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09:29: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素質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提高廣大在職勞動者的素質,已成為教育新面臨的一項十分重大的戰略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質教育成為廣大職教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意識
傳統教育重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行素質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業能力,自學能力等)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等),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傳統教育不僅片面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與智力的培養,而且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意識,即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直接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因此,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職業學校就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來調整、規劃專業結構以及課程的設置,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落實到各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做到人才培養的速度、規模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機制
素質教育沒有固定模式,它的實施可以制定某種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規定,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探求適合于學生個體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承擔提高學生素質的使命。
1.推行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
不論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還是語言科學,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都可以結合知識教育進行素質教育,即“寓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把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穩定的素質和自覺的行動。
在教學內容上,應重視專業課,但不可忽視文化基礎課。職業教育應在完成了相當于高中階段文化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理論、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學生也只有具備了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才會有較強的融會貫通能力,有較靈活的思維方法,才可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專業課知識真正學好,弄懂。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從僅僅“教會”學生轉向同時指導學生自己“會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靠包辦式的“傳道、授業、解惑”來教會學生,大量的時間放在課堂教學上,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在職業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就應當改變原來的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講課、討論的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克服一個個疑難問題,從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中國。
2.推行素質教育,日常生活中嚴格管理是一個重要環節。
管理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科學、規范的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是加強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軍訓半個月,確立內務、紀律、隊列等行為標準,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軍訓后認真抓成果鞏固,長期堅持。平時各項工作都要定期進行檢閱與比賽,檢查評比結果與班級獎勵掛鉤,形成一種無形的推動力。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守時守紀、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參與管理,有意識、有目的地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增長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往往比課程教學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職業學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營造優良的校風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在校園內設立宣傳欄、廣播臺、團報、校報等及時向全校師生宣傳國際、國內新聞,教育新思想、新動向及校內的新人新事。還要開展多種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文化、體育、文藝、美術等活動,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如舉辦一個文藝晚會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對學生的組織能力、文化品位、藝術修養等多方面素質都是很好的培養鍛煉。每學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技能匯報、歌詠比賽、書法展覽、法制講座等活動來煅煉學生、教育學生。通過校園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質,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質教育,強化社會實踐是一個重要手段。
職業教育強調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帶領學生深入工廠、車間,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生活,自己動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有了這樣的經歷,踏入社會就不會有那種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會感到在學校中所學的是無用論。
三、提高師資水平,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與實踐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素質教育開展水平的高低。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教師只是傳授知識,那么只要求教師通曉所教學科的知識并懂得教學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師要擔負起素質教育的任務,那么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在職業學校,必須倡導學習之風,教學科研之風,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方面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質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過全面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全體教育工作者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并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學的職業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才能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才能適應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一、備課與上課“兩張皮”
備課是上課的基礎,上課應以備課為藍本。備課在前,上課在后。但是在教師的實際教育行為中,廣泛存在著備一套,教一套,即備課歸備課,上課歸上課的現象。留心這些教師們的上課,會發現它毫不依賴于備課,甚至有先上課后備課,順序顛倒的現象。由于備課與上課是“兩張皮”,在很多學校中存在著備課好的上不好課,上課好的備課檢查分數低的可笑現象。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供學校領導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檢查的備課需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和教育現代化的需求。而平時上課則須為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堅冰不化的應試教育服務,必須在45分鐘的單位時間內體現讓學生學會做題、學會考試的“效率”性(或稱為“有效教學”)。兩者自相矛盾。如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數學備課的“做一做”,思想品德備課的“行一行”,事實上是行不通的,真的讓學生參與實踐了,哪來那么多時間訓練做題目?二是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們普遍課務多、負擔重,現實的月考、周考又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課堂教學又直接與考試成績相聯系,由考試來檢驗,需要優先考慮,全力、扎實而為之。備課檢查畢竟是一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進行一次的事情。照著教學參考書抄一抄,突擊一下還來得及。這種情況下,教師大多會選擇先“務本”(上課),后應對“花架子”(備課)的策略。
二、日常課與公開課“兩張皮”
按理說,公開課要與日常課一樣上,這樣才能實現公開課的匯報、展示、評估與研究價值。可事實并非如此。很多教師的公開課常常一反常態,與日常課的風格截然相反。由于日常課與公開課是“兩張皮”,使得很多教師在上公開課之前要進行一次又一次不惜工本的排練,甚至安排好哪個問題由哪些學生舉手,老師叫誰回答,怎樣回答。公開課成了造假課,成了教學生說謊的課。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日常課以應試教育為目的,必須應試“效率”優先。公開課以匯報、展示、評估與研究為目的,必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與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應用:二者目的并非一致。二是目前流行的在學習西方基礎上誕生的一些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水土不服,不符合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有的甚至根本不可能在日常課上得以應用。而公開課的聽評者(包括一些“專家”)又十分推崇這些教育改革理念。他們評價一堂課好不好,看的就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得怎么樣,師生互動情況怎么樣,“新”教學方法應用得怎么樣,現代化教學媒體使用得怎么樣……以至于教學中出現的教師對學生的單向信息傳遞,學生非分組、非討論型學習,未使用課件等現象即使有效,也會如冒天下之大不韙,被亂扣帽子,大加批評。
三、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兩張皮”
本人在任職的近幾年里,一直擔任中高年級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先后兩次從四年級接班帶到六年級畢業。兩個循環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級期間教語文數學雙科,五年級六年級教數學課。這六年時間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奮工作、努力進取、成績出色,在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圓滿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務。
二、熱愛教育事業,自強不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世紀之交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的新型人才是對我們小學教師的新的挑戰和考驗。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師畢業的同時先后進修北大心理學、教育學院英語???,目前還在進修中文本科學歷,充實全面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工作實踐中自己特別注重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經驗,探討教書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時又根據本班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去探索、體驗,出于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理,大膽的應用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以執著、熱情、無私奉獻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家長及老師們的認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連續兩年榮獲區先進班集體和優秀班主任獎勵稱號。
3、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寫作水平。根據各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任務和實踐情況,不斷的總結經驗、,爭取得到各級領導、專家們的指導,從中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水平。如1999年12月寫《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優秀論文,并收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中;2000年6月撰寫《淺談小學作業的強化管理》論文獲全國中小學教育論文三等獎;2004年2月寫《操行評語改革中怎樣評價學生》論文獲市小學素質綜合評價優秀論文三等獎;2004年8月寫《淺談小學數學與素質教育》獲市“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三等獎;2005年4月寫《素質教育必須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論文獲中華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三、注重德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基礎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它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質量當然成為重中之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迫在眉睫,我作為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盡全力去拼搏,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而奮斗。
1、為人師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產生具有強烈持久的影響,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體驗。不管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這種特殊的關系,足以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所以我深知要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好。如按時到校、文明禮貌、尊重學生、認真寫作業、熱愛勞動、遵守紀律,以至日常行為規范等等,真正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發揮導師的作用。幾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認識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2、重視養成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從小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基礎教育要奠定學生一生需要的基礎素質。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養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國旗下演講、少先隊主題班會、保護綠色家園、清理白色垃圾、校園之聲廣播、文明監督崗、看電影等各項活動及時組織討論、演講、寫心得、辦墻報、口頭表揚等各種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把握這些教育的機會,教育學生愛集體、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從一點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礎性、啟蒙性和實效性,表現在學生對團組織開展的向貧困地區學校捐款捐物的活動都積極主動參加,何杰同學揀到手表主動交公,李海路同學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對學校的表揚感激。在完成社會公開課上,學生表現熱情積極、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級領導老師們的贊賞;在參加全市各區縣開展的第一屆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團體第一名等等。事實證明,突出養成教育小學階段是最佳時期,從小樹立愛祖國愛人民的人生觀。
3、強化日常行為規范,培養自律及責任感。
我的原則是以課堂為生活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勞動、待人接物等幾個方面的行為準則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如在課上自控能力培養上,要求學生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寫作業,就及時提示姿勢正確;學會抓緊時間保證效果;發言時要求站姿端正、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吐字清楚。過細的言行舉止養成自覺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班里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制度,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每個學生對班集體都有一份責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紀律、衛生、出勤、各項活動、值周檢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個值日生都做到盡職盡責。久而久之,一個良好的班風將給全班學生營造出良好學習環境,而且使全體學生都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從而更加熱愛班集體。
4、重視輿論導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
班主任為人師表,嚴格管理是重要導向。建立培養有利的班、隊委、抓好骨干隊伍也是重要的導向。我特別注重堅持民主作風自薦、考查、民主選舉的原則產生班干部,并嚴格要求培養他們的榜樣作用,放手讓他們大膽工作,適時指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他們得到全班學生的信任,具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幾年來班里的文、體、少先隊等活動都由他們出面組織,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鍛煉了學生。
對于校內外、班內外出現的正反兩方面典型事例及時做分析、講述利弊關系,進行是與非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學會做人的道理,保證學生健康的發展。如對打架、偷竊行為,假期里學生花錢顧人寫作業行為,校外偷自行車、偷鐵賣錢行為、進網吧不回家行為等等進行導向教育,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自身目標、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邪歸正,在正確輿論導向作用下,健康的發展。
5、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面對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難度較大。如普遍學生都比較自私、花零錢、不愛勞動、學習不刻苦、集體觀念差、不禮貌等等。憑借教師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體遠遠做不到及時和深入,必須與家長保持及時的溝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準確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學習等各方面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學經常去網吧,開始家長不管還給錢,后來曠課2天到網吧沒有回家,在與家長聯系后控制了形勢的發展。幾年的教育工作證明德育工作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當今社會是復雜的,家庭條件也各不同,甚至我們還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家長的工作,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四、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做好教學工作。
多年來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當今社會確實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面向未來轉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點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突出了這個道理。作為教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全面的科學知識才能勝任起教師的重任,所以我必須不斷的拼搏進取,從理論到實踐。
1、在教學實踐中盡職盡責。
六年來的帶班教課,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為主導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課堂為主陣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以激發鼓勵為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培養能力為重點,強化基本功訓練;以雙基訓練為中心,強化作業管理,突出針對性,保證整體效果,具體在(1)備課中做到認真備教材的同時充分的備學生,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2)講課中做到表達準確,把握學生的聽課效果,講練結合;(3)對待學生作業一直堅持全批全改;(4)輔導與講評,針對性強,及時解決問題,尤其對后進生加強課外教練,不讓一人掉隊;(5)對待每次單元考試都做到認真批閱,嚴格要求,總結經驗,盡職盡責。
2、關愛學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證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
常年的教學中,出于對事業的熱愛,總能保持和善可親的自然教態與學生相處,課上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對后進生我傾注了更多的關愛,不厭其煩的教會為止,在多次考試中差生的成績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關愛、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鼓勵鞭策著學生,久而久之,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學生變得很自覺,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樣的努力。在班級整體的教學效果上,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年級之首,多次考試達標率為100%,優秀率為80—87%,直到畢業統考2003年平均分為93.6分,2006年為91.7分。
3、積極參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水平。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素質教育;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2-0166-02
一、轉變教育觀念,從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
要面向學生整體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為了避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實施的。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不同之處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就是培養目標,應試教育單純的重視智育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根本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其次就是所針對的學生群體,應試教育只針對小范圍成績優秀的學生,而素質教育面向的是所有學生;再次是教學內容,應試教育只教授考試考查的內容,素質教育則注重全方面素質的提升;再有就是教學過程,應試教育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性不強,素質教育強調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活潑思考的能力;最后就是教學方法,應試教育對所有學生都是灌輸式教學,使學生機械被動地做題,加重心理負擔,而素質教育強調師生互動,重視能力的提升,由傳統的知識提升向提高能力發展。
二、分析語言教學規律,完善教學目標,做好英語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的基礎準備
有八成以上的學生所接受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所以英語課堂教學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完善英語教學內容及目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英語課堂教學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成果,這是教學實施的基礎和最終目的,整個教學過程都要以此實施。
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認真分析認識到之前的教育弊端,確定新的教學目標,完善教學目的,設定教學目標層次。要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從情感出發,加強對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和性格多方面的培養,實施形象具體的教學,著重分析全體學生的層次和性格的差異,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三、完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學習能力,以此提升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主動求知,掌握獨特的思維方式,能夠自行選擇,會審美,能健體,還要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發展、創造和實踐的能力,所以在整個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強調有關學習方面的探討,將教學轉向學教,爭取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1.要著重推進啟發式和探討式教學的實施。提倡實施啟發式和探討式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將要講授知識的過程通過交流學習和互相探究的形式體現出來,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出高效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能夠自主發現,提出并獨立解決問題。
2.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英語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和性格,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形成課前預習,認真聽課,主動實踐的課堂學習習慣,另外還要培養學生聽說兩項共同提升,按時復習的好習慣。
3.教師應引導學生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記憶語音和詞匯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記憶難、忘記快的現象。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習并向其傳導學習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總結運用提升記憶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從點到塊的記憶方法,還有瞬間強化,集中專注,比較歸納以及結合遺忘周期記憶等多種記憶方法,這樣能夠讓學生充滿自信的進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其在成功心情的鼓舞下刺激學習熱情,減輕英語學習中的畏難心理。
四、構建英語交際情景,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一次實現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力構建能夠聽說英語、提升交際能力的環境。豐富多彩的自然,各種各樣的民族風情,悠揚動人的英文歌曲,能夠主動探索的人物和新時代背景下的語言教學方式的運用等都是英語教學中豐富的素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問路指路,商場購物,求醫看病,通話邀請等多種題材內容展開交流教學,可以運用實物展示,圖片展示和影像播放,角色扮演,故事表演,詩歌朗誦,情景對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英語溝通技巧,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五、提高教育力度,加強教師素質,以此作為英語教育重素質教育的保證
現在有一部分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不夠高,對英語教學中涉及的規律掌握不夠詳細,不能吃透知識規律,拿不準教學內容,另外,在使用英語進行英語教學方面的實施還不能熟練進行,再有在研究學生心理方面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成果,這樣對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就有很大的影響。
1.要提升教師的思想和職業素質。教師的思想政治認識和職業道德素質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新環境下的教師要熱愛崗位和學生,要有積極探索教育內容和規律、主動追求教學改革的發展精神,要通過實踐證明教書育人的實質。
2.要強化初中英語教師的個人文化素質。要保證初中英語教師能夠完全理解教學大綱,充分掌握教材內容,明確語言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方法,另外要提高對英語國家的背景、歷史、人文等內容的了解,要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明顯差異,拓寬知識面,提升知識層次,能夠合理運用到英語教學當中。
3.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并積累教學經驗,分析教學方法,不斷依照課改要求進行新的教學嘗試,撰寫教育論文,通過教研提升教學水平,強調科研先行的意識,爭取實現從經驗到研究的教學形式的轉化,實現科學化的英語教學。
六、結論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轉變教學觀念,掌握教學規律,完善教學方法,構建情景環境,提升個人素質幾方面入手,實現科學化的英語教學,全面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爭取能夠順利實現英語初級教育時期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一、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理論的著述
現代德育思想具體體現在有關著述中。由于思想解放和對外開放,在德育思想建設方面沖破了原來的“封閉”狀態,出版了一批西方國家德育理論的譯著和國內學者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的編著,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翻譯出版了當代西方德育論著作,除80年代初傅統先、陸有銓翻譯出版了皮亞杰的《兒童的道德判斷》(1984)外,有陳欣銀、李伯黍翻譯出版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1989),博維利翻譯出版了美國哈什的《道德教育模式》(1989)等;此外還有瞿葆奎先生主編的《教育學文集》(1989)的第二、第七卷均收入了一定數量的德育譯著。我們不敢說翻譯出版的這些著作一定都是符合我們所需要的現代德育思想,但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的德育思想成就和理論成果,然后才談得上對其進行分析。第 二,許多學者出版了介紹西方德育思想理論的著作,如馮增俊的《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1993),魏賢超的《現代德育原理》(1993)、《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1994)、《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學》(1995),戚萬學的《沖擊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詹萬生主編的《中國德育全書》(1996)中也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三,國內學者還編著了一定數量的有關現代德育論的著作和教材,如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張志勇著《情感教育論》(1993),戚萬學著《活動道德教育論》(1994),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1994),班華主編的《心育論》(1994),詹萬生著《德育新論》(1996),班華主編的《現代德育論》(1996),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1997)等。這些編著是近五年來的成果。
二、現代德育思想的精髓
我對德育思想現代化或現代德育思想的理解,在《現代德育論》“緒論”和拙文《世界之交論德育現代化建設》中已有闡述。我的基本思想,是考慮到現時代的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強調了“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現代化為中心”。但未拓寬到生態空間考慮,這是一個不小的缺陷?,F代德育不能僅從時間意義上理解,主要應從現時代性質方面理解。“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這是對現代德育最簡捷的表述,也是關于現代德育的核心思想。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為道德主體培養,促進人的德性發展。這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是區別于傳統德育的根本標志,以致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現代德育是主體性、發展性德育,即主體—發展性德育??聽柌窭^承了杜威發展性道德教育思想,提出“認知—發展性德育”。相對于無視兒童自己思維方式的傳統德育而言,柯氏強調“認知—發展性”把兒童看作“道德哲學家”是德育觀上的飛躍。但忽視了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問題,“認知—發展性”的表述是有局限性的?!爸黧w—發展性”德育培養現代道德主體,發展的內容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爸黧w—發展性”可以看作是現代德育的精髓,其理由是:1、體現了現代德育目標要求,即培養21世紀道德主體,促使其德性的現代化發展;2、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亦即現代德育的本體功能;3、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內在價值,即現代德育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發展自己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可以說,“主體—發展性”集中地表現了現代德育與傳統德育的區別。
三、關于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黨的后,人們對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德育是“階級斗爭工具”轉向德育是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發展作為德育的根本。王逢賢教授對德育本質屬性、德育實體性及德育地位等作了系統論述。德育本質是德育理論的最高問題,多年來的一種觀點即對德育本質的認識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德育與社會的關系,德育與人的關系。然而隨著生態倫理學的產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對德育應在社會、人、自然這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上認識?,F代德育性質是德育本質在現時代的具體展現。在認識德育與社會與人的發展關系方面,我以為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把德育、社會、人作為三位一體的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即始終聯系社會與人的發展認識德育,而不是脫離社會與人孤立地就德育論德育。二是動態地即在德育、社會、人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分析三者關系,闡明德育現代化問題。用系統整體的思維對德育發生、發展,德育現代化作綜合的動態的考察,其方法是可取的,但我們沒有把自然生態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這是一個較大的局限。1994年德育專業委員會的年會上,易連云提交了關于德育生態環境的論文,似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人、社會、自然廣闊的背景上思考德育問題,才是更好地體現現代德育思想的。
現代德育功能的探討,彌補了把德育只看作因變量的局限。關于德育功能,魯潔教授發表了系列論文,對其作了全面、系統的探討,拓寬了人們對德育功能的視野。雖然有的學者有不同看法,但是可以促進人們作更深入的探討,求得更符合科學的認識。
我們把現代德育社會功能概括為: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這是與傳統德育社會功能本質上的區別,同時也指出現代德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具有先進性、超前性特點。
結合現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趨勢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人們對現代德育功能的認識又大大前進了一步,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認識空間。“今天有識之士都認為世界是一個命運相聯系的共同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各處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具有整體性和全球性”。例如德育的政治功能,當前各國各民族之間既有競爭,也表現出各國、各民族的相互合作與相互尊重。應立足于全球來認識現代德育功能問題,為了全球的、全人類的利益,必須超越國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和社會制度的不同,為人類共同的長遠的利益,也為本國、本民族的自身利益,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所以,現代德育政治功能主要在于促進社會公正、和諧,維護國際和平、合作、團結。
基于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現代德育經濟功能的思想也有顯著的發展。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體制改革和整個社會現代化實踐,使德育的經濟功能顯得更為突出。而可持續性發展思想也為其提供理論依據。1、德育的經濟功能在內容上不是片面地強調促進經濟增長,而是要以保護生態平衡為前提的增長,也就是在科學理性的支配下的增長;2、為了可持續性發展,德育的經濟功能促使人們認識和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公平與效益關系;3、德育的經濟功能還表現在以新的資源觀、發展觀,代替原有的資源觀、發展觀;4、培養經濟道德,堅持勤儉建國方針;5、為迎接知識經濟到來,教育包括德育尤其應注重創新性素質的培育,知識經濟需要現代科技支撐,也需要現代德育支撐。
可持續性發展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人們由對經濟功能的認識擴展到對德育生態功能的認識。當然德育生態功能的實踐依據是生態環境的現實,主要理論依據是生態倫理學。生態倫理學奠基人萊奧波爾德認為人的道德觀念是按三步發展的:人——人關系的道德,人——社會關系的道德,人——自然關系的道德。生態倫理學擴大了倫理的對象范圍,擴大了德育的范圍,從而也擴大了德育功能的范圍。40年代萊奧波爾出版了《大地倫理學》一書以來,生態倫理思想得到迅速發展,90年代初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編制的《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一書,提出了“新的可持續生存的道德”,認為“可持續生存道德”是“可持續的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持續社會發展的道德要求。德育的生態功能就在于要為可持續發展服務。正是由于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國內學者們也紛紛提出關心環境的教育或生態德育的命題。1996年全國德育年會上劉驚鐸、王磊提交了《生態德育:世紀之交德育改革的價值取向》論文。
四、關于德育過程思想的進展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80年代,對德育過程的思考和研究很多。黨的十周年時,已作了系統的回顧。由于學者們對過程研究的重視,使有關理論更加系統化、更加深化。關于德育過程的本質,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德育過程的影響與環境影響,德育過程與各育過程,德育過程的結構,德育過程各階段及運行等等,都作了較前更為深入的探討。關于德育過程的規律與特點,更有很多人作過探討。但作為德育過程區別于其他各育過程固有的特點,似研究的不夠。筆者提出過兩方面的區別,一是教育目標上的區別;二是德育與其他各育所依據的規律方面的區別(詳見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第八章)。
德育過程在歷史上就是存在著的,我們要探討的是現代德育過程;然而作為客觀的德育過程,現代的與歷史上的應當是有一致性的,其客觀規律應當有其共同性。探討所謂現代德育過程,實際上是探討德育過程在現時代的表現形態或現代性特質?;谶@一認識,我認為,現代德育過程思想,在德育的現代性特征中有兩點是能鮮明體現現代思想的,一是現代德育過程結構要素在德育過程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有變化。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德育過程中兩個基本要素。在傳統的德育思想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對立的,教育者居高臨下,以專制的、強迫的辦法,對受教育者“灌輸”現成的道德;受教育總是處于被動的、服從的地位和消極的狀態?,F代德育過程的思想,強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育關系,在教育者的指導、引導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德育過程,相互教育與自我教育,雙向影響,相互砥礪,共同進步。因此,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二是現代德育的開放性,現代德育過程是與外部環境相互開放、雙向互動的過程。這里的所謂外部環境包括社區環境、社會環境以致國際環境;當然,以德育生態環境的思想為指導,還應當包括自然環境。
五、德育目標與德育內容的現代化
現代德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德性現代化,這就把德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具有現代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這是社會現代化對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是適應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社會本位、個人本位的發展觀已轉向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的統一。依據三維思想品德結構的設想,1987年前已把道德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作為德育目標組成部分。在社會轉型期尤需對學生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的培養予以充分的重視。德育目標是德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動的內在動因,是直接制約德育內容、課程、方法形式以致整個德育的首要因素。德育的現代性集中體現在德育目標上,對德育目標的理解將影響著對德育內容、課程、方法、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的理解。因此,對德育的探討極為重要。轉貼于
當前“可持續性發展”、“全球本位理論”是認識確立現代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的重要理論依據。人、社會、自然的統一和諧發展是人類社會宏觀文化結構的基礎,德育目標要體現人、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倫理要求。對未來道德主體的素質要求,在道德與心理素質方面,不僅要具有我們通常要求的一般的道德品質,而且要有科學道德、生態道德、經濟道德、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質。心理素質應更具現代性,在心理和道德上更重責任感、義務感、自信心、效率感、創新性、合作與競爭等。人類社會不斷前進,思想道德不斷發展。70年代國外便有學者提出了一系列上升的價值觀和衰落的價值觀。按E·拉茲洛所述,人們已對19種主流價值觀念和信念提出質疑,而有10條新興起的社會觀念;同時人們還面臨著政治上綠色趨勢等等問題。所有這些都向未來的道德主體提出了終身德育的要求。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是體現德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S·拉賽克和G·維迪努對現代教育內容的源泉作了系統闡述,其中包括:人口增長,經濟變化,社會政治變革,文化變革與科技進步,世界性問題,教育系統內部動因等。這對我們研究、制定德育內容同樣具有參照的價值。袁正光教授關于經濟、社會、科技變化所作的概括,更能看出制約現代德育內容的因素:經濟,正在發生新的革命,從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新的轉型,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社會;科技,正在出現新的突破,走向數字化信息時代。
基于現代德育目標要求的提高以及其制約因素,現代德育內容正在拓寬,形成一系列嶄新的極富時代特色的德育內容。
1、科學價值觀和科學道德教育;
2、生態倫理教育或環境道德教育;
3、經濟教育,含經濟倫理教育,其中主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教育;
4、信息道德教育;
5、現代人的(道德)心理素質教育。
此外,還應進行國際理解教育、人口問題中的道德教育等。
六、德育方法的改革
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的現代化進展迅速。
(一)基于對德性發展的要求,高度重視受教育者自主性。在教育與自我教育中,著重自我教育。當然,自我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它首先是一種德育思想和德育要求,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也是德育的原則和方法。在中學和小學關于主體性德育的課題研究,改變了忽視自我教育,高度重視受教育者的參與,體現了主體性德育精神。主體性德育當然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國內學者研究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很多,例如韓進之等“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與教育”的研究(1983—1987);劉守旗“自我教育及其能力培養”的研究(1990);劉秋梅“培養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實驗研究”(1991)等。近年來提出的“自我教育力”或“自我教育力量”的概念,包括自我教育的意愿、要求,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力,自我教育的習慣等。
但不是任何一類“自我教育”都是完全符合“主體性”要求的。只有在主體—發展性思想指導下的自我教育,即把德育當作主體人格的提升,當作主體德性發展的過程,才是符合現代德育要求的。因此,自我教育有兩類情況:一是姑且稱其為“約束性自我教育”,即把自我教育主要看作自我檢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之類的自我貶損、自我壓抑的過程;總是把自己當作教育、改造的對象。這是很難形成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主體人格的,很難發展其積極的個性道德品質。另一種,我們姑且稱之為“發展性自我教育”。這種自我教育著眼培養主體精神,發展積極的個性品質,不是片面地、單純地檢討自我,約束自我,而是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因而能夠悅納自己,充滿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對“灌輸”問題人們已有共識。當然“灌輸”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不僅是“方法”問題,包括德育(目標)意圖、方法、內容、效果等方面。德育實踐已經向人們展示:人的德性的生成、發展、成熟,不是靠“灌輸”,它不是外界“授予”的,而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主體自身建構的。因此重在主體自己的積極活動,包括外部的物質性實踐活動和內部的觀念性活動,著重依賴于主體的踐行、體驗、體悟。魏賢超的關于主體參與大德育思想,建立青少年義務社會服務制度的思想,戚萬學的活動道德教育論等,都是從根本上改革德育方法的指導性理論。
(三)關于品德測評方面,國內學者作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胡衛和肖鳴政進行了多年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四)關注現代德育手段的效應。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之于德育,有其優越性,但它畢竟是“手段”。不論何種道德價值觀都可借助于這些工具進行傳播。所傳播的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因此它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應,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效應。1996年的全國德育年會上郭婭玲提交了大眾傳播媒介的德育功能問題的論文;麥志強提交了現代文化傳播技術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的論文。
七、關于德育課程論的重要進展
在以往的教育學論著、教材中,包括在德育原理的著述中,幾乎未見“德育課程”這一術語,較多見到的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組織形式”這類提法。近幾年來使用“德育課程”這個術語的頻率日益提高?!暗掠n程”問題的研究也被列入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的研究課題之中。近20年中,我未見專門論述“德育課程”的專著。我第一次見到系統闡發德育課程理論的著作是1994年出版的魏賢超的《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幾章。1995年魏賢超又在《教育研究》第10期發表了《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初探》一文,再次闡明了他對大德育課程體系的見解,以全息論、系統論、現代課程論為指導,他提出了建立由兩類正規的顯性的課程與四類非正規的、隱性的課程組成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的構想。這一德育課程理論體系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在德育課程理論建設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我們的德育學科體系更加完備。此后,在筆者主編的《現代德育論》中,設專章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強調德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育德性,提出區分“德育課程”和“關于德育課程”的問題。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一書中,更以較大篇幅系統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思想,其中介紹了許多國外德育課程思想理論,更開闊了我們對德育課程的視野。
德育思想現代化的范圍很廣,涉及問題很多,以上是就個人學習中提出的幾點看法,因篇幅有限,有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沒有闡述。本文所涉及的僅是有限的幾個方面。
注:
[1]見《現代教育論叢》1997年第1期,或朱永新主編《中國教育家展望21世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柯爾伯格著,魏賢超譯:《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德育》,人教社1989年版。
[3]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4]班華主編:《現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易連云:《德育生態環境的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6]班華主編:《現代德育論》第11—12頁,第10、76頁,第77頁。
[7]《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9頁、第93頁。
[8]王偉立著:《生存與發展》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96—97頁。
[9]例如1991年朱正威等編著了《環境教育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書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并在有的學校開展了環境道德教育的研究。我國的環境教育從70年代初的始創階段到80年代以來的發展階段,已形成了較完整的環境教育體系。
[10]見胡守棻主編《德育原理》,第五章《德育目標》,北師大出版社1989年版。
關鍵詞:初中政治 ,開放課堂
無論是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還是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都給我們的初中政治教學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實施開放性教學。政治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這是一門對初中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并且在初中階段這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政治學科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 目前的政治教學工作卻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嚴重脫離學生實際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政治學科的學科功能的有效發揮帶來了很多消極的影響。而努力打破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就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式。
一、初中政治中引進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在初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大力提倡并引入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如下優點:
1.1 大力提倡并實施開放互動式教學是適應政治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新的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教學大綱都要求教師在新的形勢下。在教學活動中體現以“學生為本”這一要求。如何適應這一新的要求呢?我們認為要想實現以學生為本,政治教學1二作者首先就要求摒棄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即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教學及學習思路。在此前提下。政治教學工作者應在政治教學活動中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并結合中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逐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上述一切做法恰恰是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必然要求的。
1.2 大力提倡并實施開放瓦動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有的政治教學模式簡單機械,學生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的聽講地位,如果引進開放巨動式教學模式,則學生必然要自身參與到整個政治教學活動中來。這就無形巾督促學生在課外認真閱讀由授課內容相笑的一些政治資料,自我充實,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在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完成學習任務,滿足課堂上積極參與相關問題討論的迫切需。也就是說,通過實施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在政治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1.3 大力提倡并實施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并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政治教學中,老師要想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參與的積極性,其自身必然要事先精心備課,探尋簡單易懂能使教學過程生動幽默的途徑,這必然督促老師加強身的理論學習與知識積累,也是對老師的鍛煉與考驗。另一方面,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與老師在政治教學課堂上不似從前那種等級森嚴的師生關系,在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朋友型師生關系得到確立,無論有關政治問題的提問或是討論,)雙方之間的對話都是平等的,氣氛也是融洽的,學生上課就相關政治問題自由發表其觀點。這樣老師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同時也是一名忠實的聽眾,師生之間的關系大大的縮近,而這義有利于政治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開放式的初中政治課堂
2.1把政治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課本上的知識永遠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讓它“活”起來必須把課本知識帶進我們的實際生活。把課本理論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Ⅲ。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多了解生話、社會。同時政治作為一門時效性很強的科目正是需要教師用開放的思維去教授。如在學習《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分組調查、了解當地政府在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引領學生觀察黨和國家目前所斂的工作。采取在實踐中學習的辦法,不僅使學生牢記了所學的知識。雨且也鍛煉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2創設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引導學生的想象活動,在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將表象重新加以組合的情境。學生的情緒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漲,想象力也隨之而發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入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昕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聯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而創設的問題情境,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這樣的教學,是學生對于課本的一次再創造。是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發揮的過程。
2.3教學角色要開放
在傳統的政治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固定不變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然而,在新課改理念中,我們不再強調這種教學角色的固定化,而是倡導在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和學生能夠建立一個教學相長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要以更加謙虛的姿態積極地從學生乃至整個教學過程中吸取知識和經驗,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而作為學生,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以學為主,然而,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學”應當是一個主動詞,而非被動詞,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積極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從
教師那里接收到的知識主動地經過思考加工,然后把它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這樣,從教師那里獲得的知識才能夠真正地轉變為自己的知識,進而促進自身素質的真正提升??偠灾?,在開放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無需將自己的角色一成不變地固定住,而是依據教學實際能動地對自身的角色進行調試,這樣,才能夠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呈現出更加動態化的特征,更有利于政治課堂教學素質化教育目標的實現。
結語:
總之,在開放的課堂中,學生無論是知識還是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這與我們所追求的素質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
參考文獻:
[1]丁星凡 中政治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概論[期刊論文] -當代教育論壇2005(22) doi:10.3969/j.issn.1671-8305.2005.22.032
以美育為先導
憑著對素質教育的全面理解及他個人的良好專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他把美育擺在了首位,并始終圍繞“美”大做文章,形成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成功典范,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參觀劉老師的美術活動室、工作間以及學校宣傳欄、校園文化等,無不發現處處洋溢著美。環境是無形的教師,為了做好環境育人,他可操了不少的心。記得他上《花瓶設計》一課時,為了搞好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他竟花了好幾天時間親自畫了20多張大范圖掛在教室四周,渲染氣氛,供學生欣賞,使學生上課就像走進了藝術殿堂;還記得他上《探索水墨的世界》一課時,為了準備不同的工具材料,劉老師竟跑偏了鄰近幾個鎮區。有人說,“上一節美術課用的著這樣嗎?”可在他眼里卻認為“教育觀念是教師教學之首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和發展?!睅啄陙?,劉老師自行設計制作的教具范圖近200件,在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市教育局教研室決定讓劉老師承擔“全市美術創新教育現場觀摩活動”公開課,向全市宣傳其成功教學經驗,導向教學,反響熱烈,在全市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其教學事跡先后在《河南日報》、《常平報》登載。
給學生發展自我的舞臺:劉老師曾參加過“百千萬工程鎮級百位名師培訓”兩年,也參加過“國家新課程標準省級培訓”等,教學觀念新,課改主動堅決。為了實施“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實踐轉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為了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發展和展示自我的舞臺,他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劉老師每天上完課后,均要拿出一小時來輔導學生畫畫,每天如此,年年不變,他已奉獻了無數節假日和休息時間。一份耕耘,一份收獲。99年他輔導的學生作品在“全國首屆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上,便代表河南市和河南省在新疆參展并以獲得一等獎2幅、二等獎2幅、三等獎3幅的好成績榮獲指導教師一等獎;在“中南六?。▍^)第十屆美術教育交流會”上,學生美術作品又獲得一等獎3幅、二等獎3幅、三等獎4幅的好成績,劉老師再次榮獲指導教師一等獎;此外在“2001年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繪畫作品比賽”、“2000年省第二屆青少年美術作品設計比賽”、“省青少年科學幻想繪畫比賽”、“2001年第十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河南省宣傳畫比賽”、“99年河南省兒童畫作品展評”、“市迎香港、,建黨八十周年,保護環境、創建美麗校園,珍愛生命、遠離……”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中均獲得良好佳績。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感,在活動中充分發展了自己的才能。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一次次教學,一次次活動,劉老師都緊密圍繞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來展開。到自然中體驗美,到生活中感受美。在他的感化下,校園里總是有學生拿著畫板畫凳去寫生畫畫,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節假日他也經常組織學生到校外去寫生,體驗地方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藝術素養和正確的審美觀,受到有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以科研促教學
馬亞茹老師勤于鉆研,善于學習,理論水平較高。他系統地學習了教育學、兒童繪畫心理學、美學、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中外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等書籍。他在教學實踐之余,撰寫了許多教育教學論文,短短幾年中就有獲獎論文國家級2篇,省級2篇,市級6篇,科研成果4項,其中新課改教育論文還發表于《河南教研》等刊物,其它教育教學文章達數百篇。他現為河南市教育科研課題組副組長,市學科帶頭人,他已逐漸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轉變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
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識:科研意識是其教學改革成功之道,敢想敢做是其一貫作風。在教學實踐中,傳統教學一直影響著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為了尋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主動展開探索和研究。他搞了三年的實驗班,作了大量的教學調查,并拜訪了許多專家和教師,終于他主持研究的《美術活動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向市申報并正式立項,他立馬組織美術科教師全面展開研究。為了這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學校門衛常說:“我幾乎每晚都要等劉老師走才能鎖門?!惫Ψ虿回撚行娜?,兩年來其課題研究的科研成果便榮獲“河南省第十一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黃華獎”二等獎和“河南市第五屆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的好成績。其中他研究提出的“美術自主探究訓練模式”教學,在實踐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它的實施完全扭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使學生能真正體現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美術教學中獨樹一幟。此外,他還主持參與了兩項省子課題研究和一項市子課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分別榮獲省二等獎和市一等獎。
具有過硬的教學能力:有了系統的科學研究和豐富的理論指導,他在教學上如魚得水,大膽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其教學生動活潑,別具一格。馬亞茹老師在全市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就曾獲過一等獎,自身素質良好,在參加全市青年美術教師優質課競賽中,他以嫻熟的教學技能和獨到的軟件開發能力,從鎮到片再到市,一路過關斬將,最后獲得全市第二名,他研究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還參加過省級交流。劉老師中師畢業,在河南教育學院修完大專,在河南教育學院修完本科,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幾年來他所輔導的學生美術作品近萬幅,作品源于生活、童真童趣、色彩艷麗、風格獨特,在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競賽中便有50人次獲國家獎勵、18人次獲省級獎勵、60多人次獲市級獎勵、鎮級競賽獲獎無數,出版作品集《藝萃》,刊登作品30多副于各級各類刊物。其劉老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便有國家級3項,省級獎1項,市級獎6項,鎮級獎5項。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與他獲得的成績是分不開的。
具有敏銳的教育觀念:劉老師今年才29歲,年輕靈活,思維敏銳,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把握新的教育動向和教育理念。國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實施中,他勇當先鋒,主動承擔一年級的新課程,在教學中認真探索改革。他一有新的教育感受便寫成文章與同行商討,在新課程實施中他撰寫了《談新課改環境下美術創造性活動的開展》一文并在《河南教研》發表,闡述了時下美術活動的開展情況,受到同行贊許。輔導學生創作出的好作品也相繼在《中國中小學美術》、《少先隊》、《第二課堂》、《小藝術家》、《河南教研》、鎮報??瓤前l表,便于相互交流。他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美術教育特色。
具有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劉老師出身農村,為人誠懇,他純樸、善良、樂于助人的品格深受同行們的稱贊和領導的高度評價。他一直認為美術藝術教育在小學的重要作用,他從沒放棄,從沒失去信心。在工作上雷厲風行,兢兢業業,一邊認真抓好教學,一邊組織落實工作,一邊探索教育科研。擔任學校藝術科科組長期間,他積極組織教學教研和學科競賽,使學校藝術教學工作有條不紊;他還擔任了市美術教研會理事,負責市美術教育科研相關組織工作;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協助鎮科教辦組織落實美術教學工作。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外,劉老師還要兼職這么多事情,難怪值勤教師會這么說:“有一次我半夜去巡校,發現藝術科組辦公室還亮著燈,以為他們粗心,當我去關燈時,竟發現劉老師還在那工作,這心里不知道是驚嚇還是驚奇?!笔沁@樣,劉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他的事跡曾在報紙上登載,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一個美術教師能這么快評為“河南市優秀教師”也就不足為奇。
以師德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