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11:1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物理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物理教學應該以理解為基礎
如今的物理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授之以魚,而更多的要授之以漁,從物理的內容出發,引導學生對于物理現象與方法的掌握,從而使學生能夠結合問題思考得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無論在課堂還是相關的考試,根據近年來的社會發展與教育思考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因此,單純關心學生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能夠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塑造物理模型與思維,實現對物理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1.2注重學生對知識架構的塑造過程
高中物理在知識層面上是一個整體性的知識網,知識點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而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際授課過程中結合高中物理知識點的特點能夠將各個部分逐個分解,層層深入,引導和幫助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形成清晰的脈絡,結合課堂練習與課后習題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熟悉,在各個知識點分析完成后再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從而把高中物理知識脈絡通過系統的安排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總結和分析,形成自己對知識點間的關聯的理解,進而結合實驗等環節完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興趣的培養。
1.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分析問題的角度進行物理學習
不同于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當前的教育要求學生不但要理解知識還要學會使用,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待物理問題時不是等待教師揭曉答案然后分類型分情況的進行記憶,而是結合問題的原因、過程進行分析和探索,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的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或與學生進行相關的物理問題的交流時能夠多提問、多引導,進而加深學生對思考方式的記憶的同時促進和培養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最終在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下能夠形成自己的完善的物理思維和解決物理問題的分析方法。
2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思考
針對以上要點,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過程中能夠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包括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完善與關于物理學習對于物理現象的解決方法的加強,因此教學設計需要考慮到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做出如下的改良和完善。
2.1實驗優先
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近年來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因為應試教育的原因使教師采取“看圖說話”的教育教學方法來節省實物實驗所“耽誤”的時間,而從當前的教育要求來講,這是極其不利于學生物理學習的,一方面物理實驗的現象均來自于對教材講解的記憶,忽視了對學生對于物理現象觀察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對于物理學習增加了更多的“假設”,這種物理現象靠想象來完成的物理學習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反而使相關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形成了困難,也容易造成學生憑空想象的學習誤區,所以需要在教學設計上著重對實驗的安排,以實驗為引導,培養學生從現象中得出結論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2.2教學內容形象化,方法多樣化
鑒于高中物理的知識內容相對抽象,而為了完善教學的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相應的物理學習能力,需要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將教學內容通過一些實際生活現象與對應物理現象相關聯的手段來形象化物理對應知識點,除此之外也可以結合網絡技術與手機的一些模擬應用軟件來實現對現象的模擬和實驗,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更清晰的構建知識脈絡,形成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正確方法和態度,進而具備物理學習的思維和能力。
2.3教學設計的人性化
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并具備解決物理問題的分析能力,而同時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接受程度和不同學生的差異,高中物理教學不是幾個人的科研小組,所以由于學生個體在物理學習的思維理解及其他方面有高有低,在教學設計方面需要對學生整體對于物理教學的接受程度進行綜合的考慮,從而保證學生整體對物理學習的進步程度能夠取得協調。
3結束語
(一)認知特點
初中的物理通常以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因此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多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習慣于就“現象”論規律,而高中的物理需要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判斷來建立一個抽象的模型,自己模擬出“現象”后再來探索其中的規律,而學生這方面能力相對較弱。
(二)心理特點
正值青少年時期的高中學生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對未來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但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有時會出現盲目的狂熱和急躁,以及不記后果的沖動。自我意識增強,希望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評價也比初中充實和客觀,但有時會自尊心過強,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會轉化為自卑。
二、課堂引入的設計與思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物理第一課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開端,而這第一課的引入又是這開端中的開端,設計好這個環節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他們對物理課的認識,甚至影響了他們整個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熱情程度。
(一)情景設疑
1.過山車
過山車是學生所喜愛的游樂場項目,且以此為物理模型的案例也有很多,例如圓周運動、能量的相互轉換、平拋運動等。在高中第一課可以以一些有關過山車的問題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個模型并激發他們的興趣:
(1)過山車從多高的地方滑下來才能通過最高點?
(2)它通過最高點時速度大小為零嗎?
(3)若過山車通過最高點后,軌道忽然消失,過山車接下來會怎么運動?
2.投彈游戲
投彈游戲是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設計的,請玩家控制飛機投彈的時機,擊中海面上的目標??梢栽O置一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啟發他們思維:
(1)在地面目標的正上方再投彈,是否能擊中目標?
(2)炸彈被投放后,在空中做一個什么樣的運動?
(3)投放了炸彈以后,飛行員觀察炸彈做什么運動?
(4)離地面目標多遠的時候投放炸彈,才能擊中它?
(二)實驗引入
物理這門學科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這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物理第一課的引入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
1.牛頓管實驗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運動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可以通過演示牛頓管抽氣前和抽氣后兩個不同的對比實驗,讓學生親眼所見,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下,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將同時落地,體會實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2.吹氣球
準備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一個燒瓶,一個鉆了兩個孔的木塞子,一個孔用一個閥門堵住,另一個孔插著一根玻璃細管,細管一端伸出燒瓶,與大氣連通,另一端與一個氣球對接并伸入燒瓶內。實驗過程:
(1)堵住閥門(老師暗地里操作),請男生對著細管吹氣球,觀察氣球體積的變化情況。
(2)打開閥門(老師暗地里操作),請女生對著細管吹氣球,觀察氣球體積的變化情況。
實驗的結果顯示,男生用力吹的氣球還沒有女生輕輕吹的氣球體積大。教師可以稍作提示,告訴學生閥門的開關情況,并啟發學生思考,閥門的開或關是如何具體影響氣球的體積的。
(三)活動引入
1.吹氣和哈氣
讓學生對著自己的手心分別吹氣和哈氣,體會手心兩次不同感覺,并嘗試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原因。這是有關初中物態變化的實驗,不僅易于操作,而且學生體驗深刻,規律易于分析,在高中物理第一課上提及以前初中物理課上的內容,可以增進他們對高中物理的親近感,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2.鋼針扎氣球
分發給每組學生一個氣球和一根鋼針,讓學生去嘗試一下實驗,力爭成功:
(1)用鋼針慢慢刺入膨脹了的氣球,如何才能讓針插入了一半,但氣球卻沒有爆裂?
(2)將插著鋼針的氣球在空中搖晃幾下,但氣球還是沒有爆裂?
(3)慢慢拔出鋼針,但保持氣球完好?
(4)再將鋼針盡量從原插入孔插入,現象又如何?
學生往往以為充著氣的氣球碰到了針,立刻就會爆破,但是事實并非一定如此,如果針扎的地方是氣球頂部(吹口的對面)的壁,氣球就不會爆破,因為這個部位要比周圍其他任何一個部位都要厚得多,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也比其它位置大得多。這個實驗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物理的趣味性。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思考
筆者認為這一課的設計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來縱觀學生整個高中的物理學習,目標從大局著眼,實現從細節著手,讓學生能在正式進入高中物理的課程學習之前,弄清楚這樣三個問題:高中物理課上要學什么(whattolearn)、為什么要學高中物理(whytolearn)以及怎么樣學高中物理(howtolearn)。筆者將從這三方面談談自己對于高中物理第一課的課堂內容的設計與相關的思考。
(一)Whattolearn:高中物理課上要學什么高一學生對物理的了解只停留在初中所接觸的,而對高中物理將要研究的內容和范圍完全沒有概念,這樣在他們學習高中物理的初期,往往會感到莫名的茫然,學習沒有方向感,搞不明白高中物理到底要學什么。而如果在他們進入高中物理學習之前,就讓他們了解高中物理將研究哪些方面的內容,明確學習的內容和方向,這樣必會減少他們今后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茫然,幫助他們能從高中物理的全局出發,把握學習的主線。
從廣義上來講,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這是對整個物理學所要研究的內容的概括性陳述,這樣既有助于喚醒學生初中對物理的記憶,又從更全面的角度完善學生對物理的認識,幫助他們弄明白物理要研究什么。
從狹義上來講,就是將廣義上物理所要研究的問題具體化到高中物理課程中,具體可以概括為: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及物理實驗等內容。教師可以將教材上的章節進行整合和概括,然后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他們將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的每一個學期要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和相應所屬的物理研究的范疇,讓學生搞明白高中將要完成的具體化的知識體系,并能從高中物理的整個知識體系中看到自己學習的計劃,做到心里有數。
(二)Whytolearn:為什么要學高中物理物理科學角度:隨著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深入,物理學一方面帶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典物理學奠定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近代物理學推動了各種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繼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變化。
這部分內容可以參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緒論上的思路,從“物理學與其它科學”“物理學與社會進步”“物理學與思維觀念”“物理學的未來”,全景式地展現物理學與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以及社會發展、觀念轉變的作用和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物理學是一門十分有用的學科,明白學習物理的目的。學生發展角度:
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闡述學習物理對自己終身發展的重要性:
(1)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學習運用科學探究方法,可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
(3)物理的探究實驗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發展科學探索興趣,有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社會責任感。
現實應試角度:
在當代的教育體制下,想要考取名牌高校,沒有優異的高考成績,很難有機會被名校錄取。在“Whytolearn為什么要學物理”這個環節的最后,不妨直截了當地從文科生和理科生兩個角度簡潔地分析高中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學生需要達到怎樣的應試標準,讓學生清晰明了地弄清楚他們以后將要面臨的高考或學業水平考試的挑戰,這樣他們學習物理的目的性就顯得更明確。
(三)Howtolearn:怎么樣學習高中物理當學生了解了高中物理要學什么,也想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高中物理后,接下來是時候幫助他們弄清楚怎么樣學習高中物理這門課程。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結合高中物理課程的教育目標和學科特點,筆者建議給學生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重視實驗,善于思考
由于高中物理的深度加深,知識多表現出極強的抽象性,但往往會通過一些“顯性”的實驗現象,加以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推導,得到了這些看似很抽象難懂的物理規律。學習若能關注做實驗的整個過程,在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提問、解疑、歸納、總結,即便是一些難以理解的規律,在學生親歷了整個探究規律的過程后,他們便會深刻地理解這些規律。
在高中物理第一課提醒學生要注重實驗過程中的思考,這樣才有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實驗規律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將來的物理學習打好基礎。
2.歸納總結,建構知識
高中物理知識的各個模塊之間呈現出很強的邏輯性,因而學習物理時要加強歸納總結,學完一個章節或者一個知識模塊,可以嘗試寫“單元小結”或“章節小結”,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文字表述、方框圖、表格等,特別是在復習時,更要加強小結,使知識結構化、系統化,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強了各個知識之間的脈絡感。這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從他們接觸高中物理的第一天就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在今后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理解總結和建構的重大意義,并下意識地去實踐它。
3.勤于練習,反思方法
一、教學設計的定義
關于教學設計,國內外學者有很精辟的定義。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一門學科(賴格盧特,1983);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一門技術(梅里爾,1996);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一種方法(肯普,1998);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計劃(史密斯和雷根,2001);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過程(加涅,1988)。著名學者何克抗說:“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盵1]
綜觀國內外學者精辟的教學設計定義,其共同觀點是:教學設計是以系統化、理論性、學習分析為前提,以優化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這些定義對所有學科的教學設計極具策略層面的指導意義,但對具體指導某一學科(比如,高中物理)教師教學設計的實際操作還是太籠統,操作性不夠強,教師駕馭起來有相當的困難。
從教師實踐的角度,我們認為教學設計既要體現系統性、理論性、規范性,更要體現操作性和創新性。這五個性必須在教學設計的定義內涵上予以體現,基于以上的考慮,我們提出學科教學設計的操作性定義為:教學設計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依據學與教的規律,在前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設計學習環境和教學過程,撰寫教學設計方案,并通過教學實施和形成性測試對設計方案進行反思修改的整體性過程。
二、教學設計與備課
備課的實質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和計劃,即對上課的內容、方法、組織、教具等所采取的準備性的籌劃過程。教學設計本質上是一種高度創造性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設計,是方法論性質的綜合性應用。從根源上說,教師的備課行為在教學設計這門學科誕生之前就有了;備課程序并不來自于教育技術領域的教學設計,而是來自于教師個人及集體的經驗積累,是一種經驗性的行為。但觀察目前教師的備課現狀,人為割裂教學設計與備課的關系并無現實意義。無論是教學設計的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環境設計、教學目標撰寫等與備課的教材分析、學生分析、備組織策略、備教具、備重難點等還是有相當大的相關性,就是說,通過教師培訓、教師的繼續教育等途徑,目前相當部分教師已對教學設計有一定的了解,也在有意無意地將教學設計的理念用于日常備課。但大部分教師對這種應用是不自覺的,缺乏規范,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為了讓教學設計技術能被教師掌握,我們倡導教師用教學設計來備課。理由如下。
1.變傳統備課為整體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的必然選擇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地深入,傳統備課已不適應教學手段的優化更新組合、教學目標的整體性系統化達成;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優化學習環境才能達到;反饋評價要貫穿教學設計的整過程,這一切高效課堂的要素組合需要整體性的教學設計才能實現,所以變傳統備課為整體教學設計是時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必然選擇。
2.教學設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備課是教師工作的核心任務,倡導教師用教學設計來備課,有利于新教師的快速成長。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將教學的成功歸結于優秀的教師和優質的生源。教學設計主張將教學的成功歸結于備課的科學化、規范化、技術性、靈活性和藝術性,教學設計把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統一起來了,“使以前天才才能達到的水平,一般人也能達到。”[2]這是教學設計的實踐性意義之一。
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內容就有教學設計一條。具體見表1。
可見,教學設計也是教師專業化的要求。所以倡議用教學設計替代備課,或者說教學設計是專業層面的備課。從教師操作層面,可以認為:專業備課=教學設計。
三、教學設計方案撰寫的一般規范
教學設計要解決三個問題:教和學什么?如何教與學?教和學得怎樣?所以教學設計有其自身的一般規范。
從一線教師提供的案例樣本不難看出,教師對教學設計方案包含的內容一般有如下幾項:教學基本信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及理論依據、前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教學環境創設、教學過程設計、主板書設計、課堂形成性測試及評價反饋、作業布置、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教學反思、教學流程等。從平時常規教學的教學設計來講,可以不面面俱到,體現一定的生成性。但有幾項是必不可少的。這幾項的是否缺失決定了教學設計的規范與否,當然就會影響到學術交流和教學效果。這幾項內容如下。
1.教學基本信息
包括課題(教材版本名稱、章、節)(不可省略)和作者及工作單位(平時可省略)。
2.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是美國學者哈里斯(J. Harless)于1968年提出的一項技術,旨在教學設計過程的開端就分析清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避免后續工作無的放矢。
可著重分析課標要求,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的邏輯關系、內容的功能、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生認知障礙等。
案例一:“牛頓第一定律”的前期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物理·必修1》第三章的第1節,它開拓了運動與力關系的研究領域,提出了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慣性、力、慣性質量、慣性系的概念。它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教材地位和主要學習內容交待);課標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牛頓第一定律”有6條基本要求和2條發展要求(可具體羅列課標及教學指導意見的教學要求);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展現了歷史上圍繞力與運動關系問題探究的思維歷程,展現了對原始問題進行探究的艱難歷程,對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均是一種很好的熏陶(分析學習任務類型或特點)。
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在初中已熟悉,但對慣性的概念存在著嚴重的前概念錯誤,比如,速度越大,慣性越大等,不清楚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兒、牛頓等科學家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具體貢獻,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初中學生的學習風格偏向于記憶和表面化。對理想斜面實驗的研究方法初中沒有涉及,但在初中做過在相同的斜面且同一高度下滑到摩擦因數越小的水平面上滑行距離越遠的演示實驗。從學習風格、學習基礎、認知障礙分析等方面考慮,所以確定以下的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客觀評價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兒、牛頓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貢獻以及理想斜面實驗的思想方法是教學的重點;克服慣性的前概念錯誤是教學難點。
教學系統作為一個典型的非線性系統,對初始條件具有敏感依賴性。為此,要想設計彈性靈活的教學過程,科學的前期分析是關鍵。我們應以復雜性視角看待和分析前期的各部分內容。但實際操作卻必須簡易,這就需要教師智慧地參與。
3.三維教學目標的闡明
教學目標闡明,是指根據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將期望學習者達到的結果性或過程性目標加以明確化和具體化的過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借鑒國外各種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理論,并劃分為結果性目標與體驗性/表現性目標兩大類。其中結果性目標主要用于明確闡明學生的學習結果,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體驗性/表現性目標是描述學習者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或明確安排學習者表現的機會,所采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體驗性的、過程性的。
教學目標的闡明依據是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即在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主要的認知障礙以及課程標準及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基礎上,對本節課提出的可操作、可測量的學生預期變化,其要點如下:
(1)主體是學生
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闡明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學生能達到的標準。
(2)盡可能用明確的可操作可測量的行為動詞
一般建議新教師用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要盡量用可測量的明確行為動詞來描述,過程性目標的闡述盡可能寫出學生體驗的途徑和手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闡述可以用描述性。
案例二:“向心力”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主要指的就是課前準備環節,即老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中根據教學設計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學生的學習難點、應對教學難點的措施、演示文稿PPT、教學方法、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學時間的分配與管理、師生互動內容和互動時間、提問環節、課后評估、總結等內容。高中物理是學生的難點,很多學生在物理課程上都覺得聽不懂,在課后練習時又覺得時間不夠。這不能歸咎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只有老師想辦法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有限的課時內盡可能多的教授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教學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進行教學設計也就顯得很有必要。本文根據筆者豐富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一、老師鉆研教材,并根據教材備課
高中物理涉及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物理學科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弱項,出現偏科的現象。而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面臨繁重的課程,他們無暇再去補習物理基礎。因此補習學生的物理基礎和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就都只能在課堂上進行。很多老師認為這二者無法兼顧,但實際上,只需要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材的內容做到十分熟悉,知悉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細節,那么在教學中,老師就能夠做到有備無患,課堂完全在老師的掌握當中,當涉及較為簡單的知識時,老師不能略講,而是要考慮到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簡單的內容也要引起重視。很多老師認為自己的知識量在教學中已經足夠,但卻忽略了一點,即教材經常在變化,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些變化都在教材中得以體現,如果老師不重視自己對教材的學習和掌握,很有可能在教學中出錯。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自己要能夠學習教材的內容,把教材內容“吃透”。
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因材施教
教材設計的主要內容就是設計教學內容,即是對教學計劃進行編排。要使得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實用,老師就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所謂因材施教,簡單來講就是老師知道學生的水平,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來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環節當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幾乎是必經之路。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辦法主要是兩個,一是通過學生提交的作業來進行判斷,但也不排除學生做作業時不認真找人的現象,因此根據作業來判斷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信息。二是老師與學生溝通,老師和W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老師面前敢于發言,他們在什么地方不懂,什么內容掌握得較好,也就都會向老師說。通過這兩種方法,也就能夠導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其次,老師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比如針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每天提供一道較難的題目進行思考練習,這道難題并不一定要學生解出來,但可以促進他們思考。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而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正和解題技巧的指導。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高中物理知識雖然較難,但學生只要認真學習,總是能夠掌握的,學生成績較差,大多是因為自身不愛學習,因此要多溝通、鼓勵。
三、設置課堂提問環節和相關問題,加強課堂互動
當前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表示學生學習了相關知識后不再去鞏固,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學得怎么樣。其實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關鍵在于老師身上,學生在高中階段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除非他們對物理有極高的興趣,否則大多數不會在課余時間復習老師課堂講的內容。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之中,除了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外,還要設置提問環節,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高中物理知識總結起來無非就是聲、光、電、熱、力的相關知識,其中力學占有較大比重,是高中物理的重點內容。力學當中,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都是教學重點,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老師講解完了之后就可以提問,比如詢問學生在牛頓第一定律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或者是牛頓第一定律有沒有什么缺陷等。學生就會思考,思考之后,很快就能得出答案,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一個“絕對時空”當中,即不依賴外界而獨自存在的參考系。但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地位獨特的絕對參考系,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四、注重課后的反饋信息
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當是靈活的,即教學設計不能一成不變,而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修改。修改教學設計的主要的依據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信息。通過課后反饋信息可以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什么內容掌握得不夠,那就在課后反饋信息當中會得到體現。老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知道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課后反饋還應該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即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大膽發言,老師再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酌情調整教學計劃,改變教學方法。因此課后反饋主包括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的評價、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是民主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摘 要 在新時期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堅持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是必然趨勢。重視高中物理老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學校教學資源的發展,能夠為新課改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首先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理性反思了高中物理教學,然后提出了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教學 新課標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在新形勢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而言,其要想做好這項工程,要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對當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有一個全面的分析;要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施路徑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有效促進高中物理教學事業的發展。
1高中物理教學的理性反思
1.1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反思
通常,在教授與高中物理有關聯的內容時,筆者首先會翻一翻高中的教學標準,了解高中物理的學習要求。不過更重要的是從學生身上直接獲信息――直接向幾位不同程度的學生詢問高中物理的學習情況這樣的做法雖然簡單,但有時也很有效;還可以通過復習引入新課的辦法借助問題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如果有條件的話,甚至可以出幾道習題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
1.2高中物理教學方式的反思
學習不是憑空就可以發生的,它需要一定的載體。就像莊子借助世間萬物的一些小故事來講述他的人生哲學,我們的教學也需要借助圖片、文字資料、視頻、實驗、活動等承載教學的內容。和很多老師一樣,在教學設計中,筆者總是精心搜集資源組織一個漂亮的新課引入――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教學開始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3高中物理教學環節的反思
1.3.1組織好,做好課堂演示實驗
做實驗是學習理科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依托實驗,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去發現各種物質的變化,讓人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奧妙,不需要過多的講解。俗話說: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掌握真理的有效方法。物理尤其要注重實驗教學。實驗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趣味,從而激發他們對這門學科的熱愛和興趣,能夠自發的主動的去學習新的知識。教師通過實驗現象來引課,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決問題。這是學生樂于接受,也是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興趣的有效手段。
1.3.2輕松、幽默卻不失嚴謹的課堂
首先作為教師的我們自己要放松心情,每天以愉悅,飽滿的精神站到講臺上,面對我們的學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每一樣工作只要我們全身心去投入,不計較回報的去付出,總會有出人意料的收獲。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無愧于辛勤的園丁的稱號,以一樂于奉獻的心去面對每天繁瑣的教學任務,以使命為榮耀,微笑面對每一位熱切渴望學習的學生。
其次,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的不僅是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學的藝術,而且還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別具匠心的教學風格。身為教師,要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自然幽默,飽滿熱情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樂中學,玩中學。上課成為他們的享受。
2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對策構建
2.1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學生對物理這門課程有了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去創新。學生要想去創新就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創新的動力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這門學科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在課堂上講書本知識的同時可以借助身邊的事例, 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 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 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整個課堂當中,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體。
2.2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創新,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的普遍,要求我們物理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方法。 我們要因材施教,發揮各個學生的特長;要根據學科特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法;要根據培養目標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 不管哪種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都必須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只有這樣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多借助一些實驗的方法,物理教學大多數和實驗都是有關系的。 實驗可以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也可以消除學生對課本的疲勞感。 在課堂上對于一些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的同時不僅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友誼還可以做到共同進步與發展的效果。 總之,不管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3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
在這里專門提到了實驗的效果,高中物理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實驗,是我們廣大學生都感興趣的活動。 做實驗不是一件簡單的動手能力活動,而是要求我們學生要結合課本中的知識, 把課本知識用實驗的方式表達出來。很多創造發明都是在反復實驗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 物理學的形成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而設計探索性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積極、活潑和興奮狀態中積極思考,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3結束語
教學設計可以說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好課是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磨”出來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教學理念中,才能設計出更好的課。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物理教學;概念圖;應用方法隨著高中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概念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高中物理邏輯性強、概念廣,概念圖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物理概念的理解。首先,概念圖通過對知識進行整合歸納,構建新的知識網絡架構,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其次,概念圖的使用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概念圖的含義
概念圖是由節點、鏈接及文字標注形成的,用來表示多個概念之間的直接或間接關系。節點代表概念可以用圖形、文字表示,鏈接代表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而表達出構圖對概念理解的程度。節點與鏈接的排列組合構成一張網絡結構圖。教學中常用的是層級結構概念圖,網狀圖和氛圍鏈狀圖不常用,概念圖對促進教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中物理教學概念圖運用的現狀
概念圖教學在西方教育中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很多研究人員也在不斷深入研究概念圖教學,發掘概念圖教學更多的應用方法。據統計,世界范圍內有關概念圖教育的文獻已過百萬。概念圖教學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相關概念和功能在實踐教學中還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學習主動性不強,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邏輯性、綜合性強的物理更是沒有興趣,只能被動做題,對學習過的知識不能完全掌握,時間一長就會忘記學過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會慢慢變成教育體制的奴隸。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概念圖教學,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層級結構圖變得一目了然,讓學生對這種概念圖教學產生興趣,自己繪制概念圖。教師能掌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歸納知識的能力,學生也能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高學習成績。
三、概念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優勢
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概念圖能夠把物理知識結構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把物理課本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概念以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把各個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概念圖教學的可視化特點即把課本中零散的知識點有組織地連在一起,整體理解課本內容,并且將知識中的關鍵點、難點進行整合,組成一個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框架,避免出現遺漏。概念圖的知識結構框架相對完善,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每個知識概念的鏈接關系,整體性強簡單易懂,有效避免了學生的排斥感。運用概念圖來梳理知識,方便學生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概念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概念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概念圖在物理教師的教學設計中起重要作用,傳統的教學設計通常以直線的形式將教學概念與教學案例呈現出來。概念圖的作用是將教師腦海中的教學概念、教學理論通過可視化的網絡層級結構表現出來,便于教師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概念圖的構建能夠理清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方便教學進程,避免出現教學遺漏。
2.概念圖在教師新課教學中的應用
概念圖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構建概念圖把各個概念間的關系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夠對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教師培養學生自主繪制概念圖,發現學生學習新課可能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而改進。概念圖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3.概念圖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
學生在學習新課時通過構建概念圖來梳理新知識,通過對比其他學生繪制的概念圖發現自己知識的遺漏,進而補充知識,對知識有整體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基本知識框架,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在課后,通過積極構建概念圖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促進對知識的吸收消化。概念圖不僅可以用于平時的學習中,在物理總復習時還可以將書中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對物理概念關系清晰明了,將高中物理知識濃縮,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當前,概念圖教學模式不斷發展,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這一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是學校教學的有效手段,概念圖教學對學生整合新舊知識,消化物理概念,提高學習效率有積極的作用。概念圖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也將提高物理教W的整體質量,進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更好的發展。
關于微視頻資源的內涵在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概念,通常情況下,微視頻資源泛指通過電信號的形式將一系列靜態的影像經過處理與重現的技術,當前這些影像以每秒超過24幀地進行連續變化時候,在人類視覺暫留作用的影響下,就會給觀者形成連續視覺影像.微視頻資源不僅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而且其視頻的形態多變,比如小電影、DV短片、視頻剪輯等都屬于微視頻資源,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形勢下,新媒體的出現推進了微視頻資源的發展,讓微視頻資源不斷走向了主流發展趨勢,所以微視頻資源的作用也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類似微電影、微課堂等形式的內容也不斷以微視頻的形式出現.與傳統教學資源相比,微視頻教學資源有以下幾項應用優勢,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形象直觀.由于微視頻資源形象生動,將文字、聲音、圖像集于一體,容易對學生產生多種體驗,所以能夠促進物理概念的具體化和趣味化;另一方面是具有較高的信息密度.微視頻教學資源包含的內容多且精,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多的教學信息,并且可以促進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的簡化,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視頻教學資源可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并且還可以推進輕松課堂氣氛的營造,進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微視頻資源應用原則
1.需要性原則
高中物理教學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實現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還要增強物理教學的針對性,所以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合理運用微視頻資源,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科技含量.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按照需要性原則要結合具體教學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教學工具和媒介,通過微視頻資源的使用可以拓寬高中物理教學范圍,進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層次的深化.
2.科學性原則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微視頻資源需要按照科學性原則,并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問題.高中物理教學過程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性原則,分析物理教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物理教學理念和發展歷史是不斷修正變化的.同時當前微視頻資源雖然內容繁多,但是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所以就需要按照科學原則來選擇微視頻資源,才能科學合理辨別微視頻資源的內容.
3.適應性原則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系統思考,在整體把握物理教材的基礎上,充分遵循高中物理教學的邏輯性,嚴格注重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適應性.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適應性,需要不斷實現微視頻資源與高中物理教學的相結合,同時微視頻資源適應性原則需要不斷精簡高中物理教學程序,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尤其要注意微視頻資源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
4.有效性原則
受到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應用微視頻資源還需要遵循有效性原則,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提高物理教師的知識素養和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斷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主體性的形成,進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同時有效性原則還可以推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微視頻資源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