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8 08:1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務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以上對稅務會計原則的認識中可以知曉,盡管稅務會計在會計處理手段上是建立在財務會計方法之上的,但二者在針對特定會計實務上仍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由此,對二者進行原則上的比較將有助于深化對稅務會計實務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的思考也將幫助我們深化對稅務會計活動規律的把握。
(一)原則的比較為了突出重點,以下選取3個原則進行比較。1.關于前置性原則的比較。前面已經指出,稅務會計的職能在輔助征稅機關的征稅活動,因此在前置性原則上是以“稅法之上”為導向的。與此不同,財務會計作為考察經濟組織成本管理和資金周轉的會計門類,則需要以經濟、管理為前置性原則導向。在會計活動的實施方面,稅務會計具有顯著的價值取向,這與稅收活動本身的價值判斷有關。相對而言,財務會計則顯得較為中性。2.關于確定性原則的比較。在前面的“認識”中已經提到,稅務會計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要確認特定經濟活動的發生,這便是確定性原則。在財務會計活動中,因遵循會計周期的各個環節而重視對原始憑證的搜集與分錄。這樣一來,確定性原則就難以被財務會計實施主體所遵守。比較而言,財務會計中的“謹慎原則”則是引導其規避會計處理風險的原則導向。3.關于合理性原則的比較。稅務會計信息應具有合理的說服力,這是征稅行為所賦予的內在要求。比較而言,財務會計信息主要來源于會計原始憑證,而原始憑證所承載的信息是否具有說服力,則依賴于會計人員的崗位素養??梢?,合理性原則適用于稅務會計,而并不適用于財務會計。
(二)比較之后的思考稅務會計實務具有自身獨特的行為邏輯,這一行為邏輯不僅根源于稅法的制度框架,也植根于我國現有的稅務實踐活動中。在營造合理、公平的征稅環境中,我們還應不斷深化對稅務會計原則進行認識,以及更好的在原則指引下來開展稅務會計實務。為此,做以下兩點思考。1.有關確保稅務會計原則的有效實踐。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下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背景下,2014年全國實體經濟發展趨勢整體上出現了下滑態勢,這一陣痛還將持續到2015年。因此,如何提升實體經濟壓縮產能水平和提升產能結構的績效,以及如何充分發揮實體經濟在支撐我國創新型大國戰略中的核心功能,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稅收政策來支撐。近年來所實施的“營改增”試點,便是對企業減負和建立公平稅收環境的一種嘗試。為此,稅務理論界和實務界應緊密圍繞著各項原則,在稅收執行細節上確保這些原則的有效執行,以及確保這些原則在執行中不被誤讀。2.有關確保稅務會計原則的合理優化。仍然在“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推動理論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視域下,我們還需要結合當前稅收實務演變和現實困境,不斷優化稅務會計的原則。優化的主線條并不在于拋棄部分原則,而是隨著稅務會計實務的發展逐步完善原則之間的邏輯關聯性,以及細化原則的實施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稅務會計原則在一般與具體相統一上的特質。
二、實證討論
下面在圍繞稅務會計師的職責,結合現實工作進行實證討論。
(一)稅務會計師在企業稅務工作的作用1.增進企業納稅意識。依法、依規納稅是任何企業須履行的職責和義務。企業來自于社會并在社會環境中獲得生存、發展的能量,以此作為回報就須將自身利潤的一部分上繳國家。在此背景下,稅務會計師在企業稅務工作的作用,似乎在于監督企業履行上述職責和義務,實則卻是充分運用會計原則和稅法規定,切實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畢竟,企業應上繳利稅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2.優化企業資金分配。企業新增利潤部分構成了企業發展基金、積累基金、福利基金等要素的來源,三者都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然而,作為新增利潤的扣除部分“利稅”,則與基金部分形成了此消彼長的態勢。在此背景下,稅務會計師將充分運用業務知識,對企業資金在各個領域的分配展開工作。實現企業資金使用效益提升的需要。3.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依規降低企業納稅數額,是稅務會計師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集中體現。因此,稅務會計師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操作,通過創新企業周轉剩余資金投資領域、分散企業業務招待費用等方式,將有效增強企業在目前應對金融宏觀環境緊縮的局面。
(二)稅務會計師在企業稅務工作的意義不難理解,稅務會計師崗位的存在將幫助企業規范經營行為,促進企業增強納稅的法律意識,并有效減少納稅的經濟風險(減少企業稅款的不必要的流失)。在此基礎上,還應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稅務會計人員的崗位綜合能力培訓。特別在崗位意識層面,應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對自身業務主動提升的意識。惟有這樣,才能更加滿足企業對稅務會計師的要求。
三、結語
我們引用別人的文獻資料時不能隨意的改動,要正確和準確的使用,更不能把別人的勞動成果當作自己的學術研究結果,這樣是不道德的體現。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會計論文英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欣賞。
會計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1]張國志,霍炬.稅收會計、納稅會計與稅務會計辨析[J].商情(財經研究),2007
[2]安建華,張秀蓮.稅收會計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J].稅務與經濟(長春稅務學院學報),2003
[3]黃愛玲.稅務會計模式設計與選擇[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
[4]劉惠杰,趙杰燕,陶紅亮.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差異分析[J].農場經濟管理,2007
[5]周亞蕊.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必然性及現實意義[J].會計之友,2004
會計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1]金克木.文化的解說[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8.
[2]毛伯林.關于會計文化若干問題的研究[J].會計研究,1993(3).
[3]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東,汲,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勞秦漢.文化環境、會計人、會計實務與理論[J].會計研究,2001(1).
[5]楊世忠.誠信理財,塑造企業財務品牌[J].財務與會計,2004(10).
[6]殷勤凡.對會計文化的批判性思維[J].當代財經,2005(5).
[7]張云.中國會計文化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
[8]蕭延中.中國崇“圣”文化的政治符號分析——一項關于起源與結構的邏輯解釋[EB/OL]..http:///s-
hehuiqita/080229/14111099-2.html,2012-06-10.
[9]馬元駒,楊世忠.對我國會計職業群體“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期盼[J].會計之友,2009(4上).
[10]馬元駒.鑲嵌在會計徽標中的公平正義——以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徽標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2).
會計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0.
[2]中國教育會計學會信息.2011(20).
[3]尹菁等.論在新形勢下高校會計監督與服務關系.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12).
[4]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5]韓國紅,潘上永.會計判斷,會計實務的重要程序.財會研究,2006.6:26~27
[關鍵詞]財務會計報告知識經濟發展
一、引言
會計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是推動財務會計發展的兩大動力。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已進入了一種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和以知識驅動為基本特征的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其的定義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與以往經濟的最大不同在于,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不再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賴于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它強調人力資源開發,尤其是人力資源創造力的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它強調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與經濟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企業的財務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化;物價變動較以往更加頻繁和激烈;行業的競爭加?。换ヂ摼W在財務會計中廣泛應用;金融衍生工具飛速發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桿作用,由此可能帶來暴利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因此人們高度關注衍生工具的報告問題;以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也日益成為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所在。
現行的報告體系已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遵循著特定的會計準則,采用規范、通用的格式進行編制,具有綜合性、規范性等優點,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有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因滯后于環境的變化而顯示出了它的缺陷與不足。本文通過對新環境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談一下自己的拙見。
二、財務會計報告變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財務會計報告變革的必要性
會計的發展與企業的財務環境息息相關,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科技推動了國際經濟的迅猛發展,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則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由于一些資產負債表外業務和表外項目不斷增加,人們紛紛指出,傳統的財務會計報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會計信息了論文寫作,現有財務會計報告的缺陷與不足越來越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復雜,企業組織形式及其在社會和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除了直接投資者、債權人外,企業內外還出現了大量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門、顧客、合作伙伴、社會部門等等。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提出了與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寫作畢業論文,傳統工業經濟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財務信息,而在知識經濟下不僅要獲取財務信息,還要獲取非財務信息;不僅要獲取定量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定性信息;不僅要獲取確定的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不確定的信息;不僅要獲取歷史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預測信息;不僅要獲取企業整體信息,還要獲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內容,在信息的質量上強調信息的相關性、一致性與及時性。
2、無法滿足信息的時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時效性,及時有效的信息能為商家帶來滾滾利潤,而延遲滯后的信息則可能導致商家喪失商機?,F行財務報告的披露無法達到會計信息質量的及時性,披露的周期、時限過長,如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要求在年度末4個月內報出,而中期財務報告要求在中期結束后兩個月內報出,這樣長時間后報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說明企業現在的何種價值?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兩個月的時間企業的財務狀況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英國的巴林銀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賬面凈資產為450億--500億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該銀行已進入破產境地,此時其1994年的財務報告還未完成。由此可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已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同時較長的報告周期為企業進行各種幕后交易創造了時間條件,如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關聯交易現象一般發生在年底編制報表前。依據過時的、經過調整的信息做決策,成功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3、無法反映非貨幣信息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顯得越來越重要。另外,企業的聲譽、其能源的來源及產品的銷售渠道等也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由于這些因素無法用貨幣形式進行描述,所以無法在財務報告中列示。信息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企業生死的競爭,但是由于現有會計報表主要是反映以貨幣計量的歷史成本數據,在會計報表中絕大多數是有形資產的信息,而對大量無形資產的信息無法體現,從而大大消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4、無法滿足對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傳統收益表是建立在傳統會計收益概念和收入費用觀基礎之上的財務業績報告形式,它在物價基本穩定、市場經濟活動單一、外部風險低的經濟環境下是適當的,它能基本準確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收益。但是,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物價的波動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擺脫的現象。二戰以后,持續的通貨膨脹曾經席卷全球,受其影響,一些技術含量低的資產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資源如土地等的價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導致那些技術含量高的資產如電子設備等價格直線下跌。20世紀80年代所興起的金融創新,出現了價格波動性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改變了傳統資產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因而價值相對穩定的觀念。會計界對于這些問題的討論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以歷史成本為計量模式的傳統收益表缺乏相關性,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2000多家金融機構因從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財務困境,但其財務報告在危機之前仍顯示"良好"的經營業績。許多投資者認為,歷史成本財務報告缺乏前瞻性、預測性的信息,不僅未能為金融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發出預警信號,甚至還誤導了投資者,使其判斷失誤。
5、無法滿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現有企業會計報表的局限性還表現在會計人員對會計報表信息可靠性的影響,即會計人員傾向于粉飾報表。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與費用的關系,報告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果,在期末,企業要根據配比原則進行大量的調整和轉賬處理,雖然對財務數據的處理是以發生交易事項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但是由于這種轉賬和配比處理帶有主觀性,加上企業的會計報表對外是提供給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使用的,從企業的管理層到財會人員都希望會計報表能夠反映企業良好的經營業績,會計人員帶著這種心態來編制會計報表,就使得會計報表帶有粉飾的色彩。
(二)財務會計報表變革的可行性
知識經濟的興起,網絡的出現同時也為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持,表現在:
1、會計數據的載體由紙張變為磁介質和光電介質載體。
從理論上講,數據載體的改變,從根本上消除了信息處理過程中諸多分類與再分類的技術環節;利用同一基礎數據可實現信息的多維重組,從而為會計數據的分類、重組、再分類、再重組提供了無限的自由空間。
2、會計數據處理工具由算盤、草稿紙變為高速運算的計算機,并且可以進行遠程計算。
計算機的使用數據處理、加工速度成千上萬倍的提高,不同人員、部門之間數據處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間范圍的局限。這種改變將使會計人員從傳統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進行財務會計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質量的信息支持。
3、會計信息輸入輸出模式由慢速、單向向高速、雙向轉變。
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改慢速、單向為高速、雙向,而且能適應網上交易的需要,實現實時數據的直接輸入輸出。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企業愈來愈多地通過網絡與業務伙伴進行經濟信息的交換與從事各種商業活動,更多地利用Intranet(企業內部網)進行內部協同工作與信息管理。其結果是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于網絡與計算機之中,這樣將會計信息系統內化為Intranet的一部分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實時地處理與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業外部相關的信息使用者,通過網絡完成會計對內對外的目標成為了可能。
三、財務報告發展趨勢展望
企業財務環境的發展變化使得要求變革現有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盡管這些呼聲多半來自會計學術界,但也有不少來自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改進財務會計報告的建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即JenkinsCommittee)發表的《改進財務報告--面向用戶》(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Focus)(1994);StevenM.H.Wallman的《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未來:彩色報告方法》(1996);由索特的事項會計發展而來的事項式報告也成為未來財務報告的發展方向之一;理論界討論的十分熱烈的還有: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分部報告;交互式報告;差別報告等。
理論界對未來財務報告的種種預測,部分解決了傳統財務報告的缺陷和不足,對財務報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和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們研究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可從對其目標、報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鑒理論界對財務報告發展趨勢的種種預測,確立一種適應未來財務環境,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財務報告弊端的財務報告模式。
(一)未來財務報告的目標與報告方式
1、未來財務報告目標
關于會計目標,當前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受托責任觀,認為反映經營者的受托經濟責任是會計的基本目標;二是決策有用觀,認為向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會計信息是會計的主要目標。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寫作會計論文,會計的目標逐漸由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同樣未來財務報告目標也將繼續鎖定在為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信息,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企業的股東結構日趨多元化,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考慮現有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將企業推向潛在的投資者,吸引潛在投資者的注意。為做到這些,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隨時向外提供信息,同時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仍然要堅持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與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權衡中更偏向于相關性。歷史(事后)信息滿足可靠性,同時也是相關性的基礎;未來預測(事前)信息滿足相關性,同時應強調對預測信息的規范,盡可能提高預測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后,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矛盾就減緩了。兩者的相互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2、未來財務報告方式
未來財務報告在信息載體(存儲介質)、傳遞方式與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將與傳統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別。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與提高,企業總有一天會取消紙質(書面、報紙)財務報告的印刷與傳遞,而是在網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親自去獲取財務報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僅限于文字與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信息內涵,做到圖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達更形象、直觀、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來財務報告應是在網絡上轉輸的、表式信息與音像化信息相結合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實時報告。中國證監會在2000年1月1日發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證監會指定的報刊雜志上登載年報摘要外,必須上網公告,而且對于在網上的年報信息要承擔同樣的責任。
(二)未來財務報告模式展望
筆者認為未來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一種以事項會計為基礎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交互式的實時報告。這種財務報告模式借鑒與融合了現有的幾種對未來財務報告的預測,它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報表(第四財務報表)為支柱。
首先,未來的財務報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斷擴大,會顯得更加冗長,很可能出現信息混亂甚至污染,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使用上的不便。事實上外部信息使用者總是試圖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們不了解企業的內部經營狀況,企業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黑匣子寫作經濟論文,而他們作為投資者或債權人卻不得不與企業發生經濟關系。因此他們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他們又顯得束手無策。實際上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走進黑匣子,隨時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可以借鑒交互式按需報告模式,打開企業這個黑匣子,讓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進入企業內部,使之在規定的范圍內與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從而改變用戶被動接受會計信息的現狀。同時通過雙向的信息傳遞,使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減輕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這種財務報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過反饋系統參與報告的生成過程,能更好的滿足他們對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過交互式報告模式還可以將企業的財務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監督之下,從而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其次,這種財務報告模式是一種實時報告系統,有效地解決了信息的時效性問題。它通過提供實時的財務信息,為經營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判斷服務。這里所講的"實時"有相對實時和絕對實時之分。企業可以根據成本效益原則,視企業自身的情況而定,可以每發生一筆交易就報告一次,實施絕對的實時報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報告一次,實施相對的實時報告。當然,實時財務報告系統對企業的IT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但它對于適時了解企業的財務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這種財務報告模式通過增加全面收益報表,可以讓報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關一個企業財務業績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信息特別是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來財務會計報告在計價模式上將向多元計價模式發展,由歷史成本計量到公允價值計量,同時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圍上將有很大的擴展,將多多反映非貨幣性的信息,像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來的財務報告包含大量的非財務信息,這些信息都由會計部門披露,必然會影響會計部門的工作效率。而非財務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個有效的保障機制,把非財務信息納入會計披露內容必然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為此,在未來的財務會計報告中,可以借鑒分部式報告的觀點,可以考慮讓相關部門參與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比如,有關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由會計信息系統進行確認、計量,同時可由人事部門協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變動方面的最新信息;有關銷售協議方面的信息由銷售部門披露;有關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由公關部門協助會計部門披露。在未來的財務報告中,披露部門從會計部門拓展到人事、銷售、公關等部門。借鑒彩色報告的觀點,把這些部門的信息分為核心與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為公共產品具有及時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對外公開,核心信息只由財務部門、企業高層管理當局和董事會主要成員壟斷使用,不對外公開。
(三)幾點建議
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資本市場必將獲得充分的發展,廣大的投資者將逐漸成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們的經濟決策越來越復雜,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將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擺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應的改變會計信息重可靠輕相關的現狀,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充分性和及時性,更好的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
不論將選擇何種未來財務報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環境:
第一,制定相應的會計準則,為確認和計量提供依據。尤其是要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適當拓展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運用的范圍。
第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分離,為突破實現原則創造條件。從根本上說,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財務會計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要考慮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稅務會計的目的則是保證國家能夠公平、足額的征稅,要考慮收益的實現性和確定性。鑒于現有財務報告的附注越來越長,企業在處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沖突時能夠有制度和法律可循。
第三,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作用,為真實可靠的提供財務報告提供外在的保證。規范注冊會計師"市場經濟守門員"的作用。
第四,會計作為一門規范性很強的學科,拓展財務報告的模式,特別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須在政府出臺會計準則加以規范的前提下進行,同時獨立審計工作也要隨之改進,拓展審計范圍,增加對前瞻性信息的審計,以防企業因提供不確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訴訟危機之中,也防止企業管理當局操縱會計信息。
知識經濟的發展,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對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面對挑戰,適應環境的變化,找尋一種恰當的財務報告模式,是時代賦予會計人員的使命,以上我就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談了自己的看法,謹希望對會計報告的發展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葛家澍,2002.02:21世紀財務報告展望--迎接競爭、技術和全球化三股力量匯合的挑戰,財務與會計
2.葛家澍,2000.12:關于高質量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業績報告改進的新動向,會計研究
3.葛家澍,1996.01:當前財務會計的幾個問題--衍生金融工具、自創商譽和不確定性,會計研究
4.葛家澍,1993.02-03:九十年代企業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上、下),上海會計
5.程春暉,2000.12:全面收益會計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6.于振亭,2001.04:對新形勢下財務報告改進與發展的建議,財會月刊
7.勞倫斯·A·溫巴奇,1997.08:九十年代的財務報告勢在必改,會計研究
8.肖澤忠,1996.01:信息技術與未來會計報告模式,會計研究
9.李端生李征,2001.11:網絡經濟下會計發展趨勢,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