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9 02:20: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營銷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市場營銷;畢業論文;本科生
[DOI]10.13939/ki.zgsc.2016.05.138
畢業論文是本科學生畢業前要完成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對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次綜合考核,寫好畢業論文具有重要意義,畢業論文不該淪為一種形式。但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很多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的總體質量和水平不容樂觀,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已經十分迫切和必要。
1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視程度不夠。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通常安排在畢業前的第七個學期末或第八個學期初,這個時段正好與學生尋境、業務找就業單位時間相沖突,面對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尋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務員等各類考試中,對于需要進行市場調研才能完成的畢業論文重視不夠,有些學生甚至從網上全盤下載,敷衍了事。尤其是已經簽訂就業協議或者已經在崗實習這部分學生剛剛參加工作,對工作流程等還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較忙,資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難,一些學生認為工作已經落實了,對畢業論文的撰寫就放松了要求,不能及時與指導教師溝通匯報,造成了專業畢業論文整體質量偏低。
通過調查顯示,有57.1%的學生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順利畢業,拿到文憑。大學文憑不僅是學校對學生四年來學習成果的一個肯定,也是決定學生自己能否順利就業的一個敲門磚;而寫作動機是綜合運用大學所學知識和鍛煉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分別占到20%,這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繼續深造;剩余2.9%的學生對自己寫畢業論文的動機不明確。
(2)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水平偏低。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外,更看重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在培養方案中也沒有安排相關寫作課程,這就使得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缺失。同時,市場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英語、計算機能力比較看重,因此,學生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于考取各種資格或等級證書上,平時對于寫作并無過多重視,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從近幾年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論文輔導過程看,許多學生對畢業論文感到無從下手,論文選題陳舊或多人類似,有些選題脫離所學專業或準備從事的崗位。學生缺乏查閱、檢索等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運用不當,尤其不重視實際調研,很少有第一手資料,很多同學直接從網絡上復制粘貼,抄襲現象嚴重,導致論文結構內容雷同。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寫摘要和提煉關鍵詞,多數學生不會寫文獻綜述,因為擔心論文,而導致寫作口語化嚴重,語言表達不通順,缺乏專業的、規范的學術用語。
(3)對畢業論文過程管控不夠嚴格。雖然學校有明確的畢業設計(論文)實踐環節組織管理辦法,但面對的是全校所有專業,所以并不夠具體細致,市場營銷專業雖然近兩年也有公布關于畢業論文寫作規范的指導意見,但是形同虛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第7學期確定指導教師后,畢業論文選題、擬定提綱和撰稿環節缺乏系統地監督和管理,只是規定了提交終稿和答辯的時間。由于一些學生畢業實習結束后不能按照學校要求準時返校,論文指導多是通過電話、郵件等形式,所以畢業論文指導過程難以監控。一些學生和老師并沒有認真對待畢業論文的寫作與輔導過程,嚴格執行管理辦法,敷衍了事。在論文最終的答辯和評定成績環節,鑒于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不及格會導致學生不能畢業,進而影響其就業,所以老師在評定論文時感覺很為難,常常不自覺地對學生“開綠燈”,這也造成學生“重就業、輕設計”的錯誤心理。
(4)畢業論文安排時間不盡合理。一般學校要求在第7學期末安排畢業論文工作,分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后,學生就放假回家了。第8學期的前8周是畢業實習,學生在校外實習過程中,一來適應工作沒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來撰寫論文,二來無法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很多學生苦于無法查找資料而難以完成論文。脫離學校,和論文指導教師多是電話、郵件等非面對面的溝通,一些學生缺乏自覺性,老師也很難監督論文寫作過程。再返回學校已經是第8學期的第9周,距離論文答辯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時候做論文十分匆忙緊張,論文質量自然難以保證。調查顯示,有13%的學生認為把畢業論文放在第6學期更合適,有65.2%的學生認為把畢業論文放在第7學期更合適,簡言之,多數學生希望把畢業論文的時間提前,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2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思路
(1)端正思想,引起重視。采取課堂、講座、畢業生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重要性的宣傳,使每個畢業生正確理解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及其內涵。在專業教學環節,專業老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畢業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就業方向等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方向逐漸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并且能應用到最后的畢業論文中,這樣就能使學生對畢業論文引起重視,產生興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業。
(2)培養寫作能力,提高學術素養。首先使全體專業老師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和作業要求方面更加緊密地結合畢業論文的要求,讓學生在平時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并開始思考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通過學年論文、實習報告、課程設計等環節,加強對學生選題、語言運用、寫作規范等基本學術素養的培養。提前介入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教育,將畢業論文涉及的規范、內容和格式要求等以專題講座、宣傳資料等形式介紹給學生,而且要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通過調查顯示,92.8%的同學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前,專業老師有必要舉辦“畢業生論文寫作指導”培訓,這樣可以提高畢業生的論文寫作能力。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寫作能力欠佳,并有改進的意愿。
(3)加強管理,規范論文指導過程。切實做好畢業論文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從選題、擬定提綱、開題、下達任務書、教師指導、初稿檢查、實施進度、答辯評審、總結歸檔等各環節的管理工作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制定出明確的規范標準和要求,對畢業論文指導過程的管理應該具有系統性與嚴謹性。同時,將畢業論文的相關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傳達到每一位老師和同學,使每個畢業生和指導教師都明確畢業論文的工作進度、紀律、內容要求、評分標準及答辯要求,真正提高認識,實現專業技能和畢業論文成果的有效結合。校外做論文的學生應該有指導過程記錄,并嚴格履行論文輔導的時間和次數要求。學生最終的畢業論文成績應由指導教師成績和答辯成績兩部分構成,并嚴格按照成績評定標準考核,不得對已就業的學生無原則亮綠色。
(4)調整畢業論文寫作時間,提前安排指導工作。為了解決學生就業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的沖突,可以將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調整一下,提前到第6學期末或第7學期初來安排畢業論文工作。這樣學生就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查閱文獻、收集資料,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可以和指導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很多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同時還可以帶題參加畢業實習,在工作的同時調查研究,收集資料,使畢業論文更加理論結合實際,避免內容過于空泛。通過調查顯示,52.2%的學生花費兩個月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約17.4%的學生認為三個月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對待畢業論文,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畢業論文的任務重,工作量大,應該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提前更早的安排畢業論文工作對于學生和指導老師在時間和心理上都是更好的選擇。
3 結 論
綜上所述,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嚴謹性、語言表達邏輯性和解決問題創新性的過程,是一個專業知識凝練、升華和發展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學生做好崗位工作,更為重要的是創作過程中獲得的隱性知識和思維方式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因此,應該不斷探索和改革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二君.關于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與體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
[關鍵詞]綠色信貸,可持續發展,環境風險管理論文本科論文畢業論文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變以往過度透支環境和能源的粗放發展模式,“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辟Y金是經濟活動的血液,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社會資金融通樞紐的銀行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把履行企業的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統一起來,努力推進生態文明,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做出貢獻。2007年7月,國家環??偩趾椭袊嗣胥y行、銀監會聯合推出的“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在金融信貸領域確立環境準入門檻,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資金來源,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此,有必要從理論上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綠色信貸及綠色信貸產品
所謂綠色信貸,指的是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研發、生產治污設施,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利用新能源,從事循環經濟生產、綠色制造和生態農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并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而對污染生產和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并實施懲罰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促進國家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并從破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適當抽離,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鄧聿文,2007)。國際上普遍認同的綠色信貸規范是2006年7月重新修訂的赤道原則,該原則適用于項目資本成本超過1000萬美元(含1000萬美元)的項目,這也將是我國銀行業綠色信貸標準的藍本。畢業論文
綠色信貸要求商業銀行采取“三重底線”的方法管理其業務,即商業銀行開展業務不僅要滿足合作伙伴(客戶、股東、員工、供貨商、社會)的需要,同時還要意識到自身的行為必須對社會以及生態環境負責。從國際經驗來看,綠色信貸產品一般包括(UNEPFI,2007):
1.住房抵押貸款(homemortgage)。如花旗集團旗下的FannieMae于2004年針對中低收入顧客推出的結構化節能抵押產品(EnergyEfficientMortgage),將省電等節能指標納入貸款申請人的信用評分體系;再如英國聯合金融服務社(CFS)自2000年推出生態家庭貸款(Eco-homeloan)以后,每年為所有房屋購買交易提供免費家用能源評估及二氧化碳抵銷服務,僅2005年,就成功地抵銷了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2.商業建筑貸款(commercialbuildingloan)。如美國新資源銀行(NewResourceBank)向綠色項目中商業或多用居住單元提供0.125%的貸款折扣優惠;美國富國銀行(WellsFargo)為LEED認證的節能商業建筑物提供第一抵押貸款和再融資,開發商不必為“綠色”商業建筑物支付初始的保險費。
3.房屋凈值貸款(homeequityloan)。如花旗集團與夏普(Sharp)電氣公司簽訂聯合營銷協議,向購置民用太陽能技術的客戶提供便捷的融資;美洲銀行則是根據環保房屋凈值貸款申請人使用VISA卡消費金額,按一定比例捐獻給環保非政府組織。畢業論文
4.汽車貸款(autoloan)。如加拿大VanCity銀行的清潔空氣汽車貸款(CleanAirAutoLoan),向所有低排放的車型提供優惠利率;再如澳大利亞MECU銀行的goGreen汽車貸款,是世界公認的成功的綠色金融產品,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個要求貸款者種樹以吸收私家汽車排放的貸款,此項貸款產品自推出以來,該銀行的車貸增長了45%。
5.運輸貸款(FleetLoan)。如美洲銀行的小企業管理快速貸款(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Expressloans),以快速審批流程,向貨車公司提供無抵押兼優惠條款,支持其投資節油技術,幫助其購買節油率達15%的SmartWay升級套裝(SmartWayUpgradekits)。
6.綠色信用卡。如歐洲的Rabobank推出的氣候信用卡(ClimateCreditCard),該銀行每年按信用卡購買能源密集型產品或服務的金額捐獻一定的比例給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再如英國巴克萊銀行的信用卡(BarclayBreatheCard),向該卡用戶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提供折扣及較低的借款利率,卡利潤的50%用于世界范圍內的碳減排項目。
7.項目融資(Projectfinancing)。對綠色項目給予貸款優惠,如愛爾蘭銀行對“轉廢為能項目(energy-from-wasteproject)”的融資,給予長達25年的貸款支持,只須與當地政府簽訂廢物處理合同并承諾支持合同范圍外廢物的處理。
二、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已是大勢所趨
1.推行綠色信貸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商業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中介角色,決定了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特殊地位(UNEP,1997;EuropeanCommissionDGXI,1998)。商業銀行根據持續期、規模、剩余額度和風險等要素進行資金的配置,其高效的審貸體系使其在風險衡量和定價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因而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通過差異化定價引導資金投向有利于環保的產業、企業和項目,可有效地促進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以幫助企業提高經濟和環境效益為重點,使企業努力達到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而自覺地進行無害環境的實踐,增強控制風險的能力,創造條件積極推行綠色信貸,進一步降低資源消耗和減少污染,畢業論文提高清潔生產水平,也有利于商業銀行擺脫過去長期困擾的貸款“呆賬”、“死賬”的陰影。
2.推行綠色信貸有助于商業銀行管理環境風險。
據全球金融界估計,1970-1979年氣候天災水災給金融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為500億美元,1988-1997年更暴增為3000億美元(UNEP,2000)。這些數據揭示,環境破壞不僅直接增加了銀行業的經營風險,甚至可能危及銀行業的可持續經營和生存。在我國,“一些地區建設項目和企業的環境違法現象較為突出,因污染企業關停帶來的信貸風險加大,已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經濟安全。”由于各國政府對企業污染環境責任的追究日益嚴格,銀行業若不加強其環境風險管理,一旦發生給予貸款的企業發生污染事件時,不但影響銀行的社會形象,也將損及其債權的收回。推行綠色信貸,把環境和社會責任標準融入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對環境和社會風險進行動態評估和監控,就為商業銀行通過保險和衍生金融市場等轉移環境風險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3.推行綠色信貸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
推行包括綠色信貸在內的綠色金融服務(或產品)的收益具體表現在:擴大市場份額;利潤增長;吸引顧客并獲得顧客忠誠;高員工滿意度及保留率;聲譽收益(提升品牌形象);媒體的正面關注;環保意識和收益;獲得更多的經營許可;鞏固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合作關系等(UNEPFI,2007)。實證研究亦表明,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推行綠色信貸有助于商業銀行獲得競爭優勢。Feldmaneta1.(1997)、Schalteggeretal.(2000)、Repettoetal(2000)檢驗了企業環境管理投資與其金融利益相關者(如銀行、保險公司、投資者)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企業的環境管理戰略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沙掷m資產管理公司(SustainableAssetManagement,SAM)對58個產業的2006年可持續年報披露的可持續風險與機會進行分析亦支持了這一觀點。SAM提出,商業銀行從環境生態或社會議題的風險與機會(如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作為切入點,將極大地增強競爭優勢。
4.推行綠色信貸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益相關者環境關注的重要舉措。
商業銀行將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決策,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政策和環保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來自利益相關者——如NGO、股東和員工的壓力。例如,美國銀行之所以成為最早考慮環境政策、特別是與信貸風險相關的環境政策的銀行,是由于1980年美國政府提出了“全面環境響應、補償和負債法案”(CERCLA,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onandLiabilityAct)。根據該法案,銀行必須對客戶造成的環境污染負責,并支付修復成本。法案頒布實施以來,一些銀行甚至因此而破產。
5.推行綠色信貸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的營運規范。
20世紀90年代早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計劃項目(UnitedNationsEnvironmentalProgramFinanceInitiative,UNEPFI)就發表了銀行業《金融業環境暨可持續發展宣言》(StatementbyFinancialInstitutionsonthe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強調要把環境因素納入標準的風險評估流程的必要性。其主要目標就是要求銀行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必須考慮環境因素,并且鼓勵民間部門投資于有益環境的技術與服務。而世界銀行集團的國際金融公司倡導的赤道原則(EquatorPrinciples)更是為項目融資中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提供了一個框架,包括不同類型項目的風險分類,還列示了與環境評估流程、監控和后續指導相關的議題。目前,已有包括花旗、渣打、匯豐等在內的56家金融機構成為赤道原則金融機構(EquatorPrinciplesFinancialInstitutions,以下簡稱“EPFIs”),這些金融機構遍布全球,占全球項目融資市場的90%以上。
三、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內在要求
為應對信貸中可能面臨的環境風險,商業銀行將環境標準納入其整體信貸戰略及貸款項目評估之中,并發展出風險管理體系,強調客戶的環境風險和銀行責任,作為綠色信貸盡職調查(duediligence)的基礎。相對于傳統的貸款管理,綠色信貸管理的特殊之處或內在要求在于把環境與社會責任融入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政策、貸款文化和貸款管理流程之中。
(一)實施綠色信貸要求商業銀行制定相應的環境信貸政策
環境信貸政策通常由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制定,并作為銀行員工及顧客的工具和指導信號長期存在。完善的環境信貸政策將有助于:①為員工及顧客提供商業銀行關于環境風險及有關環境議題的清晰指南;②向員工及顧客闡明商業銀行如何通過特定的程序、畢業論文承擔哪些責任來實現其經營目標;③確保與環境風險相關的貸款以一貫且公平的方式承做;④為與環境風險相關的銀行業績的評價提供明晰的標準。
很顯然,銀行環境信貸政策應具有可操作性及成本效率,同時還應考慮環境風險敞口、人力資源限制和市場限制,并對以下問題作出回答:銀行現有的貸款及投資組合在哪些領域暴露于環境風險之下?不同類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貸款的風險敞口是否具有較大的差異?環境風險管理需要哪些人力資源、需要對他們進行哪些培訓?銀行環境信貸的主要競爭者有哪些?環境信貸產品價格及質量層面的競爭程度如何?環境風險調查及轉移成本是否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競爭地位?哪些細分市場的顧客對交易成本的增加更為敏感?等等。
(二)實施綠色信貸要求商業銀行進行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
一般而言,環境及社會風險可分為三類:①直接風險(directrisk),指的是銀行因清理被其借款人污染土地所蒙受的直接法律責任(如借款人破產)。②間接風險(indirectrisk),反映了借款人的環境負債可能影響其償付貸款能力而造成的風險。由于政府環境管制日益嚴格,企業必須在環保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以滿足政策要求,從而可能影響借款人的現金流繼而影響其償貸能力。如果貸款企業不遵守環保政策,就會面臨罰款、支付治理成本、暫時或永久停業。③名譽風險,反映的是銀行因與環境問題投資關聯而遭受的名譽損失(Thompson,1998)。勿庸置疑,聲譽與形象是銀行最重要的“資產”,隨著政府、監管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媒體對銀行信貸政策關注程度的日漸提高,銀行在貸款項目環境風險審查上有失謹慎而導致的環境及社會影響將會對銀行的聲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繼而影響銀行的市場價值和業務開展。
實踐證明,有效的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有助于減少不良資產的數量繼而改進銀行的經營績效。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辨識、評價、控制、轉移和監測環境及社會風險的過程,不僅適用于單筆貸款,而且適用于集合貸款和投資組合。其目的在于使可預見的環境風險敞口最小化的同時,對不可預見的環境風險提供足夠的保護。商業銀行對環境風險進行評估時,必須重點關注環境風險發生的概率、環境風險的級數(嚴重程度)、環境風險影響的持續期、環境風險的敏感性和不可逆轉性、環境風險和收益的社會影響(即特定的環境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是否有助于環境風險和收益的均衡分享)、是否符合相關立法特別是環保法的要求等因素。
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流程可分為環境及社會風險識別、環境及社會風險評估、環境風險控制及轉移、環境風險監測等。相對于傳統的貸款管理,綠色信貸管理的特殊之處主要體現在:
1.貸款項目按環境與社會標準進行分類過濾。
根據赤道原則,貸款項目發起時,EPFIs應當參照IFC的環境與社會標準將貸款項目分為A、B、C三類,分別代表環境或社會層面的高、中、低風險。A級及B級的貸款申請者必須完成社會及環境評估,且在與當地利益相關者磋商后,須備妥環境管理企劃書,說明如何減少或監測項目在環境與社會方面的風險。
商業銀行在具體操作中,為了提高審貸效率,往往會結合具體情況,按貸款項目環境風險高低進行分類(如加拿大皇家銀行將貸款劃分為三類,參見表1),不同環境風險類別的授信項目,其風險識別和評估、內部研究及外部專家認證亦有所不同。如果貸款項目落入表內所列的范疇,則貸款申請將提交至地區分行或總行,視具體情況請外部咨詢人員進行評估。對于I類項目,銀行有選擇地請外部專家進行環境風險評估;II類項目需請外部專家提出行業的具體風險;III類項目則需請資深外部專家對項目進行調查。
2.貸款項目進行環境及社會評估。
根據赤道原則,貸款項目的環境及社會評估應針對以下項目:社會及環境條件基準評估;更符合環保及社會責任的可行替代方案的考慮;東道國法律法規及適用的國際協定及協議的要求;人權和社會健康、安全及保障的保護(包括風險、影響及保障個人使用項目安全的管理);文化遺產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變更自然或重要居住地或法定保護區域中的瀕危物種與敏感性的生態系統);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使用(包括通過恰當的獨立認證體系認證的可持續資源管理);危險物質的使用和管理;重大災害評估與管理;勞工問題(包括四項核心勞工標準)、職業健康和安全;防火與生命安全;社會經濟影響;土地的取得和非自愿安置;對社區和弱勢群體的影響;對原住民及其特有文化體系和價值觀的影響;現有項目、建議項目及未來預期項目累計影響;項目設計、評估及執行中受影響方的協商和參與;能源的有效生產、運輸及使用;污染預防、減廢、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與化學廢棄物的處理。商業銀行根據這些項目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繼續貸款提交、貸款審批或貸款發放。圖1為加拿大商業發展銀行(BDC)的環境評估決策樹。畢業論文
3.借助環境保險及金融衍生品轉移貸款風險。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保險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為環境風險的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商業銀行通??梢酝ㄟ^以下保險政策實施風險保護:一是要求顧客考察使其免于環境責任的保險;二是要求顧客以銀行為受益人,購買環境責任險;三是以第一方保險將商業銀行全部貸款組合的環境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四是要求環境顧問掌握專業保險賠付知識。除保險市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亦為包括環境風險在內的信用風險的轉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4.進行動態的環境風險監控。
由于在貸款持續期間或投資期間,環境風險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加之借款人有可能違反環保法規及貸款約定,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對貸款的環境及社會風險進行動態監控。貸款環境風險監控對象包括單筆貸款和整體貸款組合,監控方法包括口頭詢問、信息披露以及對項目或場地的實地考察等。
四、我國銀行業推行綠色信貸的相關舉措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了環境蘊含的機遇和風險,以及銀行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上海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加合國環境署金融計劃項目(UNEPFI);興業銀行因在能效融資產品開發和推廣方面的優秀表現,榮獲英國《金融時報》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舉辦的2007年度可持續銀行獎評選活動中“年度可持續發展交易獎”,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商業銀行。然而,也必須看到,盡管有關政府部門初步制定了綠色信貸的實施指導意見,但我國銀行業在實施綠色信貸方面仍有待于更新知識、積累經驗。特別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國的環境惡化與個別地方政府官員腐敗、法規執行不力、缺乏公眾透明度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廣綠色信貸,推動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銀行業綠色信貸的順利推廣、實施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為實施綠色信貸做好充分的準備
從國際經驗來看,畢業論文商業銀行要發展成為可持續銀行一般需經過四個階段:防御階段、預防階段、進攻階段以及可持續銀行階段(Jeucken,2001)。我國商業銀行絕大多數還處于防御階段,對環境風險的認識還有待加強。而要從防御階段逐步推進至可持續銀行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至少要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做好準備:一是戰略準備,要把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提升到銀行的戰略層面,確定環境目標,確立標竿和報告制度,明確決策者必要的溝通職能。二是政策準備,要結合實際制定商業銀行的環境信貸政策,編制環境風險管理方案,用以指導信貸活動及其他業務。三是人才準備(包括內部人才準備和外部人才準備),由于環境風險評估的專業性強,我國商業銀行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內部人才并沒有特別儲備,因而需要加大引進此類人才的力度;外部人才準備則是需要對貸款項目環境及社會風險進行評估的外部咨詢公司或行業環保專家。四是組織機構準備,從職能和公司治理方面為綠色信貸提供支持。Ganzi&Tanner(1997)調查顯示,許多銀行均設立了環境部門,并開發了環境友好產品,如英國合作金融服務(CFS)設立了道德政策部門(EthicalPolicyUnit),并賦予該部門業務否決權;再如瑞士信貸銀行建立了環境執行委員會(EnvironmentalExecutiveBoard),由董事會直接領導,監督、記錄綠色信貸業務,并就與環境相關的議題提出戰略對策建議。五是產品準備,綠色信貸產品的設計不僅要融入環境及社會責任理念,而且要吸取傳統信貸產品的成功經驗,如彈性、友好度、便于個人管理、捆綁或低風險等等,這些特征均應成為綠色信貸產品設計的核心,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顧客。
(二)商業銀行與政府監管部門共同著力,構建綠色信貸激勵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在一股獨大的情況下,由于國資部門仍未完全實現公司化,股東本身對于長期利益以及短期利益的關注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之各銀行均實行分行制,管理鏈條較長,且績效考核體系以經濟指標為主,并未將環??冃Ъ{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而無視總行關于實施綠色信貸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顯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占比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業累計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4.1%,均呈逐季加快趨勢?;谶@一背景,銀行業內部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實施綠色信貸提供動力。在這里面,不僅要有對商業銀行違規向環境違法項目貸款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和處罰的措施,而且還要有對切實執行“綠色信貸”成效顯著的商業銀行實行獎勵的政策。另外,綠色信貸評估涉及面廣,評估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從短期來看,銀行對企業豎立綠色屏障時,也就意味著有可能喪失部分優質客源。然而,中國人民銀行的信貸政策要求支持對環境有益的項目,通常的辦法就是降低利率、優惠貸款,加之從現有的經濟利益角度來考量,綠色信貸所支持的項目,有相當一部分是經濟效益并不太好的項目,如風電和垃圾發電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商業銀行的盈利。鑒于此,應該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減免稅收、財政貼息等財政政策,以調動并確保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畢業論文
(三)規范地方政府行為,為綠色信貸的推行掃清地方保護主義障礙
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據,2003-2005年間,由于地方政府的縱容和袒護,全國70000宗環保違法案件僅有500件得到處理,僅為全部案件的0.71%(EconomyandLieberthal,2007)。改革開放以來,地方政府始終存在很強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以各種方式對銀行進行信貸資源的爭奪并試圖轉嫁改革成本。甚至于有些地方政府無視國家的環保政策,以各種名目、各種形式干預商業銀行的業務,進而導致商業銀行經營行為扭曲。從國際經驗來看,政府部門行為的調整和約束、銀行與各級政府的共識是信貸政策有效支持環境保護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國中央政府有必要將環保指標納入地方官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或是加大環保指標在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規定等形式隔絕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干預。同時,可以考慮由中國人民銀行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牽頭,促成商業銀行與各級地方政府就共同環保事項或流域性事務進行結盟或簽署環保協議,形成書面契約約束。
(四)加強與環境利益相關者的聯系與互動,營造良好的綠色信貸實施環境
首先,環保部門應建立并完善環保信息庫,畢業論文與金融部門形成信息溝通機制。商業銀行可以借助環保部門的力量,加強貸款風險管理,補充銀行信用信息數據庫,強化“以法治貸”意識;同時,環保部門也可借助商業銀行的力量,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嚴格信貸環保要求,促進污染減排。目前,我國環保政策和信息零散、缺乏統一管理與機制,加上環保專業性強,銀行信息搜集成本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信貸的推行,因而迫切需要盡快建立并完善環保信息庫。
論文關鍵詞:國際化城市,制造業,發展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源于美國次貸危機而導致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對各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對于我國的制造業也不例外。尤其是給以出口為導向的制造業帶來很大壓力,使得其生產經營困難,業務量明顯下滑,產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調整和加快產業的發展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擴大內需保增長,國務院于2009年3月審議通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其中包括輕工、汽車、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制造業的振興規劃。毋容置疑,制造業的調整和發展,對拉動GDP增長,振興中國實體經濟,起著重大的作用。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數據表明(如下表1),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逐步回升,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再次進入高速發展期。
表(1) 2008年以來中國和北京市各季度GDP增長率[3]
年份/ 季度
2008/ 1
2008/ 2
2008/ 3
2008/ 4
2009/ 1
2009/ 2
2009/ 3
2009/ 4
2010/ 1
全國GDP增長率
10.6%
10.1%
9.0%
6.8%
6.1%
7.9%
8.9%
10.7%
11.9%
北京GDP增長率
11.3%
10.7%
6.3%
5.8%
6.1%
9.4%
12.5%
12.8%
14.9%
(二)制造業產值長期平衡增長路徑的推導與探討
基于此,可以探討制造業產值長期平衡增長路徑:
已知,先做變換,在其兩邊取自然對數,有:
對t求導數,得:
代入,有:
是制造業產值長期增長的基本微分方程,它表明是的方程。從該方程可以看出,對制造業的人均實際投資用于兩方面:一是“資本的深化”,即,二是“資本的廣化”,即。
現在探討各種投入數量以不變速度增長的“穩態均衡”狀況,此時,=0。
當儲蓄大于投資時,>時,>0
當儲蓄小于投資時,<時,<0
當儲蓄等于投資時,=時,=0,即實際投資與持平投資相等。無論k從何處開始,它都收斂于k*論文格式范文。
這就可以得出結論:在制造業產值長期增長模型中,無論從哪一點出發,產值總會向著平衡增長的路徑收斂,在產值的平衡增長路徑上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每個變量的增長率都是常數,且是外生決定的。尤其是,從長期來看,在制造業產值長期增長路徑上,人均產出的增長率僅取決于技術進步率。這就給我們啟發:制造業的長期發展要追求技術創新,依賴自然資源、勞動力的粗放型模式難以為繼。
四、實證分析——以北京市制造業發展為例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將制造業分為六大產業:電子、機電、交通、醫藥、都市、基礎產業,前四類為現代制造業。制造業在北京市經濟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地位,金融危機使其遭受重大損失,但隨著危機過去,制造業發展恢復生機。近些年來其發展特點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制造業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現代制造業的比重逐年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迅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技術發展方面,近些年來整體效率理想。從制造業類型看,輕紡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最高,機械電子制造業居中,而資源加工業的效率偏低。北京的現代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以2008年為例,北京的現代制造業工業增加值達10069739億元,占制造業總計的60%左右,利潤總額達3151584億元,占制造業利潤總額的74%左右,從業人數占制造業總從業人數的55%左右[4]。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迅速,以下表(2)顯示了從2002-2009年北京市高技術總產值和出口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看出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和出口額不斷增加。
表(2)[5] 2002-2008年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與出口額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總產值(億元)
1038.70
1221.70
1175.90
1520.94
1750.00
2407.00
2665.66
3194.49
出口(億美元)
18.21
21.48
26.28
34.11
51.73
89.90
138.89
170.93
那怎么樣才能做到適度發展?概括來說就是“比重穩定,結構優化”[8]。“比重穩定”,要求在尊重市場經濟自身運行規律的前提和考慮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政府采取產業政策等調控手段控制制造業與其它產業在一定的合理比例內。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經驗,制造業占GDP總量的20%—25%比較合理,北京市目前的數據是在合理范圍內,上海偏低,深圳偏低。金融危機后我國國際化城市制造業應控制在該范圍之內。“結構優化”也就是加大力度調整和優化制造業內部細分產業結構,具體內容課包括:加快對基礎產業調整;重點發展具有高新技術優勢的現代制造業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都市工業等。以北京為例,過去北京市制造業的兩大支柱產業是石化和冶金,這是受資源環境嚴重制約的基礎產業,同時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巨大。出于北京市發展綠色經濟和環渤海地區產業發展的需要,從2005年開始,首鋼用三年的時間搬遷到河北唐山。另外,上海寶鋼也在廣東湛江建立分公司,這都是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而進行的產業遷移,有利于大城市調整與自身相一致的產業結構論文格式范文。另外,由于資源環境的制約,我國的國際化大城市今后應重點發展那些污染小且附加值高的現代制造業和現代都市工業。北京、上海可以利用在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具有高新技優勢的都市制造業。為了避免由于高地價、房價給普通制造業帶來的劣勢,深圳要發展以技術、資金為主的現代制造業。另外,可以借鑒意大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比如北京的老字號、百年老店等等。意大利的文化創意產業在此次危機中所受危機相對小,原因之一是這些產業有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附加值高,產品銷售量不會隨著價格的波動而大波動。
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制造業的產業價值鏈,加強產業融合和推進產業集聚。中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中小制造企業受金融危機沖擊巨大,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產業缺乏完整的產業價值鏈。邁克爾·波特的產業價值鏈包括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其中基本活動包括內部物流、生產經營、外部物流、市場營銷和服務,輔助活動包括企業基礎措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和采購。產業價值鏈的目的是通過價值活動創造更多利潤。郎咸平提出包括“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等這大物流環節加上“制造”這個“6+1”產業價值鏈[9]。制造是價值鏈中獲得利潤最小的環節,所以應該完善制造環節與物流、服務等環節的融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打造完善的產業鏈,這是降低制造企業成本和創造更多利潤的可行策略之一。加強產業融合,要加強制造業與生產型服務業的融合。另外,產業集聚是國際化大城市的標志,制造業之間的集聚以及其與其它配套產業的集聚,是提高效率的保證,所以,在金融危機后,我國的國際化城市制造業應該在產業集聚上大做文章,進一步推進產業集聚到產業循環。
六、結語
總而言之,金融危機后我國國際化城市的制造業發展路徑,是一條以技術為主線的道路。但是,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的意義不僅僅是停留在靠制造企業研究與開發(R&D)這一微觀層面,其深層內涵關鍵是與一個大城市制造業相匹配的發展戰略。這就要求宏觀層面產業政策的引導,地方政府對制造業采取與自身城市定位相一致之“適度發展”戰略,制造企業要加強產業價值鏈的整合和完善,等等,這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應付危機能力之關鍵,也是國家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魏后凱等.國際大都市建設與北京工業發展研究報告[R].2006.
[2]李增新.開放條件下中國制造業發展路徑及其經濟效應的實證研究[D].湖北:中南大學商學院,2007.
[3]Jorg·Meyer Stamer.Understanding theDeterminants of Vibra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ystemicCompetitiveness Perspective [R].Draft paper.www·.mesopartner.com,2008.
[4]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工業開發區年報[R ].2003 ~2008.
[5]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2008中國工業發展報告——中國工業技術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6]李琳、陳曉紅.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高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7(5):87~88
[7]Morten Bennedsen,Daniel Wolfenzon,The balance of power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rpora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8,2009:113~139.
[8]鄒昭晞.北京市制造業適度發展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9(6):6~10
[關鍵詞]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與開發;實踐性教學模塊。
為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與開發。課程整合指的是對課程設置、各課程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諸要素做系統的考察與操作,即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組成有機聯系的整體。由于課程整合是一個“過程”,所以它的實踐形式就是一種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依托和豐富的存在形式。
一、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與構建。
(一)“以崗為綱”,設置和構建專業課程。
“職業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新的職業觀。在常規教學中,大多以大綱規定的目標為尺度衡量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所以“以綱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著教育者的思維?!奥殬I教育要面向市場”的思想與其相反,它站在職業崗位的角度“以崗為綱”,通過對崗位的共性與個性的研究,制定出與崗位專業技能、專業理論、文化素質完全一致的教學綱目,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能深受一線崗位的歡迎。
1.在教學上對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對知識與素養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對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是熟練掌握。
2.正確處理基本素質、一般能力與職業能力三者的關系。從短期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主要來自職業技能。但從長期發展看,知識與素質教育是基礎,是基本功,基礎不牢,專業難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畢業生成長的關鍵能力。因此,必須長短兼顧,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
3.國貿專業主干課程體系設置應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綜合職業能力是由基本素質能力、業務能力、協調能力、談判能力、交際能力、口才能力、應變能力及處理法律糾紛能力等合成。合成過程是通過每一門課程內容教學得以完成,但課程本身具有缺乏彈性的特征,即課程有自身的學科知識體系且存在時滯性,須將課程的“剛性”盡可能柔性化,增強課程的靈活性。課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據職業技能、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來確定。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簡單拼湊過程,而是要從基礎和專業課程中尋求其內在結構、內容等方面的異同點,嚴格以職業能力或崗位能力為主線進行整合,遵循各課程間遞進式關系,循序漸進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技能課程體系。
(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設置的思路。
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應以國際貿易行業的崗位對人才的知識與素質,一般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來確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塊:即11國際商務英語,含商貿英語、商務英文函電、英語口語等;21國際市場營銷,含市場調研與預測、營銷策劃、推銷理論與技巧、商務談判、經營管理等;31電子商務,含計算機操作技能、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電子單證交換技能等;41國際貿易業務技能,含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報檢、報關實務、國際貨運與保險、國際貿易單證實務等。這四大模塊中各有眾多的課程組合,而前面三個模塊的課程都是為后一個模塊打基礎或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業務素質服務的。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避免各模塊各門課程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要保證國際貿易專業骨干課程的教學不受沖擊和擠占,這就必須對各模塊的課程進行整合,打破原學科的系統性,避免各課程內容的重復??蓪⑾嚓P聯的課程整合為一門課,例如,“推銷技巧”與“商務談判”就可整合為一門課,電子商務的幾門課可整合為一或兩門課。國際貿易專業課程中的“國際金融”課,可采取開講座的方式,只側重講解與外貿緊密相關的內容?!皣H商法”課程要打破原學科體系的框框,專講其他專業課未涉及到的國際貿易法律知識,例如,WTO規則,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有關托收、信用證的國際慣例等,相關課程已涉及到了,沒有必要重復開設,可采取專題講座方式講授一些與國際貿易業務緊密相關的國際法律知識,這既節省大量課時,又達到擴展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有關的法律知識的效果。又例如,“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同樣需要與“國際貿易實務”進行整合,刪除與“國際貿易實務”重復的內容,專講各種業務單證知識和單證制作的技能,把教學重點放到指導學生繕制業務單證的訓練,為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從事單證業務打下扎實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課程也都可考慮進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進行整合,是一項具體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分別做出詳盡的方案,這里不再贅述。
二、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開發。
依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以崗為綱”的教學要求,為適應市場對各種專業人才必須持證上崗的需要,國際貿易行業先后出臺了外銷員、報關員、報檢員、跟單員及單證員等資格證考試制度,憑有關機構認可發放的資格證書才能持證應聘上崗的普遍做法,應指導學生積極應試,并通過相關的資格證的考試,這是應用型高校應盡的職責。專業資格證通過率的高低,這是評價一個應用型專業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為此,針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畢業前普遍要求參加有關資格證的考試,學校應組織開發有關資格證考試的“報關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報檢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及“單證員資格證應試輔導教材”等的編寫和組織輔導工作,并使這些教材能有效發揮指導學生應試,大幅度提高考試的通過率。這是國貿專業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學院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市場培養大批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采用“四模塊”實踐教學模式。
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是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整合的關鍵。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體系實施來實現,課程體系由模塊構成。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筆者認為國際貿易專業應配置如下四個實踐性教學模塊:
1.課程認識實習模塊,鞏固基礎知識。
課程實習安排在各門專業課程內和學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專業課程內(也包括專業基礎課)的實踐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例如:當講述國際貿易政策,特別是進出口商品政策中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時,為了更好地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加入WTO前后的關稅變化,說明當前國際經濟中“關稅壁壘”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關稅壁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收集有關中國企業“反傾銷”、“綠色壁壘”等情況的相關數據,分析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非關稅壁壘”的現狀,并嘗試提出一些對策。經過這樣的訓練,理論已經完全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教學,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學會如何用經濟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2.校內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
校內實習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學期,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研究問題和開拓創新的能力??梢苑譃椋?/p>
(1)課程實訓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市場調研實訓、國際市場營銷實訓、國際貿易實務實訓、報關實務實訓、外貿單證實訓、電子商務實訓等。在《外貿單證實務》與《報關實務》課程中,會有很多進出口貿易的單據,教師在教學中盡量收集企業常用的單據類型提供給學生,使學生獲得逼真的實訓效果。同時,盡可能貼近業務和實際,收集實際的案例,這樣不僅使學生有親切感,而且非常實用,讓學生學得踏實。
(2)考證實訓項目。結合“雙證書”制,要求學生獲得與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報關員、單證員、報檢員等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對國貿專業的學生進行為期2周的考證實訓,一方面利于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專業綜合實訓?!秶H貿易實務實訓》是集本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專業基本技能、職業素養于一體的綜合實訓課程。利用外貿綜合業務實訓計算機模擬軟件系統,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為期2周的綜合訓練,其中涵蓋了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報檢、報關實務、單證實務、托運與投保、國際貨款結算等多項專業技能。通過對整個業務流程的運作和全套單據的制作,讓學生掌握從分析市場環境開始,到完成市場開拓,同外商建立起業務關系的整個流程。具體以進出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以具體的進出口商品交易為背景,針對進出口貿易中業務函電的草擬、進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報價與還價、交易條件的磋商、進出口合同的訂立、出口貨物的托運訂艙、報驗通關、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單證的繕制、審單付匯,驗貨收貨等主要業務為序進行訓練。同時,在實訓中要求學生通過因特網去尋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戶,自己設計產品目錄、宣傳網頁和出口營銷方案。通過這樣集中的訓練,學生對三年的專業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強化了前面學過的知識,又通過這種模擬訓練,培養了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既具備上崗就可以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3.校外實習基地模塊,為學生提供全真的實踐。
實習基地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協議式的,主要是同外貿企業或工商企業訂立實習協議;另一種是非協議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職能部門,如海關、商檢局、商務局、港務局、國稅局等。一方面,建立幾個穩定的協議式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外貿企業架起了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既便于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貿企業從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協議式的實習基地,如組織或鼓勵學生參觀港口、碼頭、倉庫、生產車間,讓學生看到真正的貨輪、火車車皮、大型拖車、集裝箱、堆場、貨物包裝方式、海關監管場地等實物。鼓勵學生直接找船運公司、保險公司、海關和檢驗檢疫局咨詢相關問題。
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也可歸入這一模塊。畢業實習的考核主要依據學生的實結,實習單位的實習鑒定意見及指導老師的不定期抽查結果加以確定。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學期進行,由專業老師負責論文的指導、答辯和成績考核。
1、淺談企業名牌戰略
2、現代企業國際營銷戰略及措施再探討
3、論企業定價工作的市場化問題
4、從汽車銷售談制與集團經營
5、新產品投放市場的策略
6、服務營銷與企業競爭
7、利用需求彈性理論作利潤最大化的定量財務分析
8、企業購銷合同管理問題探析
9、試論商標在企業營銷中的作用
10、企業文化在產品銷售中的推動作用
11、論我國發展綠色營銷的問題及對策
12、試論營銷再造
13、論現代企業行銷談判
14現代企業定價目標--顧客滿意度
15、價格估測法在企業營銷中的應用
16、淺談企業營銷市場化標準及實現途徑
17、解決銷貨款拖欠問題之我見
18、銷售戰略與銷售計劃的分析研究
19、強化銷售隊伍是搞好產品營銷的關鍵
20、淺析生產企業如何控制采購要素
21、國際營銷新趨勢──全球營銷
22、服務營銷新模型
23、現代營銷必須重視廣告定位
24、供應鏈管理的本質
25、需求彈性對企業價格決策的影響分析
26、企業營銷策略淺議
27、決定營銷市場因素
28、淺談企業的營銷能力
29、企業營銷策略的思考
30、價值工程與廣告策略
31、不完全信息下企業的產出決策
32、談企業如何制定廣告費預算
33、新產品營銷策劃隨筆
34、企業營銷創新初探
35、實行快速營銷的戰略分析
36、技術創新與產品推銷網絡建設
37、試論名牌戰略與營銷策略
38、對價格競爭策略的認識
39、轉軌變型中的企業營銷及其戰略調整
40、論國際名牌產品的衡量指標
41、論"名牌"的特征及產生的條件
42、論企業營銷管理新技術
43、從整體產品出發創造名牌產品
44、企業營銷中隱性信息的開發利用
45、也談CS營銷策略
46、論企業營銷決策
47、略談企業銷售的心理戰術
48、日英企業營銷戰略比較與啟示
49、新產品的推廣經驗總結和在管理領域中的應用
50、關系營銷有關問題的探討
51、MPMG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及現狀調查分析
52、直接推銷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53、論發展名牌
54、企業市場策略常見缺陷
55、營銷道德初探
56、論企業產品定位
57、企業選擇目標市場的策略
58、企業營銷商標策略談
59、運用需求彈性系數確定盈利最大化價格
60、伏擊營銷一種值得注意的營銷手段
61、信譽為本--淺談系統集成業的營銷策略
62、現代企業營銷活動中信息作用的探討
63、以銷定產的企業管理模式--圓錐型
64、論生產企業分銷渠道的組織
65、成本信息與現代企業
66、變動成本法與制造成本法的比較及其結合應用
67、企業營銷道德測試與評價系統研究
68、企業在經濟危機中的營銷策略
69、產品滯銷變俏銷的奧秘
70、不確定條件下存貨控制的方法
71、綠色消費的心理分析及對綠色營銷溝通的啟示
72、企業營銷增長方式的轉變探討
73、企業如何應付反傾銷
74、試論名牌戰略下的營銷觀念轉變
75、論中國企業文化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6、產品創新與顧客滿意
77、企業產銷中盈虧分析法的拓展
78、論市場調研的不可靠性
79、論營銷診斷的價值與導入
80、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營銷戰略的調整
81、面向顧客投訴服務補救和組織學習
82、敏捷化供應鏈系統的分析、設計與重構
83、敏捷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組織設計
84、品牌資產的擴張與衍生之道
85、企業不同發展時期的營銷策略
86、論區域市場及營銷問題
87、企業的非盈利推銷
88、企業的共生營銷戰略
89、企業的市場細分戰略
90、企業管理的新模式客戶中心論
91、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的互動性分析
92、企業間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模型分析
93、企業間接分銷通路建設淺論
94、企業兼并與產品定價策略
95、待產品的低價訂貨問題探討
96、企業市場適應性分析模式──介紹一種新的市場環境分析矩陣
97、企業市場營銷管理敏捷性的開發模式研究
98、企業市場營銷系統的自適應協調管理控制模型研究
99、企業特色營銷范例及其啟示
100、企業物流系統診斷
101、企業銷售酬賞制度研究 103、企業營銷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障礙及對策
104、企業營銷渠道系統創新動因分析
105、企業營銷中的顧客期望與顧客滿意
106、企業營銷中的量價決策初探
107、企業營銷組織的風險模糊評價與預警管理
108、企業注重允許營銷
109、企業資金運營風險管理研究--企業銷售過程的風險模擬
110、契約型分銷聯盟發展變化趨勢與盟主問題思考
111、淺談"需求層次論"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 113、淺談對企業存貨的管理和檢查
114、淺談市場機會的選擇
115、淺談數學在價格決策中的應用
116、淺析供應商開發
117、淺析現代客戶關系的價值增加功能
118、淺析中小企業市場戰略決擇
119、淺議網絡對企業營銷管理過程的影響
120、柔性化未來營銷組織發展的方向
121、如何建立目標成本訂價法 123、如何為統計產品定價
124、失控的營銷──對一家大型企業經營失敗的原因分析
125、市場機會的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126、試論ECR戰略的基本原則
127、試論產品營銷中的品牌文化
128、試論企業的營銷創新
129、試論企業活動中的服務文化
130、試論企業營銷價格策略
131、試論企業知識流程與市場營銷反應能力 133、試論現代市場分析方法
134、試述顧客導向營銷策略在企業中的實施
135、試述銷售促進
136、售后服務交通費用管理的競爭策略
137、鎖定客戶--差異化營銷策略及應用
138、談名牌的內涵與屬性
139、談企業進入市場的速度選擇
140、談企業營銷網絡的發展與規范
141、談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采購管理工作 143、推銷員績效考核的內容與指標體系
144、網絡營銷企業內部控制的探討
145、危機公關及其管理
146、為企業贏得顧客的HM原理
147、文化營銷與企業核心能力構建
148、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策略探析
149、西門子的供應商管理戰略
150、銷售報酬制度
151、銷售時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則與互利原則 153、信息時代企業營銷管理的變革與創新
154、虛擬供應鏈體系結構和運作模式研究
155、虛擬企業物流研究
156、一種JIT系統供需綜合物料采購模型
157、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
158、以核心業務為中心的敏捷供應鏈研究
159、以人性化設計營銷策略
160、營銷風險等級評價及預警控制
161、營銷觀念怎樣改變促銷方式 163、營銷渠道決策系統分析
164、用RS打造全新營銷理論
165、有限資源能力下的供需問題研究
166、運用市場供求法則指導企業經營
167、支持供應鏈管理的多主體系統
168、知識經濟下的企業庫存管理
169、知識性企業營銷特點淺析
170、E時代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戰略
171、"功能性文盲"廣泛制約市場開拓及企業營銷對策 173、價格和價值如何實現無縫對接
174、"安爾樂"是如何占領市場的
175、HM理論與企業營銷
176、QFD在顧客滿意評價中的應用
177、采購風險期和零件訂貨批量之研究
178、BPR與企業營銷
179、CIS──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現代營銷全勝戰略
180、CRM企業客戶管理的重塑
181、CS:年代的營銷哲學 183、OMT在企業物流分析中的應用
184、變革條件下的計劃工作
185、"泛品牌權益"概念及其在品牌評估中的應用研究
186、差異化營銷策略及應用
187、產品壽命周期營銷策略
188、企業價格形象管理探討
189、企業營銷中的文化傾向芻議
190、論銷售差異分析技術的改進
191、營銷人員心理品質的研究及其測評 193、供銷人員經濟犯罪主要手段之所見
194、關于總額法下銷售折扣處理方法的探討
195、企業營銷信息系統初探
196、試析生產企業的直接銷售
197、企業營銷層次現狀與提升
198、中國企業的銷售費用率及其規律性
199、存貨計價方法探析
200、營銷人員須把握的關鍵環節
201、企業市場策略常見缺陷分析
202、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機制的系統分析
203、談如何搞好企業的營銷工作
204、企業微觀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談談現代企業的銷售組織管理
205、"綠色營銷"理論溯源、實踐分析及策略探討
206、論顧客滿意
207、關于Ⅵ理論與實踐的幾點思考
208、永遠的導向:消費者認知──反論競爭性產品營銷策略
209、多層次系統的庫存管理戰略
210、營銷研究是確定企業經營戰略的基礎
211、略論商品的審美價值及其在市場營銷中的功效
212、燃情:企業擴銷的手段之一
213、價值工程與營銷策略
214、企業運用營銷策略開拓市場芻議
215、先"思"而后"行"──談經營藝術中的思維技巧
216、企業處于困境中的營銷方法
217、市場占有率與綜合競爭能力指數研究
218、企業后勤與分銷渠道
219、科學技術是影響企業營銷的重要因素
220、論企業搶占市場的對策
221、"聚焦"共同點─-企業如何協調與消費者的利益關系
222、略論玻璃藝術品的市場特點及營銷策略
223、上市公司的營銷優勢及其實現
224、企業成與敗的關鍵──推銷人員的挑選
225、由錯誤構成的營銷之道
226、試論企業營銷中的競爭意識
227、最優公共交貨期決策與排序
228、企業產品銷售的計算機模擬綜合評判
229、淺談技術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作用
230、論工業設計在市場營銷中的功能
231、專利技術營銷策略淺談
232、單品核算是現代大中型零售企業商品核算的必然選擇
233、對營銷理論發展趨勢的探索
234、企業營銷市場定位的依據及方法
235、關系營銷有關問題的探討
236、市場細分:現代企業的入"場"券
237、營銷活動的系統管理試說
238、略論企業的廣告促銷與SP促銷
239、淺析廣告與企業營銷環境的關系
240、芻議企業市場競爭與軍事策略
241、快速營銷戰略分析
242、試論延伸產品的市場營銷
243、企業營銷信息系統探析
244、綠色營銷及我國企業的對策
245、企業直銷問題研究
246、企業的市場行為與營銷觀念
247、企業的產品市場組合及其方法
248、市場機會的識別和尋找
249、銷售過程中的誤區及對策
250、公共關系策劃與市場的拓寬
251、綠色營銷的價值分析
252、試論政府營銷
253、名牌的創造途徑與保護對策
254、確定營銷研究費用和估價營銷研究的效果
255、應用貝爾曼原理于企業營銷的定(購)價策略
256、營銷的研究和計劃
257、營銷渠道的改造
258、營銷與開發和運用創新項目過程的一體化機制
259、中小公司營銷成績的組成部分
260、面向顧客的管理
261、淺議產品整體概念及其應用
262、淺談企業的營銷企劃
263、論網絡營銷
264、以品牌管理為中心的市場營銷制度
265、試論實施名牌戰略的途徑及措施
266、運用不等式原理巧解經濟訂貨量
267、知識型企業營銷部門的知識管理
268、知識密集產品的營銷
269、整體營銷管理
270、整合營銷傳播理論與我國企業營銷傳播工作
271、戰略分段營銷專家制訂計劃的一種方法
272、在買方市場下如何取得營銷主動權
273、知識營銷--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營銷方式
274、運輸服務市場上公司的營銷活動
275、優化營銷結構加大營銷力度
276、企業營銷不協調的診治
277、企業營銷理念的重整
278、企業營銷戰略的選擇和論證
279、企業營銷中的不良行為及其矯正
280、企業營銷組織預警管理指標體系初探
281、企業在市場營銷中應建立比較優勢觀念
282、企業資源配置及其規模經濟的研究
283、淺論數據庫營銷
284、淺析企業后營銷管理
285、淺議強化企業營銷能力
286、淺議鄉鎮企業產品營銷的科學程序
287、淺議整合營銷在我國企業中的開展
288、全球營銷及其背景下的競爭新戰略--兼論中國企業的對策
289、確定市場營銷策略的可拓方法
290、如何設計銷售渠道
291、商品營銷過程中的競爭認知
292、商業制代你構筑營銷網絡
293、生產商和供應商戰略伙伴關系分析
294、生產銷售活動中的營銷是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基礎
295、實施購銷價格指數考核
296、世界頂尖企業的營銷創新
297、市場化運行工程
298、市場營銷的診斷
299、市場預測初探
300、試論國際營銷中的權力障礙問題
301、試論敏捷供需鏈的構建
302、試論退貨政策在實踐中的應用
303、╳ ╳企業(公司)CIS設計 304、╳ ╳ 企業廣告案例分析 305、╳ ╳企業(公司)促銷方式評價 306、╳ ╳企業(公司)╳ ╳產品企劃案 307、╳ ╳企業(公司)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308、╳ ╳企業(公司)新產品營銷策略研究309、淺論推銷技巧 310、從"××事件"看危機公關與公關危 326、龍巖市企業如何讓廣告公司參與經營活動 327、龍巖市中小企業提升市場營銷能力的戰略選擇 328、市場營銷學的未來發展方向 329、論龍巖市企業名牌發展戰略 330、網絡時代的消費特征及營銷對策 331、發展龍巖市企業農村連鎖超市的問題與對策 332、龍巖市企業的物流革命與營銷創新 333、龍巖市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營銷 334、龍巖市大中型零售商業的競爭態勢分析與戰略選擇 335、龍巖市企業現代市場營銷發展新趨勢 336、龍巖市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狀況的研究
337、從營銷角度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38、促進戰略改變和采購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
339、戴爾營銷
340、當前龍巖市消費特征及企業營銷對策
341、電子商務的一般框架體系
342、電子商務在企業采購中的應用
343、調動銷售人員積極性的"互動工資制"
344、凡事預則立──談調查和預測在營銷決策中的作用
【關鍵詞】綠色管理 金融基建招標 運用
一、引文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以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傳統灰色企業管理模式已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層出不窮,已不太適合現代文明社會進步與發展。在此種背景下,一種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以環保、和諧、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新管理模式——綠色管理正悄然興起。目前綠色管理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企業和個人所接受。在我國,實行綠色管理的行業、企業不斷增多,人們不斷意識到綠色管理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綠色管理方興未艾。
二、綠色管理理論概述
(一)綠色管理概念
對于綠色管理概念的界定,國內很多學者做了大量闡述,歸納起來如下:綠色管理是以綠色和諧人(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合理利用資源的自然人和法人)假設為管理原點,以綠色價值觀為導向,綠色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企業綠色組織為保證,清潔生產為主線,綠色產品為核心,綠色營銷為中介,綠色消費為依托,綠色認準為標準,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相統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為目標的全過程管理。
(二)綠色管理理念
綠色管理理念是根據與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需要,企業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實現企業本身的可持續成長的經營管理理念。企業結合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從整體和長期上考慮生存與發展目標,始終堅持經濟、社會、生態三大系統和諧統一,明確綠色經營方向,制定實現綠色管理的途徑和措施,使綠色管理變成企業強化內控、再造流程、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
(三)綠色管理內容
1.樹立綠色價值觀。綠色價值觀是新型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始終將環保、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價值觀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思想基石,這也是企業推行綠色管理的關鍵。
2.實施綠色設計。綠色設計是將綠色環保、和諧的設計理念融入產品設計全過程,將產品對環境影響具體體現在產品設計之中。一個方案或產品在設計完成后,往往能決定其70~80%的生產成本,后期無論如何深化管理,對生產成本的影響都會比較小。故實施綠色設計,對企業節能降耗、增產節支意義重大。
3.使用綠色技術。綠色技術可以節約資源,降低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等各方面經濟、社會成本,減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是綠色管理的核心內容。
4.開發綠色產品。綠色產品的開發是企業履行環保義務的主要內容,也是綠色管理的支持點。一個成熟的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關注其社會效益的積累。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可以保護環境,承擔其應盡的社會責任,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其他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尊重。
5.實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以節能、減排、降污為核心,以綠色技術、綠色管理為抓手,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環境污染的生產模式。清潔生產的實行,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金融基建招標運用綠色管理的可行性
近年隨著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等)“智慧金融”理念不斷傳播,前后臺業務不斷分離,后臺業務如客戶服務、資金清算、專家理財、遠程授權等物理空間集中化趨勢不斷加劇,需建設大中型專業化辦公、培訓建筑容納有關工作人員,以滿足集中化辦公需求,故相關基本建設投資不斷增加,金融基建工程陸續展開。根據國家《招標投標法》和《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規定,凡利用國有資金并達到規定限額以上的工程、設備、服務類采購項目應進行招標。金融基建項目因建設資金投入較大,施工要求專業性程度高,涉及采購的項目大多需要招標,特別是公開招標。
金融行業機構建造大中型現代化的專業辦公場所,為綠色管理的運用提供了寬闊的舞臺。金融機構或其委托的項目管理公司(以下統稱為招標人)可引入綠色管理理念,從綠色和諧人假設出發,在招標采購中堅持綠色價值觀導向,通過基建招標選擇節能降耗、信譽好、社會責任感強、管理規范的綠色供應商為建設項目提供方案設計、監理、造價、工程咨詢、施工、設備等服務。在招標過程中,招標人應鼓勵投標人提供采用綠色技術、通過綠色認準的施工工藝、設計與產品,優先采購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增強入駐人員辦公舒適度,并提高建筑本身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度,這樣建造出來的寫字樓才是綠色、環保、和諧的辦公場所,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統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
四、金融基建招標運用綠色管理的建議
綠色管理是全過程管理,其在金融基建招標工作中運用也應該是全過程的,下面就具體介紹綠色管理在金融基建招標工作全過程中的運用建議:
(一)引入綠色價值觀,確定綠色招標資格標準
招標人應安排專業招標采購人員深入學習綠色管理理念,全面了解綠色價值觀。經過綠色管理培訓的專業招標采購人員以綠色價值觀為指引,在進行前期市場調研時應重點尋找那些運用綠色管理、通過有關國內外綠色環保認證(如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公司,了解其經營規模、注冊資金、資格證書、生產或施工能力、合同業績、社會信用、企業文化等方面情況。在此前提下,招標人合理確定招標報名資格準入標準,鼓勵那些以綠色價值觀為企業文化核心、運用綠色管理經營模式的供應商前往投標,從而擴大招標人對綠色供應商的選擇范圍。
(二)編制綠色招標技術需求
在編制招標技術需求過程中,招標人應及時要求設計院或有關技術人員著重考慮綠色環保因素,按照國家有關節能降耗的綠色技術標準,盡可能地采用綠色設計,使用綠色技術、設備、材料,實行清潔施工或生產,從而形成完善的綠色招標技術需求。
(三)編制評標標準時考慮綠色管理因素
評標標準是招標文件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選擇中標供應商的類型、價格、服務等。招標人在編制評標標準過程中,應在綠色技術采用、綠色經營管理實行、綠色經營業績等方面設置評價內容與標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投標人綠色管理程度進行評估。
(四)組建綠色評標委員會
由于金融基建招標專業性、保密性較強,技術復雜且要求等級高,根據國家有關招標管理規定,招標人可推薦評標專家組建評標委員會,負責確定中標人有關事宜。在此條件下,招標人可優先推薦具有綠色管理思想和系統思考能力的行業專家、學者作為評標委員,通過采用綠色評標標準、比較投標價格、查閱投標文件、詢問投標人代表等方式,確定合適的綠色供應商。
(五)簽訂綠色采購合同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中標結果公示期結束時其他投標人無異議的前提下,招標人可與中標人簽訂合同。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招標人可以強調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等方面的約束要求和處罰規定,強化中標人履行綠色采購合同的意識,監督中標人從合約上履行綠色管理職責。
(六)綠色供應商管理與評價
招標人在項目招標結束后,一方面應建立分工程、貨物、服務三大類別的綠色供應商庫,為今后其他基建招標項目提供潛在合格供應商;另一方面,對中標綠色供應商的履約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對服務響應不及時、產品節能降耗性水平降低、綠色管理化程度低的供應商,招標人要適時對其進行提示、約談、輔導甚至淘汰,實施動態管理,始終確保供應商庫中企業綠色管理水平不降低,為金融基建項目提供合格綠色供應商。
參考文獻
[1]劉吉鵬.綠色管理與我國金融業發展[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2004年第4頁.
[2]金光磊.企業綠色管理體系研究[J].《企業導報》,2012年第10期,43-45頁.
“工學交替”不僅是學生在學校和在工廠的時間與空間上學習交替,更是學生知識與能力提升等教學內容的不拘形式交替;“能力生態”不僅是一種能力培養目標,更是一個能力培養過程,“生態”的落腳點重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魚漁雙授”教育模式解讀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工程系“魚漁”雙授的教育,是指按照“生產科研生態流程”細分出的“行業(企業)、技術鏈、人才鏈”與“教育教學生態流程”細分出的“專業(方向)、課程鏈、能力鏈”所需的育人元素,校企雙方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并傳授掌握與應用“知識、技能”的方法,既給“魚”,又給“漁”。
第一,實踐教學“三合一”。在理實一體課程教學上,以廠校融合式“教學車間”平臺為載體,通過將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基礎技能和綜合技能訓練,同時利用生產性實訓。達到“學做合一”;在企業頂崗環節通過任務實操與輪崗訓練相結合,將專業課引入企業開設,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訓練,達到“產學合一”;在企業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試驗環節通過崗位實踐與技術服務,重點培養學生創業就業能力,達到“雙業合一”。
第二,課堂教學“生產化”。按照建設任務要求及開放辦學機制,學院對現有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整合與擴建,以便更好實現“廠校融合”中的“校中廠”。首先將三個基礎實驗室整合序化為“基礎實驗中心”;其次重點擴建整合了“農產品深加工實訓車間”。其中與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食品加工實訓室”:再次整合了“產品質量分析實訓車間”等。功能性食品加工實訓室是示范專業與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專業為茗寶設計開發“茶爽口香糖”配方,并提供技術路線,企業將“中試車間”建到學校,出租給學校使用。學生平時上課內容就是企業實際生產工序,“加料……澆注……成品”等程序與企業一樣,只是規??s小了一點而已。2008年11月在該基地,學院發起并承辦了全國高職高專首屆生物技能大賽。
第三,實踐育人“廠中建?!?。按照“對接就業崗位”原則,依次建立“經貿東茶基地、經貿杭茶基地及柯城名優農產品網銷推廣基地”,分別對應工藝實施崗、品質控制崗及產品營銷崗。這些基地由學院與東方茶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共建,位于紹興濱海工業區,每次可以接納一個班學生頂崗實訓。在該基地中,學院與企業“共同研討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學生進入工廠,第一件事就是接收企業為期一個禮拜的“崗前培訓”,企業兼職教師與一同駐扎在基地的專任教師共同給學生開展《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實訓》課。真正實現“融課入廠、廠中有?!钡倪吂み厡W新格局。
第四,服務社會“平臺化”。應用工程系通過社會服務平臺的搭建服務社會,以此錘煉師資團隊,提升治學能力。幾年來,先后構建了技術培訓平臺、技術服務平臺、職教服務平臺三大社會服務平臺立體化服務區域內新農村建設、企業技術攻關和國內同類高職院校。在技能培訓平臺,依托供銷合作社系統,推進“農民點菜,學院送餐”科技下鄉服務工程,推出《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專題教育片和《新型茶農培訓系列叢書》,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人才培訓活動和企業培訓活動。截止到2012年2月,累積培訓新農村人才1200余人。在技術服務平臺,依托農產品加工專業優勢,開展以“茶加工技術”為主線的企業技術服務,先后為當地企業開發新技術,如為浙江省武義中茗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細胞破碎制茶機械及制茶工藝》等。在職教服務平臺,利用創辦全國首屆生物技能大賽的影響力,承辦全國性教材建設研討會及師資培訓活動等,加強與省內外高職院校的交流與協作。
“魚漁雙授”成效顯著
通過“魚漁雙授”的教育模式,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社會企業輸送了很多優秀人才。
第一,專業課程精品化,為培養人才打造了首要條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改革,兩年多的建設與實踐,學院在專業課程建設上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天然產物生產與實訓技術》于2010年5月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農產品深加工與創新創業》于2011年2月被評為浙江省精品課程;《天然產物生產與實訓技術》課程改革方案被列為2009年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類項目。該教材被列為2009年浙江省重點建設教材;《農產品深加工與創新創業》教材被列為2010年浙江省重點建設教材,且該門課程為2010年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類項目“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改革與實踐”重要建設支撐體系。
第二,技能培訓平臺建設完善。示范專業群在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工商局等組織機構大力協助下,積極開展企業人員技能培訓和新農村建設人才培訓活動,體現出技能培訓服務輻射面廣、專項性強的優勢。自2009年暑期以來在浦江、安吉、江山、海寧等多個地區先后開展了茶葉加工工、莊稼醫生、農產品經紀人、食品安全、農產品網絡營銷等培訓活動,幫助農民實現創業與致富,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意識。為更好的服務新農村建設。擴大服務區域范圍,2011年初學院錄制了《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專題教育片,并編寫了《新型茶農培訓系列叢書》(2011年12月出版),拓展了技能培訓的模式,并且進一步推進了技能培訓平臺的建設。
2010年憑借專業優勢,學院先后面向杭州市工商系統舉辦了杭州市工商系統食品專業知識(食品分析檢測)培訓班,面向全省企事業單位舉辦了浙江省科技廳第六期色譜技術及應用培訓班,對22家企事業單位的人員開展相關技能培訓,并與杭州市工商局、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管理辦公室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專業知名度得到顯著提高。
第三,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指導。示范建設以來,專業教師積極通過科研、頂崗實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技術服務能力,示范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已經從基本的技能培訓上升到了技術攻關、成果轉化。
從社區到企業,從科普宣傳到技術合作,從“個人洗腦充電”到“企業強身壯體”,專業教師通過各種不同途徑開展技術服務,并在服務項目實施中促進教師個體能力的提高。學院與文暉街道、蘭亭等社區開展的科普宣傳以實用、適時和解惑為原則,逐步形成具有社區特色、自成體系的社區科普宣傳服務模式。農產品技術咨詢中心的建立進一步拓寬技術服務渠道,為企業人員、社區居民、
創業農戶提供了專業性的建議,在學院生物與食品技術綜合實訓基地內設立了咨詢中心辦公室,并借助咨詢中心網絡平臺(省略)實現多方位的交流與學習。
校企雙方共同組成技術開發團隊,在生物技術應用、功能食品開發等方面合作,實現校企雙方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的共贏。如學院參與了浙江省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項目《脂溶性茶多酚綠色制備及在食品中的應用》等攻關團隊;與武義中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技術項目,已實現技術成果產業化;與杭州茗寶食品有限公司(瑞雀茶終端產品研發)、永嘉縣科學技術局開展的技術合作進展順利,建設天天滋補網和中國滋補網幫助企業開拓產品的網絡營銷新渠道。其中瑞雀茶終端產品的制備工藝已應用于實踐性教學當中,展現出產學研并舉,校企合作共發展的新局面。
現在,許多企業到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尋求技術開發。2010年學院參與浙江省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茶資源高效利用新技術與跨界產品開發研究》等3個項目的合作研發;2012年與浙江大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等單位編寫《茶葉經營管理師》職業技能培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