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12:47: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會計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高新技術企業是高級技術人才匯集、高新技術密集、高產品附加值的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源已代替有形資產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無形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的比例高;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明顯特征;企業的生產方式以科技開發創新為主。
基于上述特點,高新技術企業在創立、發展,成長過程中, 為了企業有新的發展與突破,需要有獨特的財務管理方式。
目 錄 摘 要..
1 高新技術企業及財務管理概述.
1.1高新技術企業概述及特點...
1.1.1高新技術企業的概述...
1.1.2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
1.2財務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企業財務管理的定義...
1.2.2企業財務管理的功能...
2 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
2.1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環境分析...
2.1.1高新技術企業宏觀財務管理環境現狀分析...
2.1.2高科技企業微觀財務管理環境現狀分析...
3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勢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成了自立經營的主體...
3.1.1從資金的籌集而言...
3.1.2就資金的使用而言...
3.1.3就經營環境而言...
3.1.4就市場營銷策略而言...
3.1.5就企業經營規模而言...
3.1.6就稅收合理負擔而言...
3.2財務管理的原則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總的來說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遵循一下三個原則...
3.2.1風險、報酬平衡原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依靠對風險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3.2.1合理配比原則...
3.2.3貨幣時間價值原則...
4 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財務問題及改善..
4.1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
4.1.1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應由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移..
4.1.2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應有所拓寬。.
4.1.3企業價值評估應注重成長性原則...
4.2關于籌資渠道...
4.2.1知識資本籌資...
4.2.2風險基金籌資..
4.2.3股票籌資和銀行貸款..
4.3關于財務激勵與約束機制...
4.4關于財務風險規避...
4.4.1加強各項指標測算,建立風險監控機制...
4.4.2提取科技開發基金...
4.4.3.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 結束語..
.
1 高新技術企業及財務管理概述
1.1 高新技術企業概述及特點
1.1.1 高新技術企業的概述 本世紀80年代,人類開始進入信息社會時期。在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與傳播以空前的廣度、深度和速度進行。與此同時,電子信息產業的崛起,為人們展示出高新技術企業將主導21世紀世界產業經濟發展潮流的前景。高新技術企業即為從事高新技術及相應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是當前最為活躍、發展最快、最有前途的企業群體。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年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在制造業產品和出口中的份額翻了一番多,年增長率達到20%-25%。作為未來知識經濟微觀基礎的高新技術企業,將成為21世紀市場競爭的主體。
1.1.2 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 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可以用“高、快、靈”三個宇概括。“高”,指產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員工文化素質高,經營風險高;“快”,指產品更新換代快,市場發展快,企業成長快(相應地,企業稍有失誤,垮得也快);“靈”,指企業對科學技術發展反應靈敏,對市場外界條件變化感應靈敏,對組織結構的設置、管理制度、技術手段和方法的選擇及生產工藝的安排,都更為靈活。
1.2 財務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 企業財務管理的定義 企業財務管理,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指導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企業對資金管理的要求,有組織地對企業財務活動及財務關系所進行的一項管理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2.2 企業財務管理的功能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及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不僅要盡可能取得最大利潤,而且還要做到穩步發展,增強企業的流動性,避免風險,所以財務管理的職能是圍繞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這一經營目標進行的。
2 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
2.1 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環境分析 “財務管理環境是對財務管理有影響的一切因素的總合。它既包括宏觀的理財環境,也包括微觀的理財環境。其中宏觀環境主要是指企業理財所面臨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文化環境;微觀環境主要是指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的生產、銷售和采購方式等。”(王化成,2000年)影響我國高科技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既有宏觀方面也有微觀方面,各種因素互為條件,互相制約。
2.1.1 高新技術企業宏觀財務管理環境現狀分析
(1)產業政策不明確。
至今為止,我國尚無一個明確完善的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產業政策,這必然導致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無序化,表現在整體分布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各地的高科技企業盲目上馬,各自為陣,造成不斷出現低水平重復現象,例如近年來的vcd市場。最后不僅企業無利潤可言,而且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2)我國科技基礎研究薄弱。
我國每年在r&d(研究與開發)經費中用于基礎性研究的比例僅為6%.科技基礎研究是科技的持續發展的基礎,科技基礎研究薄弱,會使我國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后勁不足。而在美國,近十年來,美國政府的r&d經費支出一直呈上升趨勢,在克林頓政府時期,1993-1996年研究與開發費用約2900億美元,1998年r&d經費預算為750億美元,加上私人的投資,美國目前人均r&d經費約500美元。正是大量的科研經費投入為美國保持科技世界領先地位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基礎。
(3)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是靠政府的科技撥款,銀行信貸和企業自籌。如今,政府撥款能力有限;普通銀行信貸又不愿承擔高科技企業的高風險,而企業較小的有形資產也無法滿足抵押的要求;大多高科技企業本身較難滿足主板市場較高的上市要求,無法通過現有的證券市場融資。這樣,我國高科技企業可融通的資金主要是從銀行獲得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由于發展所需的資金短缺,已經極大地限制了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4)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時有發生。
我國國民的知識產權意識近年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相差很遠。一位it巨子已經給我們提出了警告,如果我國再不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那么中國的軟件業永遠不可能發展。的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挫傷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激情,這對本身就缺乏科技創新的中國高科技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5)現行科研體制與時展嚴重脫節。
具體表現在科技開發和創新的成果轉化率低,轉化速度慢,轉化質量不高?,F行科研體制將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與企業截然分開,這顯然是對前者科研能力的極大浪費,使科研成果不能很快的轉化為生產力。
2.1.2
高科技企業微觀財務管理環境現狀分析
(1)高科技企業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已成為我國包括高科技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由于高科技企業的老總通常是其核心產品的發明人,及本企業的創辦者。從心理上講,他不希望退出企業管理的一線。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搞科研出身的人往往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時,通常的作法是,創辦者退出直接管理企業的行列,轉而聘用職業經理代其管理,自己轉為對職業經理的經營業績實施監督評估。
(2)高科技企業普遍缺乏持續創新能力。
也可以說是缺乏一種科技創新意識。要知道,科學技術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高科技企業的超額利潤往往來源于企業產品所含科學技術知識的壟斷性、排它性和先進性。但這種排他性、先進性只可能存在與一段時間內。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先進技術一段時間后就變得不先進了。而我國很多中小高科技企業在發展初期就沒有很好地注意持續創新能力的投入,僅靠一項技術闖天下,最終只能是曇花一現。
(3)我國高科技企業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高科技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缺乏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沒有制訂或實施完善的資產控制制度、項目評估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這就必然導致財務決策的失誤。其中名噪一時的巨人集團就是一個例子。巨人集團因追求多元化經營,以超過其資金實力十幾倍規模投資于一個自己生疏而且資金周轉周期長的房地產行業,使公司有限的財務資源被凍結,從而使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而且巨人集團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建設,卻未向銀行申請任何貸款,不僅使企業白白浪費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而給企業帶來杠桿效益的機會,而且也使企業因放棄舉債而承擔高額的資本成本,最后使企業陷入難以自拔的財務困境。此外,由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不完善,將給企業今后上市融資帶來很大的困難。
(4)大多數高科技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較差,創建“名牌”的能力不夠。
對于企業而言,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只是第一步。成功的將產品賣出去,才是最終的目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國目前有一些高科技企業的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性能價格比優,但由于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差而發生滯銷。
(5)高科技企業的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流失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高科技企業生存的一大難題。當前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互挖人才的情況屢見不鮮??萍既瞬诺牧魇?,特別是關鍵人才的流失,不僅使企業在人力資本上的投入付諸東流,而且本企業的核心技術也將被帶走,企業的競爭力蕩然無存。
3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勢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成了自立經營的主體 企業效益的高低完全取決于外部市場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財務管理部門作為資金營運的管理部門,其重要性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視。這主要表現為財務管理的綜合性: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不僅對資金的籌集、使用、利潤分配進行管理,而且還要研究企業的經營環境、國家宏觀政策、市場營銷策略、企業經營規模以及稅收合理負擔等。
3.1.1 從資金的籌集而言 財務管理要研究資金的籌集規模、籌集方式,如何借貸,還是發行股票,是內部集資,還是舉債經營,要調節好自有資金與借貸資金比例,要充分考慮所能承受的財務風險,以避免造成以貸還貸的惡性循環。
3.1.2 就資金的使用而言 財務管理要調節好生產性支出與非生產性支出的比例關系,調節好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特別要調節好各產品之間的投資比例,以重點產品為主,次要產品為輔。
3.1.3 就經營環境而言 財務管理要研究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區政策、生活水平等。如果進入經濟開發區,還是高科技園區,依據哪一方面的優惠政策能使企業取得最優的經濟效益,以避免由于政策原因產生決策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1.4 就市場營銷策略而言 實行市場經濟以后,企業從原料采購到產品加工、銷售等一系列經營活動,都由企業按市場及企業情況自主安排,經營風險由企業自己承擔,這樣,企業就必須由財務管理部門對市場行情進行預測,對市場信息進行搜集管理,以制定營銷策略。
3.1.5 就企業經營規模而言 不同的經營規模,其籌資成本不同,規模成本及效益也不同,這樣,財務管理要研究如何實現最優規模成本水平,創造最優規模效益。
3.1.6 就稅收合理負擔而言 企業是以小規模稅負為佳,還是以一般納稅人為好,都要由財務人員進行科學的測算、分析,以達到企業合理避稅,轉嫁稅負。
3.2 財務管理的原則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總的來說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遵循一下三個原則
3.2.1 風險、報酬平衡原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依靠對風險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一般說,風險越大的投資項目,所期望的投資報酬也應越高,財務經理要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必須對風險和盈利能力進行最佳的平衡。
3.2.1 合理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短期資產所需資金應該用短期負債來籌集,而長期資產所需資金應該用長期借款來籌集。財務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則,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果用過多的長期資金去融通流動資產的需求,會損壞企業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資產用短期資金來融通,則會導致資金的短缺。
3.2.3 貨幣時間價值原則 決定貨幣時間價值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時間長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其將來值越高,現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將來值越低而現值越高。財務管理部門要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遵循貨幣時間價值原則,充分合理地運用資金。
4 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財務問題及改善
4.1 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
4.1.1 高新技術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應由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移 企業價值評估主要把重點放在存貨、廠房、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上,極少關注知識、信息、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而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首要資本,使得知識資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斷擴張,這必然導致企業資產結構的改變。企業資產中,以知識、信息及人力資源為主的無形資產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其重要性也越來越顯露出來,使得無形資產越來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關注,逐漸成為企業會計核算和披露的重點。由此勢必導致企業價值評估的重點由重視存貨等有形資產的評估向重視知識、信息、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的評估轉變。
4.1.2 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應有所拓寬。
我國2001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第43條規定,納入會計核算體系的無形資產只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和商譽等六項內容,即對無形資產提供者的權益只部分承認,只承認專利和技術等成果化部分,而對大部分的智力資源或知識性資產是不予承認的。從知識經濟的角度理解,這種對無形資產的確認是有缺陷的。因為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企業的價值和競爭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于企業所擁有知識量及知識的積累程度。如果企業不認可知識資產,一方面會導致對資產的計量與反映的不全面,給權益各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使得資產所有者、經營者權益的產權價值得不到保障,影響了投資者信心,使企業籌措資金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會對企業收益造成影響,人才流動頻繁,扼殺企業的創造及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因此,在高新技術企業中,應拓寬無形資產評估范圍,除了現行會計制度中規定的六項內容外,還應將人力資源、網絡域名、軟件版權、特許經營權、管理才能、企業文化、is0質量體系認證、綠色產品標志、產品品牌等列入評估內容,并注重評估方法的合理選擇,如采用收益現值法和市場比較法,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的內在價值。
4.1.3 企業價值評估應注重成長性原則 高新技術企業一般經過五個階段,即種子期、創立期、成長期、擴張期和成熟期。在創立期和成長階段的前期,研究與開發費用投入大,技術不穩定、知識資產尚未借助于有形資產發揮其原有潛力與作用,市場前景不明確,使得前期收益很少,有的甚至是虧損;在成長期后期,隨著研究與開發過程不斷深入,人力資源、智力資產等各因素不斷滲透與融合,將各項無形資產轉化為生產力,逐漸開發成可供應用的高科技產品,并滿足市場要求,使企業利潤逐漸上升;到了擴張期和成熟期,產品以其工藝新穎、科技含量高的特點進一步占領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價值出現高速成長性。如美國雅虎,1996年凈營業收入為1970萬美元,1997為7045萬美元,年增長率為257%,1998年為30327萬美元,年增長率為330%。
因此,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要注重企業的成長性。評估的重點應放在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水平(包括管理隊伍的構建、科研人力的儲備、人力資源的未來價值和創業者的智慧與運作能力)和技術資源水平(包括技術與產品的可行性、運營能力、市場前景與獲利能力、成長壯大性與未來收益的能力)。4.重視風險評估。高新技術企業具備高速的增長潛力,但未來增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在對企業價值評估時,應充分考慮風險因素,建立風險預測模型,測算風險程度。風險性因素評估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時效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評估的程序一般經歷風險辨別、分析、管理、控制等過程。
4.2 關于籌資渠道 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籌資困難、資金短缺,已成為限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應加強對籌資策略的研究,尋找新的籌資渠道。
4.2.1 知識資本籌資 高新技術企業在創立之初,資金短缺,然而它擁有較多的知識人才和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技術含量高,凝結大量的人類智慧,使其起到了價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有形資產一旦與其結合,便可身價倍增,一旦其獲得成功,便會帶來極高的回報。企業可以吸收知識資本入股,使知識人才成為企業的股東,參與企業剩余價值分配,把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起來,促使人才為企業的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4.2.2 風險基金籌資 高新技術企業的創立階段和成長階段的前期是風險最大期。這一階段,企業的新產品的不可預期性大,信用狀態不穩定,可供抵押的有形資產少,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同時,由于以往沒有盈利記錄,在股票主板市場通過上市籌資也很困難,使得企業籌資渠道較窄,間接籌資成本高、難度大。因此,風險基金籌資是這一階段的最佳選擇。風險基金具有二大特點:一是風險資本屬于長期的風險性權益類融資技術,它追求的是最終資本利得,而不是利息或股息收入,這與傳統的籌資方式相區別。二是風險基金的投資者在投入風險資本后,仍與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活動保持直接聯系。這些特點有利于企業取得長期、穩定、大量的資金,解決資金難題,而且風險投資公司一般都擁有豐富的技術、管理、經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又有一套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風險投資公司組合有效地分散風險,實施科學管理,從而有效地減少各個階段的風險損失,協助和監督企業健康成長。風險基金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啟動資金,它是企業成長的催化劑。
4.2.3股票籌資和銀行貸款 風險基金不是以控制被投資企業為目的,而是追求早日收回投資,實現高收益,所以風險基金為被投資企業提供啟動資金并與之合作一段時間后,就會通過市場退出機制退出被投資企業。這時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增加自有資本,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如果公司的規模與財務狀況達到主板市場要求,其股票可通過主板市場上市流通。如果達不到,則可通過創業板市場上市流通。目前,國家正在組建創業板市場,它與主板市場相比有下列特征:一是股票全額流通;二是上市門檻低;三是以成長速度、成長質量為公司上市的根本條件;四是實行完全市場化的機制。這些特點很適合高新技術企業,使得難于在主板市場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可從創業板市場籌集到資金。另外,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前期的經營后,市場前景清晰,各項風險小,而且企業已有一定的資信,銀行愿意為其提供資金,企業還可向銀行貸款,進一步彌補企業資金不足。
4.3 關于財務激勵與約束機制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具備科技創新的智能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擁有具備高科技創新能力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證企業未來的優勢和利潤。但在激烈的人才大戰中,優秀的人才總是處于稀缺狀態,且有著市場爭奪激烈、流動性大的外部環境,這與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人才的高度依賴性是一對矛盾。因此,如何留住已有人才、招來外來人才,并為之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激發其創造力和工作熱情,培養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決定企業能否生存。這就要求企業決策階層以及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部門不斷創造新的財務激勵與約束手段,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中心為出發點,圍繞人的價值管理實行分配政策。
有的企業通過年薪、績效薪酬、銷售提獎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報酬,也通過直接持股、利潤分成制來進行分配。但前者需要以支付大量現金為前提,對于那些成立不久的企業以及還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中小型企業來說,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數額有限,不可能支付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很高的工資和獎金;而后者會使高級管理人員為了更多地獲取年底利潤分成或使現期所持股票更值錢,往往更注重企業的短期收益,甚至為了獲取企業短期的繁榮而不惜犧牲企業的長遠收益和發展前途。
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采用股票期權這種約束與激勵機制來調動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所謂股票期權,它是一種長期激勵的報酬制度,是公司給予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的一種購買本公司股票的選擇權。股票期權使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把個人收益和企業的長遠目標聯系起來,大大減少他們的短期化行為,使其在做出各種決策和進行科技創新時能更加注重企業的高度成長性。其次,股票期權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本身是一種物質獎勵,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精神獎勵,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強化人力資本與高新技術企業的結合。
再次,股票期權制度通過讓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也成為未來的股東,賦予其剩余索取權,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相分離產生的矛盾,使其目標函數和股東的目標函數盡可能地達到內在的一致,減輕他們的機會主義行為和所有者對其進行監督的負擔。最后,股票期權使股票期權持有者通過行權來獲取數量較大的報酬,而且這一報酬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公司一點凈現金流出都沒有,可以減少企業日常支付現金的負擔,節省大量營運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科技開發中去,實現企業良性循環。
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分配時,要考慮兼顧“責任、風險、貢獻、利益”相一致的原則,采取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相結合的辦法。對于一般員工可以采用績效薪酬、銷售提獎或彈性工資等.一是因為這部分員工的工資和獎金比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數額小得多,二是因為他們不是決策層和核心層,不會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而對于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采用年薪制、直接持股和股票期權相結合的辦法,在薪酬結構中逐步縮小年薪、直接持股的比例,加大股票期權的比例,利于企業高速成長
4.4 關于財務風險規避 高新技術企業中高成長性與高風險性并存。因此,企業本身必須樹立正確的風險觀,采取各種防范措施。
4.4.1 加強各項指標測算,建立風險監控機制 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建立風險監控機制,因為科學的財務預測與風險監控機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應包括以下內容:
其一,風險監控的組織機制。建立風險監控的組織機構,它主要由財會人員、企劃人員、企業管理部門人員參加,同時還可聘請企業外部管理咨詢專家。它獨立開展工作,不隸屬于任何中層機構,對企業最高管理層負責,保證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其二,風險信息收集、傳遞機制。風險監控組織機構中應指定專人利用信息網絡搜集風險預測所需資料,這些資料來自企業內部與外部。前者包括財務部門提供財會信息、營銷部門提供的營銷信息以及技術開發和生產部門提供的開發與生產進度信息、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人員儲備信息等,后者包括相關外部市場信息、同行業競爭情況信息、國家產業政策和法規變更等信息。
其三,風險預測與分析機制。利用運籌學、統計學的數學模型對企業籌資、投資、銷售等項目進行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利用多變量模型和單變量模型進行風險分析,找出風險的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
其四,風險處理機制。在風險因素分析清楚后,應立即制定相關的預防、轉化措施,修正相關數據,實施各種控制方案,將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
4.4.2提取科技開發基金 可仿效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做法,按照每年銷售額或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開發基金,利用謹慎性原則,盡力降低企業在投資與經營方面的風險。
4.4.3.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 吸收高素質財務人才并加大繼續教育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財務人員要具備較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不但要掌握財會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經濟學、統計學、現代數學、金融和網絡技術知識;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識優勢,實行多學科滲透,合理科學地測算、分析各種指標,具備捕捉、衡量、防范風險的能力。
再次,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其財務管理內容與傳統企業有很大的不同,財務人員應具備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摸索出適合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與決策, 結束語 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中的重要部分,它貫穿于企業經營的整個環節,由于高新技術的特性使得財務管理也具有獨特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實行與傳統企業管理結合并有所發展的方式控制企業成本,加強資金管理合理利用資金,建立財務監督制度發揮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促進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致 謝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__教授,他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直是我學習中的榜樣;他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
【關鍵詞】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本科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考核。搞好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對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運行狀況不容樂觀,許多見怪不怪的行為時有發生。為了使畢業論文回歸它的初衷,改革和創新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傳統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寫作周期太短,難于達到預期效果
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習慣于將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寫作周期約三個月。然而,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僅僅靠論文指導教師通過短時間的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一個完整的畢業論文實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查找文獻資料,寫開題報告, 制定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和資料整理,撰寫畢業論文,答辯等。如此多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理解、熟悉和消化的過程。特別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訓練,部分學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許多學生面對眾多的參考選題茫然不知所措,處于“什么題目都可以選,什么題目又都不能選”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資料,收集哪些資料,如何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什么,一籌莫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學士學位,迫不得已,部分學生只好趕鴨子上架,走向另一個極端,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抄公”、 “摻水”現象不時而生。
(二)就業壓力過大,論文寫作應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數院校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畢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學期,且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求職的時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給畢業論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好的工作崗位自然會把畢業論文放到從屬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班,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所以無論是找到工作與否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三)寫作基礎薄弱,撰寫論文力不從心
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理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論是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還是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需要扎實的知識和理論的支撐。沒有寬厚的知識和理論背景,就很難有什么新發現。目前學生缺乏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畢業論文指導課,在校時各門專業課的考試又大多以試題考試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受到專業論文的寫作訓練。即使在畢業論文寫作前,學校安排了幾次專題講座,但不少學生實際動筆時仍感覺到困難重重,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教學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非常缺乏論文寫作能力,在論文寫作時對于自己所論的問題、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事無巨細的將一堆材料沒有邏輯聯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畢業論文教學模式的重構與創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如何妥善解決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討了“3.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具體思路就是構建一套有理論支撐,有實踐基礎,具有漸進性、階段性訓練特點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具體模式見圖1:
模式中的 “3”是指開設《大學語文》、《寫作基礎知識》和《經濟文獻檢索》三門課程,開設這三門課的目的旨在為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寫作基礎。其中《大學語文》安排在第一學期,《論文寫作基礎》安排在第二學期,《經濟文獻檢索》安排在第三學期。這種安排既保證了課程先行后續的合理性,同時又保證時間上的銜接性,而且也體現了大學與中學知識的延續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圍繞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會計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系統)等八門主干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論文訓練,通過課程論文寫作達到畢業論文前期性專業寫作訓練的目的。課程論文的寫作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讀書體會、學習心得、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論文等形式均可。具體要求可視課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確定。比如剛學習《基礎會計》時,考慮是專業入門課程,要求學生寫學習心得或讀書體會即可;《財務管理》可考慮案例分析,等等。專業主干課程論文時間安排與課程安排同步。通過這一系列的寫作,既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專業基礎。
模式中的 “2”是指開設論文專題講座和進行一次學年論文寫作訓練,時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首先,安排論文指導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講授2至3次論文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論文研究方法和論文規范性的培訓,使得學生能夠把握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詢資料的方法、論文寫作的規范性、摘要的寫作等。隨后安排5~6周時間進行學年論文寫作,為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在寫作學年論文時,可以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問題,事先擬定選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通過師生交換意見,實現雙向選擇。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尋求學生感興趣的科研切入點和師生之間協調的結合點。學年論文的寫作目的旨在為畢業論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此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為后期撰寫畢業論文選好題。論文選題無論來自教學或科研,都應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難度太大和太小的題目都不宜作為學年論文的選題。難度太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難度太小,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達不到學年論文的質量要求。題目的難度應以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為基礎。其次是深入實習單位,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學會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階段要達到畢業論文寫作前期模擬訓練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全過程。在操作上筆者建議盡可能圍繞學年論文確定的題目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研究不斷深化升華,使內容不斷充實。理想狀態應是學年論文的揚棄而不是拋棄,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最后一學期畢業論文的壓力,使研究具有延續性,將畢業論文與學年論文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也能較好地解決就業求職與畢業論文撰寫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組織畢業論文教學,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好處。其一,能較好地解決目前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較好地解決求職與論文撰寫的矛盾。其二,循序漸進,分階段訓練,有利于夯實寫作基礎,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其三,這種新模式能克服原來的畢業論文環節孤立、封閉、滯后及時間不足的弱點,將平時的專業課程論文訓練、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須注意的問題
首先,本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涉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交叉性課題之一,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學校日常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以及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形成共識,明確思路才能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案。其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指導老師、學生和教學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識,密切配合,實施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再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是動態的,是一個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其中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補充和完善,特別是規范各階段具體操作規程,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難于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 華,蔡曉波.關于提高財經類本科教育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 徐 群.法學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23-26.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實踐環節
一、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下文簡稱“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團總支以會計專業為主線,針對已經畢業的02級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和走訪工作。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期一個月,時間比以往倉促一些。參加調研的同學走訪了我校157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及其所在單位。通過基本的問卷了解外,還同時運用了走訪和平信的方式進行聯絡。運用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分析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情況、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我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評價和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評價共四個方面的問題。
畢業生對學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評價中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幫助這一部分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軸上1表示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實踐操作能力非常有幫助,2表示有所幫助,3表示說不清,4表示幫助不大,5表示毫無幫助。很明顯,學校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還是有所幫助的。在學校每學期期末進行的校內外實習,讓同學們能夠對整個會計環節了解并且進行操作,對整個知識系統進行梳理,能夠對書本知識有所鞏固。把書本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我校的畢業生在踏上社會工作崗位之時,能夠比較好地、比較容易地進入崗位。實踐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會計這個專業更加注重實踐的操作,單單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我校學生通過在校內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給今后的工作帶來了方便??梢?,學校的實踐教育對學生就業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幫助的,通過實踐能夠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使我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同學在個人競爭力方面有了很大優勢。
二、會計實踐教學的組成
會計實踐教學系統是由各個教學環節要素組成的,從整個教學過程分析可知,實踐教學環節要素包括實驗課、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
(一)實驗課
會計實驗課是在講授會計專業主課程以后,按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際會計工作的操作。會計實驗教學是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按照實際會計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根據賬簿資料和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以及會計資料裝訂和歸檔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進行手工操作,又要進行計算機操作。
(二)校內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到一定階段或學習結束后,到學校的校辦企業和有關職能部門(如財務處、審計處)進行實地操作練習。會計實習是對會計教學的總結和檢驗。會計實習可分為校外實習與校內實習,根據學校的條件,選擇校內實習或校外實習。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校內實習單位對學校會計教學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能夠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應該指出,在學校進行會計實習,不是在學校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這是兩種實踐形式,不能混為一談。
(三)校外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到學校外部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操作練習。在學校有校外會計實習的條件下,一般在會計專業課(如會計原理或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課堂學習結束后,按照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會計工作的實習,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業和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學習與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實踐能力,從中進一步學習會計理論與方法。(四)社會實踐
按照會計專業課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學校課程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服務和社會兼職的實踐活動。如:在假期,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或部門進行宣傳、咨詢服務,或協助工作;或學生利用假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兼職工作,如兼職記賬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學會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社會調查
這是根據教學與社會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采用一定形式對社會進行調查的實踐活動。調查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對有關會計教學和會計改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對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形式有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網上調查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主要形式,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讓學生到某個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以采訪、蹲點、座談、參觀等形式。深入實際進行專項調查。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實地觀察,了解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等實際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人員配備與素質、工作環境、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存在問題等實際情況,了解社會經濟改革、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拓寬視野,運用所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揭示本質,加深對理論與方法的再認識,寫出調查報告。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增長實踐知識,鍛煉社交活動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會調查內容單一、時間較短、方式簡便、聯系面廣、耗費較少和收獲較大等優點,是會計實踐教學中一種較好的形式。
(六)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根據會計教學計劃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為綜合檢查知識水平和考核科學研究初步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選題而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要事前選好與專業相關的論題,題目要有實踐性(與現實相關)、理論性(與綜合認識相關)和創新性(與探討新問題相關)。撰寫畢業論文要擬定寫作步驟,包括:選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大綱、搜集資料、展開社會調查。通過畢業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走向實際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三、如何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
在以上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各個實踐環節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從穩定性、保證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內實踐環節;而在校內實踐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實驗課環節。在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計劃時,要正確處理各實踐環節的關系,發揮各個實踐環節應有的作用。
(一)校內會計實驗與校外會計實習的關系
在已建立會計實驗室,可以組織校內會計實驗的條件下,校外會計學習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會計實習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環境下,為克服會計實習的困難,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穩定的符合條件的會計實習基地,或根據實習內容選擇實習單位,建立實習制度,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地組織校外會計實習。
一、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內容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能夠“頂班上崗”的會計職業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能力。
一是會計核算能力。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復式記賬科學方法,通過憑證、賬簿、報表等手段,連續、系統、全面反映核算單位經營活動過程和成果的工作。因此,會計核算能力具體表現為按一定會計核算程序,通過手工或計算機將核算單位經濟業務在會計憑證和賬簿中進行登記,進而進行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編制,最終向有關方面提供核算單位會計信息的能力。
二是價值管理能力。市場經濟下,企業經營活動在價值方面表現為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活動。企業經營活動的價值管理就是對企業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進行管理,以實現以收抵支,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因此,價值管理能力具體表現為營運期前的財務分析能力,財務預算編制能力,長期和短期投資決策能力,籌資決策能力;營運期中的銷售收入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營運期末的利潤分配能力;以及對伴隨整個財務活動產生的企業與外部關聯單位的財務關系和企業內部委托關系下的財務關系進行協調的能力。
三是審計工作能力。市場經濟中由于委托關系的存在,資源所有者并不直接管理資源,而是將資源委托給人進行管理。這樣,受托人必須在一定期間后向委托者證明自己管理責任的完成情況。應運而生的審計就是由具有專業知識、并能獨立于委托和受托責任雙方的第三者,對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客觀、公正的檢查和評價。因此,審計能力具體表現為對受托者可計量信息證據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標準程度的確認、鑒證能力;以及將審計結果向利害關系人的報告能力。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會計教育“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有能力”的復合f生特征所決定的。盡管高校會計教育力求理論聯系實際,而社會實踐是復雜豐富的,并且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難免會與未來就業的工作實際發生差異。因此,為了提高就業適應性,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外,還應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社會應變能力。
一是行業差異適應能力。學生畢業可能到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施工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對外貿易企業、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各種企事業單位工作,而這些具體的企事業單位都有著鮮明的行業特征。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共同特征,而且熟悉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各種行業特征的學生,才能盡快“頂班上崗”,勝任未來的工作。因此,行業應變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不同行業會計核算特征,以提高適應性的能力。
二是關聯職業溝通能力。會計只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會計工作中不僅會接觸企業內部各種職能管理部門和基層單位,而且會與企業外部金融、稅務、法律、供銷等各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發生頻繁業務往來。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本職工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而且熟悉各種與會計本職工作相關聯職業(無論內部和外部)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與之溝通的能力,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因此,關聯職業溝通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關聯職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練就“知己知彼”的協調溝通能力,以提高學生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是會計現代化能力,會計現代化是會計方法和會計手段的現代化,其中會計方法的現代化是會計方法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會計手段的現代化是會計工具的自動化、網絡化。21世紀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將有更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運用到會計工作中。21世紀同時又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未來我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會計作為最基本的“商業語言”,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同樣存在實現會計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只有不僅掌握現有會計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洞察我國會計現代化脈搏,跟上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人,才能勝任未來會計工作。因此,會計現代化能力就是讓學生掌握現代化會計方法和手段,緊跟我國會計現代化趨勢,以提高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會計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會計工作的一些老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只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人,才能擔當起在新世紀實現會計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因此,為了未來學生發展需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外,還應該要求學生掌握會計開拓創新能力。
一是會計職業觀察思考能力。這是一種能夠在會計實務中敏銳地發現問題,產生改善現有會計工作既定模式的沖動和“靈感”,進而思考提高會計工作科學性,更好完成會計任務新模式的能力。
二是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尋找和借鑒前人相關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獲得啟迪,進而豐富補充自己,開拓研究視野的能力。
三是探索發現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敢于沖破前人思維定勢,以會計職業判斷,科學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措施,以創造和發展會計理論和方法的能力。
二、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模擬實訓、畢業實習、國家職業技能考試等途徑。
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是學生運用教學階段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會計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審計等主要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各階段,應對重點內容,不僅進行知識測評,更要以運用練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模擬實訓是讓學生面對企業典型經濟業務和財務、成本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未來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模擬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應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模擬實訓,以擴大教學效果,并為后續開設的“財務會計”課程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應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和電算兩種模擬實訓,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并為未來手工、電算兩種情況下的就業提高適應性。最后,應在“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審計學”等課程教學后,進行以“財務預算編制”、“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營運管理”、“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分析”等內容的財務管理模擬實訓;以“成本計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為內容的成本管理模擬實訓,培養學生經營活動價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
以“審計學”為內容的審計工作模擬實訓。
畢業實習是學生到企業運用所學知識,并在教師指導下盡可能參加實際工作的實踐教學活動,承擔著讓學生了解企業專業技術工作狀況,鍛煉工作能力,培養未來工作適應性的重要任務。市場經濟新形勢下,高校普遍存在“實習單位難找,實習效果難?!钡膯栴},為此,應努力做到:加強學校實習基地建設,對一些難以落實實習單位的學生,給予必要幫助;做好實習動員,幫助學生提高實習的自覺性和掌握融入實習單位,擴大實習效果的方法;以折合工作量安排專業教師承擔畢業實習的檢查指導工作,以提高學生實習效果。
國家職業技能考試不單是檢驗、認定考試者專業技術技能水平的方式,而且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的過程本身也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實踐活動。學校應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參加諸如“會計電算化”、“會計資格”、“理財師”、“內部審計師”、“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技術證書考試,讓學生從中鍛煉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并通過獲取證書,為將來就業創造更好條件。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途徑,包括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制造業外其他行業會計特點的學習。學校應在一般以制造業為例的財務會計學習后,開設“行業比較會計”、“預算會計”、“銀行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技能實訓,以幫助學生了解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會計核算特點,增強畢業后到制造業以外其他行業就業的適應性。
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與會計相關的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和與企業會計相關的外部管理部門或單位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學校應在開設各會計專業技術課程的同時,開設“管理學”、“投資學”、“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稅制”等關聯職業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讓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知識和技能不是為了將來他們從事這些職業工作,而是為了增強學生就業后與這些關聯職業業務往來時協調、溝通能力,提高就業的適應性。
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針對會計現代化對會計方法“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國際化”要求和會計手段“自動化、網絡化”的要求,而進行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方法的“規范化”是指會計具有“標準性、統一性、一致性”要求,而這種規范化,又必然與體現“客觀性、有效性、先進性”要求的“科學化”和體現有關法律要求的“法制化”,以及體現國際間“相應性、可比性、適應性”的“國際化”相結合。因此,學校應在開設專業技術課程之外,開設“計算機基礎”、“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與會計”、“會計理論專題”、“國際比較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以增強學生在我國會計工作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潛力,提高就業適應性。
(三)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在課余活動及畢業論文寫作中也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會計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會計創新能力,首先應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奧秘的興趣,樹立科研意識。為此,應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清、講懂教學大綱要求內容的前提下,努力聯系實際,介紹有關問題的當前學術觀點和研究方向,并通過學生參與式或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意識。
實踐教學應“突出應用型人才素質、兼顧復合型人才需要”。會計是對有經濟業務的會計實體從數和量這兩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決策、監督,目的在于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會計學應用性極強,是經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環節,所以說,實踐對于會計學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實踐教學顧名思義,需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即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學專業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只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是不能勝任的。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要加強會計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應把整個教學計劃的1/3左右拿出來做實踐性教學。實地操作和模擬實驗是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兩種基本方法。建立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模擬實驗教學,能更好地滿足實踐性教學的要求。會計實踐教學系統包括實踐與總結。實踐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主要指實驗課和校內實習,校外實踐主要指校外實習、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偨Y則以畢業論文為主。1.校內實踐:實驗課和校內實習。開設會計實驗課的首要條件是建立獨立的會計實驗室。會計實驗課是在掌握會計學相關專業課以后,依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校內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操作??梢园才艜媽嶒炚n的相關課程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及一些相關專業課。雖然和實驗課相同的是,校內實習都是在學習到一定階段后并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學專業知識后進行的。但是,它與實驗課有所不同,校內實習是到學校的校辦企業和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實地操作。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學生比較熟悉校內實習單位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并發揮水平,并且,校內實習單位也對學校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雙方促進下,更能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和校內實習是兩種校內實踐形式,相輔相成,互不替代,不能混為一談。2.校外實踐:校外實習、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如表1)。3.總結: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目的是為了綜合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考核學生研究思考的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選題而撰寫的文章,也稱為學士學位論文。畢業論文的題目需要在研究后并與導師商量后得出,題目需具備以下三個特征: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實踐性,與綜合認識相關的理論性,與展望本行業未來相關的創新性。通過撰寫畢業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為縱向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二、課堂教學
無論什么專業、什么學科、什么課程的教學,課堂教學都是最基本的教學形式。深度和寬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由師生的相互促進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課堂理論教學宜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其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知識理論的教學和課題研究教學?;局R理論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一般采用講授式、激發式和反饋式教學法。即教師從“精煉”原則出發,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實用性原則提煉出精煉并且經典的知識理論,然后運用激發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和互動教學等方式讓學生達到共鳴。課題研究教學法過程一般為:創設情境探索研究獲取新知應用新知。主要包括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課題研究指導法是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分別確定研究課題,并指導其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是就學生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向全體同學和教師匯報的方法。課題研討教學法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就課題研究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方法。1.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理論與案例(實際)相結合。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一定分量。會計學課程除有自身的基本理論外,還特別強調法律、政策、制度的規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推行案例教學。實際事例的編寫是教學案例的主要特點,雖然可能會進行某些虛構,但虛構內容的客觀性是存在的。因此,通過對來自現實的案例資料進行分析,可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初步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書本中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在課堂上初步的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理解各項會計實務的內容,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也相當重要。除了會計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案例研究外,實驗教學應在前兩個環節中穿插出現,滲透理論,實踐案例,使理論與案例落到實處,真正達到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目的。在安排會計實驗時,應考慮到課程的多樣性,照顧到各個環節,以配合會計理論的教學。需注意,會計理論是與現行會計法律法規是相適應的,因此做每項試驗之前應向學生講明實驗依據,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完成理論學習,學會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積極性。在會計理論教學中,利用最短時間,運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會計實驗(實訓)效果是會計學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校內實習
會計教育具有知識傳輸和能力培養的雙主導型特征。知識傳輸就是理論課程教學,而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最好的途徑是到企業頂崗實習,但因為實習工作地點的局限性等因素,決定了校外實習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因此,許多高校在校內均建有會計實驗室,以彌補校外實習的不足。會計實驗是實踐教學核心部分,大體可分為單項實驗、階段實驗和綜合實驗。單項實驗是以教材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階段組織實驗。如在《會計學基礎》教學過程中,可先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各個賬本的認識開始,并學會填制和審核等業務。為使學生更加熟悉單筆業務的流程,為其他實驗打好基礎。階段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某一門會計專業課后安排1~2周的時間進行。對本課程所涉及的相關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綜合的模擬演練,如財務會計模擬實驗、成本會計模擬實驗等。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書本課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并掌握會計業務與流程。綜合實驗一般是在畢業前夕進行。對某以模擬單位的某一特定月份進行完整的會計操作。從填制原始憑證開始,直到完成實驗分析報告。綜合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校內實習包括模擬實訓與仿真實驗,通過以下兩兩相結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水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1.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教學同步。會計課程的“教、學、練”一體化,是教育、學習和聯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將財務會計實訓課與理論穿插,在理論講授過程中同步實訓,達到邊教邊學、邊學邊練,使學習與操作在最短時間內緊密結合。同時,做到課證融合,也就是說,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目標相一致,使教學內容針對性更高,融“教、學、練”于一體,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2.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敦攧諘媿徫粚嵱枴氛n程的主線是對會計崗位能力的要求,突出會計核算不同崗位業務操作。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共同組成一個實訓小組,定期輪換,對掌握各崗位技能達到促進作用。完成獨立分崗實訓訓練后,再進行《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真正做到在核算程序上鞏固、在內容上更新。它基于一人多崗,每名同學單獨完成一套模擬資料的實訓程序。財務會計模擬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對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的認識,使學生繼續熟練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獨立處理日常業務的能力。3.手工賬操作與電算化操作相結合。會計手工模擬主要是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它作為基礎,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作為對會計手工模擬的升華,它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全面的會計電算化處理,重要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工作時間。在上述會計手工操作完成的基礎上,學會用計算機進行系統操作,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滲透,鞏固學生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進一步掌握現代化財務會計軟件,提高會計的職業適應能力。4.校內模擬實訓與仿真實驗相結合。校內的模擬實訓主要是指在模擬的環境下進行實際會計操作,它包括財務會計單項實訓、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財務會計綜合實訓。實訓基地的建立是模擬實訓實施的重要前提,通過模擬實訓讓學生更真實地體會到職業崗位技術的重要性,起到扎實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作用。由于會計崗位的與眾不同,校外實訓很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完整的會計流程,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校內仿真實驗室的建立。仿真實驗室提供真實業務,讓學生按照模塊進行真實的會計操作,最終取得實際的工作經驗,達到鞏固和強化實踐能力的要求,實現學院職業教學、學生崗位素質培養、公司獲取盈利等的多贏。
四、校外實踐
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是在財會專業學生學完相關理論課程后,由學校或學生自主聯系校外實習單位,進行校外實踐活動的一種實踐型教學形式。校外實踐模式涉及知識全面,環境真實,讓學生親臨實踐教學基地并完成任務,目標是提高學生實際業務的操作能力。校外實踐可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做實驗,將企業(公司)的近期1個月已做賬業務抽出(借出),在指導教師的監管、引導下,按企業(公司)當時執行會計政策要求進行賬務處理,并將會計核算結果與原會計人員核算結果核對,達到實踐的目的;二是頂崗實習,即在企業(公司)會計人員的指導下,對當期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校外實踐存在著不可忽視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實踐場所場地的問題。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很多單位都不愿意公開有關會計方面的具體內容,最多大概介紹其公司會計工作流程。所以目前大多院校都面臨著無穩定實踐基地的困境。其二是學生自身原因。大學生第一次走向社會,還不能適應社會角色,不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能力。其三是學生實踐成效那你考評。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建立一套考評制度來衡量學生的實踐情況。為了解決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使校外實踐不僅僅是形式,首先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實習環境。這個問題是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特別的高校自身應積極主動建立起與企業合作的平臺。值得強調的是平臺的搭建是雙方得益的,學生得到了提升,企業方便了解學生情況,選拔優質人才。其次是需要學生積極配合完成所分配的任務。最后是解決學生實踐效果的考評問題。因地制宜,多方面的考評學生的實踐效果,達到人才多樣性選拔的效果。
五、注意事項
一、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內容
圍繞會計職業教育,我校將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即:校內技能培養、校外生產實踐和科研(論文)實踐。三個模塊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校內會計專業技能培養是基礎,校外生產實踐是拓展,科研實踐是總結。
(一)校內技能培養 校內技能培養是指通過校內學習,接觸模仿場景,使學生獲得能夠完成一定專業任務的能力。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其技能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會計基本技能培養和會計綜合技能培養。會計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珠算與點鈔、填制憑證與登記賬簿、編制報表和納稅申報等;會計綜合技能主要包括:會計綜合模擬與軟件操作、會計報表分析、ERP模擬、市場實戰演練、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演練等。
(二)校外生產實踐 校外生產實踐是指學生以在場企業員工的身份,直接參與生產過程,使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式。企業生產實踐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環節。會計專業校外生產實踐的具體內容包括:企業會計崗位設置與要求、生產流程與成本核算、現金出納、賬目開設與業務處理、內部控制和生產實踐等。
(三)科研(論文)實踐 科研實踐主要以論文為主,具體包括學年論文(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兩個部分。學年論文(設計)主要在于使學生受到論文(設計)的基礎訓練,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如翻譯、查閱文獻、具體會計業務處理、財務分析等),能夠對實際問題進行歸納或演繹,并加以解決和創新。
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實施現狀
基于以上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我校在會計學專業進行了探索,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一)會計實踐教學目的不清晰 主要表現在有部分老師將實踐教學等同于“實踐活動”、“實踐應用”、“實踐技能”、“實踐操作”等。這也導致了其在實踐教學中,使學生“能做”、“會做”成為其基本目的,并簡單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要求。這種定位如果對于高職、大中專層次的學校來講比較適合,但對于本科教育來講,就顯得過于簡單。本科階段的實踐教學應有屬于自己的層次和要求。對此,我校提出,實踐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更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理性思維能力。通過實踐教學,不僅使學生會做,更要鍛煉學生思考、發現、解決、理解和參與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能夠具備基于理性思維能力之上的行動決策力。
(二)會計實踐教學內容不完整 在實施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學內容不完整。主要體現在:(1)校內實踐教學方面:課堂教學實驗不明確,偏重于對基本理論的講解,使學生缺乏會計業務基本操作訓練;在綜合模擬實驗環節,缺乏手工操作和上機操作的有機聯合,手工綜合模擬一套,上機財務軟件操作另一套;實驗課程體系不完備,體現在具有課堂實驗教學的課程只有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而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等課程的課堂實驗還非常少;實驗教材建設滯后。由于會計綜合模擬實驗、財務綜合模擬實驗需要很多原始憑證和數據,再加上業務過程的多樣化,導致這方面教材建設較難。同時,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很多模擬實驗教材均主要以工業或制造業為主,對于外向型經濟業務等基本不涉及,這并不符合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2)校外實踐方面。以往我校實習只包括畢業實習,且一般安排在四年級下半學期進行,由學生自己落實實習單位。事實上,這段時間往往是學生找工作的主要時間。隨著工作就業壓力的增大,很多學生并未進入企業實習,而將這段時間用于找工作等,學生畢業實習基本屬于失控狀態。
(三)會計實踐教學考核不明確 對于如何考核實踐教學的效果,目前仍然不夠明確。筆者查閱往屆學生實踐環節的成績,發現很少有不及格現象。無論是校內實踐還是校外實踐,基本都通過,而且一般等級都是優、良、中。這種現象不僅在我校存在,在其他院校也都存在,這與企業所反映的“剛畢業的本科生連支票都不會開、憑證都不會填”等情形并不一致。事實上,在多年教學過程中,每年都發現校內的綜合模擬實驗存在抄襲現象,一個小組只要有幾個人會做,那么整個小組都會做。在校外實踐環節,甚至也存在部分同學不落實單位實習,但仍然能夠交一份符合規定要求實習報告的現象。造成這一狀況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考核不到位??己税ńY果考核和過程考核,目前對于會計實踐教學考核主要偏重于結果考核,對于過程考核則基本忽略??己藱C制的不完備,致使對實踐教學過程監督的缺乏,隨之帶來了實踐教學效果的良莠不齊。
(四)科研實踐敷衍了事 在教學計劃中,科研實踐包括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兩個階段,分別安排在第6和第8學期。對于學年論文,不安排單獨時間,由學生在課后完成。對于畢業論文,雖然安排了一個半月時間,但與畢業實習時間聯在一起。這樣安排導致學生不重視學年論文,并以實習和找工作為由大量擠占畢業論文時間,導致科研實踐質量近幾年出現嚴重下滑,學生對科研實踐普遍提不起興趣??蒲袑嵺`是讓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知飛躍的一個過程;而且對學生日后的工作總結、生產報告的分析、寫作等都有很大的好處,但目前科研實踐已經與設置這一教學環節的初衷相去甚遠。
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
圍繞上述問題,我系為了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達到效果,主要做了以下的改革與創新,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確會計實踐教學目的 圍繞職業教育,我系首先在老師中針對實踐教學統一思想,明確會計實踐教學的目的。提出在本科階段,實踐教學的目的應該以啟迪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為目的,讓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在能做和會做中慢慢學會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即對于會計實踐教學而言,不僅要學生“能做賬”,而且要“做好賬、能管理”。如在賬務處理方面,不能只注重于分錄編制、憑證填制、賬簿登記、成本計算、報表編制等,更應教會學生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控制與監督、會計預測、會計決策、會計協調、會計考核等會計管理方法和思想,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二)豐富校內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與手段 校內會計實踐教學貫穿于會計專業學習的始終。對此,我校首先明確了各專業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明確各階段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并及時組織修訂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實驗教學大綱,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其次,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來展現或模擬實驗、實踐教學內容,使基本操作規范化、標準化,不斷強化基本實驗技能培養。第三,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訓練的基礎上,按照初級、中級、高級財務會計教學順序,逐漸增加操作的綜合性和難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個別到系統,循序漸進。第四,加強手工和上機綜合模擬實驗的相關性。即在手工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增加計算機模擬操作,對于手工賬的結果要求同時在會計軟件上同時實現。這不僅使手工操作和上機操作進行了有機聯合,而且便于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考核,使學生清楚各會計程序之間的相互聯系,加深對會計的感性認識。第五,進行實驗教材建設。組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依照全面性、典型性、先進性、合理性等要求,搜集、整理、編寫分級實驗實訓教材。目前,我校已經出版《會計基礎實務操作教程》、《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手工財務處理)》兩本教材,將資料納入會計軟件中,供學生使用。并計劃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會計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決策、審計、會計判斷、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等相關實驗內容。
(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讓學生了解企業實際工作、鍛煉自己綜合能力的重要一環。為了使生產實習真正落實下去,并產生良好效果,將校外實踐分為四個階段:會計崗位認知實習、工藝流程與成本核算、會計管理與ERP和畢業實習。每年組織一次,前三次統一安排和組織。一方面請企業財務負責人進入校園講解,另一方面帶學生實地參觀和學習。這不僅使學生對生產實踐有深刻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與企業合作,使我校實踐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目前,我系已經與多家企業建立相互溝通和合作機制。對于畢業實習,則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實習,盡量避免漫無目的的狀況。實習過程中,實習指導老師要進行過程監督,并做好與學生的溝通記錄,有問題隨時交流,從而提高實習效果。
(四)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做好論文(設計)工作 學生的科研實踐,關鍵在于指導老師。對于我系學生科研實踐存在的問題,我校以老師為抓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指導時間上給予充分保證,采用學年論文指導教師就是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有近兩年的時間跟隨一個固定的教師,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給予學生論文指導;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有機結合,要求指導教師盡早地確定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并在在校期間,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相互討論等對選題有一個深入認識,畢業實習時再帶著該選題進入企業,遇到的實務問題可以向實習單位相關人員請教,相關的理論問題可以由指導老師及時進行講解,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五)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建設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但我校真正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并不多,很多老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為了緩解這種狀態,一方面自身培養,利用實踐基地,積極鼓勵和安排老師進入企業實習,做到老師先與企業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聯合企業力量,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到校任兼職教師,以講座或授課的形式參與實踐教學。
(六)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實踐教學各環節管理與考核 為了使實踐教學真正有效,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規章制度,確定不同實驗管理崗位和教學崗位的職責與工作量的核算辦法,包括對實驗教學考核、生產實習考核、論文考核、安全管理、信息和檔案管理等為了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監控。明確各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教材(講義)以及指導書等教學文件;嚴格按相關規定實施實踐教學計劃;加強會計實踐過程考核;通過查計劃,查教案,查實驗實訓教學中的指導過程和記錄,來評價實訓教學質量;注重收集老師、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學生反映指導教師未進行實習指導,或老師發現學生未參加實習等不良問題,均實行一票否決制。
如何提高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使之產生較好的效果,對于每一個設置會計本科教育的院校來說,都是一個需要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和不斷創新的重要問題。相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社會化、國際化發展,我校會計實踐教學也將愈發完善,培養的學生也將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畢業論文設計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雷芳(1979-),女,江西臨川人,東華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財務管理;邱衛林(1979-),男,江西上饒人,東華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江西撫州344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省級教育規劃課題項目“本科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比對研究”(項目編號:10YB272)和2010年校教改項目“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研究”(項目編號:JG0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24-02
本科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一課,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是學生畢業與學士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在本科院校已變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
1.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從事理論研究的實踐基礎薄弱。我國大部分本科院校的畢業論文均安排在最后一學期,且與畢業實習結合在一起。從教學計劃的執行來說,這種安排無可厚非,并且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畢業論文和實踐單位聯系起來進行撰寫,避免寫一些純理論的文章。比如某高校經濟管理學校規定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要聯系具體的單位,不能寫純理論的文章,否則給予不通過,直接進入二辯。可是由于一些專業的特殊性(如會計專業),如果學生實習不可避免會涉及企業的商業秘密,企業一般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這就帶來了高校安排學生實習的難度。所以,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采取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的方式,從而使實習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實踐鍛煉。
2.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制度執行不力,檢查流于形式。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都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確了畢業論文的地位與作用、畢業論文撰寫的態度和要求、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工作時間、畢業論文的選題、畢業論文的結構與行文等相關制度。但當學生的就業和畢業產生矛盾的時候,學校在對論文要求的執行過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這樣一個狀況,助長了師生輕視畢業論文的風氣,嚴重影響到了論文寫作質量。同時高校就業率是評價高校質量的一個標準,學校的就業率往往和其招生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給高校創造了許多向社會展示和與社會接軌的機會。在目前就業壓力日趨增大的情況下,就業工作給畢業論文環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各高校中不存在畢業論文設計不通過的現象。比如,學校規定在第八學期開學初,學院就要進行畢業論文前期檢查,對學生選題、指導教師的安排、任務書的下達以及學生開題報告等情況進行自查,并報教務部門審查。而教務部門對各學院上報的前期檢查,只是收全而已,對檢查所寫的內容關注得不多。
3.畢業論文指導不到位。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的積極性主要靠教師去調動,指導教師肩負學生思想工作和指導畢業論文工作的雙重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指導教師隊伍的狀況直接影響著畢業論文的質量。當前本科院校本科論文指導不到位的問題突出。一是部分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視不夠。有些教師認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畢業論文只是走過場,學生感受過了就行,不必有太高的質量。也有些教師認為,本科生的就業形勢這么嚴峻,讓他們安下心來寫論文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在幫助學生選擇和確定課題過程中,沒有引導和啟發學生明確論文的目的,沒有指導好,也沒有嚴格要求學生做好文獻綜述工作。在論文指導中,教師對學生的論文沒有進行嚴格的審閱,沒有指出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對論文中出現的問題沒有堅持讓學生全部改正后再進行定稿,論文的質量也就不能保證。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些教師在學生畢業論文指導上不愿付出更多的辛勞,現在評價大學教師的標準是科研成果,教師對教學的不重視就顯得更為普遍。二是指導教師短缺,所帶學生過多。高校近幾年連續擴招,學生人數大增,但教師數量的增加沒能跟上學生數量增長的速度,生師比過高,致使每個指導教師所帶的學生人數增加。以江西某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和老師來作一個比較分析:目前該學校的經濟管理學院會計教研室的老師一共有8人,而該校應屆會計學本科專業平均每年共有120名學生,參與論文指導的共有10名教師,每個教師平均要承擔12個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在這10名教師中,有6名老師指導的學生數超過12人。這與江西省教育廳2004年5月頒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 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每位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本科學校原則上不超過8人,高職高專學校原則上不超過10人”的文件精神不符。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一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過多,指導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影響了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
4.論文的寫作時間倉促。根據高校教學計劃的安排,本科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在第八學期,時間一般是十周左右(含畢業實習時間),表現在工作安排上,學校規定在第七學期末完成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和指導教師的選定工作,但由于學生在第七學期末就已經開始為各種各樣的招聘會奔波,各學院往往在第八學期開學后才能確定該項工作,而學生則是開始論文寫作時才了解其任務和內容。比如江西某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一般是完成了第七學期的教學計劃后,就可以離開學校找工作、實習等,學生實習結束返校己是五一節后,而學校規定論文答辯必須在6月中旬前后結束,學生實際寫作時間還不到6周,畢業論文寫作時間明顯不足。為此,我對江西部分高校的學生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當問及“為確保論文的質量,你認為論文的撰寫時間應為多少周為宜?”他們的回答情況如下,76%的學生認為,為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須在10周以上;47%的學生認為,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應在11周以上;32%的學生認為,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應在12周以上,其中有1名學生認為,為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應在15周左右。所以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二、加強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對策
1.提高學生認識,科學合理安排論文時間。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按照教學計劃規定在畢業前必須完成的能反映其綜合學習成果的學術論文,是高等學校教學組織過程的重要階段,是實現培養目標和檢驗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畢業論文的寫作成果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是對學生進行業務能力評價的最主要內容。撰寫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規定的重要環節和內容,是對本科生學業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本科生在學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高校應該科學制定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論文答辯的時間,更好地保證畢業論文質量。
2.強化論文過程各環節的管理。一是加強選題審題管理,要明確論文題目必須緊密結合本專業培養方向,學生應該選擇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的論文題目進行研究和寫作,一般應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習單位情況和本人的興趣進行選題。一般高校都是采取由各個學院自己組織指導教師提出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審查并公布課題名稱,組織學生選題。二是學校應加強對畢業生寫作過程的檢查監督,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進展情況的檢查,一般每周至少一次,對檢查情況應做好記錄,在進展情況記錄表中,應如實記錄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或指導教師的檢查內容和結果,杜絕空洞的現象發生。并且要有中期小結記錄表,定期對前一階段完成工作做個總結,指導教師進行監督,并寫出建議。三是在指導資質方面,為了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指導教師應由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或具有工程實踐和教學經驗的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單獨指導畢業論文設計,只能作為助手,協助指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四是在過程控制方面,指導老師要承擔起在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各個環節中應承擔的責任,在論文設計的全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指定時間和地點,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檢查并向學生提出書面指導意見,重點可以放在思路、方法及資料查找上給學生多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對比和解決問題,平時應該定期與學生聯系,采取多種方式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了解畢業論文設計的進度并予以指導。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指導老師的監督檢查力度,設立畢業論文設計專項管理制度,管理人員盡可能的是那些在專業方面經驗豐富的獨立的第三方,能夠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理性地看待題目審查、初期檢查、中期檢查、答辯檢查等各環節。比如學校教務處會同督導組隨機抽查各學院對畢業論文設計中期檢查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上報。
3.建立起“3.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高??梢詥印?.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具體就是通過理論支撐,聯系實踐,并且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有階段性、分步驟訓練特點的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該模式分為四個模塊:寫作基礎模塊、專業訓練模塊、模擬寫作模塊、寫作檢驗模塊。模式中“寫作基礎模塊”的“3”是指開設“大學語文”“論文寫作及學術規范”“經濟文獻檢索”三門課程,開設這三門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以后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其中“大學語文”一般是安排在第一學期,“論文寫作及學術規范”安排在第二學期,“經濟文獻檢索”安排在第三學期。在課程上這樣安排是為了保證時間上的連貫性,同時也體現了大學與高中知識的延續性。模式中“專業訓練模塊”的“8”是指根據教育部規定的各個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有關主干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論文訓練,通過對課程論文寫作的不斷訓練為以后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基礎。課程論文的寫作形式多樣,如研究報告、文獻綜述、學習小結、案例分析等形式。模式中“模擬寫作模塊”的“2”是指開展論文專題講座和進行學年論文寫作訓練,時間一般可安排在第七個學期完成。模式中“寫作檢驗模塊”的“1”是指在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全過程。在操作上可以盡可能圍繞學年論文確定的題目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研究內容不斷充實和升華。
[參考文獻]
[1]高艷陽,郭艷麗.強化質量監控提高本科設計(論文)質量[J].中北大學學報,2006(2).
[2]李永勝,劉勝洪.提高高等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4).
[3]孫萬欣.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統計與咨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