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06:2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學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學很主要的作用就是表達人類的情感,展示作者的內心獨白。所以,文學在德育方面經過對藝術的塑造來豐富人的內心,培養人的文學涵養。法國著名思想家薩特認為,好的文學能感化丑陋,修身養性。我們在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里,能夠看到卑微的人力車夫也有美麗的心靈;在冰心的許多作品都有對“愛”的贊美,尤其是在《超人》和《悟》中,冰心先生巧妙的文筆使感情具象化,用“愛”來迎接困難,喚醒良知,讓人在遇到矛盾與抉擇時可以本著對美好世界的追尋來感悟生命,凈化內心。如果能夠積極引導大學生閱讀這些喚醒心靈的著作,讓他們在心理和行為上受到熏陶,便可以使之成為他們追求夢想道路上的原動力。而且,當讀過《阿?!分袑δ笎鄣恼宫F以及《金鎖記》中人們被金錢腐化后的極端行為的表達,都會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進行沉思,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培養健康的心態。所以,好的作品不只能夠使他們的內心得到平靜,思想變得活躍,還能夠建立健全他們的人格,授予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F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這種教學價值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要想提高大學生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必須從閱讀現代文學大家們的文學著作入手,激起大學生追尋真善美的熱情。”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對大學生審美鑒賞與表達能力的影響
大學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綜合能力訓練與培養來達到培育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目的,只是當前的教學制度與人才培養目標很難使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得到足夠的重視,課程的豐富性與完整性都被大幅縮減。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不得不做了許多改變,從之前對單純文學知識的教授到現在對教學體驗和審美的重視,學生們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成了現在的積極求學。這些調整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文學的熱情,也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與表達能力,不僅適應了新的社會潮流,也治愈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痼疾。
現讓人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鍛煉和心靈凈化作用已經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曾經有人指出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目的“不只是對繁難知識文化的傳輸,更因為它可以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刻畫能力以及整體的語言能力的到很大的提升?!币幻细竦拇髮W中文系學生應該具備扎實的文學知識、理解感悟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文學刻畫能力以及全面的語言文字能力。文學鑒賞是教師們在教學時極為重視的一個環節,經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們對文學有更深刻的認識。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講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拔膶W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就是文學的作用。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中,老師應具備明確的指導意識,積極的通過各種問題的提出來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在閱讀中感悟問題,在學習中收獲答案,同時鼓勵他們大膽表述獨特的看法與觀點,教師則需要在合適的時間給予正確的指導與評價,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心靈,在表達時掌握語言組織能力。另外,對課外教學也不容忽視,應該提高學生們對小論文的寫作練習,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老師應給予小論文正面的分析、點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加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并圍繞他們制定各種教學模式,讓他們更快的吸收,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
大學生藝術論文
摘要:在當前高校建設中,大學生藝術團作為獨特的組織形式,不但起到了活躍大學藝術氣氛、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作用,還對普及藝術文化、提升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來看,藝術團的活動對高校促進作用很大,使大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文化內涵。隨著大學生藝術團的逐漸成熟,所開展的藝術實踐教育業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藝術團;實踐教育
一、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現狀
對于當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而言,多數高校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藝術團,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通過大學生藝術團來帶動校園內高雅藝術的氛圍,對全校師生進行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目的。當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根據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
在目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下,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能夠帶來的積極作用,當前高校紛紛組建了具有特色的大學生藝術團,并根據院校特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對于北京物資學院來講,其大學生藝術團下設管樂團、合唱團、戲劇團、舞團,他們取得良好的成績,均在國家和北京市獲獎,對藝術團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2、高校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大學生藝術團活動的首位,將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作為主要目標
在高校目前的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中,高校不僅重視藝術團活動的開展,同時將藝術實踐教育融入到了活動當中,并將藝術實踐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以藝術團活動帶動藝術實踐教育的開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并積極做好高雅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使高校具有高雅藝術的氛圍,使高校師生都能夠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
3、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注重活動開展的形式
為了保證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取得實效,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開展活動的時候,選擇了多種藝術形式,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等。由于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賦予了更多的職能,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活動達到提升藝術實踐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在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上注重形式的多樣化。
二、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高校將大學生藝術團放在了首要地位,并希望通過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來提高藝術實踐教育效果,但是在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開展過程中,藝術實踐教育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藝術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沒有樹立高雅藝術的核心思想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來看,多數高校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過程中目的不明確,缺乏鮮明的導向性,導致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特點不突出,沒有體現出藝術實踐教育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想取得藝術實踐教育的積極效果,就要對大學生藝術團進行明確指導,并樹立高雅一樹的核心思想。
2、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單一
雖然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管樂、合唱、舞蹈、戲劇等,但是對于藝術實踐教育來說,開展方式還比較單一,僅僅依靠現有的方式很難取得積極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
3、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取得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在開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整體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還比較欠缺,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強化。因此,對于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我們要有全新的認識,不但要認識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還要保證藝術實踐教育有效開展,并取得預期效果。
三、解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問題的對策
針對目前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分析成因,努力豐富藝術實踐教育內容,采取具體的對策有效解決現存問題,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取得積極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明確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的指導方向
考慮到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缺乏導向性的特點,我們要在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中明確指導方向,明確藝術實踐教育的任務,并制定具體的活動開展方案,使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保證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實踐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我們應樹立高雅藝術為核心思想的指導方針,積極推動高校高雅藝術的發展。
2、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
目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開展方式單一和開展手段不足的問題,為此我們要積極拓展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開展方式和領域,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能夠在開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藝術實踐教育的領域能夠得到有效延伸,起到藝術實踐教育的預期效果。
3、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保證有效實施
考慮到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制定具體的藝術實踐教育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大力開展藝術實踐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活動能夠在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上得到豐富,進而達到于小目標,保證藝術實踐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結論
從目前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組建和開展情況來說,不但豐富了校園文化,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同時在藝術實踐教育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見,大學生藝術團的開展直接促進了高校文化建設,同時藝術實踐教育也獲得了整體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對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今后的藝術團活動開展中,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保證藝術實踐教育取得預期效果,提高高校的高雅藝術氛圍和廣大師生的高雅藝術素質,推動高校高雅藝術建設。
參考文獻:
[1] 孫立軍;;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如今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圖形圖表、數據分析、邏輯推理等與數學相關的信息,大到GDP、CPI,小到房貸車貸、投資收益、商城折扣、時間估算等,這就需要我們用數學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推斷并提出解決辦法,也就是說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我國研究者曾選取與人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十幾份報刊雜志作為獲取數據信息的基本來源,了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研究表明:[1]大數和百分數以相當高的比例出現在經濟、科技、政治、生活的新聞和廣告中,這說明在以商品經濟為主和科技日益發展的社會中,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更多的是定量的。[2]圖形圖表,尤其是各種各樣的統計圖表、統計表(如直方圖、扇形統計圖以及一些形象的統計圖)出現較多,它們以清楚、明了、信息量大、對比度強等特點出現在報刊中。[3]與生活相關的報道以及廣告中的數學內容很多也很豐富。在廣告中,這些內容多與保險、房地產、儲蓄、旅游等行業有關,如,方位圖、直方圖、數學術語、公式等。在一些報紙甚至出現了比較復雜的數學表達式(主要是代數式)。以上事實說明,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數學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需要公民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指主體在已有數學經驗的基礎上,在數學活動中通過對數學的體驗、感悟和反思,并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特征。數學素養可以通過數學知識素養、數學應用素養、數學思維素養、數學思想方法素養和數學精神素養等來分析。數學文化素養是指個體具有數學文化各個層次的整體素養,包括數學的觀念、知識、技能、能力、思維、方法、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態度、數學的精神、數學的交流、數學的思維、數學的判斷、數學的評價、數學的欣賞、數學價值取向、數學的認知領域與非認知領域、數學理解、數學悟性、數學應用等多方面的品質。從數學素養、數學文化素養的內涵可以看出在數學素養的各個組成部分中或多或少都有數學文化素養的表現特征,所以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可以借鑒數學素養的研究,而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又有助于對數學素養的理論研究。目前國內外對數學文化、數學素養的研究較為成熟,但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較少。應用技術型大學是我國近幾年才提出的一種辦學理念,在2013年6月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發起的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中心才成立。將應用技術大學在校生作為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對象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2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現狀
2.1國內外對于數學文化的研究現狀數學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但數學文化這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卻一直沒有被人們所重視。一直到20世紀的下半葉,美國著名的數學史學家M.克萊因在他的三本著作《古今數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數學》《數學———確定性的喪失》中對數學文化進行了系統地,見解獨到的闡述。1981年美國著名學者懷爾德在其代表作《數學是一個文化體系》中指出:數學文化的發展己經到達一定的高度,被認為可以構成一個獨立的文化系統。數學文化,是數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工具和能力,是數學與人文的結合。隨后引發了對數學文化內涵界定的廣泛關注。國內最早使用“數學文化”一詞的學者是北京大學的鄧東皋、孫小禮等人,他們在1999年合作編寫了《數學與文化》一書,書中匯集了一些數學名家的關于數學文化的論述,該書是從自然辯證法的角度對數學文化進行了研究和思考。在這十幾年中許多著名的學者李大潛、張奠宙、張順燕等都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對數學文化的界定與理解。張奠宙認為數學是一種文化現象,并從文學、語言學和美學方面解釋了數學是一種文化。李大潛從數學的知識性、工具性、基礎性、科學性、技術性以及數學的語言等方面論述了數學是一種先進的文化,進而討論了通過數學的訓練,可以獲得的數學素養并對數學文化教學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張順燕在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提出了實現四結合:歷史與邏輯想結合、數與形相結合、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科學理論與方法論相結合,培養四種本領:以簡馭繁、審同辯異、判美析理、鑒賞力的數學教學建議;并從數學與教育、數學與文明、數學與藝術三個方面論述了數學文化進行了論述。還有藺云、胡良華、陳曉坤、黃秦安等人也對數學文化進行了相關的討論。
2.2國內外學者對數學素養的研究現狀數學素養的提出最早源于1982年英國的“學校數學教學調查委員會”編寫的《考克羅夫特報告》(原名((Mathematicalcounts))。《報告》指出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今后的成人生活、就業以及學習的需要?!秷蟾妗逢U述了為滿足這三種需要,學校數學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論述了進行良好的數學教學所需的多種條件和支持?!犊伎肆_夫特報告》報告以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以便滿足學生成人生活的需要成為各國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勢,進而引起各國關于數學素養的評價研究。隨后對數學素養的研究多是從數學素養的內涵、數學素養的生成策略、數學素養的評價這幾個方面展開。由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組織(簡稱OECD)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旨在評估OECD成員國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及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技巧,以及跨學科的基礎技能,希望了解即將完成義務教育的各國初中學生,是否具備了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并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國際間的比較找出造成學生能力差異的經濟、社會和教育因素,從而進一步為各國改善自身的教育體制提供必要的參考指標和數據。PISA每三年將進行一次評價。2000年PISA評價中,閱讀素養是主要領域,2003年數學素養是主要領域,2006年科學素養是主要領域。PISA把數學素養定義為:個人能認識和理解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作為一個富于推理與思考的公民,在當前與未來的個人生活中,能夠作出有根據的數學判斷和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數學素養包括:數學思考與推理、數學論證、數學交流、建模、問題提出與解決、表征、符號化、工具與技術八個方面。國際成人素養調查(IALS)中,把數學素養的概念建立在工作需要、不斷擴展的生活需要、教育的需要、研究的需要和一些評價項目(如成人評價和學生評價)等五個方面。另外各國都在自己的課程標準中對數學素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國學者對于數學素養具體內涵的認識具有以下幾種代表性的觀點:(1)數學素養是一個廣泛的具有時代內涵的概念,它包括邏輯思維、常規方法(符號系統)和數學應用三方面的基本內涵(孔啟平)。(2)數學素養是數學科學所固有的內蘊特性,是通過教育培養賦予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品質和數學知識、數學能力與數學素養的關系這兩個前提出發,認為數學素養涵蓋創新意識、數學思維、數學意識、用數學的意識、理解和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五個要素(王子興)。(3)文化的角度認識數學,理解數學,認為數學素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基本的數學知識;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美學價值的欣賞。這幾個方面彼此聯系,互相滲透(張亞靜)。(4)數學素養是在數學價值、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交替作用下生成的。數學素養的生成是通過不斷反省而改善的,是一個長期反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數學素養具有內隱性、超越性、長效性和反省性四個特征。數學素養的構成要素是數學“思維塊”、數學方法、數學思想以及數學人文精神(全)。在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問題上,主要是一些一線數學教師通過了其具體的教學歸納總結。全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從聯系生活實際、關注學習過程、重視實踐應用三個方面闡述了具體的培養策略。王榮和羅鐵山在教學中認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關鍵要提高教師素質,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教育觀;在數學教學中要突出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重視數學語言的運用,從而達到用好數學的目的。潘小明分別從數學活動的視角和全球教育的視角對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分析。目前我國還沒有對數學素養進行專門的評價,不過已經有很多學者關注并提出建議。如黃華對比了上海數學中考對學生數學的測試和PISA對數學的測試,認為中考不僅可以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成績認定,而且可以診斷數學教學的問題,改善數學課程的教學。上海的數學中考應該參照PISA的測試,對其穩定性、一致性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反饋、診斷和改進,從而較為準確的判斷中學數學學業水平的發展趨勢,并從中找尋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實際教學。馬云鵬認為數學素養評價最終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改善其學習方式。從課程目標、學生學習的角度,提出數學素養的評價要有利于促進數學教學全面落實課程標準所給出的課程目標,通過評價的反饋和診斷可以使學生改善自己的數學學習方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效果,通過有效地評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整體水平。
2.3國內學者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現狀數學文化素養是伴隨著數學文化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的詞語,目前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界定學者間的看法不盡相同,因此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數學文化素養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周家全等在《論數學建模教學活動與素質培養》中提到“數學文化素質是指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和數學信念,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懂得數學這門科學的語言,會使用數學軟件和計算機這一工具?!睆埫髅髟谄浯T士學位論文《高師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中,指出數學文化素養數學文化素養是數學素養的一個分支,是指個體具有數學諸多方面的品質,包括數學文化各個層次,以及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深遠影響的數學科學知識的方方面面。楊海艷在《數學專業大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調查研究》中認為:數學文化素養是指人們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從而使人們具有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和能力等數學文化多方面的品質。還在文中對培養大學數學文化素養的途徑進行了闡述。
(一)當前的就業形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青年人就業問題成為當今社會的焦點,即“畢業等于失業”。求職擇業逐漸成為當前大學生最為關注的人生問題之一。大學生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面臨著擇業、就業重要的人生選擇。若是選擇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與自身的能力相當,就會樂此不疲,不斷努力,奮發成才,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身價值。大學生在職業選擇、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都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會阻礙他們在職場上的順利前行,同時也會嚴重影響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因此,良好的社會實踐對他們今后職業選擇、未來發展成長、人生幸福等具有重要影響。
(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改變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多元化的文化,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均產生一定的沖擊。有的大學生好高騖遠,對選擇的職業不切合實際,整天怨氣不斷,工作不踏實;有的大學生沒有考慮好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未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從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因此,大學生要認真對待社會實踐活動,從心理上調整,把握好當社會實踐這個機會,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以做好今后的職業規劃。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職業心理素質的影響
(一)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
職業價值觀就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具體體現,它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與態度。不同的職業滿足不同的價值愿望,它是求職者對職業的期望值,所持的態度等。在選擇職業時,占主導地位的職業價值觀將起著決定性作用。有的大學生選擇了一個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那將非常痛苦。因此,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選擇自己真心喜歡的能夠勝任的工作,這樣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要讓大學生不斷參與到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以了解社會、增長知識技能,促使其養成正確的社會意識和人生觀,從而促進大學生心理求職的轉變。
(二)對今后工作實踐能力的影響
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依據。一般來說,大學生真正進入企業工作后,就面臨著各方面的考驗。如果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就很有可能影響自己的職業前途。因此,社會實踐活動過程對大學生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試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在踏入社會實踐的領域后,由于知識指向調整緩慢、思維定式影響,理想主義色彩濃厚,使大學生會有受挫的心理歷程;但在相應的主客觀條件變化過程中,會一定程度促進他們逐漸調整,完善自身的心理狀態,形成適應社會的心理特征。因此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的心理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較低層次走向較高層次。同時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面對挫折和困難,會使他們更加的理性思考,重新認識自己的興趣、個性和能力,還有缺點和不足,從而為今后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奠定基礎。
(三)對大學生找到“合適”工作的影響
合適的工作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合適的工作應該讓大學生看到工作的未來,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前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為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某一個階段的積累,能夠讓大學生在這個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機會,明確自己今后職業選擇的方向和范圍。例如,大學生王華在大學專業是通信工程。當初,他糊里糊涂的選擇了這個專業,由于她本人對經濟金融充滿了興趣,所以在大學實踐活動中她選擇了一家金融公司盡心實習。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很匱乏,于是在業余時間不斷的學習金融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隨著時間的積累,不僅使自己充實了理論知識,而且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實,這樣的例子在社會中不勝枚舉??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擇業選擇上具有很深遠的影響。
三、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擇業職業的引導
考慮到這些問題,大學生要認真對待社會實踐活動,從心理上調整,把握好當前就業的形勢,使自己的整體素質都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一)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擇業職業的認識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大學生廣泛接觸、了解社會,在實踐中不斷動手、動腦、動嘴,在培養和鍛煉自身實際工作能力的同時可以有效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進和提高,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社會實踐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場所和對象,面對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以及不斷變化的對象,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生也成為一個主動的參與者,他們要自行組織活動,獨立面對各種問題,并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這都非常有利于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就業
很多學生缺乏社會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制約了大學畢業生的正確就業。此外,大學生在畢業時,就業的渠道主要是通過人才招聘會。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到人才招聘會上的企業數量、規模也個不相同,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需要。而在校畢業前有的忙于考研、公務員及畢業論文等,受時間,精力所限,往往抱著有了單位先簽一個再說的想法,待有了更合適的就違約,造成了盲目擇業的發生。大力開展對大學社會時間的指導工作,以此提高他們的職業心理素質,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1.講座指導
邀請人事部門有關人員、專家教授、知名企業家、歷屆校友等對畢業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專題講座。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狀況,掌握求職方法,確定擇業方向,增強擇業能力;提供國家有關勞動保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大學生的擇業、就業、失業等的法律自我保護意識;開展對大學畢業生的個人職業素質和特點的測試,并對職業能力進行評價;提供咨詢和服務等。
2.開展一對一的指導和群體指導
對大學生通過面對面交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求職意向情況,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了解大學生的具體求職意向,教師可以對大學生通過面對面交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求職意向情況,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培養畢業生擇業能力、提高擇業技巧為主要內容的模擬招聘大賽、就業意向調查、人才素質測評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畢業生到基層、到農村、牧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3.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
不斷開拓服務渠道,以信函、電話和走訪的形式主動與用人單位和各地人才市場聯系推薦畢業生;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渠道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與聯系;繼續保持與省內外大中型企業、教學科研院所良好的合作關系,爭取使這些單位成為我院畢業生較為固定的就業基地;積極挖掘高新技術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人才市場,努力使其成為畢業生就業新的增長點。
(三)整合社會資源,規范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
學校要利用社會資源,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大學生提供很多的社會實踐基地。在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和智力資源優勢,為合作單位提供支持幫助,達到“雙向服務、合作共贏”的局面,使之既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奉獻智慧、鍛煉成才,又有利于學校教學科研和地方經濟建設。這樣既在企業建立科研實踐基地,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學校企業科研合作的有機結合,又可以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大學生的畢業實習、就業培訓、職業選擇有機地結合起來,讓高年級的學生到畢業后可能去工作的單位參加實踐活動,達到提高能力、培養素質、雙向溝通、增加了解、促進就業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笨梢姡囵B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法律規定的高等教育中心任務之一。在1995年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同志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時展、高校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還是大學生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需求。對于工科類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高等學校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內容,是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團組織在素質教育和學校整體工作中實現“有為、有位”的堅強陣地,更是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素質拓展、全面成才的寬廣舞臺。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在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1.具有創新的熱情,但缺乏毅力。
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在智力和創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創新才可能獲得綜合效應的能量。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興趣的深度、廣度、穩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當的發展,但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需要具有堅強的毅力。大學生能夠意識到毅力在創新活動中的重要性,但缺乏毅力,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虎頭蛇尾,甚至放棄追求。例如,我院科技創新園每年剛開學招新的時候,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但到學期末能堅持一直在創新園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很少。
2.具有創新意識,但不善于利用和創造條件。
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行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的基礎上。工科大學生普遍具有科技創新動機,對科技創新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希望在學習中產生新思想與新理論,積極尋找新的學習方法,但由于學校創造性學習條件的局限及學生自身不善于創造和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缺乏向知識經驗豐富的教師或同學請教的勇氣,往往不能把握本學科最新發展的動態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橫向關系,由此限制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近期對我校在校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發現,88.9%的學生未嘗試請教老師寫過學術論文、68.7%的學生未進行過某種發明創造、71.3%的學生不經常閱讀圖書館提供的本專業的理論期刊,可見大部分在校大學生都沒能好好把握學校提供的創新條件。
3.思維活躍,但缺乏科技創新思維。
大學生在成長接受教育過程中,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積累,邏輯、推理、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維相當敏捷,但同時也不斷被知識的經驗性和規律性所束縛,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主要表現在:(1)功能固著,將某種對象的功能和用途看成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思維缺乏靈活性和獨創性的突出表現;(2)權威迷信,絕對相信所學過的知識,全無批判意識,導致思想僵化和禁錮;(3)思維惰性,根據考試內容進行功利性學習。
4.科技創新“體驗型”多,成果轉化少。
為激勵“挑戰杯”等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各大高校都在政策、資金和學生期末綜合測評上給予傾斜和支持。然而,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三大激勵措施:證書、學分、獎金卻成為部分同學參與活動的“動力”。其結果是部分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不愿進行系統性的長期研究,稍有階段性成果就匆匆鑒定、報獎,這些短期行為既難以保證科技創新活動的突破性成果的產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1.以學術性社團為載體,塑造大學生創造人格力量。
我們應以學術性社團為載體,通過社團積極開展各種科技文化活動,營造寬松和平等的環境氛圍,把大學生從機械地接受知識傳授中解放出來,使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在理解、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幫助學生發展個性,發揮特長和優勢,不斷發展和完善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我校根據學科特點建立了各種科技社團組織,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學生科技社團充當了參與者和組織者兩種角色,通過組織不間斷、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同學生在科技活動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活動。針對大一、大二學生多開展科技知識競賽、論壇、講座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使更多學生進入學術環境,了解當前科技前沿動向,為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高年級學生,開展各類作品大賽、制作和發明比賽,使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在自覺進取中培養自信,在迎接挑戰中培養勇氣,在戰勝挫折中培養意志,在對待利益關系調整中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塑造創造人格力量。
2.以課外科技活動為平臺,激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欲望。
強烈的創新欲望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在動力,然而,目前不少在校大學生都缺乏創新欲望。為了克服這一難點,必須用實際內容、具體形式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欲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為龍頭舉行各類競賽,如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機械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節能減排競賽,等等。通過這些競賽的開展全面調動了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了科技創新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激發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欲望。二是設立科技創新項目。如學生科研計劃項目、新苗人才計劃項目、開放性實驗項目等,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
3.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保持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運行機制作為保障才能起到實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管理方面的制度,如人員的安排、機構的設置、資金的投入、場地的建設,等等,都應該建立科學和規范的制度。二是相關的獎勵制度。獎勵應該是多層次、多形式的,有國家級、省級的,也有學校甚至院系一級的。在學生獎勵方面,可考慮設立“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先進個人”、“大學生科技創新標兵”等榮譽稱號;制定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與學分折算制度及科技創新成果與相關課程考試成績掛鉤的制度;制定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與獎學金掛鉤的制度及制定科技創新與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的制度,等等。在對指導教師的獎勵方面,如設立優秀指導教師獎,建立指導教師優先晉升職稱、職務及優先給予科研課題立項的制度,以及教師指導學生科研和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給予計算工作量等方面的制度。還要設立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集體獎,充分調動大學、院系和學校其它部門和社會有關部門的積極性。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大學生成才
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八榮八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校大學生的榮辱觀如果按照科學的程度來分,可分為三個層次:社會主義榮辱觀層次高的是少數;中間層次的是多數;層次低的也是少數??偟膩碇v,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他們不僅思想觀念新,創新意識強,而且正在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和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生力軍。從大學生的數量和他們未來的重要作用看,在他們身上,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一、引言
美國的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1]培養出許多世界級頂尖的科學家和學者,并以它科技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那么美國的大學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很長時間里人們在探討這個問題。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學校都聘請外籍教師來華講學,其中美籍教師居多。他們不僅帶來知識,也帶來了美國式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思維模式和異國文化,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美籍教師認為,中國學生的表現與他們的期待之間的差距很大,這給他們造成了一種課堂上的文化震撼,感受到了中美學生的差異,也經歷了來自學生方面的挑戰。2000年筆者就他們對中國學生的印象與來我院任教的三位美籍教師進行了座談,他們感慨地說,中國學生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們對老師極其尊重,課堂上多數人不愿意參加討論,等著老師來教,多數人不喜歡坐前排,怕被叫到,反饋很少。根據美籍教師對中國學生的不適應,我們也了解中國學生對美籍教師上課的認可度。許多學生說,美籍教師不會講課,他們除了純正的發音外,不如中國老師教的知識多,教的系統。是什么造成彼此期待間的差距?中美大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哪些差異?此后我請美籍教師格蘭德.克爾夫人(Mrs.GlendaCole)與我合作探討中美大學生學習觀念上的差異,以期樹立中國大學生更有利于發展的學習觀念。
二、比較的切入點
比較是我們識別事物,更好地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中美大學生在許多方面都有同一性和差異性。通過與美籍教師的交流探討,我們共同認為兩國學生的根本差異在于各自的價值觀念不同,而價值觀念根植于傳統文化之中。為此我們決定把傳統價值觀念對美國大學生的學習觀念的影響作為切入點,以此為依據,對比中國大學生在相應方面的表現。美國傳統的價值觀是什么?美國從建國至今已形成一種以傳統價值觀為中心的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自從1908年以色列人Zangwill把這個移民國家稱為“熔爐”(Meltingpot)以來,這個概念就一直被沿用。是什么能把這樣一個由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個年輕的國家里?是主體文化。這種主體文化是以西歐中產階級清教徒為特征的,在此基礎上,在這個新的移民國家里形成和確立了一種特定的價值模式。Datesmanetal認為在美國傳統的價值觀中有六個價值觀念影響尤為突出,其中個人自由、機會均等、財富積累是吸引移民的原動力。為實現這些愿望人們必須獨立自主,勇于競爭,努力工作。這兩方面結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合最終共同構成了美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六個方面,其中每一方面的形成都與另一方面緊密相關。美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思想的基礎也是傳統價值觀的再現。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主張學校與社會聯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3]大學階段是青年們開始充分認識和踐行傳統價值觀的階段。在這些觀念的積極影響下,大學生們養成了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這對他們的未來有絕對的意義。因此從這六個方面研究美國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將有助于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兩國學生學習上的差異。
三、美國大學生學習觀念的調研結果
克爾夫人以美國傳統文化中的六個價值觀為參照框架,以自己所教的猶他州立大學強化英語語言學院的學生為對象,對傳統價值觀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每一方面的具體體現進行觀察和描述,其報告結果如下:1.體現個人自由方面a)學生自己選擇學校和專業;b)第一年可以是“選擇”(shop)的一年;c)學生在第一年“選擇”過程中,完成一些基礎教育課程。這也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d)第一年可能是了解自己的一年(WhoamI),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專業興趣;e)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f)不同的教授,不同的系部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g)教授和系部可建立自己的評分標準。2.體現獨立自主方面a)學生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b)如果學生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可以直接與教授聯系;c)學生可以通過工作、配偶、獎學金或貸款來資助他們完成高等教育;d)學生可以與教授意見不同,但應以適當的尊重的態度提出,教授對具體問題有最終的解釋權;e)學生不一定要在四年內完成學士課程,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延時畢業;f)學生自己要學會利用圖書館,學會使用計算機,學校提供這方面的課程。3.體現機會均等方面a)在稱呼上有的教授讓學生用名,如Bill,Mary來稱呼他們,教授們也稱呼學生的名;b)教授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在課內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事實上教授是有權威的,學生處于服從地位。有時如果教授與學生們太友好,學生會利用這種友好。假如教授與學生一起喝咖啡,他/她就會不太注意或降低對其課程的標準。一般說來,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注重與教授之間的關系;c)在教室里創造一種輕松氣氛會給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其理念是學生在舒適的氣氛中會學得更好;d)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獎學金、學生貸款、助學金、工作-學習資助項目。4.體現勇于競爭方面a)如果教授評定成績按正弦曲線,學生則不愿意互相幫助;b)課堂上經常開展小組活動,多數學生積極參加;c)進入研究生院需要較高的平均分;d)分數用來激勵學生學習;e)學生經常因分數與教授發生爭執;g)作弊會遭唾棄,剽竊要受鄙視。這兩種行為會導致不及格或被開除。5.體現在物質財富方面a)學生中有一種普遍的觀點,受的教育越多,將來賺的錢也越多;b)成就感很重要。作業、測驗、考試成績是學習階段的財富,尤其是在本科階段;c)許多課外活動與課程一樣重要。經常是這樣:如果一個學生得B,但積極參加多種課外活動,如學生各種組織、體育運動項目等,他會被視為優秀學生。榮譽亦為財富。6.體現在努力工作方面a)按時認真完成教授指定的課內外任務;b)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的各種活動;c)做業余工,以滿足或補充學習和生活上的費用。
四、中國大學生學習觀念的調研結果
我們也以美國六個價值觀為框架,針對克爾夫人的觀察和描述,對中國大學生在相應的六個方面的表現,采用觀察、問卷、訪談的形式,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對象是東北電力學院2000級英語專業60名學生和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東北電力學院合作學院2000級20名學生。目的是要看中國大學生在這些方面表現如何。
1.個人自由方面a)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專業,但80名學生中只有6人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沒有受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其余都是家長或老師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和市場對專業需求替學生選擇的專業;b)學生入校已定好專業,一般不能改專業;c)第一年是了解專業的一年,也是培養職業興趣的一年;d)教師可建立自己的評分標準;e)由系部確定所開課程;f)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問,但主動提問的人數不到五分之一。有與教師不同觀點和見解的也不愿意提出,80%學生的理由是:自己的見解不成熟,說出來怕同學笑話,60%的學生不喜歡聽別的同學的發言,認為是浪費時間。
2.獨立自主方面a)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負全責,教師和學校應負主要責任。
80%的學生認為教得好才能學得好,10%的人認為教得不好通過自學也能學好;b)如果學生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可以直接與教授聯系,但95%的學生一年內從未找過教授;c)90%的學生靠家庭資助完成高等教育,小部分學生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d)當學生與教師的意見不同時,有96%的學生不愿意公開表達,認為那樣做有失教師的尊嚴;e)學生應在四年內完成學士課程,只有特殊情況才可以休學延期;f)學校指導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和使用計算機,此后學生自行使用。
3.機會均等方面a)學生不可以對教師直呼其名,絕大多數教師稱呼學生時用全稱;55%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與教師保持良好的關系,40%的學生認為自己與老師的關系一般,5%的學生覺得自己與教師的關系不好,96%的學生承認教師有絕對權威;b)課堂氣氛一般比較嚴肅,因為大部分課堂時間是由教師一個人在講;c)獎學金、學生貸款、助學金、工作-學習資助項目數量比較少,并都有一定的條件限制。
4.勇于競爭方面a)在成績呈正態分布的條件下,95%的學生愿意幫助關系比較好的同學,因為他們認為那是一種義氣,是國人的傳統美德;b)對課堂上的小組活動,只有30%的學生喜歡,其他人均不太喜歡。原因有二:第一因為小組活動一般不評定成績;第二學生間的討論不如教師講得精彩,有中心,有重點;c)80%的學生非常在意自己的分數值,另外20%的學生只關心及格或不及格;d)學生偶爾會向教師咨詢評分標準;e)考試作弊每學期都有發生,大多數學生認為對此應嚴厲制裁,因為作弊使考試失之公正。超級秘書網
5.物質財富a)80%的學生視考試成績如財富,這對他們考研究生、就業都很重要;b)25%的學生愿意做學生工作,他們把它視為組織能力培養的機會;45%的學生愿意參加社團組織,他們覺得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培養和鍛煉。
6.努力工作方面a)學生的努力程度與他們的前途設計有關。英語專業的學生的努力程度比合作學院的學生大。英語專業的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平均13小時,因為他們中有70%的人初步定下考研,其他人為了順利就業,需要提供較好的成績單和有利的技能證書。合作學院的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平均9小時。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家境比較好,將來有機會出國,不出國的家里都能安排;b)90%的學生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30%的學生對開放式的作業如課外討論、短文寫作、調查報告等完成得不好。
五、結論和啟示
把中美大學生在六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兩國大學生在學習觀念上確實存在很大差異。與美國大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他們過多地依賴體制、學校、老師和家長。這使得他們失去了個人自由的基礎。也正是由于獨立意識的缺乏,中國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表現得比較被動。一位外教曾經把中美大學生的差異概括地總結幾點:對學習的態度,中國學生是Youcometoteach,而美國學生是Icometolearn;對學習的責任,中國學生是Theteacherisresponsible,而美國的學生是Thestudentisre-sponsible;在學習方法上,中國學生的學習是Basedonfacts,而美國學生的學習是Basedonfindings。這些差異也正是我們此次觀察研究的結果。中國大學生在學習觀念上的偏差導致了認識上的偏差,認識上的偏差又進一步導致了學習方法上的偏差。由此我們看出學生的學習觀念對學習效果十分重要?!罢麄€學習過程深受觀念和態度的影響”。[4]因此中國的大學生首先要解決這樣幾個觀念上的問題:1)改變以往的學習態度,學會自己承擔起學習的責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調整對師生角色的期待。教師不是保姆,學生也不是兒童;3)重新確立學習目標,把過去的以學歷教育為目的轉向以素質教育為目的;4)培養競爭意識。當然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從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上全方位的調整,使之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亨利.羅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索夫斯基.美國校園文化[M]•謝宗仙等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
[2]DatesmanM.K,CrandallJ.,KearnyE.N.TheAmericanWay:AnIntroductiontoAmericanCulture[M].NewYork:Pren-ticeHallRegents.1997.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