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05:21: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貨幣銀行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金融業在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有必要掌握基礎性的金融理論知識,而《貨幣銀行學》作為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就是向學生講授有關貨幣、信用、銀行理論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為后續各專業課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礎。此課程具有專業性較強、涉及知識面廣、與現實經濟生活密切聯系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注重各個教學環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盡快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確實不易。通過這五年的摸索與實踐,得到一些經驗和體會,誠與同齡人共勉。
一、根據教學要求,合理選用教材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選擇一定要合適,因此,在選擇教材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材內容的先進性
教材內容應當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的發展現狀,對于經濟學類教材更是如此。隨著西方金融理論研究的不斷深人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貨幣銀行學》教材應盡可能選擇最新出版的教材,將新的、先進的金融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教材內容體系的合理性
由于我國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因此,在有關經濟理論的教材編寫方面,一般是將資本主義部分與社會主義部分分開編著。例如,《貨幣銀行學》只講述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理論,而《社會主義金融理論》則介紹我國情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以及銀行業逐漸與國際接軌,將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理論截然分開的教材體系顯然已不適應當前教學需要。所以,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二者結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選擇教材的標準之一。
(三)教材內容的難易性
教材內容一定要深淺結合,如果內容過易,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就會覺得空洞乏味,調動不起他們的興趣;而如果過難,學生學起來吃力,同樣沒有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意選擇既有啟發性,又有一定難度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主動、自覺的學習。
目前,《貨幣銀行學》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學都出版了自編教材,教師選擇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靈活性。根據兩年的摸索與實踐,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編著的《貨幣銀行學》,該書內容較新穎,重點突出,并在介紹各種貨幣銀行學原理、金融理論的同時,還講述了近幾年來中國金融業的一些改革情況,從教材使用效果看,還是比較理想的。
二、區分不同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貨幣銀行學》課程內容龐雜,主要包括:貨幣理論,信用、利息理論,銀行體系,商業銀行經營,中央銀行制度,通貨膨脹理論,外匯理論,國際收支理論等,所需知識涉及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由于內容豐富而課時又有所壓縮,單一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必然會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且知識點量大時,學生往往很難記住的現象。鑒于此,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重點、難點內容,以教師精講為主
對于貨幣銀行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宜采用教師精講的方式。盡管這些年來,許多教育學者對這種傳統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質疑,但是,就一些原理、概念、學證明等內容而言,采用此法是較適宜的。當然,要避免“填鴨式”、“滿堂灌”的現象,采取一些配套教學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注重課前提問環節。課堂提問,使學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逼”他們快速回憶起前一節課相關內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引導他們的思路。比如,在講授凱恩斯的貨幣傳導機制:MsRIGNP的時候,就要啟發學生,如果貨幣供應量Ms上升,利率是上升還是下降?為什么?利率下降,投資上升嗎?投資增加,GNP如何變化?通過這種集體提問方式,使學生自己推導出作用原理。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同學們能夠較快理解凱恩斯貨幣傳導機制,效果較教師單一傳授要好得多。最后,還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經濟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通過學習《貨幣銀行學》,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有關原理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同時,通過分析經濟現象,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所以,講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運用實例。例如,在講完中央銀行的三大傳統政策工具后,結合我國目前通貨緊縮、總需求不足的宏觀經濟情況,向學生講授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收購債券來刺激經濟的發展;再比如,在講授商業銀行資產業務時,結合了中國商業銀行現在新開展的各種消費信貸業務。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單純講授理論時的枯燥無味,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的興趣,使他們真正理解貨幣銀行學中的有關理論,活學活用,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
(二)學生已有所掌握的內容,采用教師、學生換位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以學生講授為主。具體操作如下:(1)教師于下課前將講授內容列出,引導學生準備。(2)給予充分準備時間,學生上臺講課。(3)講完后,其他同學提問。(4)教師總結,點評。并對其中的難點重點給予正確解釋。
教學實踐中,我在講述完凱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后,布置了一道題目:凱恩斯理論和弗里德曼理論的區別與聯系。規定下次上課時由學生主講。一開始,沒有人愿意上臺,經過一番鼓勵,一個平時成績較優秀的同學主動走上講臺,有了這個開頭,隨后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同學們也更加積極了,主講之后的課堂提問也非常精彩。顯而易見,這一方法的效果是明顯的,它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認真備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然,換位法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應選擇學生有一定掌握基礎的內容,或在以前相關課程中有所涉及,或已有過必要的講授;另外,教師最后的總結必不可少,避免主講學生中一些不正確的內容誤導其他同學。
(三)學生較易理解掌握的內容,采用討論法
討論法一般是由教師提出論題,學生圍繞論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相互啟發并達成共識。討論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7-8人為宜,教師在課堂內巡視,做輔導答疑,最后,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并對問題進行概括小結。例如,在講授“利率對經濟的影響”一節時,我提前布置了討論題:降息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要求學生課后找資料,下節課分組討論。討論時,各組成員就自己搜集的材料,分別展開討論,我在巡視過程中,提示學生運用實證分析法,重點分析降息對我國就業、產出、儲蓄的影響。在隨后的各組發言中,小組代表運用相關理論,結合真實數據,得出了降息對我國宏觀經濟目前影響尚不明顯的結論。通過討論,加強了書本知識和實際的聯系,也使學生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熱點問題相關的內容,采用學生提問法
由于教材受到編寫、出版等時滯的影響,往往很難將最新的東西容納進去,而我國的金融改革措施又不斷推出,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本內容,應將最新的金融發展狀況介紹給同學們,使學生獲得最新的信息。例如,在講完“金融市場”一章后,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目前暫不能組織學生去銀行、證券公司實地參觀,為了有助于學生對該章內容的理解,我將《中國證券報》上的“貨幣市場”、“股票市場”、“資本市場”專版分別復印下來,人手一份,指導學生如何讀懂金融類報刊,學會看股指、拆息以及金融專家寫的評論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自由提問,例如股指的計算,銀行拆息的行情解讀等。通過接觸一些實踐性強的熱點問題,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此法很歡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三、合理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科研能力
課程考核實質上是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兩方面的成效的一種反饋。它既可以達到考查學生學習情況的目的,同時也在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己朔绞绞欠窨茖W不僅直接影響到這種檢驗的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并反過來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考核方式是否科學關系人才培養質量。但是當前獨立學院貨幣銀行學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考核形式單一、考試內容片面、考核重理論而輕應用、重結果而輕過程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既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自覺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的提高以及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目前貨幣銀行學總評成績由期末成績加平時成績構成,其中期末成績一般占到70%,甚至更高,因此期末考試成績是決定總評成績的主要因素。而期末考試成績往往采取單一的閉卷筆試考核形式來確定。雖然貨幣銀行學的試卷題型多樣,但是為了使答案易于標準化,提高判卷定分的準確性,考試內容往往側重對概念和基本理論等知識點的識記,記憶性成分所占比重較大,而對學生應用能力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十分薄弱。這種考核方式就憑一次考試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會對學生的行為會產生錯誤的引導,導致學生既不重視平時的學習和知識積累,也不重視自身實踐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提高,而將全部精力放在期末考試前突擊,死記硬背,考完忘光,把貨幣銀行學期末考試變成考記憶力,偏離了貨幣銀行學的教學目的,使得考試結果難以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僥幸心理,寄希望于通過鋌而走險,抄襲作弊,獲得及格或者高分,嚴重影響考風和學風。
二、獨立學院貨幣銀行學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鑒于傳統教學方法機械僵化的弊端,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必須逐漸地改變教學方法,將“以教師為主導,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主”的教學過程轉變成“以學生為主導,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并重”的教學過程,靈活搭配各種現代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并創造性地學習。根據貨幣銀行學的特點,可以考慮綜合應用以下四種教學方法。1.多媒體教學法。隨著當代科技進步,當前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采用多媒體教學法,綜合應用計算機、音響、投影儀等教學設備,以多媒體課件、各種圖片以及教學視頻為輔助,組織課堂教學,十分有利于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的開展。一是因為貨幣銀行學課時有限,信息量大,采用多媒體課件既節約教師板書的時間,又使得學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講和思考上,而不是不停地忙著記筆記,這更有利于信息的傳遞,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二來多媒體課件中可以大量引用圖表和數據,在貨幣銀行學教學過程中設計良好的流程圖、結構圖、數據表以及曲線圖形比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加清晰直觀、形象生動,更有助于學生把握基本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第三,采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各類實物圖片,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比如在介紹貨幣形態的發展時,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古往今來的各種貨幣,使學生對貨幣形態的發展變化一目了然;在介紹票據時,可以展示各種票據的票樣,使學生對各類票據的特點和區別有更深刻的認識。第四,通過在貨幣銀行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或者課后適當安排和引導學生觀看各類精心選取的相關視頻,能夠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實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貨幣》、《華爾街》、《大國崛起》等紀錄片以及關于金融改革、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專題片,都是貨幣銀行學教學中可以選取的優質素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視頻的選用一定要確保緊扣教學內容和主題,重點突出。而且在課堂上播放時間不能太長,必要時要進行適當剪輯,否則教學效果反而會打折。2.啟發式教學法。教師在貨幣銀行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2015年第3期下旬刊(總第583期)時代TimesF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增加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及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式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恰恰與貨幣銀行學的教學目標相吻合。在貨幣銀行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對整個啟發過程做精心設計。教師可以結合每章節的內容,選取經濟生活中和貨幣銀行學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示分析思路;也可以給一個錯誤結論,讓學生反駁;也可以同時給出幾個結論,讓學生從中選擇正確的;還可以不給選項,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辯論,尋找答案。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教師都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旁敲側擊,一環扣一環,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完成分析解決問題的任務,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師還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分析方法和知識點。此外,適當布置一些具有啟發性的作業和練習也有助于鞏固和增強教學效果。3.案例教學法。在貨幣銀行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是課程自身的內在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是貨幣銀行學教學的內在要求,而案例教學法將案例分析和理論研究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實現這種聯系。采用案例教學法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目前國際主流的經濟學、金融學教學中都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以期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案例教學還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此外,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以精選的經典案例和時效性強的信息作為案例分析的素材,使得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彌補教材內容滯后帶來的問題?,F代金融實踐活動也為貨幣銀行學的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例如貨幣這部分的內容,介紹以往的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以及當前的信用貨幣固然必要,但是對于互聯網時代出現的諸如Q幣、比特幣(BitCoin)等網絡貨幣,現有教材涉及很少,因此通過網絡貨幣的案例,可以提升學生對貨幣本質的認識,使學生通過分析網絡貨幣的利弊以及它對經濟的影響,認識貨幣未來發展趨勢。又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內容,其本身比較抽象、晦澀、難懂,通過引入我國期貨、權證、股指期貨的案例,變抽象為具體,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衍生工具的用途、特點、交易原理以及如何應用。而巴林銀行破產案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小組討論,進行案例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最后制作PPT并陳述分析研究報告,這個過程不僅增長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是對學生資料組織整理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能力的綜合訓練,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4.實踐教學法。在貨幣銀行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有助于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務操作技能。因此,實踐教學是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貨幣銀行學的實踐教學可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兩部分。校內實踐教學主要形式有金融模擬實訓,各類金融業務實踐專題講座和專業學術講座,課程論文(方案設計)等等。通過銀行、證券等各類金融模擬實訓,借助軟件平臺,模擬商業銀行業務場景或證券交易情境,可加深學生對抽象金融業務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認識,為將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廣泛開展各類金融inanceNO.3,2015(CumulativetyNO.583)講座,通過介紹鮮活的業界資訊、實踐創新、學術發展動向以及理論前沿,既有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校外實踐教學的形式則更加豐富,包括校外實習基地專業實習、專題調查研究、金融機構實地參觀訪問學習以及各類金融競賽等等。通過加強對校外實踐教學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綜合應用各類校外實踐教學形式并不斷發展完善,為學生提供實習鍛煉的機會和參與實踐的條件,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專業融入度的增強,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型;互動型;教學模式;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學”作為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是引導學生進入金融學殿堂的啟蒙課程,如何使該課程適應新的培養目標的要求,如何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金融學素質和金融操作能力,是我們多年來致力于研究與實踐的孜孜追求。本文結合“貨幣銀行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們在追求創新型與互動型教學模式中的做法與體會。
一、把握課程發展脈搏,創新課程內容,實現課程教學的國際融合
課程教學的國際融合強調的是課程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與創新性?!伴_放性”是指在教學內容上應盡可能地反映國際上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使之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皠撔滦浴眲t是強調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調整知識構架,創新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研的有機結合。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1.課程理論體系上的創新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習活動的實質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而知識不僅包括結構性知識,更包括大量的非結構性知識和經驗。由此學習分為初級學習與高級學習。初級學習建構的是重要的事實和基本概念、原理,涉及的內容具有確定性的邏輯結構。高級學習則要求學生把握概念的復雜性,并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大量涉及的是具有復雜性和差異性的問題。“貨幣銀行學”課程對于初學者來說,更多地應該是掌握結構性知識,在課程理論體系的設計上,我們考慮應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該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哪些金融學的基本理論:二是用什么理論解釋金融現象。對于第一個問題而言,我們認為應該讓學生重點掌握與貨幣運動與管理相關的貨幣金融理論,諸如貨幣功能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應理論、利率理論和通貨膨脹理論、貨幣政策理論與金融發展理論等,使學生基本了解貨幣金融與經濟活動中的價格、產出、收入等重要變量間的關系,進而認識貨幣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于第二個問題來說,我們認為單純地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解釋金融現象已大大落后金融理論的發展,因此,我們除了用傳統的均衡理論解釋貨幣運動規律、貨幣供求均衡與貨幣控制等問題以外,更注重用現代經濟學理論,如交易成本理論、信息經濟學理論、契約經濟學理論分析金融中介機構的產生及其在金融運行中的功能以及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使課程理論體系的設計初步實現了國際融合。
2.課程教學內容上的創新
傳統精英教育模式下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傳承的系統與完整、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同時,以學科為本位的學術化課程結構和教學模式更是難以適應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導致所學不能為所用,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的嚴重脫節。要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創新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架構上,我們首先實現了課程內容的多板塊式組合。我們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細分,將其分為理論分析板塊、應用分析板塊與管理分析板塊。其中,理論分析板塊主要包括貨幣供求理論、利率理論、通貨膨脹理論、貨幣政策理論與金融發展理論等;應用分析板塊主要包括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機構的運行及業務操作;管理分析板塊主要包括中央銀行的貨幣管理與金融監管。這種劃分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理論性、實用性、實踐性與可操作性的統一,力求達到課程內容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其次,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引入金融學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動態,金融實踐的最新發展,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求索的精神與能力。我們除了向學生傳授成熟的、經典的金融學概念、原理與理論外,還要向學生介紹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和研究方法,以此推進教學改革,調動學生創造型學習的能動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堅持互動式教學
創新型教學之根本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這一點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是無法實現的。傳統教學觀認為,教學目的是老師幫助學生認知世界,掌握知識,由此決定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忽視了對學生認知主動性應有的尊重,從而在某種程度了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美國教育學家德萊塞爾(Paul Leroy Dressel)和馬庫斯(Dora Marcus)認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或者說教師的成功與否不是教師教了或讓學生學了什么,而是學生是否學了以及學到了什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的技巧和策略不是教師簡單地教出來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模式和學習策略獲得的。激進建構主義代表人物哥拉斯費爾德(Ernst von Glasersfeld)認為, 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進入學的過程,才能真正從本質上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而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課程的開發者、意義建構的合作者和促進者、知識的管理者,是學生的學術顧問。這些教學理念的核心是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學秩序,開創互動式教學的新局面,通過提高學生的認知興趣和認知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貨幣銀行學”課程知識在量上的擴張和難度上的提高,以及教學資源的豐富客觀上要求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配置教學資源,而教學手段的技術化又為我們實施互動式教學提供了可能性。多年來,我們堅持定期組織以課程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法探討與教學效果分析的座談會,在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方面做了一些嘗試,逐步形成了多途徑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體系,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課堂上的定量分析與案例分析是互動式教學中的基礎性環節
互動型教學模式應該貫穿于課程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我們認為,課堂上的定量分析與案例分析是實現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基礎性環節。在金融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單一的定性分析常常使具有生動解釋力的理論變得枯燥晦澀,使學生難以理解其真諦和它的實踐意義,而定量分析則是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現實,加深對理論理解的有效途徑。比如說,在分析貨幣供給模型中的貨幣乘數概念以及貨幣乘數的決定時,我們會把我國當前的相關數據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計算,學生在自己動手基礎上形成的相互交流,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操作能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間的互教互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覺得課程的難點在于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交易性質及市場功能的理解上。對于初學者而言,由于缺乏感性認識和對整個金融體系運作的概念,再加上課程中這部分的學習只是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基礎,不可能展現其精彩的內涵,從而使原本豐
富多彩的內容變成了單個的、陌生的和抽象枯燥的概念。這部分內容雖不是本課程的重點,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若教學方法得當,能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能動性和探索金融之奧秘的主動性,若處理不好,則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該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在解決這個教學難點的實踐中,我們大量地運用了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用貼近金融實踐的辦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陌生的金融概念,區分不同衍生工具的特征。學生們通常可以從總體上認識到各種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是化解金融交易活動中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但很難區分他們在風險轉移中不同的作用點,或者說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功能。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案例教學中,采取單個案例分析與連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單個案例分析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點和功能,連續案例分析則幫助學生比較、區分不同衍生工具在防范風險中的特點,如遠期交易與期權在規避利率風險中區別,股指期貨與股指期權的區別等,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的點評、提示和總結通常組織學生參與,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當然,在案例教學中,無論是對解釋概念的案例選擇,還是解讀政策效應的案例選擇,都要注意案例應盡可能的簡單明了,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解釋力。
2.實驗課教學是互動式教學中的重要平臺
金融學科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本科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一定操作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而金融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單純的課堂講授中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借助現代化實驗教學。現代實驗教學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以實驗教學軟件為課本的新型教學體系,其最大的特點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模擬式金融業務操作,既是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平臺,也是“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選擇了深圳智盛公司開發的金融教學軟件,在實驗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進行證券模擬交易、期貨模擬交易和商業銀行柜臺業務模擬,對學生認識資本市場、衍生工具市場運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課堂上概念化的知識變成了現實中可操作的程序,這種特定的教學情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認知的主動性。
3.以技術為本的教學方式是構建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根本保證
以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方式的總體目標就是運用現代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賦予學生更大的價值,通過重新設計與評價學生的需要,運用技術的輔助作用實現教學方法向學生取向的轉化,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秩序。實踐中我們認為,以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包括兩個主要層次,一是課堂上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教學活動,二是課堂下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教與學的溝通。
多媒體技術的特征:一是在于它的直觀性,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創造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二是在于它處理各種教學信息的優勢。教師可以用更充分的時間組織教學材料,增加課堂信息量,學生消除了記筆記之忙碌則可以專心聽講與思考,提高了教學效率。正是多媒體這種特殊的教學信息處理優勢,才能滿足課程知識點在量上的擴張需要。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建構知識、認知能力與興趣所好等方面的差異性,對于那些認知能力強、專業興趣濃厚的學生而言,僅有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建立課堂下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教與學的溝通渠道是滿足這些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提升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補充。我們一方面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網上批改作業、網上答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關鍵性問題和難點問題;另一方面會經常在網上重大的金融時事和金融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討論,為學生創造研究性學習的氛圍,并從中了解學生“動”的程度與狀態。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利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增加知識傳播的途徑,彌補課時資源之約束,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交流使互動式教學模式得到最終的完善,它是信息傳遞與反饋最直接的通道。
三、需要做好的幾個方面的工作
在實施創新型與互動型教學模式中,我們認為還需要做好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在指定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將授課大綱、授課方式、課程進度及指定的參考資料告知學生,其中參考資料的內容要具體并有較強的針對性,配合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課程的基本情況與教學進度做到心中有數,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性。
二是堅持講授與自學相結合。教材內容多板塊式的結構,使教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以美國著名金融經濟學家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的《貨幣金融學》第六版為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金融學原理,教材增加了20多個應用性專欄,內容包括銀行資本金管理策略,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等相關的新聞解讀,以及政府的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貨幣政策操作的實踐等。國內也有不少教材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這樣教師可把主要時間與精力放在對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的講解上,一般性的知識點則可以用出思考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自學解決,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論文摘要: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所必須的。但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 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學生專業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增加,社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的觸角已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普通家庭關心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管理學、會計學所必須的。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金融學》課程,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學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規格不同,固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內容、知識結構、專業需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內容眾多,在短短的四五十個教學課時中,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介紹完,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
二、不同專業對《金融學》的教學要求不同
(一)金融學專業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學生完成各經濟類專業共同的核心基礎課,如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后開設。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國金融學研究的鼻祖黃達先生所言:“金融領域,廣闊而深邃,通常只能瞄準一兩個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點、幾點,必須對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為沒有足夠的寬闊基礎作為支撐,只求在狹小的范圍深入,進到一定程度就會難以繼續。而所謂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對金融領域的主要構架如金融理論與金融知識,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薄督鹑趯W》作為金融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恰是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金融層面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金融運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運作機制與規律性,又闡明了金融學科所研究的范疇、重要內容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金融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良好的理論基礎;二是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焙弥?、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這樣才能產生進取的精神。若通過《金融學》的學習,學生能激發對金融的興趣,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深造、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縱觀中外古今,實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都離不開資本的運作,而在當今社會,金融的作用越發凸顯。因此,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息、銀行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貨幣信用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管理等活動。因此,不少高校已經把《金融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聯系實際和融會貫通,使學生掌握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三、不同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貨幣供求、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金融監管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領域。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并兼顧不同專業的需要,是《金融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差別化的教學內容?;窘虒W內容是各專業教學中都必須覆蓋的,也是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以實現各專業學生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求,例如金融學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別化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教學。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安排上,《金融學》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之后開設的,同時又是以后陸續開設的《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金融有個全面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具體來說,對于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重點有三個:一是學生應深刻理解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如貨幣、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決定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等。這些內容是金融學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不是簡單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二是教師在授課中應側重對金融學框架的勾勒,讓學生對金融領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對于具體的宏觀金融問題可以適當簡略,這些內容學生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接觸過。微觀金融方面,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內容也無需介紹過細,這些內容在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密切關注金融理論研究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與貨幣、銀行打交道,但是對理論要求沒有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高。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如貨幣供求理論、利率決定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等可以簡略地說明,而增加與所教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性的內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與貿易有關的金融知識,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業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增加與企業管理活動緊密聯系金融知識的講授,這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如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期貨市場等。(2)企業管理人員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打交道時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論知識,這關系到企業資金的運營問題。具體如商業銀行運作機制、業務范疇,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證券發行業務等。(3)國家宏觀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融資的影響,匯率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三)非財經類專業
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抱著興趣來選修這門課程的,激發學生對金融的興趣,使他們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識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精簡理論性較強的貨幣金融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銀行學知識中,如各種金融產品的比較、家庭理財的理念等,還可以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金融問題,如對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介紹,可側重介紹危機對企業和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等,而對于危機深層次的原因的理論分析則可以簡略些。
四、區別不同專業,采取有差別的教學方法
與《西方經濟學》課程相比,《金融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不似前者的體系清晰完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知識點零散,找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等課程相比,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專業《金融學》課程設置特點及課程性質,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金融學》教學應認真研究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知識點、理論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認為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課開始時拿出5—10分鐘,對一周的財經新聞進行回顧。這樣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和全球金融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的習慣,這對《金融學》這類社會性學科的學習是必要的。二是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引發學生對金融問題、金融現象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教師首先應注意財經新聞的選擇。一周內國內外發生的財經新聞往往很多,如果都講,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新聞選擇可以有這幾個視角,一種是選取影響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另一種是結合目前的熱點和所學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介紹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看到一則題為“淡馬錫來到荷花池”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談到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通過設立富登信實服務有限公司給成都的蓮花池批發市場的商戶發放貸款。這則新聞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見大,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新聞標題提出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該標題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由淺入深介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問題等,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不少學生和我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有的學生還著手寫這方面的論文。
除了選題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新聞講授的方式。介紹新聞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了解該事件,而是通過該事件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介紹新聞時結合學生已學過的金融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具體事件中提煉出事件背后蘊藏的道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考慮一學期組織學生就當前的熱點金融問題進行2—3次的討論,以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為線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在不少高校由于擴招,師資相對不足,很多時候是大班教學,組織討論的方法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影響討論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就熱點金融問題撰寫小論文。對于初次寫論文的學生來說,論文的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是希望通過寫論文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字數、格式上可以適當放寬,但需強調的是杜絕抄襲。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識點介紹完之后,通過具體的案例,如介紹金融實際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選擇與金融學專業的選擇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講授。例如在介紹貨幣政策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年中央銀行的調息歷程,解釋中央銀行每次調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機制,以及對企業、老百姓銀行投資、貸款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一個問題,如信用形式、銀行存貸款利率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金融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天虹.關于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9,(5).
[關鍵詞]金融專業 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
何謂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立場說,素質教育是力求培養人性的全面的與最佳的品質以及促進健康個性形成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則是加速人性異化并導致不健康個性產生的片面的、落后的、病態的教育。高校金融專業,承擔著培養懂專業、懂外語、懂理論,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金融入才的責任。金融專業高職高專教育應主要按照社會的實際需求,以能力為本位來組織教學,即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職業能力作為組織教學的出發點、教學過程的主線、質量考核的主要標準。從未來新世紀的特點考慮,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如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創新素質等。切實加強道德、文化、人文心理、能力等智力素質的教育,加強意志、溝通、協調、管理、競爭等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實施真正意義的全面素質教育。
一、充分利用電子化、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化的環境下,合格的金融人才應該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電子和網絡技術來獲取信息、反饋信息,并做出相應決策和創新。針對金融網絡化的發展趨勢,要運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手段來培養金融人才,信息網絡化對金融教學的含義不僅僅在于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而更根本的是理念上的革新;金融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培養熟練掌握金融理論的人才,在新的經濟時代,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追求情息、運用新信息、傳播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從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捕捉有用信息的人才,這種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只有在反復使用的電子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訓練中才能培養出來。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課程考核體系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一種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衡量,反過來又對學習和教學組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與其他學科大同小異,許多高校的金融學科長期以來也是采用以期末筆試作為惟一的考核手段和評價尺度。為了克服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病,必須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以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依據,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當然,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學歷培養層次,考核的方式和內容、重點應該是不同的。
本科生層次考核的重點應該放在課程的學習上,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主要考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運用能力、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學習態度與投入狀況等。例如中央財經大學的“貨幣銀行學”課程設計了“多元化一全程性一復合式”的考核體系,將平時考評與期末考試相結合、量化指標與非量化指標相結合、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相結合、專業考核與素質考核相結合,設置了分值結構多元化、考核方法多元化和考核內容多元化的考核體系,特別加強了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綜合評定課程的學習成績,努力提高考評結果的真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這種考核方式有利于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不斷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變化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在碩士研究生層次,可以采取課程學習與研究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學術學位的碩士需要以撰寫學位論文和答辯為最終的考核方式,但金融管理碩士和專業碩士可以不必寫作學術論文,而以案例分析、設計管理方案或建立模型等方式作為最終的考核方式,并且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社會評價等多種形式不同權重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成績。
在博士研究生層次,考核的重點應該以研究和創新能力考查為主,課程學習為輔,即使是對課程學習的考查,也需要不拘一格進行個性化考核,重點考查其學習態度和理念是否端正、方法是否科學、基礎是否扎實、思路是否正確,而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和權重應該是其研究成果有否創新或突破。
三、挖掘專業課教材中的素質教育素材,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學之中
在地方高等院校,專業教學占學校教育的絕大部分時間,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學之中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應當注重在金融專業教學中挖掘人文素材。金融專業課程的系統性、邏輯性和科學性都很強,專業課程的教學相對比較枯燥。但是,專業課程并不是沒有素質教育教材的,只要教師深入到專業知識之中,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豐富的素質教育教材,結合課堂教學,加以引導,就能進行能力培養,提高知識傳授質量。此外,可以在金融專業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的內容,不僅使學生明白科學原理的來龍去脈,而且加深學生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如在《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貨幣的產生、發展、定義,讓學生討論“金錢是萬能的嗎?”通過學習,學生知道貨幣產生于商品交換之中,貨幣的形態經歷了實物、金屬、紙質、電子貨幣的演變。不管是何種形態的貨幣,它的基本職能都是交換的媒介。因此,大部分學生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有很多東西像健康、愛情、親情,用金錢是買不來的。也有學生認為沒有錢,愛情、健康就沒有經濟的保障。爭論的結果是:我們要建立正確、健康的金錢觀,學會掙錢,學會花錢,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能拜倒在金錢的腳下。筆者認為這樣的討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正面的積極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趙 巍 古龍高: 國際化趨勢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 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2)
[2]葛開明:建立面向市場的金融專業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 2007,(04)
(一)金融業“脫媒”趨勢對傳統教學產生重大影響
一直以來,我國的銀行業占據著貨幣信用活動的中心,形成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結構。伴隨著全球金融業的“脫媒”趨勢,我國金融“脫媒”這幾年發展較快,銀行作為金融活動核心的地位已大大動搖,以直接融資為特征的證券市場融資行為比例迅速上升,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并不斷向傳統銀行業務滲透。未來我國會通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來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同時,在外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銀行將更多的開展表外業務,傳統銀行色彩逐漸淡化。這不僅給銀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也對金融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以直接融資模式為主的資本市場的發展,要求對資產評估、風險管理、公司融資有較好的掌握。未來如何加強對銀行學、信托學、基金學、投資銀行學等內容的介紹,從金融機構的實際需要出發來傳授資本市場、投資、公司融資、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等方面相關知識,是金融教學面臨的大的難題。
(二)金融市場迅速發展對金融學科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金融業不再局限于單純為社會提供貨幣和信用,而是為社會提供全方面的金融產品,業務涵蓋了貨幣、信用、票據、證券、保險、信息咨詢、家庭理財等多個領域,金融業務逐漸多樣化,金融機構逐漸多元化。金融實踐的豐富對金融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更加擴大,涉及的社會經濟關系更為復雜。在實踐中,眾多的金融關系和業務活動都存在密切聯系,在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方面有許多交叉和重疊。此外,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使對“微觀金融”的全面介紹勢在必行:如涉及公司投融資決策和資本結構優化的公司金融;研究如何將有限的財務分配到各種金融資產上以最大化自己收益的投資學;研究跨期資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經濟學等。目前,關于宏觀金融類課程安排已基本規范,但微觀金融課程教學中的主干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系統等面還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三)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對金融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
雖然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全球金融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而中國的金融創新還剛剛開始。伴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新的金融產品、交易手段、交易策略層出不窮,金融創新工具不斷涌現。創新工具交易與定價、資產組合和營銷活動等已突破了傳統以信貸、融資、貨幣為主要特征的金融活動范疇。資產證券化、互換期權期貨等衍生產品的發展、債券的發行,這些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對金融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怎樣加強金融學與數學的結合,使學生能掌握數理化、模型化的金融工具;怎樣提高人員業務操作能力,能利用創新金融工具降低個體所面臨的經濟風險等,都是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四)金融活動的全球化對金融學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戰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金融活動也日趨國際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國外的金融機構與經營業務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金融機構業務也在不斷的融入到世界市場中。隨著我國金融業國際化進程的深化,我國的金融機構在不斷走出去,匯率的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金融業的高度開放性和國際化特征要求教育也要注重國際間的交流。我們培養的金融人才,不能僅停留在與國際接軌的層面,更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具有競爭力。適應未來全球金融業競爭需要的人才必須是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圍繞著這樣的培養目標,傳統的金融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
二、我國金融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等方面都與學科前沿和實踐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培養的金融專業人才無法適應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的需要,制約了我國金融業競爭力水平的提高。
(一)學科專業定位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單一
專業定位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國外金融學科的發展有兩種模式:一是特別關注金融理論和宏觀問題的“經濟學院模式”,另一種是關注金融領域的實踐問題的“商學院模式”。我國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有所側重,但總體說來,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在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模式單一。從專業定位來說,不同類型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應是有差異的,但目前各類型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學科定位都趨于雷同,專業定位不清晰,影響了后續的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改實踐等各個環節。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各學校都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廣闊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金融人才”,沒有體現出層次區別。事實上,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化和金融機構的多元化,既需要從事金融管理和研究的高級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實際業務操作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各類型學校需根據自身的專業定位來修訂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市場需要。
(二)課程體系設計偏向宏觀,內容重疊
目前,我國金融學專業的課程主要以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等宏觀金融為主,這固然有利于學生全面把握宏觀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但微觀金融理論的不足使得學生對一些金融現象的理解不夠深刻和具體。此外,在課程設計上也主要是與銀行業相關的一些課程,如貨幣銀行學與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且很多的傳統專業課程的內容盡管有更新,但與現實仍有一定的差距,教學內容重疊較多,一些課程如證券投資學、金融市場學、投資學、期貨理論與期權等內容交叉和重復過多,部分前沿領域如金融工程、行為金融等內容介紹過少。因此,真正從理論體系上全面更新金融學教學內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一直比較注重教師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生基本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效果嚴重依賴于教師的知識結構、社會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信息量通常很有限。目前國外金融學教學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學法、項目課題研究教學法等在我國高校運用并不廣泛,即使一些學校采用了,也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長期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削弱了學生的獨立創造性,很多案例討論課遭遇冷場,最后不了了之;二是擴招背景下教育經費的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落后,導致教育手段單一、教學方法陳舊。
(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隊伍是培養合格金融人才的關鍵,高質量的教學方案以及多樣化的專業課程設置背后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保障。金融學是一門和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對教師素質要求尤其高:教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需具備一定的實務操作能力。但目前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或金融部門從業經歷,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普遍不足。這主要原于:一方面,高?,F有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機制較為機械,很難吸引到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到學校來;另一方面,對教師的考核機制重科研而不重教學,教師在繁重的科研壓力下,很難有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
三、金融學教學改革設想
金融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教學要能適應實踐創新發展的需要。因此需從根本上轉變我國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科建設、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水平,以適應我國金融現代化的需要。
(一)明確學科專業定位,調整培養目標
在我國經濟國際化、市場化的發展背景下,各類型學校應根據金融領域發展動態,結合自身的學校定位,明確學科專業定位。重點大學以培養高層次金融人才為目標,地方院校則應根據地方經濟特色和自身優勢,在專業建設定位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時要明確各層次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金融學本科教育是傳授和學習金融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從事金融理論和金融實務工作的金融人才的全過程。對于本科生,在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研究生,應擴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應強化科研能力,要求深入系統的掌握專業知識,把握前沿動態,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
(二)優化課程體系的設計
合理的課程設置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在課程設計上,為適應金融發展的微觀化趨勢,在兼顧宏觀金融和微觀基礎上,特別需要補充微觀金融中的實用性課程,增加包括公司金融、資產定價、金融組織學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需對微觀金融類課程進行整合,可將其整合為投資、銀行、保險三類,明確各門課程的定位與目標,通過修編教學大綱、課程簡介等途徑,明確各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實現課程之間的銜接,強化微觀類課程的整合。此外,還應在金融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上增加有關“國際化”方面的課程,內容涵蓋包括基本的國際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國際規則方面的知識以及國際交流方面的知識”。在具體課程上,需區別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對于集中性的專業必修課,應涵蓋必要的知識點,保證每一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各校根據客觀實踐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學科研以及教學上的特長,開設有特色的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應充分體現出靈活、豐富的特點,既可緊密聯系實際,也可緊扣前沿理論,還可體現國際化色彩,為學生發展自己興趣愛好提供空間。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緊跟學科前沿和實踐動態,注重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關注金融領域的新變化,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梢詫狳c問題以“實際問題分析”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并通過課堂提問、討論和寫論文的形式予以督促檢查。在課堂教學上,應采用講授、討論、專題講座等各種方式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應根據金融學科專業的特點和條件,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保證教學時間。加強對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可通過軟件模擬真實的金融交易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
一、引言
在我國,鑄幣稅的定義已有五種。第一種定義認為,鑄幣稅是中央銀行在創造基礎貨幣過程中,通過其資產負債業務所獲得的、上繳政府的凈收益;第二種定義認為,鑄幣稅的范圍應該更寬,除包括以上內容外,還包括: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國債和財政直接發行通貨所獲得的凈收益;第三種定義認為,鑄幣稅就是新增的基礎貨幣量本身,而不是通過新增基礎貨幣所獲得的凈收益;第四種定義認為,只有在基礎貨幣的增加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新增的基礎貨幣量才是鑄幣稅,并非任何基礎貨幣的增加都是鑄幣稅;第五種定義認為,在討論最優區域貨幣時,鑄幣稅常與國際金融相聯系[1]。鑄幣稅最一般的定義是貨幣當局發行貨幣所得到的收益。中央銀行發行現鈔獲得了對某種資源的使用權(通過外匯占款的方式發行,就獲得了對外匯的使用權),而一般性商業銀行發行存款獲得了對人民幣的使用權,中央銀行發行現鈔與商業銀行發行存款在本質上沒有區別,所得到的收益都是獲得資源的市場價值與鑄造成本的差額。同時存款和現鈔一樣,一旦投放市場都會引起原有幣值下降,原先持有貨幣的人們所損失的購買力就是銀行所得到的收益,因此本文認為,鑄幣稅是經濟體中新增的貨幣總量,既包括中央銀行或政府發行的基礎貨幣,又包括其它銀行部門通過貨幣乘數新增的存款貨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M2貨幣,這在概念上與第三種定義最為接近,但范圍更廣一些。在現代社會,由于現鈔和存款單的生產成本它的幣值相比微不足道,所以鑄幣稅基本上也就等于貨幣的面值。
二、對外貿易的鑄幣稅模型口的商品量為
I,它必須用數量為I$的人民幣兌換成數量為I$的外匯來購買這些商品,中國的貿易順差為O$-I$。用M表示上期貨幣供給量;P上期價格水平。M′本期貨幣供給量;P′本期價格水平;e本期通貨膨脹率;E本期平均匯率(直接標價法);r本期經濟增長率(包括凈出口部分);MULT本期貨幣乘數;!本期凈出口率(即凈出口占GDP的比重)。從圖1可以看出,外匯流從美國流向出口商,到中央銀行,再到進口商,最后流回美國,不進入國內市場;人民幣流由中央銀行流向出口商,到國內市場,再到進口商,最后流回中央銀行,不經過國外市場;商品流從國內市場流向出口商,到美國,再到進口商,最后流回國內市場,與上面不同的是,這里商品是不同質的。對外貿易存在數量為O$-I$的順差,中央銀行就必須發行數量為(O$-I$)•E的人民幣換回這些外匯,同時由于貨幣乘數的作用,經濟體中的貨幣量就會增加(O$-I$)•E•MULT,其中其它銀行部門新增的貨幣量為(O$-I$)•E•(MULT-1)。因此M′-M=(O$-I$)•E•MULT根據假設/,有恒等式:e=(O$-I$)•E•MULTM+"-r所以M′-M=M•(e+r-#)銀行部門向經濟體注入數量為M•(e+r-$)的貨幣,但并沒有創造與之相對應的價值,這部分貨幣的價值就是銀行部門向國內持有人民幣和存款的人們征收的鑄幣稅。
以上期價格計算,它的數量為M•(e+r-%)/(1+e),下面都以本期價格計算。其中中央銀行征收的鑄幣稅是:M•(e+r-&)/MULT,是貨幣乘數MULT的減函數。中央銀行征收的鑄幣稅是人民幣價值超出印制人民幣成本的部分,中央銀行通過發行人民幣換回外匯,獲得了外匯的使用權。因此人民幣的價值也就體現在外匯的價值上,鑄幣稅等于外匯的價值超出印制人民幣成本的部分,由于假定印制人民幣的成本為零,[2]鑄幣稅也就等于外匯的價值。其它銀行征收的鑄幣稅是:M•(e+r-’)(MULT-1)/MULT,是貨幣乘數MULT的增函數。這些銀行用它們發行的存款單、支票、儲蓄卡等換回人民幣,獲得了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人民幣的使用權,鑄幣稅等于人民幣的價值超出印制存款單、支票、儲蓄卡成本的部分。從單一銀行的角度看,這筆鑄幣稅很不穩定,儲戶隨時都有可能從一個銀行提取存款支付給其它人,其它人再將存款存入另一個銀行。但從整個銀行部門的角度來看,如果不發生金融危機等事件,存款總額是穩定的,鑄幣稅的逆轉風險并不大。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一般性的結論:經濟中的貨幣總量等于銀行部門征收的鑄幣稅總額。
(一)分解鑄幣稅鑄幣稅M•(e+r-()形式上由三部分構成:M•e、M•r和-M•)。其中M•e是通貨膨脹稅,銀行過量發行貨幣,使得貨幣增長率超過經濟增長率導致人們手中持有的貨幣貶值,福利水平下降,其中貶值的那部分價值就是通貨膨脹稅。M•r是經濟增長稅,它是這樣一種稅:當經濟持續增長時,人們手中的貨幣就會不斷升值;如果中央銀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發行人民幣,再經過貨幣乘數的作用,增加了經濟中貨幣的數量,此時假定通貨膨脹率e=0,人們手中的貨幣還能買到和以前一樣多的商品,但本應該升值而沒有升值的那部分財富就轉移到銀行部門,它的數量是M•r,也就是經濟增長稅。M•*是貨物稅,它通過出口商直接轉移到美國,數量上等于出口商品的價值。經濟增長中的+部分出口到美國,因此銀行部門只能對經濟增長中留在國內的r-,部分征稅,其稅額為M•(r--),是經濟增長稅減去貨物稅的余額,它和通貨膨脹稅一起構成銀行部門征收的鑄幣稅的總和。KevinMKochome(1998)將鑄幣稅細分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鑄幣稅(VoluntaryandInvoluntarySeigniorage),自愿的鑄幣稅表示貨幣當局滿足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的貨幣需求而發行的貨幣所取得的收入。
如果貨幣發行的增加量超過了實際貨幣需求量的增加,并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物價上漲,那么會使得原先持有的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這近似于通過通貨膨脹進行征稅,這部分視為非自愿的鑄幣稅。[3]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通貨膨脹稅M•e與非自愿鑄幣稅、M•(r-.)鑄幣稅與自愿鑄幣稅在概念上很接近,只是Kochome所說的M是貨幣當局發行的基礎貨幣量,而這里的M還包括其它銀行通過貨幣乘數增加的存款。稅收只是一種財富的轉移,本身并不創造任何財富,一定時間內從人們手中征稅的能力是有限的,這里假定通貨膨脹率e有一個極限值e,經濟增長率有個極限值r,因此銀行所能征收的鑄幣稅也有一個極限值M•(e+r-!),當其它銀行征收的鑄幣稅增加時,就會降低中央銀行征稅的能力。因此中央銀行通過限制其它各級銀行征稅,可以增強自身征稅的能力。要降低其它銀行的征稅能力,只有降低貨幣乘數MULT,通常的辦法有:提高銀行準備金率和貼現率。其它銀行為了逃避中央銀行的限制,必須提高貨幣乘數,它們可以貸出超額準備金,創新信用媒介使資金流通更順暢或者提高存款利率。因為利息形成之后一般重新轉化為存款,利息率越高,產生的利息也就越多,轉化成的存款也就越多,貨幣乘數就越大,這些銀行向人們征收鑄幣稅的能力就越強。當實際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還沒有達到極限值時,中央銀行可以促使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適當的上升來增加鑄幣稅的收入;而其它銀行部門往往以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目的,經常不顧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極限的限制,盲目擴大信貸,使得通貨膨脹率或經濟增長率超過極限值,從而引發經濟危機。
(二)對外貿易中鑄幣稅轉移的一般過程對貿易中的鑄幣稅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之后,我們總結一下鑄幣稅轉移的整個過程:1.出口商通過出口商品到美國,把向中國市場征收的貨物稅轉移到美國,圖2過程(1)和(2)。2.出口商從美國帶回外匯,美國向出口商征收的貨物稅就轉化成了鑄幣稅的形式,圖中過程(3)。出口商將外匯轉交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繼而發行人民幣給出口商,這一過程相當于出口商以外匯的形式向中央銀行征收鑄幣稅,中央銀行以人民幣的形式向出口商征收鑄幣稅,圖中過程(4)和(5)。3.出口商購買原材料、勞動力等資源進行再生產,把人民幣投放市場,從而向持有貨幣的人們征收鑄幣稅,圖中過程(6)。由于貨幣乘數的作用,引起其它銀行發行存款,向持有貨幣的人們征收鑄幣稅,圖中過程(7)。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1)和(2)貨物稅是凈出口商品的價值;(3)和(4)鑄幣稅是貨物稅的一種表現形式;(5)和(6)鑄幣稅是出口商從國內購買的原材料、勞動力等資源的價值。美國真正從中國征收的是貨物稅M•!,它與中央銀行征收的鑄幣稅價值相等,即:M•"=M•#(e+r-$)/MULT國內原先持有貨幣的人們損失的購買力總和是M•(e+r),其中M•(e+r-%)是鑄幣稅,大部分轉化為出口商購買的原材料、勞動力的價值(相當于中央銀新增外匯的價值)和其它銀行部門的貸款;M•&是貨物稅,通過出口轉移到美國,而中央銀行通過貿易順差新增的外匯儲備相當于美國向中國征收貨物稅的憑證。
(三)外匯儲備的本質是鑄幣稅從對外貿易中鑄幣稅轉移的一般過程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是由出口商將國內生產的商品出口到國外所得,它是對國外商品的一種要求權,是本國絕大部分個人和企業減少的購買力的總和,它的實質是鑄幣稅。2007年3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總量超過1.2萬億美元,巨額的外匯儲備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方面儲備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增值保值壓力。在考慮如果花掉這筆財富時,我們一定要謹慎小心,因為這部分財富并不是具體哪一個部門的,它是出口商創造的,通過鑄幣稅轉移到中央銀行的,它是全民性質的財富。中央銀行目前已經用外匯儲備來補充國有銀行的自有資本金不足,以及投資證券公司。許多國內學者針對如何使用這部分財富也都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建議,例如: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和其它各種能源儲備,鼓勵投資者到國外投資,增加對高技術產品的進口,注資社?;鸬?。在如何使用這一巨額財富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準則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央銀行發放外匯應該以回籠人民幣為基礎,這樣就可以把征收的鑄幣稅返還給人們;如果這個條件不滿足,那么中央銀行也應該把外匯用于公用事業,在注重外匯儲備使用效率的同時也要注重公平原則。
三、對外貿易中的經濟效應
(一)對外貿易中的鑄幣稅對進出口商的影響出口商賣出商品所得的絕大部分外匯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外匯是對國外商品的要求權,而人民幣是對國內商品的要求權,這時對國外商品的要求權就從出口商轉移到中央銀行,而出口商換來的是對國內商品的要求權,這部分商品中央銀行并沒有創造出來,但出口商拿到這些人民幣后同樣要在國內市場上購買原材料、勞動力、土地等資源進行再生產,把人民幣投放市場,會引起人民幣的貶值,從而向持有貨幣的人們征收鑄幣稅。出口商與國內大部分企業和個人一樣,會由于人民幣的貶值損失一部分購買力。進口商卻可能因為人民幣的貶值而受益,假定匯率是固定的,進口商手中一定量的人民幣還能像以前兌換到一樣多的外匯,但一定量的商品在國內能夠換到比原先更多的人民幣,而且通貨膨脹時期商品更容易出售,因此用這些人民幣換到的外匯就比原先多,進口商從中獲得了利益,這種利益也是鑄幣稅的一部分(確切地說,進口商繳納了稅率為r的經濟增長稅,但又從通貨膨脹中獲得了相當于通貨膨脹率e的鑄幣稅收益,進口商總的收益率為e-r,當e>r時,收益率為正,當
(二)人民幣國際化對經濟效應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就是人民幣在境外成為價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儲備貨幣,從而減少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交易成本,并降低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收益是鑄幣稅,中國以印制人民幣的成本,就能交換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和服務。[4]圖2只比圖1增加了從進口商到美國市場和從美國市場到出口商的人民幣流,從而使人民幣把國內市場、國外市場通過出口商、進口商、中央銀行完全連接起來,不通過外匯流也能夠進行對外貿易。人民幣國際化之后,中國出口企業就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而進口企業也可以直接用人民幣進口商品,中央銀行就不會因為兌換外匯而發行過多的人民幣,同時中國能夠向國外征收鑄幣稅。超級秘書網
四、結語
1.關于鑄幣稅的含義多種多樣,學術界內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
本文將鑄幣稅的概念一般化,從原來基礎貨幣的范疇擴展到M2的范疇,這是因為從鑄幣稅最一般的定義即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減去制造貨幣所需的成本來理解,中央銀行發行人民幣與一般銀行發行存款之間并沒有本質性的區別,它們從發行中獲得的收益都是鑄幣稅,惟一的區別就是中央銀行征收鑄幣稅帶有強制性,而其它銀行則采取經濟手段來征收。
2.通過變換費雪方程式,從中推導出鑄幣稅的組成部分:通貨膨脹稅和扣除凈出口部分的經濟增長稅,厘清了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之間的關系。文中給出了中央銀行及一般銀行征收鑄幣稅的數量公式,并討論了二者在征收鑄幣稅方面存在的競爭關系,由于中央銀行征收鑄幣稅的能力隨著貨幣乘數增加而減弱,其它銀行的征稅能力則隨貨幣乘數的增加而增加,而正常經濟體系的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是有限的,因此總的征稅能力也是有限的,中央銀行通過降低貨幣乘數就可以增強征收鑄幣稅能力,其它銀行則相反。
3.描述了對外貿易中鑄幣稅轉移的一般過程,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的本質是貨幣當局向本國人們征收的鑄幣稅。
參考文獻:
[1]王俊,肖建華,周潤寧.現代鑄幣稅理論研究綜述[J].統計與決策,2005,(14):130-132.
[2]易綱,吳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昌.貨幣銀行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