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
時間:2022-12-14 06:2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高等師范院校承載著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的重任,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其培養目標和規格,決定了所培養教師的專業素質,可為基礎教育合格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教師專業素質;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51-03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師專業素質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作為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組織、管理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校監控、評價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性文件,是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等師范院校的首要任務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專業素質
我國對于教師素質及教師專業素質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末,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對教師專業素質的界定也存在較大分歧,概括起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觀點。葉瀾教授從教師專業化出發,認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表現,它應以承認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的職業為前提”?!霰本煼洞髮W的林崇德教授認為,所謂“教師專業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隹梢钥闯?,教師專業素質首先表現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健康的心理品質,以及為了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而應具備的知識素養和相應的技能。因此,無論從哪種觀點出發,教師專業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教育教學技能素養、心理素養和身體素養等。在新時期,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他們先進的教育觀念、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和多方面的能力上。具體來說,教師專業素質就是教師在系統的教師教育和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直接作用于教學過程的、具有專門性和指向性不可替代的心理和行為特質的體現。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應該是教師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及相關的觀念、能力的總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關系到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社會經濟和職業發展的需要。作為地方性高等師范院校,更要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提升學生的發展潛力。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涉及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教育質量,也對人才培養質量與學校的整體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寧夏師范學院于2009年和2012年兩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提出課程體系的七個平臺,即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環節課程和教師專業教育課程,強化專業的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加強了教師教育類專業課程體系。然而,隨著人才需求的變化,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執行中也暴露出個別課程所占比例過大、專業課程相對薄弱、課程結構安排不盡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成為學校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任務。
二、目前寧夏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師專業素質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規格缺乏特色,難以體現學校辦學定位
寧夏師范學院確立了“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立足寧夏、面向西部、輻射周邊,服務基層、服務基礎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努力把學校建成師范性、地方性、民族性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知名的教學型師范院校。由此,學校的辦學定位趨于成熟,凸顯了學校的特色。
學校2012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能夠在中小學校、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理論宣傳和思想政治、法律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上述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定位分析,并未體現出學校師范性的特色,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更趨于思想政治理論工作。學校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即使培養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也應體現出民族性的特色。使學校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民族地區教育和管理工作,體現學校地方性的特色。因此,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缺乏特色,難以體現學校的辦學定位。
(二)學生缺少專業引導和職業規劃指導,學業方向和目標不明確
學校2012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中設置了《專業導論》和《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第一至第六學期開設,兩門課程結合講授,安排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共2學分,36學時。而筆者在第六學期承擔《思想政治教學論》課程中,通過對該專業學生的調查、訪談,只有10%左右的學生明確選擇教師職業,近40%的學生選擇考公務員。這部分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學業方向和目標比較明確,但這并非是通過《專業導論》和《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而確定的,而是學生在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時給自己的定位。還有40%以上的學生學業方向和目標不太明確,選擇畢業后根據情況而定。由于學生的專業方向和目標不明確,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難以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強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首先,理論課程偏多,專業實踐與實用性課程偏少。其次,個別課程開設的學分過大、學時太多,嚴重擠壓了專業課程。第三,開設的課程缺少民族性、宗教性課程,造成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中缺乏基本的民族、宗教知識素養。第四,專業課程安排時間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第五,有的教師教育類課程與中學教學銜接不夠緊,甚至脫節。
(四)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堂教學理論性知識偏多,聯系實際的內容較少,大多數課程均以講授為主,極少安排實驗與實踐,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少。雖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專業實踐、見習、實習等學時,但是實踐的內容匱乏、實踐的形式單一,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踐鍛煉。學?,F有的微格教室需要承擔9個師范類院系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任務,加之開放時間不夠,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學校實施的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放羊式”實習效果又不佳,一學期的畢業論文寫作并沒有提高學生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加強實踐教學仍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三、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改善課堂教學
1.緊扣辦學定位,明確、落實培養目標與規格,突出特色。學校在近四十年的辦學經歷中,逐步明確了辦學定位。據此,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該堅持“總體目標+學校特色+學科專業特色”的設計思路。即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國家的培養目標設計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保證培養的學生能夠達到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明確學校的辦學優勢,將教師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培養學生服務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學科專業特色就是在實現總體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發揮傳統教學優勢,彰顯專業特色。
2.加強專業導引和職業規劃指導,樹立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師德修養。根據學校實際,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師德修養。為此,從一年級開始,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從入校就逐步樹立職業意識,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劃,避免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的盲目性、茫然性;在一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和人格全面發展,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二年級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導引》和《教師素養》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專業方向和目標,了解和掌握教師素養,成為熱愛教師職業、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的中學教師。
3.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學生從教的知識素養。①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學校是應用性新升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理念上應體現自己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從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出發,合理設置課程結構。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在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應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的學分,增加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學分。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安排、設計學生的實踐活動。拓展選修課程空間,增加人文素養課程,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課程,拓寬視野,增強人文素養,促進專業素質發展。②適當壓縮和調整《大學英語》課程學分?!洞髮W英語》在一年級作為必修課程開設,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通過學年考試完成《大學英語》學習;二年級將《大學英語》設為選修課程,為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開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確認實踐創新素質拓展學分。③針對西北民族的特點開設相關的特色課程。為了培養學生適應西北基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增設《當代中國民族理論解讀》課程,設置《伊斯蘭教文化》、《佛教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等選修課程。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我國目前的民族政策,理解民族問題,正確把握民族教育問題。④科學合理安排專業課程,體現專業知識的系統。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漸進性與系統性。為此,一年級主要課程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礎課程,二、三年級設置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四年級適當開設能力拓展和創新能力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能夠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也突出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⑤根據中學實際設置教師教育類課程。為了適應中學教學實際,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中,將傳統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課程進行分解,設置《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與課程設計》、《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研究》與《思想政治(品德)教科書研究》,使學生全面掌握中學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理論,結合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從教能力。
4.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從教的能力素養。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全過程、兩層次、十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生四年學習的全過程;實踐內容按學校和院系兩個層次設置;安排軍訓、公益勞動、教育見習、教育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設計)、通識必修課程實踐、實踐創新及素質拓展等十個模塊。強化教育教學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將教育教學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安排在第八學期,盡可能要求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教育教學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質量,提升學生教育教學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高等師范院校更應走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教育師資的專業素質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1)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12-16.
(2)林崇德,申繼亮.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8,(1).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5-0372-02
新媒體時代以網絡、數字電視以及電子期刊等多種形式的新媒體為代表,對信息傳播乃至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于正在確立“三觀”的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尤為深刻。我國涉及新媒體的隊伍越來越龐大[1]。目前,我國網民已近六億;手機網民超過4.5億,其中青少年約為一億。新媒體世界如此精彩,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涉及其中,如癡如醉;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和確立深受影響。
一、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和發展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內容豐富多彩,更加多元化[2]。新媒體酷似一把“雙刃劍”,它對于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能釋放出正能量,也能引起副反應,不斷地產生著雙重影響[3]。新媒體改變了高校過去那種高樓深淵的高等學府形象,網絡文化幾乎無時無刻不與大學生們為伴,隨時隨地提供著“地球村”豐富而精彩的各種信息,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1.大學生“三觀”形成受多方沖擊和影響,思想觀念多元化
在新媒體世界里,新舊觀念相互交替著,沖擊著。網絡的出現使地球變成了“地球村”,距離已經變得不再使人們感到遙遠。在網絡世界里,西方腐朽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蕪雜的價值理念等,強烈沖擊著大學生的“三觀”形成與確立。首先,因為網絡最早誕生于西方,所以網絡思想受西方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其次,資本主義國家不遺余力地企圖通過新媒體給我國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灌輸其思想觀念,從而促進了我國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成長、成才,走向成功。
2.道德底線受到沖擊,價值取向搖擺不定
有害信息時不時地混雜于新媒體這個龐大體系之中,使得人們特別是大學生們“三觀”的正確樹立受到干擾和牽制,讓他們搖擺,令他們困惑。一方面,由于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產生分離,致使大學生思維混亂,是非辨別能力受到考驗。在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其“三觀”有事也會變得模糊起來,思想觀念凸現出雙重甚或多重標準,道德判斷失衡,“三觀”取向紊亂。他們有時可能隨心所欲地從網上攫取所需信息,使所謂的自我價值得以體現,個人利益得以膨脹。另一方面,新媒體對激勵機制、社會競爭和利益驅動等一系列市場機制過度渲染,以至于價值取向的功利化日趨顯露。草根大眾操縱的“自媒體”和個人控制的“獨立媒體”,也可導致大學生追求絕對自由,道德底線蒙受沖擊,價值取向搖擺不定,最終可能使得價值目標發生偏離。
當然,新媒體的登場更多的是給世界帶來了福音。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極度地加快了信息傳播,對于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手段。關鍵在于人們如何著力維護、管理、掌握和應用這如期而至的新媒體技術。
二、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戰與新要求
長期以來,由于新媒體管理的失范,隱私的倫理問題、某些輿論的偏頗等事件頻發,媒體領域正在抓緊探索和制定新媒體使用與管理規則。我們深切地感到:在高校,新媒體的發展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1.新媒體參與的廣泛性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三觀”形成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而且也往往是信息的制造者。新媒體的這一特征充分體現了新媒體參與的廣泛性,利于人們特別是大學生開闊眼界,增進知識,并有效地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然而,大學生在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方面還存在著某些不足;面對新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在獲取有用信息的同時還可能會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所以,如何教會大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其識別能力,避免不分良莠地搜索信息等等方面,迫切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效地給予正確引導。
2.新媒體的虛擬性和互動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約束的負面影響
新媒體具有其固有的虛擬性和互動性。在浩瀚的新媒體空間,大學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進行交流,真實性無法保證,道德約束形同虛設,常可導致人際間或單位、部門間的信任危機。在新媒體條件,現實人格與虛擬人格的轉換若過度頻繁,必然會導致心理健康受損,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或道德滑坡。
3.新媒體時代挑戰高?,F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把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它可能在無形中摧垮青年學生的獨立認知能力,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虛擬時空”的存在形式,使一些大學生最終失去理性與自我。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大學生與高校教師以及現有教育制度與培養環境嚴重滯后。我國高?,F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有鑒于此,江蘇大學瞄準優秀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成功地開辦了“江蘇大學菁英學?!?,從增強政治素質、提升思想境界、錘煉作風品格、優化能力結構、擴展國際視野等方面入手,在全校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拔學員,培養一批理想、信念堅定,將來能引領社會發展、適應國際競爭環境的時代精英。在舉辦過程中,菁英學校為學員提供必要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其全面發展。學制為一年,利用業余時間開課;課程內容包括主干課程、主題報告、社會實踐、論壇交流以及畢業設計等五大模塊。畢業時,每位學員必需提交畢業論文1份,并組織專家評選出優秀論文若干篇。平時考核與畢業設計考核均合格者,即頒發江蘇大學菁英學校畢業證書。目前,已有上千名優秀生受過培訓,有不少畢業生已成為一些單位或部門的骨干或帶頭人。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構建與對策探討
新媒體高速發展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挑戰和沖擊,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改變傳統策略、貼近大學生的平臺與契機[4]。
1.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扎實的網絡運用能力,著力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高校教師應提高網絡運用能力,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5]。這樣,教師在大學生中才能樹立起榜樣作用,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不斷提高師生間的網絡互動效果。教師可通過建立QQ群、博客、飛信、微博的方式及時地與大學生保持溝通,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順理成章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2.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優化高校教育資源
高校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堅持學校教育、社會疏導、家庭輔導、自我提高等多種教育方式并舉,構建高校立體教育網絡,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研究機構,對新媒體的研究和應用要加倍投入,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開發適用的新媒體教學軟件和數據庫,加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教材體系建設,構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陣地,逐步建立適應新媒體時代所需要的立體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3.積極應對教育者角色的轉變,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可直接從互聯網獲得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教育者的優勢地位逐漸減弱。此時,教育者需要重新認識師生間的角色和地位,改進教育模式。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網絡作為先進工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例如,可以開通“官方新浪微博”、“校園手機報”等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新媒體,打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文明校園網絡環境,實現高校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目標。
4.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監管機制,切實提高新媒體信息監控能力
面對日益國際化的新媒體潮流,強化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監管,推進信息立法與執法,加快新媒體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法規建設,開展新媒體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極為重要。信息部門要強制性地檢查并過濾信息,從源頭上凈化網絡,及時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大學生與高校教師以及現有教育制度與環境嚴重滯后,我國高?,F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信息素養,更多地了解或掌握新媒體技術,對新媒體的價值影響實施有效的監控和合理的引導,在大學校園形成健康的新媒體教育環境[6]。網絡傳播對人類生活的日益滲透,人們對世界與自身狀況的主客觀把握將可能愈來愈依賴其技術邏輯、技術與人文的二元張力甚至悖論干預生活。因此,反思網絡傳播可能導致的人文困境也是一個值得重視和認真解決的問題[7]。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
[2]顧斌.媒介素養教育的多維視野[J].當代傳播,2006,(3):70-72.
[3]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4]張志安,沈國麟.一個亟待重視的全民教育課題――對中國大陸媒介素養研究的回顧和簡評[J].新聞記者,2004,(5):11-13.
[5]趙貴生.論教師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0,(2):13-14.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對策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高校都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我們也發現,當今部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說明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詳細如下:
1.1 教育效果不好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復雜的,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教育效果不好,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當前的大學生都個性十足,思想突出,不愿意被束縛和約束,這些原因都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的難做。
1.2 教育方法不當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過時了,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今信息技術異常發達,大學生基本都選擇通過微信、微博和QQ空間等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都比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這時如果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采用傳統的方法就不適合了,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
1.3教育內容不夠豐富
傳統模式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太多的互動,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教育內容不夠豐富,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根本性的作用。如今已經進入網絡時代,如果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還局限在正面案例和負面案例上,就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2.1 采用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變成大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網絡有著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信息傳遞速度快、直接面向對象、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優點,越來越受大學生歡迎,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說網絡教育是今后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大學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重視網絡資源的投入,通過信息和網絡傳媒技術, 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當今全球發展態勢、最前沿的動態和大家關注的社會熱點以及焦點問題,提出正確的觀點,進而很好的教育和引導大學生;(2)構建相應的德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重視大學的黨建和團建網站、校園網、學院網、班級網的建設,借助網絡,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網絡變成宣傳校園文化的工具;(3)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重視網絡的監控,規范網絡行為,建立網絡環境中的行為道德規范,幫助廣大學生增強網絡法制和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2.2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大學是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這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可以借助社會的教育資源,加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進行心理互動,營造一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互動對話的生態教育環境。
2.3 組織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1)組織基本國策以及形勢政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徑,定期組織形勢報告會,讓大學生掌握當前的形勢變化,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2)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以及研究優勢,應該創新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的路徑,理論同實踐相結合,讓大學生知榮明恥,促進社會的和諧。(3)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敢于創造、勇于創新、善于創業的精神,進而培養出他們良好的品質和精神風貌,進而為社會多做貢獻。
結束語
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書籍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分析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指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效果不好、教育方法不當、教育內容不夠豐富,最后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主要包括:采用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校@文化、組織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
參考文獻:
[1]莊秋琴,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 現代交際,2012(6).
1.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學習目的教育為主要內容。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就端正,就能自覺刻苦地完成學習任務。脫離實際的理論說教,空洞的思想灌輸,是應當堅決擯棄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領域,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課堂上,教師的高度責任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對學員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巡回輔導時,解決學員學習的疑難,幫助學員放下思想上各種各樣的包袱,鼓勵他們揚起前進的風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正面教育為主,采取疏導方針。成人教育學生有一定的是非觀,有較強的自尊心。我們做工作時要把自己擺在和學員平等的地位,溝通思想,以理服人。三是和成人教育學生的任職單位相聯系,共同加強對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站點要經常將學員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通報學員任職單位,要求他們協助工作,同時還要配合任職單位解決學員的一些實際困難。教學站點也要了解學員在任職單位的工作表現,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嚴格管理制度,使那些學習動機不純、不遵守學習紀律的人受到一定的約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組織措施。教學站點管理人員、班主任要負責,其他輔導教師也要負責,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還要發揮成人教育學員的積極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
二、教學輔導管理
對成人教育學生的教學輔導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幫助成人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學習與應用兩種關系。
絕大多數成人教育學生都是工作、學習雙肩挑,工學矛盾在成人教育學生中帶有普遍性,處理不好,既影響工作,成人教育學習任務也不能完成。要使成人教育學生認識工作需要學習、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的辯證關系,統籌兼顧,合理安排,互相促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用脫節從根本上違背了函授教育的宗旨。成人教育學生要帶著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參加學習,同時要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好了上述兩種關系,成人教育就會極大地受到社會的支持。
2.加強對成人教育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成人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就是幫助學員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就學習方法而言,要指導成人教育學生處理好面授與自學的關系和怎樣搞好自學的問題。面授在教學內容上為學員提綱挈領,在教學方法上為自學鋪路搭橋。學員要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接受信息的能力;整理知識,儲存信息的能力;應用知識,反饋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學員做到:(1)面授時認真聽課,做好聽課筆記。上課前后認真閱讀教材和參考書,弄懂所學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廣泛吸取各種新的信息。(2)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類、對比,從縱的方向和橫的方面建立起知識的網絡。(3)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檢驗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激發起學習的熱情。
3.加強對成人教育教學的組織管理。
在學員比較集中的地方成立平時自學小組。自學小組要求活動計劃落實,防止流于形式。輔導教師要加強對自學小組活動指導。
4.加強對成人教學全過程的管理。
教學站點要督促成人教育學生按時參加面授,按時點擊學習,完成自學任務和平時作業,嚴肅認真地參加各門課程的考試(考查),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三、學籍管理
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籍以主辦院校為主,教學站點配合管理。主辦院校負責學生的入學、考試及成績登記和畢業管理,其他均可由教學站點負責。這樣,既發揮了教學站點的作用,又減輕了主辦院校的壓力。
1.學籍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及時全面地掌握每個學員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情況,為各個教學環節的管理提供依據。
其次,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籍管理是成人教育的信息儲存,這對于探討成人教育管理規律,實現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學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2.學籍管理的依據是主辦院校制訂的《成人教育學生學籍管理條例》和《學生守則》。
教學站點在執行《條例》和《守則》時,要掌握分寸,寬嚴適度。過嚴,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點,會使人感到門坎太高,約束太緊,可望而不可及。過寬,又不能保證成人教育的教學質量。
3.學籍管理的內容
一、加強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文件中確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明確了具備高文化素養和高道德品質的人才是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理念。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目標就是為國家培養更多這樣的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研究生不僅要具有高水平的學術知識,還需要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新時期的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由于研究生群體特點相對復雜,個體差異性大,其價值取向也趨于多元化,同時承受著來自學習、生活、就業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研究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導師,因此,導師不僅在學術科研上為研究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在培養高素質研究生的過程中,加強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尤為重要。首先,導師應充分認識到“育書”先“育人”這一觀念的重要性?!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導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關注研究生的政治取向、思想動態以及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對研究生進行正確的、因人而異的引導,使研究生在學術科研工作上樹立積極、端正的態度,保證學術研究的有效進展,有助于良好學術氛圍的形成。其次,導師要嚴于律己,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嚴謹的治學態度,使研究生從心底產生認同感和欽佩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養潛移默化地影響研究生,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導師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的學習相結合,在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的過程中,留意他們的思想動態,關心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與研究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引導他們在思想、生活、心理、事業各方面健康發展。
二、加強導師在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也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點。導師是研究生在校期間的第一負責人,在研究生的學術研究上起著最直接最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課程學習階段,很多研究生以獲得學分為目的,往往不能合理地選擇課程,導致他們在從事具體研究工作時出現相關知識缺乏的問題。對專業知識掌握不牢,選題不恰當,論文寫作能力不過關也都會影響畢業論文的進度和質量。因此,為了使研究生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從而做好兩個學習階段的銜接,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并在相關研究領域內有所創新,導師應指導研究生合理安排課程,培養論文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要根據研究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課程。對于基礎薄弱的研究生或跨專業考研的研究生,可以安排專業相關的本科課程,并進行重點輔導;對于基礎較好的研究生,則可以重點選擇實際應用的專業課程,因材施教;還應把課程學習和實踐工作進行有機的結合,學以致用;同時鼓勵研究生選修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前沿性、交叉性課程,為以后的研究拓寬視野,更有助于創新。其次,在研究課題選定上,導師應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學習能力有較好的了解,盡早確定他們的研究方向,充分考慮研究設想的創新性和可行性,選擇一個最適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的研究方向。在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導師除了要在內容上進行嚴格把關之外,還應重點對論文的框架和結構有整體的把握。在學術論文的習作時,鍛煉研究生文獻查詢和分析的能力,強調創新的重要性,鼓勵研究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最后,導師應強化研究生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包括構建豐富合理的知識結構、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敏銳的洞察力,使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化對專業的認識,活化所學的知識,真正掌握知識和研究方法,具備嚴謹創新的科研精神。
三、加強導師在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
研究生的就業問題始終是一個社會焦點問題,在當今世界經濟危機的大形勢和研究生不斷擴招的現狀下,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研究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除了外界環境的改變,研究生自身質量的下降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導師作為研究生學習生活的全面指導者,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能力最為熟悉,同時也對該行業的就業趨勢有較好的了解,對研究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導師首先應該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專業技能,專業能力是其就業能力的核心來源。同時將專業知識與具體應用相結合,學以致用。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研究生在今后就業競爭中最有力的砝碼。然后,導師還應在有意識地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加強與研究生在就業方面的溝通,了解其就業意向,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幫助。另外,對于學有余力的研究生,導師應鼓勵他們主動了解國家相關就業政策信息,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和社會實踐,全面培養研究生的各項能力,盡快與社會接軌。最后,導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其研究領域中的資源優勢,通過就業推薦的方式幫助研究生就業。當然,在研究生求職的道路上,導師并不是要為他們鋪好所有的路,而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是否能成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研究生本身的素質和能力。
四、加強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研究生社會閱歷的擴展和思維方式的轉變,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職業規劃等各個方面都會遇到或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恰當的解決,將會對研究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近些年來,研究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各類惡性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導師作為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在科研上發揮指導作用,對研究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導師應對研究生的心理問題有足夠的重視,對自己學生的心理狀況有較好的了解。這就需要導師在平時多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關注有可能引發研究生心理問題的各類事件。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強化心理素質,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導師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使效果更加顯著。有學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科學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還是體育藝術類課程,雖然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認知內容,但也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因此,導師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其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施以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靳諾,鄭永廷,張澍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王軍.新時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論文探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新問題策略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探究生招生數量的逐步增加,許多高校在探究生管理的某些方面未能及時跟進,造成探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形勢下探究生思想道德目前狀況及其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辦法來提高探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探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為國家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因此,探究生的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民族復興。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探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全國招生人數從2000年的12.9萬增加到2007年的42.4萬人,增加了3.29倍,錄取的探究生在數量、結構和質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新問題不斷產生,如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等新問題,這必將導致探究生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人生探索,從而出現各種不同的思想道德觀念。
1探究生思想道德目前狀況
1.1誠信意識缺乏
有一份調查表明摘要:在校大學生中未說過假話的只占0.48%。另外,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就業簡歷失實,助學貸款失信等一系列新問題上,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所做也有些令人失望。例如,在畢業填寫推薦材料時,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重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出色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虛構在學校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采取“偷梁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成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夸夸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能力平平。
1.2集體主義淡化
現在,探究生只有一年的時間在一起上課,其余時間分散在各自工作室,跟導師做課題,做實驗,再加上集體活動較少,基本處于相對分散、以個人為主的狀態。學院對探究生的管理也大多采取“自由式管理”,和管理人員接觸較少。加之平時缺乏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生活,探究生的集體活動少,從而造成探究生之間關系比較平淡,相互之間缺乏交流,缺乏集體榮譽感,造成了集體主義觀念淡化、個人意識加強,缺少團體協作意識。目前,又加之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在部分學生中蔓延,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膨脹也導致了集體主義的淡化,一些青年學生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什么是都從利己出發,對同學漠不關心,對集體活動沒有喜好,不關心國家大事,逐步喪失社會責任感。
1.3組織性、紀律性淡薄
隨著探究生的來源、年齡范圍不斷拓寬,他們思想意識差距逐漸拉大。經歷的不同、需求的不同、求學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維方式的不同,種種差異給探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新問題。在探究生學習階段存在著人員分散、難于集中,布置集體活動困難等實際情況。有些探究生以個人事情多、學習忙為借口,躲避教育和管理;有人認為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拿到學位,而忽視對自己思想的自我完善和提高,處處強調個人價值和利益,對思想政治教育持冷漠或抵觸的心態,組織觀念淡薄。
1.4人生目標缺失
當前,一部分探究生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重物質輕奉獻,重利益輕追求,還有的學生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使用主義的影響,把升官,發財作為人生幸福的標準,在他們心中金錢和人的地位是等同的。這些都說明我們的部分學生在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新問題。
1.5心理素質較差
部分探究生不會自我減壓,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碰到難題總是壓在心里,從不和人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揮之不去的心理障礙,使得他們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嚴重的甚至造成精神新問題,無法繼續學習。
2加強探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2.1配備專職思想教育輔導員
現在有些學校探究生也配備了輔導員,但是,由于探究生輔導員是兼職的,大量的本職工作必須完成,輔導員工作也就變成了額外負擔,由此導致出現探究生幾乎沒有思想政治輔導員,日常的德育教育幾乎變成了空白的現象。為此建議,設立專職輔導員,保證他們德育教育有專人負責,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探究生德育教育制度。
2.2培養過程中加重思想道德考核比重
現在,在探究生培養過程中也把思想德育表現作為是否達到培養要求的考察指標之一,但是從來沒有把它作為一項硬性標準。這樣一來,不論是思想道德上存在著什么新問題的探究生,只要畢業論文、科研能力達到了學校要求,就會順利畢業,從而使探究生的培養只有專業標準,而沒有思想道德標準。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有關部門必須制定出相關政策,把思想道德標準作為探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硬性標準。
2.3加強對導師思想道德考察
目前,高校探究生教育都實行導師負責制。近年來,由于探究生招生數量的迅速增加,導致導師匱乏,從而出現了導師隊伍把關不嚴的情況,部分導師思想覺悟很差,自然不可能培養出思想覺悟較高的探究生。因此,今后必須重視導師的思想覺悟、道德覺悟的嚴格選拔,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較高德育覺悟的探究生。
2.4改革完善思想道德課程體系和內容
學校除了開設思想政治課,同時應開設探究生形勢和政策課,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和探究生關注的熱點新問題。每年組織幾場大型報告會,邀請相關專家為探究生作形勢報告,和探究生座談,回答探究生關心的社會、經濟新問題,增強形勢和政策教育的時效性。還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化變為形象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采用專題講座、學術論壇、知識競賽、論文演講等多種形式,在探究生中加大思想政治理論的宣傳教育力度,將探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同專業學術探究相結合。
2.5加強學生間的相互交流
學校每年定期組織全體探究生進行1-2次集體活動,為大家相互交流創造機會,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學院也盡可能的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大型學術報告會、經驗交流會、體育比賽,增強大家相識的機會,促進大家盡可能的多交流,增強探究生彼此間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總之,在探究生日常管理中,我們一定要注重觀察,總結經驗,加強學習,在新形勢下把探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程華.高校探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前狀況及其策略[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1)摘要:60-61.
[2方燕.新時期探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8)摘要:4-7.
[3陳漢能.新形勢下探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和思索[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7(27)摘要:105-108.
[4毛保華.新時期探究生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探索[J.學位和探究生教育,2003(5)摘要:18-20.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國際工程專業認證;高校德育評估
2013年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國際工程專業認證三年有效資質后,深刻感受到我們平時所做的德育工作為順利獲得專業認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院緊接著又接受了學校的德育評估,在比較分析認證體系標準和德育評估體系后發現,兩個體系指標所重疊的部分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學院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將德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的工作理念,為此深受鼓舞,并探討如何通過貫徹執行“三全育人”工作機制,深化高校思政教育。
一、國際工程專業認證體系與我國德育評估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
1.國際工程專業認證的意義及其指標分析
全球化趨勢帶動了工程教育的國際化,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預備會員,標志著我國高校的工程專業教育如果通過國際工程專業認證,認可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就為工程專業畢業生進入相關職業領域提供準入資格,標志著我國高校的部分工程專業將逐漸與國際接軌。
為使工科學生更好地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的準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 試行)》要求學生必須達到以下8項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能應用數學、自然科學、經濟管理知識解決問題;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工程實踐等專業知識與能力;文獻與資料獲取能力;懂得專業相關法律法規;認識工程對客觀世界和社會的影響;具有組織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團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國際視野、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分析標準,只有第三條對本學科有要求,其余的七條幾乎都是能力或素質教育。標準中對學校的要求還有關于完善的學生學習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我們發現,這些都與高校德育工作相關。也就是說,德育工作在工程專業認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2.我國德育評估的意義及其指標分析
對高校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各國都在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并建立起本國的德育體系,其本質就是為了自身的政治穩定和價值觀的灌輸。我國多年來也是如此,這在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確有其必要性。
以我校的德育工作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為例,包括德育工作保障、基層學生組織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資助工作、就業工作6個一級指標體系、27個二級指標體系,73個三級指標體系。該體系不僅僅局限于思想、政治、道德,還涵蓋了除專業教育以外幾乎全部的教育內容,如政治立場、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諸方面。體現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
3.兩者的比較分析
兩個體系僅在對專業知識和技能、基層學生組織建設兩個方面有所差異;而相同之處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思想理論、科技文化、法律、經濟、管理等知識;認識處理事物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應對社會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品德素養、人文科學素養、藝術修養、個性心理生理健康、邏輯思維、開拓創新等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很難被分解,我們可以稱為綜合素質。
我們通過參加國際工程專業認證深深的感覺到,發達國家所公認的認證體系,植入了太多的德育要素,他們將這些要素分布于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通過課堂理論學習、實驗技能學習、企業生產實踐、文理交叉貫通、自主創新鍛煉、社會狀況調查、畢業論文撰寫、職業規劃引導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來實施,表面上沒有出現德育二字,暗地里時刻沒有脫離德育內涵,使德育與智育密切結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只有專業知識的教育體系,遠遠達不到國際工程專業認證的標準。必須將專業教育與德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成為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當然,要做好這項工作,僅靠專職輔導員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全體專業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德育,因為這是學院整體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須讓全體教師意識到,每個老師及其每門課程都肩負著德育的任務,只有將專業與德育相結合才能真正保障和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機制,推動我國高校德育評估工作
但從目前高校德育評估指標體系來看,德育依然獨立于專業學習以外,“三全育人”體現的不夠深入。這也是高校德育評估得不到學校和院系高度重視的原因之一。建構“三全育人”模式,在以系統和整體的角度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中具有明顯優勢:
首先,“全員”育人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加強教育主體間的溝通與交流,樹立統一的育人目標,形成全員參與、全員負責、全員監督的育人體系,能加強隊伍的管理和建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模式的主要關系人包括導師、輔導員、學校相關行政人員、專業課教師、后勤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學生親朋、校外人員等。切實聯系起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關系人,將育人與自育意識深扎在教育隊伍與學生組織中,能夠充分發揮模式的整體作用。
其次,“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構建,有利于發展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使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角度地融入到學生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的途徑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將思想政治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細微之處發揮巨大作用。
最后,“全過程”育人模式的構建,有利于促進“教育場”的建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無聲”的功能,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使置身其中的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將外在的規范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結合各階段培養工作重點,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全過程中,發揮引導、激勵、監督、評價的作用,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及其將來的事業發展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各高校普遍重視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可以成為德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聯系的有力抓手,學生通過對自己的整體分析,判斷所缺乏或應掌握的知識與能力,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實踐,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還要認識到德育評估不是道德教育的終點,因此應堅持校內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大學生畢業后就進入社會,用人單位將會對其德能勤績各方面有更詳細的評價,高校應及時收集這些信息,以便了解本校育人的成績和不足之處。
總之,國際工程專業認證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讓每個教師、每個德育工作者、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德育必須與專業教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不可分裂!
這不僅符合將要認證的工程類專業,同樣也符合其他所有專業。
參考文獻:
[1].鄭瑩. 當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臨的現狀與困境分析,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思想政治教 ,2013, 28(6):23-24。
[2].晏輝.當代價值沖突的哲學批判[J].社會科學輯刊,2003(2):153.
[3].趙祖地 劉云林.德育評估:現狀、問題及成因,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29(5)。
[4].趙志勇,張蕾,高等學校道德教育評價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2,216(4):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