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03:0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鍵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秋季;養蠶;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8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238-01
蠶飼養量最大、飼養批次最多的時期為秋季,此階段溫度比較高,桑葉的質量不高,病源繁殖速度很快。根據筆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秋季養蠶的關鍵技術作一簡單綜述。
1 合理布局
不同批次的蠶,出庫的時間一定要合理地布局,可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消毒,降低蠶飼養過程中病害的發生幾率。對于早中秋蠶,適宜的出庫時間在8月8日;對于晚中秋蠶,適宜的出庫時間在8月下旬或者9月上旬;對于晚秋飼養的蠶,出庫的時間宜安排在約9月10日。有利于前后批留足消毒時間,減少蠶病發生;可防止底部桑葉發黃脫落,增強桑樹抗旱能力;改善桑園通風狀況,減少桑園病蟲害[1-2]。
2 秋蠶飼養技術
2.1 消毒防病
做好前期的消毒工作,然后在飼養過程中輔以適當的消毒措施。消毒前要堅持先打掃、清洗,將雜草鏟除并與垃圾一起清理干凈,對于溝渠,要進行疏通;各戶首先對養蠶需要的房間及工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然后于每天的早晚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一般x擇含有氯的藥劑。切記不可隨意地將已消毒過的養蠶工具拿出去,且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用具絕對不可拿入到養蠶室中。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干凈、衛生,對于一些病死的蠶體、蠶沙以及用過的用具等,均不可隨意亂放。飼養員在進入養蠶室或者出沙之后均要洗手,飼養結束后及時將廢棄物清理干凈,并及時消毒。各齡起蠶時要對蠶座進行消毒處理,要準備專門的地方用于儲藏桑葉,每天至少消毒1次。飼養室周圍的大環境,一般每個齡期保證消毒1次。若桑樹上的蟲害發生嚴重,可對準桑葉表面噴消特靈溶液等。若是培育種繭,則在飼養的全過程中均要對桑葉表面進行消毒處理[3-4]。
2.2 桑葉質量控制
秋季養蠶,需要挑選齡期適宜的桑葉。在溫度較高時,桑葉的采集應安排在清早,且采下的桑葉要及時運回并保濕儲藏,切記不能擠壓;在氣候過于干燥時,給桑前要適當地補濕,提高桑葉的新鮮度。
2.3 合理飼育
秋季的氣候條件較差,蠶體發病幾率較大。在做好消毒的前提下,要及早擴座、分匾,盡量保證蠶吃飽。提青分批要嚴格把關,對于一些長勢弱小、發生病害、遲眠的蠶體,要堅決淘汰;一旦發現蠶體發病,要及時將病蠶清理出去并對蠶室及餐具進行消毒。蠶體上蔟期間,要保證室內干燥,維持通風狀況良好,為營繭創造較好的環境。
2.4 做到“三防”
一是防高溫。在養蠶室的前后均要搭建遮陰棚,并在蠶室的屋頂上覆蓋稻草等遮蔭物。蠶室內的地面上噴灑清潔的涼水。二是防蠶病。不同規格的蠶,要嚴格分批飼養,及時將遲眠蠶挑揀出來,并將長勢弱、發病的蠶淘汰掉。蠶室內保證良好的通風性。三是蠶座消毒。要經常用新鮮的石灰等進行消毒處理,還可填食滅蠶蠅或者將其噴在蠶體的表面,對蠅蛆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四是防中毒。在桑園的周圍以及蠶飼養區的周圍一定范圍內,堅決避免使用敵殺死、殺蟲雙等可嚴重危害蠶體健康的農藥。蠶飼養室內不可使用滅害靈等,以防對蠶體產生危害。此外,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發生農藥中毒,在采集桑園邊緣或者農田四周的桑葉時,一定要先少量給食,確定無毒害現象后才能大量采集。
3 秋蠶大蠶期條桑飼養方法
在蠶處于5齡期時,對桑葉的需求量增加,可根據需要分批次進行剪伐,剪梢可選擇水平式進行,一般控制留條長度在1.0~1.2 m,具體長度結合桑條的長勢確定。剪口的下部保留3~4片葉。飼養的方式有3種,即為斜面地蠶育、蠶臺育、地蠶育。3種方式各有優點,對于地蠶育,優點是給桑的速度快,可以節約勞力,免去除沙環節,使蠶室利用率提高,若沒有蠶室,還能在大棚內進行飼養;對于蠶臺育,優點為節約成本,提高給喂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強度;對于斜面地蠶育,優點是可使染病幾率降低。自秋蠶進入5齡后,喂食的桑葉要求熟期適宜且適當偏嫩。在原來的蠶座上飼喂后即可起除,先在經過消毒處理過的地面上均勻地攤放蠶,然后將采集的干凈桑條放在表面,一段時間后待蠶體都爬到桑條上后將其拿起,傾斜靠放在墻壁上,也可傾斜擺放在簡易蠶座竹竿的兩邊,擺放的密度可結合桑條上蠶體的數量靈活調節。采取此種方式養蠶的,一般每天喂食1次即可,若中午的溫度很高,氣候干燥,可根據實際再適當補喂1次,保證桑葉充足。
4 參考文獻
[1] 張月芳,周均銘,姚許琴.中秋蠶發種日期相關要素的分析[J].蠶桑通報,2011(1):54-55.
[2] 呂邵聰.秋蠶的飼養[J].蠶桑茶葉通訊,1983(2):17-19.
[關鍵詞]AutoCAD 繪圖 關鍵技術
一、引言
AutoCAD軟件自1982年問世以來,已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就機械方面而言,時至今日,人們對AutoCAD的理解,已遠遠超出了過去的繪圖功能。AutoCAD出眾的二維繪圖功能,至今仍然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同,人們學習和鉆研CAD/CAM技術,一般都是從學習AutoCAD繪圖起步。他們希望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一工具,更高效、優質地為今后的工作服務。但要真正做這一點,對初學者并不容易。筆者認為,在學習時,關鍵技術未能突破,得不到技術支持,經??ぃ瑢е聦W習興趣銳減,是造成初學者學習失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學時,研究用AutoCAD繪圖時涉及的關鍵技術,并探討如何使學生理解和應用這些關鍵技術,對于高效、規范出圖具有現實意義。
二、用AutoCAD繪圖的幾大關鍵技術
(一)坐標系及其變換技術
坐標系是圖形學的基礎,用坐標系可以確定對象在繪圖空間所處的位置。對坐標系及其變換的認識和靈活應用,是逐步深入學習AutoCAD的基礎。
AutoCAD中的坐標系有世界坐標系WCS和用戶坐標系UCS兩種。WCS是一個單一固定、系統默認的坐標系。二維繪圖時,大多只用到WCS。當WCS不能滿足需要時,可根據需要設定不同的用戶坐標系UCS。如處理傾斜圖形畫法時,使用UCS可方便構圖。UCS可通過坐標系平移、旋轉、三點定坐標等方法實現用戶坐標系的設定,并且UCS隨時都能轉換成WCS。
(二)定點技術
定點技術(或稱抓點技術),是指在屏幕的坐標系中準確地確定點的位置。
在繪圖時如何運用定點的方法確定點的位置,對于正確繪圖和提高繪圖效率關系密切。對初學者,定點技術是學習時的一個難點。它既是AutoCAD入門學習的基礎,又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運用起來要做到得心應手,需要深刻理解。
軟件中有5種定點的方法,使用時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合理選用,方能提高效率。第一種是用鼠標定點,即輸入命令后,單擊鼠標左鍵定點。二是用坐標定點,是常用的定點方法,包括直角坐標和極坐標。坐標又分絕對坐標和相對坐標,相對直角坐標與相對極坐標應用較多。三是定方向定距離定點。應用時要理解定“方向”的含義,這里的方向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也可以是任意角度的線??刂品较虻姆椒ǎ籂顟B欄中的“正交”(或F8鍵)用來確定水平或垂直方向,極軸角追蹤用來確定斜線方向。四是捕捉定點。AutoCAD共有端點、交點、中點、圓心等共13種捕捉的方式??稍诓輬D設置對話框中選定,或在對象捕捉工具條中點選,根據不同的場合選用。對象捕捉工具條還有“自某點”捕捉的方式,是一種使用極為廣泛的定點方法,使用時要防止捕捉方式之間的干涉。追蹤定點是該軟件的一大特色。有臨時追蹤、正交追蹤和極角追蹤三種方法。追蹤定點能用于水平、垂直和任意角度點的確定,使繪圖時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塊與屬性技術
塊與屬性可用來建立圖形庫,也可用來實現平面或立體的裝配等。圖形庫的建立明顯地提高軟件的應用效率。
創建圖形符號庫可用創建塊和創建形兩種方法。兩者用法相似,各有優缺點。相比之下,教學時使用塊更為直觀,學生容易掌握。
Wblock和Block命令都能生成塊。WBlock是用文件的形式將塊存儲起來,其它圖形文件可以引用。而Block命令生成的塊只能在當前文件中引用,故一般多用前者。生成的塊用Insert命令插入。插入時可以選擇X、Y、Z三個方向的插入比例和旋轉角度,給使用時帶來靈活性。
由于有了塊與屬性定義命令,我們可以根據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做出符合需要的圖形符號庫。還可通過不復雜的二次開發,新建工具條,并在工具條上添加圖形符號命令,從而大大提高繪圖的效率。而這都有賴于塊的生成。
(四)樣板圖與圖形的標準化技術
1.樣板圖設置的主要內容
打開樣板圖,初看沒什么圖形元素,但實際上文件中包含多項設置,主要內容如下:
(1)圖層設置及應用。圖層是用來管理圖形對象的工具。用戶可以根據圖層對幾何對象、文字及標注等進行歸類,把不同用途或特性的對象分別置于不同的圖層上,通過對圖層的開與關、凍結與解凍、鎖定與解鎖基本操作,實現對圖層的管理,提高效率。
每一圖層的設定包含層名、顏色、線型和線寬4個內容,層名設定要明了,顏色和線寬可在圖層特性管理器對話框中按國標要求選,線型則按需要加載和選取。為了便于圖形管理,顏色、線型和線寬一般設為隨層。
(2)文字樣式。文字樣的設定與標注樣式中的尺寸標注及塊中屬性的文字關聯。CAD工程制圖中所用的文字、數字和字母的選取,按照國標BG/T13362.4~GB/T1336.5要求,數字和字母以斜體,漢字用正體。系統自帶standard的文字樣式,不符合國標制圖要求。要新建一個文字樣式,如取名為“工程字”,字體選擇“gbeitc.shx”,是西文及數字使用的字體。大字體中選擇“gbcbig.shx”,是漢字使用的字體。字的大小與圖幅有關,A0、A1圖幅字高為5mm,A2、A3、A4圖幅為3.5 mm。文字樣式對話框中的字體高度設為0,在每次的文本輸入時,按照要求輸入高度。設好后將該樣式置為當前文字樣式。
通過“工程字”樣式,解決了西文、數字及漢字字體的規范化問題。
(3)標注樣式。標注尺寸時,除了熟練掌握尺寸標注的相關命令及其編輯方法外,標注樣式的設定、標注樣式對話框各按鈕中相關參數的含義的理解,對于尺寸標注及管理尤為重要。
軟件自帶的ISO的標注樣式,不符合國標要求,要新建標注樣式??蓞⒄找韵路椒ㄔO以下幾種標注樣式:
一般尺寸樣式:用來不帶尺寸偏差的線性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標注。
角度樣式:是用來解決國標中要求角度的尺寸數字要水平書寫的問題。
尺寸偏差樣式:用來標注帶有尺寸偏差的尺寸。用這種樣式設置好之后,偏差的類型及偏差值不能變。偏差值改變時可用特性管理器等方法來修改。
標注時,將所需的標注樣式置于當前樣式。這樣就將不帶偏差的尺寸、帶偏差的尺寸及形位公差都能標注了。
2.樣板圖的意義與圖形標準問題
上述設置,在每個圖形文件中都是必要的。若建立一個樣板文件,并根據標準設置好圖層、文字樣式、標注樣式等,并將文件保存起來,今后使用時只需調用它,那么就省去了大量重復的設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這就是樣板圖的意義。
樣板圖為圖形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為了使最終的圖紙符合國標要求,在AutoCAD2000的后續版本(如AutoCAD2006)中還提供了對圖形進行標準檢查的功能。其方法就是用樣板圖創建圖形標準,再用標準文件對自己繪制的圖形文件檢查、校對并進行自動更正,這樣有利于現今的協同管理。
關鍵詞:智能天線 聯合檢測 TDD
中圖分類號:TN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001-02
移動通信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兩代,其中第二代的GSM和窄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是正在全世界營運的主要移動通信系統?,F在,移動通信系統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就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其三大主流標準為:歐洲與日本提出的WCDMA、美國提出的CDMA2000和中國提出的TD-SCDMA。
TD-SCDMA系統具有其突出的特點: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三種主流標準中唯一采用時分雙工(TDD)方式,在頻譜利用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該系統綜合采用了智能天線、聯合檢測、軟件無線電等無線通信中的先進技術,解決了這些技術應用中的各種問題,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和頻譜利用率。由于TD-SCDMA是三大主流標準中提出最晚的,很多人對系統還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覺得對自己所認識到的TD-SCDMA的優勢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比較重要,下面本人通過對TD-SCDMA系統的學習及網絡測試,對TD-SCDMA系統關鍵技術的使用作了比較詳細的總結。
1 TD-SCDMA概念簡述
這里將TD-SCDMA從字面上分解開來解釋TD-SCDMA系統。
TD:TDD時分雙工
S:智能天線、軟件無線電
CDMA:碼分多址
2 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簡單比較
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為80年代的模擬系統,采用FDMA多址方式。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為90年代的數字系統GSM其采用FDMA+TDMA多址方式,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為IMT-2000其采用FDMA+TDMA+ CDMA的多址方式。下面舉例對FDMA、TDMA、CDMA進行區分解釋。
假設共10個人要開會,2人一組,分成了5組。
如果采用FDMA,要用5個房間可以滿足。
如果采用TDMA,可以將5個組分成5個不同的時間段,這樣一個房間即可以滿足。
如果采用CDMA,5個組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互相之間聽不懂談話的內容,這樣可以同時使用一個房間,能源更加節省。
TD-SCDMA系統采用了CDMA多址方式,雖然各組之間互相聽不懂談話的內容,但是能夠聽得到,這就是所謂的碼間干擾,如果在同一個房間內講話的人增多,則互相之間談話的音量就要受到控制,TD-SCDMA系統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使得系統能夠穩定的運行,就要采用關鍵的技術,以下著重介紹TD-SCDMA系統中采用的關鍵技術。
3 TD-SCDMA關鍵技術的使用
針對TD-SCDMA系統的特點,采用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TDD技術、智能天線技術、動態信道分配技術、聯合檢測技術、功率控制及接力切換技術。
3.1 TDD技術
TDD即時分雙工:上下行采用相同的頻帶,用時間來區分上下行。
TDD的好處。
(1)不用具有特定的雙工間隔的成對頻段。
(2)頻率公用給上下行,可以靈活的配置上下行時隙比例,以達到快速率下載數據的要求。
(3)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頻率,所以無線傳播的環境是對稱的,有利于職能天線技術的實現。
(4)上下行同頻,不用使用射頻雙工器,降低成本。
3.2 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技術簡單的歸納一下就是利用TD-SCDMA上下行同頻的特點,上下行無線環境基本相同,通過接受的上行來波方向(DOA)估計出用戶所在的方向,使得天線的能量僅指向小區內處于激活狀態的移動終端,激活狀態的終端在整個小區內處于受跟蹤狀態。
智能天線在形狀上分為圓陣(用于全向基站)和線陣(用于定向基站)。從波束上分為多波束智能天線(事先設計好多個方向的固定波束)和自適應天線能夠自動判斷移動終端的來波方向,目前所使用的即時自適應天線。從陣元數來分目前分為4陣元天線、6陣元天線和8陣元天線。
可能大家不清楚為什么TD-SCDMA系統更適合職能天線的使用,以下列出幾條理由。
(1)TDD模式,上下行無線傳播環境對稱,根據上行可以確定用戶方向。
(2)單時隙的用戶數少(每時隙話音用戶最大8個),便于時時地自適應權值生成。
(3)子貞時間短(5 ms),可以支持高速移動,因為移動系統中要求一個子貞內移動臺移動的距離要小于一個波長。
下面看一下智能天線怎樣估計上行的來波方向即上行DOA估計。
圖1中畫了3個智能天線陣子,也是各個陣子在空間上接受的來波,兩個陣元之間距離為1/2λ而且固定為0.075 m,3個陣元接收到的來波時間分別為t1、t2、t3,波束1與波束3的信號距離差為d,θ即是來波方向。從圖1知:波束1與波束3到達的時間差Δt=t1-t3已知,則d=Δt*v(光速)可知,L=λ已知,則cosθ=d/L可以求出,從而得到來波的方向估計出移動終端的方向,智能天線的能量會集中在此用戶上,但是如果同一個方向上由多個用戶同時發送信號怎么辦?這就要用到下面介紹的動態信道分配技術。
3.3 動態信道分配技術
動態信道分配(DCA)就是為了接納更多的用戶通過系統負荷、干擾、用戶空間方向角確定最優的資源分配方案進行的信道的分配及重新調整,降低系統干擾提高系統容量。所以動態信道分配分為三個步驟: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調整。TD-SCDMA的一個信道由頻率、時隙、擴頻碼唯一確定。
動態信道分配主要分為慢速DCA(事先確定好時隙轉換點)和快速DCA。而快速DCA又分為頻域DCA、時域DCA、碼域DCA和空域DCA。其中頻域、時域、碼域DCA都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選取干擾最小的資源分配給該用戶使用。對于空域DCA,在使用智能天線時提到如果在同一個空間方向(即同一波束區域)有多個用戶時,就采用空域DCA技術將這些用戶放到不同的時隙上去用,同時對空間不同的用戶放到同一個時隙上,這樣就降低了彼此間的干擾。另外要在對多用戶解碼時同時解讀多個用戶的信息還要用到下面的技術—聯合檢測技術。
3.4 聯合檢測技術
在TD-SCDMA系統中有多種干擾存在,下面介紹幾種干擾。
(1)ISI:符號間干擾,即碼間干擾,因碼片間的時延而產生的干擾。
(2)MAI:多用戶之間的干擾,碼字之間因不會完全正交而產生的干擾。
(3)多徑干擾:指一個用戶的某2路信號到達時間間隔大于1個碼片時產生的干擾(小于1個碼片時會認為是ISI)。
為了清晰了解聯合檢測的作用,這里仍然用開會的例子來說明:因為使用了CDMA技術即各組使用了不同的語言在TD-SCDMA系統里就是給不同的用戶分配了不同的碼字,為了接收時分出哪些信息是某個用戶的,就用其使用的碼字去正交解出此用戶的具體信息。有兩種檢測方法。
(1)單用戶檢測:即每次只用一個用戶的碼字去正交,一次只能解出一個用戶,因為碼字不會理想到完全正交,所以其余的用戶信息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是將其強度大大降低了,成為干擾信號,這樣隨著用戶數的增多干擾累積會很大,使系統的容量受到限制。
(2)多用戶檢測:同時用多個用戶的碼字去解,將所有用戶一次性解出,將所有的信號都作為有用的信號,這樣有效的降低多用戶干擾。
聯合檢測功能有效的消除多用戶干擾,這樣就對開會時講話的音調要求放寬了,即緩解對了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
3.5 功率控制
多個組在同一個房間里同時開會,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必不可少的,否則都以自己最大的音量講話,則所有人的會議都將無法正常進行,這就是功率控制技術是TD-SCDMA系統的基礎,沒有功率控制就沒有CDMA系統。
功率控制分為開環功率控制和閉環功率控制。
開環功率控制只能在決定接入初期發射功率和切換時決定切換后初期發射功率的時候使用,接收機測量接收到的寬帶導頻信號的功率,并估計傳輸路徑損耗,根據路徑損耗計算得到需要發射的功率。
開環功率控制完成后開始進行閉環功率控制,閉環功率控制包括內環控制和外環控制。內環控制是NodeB測量接收到的信號的SIR值并與設定的SIRtar比較,下發TPC命令給UE,UE根據此命令調整自己的發射功率,此過程只有UE和NodeB參與。外環功率控制是RNC測量傳輸信道上的BLER并與設定的BLERtar比較,從而設定SIRtar通知NodeB,NodeB再下發TPC命令給UE,UE調整發射功率,此過程UE、NodeB和RNC都參與。
功率控制的目的:內環是使信號到達接收端剛好能夠解調。而外環不但要解調還要保證一定的SIR、BLER。
3.6 接力切換技術
大家都已經熟悉GSM的硬切換及了解WCDMA的軟切換過程,下面將接力切換與他們的區別做一簡單的描述,以接力跑賽為例。
硬切換:先斷后連,第一人到達接棒地點后,將棒放下等待接棒的人,但有保護時間,在此時間內若對方仍沒有接到棒而且第一人沒能再次拿起,則棒掉即掉話。
軟切換:先連后斷,到達接棒地點兩個人同時拿著棒跑,持續一段時間后第一人放開。
接力切換:到達接棒地點時,第一人不能站立不動,要第一人拿著棒陪跑一段,使得兩個人的速度接近即預同步后,棒才能穩定的傳遞過去,降低的掉話的幾率。
[關鍵詞]水權;水權分配;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6-0361-02
根據水利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在系統總結我國水資源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從制度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針對中央關于水資源管理的戰略決策,國務院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和具體安排,進一步明確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主要目標,提出具體管理措施,全面部署工作任務,落實有關責任,必將全面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貫徹落實,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水資源如何在市場經濟模式中得到最優配置并產生出巨大的綜合效益,已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然而,目前我國的水權交易正處于探索階段,為此,本文從發展初始水權關鍵技術、取水許可與水權的銜接技術、生態用水中的水權特征三個方面對我國水權分配的關鍵技術作了初步探討。
1 初始水權的分配關鍵技術
1.1 水權的初始分配制度規定
水權分配制度一般有三種:一是“自由取用”水權制,即把水資源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純自然物而自由取用的水權分配方式;二是按照“先來先用”的原則進行分配的制度,簡稱“優先專用水權制度”,又稱“等候式”水權制度;三是競爭性水權制度,是指在水資源短缺的前提下,對現有的水資源進行競爭性分配。其分配制度又可分為兩種形式,即行政性分配和市場分配。行政性分配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模式對現有的水資源進行指令性分配的過程。市場分配即是利用市場的價格機制進行水權初始分配的過程,實踐中主要采用拍賣模式。不同的水資源稟賦決定不同的水資源分配體制。在我國,由于地域面積廣大,各地水資源的短缺程度不同,因而水權分配制度也有所不同。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由于水資源充裕,其分配體制多采用前兩種方式。而在北方地區,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多采用競爭性水權分配制度。如在黃河流域,由于水資源的極度缺乏,自1987年開始執行“分水方案”,即在扣除輸沙等生態用水210億立方米的前提下,將剩余的370億立方米黃河水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了沿黃各省、自治區。一般而言,水權市場的建立只有在水資源短缺地區才有意義,因此,我們討論的水權分配市場中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競爭性水權制度。
1.2 水權的分配模式
不同的分配模式將產生不同的效益與成本,對經濟影響的程度亦將有所差異。在競爭性水權制度下,水資源的條件不同,水權分配的模式可能不同;在同一水資源條件下,對于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水權分配的模式也不同。實踐中,主要有如下水權分配模式:1、人口分配模式。在進行水權初始分配時,將可分配水量按人口分解到各用水戶,使人人享受同等的用水權。這種模式體現了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但忽略了不同行業從業人員對水資源的需求差異。2、面積分配模式。按照水源地周圍地區面積進行分配,用水業戶所轄的區域面積越大,所分配的水資源越多。3、產值分配模式。即按照GDP產值指標分配水權,產值越高,所分配的水權量越大。因此產值分配原則是一種效率遵循原則。4、混合分配模式。即依據人口、地域面積和GDP產值進行加權平均的一種折衷的分配模式。5、現狀分配模式?,F狀分配模式是在承認用水戶用水現狀的基礎上,以現有的用水量(上一年或近幾年的加權平均值)為標準,依據“溯往原則”進行水權分配。6、市場分配模式。即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對水權進行分配。一般而言,這部分水權的拍賣價格高于上述分配的水權價格,參與競買者一般是水資源邊際產出較高的行業,由于有較高的效益預期,往往會對這部分水資源產權支付較高的價格。
2 取水許可與水權的銜接技術
取水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水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的形式,依法賦予特定相對人利用水工程或者機械提水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權利的行為。
2.1 取水許可制度
早在1988年1月2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舊水法)中就有相關規定。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家對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為家庭生活、畜禽飲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實行取水許可制度的步驟、范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是我國首次從法律層面上確立取水許可制度。2002年8月29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新水法)對舊水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但是對取水許可制度卻予以了重申。該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2 取水許可是一種行政管理方式
取水許可性質為何?是一種權利還是一種行政管理方式?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其與水權的不同關系。本文認為,取水許可是一種行政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種權利或者說水權,理由如下:
1)首先,其若為權利,那么,權利的主體是誰?水行政主體抑或水行政相對人。如若是水行政主體,權利的自由處分性意味著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進行許可或不進行許可,對行政相對人的保護極為不利,這顯然不符合現在法治精神;如若是水行政相對人則更不成立,行政相對人若需用水首先要向行政主體申請,其是否能夠取水取決于水行政主體的決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不符合權利的本質。雖然行政相對人有是否申請取水的自由決定權,但由此認為取水許可即為一種權利難免牽強。
2)其次,從規定取水許可證的法律法規來看,無論是新舊水法還是國務院頒布的實施辦法和條例,其無一例外都是公法性質的行政法。而從具體的規定來看,水法中關于取水許可的規定實際上是設定了新的行政許可,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范的范疇。
3)再次,雖然取水許可證對擁有者來說,確實體現著一種利益,即可以持證取水的利益,而且這種利益因為是經過許可而享有,所以受到法律強制力的保護,按照學界通說,權利即為“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之力”,取水許可似乎確為一種權利,實則不然,這里其實是混淆了取水許可和因取水許可而獲得的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實際上就是水權,也就是說,取水許可是一種權利論者把取水許可和水權混為一談。因獲得取水許可證而取得一種新的權利并不會改變取水許可本身作為行政管理方式的性質。
2.3 取水許可與水權關系辨析
欲理清取水許可證與水權的關系,首先必須弄清楚水權的概念為何,因為目前在學界,水權的概念尚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水權是依法對于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這一觀點即學界的“一權說”。其將水資源和產品水的所有權排除在水權概念的外延之外,認為水權是一種來源于水資源所有權但又獨立于水資源所有權的用益物權。代表學者是裴麗萍教授和崔建遠教授。裴麗萍教授在其《水權制度初論》中指出“水權是水資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所享有的對水資源的使用或收益權”。崔建遠教授在其《水權與民法理論及物權法的制定》中寫道“水權,是權利人依法對地表水與地下水使用、受益的權利?!?/p>
2)水權是指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水權如同土地權一樣包括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土地所有權人就是土地上水資源的所有權人。與土地權利相對應??傊畽鄳ㄋY源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兩部分?!?/p>
3)水權是一整套關于水資源的權利體系或者有關水資源的權利總和或權利束,它包括水資源所有權以及由水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其他權利,如水資源的使用權、分配權、經營權、管理權、收益權、水環境權等。
4)筆者以為,無論一權說,二權說,還是多權說,皆有其合理之處。一權說最直接地反映了水權概念設計的目的,且水權制度的核心――水權交易制度中交易的水權主要是指水的用益物權的交易,二權說或從產權制度入手,或將其同土地制度相聯系,將水資源的所有權納入到水權概念體系之中,以維持水權概念邏輯的完整性,使其免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多權說將水權界定為一組權利束,一組以水資源(也有學者認為包括產品水)為客體的權利集合。它們是相互聯系而存在的,共同構成完整的產權制度。而這一界定恪守了水權概念產生的初衷,也把握住了水權制度的核心,是相對最為科學的定義。
3 生態用水中的水權特征
3.1 生態環境用水按其功能分類。
一般可分為河道外生態用水及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兩類,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與每條河流的特性關系密切,主要包括維持河道基本功能、河口生態環境、河口湖泊濕地等的用水。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主要包括湖泊濕地、城市景觀、生態環境建設的用水。
生態環境用水按其水資源豐缺程度一般可分為臨界需水量、最適用水量和飽和用水量三類,臨界需水量即維持干旱區植物生存的最小耗水量,一般根據水資源的豐缺狀況所要求的生態目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需水量指標。
3.2 生態環境用水權的界定
水權是指水資源稀缺條件下有關水資源的權利的總結,包括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生態環境用水權則是指有關生態環境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切權利的總和,也具有一般水權所包括的三種權利。
3.3 水權的三種特征
生態環境用水權也具有水權的一般特征,由于生態環境用水具有公益性,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的特征,它不同于其他用水權,雖然他與一般水權的特征有些相同,但其含義不盡相同,如它的外部性和分離性。此外,生態環境用水權還具有其獨有的特征,如它的不可自由交易性;遲滯性,綜合起來生態環境用水權的特征為:(a)外部性,生態用水雖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這部分水量如供給不足,將給區域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產生生態災害,造成損失。(b)分離性,雖然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但對使用權來說,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產生活用水權,生態環境用水權的主體是政府,而對于其他用水權的主體可以是政府、單位、部門,也可以是個人。(C)不可自由交易性這是一種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不能完全進入水市場,應避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現象的發生,他主要應該由政府負責管理提供,其交易應該在政府的監督下進行。(d)遲滯性,生態環境對水分的反映不敏感,具有滯后效應,水質要求低;在用水高峰期,這部分水權在時程上和質量上可以稍后或略低于其他水權。
參考文獻
[1] 裴麗萍:《水權制度初論》,《中國法學》[J]2001年第2期,p93.
[2] 關濤:《民法中的水權制度》,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J],2002第4期,p390.
[3] 王蓉:《中國水權建設的實證研究》,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第4期(下),p40.
1.1污染物處理不及時
在山區進行山羊生態養殖過程中,由于大多并未修建污染物處理設施,使其無法得到及時處理,久而久之污染物隨意排放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樣也就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其次,在進行山羊養殖場地選址或布局時過于隨意,并未按規定遠離水源,這樣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另外,由于山區山羊養殖場地隨意,所以治理難度大、危害多、特別是山羊糞便中的有害物質若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會經滲透到土壤層,流入河流與水庫中,導致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污染,這樣也就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1.2山區山羊污染防治力度不大
由于地方政府一般都只注重人口密集居住區域的環境保護,而并不過于重視山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促使山區治污力度并不大,造成治污設施建設跟不上環境破壞步伐,這樣也就致使山區山羊養殖污染日趨嚴重。與此同時,山區畜禽養殖戶污染治理方法比較落后,且雖然在處理污染物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因治理污染不科學,達不到國家關于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是在山區養殖場地,一般都只是采用簡單的三級沉淀池過濾后進行排放,使其根本無法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這樣也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1]。
2山區山羊生態養殖技術
為了更好的提高山區山羊養殖水平,做好科學規劃羊舍、科學圈養、種植優質高產牧草、粗飼料制備、山羊放牧補飼、適時驅蟲防病、合理確定出欄時間,這幾方面的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對這幾點關鍵技術進行詳細介紹,以便實現山區山羊生態養殖目的。
2.1合理設計與規劃羊舍
規劃山區羊舍過程中,養殖戶首先應根據山羊生物學特性,結合該山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氣候,進行科學合理的羊舍選址、規劃與布局。同時,盡量修建成雙坡單列式的高床漏縫形式的羊舍,并選擇木質或磚木材料為羊舍結構。另外,在架設羊舍過程中,由于山區早晚氣候溫差較大,養殖戶應結合不同海拔高度,設定羊舍樓床高度與面積。最后,養殖戶還應在羊舍后方側風向處修建糞污處理設施,如積糞池、沼氣池、多級沉淀池等,其修建規模應結合山羊飼養規模為根據,這樣才能使山羊糞便污物得到無害化處理,進而保護山區的生態環境。
2.2山區山羊圈養技術
傳統山區山羊養殖方式一般都是以防牧方式,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山羊養殖,可采取山羊圈養與傳統放牧相結合的圈養飼養方式。特別是對于農作物較多的山區地方,如秸稈、紅薯藤、蔬菜葉等都在山羊養殖中得到充分利用。而為提高山羊圈養水平與品質,養殖戶應選擇優質的花生藤、大豆秸稈、優質牧草等為山羊飼料,使其可保障山羊所吃到的飼料符合喂養標準。另外,在投喂粗飼料時,如成熟后的秸稈、玉米殼等,其比例應控制在30%內,這樣才能確保圈養山羊得到更好的吸收與消化。與此同時,在山羊生態圈養中,若條件允許,養殖戶可對粗飼料進行預先氨化、堿化處理,提高山羊對粗飼料的吸收率與消化水平,進而加快山羊的生長與繁殖。
2.3保障山區山羊四季均衡的營養草料
在山區山羊生態養殖過程中,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營養草料是提高山羊品質的關鍵。而種植優質、高產牧草為舍飼養羊的物質基礎,這樣才能為養殖戶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種植草料時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養殖戶應根據山羊養殖規模與發展需要,盡量選用農閑地、果園地、退耕地進行計劃性種植,這樣不僅能夠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能滿足山羊飼草飼料供給需求。第二,養殖戶還應將夏天與秋天青草茂盛季節進行充分運用,盡量收集野生草、秸稈、花生藤、農作物副產品等,并制作成青貯料和干草粉進行儲存,使其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營養草料,實現山羊高效養殖。
2.4山區山羊粗飼料制備技術
粗飼料也是山區山羊生態養殖的重點,而粗飼料制備技術又是滿足山羊飼養的基礎。其中粗飼料制備技術包括飼草青貯、微貯技術、微貯飼料等技術,這些先進的粗飼料制備技術不僅有利于改善飼料口感,也能降低飼草飼料浪費。另外,在運用粗飼料制備技術時,養殖戶還應充分利用夏天與秋天青草茂盛季節,大量收集野生牧草、樹葉、農作物秸稈等,或栽培高產優質牧草,這樣才能保障在冬季與春季山羊飼草飼料的供給。
2.5山區山羊放牧補飼技術
在進行山區山羊放牧補飼過程中,由于天氣變化、溫差氣候、牧草生長規律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季節山羊補飼量也有所不同。但若只單單進行放牧補飼,很難滿足山羊正常生長與營養需要。因此,在山區山羊放牧補飼過程中,應結合山羊實際情況進行放牧補飼,若有需要還可對羊群進行夜間采食,以便滿足山羊營養需要。另外,養殖戶還可結合不同季節的天氣情況,特別是天氣好的情況下可進行充分放牧。但若放牧補飼還是無法滿足山羊需求,養殖戶還應在收牧后的2~3h內進行精料補飼,以便羊群都能滿足需求,這樣才能加快山羊繁殖,提高經濟效益[2]。
2.6定期進行驅蟲防病措施
定期做好山羊的驅蟲防病措施也是提高羊群生態養殖的關鍵。在進行驅蟲防病措施時,首先應結合山羊寄生蟲病發生的季節動態規律,對山羊進行驅蟲防病措施。如在高發寄生蟲病的夏秋季節,應每月進行一次的驅蟲防病措施,在冬春季節還進行每季一次的驅蟲滅疥。而對于山羊幼崽,應在兩月齡的時候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滅疥,以便提高山羊的抵抗能力。其次,在選擇山羊驅蟲滅疥藥物時,應盡量選擇高效、低毒的藥物,以防對山羊身體產生過多的危害。另外,通過對山羊進行科學免疫接種,是預防山羊痢疾、口蹄疫、山羊痘、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重要措施。而在進行免疫接種時,應嚴格依照免疫接種程序,使其預防更嚴重疫病的發生。最后,對于發病或疑似病種山羊,首先應進行消毒,后進行隔離與觀察治療,最后對病羊糞便與污染物進行焚燒或掩埋處理,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更大的傳染,進而影響羊群的生態養殖[3]。
3結語
綜上所述,山區山羊的生態養殖技術可有效提高山羊品質,擴大山羊總體規模,提高山羊養殖戶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山區山羊生態養殖時,科學合理的規劃羊舍、注重山羊的飲食與衛生、增強山羊飼料飼草的營養水平,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山區山羊生態養殖目的,也能為養殖戶帶來更理想的經濟效益。
作者:王勇 裴振華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
參考文獻:
[1]田淑芳,周小波,袁珍軍,等.山區山羊生態養殖關鍵技術探討[J].湖北畜牧獸醫,2016(5):41-42.
關鍵詞:苗木移栽;技術環節
前言:
苗木移栽技術是植樹造林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于植樹造林、城市綠化、果樹栽培等領域。苗木移植成活率是衡量綠化工程、園林栽培成敗的關鍵,經常因為移植環節不到位使苗木“假活”枯死,不同程度上影響景觀效益和經濟利益,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就要全面掌握苗木移栽的相關技術,特別是苗木移栽的栽前準備、整地及土壤改良、移栽時間、苗木起挖、苗木起運、定植、苗木管理及病蟲害預防等關鍵環節。
一、做好苗木移栽前準備工作
在苗木的移植之前,要切實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要堅持規劃先行,落實責任,嚴格按照規劃要求的數量和規格選苗、定苗,并落實到人。為了確保苗木成活,避免疏漏,就要切實做到分工具體,要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將任務分至每一個環節,落實到每一個人,形成一條線管理。真正做到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能找到責任人,確保移植苗木成活率。
二、做好整地及土壤改良工作
苗木生長對土壤的要求很高,因此城市建設殘留較多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甚至有些施工單位就地挖坑將建筑垃圾掩埋。在整地時一定要全面清除,并按標高整地,避免對掩埋的垃圾不清除,導致綠地長期澆水造成地基下陷。整地一般不得低于40 厘米,原為耕地的可酌情考慮。深翻的土壤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入土中消毒,或通過太陽照射消毒使土質疏松。一般樹種都是喜酸性植物,若遇喜堿性植物,可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若遇堿性土壤,就要用硫酸亞鐵進行改良。
三、把握好移植的時間
合理的選擇移植的時間,是保證苗木成活的關鍵,選擇在適宜的季節移植,可有效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具體移植時間因樹種而異。一般南部山區樹種應選擇在春季大地解凍后的仲春最佳; 4~8 米的云杉、油松和國槐等,在4月20日前移植;柏類如刺柏、檜柏在4月25日以后移植為佳,此時氣溫回升,風沙較小。楊、柳樹、灌木移植時間宜早。反季節移植要特殊管護。
四、做好苗木的起挖工作
苗木起挖是苗木移植的關鍵步驟,其時間和數量要根據施工種植現場的準備情況和天氣狀況等適當確定。盡量選擇假植苗或袋苗,少用或不用地栽苗和裸根苗;堅持做到當天挖、當天運、當天栽,縮短土球或根系暴露在外的時間;選擇抽枝力、成枝力強的苗木和主側根、毛細根發達的苗木;選擇有標記無病蟲害的苗木。與此同時,開挖前在保證苗木樹形的前提下,要疏剪、縮剪苗木枝條,主要剪除過密枝、徒長枝、重疊枝和交叉枝;對根部進行修剪時,將病蟲根、劈裂根、過長根剪除,保持地上地下生長平衡。如落葉喬木的主枝可剪取枝條的1/5~2/3;常綠針葉樹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衰弱枝、過密枝和下垂枝;灌木主枝短截不超過1/2;有主尖的喬木應保留主尖,如銀杏只能疏剪、不能回縮;國槐等耐修剪的樹種摸頭修剪;行道樹的苗木按定桿要求縮剪,剪口封漆。包裝嚴實,嚴禁松散脫落,對于大根要用手鋸鋸斷,不能用鐵锨硬性處理,以免弄壞土球傷及根條;苗木土球的大小要根據苗木的胸徑確定,一般是胸徑的8~10倍,土球要光滑。
五、做好苗木的運輸工作
苗木的運輸是苗木移栽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木在裝車時應輕拿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人力搬不動的土球必須用吊車起吊,起吊時應用繩網兜,不能用繩索綁縛樹干起吊,起吊超過1 噸的大型土球,應在樹干綁縛處纏裹草繩或麻袋等,吊索應用帆布袋吊起,且要把握好重心,輕吊輕放,土球朝向車頭方向,樹冠朝向車尾方向擺放整齊。對于裸根苗木運輸,根部應蘸0.5%的尿素漿,保持根系濕潤,包裝好后上蓋蓬布綁扎結實。
六、做好苗木的定植工作
苗木運到種植現場后,一定要精心組織,精細管護,科學種植,嚴把質量關口。裸根苗應當天種植,確實種不完的苗木應及時做好假植澆水保濕工作。帶土球的苗木卸苗和裝苗同樣應輕拿輕放,要利用吊車一次性放入樹坑中。最好隨起隨栽,不能立即栽植的應適當灑水保持土球和枝條濕潤。樹坑要規范,提前挖好,規格80 厘米×80 厘米,上下大小一致,帶土球的樹坑應比土球大20~50 厘米,深20~50 厘米。樹坑底部應回填適量好土,土壤干燥時應提前浸坑,使苗木種植后有水分吸收。
七、做好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
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澆水、施肥、撒生根粉、 覆膜和病蟲害預防工作。苗木移栽前澆水,樹坑澆滿水,切忌澆半坑水,栽植后3 天內再澆第2次透水,10 天內澆第3次透水,以后澆水次數視天氣、土壤和樹種等情況而定,每次澆水都要培土、處理裂縫和做護圈。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每坑施農家肥10~20 公斤、磷酸二銨200~300克、碳銨200 克。移栽前根系蘸生根粉,或撒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移栽好后覆膜,起到保濕、保溫的作用。苗木還要做好病蟲害預防,一旦發現病情,要及時防治。
八、結論
綜上所述,苗木的移栽工作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需要從苗木移栽的栽前準備、整地及土壤改良、移栽時間、苗木起挖、苗木起運、定植、苗木管理及病蟲害預防等環節著手,才能真正做好苗木的移栽工作。
1. 因地制宜選用優良新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名副其實的純真優良新品種,是實現花生高產和大幅度增產的內在因素。各地引種新品種的實踐證明,優良新品種可比當地老品種增產20%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產。如2009年內蒙古敖漢旗引種極早熟大花生新品種“譽宇2號”,最高畝產達502千克;2010年吉林省白城市引種極早熟高產大花生新品種“譽宇506”,畝產達到548.2千克;湖南省隆回縣引種早熟優質出口大花生新品系“402-4”,畝產達到665.2千克。這些新品種都比當地老品種增產30%以上。目前通過審定和即將通過審定的新品種有普通型大花生花育33和青花5號(原名“譽宇5號”),極早熟大花生新品種青花7號(原名“譽宇6號”),早熟珍珠豆型小花生新品種青花6號(原名“譽宇11號”)和即將審定的“譽宇12號”等。選用花生新品種時應綜合考慮當地氣候資源條件,作物輪作制度,農民種植習慣和市場需求導向等情況。以種植春花生為主的高產地區應選擇增產潛力大的花育33和青花5號等;無霜期較短的一年一作地區和麥田套種花生一年兩作或多作以及需要早上市賣鮮食花生的地區宜選用生育期較短、莢果整齊度較好的品種,如青花7號和“譽宇506”等;出口基地和出口數量較大的地區宜選用符合出口要求、產量又較高的品種,如花育22和“譽宇501”等;習慣種植珍珠豆型小花生的地區宜選用增產潛力大的小花生品種,如青花6號和“譽宇12號”等;瘠薄地宜選用抗旱耐瘠品種,如臨花6號(原名“譽宇3號”)。選用花生新品種應十分注意品種的純度,已經混雜退化的品種往往難以實現高產和大幅度增產。如能到品種的選育單位請教選育該品種的育種專家再進行引種是最穩妥、最有把握的。實踐證明,不同地區間引種,有明顯的異地引種優勢,增產幅度為8%~14%,引種趨勢是同一品種從低緯度地區產的引向高緯度地區種植,增產幅度大于從高緯度地區產的引向低緯度地區種植的;同一地區同一品種不同土質間換種也表現增產優勢,趨勢是低洼地、黏土地產的種子換種在丘陵地和沙土地,增產幅度大于小丘陵地、砂土地產的種子換種在低洼地和黏土地上的。
2. 優化作物輪作制度,減少重茬面積
調查研究發現,由于受“只有砂地適宜種花生”的傳統舊觀念影響,不少地區的砂性地年年重茬種花生,而稍微黏點的壤土地和黏壤土地則年年重茬種糧食作物和其他作物,造成土壤養分嚴重失衡,病蟲為害嚴重,花生和糧食產量都不高,土地產出效益不佳,尤其是花生重茬減產更甚。引進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試驗推廣以來,從理論和實踐上打破了這種傳統的舊觀念,在黏性大的地上覆膜種花生增產幅度更大,多年連續種糧食等作物的黏性地上覆膜種花生,實現高產更有把握、增產概率更高;多年連續種花生的砂性地上改種糧食等其他作物,長勢好、病蟲害輕,增產優勢明顯;花生和玉米等糧食作物輪作,能實現糧、油雙增產和良性循環。目前較好的輪作制度有:①玉米(谷子、高粱等)、花生隔年或兩年以上一輪換的一年一作制;②冬小麥、夏玉米與春花生隔年或兩年以上一輪換的兩年三作制;③冬小麥與夏玉米、冬小麥、夏花生隔年或兩年以上一輪換的一年兩作制;④冬大蒜(或圓蔥)、夏花生與春土豆、夏花生隔年或兩年以上一輪換的一年兩作制。
3. 增施有機肥,優化配方施肥
近年來由于農民家養畜禽減少,農田有機肥的投入大大減少,種植花生大都是只施用化肥,而且是以氮、磷、鉀三要素化肥為主。這樣一來,就造成土壤中氮、磷、鉀過剩,中、微量元素缺少。在這種土地上連年種植花生,已表現出嚴重缺硼和鈣。其癥狀是花生莢果雖發育正常,但沒有籽仁或籽仁中途停止發育而變黑腐爛。這種現象表現在酸性土壤上重于堿性土壤,已大有蔓延和逐年加重之勢。所以,花生要創高產,就得強調增施有機肥料,提倡作物秸稈還田,實行保護性耕作;還要適當控制氮、磷、鉀三要素的施用量,增加鈣、鎂、硫、硼、鉬、鋅等中、微量元素施用量。根據花生根系和果針,以及莢果表面都能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特點,提倡結合耕地每畝撒施2000千克左右土雜肥,50千克左右碳酸氫銨或20千克左右尿素,50~60千克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0千克左右硫酸鉀,并通過耕地將肥料混入耕作層土壤中,播種時再集中施用20千克左右三元復合肥。由于花生葉面噴灑肥料具有作用迅速、吸收利用率高、投入成本低、增產效果好等諸多優點,應在始花前后間隔10天左右噴兩次含營養成分較全的葉面肥,花針期噴灑含硼較多的葉面肥,結莢期噴1~2次含鈣葉面肥,而且要結合噴灑葉面肥,中期混入調節劑,后期混入殺菌劑,有蟲害的還要混入殺蟲劑。
4. 實施花生覆膜W栽培法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從日本引進的先進栽培技術,長期推廣實踐證明,比不蓋膜每畝增產花生果90千克以上,增產率達30%多,是其他人為措施所難以達到的。該技術雖對我國花生產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推廣應用30多年來,在栽培技術上沒有實質性突破與創新。針對該項栽培技術存在的不足,山東省平度市花生科研開發中心的科技人員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創新發明了花生覆膜W栽培法。此種栽培法就是在花生播種覆膜后在膜上順花生播種行壓種成寬約5厘米、深約2厘米的淺溝并復土于溝內。此種栽培法的好處是:實現了無需人工開孔引苗,花生可自行頂破膜出苗;防止了開孔不及時造成高溫烤苗和開孔引苗后閃苗的現象,減少了膜孔土壤水分蒸發跑墑,變小雨無效為有效,從而充分利用了自然降雨,減輕了干旱脅迫;更適應花生的分枝和開花結果習性,增產莢果10.8%,增產籽仁11.9%;使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整體水平和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其核心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號為200910148858.1。
5. 實行機械播種標準化種植
按照花生覆膜W栽培法的整體構想,平度市花生科研開發中心的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專家創新研制出Kjmyf-2花生播種機,已獲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證書號為200920156124.3和200920152495.4),使高度優化集成的技術體系融入機械化作業中,成為實施花生覆膜W栽培法標準化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只要耕好、整平、旋細土地,用該機可一次性完成起壟、播種、施化肥、整平壟面、噴除草劑、覆蓋地膜和膜上壓種成溝并復土等全部工序,用12馬力以上小四輪拖拉機牽引,每小時可播種3~5畝。
6. 控制主要病蟲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