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11:57: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增值稅改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增值稅,作為一種流轉稅,其本意是對企業新增加的價值征收,而不對購進的價值征稅。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企業扣除購進的固定資產,因此增值稅的征稅基礎要大于GDP,對不是企業增值額的收入也要課稅,成了“名不副實”的稅種。我國自1994年以來,生產型增值稅居于主體稅種地位,然而該種增值稅在實施過程中暴露不少弊端。
1.存在重復征稅問題。我國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存在較多的重復征稅,現行的暫行條例中規定固定資產的已征稅款不允許抵扣,從而使這部分稅款資本化,分期進入商品成本中,成為其價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出現了重復征稅的問題。
2.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由于我國不允許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已納稅款,使成本包括了含稅成本,使我國的產品進入市場,卻背負著未抵扣的增值稅,因而大大降低了這些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阻礙企業擴大再生產及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的發展?,F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導致資本有機構成高的企業稅負重于有機構成低的企業。因而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基礎產業稅收負擔重,挫傷了投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對這些產業和地區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此可見,生產型增值稅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這就使增值稅的轉型成為了必然,推動了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變,這一轉型也給各地經濟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下面以浙江省為例。
二、浙江經濟概況
2006年,浙江全省生產總值為15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三大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13.9%和15.1%。人均GDP為31684元,增長11.6%。全省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567.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98.2億元,增長21.7%。
然而,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如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呈擴大趨勢。雖然工業產值逐年增長,但其發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和完善。要在新的工業化進程中抓住深化改革、技術進步、結構升級、規模擴張和產業集群五個關鍵環節,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先進制造業和基礎產業為支撐、大中小企業合理布局的主導工業體系。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從而加快產業技術進步、促進產業集群和企業集聚。與此同時,加大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由此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整合優化。
三、增值稅改革對浙江經濟的正面效應
1.刺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
生產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價值不允許扣除,抑制了浙江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甚至使基礎產業發展滯后。而轉型后的消費型增值稅,減輕高新技術產業稅負,克服重復征稅,降低了高新技術企業資產的賬面成本、從而增加企業利潤,一定意義上提高了浙江省的一些企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浙江經濟的發展。
2.有利于優化和調整浙江產業結構及投資規模
近年來浙江加快發展資本密集型、高新技術企業,而這些企業的固定資產在其整體資本結構中占有的比例較高,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由于對本期購進的固定資產已納稅款一次性全部扣除,這樣就有利于企業擴大資本積累,加速設備的更新。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有利于資本有機構成高的企業發展,有利于基礎產業的資金投入,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使浙江產品的競爭力大大增強。
3.有利于浙江經濟的擴大再投資,拉動經濟
由于消費型增值稅下,使企業上交的增值稅額下降,從而在短期內有力地提高企業的現金持有量。這無疑為企業進行新一輪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資金準備。據調查浙江省2007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10.9億元,增長11.4%,可見消費型增值稅的實施有利于浙江經濟的擴大再生產。四、增值稅改革對浙江經濟的負面效應
1.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壓力
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浙江企業占了一定的比例,在生產型增值稅下,增值稅負擔較輕,然而這種優勢;在消費型增值稅實行下不復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資本總是向高利潤的行業流動,這使得利潤率較低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對資本的吸引力下降。投資減少,勞動力的需求下降,同時,更多的企業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投入,機械化生產代替了大量勞動力,使大量勞動力處于剩余,從而加大了浙江省各地區的就業壓力。
2.抑制個別產業的發展
正如交通運輸業、建筑業是浙江省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但是由于這些行業提供增值稅非應稅勞務,即在企業期末稅務處理上沒有銷項稅額,同樣也就不能確認進項稅額,不能進行進項稅額抵扣。消費型增值稅的實施,對這些產業發展影響不明顯,使得逐利的資本更愿意投資于可以進行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其他行業,造成需要大量資本的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等產業的資本投入不足,抑制其發展。
3.減少浙江地方財政收入
增值稅的轉型使國家實際的稅收收入減少,同時使歸于地方所有的增值稅也同樣下降,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當年新增加的固定資產或是存量固定資產包含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將直接減少當年的增值稅收入,對浙江的財政收入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2008年將“繼續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研究制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方案”??梢娤M型增值稅必將在全國推行,這是改革的趨勢,因此,我們要努力發展浙江經濟,提高浙江經濟的發展水平,增強其整體經濟實力,才能揚長避短,最大效用發揮增值稅轉型所帶來的優勢,最大限度地避免轉型帶來的負面影響。
【摘要】增值稅的改革,意在轉型——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2006年到2010年期間,將“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這一規劃的提出,是現行稅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本文從現行的增值稅實施現狀指出增值稅改革的必要性,再結合浙江經濟實況,進一步分析了轉型后的消費型增值稅給浙江經濟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浙江經濟消費型增值稅
參考文獻:
[1]董樹奎.對增值稅轉型中財政減收問題的探討.稅務研究,2004,(11).
[2]彭浩東,黃惠平.關于我國增值稅的問題研究及完善對策.稅務與經濟,2002,(2).
【論文關鍵詞】增值稅改征營業稅;財政分權;財政收入
增值稅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允許所有行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進項稅額。目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已在醞釀之中,上海改革試點方案已于11月17日落地。方案明確,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其中:交通運輸業包括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和鑒證咨詢。并且規定在試點期間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試點行業原營業稅優惠政策可以延續,并根據增值稅特點調整。納入改革試點的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可按規定抵扣。在此之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討論。這一決定終于使增值稅改革在政策實踐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分稅制改革中之所以形成增值稅和營業稅并立的制度,原因在于為了保證地方政府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今天,地方政府仍然沒有形成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又將如何進行呢?雖然本次試點方案明確規定:試點期間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將增值稅推行至全行業,任然面臨著很多難題。
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所造成的地方可用財力減少的問題
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地方可用財力減少的問題。營業稅改增值稅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目前的分稅制體制下,營業稅是地方第一大稅種,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營業稅又是地方政府收入,即便稅收收入不變,地方政府收入也會減少75%?;诂F實,中央決定試點期間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暫時擱置了在收入分配上的爭議,而優先考慮了增值稅制度變革目標,但這并不是長遠之計,當試點推向全國,或是要進行增值稅立法時,這一分享比例就不得不塵埃落定了,這是增值稅擴圍將要面臨的最大問題。而此時地方將缺乏能提供穩定收入的主體稅種,雖然從理論上,房產稅能擔當地方主體稅種的角色,但我國房產稅尚處于試點階段,短期內難以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廣,而呼聲很高的資源稅也不足以在全國范圍內擔任地方稅種的龍頭?;蛘甙凑宅F行試點的方案,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那么理論上也存在地方財力小幅缺口彌補問題,是開征新的地方稅源,還是加大中央的財政轉移力度,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二、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所要差別規范的各類優惠政策
現行營業稅分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九個稅目。那么,如果這些項目全面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后,是統一按現行的標準稅率17%征稅,還是另設一檔稅率?如果另設一檔稅率,稅率水平多高合適?從理論上說,增值稅是中性稅,它不會因生產、經營的內容不同而稅負不同,要求的稅率檔次相對要少。而營業稅是行業差別稅率,體現著政府對特定行業的扶持和引導。若要將增值稅的征稅范圍覆蓋至營業稅領域,則必然面臨這兩種理念的沖突。對此,如何注入產業優惠因子,在擴大征稅范圍的同時按不同稅率征收,以體現對不同行業的優惠策略。若進一步分析企業所得稅政策的特點,則發現企業所得稅的產業導向政策主要集中于優惠領域,而優惠的重點在“創新”和“環?!?比如對企業從事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購買研發設備,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給予優惠;稅率優惠重點則在于小型微利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這些優惠政策具有普適性,但缺乏針對特定行業的優惠、引導政策。
三、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所涉及到的政府間財政體制重構及解決縣鄉財政的問題
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整體發展狀況?,F行的分稅制是中央先行決定與省以下分稅,然后是省決定與市以下分稅。到后來,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基層政府失去了最重要的財源。目前其實就是要通過“省管縣”的財政體系的調整,來保障縣一級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上的財力投入。財力是當務之急,用財政體制,保障縣一級在公共服務上的投入,約束縣一級財力的濫用。因此,當我們在研究如何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涉及營業稅轉征增值稅的整個財政體制的問題。
從收入的角度來說,五級政府架構違背了“分稅種形成不同層級政府收入”的分稅制基本規定性,使分稅制在收入劃分方面得不到最低限度的可行性,與分稅分級財政的逐漸到位之間不相容,而三級政府可以實現省以下財政收入的規范劃分,解決分稅分級體制和現在省以下理不清的財政體制難題;從支出的角度來說,市政府基于政績的需要,往往集中縣財力建設地級市,從而富了一個地級市,窮了諸多縣和鄉鎮,形成“市壓縣”、“市刮縣”的局面。而縣在市的 行政壓力下,又將財政收支的壓力,通過層層分解,壓到了基層的廣大農村,進而使得越往基層地方政府的財政越是困難。因此,現有的財政體制沒能較好地對各級政府的事權進行劃分,進而導致了縣鄉兩級政府履行事權所需財力與其可用財力高度不對稱,必須削弱市級政府的財權甚至取消才能有效地緩解縣鄉財政困難。
在增值稅“擴圍”后,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收入的損失,一個思路是相應提高增值稅的地方分享比例。然而,這顯然會進一步加劇現行增值稅收入分享體制的弊病。鑒于此,希望能夠借著增值稅“擴圍”這一契機,重新構建我國政府間財政體制。這一體制不應僅僅著眼于提高地方的分享比例,而應該能更為科學、更為合理地在中央和省、省和市、縣之間劃分收入。但是,建立這樣一個新的體制對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一體制中如何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從而獲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將是增值稅“擴圍”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所涉及到的國地稅之間的關系與征管問題
摘 要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政策的調整對企業產生了深刻影響。論文對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以及企業的會計工作造成的影響,并從轉變會計工作理念、建立內控體系、調整財務報表等方面探究提升會計工作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 營業稅 增值稅 會計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轉型期間的經濟結構進行了提升和調整,從2012年開始,國內的主要城市均開始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運行工作,在充分成熟的條件之下,國內的部分行業已率先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試點工作。為了增強企業行業的競爭力,獲得持續發展的空間,企業會計工作必須及時總結經驗,調整策略,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開展會計工作造成的影響探究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這樣的背景下,各個行業以及各個產業的賦稅比例都將有所調整。
1.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對企業進出口方面影響
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的出臺,當前企業的稅務負擔有所下降,在企業進行支付性投資方面,其增值稅能進行抵扣,這一層面上來說,能對企業稅負的降低產生直接作用,此外,在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能優化企業資本的構成比例,幫助企業提升產品出口方面的競爭能力。在這一政策的指引下,企業的固定資產在進行折舊的過程中相對減少,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也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海外市場價格方面的優勢,加大商品出口。
2.企業稅負相對減輕
將營業稅以及增值稅進行起征點的上調,能有效降低小型規模的企業的稅負,適應了規模較小的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趨激烈,國內規模有限的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在稅負方面以及融資方面具有較大困難,在對這部分企業進行扶持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便是調整企業稅負的標準,提升征稅標準,因此,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最為關鍵的一項減稅結構性政策,在設置稅率以及配套的幫扶政策的安排下,總體來說,試點行業的稅負將暫時不增加,甚至會下降。
3.營業稅改增值稅中會計工作受到影響
企業開展會計工作,最主要的內容在于處理企業的資金問題,主要包括了2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為財務核算,其二為收支資金的業務的辦理。在企業資金支出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于稅負支出,因此,財務政策的調整對企業開展會計工作產生十分深遠影響。
二、稅收政策調整下的開展企業會計工作措施
1.及時調整企業的財務報表制作
營業稅改增值稅調整后,會計工作須調整負債表的制作。在政策調整過后,企業的動產以及不動產完成了各項材料相對的進項稅負后,主要依據為排除增值稅買入的價格,這樣的話會計財務報表賬上的額度會直接反映出動產和不動產的降低,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出臺之前,其中的營業稅則是企業賬面上相對減少的資金 [1]。
此外,還須及時調整現金流量表的制作。企業所屬行業以及生產經營活動的類別、性質有所區別,則會計工作中,須調整現金的流量表的格式。企業的現金流量管理主要包括資金籌集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經營類活動的現金收支情況。在稅收政策調整之前,須將企業有形無形資產現金流量在企業資產管理項目中得到反映,調整政策后須在資產管理中更加明確企業資產的流向問題。
2.加強企業會計工作思路的突破與創新
隨著稅收政策的調整,必須轉變會計工作指導思路,為創新會計工作提供條件[2]。積極樹立法制理念、市場理念以及效益觀念。
首先,全面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從業素質。在適應稅收政策調整的前提下,實現會計工作人員思路轉變,提升會計工作科學化管理的水平;全面完善會計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強化會計工作人員對稅收政策法規的理解,提升工作效率,顯著改善管理效益,加強會計人員決策意識,將其培養成為能算賬、會理財、了解業務的高水準從業人員,把好企業理財關。
其次,加強財務工作內部控制,會計工作是保證企業收支結算、為企業提供經營決策指導、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3],尤其是國有企業,包括郵政企業等多個行業企業在內,本身規模較大,進行多層次的發展,更需要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加強會計工作規范化流程管理。
3.加強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
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各個行業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必須加強企業會計工作信息制度建設,對會計工作的內容和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反饋,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首先,必須加強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為確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提供支持;其次,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落實企業財務監督監察制度,規避財務風險,此外,還可加強集中管理會計報表和數據、加強企業網上銀行的核算工作,強化對企業收支損益情況核算。
三、結語
.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的頒布對國內各個行業企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得發展機遇,企業必須加強財務制度的改革,在開展會計工作過程中全面轉變理念,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國家的稅收政策調整方向進行研究分析,在堅持以往會計工作先進措施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好開展企業財務工作,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遙根.增值稅“擴圍”改革的思考和建議.財政監督.2011(18):77.
關鍵詞:聯通公司;財務風險;控制一、引言
中國聯通成立于1994年,它的成立打破了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將電信基礎業務引入競爭機制,對我國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聯通公司在我國的各省市都建立了分支機構,并在紐約、香港和內地同時上市,并且擁有著覆蓋全國、技術卓越和功能強大的現代通信網絡。聯通公司正以卓越的服務和不斷的創新精神積極的應對市場上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的寬帶通信和信息服務的提供商。在競爭激烈的全業務環境下,聯通公司制定了“3G領先和一體化創新戰略”?!?G領先”,是公司加快經營模式轉型、改善用戶結構,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突破口?!耙惑w化運營管理”,是中國聯通全面整合全業務資源,形成經營合力,實現快速增長,提升運營效率的基礎保障。
二、財務風險的基本內涵
只要是企業經營就會有一定的風險,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要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的經濟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未來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其產生、發展都可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偠灾?,企業風險的大小及經濟損失程度都可以在企業財務收支變化中體現出來,最后歸結到企業財務收益的減少上。特別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雖然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市場經濟的發育仍存在不太健全的方面。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企業的財務風險無處不在,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的手段去預測風險,并根據風險的特點來實施一定的措施去避免,盡可能的減少財務危機所帶來的損害。加強企業財務內部風險控制并對財務風險進行相對科學的預警,可以有效的防止企業出現重大的經濟風險和財務危機。
三、中國聯通存在的財務風險
中國聯通公司是特大型電信企業,是由國家進行控股的國有企業,作為國內僅有的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之一,在打破電信壟斷、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的通信選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通訊技術的迅速演進和市場形勢的急劇變化,全球的電信行業都進入了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為引領的創新轉型期。中國聯通雖然提出了“3G領先”戰略,但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外部市場競爭和自身經營上的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筆者認為,中國聯通目前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財務風險問題:
1、財務管理仍然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外部大環境。中國聯通外部的宏觀環境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這些因素雖然存在于企業外部,但是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大環境的變化是企業無法加以改變的,只能順應改變。大環境的改變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比如國家決定對通信企業進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這樣就使聯通公司無法取得預期的財務收益,而且對企業財務管理、市場管理等各類經營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適應多變的外部環境,就會給企業實施有效財務預算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而在“營改增”的外部環境下,如何合理判斷稅制的改變對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影響,如何有效控制各項成本支出環節,配合“營改增”做出有效的改變,仍然存在重重的困難。
2、部分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不夠強。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普遍并且客觀存在的,只要企業存在財務活動那么也就必然存在財務風險。在企業運營的現實活動中,仍有部分財務人員缺乏財務風險意識。他們過分的依賴ERP系統,單純的認為ERP可以控制一切的財務風險,而忽略了財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實際上,任何系統都是人來控制的,從來不存在完美的系統。如果財務人員過于依賴財務管理系統,而喪失了對財務活動風險的敏感,才是最大的財務風險。
3、企業財務決策不夠科學。企業財務決策的失誤是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聯通公司雖然是上市公司,但仍然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的現象。對于一種經濟現象的產生,部分決策者不能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對策,而是單純依賴經驗,靠經驗和主觀意識做決策。因此而產生的決策失誤并不鮮見,進而產生了財務風險。
4、部分聯通分公司對于會業核對不夠重視,導致財務風險隱患的存在。用戶預存款、用戶欠費是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而這兩項財務指標又與業務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會業之間的定期核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部分聯通公司在這兩項財務指標的會業核對方面仍然不夠重視,甚至存在財務數據小于業務數據的情況,這說明存在著資金管理漏洞的風險。
四、如何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很多公司都在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只要企業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建立和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就會合理有效地提升公司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筆者認為,中國聯通應在如下幾個方面采取建設性的化解與防范財務風險的措施:
1、建立健全全面的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健全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可以有效的消除一部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降低總體的財務風險。隨著企業外部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增強以及競爭日益激烈,在客觀上要求企業要具備較強的風險預警能力,尤其是財務風險的預警。大ERP系統的建設在客觀上為中國聯通提供了這種有效的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將更多的經營業務系統也納入大ERP系統,增強各種系統的協同性,會有效提高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2、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財務人員不應只停留在財務處理階段,更應該樹立財務風險意識,對于財務風險的預估與防范更多地是依靠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判斷和謹慎操作。因此,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和對財務風險的敏感度勢在必行。必須提醒財務人員,不能完全依賴于財務管理系統,要將財務風險意識滲透到平時的工作中去,使管理層、財務人員和企業一般職工共同來防范財務風險,最大可能的防范企業面對的財務風險,為企業的安全高效運行做出應有的貢獻。
3、財務決策科學化。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決策科學化與合理化是(上轉第63頁)論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財務管理的影響高馳摘要: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于完善我國稅制,減少企業重復交稅、增強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與競爭實力有著積極作用。本文分析了稅制改革對于財務管理的影響,并探討了企業如何應對稅制改革,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財務管理;應對自從2011年起國務院、財政部與國家稅務局共同推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推行工作,營業稅改型增值稅已經成為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熱潮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將營業稅改型為增值稅對于完善我國稅制,減少企業重復交稅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能夠促進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促進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均衡融合與發展,這對于在全球經濟化條件下,增強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與競爭實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稅制改革措施。此次改革首先以上海作為試點,相信伴隨著稅制細則的不斷完善與落實,在日后推行中能夠作為重要的參考與依據。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于財務管理的影響
稅制上的此種改革對于不同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它能夠促進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更好的定位自身的位置、目標與策略,在刺激市場需求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作用。財務管理作為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這種稅制上的轉型也會給企業財務帶來巨大沖擊,其影響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1.適用稅率及計稅依據的變化
稅制實施轉型改革后,增值稅與傳統營業稅相比較,在稅率、計稅依據以及計稅方式上都出現了巨大變化。在稅制改革試點中,在現行增值稅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的基礎上,新增了6%和11%兩檔低稅率。如果不考慮增值稅“進項抵扣”的影響,未來不同行業的稅率可能都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在日后推行過程中進項稅額的影響力度也會逐漸加大。原本營業稅的計稅方式是營業額乘以營業稅稅率,其計稅依據為營業額;針對一般納稅人而言,增值稅的計稅方式是按照銷售環節發生的銷項稅額減去采購環節的進項稅額之差來計算應交稅額,其計稅依據為發生交易的全部不含稅的收入,對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轉付或代墊資金現象的行業,其代收代墊金額可予以合理扣除。
2.對服務業定價機制產生影響
作為以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在定價機制上比較靈活,缺乏規范統一,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經常出現變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將對其定價機制產生巨大影響。以某個服務項目為例,在未改制前,營業稅率為5%,業務收費為200元,那么扣除營業稅(暫不考慮其他附加稅)外,其有190元的凈收入;實施稅制改革后,假如增值稅率為6%,那么在除去200/(1+6%)*6%=11.32元的稅收外,其凈收入為188.68元,理論上其服務價格可能就需要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想要確保盈利水平,那么定價上必然會產生波動。當然定價會綜合考慮其取得上游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情況、內部綜合管理能力及市場競爭等因素,故不能確定這種波動會帶來何種影響,企業又會如何去調整這種影響。但毋庸置疑的是,稅制上的變化已經對服務業的定價機制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還會波及到市場各個主體與環節,在經濟發展中產生“蝴蝶效應”。
3.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自從新會計準則出臺之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分析局面已經有所變化,如果再加上稅制改革,那么不同行業、企業面對的財務管理與分析局面將會面臨重大革新。以財務核算內容為例,財務損益表中“主營業務收入”核算的金額是含營業稅的含稅收入額,但是稅改后損益表中“主營業務收入”是剔除了增值稅的稅后收入額。假設企業實際稅負變化不大,即使其凈盈利絕對水平受到的影響不大,企業本身的利潤率也會隨著業務收入的減少呈現上升狀態。財務分析中,增值稅不反映在損益表中,在賬務處理上方法與從前也相異,企業的財務報表的結構也需要相應的出現變化,將增值稅的變化反映在其中,以保證財務分析效率和質量仍舊能保持一個優質的水平。
4.對發票使用和管理的影響
增值稅的專用發票比營業稅發票在管理上有著更為嚴格的標準與規范,稅務部門對增值稅發票的領用、開具、保管、認證、申報等各環節都規定了嚴格的監管制度及稽查措施,對企業運營各環節的監督力度也會加大,因此,新發票的使用對于規范企業良性發展,更好的接受稅務部門監督具有積極意義。企業在測算采購、生產、物流、服務等各環節產生的成本及收入時,都應把增值稅發票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考慮。同時增值稅發票的開具與申報需要專門的設備與軟件,開具與使用有嚴格的標準與規范,因此企業在財務人員的配備、培訓及必要財務設施設備的購置等方面都應做好事先規劃及準備。
二、稅制改革后企業如何應對
營業稅改型增值稅,是國內經濟發展適應國際化競爭趨勢的一個重要信號,能夠將國內的稅務系統與國際接軌,減少重復征稅現象,降低企業負擔,對于企業調整自身經營結構、提升競爭實力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企業經營結構隨著稅制改革作出調整之后,能夠在發展規模上獲得良好契機,能夠更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其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但是,同時,企業想要做好稅制改革這班“順風車”,自身也要進行合理應對,才有望抓住機遇,實現長久發展。
比如改制后稅負加重的企業,要調整自身不良情緒,對企業結構進行合理精簡,優化各個運營環節,提升各項經濟活動的效益,對于受影響較大的流程進行整改,以保證企業獲得最大收益,提升相關人員業務素質,以更低的人力成本獲取較高的經營回報。會計業務方面,要結合新會計制度,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效率與能力,更好的企業經營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參考,關注稅務部分納稅政策的變化,及時對自身進行調整,以便能夠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減輕稅負,提升盈利能力。稅改后,企業經營活動及市場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價格作為敏感性因素,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企業如何在合理定價的前提下,做好收入預算,也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體現。優秀的企業,在制定預算時,會充分考慮到關系到進項抵扣等的各方面相關因素,對比改革前后企業盈利變化,對各環節進行整合、調控,合理控制成本,從綜合范圍上以合理的價格、優質的運營效率介入市場競爭,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稅制改革既是企業的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如何有效利用稅制改革的機會實現自身發展上的突破,是對企業的重大考驗,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也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稅制實踐,需要國家和企業共同探索、努力。(作者單位:成都衡達稅務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馬凱.淺析我國即將實行的增值稅改革[1].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1).
[2]嚴仿棕.我國增值稅與營業稅并征探析[J].商業會計,2011(24).
[3]張國強.論增值稅和營業稅兩稅合一的可行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6).
[4]鄭皆新.鐵路運輸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60.
【關鍵詞】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交通運輸業; 稅負變化; 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85-06
一、研究背景
“營改增”改革試點方案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此次稅改暫時涉及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個行業,時至今日,試點地已覆蓋12個省市。我國增值稅一直以《增值稅暫行條例》的形式存在,從2009年起,我國的增值稅條列幾乎不曾改動,未能取得完善和發展,如今適時出臺“營改增”方案則有利于我國稅制的長足健康發展。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營改增”實際是重大財稅改革的導火索。
作為重點改征對象――交通運輸業,其改征效應的好壞對我國改革政策的實施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的稅收體制還是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稅并軌,存在嚴重的重復征稅問題,交通運輸業深受其害。交通運輸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跟現行增值稅涉及的納稅行業存在較高的交互關系。《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簡稱《試點方案》暫時性將交通運輸行業并入增值稅的納稅范圍,與世界發達國家通行稅高度接軌,最終建立國際經濟全球化下高度自由化新型市場經濟的增值稅制度,“營改增”成為當前交通運輸企業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概述
(一)《試點方案》概述
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進一步完善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稅收制度,促進第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1年11月16日,共同《試點方案》(財稅〔2011〕110號),規定上海市自2012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營改增”改革試點。據統計,第一季度,上海全市“營改增”試點企業因此項稅改而降低繳稅額約20億元,鑒于這種良好績效,我國又擴大了試點范圍。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2年7月31日印發通知,正式規定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兩個行業將實行“營改增”稅收改革,并將試點范圍由上海市逐步擴散至重慶市、山西省、江蘇省、福建省、陜西省、云南省、廣東?。ê钲谑校?、江西省等12個?。ㄖ陛犑校?,覆蓋了中國近三分之一的行政區域,這勢必會影響相關行業的整體納稅水平。
2013年4月10日,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進一步擴圍,并相應擴大現代服務業改革試點范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改革試點范圍,有條件地將通信業及水路運輸業等也納入改革試點范圍。2013年4月22日,財政部對12個試點省市啟動“營改增”專項調查。隨著“營改增”逐步完善,營業稅將逐漸退出。
(二)營業稅與增值稅的含義及區別
1.營業稅與增值稅
根據《稅法》解釋,營業稅是針對在境內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計算公式如下:
營業稅額=計稅營業收入×適用稅率
其中,各行業稅率各有不同,詳見表1。
根據《稅法》解釋,若納稅人在進口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銷售貨物過程中實現了價值增值,則國家必須對其征收增值稅。作為流轉稅的一種,增值稅收入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值較大。
2.兩者區別
首先,計稅依據不同。增值稅本質為價外稅,以全部增值額為計稅基礎,納稅時實行稅款抵扣制,即對其流轉環節中新增價值部分征稅,具有非重復征稅的特征,稅基廣闊、稅源眾多,體現出征收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營業稅以營業額為計稅依據進行征稅,納稅人經營業務發生的營業額均為增值額,不像增值稅那樣存在納稅抵扣機制。
其次,課稅范疇不同。增值稅征稅范疇涵蓋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貨物及進口貨物等幾個方面;而營業稅征稅范疇較增值稅相比具有廣稅源、低稅率等特點,包括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提供應稅勞務三個部分。
最后,稅率設置不同。增值稅的實行機制為間接計稅,征收設置三類稅率(即零、低和基本稅率),分別適用不同經濟主體、促進市場有效平穩發展。營業稅計稅依據為納稅人所發生的全部營業額,具體依據不同的標準將經濟業務劃分為九大類,設置不同的稅率。
(三)改革新規
為推動稅制改革,財政局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布了《試點方案》①,主要內容如下:
1.稅率
在改革試點區新增6%和11%兩檔稅率、適應新時期改革需要。如前者適用部分現代服務業,后者適用建筑行業、交通運輸業。
2.計稅方式
現代旅游業、航空航運業、通信郵政業、建筑業及銷售不動產,比照增值稅通行計稅方法。特殊行業如保險金融業可實行簡易增值稅征收辦法。
3.計稅依據
納稅單位或個人的計稅依據一般為發生應稅行為所獲取的全部收入。
4.服務貿易進出口征稅規定
根據新時期我國具體國情,對服務貿易行業實行在國內環節繳納增值稅,出口零稅率或免稅制度。
三、改革前后交通運輸業稅負分析
2012年10月1日,在南通市通州區國稅局工作人員的現場安排下,萊西財務工作人員成功開出了首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并陸續辦完相應手續,系統上線任務圓滿結束,這標志著“營改增”試點工作在江蘇省順利地拉開了帷幕。自此,江蘇省進入全面開展“營改增”試點工作,為當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來自試點的經驗數據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與財政部聯合提供的資料證實,截至目前共有1 028 000戶試點納稅人。其中,一般納稅人及小規模納稅人分別為216 000戶與812 000戶。2012年,試點納稅企業征地稅負直接降低額高達426.3億元,并且減稅面覆蓋范圍為90%。其中,小規模納稅人享有較高幅度的納稅減免,平均納稅減免額多達40%。
江蘇省從實施“營改增”稅收改革以來,給企業帶來的增效明顯,截至目前共給企業減稅多達50.2億元,試點納稅人的減稅面達96.3%。這充分顯示了中央堅持稅收結構調整、促進企業高效發展的決心。
但是,在光鮮亮麗的數據下面,也有一些企業不能受益,比如交通運輸業。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8―2010年三年內國內72家大中型運輸物流企業年平均營業稅實際承擔率為1.3%,這一百分率數值在貨物運輸業更是達到了1.88%。據此推斷,實行改征增值稅后,縱然貨物運輸企業發生的可抵扣購進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實行全額抵扣,其相應增值稅實際承擔率也會增加,上升至4.2%。另外從財政部的統計來看,按行業類型劃分,試點稅改企業中屬于交通運輸業行業類型的企業總量多達161 000戶,占總體試點企業比例高達15.66%,可以發現其數量很多。
(二)案例分析
1.小規模納稅人
假設某運輸公司屬于小規模納稅人,該企業年收入為60萬元,成本為40萬元,另外設該企業本年度沒有購入新的資產。
稅改前:
應繳納營業稅額=營業收入×3%=600 000×3%=18 000(元)
稅改后:
應納增值稅=營業收入/(1+稅率)×稅率=60/(1+3%)×3%=1.75(萬元)
稅收差額=1.8-1.75=0.05(萬元)
經過計算,可以清楚地看出該企業的稅收比原來減少了0.05萬元,稅負降低了0.0833%(0.05÷60)。
稅收之所以會降低,主要是因為稅改前后的稅基不同,營業稅的稅基為含稅銷售額,而增值稅稅基為非含稅銷售額,很明顯,不含稅的銷售額比較小,交的稅就更少了。因此,稅改后的應納增值稅也就比之前的少。所以,就小規模的運輸公司而言,實行營改增稅改是有利的,可以降低稅負。
2.一般納稅人
例如,江蘇寧滬高速公路集團2012年前九月營業收入為5 862 194 833元,營業成本為2 913 884 368元,并且公司在2012年1月份構建新的固定資產102 273 961元(含稅),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按5年提折舊。其中修理費和燃油費的可抵扣比例為33.23%(7.51%+25.72%)(詳見附錄)。
從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稅負率從12.90%上升到了17.74%,總體稅負增加283 515 744元,同時,凈利潤反而減少了258 224 064元。因此,從此例看出“營改增”對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不利的。
這是進項稅抵扣比例過低造成的。當達到無差別平衡點時,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相等。本例的無差別平衡點是16.09%,超過該比例時,繳納增值稅有利于企業。但是該公司的實際抵扣比例是5.34%,低于無差別平衡點,所以對企業來說是不利的。
(三)主要財務指標變化分析
財務指標分析指管理層根據企業財務報表并結合相應的財務指標,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客觀公正評價,以便能科學地反映企業績效,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本文著重對盈利能力指標進行分析。盈利能力是企業資金增值的能力,是反映企業績效最直觀的指標之一。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
1.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指營業利潤除以營業收入的值,用公式表示: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根據圖1的數據,改征前后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分別是44.28%和43.27%。
2.營業毛利率
營業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指毛利除以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數值,營業毛利代指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之間的差。用公式表示為:
營業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計算出企業改征前后的毛利率分別為50.29%和47.79%,降低了2.5個百分點。
3.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Net Profit Margin on Sales),即指凈利潤除以銷售收入的數值,用以度量特定階段企業產品的盈利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同樣的,企業改征前后的銷售凈利率為33.68%和26.47%,較原來降低了22.41%。
4.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稱為股本回報率,是反映企業運用自身資金創造價值能力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其中:平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通過查閱江蘇寧滬高速公路集團公司相應資料,計算出其稅改前后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57%和9.09%。
從圖1中,我們一目了然,即該運輸公司如果改征增值稅后,其毛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報酬率均成下降趨勢,籠統地說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效益都降低了。
首先,營業利潤率體現了企業競爭力的強弱,營業能力越高,代表了企業市場競爭力越高,更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促進其企業價值的提升。圖中第二條線表明了營業利潤率的變化,改征增值稅后企業營業利潤率有所下降,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營業毛利率從50.29%降到了47.79%,下降了2.5個百分點。營業毛利率指毛利與營業收入的比率。該數值越大,表明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越高。但是改征增值稅后企業的毛利率明顯下降了2.5個百分點,說明企業的獲利能力變弱了。交通運輸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是50%左右,此改使得該企業在本行業中略有劣勢,企業獲利變少。
再次,銷售凈利率表明企業運營收入獲取收益的能力,該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競爭力越強。與原來相比,該指標下降最大,低了7.21個百分點,與2011年的33.50%和2010年的37.59%相比,差距更大了。這說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支出較高或上升,又或者是因為稅改導致企業的凈利潤減少了,并且相對于收入的減少,更多體現企業盈利能力減弱了。
最后,凈資產收益率也呈降低趨勢,從10.57%降到9.09%。凈資產收益率是評價企業運用企業資本為股東創造財富的能力,其值越高,說明企業利用自有資本獲取價值的能力就越強,更能為股東創造財富。通過該指標可以看出本企業在交通運輸業的地位與其他同行業企業的差異。
四、“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帶來的不利影響及原因
(一)不利影響
1.成本上升
試點后的交通運輸業適用稅率大幅度提升。在原先稅務制度下,交通運輸企業只需繳納3%的營業稅,服務方取得有關憑證可以申報7%納稅進項稅抵扣,政府無償承擔了4%的稅收差額。而試點后,原交通運輸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將變成接受服務方的抵扣部分,國家將不再承擔4%的差額補貼。我國交通運輸企業因為多種原因普遍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狀態,在扣除高昂過路費、燃油費及相關稅費后,很多企業不得不以超載運營謀取利潤。適用稅率的提高會給交通運輸業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促使該行業走向滅亡。
2.稅負增加
雖然稅基降低了,但稅率上升了8個百分點,再加上進項稅抵扣較少,總體而言,企業的稅負增加了。但是,總會存在一個平衡點(即無差別平衡點),使得企業在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時,企業稅負是相等的。
假設進項稅抵扣比例為T時,達到無差別平衡點。另設運輸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I,主營業務成本為C。
改征前綜合稅負率S0=(營業稅+附加稅+所得稅)÷主營業務收入
=[I×3%+I×3%×10%+(I-C)×25%]÷I
改征后綜合稅負率S1=(營業稅+附加稅+所得稅)÷主營業務收入
={[I÷(1+11%)×11%-C×T÷(1+17%)×17%]×(1+10%)+[I÷(1+11%)-C+C×T÷(1+17%)×17%]×25%}÷I
當S0=S1時,即為無差別平衡點。
所以,令S0=S1,
T=40.78%÷(C/I)(C/I指成本費用率)
只有當可抵扣率與成本費用率的乘積大于40.78%時,交通運輸業才能在此次“營改增”中獲利,綜合稅負率才能比征營業稅時低。
在上述的案例中,無差別平衡點是69.23%,但實際的抵扣比例是5.34%,大大低于無差別平衡點,所以改征增值稅對該企業不利。
3.盈利能力降低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為股東創造現金流的能力,該數值越大,則其為股東帶來的資本增值率越高,企業成長性與競爭力越大。但是通過計算分析,各項盈利能力財務指標的降幅分別為1.01%、2.5%、7.21%和1.48%。該交通運輸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降低了企業的價值,獲利能力變弱,企業績效降低。
(二)原因分析
1.進項稅抵扣不足
交通運輸業稅負上升的根本原因是進項稅抵扣不足。一方面不能有效獲取稅法認可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交通運輸業除了購買固定資產可進行抵扣外,幾乎沒有其他項目。燃油費占交通運輸企業運輸成本比重較大,而在目前,很多交通運輸企業只能獲取普通發票,相應地,進項稅金就無法抵扣。另有過路費過橋費等,均不能抵扣。據深圳市交管部門獲取的資料得知,一般而言,交通運輸企業大約不到三分之一的營運成本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可以進行相應抵扣。
另一方面是沒有合理分配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增值稅稅額是用銷項減去進項后乘以相應的稅率計算得到的。但企業也會出現進項抵扣不足的問題,如上月進項大于銷項,超過可抵扣限額,但本月進項抵扣較少。
2.稅率上升
導致交通運輸業稅負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稅率的上升。交通運輸業的適用稅率從3%提高至11%,可以發現上漲幅度之巨大。而在國外,交通運輸業的稅率通常使用低稅率和零稅率。而在國外,交通運輸業的稅率通常使用低稅率和零稅率。
征收營業稅時應交稅金=I×3%+I×3%×10%=0.0303×I,
征收增值稅時應交稅金=I÷(1+17%)×17%=0.1453×I,
雖然征收增值稅時稅基比原來降低了17%,但稅率上升8%,經過計算后的整體稅負增加了0.1150×I,增加比重為380%。盡管成本中有一些進項稅可以用于抵扣,但大多數企業都存在抵扣不足的問題,基本上不能降低稅負。
五、減少“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不利影響的對策建議
(一) 企業方面
1.盡量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
交通運輸企業在采購燃料、修理配件時應盡量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稅,以便抵扣,降低營業成本。另外,此次稅收改革會對企業投資產生積極影響,促進企業深度擴大投資、提高企業經營績效。但是只有當企業購置資產時依法獲取稅法承認的有效增值稅專用發票,相應的進項稅額才能進行抵扣。
2.適時采購固定資產
通常而言,企業在出現大量增值稅銷項稅額期間購入固定資產可以實現進項稅額的全額抵扣。但在某一特定時期,若企業頻繁購置固定資產,也會造成部分進項稅額無法進行抵扣的現象。因此,實施稅改后,交通運輸企業必須重新規劃其生產經營活動,對購置固定資產等重大投資活動進行科學決策,有效合理實施重要資產更新,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整體稅負、提高其經營績效。
3.再造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的合理再造有助于交通運輸企業的合理避稅。簡單舉一個例子,一家從事混合經營業務(運輸業務和倉儲業務),如果企業不能有效將混合業務分開,則稅改后該企業就混合業務所產生的營業額都按11%的稅率進行納稅申報;但若能合理區分兩項經營業務,則倉儲業務部分產生的營業額就只需繳按6%稅率申報納稅。
(二) 政府方面
1.加大進項稅抵扣力度
在交通運輸業總成本中,過境費占10%左右,但這部分成本是無法抵扣的,這變向增加了交通運輸業成本。如果國家將過境費也納入進項稅抵扣項目,無疑對交通運輸業發展是有利的??陀^上來講,目前實行此舉困難重重,原因可能是過境費征收增值稅過于繁瑣,通常直接計入成本,加之過境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可行,所以一直以來只開具普通發票。筆者建議將過境費部分款項納入抵扣范圍,具體措施是,平時只刷卡不開票,到月末匯總,由企業自行到國稅局開具車輛過境費增值稅專用發票。例如通過網絡查詢到某車本月過境費共支付3 510元,則可以開出一張去稅價是3 000元與進項稅是510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其中的510元進項稅可以抵扣,這會大大降低整個交通運輸行業的稅負。
此外,對燃油費的征管也要調整。運輸汽車加油,通常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部分燃油費是無法抵扣的,由運輸企業自己承擔,加大了成本。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加油站的稅務管理,逐步推行加油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工作,完善交通運輸業上游發票抵扣體系。
2.合理設置稅率
當前適用交通運輸業的稅率為11%,此為高檔稅率,這是因為稅率測算工作開始較早,始于2010年,適逢上海世博會期間,造成較多的可抵扣進項稅。但目前存在著較大偏差,當下交通運輸業可抵扣的進項稅大大減少,造成了行業稅負增加。有專家重新測算,建議交通運輸業的稅率應該定在9%左右。目前尚未在全國推行之際,政府部門應重估稅率,數據收集要廣泛,具有代表性,選擇不能只限于中東發達地區,要從大角度出發,將西部欠發達地區納入測算范圍。
【參考文獻】
[1] Richard. A. Musgrave.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M].Fifth Edition.Me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
[2] Agnar. Huaghton.The Public Economies of the Environ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邵瑞慶.國外交通運輸業的增值稅政策及其啟示[J].涉外稅務,2002(9):36-41.
[4] 牟建國,楊淑媛,等. 稅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5] 章雁.“營改增”的創新、效應及其實施對策[J].新會計,2012(6):15-18.
[6] 財政部,等.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S].2011.
[7] 黃小芳.交通運輸業稅收轉型對企業績效及稅負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8] 趙富明,上官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實質及改征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2(5):9-10.
[9] 包健.對營業稅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6).
附錄:成本構成表及計算過程
1.成本構成情況(附錄表1)
2.計算過程
由于現在與交通運輸業有業務往來的大部分行業的增值稅稅率還是17%,所以計算不含稅收入時應用17%的稅率。
稅改后部分數據計算如下:
(1)不含稅收入a=營業收入÷(1+稅率)
=5 862 194 833÷(1+11%)=5 281 256 606
(2)銷項稅b=a×11%=580 938 227
(3)修理費和燃油費的進項稅=營業成本×可抵扣比例÷(1+稅率)×稅率=2 913 884 368×33.23 %
÷(1+17%)×17%=140 690 805
固定資產原值=102 273961÷(1+17%)
=87 413 642
購進的固定資產的進項稅=87 413 642×17%=14 860 319
進項稅總額c=140 690 805+14 860 319=
155 551 124
(4)應交增值稅d=銷項稅-進項稅=425 387 103
(5)稅改前:
到計算期應提折舊=102 273 961÷5×(8/12)=13 636 528
扣除折舊費的原營業成本=2 913 884 368-
13 636 528=2 900 247 840
稅改后:
到計算期應提折舊費=87 413 642÷5×(8/12)=11 655 152
營業成本'=原營業成本+折舊費=2 900 247 840
+11 655 152=2 888 592 688
扣除進項稅后的成本e=營業成本'-進項稅c=2 733 041 564
(6)稅金及附加f=實際繳納的增值稅×(7%+3%)=42 538 710
一、“營改增”的影響
傳媒業特別是紙媒的收入主要是報紙收入和廣告收入兩大塊,在“營改增”前,報紙收入交納增值稅,廣告收入交納營業稅。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報紙的定價一般都低于報紙成本,甚至大部分都低于印刷成本,對于傳統紙媒而言,廣告收入才是紙媒的利潤之源,廣告收入所占的比例決定了原來有大量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而“營改增”后,原來按廣告收入所占比例轉出的進項稅額均可依法抵扣。以年廣告收入6億的傳媒集團為例,原來營業稅按5%計應納營業稅為3000萬元,保守估計每年約1000萬元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營改增”后增值稅計提銷項稅為60000/1.06×0.06=3396萬元,計提的銷項稅比營業稅多396萬,但原不能抵扣的1000萬元進項稅額可依法抵扣了,總體算來稅負減少了604萬元。可以看出,稅負減少與否,減少多少,視原來進項稅轉出數額而定??傮w來說“營改增”對傳媒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如下:
(一)財務報表數據結構發生改變。
廣告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稅費均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營改增”后廣告收入應體現為不含稅收入,同樣的6億元收入“營改增”后列示為5.66億元。由于從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原來按收入5%計提的營業稅列支在“營業稅金及附加”項,而稅改后,收入減少的部分則為計提的銷項稅額,體現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中。假設實際稅負變化不大,利潤水平不變,主營業務利潤率也會由于主營業務收入額的減少而上升。成本費用利潤率會由于營業稅金的減少而上升。
(二)適用稅率和計稅基數發生變化。
“營改增”實施后,如果不考慮增值稅“進項抵扣”的影響,紙媒廣告業適用稅率由按營業稅的5%計繳改為采用現代服務業6%的增值稅率,稅負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對于計稅基數來講,營業稅以廣告收入作為計稅基數計算應交稅額,而增值稅的計稅基數是按照不含稅廣告收入(“營改增”前賬面廣告收入/1.06)的6%計提的銷項稅減去采購、印刷等環節的進項稅額之差來計算應交稅額。正是由于計稅基數的變化,在購進、印刷環節等取得的進項稅額對稅負的影響尤為關鍵。
(三)發票使用和管理更為嚴格。
“營改增”后,廣告發票由原來的“地方稅務局通用網絡發票”,變為“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兩種,其中專用發票相比營業稅服務業發票而言,由于其不僅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會計憑證,還是有效的抵稅憑證,稅務部門管理和稽查更加嚴格,因此增值稅發票的開具、使用和管理上各個環節較之以前要求更高。
二、“營改增”的應對措施
(一)取得有效增值稅進項稅票。
“營改增”后,傳媒廣告業稅負的大小與增值稅進項稅息息相關,合理規劃、取得進項稅票進行抵扣是降低稅負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除了有效用足原來按廣告收入比例轉出的進項稅外,還應利用新的渠道取得進項稅票合理抵扣,例如:傳媒業經常接受的會展服務、鑒證咨詢服務、物流輔助服務等都在這次“營改增”的范圍內,提供服務的服務商也會成為增值稅納稅人。因此在選擇合作方時,除考慮價格、質量等因素外,應盡量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這樣才可以通過進項稅抵扣,來降低稅負。
(二)加強發票管理,防范法律風險。
增值稅發票開具、管理、傳遞和作廢都區別于普通發票,因此,對于增值稅發票的使用和管理,不僅財務部門需要重視,在開具和傳遞等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如營銷人員和項目執行人員等都更應高度重視。開具時應以經濟業務實質為基礎,嚴格審核合同,對發票的開具名稱、內容、金額嚴格把關,嚴禁出現虛開、多開增值稅發票的現象、
(三)熟悉有關廣告業差額征稅過渡性政策。
“營改增”前,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廣告業適用于營業稅的差額征稅。我國的“營改增”是分地區、分時間逐步實施,“營改增”后,會暫時形成試點范圍內和試點范圍外兩個區域,如果提供服務的雙方一方在試點內,而另一方在試點外,則無論是則單純的增值稅進項抵扣或營業稅的差額征稅都不能解決問題,因此,“營改增”出臺了相關過渡銜接政策,規定:試點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按照營業稅規定實行差額征稅的,允許其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給非試點納稅人價款后的余額為銷售額。賬務處理方面,應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營改增抵減的銷項稅額”專欄,記錄按規定扣減銷售額而減少的銷項稅額。在“營改增”的初期,該政策很好地解決了不同地區廣告客戶的抵稅問題。
隨著“營改增”試點的不斷擴大,稅改范圍的不斷增加,2013年出臺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該文件取消了原試點地區中對營業稅差額征稅的規定。除融資租賃行業外,其他行業差額征稅全部取消,也就是說廣告業自此后只能通過取得合法的進項稅抵扣憑證才能避免重復納稅。總之,實時關注最新的動態和實施條例、過渡政策,保持與稅務部門的密切聯系,才能有效做好財務管理和整體的業務統籌工作。
(四)正確處理期末留抵稅額。
試點地區的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兼有本次“營改增”范圍內的應稅服務,截止到開始試點當月月初的增值稅留抵稅額按規 定不得從應稅服務的銷項稅額中抵扣。傳統紙媒在“營改增”前大都會有報紙發行收入計提的銷項稅不足以抵扣進項稅而造成進項稅留抵的情況,按“營改增”相關規定,應在 “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增值稅留抵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不得從應稅服務的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原增值稅留抵稅額。
在開始試點當月月初,將留抵的進項稅額從二級明細“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增值稅留抵稅額”明細科目,待以后期間允許抵扣時,再從該科目轉入“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用于抵扣,具體計算如下:
假設“營改增”后傳媒集團某月廣告銷售額1000萬元,銷項稅額1000×0.06=60萬元;發行銷售額500萬元,銷項稅額500×0.13=65萬元;當期銷項稅合計125萬元。當月符合申報抵扣條件的進項稅額50萬元,“營改增”前期留抵稅額余50萬元。則本期允許抵扣的原“營改增”前留抵稅額計算如下:
發行收入的銷項稅額比例=65萬元/125萬元×100%=52%
未抵減留抵前當期發行收入應納稅額=(125萬元-50萬元)×52%=39萬元
該發行應納稅額與前期留抵余額50萬元進行比較,取小值39萬元,可從“營改增”前進項稅留抵額中轉出39萬元用于本期發行收入銷項稅抵扣。當期只需交廣告收入應交稅額=(125萬元-50萬元)×0.48=36萬元。
因此,對于“營改增”前的期末留抵稅,既不要違反規定從以后期間隨意抵扣,也不要長期掛賬置之不理,正確理解并妥善處理方可保障企業利益。
關鍵詞:十二五,稅制改革,財政
一 “十二五”時期我國財政稅收發展的背景和要求
1我國在“十一五”時期稅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到“十一五”時期結束,我國在稅制方面基本統一,在這一時期的稅制改革不亞于1994年的稅制改革。例如在稅制改革中: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進行了徹底轉型;成品油稅(即燃油稅)納入了消費稅,從實施的效果來看,該方法是十分成功的;出口退稅中,解決了很多歷史欠賬問題等等,這些都表明我國的稅制改革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一五”期間,經濟迅速增長,這同我國的稅制是密不可分的,我國能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經濟迅速恢復,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稅制,而且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稅收征管水平大大提高,有力的支撐了國家財政收入。
2目前我國稅收體制的一些問題
(1) 稅收收入持續高速增長
稅收收入規模是衡量稅收體制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公共財政的原理,稅收收入的合適規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所需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所確定。過低的稅收收入規模必然影響政府職能的實現和經濟社會的運行。過高的稅收收入規模則意味著私人部門收入規模的下降,從而影響私人投資和消費,進一步影響經濟和社會的運行。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規模持續高速增長,1995―2009年名義GDP平均增幅13.9%,而稅收收入平均增幅17.9%,超出了GDP4%的增長率,稅收占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9.9%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17.7%。我國財政收入的“超收”規模不斷增大。
(2) 現有的稅制結構不利于第三產業發展,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
貨物與勞務稅、所得稅和財產稅是構成稅收制度的三大主要稅系。而貨物與勞務稅不利于調節貧富差距,而且延伸不夠,不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現有的個人所得稅仍實行分類征收,難以綜合反映個人的收入情況,也無法在費用扣除中將其合理支出充分體現,從而無法真正的對個人收入差距進行有效調節。財產稅被認為具有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而我國在這領域仍是空白,即稅收對居民財產差距的調控仍處于缺位狀態。
(3) 分稅制對經濟發展的阻礙越來越大
1994年的分稅制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建立一種新的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分配制度。事實證明,分稅制在中央集中更多的收入加強宏觀調控、調節地區間差距和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分稅制的負面效應開始日益呈現。
3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主題同主線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我國,由于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當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我國“十二五”期間基于這樣的主題和主線,對我國的財稅體制提出了三點基本要求。第一,要求財稅體制更好的服務于發展。我國的財稅體制要支持主題和主線,并為其服務,在鞏固和擴大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成果的基礎上,更好的發揮作用,“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稅制要更多的專注民生問題。第二,要求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結合中國快速發展的三十年經驗,改革后的中國稅制,仍然要以市場經濟為主,政府調控為輔。第三,要求財稅體制更好的發揮職能。
二 “十二五”時期稅制改革的幾點看法
基于以上對我國“十二五”時期我國財稅體制發展的背景和要求分析,為適應我國“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的稅制需要大規模的進行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體制,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
1“十七屆五中全會” 關于我國稅制改革思路
(1) 建立一個科學的稅制體系。貨物和勞務稅、行為稅和所得稅三大稅系在 一定意義上重構,并以財產稅作為補充。目前的稅種過多,有些稅種存在重復性,可以合并,因此將來的稅種數目會減少。
(2) 建立一個有效的稅收調控體系。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有一個整體設計,然后需要做好同其他財政的協調配合。該稅收調控體系要更多的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如如何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如何擴大結業和如何支持第三產業等。
(3) 建立完善的地方稅制體系。建立一個有效的地方稅制體系,在國際上地方稅收通常以財產稅為主,尤其以財產稅中的房產稅為主。我國地方稅在這一方面還不健全,需要完善。
2“十二五”期間對我國具體稅種改革的一些預測
(1)改革貨物與勞務稅。貨物與勞務稅應有利于產業結構發展和服務業發展,該稅種的改革最終要縮減或以致取消阻礙第三產業發展的營業稅,將營業稅科目并入增值稅,調整消費稅的范圍和稅率等。但是貨物與勞務稅在改革中是最為困難的,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到很多問題,比如增收稅稅率的確定問題、增值稅改革是否先試點再整體進行、增值稅改革后怎么劃分國家和地方的征管權限等等??萍颊撐?,財政。這些問題都是有待我們商榷和測算的。
(2)改革個人所得稅??萍颊撐模斦???萍颊撐?,財政。個人所得稅近些年來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由于該稅種在很多方面都不合理,該稅種的改革是必然的??萍颊撐?,財政。個人所得稅的模式需要改革,從分類的模式轉變為綜合同分類相結合的模式,當然綜合是一定程度上的綜合??萍颊撐?,財政。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方式和稅率都需要調整。
(3)改革地方稅種。在地方上我國應該繼續推行“費該稅”制度,例如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資源稅實行從價定率與從價定量相結合等,地方財政部門對此改革方式的要求較高。在資源稅中,房產稅的社會爭議很大,因此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條文出臺,在未來“十二五”期間,筆者認為仍應研究推行。
三 我國的稅制改革作用
基于對我國稅收政策目標的認識,筆者認為新的稅制改革應起到以下作用。
1稅收體制改革應有助于健全財政。健全財政是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我國在“十一五”時期有了稅收在財政中發揮作用的實踐經驗,在“十二五”期間,稅收體制更應有助于健全財政,使得財政更好的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
2稅收體制改革應使稅收結構更好的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稅收是經濟自動穩定器的主要方式,更好的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將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3新的稅收體制應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發展仍然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主題,經濟發展發展方式的轉變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新的稅制必須促進與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4 新的稅制需要完善地方稅收體系。中國式土地財政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地方政府出于對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考慮,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動力不足,也可能不利于財政政策的實施。因此迫切需要重構政府間財政關系,改變地方財政過多的依靠賣地收入的現狀。
四 總結
我國在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稅制改革的思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稅制改革的動向,通過分析我國稅制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我們迫切要求對現有稅收體制改革,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稅制改革的一些預測,我們可以了解在稅制改革中,阻力很大,問題很多,一些困難難以解決。科技論文,財政。這就要求我們努力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的同時,在我國稅制改革上取得優秀的成績,最終建設一項有助于健全財政,增強自動穩定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完善地方稅收體系的稅制。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力平,“十二五”時期我國稅收發展,稅務研究,2010.10:3
[2]楊志勇,各國財政政策運用背景下的中國稅制改革,稅務研究,2010.10:21
[3]汪昊,對我國中長期稅收體系建設的思考,稅務研究,2010.10:25
[4]潘雷馳、陳愛明,淺析我國稅收政策目標與稅制改革的方向,稅務研究,2010.10:29
[5]李思,“十二五”時期我國稅制改革原則思辨,稅務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