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20:18: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老師師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專業性 師德 建設
一、目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是人們從事某一職業最基本的條件。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簡稱師德。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整個群體普遍性要求,是對教師群體的一種約束。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具有教師職業道德的人數畢竟占多數,是教師隊伍的主流,并且不斷涌現出優秀教師,連續兩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就有中小學老師,他們師德高尚,堪稱典范。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表現有失規范要求。本課題所做的一個西安地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生存狀態問卷調查顯示:希望變換職業的教師人數占25.99%;投入職業精力90%―70%的教師占44.05%,投入職業精力70%―50%的教師占6.17%,投入更少職業精力的教師占1.32%;以教師職業為謀生手段的教師人數占5.73%;偏愛優生、忽略差生教師占9.25%;不喜歡這個職業的教師占4.41%;對于體罰學生行為認為很有必要教師占7.93%,認為沒必要的教師占43.61%,視情況而定的教師占48.46%;在壓力下不能堅持職業操守的教師占4.85%,在壓力下不一定能堅持職業操守的教師占12.78%; 6.61%的教師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對待工作;認為諷刺挖苦學生是一種必要教育手段的教師占3.52%,生氣時難免出現諷刺挖苦學生的情況、這是情有可原的教師占3.52%。
廣西中小學教師師德現狀調查顯示,45%的教師認為“每一門課、每堂課都貫穿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難的”?!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每一門課,每一堂課,都具有教育的因素,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學教師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存有不正確的認識,一些教師的行為有違于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師德建設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的影響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理想化,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踐行。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教化在先的國家,很重視培育公民道德倫理素養,教師又是培養中國精英人才的職業,自然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很高。其結果造成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由理想化走向神圣化。公眾心目中的教師總是:嘔心瀝血,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并為此忘卻了自我、家庭和個人健康。教師職業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的教師才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這種思維定勢,作為對教師職業神圣性的褒獎,作為教師個人道德追求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以此作為對每一位師的道德要求則顯然是不合情理的,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教師們都只求付出,不求索取,教師職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從何而談。教師職業道德的崇高境界,恰恰忽略了教師作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和生活幸福感的追求。
所以,現有的教師職業規范中的有些內容已經成為教師沉重的精神壓力,給教師帶來了焦慮感,和對職業道德追求的無望感。其結果使許多人對這個職業望而生畏,影響社會公眾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度以及對教育事業的投入精力,進而影響教育質量。所以,需要對教師職業道德重新進理性思考。
2.較高社會期望與較低社會地位的落差,影響了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表現。
教師群體是一個文化素養較高的群體,職業歷練了他們有思想、有個性,有創造力,不斷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自我的價值體現。但是,社會收入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怪現象依然存在。許多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收入與許多行業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小學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偏低,在住房、子女就業、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
這種情形之下,不少教師受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影響,不愿意承擔默默無聞地教書育人的角色,不甘心成為“蠟燭”、“鋪路石”這樣的角色,他們認為自己的生存狀態與社會對他們的職業要求以及為取得這一職業資格所付出的代價極不相稱,希望社會能更多的重視其自我價值的實現。每個教師的價值體系和職業理想追求各不相同,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與素養也就千差萬別,良莠不齊。
3.現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的局限性。
現有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籠統、模糊、抽象,難于在實踐中操作。例如,師德規范中規定,教師要關愛學生――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可是具體怎么做是達到了這個要求呢,沒有具體說明。而美國全國教育學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教師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美國的這個規定就更具體和切合實際。我國的師德中教師關愛學生的要求是尊重學生人格,怎么做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沒有說明,美國教師職業道德中就說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表現在:在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應無理限制學生的獨立行動,不應該無理阻止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應故意隱瞞或歪曲有關學生進步的主題內容。
由于師德內容的空洞虛無,這些條款不夠清晰,缺乏條理化,沒有建立起不同行為沖突時的優先順序,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使得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評價難以進行,也影響到教師行為表現。
(二)教師職業壓力過大造成了教師行為失范
根據新浪教育頻道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顯示,80%的被調查教師壓力大、近40%的被調查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另有資料顯示:有30.2%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繁重,有25.3%的教師認為科研任務繁重。
現在社會流行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于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教師的責任,孩子不愛學習是教師的責任,學生道德水平下降也是教師的責任?,F在家庭教育非常重視智育,忽視德育,把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推給了學校一方。社會的苛求對教師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些老師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諷刺挖苦、惡語相向,有些老師歧視差生,有些老師體罰和毆打差生,出現了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現象。
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新課程改革之下,教師也要不斷學習進步,教師聘任制的實施,教師崗位競爭加劇,導致教師人人自危,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教師都忙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忽略了對自己職業道德的培育與提高。有些教師在重重重壓之下,出現職業倦怠,出現職業道德行為失范。
(三)教育管理制度的影響
雖然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現有的中小學依然是應試教育為主,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以學生的成績好壞決定教師個人的晉升與獎勵。許多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將學校統考成績排名向社會公布,有的學校將教師和班級成績排名在校內公示,作為激勵教師進取的手段。這種外在的強大的功利性評價與管理,導致教師內驅力扭曲,只看到自己的經濟利益,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職責――教書育人,忽視了自己職業道德要求。
三、構建教師職業道德的對策
(一)以專業的角度,重新審視教師職業,建立多贏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1.教師職業道德內容要有層次性。
職業道德標準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既要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學生利益等角度出發制度,也要考慮從事教師這一行業人員的需求、感受與利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應該是既維護這個行業的社會效益,又有利于從業人員的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師德建設中,過度關注師德的最高要求,忽視了對師德底線的規定。所以,教師職業道德內容,既要考慮崇高理想,又要考慮教師的現實處境,教師的個人利益。例如,公正、公平、民主的對待學生,應是師德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獻身于教育事業,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理想境界。在師德規范中明確基本要求和崇高境界,使教師清楚最低要求和發展追求目標,以利于教師實踐操作。
2.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多關注具體的教育實踐當中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追求的目標是建立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秩序,維護教育行業中各方利益。我們現有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內容與實施方面都過于籠統化與,不利于教師實踐。所以,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要所涉及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而言,是調節各方利益的具體的行為規則。例如,關愛學生方面,可以細化到如下內容:不應故意使學生處于尷尬或受貶低的處境中,批評學生時不應使用侮辱性的語言,不應利用與學生的職業關系謀取私人利益;在愛崗敬業方面,可以細化到如下內容:上課不接聽電話,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在愛國守法方面,不出具不符合事實的專業資格證明,等等。
(二)建立合理的教師職業道德激勵機制
1.加強職業道德宣傳。
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紀律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社會和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宣傳。通過定期學習師德文件、辦師德板報、張貼標語、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媒體報道等形式,讓師德教育深入人心,讓社會公眾有條件監督教師的品行,讓教師們時時牢記自己的職業職責。
2.把師德表現納入教師考核體系中。
將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與教師的聘任、獎懲、培訓、辭退以及教師職務晉升、工資晉升相結合。對師德敗壞、社會影響惡劣的教師堅決取消教師資格,清理出教師隊伍,純潔教師隊伍,并由此引起教師內心深處對師德規范的敬畏感,促進師德建設。
(三)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培訓
職前師德教育和職后師德教育相結合。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形成,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它需要教育實踐,需要道德體驗,需要在道德意志和道德習慣的養成,才能把外在要求內化為個人素質,體現于行動中。師德的形成與發展始終是動態漸變的過程。所以,師德建設是伴隨著教師職業生涯于一生的工作?,F實中,師范生在校期間為了取得教師職業資格證而進行為時有限的師德課程,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幾乎沒有職業道德教育。
所以,經常性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同時把師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之中,才能使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深入與強化。
在職業道德上適度提高進入教師行業的門檻。要挑選人品好,熱愛教育事業、人格完善、心理健康、不斷追求上進的人進入教師隊伍。
(四)教師不斷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師德主要通過教師的內心信念而起作用,要依靠教師的自我意識和自律行為。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只有真正在內心樂于接受師德規范,自覺以此來規范與約束自己的言行,并由行為后果引起情感反應,才能使師德規范由外在強制性要求轉化為內化自律機制,真正提高教師個人職業道德修養,使教師人格走向成熟,綻放出誘人的人格魅力,教師職業道德也才真正具有其生命力,實現師德建設的目的。教師要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工作,經常從自己的努力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曉娜,丁莉.從為人師表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1.
[2]陳學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崔素芹.對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思考及建議[J].德育縱橫,2009.12.
[4]毛艷.教師道德反思.天津市教科院學報[J]. 2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