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10:41: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影音樂欣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影視音樂和音樂圖片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存在方式,在音樂普及和傳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實例,從兩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探討。
影視音樂與音樂圖片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表達形式,在音樂普及和傳播方面具有重大的貢獻。很多影視音樂、音樂圖片音樂被廣泛傳播。如《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依舊”點亮了整個影片,哀怨而冗長的低音,令人肝腸寸斷笛聲。音樂將電影情景表現得很好,不論是傷感還是愉悅,用音樂將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表現的生動真實,更賦予美感,音樂可以說是信息、情感傳播的最佳工具。
1.影視音樂與音樂圖片傳播有助于提高畫面鑒賞力
音樂是視覺藝術互補的一個重要武器,它與視覺畫面一起共同構筑銀幕空間,推動敘事,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電影音樂、音樂圖片不是純粹音樂,比如說,電影音樂是一種與影視視覺影像相聯系的特殊的音樂形式,因而,電影音樂需要融于影視的銀(屏)幕造型設計之中,以一種既具有一定獨立性,同時又具有視覺配合性的音樂方式組成影視藝術的視聽美感。美國已故著名電影作曲家赫爾曼說,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卻起了應有的作用。
音樂是藝術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鑒賞畫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語言在敘事過程中一般根據劇情和畫面語言長度,采取分節、分段的敘事法則,音樂語言在敘事過程中為表達感情服務,其美感層次有立意美、渲染美、過渡美、真實美、沖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樂都具有這種作用,它使電影、圖片的情節變得更生動有趣、更催淚和更加有感染力等。優秀的電影、圖片的音樂,總是會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鏡頭、畫面所無法涵蓋的意境在無形中呈現出來。畫面的表達若缺乏音樂這個元素,它的表達效果會打多大的折扣。如:《亞瑟王》中從頭至尾都起伏不斷地響起主題悲情基調的音樂,悠遠、神秘、凄美、感傷,那么濃重的宿命色彩的音樂。這一主題音樂的反復出現,使得影片的敘得生動細致,把作為個體的人在大時代面前的那種悲劇感渲染得分外鮮明。增加了觀眾對畫面的理解。再如:《情書》音樂在這里奠定了電影的調子,烘托了氛圍,可以說是畫面的外延,使畫面的表達更加豐富飽滿,充滿感染力。像這樣的使用在影片后面還有多處出現。如,緊接下來博子趁伯母離開把男生藤井國中時居住的地址偷偷記在自己胳膊上的情節,背景鋼琴是紛亂的,一如博子當時的心情,想要記下了又擔心被伯母發現自己的小秘密,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觀眾的心情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還有女生藤井在醫院看病時坐在長凳上,發生了幻象——爸爸逝世前被醫護人員緊急搶救推過走廊的情景,鋼琴音樂的出現既表現了此時畫面情節的不真實,又表現了當時女生藤井不知所措、無助、眼睜睜看著自己父親慢慢離開的悲痛和絕望。除此,回憶中女生藤井在學校車棚等男生藤井并且初次結識行為古怪的大井,弦樂很好地營造了一種搞笑的氛圍,且很符合在影片中初次出境的大井的人物性格。這些音樂的使用烘托了畫面氣憤,提高了觀眾對畫面鑒賞力。
2.影視音樂與音樂圖片傳播有助于提高審美力
音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它是人們的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靈魂,有著其他任何一門藝術所無法比擬的特殊魅力。音樂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動欣賞者的心靈,潛移默化地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聽施特勞斯的《維也納圓舞曲》,人們覺得生活是那么美好。從《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聲中,可以想象到那個春風和煦、明月當空、山水相連的動人畫面,并從內心感嘆祖國山河的無比美好。《義勇軍進行曲》給人以奮進的力量,《黃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親切優美的民歌、色彩斑斕的民間器樂演奏,如委婉悠揚的江南絲竹 、清新華彩的廣東音樂等,不僅能夠使人獲得音樂的美感,更使人產生一種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影視音樂、音樂圖片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主要是因為其音樂有明顯的節奏感、和主題相配的旋律,能夠舒緩身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使忙碌的人們從緊張的工作壓力中解脫出來,在輕松的音樂、美好的故事情節中得到休息,并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影視、圖片音樂自身所具有的這種優點為其傳播的價值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條件。
影視音樂、圖片音樂能有效地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提高在于對高雅藝術品的鑒賞,低俗的音樂只能給人帶來不良作用。歌德說:“鑒賞力不是靠欣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影視、圖片的音樂大多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或者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長期的準備而成。所以它是優秀的音樂,愈是優秀的作品其藝術形象的審美特征愈鮮明。如影片《音樂之聲》中有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值得欣賞,如《雪絨花》、《哆來咪》和《孤獨的牧羊人》等。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善于在復雜的節奏中尋求一種驚人的和諧,旋律自然、流暢而簡潔,但簡潔中又顯示出高度的技巧,讓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無不沉浸在優美動聽的樂曲之中,心情也會變的愉快。再如《情書》這部電影的音樂以提琴和鋼琴為主,聲音非常純凈,和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一樣,純凈而美好,帶給人最動人的美——愁苦中的美?!短┨鼓峥颂枴防镉幸粋€場景,在下級船艙里,也有聚會,音樂是那首歡快的蘇格蘭小曲,風琴聲,敲打聲,踩踏聲,畫面轉換成了令一幅,歡快,瘋狂。快速轉換的畫面,輕快的小曲,讓人想到青蔥歲月、春游踏青、與朋友追打嬉戲等。總之,良好的音樂素養,對于人們良好審美能力的形成,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作為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們忙亂的生活多一分和諧,顛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煩躁的心情多一份寧靜,所以說哪里有人類的足跡哪里就有音樂。所以音樂在影視、圖片中的運用,不僅能達到所需要營造的氛圍,還能消除長時間的視覺緊張所帶來的疲勞,培養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在基礎教育中實施創新教育,是指通過對中小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提倡他們的主體性,使之能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擔負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責任。在音樂教學的改革過程中,許多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創新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它滲透于學校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各門學科的教育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需要各學科密切協調,需要各學科教師的積極參與。而音樂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載體,音樂學科在創新教育上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我們通過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同時更重要的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音樂教育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廣闊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
首先,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中學音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針對中學階段的學生進行的音樂學習個性研究表明,中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處于人生關鍵而又特殊的時期,他們在音樂審美認知、音樂審美經驗以及音樂創造等方面都較少年兒童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在審美、音樂表現過程中情感更豐富,邏輯思維更進一步加強,參與音樂活動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識更為明顯。所以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而且對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其次,要認識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F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個學生,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中,有的教師過分關注自己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偏重于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的承載體,如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的歌唱教學、死記硬背的樂理教學,學生在這種封閉的音樂課中學習主動意識、創新意識淡薄,創新的天性和潛能得不到發揮。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簡單傳授轉向全面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更多的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和見解來處理歌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進行相互的探討,為歌曲編配律動、歌表演,設計適當的伴奏節奏型,運用合適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欣賞他們獨特的見解,鼓勵他們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更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供學生的創新舞臺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于創設創新的教學氛圍,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創造美,鼓勵其具有創新的精神、勇氣和能力。
在我們中學音樂課堂中,有時會出現教師提出某個問題,教室里卻鴉雀無聲,沒人愿意舉手發言的情景。這是因為中學生雖然處在創造心理的覺醒期,但他們不像小學生那樣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好,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出丑,甚至受到老師的歧視和同學的嘲諷。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要多讓學生參與音樂表現活動,并讓他們體驗到表現的成就感。如在電影音樂的欣賞課中,了解了在音畫的結合的各種特點之后,我增設了一個“活動與創編”環節——為沒有背景音樂的新聞紀錄片配樂。在新聞紀錄片中,呈現出了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臺灣風災,2009年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災區受災及重建的畫面,我告訴學生,畫面語言直觀了然,信息量大;文字語言準確,有邏輯性;而我們的音樂音響語言是具有概括性的,它是最寓于表情性和渲染性的。然后我請學生根據畫面內容,嘗試為視頻畫面選配上適當的音樂。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進一步提示他們:音樂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選擇一段音樂進行“音配像”,應先從音樂要素(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和聲、音色、調性等)分析這段音樂,再與畫面對照,確定所選音樂能否起到抒情、描繪、背景氣氛、突出主題等作用,音樂的抒情性、敘事性、戲劇沖突性、場景性、通俗性特點能否得到發揮。運用這樣的課堂參與環節,通過對無聲視頻的配樂,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音樂在特定的環境中,更能觸動人的內心世界,從情感上讓學生更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渴望與死亡的對峙。同時課堂的音樂藝術實踐,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團隊間的合作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應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個性,大膽展開聯想、想象。在課堂中可以設定一個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們進行論證和反駁,鼓勵他們創新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得以展開,對音樂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了,音樂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鍛煉創新能力的舞臺。
三.挖掘教材的創新要素,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音樂作品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創造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的時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實用性,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的創新要素,對教材進行多元化的增補和組合。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因為,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如在學習花城版高中音樂欣賞《多元的時代》一課中,教材內容是欣賞20世紀現代音樂作品,我增補介紹了著名作曲家譚盾《永恒的水協奏曲》、訪談節目錄像《譚盾與卞祖善的“音樂之爭”:多元音樂的討論》,通過21世紀中國兩代音樂人對創新觀念產生的強烈的對峙,讓學生理解現代音樂力圖打破傳統的形式規范的開拓精神以及現代作品復雜豐富的多元局面。由“譚卞之爭”這一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種種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時代在發展,音樂文化怎樣做到多元化?繼而引導學生:對藝術鑒賞的認同是允許存在差異的,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學習方法來認識學習音樂,從而逐漸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創新要素,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積極思考,這是激發創新的重要條件。善于質疑,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
四.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更新教法、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只有在“動”起來,“舞”起來的過程中,才可能有創新的體驗,才可能產生創新的欲望,才可能有創新的能力?!兑魳氛n程標準》中指出: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我們應打破傳統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運用“挖掘創造力”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能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新課程改革別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于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彼越處熆梢愿鶕滩牡膬热莺椭袑W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中設置合理的學生活動創編,豐富課堂氛圍,同時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使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如在學習花城版高中音樂欣賞《生活之音》這一章節時,教學內容是通過欣賞伴隨人類生活的各種音樂,思考作曲家如何運用生活中的各類素材創作音樂作品。我在這一章節增加了一節“音響探索活動課”。課前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為音源創作一小段音樂。并用節奏譜或圖譜把音樂作品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學生按小組確定創作主題,設計創作方案,再根據確定的創作方案捕捉生活的聲音,嘗試音響組合,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排演練習和音樂的記譜進行相應的指導。在課堂活動環節,各組組長展示本小組的節奏譜或圖譜,介紹各組的創作思路,然后進行音樂創作展示,展示過程中小組互相評價。通過這樣的音樂活動課教學,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實踐活動生動活潑,他們創作的音樂能恰當地表現主題,并能用節奏譜或圖譜設計出具體的創作方案;他們使用的某些音源或音效富有創意;他們的展示過程井然有序,表演自然,組員之間分工明確,合作意識強,配合默契。
這樣的一堂音樂活動課,讓學生在探索音響與音樂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音樂知覺、創新意識及音樂表現能力。讓學生通過參與創造實踐,體驗創作的成功與喜悅。對青少年學生來說,音樂創作的內容包括探索音響和音樂、即興創作以及創作實踐等。讓學生認識音樂創作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創作”,對自己而言在以往的學習經驗上創造新價值,獲得新收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音樂創作,樹立創新意識,有效地促使學生參與音樂創作活動。
五.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衡量學生的創新品質
音樂學科評價對于學生創新品質的啟蒙、培養、發展以及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創新方面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導向、調控作用。合適的音樂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音樂課不能僅僅以一張試卷或簡單的歌曲演唱來決定學生的音樂成績。應該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選擇合理的考評方法,使之既能測定學生基礎音樂知識、基本音樂技能的水平,又能衡量學生創新能力的優劣。
根據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可以采用多主體評價和實施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多主體評價??刹捎脤W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評價等方式,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口頭評價外,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課堂、單元、學期的學習評價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采用交叉互評、分項互評、討論式互評、才藝展示等形式,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發現問題,促進今后的學習。
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如心得體會、課堂表述、音樂小論文、才藝展示、有關創編活動等,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明確發展方向;并運用文字記錄、錄音、攝像、攝影等方式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信息,對學生在參與音樂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