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18:09: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品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合適的內容,是實踐活動是否有必要開展的先決條件;恰當的形式,決定了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因此,思想品德課開展實踐活動必須選準實踐內容和實踐形式。
1.結合教材提出的行為鍛煉要求。行為鍛煉就是按所學課本知識的教育目標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具體活動,以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它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結合教材要求進行行為鍛煉可從以下兩種形式人手:一是在校內開展活動。例如,與校團組織、學生會等密切配合,從紀律、衛生、禮儀等人手,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爭當遵紀守法好學生”、“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我與雷鋒同行”等主題創建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學校的勞技基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種養殖和開展廢舊物回收利用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的教育。二是到校外開展活動,即組織學生走進社會,投身實踐。例如,組織學生到工廠車間、田頭地尾等生產勞動第一線,拜生產者為師,親手參與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體驗創造社會財富的艱辛,從而加深對“艱苦創業”、“勞動光榮”、“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勞動成果”等理論知識的認識,進而把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等觀念變成自覺的行動。
2.圍繞學生知、信、行的矛盾。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主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的原理、觀點和其他社會知識,能否為學生所接受,并轉化為動力,“信”是紐帶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調查、訪談、討論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帶著疑問走向社會,通過疑問的消除來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例如,現在農村推行的,在學生的印象中就是“單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掙各人的錢,先富起來的人怎么會去帶動后富的呢?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村莊訪問幾家先富起來的典型,比如煙葉種植專業大戶。學生通過訪問就會明白:該專業大戶的成功使周圍的人感覺到種煙有利可圖,而且煙葉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技術上沒有問題,于是有條件的人也會去種植煙葉,進而從中獲益。這樣,種植煙葉就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個好項目。類似這樣的項目多了,農民收入的渠道就寬了,經濟來源就有了,生活也就逐步富裕起來了,從而使共同富裕逐步成為現實。
3.根據學生興趣要求。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積極追求愿望時,內心活動總是十分活躍的,這時候容易接受外界影響。因此,政治課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應結合生活實際,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興趣小組活動。開展活動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先在課堂上集中講解,課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分散實踐。例如,同在一個村里生活,為什么有的同學家境較好,有的則家庭經濟困難?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集中講解人口數量、勤勞程度、科技水平、社會關系等諸多因素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然后指導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去對自己較熟悉的同學、朋友或親戚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從而明白“計劃生育”、“勤勞發家”、“科技致富”、“互相幫助”的重要意義,并進而擴大到對一個鎮、一個縣(市)、一個地區進行經濟狀況分析。另一種是由教師直接帶領,集中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活動。例如,講完違法犯罪方面的法律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訪附近的派出所法院等執法部門,了解犯人(尤其是學生熟悉的)違法犯罪的原因、過程及受懲處情況,有條件的再組織學生到勞改場、監獄等地方了解犯人服刑情況,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
二、課內和課外的協調
學科實踐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成功既需要課堂上教師的精確講解,也需要課堂外教師的精心指導。課內精講是前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學也是同理。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材知識,因此課堂授課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活動能否順利地進行。教師把課本知識點講解清楚了,學生開展起活動來才會得心應手,若有“疑”,這“疑”才是“真疑”,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實踐活動才更具針對性,更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課外指導是關鍵。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導而不包”,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例如,每次活動開始前,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制定好詳細的活動計劃,預想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擬定應對的對策和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在活動中學生得到的體會和認識,有的是積極的、客觀的、正確的,有的則是消極的、主觀的、錯誤的,教師應及時給予點評,對的肯定,錯的指出癥結所在,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顒咏Y束后,教師應及時開展活動小結或總結,讓學生把體會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實現思想的升華。有條件還可召開表彰會或舉辦成果展,這既能讓學生看到和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也有利于增強他們下一次參加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自由論壇,激發興趣
一節課教學效率如何,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充分調動起來。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是外因,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是內因。七年級新教材的導學,首先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由發言,發言時間為一至三分鐘。學生圍繞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上臺演講,講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說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與原因。如,我們在教“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這節課時,首先就要求學生上臺講自己知道的有尊嚴的人或事,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紛紛上臺發言,由于講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學生講得真實,有真情實感,啟示也說得特別深刻,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為導入新課成功地進行了鋪墊和引路。一節課因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而導入新課,學生興趣濃厚,情緒高昂,課堂導學就算成功了一半,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設問題,學習探究
思想品德新課程一節課究竟應當讓學生學習一些什么知識,明確那些道理,解決怎樣的實際問題,這是每位授課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們在導學實踐中體會到,讓學生自己從教材中尋找問題,設計提問,比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告訴學生“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為,教師直接提出、告訴給學生的問題,學生沒有動腦、動手,是被動地學習,機械地接受,實踐證明,教學效果并不好,課堂效率并不高。人們不是常說,提出一個“好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有價值得多,那么我們為什么只說不做呢?為什么要拉著學生走而不讓學生學著走呢?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呢?這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創新。否則新課程改革就會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其實就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的最好體現,“以人為本”說直白一點就是“以學生為本”。況且,學生自己設計的問題,自己解答,具有較高的主動性,是主動者;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作答,學生就是被動者,兩者對人的大腦的開發,對人的思維的錘煉,對人的技能的培養,對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內因不同、主動性有差異,效果顯然不同。所以,七年級新教材思想品德課,讓學生自己設問作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是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關鍵。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學生提出了問題,也探究了問題的答案,課堂上教師再導什么呢?那就是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共享獲得成果的喜悅。人們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決了某個難題,或者某項試驗取得了成功,喜悅、激動之情難以言表,學生也不例外。我們讓學生把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展示,是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繼續深化,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根本途徑,是學生自我風采的展示,也可以說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狠抓這一導學環節,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增添主動學習能夠獲得許多知識的信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快樂而具有意義的事。
“二個人一人一個蘋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個蘋果,而二個人一人一個思想交流后,就可以獲得兩個思想”,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十分重要。通過交流不僅可以分享他人的學習成果,加強交流,增進友情,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還可以取長補短,對照他人尋求的問題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學習,深化提高,尋找出全面而又準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課堂教學如此引導,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
四、創設情景,促進成功
思想品德教育應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教學中要做到知識、情感、能力相統一;課堂設計要做到基礎性、拓展性、選擇性相統一;設計的活動要做到認知、探究、實踐相統一。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積極探究和體驗,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讓學生自主感知、領悟和實踐,將學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解決,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目標的設定和方法的選擇,例如在云南昆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時,教師要教育學生搞好民族團結,追求真善美,把愛灑滿人間,通過合作學習,學會用自我提高的辦法和手段來提升自己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水平。教師通過科學的理論,有原則的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方法來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遵從學生認知的規律,增強學生思想提高的效果,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讓學生組織演講、主題班會、圖片展等活動。
2.堅持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應借助各種形式、方法和途徑,讓人們接受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教師要重視要以生活中的材料作情境,引出問題,開展探究活動,然后再學習正文。做到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內容創新、手法創新。教學應準確把握本課程的綜合性,以學生在成長中需要處理的主要關系為線索,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和科學設計,避免將這些內容割裂開來,分塊進行教學。教師教學要形成讓學生自主發展和自主運行的機制,而不是主宰課堂。例如,上課時,要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成立測評小組,評定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平時成績,評價學生自我發展的成績等。滿足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當思想品德背誦組長或學。實行創新的帶領機制和紀律制度,讓學生干部規范、穩定地管理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學生,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心學生中的熱點話題和難點問題,開啟學生的心智。
在政治觀念、思想提升、道德約束、文化熏陶等方面,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教別人”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開展案例分析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背景下思考和規劃人生,在聯系自身實際、思考人生的過程中關注社會和世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堅持提高業務水平,增強師生互動
要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教師要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并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讓學生通過同伴互助的“做、講、練、教”方式,達到強化所學知識,發展自身素質的目的。教師要注重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根據學習基礎,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根據課程目標和學情,深加工教材,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實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
4.結束語
設計教學情境主要包括預設課堂上的人際溝通、情感交流、深入探究、激情思辨等幾個方面,要讓學生在人文的氛圍中探究科學,在科學的探究中提升人文素養,注重學生知識與情感的動態生成,強化人與情境的相互影響,努力營造利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教學氛圍。例如,在九年級中考備考熱點復習時,涉及酒駕危害人們生命健康,我先用視頻播放了一段嚴重的大巴交通事故,事故的起因就是司機酒后駕車,結果造成九人死亡,五人重傷,場面慘不忍睹。我以此引導學生學習刑法修正案關于酒后駕車的規定以及修正案實施的意義,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的支點是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教師在每一堂課中都要通過一個(或幾個)關鍵的教學環節,突出或強化教學核心目標。為此,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例如,教學九年級的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時,我沒有像以往一樣只講這一國策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結合“低碳”等熱點問題,把知識面拓寬,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到處都與低碳有關。這樣,既使知識不再枯燥,又使學生接觸到熱點知識。我認為這就是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
三、思想品德教學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討論、相互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比如,由于當前學生普遍缺乏勤儉節約意識,對掉在地上的一角錢視而不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花錢大手大腳,不尊重父母的勞動。鑒于以上現象,組織學生親歷掙一元錢、花一元錢的過程,讓他們體會一元錢的價值,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惟艱”的道理,學會勤儉節約,做到生活簡樸、不亂花錢,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四、思想品德教學設計要注重使學生
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人類在利用資源、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造成了種種環境危機,人類所依賴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因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事例,引發學生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現實中的環境問題進行思考,促使他們自覺樹立節能、環保意識。又如,讓學生欣賞圖片“秀美山川”體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優美環境的重要性。而圖片“取水途中”則顯示了人對資源環境的破壞造成的嚴重后果,無形之中警示我們要保護環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五、思想品德教學設計要注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語言
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講故事為基本線索,從故事中闡明道理,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 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故事講得如何,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效果。教師要上好思想品 德課,就需要在掌握大綱要點和教材重點的基礎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節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講述時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動之以情,為進而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鋪平道路。
二、表演
有些課文的戲劇性是較強的。對這樣的課,讓學生扮角色表演,效果會更好。教師指導小演員體會課文中 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這對小演員和小觀眾都會受到啟發和教育。這種作用常常是教 師語言闡述所起不到的。如《愛清潔講衛生》、《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完成作業》等,都適合用這種形式 。
三、音影
這主要是指放錄音、放影片,播放歌曲、播放故事,通過音響和屏幕把與課文有密切關系的故事、歌曲傳 授給學生,使學生的心理隨著屏幕上輾轉起伏的故事情節產生共鳴,以強化主題教育。如教《堅持民族氣節》 一文,我把課文改寫成小故事,在課堂上,一邊用錄音機播這個故事,一邊用投影儀放表現愛國英雄蘇武的崇 高民族氣節和堅貞不屈精神的影片,把學生引入對愛國英雄蘇武無限崇敬、對匈奴王單于無比憎恨的氣氛之中 ,從而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這時,錄音機里響起了《蘇武牧羊》的歌聲,這悲壯而豪邁的歌聲把學生的情 感帶到了最高境界,增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并決心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學習。
四、實物
教師讓學生感受實物的形象,并讓學生注意觀察,強化感知,再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想象力,從而使 學生悟出道理。如教《尊敬老師》一文,老師點燃一支紅燭,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大家仔細看一看,想一 想,老師剛才點燃的紅燭具有什么品質呢?”學生很快地明白了“紅燭具有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的高貴品格” ,并進一步通過聯想,悟出了“紅燭的品質就是教師的品質”的道理,在隨后召開的詩歌朗誦會上,學生積極 地上臺表演節目,歌頌了教師的崇高精神和品質。最后齊唱“風啊,您不要吹”的尊師歌。這樣,課堂氣氛相 當活躍,學生不僅進一步明確親愛的老師是無私的紅燭,光榮的園丁,而且加深了對老師的尊敬之情,從而做 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對老師有禮貌。
五、圖畫
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思想品德課堂營造很好的教學情景。教學情景的呈現能讓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當中去。在學習新課時,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新聞片段、典型的相關案例、或是其他一些有用的素材,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感受課本所學的知識。這樣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探索、去接受枯燥乏味的知識點。在復習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更加直觀的、有系統的構建單元甚至是整本書的知識框架。其次,利用多媒體,有利于師生之間更好地互動、探討問題。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問題和概念的理解需要師生之間共同的探討、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有時離不開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教師在板書的同時就不能很好地顧及學生,不能很好地和學生互動。而且,過多的板書還會浪費課堂時間。有了多媒體技術,教師不需要再一直站在講臺上講述,可以適時地走到學生當中,更好的和學生互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再者,多媒體教學能夠優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結構。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把一些與時代相關的信息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更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另外,學生接受到了更多的信息,教學內容會更加充實和豐富。而且,多媒體教學能夠僅僅通過一些幻燈片就可以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呈現知識結構,能夠讓學生在腦海里對所學內容有很好的把握。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要不斷地自我完善
如今是信息高速更新的時代,隨著各種電子產品的出現,學生的眼界也逐漸開闊,對信息的占有量逐步增大。所以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更要聯系當今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作為教師,更應該時刻洞察生活中的各種社會現象,了解各種知識,加強自身的學習,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巧。
2.課堂教學要不拘于形式,要更注重于內容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記住任何的教學形式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形式只是內容展現的一種方式。要根據課堂內容適當地調整課件的內容,在課堂上不能不顧及學生的接受程度而一味地跟著課件走。這就需要教師在準備課件的時候,注意選擇貼合學生學習實際的課件素材,使學生能更容易的接受。在課堂上要隨機應變,必要時可以放棄課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教學。
3.適時適量地使用多媒體
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明確地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不能過分地依賴于它。有些教師覺得自己已經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課件制作上,以為只要自己把課件展現給學生就可以了。因此就放松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課堂上只是給學生頻繁地看幻燈片,一些重點難點也只是讓學生自己看幻燈片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感到視覺疲勞,對多媒體教學產生反感。如果是這樣,多媒體教學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成了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所以,要本著正確的態度去使用多媒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適時適量地使用多媒體,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4.多媒體教學要和自身教學風格相結合
怎樣才能取得體育、德育“雙豐收”呢?
一、精心設計
我們應該設計多種方法,采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在編寫教案時,要根據本課內容、任務、目的精心設計,要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如做隊列練習時,是比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個兵”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齊”等正確動作,以實際動作向學習,鍛煉學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壘球投擲課時,如果單一的投擲,學生興趣不濃,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設計成“投彈炸鬼子”游戲(在投擲區前畫一條及格線,遠處放一個或多個標志物,上畫日本鬼子兵的頭像,看誰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線者算炸傷自己,罰做俯臥撐,促其加強臂力練習)學生們興趣盎然,都能奮力向敵人投擲。這既是效果好的體育課,又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在綜合訓練課上,創編了一套組合游戲——《路上》,在游戲中設置了“雪山”、“草地”、“鐵索橋”等情境,讓學生通過跑、跳、翻滾攀爬及投擲等活動,全身心都得到鍛煉,這是一節“軍事課”,又是革命傳統教育課。
二、寓教于樂
要做到“寓教于樂”,就應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動愛新鮮,注意力不集中很適合游戲教學。游戲教學是從個人的發展需要出發,把獲得運動的快樂感和培養自我鍛煉能力作為目標的教學思想。它重視每一項不同運動所獨具的樂趣,并強調愉快地、自主地從事體育學習。游戲教學在形式上是以快樂從事體育學習為目標,但真正的目的是為兒童在學校階段認識體育,真正獲得快樂體驗,從而持之以恒,直至終身進行體育鍛煉。游戲教學要依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實際可能,又要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時代特點,從實際出發。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學有所獲。如跳單雙圈時,有些學生因圖快或不認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設計成“小貓捉老鼠”游戲,誰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貓捉住,這樣再跳時學生就會很認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戲,讓“盲人”戴上娃娃頭,“少先隊員”推著“盲人”繞“土堆”“過小橋”,看誰先送到“家”,學生們看著憨態可掬的“盲人”樂不可支,都爭著去送盲人,達到鍛煉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級或學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賽、用筷子夾玻璃球比賽等,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頭、剪子、布”等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三、心有德育場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