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05:05: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周日晚點名;思想政治教育;舉措
G711
當前,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已成為高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而如何建立合理的、常態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促進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這對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和專業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全國大部分高校,特別是獨立學院,為了更有效的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紛紛推行周日晚點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高校周日晚點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理論和實踐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研究周日晚點評思想教育的內容,探討周日晚點名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必要性以及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開展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教育活動必要性
1.是黨的教育根本任務的目標要求
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根本任務為目標。在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對于培養后備人才的主陣地――高校來說,更應當貫徹和實施這一教育根本任務。高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只重視專業素質教育,更應該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至重要位置,兩手都要抓,兩手都重要。要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道德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作為開展思想教育的核心內容,定期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有效進行職業定位。
2.是高校開展思想教育建設的總體需要
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符合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需要,對于學校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教育活動,主要包括兩個途徑:一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另一個是日常的思想動態的交流與把握,兩者統一服務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建設。
3.是高校提高管理、運轉成效的需要
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是高校提高管理效率、保持良性運轉的需要。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學生數量龐大,是人群大量聚集的場所,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梢哉f,對學生管理成效的好壞關系到學校的秩序穩定和長遠發展,關系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更關系到全體學生的人身安全,是一個非常復雜和嚴峻的問題。而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則為高校的管理提供了一個便利、有效的途徑,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能夠提高他們的遵紀守法意識和安全意識,模仿遵守學校的各項故規章制度,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二、創新舉措,推進周日晚點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開拓思路,采取多種舉措
高校在推進思想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開拓思路,創新方式方法,采取了多種措施,保障了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的效果實現。首先,明確晚點名主題教育教學大綱,主題教育內容,構建了以專題教育為主導的教育體系,可以把周日晚點名對學生的主題教育作為每個在校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確保學生參與。其次高校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應從本校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性格特點而制定的。從學生入學到大學畢業,不同學期對學生的教育內容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新生則主要圍繞適應教育,生涯規劃教育、行為養成教育進行,二、三年級則主要圍繞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綜合技能培養教育及情感教育來展開,畢業班學生則主要圍繞創業就業教育、職業道德及社會公德這個重點內容展開。
2.重視教師隊伍培訓,提高思想教育質量
要構建完善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體系,必須要重視對師資的選拔和培養。可以組建了以黨政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的教師隊伍,讓大家積極參與。其中,黨政干部指學院(系)的領導、黨支部書記、組織部長和宣傳部長,他們是學校的管理層和領導層,是黨的思想、方針、政策的傳達者,對于學校思想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向具有明確的引導作用;思政課教師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肩負著傳遞思想,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的任務,對思想教育課程建設具有基礎性的奠基作用;而輔導員或班主任是具體思想教育活動的執行者,他們與學生經常接觸,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日?;顒影盐樟私廨^多,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思想教育方案,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收到切實有效的教育效果。
3.完善制度,構建多重保障
高校周日晚點名思想政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具體組織和實施過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針對性、時效性,需要完備的制度做保障,構建多重保障體系。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周日晚c名教育制度、形成完備的監督檢查制度、激勵制度,才能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晚點名教育制度是高校對學生開展日常管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對于教育的主題、目標、內容、評價體系等,這是教育教學制度的重要內容,這些一旦形成制度,就必須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監督檢查制度對晚點名主題教育具有監督與促進作用,合理、有效的監督檢查制度,能夠有效的推進和完成各項任務,真正督促各項工作的落實,保障思想教育活動活動全方位、高效率進行;而激勵制度則是這項工作有效促進方式的重要方式,當激勵機制明確建立后,不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會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幫助他們將精力和注意力集中至日常的教育和學習活動中,從而發揮教育與被教育者的主體能動性,更加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取得實效。再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為例進行分析,該高校自建立以來,便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為中心工作來抓,尤其是一直貫徹實施了每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活動,將其作為一種制度長期堅持,學校針對活動的實施,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健全完善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不僅重視主題內容的選取和規劃,也重視對活動開展成效的監督和檢查,并通過定期開展輔導員或班主任主題教育競賽活動,以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了周日晚點評教育活動的深入探討及規范化發展。
高校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活動為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學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全新的平臺與途徑,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管理實效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挖掘、開發和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將周日晚點名主題教育落到實處,增強高校思想教育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終推進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提高與成長。
參考文獻:
思想政治教育與一般的教育存在區別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懲罰教育又是怎樣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呢?文章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懲罰教育方法是存在其合理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繼承
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方法由來已久,在教育中也起到了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懲罰教育法的運用經過歷史的驗證,是可行且有效的。在抗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政權存亡的工作。因此,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成為勝負的關鍵。懲罰教育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行作為開端的需要。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說過:“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過錯而是為的要使他們日后不去再犯”。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樣才能使犯錯者不在去犯錯或者說不再去犯同樣的錯誤呢?那就是對受教育者不良行為實施懲罰。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因此,既然行是知、情、意、信的外顯,那么改變外顯的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在的知、情、意、信也必然要隨之改變,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能把行作為開端的原因之一,懲罰教育法則正好符合以行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開端的需要。懲罰是一種具有威懾性的手段,在教育中則轉化為對學生不端行為的威懾作用,有對行為人本身也有對行為人周邊人群的威懾。懲罰主要針對外顯的行為,通過行為的改變從而引起思想意識的改變。懲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只有具有藝術性的懲罰才能使學生從自己的行為中認識到本質錯誤,從而改變內在認知,由好的認知再上升到良好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最終產生良好的行為。
(二)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需要
社會化是社會學的名詞,不同的研究學者對社會化有著多種解釋。布盧姆認為:“個人為了以一個多少有效的成員的身份,參與某個集團和社會而對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傾向進行學習的過程就叫社會化?!薄渡鐣睦韺W》認為“社會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個體形成適應于該社會與文化的人格,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根據這兩種解釋,總結地說:“社會化就是一個人學會適應社會的過程?!彼枷胝谓逃菐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德和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所必須的良好品質。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正確使用懲罰教育的路徑
既然懲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合理的,我們就應該善于運用它,讓其發揮最大效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是,以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懲罰教育大多從其特點,功能和懲罰教育的手段等方面入手,并沒有真正指出如何正確使用懲罰教育法。文章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確使用懲罰教育必須要做到幾點。
(一)抓住時機,一擊即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時機一直是一個研究的話題。在什么時候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認為,這主要取決于運用哪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就必須在不同的時間使用,猶如病人用藥,不同的癥狀在不同的時間就必須使用不同的藥。懲罰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使用時,選擇好時機非常重要,時機選的好事半功倍,時機選的的不好事倍功半。
(二)明確目的,教育為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程,它進行的并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懲罰教育法亦是如此,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不是為了懲罰學生本身,而是懲罰學生身上發生的不良行為。
(三)力度適當,防止“兩用”
《周易•系辭下》認為“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懲罰教育,懲罰一定要適當,要注重對懲罰“度”的把握。質量互變關系指出:“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促成質變,質變又會開始新的量變?!痹谒枷胝谓逃^程中使用懲罰教育需要尊重質量互變規律,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懲罰的“度”,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而不失教育本質。把握懲罰的“度”即懲罰“泛用”和“濫用”兩個問題,泛濫無度的連續懲罰是可怕的。同時,從心理學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懲罰的威懾力將會隨著懲罰的頻繁使用而逐漸減弱,只有當懲罰構成一種威懾而存在時,才會保持它的全部力量。因此,過度的懲罰教育會適得其反。
(四)根據實情,選對方式
【關鍵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的成就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快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不斷結合學生的需要,不斷與時代的要求同步,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
第二,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實踐練習,并且采取精品課程等先進性教學方法;
第三,專業教師人數逐漸增多,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按國家一比三百五的比例配置,骨干教師的培訓和一線教師攻讀在職碩士的熱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
第四,課程體系的設置更加完整。新課程在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對有關的課程進行整合,減少重復課程,精煉課程內容,是課程體系更加科學。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上的不足
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也揭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還不夠合理。關于“兩課”的內涵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不理解其內涵,學校領導不重視,“兩課”的內容門類過多導致教學課時緊張,并且也與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存在大量的重復。學校領導在本學科的科研和建設上經費投入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建設缺乏資金支持。
(二)高校所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滯后。目前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大多偏重與理論的介紹和歷史的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思想政治的實踐性和生活價值,加之,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種類較少,各教材的編制又采用同樣的模式,相同內容的相同方法介紹,使得學生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學習中產生視覺疲勞,似乎在不斷的接受相同的內容,學習興趣不高。
(三)教學方法仍以灌輸式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形式仍表現為灌輸式教學,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口中的知識和書本上的理論研究成果。這種方法無法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認知需求,缺乏針對性和實踐需求。
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教學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必須堅持服務學生和以學生為本,并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開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注重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中遇到的困難,服務于血紅色呢個的生活和成長,以是否有利于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與否的關鍵。做到在服務中育人,通過改變教學改革相關人員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實實在在的教育,變為關愛學生成長的教育,成為吸引學生的教育。
(二)教學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靈魂。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改”、“二突”、“三進”的教學內容體系?!耙桓摹敝傅氖歉淖円酝枷胝谓逃慕虒W內容淺顯單調的不足,具體指改變以往關于學生思想發展和生存方式的教育不夠完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比較單薄的地方,在教學中既要用科學的精神又要同時采用人文精神教育學生?!岸弧敝傅氖峭怀鏊枷胝谓逃挠斯δ芎屯怀鼋虒W內容的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用的觀點對學生思想的指導,將會學生做一個品德高尚、專業過硬的人。
(三)教學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改革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一多”、“二新”和“四式”的教學方法體系?!耙欢唷敝傅氖侵杆枷胝谓逃虒W要對傳統課堂進行揚棄,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合學生的新型教學形式?!岸隆敝傅氖撬枷胝谓逃虒W要采用新的教學工具和多樣化的教學環境。隨著電化教育的發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教師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恰當使用多媒體,使多媒體技術為對教學起到恰當的補充作用?!八氖健敝傅氖轻槍Σ煌昙墝W生的思想發展狀況開展不同的教育模式
(四)師資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保證。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學生的榜樣。培養一批堅信、具有深厚的理論和認真踐行馬克思理論的教師隊伍,是成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堅定的信仰是首要保證,只有堅定的信仰才會認真學習理論,才能靈活準確地傳授理論知識,認真踐行理論的教師其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和榜樣力量是學生最好的學習教材。因此,在新時代,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改革,必須解決好思想政治專任教師的素質問題,必須采用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品質和專業知識,培養一批了解中國國情而學貫中西的理論家,開展勇于創新的學科帶頭人,發展專業素質優秀積極進取的青年骨干教師。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隊伍才能突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瓶頸,取得不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建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4).
[2] 俞玲,雷儒金.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J].理論月刊,2006(02).
[3] 鮑宇科.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06(29).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對基本概念的明晰和規范,是任何嚴肅的科學思考的前提。對于理論性、抽象性和應用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研究來說更是如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名定義”的工作,不僅需要框定和闡明它的含義,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比較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廓清和明晰它們之間的外延邊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獲得科學性的一個基本條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含義
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學科意義上的“范疇”最早出現在哲學領域,是人類思維關于事物本質關系的基本概念,具有“一般范疇”的意義,并逐漸成為各門具體學科范疇理論發展和建設的學理依據。在學習、借鑒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它是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帶有階段性特征的理論成果,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工具。對于這一含義,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它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理性規定。作為思維邏輯的理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有主觀的形式,也具有客觀的內容,它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客觀現實,是人們對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材料的科學分析和邏輯加工,并以其特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運動轉化和普遍聯系中歷經實踐檢驗形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特征、規律等的精確表達和理性規定。第二,它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思維工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以其獨特的邏輯思維形式,發揮著認知、表達、解釋本學科理論規律與對應實踐發展相切合的重要作用,成為認識和把握學科理論的邏輯出發點。另一方面,它又以“紐結”和“網”的方式聯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并通過其自身具有的衍生性、拓殖性和建構性,不斷推動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成為學科理論體系建構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呈現出較強的工具理性。第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產生、驗證和應用。因為植根于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才能在發展中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和闡釋,而人們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才能正確地對其及其所構成的系統進行檢驗。此外,它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更要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以范疇為基點和切入點來深化和創新學科理論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學理應用和實際轉化的著力點和應力點,也是其價值所在。第四,它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與邏輯發展的統一。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思維內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發展是這樣的一種歷史順序:從表現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發展階段上的關系即最簡單的范疇開始,逐漸向較高發展階段的較復雜的、成熟的范疇過渡,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其所構成的學科理論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發展進程的一致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專門用語,即用來指稱和描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的約定性語言或符號。簡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行話”,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聯系。
第一,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有一定的共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反映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最一般的“謂詞”,用來銘記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一般本性、共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主要以特定的“詞語”或“符號”來標記、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概念、范疇及理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文字指稱”。第二,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網上紐結”,承載學科理論信息,蘊含學科理論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話語載體”和“敘述方式”,具有認知、分類和表達學科理論的工具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專門用語,是指稱、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語言用料”或“語言符號”,發揮著描述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單元和學科理論體系的作用,同樣具有工具性。第三,二者的形成和存在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出現和使用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規范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中的概念、理論等需用它來指稱或表達,據此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也就不得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來說明或指稱了。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說明和確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中“物之為物”的理性規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形成與存在的邏輯前提和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形成與存在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性規定的支撐和確證。二者具有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區別。
第一,二者有本質規定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諸要素及其關系的簡化或規定,反映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約定性語言或符號,更多的是一種主觀層面的指稱和表達。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稱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用語,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則是對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說明。第二,二者表達對象的范圍不同。一般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就其描述、說明的某一方面而言,可稱為“某類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重要范疇等;就其描述、說明的整個研究對象而言,它又可統稱為“某學科范疇”或“某理論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的專門用語,只限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表達,因而一般不會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術語”“重要術語”“具體術語”之說。第三,二者各自具有的功能不盡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維的邏輯形式和認識工具,至少有指謂、分類、建構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指謂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所概括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性質、關系、規律等內容的客觀存在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分類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對研究對象本質屬性、關系特征等本質規定的區分歸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建構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過自身的邏輯推理、演繹來拓展完善自身范疇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門用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理論等物質載體或語言用料,其功能傾向性的表現為指稱和表達。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某種屬性與關系的思維形式。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聯系。
第一,二者都是學科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性質與關系的概括和反映,是我們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本要素與工具。二者都是在實踐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和現象的某種歸類劃分和概括總結,反過來又在實踐中為人們服務,通過有機的組合統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建構之中。對它們的認識和把握越深刻、越正確,我們就越能接近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所面臨的客觀現實。第二,二者都是學科知識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任何學科都有自己專屬的概念和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大廈的“基石”和“支柱”,是學科理論思維和學科建構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概念和范疇相互貫穿、滲透,按照一定的內在關系建構起來的。而任何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范疇只有作為系統整體的一個有機環節,才能在與其他環節的相互區別和聯系中獲得自身應有的意義及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以學術為業”的現代化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范疇的研究日益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建立起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系統,這越來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學科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區別。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高級的邏輯形式。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但二者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的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與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是學科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方面、某層次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反映,因而簡單的、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而那些能夠說明存在的統一性,即從整體上表示普遍聯系和準則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也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統攝著屬于這個范疇的一系列層次不同的概念,并通過這些層次不同的概念來反映和表現學科范疇體系的內在關系,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深刻、更具普遍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問題不純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二者反映抽象的角度和致力解決的問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概念的定義及其規則,即通過定義來揭示它所反映的某一問題的本質及關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僅涉及學科理論中各種概念的定義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要從各種概念中抽取出內涵豐富、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用他們來網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范疇體系,并以此拓建和完善學科理論體系,認識、發現和運用學科理論規律。
四、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從總體上看,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聯系密切、緊密結合,但從具體的存在和認識過程來看,二者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聯系。
第一,二者反映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的客觀內容。列寧指出:“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1](P151)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從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實中吸取經驗和內容并將其加工、上升為理論的形態或觀念,再經過不斷地轉化、檢驗和改造,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范疇、規律等理性認識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所以客觀和必然,之所以能夠成為認識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邏輯工具,是因為它們再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現實及其關系,這一點對二者來說是共同的、無條件的。第二,二者都以探求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為己任。思想政治教育學每一范疇的形成和確立都標志著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的一定階段和環節,不同的階段和環節始終處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過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和反映,我們在認識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過程中,會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有秩序、有規則地排列組合形成認識之網,處于揭示規律的不同過程和階段,發揮著自身應有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區別。
第一,二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范圍和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側重于從整體的一定范圍、階段、層次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整體的個別特性、關系的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認識過程中的一些小的階段或范圍,較為具體、生動。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則側重于從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來反映本質關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本身的決定性關系、動力和方向,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性認識和把握,較為宏觀、深刻。第二,二者在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常表現為一種概念的形式,以一個或多個概念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階段或過程中的本質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要揭示概念之間的本質關系,就要把一個概念同另一個概念進行比較。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一般表現為一種判斷的形式,通過若干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有機結合,從整體上來反映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第三,二者發揮的作用不同。從前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總的、整體性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具體的、階段性的認識,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作用的程度較強,適用的范圍較大;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用的程度較弱,適用的范圍較小”[2](P48)。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比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揮的作用更為穩定和持久。綜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內涵的研究,闡釋和規范真正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質和富有闡釋效力的范疇內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體現學科性和獲得科學性無法繞開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論創新和突破的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含義;標準;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可以準確地了解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狀況,及時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作出實事求是的、準確的信息反饋,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進展情況,進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決策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總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它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和目標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含義和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總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為依據,根據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客體的實際,運用有效的評價技術和手段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它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長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正確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范疇應充分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核心是對社會效果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從評價形式上看是針對思想政治活動所產生的全部效果進行檢驗和鑒定,但實質是以社會效果為核心所進行的價值評價。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包含著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不斷地改造人的主觀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主要標準是看人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滿足社會對其培養、塑造人才的需要,滿足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通過改造主觀世界來改造客觀世界。具體內容包括: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和社會心理是否形成,擴展到什么程度。因為一個生活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的人,很容易融入到這個環境中,從而表現出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圍繞著這兩方面展開的評價,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核心內容。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手段和方法是通過運用有效的測量、評價技術和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科學、客觀的價值判斷。有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虛活,很難用一定的指標來推進實際工作,很難用一定的標準去衡量好壞優劣。然而?,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證明知識的邊界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了,各個門類知識相互隔絕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因而,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上,可以吸取并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的相關知識,通過采取實地調查、查閱文獻資料、聽取有關匯報以及相關測試等,運用統計分析的手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處理,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實際,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內在本質。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效果及其產生的社會效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目標是教育設定的“靶子”。任何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都必須遵循教育的規律和社會的實際。目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當前社會的實際以及客體的覺悟程度、道德水準、文化基礎和社會經歷等方面,要把理想與現實、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結合起來。就制定目標的內容而言,既有理論方面的又有社會實踐方面的。理論方面包括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定和措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等;社會實踐方面包括社會風氣、人際關系、文化氛圍以及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等等。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在建立一個科學、全面的信息反饋系統。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理評價和科學判斷,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決策依據,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高,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標準
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認識是做好評價的基礎。只有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標準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評價之間確立科學互動、相互促進的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標準的建立中,我們應當從數量與質量、短期與長期、隱性與顯性、有形與無形等多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性的、全方位的評價。具體包括:
1堅持以定性評價為主,使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以人為對象的教育活動,主要解決的是人的思想、觀點、立場等問題。因而其效果的評價不同于經濟效果的評價,不能用簡單的數據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性質可分為:第一,正功效,即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第二,零功效,即對教育對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微乎其微;第三,負功效,即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起到了消極的作用。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更多的要采用比較的辦法來體現,或者是與歷史比較,即縱向比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現一個發展的趨勢;或者是與系統比較,即橫向比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與系統形成了教育合力。這些比較是很難用精確的數據評判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產品“精神成果”是很難量化的,其效果的評價只能是近似的模糊值,如好、較好、一般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確的數量關系,這在事實上并不可能。定性評價的缺點是評價結論的模糊性,有時候很難反映出對象之間的差異性,因而容易產生“千人一面”的結論。因此在定性評價的同時還要注重定量評價,唯物辯證法認為,沒有無質的量,也沒有無量的質。離開定量評價的定性評價,容易使認識停留在模糊的階段;離開了定性評價的定量評價,也難以對數量作出科學的評價。因而,必須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結合。不僅如此,成功的定量評價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定性評價的基礎之上。因為只有對人的思想行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質的規定性有了正確的把握,才能恰當地選擇各項變量,設計量度的指標,建立科學的系統模型,方能對這些變量進行評估。因此,必須堅持以定性評估為主,使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相結合。2堅持以動態評價為主,使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延時性的特點,決定了對其效果的評價不能僅憑一時的考評情況就對其下結論,而應將其置于總的發展過程中去進行評價和估量。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其作用產生的效果與其實施的過程并不具有同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在實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才得以體現出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應該經常性、動態性地進行,應當注重指標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積累。
當然,在進行動態評價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靜態評價,這種評估是把評估對象放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通過橫向對比,對其效果作出相應的價值評判,否則就很難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的效果,也很難為下一階段的任務提供科學的依據。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穩定都是相對的,而變化是絕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也遵循著此規律,它既要了解受評對象的現實表現,以便作橫向比較;又要了解受評對象的歷史發展,以便作縱向比較,這種橫向和縱向、靜態和動態的評價手段才是全面的、科學的評價標準。而以動態評價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處于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進。因而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從教育所設定的目標出發,也要注重教育的實際效果,同時,我們更要看到其將來的發展趨勢。堅持以動態評價為主、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3堅持以隱性評價為主,使隱性評價與顯性評價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時具有可感知的外在形態,但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潛在的。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顯得尤為如此,“立竿見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教育客體思想的轉化,對教育的理解、接受直至轉變為行為,需要一個過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體現出來,有的卻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教育客體來說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而作為教育客體,其思想的發展變化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不到一定的質量積累和達到一定的時機,一般不會呈現出顯著的變化,它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得以體現,而且時間越長,體現得越充分。有時從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不見成效,實則潛移默化,一旦發揮出來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因而,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評估時,就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眼前,而應該放眼未來,立足長遠,對其潛在的效果應予以充分的考慮,應堅持以隱性評估為主,即主要看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是否真正內化成了個人的意識。
另一方面,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來看,其包含著兩個目的:內化和外化,即輸入和輸出。內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如何將輸入的信息輸出,其輸出的結果如何,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評估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實際工作中,人們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即有大量的輸入,卻只有小量的行為輸出;或者是有大量的正確輸入,卻導致了錯誤的行為輸出。因而我們在進行隱性評估的同時還應該重視顯性評估,力求做到目標與效果的統一。堅持隱性評價和顯性評價相結合,以隱性評價為主的評估標準。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和社會政治問題的具體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目的是為了比較客觀看待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除形式主義的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扎實可靠的客觀基礎之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的開展。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成績的肯定,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依據??茖W、客觀、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勞動成果,認識工作中的差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得到發揮。并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幫助我們認清工作的指導思想、內容、原則、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問題,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正確與否的反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科學,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其體系就不完備。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進行效果的評價,能及時獲得有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實施情況的信息,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并根據獲得的信息調整或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情感屬性;情感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5-0093-04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外在表現,更是表征其存在合理性的根本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正確認識是實現其價值的前提和基礎。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學界雖有各種認識,但無外乎社會功能論和個體功能論,社會功能論是“社會需要論”研究方法的必然結果,個體功能論是“人的需要論”研究方法的自然結論。但無論是社會需要還是人的需要,都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解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基于功能的哲學理解,嘗試從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探究其情感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內涵
哲學上,功能是與結構相對應的一對范疇,它主要是從事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來揭示事物的聯系和發展的概念。功能是指事物作用于他物的能力,功能與作用是從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過程,就事物本身而言,是指其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就此事物與他事物的關系而言,是指他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因此,功能有兩個義項,即指事功與能力和功效與作用。事物的功能取決于多種因素,不同的層次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來說,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元功能”,事物的功能首先取決于組成該事物的要素之性質,事物內部的任何一種要素,都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獨立性,從而就有某種相對獨立的功能。一個要素在孤立狀態下不依賴于整體而具有的功能稱為“元功能”。第二,“本功能”,也就是組成事物各個要素的“元功能”的機械和。第三,“構功能”,也就是事物的結構所形成的功能。因此,事物的功能是要素產生的“本功能”和結構產生的“構功能”之和。整體而言,功能就是指事物各要素的構成方式以及該事物與他事物發生聯系時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和產生的效果。
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各要素的構成方式及思想政治教育與外部環境之間發生聯系和關系時所表現出的特性和產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組成?!北疚膶λ枷胝谓逃饕氐臉嫵煞绞剿a生的情感功能的理解選取的是“元功能”的理解方式,即思想政治教育各組成要素的情感屬性所表現出的情感能力。對思想政治教育與外部環境的關系的理解選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的兩個方面,分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組成要素所具有的情感屬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情感作用,具體表現為評價作用、調節作用和強化作用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具體構成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人,其情感屬性顯而易見,但是具體到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這一特定職業的人,其情感屬性,首先,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愛以及由此產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因素,其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愛和由此產生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人生價值的重要表現。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是體現其本質力量的對象性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表現其本質力量的對象性活動中,充滿激情,充滿熱愛,進而進發出深沉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才能更好的體現其本質,實現其價值。其次,是教育者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目的的認識和理解中所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所蘊含、展示的理想、信念的篤信感。教育者對所教內容的信仰和支持對受教育者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滲透力和感染力。受教育者會從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無限熱愛中感受到教育者所教授知識的價值和魅力,從而自覺的接受教育者所教授的觀點。最后,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發自內心的尊重、關心和愛護的情感。這是良好師生關系得以建立的心理前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特有的理論性以及灌輸方法的使用,師生之間是一種“我說你聽,我打你通,我令你聽”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實質就是把受教育者當成“物”、“美德袋子”和“知識的接收器”,進而教育者也把自己抽象化為知識的傳輸者和靈魂的塑造者,其結果只能是師生之間的疏離,教師成為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布道者,學生對他們敬而遠之,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教育者對教育對象滿懷關心、充滿情感,教育者才會俯下身子,敞開心扉,不僅讓學生走進自己的心里,也讓自己走進學生的心里。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發自內心的尊重、關心和愛護的情感,是打開受教育者心房的一把鑰匙。我們的革命先驅正是靠著對人民群眾的尊重最終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獲得了革命勝利。在大革命時期要求廣大黨員,“到你那熟悉或不熟悉的鄉村去,夏天曬著熾熱的太陽,冬天冒著嚴寒的風雪,挽著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么,問他們需要些什么”。正是對人民懷抱深情的肺腑之言。
2.受教育者的情感屬性
同教育者一樣,受教育者作為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情感性的存在,情感在受教育者的生存和發展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扒楦袑τ谌说陌l展而言是一種基礎性的質料,它與生俱來,不斷發育成為支持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的基礎性,內質性材料。”因此,受教育者情感的健全和豐富是教育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支持性條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里,受教育者的情感屬性。首先,表現為受教育者基本的生命情感、必備的道德感和必須的幸福感的存在。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是人作為自然生命體的一種必要的心理準備;道德感是人作為社會人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能夠有效遵守社會規則,開展社會活動的必要心理前提;幸福感是人作為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有效融入社會,享受生命的一種心理基礎。其次,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要想改變舊的、不合時宜的思想,接受教育者所傳輸的思想,就必須打開受教育者的心門,打開心門最合適的途徑就是以心
換心,而這里的心就是人的情感,只有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信任教育者,他才可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者所傳輸的信息。再次,是對教育內容的認同感。教育內容不僅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教育者完成其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受教育者只有認同了教育者所傳輸的信息,這種信息才有可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同化和轉化,才有可能成為受教育者自身的觀念。最后,對教育內容的體驗感。改造人們思想觀念的目的是要改造客觀世界,提升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覺的將所學到的理論觀點,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正已有的觀念,實現理性認識的不斷深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可以說,受教育者是否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體驗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憑證。
3.教育內容的情感屬性
教育內容的情感屬性就是教育內容本身所蘊涵和表達的情感。思想政治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主要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著重解決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問題,在目前主要用中國化理論來教育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還是一部充溢人文精神、滲透人文關懷,飽含深切情感的理論。理論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理論的落腳點是全面發展的人。因此,人是馬克思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人是充滿豐富情感的現實存在物,這就要求思想教育的內容必須要關注人的情感世界的發展和完善,更要以人的情感的和諧發展為重要’目標。政治教育主要進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場、政治情感等教育,更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增強人們對黨、祖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共識和深厚感情。因此,政治教育中必然包含有豐富的情感教育,其中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是其核心內容。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規范教育,旨在內化道德規范、形成道德觀念、發展道德判斷、培養道德情感、養成道德行為、提高道德素質。而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動情是德育的關鍵”,道德教育也必然要蘊涵豐厚的情感資源。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者的心理素質,而健康的情感、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健康的情感在心理健康中是一種奠基性的成分。綜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飽含著豐富的情感資源,表達和體現著人的方方面面的情感。
4.教育目的的情感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服務于教育目的,因此,二者在情感屬性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真正按照人的屬性來實現人的物質與精神、科技與人文、政治與道德、生理與心理、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成為‘完整的人”’?!巴暾娜恕笔恰叭艘砸环N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感覺、愿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即通過自己同對象的關系而占有對象?!比姘l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質,當然要占有自己的情感本質,因此,人的情感的全面發展,必須也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屬性,就是要用最能打動人心、激發人情感的方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無論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還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對話法、情感體驗法、心理輔導法,都是充分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屬性而進行的。以情感人主要就是采用感染的方法,所謂感染的方法就是受教育者在無意識和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一定感染體或環境的影響、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情感性是感染教育的主要特點,因此,感染教育就是要利用情感對人的感染力來打動人,使人接受教育者的觀點。導之以行,就是用教育者自己的模范行為去教育對象,感染對象,當然也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去感染教育對象。交往對話法,強調的是教育雙方基于平等、尊重的態度,從各自的理解出發,以語言為中介,以交往、溝通和互動為主要方式,以實現教育雙方更大視界融合的一種教育方法。對話的核心是理解,強調的是對話雙方的心靈溝通和視界融合,而理解就是一種情感和生活的再體驗,因此,情感交往在對話法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當然,情感體驗法和心理輔導法更要重視情感的作用了。
6.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屬性
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體場合的情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是指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而創設的具體情景。作為思想政治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展開而特意創設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生作用的精神氛圍和物質條件的統一體。其中,情境的情感性是主要的,物質條件是服務于精神內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必須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教育對象起著引導和感染作用。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所廣泛采用的情境陶冶法,就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屬性而展開的教學活動。所謂的情境陶冶法,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日的的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帶著情感感知具體情境,領悟教材內容,達成陶冶情感、情達理通,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學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更是蘊涵豐富的情感資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情感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從人的活動的視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是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的主體性活動?!比说纳腥乇憩F,即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依托于人的自然生命、以社會生命為內容來完成精神生命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建構過程。所謂人的思想品德結構,是一個以世界觀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為三個子系統的多種要素構成的具有穩定傾向性的整體?!叭说乃枷肫返陆嫽顒幼鳛槿说囊环N特殊的活動方式,是主體以改造自我主觀精神世界、發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目的的自我建構活動,是主體不斷為自己確定理想自我,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边@個過程要經歷確立理想自我、獲取客觀信息、建構觀念世界和現實生活幾個階段,其中,建構觀念世界的過程是人的思想品德建構的關鍵環節,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情感活動來完成的,表現為主體對思想道德文化客體的認識、接納與強烈的追求和實踐愿望?!睆倪@種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就是一種情感存在和情感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是一種特定情感培育活動,這些特定情感主要是指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屬性的情感,包括義務感、羞恥感、榮譽感、幸福感、政治使命感、愛國主義情
感、道德責任感、友誼感、自尊感、自信感、羞愧感和感恩,等等。因此,作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情感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具體表現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活動初期的評價作用
作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活動初期首先起著評價作用,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傳達的信息進行評價。評價活動作為人們的一種意向性心理活動,是對客體滿足或符合主體的某種利益和需要進行的感知和判斷,它建立在主客體之間價值關系基礎之上,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功利性和合目的性。而情感的這種評價作為一種主體感受、體驗的自然流露,它體現著人們對一定社會所倡導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一種直接感知和領悟。它是受教育者對客觀的道德事實、政治現象是否符合主體需要的一種情緒體驗,是主體內蘊的道德需要、政治要求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反映。因此,思想政治情感就以喜悅、幸福、失望、焦慮等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情境、教育目標進行評價,當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要素能夠適應和滿足受教育者的某種需要時,受教育者就接收教育,反之,就拒絕接收教育。因此,情感的這種評價或者過濾作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如果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積極的情感體驗,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根本就無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世界,也就談不上外化的實現了。
2.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教育中期的調節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要素在經過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的初步評價和過濾之后,進入到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和心靈世界,而只有進入人的情感世界的知識才有可能轉化為人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一種價值教育,它使受教育者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知識形態上看就是評價性知識。“評價性知識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價值經驗,包括社會道德準則,理想,審美意識、情感和趣味、科學價值、理想,等等。這種知識一旦被個人理解,并喚起相應的感情,便會以多姿的形式存在于個性經驗中,成為人的內在需要、情感追求的價值目標,并調節其活動――把所獲的價值經驗作為價值尺度,調節、改變、完善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創造新的現實?!币虼耍栽u價性知識進入受教育者心靈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由于已經經過了情感的過濾,也就是說,已經喚起了相應的情感,所以,這些帶有情感印記或者情緒記憶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便沉淀為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情感追求的目標,自覺調節著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引導著受教育者繼續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同時也開始了初步的自我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學術性探討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與差異性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 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學術研究 淺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術論文的選題問題 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家園 中國傳統文化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中的作用 走向主體間性: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與重構 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意識形態性與學術性的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引進西方公民教育傳統資源的現實問題 淺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 對傳統“灌輸”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 傳統文化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 對網絡時代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研究 傳統文化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12] 李輝.論“以理服人”和“以學養人”的辯證[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24,123.
[6] 熊彼特.從馬克思到凱恩斯[M].韓宏,蔣建華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20.
[8]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J].每周評論,19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