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00:5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技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 中國美術 傳統文化 特征
美術――作為一門世界藝術,自古代誕生以來,就一直在與文化背景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一部美術作品都是在一個具有鮮明時代背景下誕生的。每一部美術作品,都會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受當時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社會文化、社會科技、社會軍事等方面的影響,所以作者在表現其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屬性之余,也會下意識的表現出很多當時社會的一些主流文化或傳統文化現象,美術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聯系的。美術在我國擁有了上千年的發展歷史,而美術發展也一直離不開傳統文化對其發展的促進。
一、概述中國傳統文化
(一)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時代信息的主題就是文化,而傳統文化,就是久經時間打磨和沉淀,不斷積累并完善而最終沿襲下來的,所以傳統文化本身具備了一個國家的精髓,和神韻,在傳統文化流傳的過程中,傳統文化會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慢慢實現最終的至善至美,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厚厚的歷史積淀而彰顯出濃濃的東方特色。深究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會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不但保留著先秦文明的特色,還沿襲了唐宋時代的壯麗,不僅僅蘊含了清代的婉約還保持著明朝時期的豪邁壯麗。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涵蓋到藝術領域,同時還輻射了道德、思想、風格、制度、人倫等多重領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實現了向更理性、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邁進的目的,傳統文化也隨著中國人素質的提高,實現了具有更高人文價值和更多人文內涵的目的。
(二)傳統文化對中國美術的意義
縱觀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們不乏見到很多美術作品都將時念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而在當今的美術領域研究中,也有很多人致力于對美術領域進行傳統文化貫穿的探究,很多證據都在正面或側面的烘托著,傳統文化對中國美術發展提供著很強的促進作用。中國美術的發展在近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剖析近幾年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那些美術作品中融入了所謂的中國元素的原生態,才實現了我國美術藝術的發展,所以說傳統文化,不但孕育了中國美術的發展,也在一定意義上為中國美術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原動力,促進其發展的同時,實現了中國美術在國際上的獨樹一幟。中國美術的發展,一直都秉承著傳統文化與時念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中國美術發展的再發展,再輝煌。總之就是有了傳統文化的溫床,才造就了中國美術的個性,就是因為有了中國文化淵源不斷創造元素的提供,中國美術才能引起國際領域的矚目。
二、中國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了中國美術的發展
中國美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不僅實現了中國美術文化選擇和文化責任的目的,還在一定意義實現了開發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發展目標。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和充分開發,中國美術實現了在國際藝術領域話語權的全面升級的目標。在都市化的背景下,思考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從個體到社會系統作為整體的存在中,探討在都市化過程中的問題,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作為一種“異質的力量”向主流文化提問;從民族的路徑回答了當代藝術創作的方式,彰顯自己的文化背景,證實自己具有中國文化的價值特征。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是一種重要的創新形式,也同樣是當代中國美術創作得以發展和進步的前提。其不僅有利于藝術多元化的發展,有助于中國當代美術在世界與中國的大文化環境中的自我定位,構建民族化的當代美術創作語言,擺脫虛擬的“全球化”幻覺世界,從而回到真實的中國當代美術現實中。當代美術創作中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激發中國美術家的文化創造活力,使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二)中國美術創新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發展
探究新文化發展的起點,我們會發現新文化就是將前人創作的作品中,有價值的東西進行沉淀,加工和傳承。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變革必然給文化藝術帶來新的推動力,產生新的活躍元素,促進原有的傳統形態發生適應時代需求的變化。傳統文化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更新和豐富所經過歷史熔煉的語言和具有的積極精神,對后人有永久的借鑒價值和啟示作用?;诖私嵌壤斫鈧鹘y文化,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國美術的創新,不僅僅是時代賦予當代美術價值取向的文化選擇,也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美術藝術結合的重要選擇。我們當前需要的,不僅僅需要單純藝術技巧的創新,更需要一種觀念上的創新、思維上的創新,用當代中國美術創新來鞏固和發展符合民族的中國傳統文化。
三、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的特征的主要表現
(一)歷史悠久
中國美術的傳統文化不僅包含中國傳統美學的概念,更延伸至中國美術的思想觀念、中國美術的表現特點、風格、評論、制度甚至習俗倫理等,這些美術的傳統涵蓋了我國美術的各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美術進行分析與探討,而其中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特征最重要的體現即在于源遠流長,歷史悠久。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有了美的意識,例如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至今五千年前的文物,有一部分具有美術裝飾的作用與效果。中國美術傳統的特征同樣也體現在建筑美的悠久歷史上,如中國古代的房屋大都呈對稱的形式,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著意進行一些裝飾的處理,可見,中國美術歷史的久遠,而這些悠久的歷史又賦予中國美術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內涵,為其奠定了深厚的理論與堅實的實踐基礎,中國美術傳統文化跨越了千年,在漫長的歲月考驗中,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而正是這些傳統文化穿越古代,不斷為中國文化增添新的魅力。
(二)豐富多樣性
中國文明發展的各個時期,各個方面都留下了美術傳統文化的影子與痕跡,人們利用超凡的想象力,設計出具有不同美的各類事物,從古樸的遠古陶器高現在各種各樣精美的陶瓷作品,每一種款式與設計都蘊含著美術傳統文化中人們的美術的藝術追求。例如我國的巖畫,在內容上豐富多樣,運用大量的象征性符號,如人物、動物以及人們的日常活動等。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包含了不同門類、不同形態的美術創作,尤其中國這樣幅員廣闊、歷史悠久的國家,美術創作者們會因為地域、審美、個人情趣等多方面的差異,創作出具有鮮明個性的中國美術傳統,中國畫,書法、篆刻、瓷器、民間工藝等各個領域都有中國美術傳統特色的影子,中國美術的門類品種齊全,卻又獨特,但凡人類所創作過的美術形態在中國美術中都能找到,而中國的某些門類在世界其他國家或民族中卻沒有被發現過。中國美術不僅在形式上豐富多樣,在創作理念、在表現手法及形式上,也都有著獨特而多樣的內容,如民間美術有一種“扣碗”的創作表現手法,來表現天地間萬物和諧的理念,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不僅在具體的美術創作成果上,更重要的是其傳達的獨立而又獨特的創作思想及理念。
(三)原創獨立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中國的文化也延綿不絕,從未中斷過。而中國美術文化也是自石器時代開始就不斷地前進著,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具有生態性成長與壯大的趨勢,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美術傳統文化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特色,有些美術作品流傳至今,具有極大的審美與歷史價值,許多美術傳統是我國獨有的,體現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與人們的對美、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例如,中國獨有的龍鳳藝術,不僅揭示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更顯示出中國美術具有非臨摹的原創美術創作,而且這種原創不僅體現在美術的形式上,更體現在人們在美術創作如何對于非自然客觀物象的浪漫主義藝術觀念。又如,中國的梅蘭竹菊,在畫家的眼里已不再是簡單的自然物象,而是已經上升華到“君子”的形象,這說明人們的思想已經從感性的觀賞,上升到對事物的人格化,表明了畫家們對表達自我情感的藝術理念,而且這些創作理念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體系,中國美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踏上了原創獨立的自我發展之路,雖然隨著與外界交流的日益增多,許多外來的美術形式與理念被引入和借鑒,并逐漸被人們認可與接受,但人們對美術傳統文化仍然非常重視,如何更好地保持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的獨立發展,是眾多美術教育者們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同時也是自己重要職責。
四、總結
中國文化傳統特征明顯,內涵豐富,不僅對其他文化發展協調一致,從各個角度影響著其他文化的形式與內容,中國美術傳統文化不僅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并且歷經歲月的考驗,不斷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發揚光大,隨著社會傳媒的發展傳播到更多的地方,進而與更多的創作者與創作理念、創作手法進行交流學習,從而使我國美術作品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善于吸收先進的創作手法和理念,不斷地創新,將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的創作理念、豐富多樣的形式及原創的獨立個性體現在美術創作中,為中國美術事業增添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宋志軍. 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的出版營銷過程的啟示[A]. 優秀出版物價值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優秀文集[C], 2008
[2] 陳沛沛, 楊枝青, 楊杏林, 張晶瀅, 肖蕓, 蘇麗娜. 中國傳統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醫”[A]. 全國第十八次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9
[3] 周大偉. 皇帝的新衣:來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詭[A]. 2005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 2005
[4] 燕良軾.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君子”人格的社會建構[A]. 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 2007
[5] 吳志雄. 中國傳統文化對邏輯的兼容與拒斥[A]. “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秀論文精選[C], 1998
[6] 段黃男, 趙海銀, 郭興杰. 循環經濟的內涵:環境與經濟的融合[A]. 中國環境保護優秀論文集(2005)(上冊)[C], 2005
【論文內容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精神財富,文章在分析當今高校美術教育對傳統文化的現實需求基礎上,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立足傳統文化土壤,應在多個方面進行努力,以期發展提升。
一、他山之石——吸取傳統文化精華是高校美術教育的現實需求
傳統文化對鍛造人文素養、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覷。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生態,并且難能可貴地有機統一、相互融合。古往今來,教育都強調“文道結合”,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培養道德品質,高校美術教育除了注重知識傳播和技能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藝術的熏陶砥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修養,實現對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傳統文化積淀的精神財富則是取之不盡的瑰寶,中國傳統文化中閃耀著崇高的人性光輝,胸懷、仁愛、誠信、修身、立志、廉潔、犧牲……這些美德都是傳統文化的信仰,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鍛造人文素養、完善人格的信仰。
傳統文化對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哲學和藝術的結晶,在中醫、科技、文學、藝術、教育各個領域積淀了無數令人為之傾倒的作品,其形態、功能、內涵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精神狀態,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寶貴財富。脫離傳統文化的積淀空談藝術修養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人們欣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時,如果對《洛神賦》毫不知曉,則很難對畫中展現的情節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進而體會其巨大的藝術價值,更無法進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境界。同樣,如果不了解“云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在古代建筑、雕塑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其代表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理念,那么北京奧運火炬“祥云”的誕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傳統文化和高校美術教育間存在著無法割裂的關系,是美術學習和創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入更深的藝術境界。
二、傳承發展——當今高校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結合亟待加強
“重知識,輕素養”根深蒂固。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在提升人文素養上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重知識,輕素養”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術技能傳授,忽視審美感受培養;二是注重美術形式學習,忽視文化底蘊積累;三是注重美術學科本身,忽視跨學科交流。這種局面下,美術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導致部分學生文化素質蒼白、難以厚積薄發,因此,強化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汲取精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積累文化功底,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重洋輕土”一度普遍存在。毋庸諱言,當前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重洋輕土”的現象,表現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術教學模式,側重西方美術能力鍛煉,比如繪畫上過分重視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畫)、速寫等西方畫種教育,忽略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重視這些并無不妥之處,西方的焦點透視、解剖學、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厚此薄彼、“重洋輕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識尚且模糊的狀態下,盲目追求“中西結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視精神內涵,這對培養真正優秀的美術人才并無益處。當今世界文化發展趨勢是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我們應該時刻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拿來”得更理直氣壯,避免陷入盲從和消極。
三、多措并舉——立足傳統文化土壤實現高校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升
中華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個兼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社會,在各個方面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將大有裨益,對高校美術教育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在優化課程設置上下功夫。課堂教學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學方式??梢钥紤]在高校美術課程中增加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課程的比例,加大跨學科交流的力度,把優秀藝術作品引入課堂,充分利用課程設置的示范作用,鼓勵學生廣泛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欣賞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
2.在創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讓優秀的內容走進課堂,又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走進節日風俗、祭祀儀式,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進行社會實踐,到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實地考察感受,了解我們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進而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創新教育模式的應有之義,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也應相應擴展,發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勵的互動教育關系。
3.在搭建交流平臺上下功夫。交流平臺是課程教育的延伸和擴展,要結合高校實際,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加強高校之間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學術研討、課題研究、藝術展示、訪問學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交流溝通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既強調學習交流,又注重發展創新,讓學生在充分貼近吸收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尋找創作靈感源泉,探索在創作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血液,中華文明在經歷幾千年的發展后,留給我們后人如此巨大的精神財富,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立足傳統文化土壤,堅持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國際化、全球化,美術教育一定能夠更加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梁方曉.論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課程文化建構[J].藝術教育,2009(8).
【關鍵詞】中國傳統元素;園林景觀;設計;應用
1引言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又有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美稱,歷史文化如同一塊瑰寶傳承著人類智慧誕生的藝術結晶。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園林景觀設計行業炙手可熱,促使更多的設計家在現代園林基礎的創作上注入傳統的古典元素,用別具一格的眼光采用經典的元素,把現代園林的建設和傳統文化合二為一,展現了別致的景觀風格,打造出不一樣的中國風設計,這既成為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閃耀的光點,又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有關我國傳統元素的概述
我國的傳統元素的構成源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藝術文化,在園林設計中,傳統元素是由中國文化不斷演變而誕生出的外化形式,例如,我們熟知的皮影、剪紙、書法、繪畫、雕刻、八卦等各類傳統符號。中國傳統元素講究剛柔并濟、寓意吉祥、內涵深厚等特點,更多的傳統元素離不開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在融入傳統元素設計的同時,應兼具中儒交流的精髓和實際的文化習俗,讓傳統元素走在頂端的同時又能接地氣,充分體現本土文化風氣。我國古代遺留下的園林建筑都有鮮明的特征值得我們探討分析,例如,在朝為官,豪放有志者則偏好大開大合的園林設計,具有貴氣滿堂的氣息;功名不達,力不從心的文人雅士,則追求園林中的意境之感,詩情畫意是少不了的;腰纏滿貫的商人,則偏好園林的設計一定要富貴化、吉利化,多用牡丹、靜水等表明他們向往富裕、寧靜的生活[1]。
3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分析
在重視傳承歷史文化的今天,獨特的個性設計是現代園林形成追捧的熱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琳瑯滿目,把這些傳承經典的古典元素融入現代園林設計中,既可以直觀地展現傳統文化歷史,又使打造后的園林彰顯古色古香的韻味,透露出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雖然目前的園林景觀設計已達到了較好的層次,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設計風格太大眾化,模仿成分過多,設計個特性化的點太少,與人們生活實際的要求南轅北轍。產生這種現狀主要有2方面原因:(1)目前,很多園林設計者過于崇洋,為了追求國際熱潮,把在國外學到的設計理念強行注入中國園林設計中。盲目地效仿只會與原設計目標適得其反,特別是大草坪和歐陸風等設計,完全是照搬過來的設計方案,并沒有真正地結合實際環境和人們的需求,導致設計的作品并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反而缺乏特色理念,嚴重阻礙了園林景觀設計的未來發展;(2)部分設計師有考慮傳統元素在園林景觀中得以體現的意識,但缺乏對它的重視性和探討性,加上缺少方法,仍舊只是模仿和照搬,同樣的傳統元素一直被重復使用,最終出現的作品缺少靈魂和風格讓人敬而遠之[2]。
4我國傳統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包含的藝術成分花樣百出,例如,漢字、書法、繪畫、雕刻等,傳統藝術的形成包含了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智慧和熱情,這些偉大的設計與園林景觀元素的融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從精致小巧的私人別院,到自由磅礴的皇室園林,從委婉秀麗的南方園林到大氣莊嚴的北方園林,都淋漓盡致地綻放出傳統文化富含的底蘊。特別在技術發展、科技進步的現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盡展風姿和魅力。
4.1把握好以主輔調的設計原則
在執行設計原則時,應以中國元素為主調進行設計,突出園林景觀傳統化的整體特征,在更多的西方元素中體現傳統元素。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西方主要以神圣的神本思想為主,著重凸顯的是人文精神;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主要以彰顯人與自然的協調性為主,以和諧為美。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我國的設計手段更應以實效性為目標,在設計作品中能充分展現傳統風情。在執行設計原則時,應以中國元素為輔調設計。傳統元素不僅是單純的理論上的展現方式,更多的是表現出實質性的效果。在我國園林設計中,設計師講究“虛實結合”,設計上更多會采用樹葉、鮮花等做輔助陪襯,體現虛與實交叉呼應的情境,以虛實配合、主輔搭配的表現手法展現出情境匯合的美妙場景,不僅讓人更留心這一景的美,更能身臨其境地觸碰到傳統元素的存在意義[3]。
4.2設計理念與傳統蘊意相符合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講究對環境、場景、意境的青睞,每一個小小的細節的設計或許都與古文詩詞、水墨繪畫息息相通。在園林建筑的設計中,大多數設計師會采用中國國畫中留白這一技術手法,便給園林增添了幾份詩情畫意。例如,在河流邊斑斕多姿的花叢中正有一處小亭亭亭玉立,河流便正是這次設計中的留白,讓我們不禁想到“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一美輪美奐的場景。由此可見,園林建筑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正是抒寫詩情的好策略。
4.3傳統色彩渲染出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
在中國顏色史中,顏色可謂是變化莫千,中國畫中很多顏色的名稱都是以常見的植物外觀色命名,直觀地展現水墨畫中顏色的韻意,同時也代表著傳統文化的斑斕色彩,例如,石青、朱砂、曙紅、珞黃等都是園林設計中常見的色塊運用,色彩的搭配與建筑物的嵌入正是構建出別具一格的景觀的重要成分,根據每個園林景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周圍建筑等因素,選擇不一樣的代表性色彩,打造出喜慶、清涼、熱鬧、嚴肅等各種景觀氛圍。例如,地標性建筑物的亭臺樓閣適合運用紅、黃、藍這種暖色調呈現出積極向上、祥和的視覺感受,再利用靛青作輔調對柱子、墻壁或者裝飾物進行設計,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5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歷經幾千年的生活習性、思想理念、文化創作正是沖擊著現代設計的一道清渠。在設計過程中應把握以人為本的和諧體系,順應可持續發展、文化保護的相關政策,在造景手法上要懂得取舍,多采用傳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迎合中國人的審美特點生活習性,拿捏當下的審美觀點,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貼合中國式生活、審美情趣方面,打造中國式情景交融的傳統景致。
【參考文獻】
【1】鳳秀娟.針對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326.
【2】孫曉斐.試論我國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弊端和改進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2016(12):44.
【論文摘要】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信息化、社會化、現代會的生活讓人目接不暇,科技的發展也使得新技術新材料新思維不斷涌入中國,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從而使人們的觀點發生改變,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國外各種文化思維的沖擊。在這樣的形勢下,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同時讓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完美結合,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F代標志設計中,中國傳統圖案的設計居多,然而將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標志設計的融合并創新,可以使現代標志設計更具有中國特色,更能表現出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
中國作為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代表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資源,廣博的文化背景,歷史給予了中國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也使得中國傳統的吉祥文化圖案在文化的發展中產生、發展、推廣、創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代表著中國特色的吉祥圖案開始以一種文化代表形式展現并流傳下來,表現了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背景。一些只代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習俗的圖案被固定下來,并被賦予有一定的寓意,然而,社會在發展,文化在進步,這些圖案隨著社會部落的發展,器皿的使用被保存下來,逐漸以一些部落的特殊意義或標志被完整的保存下來,同時形成固定的表現形式,最終形成中國傳統的圖案形式被保存流傳下來。
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被融入多種設計中,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設計師總是力求在現有的設計中融入有關中國特色的元素,使他的設計更具有時代性與歷史性,把握時代特色和傳統特色的深刻內涵,從而使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師準確地把握了這些元素的深刻內涵.并將它和現代的設計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加以創新,使其具有新的意義,同時又因為傳統的文化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更具有時間的考驗而不斷地延續下去。
一、中國傳統圖案的基本概況
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之一就是中國傳統的圖案,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積淀的象征,代表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是現代文化藝術所運用、創新的源泉與藝術形式。中國傳統圖案的形狀大多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對現實中的事物,根據自己的想象加工,同時賦予自己的美好愿望的產物,這些圖案承載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表現出和諧、美好、團圓的美好意像。中國的傳統圖案種類很多,可以分為瑞獸圖案、生肖圖案、花卉圖案、漢字圖案、諸神圖案、佛教圖案、仕女圖、吉祥畫、中國古代家具圖案、建筑圖案、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圖案等等,這些圖案都顯示出其獨特的含義。一些祭祀活動器具上出現的圖案多表現出神秘、莊重的意義;而一些動物圖案的象征則以一種夸張的形式表現出其需要的意義,甚至是一些動物圖案并不是現實中出現的動物,而是好幾種動物的拼湊組合,形成現實中沒有的物種,用以表現自己民族獨特的寓意,實現民族的不同性,用以區別,而這些圖案的選材多為吉利、辟邪等,帶有人們美好愿望的寓意,造型美麗,具有韻律美。
二、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給人類文明留下了價值巨大的財富,更有無數的文化遺產,以其自身的文化、生活閱歷給人類留下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遺產,彩陶紋飾、絲織品、青銅器、雕刻、民間繪畫、剪紙、皮影等,這些傳統的文化遺產有使得傳統的文化圖案得以流傳,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現代文化圖案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源泉。
龍鳳紋、祥云等這些我國民間特有的傳統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些圖案是遠古時代的人們通過自己的文化積累、歷史沉淀而流傳下來,反映出時代的特色和中國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這些傳統圖案的基礎上,現代標志設計對他們的運用,使得現代標志設計具有鮮明的歷史性、民族性和時代感,使得設計更加鮮明、生動。
三、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創新
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創新,并不代表著中國傳統圖案表現不出創意感與現實感,要將傳統的圖案摒棄、淘汰甚至是不再使用、參考,而是要在對中國傳統圖案學習、參考的形式下,與現代的圖案設計相互結合,融為一體,體現出現代設計的獨特與創意,同時又有中國傳統圖案的影子。
以中國銀行的圖形標志為例。中國銀行是中國金融界的代表,也是中國的代表,中國的設計者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前提下,采用了中國古錢并將漢字的 “中”字形狀結合起來,“古錢”代表金融,“中”代表中國,天方地圓的形式,將經濟為本,人民利益為先的理念直接表現出來,體現了中國特色,簡單、易于識別,頗具中國風格。這一標志的創新運用就是結合了傳統文化中象征財富的古代銅錢形象為原型,而進行發揮創新,具有特殊意義。
傳統的吉祥圖案具有時代的意義,創新更代表著其深刻的藝術含義,源遠流長、意義深遠,在中國傳統圖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出的現代標志更容易讓人們感受其意義,引起認同感,達到標志的識別與記憶的目的.這樣也使得標志設計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同時讓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完美結合,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標志語言。現代標志設計中,中國傳統圖案的設計居多,然而將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標志設計的融合并創新,可以使現代標志設計更具有中國特色,更能表現出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處理好現代標志與傳統吉祥圖案的結合,發展好中國的標志設計。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
【關鍵詞】 默頓 科學的精神氣質 中國傳統文化 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
1942年的論文《科學規范結構》中,默頓系統的提出了“科學精神氣質”(the ethos of science),亦稱默頓規范(Mertomian norms)。他是這樣界定這一概念的:“科學精神氣質是有感情情調的一套約束科學家的價值和規范的綜合。這些規范用命令、禁止、偏愛、贊同的形式來表示,它們借助建制性的價值而獲得其合法地位。這些通過格言和例證來傳達、通過稱許而增強的規則,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學家內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學良心,或者用現在人們喜歡的術語來說,形成他的超我。雖然科學精神氣質未被明文規定,但是從科學家在習慣中,在無數論述科學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觸犯精神氣質而激起的道德義憤所表現出來的道義上的意見一致方面,可以推斷出科學精神氣質?!痹谀D看來,科學精神氣質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組織的懷疑主義規范。這是一個沒有主次和邏輯結構的規范集合。默頓在《科學的規范結構》一文中對前述的四類科學精神氣質進行了比較詳盡的闡述。他認為:所謂普遍主義,即科學是客觀的,非個人的。其含義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是評價科學知識的唯一標準是其與觀察和早已被證實了的知識相一致的客觀原理,而與知識發現者或創造人的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無關;第二是科學向一切有才之人開放,即任何人都等同的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科學職業選擇和評價的唯一標準是從業者的表現及其研究成果質量。所謂公有主義,即科學發現是全社會協作的產物,它們是科學共同體和全社會的公有財產,不屬于任何個人;發現者對知識“財產”的要求僅限于獲得“承認”和“尊重”,而沒有任何特權,不能隨意使用和處置它們。也就是說,科學界對科學創造的“產權”與當代主流經濟學界所主張的“產權”含義大相徑庭。所謂無私利性,即科學家從事科學活動的唯一目的是發展科學知識而不是任何個人利益。所謂有組織的懷疑主義,即科學家對于自己和別人的工作都不要輕信,而應該持一種有根據的懷疑和批判態度。默頓認為,這一條既是科學方法論的要求,也是科學體制的要求。這也與我們科學研究活動中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懷疑探索精神一脈相承。
盡管默頓及巴伯、斯托勒、米特羅夫、齊曼等后人又分別對科學規范進行了補充,增加了比如創新性、謙虛、理性精神、情感中立性、客觀性、概括性和無偏見性等條目。但是總體來說,默頓最初搭建的科學的精神氣質的框架及其內涵并沒有改變。即“普遍主義”規范規定科學及科學人適用普適的普遍標準;“公有主義”規范防范個人及由個人組成的社會對科學的干擾;“非謀利性”規范調控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有組織的懷疑主義”規范告誡科學者要始終一種批判的精神來對待自己及他們的科學成果。
世界觀是人們關于宇宙的本質、人性、人類與宇宙的關系及其他哲學問題的總的看法和取向,它們有助于人們對宇宙加以界定,并確立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這些觀念是跟某種文化的、歷史的、哲學的和宗教的層面緊密聯系的。世界觀使人類和宇宙的關系具體化起來。西方人看世界是二元對立的,在宗教上有“天國”和“人世”的對立;中國人不看中也不相信有另外一個天國,中國人只想把他的德行、事業、教訓永遠留在這個世界和這個社會上,而中國古代所傳誦的立德、立功、立言便是從這種觀念中產生的。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在一個廣大和諧的環境下產生、成長,中國人的興趣對于絕對的、抽象的、邏輯的和一般的更改方面比較淡,而對于活的、直接而具體的、經驗的個別情感方面卻比較濃②。中國的農業文化是自己自足的,農業文化不求富強但求安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并非沒有科學,中國已往歷史上也不斷有科學思想與機械創作的表現,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都是科學發明,而科學發明卻不不等于科學精神。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領跑者無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們的人文精神,從古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的烙印。篤信“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在國人眼中,科學乃器者、術者、藝者。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的文化有豐富的倫理道德思想,卻罕有科學精神。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歷史局限性,相比于西方近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最大局限性就是科學精神的缺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真理而真理”、“為知識而知識”的科學精神特質是比較缺乏的,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人”——知我即知天。誠然,中國古代的某些科技成就,特別是在工程技術方面達到世界領先的高度,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從整體上來說是一種以規訓和制約為核心的人治文化。這也是導致科學精神無法從傳統文化中孕育的原因之一,甚至至今阻礙著科學精神在中國學術界的建構。在這種文化背景中,科學精神的提倡與傳承,將會不斷革新我國的傳統文化體系,迫使研究者的觀念與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發生斷裂,從而獲得新的文化價值。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科學精神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力會越來越大,與此相伴而生的是依靠科學精神的力量,在傳統文化中誘導并重建某些新的文化價值觀??萍几锩s小了時空距離,加速了文化交流。隨著科技全球化的推進,科學和技術在其向發展中國家推廣的過程中傳播著自身的精神氣質。科技全球化帶來的科學的精神氣質,從基本上對中國傳統世界觀形成了挑戰。按照默頓的看法,科學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中都會發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會結構,都有可能為科學精神的充分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民主制度與科學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學精神的最佳拍檔。
20世紀被稱作科學世紀,“這不僅因為二十世紀有諸多偉大的科學發現和科學成就,而且因為科學通過技術手段,轉化為前所未有的物質力量,給人類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茖W滲入人類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幾乎成為‘真理’的代名詞”③。然而,科學權威的基礎是什么,科學的本質是什么,科學精神是什么等問題,卻是人們始終爭論不休的問題。進入20世紀,我們隨著世界現代化進程走向現代、走向科學。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科教興國”的過程中,傳統的世界觀不可避免要遭遇這種科學的精神氣質。我們接受現代技術、設備、生產線,卻沒有來得及在我們的文化中,適時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學精神。在中國,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價值取向,強化了科學研究中的民主和自由探索精神;“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價值取向,強化了科學研究中的求實精神與實證精神。因此,要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僅靠科學文化單方面的外向擴張往往難以奏效。它還有賴于科學精神與積極先進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包括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雙向配合,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在社會文化價值中培育對于科學精神的有效接收機制,消除社會文化價值觀和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的消極、落后和腐朽因素。既然文化建設中需要形成這樣一種雙向互動機制,那么,弘揚科學精神就不只是科學家、科學教育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門的事,而是社會的責任。
盡管我們自詡我們的時代是科學的時代,但是,人類與科學精神的距離,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遙遠??茖W“精神本身被技術過程吞噬了”,造成科學服從技術,技術服從人的物欲的結果。在舉國推動文化大發展的時候,在我們的文化中培育科學精神,是文化發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科學精神在世界范圍內擴散、滲透,狹小的文化區域被沖開了大門,各種民族文化或區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提高,由此形成的新的文化體系是高度分化而又高度整合的,既保留了每個文化體系的特色和品性,又賦予了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內涵,這些新的內涵無不銘刻著科學精神的印記。
對科學共同體的規范結構進行開創性研究的學者——默頓,提出普遍性、公有性、競爭性、無偏見性、合理的懷疑精神——共同構成了現代科學的精神氣質,成為科學共同的特征。英國物理學家約翰?齊曼對其又作了修正,提出5條,其中一條即無私性,為科學而科學??茖W家們進行科學研究中,除了為促進知識外,應該不計較個人利益,科學研究活動本身是一項崇高無比、神圣無比的事業,誰要想通過它爭名奪利本身就是對它的最大褻瀆!它需要許許多多的科學事業的從業人員全身心的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去,同時科技工作者還需要經歷許多艱難險阻,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各方面的困難,甚至為之犧牲。的確,從亞里土多德的“為求知而求知”,到愛因斯坦的“科學就是為科學而存在的”,到波德萊爾的“為藝術而藝術”,這是一脈相承的,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影響下,許多科學工作者把追求真理、不斷創新,看作是自己最值得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他們不斷潛心于研究,探索事物無限深遠的本質,洞察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奧秘。
對于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人們往往重視的是他們的科學成就、思想貢獻,而對他們高尚的人格品質與所取得的成就之間的內在關系卻很少重視。事實上,崇高的人格品質、大公無私為科學而奮斗的獻身精神,這對于科技人才來說是必備的精神氣質。
總之,科技工作者所具有的科學精神氣質反映了他所具有的科學素質和修養,體現了他勇于追求、富有理性、不斷創新的精神氣質,這是我們科技工作者價格追求的升華。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金·默頓.《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范岱年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北京商務印書,1994
關鍵詞:傳統文化符號;建筑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城市建設的步伐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加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其對建筑的需求也不斷的增高,伴隨著這種趨勢建筑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逐漸成為一種特殊的符號,反映著城市的現代化水平。然而,通過對傳統建筑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其都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符號的應用,從而不能很好的展現出我國的民族特色及文化底蘊。所以,將傳統文化符號合理的融合在建筑設計中,在增強其文化底蘊的同時也能給人以精神的享受。
一.傳統文化符號
我國傳統的建筑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傳統文化的約束,我國的建筑設計注重的是對其源流的分析,而其他國家重視的則是對建筑形式及其實用價值的分析。不同國家的建筑形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令人嘆服。探究中國文化應從仰韶文化開始,從一開始到現在中華文化在歲月的長河中已經走過了漫長的五千年,在這五千年中我們能清楚的在史料和相關文獻中看到這些痕跡,更有些痕跡模糊的事件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之前,而判定這些傳統文化的重要標準就是符號,在符號中我們可以將其分為顯性符號和隱性符號,我們一般所看到的顯性符號就是視覺上能夠輕而易舉看到的感知到的符號,比如:顏色、圖像、數字等等。而隱性符號則是各類軟思想文化,如儒家文化其相關的一系列思想。這些片段型的符號組成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歲月更迭,現代文化符號倡導與傳統文化符號相結合,這種理念在建筑領域表現的尤為顯著,建筑領域的設計人員廣泛的引用這一理念。文化符號相結合的理念雖然是好的,但在實用的過程中也面對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如何更加有益而優化的將古典文化元素和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二者的沖突如何的做到更好的兼容。這也是我們設計人員在未來一段時間將要面對到的嚴峻問題,解決好這一方面的融合,將在建筑文化符號方面大放異彩。
二.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符號的應用
1.建筑形態中所用到的傳統文化符號
建筑形態便是我們一般所指的建筑外觀,其外型的好看與否,線條美的構建,外形是否威風氣魄等。這些元素都是建筑設計師們所關心的東西。他們根據一系列的傳統符號來平衡建筑的美感,這其中便不乏外形、比例、節奏、空間等元素的影響和均衡,我們所感知到的建筑外觀大多都是通過這些建筑符號向我們展示,這些直接達到我們的感官,確定著這建筑設計漂亮與否。文化符號主導著人類的主流審美觀,這些符號的運用能夠讓人更大限度的接受建筑的外形,同理,運用好文化符號的建筑也更加容易讓人們接受一些。因為這些都是建筑設計師經過科學的有序的文化符號排列,將精粹展現在世人面前,所以現代建筑更多的時候像是一尊藝術品。同樣這種建筑文化理念也更好的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
2.建筑色彩中所用到的傳統文化符號
鮮明的建筑色彩往往能給人們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力,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合理的對色彩加以運用,從而將信息有效的傳遞給人們,人們通過對建筑色彩符號的認知,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建筑的本身,而建筑色彩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充分發揮了其自身的功能,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種視覺享受,使人們在利用建筑的基本居住、辦公等功能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滿足其心理需求。所以設計人員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重視合理的將傳統色彩融入到其中。比如,紅色,該顏色給人一種溫暖、喜慶、熱烈的感覺,一直是我國人民多鐘愛的顏色,是逢年過節必備的裝飾顏色,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合理的將其運用其中,必將更好的滿足現代人對建筑設計的需求。
3.建筑材質中所用到的傳統文化符號
所謂的建筑材質符號即為其外在的形式特征,人們通過對建筑物的基本接觸和了解而得到了對建筑質感的認識,是人們對建筑材質的內在和外在的感知。而建筑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的感官及心理感受也是傳達建筑本身所要表現的內在含義,所以,設計時要加強對其的重視,有效的將其應用到現代建筑的設計中,從而通過建筑本身所傳達的不同涵義等方式來提高其自身的審美價值。比如北京大學的圖書館,其在設計的過程中就注重對建筑材質符號的應用,將青磚灰瓦作為其主要建筑材料,而圖書館的結構則使用斗拱飛檐,有效的將建筑材質符號運用到建筑設計中,從而更好的凸顯出建筑的文化氛圍及美感。
三.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符號相結合
傳統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在國內外都非常的常見,比如哥特式建筑,其主要是通過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構成;而巴洛克建筑,其更加注重對建筑色彩符號的應用,在建筑中往往加以色彩鮮明的顏色,給人一種自由、奔放的感覺;維多利亞建筑,其在設計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多種裝飾元素進行組合,從而設計出風格多樣、獨特的建筑等等。西方這些國家的建筑風格在設計過程中均有效合理的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符號,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流傳至今。因此,有效合理的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必將是今后我國建筑設計發展的方向,在建筑設計中融合入傳統文化符號,既是建筑設計的突破和提升,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因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設計人員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合理的將其融入其中,從而形成我國的獨特的建筑風格將是今后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結語
每一種文化都有相對應的一種文化理念,若將一種文化轉化為一種符號,在潛移默化之下這種文化也就根植于人類大腦,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能夠源遠流長到今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當今世界文化符號的利用更是體現在多方面,這一切在歸功于傳統的同時更應該夸獎現代人的運用理念,而在建筑領域中文化符號的利用已經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這種文化符號的利用已經讓現在的建筑物像一件藝術品。但在運用的過程中難免有困難,善意的有序的利用肯定能成為建筑藝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尹翠君,任立昭.廣西茶山瑤傳統建筑設計與裝飾藝術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z2):47-49
[2] 林冬娜,盧筱藝,陳奧彥等.嶺南傳統園林空間精神的解析和重構――廣州大學城賽時管理中心建筑設計[J].建筑學報,2010,(12):86-91
[3] 柳忱,劉鑫.從與商業地產傳統住宅地產的差異看建筑設計怎樣更好的配合商業地產[J].民營科技,2011,(3):321
[4] 顏紅影,馬海元.傳統建筑色彩美學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126-128
[5] 王燁,趙學義,呂海朋等.形、境、意的重構――傳統元素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再演繹[C].//全國第十一次建筑與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9:275-277
論文摘要:在現代標志設計中,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師準確地把握了這些元素的深刻內涵.并將它和現代的設計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讓古老的藝術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斷地延續下去。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民族眾多,文化資源豐富,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廣博、燦爛的文化,傳統吉祥圖案也在傳統文化中產生并發展。吉祥圖案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一種文藝表現形式,與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原始社會的部落圖騰以及當時一些器皿上的裝飾性圖案,逐步完善并構成具有某種寓意的標志或象征,并產生相應固定的表現形式,這便出現了吉祥圖案。
在中國傳統圖形中,吉祥圖案是一條十分重要的支流,其寓意所表達的中心主題是“吉祥”、“如意”、“平安”、“福、祿、壽、喜”等,這是一個延綿千萬年的永恒性主題。它凝結著中國人對萬事萬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從一個方面反映了裝飾至善至美的本質。
中國傳統圖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它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和表現,也是現代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傳統圖案多是人們想象幻化出來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繪現實中的事物。也經過了加工和變形,力圖表現一種圓滿和諧的意境和美感。具體包括瑞獸圖案、吉祥畫、漢字圖案、古代花邊紋樣、花卉圖案、諸神圖案、仕女圖、中國古代家具和建筑圖案、中國化的佛教圖案、生肖圖案,以及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圖案等。WWw.133229.Com以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為例,這個出現在祭祀活動器具上的圖案顯得非常神秘而且莊重。它以某種物象為基礎,加以夸張變形,或者將更多的物象人為地加以拼接組合,從而構成一種非現實、怪誕的藝術形象。再比如漢代代表圖案瓦當圖案,大多數以動物、植物、文字符號和幾何紋為主,其中包括有大眾所熟知的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等,取材多與吉祥、避邪有關。造型簡潔有力,極具韻律美。
中國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就這一點來說,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是“夕陽文化”.只能當作是古董或是文物而珍藏起來,對于這種觀點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的范圍也相當廣闊,傳統圖案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細流。而正是這支永不枯竭的細流至今依然澆灌和滲透在許多的現代藝術領域之中.標志設計就是其中之一。
在經濟信息文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無論是用于公眾和社會活動的公用標志,還是用于商業性質的商標或是有關專利的專用標志,都可謂是無處不在。從設計的角度來講,標志是平面設計的一種,是具有相當視覺美感的一種藝術造型。但它同時也是實用美術,它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和創造的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因此近年來標志成為了ci策劃的主要內容,它不僅僅是一種符號,一個產品的名稱.更是商品制造商的代言人和企業形象的象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現代商品社會中,標志屬于現代設計的范疇。
可是現代設計是不是就等于要將傳統摒棄、淘汰甚至與之隔絕,又或是束之高閣,否則就是陳舊過時而體現不出創意感和時代感呢?當然不是。我們從近年來一些膾炙人口且深人民心的標志設計的佳作中不難看到設計者是如何將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互相結合,互相融為一體的。
中國銀行是中國金融界的代表,要求體現中國特色。設計者采用了中國古錢與“中”字為基本形,古錢圖形是圓與形的框線設計.中間方孔.上下加垂直線,成為“中”字形狀,寓意天方地圓。經濟為本,給人的感覺是簡潔、穩重、易識別,寓意深刻.頗具中國風格。中國銀行標志之所以能夠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筆者認為這主要還是得歸功于一直以來人們對象征財富的古代銅錢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認識吧
中國電信的標志是以“中”字及中國傳統圖案的回文作為基礎,經發展變化而成的三維立體空間圖案,寓意為四通八達的通訊網絡,象征中國電信時時暢通,無處不達,形象地表達了中國電信的特點:科技、現代、傳遞、速度、發展。該圖案裝飾效果強烈,并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感.可以說是將傳統文化運用得極具現代感的經典之作。
在標志設計中融人傳統文化。不僅是將本土文化自我延續.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現出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樹立我國的國際形象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傳統向來推崇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的處世哲學,而最能形象生動表述出這一哲理的,則要算“太極圖”——陰陽魚合抱、互含,兩條魚的內邊銜合得天衣無縫.兩條魚的外邊是為正圓。通過這個“太極圖”,祖圣和先賢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凡是有利于對方的。便有利于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于自身,這個“太極和諧原理”,無論個人之間、家庭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乃至人類與自然之間,都是廣泛適用、概莫能外的。而在設計這個概念中,我們則把這種形式稱之為“互讓”。也正是因為這個太極圖所蘊含的深刻意義.聯合國選定中國傳統太極圖案作為2001年8、9月間在南非舉行反對種族歧視世界大會這一盛會的會徽。設計者對太極圖案進行了藝術加工,將黑白兩色的陰陽兩極增加了不同層次的灰色作為過渡+象征著各國人民雖然種族、文化及地域不同,但在這個世界里他們卻能取長補短、和睦相處。這個標志,不僅是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把中國一向主張和平共處的原則和團結友愛的民族精神向世界傳播。
圖案與構成在本質上是對同一問題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認識。圖案的觀念立足于農業手工業社會,其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從具象的感性出發,從形象思維的角度來協同裝飾的要求,而構成的觀念則立足于工業社會,其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從抽象的理性出發,以迎合創新的需要。圖案可以作為一種積累,提升傳統藝術修養,借鑒傳統圖案中的精華,有效地利用到現代設計中。使設計同時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感;對于構成,可以使我們掌握設計的基礎語言,培養創新能力和審美意識。圖案與構成應兼容并蓄才能將本土傳統文化和當代世界性設計理念融合起來。筆者認為,只求構成就好比只追求時尚而沒有民族特色,反之則無法適應社會發展。例如鳳凰傳奇組合,他們便是很好地融合了民歌與流行歌的唱法,既時尚又不空洞。很多設計作品就是利用了傳統的元素并用當代構成理念表達出來。也可以這么說.圖案解決的是內容的問題,而構成解決的是形式的問題,缺一不可
標志圖形有著極強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象征是為了簡單而準確地表示復雜事物的觀念,借助有關的物象來表示其意味。它不僅是一種符號,更有其特殊的精神與感情特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釋放人性、追求時尚、享受自然,已成為現代人一種極其強烈的心理需求,人們開始尋求更多的圖形表現形式來滿足此需求。標志圖形的視覺空問的創造,包含了許多人們在造型活動中的新概念,復雜而新奇,展現著人類思維的閃光點。
標志的本質是信息傳播,這是現代標志設計的核心。標志是一種具有象征性的大眾傳播符號,它以精煉的形象表達一定的含義,并借助人們的符號識別、聯想等思維能力,傳達特定的信息。傳統圖形藝術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應用,更進一步體現了具有幾千年歷史及厚重文化基奠的圖形藝術魅力.也是引導和啟發現代標志設計的一個契合點。從形象的拓展和象征的外延上來認識和理解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統圖形藝術的融入。通過這些融合,才能設計出既保留傳統圖形的藝術神韻,又體現現代感及時代性并極富內涵的優秀標志。
從平淡無奇的宋體字圖章標志,更新為一位雙目炯炯、充滿自信、誠實端莊、雍容大度、和藹可親的民族藝術風格的裝飾人物形象,這一既反映中國民間傳統意味又不失現代感的新一代品牌標志,在同年使其產品銷量在全國范圍內上升了40%,北京王致和腐乳廠就是這樣一個在現代標志設計中成功地運用我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典型范例。
設計師按照企業的特點、立場,從形象的重新設計整合人手.在標識圖形處理上,直接以明朝楊柳青年畫(木刻年畫)中程式化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位代表中國新一代充滿睿智與自信的儒商民營企業家“王致和”的形象,具有濃郁的傳統吉祥文化信息.恰當地表達了誠實信義的企業宗旨。外圈不封口的處理.具有現代審美意識。形象地闡述了“王致和”人不僅注重繼承傳統,更注重創新發展的價值觀。這一成功的圖形設計,經過科學的整合運用,使得企業舊貌換新顏.其產品不僅穩穩地占據已有的市場份額.更開發出了新的市場潛力,獲取了更高的品牌忠誠度與支持性,市場效益水到渠成。可見,在標識設計中,文化性起到了精神領導的作用,尤其是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表現之中,采用傳統的吉祥圖案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傳統的吉祥圖案源遠流長、意義深遠,由此為基礎圖形創新設計出的現代標志容易喚起人們內心的情感反應。有利于該標志的識別與記憶.從而使中國的標志設計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