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5 17:11: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文化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本文從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分析當前中職教育尤其是中職衛生學校文化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從對課程的認識、學科定位、以及教學雙主體等方面探索文化課教學改革途徑。
一、前言
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文化課是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重要區別之一。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是培養適用人才,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得力措施,是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就學,特別是解決農村孩子上學難的有效之舉,同時緩解了高考壓力,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中等職業教育中文化課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1.生源質量不高,大綱要求高于學生實際水平,文化課教學面臨尷尬。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高中的普及,中專衛校的生源素質逐年下降,文化基礎普遍較差,文化課的教學因此出現“教”與“學”不適應的問題。
從各科看來大綱要求幾乎都不比高中遜色,并且加有與專業相關的內容。以數、理、化為例,高中生學習這些課程用5-6學期,而中專生則用1-2學期將其學完,顯得課時少、內容多、要求高。而學生的實際水平則是:入學前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欠佳、學習興趣差、意志力薄弱。而過高的教學要求,不僅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作用不大,反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厭煩。
2.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需要不適應。教學內容的設置有兩個出發點:一是希望能通過文化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擴大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終身教育的需要打好基礎;二是為學生學習醫學課程打下文化基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職教系統內部認識偏頗,使文化基礎課缺乏分量,得不到學生重視。中等職業教育是以一定的專業教育為基礎的,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是學習的主旋律。為了抓住專業技能這根中職教育的生命線,從主管部門到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都非常突出“專業課”的地位,人為地使得“專業技能”與“文化基礎”之間失去平衡,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文化素質的培養。
4.文化課教師負擔過重,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中專衛校擴大招生,班數增多而教文化課的教師并沒有增多,文化課學時減少但內容并沒有減少,這就使文化課教師負擔加重,教學質量下降。而文化課教學的評價機制不完善也不被重視,所以對教師而言,其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等方面的監控與評價很寬松;對學生而言,其學習過程、學習質量、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檢測與評價更是寬松。這便導致了文化課教學的考核評價不夠客觀,起不到激勵作用。
三、中職教育文化課教學的改革方向
1.結合實際調整教學內容,注意將文化課內容與醫學知識結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例如,護理專業物理課的電磁學部分中“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這一知識點對專業學習幫助不大,教學過程中可將類似的內容刪掉;原子能級是在化學課已經學過,物理課就可以不作重復教學。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結合醫學實際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醫學知識的學習要有文化課的知識作基礎。例如,在物理的教學中將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和體溫計相聯系,用氣壓的知識去講血壓計的工作原理;將光學知識與生理、病理知識有機滲透,使學生學到光學知識的同時明確透鏡知識與眼的成像、近視、遠視的矯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知道光學發展對醫學發展的促進作用等等。當然,這就要求文化課的教師學習一些醫學知識,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便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要結合。
2.擺正“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的關系。中職教育要根據生源狀況來改革、完善文化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對文化課教學的認識。文化課教學不僅關系到培養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還關系到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不僅關系到學生成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從而解決就業問題,更關系到學生潛能開發、終身發展的問題。因此,要將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安排放入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和整體課程結構中,使文化基礎課程真正體現其學科價值。
3.教師要有新的教育觀念,樹立教師“教”是為了學生“學”的思想。根據學生實際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重點內容專門設復習課,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指導學生練習,并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糾正出現的錯誤;非重點內容結合醫學實際大膽取舍,或以簡單的圖表歸納比較,降低教學難度。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質量。根據文化課內容多、課時少的特點,教師可發揮現代在教學手段的作用,以增強學生直觀認識,提高課時利用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語文課《雷雨》一文的教學中,播放話劇《雷雨》的一些片段,讓學生對文中的人物,故事的背景等有直觀認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數學課在講授復合三角函數圖象時,將復合前簡單的三角函數分別畫在不同的投影片上,根據需要組合,得到復合函數的圖象,解決以往課堂上板圖耗時的問題,提高了課堂利用率;物理課在《血液流動及血壓計》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動態效果、血管的動態變化過程及血流聲響效果與解說相結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從生動形象的畫面中接受知識。
四、結束語
勞動者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民族素質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勞動者素質高低的標準之一。中職教育的生命線是傳輸專業技能,是短期行為;而提高文化基礎知識是提高專業技能的保障,是長期行為。學校不但應該根據終身教育理念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還應該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解決對學習的認識問題。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隨著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61”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使學生活學學活樂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并把課堂延展到課外,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笨山陙恚新氄Z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多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脫離了學生實際,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迫在眉睫。鑒于此,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育中采用“161”語文教改模式。?
1.概述
“161”教學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構成,其中“6”為基本中心教學單元,包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小結、雙向質疑等環節。兩個“1”則相對獨立,前一個“1”是課前的個人展示單元,后一個“1”為語文活動課單元。?
2.示例
2.1 個人展示單元——亮出自我。
通過課前的1~3分鐘,以學生上臺讀名篇佳作,講成語故事,述哲理寓言,評新聞時事,做即興演講等形式進行。中職生由于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為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演講環節中,每個學生演講完,下一個學生先對前面學生的演講從表情、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述。同時一次演講完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演講,指出其優勢和不足,當然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對某些不足輕松、詼諧地點評出來,并輔之以示范。 ?
2.2 基本教學單元——鍛煉自我(此過程是本教學模式的重點和核心)。?
2.2.1 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漂亮的開頭,就為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葉圣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薄皩?,就是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本著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此舉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
新課改背景下大綱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鄙罨虒W就是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的具體嘗試,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一、中職生語文素養現狀概述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據有關教育部門調查統計,目前中職生語文素養總體水平不高,現狀令人堪憂,尤其是在語言表達和應用文寫作兩個方面。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初中、高中階段偏重于應試,也就是筆試,這種導向久而久之使我們的學生習慣于做題,成了做題高手,口語表達的“矮子”。尤其我們的職校生,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可以說是被忽視的一個群體,在以升重點普高的人數為重要評價依據的情況下,他們幾乎沒什么出人頭地的表現,不被尊重,導致他們自己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重,自我管理渙散,行為習慣越來越差,學習的熱情動力不足。進入職校后,由于家長、社會、學生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對孩子的要求放低,所以在職校不求上進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學生越來越孤僻,不愛說話。這是當前職業教育最大的困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與他人交流時,我們的中職生常常比較怯場,心明口不明的情況比較常見,甚至有部分學生秉著“多說多錯,干脆不說”的交際原則沉默寡言,限制了自身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很多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訓練時往往忽視了中職教育自身的特點,對中職生寫作能力的指導缺乏針對性,還是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寫作為主,寫作內容不符合中職學生的發展特點,對應用文的寫作訓練指導卻很少。其實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中職生語文素養不高,底子薄,更應因材施教。所以在進行語文寫作訓練時,應注重實用性,多強化應用文的寫作指導。
二、中職生語文素養成因分析
1.外在因素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以及政府部門對中職教育的逐漸重視,中職教育整體水平已有明顯的上升,但是現實是中職學校的課堂仍被大量的專業課占據著,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文化課教學的重要性,沒有處理好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的平衡,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專業課的學習,這樣導致中職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一直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中職語文教師作為直接影響到中職生語文素養水平高低的直接因素,很多中職語文教師自身就存在著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中職教育的精髓是專業技能的培養,沒有真正認識到文化課程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性,習慣采用宣講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比較陳舊,不夠新穎,無法吸引住中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2.內在因素
受現行招考制度的規定,我們的中職生大部分都是被重點高中拒之門外的“差生”,他們很多是在無法就讀普通高中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中職學校的。這些學生本身學力差、底子薄,自信心不足,厭學情緒較重,動力不足。這些內在因素都給提升中職生語文素養造成了較大的障礙。
三、中職生語文素養提升途徑
1.引課外活水進課堂,點亮學生心燈
中職生對新奇事物有一種狂熱和好奇,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引課外活水進課堂,點亮學生心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在教授《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一課時,文中講述到“……每當北京舉辦世界名畫展覽時,便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青年畫家節衣素食,自籌旅費,從全國各地風塵仆仆來到首都,在名畫前流連忘返……”,其主旨思想是“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于外在的物質財富”。在現實生活當中,不乏一些拜金主義的人,這樣的人不僅出現在網絡上,也出現在中職學生的身邊。這些人的價值觀與教材內容想要傳達的價值觀是不一致的,中職教師就可以從這個差異性著手,利用現實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理性思考,點燃學生的思維,點亮學生的心燈,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職教師應積極利用生活這個大課堂,有意識的將現代生活知識和生活場景帶入到語文課堂之上,做到在課堂之上品生活、生活之中講課堂。
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語文老師不應將學生困在課堂上,而應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找語文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了,生活體驗多了,課堂上就會有更多的發言權。
2.課堂情境,舞動學生青春
語文課堂應是生活化的課堂,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共舞,就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極大提升。我在教授文言文《鴻門宴》的時候,幾個平時活躍的學生主動提出來要角色扮演鴻門宴的場景,起初我真有點擔心,學生能扮演好嗎,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學生非常投入,借來服裝,一次一次解讀文本,查閱資料,反復模擬,結果在展示會上,他們的表演贏得了滿堂喝彩。這次活動使我明白語文教學形式是多樣的,老師最多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他們是舞者。老師可以也應放開手腳,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回到課堂中來,學生會舞動他們亮麗的青春。
論文摘 要: 本文從分析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挖掘現有教材的職業元素、專業因子、補充計算機專業性教學內容;構建中職英語滲透“專業因子”教學的“立交橋”;模擬計算機專業與崗位的實況設置情境,進行英語能力專業化、崗位化的仿真訓練;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結對”;聯手課堂、聯合考評、強化學生通用(普適性)職業能力的培養等五個方面的探索方向。
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目前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已接近尾聲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通過課程、教材、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的創新,實現人才培養方式轉變,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面對中職生這一特定教學對象,面向社會中等技能型人才緊缺這一就業環境,弱化傳統英語教學的學科性、理論性、系統性,以有利于學生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業需求為引擎,重構當代中職英語教學全新的教學模式與體系,在英語課堂教學范疇中加入專業英語的內容。
一、現階段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的背景
計算機專業在職業高中的發展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經過高速、快速發展期以后,從原有的火熱,到現在的艱難維持,計算機專業似乎已經被很多中職學校介定為“重點、難點”專業,進入該專業的許多學生無心向學、沉迷于電腦游戲,一上計算機專業課程如VB、數據庫編程等課程,不是打瞌睡就是像聽天書一樣昏昏沉沉。
近年來,職業學校錄取的學生中考分數較低的情況已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了,很多職高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礎都沒有,更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結合學生進校后的實際情況來考察,可以說,中職生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弱,在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因中學時代的學習失敗而帶來的陰影影響了學習的自信。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部分學生學習能力或智力、記憶能力上存在著偏差;有部分學生雖然顯得聰明伶俐,但對于課堂、書本為主的灌輸知識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適應或很不適應,學習效果不好。而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學習興趣比較大,學習時間的分配也傾向于專業課,這讓英語老師更難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水平。
中職學校在教學方法、內容上,由于歷史原因的影響,教材還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很遠,與專業和職業的結合相適應的教材難以統一編寫。教師比較偏重于傳統的教學,注重知識的記憶,倚重書本教學,聯系實際不夠,忽視能力的培養,忽視習慣的培養和形成。在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呈現,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的評價上,還是以傳統的普通高中的模式進行。隨著高等職業大學招生數的逐年增加,應試教學的影子在較多的學校里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顯現,文化課教師與普通高中教師基本是一個教育歷年,那就是為升學而準備,存在著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教學成為高考附庸的危險傾向。
二、滲透專業因子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這是對職業教育本質的最簡約的說明。職業學校培養目標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
當前,中職課程體系由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三大塊課程組成。文化課是專業理論課的基礎,專業理論課是專業技能課的基礎,而技能課是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在實踐中的應用環節。文化課是基礎,專業理論課是核心,專業技能課是關鍵,三者都是為了教育目標的實現。三大課程的出發點是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和人的發展,歸結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造就適應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實際上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在考察中職英語教學的時候,也應當以就業為導向,不能單純從升學的角度來指導英語課的教學。那么如何結合計算機專業英語的特點,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滲透“專業因子”,這就成為了我們進行研究與探索的出發點。
雖然許多學校開始注意到計算機專業英語課堂中滲透“專業因子”,更有些中職學校開始開設計算機英語課堂,還有些學校編寫中職計算機英語校本教材,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計算機英語,但往往許多學校沒有達到目的,使這些教學計劃流于形式,甚至剛實施不久因效果不佳而被取消。因此如何有方法、長足而有效地開展“計算機專業英語課堂滲透‘專業因子’的探索”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認識到學好計算機英語的重要性,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在具體的時間操作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英語老師更好地結合計算機英語的特點進行英語教學,滲透計算機“專業因子”,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扭轉目前英語教學中的劣勢局面,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初步探索的內容與方向
要實踐在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中滲透“專業因子”的教學探索,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挖掘現有教材的職業元素、專業因子,找準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相關高度的教學切入點,巧妙地將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訓練納入到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軌道,實現與學生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的有效接駁。
但凡教材都有其通用性、經典性及學科穩定性的一面,中職英語教材也不例外,然而英語教材卻又獨極鮮明的主觀性、多視角性,英語教學的開發空間和改革能量都是巨大的。據此,我們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屬性與學習需要,從迥異的角度去挖掘隱藏于教學內容之中的職業元素、專業因子,只要找準與專業知識學習相關聯、與職業能力培養相溝通的教學突破口,完全可以實現英語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的交融。
我們希望這種英語課兼容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境界,不僅能徹底瓦解學生“英語課與專業課學習無關、學英語耽誤時間”的錯誤思想,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學好英語能助他們專業學習以一臂之力,猶如拿到了一把開啟專業技能學習、打開職業生涯之門的金鑰匙,同時,他們的專業特長也在英語課上大有用武之地,英語學習的態度會因此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2.瞄準人才市場需求及就業結構變化的趨勢,補充計算機專業性教學內容,構建中職英語滲透“專業因子”教學的“立交橋”。
再優秀的教材都只能是教學的一個綱領和框架、一種思路和導向,更何況中職英語教學要因教學對象及專業、崗位、工種的不同而施教,所以,要使中職英語教學真正地鮮活、實用、“有血有肉”起來,關鍵還是依靠教師“對癥下藥”,把握好職業領域內的專業技能與英語能力的粘和點,補充大量適用、實用的最新專業性教學資料,以英語技能的訓練為樞紐,兼顧、輻射至本專業、崗位直至工種,構建中職英語滲透“專業因子”教學的“立交橋”,以便學生日后能順利踏上自己理想的職業之路。
3.模擬計算機專業與崗位的實況設置情境,進行英語能力專業化、崗位化的仿真訓練,凸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應用性、崗位性。
實用性、應用性、崗位性是中職英語教學的精髓與極致,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現場實踐性教學很難組織和實施,多數情況下,只能進行模擬仿真教學。教師要粗略知曉計算機專業的實踐崗位群、具體工作場合,以及職業環境等要素,并以此為向導,再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綜合權衡,精心策劃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職業英語能力訓練,給學生提供一個“準上崗”的實踐培訓和就業前的綜合演練大舞臺,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4.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結對”,或者聯手課堂、聯合考評,構建在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中滲透“專業因子”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英語教師不妨“就地取材”、備課時積極主動地與計算機專業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咨詢與磋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英語能力和專業技能訓練結合度高的課堂,也可以嘗試“雙師”教學,即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和諧地執教于課堂,并可實現資源共享。課后作業和考評測試也可以實現英語課與專業課的“聯姻”。
5.繼續發揚英語學科的傳統教育功能,強化學生通用(普適性)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
綜合職業能力既包括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職業技能,又包括基本的文化知識與素養、語言交際能力、應用寫作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自立自強能力、再學習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等任何專業和崗位都需要的通用性(普適性)職業能力。專業職業技能固然重要,可以使學生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頂用”,也滿足了社會的“急用”,但是,當今社會的人才觀和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都要求我們還必須重視學生通用職業能力的強化訓練,因為就業結構始終是個動態的發展性網絡,學生也必須具備轉崗的能力、再就業能力、繼續深造學習的潛質,成為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因此,在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中滲透“專業因子”的教學探索中也不應缺少這樣一個重要的環節。
以上五個方面的探索,需要組內教師的密切配合,以及學校的鼎力相助才有可能付諸實踐。我已就此論題,申請課題研究,希望能由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國新辦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情況舉行會(moe.edu.com).
[2]婁俊林.計算機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
[3]張云.計算機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嘉興學院學報,2004.5.
[4]楊利.關于高職計算機英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科技文匯,2006.7.
【關鍵詞】中職語文;與專業結合 ;實用性 ;學生主體
Analysis on the method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u Yu
【Abstract】Improving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of students ' cultural, political literacy, enhanc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for teaching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students can better engage in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 for the country to foster a high quality workers.
【Key words】Vocational language;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Relevance;Student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來,中職語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正視現狀,和專業結合。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的核心內涵是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而非基礎教育內涵。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這一點:他們不可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深入兼顧,因此扎扎實實掌握職業技能是他們面向未來的合理選擇。這也是職校區別于普通高中而賴以生存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定位于此,語文作為其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應和專業相結合,和學生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在職校的真正作用。和專業結合,教材先行。教材編排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內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慮中職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以及認知特點和情感心理,實現課本學本化。讓課文內容和專業貼近,課文思想和專業互融,口語、寫作為就業鋪墊。
和學生結合,教法輔助。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正視現狀,承認學生的差異,揚長避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二、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
我們應把中職語文課程定位于一門為專業技術理論課服務的基礎課。有了為專業課服務的定位,中職語文教學就應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對現行教材中某些名家雜文或議論文,由于學生遠離寫作的時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學中不妨大膽地“忍痛割愛”。 中職學生畢業后就將進入就業崗位,競爭也就隨即而來。試想如果作為維修工人看不懂設備說明書,將如何“對癥下藥”?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與同事溝通,將如何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如果求職者捧著字跡潦草、錯字連篇的自薦信,將如何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中職語文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兩種語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就是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2、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
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另外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詩文朗誦、主題班會、演講會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備了思考、交流、學習的能力,才能在復雜多變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教學方法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里。
在質疑中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進一步養成分析、判斷、推理、演繹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某一職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尊重職業教育規律的體現,也是我們對過去的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獨角戲”,語文課甚至成了“滿堂灌”的代名詞,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1、學生的手動起來。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針對職專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我們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站起來得到鍛煉。在教學中我采用自讀、提讀、齊讀、小組分工誦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這樣既營造了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又能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自我鍛煉的機會。根據語文教學和專業的需要,還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
3、學生的腦動起來。在語文課堂,必須首先讓學生成為自己抉擇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質疑中啟發學生從“浮光掠影”的淺層理解進入到“靜影沉璧”的深層破
四、教學評價應淡化分數,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
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雖然有大綱中提出的內容和要求,卻沒有在實際教學中統一的評價方法?;蛟S對教師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對參加高職考試的學生有統一的選拔考試,但對直接面臨就業的學生卻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不能從客觀上來判斷學生通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是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對語文課時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課時數從2節到3節、4節、5節均有??荚囯y易度當然也不盡相同,你很難從成績表面判斷誰的語文水平高些,誰的語文基礎好些,誰的語文能力強些,當然更難判斷該學校的學生畢業時,語文知識掌握是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而能合格畢業。目前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差距很大。
所以根據目前職校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我們應強化語文職業能力的應用,簡化知識理論的考查,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的評價,淡化分數的量化。筆者曾在所教班中嘗試過這樣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內容分為四塊:語文基礎知識測試、閱讀能力、口頭交際、專業有關文體寫作活動。并分階段進行考查,在學期中進行口頭交際的考查;在期中進行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的測試;然后,期末進行一次和專業有關的文體寫作,一方面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結合專業,考查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能力。
論文關鍵詞:職高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基礎文化課,它承擔著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訓練學生思維方式、服務學生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功能.職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差距很大,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很多,從調查研究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習慣入手,分析他們的數學學習過程和學習特征,改進學生的學習現狀.通過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培養他們愛學數學態度、喜歡數學的情緒、會學數學的技巧、自學數學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半結構訪談的形式,對我校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進行了調查,樣本分布中職一、二、三年級,還有部分單招班學生,樣本數n=326.
一、 學習過程特征分析
學習過程
選 項
百分比
1.學習計劃
A計劃合理,且認真執行
7.29%
B有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
50.15%
C有計劃但沒有執行
18.54%
D沒有計劃
24.01%
2.預習習慣
A長期堅持預習
2.74%
B有預習習慣但不堅持
22.49%
C很少預習
49.24%
D從不預習
28.57%
3.投入課堂學習
A能全神貫注地投入老師導學的全過程
9.73%
B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投入
41.64%
C有一半左右的時間投入
33.43%
D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不投入
16.11%
4.課堂筆記
A能隨機有重點地做筆記
36.78%
B照抄板書
34.35%
C極少做筆記
22.80%
D從不記筆記
6.08%
5.課堂練習
A認真迅速做練習,遇到問題經思考仍不懂再問老師
37.08%
B認真迅速做練習,遇到問題馬上問老師
16.11%
C做練習拖拉,但遇到問題能問老師
22.19%
D不愿做練習,遇到問題也不問老師在解答
24.62%
6.課后復習
A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后不斷適時復習
5.17%
B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后到考試前才復習
26.44%
C當天沒復習學習習慣,考試前才復習
49.54%
D平時測驗不復習,到期中期末考前才復習
18.84%
7.做作業態度
A獨立按時按質完成
21.58%
B能按時完成,但有抄作業的行為
60.18%
C有時不完成作業
16.41%
D經常不完成作業
1.82%
8.作業訂正
A堅持訂正錯誤并及時理解
37.39%
B堅持訂正錯誤但不能及時理解
41.64%
C有時訂正錯誤
19.15%
D從不訂正錯誤
1.82%
9.做題的操作方式
A先弄清知識概念,再開始做題
16.4%
B先開始做題,必要時翻書查找概念
58.2%
C先做題,不懂的留著問同學或老師”
14.5%
D做得了的做一做,做不了的就算了
6.4%
E其它(先做,遇到不會,先慢慢鉆研,做不出問老師;能做就做,不會做看同學的,看懂做,看不懂就不做)
4.5%
10.解完題后,反思的習慣
A做一遍就交了,很少檢查
60%
B偶爾檢查結論,有時總結規律
31.8%
C經常檢查結論,并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解法
0.9%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國家對中職學校越來越重視,中職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對學生的管理成為中職學校的難題。特別是當今面襯大部分90后的學生,管理是愈加困難。推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是對學生管理模式的一種探索。
一、推行正副班主任的背景
中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職業培訓,其定位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這種職業教育方向決定了我們對中職生生源挑選的寬松性,換句話說,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基礎文化課要求較低,不考察中考分數,這種寬人口就決定了中職生普遍存在文化課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不強,甚至是不想學的現象。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不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加之年齡普遍偏小,特別是90后的學生,表現得尤為突出。如何管理學生,規范學生行為值得我們每一個職業教育者深思。為了更好的管理好學生,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在本學期開始試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
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優勢
(一)真正體現齊抓共管。所謂齊抓共管,意即共同參與,共同管理。面對大部分是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要把學生管理工作做得規范,就要做好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僅僅依靠專職班主任是不夠的。實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就是齊抓共管的一種方式。
正班主任一般情況下所帶的班級、人數都比較多,所帶學生的層次也參差不齊,有初中畢業的,有高中畢業的,要把學生管理工作搞好,不僅需要學校各級領導在大政方面對學生管理工作作正確領導,具體的學生工作還是要由班主任來抓,但僅僅依靠正班主任是遠遠不夠的。實行正副班土任管理制度,讓學校專任教學老師或行政管理人員參與學生的管理工作,正好彌補了學生管理工作師資力量不足的欠缺。實行正副班主任制度,副班主任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動態,更有利于開展自身的本職工作,達到真正的教書育人。副班主任參與學生管理,學校學生管理的師資隊伍得到壯大,使學生感受到管理他們的不僅僅是正班主任,而且還有其他老師的積極參與。
(二)正副班主任自身價值的提升。實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使大部分老師參與到學生管理中來,在大家共同管理學生過程中,可以使老師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取長補短,在學生實際管理中,不斷的總結經驗,讓各自的業務素質不斷增強,不斷的完善自己、發展自己,自身價值得到提升。譬如學校舉行迎新文藝匯演等一系列節目,讓副班主任參與其中來,一方面,彌補正班主任不擅長文藝方面的知識,使正班主任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收獲;另一方面,拉近了副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無形中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三、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憂慮
(一)對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優勢過于樂觀。正副班主任體現了齊抓共管,但齊抓共管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具體落到實處。一味的強調齊抓共管,可能會出現齊抓但不共管的局面。擁有兩個指揮家的樂隊不會形成競爭力,擁有兩個決策者的軍隊不會形成戰斗力,同樣學生管理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可能出現大家都在管,但門不對路,路難對門;同時過多的強調齊抓共管容易產生推誘扯皮的現象。一件工作無人主導,一件事情無人牽頭,一件任務無人擔當,總是進行分解再分解,攤派再攤派。因此對學生管理首先需要正副班主任形成合力,統一思想,口徑一致。同時需要分清正副班主任的職責,正副班主任的職責各有側重,正班主任發揮經驗豐富之長,宏觀上把握班級工作的思路,對管理進行全程控制,重大活動決策,具體工作操作指導和把關。副班主任思維活躍,容易與學生生打成一片,協助正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
(二)正班主任過于依賴副班主任。實行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壯大了學生管理師資隊伍,無疑有利于學生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副班主任減輕了正班主任的工作壓力,為正班主任分擔了部分工作。但過于依賴副班主任來加強學生管理是不行的,副班主任畢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協助正班主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