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8 19:5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政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教材同質化,教學內容選擇無統一標準
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的快速發展,財政學領域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各種不同財政學教材也相繼出版。但是這些教材并未有針對性地區分不同層次高校的需求,導致教材同質化。而各高校選擇教材時往往容易忽視應該賦予學生怎樣的知識結構這一問題。任課教師,尤其是沒經驗的年輕教師,在使用涵蓋內容不同的財政學教材時,不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導致教學內容無統一標準和明確的范圍。
1.2教學內容選擇上不能體現不同專業特點
財政學是一門跨經濟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綜合性學科。由于財政學教學內容對專業設置的針對性不強,使得教師不能在授課時既體現各專業掌握財政學基本原理上的共性,又突出各專業的特性。例如,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多了解國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結合現實熱點來分析,但教材內容只限于理論介紹,不能針對專業突出重點,缺乏理論與實踐連接的點。
1.3偏重理論知識講授,忽視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學生對財政學這門課程積極性并不高,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既抽象又不太實用的課程。這與任課教師在內容選擇上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與實踐相結合有關。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授課時加強理論知識講授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在授課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點少,加上學生很少會主動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社會現實問題,這樣的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1.4教學內容過多與教學時間有限的矛盾
財政學教學內容是非常多的,大致包括以下7個內容:基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與公共選擇理論)、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國債與國債制度、預算管理、財政政策、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問題。一般財政學課程只安排短短幾十個課時講授,很難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1.5財政學授課與其他學科融合度不高
大多數教師在財政學授課時,僅單純地從財政學傳統理論來組織教學,不能很好地結合相關學科知識深入講解,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展示財政學的實踐發展脈絡,也無從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2獨立學院財政學教學內容改革的相關建議
作為獨立學院開設財政學課程,在授課時需要結合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及學生特點來進行教學內容改革。
2.1規范和明確教學內容
財政學主要研究政府的經濟行為,首先必須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界定政府的職能范圍;其次,在此基礎上研究實現政府職能的財政支出內容,進而研究財政收入,最后,通過國家預算展開各項財政活動,以提高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發揮財政政策的經濟調節作用。根據這樣的思路,高校財政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應該包括:①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公共產品理論;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概念、財政職能;③財政支出理論及我國的財政支出與政府預算;④財政收入理論及我國的財政收入(稅收、國債及政府投融資制度;⑤國家預算管理體制、多級政府與政府間的財政關系;⑥財政政策與宏觀調控等。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弱,任課教師應該適當側重一些重要理論的講解并補充相關知識。
2.2教學內容選擇突出專業特色
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結合學生的專業及特點,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在體現該課程公共性的同時,將專業特性也體現出來。對于財稅專業的學生,學習財政學的要求比較高。在授課中應將重點放在基本理論的講授上,例如公共產品理論、財政收支理論及政府間的財政關系等。為了避免內容重復,可以將一些實務性、制度性的內容留到后續的專業課程講解。對非財稅專業的學生而言,授課時應該以財政政策與制度介紹和業務操作為主。不同專業側重點也應該不一樣。例如,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要側重于財政基本理論和運行機制的講解,并適當增加稅收實務方面的內容;而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可以從管理學的角度考察財政,側重于財政管理機制的構造和操作等知識講授。
2.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本著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的目標,財政學授課時應該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這便要求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只就教材的內容來講理論,應該把實踐有效地融入課堂中。例如對現行的稅收制度、現行的財政體制、財政政策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很好地銜接理論和實踐,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著綜合素質較高的特點,對現實中的實踐問題比較感興趣。教師在講解理論的同時,補充相應的實踐內容,既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分析能力。例如,結合當前政府管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進行專題闡述:人口老齡化問題、資源環境問題、“上學難”反映的教育問題、“看病難”反映的醫療問題等。
2.4根據教學時間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由于時間的剛性很強,處理教學內容與時間矛盾關鍵在于教學內容的選擇。而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標準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2.5提高財政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度
教師在講授財政學的理論內容時,應該不斷融入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在未來經濟工作和社會工作方面的視野,使其看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刻。特別是針對獨立學院的學生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知識貫通。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的角度來融合:①運用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來分析比較公共定價和自然壟斷行業的定價;用消費理論中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來分析稅收的經濟效應;運用宏觀經濟學中的IS-LM-BP模型來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問題。②將管理學中的“決策”“、計劃”、“組織”、“創新”等職能應用于財政收支管理、預算管理等方面,思考如何運用管理學原理來理解財政管理的創新。③可以嘗試從社會哲學角度拓展財政本質。從財政的公共性特征,沿著“信仰-權力-表達-幸?!边@條哲學線索,去分析個體接受公共生存方式、以稅費形式將收入轉移給政府等問題。④財政的講解不能缺失歷史脈絡,可以說中國歷史是一部財政改革史,教師可以利用財稅改革的歷史經驗與規律來分析改革深化的財政之路。
2.6其他建議
一般而言,行為財政學的實驗分為以下三大類:
(1)驗證型實驗,主要是對已有或公認的結論進行論證和驗明。(2)創新型實驗,主要是指在已有理論知識體系指導下開展的創新型實驗,目標是通過不斷的實驗得出有創新意義的結論和思想。(3)仿真模擬型實驗,此類實驗主要針對一些財政行為,如政法財政管理、預算編制、政府會計和納稅遵從等,通過在實驗室仿真模擬實際操作流程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在做這三大類實驗研究時,主要通過在可控的實驗環境下,針對實驗目的,通過控制某些條件(假設)來改變實驗的環境或規則,并觀察實驗對象的行為,分析實驗的結果,以檢驗、比較和完善行為財政學研究中取得的結論,并提供政策決策的依據。因而,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為了真實地表現或模擬財稅環境,如何篩選、操縱和控制眾多的財稅行為的影響因素。在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方法中,主要有兩種設計實驗影響因素的方法:一是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是指在實驗中僅設置單一影響因素,研究者觀察在該影響因素變化的情況下實驗參與者的反應;二是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是指在實驗中設置多個影響因素,研究者觀察并分析多個影響因素發生變化時實驗參與者的反應以及各個變量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根據實驗條件和實驗目的的不同,不同研究者會選擇不同的實驗方法。
(一)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
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主要是通過在實驗環境中,經過每次實驗檢驗某一種或某一類影響因子對考察目標的影響情況。其優勢主要在于最大程度地簡化了實驗環境,研究者可以控制單一影響因素從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實驗參與者僅需要面對一種影響因素的變化,這使研究者易于觀察該影響因素對實驗參與者的影響。Davis &Hecht(2003)在研究社會制度對于稅收遵從的影響時,就選擇將實驗中的初始資本、稅率、處罰率等影響因素都設為固定值,從而觀察社會制度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Cumming et al(2006)在實驗中也采用了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他為參與者給定了收入、稅率,但是卻設計了稽查率的不同可能,通過觀察參與者對不同稽查率所做出的反應,便能夠得到稽查率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社會規范所包含的影響因素眾多,社會規范在一定的財稅環境下,對財稅政策的當事人具有一定的影響。Bobek &Ro-berts(2007)則主要通過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將眾多社會規范的子類分別設定為固定值或參照樣本,考察了社會規范在納稅遵從決策中扮演的角色。另外,在稅收策劃、申報、核查與征繳的研究中,由于個人申報的主觀性相對較大,Park et al(2003)、Ma-ciejovsky et al(2007)、Coricelli et al(2010)等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時也采用了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來模擬個人申報的思想活動狀態和最終的納稅決策。在實驗中僅設計單一影響因素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實驗難度,但由于實驗環境過于簡化,與現實納稅遵從環境并不符合,會導致實驗結果的精度較低。隨著心理學和統計學的發展,研究者們更傾向于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
(二)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
當研究者需要實驗環境盡可能接近現實世界中的財稅情形時,往往需要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研究人員采取設計多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主要是為了考察比較在多個影響因素變化的情況下,實驗參與者對此所做出的反應。對于較為復雜的稅收遵從實驗來說,設計多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具有更好的適應性,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各影響因素來對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這對于提高實驗精度有很大的作用。在Friedland(1978)首次組織進行的研究偷逃稅問題的實驗中,就采用了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此后,在進一步檢驗稽查率與納稅遵從行為的研究中,McClelland et al(1991)通過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研究方法檢驗了當納稅人高估檢查概率時的納稅行為以及政府服務在個人的納稅遵從決策中的影響,他們發現,由于一些實驗者高估了實際較低的檢查概率,所以導致所支付的實際稅額高于預期效用理論預測出的理論數額。在行為財政學的各種研究中,研究者逐步考慮了各種多因素影響方面,并將各類影響因素考慮到稅收實驗的設計中。在現實的財稅環境中,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的稅收自然也成為了研究者的研究重點。由于納稅申報的主觀性相對有彈性,故研究者也將心理學因素考慮到行為財政學的研究范疇中。Caroline et al(2001)選擇了若干樣本,從心理學角度去考察稅收遵從的問題,利用實驗數據實證得出了關于稅收遵從的各類動因。而幾乎在同一時期,Kirchler et al(2001)又將心理學作為起點,從逃稅避稅的影響因素出發,用問卷調查法討論了社會對避稅、逃稅在道德標準和合法性方面的認可程度。Chung et al(2003)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了這項研究,他們調查了友好勸說中性別的不同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他們創造性地采用了一個2(男性和女性)×2(友好勸說和控制)的完全析因實驗。首先,他們要求友好一組的參與者寫出并且讀出他們理應完全遵循的一系列理由,然后再要求兩組參與者說出他們的收入和所得稅情況。在這樣的實驗下,結果顯示出了性別和友好勸說以及性別的相互影響在申報所得中的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友好勸說組中女性申報的個人所得要明顯高于該組的男性申報的個人所得。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情緒,這個概念在認知科學中日益得到重視的同時也引起了研究稅收遵從的學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Murphy(2003)在對過程公平與稅收遵從的研究中,就得出了情緒在過程公平中有著重要作用的結論。Cebula(2004)將美國1975-1997年間的實際數據作為基礎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之后認為,公眾對所得稅偷逃稅程度與政府不滿情緒的強烈程度正相關。另一方面,Feld?。rey(2007)將稅收遵從看作是一種心理稅收的契約,在這個前提下考察了在懲罰或獎勵的刺激下情緒與忠誠的相互作用。在這類研究中,情緒雖然已經被視作影響稅收遵從的因素,并且分析了其對決策的作用,但總的來說情緒始終從未作為單個因素,而且情緒在遵從決策中處于怎樣的地位也并未得到詳細描述,而且在以情緒為主題的研究中也并未出現對稅收遵從的研究。除去情緒和公平感,納稅人具有自然人及社會人所具有的很多屬性,其中包括自然屬性———年齡、性別及其他生理差異,也包括社會人所具有的社會知識、法律知識、納稅認知、稅收道德、稽查率、價值取向、大眾的認可以及稅法的公平性。研究者都已經把這些因素作為影響納稅遵從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Trivede,et al(2003)在多因素實驗設計中,在控制部分特征因素的同時研究其余影響因素,通過在實驗室對自愿者測試了道德推理、風險偏好和稽查率、價值取向、稅制公平與否、周圍納稅人所施加的影響對稅收遵從的影響,在獲得一手實驗數據后通過協方差分析得出結論,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個人稅收遵從決策或行為。由于宏觀的稅收申報數據不易獲得,行為財政學的研究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或實驗室方法。在此基礎上,Dhami et al(2007)在基于前景理論的稅收遵從模型中創新地使用了一種權重函數形式,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他們比較了期望效用理論模型同該模型在相同稽查率下,為了獲得同樣的稅收遵從度所需要的罰款力度,該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前景理論模型比期望效用模型更加貼近實際情況,從而能夠較好地解釋人們為什么會納稅這樣一個問題。同樣,Bobek &Roberts(2007)在多因素實驗設計中使用澳大利亞、新加坡和美國的納稅遵從實際情況數據檢驗了這三個國家中社會風尚在納稅遵從決策中所起的作用。文章運用因子分析識別出了三種不同的社會風尚結構,并發現納稅人自身及其親近人群的道德觀念和社會公認的正確行為這兩種因素可以幫助解釋納稅遵從行為。他們的研究認為,這些非理性的因素可以幫助解釋納稅人選擇納稅遵從的動因以及為什么實際納稅遵從度要高于經濟學模型中的預測水平。從此可見,多個影響因素能夠最大程度地模擬真實的財政行為,從而達到研究目的。在遵從動因、稽查率和遵從水平都成為了研究的焦點后,也有學者將稅收公平感與其他因素綜合考慮后來考察稅收遵從水平。Hanke et al(2010)在進行納稅遵從影響因素的實驗分析時,也設計了多個影響因素,在實驗中參與者需要依據不同的稅率、稽查率、罰款率以及公平性來做出納稅決策。許多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時,為了使實驗更加符合實際情況,都會選擇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在研究影響因素對于個人納稅遵從的作用時,有的學者僅僅設計單個影響因素的實驗,而大部分學者為了使實驗更加符合財稅現實,往往采取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式,這樣能夠使實驗盡可能地模擬真實的納稅狀況。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對于較為復雜的稅收遵從實驗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可以通過不斷調整一些實驗要素來進行比對與分析,這對于提高實驗精度也有較大作用。
二、實驗對象
在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方法中,實驗對象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同的實驗對象或者同一實驗對象在不同時期的實驗結果常常是不同的,所以在實驗對象的選擇方面要有嚴格的限定。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不僅會簡化實驗,而且能夠幫助研究者得到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驗結果。就學者們關于行為財政學的研究情況而言,在個體研究對象方面,本文將研究者所選擇的實驗對象分為兩類,即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和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一)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要考察財政行為當事人(包括組織機構納稅者和自然人納稅者)和財稅規則制定執行者的行為。當研究各類當事人決策過程和行為模式時,很多研究者使用了無納稅經驗的參試人員。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主要指在校本科生,在個人納稅遵從的研究中,出于對實驗成本與實驗可控性的考慮,以在校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是非常普遍的。利用大型稅收工程軟件(稅收征管及稽查軟件),讓參試人員模擬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對企業、個人的稅收申報、核查等進行實驗。與針對企業的稅收實驗相結合,研究人員可以設計大型實驗。比如將被測試者分成企業與政府兩個組,利用某一大型企業的實際財務數據,分別由兩個組的被測試者進行稅收策劃、申報、核查與征繳。實驗研究人員可以對參試人員的認知進行引導,而代表政府的被測試對象則可根據稅法的要求檢驗規避是否合法。通過稅收實務的實驗,能夠最大程度上了解并觀測財政行為當事人(包含政府決策者及納稅者)的行為模式和決策過程。Friedland(1978)首次開展了關于偷逃稅的模擬實驗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以一些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樣本量受到了較大限制,但也取得了預期的成果。Alm et al(1992)在設計實驗時,也選擇了在校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他認為就個體決策實驗的精確性而言,在校學生能夠與校外人員達到同樣的實驗效果。在研究財政學中的個體道德與行為差異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時,也有學者在實驗中同時引進有納稅經驗和無納稅經驗的人作為實驗研究對象。Wenzel?。aylor(2005)在研究了稅收道德的差異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這一主題時,首先將對64名無納稅經驗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實驗結果篩選比對,作為比較組(參照組),之后再對1500名有納稅人經驗者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其不同的道德行為與稅收遵從行為。實驗對象以前是否做過類似實驗也應當作為選取實驗對象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參與人第一次參與稅收實驗時,研究人員往往能夠得到更加貼近現實的實驗結果。Park et al(2003)通過實驗方法來分析韓國的稅收遵從影響因素。該學者選取了一批未做過類似實驗的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將實驗參與人分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實驗。McGee(2008)則為了分析比較文化差異對納稅遵從的影響,分別在美國和香港選取了一批本科學生來進行納稅遵從實驗。將無納稅經驗的在校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具有能夠降低實驗成本以及可控性高的特征,因此有許多研究者選擇將無納稅經驗在校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但是當實驗需要參與者具有對實際納稅情況的切實了解和體會時,無納稅經驗的在校本科生就不能作為合適的實驗對象。因此在一些實驗中,研究者選擇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作為實驗對象。
(二)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有工作經驗和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一類則是校外實際納稅人。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主要是基于實驗成本的考慮以及實驗對樣本量的要求。選擇有工作經驗和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考慮到在保持較低成本的基礎上,使實驗參與者與實際納稅人行為更加接近。Cum-mings(2008)在調查預提條件與納稅遵從的關系時,就將一批MBA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每個實驗對象具有不同的初始資本、流動資金。他在實驗中所選擇的實驗對象就包括了一些MBA學生和有過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作者發現,與以在校本科學生相比,有過納稅經驗的學生明顯更加在意稅后收益,而且避稅的傾向也更加突出,實驗所得的結果也更貼近實際納稅行為。與選擇有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作為實驗參試人員相比,也有很多研究人員選擇將校外的實際納稅人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這主要是由于,盡管選擇有納稅經驗的在校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既能節約成本也能克服在校本科生無納稅經驗的缺陷,但這樣的選擇依舊存在選擇實驗對象的范圍較窄,樣本容量較小等問題。因此,有許多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時,選擇將校外納稅人作為研究對象。Slemrod et al(2001)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中就選取了填寫過1994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納稅申報表的一些居民作為實驗對象。此外,Wenzel?。aylor(2004)在調查澳大利亞的稅收遵從情況時,選取了4500位租賃房產物主作為實驗對象。另外,還有Torgler(2003)、Kirchler et al(2010)、Klevenet al(2010)等在實驗中也都選擇有經驗的納稅人作為實驗對象。選擇真實納稅人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因為研究者認為這些納稅人與稅務機關有直接的接觸,是現實納稅過程的直接參與人,他們的行為更加具有可參考性。但這樣選擇實驗對象同時存在著高成本、不易操作等問題,因此采用MBA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實是對兩者的中和,能夠實現優缺點的互補,提高實驗精度。在行為財政學的實驗中,大規模的實驗是不可避免的,所謂大規模的實驗,指實驗參試者數量眾多、人員結構復雜的實驗。大規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實驗精度。Wenzel?。aylor(2004)對澳大利亞的稅收遵從情況所進行的調查,實驗涉及的參試人員超過千名,最后的統計數據為1306名澳大利亞現籍公民,其中人員涉及面廣,包括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次和各層次學歷教育的公民,此種具有大規模參試人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實驗精度,模擬更為廣闊的財政稅收環境,并以此研究納稅人形成道德的過程。通過大規模調查,Wenzel?。aylor證實了基于自我分類理論的假設,即稅收道德促進稅收遵從的關鍵是納稅人是否將社會道德內化并指導日常行為。實驗對象數量的龐大也體現在財稅學者們的跨國調查和實驗中,跨國調查可以在國際范圍內橫向比較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納稅人的行為特征。Belkaoui(2004)橫向對比了30多個國家的稅收遵從度,通過實際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國際間稅收遵從度與證券市場重要性程度、經濟體的經濟自由度、競爭法的有效性呈正比。
三、實驗條件
實驗條件對于實驗結果的精確與否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實驗內部條件而言,在實驗中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以及精確的模擬計算方法能夠使實驗更易于控制、操作和計算,對實驗結果精度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在實驗過程中與外部資源的合作則能夠促進實驗條件的改善,實現資源共享,并提高實驗的精確性。
(一)內部條件
個人納稅遵從實驗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指實驗室的高性能計算機使用程度以及采用的模擬計算方法,這些條件對實驗精度有很大的影響。在Fried-land(1978)最初進行的稅收實驗研究中,由于受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其實驗只是在工作室發放問卷完成的,并不能實現很好的模擬控制。隨著實驗經濟學的發展,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在研究過程中使用合理的計算機軟件,在實驗結果的分析中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并且采用先進的模擬計算方法,能夠節約實驗時間并提高實驗精度。Riedl et al(2001)將納稅遵從實驗的場所選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的CREED實驗室,實驗室中的數十臺計算機能夠實現聯網,充分保證實驗過程將受到較好的模擬控制。但是實驗參與者的獨立性沒有作為考慮因素,實驗允許參與者可以進行交流,這顯然會影響到他人對于實驗的判斷和決策。Alm(2006)設計的稅收實驗中采用了計算機軟件來決定隨機稽查率,并通過電子屏展示實驗參與者的階段性實驗結果。與Alm的實驗類似,有的實驗中會在電子屏告知實驗參與者的階段性實驗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干擾參與者對于其他人的判斷,參與者會自行與其他人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然后在下一階段不斷修改。這也干擾了實驗參與者的獨立性,會影響到實驗的精度。Cummings et al(2008)發現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開展稅收遵從實驗是在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實驗室進行的,他認為參與者在實驗中應當是完全封閉的,于是在實驗室設立了許多小隔間,而且不透露其他參與者的任何信息,完全能夠實現個人空間的私密化。
(二)外部條件
實驗室的內部條件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應當忽視外部資源的利用。與其他機構等外部資源的合作自然也會為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提供研究條件。有些學者會與其他學者或研究院進行合作,完善實驗條件,Borck et al(2002)的稅收實驗就是在實驗過程中與Fischbacher展開合作,利用其在1999年設計的一個計算機軟件來運行實驗程序。最終得到非常理想的實驗結果。與此相比,有的學者則會通過與一些大型的稅務咨詢公司進行合作實驗,提升實驗的專業化程度和精度,Duflo et al(2005)的稅收實驗就是在H&R公司的60個辦公室中進行的,由于H&R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稅收公司,擁有全球頂級的稅收咨詢系統,這一點為進行稅收實驗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基礎。另外,有一些學者則強調與其他大學實驗室的交流與合作,在Cadsby etal(2007)的實驗中,有兩個實驗組成部分是安排在約克大學的高級實驗室,有6個實驗組成部分是安排在Guelph大學的普通實驗室,由于不同等級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存在較大區別,所以結果明顯發現在約克大學的高級實驗室中取得的實驗成果精度更高。實驗精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驗研究的結果與目的,在環境較好的、有計算機聯網的實驗室進行實驗,往往能夠很好地完成實驗步驟,達成實驗目的。但是另一方面,實驗室中是否存在干擾因素也是考察實驗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實驗允許實驗參與者之間開展交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干擾其他實驗參與者在實驗中的決策。因此,在設計稅收遵從實驗時,應盡量實現參與人實驗空間的私密化,盡量確保參與人獨立進行實驗。
四、實驗步驟
學者們在進行稅收遵從實驗時基本上采取兩種方式來進行:(1)將實驗分為若干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改變不同的控制因素,例如稅率、稽查率和處罰率等等,從而在每個實驗階段觀察不同控制因素的影響。(2)分為若干個獨立實驗,每個實驗都在一定的稅收環境下進行,最后再進行獨立實驗間的對比分析。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設計實驗步驟。
(一)分階段實驗
分階段實驗能夠實現實驗影響因素的動態控制,能夠測試不同的影響因素對于實驗的結果的影響程度,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Coleman(1996)在調查預提條件與納稅遵從的關系時,將一批MBA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內部的成員將被分配至不同的稅收環境來進行稅收決策,通過對每個小組的考察,來分析比較不同初始資金對納稅人決策的影響。他將稅收遵從實驗分為以下四個部分:首先進行稽查的預先通知,這主要是測驗當納稅人知道有可能被稽查之后會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其次是提高消費者服務,第三是加入納稅人信息,第四部分是重新設計表格M-1,這是為了檢驗納稅人發生填報錯誤的概率或不遵從增加的幾率。Lei et al(2002)為了研究資本利得稅的納稅遵從度,在實驗中每個部分都設計有12個交易期,每個交易期都持續4分鐘,在每個交易期結束時單位財產都將被賦予一定的紅利。Kleven et al(2010)則將實驗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2007年的填報月份進行;另一部分則是在2008年的稽查月份進行。這些實驗都充分利用了不同實驗階段,通過設計不同的影響因素,考察人們的財稅行為和決策過程。研究者會在行為財政學實驗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理論和納稅人的認知情況,人為地對被測試者釋放不同的信息,從而證得行為財政學中納稅遵從方面的不同結論。Dhami et al(2007)從理論的角度結合行為財政學的實驗方法,在累積前景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解釋了預繳稅款謎題,認為預繳稅款能影響納稅遵從的主要原因是納稅人的損失函數并不是線性的,比起可能獲得的退稅收益,納稅人對損失的感受更為突出。除了風險選擇框架之外,Holler(2008)也將被測試人員分組并將實驗步驟分為若干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釋放不同的財稅信息給被測試者。其研究發現,納稅人在做出納稅遵從決策時會存在目標框架效應,稅務機關可以在納稅人遵從度較高時,強調納稅人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在納稅人遵從度低時重點突出納稅人可能遭受的損失,用信息手段調整納稅人的預期并提高遵從程度。除了風險選擇框架之外,Holler(2008)的實驗研究發現,納稅人在做出納稅遵從決策時會存在目標框架效應,稅務機關可以在納稅人遵從度較高時,強調納稅人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在納稅人遵從度低時重點突出納稅人可能遭受的損失,用信息手段調整納稅人的預期并提高遵從程度。Holler在將被測試人員分為不同的認知階段后,發現將納稅信息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傳達給納稅者,可以提高稅收遵從度。分階段實驗具有比較好的可控性,易于觀察不同影響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程度,但是設計合理的實驗階段非常重要,實驗階段太少可能會影響到實驗結果的精度,實驗階段太多則會使實驗過于復雜,因此,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中,應當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選擇匹配的實驗階段。但是分階段實驗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即前一個階段的實驗結果對于后一個階段有著后續的影響。因此,也有學者選擇將實驗分成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實驗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干擾的問題,能夠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二)獨立分組實驗
將實驗劃分為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很好地解決分階段實驗的慣性效應問題,因為實驗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互相干擾的問題,由此能夠更準確地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Robben(1991)采用實驗研究方法來研究預繳現象,他就采用了將實驗分為若干獨立實驗的方法,將來自于6個國家的674個實驗對象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了10個獨立的實驗。實驗根據國別不同來進行分組,最后進行小組間的對比分析,通過對實驗進行組間控制,實驗結果與前景理論的預測相一致,即處于補繳狀況的納稅者表現出更多的不遵從現象。Kerschbamer(1998)在進行稅收實驗研究時,將實驗參與人分為兩個獨立實驗,實驗中根據參與者的年齡、初始成本來進行實驗分布,同時在這兩個獨立實驗中稅收環境也有較大差異(稅率和稽查率都相差約5個百分點)。Slemrod et al(2001)在1995年調查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納稅人對于稽查率增加的反應,作者將1714名實驗者按照收入和稽查率的不同分為9個小組進行獨立實驗,例如低收入高稽查率實驗小組,低收入低稽查率實驗小組,高收入高稽查率實驗小組等等。另外,Riedl et al(2001)在研究禮品交換中的贈予稅時,在實驗研究中將實驗對象分為公司和工人兩個獨立實驗小組,最后進行實驗小組的對比分析,這樣的獨立實驗主要是期望能夠分析針對不同的納稅對象,調整稅收環境是否會造成不同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分組與相對的獨立組間控制,可以使得實驗發起者對實驗對象的不同認知方面進行控制。在研究澳大利亞納稅人的申報行為及其態度時Ni-emirowski et al(2003)調查了,通過將參試人員按照不同的背景分組,并通過分組對參試人員進行同方向的認知引導(例如從基于稅收的價值、信念、態度和法務知識方面引導),其研究證實了納稅人不同信念、對納稅的認知度和對法務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實際的稅收遵從決策之間的關聯,從其關聯可以得出可靠的結論:對某些避稅行為的容忍和不遵從的意圖是稅收決策的兩個關鍵因素。盡管從心理認知學的角度來看,納稅人對稅務知識的了解到深刻認識是復雜及緩慢的過程,但學者們發現,通過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方法可以進一步將納稅人的認知、納稅決策過程和最終的稅收決定相聯系起來。Creedyet al(2007)所著的關于線性所得稅的相關論文非常具有代表性,對于不同約束條件下怎樣確定線性所得稅的參數給出了非常詳細講解,為了避免過于復雜的數學推導,他給出了一個近似的算法,簡化了計算過程,從而進一步提供了更好的行為財政學實驗研究后的計算統計方法。行為財政學的實驗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公共部門的財政預算管理為主。其目的是將公共管理部門進行財政管理的實際操作流程引入到實驗室進行仿真模擬操作。目前,可以引入的仿真模擬實驗包括政府預算模擬流程實驗、政府采購實務操作模擬實驗。每個實驗還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驗內容細分為不同的子項目,如政府預算模擬流程實驗根據政府預算的流程又細分為部門預算編制、財政收入管理系統與財政支出管理系統三個部分。部門預算編制實驗模擬真實的部門預算編制流程,將被測試者分為財政部門、各個預算單位等角色,使被測試者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部門預算的基本編制流程。財政收入管理系統能夠通過系統的內部控制機制和地方稅務局、銀行、國庫的三方核對,有效控制稅金的及時快速繳納。而財政支出管理系統以細化的部門預算為基礎,將所有財政收支全部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這三個部分既可單獨作為實驗科目,又可以聯系起來組成一個綜合實驗。實驗研究人員可以將被測試者分組,賦予各組不同的財政角色,如預算組、國庫組、預算單位組、政府采購組等。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研究人員可以針對不同的組分配不同的任務,使組內部工作協調起來,并通過業務的串聯,使組和組之間形成業務的協作關系。一次試驗完畢,被測試者可以進行角色互換,使研究人員能夠獲得不同組的全面的財政行為的實驗結果及各類模擬。分階段實驗能夠實現實驗因素的動態控制,能夠測試不同的實驗因素對于實驗的結果的影響程度,但并不是實驗階段越多越好,實驗階段應根據實驗的目的來匹配。但是分階段實驗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即前一個階段的實驗結果對于后一個階段有著后續的影響。將實驗分成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實驗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干擾的問題,能夠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五、結語
我們主要從實驗方法、實驗對象、實驗條件以及實驗步驟四個方面分析比較了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方法,從這四個方面分別對學者們在個人納稅遵從研究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進行了對比。財政學實驗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理論與實驗相結合。行為財政學實驗的突出特點是需要建立在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才能自由運用模擬軟件、實施大型財政學實驗項目。例如稅務實驗,參加實驗之前參試人員必須要對稅法相應的知識點熟練掌握或對納稅規則有所了解和認知,才能進行稅收規劃、申報等科目的實驗。如果參試人員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抵扣條款或個人所得稅都一無所知,就不可能完成一項完整的企業稅收申報或者個人所得稅的申報。研究人員應在實驗之前,反復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督促參試人員做好各項知識儲備,才能達到實驗的基本目的。根據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并結合我國目前納稅遵從的現況,我們認為關于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在實驗中選擇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我國正處于稅收征管大力改革的時期,分析相關稅收政策的改革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使實驗更加符合實際納稅情況,能夠更好地分析比較在多個影響因素下個人納稅遵從實驗所取得的結果的變化,從而為我國稅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在行為財政學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研究人員長時間地對納稅遵從模式所進行的分析,得出了影響納稅遵從的主要因素包括:基于自利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將經濟利益置于首位;基于道德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較為注重社會的評價;基于社會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注重對政治權利的訴求和對自身利益的有效保護,以及由此產生對稅務機關的政治信任等。如此一來,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可以擴展到很多個,同時研究者還需將心理學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考慮到行為財政學實驗中。
2.合理選擇實驗對象,擴大樣本容量。實驗對象是影響個人納稅遵從實驗精度的重要因素,選擇合理的實驗對象,不僅能夠很好地控制實驗成本,提高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精度,也能夠保證實驗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納稅人行為,使實驗結果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研究人員在對行為財政學的研究中,難免會隨機邀請不同專業背景的實驗人員,差異化安排實驗內容。財政學中的稅收遵從是所有公民的必修課,但每個個體所認知的內容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淺是有差異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和針對這一現象,對不同的參試人員進行考察,根據其不同的認知結構,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以驗證和考察所需要的行為財政學結論和觀點。比如認知結構不清晰和認知程度不深的參試人員,所了解的財政學或稅收的內容原本就少,在上機實驗環節就可以少安排一些綜合性的實驗,只安排一些基本的實驗項目。而對財務、會計和財政學了解較專業的參試人員,可以被直接安排參與和稅收相關的實驗,他們的上機實驗就可以增加復雜度或難度,以驗證更為復雜和全面的行為財政學觀點。對于大規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采用分組形式進行的實驗項目,應將單個學生的考核與小組的考核相結合,以全面考核參試人員的認知過程和決策程序。實驗考核可以將研究實驗問卷的結果與在填寫問卷或在稅收游戲答題時的決策過程想結合,主要根據參試人員的綜合表現或狀態來確定,如參與情況(心理變化、認知后的情緒變化等)、個人能力(如財稅知識的應用能力、對其他人員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實際結果的情況等綜合評判。綜合后的實驗結果評判也從單一的由單向打分制,轉變為多維度的全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3.內部實驗條件與外部實驗條件有機結合。實驗條件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精度有決定性的影響。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時,應當盡量保證參與人實驗空間的私密化,保證參與人不受外界影響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另外,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時,應當采用更精確的計算方法和處理手段,確保結果的精確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財政學的實驗環境非常優越。近年來,通過裝備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設備,實現了從傳統手工操作、沙盤模擬一躍跨入先進的計算機模擬,網絡化管理的CAI環境。如今80%的實驗項目可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和操作,60%的項目在互聯網或局域網環境下進行,傳統的技術實驗也可以由掛圖、教師手把手、面對面的輔導方式,轉向多媒體、電子幻燈、視頻以及電子教室系統實現的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方式。先進的技術使實驗內容的廣度深度從量到質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驗效果和質量都會有明顯的提高。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行為財政學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運用現代化實驗手段,采用多元化的實驗模式。除了采用傳統實驗室方式讓參試人員被動認知和現場指導外,還可以大力采用電子計算機化的實驗手段,一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投影技術制作多種財稅認知課件,增強參試人員主觀認知的能動性,利用這種方法可及時補充相關學科最新發展的新信息等等,增強實驗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網絡輔助實驗平臺,向廣大參試人員提供該實驗的課件、實驗網絡資源、設計實驗及答疑討論區等內容。參試者可以從中下載獲取該實驗對應部分的教學資料、實驗數據等。答疑區可以使參試者克服羞澀,促使其主動、大膽地暴露自己最真實的財稅行為(在討論區還由實驗研究人員擔當主持),由參試者進行自由的討論與交流。
一、基于個性化發展財政學本科人才培養與教學平臺
培養人才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為了培養人才而展開。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畢業生工作與學習的競爭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為原則,即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而非“因材施教”。傳統的財政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拓寬本科生知識面、培養學習與創新能力方面。具體而言,就是知識結構完善、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熟悉財稅基礎理論、熟悉財稅基本政策法規,具備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分析財稅問題的能力。它忽視了與學生的興趣、個人職業規劃等個體差異性因素,這種在不以學生為中心確立的人才培養目標下,培養出適應社會的能力就相對較差?,F在,我國許多綜合性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正在雙軌推進培養學術型與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與制度。面對近幾年就業難的問題,培養創業型、創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過,對創新型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基于此,基于個性化發展的財政學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相對于重視知識傳承、學術養成、標準化教學、批量制造的傳統財政學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種類型的高級人才:學術型、職業型、創業型與創造型等。況且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包括財政專業大學生的創業基礎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優勢,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與潛能,其更易于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創業型與創造型人才。個性化教育是引導個性生命獨特性發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異為前提,以提供多樣化教育資源和自主選擇為手段,以促進個體生命的自由和充分發展為目的(馮建軍,2004)。基于個性化發展的財政學本科教學培養目標,應該從尊重和培養個體的個別性、特殊性、差異性立場出發,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個人職業規劃,充分利用各自學校的資源優勢與特色,引導學生向不同類型的專業領域、不同層次的專業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創造足夠的條件,培養學生在財政學領域具備一定的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培養財政學專業個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徑主要表現為:首先,在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階段,培養目標應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廣博”培養原則,進一步擴充通識基礎模塊,增設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類、工具類課程為先導,以經濟學基本原理課程為核心,以人文素質類、科技類課程為輔助的綜合課程體系。其次,在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專業及拓展教育階段。結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專業培養的同時,圍繞專業課程進行充分的拓展,引導學生結合專業與個人興趣,合理制定大學選修課程菜單。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建立以財稅類課程為必修課,以經濟類、管理類相關課程為選修課的綜合課程體系,同時,輔之以學術講座、第二課堂等開放式培養手段。選修課的取舍要體現不同高校的資源優勢與特色,體現不同高校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個性。并且,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課程供學生選修,使學生最大可能地選擇自己最有興趣的課程,激活他們的多元興趣與多種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差異性發展。再次,在財政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創新能力培養階段,就大學本科生的人才培養而言,本階段培養手段與方法是否科學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創新能力的積累和今后個人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此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應弱化理論課程的安排,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通過學術報告、學生科創、社會調查、案例分析、社團活動、假期實踐、畢業實習等方式,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實施人才培養活動,為財政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后的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與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個性化財政學本科大學生的具體方法
這種以培養個性化財經類本科大學生為目的的教學模式,應該以“問題—發展”模式為主。正如李亦菲在《個性教育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對立,盡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合作對話、平等、民主和互惠的關系,而不是先知與后知、控制與被控制、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這種沒有拘束的開放交流,是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課和選修課中,教師可以組建多元的小型團隊,引導學生各自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組建自己喜歡的個性化團隊。以公共收入與支出的部門為導向的“職業型”研究團隊,以“經濟與社會”為導向的“創新型”研究團隊等。并將最近興起的行為經濟學、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試驗法,用于財政專業課程的講授,將此教學方法運用于各種財政實踐中模擬和實踐,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應該以“問題———發現”型的新型模式為主,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為輔,對教師各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備多層次的教師隊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師隊伍,也要有負責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隊伍,還要有針對學生特殊需求的專業輔導員隊伍,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大學究竟是專門搞學術研究的地方,還是培養個性化、專業化、富有創新思維人才的地方,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另一方面,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延展到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國庫、稅務機構等財政活動現場,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積極投入。使“講堂”變為“討論”、“對話”、“研究”內容“發酵”、“火花四濺”的具有個性色彩的“研究性學堂”,以增強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來選擇組合教學方法。但要注意在運用試驗教學法時,要與課程的合理定位、內容設計和相關資源建設相結合。學生學習的場所不應該受到約束,應該在廣闊的天地中自由成長。
作者:仇曉潔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教學的內容安排問題。在具體內容上,表現出了兩種主要傾向,一是繼續以傳統的國家分配論為出發點,一種以公共產品論為起點,這兩種體系的斷裂與對立表現出了國內財政學界在基本理念上的不同理解和思想沖突,不同學校的財政學理論教學在內容上差異巨大,整合兩種財政學體系的基礎理念顯得很有必要。同時,財政學的很多基本理論和概念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差異也很大,像財政的概念,有的教材認為是國家和政府的分配行為,有的認為是收支行為。對財政的屬性進行界定,有的教材有,有的教材又沒有。與此同時,財政學教材的內容也有些與實際脫軌,對稅收、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內容介紹得比較少,很多非財稅專業學生學完財政學后并不再學稅收學了,因而對稅收知識了解甚少,這就為以后進入社會從事財稅實務工作埋下了脫節的根。
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問題。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在教學手段方面仍然很落后,依然是教師課堂上講,學生認真地做筆記,記概念,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師生存在著教學“梯級差”,幾乎沒有太多互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沉悶。有些院校以為實現了教學多媒體化,教學效果就可以成倍大增了。事實上,在多媒體授課方式下,只不過是將手工板書的知識灌輸變為計算機頁面展示,教學的模式并未有多大改進,甚至因為課件播放速度過快,學生來不及記憶和消化課堂內容,效果比以前更差。成績考核和評定也是以期末考試“一考定終身”,沒有平時的課堂內外考核指標。這樣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學生平時聽課也會感覺枯燥不已,缺乏對財政實踐的感性認識學完之后對財政學理論知識也理解不深刻,只有靠到考試前猛背狂背,考完試也就丟得一干二凈,這種教學手段和模式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解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財政學課程教學的優化與創新路徑
(一)針對不同專業選用差異化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不同的專業需要在統一的大教材體系下選擇差異化的教學重點內容,以滿足各專業未來知識和實務的需求。如財政專業的《財政學》課程應在強化基礎理論的前提下,注意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金融專業應增加國債部分內容的課時量;國際貿易專業應增加關稅政策、國際稅收等內容的介紹。對于不開設稅收課程的財務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應增加稅種知識的課時比例,而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增加社會保險、社會保障以及公共福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內容上,應該以公共財政學理論體系為主,主要包括政府經濟職能、公共選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及政府分權等內容,其制度基礎是市場經濟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在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結課后,會計、稅收、財務管理等專業課開課之前開設,使課程在安排上能夠前后銜接,使知識的傳授具有連續性、邏輯性和科學性。
(二)在教學組織方式上,應引入討論、案例教學及社會調查等多種教學方式。財政學理論教學中應更多地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課堂討論,通過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揚長避短,達到教學相長。如財政部分側重理論應以課堂講授為主,討論為輔。具體可以在講授財政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就財政總論、財政概念、財政制度、財政職能、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國家預算等一些重要理論問題進行專題討論,也可以結合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一些專題討論。通過討論以使學生開闊思路和視野,舉一反三,更好地理解社會經濟政策。稅收部分側重實踐,因此應以案例教學為主,課堂講授理論為輔。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求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在接近實際的條件下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財政政策和實踐貫穿整個社會運行,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需要布置適當的社會調研任務,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家財政政策和民生概況,在學生調研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所在,進而為其思考政策制定和改良提供視角和思路,增強對書本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比如通過調查三峽移民的生活,可以更深刻理解轉移性支出的意義和功能;通過調研地方政府豪華辦公樓攀比之風,可以知曉財政監督與預算透明的重要性等等。
關鍵詞:公共經濟學;培養模式;創新
一、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培養面臨的新挑戰
本文所指的研究生主要是全職碩博研究生。從嚴格意義上說,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傳統財政學更為寬廣,但本文并不區分這兩個專業,而將其視同一致。
1、社會需求的新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和流動性強的特征。首先,社會需求多元化。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去向“天然”地與政府部門聯系密切,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非政府部門對本專業學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實際就業狀況表明,政府機關和高??蒲袡C構已不再是該專業研究生的主要去處,金融機構及其他企業、公共事業部門以及社會中介組織也逐漸成為本專業研究生的就業選擇。根據我們對本專業研究生的跟蹤統計,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有高??蒲袡C構、政府機關和公司等三個方向,且人數結構也基本保持在“三、三、三”比例。其次,崗位間流動性強?,F代社會發展和激勵模式的改進使得原本“從一而終”的就業模式基本不復存在,出于效率和公平等原因的考慮,就業單位經常要求畢業生在其內部不同崗位間進行交流體驗。這種崗位間流動不僅符合就業單位的利益要求,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條件。根據調查,不論就業單位的性質如何,本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后五年內往往都有兩個甚至更多崗位的經歷。再次,單位間流動性正在增強。除了上述單位內部崗位間的流動性外,目前畢業生在單位之間的流動性也在逐步增強,特別是在政府到企業,企業到企業之間的流動性尤為突出。
2、學科發展的新趨勢
當前,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學科在研究范圍、研究內容和研究問題等三個方面呈現出新的趨勢。第一,研究范圍更為寬廣。隨著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與市場的分工邊界重新厘定,第三部門即非營利組織興起且發展迅速。除政府部門外,市場中的公共企業以及第三部門也成為公共經濟活動的主體,政府、市場與第三部門之間合作的現象日趨增多。由此,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的研究范圍相應擴展。公共經濟學(財政學)不僅關注政府這一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而是要研究以政府經濟活動為主體、以企業和第三部門公共經濟活動為補充的所有公共經濟活動,三種主體參與公共經濟活動的制度安排、行為、效應都成為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研究內容深化細化。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且相對穩定之后,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的研究逐漸由關注宏觀制度改革轉向有關理論、制度的更為具體問題的研究。同時,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在與公共管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交流融合中也不斷吸取其他學科的優勢,再加之以制度經濟學、實驗經濟學、博弈論等為代表的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積極吸收和運用,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對公共經濟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深化。譬如,對公共支出理論的研究,傳統財政學大都側重于研究總支出,也不大注重支出決策的政治過程,現代公共經濟學則不僅細化研究每類具體的公共支出及其經濟效應,而且也將支出決策過程作為研究的重點內容。第三,研究的問題更為實際。一方面注重政策化,不僅關注公共經濟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而且更為關注公共經濟理論如何與現實結合,轉化為公共政策:另一方面注重本土化,公共經濟學(財政學)要在中國保持生機和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關注國情,立足現實,中國學者在財政分權、公共品供給、稅制優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收獲。
3、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新挑戰
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學科發展的新趨勢為本專業研究生培養提出了“寬、細、實”的挑戰:其一,如何通過培養模式改革,使學生擁有比較寬厚、系統的知識基礎和較為全面的專業素質,以適應未來寬口徑的研究教學和實際工作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其二,如何通過培養模式改革,使研究生掌握國際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學標準的學術規范,以形成扎實學風和良好學養,做深做細研究,做精做好工作?其三,如何通過培養模式改革,使研究生能夠“頂天立地”,不僅具有開闊的國際研究視野,還能了解國情,關注實際,提高能力,做出有思想、切實際、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具備長期發展的視野與能力組合?
為應對上述新挑戰,山東大學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首先明確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既要培養符合現代經濟理論研究要求,富有學術競爭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也要為社會、企業和政府部門培養人格健全、知識全面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此,我們在研究生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
二、應對新挑戰的公共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
1、利用一個平臺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
當前研究生的培養平臺主要在各個學科,即使在同一學院內部,各個二級學科之間的交流都不是很暢通,更難以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因此,要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知識基礎、提升其專業素質,實現“寬口徑”培養,必須要有統一、開放的平臺為基礎。2006年,山東省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重點研究基地在山東大學成立。該基地融合了山東大學財政學、衛生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公共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人員,為實現跨學科研究與交流提供了良好平臺。研究基地通過聘請跨學科、跨領域和跨單位的教師授課,由不同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同一課題研究,組織多個專業研究生共同參加山東大學公共經濟學討論班,舉辦跨學科的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交流會,編輯出版《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齊魯文庫》、《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山東大學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報告(workingpaper)》等系列出版物,建設山東省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基地網站等方式,重點關注公共經濟理論的研究進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與評估,在促進各學科研究相互交流融合的同時,也為公共經濟學(財政學)研究生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論文選題、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的學習借鑒、學術交流與討論以及學位論文出版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通過該研究基地平臺,不僅實現跨學科、跨領域和跨單位的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也實現學科交叉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特別是對于學生寬厚知識基礎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迄今,在研究基地的平臺上,由研究基地研究生自主發起、主要由研究生主講、由研究生點評的公共經濟學討論班已成功舉辦50多期,由研究基地培養的博士學位論文入選的《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齊魯文庫》已出版四批共17本,主要由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完成的《中國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已出版四輯,由研究基地師生共同完成的《山東大學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報告(workingpaper)》也已出版40余期,研究基地作為跨學科培養的新形式和新平臺,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2月,我們依托基地研究力量和研究方向自主設置的公共經濟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正式獲批,并于2010年開始招生。
2、全面實行研究生“雙導師”制
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下,學生往往局限于甚至“隸屬”于某一位導師名下,主要接受一位導師的指導。這種模式雖保證了導師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但往往會因導師的專業限制而無力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特別是導師作為高校中的專職教師,社會經歷有限,可直接動用的培養學生的資源有限,存在著培養社科類學生的“天然不足”。為彌補這一不足,山東大學全面推廣“一個學生,兩個導師,三種經歷”的培養模式,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的每位研究生除有本單位的指導教師以外,還選定來自校內其他單位、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實際工作部門的專業人員作為第二導師(稱為“合作導師”)?!昂献鲗煛必撠熖峁I實習、合作研究等條件,協助校內導師開展研究生指導工作。通過“雙導師”制,學生向擁有不同知識結構、學緣結構的導師學習,更多了解和認識社會,開闊研究視野,發現研究課題,提升研究水平。迄今,我們已經聘請了來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地方財政部門與發展改革部門等單位的10余名專家學者出任“合作導師”,與荷蘭蒂爾堡大學、法國雷恩一大、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等實行了博碩士生的聯合培養制度。“雙導師制”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保證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又擴大了學校與其他單位或部門的學術交流和社會聯系,還可以有利于高校服務社會目標的實現,可謂一舉多得。
3、著力推動研究生的“五種經歷”
當前大多數研究生只擁有單純的校園教育經歷,這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投入,有助于系統掌握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但過于單一的經歷使學生缺少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不利于學生研究視野的拓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更不利于產生創新性研究成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培養中著力推動“五種經歷”,即在研究生學習期間,通過學校聯系和鼓勵、學科組織和籌劃、導師指導和推薦等多種措施,使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在學期間確保:(1)10%以上的同學擁有第二校園經歷。目前我們在國內與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建立了研究生層面的交流制度,每年都有同學到另一所名校交流學習1學期,學生不僅在專業學習上有所收獲,還可以感受不同的校園文化和學術風格。(2)10%的同學擁有海外學習經歷。目前我們已經與法國雷恩一大、荷蘭蒂爾堡大學進行了研究生層面的實質性聯合培養和密切的學術交流關系,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與提高外語的同時,還開拓了國際視野。(3)100%的同學擁有專業實習或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經歷。每年的寒暑假,我們都要求學生回家鄉進行專題社會調查,2007-2009年,我們還結合國家課題研究,連續三年在全國各地組織了由全體研究生參加的農民入戶調查,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學會從專業視角觀察分析經濟問題,也鍛煉了學生的溝通和組織能力。(4)100%的同學擁有參與課題研究的經歷。堅持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理念,讓每位研究生都參與課題研究,保證每位學生都可以擴大專業知識基礎,并接受到科學系統嚴格的科研訓練。(5)100%的同學擁有參加全國性或國際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的經歷。我們每年主辦或參與主辦1~2次國際學術會議或大中型全國性學術會議,每位研究生都能有機會進行學術交流,還鼓勵并資助研究生參加博士生論壇及其他全國性學術會議甚至國際會議,提高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能力?!拔宸N經歷”的鍛煉學習,使得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4、創新教學方法,擴展教學內容
傳統的研究生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的廣度與深度不夠。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強調研究生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研究生為中心,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一方面,我們開設專門的“前沿講座”課程,全部由學生主講、學生點評,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人人受益。另一方面,我們還與地方的財政局、稅務局以及企業簽訂校財、校稅或校企合作協定,設立學生實訓基地。對于一些現實性很強的教學內容,聘請實際部門工作人員主講,并實現現場教學。
我們根據現代公共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對傳統財政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擴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強調公共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本學科團隊在公共品基礎理論、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研究上的特色和優勢,既向學生介紹最新理論動態,又同時向學生展示如何進行研究,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第二,重視公共政策的教學??紤]到本學科突出的應用特性,我們在研究生教學中還特別強調對公共政策內容、方法以及案例的介紹,使學生在充分掌握已有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加深對社會現實的理解,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5、扎實進行研究方法與學術規范的指導
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規范學術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公共經濟學(財政學)專業通過開設專門課程、專題研究以及聘請其他單位、其他學科、其他領域專家講座的形式,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方法指導,就如何進行社會調查、調研報告寫作、論文選題、資料搜集與文獻綜述、學位論文寫作、學術交流以及學術評價等給予全方位指導,使研究生人人掌握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和學術規范。我們還特別注重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針對近年來學術活動中道德失準、行為失范的問題,為防患于未然,山東大學專門出臺了《山東大學學術道德規范》,我們從研究生入學伊始便進行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并將其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約束學生的學術研究符合學術道德規范要求,避免出現失德、失范問題。
三、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效果
我們在思想上有個誤區,總把“教學”作為一個詞來理解,實際上,“教”與“學”是分開的,教是學的手段,學是教的目的。作為老師,不能以完成教學工作量為目標,而是要把如何通過教使學生開始學作為目標,從教到學,才是教學的真正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學內容的選取至關重要。教學內容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確切地講,教學內容涉及學生學的是什么內容,財政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課程,是一門通識教育課程,而通識教育的含義就是幫助學生提出“人是什么”的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這一問題的答案,既非一目了然,亦非無從尋覓[1]。
1財政學的教學內容
人是帶著問題活在世界上的,這是人所具有的社會化本能的基本特征,而財政學對個體身處的社會化環境的介紹遠強于其它課程,對學生了解社會環境幫助極大。自20世紀90年代提倡公共財政以來,財政學教學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理論、兩個行為、兩個關系、兩個管理”。兩個理論就是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兩個行為是財政收入行為和財政支出行為,兩個關系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和政府間的財政關系,兩個管理是宏觀經濟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
2財政學教學內容的特點
具體來講,公共產品理論涉及公共產品特征和供給模型,公共選擇理論分直接民主和代議民主講解;財政收入由稅收、非稅收入、國債和國有資產收益組成,財政支出則區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需要說明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政府間財政關系主要是集權和分權的對比變化;宏觀經濟管理要證明政府利用財政貨幣政策干預宏觀經濟的有效性和可實施性,國有資產管理是我國社會主義公共財政區別于西方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之一??傊?,這些教學內容存在以下顯著特點:第一,宏觀性強,但個體關聯度弱。比如財政收入和支出,任何一個構成項目都關系到全國各個地區、各類企業或人群,宏觀性非常明顯??墒?,若平均到每個個體,這種關聯度就弱多了;第二,公共性強,但內容之間邏輯聯系不緊密。比如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都帶有公共性特征,不過,公共產品是從產品特征出發進行理論分析的,是偏好由結果顯示問題。公共選擇則是從政治行為人的經濟性出發進行理論分析的,是偏好表達博弈的問題。兩大理論雖有聯系,卻不緊密;第三,實踐性強,但理論與實際不同步。比如國有資產管理,在復式預算構建目標中,明確提出編制包括國有資產預算在內的復式預算體系,這將極大提高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可實際執行中,只存在公共預算下的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理論與實際相差太大。
二教學內容多學科融合的必要性
從財政學教學內容的特點上可以看出,財政學教學中出現的很多困難是由教學內容造成的,歸納起來有:第一,教學內容過于龐雜,學習負擔重。財政學教學內容是非常多的,單靠財政學的講授,很難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應通過財政學教學內容的拓展,將其他學科與財政學相結合,利用學生已獲得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來幫助理解掌握財政學知識,融會貫通,減輕財政學的教學任務。這也是通識教育的實現途徑之一,即教師在授課時不是限于講授一門課,而是將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于所授課程[2];第二,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學生不易接受。雖然財政學有利于學生理解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培養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但其特點也導致了講授過程易于泛泛而談。為解決這一問題,較實用的方法是進行案例教學。不過,在當前信息流通加速和手段更新的背景下,要想發揮案例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持,利用多學科交叉下的融合來理解特征,來對案例進行長遠且全面的分析;第三,教學內容脫離應用,學生不愿接受?;诰蜆I壓力,學生總是從是否有利于應用能力的培養來衡量課程,只要是與考研、考公務員、考職業認證相關的課程,就是重要的課。財政學恰與上述內容存在差距,故其變成了期末考試及格即可的無用課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差。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一方面與當前本科教育的功利性太強有關,另一方面,脫離應用的教育也是不利于學生成人的,如脫離應用的純理論學習,可能會造成學生的軟弱無助和被動性[3]。因此,在財政學教學中,需要引入哲學、歷史學和心理學等其他學科內容,通過歷史案例、心理分析和哲學批判來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感受到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從而產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財政學教學內容的多學科融合
教育是實現個體可塑性的重要工具,但思想的轉變是漸進的,這就需要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從每一個思想的起源說起,經過思想本質、內容、變化的學習,才能使學生更容易更好地吸收已有思想,整理、歸納、總結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故財政學的講解應考慮從人的起源講起,經過集群到組織到國家,才出現財政,從而闡述清楚財政的本質和內容。這就要求將哲學、歷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擴充進財政學教學內容,從哲學維度分析財政本質,從歷史維度演變財政收支,從心理維度詮釋倫理關系,重建知識面寬廣、教學意義深刻的財政學教學內容。
1從哲學角度拓展財政本質內容
對經濟學的哲學本質回歸,在國外已有較多研究,不過,這只是在經濟學層面上的回歸,并沒有具體到經濟學下屬的財政學分支。至于我國,雖有關于經濟學倫理化的研究,但同樣也沒有具體到財政學科上。從多年教授財政學的實踐經驗上看,我以為從哲學角度拓展財政本質,就是圍繞財政所具有的“公共性”基本特征,沿著“信仰—權力—表達—幸?!边@條線索,去尋找個體為什么會接受公共生存方式、為什么會以稅費形式將收入轉移給政府等問題的答案。因為哲學的全部出發點就是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過程中引導人們對現成的一切進行批判和反思,并在這種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發展自己的人格個性[4]。所以,哲學需要與各學科的融合,其中財政與哲學的融合就是從財政的分配本質上去尋找相關答案,明確地說就是私與公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探尋將涉及圍繞分配所形成的各種現實復雜關系,也只有與哲學融合,才能使學生全面認識這些復雜關系。也就是說,財政與哲學的融合,對應的恰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能使學生從私與公的分配關系中,審視并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實現個體幸福和國家安康的建設者。
2從歷史學角度拓展財政收支內容
任何正規的專業教育都應包括史的內容[5],財政學的教學也不例外,這是因為:第一,歷史是財政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背景。每一種思想或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究其原因,都與特定的歷史環境有關。世界范圍內財政的發展歷程充分表明,人類社會的財政活動,是與國家的存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財政的講解若缺失了歷史脈絡,學生就很難深刻理解各種財政思想或行為所產生的原因及所要發揮的作用。第二,財政與歷史的結合有助于分析經濟增長。自1936年凱恩斯提出赤字財政后,財政就開始承擔維持經濟增長的責任,這一點在我國表現的尤為明顯。建國以來,我國財政一直具有明顯的生產性質。巧合的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在對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中,歷史也已成為一個核心要素[6 ]。第三,財政與歷史的結合有助于理解改革。改革是社會各階層、各集團利益的重新分配,可以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財政改革史。從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財稅改革,到唐安史之亂后楊炎兩稅法改革,再到北宋王安石變法和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財政收支的變化反映出了改革的本質和難度所在,即利益關系的變化。如何協調利益關系的變化,如何實現增量和存量的雙贏,不僅是歷史問題,更是財政問題。因此,應將歷史與財政結合起來,以歷史上的財政改革家為支點,沿著“商鞅—桑弘羊—楊炎—王安石—張居正”這條線索,從歷史原貌中尋找財政收支內容,從歷史變遷中了解財政收支變化。更為重要的,還要利用財稅改革的歷史經驗和規律來理解當前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從而尋找出推動經濟增長與改革深化的財政之路。
3從心理學角度拓展財政倫理內容
“現代經濟學往往被視為獨立于心理學的,但實際上,經濟學的整個發展過程卻與心理學密切聯系在一起”[7]。自馮特開創現代心理學以來,在人性探討方面心理學依次經歷過以詹姆士為代表的本能論、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論和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論,對人的本性概括逐漸從追求最大自身利益的“本能人”過渡到在社會范疇內追求最大妥協利益的“社會化本能人”,但經濟學沒有跟上心理學的這一發展過程。或者說,經濟學分析被人為地規定在“理性人”這一層面上進行,使經濟學研究出現了個體性與社會性之間的悖論,這一悖論在財政領域體現的更為具體。以公共產品供給為例,從理性人角度出發,免費搭車和公共悲劇是必然發生的,這使公共產品的提供只能依賴于政府,個體無能為力??蓪嶋H情況是個體提供公共產品的實例是非常多的。因此,應回歸心理維度,將財政學與心理學結合起來,構建在重視社會關系、實現社會和諧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的倫理財政。其實,在財政學的教學內容中,公共選擇理論所研究的內容本就與心理學有直接關系,一個人的偏好不能產生公共決定,但公共決定卻是在每位個體的偏好匯總之后形成的。如何從分散的個體偏好匯總成公共的集體偏好,這一過程涉及個體在社會情境中的情感、思想和行為,這就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將財政學與心理學結合,可考慮沿著“社會化本能—群體—社會自我—社會思想—社會情感—道德與合作”這條線索,尋找減少強制、實現合作,將公共悲劇轉化為公共幸福的財政倫理之路。
參考文獻
[1]艾倫·布盧姆.美國精神的封閉[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
[2]上海金融學院財政系.財政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62-69.
[3]瑪莎·努斯鮑姆.告別功利[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45.
[4]程廣云,夏年喜.哲學教育三論[J].教學與研究,2011,(10):89-96.
[5]孫文學,齊海鵬.中國財政史教學科研研討會論文集:風云際會財政史[C].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13-20.
關鍵詞:財政學;應用導向;實踐體系;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財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
作為應用經濟學科,財政學專業的研究范疇涵蓋了政府部門在資金籌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論、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時也包含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稅收問題。通過該專業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財稅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目前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眾多全國性重點建設高校以及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設置了財政學專業,按照不同的高校定位目標以及專業的發展規劃,財政學專業在專業的人才培養路徑上應形成自身的培養特色,以期在面向社會需求的銜接中建立起專業人才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按照培養方向和規格劃分,大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大致可歸類為應用型、研究型、復合型和創新型四種。財政學專業因關注宏觀運行和國家決策的學科專業的限制,人才培養基本局限于研究型。閩江學院作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必須使用差異化的培養策略。2004年閩江學院財政學專業自設立之日起,就積極探索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之路,在各本科高校尚未開始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的時候,區別于傳統的研究型培養定位,率先提出了“培養應用主導型財政學人才”的培養思路并付諸實施。
二、財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確立
在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確定之后,為了培養目標制訂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自身的合理定位尤為關鍵。作為新建本科院校,閩江學院在師資力量、學生的研究能力方面會稍遜于重點建設高校但又略優于??茖W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同時,作為區域性地方性院校,培養方向上應以為地方輸送經濟建設急需的人才為主。基于以上幾點,為建立專業建設的比較競爭優勢,閩江學院確立了學生在實踐能力上強于重點建設高校、在崗位創新上優于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閩江學院在強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控能力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的動態需求,不斷優化財政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策略,強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目前已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以專業素質為基礎、以實踐能力為根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路徑。
三、財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
1.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應用實踐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為了實現對學生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的雙向培育,財政學專業教師團隊應當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傳授能力與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即教師除了要勝任基本的課堂基礎理論教學外,還需要對專業相關的就業崗位有必要的了解,只有自身具備較高的技能崗位水平,才能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這無疑對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閩江學院財政學專業從教師引進和自身培養兩個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引進上,主要從具有行業工作背景并具有本專業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人才中選擇,對于行業的特殊杰出人才在不能全職聘用的情況下,采用兼職講座教授的方式進行聘用;師資培養上,積極選送本專業教師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并建立起專業課教師定期到相關行業企業掛職甚至輪崗的培養制度。
2.創新專業培養方案
從2005級開始閩江學院財政學專業制定了以實踐為導向的中期實習制度,即通過五個學期的校內課程學習后,在第六個學期實施半個學期的校外實踐基地的集中實習,通過頂崗的專業實習,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提高的同時,對于自身過往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掌握的不足會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實習過后的針對性主動學習使得學習效果大大提高,同時,頂崗實習使得同學們取得了與畢業實習完全不同的實習效果,學生會有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的感性認識,通過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在專業選修課及自我學習上也會有極為明確的目標,每年的中期專業實習效果調查數據分析表明,中期實習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和職業規劃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
閩江學院根據廣泛的教學調研,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大膽開展教學改革,提出了“重方法、重基礎、重實踐”的教學思路。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重點把關教師選用的教材、教學大綱的制定,在培養方案上拓寬基礎課程的教學,課程上引入實際經典、熱點專業問題,開設財政學前言系列講座等;教學方法上,引入課程論文、學習討論小組、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運用案例分析、研究討論、實驗實訓等教學載體,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教學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實踐內容上,增加“稅收管理”“國際稅收”等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雙師型”教師把科研的最新前沿與實踐的實務知識引入到第一課堂,從而加強理論教學與社會需求的關聯性。
4.創新推進第二課程實踐體系
為增加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結合度以及第二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度,閩江學院財政學專業在第二課堂的建設方面圍繞專業賽事這個基點,通過賽事的理論補缺、專業選拔、集中培訓、實踐模擬等方式,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性互動局面;通過與團學合作,兼顧到學科的交融性,以財政學專業為主體,吸納會計學、金融學等相關專業的加入,組建全校性學術社團――財稅俱樂部。俱樂部通過電子期刊、學術網站、學術沙龍等進行財稅、會計等專業知識的學習,所有的專業活動教師都全程參與指導;同時,不定期聘請學術帶頭人、政府機構負責人、校外行業專家面向社團進行專題講座;根據俱樂部專業會員的不同學習情況,選拔會員參加福州市稅法知識大賽、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等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專業賽事活動。2015年閩江學院作為唯一的一支地方性院校參賽隊在與眾多全國知名高校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晉級全國賽。
5.深化與行業企業的合作
一是在培養方案實踐能力體系的制定過程中,廣泛征詢相關機構對學生崗位專業能力的培養訴求,縮短學生就業后的崗位適應期;二是廣泛開展科技合作,教師深入行業了解當前最新的實務熱點問題并開展科技咨詢服務,教師在提高自身實務能力的同時亦提高了行業對本專業的認可,同時,專業邀請行業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實務前沿;三是簽訂正式合作協議,在合作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實驗實訓基地,從而為學生的專業教育、實習實訓提供更多的平臺。
參考文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