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1 21:47: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任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任職培訓;承訓單位;選送單位;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D52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軍隊任職教育是指為了使培養對象獲得適應某種的軍事工作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或者具備從事某種(項)工作崗位的能力而進行的專門教育。其特點是,具有鮮明的工作指導性和培訓目標,并特別強調提高受訓者得到某項能力和專項技能,突出培養解決任職崗位領域內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取相應工作經驗。任職教育旨在提高參訓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針對性較強,是一種經驗型教學。近年來,筆者參加任職教育的幾點體會。
從任職教育承訓機構來看,一是承訓機構的承訓計劃不盡合理,內容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專項性不強,存在廣而泛,缺少精而專;二是授課教員部隊經驗和相關知識積累不足,在授課時不能針對部隊當前實際情況,存在空對空的現象;三是承訓機構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難以保障任職培訓教育的有效進行,存在教保不能有機銜接的現象。
從選送單位來看,個別選送單位在人員選送時不能按照培訓對象層次和要求選送人員,存在送非所學、崗位錯位,訓用脫節等現象,從而造成參訓人員的專業針對性不強,甚至個別選送參訓單位為了完成參訓名額任務,存在隨意選派參訓人員,導致參訓人員有出學差的思想或意識,致使培訓失去原定意義。
針對以上兩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現象,筆者認為應從一下幾個方面抓好任職教育工作。
從承訓機構講:
一、針對性研制培訓計劃和方案。根據培訓的專業和要達到的培訓目標,及時研制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計劃和方案。計劃和方案的研制要根據培訓任務、目標要求及部隊實際來研制,以確保培訓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忌脫離部隊現狀,隨意指定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內容。在組織每次任職培訓前,首先要組織論證,論證開設培訓的重要性、可行性;其次要組派人員到部隊調研,組織官兵座談,深入了解和掌握有沒有開設此次培訓的必要性;再次是歸納總結,得出定論;最后是根據論證和調研,針對性擬制培訓計劃和方案。
二、科學抽組教員隊伍。任職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任職教育對教員綜合素質、能力要求較高,特別是對教員的專業知識理論。參加任職培訓的人員大都是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工作或即將從事本工作崗位的,工作閱歷和實際經驗相比來講比較豐富,這就對承訓機構提出了較高要求,特別是師資力量這一面。授課內容必須源于部隊,高于部隊,緊密結合部隊當前形勢和任務,以便讓參訓者受到啟發,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員對部隊工作相當熟悉并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及經驗,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授課水平。師資力量安排科學合理了,任職教育也就成功一半了。如果選調沒有一定經驗的教員對參加任職教育的學員進行授課,很容易造成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對實際工作沒有任何指導性和創建性,就失去了培訓意義。
三、合理配置教學設施。教學設施和教學保障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合格的承訓機構,教學設施和教學保障都是系統、完善、配套的,軟硬件設施齊全。好的承訓機構應是,師資力量結構合理,教學場地設施完善,教學器具一應具全,專業資料儲備全面,后勤保障及時到位,文化設施配備齊全。教員隊伍的龐大和知識結構的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培訓效果,教員知識儲備量大、結構合理、實際教學經驗豐富和熟悉部隊工作,教學活動就會得到最大效能。教學場所,主要分室內和室外,理論教學一般情況下是在教室內進行,實踐教學一般是在室外或工間進行,自己研學通常是在自習教室或宿舍進行。為了給參訓人員提供較好的學習平臺,承訓機構應該具有設施先進的教室和工間,配有先進的教學影像資料、裝備實物、相應模具和教具;圖書室或資料室應具備相當份量的相關資料,以供參訓人員查閱和借閱;宿舍應設置合理,以每個房間安排2人為宜;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優化時間分配;做好后勤工作,搞好后勤保障,重點是伙食保障和水電供應;開展好文體娛樂活動和安排好參觀見學進程。
從選送單位講:
一、重視任職培訓。選送單位黨委要認真領會貫徹上級組織任職教育的針對性和重要性,并結合單位實際有針對性的選送參訓人員,在人員選送上要本著專業對口、崗位對稱,學用結合的思路,切實發揮任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避免送訓和參訓的盲目性。
關鍵詞:任職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學習型社會;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一、任職教育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任職教育強調崗位任職能力的提升,強調實踐性與學員的參與性,而目前的任職教育大多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強調理論性,以教員為主,忽視學員的參與性和其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提升。其結果是無論教員教得多么賣力,學員都覺得“教非所需”,你講你的,我想我的,你講的與我想要的關系不大,所以學員聽得不專注。學員有時聽得“很痛苦”,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其任職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對任職教育的效果打了一個問號,甚至有一定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任職教育院校的活力也難以激發。
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任職教育教學模式,把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把單純“灌輸”變為學員主動吸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以教員為主”為“以學員為主”,變“以理論為主”為“以能力提升為主”,通過“導、學、展、研、用”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習變得愉快、富有樂趣、富有成效,使創新學習成為一種潮流。
二、“導、學、展、研、用”式教學的內容
根據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可以得知:位于塔尖的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其學習效果最低,學習者在兩周以后只能留下5%的記憶。第二種是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是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保留20%。第四種是“示范”,可以保留30%。第五種用“小組討論”,可以保留50%的內容。第六種采用“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第七種也就是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均為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任職教育的創新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模式,既要吸收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又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皩?、學、展、研、用”中的“導”就是引導,由教員將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解,但講解要講得有趣,講得深入,不是泛泛地講。比如《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教學,教員為了講“深”、講“活”其內容,不僅要融會貫通基本理論和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且要了解相關問題國外的研究現狀和國內名家學者的最新觀點;不僅要弄通理論,而且要掌握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意識形態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化解社會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方面的最新做法和成效,確保理論教學和黨的理論創新及實踐同頻共振。
所以,在“導”的過程中,教員的備課很重要。要讓高深的政治理論變得簡單易解,要與學員身邊的事情相結合,要讓學員感覺理論就在身邊,隨時都能感受到,理論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書本上的生硬的文字,而是身邊能活學活用、傳道釋惑的實用理論。這樣“導”才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當然,“導”的內容必須與崗位任職能力有關,不能脫離學員的實際需求。
“學”就是學員要將教員所講的內容充分吸收,并且要廣泛閱讀,查找資料,進行消化、深化。此過程尤為重要,要避免出現學員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泛泛而學的現象。教員要事先判斷,精心布置。例如,政治理論教學要選擇學員和部隊官兵關注的熱點理論問題,或是具有思想困惑的難點問題進行布置,指定閱讀書目和參考資料,同時下達任務,要求學員不但要弄懂學會,還要能上臺講,要講出自己的見解。
“展”就是學員在查找資料自學之后的一種展示,要求學員上臺講其學習感受和見解,要有一定高度和深度。這種“展”類似于席明納小班學習模式,席明納小班學習模式就是在一位老師的主導下,一門課程的學生輪流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事先準備的研究報告或學習心得,全班同學對其報告及指定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從而掌握學習,獲得智力激發,受到思想啟迪,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展”要求教員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要能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引導,不能讓學員跑題。教員必要時要進行提問,引導話題向深入展開?!罢埂边€要求教員所選擇上臺演講的學員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要有一定深度的見解,要能引起學員的共鳴。否則,如果學員泛泛而談,將會使“展”變得索然無味。
“研”是學員在上臺演講時,其他學員要進行互動研討、提問、評價。這是對“展”的一種繼續和深入,這一過程能夠充分激發學員們的智力,獲得思想火花的碰撞和啟迪。其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學員感覺學習之“優”,也可以充分暴露學員的“學習弱點”與“學習缺陷”或學習錯誤之處,讓聽者通過提問、評價、研討來達到糾正、引導、提高的目的?!把小笔恰皩?、學、展”的升華,是讓學習更深入,更充滿樂趣,達到激發、啟迪、糾錯、升華的作用,也是互動學習的重要一環。
“研”的過程要在引起共鳴的同時,有思想的交鋒或激烈爭論,這樣學習的效果才能深入。其前提是學員事先準備的研究報告和學習心得要充分,聽的學員在學習別人的同時提升了自己。教員要在激烈爭論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辯論的學員觀點全是錯的,教員沒有進行正確引導,只能是錯上加錯,適得其反。
“用”就是實踐教學。由于任職教育以提升崗位任職能力為目的,所以“學為用”的思想貫穿教學的前后。“用”的環節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提升職業能力。目前任職教育最薄弱的一環就是實踐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或以理論代替實踐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部分院校教員由于自身缺少實踐能力,導致只能教理論,而不能教實踐,也就是所教非所需。這嚴重影響著任職教育的效果?!坝谩本褪亲寣W員將自己在院校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練就職業技能。
“用”的核心目的是使院校教學更貼近未來作戰和學員崗位任職需要。針對部分軍隊院校缺少實踐教學教員的現象,可以從部隊或軍工企業選一些具有實踐經驗的指揮員、專家、技術人員擔當實踐教學教員。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條件為學員提供實踐環境。按照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人才培養向打贏聚焦的辦學要求,通過設置近似實戰的戰場氛圍進行綜合演練,或是積極與部隊開展聯教聯訓,或是將學員帶到部隊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等方式,培養學員鐵心跟黨走軍魂意識、帶兵打仗的過硬素質和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經過實踐教學之后,還必須對學員的任職能力進行考核。只有經驗考核合格的學員才能允許走上任職崗位。這一點可以用制度來約束,這是保證任職教育效果的重要環節。
三、教學特點及反思
“導、學、展、研、用”式教學方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體現了以學員為主的教學思想,把傳統教學與實踐創新充分結合起來;二是體現了學員主動學習的思想,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三是發揮了研討式、探究式教學的優勢,讓學習變得更加深入、透徹;四是發揮了學員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為所用”真正落到實處,真正實現了提升崗位任職能力的目的;五是教員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過去重“教”變為現在的重引導和服務,改變了過去一個教案教用幾年的現象,教學貼近實戰,貼近能力,吸引力得以增強。
反思“導、學、展、研、用”式教學模式,還有很多有待探討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員能否在短時間內很好地去“導”,學員能否在“展、研”中正常發揮,取決于其是否進行了很好的“學”,如果“學”得不扎實,就很難引起共鳴和大家的辯論;“用”的環節實踐教學中,實踐環境的設置和提供、教員的實際能力等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家銀.深化軍事任職教育應把握的幾個問題[J].繼續教育,2006,(6).
關鍵詞:任職教育;特點;教學方法
研究任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探索適合任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是任職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還習慣于采用傳統的集中講授的灌輸式教學法,對一些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應用的不多,不能發揮學員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員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任職教育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開展適合任職教育的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任職教育的特點
職業教育是指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為適應某種崗位需要而進行的專門知識、技能、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為某種崗位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1]。因此,任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明確的崗位指向性[2]。任職教育的目的是使學員的知識和技能很快能適應即將擔任的工作崗位,強調能力本位,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益。因此,任職教育以傳遞崗位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為主,與職業崗位具有對應性,強調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2.較強的工作實踐性。任職教育是通過傳遞特定的知識,培養相應的崗位工作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的性質決定了任職教育必須通過實踐性教學才能達到目的。
3.一定的內容動態性。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各學科領域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為了使學員盡快掌握擬任職位所需的新知識,任職教育必須傳遞高、新、精、尖的課程知識。因此,課程內容必須常更常新,始終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
4.明顯的時間短期性。任職教育一個大特點是培訓周期短,時間倉促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必須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保證學員在短期培訓期間獲取最多的收獲。
5.復雜的教育層次性[3]。由于任職教育的學員擬擔負的工作崗位層次和類型多樣,各類任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任職教育要通過分層次、分專業的培訓形式來實施。這就要求必須針對不同層次類型的教學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滿足不同教學對象的需要。
二、適合任職教育的教學方法
為了適應任職教育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對一些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歸納起來,比較適合任職教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適應教學任務特點的專題式教學法[4]。如上所述,學習目的明確,學制短是任職教育的普遍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本著“少而精”和“學以致用”的原則,可采用專題式教學。
根據每一期培(輪)訓班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員任職需要,制定不同的課程框架,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培訓課程主題和內容。專題式教學的關鍵是要選擇好主題,主題的選擇要有時代性、前沿性、現實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崗位需要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突出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同時也可考慮崗位任職需求的“短板”進行選題。
任職教育的學員有的是來自工作第一線,他們對實際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最有知情權和發言權,為使培訓與學員的需求合拍,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培訓實施前,可采取課前調查分析、擬制多種教學預案等措施,摸清培訓學員的真實需求,以便及時調整、更新專題的內容,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
2.理論聯系實際的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通過向學員提供實際發生的情況或事件(案例),組織學員圍繞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展開討論或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學員決策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學的選擇要緊貼學員現實工作的部隊笫一手原始資料,這些案例充滿著矛盾和挑戰,學員在設定的現實案例中,設身處地地從工作實際出發,設想可能遇到的障礙,自己可能產生的種種偏見,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無形中縮短了培訓與實踐的距離。通過案例式教學,學員回到部隊以后,就可把在案例式教學中學到的方法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案例式教學可在培訓多個環節中運用。一是在課堂講授中,從案例中抽象一般理論或用理論解釋具體案例;二是課堂內(外)輔導,通過特定案例,由教員提出問題,由學員分析、思考作答;三是組織學員對特定案例進行討論和辯論;四是布置案例分析題,培養學員獨立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斷能力;五是在條件許可時,進行模擬案例教學。
3.培養學員創造能力的研討式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是運用教與學的互動原則,采取教師指導與學員充分發揮主動作用相結合的方式,讓學員參與研究討論的過程,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獨立思考,啟發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習慣,以達到在實踐中全面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員發揮主導作用,以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公開討論的步驟,變“講堂”為“學堂”,在研究、討論和交流中完成學習。學員在參與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
研討式教學的運用方法:一是隨機研討。在培訓過程中,結合培訓內容可就某個問題隨時進行研討。這種研討不必事先準備,教員認為該問題有必要讓學員發表意見和看法就可組織研討。二是集中研討。針對培訓中已學過但學員普遍有疑問或理解不夠深刻的某一內容,進行集中研討。
4.因人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法。任職教育的培訓類型多種多樣,受訓的學員有著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級別。不同的培訓對象有不同的職責要求,也就有不同的培訓需求,因此需要創建充分發揮學員自主學習的個性化教學環境,以滿足不同對象的學習需求。
根據任職教育課程綜合性的特點,本著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出發,按照因材施教、能者多學的原則,可采取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個性化教學形式,根據學員的需求,在必修課的基礎上,對培訓班學員開設選修課。選修課分別由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課等幾個模塊組成,將這些模塊列為課程“菜單”,根據不同班次的特點和學員的個人需求,在一定范圍內,讓學員在課程“菜單”中科學選擇課程。使學員在選擇中學習,在選擇中提高,增強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可延伸教學主渠道,加大院校學術報告和課外講座課或系列講座課。
5.學以致用的實踐式教學法。實踐式教學是實現“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的有效教學方式,可滿足任職教育突出培養學員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實踐式教學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組織學員參加一些大的活動,并擔任一定的角色,提高其指揮能力;讓學員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實習,強化學員將其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員參加一些學術研討,一是使學員了解更多的前沿和一線知識,二是可在撰寫學術論文中提高研究創新、信息收集和文字表達等能力。
通過參觀、實驗、實習、模擬演練、現場(地)教學等實踐性教學,學員可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使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得到雙提高。
6.注重吸收互補的開放式教學法。根據任職教育具有前沿性、開放性的特點,樹立主動、系統、全維開放的教學觀念,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
教育內容要開放。新知識與日俱增,應建立教育內容的更新機制,及時調整、補充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要開放。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過程。要依據認識規律理順“過程”與“結論”的關系,恢復“過程”的應有地位。在開放的格局中,啟發、討論、探究、實驗、質疑、爭論、搜集信息、自主學習等是教學的基本形式。
教育空間要開放。打破困于學校、教室的傳統教育空間概念,將課堂向社會延伸,向影視報刊等傳媒延伸,向電子網絡延伸。這種空間的開放既是培育創新素質的需要,也是現代科技發展牽動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間的開放有益于培養開闊的視野、縱橫綜合的思維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思維訓練要開放。首先,向“全腦”開放。要重視形象與抽象、直覺與分析、想象與思考相結合的訓練。其次,要加強開放性的發散思維訓練。課堂的提問,作業和考試應重視提出開放性的問題。
7.激發學員積極思考的問題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員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推理來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員的思維活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首先,要明確發問的目的。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實際需要和受訓人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問題。其次,要善于發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受訓人員的認知水平,準備好主要問題及提問順序;擬出有嚴格邏輯順序的問題提綱,一般不要脫離教學內容隨意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具體明確,不可含糊其詞;要準確,不要誤導;要有趣味性、啟發性;要難度適宜。第三,要善于引導。對受訓人員回答的問題要有預見性,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并據此準備好解決措施。當問題提出后,要善于啟發學員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思考,因勢利導,引導學員一步一步地去獲取新知識。
參考文獻:
[1] 周道雷.任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C].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1.
[2] 李志祥.實現初級任職教育與部隊需求“無縫鏈接”[N].報,2009-05-14.
【關鍵詞】教學改革任職教育士官教育
軍隊院校轉型,任職教育已成為士官教育的主旋律。任職教育是我軍推進中國特色軍革的重要舉措,必須充分認識到士官任職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世界新軍革的發展,我軍的人才建設由數量規模型、人力密集型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士官人才隊伍建設也不例外。新軍革也對士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現實要求,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特點使戰爭樣式和軍事環境呈現新的特點和變化,士官任職教育本質就是使士官學員掌握和具備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任職教育是提高士官人才素質的最佳途徑。士官教育走上以任職教育為主的變革之路,適應了世界軍事教育的發展趨勢,是順應世界新軍革的必然選擇。
1.改革教育模式,突出任職教育特色
學歷教育有學歷教育的規律和特色,任職教育有任職教育的規律和特色。士官任職教育院校要發展,必須進行辦學角色的轉變,立足于辦學定位的實際,突出士官任職特色。士官學校,培養對象是特招地方大學生、士官生等。就士官生來說,士官生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教育是“精英”教育,士官生教育是“大眾”教育。士官生要突出一技之長,解決第一任職需要問題,教育教學要突出實用性。這樣,就要把技能教育放在首位。突出技能性、實用性,解決第一任職需要,這是任職院校辦學特色實質之所在。院校在課程建設,教學內容設置、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上,都要尊重這一規律,服務于這一特點的要求。
2.改革課程體系,加強任職能力培養
士官教育與軍官教育不同,士官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和技能性,它典型的應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較強的實踐性,決定了課程設置應始終圍繞培養對象的任職能力這一主題,將課程與培養目標以及專業能力有機地結合,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按部隊需求原則、針對性適應性相結合原則設置專業;按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減少不必要的理論講授,增加技能實訓,提高實踐教學的知識、技術含量,注意培養學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精神。不單純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根據培養目標的能力因素和任職需求,篩選學科中與培養任職能力直接有關并且使用效率較高的專業知識內容,配合實踐性教育環節,形成一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體、突出技能和崗位要求為目的的課程教育體系。比如培訓特招地方大學生,重在提高其軍政素質,在課程設置上要偏重軍政課程;培養士官生重在提高其技能素質,突出實用性,要在通信技術等技能課程上辦出特色。
3.改革教學內容,針對任職崗位需求
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相比,有學制短、內容多、標準高的特點,不僅其培養層次增多、類型多樣,而且學制也明顯縮短,有二年、一年、六個月、三個月以及其它臨時性短訓等多種學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要保證專業教育必需的專業基礎,又要使學員具有適應相應崗位需要的任職能力,這就要求除科學編排課程外,還要針對培養對象的崗位需求的實際,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與新裝備發展相適應,與部隊要求相一致,以適應新軍革需求和學員第一任職需要。針對學員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充實學員任職所需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使教育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
4.改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任職教育是建立在高等或中等學歷教育基礎上的,學員具備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員對他們來說,應該是指點迷津的導師,而不是手把手教他們 “手藝”的師傅,這就要求教員必須確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開放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一是變灌輸式為研討式,對專業理論中的諸多應用性課題應引導學員展開討論,使他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影響中理解問題,全面認識問題;二是變課堂系統講授為精講引導,對必須講授的理論課,要精講、點明重點、提出問題,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員,讓學員在自學中,在實際動手中解答問題,掌握學習內容;三是變理論講解為實踐體驗,對培養管理能力、組訓能力等課程,應多采用案例式教學和仿真教學,將抽象的理論貼近實際情境,讓學員去處理、去體驗、去操作,使學員在實際案例中在模擬實踐中,在實兵、實地、實裝、實彈等訓練和演練中形成能力,增強崗位適應能力。
5.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加快信息的傳遞、直觀性強、信息量大、單位時間知識密度高,大腦神經中樞信號易于強化,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運用電子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實現多媒體演播教學系統和網上教學。多媒體演播教學系統和網上教學系統是應用幻燈片、實物、文稿、錄像帶、影碟、錄音帶等實施多媒體組合教學。網上教學將因特網、公用數據網等連為一體,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既可增大信息量,縮短講授時間,又能充分發揮高科技手段本身固有的形、聲、色特長。它不但使講授過程氣氛活躍,而且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淺顯化,抽象難懂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6.改善教員結構,適應任職教育要求
士官任職教育的職業性、實用性和技術性特征決定了其從業教員應該是“雙師型”教員。既能從事專業理論課或文化課教學又能從事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和指導。同時還要具備非常豐富的部隊實際經驗,了解部隊的訓練、裝備等具體情況, 經常下部隊調研,了解部隊裝備維修的實際需求,參加部隊演習和較大規模的訓練。只有這樣,士官任職教育的教學和科研才能著眼部隊的現實需求。
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員隊伍,是任職教育能否辦出特色的有力保障,更是專業課程得以實施的關鍵。改善教員結構可采取“校部合作,內培外引,專兼結合”方法: 一是積極鼓勵教員從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型,鼓勵教員到部隊一線掛職實習、參與科技開發,在實踐中提高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使教員隊伍得到優化,造就一批“雙師型”教員;二是采取引進軍校和地方優秀畢業生,選調部隊優秀干部到校任教。他們精通所授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相關學科的先進技術理論,掌握良好的授課藝術,同時又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的專業實踐能力,具備較好的頂崗工作的能力,精通本專業的技能技巧,即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根據部隊調查、專業分析的結果和部隊崗位的要求,進行教學開發和課程開發,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培養學員的綜合任職能力,提高其全面素質,保證了專業課程的順利實施。充實和加強任職教育的隊伍;三是充分利用部隊和社會教育資源,聘請軍內外專家學者和基層部隊的各級領導干部不定期來學校講學,以拓展全體教員的視野。
參考文獻
[1]王麗娜,譚忠,葉鵬.論任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 訓練與科技,2009,(03)
[2]陳國華.任職教育實踐教學方法運用的幾點思考[J]. 2008(02)
[3]史偉光.轉型中的任職教育[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 2008
關鍵詞:任職教育;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一、互動式教學法的內涵
(一)互動式教學法的定義
互動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針對有效問題,相互交流、探討,在平等的基礎上,彼此傾聽、彼此質疑,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的碰撞交流,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員的思辨能力,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雙方都有收獲的一種教學方法?;邮浇虒W方法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把“灌輸式”、“理論式”、“壓迫式”變為教員和學員的雙向互動。這種教學法,集教員、學員于一堂, 融臺上、臺下為一體。教員和學員作為活躍在教學一線的平等主體, 圍繞問題、積極互動、共求良策, 推動著實踐向理論的升華和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二)互動式教學法的種類
通常說來,互動式教學法分為問題式、討論式和實踐式教學法三種。問題式是教員在授課過程中圍繞專題的核心、焦點問題,或者重點理論和現實問題,采用設疑提問的方法,啟發和引導學員進行思考,使學員通過積極思考回答問題。通過這種設問和解答方式,促使學員不斷地思考問題和盡可能地找到問題的答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討論式主要是指課堂討論。教員講授教學中的重難點和熱點問題后, 學員認真準備、搜集資料、綜合分析、形成發言提綱,然后分組進行課堂討論,或者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選出代表在課堂上發言甚至展開辯論,討論結束后老師做總結,升華教學內容。課堂討論鍛煉了學員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使學員對教學內容有進一步的認識、消化、理解。實踐式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老師帶領學員走出課堂,到外場進行參觀和實踐,使學員增加對課堂所學理性知識的認知和理解,獲得更加全面和直觀的感受。因此,開展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員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員和學員的雙主體作用,結合一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采取相應的互動教學方式,盡可能發揮學員的主體性,提高教學質量。
二、任職教育采用互動式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充分發揮學員學習的主動性
學員通過自己的思考,領會所學知識, 在積極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過去教員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員在臺下昏昏欲睡,教員僅滿足于學員遵守課堂紀律,不講話,而教學效果如何一般就不顧了。而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員和學員雙向交流,更要求學員參與教學全過程,這必然督促學員在課下認真閱讀及查閱相關資料,充實自我,以滿足課堂上參與相關主題的討論和學習的需要,充分發揮了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有利于充分調動教員教學的自覺性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員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員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他必然要認真鉆研,精心備課,謀劃好如何既要把所講知識使學員掌握,又要使學員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對教員來說是一種教學上的鞭策和督促,更是一種能力和素質的考驗,有利于充分調動教員教學的自覺性。
(三)有利于教學雙方思辨能力的提高
傳統的教學方法僅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讓學員認知。這雖然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但不可避免的是無論教員還是學員不易發展思辨能力?;邮浇虒W首先對教員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員教學的深度、廣度、“新鮮度”提出挑戰,促進教員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其次,互動式教學對學員的“聽、思、說、寫”四項能力即“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投入發言、總結提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傊?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雙方的互動關系,使教與學得到有機統一,有利于教學雙方思辨能力的提高。
(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互動式教學由于使教與學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員與學員在課堂上互相呼應,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案例討論,師生間的距離得以拉近,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有利于教學雙方最佳狀態的發揮,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三、采用互動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敢”互動是成功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前提條件
一是要努力培養教員的教學互動觀。沒有互動觀的教員在課堂上根本無法真正開展互動教學。二是要努力提升教員的業務素質。任職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有很強的職業指向性和崗位針對性,要求教員必須首先具備相應的部隊任職經歷(如教授參謀業務的教員應該至少有在部隊當參謀的經歷、教授武警勤務課程的教員應該具有部隊帶兵執勤的崗位任職經歷等),在此基礎上具備淵博的業務知識和精湛的業務技能并廣泛涉獵相關學科,掌握前沿理論,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學員的提問才“難不倒”教員。當然,即使某一問題教員一時在課堂上回答不了,這說明學員認真思考了,教員也不應感到沒面子。教員雖說有“術業專攻”的優勢,但并不是什么問題都能解決。對此,教員大可坦然面對,鼓勵學員和自己課下一起尋找答案,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學員在心理上不敢互動,主要原因是互動過程中缺乏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學員不能真正無拘無束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學員的主體性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制約學員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員不能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等部隊管理觀念完全帶到任職教育課堂,相反,必須牢固確立“以學員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允許課堂上存在不同的意見和觀點,著力營造真正民主的課堂氛圍。
(二)“能”互動是成功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必備條件
成功的教學互動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合適的互動問題。一般來說,教學互動往往起源于問題,問題推動了教學互動。教員備課時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問題。所設問題必須:有懸念—能激發學員的好奇心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有適當難度—讓學員能夠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員都享受“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愉悅。同時,所設問題還應簡潔、無歧義、指向性明確,有利于學員形成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另外,所設問題還要與部隊建設關系密切,與學員任職息息相關,與教學內容銜接緊密,有了這樣的問題,才能激發學員積極思考,引發學員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融洽的師生關系。相融、合作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互動的重要條件,師生關系存在于教學互動中,它既決定著特定條件下師生互動的類型,又決定著互動的展開程度。這就要求教員拋開部隊的上下級觀念,放下自身的“架子”,加強課堂課下的溝通與了解。三是合作的教學方式。合作的教學方式使教員轉變角色,做學員的合作者、幫助者,使教員改變獨白式單向傳輸的教學方式,鼓勵學員動腦、提問、啟發,形成教學互動。
(三)“善”互動是成功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關鍵因素
當具備互動的“話題”而缺乏相應的互動技巧時,師生雙方即便都有強烈的互動愿望,也會造成“啟而不發、問而不答”的尷尬局面,“一鍋好米”做成了“夾生飯”。為此,教員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適時調控,生成高效互動。課堂是向求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出現教員預料之外的、學員突發奇想的提問、質疑,而不是一切都遵守教員預先設定的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教學在本質上是“交往”、“互動”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作為教員應善于運用教學機智,分辨、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適時調控,因勢利導,使之生成高效的互動。二是要以恰當的評價,深化高效互動。任職教育學員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經驗豐富。因此,教員應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訓練環節,活學活用,當堂訓練,并且即時交流訓練成果,適時恰當地評價和總結,畫龍點睛,以知識的遷移深化高效互動,從而取得良好的任職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丁能勝,朱家潤.任職教育院校轉型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軍事教育,2006,(3).
[2]應甫成,王熙利.科學構建任職教育新模式[N].報,2006-11-14,(6).
[3]馬硯斌.“研究式教學”:軍事任職教育教學的新思路,繼續教育研究[J],2007(3).
論文摘要: 隨著我軍任職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它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培養滿足部隊學要的高素質人才,促進任職院校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任職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案例式、啟發式和研究式教學法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任職教育院校,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學對象的制約,任職教育的教學對象,都具有部隊各級指揮、訓練、演習、管理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經驗。這就要求用于任職教育的教學法,必須與學歷教育、研究生教育有所區別,要求任職院校教員有過硬的能力與全面的素質,掌握適合任職教育的各種教學法尤顯重要。
教學法,是指研究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原則和組織形式而采用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在任職教育階段的課程必須具備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任職能力的特點,而任職教育過程中一般小班化教學,注重問題的研究與探討,注重理論的升華與提高,注重視野的開闊與創新,因而,一般采用研究式、案例式、啟發式教學。
一、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法是在教員的引導下,通過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雙向或多向互動,使學員隊案例進行思考、人稀、研究與論證,從而達到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式教學,應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精選案例。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要求看,案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著重突出信息意識、聯合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展現現代戰爭理論的前瞻性,具備鮮明的時代性和典型性。案例教學的內容,應緊貼軍隊信息化建設和聯合作戰樣式,選擇軍內外具有代表意義的成功案例,總結這些案例中的成功經驗,對于學員處理同類問題,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教學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代表意義和典型作用,要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和討論,有助于學員掌握教學內容的基本理論,有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要依據授課內容和培訓對象的實際水平,選擇與任職崗位聯系密切、深度難易適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二是精心施教。選好案例是前提,組織分析討論、研究解決問題才是案例教學的關鍵所在。為使枯燥的軍事理論學習更緊密的符合學員的認知過程,要在課堂上增加案例講解、案例分析、案例討論等教學環節,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起到鍛煉學員實踐能力的作用。精心選擇的案例必須是資料齊全、脈絡清晰,適合于課堂教學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員必須將案例的精髓吃透,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關鍵點,既要分析有點,也要點評不足,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正確引導。案例教學過程必須忠實于案例本身的真實性,通過教員和學員的雙向互動,挖掘案例潛在性問題,增強教學的感染性和趣味性,引導學員分析案例事件中的行為與原由,著重讓學員探究案例中復雜的、深層次的、有爭議的問題,讓學員學會思考、決策并獨立解決問題。
二、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啟發、開導的方法,使學生自發的產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它一般不具備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節,適合于內容新、時代性強的教學內容的教學。因此,啟發式教學特別適合于任職教育。啟發式教學要把握好教學過程的互動性、關注教學對象的主體性。
啟發式教學通過對基本理論的講解過程,逐步引導學員進行問題的探究,將研究的重點轉向教學對象的自主思維上。建立了教學對象與教員之間的相互作用于反饋,更加關注于學員的思想和行為,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學雙方均參與了思維運動,各自在其中有所收獲。
教學效果往往取決于教學對象是否接受所講的內容,而教學內容又取決于是否滿足教學對象的需要,啟發式教學將教學對象作為主體,引導他們理解和認同教學內容的本質,從被接受者的角度,建立一種渴求知識、主動接受的學習心理,不僅能使學員學得輕松,更能激發學員學習的熱情,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的技巧在于準確地找到提出問題的切入點,講解問題的轉折點,總結問題的落腳點。問題的切入點是指以巧妙的點題方式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轉折點是指兩個或多個問題銜接交叉時,提出帶有疑惑性的新問題,初始學員積極思考,產生好奇心,不知不覺進入論題;問題的落腳點是授課內容的重點,它與切入點前后呼應,使學員感覺脈絡清晰,學有所得。
三、研究式教學法
研討式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在課堂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的教學方法。教員通過組織學員對典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員動腦思考,進行分析對比,進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追根求源,可較好地啟迪學員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鍛煉學員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討論中,學員圍繞中心,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去認識問題,不斷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再則,對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在教員提示、引導基礎上,又通過學員熱烈地討論,還可以在思想上留下更深刻地印象。
進行研討式教學法的實踐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研討內容要精心選擇。研討的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員要重視內容選編,精心審計。研討內容既要貼近部隊應用實際,又要很好地體現授課內容。要設計一些能覆蓋整個課程和知識點,綜合性較強而且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學員經過認真思考,結合自身掌握的知識,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二是研討過程要循序漸進。在研討的開始,由于學員的認識結構、知識水平等因素學員的認識可能不夠全面和深刻,可能只看到問題的表面,沒法觸及實質,那么教員要善于引導,層層遞進,使學員認識逐步深入。
三是研討總結要細致全面??偨Y是研討的升華??偨Y時要將研討的內容加以系統化、條理化,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學員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這樣有利于學員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另外,總結時要圍繞討論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針對學員在研討中的發言,要加以概括提煉,把握問題的實質、規律和藥店,讓學員對研討有一個清晰認識,提高總結的教學效果。
正所謂“法無定法”,凡是能引導學員自主參與學習,塑造學員創新思維,提升學員綜合素質的一切教學方法皆是可取之法。任職教育的教學方法的活力孕育于教員與學員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互助式學習過程中,演繹于問題分析、研究、爭辯和解決的全過程,因而,教學人員要打破固守一統、僵化不變的思維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地、創新性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其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董會瑜,軍隊院?,F代化教學理論研究 2005
一、崗位任職教育的目標和現狀
1.1教學目標。
崗位任職教育是指為適應某種崗位需求而進行的專門知識、技能、能力的教育,它不同于傳授系統知識的本科學歷教育,也不同于傳授最新前沿知識的研究生教育,它主要傳授的是對學員最管用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和“通識教育”[2]區別開來。
1.2現狀分析。
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先了解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現以我校2014級80名士官任職教育學員的分析結果為例,如圖1。其中有72名學員使用過計算機瀏覽網頁、聊天、聽歌、看電影、玩游戲,有46名學員使用過Word軟件,有12名使用過Excel,8名學員使用過Powerpoint,2名會配置常用的路由器,有5名學員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
二、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開放式教學方法
開放式的教學方法關鍵離不開“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有效使用。為我校計算機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首頁,它提供了一個集“教、學、練、考、評”等功能于一摘要:本文通過對我校某專業崗位任職教育學員的計算機水平、學習興趣進行調查統計,在對其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崗位任職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式進行優化研究,積極探索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新思路。關鍵詞:崗位任職教育;計算機教學;教學方法;內容優化;分數權值體的網絡課程自主學習平臺,覆蓋了傳統課堂教學為主的課程教學內容,過程從學員登錄學習課程知識點完成作業課程測試和綜合測試結束課程學習進行評價分析。在這個自主學習平臺中,教員和學員之間是平等、民主的關系[3],教員是“導演”,學員是“演員、主角”。
三、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優化
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與時俱進,針對不同專業的士官學員,首要任務是優化教學內容。而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要結合崗位需要,以實際應用為出發點,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必須是學員感興趣的計算機操作,例如以下幾個方面。
3.1計算機故障檢修。
部隊調查表明,裝備保障是必備技能,這就包括日常辦公計算機的故障檢測、排查和修復。這部分技能對理論知識的要求很低,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這就要在課程的設置上增加適量的實踐環節。可利用部隊調研的機會搜集一些計算機設備的故障案例,教員需要經過精心的課程設計,構造出多個較為復雜的故障案例,讓學員根據故障特征利用互聯網搜索信息、排查,引導士官學員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4]。
3.2資料檢索。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中,有一方面是教會學員利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東西,例如文獻資料,軟件工具等。目前訓練網、各軍區、院校的網絡已經基本覆蓋全軍的各個部隊,內容十分豐富、全面,基本能夠滿足部隊官兵的日常工作和學習。在課程設置中需要按照軍網和民網兩種網絡環境,講授搜索引擎、郵件收發、論壇的使用方法等,并且需要以中國知網和萬方學位論文庫為例,介紹學術論文、會議期刊等學術文獻的檢索方法,資料的檢索也是學員以后在部隊任職最基本的操作需求。
四、基于課題分數權值的教學考核
計算機基礎課程有著很強的操作性,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學員的學習效果。課程考核是對教學的監督和評價,是檢驗我們教學效果、學員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應該調整考核方式,特別是基礎操作課程應該將學員的平時成績重視起來??己顺煽儜撚善綍r的課后小作業(分數權值較?。┖驼n題大作業(分數權值較大)共同組成,盡量多設計能夠考察學員實際操作掌握能力的課題。課程的考核成績不以百分制為主。針對每個學員的考核,總成績的分數也是由學員自主選擇的,并不是每個學員的總分都是100分,課程的最后成績由學員所選課題分數的權值累加得到。學員可以選擇百分制、90分制、80分制,甚至75分制,只要達到60分就可以達到該課程要求。課后小作業、課題大作業根據“基礎、進階分級”的難易度的不同,分數的權值是不同的,這樣就會出現有些學員經常選擇簡單些的課題(總分合計只達到80分),雖然完成的項目比較多,但是分數并不高;而有些學員集中精力、查閱資料、充分使用網絡平臺,完成一些具有難度挑戰性的題目(總分100分),雖然完成項目少,但是最后分值高。在這種方式下,一定程度上也實現了教學考核的學員自主性,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量力而行,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地來調整選題的難易度,以便到達課程合格的要求。
五、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