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01:05: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內部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審計報告質量不是最理想
導致審計報告質量不理想的客觀原因是審計人員力量不足,沒有建立審計質量檢查制度。一個審計項目完成之后,將審計材料進行歸檔,就意味著審計工作的結束,但審計效果如何,并沒有人去追究。人是有惰性的,做得好與不好一個樣,很少有人會積極做好它,或者說做好的積極性是不會很高的。正如現在很多單位評先進,單位把先進的指標按人頭分到下面部門,于是人數少的小部門就開始了輪流享受先進,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失去評比先進的意義;從而出現了審前調查流于形式,審計方案沒有突出項目特點;以為自己對財務熟悉,憑經驗辦事,審計過程中沒有按照內部審計準則規定的要求實施必要審計程序,最后的結果就是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少有精品。
(二)審計整改意見落實不到位
審計整改意見落實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內審的地位沒有達到最理想狀態,內審機構獨立性還存在問題。盡管,《浙江省高校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操作規程(試行)》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操作行為規范化”中明確規定了內審監督制度占15%,其中內審機構建立占50%,內審機構不獨立的在該項中只能評為中。內審機構只要獨立不管其他項如何,該項至少可獲得良。但是,目前還有部分高校審計機構和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有利的一面似乎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對于充分發揮審計的職能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審計部門提出審計整改意見之后,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紀檢監察部門來協助,督促審計整改意見落實效果。
二、提高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
要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領導重視是前提,建章立制要先行,規范程序是關鍵,成果運用是目的??v向來看,實行責任制,層層抓落實;從項目來看,自始至終,全過程規范程序;最后要建立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考核。
(一)從上到下,建立責任制,層層落實審計質量
《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審計質量崗位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審計質量崗位責任,嚴格責任追究,開展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防范審計風險?!币虼?,要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一定要層層建立責任制,領導高度重視,層層抓落實;環環緊扣,全過程控制,責任到人。首先,建立領導責任制。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注重頂層設計,增強審計質量意識。對于一個單位的審計工作而言,領導重視是前提。領導責任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組織機構設置,應當與審計的權威性一致,由行政主要領導負責,并有一個副職領導協管;根據規定成立學校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的組成要考慮到成員的專業背景,領導小組的職責明確,經常研究工作,有例會制度,對審計部門提出的年度計劃、年度總結進行討論,適時地對審計報告進行討論或對審計年度工作報告和審計意見進行專題研究。
第二,獨立設置審計機構并在人員和經費上給予充分保證,確保審計工作質量。
第三,重視審計結果的應用,對于審計部門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和整改意見,通過校長辦公會議,由校長辦公室下達整改通知,由校長辦公室或監察部門對整改情況進行檢查。其次,建立部門責任制。審計職能部門負責人抓落實。審計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水平決定了學校審計工作的理念、思路,顯示一個學校的審計實力。
審計部門的責任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學校的內部審計制度,如:學校內部審計辦法、內部審計規程、內部審計流程、內部審計復核制度、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辦法、預算審計辦法、科研審計辦法、基建修繕審計辦法、基建項目跟蹤審計辦法等,并逐步推行審計責任制度、審計質量檢查制度、審計公開制度。
第二,向學校校長辦公會議提出審計年度工作報告;同時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抓住高校系統普遍關注的熱門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根據部門的審計力量,提出新一年的審計工作計劃建議。根據校長辦公會議確定的審計年度計劃,安排審計任務,落實審計小組,對審計小組提出明確的審計要求。做好審計項目檢查。
第三,加強對專兼職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教育和培訓,逐步要求審計人員全部持證上崗。第四,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逐步建立審計處長、計財處長等的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和學校治理作用。
最后,建立崗位責任制。具體的審計項目落實到審計小組實施。應當實行審計項目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的責任是自始至終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審前準備階段:認認真真做好審前調查,明確審計重點,編制審計方案。審計實施過程中:規范審計取證等審計程序,落實審計復核制度。在實施審計的各階段都要加強審計溝通,逐步開展審計項目的自查或評估。
(二)自始至終,規范程序,全過程管理審計項目質量
年度審計計劃的形成、審計任務的安排、審計項目的實施、審計項目的檢查,都要按照內部審計準則和學校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執行。從具體的審計項目實施來看,審計項目的質量管理直接關系到審計結果的優劣,對項目質量的管理就是整個質量控制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所以審計小組在接到審計任務后,主要應該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認認真真做好審前調查。審前調查是編制好審計方案的基礎,審計方案是審計項目的指導性文件,沒有充分的審前調查,就難以制定出高質量審計方案。
第二,編制系統的審計方案。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應從嚴格審定審計目標是否明確,審計范圍是否適當,審計重點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風險評估是否恰當,審計方法是否適宜,審計步驟是否合理,審計人員分工和審計的時間安排是否科學等方面上下工夫,充分發揮審計方案的審計工作指南作用,切實促進審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做出審計記錄。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所作的原始證據是編寫審計報告、做出審計決定的重要依據。審計記錄的好壞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及審計工作的效果,它貫穿整個審計工作的全過程。詳盡的審計記錄既可以保證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其依據審計記錄不會進行重復審計,審計項目結束時,也可以作為審計資料,歸人審計檔案保管,以便防范日后審計風險,保護審計人員利益。
第四,實行審計項目組長負責制。如要求主審人員對審計證據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審計組長對審計報告質量水平負責,審計部門負責人對審計結果落實負責任。遵守主審、審計組長、審計機構負責人對審計工作底稿三級復核制度,進一步加強審計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和控制,落實審計責任制,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論文關鍵詞]高校內部 審計轉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改革的深入,審計環境也不斷發生變化,實現內部審計全面轉型是現階段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作為內部審計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內部審計,如何“實現從以真實性、合規性為導向的財務審計為主,向以真實性、合規性為導向的財務審計、效益審計與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管理審計并重”的轉變,成為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熱點。筆者擬根據自身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經驗,探討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漸進性及關鍵因素。
一、外力推動與自身謀求發展促使高校內部審計必然轉型
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既符合我國高校發展的客觀需要,也符合國際內部審計的發展潮流,同時也是內部審計自身謀求發展的需求所致。
1 國際內部審計發展潮流對高校內部審計的影響。國際內部審計近年來快速發展,國際內部審計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經驗都要比我國先進。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致力于對內部審計定義、準則框架的研究和推廣,其對內部審計的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眹H內部審計師協會的研究和推廣,使現代內部審計在組織治理、風險和控制中如何改善管理、增加價值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熱點。2002年薩班斯法案中,把內部審計提升到公司治理基石的高度,其職能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廣闊?,F代信息技術和科學的數理方法在審計中的應用,實現了內部審計的實時在線工作。
近年來我國內部審計的國際聯系、交往日益緊密,國際先進的審計理念與方法技術不斷被引入我國,而國際內部審計師(cia)考試制度在中國的推行,使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及其教育培訓經歷著國際化的沖擊,促使我們不斷思索改進與轉型。
2 行業協會及教育系統的推動。隨著審計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審計準則相繼頒布實施,為內部審計工作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按照《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6至2010年工作規劃》的安排,內審協會將把逐步推進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轉型與發展作為今后的一個工作重點。內審協會近年來通過組織研討風險導向審計、改善組織治理等前沿課題,推進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加強內部審計培訓工作,擴大內部審計職業化教育培訓的影響;《高校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的頒布,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模式,這有助于提高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的地位,更加明確高校內部審計的性質,從而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加快推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轉型進度。
3 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對內部審計轉型的迫切需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各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投資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渠道也不斷拓寬,辦學資金多元化,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多樣。教育部要求將教育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難度逐步加大。高校審計工作必須走出傳統審計的老路,積極探索內部審計轉型的途徑和方法,實現由傳統審計向管理和效益審計轉變,從促進防范高校風險到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新模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風險管控功能與服務功能。
4 高校內審人員自身謀求發展的需求。高校本身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是理論研究的發源地。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所表現出的典型特征包括:一是具備一定的審計理論功底和研究水平,愛好和擅長審計課題研究;二是善于學習,對前沿的、國際的先進理念極為敏感;三是積極把理論應用于審計實踐;四是致力于對先進審計理念、準則與指南及審計實踐案例的推廣與交流。
作為服務于高校發展的一個職能部門,內部審計如果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領域,將逐漸失去存在的必要。當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主觀上有提高審計影響、發揮審計作用,使審計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意愿,因而愿意改革傳統的審計模式,準確定位,及時轉型。
二、高校內部審計多層次并存的特點決定其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內部審計轉型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審計觀念、審計職能、審計內容、審計手段和審計方式等方面的轉變。目前各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差異很大,多層次并存,這就決定了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不能一刀切,而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 高校內部審計多層次并存。我國高校發展水平有高低之分,內部審計所處的審計環境也有所不同,各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差異較大??傮w來看,高校內審從審計模式上處于賬項基礎審計與控制基礎審計及風險導向審計并存;在審計目標上,以查錯糾弊為主與以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能力為主并存;在審計職能上,既有單純的監督,也有監督與服務并重;在審計內容上,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與經營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及信息系統審計并存;在審計方式上,既有事后監督為主,也有事前、事中全過程監督并重;在審計手段上,手工操作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審計并存;在審計技術上,簡單查賬技術與大量運用科學的數理統計技術并存;在機構設置上,既有獨立設置內審部門,也有紀檢監察合署辦公;在人員配備上,既有一人審計處也有多人審計處,且人員素質差別大;在審計作用發揮上,既有主動立項尋求更大突破的積極能動作用,也有被動從屬配合的消極作用。這種內部審計多層次并存的特點決定了轉型的內涵多元化。
2 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是在摸索中前進的,加之上述內部審計多層次并存的現狀,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不是搞一刀切,簡單設定一個年限就能轉型成功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對高校內審轉型的觀念轉變不能一蹴而就,有的高校對內審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位,對轉型的需求并不迫切;其次,現有內審人員素質不能即刻提高,傳統審計下的慣性使然,審計人員從學習新理念和新知識,到實踐應用并根植于日常工作中,再到確實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周期,即使是引進人才,在現有人力資源市場中能滿足擁有現代內部審計理念和實踐經驗雙重要求的人才卻嚴重匱乏;再次,一些審計設備軟件的購置、應用需要報批程序和熟練過程,才能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應有的作用;最后,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也需要領導重視和其他部門的轉變和配合(如提升內審地位、建立健全內控、重視風險),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
鑒于此,筆者認為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不是對傳統做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在以前的工作基礎上,在常規審計工作中逐步利用先進技術并把效益審計、管理審計和風險審計滲透、融入日常工作中,是一個多層次多元化漸進式的轉變過程,每一個層面的變化,都屬于轉型的一個方面,而只有當最終達到“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以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為導向的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并重”,才能算全面轉型成功。
三、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關鍵因素
就如何推進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王道成會長曾提出,應該把握“六個轉變”和“三個特點”。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在推進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上,還應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 內部審計轉型與領導大力支持及各部門積極配合密不可分。高校內部審計轉型不是其自身有要求、有改進就能轉型成功,達到轉型目標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審計環境。首先是領導高度重視。內部審計轉型意味著內部審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參與決策和重要管理環節,拓寬審計范圍,增加人員規模及經費需求等。高校領導在審計轉型工作中應該給予實質性的支持和幫助,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制訂規劃,保證轉型工作順利進行;重大決策會議要求內審列席并發表意見;關心轉型工作的進展;注重內控與風險管理;加強內審部門綜合建設,提升審計人員素質,關鍵審計結果公開落實,為審計轉型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是審計成果的獲得也是建立在各部門相應的支持和配合上?,F代內部審計的核心理念是為組織增值服務,內審不是站在其他部門的對立面挑毛病、找缺點,而是通過提供評價與咨詢活動促進各部門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加強風險意識,從而促進學校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風險,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2 擴大內部審計轉型成果應用的宣傳與推廣。要提升高校內部審計整體轉型與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一是高校內部審計自身通過嘗試轉型,積累并總結經驗,不斷擴大轉型后審計成果的應用;二是加強高校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對轉型的典型經驗進行大力宣傳,實現經驗共享,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三是行業協會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總結在轉型過程中做出成效的好經驗、好做法,尤其是在開展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管理審計方面,或者在信息化條件下內部審計現代化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好經驗和做法,進行推廣和交流,形成示范作用,并進一步深化轉型的力度。
3 通過內外部評估來評定內部審計轉型的落實情況。高校內部審計如何落實轉型工作、確定已經轉型的程度以及改進措施等,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考核與評價,來促進轉型工作的深入。一是高校內審定期開展自我評估,查找不足,強化改進措施,推進審計轉型工作不斷深入;二是各高校之間應進行同業互查,互相幫助,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探索在轉型與發展上有成效的方式與方法;三是行業協會通過設定實用可行的評估指標,定期開展對高校內審的檢查與指導,樹立轉型成功的典型予以獎勵,對轉型不到位的審計部門進行激勵并提供一定的專業指導。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結構的重大調整,高校呈現出歷史性和跨越式發展,高校內部審計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從高校內部審計觀念、體制、人員、職能、方法等幾方面對審計創新提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創新
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等院校所設置的審計機構及其專職人員依法獨立地對本部門、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財務收支等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監督、評價、鑒證和服務的活動。它是確保高等教育目標實現、依法治校、強化管理和自我約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辦學能力的逐步增強,高校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高校規模也不斷擴大,其組織管理幅度更寬,教學、經濟活動更豐富,財務預算資金更大。高校內部審計作為一項高層次、綜合性經濟監督與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盡管許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來看,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同高校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高校內部審計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1高校內部審計觀念創新
從我國內部審計工作長期實踐的經驗積累講,內部審計要發揮作用,必須要適應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遵從審計內在的客觀規律,審計人員必須要有創新思維。內部審計人員要從“經濟監督”的傳統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強化內部審計服務的“內向性”,內部審計要生存并發展,就必須走服務內向性的道路。因此,審計人員要消除“局外人”意識,要更多地從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人的角度研究審計出現的問題,改變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敬而遠之”的心態,在內審工作中實行服務形式多樣化。
因此,高校內部審計必須與內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諧一致,正確認識并全面履行高校內部審計監督與評價職能,使內審工作與高校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快速發展的形勢相適應,使內部審計管理、內審機構的“人、法、技”建設與內部審計業務工作的發展相適應,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突出“內向服務”,通過開展正常的審計業務,監督、評價本單位對國家法律、行業政策法規和本校有關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及時發現違背管理原則的活動,向管理者提供針對性較強的各種幫助;為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提供合理保證,促使內部審計工作從以發現問題為己任向堅持標本兼治轉變,使內部審計工作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保持高度一致。
2高校內部審計體制創新
2003年5月1日起實施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利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照此規定,我國高校的內部審計機構應該是在校(院)長的領導下及校(院)黨委或校董事會等權利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但是,由于認識問題或其他原因,我國高校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形式卻是多種多樣。如部分學校還存在由主管財務的副校(院)長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機構、由紀檢、監察部門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機構等不合理的機構設置形式。領導體制很直接地表明了審計機構的地位與權威,一般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主管領導級別越高,則審計機構的地位也越高,越能保證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如由校長直接領導的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地位和權威要相對高一些。目前,除部分高校獨立設立審計處外,多數高校沒有獨立的審計機構,而是與紀委、監察處合署辦公,這種情況下的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獨立性較差。由于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實踐中,具體的審計項目或多或少會受到來自校級領導、被審單位或相關人員的干擾或影響,這使得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獨立性就成為高校審計人員特有的問題。
3內部審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
內部審計工作作為一門專門管理技術,其工作內容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多個領域。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除審計、財務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管理、法律、經濟以及基本建設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勝任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技術工作。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內審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理論功底差,知識面狹窄,業務技能單一,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再教育,這就使得審計工作缺乏深度與廣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內審人員應通過工作實踐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法規運用能力、審計技術水平和現場審計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可能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4高校內部審計職能創新
傳統的高校內部審計往往偏重于監督和事后審計,僅有少數高校開展了內部控制評價、風險審計等工作。大部分高校內審工作只局限于對高校自身預決算的編制、財務收支活動的審計與監督,很少介入到經濟活動的事前審計把關和事中審計控制,忽視了對管理及效益的審計,給高校違法違紀等腐敗案件以滋生的土壤,忽視了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未做到監督與服務并重,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沒有從加強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風險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只強調監督而很少考慮如何為單位增效,使內部審計工作陷于被動地位。
高校內部審計要在強調審計監督職能的同時,重視服務效能,實現面向對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多領域的審計,通過“參與式審計”與被審單位座談、商討,共同分析存在的問題,共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及時解決問題,實現高校內審機構職能的正確定位,從而促進高校加強管理、避免和減少損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內部控制、保障高校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5高校內部審計方法創新
【關鍵字】高校內部控制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 整合審計
自1984年高等學校實行內部審計以來,隨著國家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深化和高校的快速發展,審計職能由傳統的財務審計(即查錯防弊,檢查會計賬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向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檢查等內部控制審計拓展。內部控制審計對高校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高校審計資源的有限性,專門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缺乏可實現性,因此可以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以下簡稱整合審計),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從已有的研究來看,整合審計是廣大學者近年來才關注的領域,研究較少,而結合高校具體實際的研究更少。本文擬結合高校審計的特點對高校整合審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探討基于整合視角的高校內部控制審計模式與方法。
一 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及整合審計的含義
1994年,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定義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風險控制,以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2009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將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定義為“為了實現教育事業發展目標,保證資金、資產、資源的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準確,保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貫徹實施,而制定的一系的列控制方法、保證措施和業務程序”。
根據上述規定,高校內部控制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為了促進完善本校內部控制,保證其有效執行而對本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進行的了解、測試和評價活動。它主要是對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采購管理等活動中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的審查和評價(楊明亮,2009)。高校內部控制審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高等學校完善其內部控制體系,以合理保證學校實現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促進各項管理活動經濟有序的運作,維護教育資源的安全,防止因浪費、濫用、不當管理、舞弊引起的資源損失和違規行為;保證各項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資金、資產、資源的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保證實現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和效果等目標。
本文所述整合審計,主要是指內部控制審計和傳統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并非單指審計資源的整合利用。主要是為了避免重復勞動,節約審計成本,使審計結果相互利用,充分提高審計效率而從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方法等方面的整合。
二 高校實施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
1.高校內部控制的特點
從特點上來看,高校內控制度屬于內部管理的范疇,高校內部管理與企業管理相比有其特殊之處。一是純教育性。高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等人才,而不是生產物資產品。其管理的對象是從事學術活動和腦力勞動的教師和學生,而不是生產工人。學校的主體是教學部門,所有活動圍繞“教書育人”為中心。二是非盈利性。高校作為精神產品生產單位,管理過程及其效果側重于考慮社會效益,盈利不是最終目標。三是強政策性。高校做為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政策特性。
2.高校實施整合審計的必要性
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雖然有一定的不同所在,但從審計目標、內部控制測試等來看,還是可以實施整合審計的,即把二者共同進行。整合審計具有理論上的必要性和技術上的可行性。
首先,是從節約成本、提高審計效率方面考慮。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時,審計人員需要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審計人員也需要了解內部控制,并在需要時測試內部控制。這是兩種審計的相同之處,也是需要整合的部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二者之間的審計程序相互關聯,結果能夠互相利用和支持。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可以利用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修改執行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慎重考慮識別出的控制缺陷。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時,審計人員需要考慮識別出的財務報表錯報對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鑒于以上的部分內容重合、程序關聯、結果可互相利用把兩種審計整合起來,可節約審計的時間和人力資源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
其次,從與國際接軌的角度來看,整合審計是國際流行趨勢。強制要求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內部控制審計與年度財務報表審計都要求整合進行。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從長遠來看,也要與國際趨勢相接。應結合高校特點及早著手,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3.高校實施整合審計的可行性
首先,在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審計目標具有一致性。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相關規定,“內部控制審計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了促進完善內部控制,保證其有效執行而對本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進行的了解、測試和評價活動”。而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自“安然事件”后,世界各國都要求審計要有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不需要發表審計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對象有相同的部分,即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高校因其自身的純教育性和非贏利性等行業特點,在此方面的重合更加廣泛。
其次,在重要性水平和重要賬戶及列報方面具有審計確認的整合可行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指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確定的審計重要性水平相同。針對高校而言,也有上述方面的一致性。在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中,都需要確定重要水平、重要賬戶(列報)及相關認定。相同的重要性水平和考慮的風險因素相同,使得重要賬戶和披露,以及它們的相關認定對兩種審計來說是相同的,這使得整合審計更具可行性。
最后,二者最終目標一致,都是為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兩類審計都屬于鑒證類審計業務,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的可靠性,保證財務信息的質量。最終目的一致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將兩種審計業務進行整合的可行性。
三 基于整合視角的高校內部控制審計模式與方法
1.關于整合方式的選擇
目前,國際上關于整合方式大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日本的整合方式,要求同一個審計人員審計整個過程,將兩種審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另一種是美國的做法,規定審計人員將這兩種審計整合進行,既可以采取日本的做法,也可以由項目組內的成員分工協作以完成整合審計。根據高校的內部審計現狀,采用第二種做法較為合適,因高校內部審計無論是在人力資源還是從人員技術素質等方面來看,分工協作的方法比較切合實際情況。
2.全面審計模式和動態審計模式相結合
所謂全面審計模式,就是要對全校所有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范圍內的活動進行評審。而動態審計模式則是指要根據高校的內外環境變化對學校的內控制度進行動態審計。整合審計要求把二種模式結合起來,在剛開始確立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時,以全面審計模式拓展工作局面。之后根據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變化,結合財務報表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審計進行動態審計。
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審計,目前既沒有可參照的成熟模式,也沒有可供借鑒的適合高校具體情況的方法和標準。雖然可借鑒但不能照搬企業模式,必須充分了解高校內部管理及內部控制的特殊性,緊緊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同時要遵循審計規律,防范審計風險,探索一條適合高校的整合審計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紅梅.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初探[J].財會通訊,2011(1)
[2]裴敏.高校內部控制審計之信息導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高校后勤改革;高校后勤審計;后勤工作社會化;審計評價;審計質量;財務核算;組織增值;論文下載
我國高校1999年開始推行后勤改革,其基本方向是“逐步剝離學校后勤系統,推動后勤工作社會化,鼓勵社會力量為學校提供后勤服務”。十多年來,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后勤保障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步伐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要真正實現“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在高校后勤改革的運行和推進過程中,作為內部治理手段之一的內部審計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對與資源利用有關的高校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審查、確認、評價和咨詢活動,旨在促進和完善高校的管理控制、風險防范、效益創造,從而促進學校事業目標的實現。后勤審計是高校內部審計的組成部分,主要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后勤的財務收支、內部控制、經濟責任和績效等進行的審計[1]。
一、文獻回顧
作為公司治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制衡機制,內部審計在促進公司治理改進和完善方面負有重要使命[2]。現代內部審計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1941年維克托·布林克出版了第一部內部審計著作———《內部審計:性質、職能和程序方法》。布林克認為,內部審計是經營管理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它并沒有完全脫離過去的財務審計,內部審計是作為檢查和分析會計信息的一種特別手段和技術而發展起來的。王光遠對內部審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演變做了全面的梳理,他認為,早期的內部審計理論基礎源于兩權分離下的受托經濟責任理論,最初在財務領域開展的內部審計主要是監督、鑒證受托財務責任,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隨著時代的變遷,20世紀70年代,內部審計由狹義的財務審計逐步擴展為包括財務事項和非財務事項在內的管理審計。內部審計除具有傳統的防弊功能外,其積極的興利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強大[3]。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復雜,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運而生。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主要分析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并進行全面評價,通過對企業所處環境、所處地域、管理層誠信度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等內容的評價,進而對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評估,并制定措施加以控制。這樣,內部審計既能有效地監督管理層的經營活動,也能在監督的過程中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并向管理層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而有助于降低企業風險[37]。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1999年修訂的內部審計定義中提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其中“價值增值”(Valueadded)是首次被提出來的。
學者們普遍認為,與IIA在1990年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相比,內部審計的目的由“監督和評價”變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這反映了國際內部審計實務的重大變革,標志著內部審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傳統的內部審計不同,作為企業管理過程的一部分,增值型內部審計活動雖然不直接參加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但它可以通過保護企業資產、減少組織風險、降低自身審計成本、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增加組織獲利機會等活動來實現為組織增值的目標[47]。
關于高校內部審計的文獻也是層出不窮。鄭婕慧認為,在高校經濟活動逐步走向市場機制的轉型時期,部分高校中出現了違規和腐敗現象,這對高校的聲譽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和威脅,因此,高校應該重新審視和定位內部審計工作。然而,內部審計在高校中的地位不超脫,無法保持其相對獨立性,同時,從事高校內部審計的人員不足、綜合素質不高、技術落后,經濟責任審計因缺乏審計評價標準而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基建修繕工程跟蹤審計未全面開展且仍存在造價失控等問題[8]。王穎認為,解決高校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根本是在契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構建全新的內部審計運行模式,從體制和機制方面改革不利于內部審計發展的諸多因素,優化高校內部審計的領導體制,建立高校校長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體制,并在審計委員會下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以便于內部審計機構獨立開展工作[9]。代莎從基建審計風險管理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并構建了一個高校基建風險模型,她認為,基建審計具有所涉金額大、專業性強、影響范圍廣、審計周期長等特點,這使得基建審計成為高校審計的風險高發項目[10]。
綜上所述,大量文獻從高校內部審計的理論或實踐角度揭示了高校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但專門對高校后勤審計進行研究的文獻卻不多。本文通過分析內部審計對高校后勤治理的作用以及高校后勤審計的特殊性,提出了內部審計助推高校后勤改革的路徑。
二、內部審計對高校后勤治理的作用
在我國高校,后勤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它不僅擁有的人員多、業務種類繁雜,而且資金占用和消耗往往十分巨大。后勤系統能否高效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水平,甚至關系到高校的穩定和發展。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理手段,內部審計在高校后勤的運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有利于促進后勤運行的規范化
高校辦學離不開后勤系統的保障,而后勤系統支出龐大,一所萬人規模的高校,其后勤系統每年的資金投入往往動輒數千萬元。財務信息失真往往是后勤運行治理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后勤經營活動是否規范決定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和有效率,而開展后勤審計可以對后勤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后勤審計以財經法規和制度規定為依據,按照審計工作規范對后勤的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衡量其所進行的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合理、有效以及有無違紀行為、損失浪費行為等,從而有利于督促高校后勤系統遵守財務紀律,改進經營管理,節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有利于提高后勤系統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從這個角度看,后勤審計對后勤運營監督的重點包括:檢查后勤各項業務和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檢查后勤各種經濟活動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檢查反映后勤經濟活動材料的真實性等。
(二)內部審計的決策服務職能有利于推進后勤管理的精細化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學校管理層可能更重視宏觀管理,有可能忽略過于細微的環節,而后勤系統的內容龐雜、工作覆蓋面大,很多地方都需要注重細節管理,這些細微地方存在的問題有可能導致重大風險,因此,需要一個部門以客觀中立的立場提供角度全面、觀點可靠的信息,為學校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后勤審計恰好能通過發揮決策服務職能使學校管理層更加全面、準確、客觀、及時地了解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從而有利于實現后勤系統的組織增值。
(三)內部審計的管理控制職能有利于促進后勤機制創新
有效發揮管理控制職能是高校后勤審計的重中之重。這里的管理控制職能有別于管理職能,并不是內部審計人員去參與管理后勤工作,而是通過檢查、評價、咨詢等方法協助管理者了解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效率,推動管理機制創新與制度完善。對后勤實體的管理控制可以涉及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和各個層次,具體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目標、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效果、基建管理、資產管理、后勤服務等等,如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是否采用正確的標準去評價后勤管理計劃及計劃的執行過程;后勤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能否保障計劃的正常運行;是否將計劃執行中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管理者,以便管理者進行決策等。隨著高校后勤活動的日益復雜化,充分發揮后勤審計的管理控制功能有利于加強后勤系統的內部控制,推進后勤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有利于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平順過渡。
由此可見,充分發揮后勤審計的功能不僅是監督鑒證、查錯防弊的需要,也是后勤系統組織增值的需要。加強后勤審計有利于加快后勤改革,并能為后勤社會化提供保障,但綜觀目前高校的現狀,諸多因素制約了后勤審計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三、高校后勤審計的特殊性
在高校后勤審計中,審計主體是高校的內審部門,而審計客體則是與高校整個后勤系統相關的所有機構、活動和業務。與其他審計工作相比,后勤審計有其獨特性。
(一)高校后勤管理體制風險決定了加強后勤審計的迫切性
我國高校都是由國家出資創辦的公益性組織。當前,高校后勤社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經費、人員與高校剝離,而后勤資產仍然歸高校所有。不論是“小機關、大實體”模式、“小機關、多實體”模式,還是通過吸引社會資源將后勤資產以租金形式承包或托管給承包公司模式,高校后勤服務公司或集團并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這就存在作為高校后勤歸口管理的行政部門與實體(后勤服務公司和后勤集團)共同管理的情況,結果造成投資者和經營者權屬范圍不穩定、相互之間職能交疊、職責定位不清晰,“實體”經營者與“小機關”管理者之間矛盾不斷,使得后勤實體很難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來運營。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門與經營實體之間的關系不明朗,因此很難形成有效的監管、控制制度,從而造成監管難度大、財務漏洞多、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大等現象,這是后勤財務核算和后勤審計中難以回避的問題,也是后勤審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在。
與此同時,不少高校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后勤審計往往處于“被遺忘的角落”。一些高校的后勤負責人沒有認識到后勤審計在促進后勤管理和改革方面的積極作用,認為審計就是查賬、“找茬”,對內部審計的“風險識別”、“管理控制”、“組織增值”等職能缺乏認同,因而對內部審計人員產生防范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向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部門提供經濟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
(二)高校后勤行業跨度大的特點決定了后勤審計內容的復雜性
后勤系統具有涉及行業面廣、規范化程度低等特點。為充分保障高校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后勤往往涉及多個行業,通常包括飲食服務、宿舍管理、校園物業、運輸服務、醫療保健等。整個后勤系統就是由多個不同實體組成的一個小社會,其行業跨度非常大,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和管理要求。同時,與外部的服務性企業相比,高校后勤管理規范化程度還比較低,而且對這種不同的后勤行業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后勤服務標準,對后勤管理要達到的程度、服務水平、采取的管理模式、執行的規章制度等等都沒有形成統一認識,后勤工作往往只是維持現有狀況。另外,高校后勤部門攤子大、環節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規章制度不健全等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后勤審計的復雜性??傊?,高校后勤運行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后勤審計的復雜性。因此,審計必須根據各實體的經營特點、性質、服務對象等因素的不同來分門別類地選擇審計方法。
(三)高校后勤服務準公共物品的特點決定了后勤審計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高校后勤工作按其服務內容與所形成的經濟效益來源大致可分為三類項目:保障項目、經營項目以及介于二者之間的半經營(或半保障)服務項目[11]。由此可見,高校后勤服務不同于社會上的一般服務業,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去運行。比如,政府和高校對學生食堂的經營實行免稅政策,學生食堂的建設主要靠政府投入,學生食堂用房實行零租賃,水、電、氣收費執行居民價格等,這些優惠政策最終體現在學生食堂飯菜價格上,也就是說,學生食堂的飯菜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場價格,學生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當然,高校后勤(如學生食堂)的經營者不能沒有利潤,因為沒有利潤就沒有主體來經營。后勤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發揮市場在后勤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現經營服務的專業化、規?;?,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對后勤系統效益性的考核,這既是學校管理層基于管理效率的要求,也是后勤實行社會化、企業化改革后追求自身利潤的客觀需求。
高校后勤公益性與效益性的雙重特點對高校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后勤經營者要融入市場,通過競爭在市場中謀求生存和發展,以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要提供保障,保障社會效益和體現教育事業的公益性。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后勤審計在進行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審計評價時就會面臨公益性與效益性的兩難選擇。加之目前既缺乏一套正式準則對高校后勤經營績效評價指標加以界定,也沒有一套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予以參考,因此高校后勤績效審計工作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此外,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職能決定了審計評價標準的多元性。高校后勤并不僅僅是通過為廣大師生提供保障來滿足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正常運行,育人功能也是高校后勤改革中必須堅持的原則。因此,在對高校后勤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主管部門不能簡單地套用一般企業的審計評價標準,必須在充分考慮高校后勤工作服務育人職能的特殊性情況下進行綜合權衡。
(四)高校后勤財務核算與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決定了后勤審計基礎的薄弱
自高校后勤改革以來,產權關系的不明晰使得后勤財務核算與管理兼具事業單位財務與企業單位財務的雙重性質,但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這給高校后勤的會計核算與管理帶來了巨大困擾,從而使得后勤審計無據可依。就高校后勤財務核算審計來講,如果沒有適合高校后勤的財務核算體系、制度作為依托,就無法對添加會計科目的核算做出判斷,因此審計評價便無從談起。比如,在會計科目設置方面,既有對學校撥入經費及其支出的核算,也有對企業單位的經營收支的核算;在固定資產核算方面,高校后勤既有用學校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也有在高校后勤改革后用自有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還有高校、后勤共同購置的固定資產,在對不同來源的固定資產進行核算時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在財務支出方面,高校后勤有些部門(如車隊)既有學校撥款收入,又有對校內外的經營服務收入,這兩部分收入在用于車隊的支出方面如何進行合理、準確地區分是高校后勤面臨的一個難題,一方面,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加大學校撥款部分的支出;另一方面,工作人員的工資支出由于核算方面的原因難以準確劃分。
(五)高校內部審計力量不足決定了后勤審計成效的局限性
高校后勤審計工作具有任務多、難度大、風險點多等方面的特點,這使得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力量明顯不足。據調查,目前只有3%的高校設有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其中專職內部審計人員有3人以下的高校占40%,4
6人的高校占46%,7人以上的高校占11%,內部審計人員的數量與其工作責任明顯不匹配[12]。與此同時,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也不合理,絕大多數高校的內審人員由會計、審計及基建工程專業的人員組成,但隨著高校后勤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原有審計人員的數量、專業結構已遠遠不能滿足后勤審計工作的需要。另外,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也使得后勤審計工作在無形中被邊緣化了。
四、內部審計助推高校后勤改革的路徑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且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后勤社會化改革對高校的財務與預算管理、資產管理、約束機制及后勤企業的經營理念等都產生著深刻影響。后勤社會化改革與后勤審計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一方面,后勤社會化改革有助于后勤審計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加強后勤內部審計有助于加快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程,能夠為后勤社會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鑒于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高校后勤審計,以助推高校后勤改革。
(一)提升審計職能定位,加強審計隊伍建設
首先,要提高對后勤審計的認識。內部審計是創造組織價值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內部審計可以幫助組織預防和減少損失,當內部審計成本小于減少的損失時,組織價值就會增加;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在客觀上會對組織內的經營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產生威懾作用,使其不得不維持良好的控制系統并努力改善工作績效,這種被動的“自律”行為會帶來組織價值的增加。
其次,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來宣傳后勤審計。通過宣傳使廣大干部、教職員工認識到后勤審計不僅是監督和管理控制的要求,也是組織增值的需要。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后勤審計工作,要為后勤審計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后勤系統的干部職工要充分了解審計、理解審計、配合審計;內部審計部門要通過提高審計質量來樹立良好的內部審計形象,積極發揮內部審計的管理和促進作用。
再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具體來講,應適當增加后勤審計人員編制,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審計人員的培訓,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并能通過增進與其他審計部門的交流來共享信息經驗和提高審計效率;另一方面應引進必要的專業人才,以改變人員結構單一的現狀,從而形成一支既掌握現代審計理念與技術又精通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新型復合型審計人才隊伍。
(二)梳理后勤運行風險,拓展內部審計服務內容
后勤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客觀上存在各種各樣的經營管理的風險點?!肮芾韺铀媾R的最嚴峻挑戰決定本企業準備接受多大的風險,因為風險可以經過奮斗而創造價值。當管理層制定的戰略目標能夠達到企業利潤目標與相關風險之間的最佳平衡,并在追求本企業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度資源時,就能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1315]。內部審計以風險為出發點不僅能夠使其服務范圍與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目標直接聯系,而且以其在企業中的獨特地位和專業知識能夠從根本上解釋和評估風險管理措施,從而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內部審計必須拓展內部審計的服務內容,根據后勤系統的運行實際,幫助后勤部門梳理出可能的風險點,從而直接為學校管理層或后勤經營者提供專業建議,使內部審計服務更有價值。
(三)明晰產權關系,健全后勤財務核算體系
許多高校在后勤社會化改革初期沒有進行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這不僅不利于資產的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還會給后續的后勤審計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學校內部審計部門應積極協助學校盡快對后勤集團的資產進行清查、評估及產權界定。財產清查工作可以由內部審計部門協同學校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清查對象包括后勤企業占用的土地、房屋、儀器、設備、庫存材料、低值易耗品、貨幣資金、結算資金以及對外投資等[16]。資產評估應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中介機構的工作,以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通過明晰產權關系可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定位和權利義務。在此基礎上,高校應進一步推進后勤管理行政部門與后勤實體相分離,兩者分別進行行政活動與企業活動,以便給后勤經營實體更廣泛的自由度,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后勤服務市場的競爭。
在產權關系明晰的基礎上,高校應積極探討設計一套適合高校后勤的財務核算體系,使高校后勤財務核算及高校后勤審計有依有據。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實行會計委派制仍是解決當前后勤財務監管不到位的有效舉措。會計委派制由高校財務部門委派會計人員幫助后勤集團建章立制,理順后勤集團各實體的財務管理和核算工作。會計人員依據各項法律法規為后勤搞好財務管理與核算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學校對委派的會計人員應實行定期輪換制度,以避免會計監督職能的弱化[1718]。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看,后勤審計應根據后勤實體的不同類型嘗試采取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
(四)針對后勤運行特點,構建科學的審計評價體系
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被審計單位最為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審計評價標準和審計評價體系,審計評價、審計結論就必然帶有審計人員的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意性,從而難以讓被審計單位信服。高校后勤審計要客觀地對高校后勤的經營活動、收入支出、資產保值增值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為師生創造最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就必須構建起科學的后勤評價體系。筆者認為,高校后勤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嘗試從后勤管理思想、后勤管理體制、后勤投入、資產利用效益和安全、后勤服務效率等方面構建起一級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體系下設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下還可列出具體的觀測點,形成三級審計考察體系,以有利于總括后勤管理的各個方面。然后,再根據指標的重要性程度賦以相應的權重,通過計算即可得出后勤系統管理結果的審計評價值,而且在審計過程中要嘗試確立審計基準,以便于對評價值進行比較分析。
此外,審計評價的側重點和方法應針對不同的服務實體而有所不同。對于飲食服務中心和宿舍管理中心等服務保障型實體,審計評價應主要進行效益審計,重在對實體的業績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其服務質量和經費使用情況,而且必須要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和資產保值、增值要求。對于校園物業中心等服務經營型實體,審計評價應突出服務對象的利益,評價其服務功能是否能夠保障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根據其經營性的特點考慮經營的成本效益。對于經營性的實體,審計評價重在財務審計,主要審計其財務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等(如對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是否合理、有無不合理或超標準收費情況)。
(五)拓展延伸審計,提高審計質量
隨著學校對后勤系統的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對后勤系統的檢查也日趨嚴格,這使得后勤服務集團的本級賬項日益規范,但由于后勤服務集團往往下設多個獨立賬戶,其下屬單位的賬務是否規范以及與后勤服務集團本級賬務的往來關系都是審計的風險所在。針對這些問題,后勤審計還應采取延伸審計的方法來提高審計質量。
第一,應重點選擇部分子公司進行延伸審計。高校后勤服務集團一般下設全資子公司或與外單位合資經營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雖然不是學校直接投資,但他們屬于學校的資產。內部審計在對后勤服務集團審計時不應忽視這一部分,而是要重點選擇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子公司進行審計,檢查這一部分投資對后勤服務集團的回報:子公司的支出是否真實合法,是否存在將集團本級的一些消費性開支納入下級財務或將集團本級盈利隱匿在下級財務等不合法行為。
第二,應緊密結合資金往來進行延伸審計。資金往往是審計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順著資金流向進行跟蹤延伸是延伸審計的主要辦法。在延伸審計過程中,應重點審查收款、往來單位被審計資金的異常使用情況,特別要注意一些大額整款支出。另外,出借款項也應是關注的重點,即使是在審計日已收回的出借款項也應進行細致的分析核實:是否違規出借資金?出借資金的用途是否合法?出借資金能否收回?只有把這些問題都核查清楚,才能最大可能地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徐建紅.淺析高校后勤審計的難點及對策[J].審計月刊,2009(9):4243.
[2]HermansonSR,RittbergLE.Internalauditandorganizationalgovernance[M]//RaileyAD,GramlingAA,Ramamoorti
Researchopportunitiesininternalauditing.AltamonteSprings,FL: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2003.
[3]王光遠.消極防弊·積極興利·價值增值———20世紀內部審計的回顧與思考:1900~1960年[J].財會月刊,2003(A2):35;2003(A3):35;2003(A4):35;2003(A5):35;2003(A6):35.
[4]王漢民.論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建設[J].山東經濟,2004(6):143151.
[5]安廣實.增值型內部審計模式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08(11):3639.
[6]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內部審計與傳統內部審計比較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2(12):4547.
[7]阮瀅.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態勢———從公司治理視角的分析[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3):44
47.
[8]鄭婕慧.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問題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7.
[9]王穎.高等學校內部審計運行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10]代莎.高?;▽徲嬶L險管理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8.
[11]柳遂文.高校后勤管理與內部審計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1(2):2930.
[12]沈麗麗.高校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2009(12):122124.
[13]蔡喜忠,范長纓.論公司治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J].工業技術經濟,2006(10):154155.
[14]錢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1):4750.
[15]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1):2730.
[16]孟善春.社會化進程中的高校后勤企業審計[J].事業財會,2006(3):4952.
健全和完善的內部控制是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國家大力增加高校投入的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由于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沒有跟上學校快速發展的步伐,致使高校在管理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影響了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正常進行。借鑒英美等高等教育發達國家高校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對促進我國高校良性發展,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等學校;內部控制;治理結構;啟示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的改革,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這為高校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由于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間不長,高校在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傳統,國家主管部門在高校建設和發展中起主導性作用。高校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而在完善內部控制以“強身健體”方面缺乏主動思考,往往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近年來高校貪污受賄案件時有發生,經費違規使用常有出現,涉及的人員層次、范圍廣泛,既有學校和二級單位領導,也有一般員工,既有教學一線人員,也有教輔、后勤等人員。這些不僅給國家造成了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聲譽,也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管理體制、觀念、管理水平等外,主要是高校內部控制薄弱,導致高校在管理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影響了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正常進行。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數量、質量、規模等方面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1],英國夸夸雷利•西蒙茲咨詢公司(QS)2014年9月的2014—2015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高等院校均為英美大學①。英美高校十分重視內部控制,并將這項工作作為高校管理層的重要工作內容,建立了較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嚴格有效的執行機制。研究美國、英國等高等教育發達國家高校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借鑒其先進理念,對加強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構建適合我國高校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我國高校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英美高校的內部控制機制
鑒于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②《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成熟的思想和廣泛的應用,下面根據《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內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見圖1),從五個方面對英美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主要特點進行詳細比較研究和分析,為加強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
(一)控制環境方面———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英美高校經過多年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已具備了較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見圖2、圖3)。無論是在正確處理學校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管權的關系方面,還是在校院兩級財權劃分方面,都充分體現了學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和諧共生,有效保障了高校利益相關者在高校內部治理方面的合法權益。各高校均建立了權責明晰的決策機制,都能圍繞高校的辦學需求來設計最合理的管理體制。學校管理的重心在院系一級,學院的事權和財權相匹配。學院領導非常重視內部控制和經費的監督與管理“,當家理財”意識較濃,資源配置不偏離學校的基本宗旨和辦學目標,并且與校院兩級事業發展規劃和學校運行發展結合緊密,服務于學校的重點工作和任務。而在我國高校,治理結構中利益相關者缺位,還未真正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我國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政府作為高校的舉辦者,向高校無償提供財政撥款支持,并通過委托的方式將高校的管理權委托給高校黨政領導班子。因此,政府有理由對高校的辦學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以確保高校正確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職能。但從外部來看,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缺乏監管,政府在高校治理結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而作為高校經費供給方的學生及家長、資金捐贈者等,極少參與到高校的治理中,所以多方利益相關者缺位,造成高校管理層的決策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3]。在校院兩級管理方面,學院是承擔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主體單位,學院處在第一線,對經費使用的必要性和經費開支的合理性最清楚,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財權主要集中在學校管理層,而事權主要集中在學院管理層,導致學院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學院沒有參與財務治理的積極性。學校機關部處掌握過多經費再分配權,自由裁量權過大,人為因素較多,缺乏科學透明的二次分配量化指標體系,資源分配不盡科學合理。職能部門將過多的精力放在經費分配和使用上,對學院教學、科研等業務的監管力度不夠。此外,我國高校普遍對內部控制建設重視不夠,大部分高校還未真正建立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一是沒有以正式文件來確定學校內部控制工作的牽頭部門,各部門在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中各自為政,缺乏對學校內部控制框架的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和業務協同;二是缺乏專門部門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
(二)風險評估方面———健全的風險管理措施健全的風險管理措施對確保高校各項工作的良性運轉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高校的風險管理關注了學校教學、科研、人事、資產、財務、招生、后勤等盡可能多的業務活動,有盡可能多的不同部門參與,那么高校將從風險管理中獲益良多。英美高校非常注重風險管理,在學校管理層和全體教職員工中樹立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高校設立有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機制,制定了詳細的管理制度。學校負責風險管理的機構通過梳理學校各項業務活動流程,找出關鍵風險點,科學識別和系統、全面、客觀地評估風險,合理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將學校辦學和日常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了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我國2014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規定:“單位應當建立經濟活動風險定期評估機制,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經濟活動風險評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外部環境、經濟活動或管理要求等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及時對經濟活動風險進行重估?!盵4]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在風險管理方面較為薄弱,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大部分高校還沒有成立風險評估工作小組對經濟活動風險進行定期評估,更沒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近年來多個高校在基建、招生、設備采購、科研、財務管理等領域出現的貪污受賄案件,均反映出高校對一些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缺乏應有的風險管理措施。
(三)控制活動方面———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高校經費投入的最終目的是要產生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英美等國高校在經費使用監管方面都非常重視經費投入績效的考核,注重資源的全面和有效利用[5]。高校內部的預算安排和管理是極為嚴格的[6]。高校決策層在每年初均要對學校的年度預算進行充分討論和決策,以確保經費投向與學校長期發展規劃相符,并且在預算編制方面做到科學化和精細化,預算好每一分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是英美高校內部管理的一大特色,如果學校職能部門和學院在經費分配和使用中出現了違規行為,他們將面臨學校管理層和教職工嚴格的問責,并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在經費使用和管理方面,學校除制定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外,還形成了一系列約定俗成的做法,使得全體教職工都遵守。其基本要求是要將個人行為所使用的經費與職務行為使用的經費分開,做到公私分明,如果違反了這一規則,可能招致懲罰甚至身敗名裂。同時,對經費監管方面出現問題的單位和個人,教職工有權要求有關部門按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我國高校,隨著國家對高校投入的不斷增長,高校在內部管理方面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行為,如經費使用不講效益,科研經費支出不明晰,儀器設備等物資的采購、使用和管理不嚴謹,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用虛假發票套取資金,違規轉撥科研經費,不按規定使用“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內部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也缺乏嚴格有效的問責機制,沒有真正實現“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學院重要錢、輕管理、忽視效益的現象比較普遍,預算與規劃的意識不濃,一方面是經費大量結余,另一方面又不斷申請經費。經費支出隨意,預算執行沒有進度概念,而經費使用理念又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同時,在校院兩級管理中,由于作為委托人的學校和作為人的學院之間存在利益的不一致,各學院有可能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相關決策而影響學校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如私設“小金庫”、增加行政辦公經費、減少教學科研支出等,從而損害整個學校的經費使用效率。
(四)信息與溝通方面———通暢的信息溝通渠道信息公開是推動高校依法辦學、依法理財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高校各項管理工作公開、透明的重要途徑,是強化社會監督作用的重要內容。英美高校非常重視信息公開工作,并制定相關的法律保證信息公開工作的實施,在高校的網站可查到高校歷年公布的財務報告和招生等信息。學校規定師生員工對學校的財務信息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學校也有責任和義務將每年學校的財務收支、預算執行、經費使用績效、資金運作和重大投資等情況通過網站等渠道向教職工公開,接受教職工的詢問和質疑。政府的信息公開法案也明確規定了高校的信息應向利益相關方公開,不公開或故意隱瞞是非法的。在高校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職能部門和學院之間借助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建立了通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實現了業務協同和數據實時同步,確保了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運轉。目前我國高校信息公開不夠,還不同程度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高校利益相關者無法及時獲取高校各項管理制度、辦事流程、經費使用管理等相關信息,不能有效監督高校的各項工作。如在財務管理信息公開方面,雖然教育部出臺了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相關管理辦法,要求高校建立科學高效的財務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嚴格的制度規范,但高校財務管理信息的公開程度還遠遠不夠。一方面,高校推行財務信息公開的積極性不高,怕財務信息公開后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不愿意主動公開相關經費管理信息;另一方面,教育部強制性的財務信息公開也僅限于高校每年經費預算、決算和教育收費等情況,社會各界對高校各項經費使用和管理更詳細的信息則無法知曉。由于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公開不夠,不僅剝奪了納稅人和全體學生及其家長的知情權,而且還剝奪了他們的監督權,同時,這也是造成高校浪費嚴重與違紀違法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和協作機制,在管理中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難以有效地實現優勢互補。學校教學、科研、人事、資產、學生、財務、審計、紀檢監察等各領域的分管校領導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在管理方面缺乏良好的信息互通與共享、協同配合與整體推進,常常各拿各的方案,各做各的數據,互不干擾,彼此口徑不一,矛盾沖突不斷。
(五)監督方面———有效的審計監督防線英美高校的審計監督包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兩大類。高校每年都要委托外部審計組織對學校的會計報表和內部控制等進行審計,并向高校提出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外部審計是需要付費的,并且通過合同進行約束,聘請外部審計由高校自主決定,政府部門不進行干涉。為了加強對學校各項經濟活動的日常監督,高校都設有內部審計機構,并配備專職審計人員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學校負責內部審計的職能部門每年都要對學校及學院等二級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經費投入效益、經濟責任等進行審計和評價,并對自己作出的評價結果負責。學校內部審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直接向校董會提交審計報告,不受學校行政系統官員的任何干涉。英美高校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將重心放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確保學校內部控制體系設計的完整性與執行的有效性,筑牢內部控制防線,同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進行審計鑒證。這種以高校自律為基礎、他律與自律結合的問責機制,推動高校教職員工、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公眾等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共同來監督高校的辦學行為,使監督的角度更為全方位,監督的過程更為持續、廣泛、密集、深入[7]。從政府部門對高校進行監管的角度來講,這種方式既避免了無人牽頭和多頭監管的局面,也使各個監管主體的監督責任更為明確,監督成本也更小。在各高校大學章程中,詳細規定了大學的制度規則、操作的原則程序等,具體包括大學的權利、義務和應履行的責任,教師和學生享有的權益等,大學方方面面的事務均涉及,屬于大學的自我監督和約束機制[8]。我國高校更多是依靠教育、財政、審計、物價、稅收等政府部門對其進行監督,而高校內部審計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盡管內部審計對高校經費監管的作用十分重要,內部審計人員對本校的財務制度、人員及運作程序等比較熟悉,能及時、準確地開展審計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高校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卻受到了很大限制,沒有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還存在稽核“死角”和問題“隱患”。而且,內部審計監督工作滯后,事后審計多,事前、事中審計少;有問題審計多,無問題審計少;被動審計多,主動審計少,沒有參與到經費預算、經費使用和管理的全過程中。由于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是平行設置的處室,往往難以開展對全校層面的審計監督,獨立性不強,不利于審計監督制度和獎懲機制的建立和執行。在大學章程制度方面,我國高校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高校還沒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建立大學章程,在自我監督和約束方面做得不到位。
二、對我國高校的啟示與借鑒
英美高校內部控制機制是其國情下的選擇,我國高校與其所處的制度環境差異較大。我國高校的內部控制與國外高校在指導思想、治理結構、運行機制、監督檢查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他們的方法不一定都適用于我國高校。我們要結合我國高校實際,從國外高校做法中得到啟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我國高校內部控制工作。
(一)優化控制環境,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如前所述,我國高校在內部治理結構方面還沒有真正建立完善的現代大學制度,政府與高校之間權責的定位還不夠清晰,高校的辦學自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學校校院兩級責權利不匹配,學院主動參與內部控制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當前高校首要的工作就是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明確黨委系統和行政系統在財務治理中的權利和責任;積極推動高校制定大學章程,建立高校理事會,充分發揮各利益相關方在治理結構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實行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的相互制衡,實現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和諧共生,推動“以院為主體”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學院的主觀能動性,讓學院“自主當家理財”,增強學院辦學的活力與競爭力。同時,對學校內部控制框架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和業務協同,建立真正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實施機制。首先,建立由校長辦公室等綜合部門牽頭,組織、監察、人事、招生、資產、基建、科研、財務、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內部控制協調機制。通過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進一步明確工作分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定期對各單位、部門的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共同監督各個單位做好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工作。機關各部處、各業務實體單位和各學院負責人為本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責任人,具體負責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
(二)加強風險評估,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我國高校在風險管理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高校財務、招生、基建、設備采購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內部控制較為薄弱,這也是導致高校近幾年來貪污和腐敗案件頻發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加強風險管理,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經濟活動風險評估工作小組,制定評價指標,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對學校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根據評估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高校各職能部門和學院要堅持以“效率優先、兼顧內控”為原則實施面向師生的服務流程再造,堅持以“優質、高效、穩健”為原則實施內部管理工作流程再造,按照“點”(個人崗位職責)—“線”(工作流程)—“面”(制度)相結合的辦法,分級梳理和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具體職責,進行分析后找出風險點(見表1),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同時,制定關鍵崗位業務流程示范圖(見圖4),將內部控制措施“嵌入”關鍵崗位業務流程中,實現制度與流程的協同,強化風險管理。
(三)完善制度流程,建立績效評價體系高校應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約束機制,以便維護規范、科學、有序的校內經濟秩序[9]。高校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其經費投入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相應的績效目標,讓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在學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資助、后勤保障等方面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我國高校還存在重經費投入、輕經費管理的現象,經費使用績效不高,沒有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我們應借鑒英美高校做法,注重資源的全面和有效利用,通過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績效考評和問責機制,把績效的理念貫穿于高校經費管理的全過程。如在經費管理方面建立經費支出績效評估指標,加強對經費投入的績效考核。對經費使用績效好的學院用經濟的手段進行獎勵,鼓勵學院將經費投入到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促進學校教育事業又快又好發展;對經費使用績效差的學院進行嚴格的問責,提高經費監管的到位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學效益。同時,加強預算的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將預算和學院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加強對重大項目經費的績效評價,杜絕經費使用中的浪費和不規范行為,充分發揮每一分錢的效益,實現高校從規模擴張時期的投入主導型理財向質量提升階段的產出主導型理財的戰略轉移。
(四)促進信息溝通,推行學校信息公開隨著我國高校經費來源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利益相關者管理越來越現實,越來越需要認真研究,需要更加重視和合理滿足利益相關者對高校信息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高校通過推進信息公開,讓高校各項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可以的溫床和土壤,確保高校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正常運行。在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的不斷推進下,我國高校近年來在信息公開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還做得不夠,還僅僅滿足于強制性公開的內容,主動公開信息的意識不強。我國高校應該借鑒英美高校做法,建立通暢的信息溝通機制,主動通過網站、QQ群、微博、微信、郵箱、短信平臺、教代會、工代會和各種專題會等多種渠道,讓教職工、學生和社會各界了解高校的辦學情況,暢通經費民主監督渠道,爭取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不斷順應規范管理的要求。同時,在高校內部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各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和協作機制,實現各領域的分管校領導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和學院之間的常態化信息互通與共享、協同配合與整體推進,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良性運轉。
(五)提高監督能力,構建內部監督防線設立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是加強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和經費監管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對財務監督的再監督。我國高校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為內部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探索搞好高校內部監督的有效辦法。內部審計部門除了對學校年度財務收支進行常規審計和例行專項審計外,還應參與到經費開支的具體細節中,尤其要加強從經費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到決算的全過程監督,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和經費使用全過程的審計,強化內部審計部門對學校各項經濟工作的全方位介入,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將內部控制審計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對校內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與實施情況的內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并學校內部控制審計公告。必要時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對學校內部控制進行審計,以健全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防范高校各項經濟活動風險。通過強化內部審計在完善資源管理和規范權力運行中的作用,把重大經濟決策執行、預算管理與執行、經濟責任履行、資源績效等納入常規審計工作。加強對重點領域資金、資產、資源的全過程審計監督,促進完善內部控制、落實經濟責任、提高資源績效;加強審計結果運用,逐步推行審計結果公開。在實施內部監督過程中,高校對審計檢查出的問題要嚴格執行責任追究機制,經費的使用管理人員和相關負責人要對違規使用經費承擔應有的責任,以增強制度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同時,高校還應充分發揮財務、紀檢監察等監督部門的作用,將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強廉政風險建設相結合,構建高校內部監督的多重免疫防線。
三、結束語
內部控制既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又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業單位治理的基石[10]。內部控制是向內看的管理,其強調的重點是控制性、程序性、全面性、遵循性、一貫性和同一性[11]。高校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加強宣傳,健全體制機制,監督檢查到位。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國高校在參與國際化辦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風險和挑戰。完善的內部控制被實踐證明不僅是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奠基石”、防范風險舞弊的“防火墻”、走向世界舞臺的“通行證”、接受公眾檢閱的“試金石”,而且是高校切實加強內部管理、創造社會效益及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舉措[12]。因此,高校應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管理水平,規范辦學行為,實現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管玉紅.國外高校全面預算管理經驗借鑒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3(8):95-96.
[2]程北南.美國大學治理結構的啟示和借鑒[J].高教探索,2011(4):55-60.
[3]翟華云,鄭軍.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高校財務治理模式研究[J].商業時代,2012(13):124-125.
[4]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A].財會〔2012〕21號,2012-11-29.
[5]2005年中國高校領導赴英國培訓團.英國大學辦學理念、資金籌措及國際化戰略的特點:中國高校領導赴英國培訓團的報告[J].教育財會研究,2006(4):3-13,30.
[6]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英國高校財務制度綜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5(12):39-42.
[7]教育部赴美教育經費監管培訓團.美國高校經費監管的主要做法與啟示[J].教育財會研究,2014(2):3-8.
[8]牛換霞.中美公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比較[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9-103.
[9]黃韜.高校若干財務管理制度問題探討[J].財經問題研究,2013(S1):113-115.
[10]張少春.實施內控規范,打造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升級版”[N].中國會計報,2013-07-26(002).
[11]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課題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框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3.
【關鍵詞】 COSO報告;內部控制;高校
在內部控制研究領域,COSO報告被認為是最為權威的文獻。COSO報告提出了內部控制成分概念,并將其劃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交流、監控五個要素(如圖1)。筆者立足于COSO報告,對當前我國高校財務工作進行分析,COSO報告對構建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由高校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部分構成,任何組織機構的核心都是該組織機構中的人及其活動,高校也不例外。人在環境中開展活動,他們是構成環境的重要要素,又受環境牽制,與環境相互作用。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應以人為核心,著重于組織結構環境、文化道德環境、人事環境等方面加以構建。
健全的組織結構,是內部控制有效發揮作用的硬件要素,一方面高校要堅持對財務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即執行統一的財務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統一的財務收支計劃,統一調配資源;另一方面要明確組織結構中的權責分工,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部門的經濟責任機制,做到崗位之間相互制衡,同時兼顧工作效率。根據《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要求,“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體制在高校中得到普遍實行,這一體制賦予了高校內部各院系、部門一定的獨立自,從而調動其開源節流、合理使用資源的積極性。但是,財權的下放也增加了對二級單位收支活動管理和監督的困難,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政出多門、機構設置重疊、資源使用效率低、創收經費監管薄弱等多方面問題。高校內部控制涉及到人事、財務、設備、基建、審計及各院系等多個部門,各部門雖然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方法,但在整體上卻缺乏有效的銜接和相互牽制。同時,許多高校實行合并辦學,多校區辦學的格局進一步凸顯建立健全統一的財務管理體系、合理和適度劃分權利和責任、引入經費績效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文化道德環境是高校內部控制的軟件要素,它是一種文化價值形態,主要指高校辦學理念、宗旨、形象以及領導作風、管理藝術等。高校要謀求發展,硬管理是基礎,軟管理則是保障,只有輔之以道德規范及承載著道德精神的文化符號等主體性的軟管理手段,教職工才能形成堅定信念,才能使外在的規定轉化為內在的需要,才能將硬管理的制度要求轉化為內心自我約束的信念。當今,在以崇尚誠信為本的社會中,道德建設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管理者和職工在遵守共同的道德規范的基礎上,應發揮團隊精神,圍繞高校發展目標,發揮個體潛力,摒棄腐朽與消極文化,實現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人事環境就是人事制度所發揮的內部控制作用。從內部控制角度來看,高校人事環境應重視兩個方面:崗位人員選擇和崗位牽制。選擇恰當人員擔任某崗位工作的方法是強化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對于一些風險特別大的崗位尤其應該采取一些特殊措施,特別要注意不相容職務相分離。 2010年4月,廣東省委組織部和省委教育工委聯合在廣州召開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會議,會議確定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原則上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基建,這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
二、風險評估
控制高校風險,首先要確定控制目標。當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可以劃分為:安全性目標(即保證高校資產的安全完整,為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真實性目標(即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系統、完整)和符合性目標(即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相關政策方針和高校財務制度的貫徹執行)。風險控制機制是以目標為導向,依據成本效益原則,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從而了解其自身面臨的風險,并適時加以處理。
在我國,公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主流,其財務活動長期以來都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因此普遍存在風險評估體系缺位的現象。近年來,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各種配套設施的建設越來越多,國家對于高校的財政撥款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的資金需求,這就使高校不得不從其他的渠道去融資,從而使得高校的財務風險問題日益突出。目前高校籌集資金的渠道以銀行貸款為主,但是,由于風險管理機制的缺失,高校在進行籌資、投資決策時,普遍未進行可行性分析,導致過度舉債、資產管理效率低下、財務狀況惡化等問題,使高校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2010年兩會期間,據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供的調查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我國高校貸款規模已超過2 500億元,其中地方高校貸款近2 000億元。陜西代表團也再次提出中央財政支持解決省屬高校負債問題的建議,這是因為陜西省高校校均負債高達3.1億元。
可見,巨額債務已成為制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個別學校甚至資不抵債,破產隱患凸顯。高校應對籌資規模、籌資結構、償債渠道、資金用途、效益及存在的風險等諸方面實施全面控制:一是要控制籌資風險,保證有一個合理的負債規模和負債結構,既要充分利用負債增加對教育和科研事業的投入,在擴大辦學規模和提高辦學層次的同時提高獲利能力,又要規避因過度舉債而增加的財務風險;二是要重視規避投資風險,做好投資的可行性分析,提高資產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制定應對預案,保證到期償還債務本息,確保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的核心部分,是確保管理層指令得到貫徹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確保采取必要的行動進行風險管理和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高校內部控制活動應著重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資金支付控制
近年來,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科研活動的發展,高校的資金支付業務量越來越大,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高校必須以資金管理為內部控制的核心:1.嚴格資金支付的授權審批,高校的所有教學、科研以及經濟活動都應納入其范圍。高校必須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金額的大小,建立權責明晰、層次分明、相互牽制同時兼顧效率的授權審批制,以規范各類資金的授權支付程序。2.進一步深化國庫支付改革,推行公務卡結算。自實行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以來,財政性資金統一集中于國庫,有利于財政部門對高校收支行為的監督和管理。根據進一步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在高校逐步較少和取消現金支付方式,推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公務卡結算方式下,高校通過電子轉賬支付系統辦理公務開支的資金劃轉,有利于加強對學校資金的管理和對各類經濟業務的監督,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新型的內部控制工具。
(二)會計記錄控制
正確、完整的會計記錄既是授權批準控制的手段, 又是高校保持工作效率, 貫徹經營管理方針的基礎。會計記錄控制主要包括:1.建立高校組織機構職能圖、授權審批權限一覽表及崗位說明書,對每個崗位的權利和職責都進行相應的書面描述,使各崗位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以此保證會計組織控制機制的正常運行,保障會計記錄的真實、正確、完整。2.執行統一的會計政策。盡管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會計法規, 但其中某些會計政策只是選項, 因此, 從內部管理需求出發, 高校必須統一執行所確定的會計政策, 以便統一核算、匯總分析和考核。3.強化技術和流程建設。會計電算化時代,電腦中的數據很容易因操作失誤而丟失或被人為地惡意篡改,因此,高校財務部門必須制定相應流程以規范財務工作,同時建立多層次的安全防御體系,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完整。
(三) 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涵蓋了教育、科研和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包括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及考核在內的整體的動態過程。全面預算控制應抓好以下環節:1.預算的編制和審定,應分析上一年的預算執行情況,以高校未來發展計劃、規模、定員定額等規定為編審依據。2.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的落實,必須處理好學校整體和各部門、各院系之間的資金分配關系。3.預算執行的授權,包括經濟業務的授權審批和核準、預算的執行、預算的調整和追加。4.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這一監督職能由校內和政府審計部門共同承擔,高校重點要抓好內部審計建設。5.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和報告以及預算業績的考核,為將來預算的編制提供參考。
四、信息與溝通
信息不對稱現象幾乎存在于所有社會經濟領域,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的信息失去時效性,為舞弊者實施并掩飾其舞弊提供了便利條件。當前,由于高校的組織機構過于龐大,層次過多,信息溝通渠道普遍過長,信息的傳遞要通過層層機構,造成了高校內部缺乏信息溝通,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是犯罪行為。據統計,近年來,高校行政管理類人員犯罪比重顯著上升,發案率由9%上升到54%。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信息溝通系統是否暢通,決定著高校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時的外部和內部信息,能否實現信息在高校各層級、各部門之間迅速的傳遞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把握機會并進行知識創新。高校應著重于會計信息系統、統計信息系統和溝通系統的開發和完善。會計信息系統,是對會計主體所發生的各項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和記錄,從而達到使信息系統化的目的。統計信息系統,是對高校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業務數據進行整理、記錄、歸類與分析,從而發現其內在規律、發展趨勢及數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并利用這些信息為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依據。溝通信息系統應能準確地在高校各部門、各責任人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確保每個教職工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責任以及怎樣與他人的工作發生關聯等,從而達到分工明確、高效合作的目的。
總的來說,建立一個統一、高效、開放的信息溝通系統,應成為現代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重中之重。
五、監控
監控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保證,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當前高校內部監控的完善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內部財務報告系統
內部財務報告系統主要包括:高校重大財務事項處理跟蹤報告、債務形式報告、費用支出報告、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等情況的報告。完善的內部財務報告系統,有利于及時、準確地反映高校財務活動,以嚴格高校財務控制,使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系統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也使高校各級管理者明確自身的責任。
(二)進一步加強內部稽核控制工作
內部稽核是高校內部控制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應強化雙層內部稽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預算執行情況、財務報表等財務事項進行稽核,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合法,保證內部稽核的正確性,從財務控制角度防范各項風險。
(三)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的再監督作用
高校內部審計作為內部管理的一種監督機制,在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是對財務監督的再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獨立客觀地開展審計活動,既要參與規劃、設計內部財務控制具體制度、方法和程序的建立,又要參與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建立后的整合、完善、修正、提升工作,同時還應不斷開拓新領域,建立對后勤、基建、政府采購、專項資金的監控機制,為學校開源節流、提高經濟效益、保證專款專用發揮內部審計的再監督作用和建設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黎,趙東星.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商業經濟,2009(4).
[2] 孫繼輝.對金融危機形勢下高校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9(4).
[3] 謝濤.高校內部控制因素分析[J].今日南國,2009(5).
[4] 朱波強,付紹臣,吳成兵.論高校內部財務控制六個保障系統的強化[J].宜賓學院學報,2008(7).
[5] 胡繼榮,杜景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經濟學分析[C].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