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2-16 07:40: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選修三知識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普遍不夠重視,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沿用初中學習生物的觀點對待高中生物。初中生物是對植物、動物、人體有一個感性認識即可,知識量不大,最重要的是不參加中考。而高中生物是理科生必考科目,而且知識結構不一樣了,更微觀,更前沿,知識容量更大了。
其次,對于理科生來說,生物是理綜三大科目之一。在吉林省高考中,理綜合是指物理、化學、生物三科一張卷,共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生物所占的分數比例是最低的。一般學校課時安排得少,導致學生覺得生物是“副科”,自然不重視生物學科的學習。
所以首先要認清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從個人知識量和難易程度的比例來看,高考中生物所占的分數比例并不低。物理占分多,但知識量也大,生物的知識量少(三本必修教材,兩本選修教材),理綜三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覺得物理很難,而生物很簡單。只要認真學習生物,那么在高考中相對來說容易得分。在關心大科學習的同時,也要關心生物學科的學習。在升入高三之前,打好必修教材的基礎。
二
針對生物學科的特點,要學好高中生物,建議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對教材要熟爛于心。生物學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說,生物是最像文科的理科科目,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用心背書,生物成績就可以處于中上等水平。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扎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時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或者某原理,能用書中更專業的生物學術語答題比用自己理解的大白話答題更能得分。另外,背的東西,遺忘是很正常的,但經常重復這些知識點,可以延長遺忘的時間,所以要經常看書。
其次,習題和作業。可以選擇一兩本教輔資料,帶知識點分析和習題詳解的這類課外書可以把每個知識點細致地分析一遍,是一本服務于課前預習、課后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準地做題,從而取得高分。對于一般的學生,用學校訂的教輔資料就足夠了,除非是尖子生,想進一步拔高,還可以再自備一套資料。把做題當成積累。題做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是高頻知識點了。選擇題要兼顧速度與準度,高考一道選擇題就是6分。雖然不提倡題海戰術,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題海戰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多與老師溝通,進行錯題反饋,解決疑難問題。每周新課都有對應的題,在老師講解之前,要獨立完成。老師講時認真聽,對于自己做題有疑問的地方,在聽課時加以解決。解決不了的一定要請教老師和同學。這一點,要多鼓勵自己,不會的題就問老師,老師不是老虎,為什么要敬而遠之呢?
三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和對學生的了解有感而發的一些拙見。說到底,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對知識的記憶很重要。下面把我自創的一些記憶方法和讀者分享。
必修一《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中衰老細胞的特點總結:
一大,一小,一多,一少,兩個低,兩個慢。即:細胞核大,細胞小,色素多(形成老年斑的脂褐素沉積),水分少,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低,黑色素合成減少——老人的白發),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新陳代謝減慢,呼吸速率減慢。最后強調有兩個“相反”的特征——脂褐素多和黑色素少。
必修二《孟德爾遺傳定律》知識點總結:
豌豆:自花傳粉閉花純,穩定遺傳易區分,花大雜交周期短,后代數多易統計。
孟德爾假說演繹實驗過程:高矮正反交,子代全是高,Dd再自交,高矮3:1,Dd若自交,高矮1:1.
基因分離定律:遺傳因子控性狀,體細胞中都成對,形成配子時分離,隨著配子傳后代。
一、2015年高考生物學科考綱解讀
1考試內容和課標要求一致
普通高中生物學科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修的3個模塊《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生態與環境》是現代生物學的核心內容,對于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季V劃定的考試內容涵蓋了必修1、必修2、必修3和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3《現代科技專題》共5本教材的內容,體現了新課標教學理念,特別突出能力考核,能力立意明顯,在兼顧學科基礎主干知識和核心概念的考核的同時,更注重對考生創新能力的考核。
2側重科學素養考查,聯系實際,關注STS
考綱中明確規定,命題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測量。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簡稱STS)的協調發展。
3考查四種能力,涉及82個考點和26個實驗
考綱中明確指出,考試的能力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理解能力,二是實驗與探究能力,三是獲取信息的能力,四是綜合運用能力。考試內容包含3個必考模塊(67個考點)和2個選考模塊(15個考點)共計82個考點,對考點的要求掌握程度分為Ⅰ級和Ⅱ級兩個層次。Ⅰ級要求對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出的相對簡單的情景中識別和使用它們,與課標中的“了解”和“認識”層次相當;Ⅱ級要求理解所列知識點和其他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且能夠在復雜的情景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與課標中的“理解”和“應用”層次相當。各冊教材考查能力要求和內容重點如下:
(1)必修1的21個考查內容中,有4個Ⅰ級,17個Ⅱ級。Ⅱ級要求主要落在細胞的結構、代謝和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其中細胞的代謝最為重要,而光合作用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因素為重中之重。
(2)必修2的22個考查內容中,有5個Ⅰ級,17個Ⅱ級。除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人類遺傳病3個知識點外,其他全為Ⅱ級,其中細胞減數分裂與配子的形成過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變異在育種中的應用等知識點最為重要,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命題的區分度在此部分內容中體現得更加突出。
(3)必修3的24個考查內容中,有8個Ⅰ級,16個Ⅱ級。Ⅱ級要求的重點在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神經、體液調節與免疫調節,種群的數量變化、生態系統的結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上。
(4)選修1只考查“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應用”兩個專題。
(5)選修3有5個專題,但基本上只考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是重點。
(6)對26個實驗考查要求參考考試說明中的考試能力要求“2實驗與探究能力”,即要求考生能獨立完成表中所列的生物實驗,理解原理、方法,學會分析、判斷,還能進行簡單的探究。
總體而言,試題考查的知識點與新課標要求吻合,體現了高中生物教材和課程對當今中學生物教學的要求。從“識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看,重點放在“理解”和“應用”兩個層次。試題的素材多為來自生活、實踐和與社會發展、生產較為密切的新情景、新材料,對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大量的試題以實驗情景設計,今年考綱中必考的實驗也比大綱版多了,大綱版考查14個,重點考查4個,而課標版考查26個,反復考的有6個。從近年的高考試題來看,考試的內容和要求均以考試說明為依據,認真研讀考試說明,并結合當年試題進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備考。
此外,考綱對“生物考試內容”表中3-1(2)其他植物激素的要求掌握程度也由“Ⅰ級”改為了“Ⅱ級”。類似這樣的新修改內容和要求部分,很有可能在今年試題中出現,教師要在復習中多關注。
4試題類型、數量、賦分與大綱卷相比略有增加
理科綜合全卷總分還是300分不變,但是生物試題的題型、題量和總分與大綱卷明顯不同。課標卷的生物試題由6個單項選擇題、4道非選必做題和1道非選選做題組成。單項選擇題分布在I卷的1―6題,每題6分,共36分;非選擇題中的必做題分布在II卷29―32題,共4題39分;非選擇題中的選做題分布在II卷的第39、40題,要求選做其中1道題,賦分15分。課標卷生物試題總量比大綱卷增加了2道題(1個單項選擇題和1個選做題),總分由原來的72分提高到了90分。
二、近年來課標卷試題特點和高頻考點
1正誤判斷型選擇題的分布明顯增多,重在I級能力考查
下表統計了近4年全國課標卷兩套試卷中以正誤判斷形式出現的選擇題題號:
生物Ⅰ卷(選擇題)考查能力要求在Ⅰ級水平,重點是對必修的3個模塊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識進行識別、區分和解釋。
2非選擇題中部分探究和實驗分析類試題增多,多為II級能力測試
從上表可見,近兩年課標卷的非選擇題中,實驗分析和探究的試題明顯增多。
3非選擇題中的兩個選做題難度有差異
兩個選做題題號為39、40。第39題出自選修1,多為微生物實驗原理、操作及觀察方法和分析,偏向于感性認識,容易得分。第40題出自選修3,題目情景多來自于現代高科技題材,偏向于理性思維的考查,難度略大。建議學習基礎弱一些的非示范性高中,爭取創造條件開設選修1課程,做過微生物培養和分離實驗的考生,選做第39題得分率會更高。
4高頻考點集中在5本教材的5個板塊
根據近三年課標卷高考試題考點(詳見表1)統計分析:生物試題題量不多,相對集中在細胞、代謝、調節、生態和遺傳5個板塊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識中。高頻考點集中在必修1的“細胞的代謝”、必修2的“遺傳基本規律”、必修3的“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選修1的“微生物的培養和利用”、選修3的“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
三、2015年高考備考建議
經過第一輪系統復習后,考生對教材和知識點有了進一步理解,但是對考點及其測試要求不是很明確,進入第二輪復習后,教師要根據考試說明要求,幫助學生抓重點,提高解題能力。從以上分析來看,選擇題以考查理解能力為主,常附有圖表信息,重點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層次理解和對圖表信息的識別與判斷能力;非選擇題多為實驗設計和分析說明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綜合運用和語言表達能力。
建議第二輪復習分7個專題進行:選擇題專題、實驗題專題、細胞專題、代謝專題、調節專題、生態專題和遺傳專題。前2個專題是題型訓練,后5個專題是重點板塊知識的重構與整合。
1先做兩類題型訓練,讓學生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選擇題。生物選擇題全都是單項選擇題,很多學生不愿多花時間審題,錯選、誤選的情況不少。近年高考的選擇題常考內容有:細胞結構、功能的辨析,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分析和判斷,生態、免疫、內環境等重要概念區分以及遺傳變異類型的推測算等。試題特點是題干短、文字少,有的還附圖表,圖表中隱藏著解題信息。如是實驗題,通常附有數據表格、曲線或裝置圖、結果圖,要找準“題眼”,學會“破題”,明確題目考查的目標知識點。生態題多是幾個相關概念或現象的描述,要求考生養成慢讀、細審、深思后作答的習慣。
(2)實驗題。實驗題是高考的重點題型??季V要求考生能獨立完成17個實驗,考試說明指出要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即簡單驗證、觀察、分析和處理,初步探究和簡單評價、修改等。解答實驗設計題要注意“6依托”,即細心審題、原理分析、材料分析、變量分析、結果分析和正確表達。
近年高考常見的實驗題有4類:實驗分析題――根據題目提供的實驗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驟、現象、結果,作出解答;實驗方案糾錯或完善題――對實驗方案中的錯誤或不完善處進行改正、補充,使實驗方案趨于完善;實驗設計題(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根據題目提供的條件,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有關的綜合類題――以實驗為背景,主要涉及代謝、遺傳和生態相關知識。
考試說明中要求考查的實驗有5類:觀察實驗6個,包括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線粒體和葉綠體、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細胞的有絲分裂、細胞的減數分裂;模擬實驗3個,包括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模擬尿糖的檢測;探究性實驗7個,包括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調查類實驗1個,即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驗證類實驗2個,包括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觀察類實驗中,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常考(如2014年課標Ⅱ卷題4,課標Ⅰ卷題4,江蘇卷題15,上海卷題21等);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和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如2014年課標Ⅰ卷題29)也有考??梢姡@3個實驗是考查熱點。觀察類實驗的共同特點是需要使用顯微鏡,有關顯微鏡操作和裝片制作、觀察方法是復習的重點。
探究性實驗在近年高考試題中明顯增多,盡管多數探究試題并非全程探究,而是部分探究。實驗分析類試題也多是選擇實驗的某個環節,要求考生對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實驗操作等作出相應解釋。學生解答這類實驗試題常見的錯誤是實驗設計科學性不夠、無法區分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對照實驗設計不嚴謹,對實驗觀察方法和分析不到位。教師要應用“假設―演繹”的思路方法,從研究性實驗設計的基本環節入手,引導學生自行思考、分析、描述實驗。
驗證性實驗的復習相對簡單,重點是牢記生物細胞中三大有機物的驗證和綠葉中四種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方法,尤其是理解鑒定試劑的使用方法和特定的顏色反應機理。
模擬實驗和遺傳病的調查在課標卷中很少出現,復習時可以淡化。
2再做5個重點內容的專題復習,重構板塊知識,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重點板塊知識的復習,主要是幫助學生重構知識框架,加強對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明晰容易混淆的考點,避免死記硬背書本中的概念。教師要指導學生參照考綱和考試說明看書,特別是薄弱學校及學困生,復習階段必須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閱讀和分析上,重視回歸教材、夯實基礎。只有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牢固記憶主干知識,才能做到應用自如。
如選做題內容主要出自“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工程”3個專題,可以將這3個專題的知識整合為圖1。
3巧用高考真題、仿真題進行模擬訓練,培養學生的題感和節奏感
在理科綜合考試中,考生應試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于知識掌握不全、記憶不勞、推理不暢;二是考試過程中遇到新題型、新問題、新情景,心慌而解題不快;三是物理、生物、化學三科的做題時間安排不當,沒能做好、做完。對于每個考生來說,如何科學分配好答題時間和順序,遇到問題如何化解,都要根據一次次的模擬考試來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一)在把握舊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研究新教材。
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有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對高中的生物知識體系的把握已經相當到位,這是我很羨慕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和我一樣是從初中教學半路出家的,或剛參加工作的老師,我們才剛剛步入高中的教學,雖然我們的理念是全新的,但對高中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性不夠,這是我們欠缺的。舊的高中教材三本書(必修一、二,選修全一冊)從知識的角度來看,體系是相當完善的,應該是備課時要參考借鑒的書。因此我認為在備課時,不僅要吃透新課標,還要把舊教材拿來做一個對比,對教學內容做一些適當的補充修改。
如必修二開篇的《減數分裂》,新教材對整個減數分裂過程的闡述與以往完全不同,并不是按照的形成過程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兩條線來敘述的,而是先在第1課時介紹兩次分裂的時期和特點,第2課時再出現生殖細胞的形成和各時期的細胞名稱,并且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沒有圖示,也沒強調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細胞質的不均等分裂,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給學生們補充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圖解,讓學生自己發現與形成過程的不同之處,再以圖表歸納總結。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的DNA和染色體的變化曲線,這個環節也要補充到教學設計中,對于學生理解減數分裂的過程有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研究題目,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授課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教,學生也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學,但不可忽視的是新課程的教學最后的終結性評價還是高二非選修班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和高三選修班學生的高考,平時學得再輕松,考試不能通過,這樣的教學還是失敗的。到目前為止,我們手上只有一本課程標準,當然它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核心依據,但我經常在想這兩次考試怎么考?我現在任教三個班,一個非選班,兩個選修班,對于非選班我的教學依據就是課程標準,不再增加任何多余的教學內容,但選修班我適時的補充一些知識,到底什么樣的知識需要補充?我充分地研究了課本配套的兩本練習冊《學習評價手冊》和《實驗》。在備課時,研究教材后,我會先把兩本習題冊做一遍,如果發現一些知識點課本上沒有涉及,但習題上卻出現了,對于這樣的知識點,在選修班我是進行補充的。
如必修三《人體的穩態》中有關“免疫對人體穩態的維持”,在新教材中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機理并未強調感應階段、效應階段、反應階段。而《實驗》P8的第4題填圖題中卻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很多課外的習題書上也有不少題目和三個階段相關,所以針對選修班我在課堂上仍然做了適當的補充。
(三)更新對教材的認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強的新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盡快更新“相對老化的知識結構”。高中生物增加了以前沒有學過的知識,比如必修一第五章中提到的“細胞凋亡”、必修二第五章生物進化中有關分子進化速率的計算、必修三第二章“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等。還有一些內容原本只出現在老教材的“課外閱讀”部分,現在課本中教在正文中占據了一定的篇幅,如必修二第五章生物進化中的“中性突變”學說,必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等內容,這就要求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研究。我的做法是首先閱讀課本、教學指南,吃透教材內容,研究題目,發現其蘊含的知識點,并借助網絡進行知識擴展與儲備。如在“細胞凋亡”一節中書上提供了正常細胞、凋亡細胞和壞死細胞的DNA電泳圖。我在對DNA分子的電泳作資料收集時,在網上獲得了三種細胞的DNA電泳的動態圖,于是收集下來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幫助他們獲得更為直觀的感性知識,從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四)設計教學案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
我們這一類學校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極易分神,更不愿意做筆記,所以我在進行必修二教學的過程中,嘗試進行了教學案的設計。我們玄武區從去年起就開展了“四邊”活動,即教師邊導邊教,學生邊學邊練。我的教學案設計的主旨就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邊聽課邊思考,邊學邊練。在“教學互動”環節中我嘗試配套教材的“積極思維”、“放眼社會等欄目設計一些填空題、圖表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閱讀或小組討論,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學習過程中,針對“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設計了一個自學閱讀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由組合定律與分離定律間存在的關系,并充分理解2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圖解中蘊含的豐富內容。再如對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染色體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我設計了具體的題目,把教材上枯燥的文字敘述轉變成遺傳圖解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填寫,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的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圖解的書寫原則,又構建了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
(五)注意練習和測檢的分層設計。
一、初高中學生知識體系差異
相對而言初中知識比較基礎,學生知識面較窄、綜合素質和能力較弱,以及適應性不強等問題。初中并沒有獨立的生物學科,而是將生物知識穿插于科學課本,就知識點而言初中生物突出人體和人類活動的內容,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如簡單的動植物分類、常見的幾種動植物及其結構特點等等)、基本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生物學知識在人類生活、生產等方面的一些簡單的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突出生物圈,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增進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8個單元,對于學生要求并不是很高。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3個模塊;選修部分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3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
二、初高中教師教學要求的差異
在初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圍著教師“轉”,沒有完全養成獨立思考和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而高中教學,則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初中更加重視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的培養 ,而對學科知識體系要求學生了解的成分更多,達到掌握的學科知識相對較少;而高中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達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
三、初高中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差異
初中畢業中考對學生要求較低,大多數的初中學生一般要等到中考前才在學校的組織、要求下,集中優勢時間攻克中考大關,而且一般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就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覺,生物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而高中階段,面向高考,對于學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學生仍然以初中讀、背的方式學習生物,顯然是行不通的。
四、對于初高中銜接的幾點建議
1、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保證初、高中生物教學的延續性。
新的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在各章節中都有與初中教學內容相銜接的部分、由于課程標準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學與初中生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出現“脫節”現象。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識如:“原核生物”,學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歸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學生把病毒也歸為原核生物、還有“三大有機物的代謝”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產物和代謝后的產物、營養物質吸收的途徑;“神經調節”中的神經元、反射、反射弧、感受器、效應器;“體液調節”中的內分泌系統、激素;內環境的穩態中的內環境的成分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2、做好學習方法指導的銜接,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初高中教學屬于兩個不同的學段,其中必有銜接的規律可循。除了知識之外,學生不同學段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思維形態、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都應該研究。如果高中教師不清楚學生在初中學了什么,沒學什么,應該學好而沒有學好什么,那么,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新的知識就是一句空話。例如高中相較于初中多了很多實驗內容,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3、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在初中,學生做生物實驗方法主要是跟著老師重復、簡單模仿,而高中實驗教學中,則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大膽的提出假設、并能通過實驗設計解決問題。通過這樣長期逐漸的熏陶,使學生慢慢地掌握做實驗的基本程序。我們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觀察、動手實驗以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環境和機會,例如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生物標本采集和制作,開展生態環境問題調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措施等等,同時對學生的發現和創新意識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這些對學生的發展都能起到很好的調動和激勵作用。
4、開設好高中選修課程,增加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機會。
今年廣東省理科綜合(生物)試題在保持“以能力立意、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地域特色”等風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了對考生邏輯思維、圖表應用、綜合分析與計算以及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等相關能力的考查。整份試題貼近生活,立意清晰,適度創新,指向明確,較好地體現了注重基礎性、科學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探究性等特點,各題之間呈現了深度和難度逐次遞進的趨勢,是一份總體難度適中、區分度和信度較好的高考試卷。有效地考查學生的生物學素養,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既有利于高考選拔,又有利于中學教學。
二、總體概況
1. 試題難度分析。
試題的難度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找到平衡:一是高校招生與中學教學之間的平衡;二是中學教學與學生負擔之間的平衡。試題難度與往年相比,保持相對穩定,以避免對中學教學產生較大的干擾。整卷具有選擇題易于入口,非選擇題信息量大、題型復合化的特點,試題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找到做題的節奏和感覺。同時題目背景新穎,對埋頭”題海”的考生可謂是一大挑戰。
2. 命題內容分析。
從表二可以看出,今年廣東理綜生物與去年對比,分子與細胞、選修分值占比有所提升,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分值占比明顯減少,實驗所占比例基本穩定,總體基本符合考綱規定比例。
從表三可以看出,所考查的內容中,必修內容共88分,選修內容共12分。主干知識突出,細胞代謝、遺傳與變異、生命活動的調節是重中之重,分值共52分。以考查理解能力為核心難度小的試題以學生熟悉的材料為情景,重點考查知識內在聯系和理解能力,如第3、5、6、24、25、27題。難度較大的試題則以信息獲取能力為出發點,以新知識新素材為情景,重點考查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第26、28、29題。
三、試題命題的特點
1. 突出主干,注重教材與學科素養。
試題緊密聯系高中教材,突出重點和主干內容,如細胞的基本結構、RNA的分布、光合作用、細胞分裂、遺傳的基本定律、神經調節、基因工程等;同時,強調以生物學事實為背景材料,加強對生物學概念、原理,如共同進化、凈光合速率、組織培養、胚胎干細胞、滲透壓、種群密度、物種的豐富度等的理解和應用。題目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強的特點,如第27題的(2)小題、第29題的(3)小題。此外,對選修內容的考查十分注重與必修相關知識的聯系,如對微生物的發酵與細胞呼吸、基因工程與遺傳的分子基礎、組織培養與植物激素等知識的綜合考查。引導新課程生物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特別要注重對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學素養的培養。
2. 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信息的獲取和綜合運用。
(1)考查邏輯思維能力。如單項選擇題中的第2題、第3題和第6題,著重考查考生應用生物學知識,對生物過程、現象或實驗結果的因果關系進行判斷的能力。
(2)考查圖表應用能力。
生物12題中一共出現了16個圖表,如選擇題中的第3、5、6、24、25題,非選擇題中的第26、27、28、29題。著重考查考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通過必要的計算,并且結合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生物學相關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第26題的第(3),許多考生沒有根據表中的“平均葉面積”和“氣孔密度”數據進行“平均每片葉的氣孔總數”計算,以致失分。又如第28題的遺傳圖解,如果不能看懂遺傳圖解,整題共16分有14分是與這個遺傳圖解相關的;再如第29題的曲線圖,第(2)小題連續三空共6分需直接從圖中找出答案。
(3)考查綜合分析與計算能力。如非選擇題中的第28題,將伴X染色體顯性、伴X染色體隱性和常染色體隱性三種遺傳疾病集中于一個家系,并且涉及2個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交換與基因重組以及基因攜帶者的概率等內容,幾乎涵蓋了中學遺傳學部分的全部內容。因此,需要運用遺傳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綜合考慮與計算。由于涉及的因素多,彼此之間的關系較復雜,以致只有極少數考生能正確的解答,從而讓具有扎實遺傳學基礎、嚴謹分析能力和良好邏輯思維能力的考生脫穎而出,體現了高考命題的適度開放和選拔性。
(4)考查實驗設計、結果分析與結論歸納能力。
如第29題第(3)問的第②和第③小問,改變了往年考題中對探究過程從“設計實驗、預測結果、分析原因、得出結論”這一思路進行命題的慣例,而是將其隱含在答案中,并且要求考生同時考慮雙因素的綜合效果以及用各重復的樣品測定值的“平均值”來反映實驗結果。這樣不僅考察了考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而且考察了考生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結論的歸納的能力。
(5)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要求考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培養良好思維習慣,能發現問題并運用生物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問題。本試題引導高中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機械記憶、生搬硬套上,更要關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歸納和探究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學科教學與學生的思維成長緊密結合,真正實現拓寬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例如,第27題考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必須在課本的基礎上將兩者有機結合,重視知識遷移的能力。第28題綜合考查遺傳變異的相關內容,主要涉及PCR技術、DNA復制、基因突變、減數分裂等知識點及其聯系和應用,要求學生理解知識、拓寬思維。第29題涉及生物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不是單純呈現生物實驗步驟,而是重視探究發現的過程,引導中學關注科學研究方法和生物探究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考查文字表達能力。
今年生物試卷的非選擇題,在命題上,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十分重視對考生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查,如第27題的(2)小問要求回答“總結再次免疫效果與初次免疫效果的差異,并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第28題的(2)小問要求回答“Ⅲ-13患兩種遺傳病的原因”,(4)小問要求回答“因啟動子缺失導致某些遺傳病的病因”;第29題的(1)小問要求回答“選用新生營養芽為外植體的原因”。
3. 靈活與難度兼具,重在對知識點理解。
“靈活”主要體現在題目背景新穎,圖表較多,形式較靈活;“難度”主要體現在大題上,第26題第(3)小題綜合分析,第27題第(2)小題的文字敘述,第28題的基因連鎖和概率計算,第29題第(2)小題的圖表分析,為考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使題目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和較高的效度,實現了科學選拔人才的要求。
近5年來每年高考都會對一些概念進行了深度考察,以考察考生對概念的理解,而這類題目是考生較易錯的,如今年廣東理綜生物的第2題考察到反饋調節,綜合考察了必修三“生命活動調節”和“生態系統”兩大版塊的內容,考生需要對概念理解足夠到位才能避開題目陷阱;又如第24題的A選項,在獲取折線圖信息的基礎上還要深刻把握有絲分裂過程的各階段特征才能發現圖像的問題所在。
4. 貼近生活,關注科技。
本試題還采用了一些從現代科技和生產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新穎情境,滲透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領考生在生活中體驗生物。如第5題涉及油菜種子成熟過程中部分有機物的變化,第6題以幼蟲攝食對松樹的代謝活動的影響為命題背景,第25題結合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羧酸酯酶制劑的流程來考查選修知識,第27題涉及脊髓灰質炎與疫苗接種,第29題以名貴中藥鐵皮石斛為命題背景等,這些試題無一不貼近生活,貼近自然,激起學生的答題興趣,時試題開放性和時代性兼備。
5. 穩中求變,有利于高中課改。
試題基本延續了去年的命題特點,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穩定與發展并舉,既保持穩定又有所創新,試題層次分明,問題設置有創意。對中學生物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促進教法和學法的轉變。體現了深化課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課改的推進。
(1)生態考查未與時事掛鉤。
近幾年來,都會在一道大題上結合時代背景考查生態系統方面的知識。如去年第26題,以污水處理為題,考查細胞呼吸、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態工程相關原理的應用等知識。今年的考試出現了例外,在大題里面沒有出現時事與生態結合的大題。有關生態系統的題目也只是出現在了選擇題第6題,并沒有以當今生態環境問題為背景。這可能意味著這幾年比較興起的時代環境結合題目正在逐漸減弱其在生物考試中的影響力。
(2)計算分數增加。
自廣東取消了高考X科以來,生物為數不多的“難點”遺傳計算的分值都相對較低,像2013年第25題遺傳計算僅占6分,但是今年高考中計算分值高達12分,均出現在非選擇題各題中,其中28題遺傳計算占4分,26題與計算有關的填空也占4分。這不得不說是高考改革中的一個信號,在未來的幾年里面,生物將會偏向計算運用,對考生提出了更高計算方面的要求。
(3)考點稍作微調。
對必修2的考查,側重考查遺傳定律,包括三種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的綜合分析,以及X染色體上基因的連鎖互換問題,遺傳概率的計算難度有所增大。此外,自2011年高考至今首次出現了對神經調節、種群密度、物種的豐富度和共同進化等相關知識的考查。
高三生物總復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高考的核心不單是學生對知識記憶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對思維的變通性、完整性、連貫性、敏銳性和精確性的全面測試,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能力考查?!邦}?!睉鹦g所培養出來的熟練工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發揮作用。那么,高三生物教學應如何適應靈活多變的高考考題呢?
四、2015年復習備考建議
1. 研究高考試題,掌握高考命題動向。
高考試題展示了命題人的立意角度和知識范圍,是教師和學生了解考試的窗口,因此,要注意整理研究近幾年廣東高考試題,了解其結構和特色,從而制定相應的備考策略,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新課標理念是高考命題的重要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我們必須研究高考,研究新課標標準,才能準確定位我們的教學理念,握好復習方向和范圍。
2. 重視教材,落實雙基,掌握知識點。
高三一輪復習,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回歸教材,進行基礎知識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學科知識網絡體系,搭建生物學科內宏觀和微觀、理論和實踐、模塊和章節間的知識“通道”。掌握了基本知識點,才會運用知識去解決各種變式訓練。另外要指導學生在做題時要善于總結本題考查的相關知識點是什么,這樣就實現了從試題到知識點的反饋,通過不斷練習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因此一輪復習,必須重視教材的重要作用,在基本概念和規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能完全依賴教輔資料,放棄課本。
另外,復習課不能當新課上。要以考試大綱為準,以教材為本,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組織知識,對教材知識進行再認識和再提高,在復習中注意四本教材同時使用,以便縱向聯系,橫向比較。在教材處理上,以思路方法為主,以概念規律為線,抓主干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以“學練結合”方式實現章節過關。具體的教學內容可從以下方面進行:第一、重要概念、原理、規律、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第三、注重圖形、圖表的學習。第四、注重章節之間的聯系。第五、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3. 突出重點,加強核心知識之間的聯系。
在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突出重點知識的復習。其中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定律、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系統及保護等核心內容更是復習的重中之重。要強化核心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把孤立的問題通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網絡,幫助學生把知識點串成線、繪成面,最終構成體。
網絡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系統的整體性。其中的每個知識點都有特定的位置,從而使大腦對知識的提取、應用變得較為容易。二是聯系的多維性。即每個知識點都可以通過不同的聯線與其他多個知識點相聯系(如由葉綠體可聯想到色素的種類、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光合作用的過程等),同時兩個知識點之間也可以有多種聯結方式(如葉綠體和線粒體,既可以通過“都含DNA和RNA”聯結,也可以通過“都能產生ATP”聯結,還可以通過“具雙層膜的結構”、“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聯結)。三是網絡的開放性。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新的知識源源不斷地補充到原來的網絡中,使網絡中的知識點不斷增加,知識點間的聯系更廣泛、更優化。
4. 注重生物科學素養、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科能力。
當前的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注重生物科學素養的考查,以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為考點,密切聯系考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要了解《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在復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科能力。尤其要注意:
(1)把握能力結構,提高思維能力。理綜生物試題的特點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以基礎知識為載體”。生物學科對能力結構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層次: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以上四種能力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也體現了考試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級加強的。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通過專題復習和綜合訓練,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維能力。
(2)用生物學觀點來指導復習,提高知識的理解能力。
貫穿于中學生物學教材的生物學觀點主要有:①生物的物質性觀點;②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③生物體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④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⑤生物進化的觀點;⑥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把知識點歸納放在相應的觀點下,再加以整理,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復習提綱。從歷年理綜高考生物試題來看,一般都體現了這些重要的生物學觀點。如在今年高考題中,出現了不少新情景,學生必須細心閱讀、分析和理解題目,并將得到的信息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銜接,方能解題。因此,備考過程應要求學生用標準的科學的嚴謹的生物專業術語解釋、說明、分析、歸納,切不可用生活用語替代,否則表達的意思就不能到位。
(3)強化規范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其試題具有較高的信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因此高三復習階段,通過一系列訓練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訓練不在量,而主要在于質。因此無論是課堂練習、周練、月考還是期中期末考試,教師都要精選試題,通過加強典型試題、變式試題以及質量較高、形式新穎試題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學生更要精練試題,通過試題訓練來鞏固知識,見識題型,體會方法,總結技巧,培養規范答題的意識。
5. 突出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因此生物實驗一直是生物學高考試題中必考的內容,且所占的分數比值都相當大。因此必須加強實驗復習,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實驗題的得分率。
(1)第一次實驗專題復習,時間安排在全面復習前。重點是各類實驗的理論復習及解題技巧,實驗思想、實驗原理,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變量的處理,實驗器材的選用等,結合適當的習題訓練。
(2)第二次實驗專題復習,復習的時間安排在突出重點階段,復習應注重經典題型和帶有高考方向性題型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3)實驗思想要貫穿在各階段的復習中。各類實驗題的解題思路、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要運用在每一次練習題、強化訓練題、考試題的實驗題講解中,做到熟能生巧。
在備考復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取題干信息,多角度進行思考、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徹底遠離“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背實驗”的教學誤區。
一、正確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的關系
有的教師錯誤理解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復習課中將絕大部分時間給學生,過度強調自主復習,基本以學生看書、做題、提問來代替教師的講解,放棄了自己的主導地位,不對教材知識點以及高考考點進行系統詳細的復習。這種做法的最大壞處是學生形成了“放羊式”學習,不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高考考點,從而知識點零散,不能形成知識體系和網絡。
相反,有的教師卻過度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實行滿堂灌,以百分之百的教師講解來代替學生應有的自主復習,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沒有或很少有時間自主看書、做題、思考以及提問。這種情況在目前的高三教學中普遍存在,特別是教改以后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增多,而有些學校課時開設仍不足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壞處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完全把學生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教學過程喪失了靈活性,整節課氣氛緊張,有部分學生也因此增加了心理壓力,喪失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之間的關系,讓二者得到很好的平衡;既不該對學生放任自流,也不應該滿堂灌,要講練結合,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復習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復習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讓他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高三這一學年,學生需要掌握的各大科知識點很多,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而一味死記硬背,結果總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多地注重方法和思維的滲透而不僅是知識點的傳授。
在生物學科的復習中,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對幾大模塊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樹立全局思維,然后再進行具體知識點的填充以及能力的培養。
《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這四個模塊是高考的重點,它們之間既相互區別也存在內在的聯系,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需要縱觀全局、整體把握,而不是孤立地看某個模塊或某個章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跳躍能力。走進高三的第一節課,我首先為學生分析了幾大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在它們在高考中的地位,讓學生做到心中有底,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如果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對教材樹立起整體思想和全局思維,那么在今后的復習中會非常被動,脫離了課堂、脫離了教師便不知道如何自主復習,同時復習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復習了這一模塊就忘了另一模塊,“炒冷飯”現象嚴重,效率極低。
三、復習課需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忌簡單重復和零星散亂
復習課是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必修和選修兩年新課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高三這一年教師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將已掌握的知識形成完整的體系,擴充其知識面,查漏補缺,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我們既不能把教學變成新課的簡單快速重復,也不能認為在新課上講過的東西在復習課上就可以不講。在復習課中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備課,研究教材,研究教參,研究高考,研究學生,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呈現需做到精練、有體系、重難點突出、整合社會生活熱點、跨章節甚至跨模塊,切忌以零散的知識點教授給學生。
四、準確、合理地把握教學的難易程度
與新課相比,復習課要求知識點的難度更高、面更廣、跨度更大,故教師授課中應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并提高一定的難度。但不能一味求難棄易、忽視基礎,否則便會本末倒置、頭重腳輕,學生在高考中也會失利。例如,在進行基因工程這個專題的復習時,我們首先得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下概念:限制酶、DNA連接酶、表達載體、目的基因、基因文庫、基因組文庫、cDNA文庫、DNA分子雜交、抗原-抗體雜交、PCR技術等等,對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還要進行區別。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的情況下,教師再對知識點難度進行拔高,對知識點廣度進行深化,并結合各地歷年高考試題進行分析,做到有講有練。
五、復習為高考,同時也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實踐
學生做好這一模塊的題目,就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即如何切入,何為重點,何為難點,如何改進。
關鍵詞:基因工程;復習;切入點;重難點;改進和調整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05
在過去三年的江蘇高考卷中連續出現了三道基因工程方面的題目,而且分值較高。這就不禁讓筆者有理由推測明年的高考卷中勢必還會出現這種類型的題目,所以筆者在復習這一模塊時,特別總結了相關注意事項,并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理清思路、游刃有余地把這一模塊的題做好。過去三年出的三道題目很類似,都是提供幾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圖和轉基因操作流程圖,考查的重點問題都是限制酶對質粒和目的基因的識別與切割,以及切割后的重組問題,即目的基因的獲取和表達、載體的構建。那么,我們的學生要想做好這種題目,還需要形成哪些方面的認識呢?筆者認為在復習時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復習的切入點
復習前先帶學生重新認知該實驗的過程,復習鞏固生物之間的自然的基因轉接過程。從學習角度分析,借助學生所熟知的原型,可以啟發、引導以實現溫故而知新。這個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認知原型,讓學生能夠感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自然發生的重組DNA,那我們人為地也可以改變,即我們的基因工程?;蚬こ痰牟僮鞒绦蛑饕ㄋ膫€步驟:目的基因的獲取,基因的表達與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其中,獲取目的基因和基因表達與載體的構建是整個工程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涉及許多知識點,如DNA的結構、DNA的復制、限制酶和DNA連接酶及DNA作用與特性、基因的表達、載體的結構組成和作用等。因此,命題者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查學生對這一系列知識的整體掌握程度及相關的能力。前幾年的題目都分別考查了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后可得到重組質粒的種類、目的基因導入質粒后對質粒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NA水解酶、毒素蛋白與受體細胞中受體間的特異性結合、轉基因植物栽培中降低害蟲種群抗性基因頻率增長速率的措施等問題?;蚬こ虄热葜匾?,基礎性知識要求較高,涉及的知識和技術多,同一個問題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置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仍然要格外重視這部分內容。
二、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
高中生物選修內容包括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選修二《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其中,選修三選擇了現代生物技術中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活、生產和發展的四大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態工程。由于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所以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給學生復習的時候要特別重視基因工程的復習,但在復習方法上要側重理論與原理,注重理解和應用,注重與必修內容、社會熱點、生物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的聯系,注重這些技術在農業、工業以及在醫療衛生事業上的應用,努力用已學的原理和技術去分析理解并解決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復習的深度不宜過深,在操作技術上至少要求一般性了解,不宜過細。另外,微觀的技術要注意采用模擬操作的方法加強理解,宏觀的技術要盡可能走進工廠或研究所參觀學習,加強直觀理解,實在沒有條件的學校,要想辦法找一些視頻或錄像反復地觀看。只有做到理解,才能達到真正掌握和應用。筆者認為,學生之所以一直感到這部分內容難,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這一學習過程,而是局限于看書和記憶。所以,我們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一定要將這個過程給他們補上。
三、對雙基的掌握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復習的重難點
近幾年的生物高考命題指導思想都強調以能力測試為指導,重點考查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整體掌握程度,力求引導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指導思想通過近幾年的高考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也就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生物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種整體掌握不但體現在必修和選修上,還體現在要求考生能在相對簡單的情境中綜合運用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這一指導思想表現在試題上為:知識覆蓋率高,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點內容、主干知識的考查出現頻率高且相對穩定,試題的學科內、專題內和專題間綜合性強。那么,像基因工程這么重要的知識在近三年高考題中連續出現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像遺傳規律的應用、人類遺傳系譜圖的分析、免疫、生態等內容也是連年考,但設置的問題和考查的角度不完全相同。這一指導思想要求我們學生既應踏踏實實地、全面系統地、重點突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識,要能挖掘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