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4 19:02: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生活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發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并要求學生發表學習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發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二、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導入的生活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如圖,A、B兩鎮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學,經費已有著落,但學校選址上有爭議,為了交通方便,決定建在公路旁,A鎮人希望建在C處,B鎮人希望建在D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予調解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鎮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后躍躍欲試,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盡善盡美地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興趣的內容及其情節和數據做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我將例題變成一道聯系班級實際的應用題:“在HfJ~JJ舉行的七年級拔河比賽中,規定每隊勝一場得二分,負一場得一分,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O分,那么我們班的勝負場數應分別是多少?”由于學生親身體驗了拔河比賽的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討論問題的氛圍中。
3.練習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練習:霸州二中計劃購置一批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有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購買1O臺以上,從第l1臺開始每臺按7O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3.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后,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后,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數學日記寫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感受與得失,反映學習過程中的喜悅與困惑,便于師生間更好的交流。
1.教學情景的生活化
新課標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到數學的自身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還必須從學生的數學心理規律出發,要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并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接觸面相較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比較狹窄,且大部分小學生還處于思想朦朧階段。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出發,將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資源。如某小學教師在上“百分數”內容時,可以首先問學生:“大家知道我們家鄉宜賓的特產有很多,真了不起,同學們知道都有哪些嗎?”學生自然而言就會說到酒,“同學們知道酒的酒精度數是多少嗎?”“45%”,這時教師繼續詢問“那么還有哪位同學見過類似的表示方法呢?”教師采取這樣的談話方式學生很容易接受,在提到家鄉特產時學生也會感到既親切又自豪。教師從特產聯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類似表示方式,就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貼近生活、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2.數學問題的生活化
無論是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還是實際學習,也都存在著數學知識的應用。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就要聯系實際情況創設出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如某小學教師在講解“乘”的內容時,首先問學生:“周末,小紅和媽媽一起去集市買雞蛋,一共有20個雞蛋,每個1元,那么同學們算算小紅媽媽買的雞蛋一共有多少錢?”這種在集市上賣雞蛋的例子就是取自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這樣的學習,見微知著,有本有末,學生的學習熱情度高,易于掌握。
3.數學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數學課堂上將兩者進行結合,可以更大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大部分小學數學來說,聯系日常生活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大部分小學生上學都是步行或者騎車。教師便可以要求小學生測算出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程,運用“速度”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出從自己家中到學校的騎車速度和步行速度。這樣,小學生就會逐漸明白數學應用于自己生活的關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模式的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環境和氛圍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為枯燥的,所以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上,要盡可能的考慮全面。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尊重客觀的條件,打造符合小學生生活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教學模式體現生活化,主要就是針對小學生所處的客觀條件進行開展。例如“植樹問題”的相關內容在進行講授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親自的進行實踐和操作,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學模式和手段的創新,對于開展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生活教育;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
根據現代中國社會的實際,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決定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敝挥泻蜕鐣钕嘟Y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點。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見,生活化已成為現代教學的大勢所趨。英語教學應該貼近生活,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受的程度就越高。與生活密切相關,每天重復出現的生活內容,會使低年段學生感到親切,從而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反之,學生容易遺忘,甚至會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創設生活情境,把教材內容融入日常生活用語,使學生容易對所學產生共鳴。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現代學生的生活實際,為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利于低年段學生接受。
1、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善于展開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從學生自身以及其熟悉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層層展開。
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胖瘦,身體部位,喜好和能力等等。例如,I’mBill.I’msixyearsold.Icanreadalittlebook.Look!Thisismymouth.Theyaremyeyes.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的生活內容包括家庭成員,職業,家庭用品等等。學校的生活內容,包括文具,教室,圖書館,操場,老師和同學等等。社會生活包括購物(有關蔬菜、水果、肉類和衣服),旅游等。
在教水果這一課時,除了學習課本上原有的lemon,apple,pear,peach,orange和banana外,我還增加了在超市常見的mango,mangosteen,longan,watermelon,durian,strawberry,pineapple,grape和lychee。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圖片,讓學生看了浮想聯翩。當看到真實的水果時,他們更是垂涎欲滴。我制作了一個表格,Whatdoyoulike?Whatdoesyour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like?先讓學生回家調查,再回到課堂作報告。走向社會去體驗、感受、創新,回歸學??偨Y、評價、提高,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思路,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化。
2、利用節日,體會英語
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泵糠旯澣?無論是中國傳統的還是外國的,元旦、婦女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中秋節和圣誕節等節日,我都會向學生致以節日的問候,并簡單地介紹一下節日。比如,在圣誕節期間,介紹平安夜、圣誕老人的來歷,唱唱JingleBell和SilentNight等歌曲,互相贈送圣誕卡片,與學生共同體會國外的重大節日氛圍。在母親節的來臨之際,我讓學生親手制作卡片,寫上HappyMother’sDay,表達對母親的愛意,同時,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樂趣。
3.捕捉即時的生活素材
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是最真實,最直接的教學素材,教師可抓住時機,合理加以利用。有一次,我剛剛引出“Comein,please.You’reverylate.Don’tbelateagain.”這時,一個遲到的學生出現在前門口。我向她招了招手,說“Comein,please.”然后指了指墻上的時鐘,說“You’reverylate.”最后皺了皺眉頭,擺擺手說,“Don’tbelateagain.”全班學生都笑了,更好地理解了這三句話的意思。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我想,學生應該很快樂地接受了這份禮物。
4.教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對學生的現實生活或將來有實實在在的意義。在教26個字母的時候,我帶了幾件不同尺碼的衣服展示給學生看,告訴他們L(大碼)、M(中碼)和S(小碼)的涵義。還找了一些現代社會常用的英文縮寫讓學生猜猜其意思:USA(美國),UK(英國),UN(聯合國),H5N1(禽流感)等等。教師應該時刻想著怎樣把教材內容化為實際生活,同時又能將實際生活引入教學過程中。
二、課堂創設生活化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以及理解起來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設計富有情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
1.鼓勵用英語問候,營造學習英語氛圍。
開學見面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學生,“我是你們的英語老師,以后就稱呼我為MissZeng”。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給每一個學生起了英文名字。不管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每次見到學生,我都會主動打招呼,“Goodmorning,Andy.”“Hello,Alice.”漸漸地,學生會用英語主動地大聲向我問候,“Goodmorning,MissZeng.”我還鼓勵學生之間也用英語互相招呼,問候。當英語問候能夠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生活化英語也就成為現實了。
2.在教學中增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學習五官單詞時,我讓學生畫畫自己的臉,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用英語介紹:Look!Thisismynose.Theyaremyears.有的學生把嘴唇涂得紅通通的,把臉蛋搞得粉粉的,小小的眼睛配上豬八戒的大耳朵,引得全班學生哄堂大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苯處熜枰竽懚鴦撛煨缘靥幚斫滩?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轉換為學生感興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在情趣交融的氛圍中快快樂樂地學習英語。
旋律歡快,節奏感強的英文兒童歌曲深受低年段學生的喜愛。簡單的詩歌,如瑯瑯上口的歌謠、韻律詩等,學生也很樂于學習。在唱一唱,讀一讀中,配上有趣的動作,符合低年段學生學習的特點,learningbydoing.
三、回歸生活,學以致用
1、鼓勵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英語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英語。我經常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發現生活中的英語。比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銀行名稱,BANKOFCHINA(中國銀行),ChinaConstructionBank(中國建設銀行),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中國工商銀行),AGRICULTURALBANKOFCHINA(中國農業銀行),CHINAMERCHANTSBANK(招商銀行),BANKOFCOMMUNICATIONS(交通銀行)等等?;丶艺艺壹矣秒娖鞯呐谱?Galanz(格蘭仕微波爐),S^msung(三星),Haier(海爾),Philips(飛利浦),SONY(索尼)等等??纯慈粘S闷返拿Q:shampoo(洗發水),toothpaste(牙膏)等等。記記公共場合的標語:Nosmoking!Noparking!KFC(肯德基),McDonald(麥當勞)……讓學生明白語言時刻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與生活無關的東西。
2、轉換角色,回家當小老師
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指令,比如,Standup,please.Sitdown,please.Clapyourhands.Showmeyourbook.Touchyourface.我讓學生回家當小老師,指令爸爸媽媽做動作。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體會到生活中英語處處可用。
3、學以致用
語言是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工具,因此,英語教學首先要注意其工具性和交際性的特點,“學以致用”是外語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同樣是語言,學生會覺得學語文容易得多,原因在于,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在生活中時刻使用著。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一般局限于課堂,下課鈴一響,學生就似乎與英語說Goodbye了。這樣,英語當然就變得陌生了。因此,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養成說英語的習慣。能用英語表達的地方,盡量避免使用母語。鼓勵學生努力做到,無論走著,站著都想英語,學英語,用英語,讓英語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為生活所用。
參考文獻:
1.《談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28頁
2.劉愛萍《幼兒園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探究》,昆山實驗幼兒園
論文摘 要:小學數學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師應該把數學教育與生活聯系起來,努力使數學課堂回歸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實現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人人數學觀”。本文從導課、課堂活動組織及實踐教學等方面對小學數學生活化進行闡述,以期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更要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體驗出發,設計和組織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思考、發現和總結規律,并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問題中,鍛煉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努力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能力。
一、挖掘教材資源,搜集生活化教學素材
我國現行的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新教材,內容豐富,形式新穎,以人教版為例,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動活潑的主題圖。這些色彩鮮艷的主題圖,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能夠吸引學生去觀察,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并且這些美麗的主題圖,多數與生活現實息息相關,為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審視這些主題圖,探尋這些圖中所蘊藏的內在魅力、數學知識和素養。通過主題圖提供的素材,把教材的內容以學生數學的生活情境表現出來,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參與性和主動性。這些主題圖有很多是活動類的,為師生提供了一些教學活動組織方式,揭示和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教師還應該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上網、看報紙雜志時,多搜集與教學相關的有價值信息,并及時分類整理,作為生活化教學的有用素材。另外,面對這些素材,教師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應該利用自己的教學思想,對其進行自主的深層次開發和加工,并將其與生活中積累的教學信息資料靈活整合,進行恰當重組,以使教學流程更加順暢,教學效果更佳。
二、課堂教學情境化、生活化,讓學生在感受中學習數學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情境化的知識有利于學習者利用既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對新知識進行順應和同化,有利于新知識的建構。而且,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更差。
首先,課堂導入生活化,從學生生活實際導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要通過自主加工,把教材還原成現實生活,從學生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生活經驗出發,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和畏懼感,幫助他們對新知識有良好的初步認識。其次,課堂例題生活化,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通過對教材中例題的選擇和改編,讓題目更加充滿生活氣息,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讓其親身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通過分組練習、自主討論等方式,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生對自主探究的結論更加信服,而且通過這種活動,能夠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最后,課堂語言生活化,教師自身要注意盡量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鑒于小學生的理解水平,小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學生去理解和學習。
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應用中提升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是數學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長期發展的需要。而且,通過對知識的運用,可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遷移能力的提高。首先,讓學生逐漸習慣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找找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其次,讓學生練習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最后,讓學生學習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把學生常見的情境結合所學知識,編制成富有情境的問題,讓學生學著去思考和解決。
數學來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數學教學包括小學數學教學,也要注意不能失去數學課程本身的“數學味”。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通過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在對身邊生活的提煉和超越中構建起數學知識框架,最終要通過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構建起數學模型,實現知識的數學化。
參考文獻:
[1]鄒勇.尋找身邊的數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我見.科教導刊,2009(27).
論文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模式 意義
論文摘 要:“蛋白質”作為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它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時的一個難點。該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蛋白質的組成、基本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種類及縮合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對于該部分內容而言,均較為抽象,但是該部分講述的大部分內容均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結合“蛋白質”的教學案例,對高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最后在結論中論述了加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重要意義。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進行生活化的教學,這樣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學高效、簡易。蛋白質作為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動的重要體現者,它貫穿了整個高中生物教材,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點。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運輸通道是內質網,內質網對蛋白質進行初加工,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做一步的加工和轉運,并以“小泡”形式通過細胞膜把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而且,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包括兩個階段:轉錄和翻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與氨基酸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一條或幾條多肽折疊、盤繞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本文就是以高中生物“蛋白質”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1.科學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蛋白質”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現實的課堂教學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并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一些問題情境,運用情感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學習生物這門課程的激情,對于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在腦中對該部分的內容深刻地掌握,在教學設計中還要設計知識框架,這樣更能使知識直觀化,而直觀化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貼近生活的一種表現。
2.觀察比較,探求新知
學好高中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觀察對比,這樣才能夠在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探求新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我們每日都在獲取食物,而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質。
首先用多媒體幻燈片為學生展示上述四種氨基酸,讓他們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幾種氨基酸的結構,并思考和討論上述氨基酸有何共同的特點。通過讓學生自主對比觀察、比較與歸納,獲取新的知識,從而達到突出重點以及難點的目的。而且,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能力。
3.借助多媒體,開展探究
我們知道,構成人體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這是由于氨基酸中的側鏈基團R基不同的緣故。那么,這些氨基酸是如何構成人體內的蛋白質呢?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媒體的優勢,增加直觀性教學,以達到化解難點的目的。
4.以情感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只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卻是課堂的主體。而且,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使情感因素融合及貫穿于整個生物課堂。例如通過學習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出如下的習題: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一般不能作為()。A.調節物質;B遺傳物質;C能源物質;D催化物質。教師不能馬上提問學生,也不能立刻說出是哪個答案,而需要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然后進行提問,并讓學生選他們認為正確的一項的理由。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批評,而是主動聽他們自己的想法,這就體現了高中生物課堂的情感性。這樣,一方面可以提供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放電影”式的回憶,另一方面又確立了其課堂的主人翁地位。這就說明了,高中生物課堂也需要“生活化”,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在當前時期下,應該強加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加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符合了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當前時期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必然趨勢;
(2)加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攻克了高中生物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使高中生物課堂更加的高效;
(3)加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促進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雍占高.蛋白質考點專題復習[J].中學生理科月刊,2004(12).
〔關鍵詞〕生活化 數學化 教學 內容 過程 課外 應用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數學學習資源大量的存在于學生的生活?!皵祵W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痹谖覀兩磉叺拇笄澜缰刑N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們離不開數學,之所以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缎抡n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1.發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學習資料: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我們在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并要求學生發表學習心得,上臺演講等。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發掘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材料:包括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校園、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通過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二、使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導入的生活化: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請大家拿一張白紙出來,對折一次,如圖所示折成兩層,如果繼續對折,使新折痕與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想一想,連續對折6次后可以折成多少層,出現幾條折痕呢?如果對折10次呢?如果對折n次呢?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題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難盡善盡美地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我們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對教材中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不感興趣的內容及其情節和數據做適當的調整、改編,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例如:在教學“方案設計問題”時,我將例題變成一道聯系班級實際的應用題:“我校七年級270班23名同學星期天去公園游覽,公園售票窗口標明票價:每人10元,團體票25人以上(含25人)8折優惠,請你為這23名同學設計較好的購票方案”由于學生親身體驗了計劃、計算的全過程,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快就投入到討論問題的氛圍中。
3.練習的生活化:“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在講述函數內容時,我編寫了以下練習:我校計劃每星期購買生活飲用水 桶,市場價每桶8元,現有甲、乙兩家純凈水廠競標,甲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購買200桶以上,從第201桶開始每桶按5折計價;乙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桶均按8折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擇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三、課外應用的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開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剪制勻稱美觀的軸對稱及中心對稱圖案,適當地用在黑板報、宣傳欄上,用在主題班會的布景上,或運用軸對稱及中心對稱知識設計建筑物造型、家居飾物,改變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3.寫數學小論文和日記:如在學了多邊形的知識后,讓學生寫一寫《生活中的瓷磚》,學了一次函數后,讓學生寫一寫《我們身邊的課桌椅》等。數學論文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應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4.制作數學小報:制作數學小報可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有趣的小報形式中去,讓學生輕松地學知識;也可以借機鼓勵那些學得一般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發揮他們的特長;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資料、構思、排版、繪畫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終達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教師要認真耕耘好生活實際這塊“土壤”。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另一方面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使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實現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參與文獻:
[1]徐得治.《數學方法論選講》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中,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①作文材料貧乏,沒啥可寫;②寫出的習作沒有真情實感,枯燥無生趣;③抄襲現象嚴重;④作文長時間停留在一定水平上。⑤語言積累太少,不善于表達。有話說不出,說不好。⑥習作內容、形式等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研究意義:
1、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親近自然,體驗生活,鼓勵他們用自己感官和心靈接觸和感受身邊的事物,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使孩子在寫作中獲得自我生命的覺醒和深刻的成長的快樂。
2、幫助老師找準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1、“習作生活化”:習作,就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寫出來。“生活化”指孩子在學校,家庭,社會上進行的各種實踐活動,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習作生活化,就是要孩子把生活中的點滴,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態度。
2、“指導策略”。是指針對學生習作的現狀,教師采取多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形式進行習作教學,以達到學生明確習作的要求,學會觀察事物,體驗生活并樂于用書面形式記錄下來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目標
1、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養成在生活中觀察、思考、積累,并自覺運用語言文字及時表達自己的見聞和真情實感的良好習慣。
2、以貫通學生豐富的生活與閱讀積累、情感體驗、個體感悟、創新靈動、真情表達為價值目標,努力探索一條“以人為本,人文共進”的小學習作教學之路。
二、研究內容
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以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為切入點,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立足于現實生活,注重教學與學校各學科、家庭、社會等外部各個方面的聯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因地制宜地開發多渠道習作素材的源泉,從而拓寬習作教學區域,不拘泥語文學科,更不局限于每周兩節習作課,體現課內外、校內外、時時處處皆習作,形成多向、積極、互動的,“真、新、活、實”的生活化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
1、申報階段(XX年4月):
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準備階段(XX年5月):
(1)確定研究對象,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各方面情況尤其是習作的習慣、興趣、能力的情況,研究相關文獻。
(2)制定研究計劃。
(3)與小課題研究組指導專家取得聯系,建立博客,結合日常教學開展初步的實驗工作,及時總結前人經驗,調整、改進研究內容和方法。
3、研究階段(XX年6-11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付諸實踐。
(1)學習、積累與課題有關的相關理論,了解同行的研究動態及研究特色,合理借鑒優秀教師的研究成果,從而不斷調整本課題的研究方案。
(2)課題組成員分頭在自己班級上開展實驗研究,探索“小學生習作生活化指導策略研究”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操作體系和評價體系,建構課堂教學模式。
(3)開展各種形式的課題研究活動,如習作教學觀摩課、教學沙龍、習作競賽等。
(4)收集“小學生習作生活化指導策略研究”指導優秀案例及論文。“小學生習作生活化指導策略研究”的階段小結。
4、總結提高階段(XX年12月-XX年1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同時撰寫相關論文。組織課題結題報告會,接受上級檢查、評估、驗收,展示課題研究成果。
四、舉措:
1、指導觀察,豐富生活積累。
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走向大自然,去觀察萬物的興替,去感受春天的氣息,去欣賞鳥兒的歌喉,去調查環境的現狀,去體驗勞動的艱辛……每天主動將自己日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每周交流。通過觀察、記錄、交流,學生們不但占有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寫作素材,而且切實感受到了時時處處有生活,自主觀察、體驗、思考、感悟、表達生活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得到了有效培養。
2、激發表達需求,保持習作興趣。
第一、結合情感需要。當學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就有了傾吐的需要。特別是當學生心情郁悶、情緒低落時,給予合理引導和疏導,以書信、日記等向他人傾訴、咨詢。
第二、利用各類活動。1、文體活動。如參加文體活動后,寫活動過程,感受。2、班隊活動。如召開主題班隊會時,面向全班征集主持稿。3、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
第三、針對臨時事件。臨時事件中往往蘊含著極佳的練筆契機。要珍視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隨時隨地留意季節時令變化、密切關注時事及偶發事件,敏銳地捕捉、開發、利用這些稍縱即逝的課程資源,將練筆需求顯性化。
第四、利用文化陣地??释约杭白约旱牧曌鞅话l現、被肯定,是學生固有的心理需求。而這一需求,恰恰是習作的最佳動力。定期進行作品展示,鼓勵學生積極給學校廣播室投稿,幫助學生習作在網絡、書刊發表,為其創造成功體驗,奠定學生的習作自信。
3、抓讀背,豐富語言積累。開展以“讀背為手段、運用為目的”的讀書教育活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如舉行“好書推介會”、“美文賞析課”、“故事演講競賽”、“好詞佳句背記競賽”、“讀書心得交流”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背記、多積累,多交流、多借鑒,多運用、多創新,努力規范學生的語言,夯實通暢、自由、個性化表達的基礎。
4、加強應用,豐富方法積累。堅持學以致用,結合閱讀教學、日常觀察、社會實踐、習作教學等教給學生一些精要有用的方法技巧(如觀察方法、調查方法、積累方法、寫作方法及習作修改方法等),提高學生觀察、積累、筆述、修改的能力和質量。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能初步找到讓學生文章擁有純真情感、真實表露情感的方法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提高。
2、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語文素養得到提升,有自創的習作、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