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4 19:4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討論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充分地體現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對于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
1 緊扣討論的主題——不離不棄
離題或在某些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清,是討論中經常遇到的現象。因此,在討論過程中,要使討論始終圍繞問題的中心展開,要幫助學生從地理角度去思考問題,教會學生用地理思維方法去想問題。例如,討論樓蘭故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會從氣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環境方向找原因。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主要從人文地理環境角度去分析。讓他們緊扣“水資源共享綠洲最珍貴的財富和生態平衡的關鍵”這一主線,分析上游灌溉地區過量用水,導致下游水量減少,乃至斷流,下游沙化面積不斷擴大,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不能承受人類過度需求,最終沙漠侵吞了樓蘭城。從而得出“人類與自然要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結論。
2 區分個體差異——有的放矢
同班學生有差別,不同班別的學生更有差別。要使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深入備“學生”,這是為精心擬定討論話題打下基礎。只有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心理個性等,擬定的話題才能激起學生討論的欲望。其次是備教材。教師一定要走在學生的前面。例如在討論“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轉移對中西部地區帶來的影響”時,由于學生對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區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教師要先設計討論提綱,分組分任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寫好課堂討論發言的要點,討論才會有深度。當然不要讓少數成績好的學生“壟斷”討論“市場”,否則多數學生對討論就會喪失積極性。
3 拿捏討論問題的難易度——難易適中
深度、難度、廣度要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相適應,接近學生知識和智力的“最近發展區”。思考題不能過深過難,否則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理不清預習內容的思路。這樣的預習就毫無價值。一個好的議題一般有以下三大特點:①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能反映某一地理現象;②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密切聯系教學素材,有利于突破重難點;③學生普遍關注,迫切希望掌握的問題。例如,在講解影響氣候的因素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北半球回歸線附近地區為什么大陸東側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而大陸西側卻是熱帶沙漠氣候,該問題既是教材的重難點,又是歷年高考普遍關注的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后,再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4 調控討論時間——有始有終
如果不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更談不上有自己見解,容易造成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主動合作學習的目的。有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擔心學生的討論偏離主題太遠,于是情急之下幫助學生說出問題的答案,討論未展開就草草收場。其實當學生在發言中有錯誤時,要想方設法引導其他同學參與質疑和爭論,同時還要根據討論中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討論的進程和內容,從而使討論走向有序,最終達到預期的討論目標。
5 認真傾聽——保持回應
仔細傾聽也有助于我們掌握何時應當鼓勵學生發言,仔細傾聽還有一個很大的益處就在于增強討論的延續性,包括發言與主題的一致性。教師不再是回應的唯一承擔者,教師在回應學生的觀點或者問題時,盡可能把發言的機會和空間讓給學生,讓傾聽的學生回應剛剛講述的觀點,進行彼此之間的互動。這里也有三種方法:①沉默等待其他學生回應,其間教師可以用非言語方式鼓勵。如目光注視著全班同學,面呈微笑、身體前傾以視期待等等?;蚴茄哉Z方式的鼓勵,用“哦,對,是的”,或重復發言者的話等方式鼓勵發言者;②讓一位你知道其觀點與發言者的觀點不同的學生起來發言,以便激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③提出一個與發言者的發言直接相關的問題或者話題。
6 善于整理與總結——提煉升華
關鍵詞: 嚴 寬 理解 尊重
“嚴”是許多方面中的一點。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嚴是愛松是害”,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梢妼W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嚴格要求,就班主任來說,更加責無旁貸。
筆者認為,當前的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年齡特征、性格心理特征。社會環境(諸如媒體)影響了他們的心理氛圍。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濫用“嚴“字,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這一點,很多班主任老師都有不少的體會或教訓,甚至于個別學校出現學生自殺事件,我們的目的都希望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我們也不能完全站在我們的立場去要求學生,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嚴”是要有限度的?!皣馈斌w現在兩個方面:(1)外在的,即我們所能看到的,比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按時完成作業,團結學生,等等;(2)內在的,表現不明顯或者我們看不到的,比如說:有的學生很守規矩,但是就缺乏那種活力,感覺就像是機器。如何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這是我們一直努力探尋的問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了規矩,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因此,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引導或者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努力在思想上從嚴要求,培養他們積極主動、正直誠實的品德;在學習上從嚴要求,培養他們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的學風;在紀律上從嚴要求,培養他們遵紀守法、規范道德的風氣;在人際方面更要從嚴要求,使其形成集體觀念?!皣馈币獓赖叫?,學生難免會受各種環境影響,經不起誘惑,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要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的勇氣,要和學生一起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怎樣去防范?更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解決?“嚴”要嚴到心,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信心。
古人云,人無完人,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特殊的成長過程,他們雖然都有向上的心理,但他們的是非好惡標準不完善,避免不了要“犯錯誤”。他們的思想、心理、性格屬于向上發展時期,還不成熟,具體表現在對事物的認識有失偏頗。我們允許學生犯錯誤,但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或者知錯不改,我們之所以進步,就在于經歷很多失敗才找到成功,要讓學生在經歷失敗的教訓之后去學會總結。
他們平常犯錯是正常的行為特征,我們常說的學生“可塑性強”正是這一種情況下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思想支配。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個性、特點,針對他們所犯的錯誤,對他們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要分析研究造成他們犯錯誤的各種動機。然后對癥下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著重指明方向,嚴格要求,又春風化雨,循循善誘。如果一味地寬容,是對錯誤的姑息。如果予以一頓嚴厲的批評,又會產生敵對、抵觸。所以,在特定背景下,應給予特定的對象一些寬容。矛盾的感情很可能變化,并由此引起對特定行為的自責,教育效果就可能不是簡單粗暴的批評所能替代的。從這一種意義上說,“嚴”是愛?!皩捜荨币彩且环N愛。寬嚴相濟,剛柔并用,師生關系才能和諧融洽,互相尊重。
那么,在實踐中,怎樣體現對學生的寬容呢?
首先,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
犯錯誤分主觀和非主觀,主觀犯錯一般由于思想負擔過重或者受外界環境影響等,比如說:學生物理比較差,今天挨了老師的批評,心里壓抑,學生就會采取不同的方式排解,有的會抽煙,有的會喝酒,有的稱病逃課等,想盡辦法消極軟抵抗;還有的成績一向比較好,偶爾考差一次,情緒低落;還有的學生想要買特想要的東西,家里不給錢,不能達到目的,也會出現放縱的行為。學生的主觀犯錯多種多樣,針對學生的不同行為,我們要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心聲,了解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俗話說:治病要除根,我們必須要以和學生平等的姿態,站在學生的位置,給學生講解抽煙、喝酒或者放縱自己會給他人或者家庭,以及社會造成的危害,鼓勵學生放下包袱,釋放出心中的不快,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努力學習;非主觀犯錯,是由于學生本身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還沒有達到,或者經不起誘惑,比如上網,對學生來說,網上許多新奇的東西太具有吸引力了,由于平時的課業負擔較重,一上網就可以忘記一切,沒有壓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當中,在游戲里實現自己的某些愿望,從而獲得成就感。一開始只是偶爾玩玩,但是一回到現實,就感覺孤獨沒有方向,面對繁多的作業有畏懼感,上課開始走神,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逐步沉迷于上網,感覺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自我。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我們自己應該先反省,學生為什么會對網絡癡迷,作為班主任,我們為什么不能比網絡更有說服力或者影響力?我一直在反思。我們平時必須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身作則,同時,用身邊的好人好事去慢慢感化他們,讓他們有看得到的榜樣,平時細心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家庭,切實幫他們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犯錯誤的學生在思想上的變化是正常的,從犯錯誤到糾正錯誤的過程,包含了醒悟、轉變、鞏固、穩重的變化過程。波動一般出現在轉變和鞏固之間,只有認真觀察、捉住矛盾,趁熱打鐵教育才有助于其向好的方面發展。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允許他們有認識和轉化過程,卻又不能淡然處之,無動于衷,而放棄對他們的指導和影響的機會。要以最大的耐心,施加細致的影響,期待他們的回心轉意,盡快走到正常學習的軌道上來。
其次,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前文已談過,中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朦朧狀態,他們有較強的自豪、自信、渴望獨立的心理需求,而又往往不能實現自我。對待這一時刻的學生,最重要是尊重他們。尊重才能密切師生情感,才能開發創造,才能激發其銳意進取的心理。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受認識水平方面的影響,可能某些學生會誤認為老師的這一種尊重是對自己的遷就,甚至認為是老師的妥協,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注意真正地尊重學生,應體現“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則,不能一味認同。既要做到柔情相待,又要因勢利導,明確方向,嚴格要求。比如,某些老師在處理學習較好的學生的問題時,會采取遷就的態度,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但我個人認為:學習好不能代表什么都好,所以我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采取引導的方式,先表揚學生的學習,而后再細心地關心一下其最近的學習、生活,最后再問到今天的問題,對于其所犯的錯誤,我用夸張的表情表示驚訝:不會吧,你這么聰明,學習這么好,這么要求上進的好學生怎么會犯如此的錯誤呢?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事了?還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總之,對他所犯的錯誤表示不相信,讓學生在這個時間段里反省自己,而后表示堅決相信他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即使是現在真的犯了,以后永遠也不會再犯了。在處理個別后進生時,應實事求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對自己的盲目尊重,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多表揚學生的優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努力適應班集體的要求,用實際行動贏得尊重。
同樣,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理解可以給人以友善,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安慰,給人以心理上的平衡。由于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他們對“理解”的需求極為強烈。如果我們以成人的體驗去理解學生,用成人的觀點要求他們,或者是拿自己的學生時代與當前的現實作比較要求他們,用傳統觀念要求現階段的學生,這樣的結果只會是事倍功半,還可能是適得其反。須知,時代在發展,人也在不斷地進化,在現階段,我們要經常學習研究教學理論,在工作中,虛心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以誠相待學生的正確意見,主動接觸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所求,從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相互理解。這樣,師生之間心理差距縮小了,兩者之間的溝通變容易了,相互間的理解更真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