走向市場的成功范例。如“張小盒”出道5年來,該動漫形象的周邊產品已經“全面開花”,甚至包括了實體經營連鎖如咖啡概念店、餐廳、奶茶店和面包坊等。借助互聯網的傳播效應,通過創辦網站、社區、兒童樂園、在線游戲等實現良性循環也是網絡企業淘米網的發展戰略。借助兒童網絡社區和網絡動畫《摩爾莊園》,淘米網的知名度和兒童產品銷售都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