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5 05:5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內容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文章選取《社會學研究》和《中國人口科學》2003~2014年間每年第1期刊載的論文為樣本,對其數據引用行為進行
>> 19877―20166年我國檔案法規研究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期刊論文評價研究 體育期刊論文參考文獻中網絡文獻引用情況研究 從高被引期刊論文看我國圖書館讀者工作研究 從代表性期刊論文看我國教育博客研究 西安工程大學期刊論文計量分析 國內物理學期刊arXiv自存檔論文的引用優勢研究 我國學習型城市研究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 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的期刊論文被引用率分析 陜西理工大學期刊論文計量分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我國新聞傳播學期刊集群分布及其親疏關系研究 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期刊評價歷程研究 單篇期刊論文h指數的實證研究 期刊論文與專利文獻的整合框架研究 教育游戲期刊論文內容的分析研究 英語學術期刊論文轉述動詞研究 國內實證類英語碩博論文與國外期刊論文結果與分析討論部分的引用對比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引用網絡的構建與分析 能力坡道模型視角下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8]《中國人口科學》編輯部.投稿要求[EB/OL].[2014-08-15]. http:///channel/tgyq.
作者簡介:丁楠,女,浙江大學圖書館館員;楊柳,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本科生;丁瑩,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本科生;凌晨,男,本科生;潘有能,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副教授。
建造師從業資格的實施建立可推動項目管理各項規范制度的修訂以及技術能力的提高,是工程管理中的重點內容。項目經理的職責是全面保障工程管理的目標以及建設方的各項利益,是關鍵工作內容。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項目管理論文致謝,歡迎閱讀!
我首先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洪小娟老師。洪老師對我論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及時對我遇到的困難和疑惑給予悉心指點,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進性意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向老師對我的幫助和關懷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還要感謝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項目管理專業的授課老師們和所有同學們,大家在南京郵電大學的項目管理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
此外,還要感謝企業朋友以及同事們在論文編寫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給我帶來極大的啟發。也要感謝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們,通過他們的研究文章,使我對研究課題有了很好的出發點。
最后,謝謝論文評閱老師們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謝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學同事們,真是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順利完成此論文。
關鍵詞:管理學 課程教學 高技能人才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60-02
管理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的課程。其存在目的是為了培養、提高學生創新應變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技術應用性人才”轉換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而隨著高等教育目標的轉變,高職院校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這就要求管理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提升管理學課程教學效果,改革教學方法,為社會提供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1 管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在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著許多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有關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學內容脫節,目標不明確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材與本科院校教材基本一致,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導致學生無法完全掌握,降低教學效果。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無法明確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無法以職業行為和工作過程進行組織教學,過分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教學實踐環節,影響高職畢業生的實踐能力。
1.2 理論和實踐無法完美結合
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完善其實訓環節,校企之間的合作無法達成,許多畢業生到實習單位只能替代普通工人工作,無法接受管理技能訓練。
1.3 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等以教師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知識,嚴重忽視、壓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4 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學生沒有較強的學習進取心,許多學生甚至無法明確以后的工作,以上都是導致學生積極性較低的原因。
2 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
2.1 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改革思路
(1)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高職院校的管理學專業應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各教學環節和課程體系都應以此為中心開展。由于管理學課程的覆蓋面廣、內容多樣,缺乏重點實際問題。因此,其教學內容應側重模塊化組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基礎模塊。由管理學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職能等組成。②專業模塊。由企業經營、生產和財務管理等組成。
(2)創新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探索、創新,使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使用案例教學、開放式教學、討論式教學、項目實訓以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形成導學、助學、自學的三維教學模式,通過對國內外情景模擬和經典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增強學生對現實情況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實踐教學比重。在實踐過程中對課程教學進行延伸。例如,定期邀請企業家或校外專家對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了解、認識企業管理中的前沿問題和關注熱點。建立綜合實訓基地,購買、研發管理學模擬軟件,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模擬的管理工作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增強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2.2 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方法
2.2.1 教學條件改革
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條件改革包括建設教學軟硬件設施和教學開展等方面進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歸類收集網絡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論文以及經典教學案例,在網絡環境中提高學生的系統理論知識,增強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整理和課程內容相符合的資料,使課程教學生動化、多樣化,讓學生在人性化的網絡環境中學到系統性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既豐富學生視野,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根據實踐教學基地,采用教師、學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分配任務由學生分組完成。通過學生決策靈活運用管理學理論知識,行成完整的解決問題方案。在此過程中,由教師為各小組進行規則明確,角色分工,帶領模擬決策等。使學生在模擬訓練中掌握經營技巧、經營知識,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3)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通過校園網站,在網上呈現管理學課程中的課程大綱、課程計劃以及各章節的PPT講稿、電子講稿等。也可以展現各公司企業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對企業的經濟環境、發展狀況以及政策變化等有清晰的了解。(4)建立優秀教學團隊,以科研推動教學。課程組成員的年齡、學歷、教學經驗、職稱和研究方向形成良性互補,優化學術氛圍,形成科研和教學間的良性互動。同時,授課教師應經常進行學術交流,把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案例相互切磋,達到資源優化共享的目的。
2.2.2 教學內容改革
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1)適時調整教學大綱。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主,適當的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調整,重視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包括策劃、組織、協調、領導和決策等能力。同時,壓縮理論知識,增加實踐環節,增加管理實驗和案例分析等課時量。(2)加大信息量,更新教學內容。選擇優秀管理學課程教材,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所接觸的管理學知識處于學科前沿領域。對課程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在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原則上,針對不同對象把管理學教學文件數字化處理,在與媒體結合的基礎上,形成教學課件。課件內包含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有機整合,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管理理論知識,對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解決。(3)避免課程重復,妥善處理后續課程。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內容上的明確分工,把原本屬于生產管理、戰略管理、營銷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調整到具體專業課程中。并依據國內外先進研究成果,突出管理學課程教學的重點,確保管理學的教學系統性,與后續課程建立聯系,提前預留教學活動所需空間。
2.2.3 教學方法改革
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多采用案例討論、課堂講授、情景模擬以及沙盤模擬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對管理方法和理論的理解。使學生在教師引導學習的同時,重視相互學習、實踐學習。
(1)案例教學法,配合情景模擬進行互動式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掌握。(2)采用靈活教學方法方式,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引用當地優秀企業的實例和數據。同時,堅持團隊合作,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命題考試等進行統一整合。課程組成員及時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交流溝通、研討等。(3)通過課程論文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進行測試,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也為學生畢業論文的創作奠定基礎。
2.2.4 考核方式改革
管理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對學習的創造性、靈活性,教學活動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素質、能力和知識等進行綜合評價,把實踐考核作為評價考核的核心內容。其具體做法如下:平時課堂考核(課堂出勤、案例分析參與、課堂討論等)占20%左右。課后考核(學習匯報、課程論文以及調研報告等)占20%左右。實踐考核(能力性考核、知識性考核)占60%左右。通過多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感性認識,使學生成為適應當代管理學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2.2.5 教材建設的完善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所使用的管理學課程教材與本科教材極為相似,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內容抽象,不易學生學習掌握,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教材建設的完善對管理學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高職院??刹捎镁哂休^強權威性出版社出版或由教育部推薦的優秀教材。例如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學》教材,以及斯蒂芬編著的教材等。具有信息量大,內容不斷更新等特點,能夠使學生接觸世界最前沿領域的管理學知識。同時,高職院校也可根據自身教學要求、特點,嘗試編寫適合本校學生需求的教材或輔助教材。
2.2.6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利用主要指充分使用師資力量、網絡資源以及社會資源。優秀的師資力量可以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深厚的網絡資源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化,而社會資源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點。
3 結語
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認識。在滿足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進行適時的改革,做到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志堅,吳健輝.管理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8):255-256.
(一)中文封面
(二)空白頁
(三)標題頁
(四)英文封面
(五)國家圖書館授權書
(六)國科會科資中心授權書
(七)論文合格同意書
(八)謝志
(九)中文摘要
(十)英文摘要
(十一)目次
(十二)表次
(十三)圖次
(十四)本文及文內注釋
(十五)參考文獻
(十六)附錄
二、論文版式
正文采A4尺寸;圖表或地圖不在此限。
正文中文字體請用標楷體12點,英文字體用TimesNewsRoman12點。
每頁上方空白占2.5公分,下方空白占2.5公分,左右二側空白為2.5公分,裝訂邊為1公分。
頁碼正文以阿拉伯數字置于每一頁下方正中間,由第一章第一節開始編號。
三、中文封面
應包括下列項目:(請參考范例1)
(一)世新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系碩士論文(用標楷粗體20點)
(二)論文中文題目(用標楷粗體,字體大小依題目字數多寡調整適中)
(三)指導教授中文姓名(用標楷體20點)
(四)研究生中文姓名(用標楷體20點)
(五)畢業年月(用標楷體18點)
論文題目以封面中央線為準,置中排列,字數左右對稱。
范例1:
四、標題頁
即為內頁。除了所用紙張為普通紙張之外,所有形式與內容皆和封面完全相同(不包括書背部分)。
五、英文封面
應包括內容如中文封面應有項目,請參考范例2。
六、中英文摘要
中英文摘要以一頁為原則,最多不可超過兩頁。
中英文摘要后須附加五個以內的關鍵詞(Keywords)。
中英文摘要抬頭須加索引注記,包括研究生姓名(畢業年份)、論文題目、研究所全名。校名與研究所名應以全銜標明。(請參考范例3、范例4)
范例3:
論文題目:
校所名稱:世新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系碩士班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經濟學;工商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10-145 -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學科(一級學科)① 與工商管理學科(二級學科)各專業的專業核心基礎課,計量經濟學在兩個學科的課程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計量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一起成為我國高校經管類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課程。有效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后續進入研究生領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本科期間的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需求。但計量經濟學發展至今,形成了諸多的理論,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確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計量經濟學的框架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以及研究數據的特點,一般計量經濟學學科主要分為經典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以及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各部分涉及的主要內容有:
(一)經典計量經濟學板塊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包括:A1計量經濟學概述、A2計量經濟學發展歷史、A3一元線性回歸模型、A4多元線性回歸模型、A5線性回歸模型基本假定放寬帶來的問題以及處理(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A6聯立方程計量經濟模型、A7虛擬變量模型、A8滯后變量模型。
(二)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B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B2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B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B4向量自回歸模型。
(三)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
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C1混合回歸模型、C2 變截距模型、C3變系數模型。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探討
(一)培養目標的比較
在我國按學科門類分,經管理專業主要分為管理學一級學科以及經濟學一級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是管理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并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和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而對于工商管理類學科,并沒有文件或會議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其核心課程,但多數高校都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商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但經濟學與工商管理學科在培養目標中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也存在較大差異。
(二)學生培養能力的差異
一般來說,經濟學學科側重培養學生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以及經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工商管理學科的重點在于研究贏利性組織的經營活動規律以及相關的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以及技術的管理類學科。在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審計)等專業。
(三)教學內容的差異
從培養目標上看,經濟學培養較為宏觀,特別是要求學生具有分析、預測經濟的能力。而工商管理學的培養目標較為微觀,學生側重于企業管理相關理論的學習,因此培養目標側重于微觀個體。在此背景之下,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來說,經濟學科的研究數據都為宏觀數據,大都是時間序列數據或面板數據,而工商管理學科一般的研究對象為企業或者消費者等個體,側重于截面數據。特別是工商管理學科中的某些學科如市場營銷,側重于問卷調查,會廣泛運用到啞變量,因此兩者的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差異。
四、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設置的策略選擇
(一)學時設置
一般來說,工商管理學科對計量經濟學的要求相對較低,而經濟學類由于預測等方面的需要,對計量經濟學要求相對較高,因此經濟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設置為3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48學時;工商管理學科一般設置為2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32學時。
(二)數學基礎
計量經濟學是對數學知識要求非常高的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在學生學習完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后開設,因此一般大都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開設,而此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遺忘都較為嚴重。一般需要設置4學時的數學基礎課程。數學基礎一般圍繞:概率論基礎、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統計量及其概率分布、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這些數學知識伴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始終,因此務必加強學生對這些基礎數學知識的復習。
(三)經典計量經濟學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涉及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導論、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異方差性、多重共線性等教學內容。該部分教學內容多,難點、重點也多,也是學習其他計量經濟學板塊的核心和基礎。因此是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學科學生必須學習的重點。但在A7的子版塊中,由于工商管理學科學生在科研活動中一般的研究對象都是個體,因此他們對啞變量數據的處理要求非常高,該板塊對經濟學板塊做介紹處理,而對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生必須重點來講,如LOGIT、PROBIT檢驗等。這個板塊大約占教學內容50%。
(四)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包括:平穩性檢驗、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等。該板塊是計量經濟學的高級階段,也是經濟學科進行預測、時間序列數據檢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經濟學學科必須重點介紹。在工商管理學科,一般只做基本介紹。
(五)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
面板統計是計量經濟學中比較難的板塊,對本科生來說屬于較為復雜的板塊,但經濟學學科的學生在畢業論文涉及中往往會用到該板塊的知識。因此該板塊在經濟學科中做較為詳細的講授,而在工商管理學科中只以介紹為主。
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如表1:
五、計量經濟學上機實驗內容設置
(一)課時安排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特別是計量經濟學涉及到上機操作,因此必須安排好實驗學時。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經濟學學科適合安排8學時的上機實驗,而工商管理學科安排6學時的上機實驗。
(二)教學內容安排
上機實驗的教學內容有:
D1:包括計量經濟軟件的基本操作(如數據錄入、編輯等)、一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多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等;
D2:數據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的檢驗以及處理
D3:時間序列數據平穩性檢驗(ADF)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
D4:面板數據的基本檢驗與操作。
(三)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見表2:
六、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其他建議
(一)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課下實驗
計量經濟學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完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以后,學生通過上機操作來實現對數據的各種處理練習。每個計量經濟理論都需要通過上機實驗來進行鞏固。但從現有的教學時間來看,不可能都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驗都進行統一的上機安排。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課下上機實驗的要求。教師應該將需要學生掌握的上機操作編制成講義,供學生課下練習,并安排好答疑工作。
(二)重視對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性的考核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在對計量經濟學的考核中,除了重視對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外,應重視對計量經濟學實踐能力的考核。在考核過程中,上機操作、課后作業、計量經濟學應用論文等都應該成為考核的重要方式,這樣才能摒棄學習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的現象。對于本科生來說,甚至可以用上機操作考核取代傳統的閉卷考核。
(三)重視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對經濟思想的灌輸
計量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但計量經濟學絕對不是單純的“數字課”。教師在對基本理論介紹完畢后,要用真實的案例數據進行相關的演示,演示前必須交代好數據以及相關模型的經濟學背景,檢驗結束后,必須對該案例反映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進行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白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目的,不能讓學生單純地把計量經濟學理解為數學課。
(四)重視教材的選用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引進比較晚,在師資、教材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在我國,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分原版教材、翻譯教材以及國內原創教材。原版教材由于價格昂貴,對英語水平要求高,一般都被選用研究生教材。翻譯教材一般篇幅過多,也不適合作為本科生教材。因此一般本科教學大都選用國內原創教材。國內教材的案例數據一般都來源于中國經濟問題,方便教學,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國的經濟問題。但國內原創教材大都存在篇幅過短、錯誤較多等問題,因此教師在選用教材的同時,應考慮編制相關的學習講義,供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
(五)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規范性教學
計量經濟學應用型比較強,在學生今后的畢業論文、科研活動中會頻繁用到計量經濟學工具。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中,要重視規范性方面的教學。如許多學生會出現如下錯誤:撰寫回歸方程時不寫∧符號;撰寫回歸模型時沒有誤差項ε;有的學生混淆顯著性水平和置信度兩個概念等等。這些規范方面的錯誤雖然不會引起誤解,但卻導致讀者對論文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計量經濟學的規范性方面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濟研究,2007,(05):139-153.
[2]李子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決定將《計量經濟學》列入經濟學門類核心課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09):78.
[3]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18-22.
關鍵詞: 管理學教學 教學誤區 課程改革
管理學當前已經成為諸多專業的必修課程,其作用和任務是通過向學生進行現代經濟組織與非經濟組織的管理原理、管理哲學、管理觀念、管理職能、管理技術及其在具體應用中的交叉滲透等教育,提高學生的管理素質和管理技能,培養學生把握管理知識,認識管理規律。管理學的一般性決定了它有很大的適應性,本課程對了解管理過程、內容及管理規律有重要作用,對解決管理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然而,由于學生專業的特殊性,學生的可理解性,教師的管理工作經歷,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其并未被大家充分認識,因而在教學中存在不少誤區,師生要予以重視。
一、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的誤區
(一)觀念上的誤區
1.需求誤區。該觀點認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管理學知識的需要程度不一樣,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需要對管理學課程重點學習,而其他專業則可以粗略學習,既然需求有差異,那么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就不同,最終導致教學內容、方法上的差距。事實上,斯蒂芬?羅賓斯認為,當學生從學校畢業開始職業生涯時,他所面對的現實是,不是管理別人就是被別人管理。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只要有進取心與責任感,必然會遇到晉升之類的問題,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最終都會成為管理者。因此,所有專業的學生對管理學課程有同樣的需求,而與專業無關。
2.稟賦誤區。該觀點認為,學習管理學課程的學生存在稟賦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課程內容、興趣、知識深度的要求不一樣,因此,對于管理學教材的選用,知識體系的棄取,??啤⒈究?、研究生的學生存在很大差異。其實,當前的管理學教材大多沿用法約爾的管理職能體系,萬變不離其宗,無論作者如何調整,都未脫離這個體系,在事實上說明管理學課程知識體系的一貫性與完全性。另外,畢竟管理學課程與其他的專業技術類課程相比,可理解程度要容易些,因此完全沒有必要人為地刪除一些成熟的管理知識、原理等并為每一個層次、專業的學生重新編制教材。
3.定位誤區。一些人認為,管理學課程由于存在太多理論性的知識,如果過分強調理論體系,必定會使課堂教學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另一些人認為,學習管理學必定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規律與精妙之處,不能在課堂上過多地強調應用,管理知識的應用應該是學生在熟悉管理理論以后的一個逐漸吸收消化的過程。由于認識的差別,教師對課程的定位模糊,有些人定位于理論的完整性,有些人定位于課堂的趣味性,有些人定位于知識的應用性。教師定位的模糊最終會導致學生對于課程認識的差異,或者使學生最終沒有學到理論,或者因為學生的社會閱歷難以達到應用理論的程度,理論實踐沒有學到,最終的學習效果可能難以達到學習目標。
(二)內容上的誤區
一般認為,管理學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管理類課程,如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生產管理等必須嚴格區分,這從課程體系設計上來講是沒有疑問的。但是,試問,在講授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時,能不考慮生產管理的發展嗎?在介紹管理環境時,與戰略管理的PEST、SWOT等分析方法能沒有關系嗎?在討論激勵理論時,能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薪酬制度、工作設計等內容不相關嗎?不一而足,這種問題確實存在。因此,嚴格的課程界限不能抹殺課程內容的相關性,主觀上控制課程的相關性更加會使教授管理學的教師陷入迷惘的處境。
(三)方法上的誤區
一般大學課程的教學,更多地強調知識的理論體系與學生的理解程度,將知識點分為了解、熟悉、識記、理解、掌握、應用等層次,針對不同的理解程度要求,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理解、掌握、應用等較高層次的知識理解,由于學生社會經驗與管理經驗方面的欠缺,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于是教師更多的是在教學方法上做調整,維持課堂學習的氛圍。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小組辯論、游戲等紛紛被采用,結果課堂的確很熱鬧,但最終被學生記住與理解并掌握的知識點并不多。
(四)考核上的誤區
一般的大學課程,往往采取整齊劃一的考核方式,期末的綜合考試在總的考核成績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理由是期末考試公正公平。這種考核方式客觀反映了學生的識記能力與水平,但在管理學課程考核中,此種方式對于學生掌握與應用管理理論與方法,并不能真實地反映??荚囃瓿珊蟛痪茫瑢W生即會忘記識記的主要知識點,如果加上平時考核流于形式的話,那么學生最終所取得的課程成績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于管理理論與方法、規律等的掌握與運用能力。
二、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
正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上諸多誤區,所以有必要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管理學課程的改革必須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管理學自身的發展,以及學生在本階段學習的特點相結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系統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合理化
1.教材選用與編著。當前,管理理論已經發展成為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理論叢林,國內各種管理學教材百花齊放、數量繁多。根據文獻檢索統計,目前發行在外的管理學教材有數百種之多,而適合本科階段的亦有百種以上,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從國外引進的譯著,以哈羅德?孔茨與斯蒂芬?羅賓斯等管理學家的經典原著為主,這些教材包羅萬象、知識繁多、圖文并茂,體系看似松散實則嚴謹。另一類是國內學者的編著,這些編著教材一般呈現以下共性:一是知識體系基本相同,都按照法約爾的管理職能進行編排,輔之以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理論發展方面的章節;二是教材連續性不強,很少再版,對管理學的熱點問題缺少跟蹤研究與持續探討;三是教材中理論與實際脫節嚴重,對于實踐問題往往輔以簡單的案例,對于案例的編寫停留在簡單描述,缺少系統地設計,難以使學習者產生深度的思考與共鳴。因此,在對管理學教材選用與編著時,著眼點既要對傳統管理思想進行繼承與批判,又要緊跟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管理學熱點問題,適合本階段學生的理論基礎與學習興趣,進行系統統籌與設計。
2.內容結構的設計。許多從事管理學教學的教師在前人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研究現代管理問題,由于研究條件、掌握材料、思維方式、觀察角度、學緣范圍、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形成不同的教學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別具一格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結構。不論是何種教學思路,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都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管理基本職能理論必須介紹;二是管理理論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不能太低;三是對最新的管理學理論的教學時間不能少于傳統管理理論的教學時間;四是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工商管理各專業課程,如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的教學內容必須嚴格區分,不能形成交叉,但是相關內容要有所涉及;五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創新性學習內容的設計。
(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傳統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特點:教學思路往往被所選教材的邏輯結構左右;教學過程一般被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學方法上將案例討論往往等同于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創造性培養認識不夠;教學目標上對于不同專業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區別定位不清,對不同層次如研究生、高職生與本科生學習本課程的差別認識模糊。因此,在教學方法改革上要針對以上共性,創造一種系統的、開放的、柔性的教學層次方法體系,以適應各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這個方法體系可從以下幾個層次構建。
1.掌握管理理論體系的方法。這些教學方法是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基礎層次方法。主要方法有:課堂教師理論體系講解方法,講授內容主要以管理的核心職能、基本管理思想為主;增加閱讀量方法,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為學生指定參考教材,要求學生對課堂講授不到的管理理論進行自我學習;理解管理理論的方法,如可對課程主要理論知識點進行小論文的寫作,并要求學生對論文摘要進行宣講。
2.掌握管理實踐應用的方法。這些方法是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中間層次方法。主要方法有:案例教學法,即以某一實際或假設的企業管理事例為基礎,鼓勵學生以管理理論分析或預測事態的發展并探討對策;主題辯論法,如在學習沖突管理時可對企業內部沖突對企業發展的利弊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角色扮演方法,即給一組學生一個管理場景,由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進行討論,其他學生作為旁觀者,角色扮演完后由其他學生與教師進行點評;管理游戲方法,如可通過管理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的區別。
3.提高管理創新能力的方法。這些方法是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較高層次方法。主要方法有:實地參觀調研方法,通過調研,加深學生對管理原理與方法的理解,并要求完成調研報告,可提高他們管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習成果匯報方法,可要求學生分組就某個管理專題做深入研究,并要求他們用多媒體向全體同學與教師匯報;管理知識共享方法,可利用公共網絡平臺,以班級、專業、年級、系等為單位創建管理知識共享論壇,學生、教師就管理問題的看法、新觀點、經驗相互交流。
教學方法的層次體系共分為三個層次,一方面由下而上形成支持的關系,較低層次方法的應用要對較高層次方法的應用形成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形成指導的關系,較高層次方法的應用要能對較低層次方法的應用提出目標與方向。因此,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自發形成一定的體系,各種教學方法相得益彰,相互影響,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條件的豐富化
管理學課程教學條件的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教學硬件設施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教學軟件的改革。對于硬件改革,主要思路如下:一是建立管理實驗室,進行企業模擬管理系統、ERP系統等的實踐教學;二是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利用聲音、圖像、視頻等增強教學效果;三是創建校企聯合實訓基地;四是建立校園管理網絡平臺;五是建立管理專業圖書室。對于軟件改革,主要思路是:一要有完善的專業培養方案與課程教學大綱;二要有詳細的主要教材與參考教材體系,以及課程習題集、案例庫;三要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教師隊伍在研究方向、工作經驗、學歷、年齡、職稱等方面要形成互補;四要在本專業形成濃郁的學術氛圍,教師以科研帶動教學,學生以小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學,形成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管理學課程教學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創造性、柔性,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管理理念,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管理能力,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即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點的識記、理解與應用,因此,以識記為基礎的考核方式不能應用于管理學課程的考核。該課程的考核可采取三三制考核方式,即平時課堂考核占三分之一,包括討論、主題答辯、案例總結、角色扮演等;平時課后考核占三分之一,包括作業、小論文、參考書學習匯報、專題調研報告等;期末理論考核占三分之一,主要考查學生掌握管理理論知識的辨析而不是識記。這種考查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主動性,增強感性認識,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本課程教學目標有清醒的認識,在學生掌握管理理論與運用管理理論解決實際管理問題之間尋找一個有利于教學過程良性互動、教學效果穩步提高的平衡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考核方式等方面探尋課程教學改革的良方,以學生為本,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理解、應用管理理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冬芝.管理學基礎理論教材存在的問題與演化趨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3.
[2]于云波.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9.
[3]李季鵬.如何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實踐性教學法[J].科教文匯,2007,7.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基本概況自2001年招收首屆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研究生以來,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漢大學優越的辦學條件和豐富的辦學經驗,主動與政府部門合作,努力拓展辦學空間,為社會提供人才培養服務。2001年至2015年,已連續招生2139名,已畢業學生1327名。圍繞MPA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學管理力度,教學質量穩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學位論文總體質量較高,MPA研究生畢業后的反響普遍較好,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贊譽。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質普遍提高。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緊密切合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優勢,從培養方案的制定到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都嚴格把控MPA培養質量關。學員通過對公共管理專業理論的系統學習,既夯實了MPA研究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又增強了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第二,MPA學位論文質量高。自首屆MPA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起,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及《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論文實施細則》以及《武漢大學MPA教育中心關于學位論文印制規格的規定》,嚴格論文導師遴選程序和論文指導規范,加強指導,嚴格答辯,保證質量。在全國MPA首批院校中較早地實行了MPA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和優秀MPA畢業論文評選制度,加上從2010年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開始的論文重復率檢測制度,武漢大學MPA畢業論文100%參檢,符合要求后進入匿名評審程序。正是這些有效的措施保證了武漢大學90%以上的MPA學位論文符合選題實踐性強、格式規范、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學術水平的要求。第三,MPA畢業生質量高。自開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以來,武漢大學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寧缺毋濫”的基本原則,每屆MPA研究生的錄取分數線都確定在與武漢大學在全國高校綜合實力排名相稱的水平上。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并且嚴格教學管理、規范培養程序,在已畢業的MPA研究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系統學習和訓練增強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進而在事業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他們中獲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采納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主要辦學特點
辦學目標思路清晰,學科基礎優勢明顯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能、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能熟練從事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針對上述目標,學校明確了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辦學思路,即依靠學校力量、依托所在學院,面向實際部門、服務地方建設,發揮學科優勢、打造特色方向,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培養質量,拓展辦學空間、穩步創新發展。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基礎,積累了較為雄厚的教育資源,教育教學質量深受社會贊譽。
辦學組織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