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7 12:1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師德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以提高擴大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為目的,強化師德教育,履行師德規范,為推進學校改革發展作出新貢獻。
二、加強領導,強化師德建設觀念
提高認識,把師德建設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工程來抓。根據新時期要求,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會議,統一思想認識。學校黨支部、工會、教導處、團組織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強化學習,重視引導,落實到位,督查從嚴,通過一系列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實施,全面提升教職工師德水準。
組長:
成員:
三、掀起《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提升教師師德修養》的熱潮
1、張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2、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刻理解重要意義。積極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規范》,解讀《規范》,幫助廣大教師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把學習《規范》與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相結合,與學習貫徹我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相結合。與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有關要求相結合。力爭通過學習《規范》深化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領會,通過學習法律法規促進對《規范》的貫徹執行。通過集中組織學習、教師個人自學等形式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提升教師師德修養。
3、教師熟記《規范》內容,并組織教師書面考試。
4、觀看有關師德典型的影像資料。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學習心得體會文章。
四、豐富活動內容,立高尚師德,樹良好形象
1、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校本培訓相結合本年度,學校將學習貫徹《規范》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之中,把教師貫徹落實《規范》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2、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加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輔導工作。教導處定期不定期對主要學科進行抽測,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
3、廣泛開展抗震教師英雄事跡宣傳活動,把震區教師英雄事跡作為師德教育的生動教材,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和板報、墻報、校園廣播等載體,廣泛宣傳和學習抗震救災中人民教師的英雄事跡,從而促進全體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學習貫徹《規范》與師德評價相結合。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做到靠嚴明的制度約束教師的職業行為,靠濃厚的教風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堅決杜絕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發生,進一步掀起師德建設的。
五、回顧總結,落實制度、措施
1、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對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活動進行討論、總結,并形成書面總結材料上交支部。
根據新的形勢與要求,對廣大教師不斷加強師德教育已是一項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務,近幾年來,我們袁花鎮中心小學在堅持完善教師暑期師德培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為了繼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師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國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嘉興市教育局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導下,我校組織全體101 名教師參加了為期二天的暑期師德專題培訓。與往年相比,此次師德培訓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求真務實?,F將這次暑期師德專題培訓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過程落實,成效顯著。
1 、形式多樣,過程落實。 這次師德培訓,我校堅持重點突出、務求實效、不走過場。培訓采取了大會學習(包括集中學習文件,觀看錄像片等)和小組座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習。為人師表、愛生如子的優良師德;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園丁品質;淡泊名利、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最偉大的人生價值。對學業有困難、行為有偏差學生的轉化工作,老師們討論認為:作為教師要做到有愛心、有耐心、有細心、有恒心。對有償家教、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以及教師參與賭博等的看法是要極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等等。老師們推心置腹坦誠交流個人的實踐經驗,暢談體會,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師德師風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了教師加強思想、道德、作風建設的自覺性,明確努力方向,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改進、自我提高。在集中學習和討論的基礎上,我鎮 101 名教師都撰寫了學習體會文章。教師把此次學習同自己的實際工作聯系起來,老師們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書育人的事業,做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嚴格考勤,強調會風。 在本次培訓過程中,我們嚴格考勤,采取了點到簽名的方式,如沒有參加學習必須出示相關的證明。兩天的培訓,老師們都能準時參加學習。這二天正值高溫天氣。在培訓期間,雖然老師們大汗淋漓,但都能堅持學習,認真聽取,是本次培訓在會風、學風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師德師風狀態。
3、注重評價,落實行動。 在培訓的實施過程中,我校采取了過程評價與終端評價相結合。并把這次培訓例如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確實,在這2天中,老師們認真學習,認真總結經驗,查找自身不足,不斷改進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使這次師德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統一部署,精心組織。
1、成立師德領導小組。 為了提高我鎮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切實加強對師德建設工作的領導,我校成立了以支部書記孫明祥校長為組長、由支部委員崔新江、顧峰、教導主任陸國良、人事干部張志琴為組員的“師德領導小組”。并多次召開培訓工作會議,制定計劃,研究方案,從而切實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將職業道德建設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從而確保此次培訓順利開展,各項活動落到實處。
2、制訂培訓計劃。 為制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小組成員學習了有關“師德”培訓的具體文件精神,經過反復研究與修改,并緊密結合本校教師實際需要,精心策劃,認真組織,突出培訓的實效性,制定了本鎮小學教師暑期師德專題培訓工作的計劃。在計劃中,對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及考核評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組織管理中明確各級職責,在培訓過程中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位,使整個培訓過程做到可操作性強,以確保培訓質量。
三、內容豐富,注重實效。
1 、學習文件,明確目的。 學習教育活動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首先孫明祥校長作了動員宣傳,隨后組織老師們集中學習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教師〔XX〕1號)》和嘉興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的通知》兩個文件,同時每位教師人手一冊《XX年嘉興市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輔導材料匯編》。通過學習,使全體教師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了 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和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主要措施。
2 、聽取報告,感人肺腑。 兩天來,全體教師聽取了三位優秀教師的典型報告,分別是 重慶開縣優秀教師群體事跡報告會專輯—— 《 一切為了學生》、鄭琦同志事跡介紹——《向山區孩子播灑陽光》、殷雪梅同志事跡介紹——《舍身救學生,梅馨映師德》。老師們被三位老師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其中有在突如其來的井噴事故和洪災考驗面前,重慶開縣優秀教師群體把學生的安危放在首位,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搶險救災,保護學生,譜寫了一曲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頌歌的感人事跡,再現了他們保護學生、無私奉獻、危難關頭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他們的事跡感人肺腑,動人心弦,許多老師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共2頁,當前第1頁1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鎮全體教師對師德的建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深知,師德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它任重而道遠。在當前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全社會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形式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常抓不懈,以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的全面提升,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保駕護航。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1.繼續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大力宣傳并實施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完善師德考核制度,針對有償家教等師德失范行為,實行評先評優、職稱晉升一票否決。
2.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宣傳教育活動,將師德教育滲透到教師培訓項目中。繼續開展“我的教育故事”評選征集活動。開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師德模范評選活動。開展學陶師陶活動,樹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發正能量。
二、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3.深入實施“骨干教師成長記錄卡”制度,完善記錄卡填寫、檢查要求,加強骨干教師成長過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師業務成長內驅力,在提高骨干教師層次的同時,逐步解決骨干教師校際均衡和學科均衡問題。
4.深入開展名師送教活動。進一步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完善骨干教師送教工作機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據農村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需求,實行菜單式的送教活動,把骨干教師送教送培與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相結合,把骨干教師送教送培、指導性支教與名師工作室活動相結合,把骨干教師培養與教師有效性培訓相結合。
5.繼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工程,依托有關高校和培訓中心,對我市教學能手層次以上的卓越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促進其骨干層次迅速提升。組織參加市新一輪中小學卓越教師培養工程;組織申報第四批省特級教師后備人才。
三、完善教師繼續教育管理
6.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管理。認真制定師資培訓“十三五”規劃,認真實施新一輪萬名教師培訓計劃,完善《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學時認定和登記管理辦法》,促進教師主動研修,自主發展。進一步做好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管理系統,更新各級各類培訓信息庫數據。
7.繼續做好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選派工作。根據省市師訓、干訓要求,做好教育領軍人物、卓越教師、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培訓、校長能力提升、國際合作培訓、音體美兼職教師合格培訓等項目的教師選派和相關組織工作。
8.創新教師培訓模式,認真實施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專項培訓,組織參加市小學語文學科網絡研修、“師說”全員網絡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等。
9.加強校本研修指導和管理。按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辦法要求,加強對全市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管理,加大過程性檢查考核,不定期對學校校本培訓工作進行抽查,促進校本研修質量提升。
10.繼續推進學歷提升工作。根據新一輪教育現代化創建指標體系,進一步加大學歷提升工作推進力度,將50周歲以下的在職教師作為學歷提升的重點對象,對重點年齡段的教師,通過行政強勢推動和宣傳引導鼓勵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其提升學歷層次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我市各學段教師學歷提升目標如期完成。
四、規范各類職稱評審
11.規范各類職稱評審的組織工作和評審程序。做好中小學、幼兒園正高級、高級和中職系列中高級職稱材料初評上報工作,組織中小學、幼兒園的初、中級職稱評審工作,試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充分發揮職稱評審導向激勵作用。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紀委十四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積極回應并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家教問題,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二、工作目標
堅持標本兼治,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使人民群眾對師德師風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加大對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問題的調查處理力度,查處率達到100%。
三、工作措施
1.加強師德教育。以抵制有償家教為重點內容,全面開展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自覺規范從教行為。開展師德承諾活動,教育廣大教師自覺抵制在校外有償補課,在培訓機構兼職取酬,為社會培訓機構推薦、介紹、組織生源等各種形式的有償家教活動。
2.推進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研究制定兩個文件:一是貫徹落實國家、省的相關規定,研究出臺我市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處理實施細則;二是研究制定師德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師德考核工作,加強對教師師德行為的獎懲。
3.建全監督體系。建立和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監督體系,暢通投訴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有償家教投訴定期分析制度,并向相關地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4.強化師德考核。完善師德檔案制度,將教師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的首要內容,對經查實確有組織、參與有償家教行為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對有償家教投訴多發的地區和學校,要約談相關負責人。
5.加大查處力度。有償家教問題投訴查處率達到100%,并對投訴人進行認真回復說明。加大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派員實地查處力度。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局部地區、個別學校的有償家教問題,一經查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
四、實施步驟
(一)工作布置(7-8月)
1.成立市、區教育局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部署年度任務;(7月,監察室、教師工作處負責)
2.公布市、區教育局有償家教舉報電話;(7月,監察室、教師工作處負責)
(二)深化推進(8-10月)
1.結合市、區、校三級教師培訓工作,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道德教育;(8-9月,教師工作處負責)
2.研究制定我市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實施細則及師德考核辦法;(8月,教師工作處負責)
3.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師德承諾活動;(9月,教師工作處負責)
4.宣傳我市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實施細則及師德考核辦法;(9-10月,宣傳部、教師工作處負責)
(三)檢查總結(11-12月)
1.各區教育局對本地區有償家教整治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并報送市教育局;(11月,監察室、教師工作處負責)
2.落實師德檔案制度,開展師德年度考核,對開展有償家教的教師予以年度考核不合格處理;(11-12月,教師工作處負責)
3.對全市中小學師德建設工作進行總結,并對有償家教等重點問題進行通報;(12月,監察室、教師工作處負責)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開展有償家教承諾整改活動,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舉措,意義十分重大。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相關局領導為負責人,監察、教師、宣傳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和推進承諾整改活動。各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明確學校主要負責人為此項工作第一責任人,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將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對承諾整改工作落實不力、問題突出的相關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責任。
所謂校本,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鄭金洲在《走向校本》中這樣解釋: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
校本教師培訓也稱校本學習即以教師為培訓主體的、校長為第一負責人的,主要是在校內進行的學習與培訓活動。
校本教師培訓的特點:(1)以校為本:以本校的實踐活動為起點,將學校的實踐活動與教育研究結合起來。(2)立足崗位:根據本校教師的崗位、基礎、現狀在結合本校的特征展開的培訓活動,是學習、研究、實踐活動三者的有機結合。(3)自主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在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中自主研討,主動學習。(4)開放式培訓:內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是開放的、多元化的和多樣化的。
校本教師培訓的意義:有利于以最經濟的時間、最簡約的方式、最少財物的消耗,達到全體教師都享有培訓;有利于更新教師觀念,升華教師的師德修養,積累學科知識,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增強教師群體凝聚力;有利于增長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成為研究型教師;有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同事、領導、社區、家庭溝通與聯系的能力,成為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及學校管理的積極參與者。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以研究新課程為切入點,在充分理解校本教師培訓的內涵、充分把握校本教師培訓的特點基礎上,做好校本教師培訓,營造一支師德素養高尚、學科知識豐富、教育教學業務精良、研究創新能力出眾的師資隊伍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強認識,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是做好校本教師培訓工作的基礎
校長作為培訓第一負責人,全面指導校本教師培訓,毋庸置疑是組織機構的組織者、策劃者、決策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分工與職責:
(1)師德培訓組織:負責全校教師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世界觀。
(2)教學實踐培訓組織:負責教育基本能力、教學基本功、現代教育技術、新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等教學實踐活動,培養骨干教師成名成家,促進青年教師更快成長。
(3)教學管理培訓組織:負責班主任工作、學校中層管理工作的培訓,更新管理理念,促進學校管理科學、和諧發展。
(4)教學研究培訓組織:負責新課改教學實踐及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培養更多研究型教師。
(5)管理與評價組織:負責培訓制度、計劃的落實和培訓成效的評價、獎懲,使校本培訓更趨合理化、科學化。
二、明確目標,制訂落實制度計劃,是做好校本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
校本教師培訓體現了教育教學崗位既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場所,也是教師學習研究場所的先進理念,體現了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的緊密聯系的認識規律。因此結合本校實際,明確培訓的目標,制訂切實的、科學的計劃,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師德培訓是校本培訓的中心主題。“以人為本、敬業奉獻”,“樹形象、鑄師魂”,高尚的師德是教師職業的根本,是教育教學力量的源泉,沒有高尚的師德愛崗敬業就無從談起。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修訂并頒布實施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是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這是校本師德培訓的綱領。
(2)師資培訓是校本培訓的重點工程。新課改是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教師是課改實驗和推廣工作的實施者和參與者。教學實踐培訓,可以讓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具備實施新課改的能力和水平。培訓中樹骨干標桿,傳豐富經驗,新老結對,“青藍工程”,可以發揮骨干的中堅力量,更快更好地培養新教師的成長,新血液、新觀念、新生力的成長可以帶來學校及整個教育事業的有生發展。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也在于教師。在改革中求學習、謀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師繼續教育運行機制。
(3)科研興校是校本培訓的本位要求。21世紀素質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當前教師發展的兩個基本趨勢是“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和“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結果,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條件,是教師自我教育的手段。
(4)管理能力是校本培訓的技能要求。新課程賦予班主任等學?;鶎庸芾碚咝聝群T谂c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觀念的時代,基層管理者需要重新確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轉變觀念,向發展型、創造型、科研型轉變,做學生自我管理的導師、引路人。
三、評價反饋,總結經驗,創新培訓,是做好校本教師培訓工作的動力
校本培訓是促進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校本培訓進行全面評價反饋,是對培訓成果的經驗總結,有利于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有利于提高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一個有效的評價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要建立在有完整的培訓檔案的基礎上。使評價有根有據,公平公正。
(2)評價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一套優秀的評價方案要經教師的充分討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
(3)評價要以教師為主體。在教師自評、互評的基礎上,問卷評價,結合學校量化考核得出綜合評價。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專業性;實踐
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歷程進行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正逐步邁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制度規范不斷完善,教育內容和方法趨于豐富、實效。在新的形勢下,我國只有吸取傳統師德的精髓,借鑒他國師德教育的先進理念,才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倫理,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師專業隊伍。
一、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發展
(一)從經驗到法規:第一個十年
黨的之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被重新提上日程。1983年,全國教育工會召開老教育工作者座談會,討論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對各地學校開展師德教育起了有益的推動作用。1984年,在總結各地學校制訂師德教育規范、開展師德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聯合頒發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該試行草案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六點要求,規定了教師個人在處理與國家、社會、家長、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時理應遵循的道德規范。[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嘗試吸取各地方院校師德教育的經驗和教訓,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次以明確的法規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規范的文件,對推動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規范的明確和完善:第二個十年
1991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在總結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基礎上,重新修訂、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該規范的基本精神與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保持一致,但也反映了新的時代要求。1997年,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對我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產生重大沖擊,一部分教師受到“全民經商”浪潮的影響。這種新形勢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1991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修訂并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增“廉潔從教”條目,旨在引導教師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吨行W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的師德內容已經逐步滲透到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次修訂的規范成為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三)凸顯專業性和務實性:第三個十年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師德規范逐步凸顯其專業性和現實可操作性,對各類不同性質的學校提出了各自的師德教育規范。2000年,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進一步完善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該規范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面提出六項要求,特別突出強調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工作。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不同類型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標準及其教育機制受到重視。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后,關于師德問題再次引起社會的熱議。同年6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保護學生安全”這一條被首次納入其中。新修訂的《規范》增強了可操作性,這正是過去的《規范》薄弱的一環。其中的條目是教師經過努力可以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且每一條目的最后都列舉出教師不應該做的行為。“如在‘熱愛學生’條目中,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盵2]
二、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演進
(一)對教師職業道德內涵的認識逐步清晰
第一,從強調政治性到凸顯專業性。在我國為師者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是古代重要的師道思想,以教至治是教師的神圣責任,教育與政治的貫通是教師不可推卸的義務。[3]我國的人民教師被賦予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神圣使命。教師一度被認為是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傳遞者”,政治色彩濃厚。相應的師德規范、師德教育偏重于從政治上、思想上對教師提出要求,而不僅僅是從教育這一特殊而又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來看待師德教育。然而,教師職業道德的專業性隨著教師專業化越來越凸顯。“在教師專業化的運動之中,教師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轉換始終是一個重要的線索。教師質量與專業精神不能分離,因此由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師德走向具體、明確和專業化的倫理規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教師越來越被認為是專業人員,其道德建設逐步與國家政治相剝離,教師職業道德被認為是其專業領域內的事。
第二,從強調德行到關注人性。教師曾經一度被推向神壇,人們期望教師理當“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忽視了教師首先也是一個“人”,有其合理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新世紀以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倦怠等問題。如,有的學者從“為人師表”的時空范疇和行為范疇切入,認為“為人師表”作為教師的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要求,應限制在教師從事職業活動的特殊時空范圍內,而不應當把它擴展到一切時空范圍,也不能泛化到教師的一切言行中去。有的學者從法治的視野認為,多年來社會領域存在著以“靈魂的工程師、蠟燭”等贊譽性、感彩濃重的描述代替對教師切切實實的社會地位現狀加以理性分析的傾向;呼吁用理性的、法治的精神改造我們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行為,既不把教師妖魔化,也不把教師神圣化,還教師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同身份。月從這些觀點可以發現,教師的身份不再被泛化,教師的角色不再被“神化”。只有給予教師最大的尊重與愛護,才能挖掘教師人性中的德行。
(二)師德教育方法趨于實效
“由于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傳統教師教育體系下的師德課程教學一般只限于課堂理論講授,而缺乏其他教學渠道和形式,所以只能講解關于師德厲測、師德規范、師德范疇等理論知識,與此相應的在教學方法上仍然是陳舊落后的灌輸方法?!碑斍?,隨著我國對師德教育實效性的關注,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也不斷趨于多元和務實。
第一,根據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師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職業道德認識和發展階段,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其師德水平與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師德教育中,我們將師德水平與教師需求進行分類,對促進師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現實意義。
第二,采用榜樣學習與反面事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師德教育。運用榜樣示范、教師故事、視頻電影、真實人物現身說法等方式,在師德教育中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比如,歷年舉辦的“全國十杰教師”評選活動及“十杰教師”在全國范圍內的巡回演講,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得到教師們的共鳴。
第三,加強教師自身道德修養,注重反思學習。通過反思培訓模式,教師對自己的師德活動進行評價與思考,是師德培訓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使教師遵從既有的道德規范,更重要的是教會教師如何應對多元道德價值觀的沖擊,教會教師作出選擇,避免理論上的高調和實踐中的迷茫。(三)師德培訓職前職后一體化
師德教育作為教師教育重要的一環,其發展與教師教育系統密切相關。我國自第一次全國師范教育會議以后,逐步確立了定向型、封閉型的教師教育體系,新師資的師德培養主要靠師范院校在職前教育階段進行。但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應該貫徹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雖然職前師德教育能培養師范生對教育工作的理性認識和一般的工作情感,但教師職業道德成長的土壤在于職場的錘煉,在教育教學的生動、豐富而復雜的情境中。因此,以各級各類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為主要渠道的職后師德培訓得到迅速發展。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和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等教師培訓機構要積極承擔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任務?!兑庖姟穼β毢髱煹陆逃沧隽讼嚓P規定,要求建立職業道德教育制度,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三、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形成到師德教育模式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師德教育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不斷走向專業化和實踐領域,真實的教育職場越來越成為教師師德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面零散的經驗也逐步被更為系統規范、更具操作性的制度所代替。
(一)從“職業”走向“專業”
教師道德從傳統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轉化是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內在構成和重要標志。在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往往是一般道德規范在教育行業里的簡單演繹與應用;而沒有從專業特點出發討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建立,導致師德建設經常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和實施?!皩I性”實質上是指某一行業行為主體和主體行為的“不可替代性”。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轉換首先意味著教師應被當作特殊的專業人員來對待,要有其特定的行業道德。其次,我們應當從專業生活的角度理解教師專業道德建設,將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解為專業生活的必需。當然,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或專業倫理的轉換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教師職業道德從“職業”走向“專業”是我國師德發展業已出現的新趨勢。從“職業”走向“專業”預示著“通用”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即將落幕,“不可替代”的教師專業道德逐步建立。
(二)從課本走向實踐
多年來,我國師德教育主要是在職前培訓的課堂上完成的,其主要方式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相關的師德知識進行集中說教和灌輸。“道德教育具有的實踐性是與知識教育的本質區別,關注教育實踐是重塑師德教育的必然選擇?!睅煹陆逃龔恼n本走向實踐,首先是因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升與養成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產生職業道德需要,并逐漸地轉化為道德觀念,外化為道德行為。其次,師德教育從課本走向實踐意味著教師要勇于接受新的理念,通過教育實踐,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形成“實踐+反思”的教師職業道德成長模式。再次,教師最重要的道德實踐表現為與學生的交往。教師作為大眾預期的道德楷模,對學生的道德成長有深遠的影響。要培養良好的師德品質,教師與學生交往的過程是最好的道德實踐。
(三)從經驗走向制度
“經驗型教師向專業型教師的轉變是人類教育生活歷史性進步的一個重要表征?!蓖瑯?,將零散的師德教育經驗上升為制度層面,是克服師德缺失的有效途徑,也是今后師德建設要努力達成的目標之一。合乎倫理的師德教育制度是加強道德他律的重要措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確立為師德教育從經驗走向制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有不少制度急需建立。從美國等西方國家教師倫理建設的經驗來看,我國在師德建設方面,操作性強的制裁和懲罰制度一直比較缺失。一些師德規范,由于缺少獎懲制度的保障,在實踐中難以落到實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例,其條例主要以提高教師道德水準為著眼點,屬勸誡性的尋條,充其量可以對有德行的教師起作用,而缺乏對“缺德”教師的鞭策力量。同時,科學的師德評價制度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本文系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子項目“教師教育評價與管理制度創新”之“教師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研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明山,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范與原理[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61—67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1. 學師德規范,強理論內涵。我校定時、定點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政治理論、時事報告,學習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師德行為規范,學習“感動中國”“最美教師”等先進事跡,開展“學典型,趕先進”的師德教育實踐活動,讓教師深刻領會教育在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增強教師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 踐師德行為,揚社會正氣。我校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教師踐行高尚師德。如開展“微笑做教師”活動。教師帶著好心情進校園、進課堂,做到微笑面對學生,微笑面對家長,微笑面對同事。再如開展“百師訪千家”活動。全體教師零距離走進社區、走進學生家庭,貼近學生心靈,使學生和家長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用心溝通,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3. 評師德楷模,樹先進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習、踐行師德行為的過程中,我校適時挖掘、歸納、提煉師德典型的真案例、真事跡,通過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師德演講”和“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積極樹立身邊的師德典型,深度挖掘教師身上的閃光點,在輿論導向上,大力宣揚身邊師德典型教師的真事跡,展現學校師德建設新風貌,以身邊人、身邊事影響身邊人,促使高尚的師德在校園內變得可親、可近、可學。
二、提升教師執業素質,塑造專業化教師團隊
1. 更新教育理念,明確角色定位。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備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學生觀、世界觀,以學生為本,做到立德樹人。教師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名學習者,只有明確角色定位,才能自覺優化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整體素質,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
2. 精深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職業承擔著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的雙重使命。要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校利用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方式,開展全體教師業務通識培訓、學科教研組研討、專項技能提升培訓與考核等。在新知識爆炸式發展時代,特別是網絡教育的大力興起,學生掌握知識的渠道無限擴大,這就更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拓寬知識面,真正成為文化的傳承者、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求知的引導者。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提升專業素養,踐行減負增效。首先是提升教學能力。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層面,我校通過多種形式的“崗位大練兵”,鼓勵教師積極實踐、勇于創新,熟練掌握學科教學技能,努力成為教學上的行家里手,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其次是提升科研能力。我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教改和教研工作,立足課堂教學實際,開展課題研究與實踐。同時,大力支持教師將優秀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第三是提升反思能力。反思是提升教師執業素質的關鍵,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校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育敘事,并將優秀作品匯編出版,將教師反思行為作為專業化能力提升的關鍵。
三、創新常規管理模式,構建長效機制保障
1. 機制創建助力教師成長。一是優化教師評價制度。我校創設有利條件提高優秀教師的福利待遇和職業榮譽感,如在派出進修與培訓、科研立項、職稱評聘與晉級、績效工作考核、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評優評先等方面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一種良好的評價和用人導向機制。二是優化教師成長檔案。抓緊年輕教師“1358”培養工程,即一年入門、三年合格、五年成熟、八年骨干;抓實中青年教師師德和專業發展雙提升工程;抓牢老教師示范引領“傳幫帶”工程。通過抓住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上的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細分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 搭建平臺促進教師成長。首先是網絡平臺。我校充分利用國培、海西教育、校園微信教研等平臺,鼓勵教師參加培訓,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其次是展示平臺。依托校園網站、教學比武、教師技能大賽、教學基本功訓練與展示、課題研究、論文撰寫、案例編寫、微信教研等活動,為教師開辟互動、交流、研討的渠道,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第三是交流平臺。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通過邀請名師到校講學、外聘專家進校指導、派出教師跟崗學習等形式,扎實開展教學研討,不斷拓寬教師的文化和知識視野。第四是教研平臺。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敘事研究,形成問題即課題意識,推動教師申報各級課題,創建學校“名師工作室”,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保障。引導教師不忘初心,在追尋教育足跡的路上繼續前行,樹立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信心,養成及時總結歸納的習慣,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四、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 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偏遠鄉村教師留守意愿不高,城鎮教師交流動力不足,城鄉交流實效不強。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特別是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探索有利于優秀人才“進得來”的激勵機制,也要創造有利于農村教師“留得住”的機會結構。
2. 男女比例失調,中小學教師中難覓男兒身。男教師逃x中小學引關注。調查發現,掙得少、社會認同感低等是男教師逃離中小學校的主要原因。由此,間接導致中小學男生的女性化傾向,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特別是二孩政策放開后,中小學校女教師較多,她們的生育意愿與學校穩定的教學秩序也出現沖突。如何穩定正常教學秩序?提高教師待遇及職業吸引力,大力引進男教師是關鍵。
3. 職稱制度改革,未能讓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近年來,教師職稱評審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如中小學教師職稱指標不足,許多達到條件的教師沒有參評機會;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已到職稱“天花板”;年輕教師因指標限制,職稱低待遇差等,都影響了這些教師的積極性。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多年,如何切實有效地發揮職稱制度的作用,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應該引起教育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