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13:52: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理概念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整體知識網絡的構建與拓展,可以說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中學物理教學實踐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學”的內容,下面就物理概念教學的實踐,從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深化、運用等方面加以闡述。
任何一個物理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遵循這樣的環節:實驗、事例、概念、規律、題目。傳統的概念教學將獲得知識結論教學作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多的表現為機械記憶,而不是理性分析。物理概念是一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共同性質和本質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維形式。一方面,物理概念反映著人類對物理世界漫長而艱難的智力活動歷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另一方面,它又使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質特征,成為物理思維的基本單位和有力工具。每個物理概念都是人類知識的結晶,銘刻著人類思維發展的烙印。如果我們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的同時,能把濃縮在其中的思維歷程充分還原稀釋,讓學生沿著前人思維活動的足跡去重演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中發現、體驗、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學習科學思維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給學生一把打開思維寶庫的金鑰匙,從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學作為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這樣,概念的引入既自然,又生動具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較充分的發揮。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優化物理概念教學的過程,具體有:
1、創設情景法
物理概念來源于感覺、知覺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本質的內在聯系。創設情景的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物理概念的正確表象。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直觀教學。加強實驗教學:充分利用物理實驗,來創設物理環境,展現被研究的物理現象,這是物理教學的一大特色。通過讓學生接觸實驗器材、觀摩實驗裝置模型、動手操作等,能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教師的演示實驗又提供豐富的間接經驗,但在關鍵點一定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實驗過程中的深刻印象,決不能草草走過場,就給出概念和結論。如:自由落體運動、共振、自感等實驗,對把握事物的本質起著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要將現代化的電、氣、聲、光等技術引入到物理概念的教學中來。不僅要發揮好傳統的投影、圖片、電影、錄像等,而且要利用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強大信息來展示或模擬有關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重視教學語言藝術: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喚起學生對有關經驗的回憶;可以激發學生的聯系;可以將嚴密、干枯的物理概念與一幕幕充滿生機的物理情景聯系起來。教師還可以通過精心選擇的類比,化抽象為想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原子核式結構與行星模型的合理比較、用“劉翔勇奪110米欄奧運金牌”的實例來引出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同時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舊知導新法
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去提出新問題、聯系新知識,也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樂于知道的興趣,以順利地完成概念的“同化”。復習舊知的實質,仍然是在給學生展示感性材料。當然對新問題的解決,既可以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等。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功功率瞬時功率等概念教學。
3、引導發現法
新課程、新大綱倡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實施這一舉措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對建立某些物理概念也十分有用。如:建立電場、電容、洛侖茲力等概念。其特點是針對新的情景或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和已有體驗,創造設計解決方案,促使學生充分動腦、動眼、動口,通過獨立研究或協作學習,來自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物理概念的鞏固也需講究一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三種方法較為有效,這三種方法是分類、歸納、應用。
通過概念的分類,把握它的共性,能夠較好鞏固概念,物理概念按其定義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概念的定義式是個比值,如密度、比熱、燃燒值、電阻等等。一般來說,這類概念是從某個側面反映事物的特性,這類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而與比式中的各量無關,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比值必然是一個恒量。二是概念的定義式是幾個物量的積,如功、熱量等。對于這些概念應從它所能夠產生的物理效果去認識它的特性。三是還有概念沒有物理公式,如力、熔點、溫度、焦點等。這些概念有的是描述事物特征的,如熔點,有的是從物理效果去認識它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概念的類和屬,進行類比教學。通過歸納組成邏輯性的概念體系,有利于記憶,鞏固概念,概念的學習,是分散在每節課中,這樣,難免出現彼此脫離、割裂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必須抓好概念的歸納,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只有抓好概念的應用,才可能加深理解,形成自然記憶,并借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時暴露概念學習中問題,使教學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
物理概念教學中無論采用何種教學策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都是不可缺的。只有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才能暴露學生概念學習中的困難。在進行交流時教師不僅應關注已有共識的同質性回答,更應重視異質性反饋,異質性反饋往往是學生學習物理概念過程中觀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鋒,能夠幫助學生從理性上認識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學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傊锢砀拍罴仁菍W生學好物理基礎知識關鍵,也是教師傳授物理知識的關鍵。在具體的物理概念教學中,究竟選擇什么方法,或用幾種方法結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探索,不斷實踐。此所謂“教有教法,教無定法”。只有優化物理概念教學過程,方能優化物理概念教學結果,讓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
參考文獻:
[1]吳軍.中學物理概念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OL],2008年.
[2]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3.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引入;構建;應用
概念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識、理解和應用的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直觀的引入來引導學生認識概念,在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構建起概念,在應用中不斷理解概念,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概念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結合初中物理教學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直觀引入,讓學生認識概念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容易站在“我”的角度來認識學生,看待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其實不然,學生的認識受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影響,同時,受認識規律的影響,學生認知以直觀為主。因此,在教學具有抽象性的概念過程中,教師就需借助情境,讓學生從直觀過渡到抽象,認識概念,奠定學習概念的基礎。如,在“大氣壓強”的學習中,教師將一個塑膠掛扣直接按在黑板上來引入大氣壓強的概念,學生的探究興趣濃了,學習起來也就更加自主了。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導入的方法較多,如,通過實驗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而綜合應用多種方法來進行。
二、經歷過程,讓學生構建概念
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在機械的背誦和教師反復的講解中進行的,而是建立在對概念的形成過程基礎上的。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摒棄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而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在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中來構建起概念。以密度教學為例,教師先讓學生通過一杯水和牛奶、一杯水和一杯酒精鑒別而引出對銅塊、鐵塊和鋁塊的鑒別,讓學生明白用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特性都具有一定的缺點,如果能找到一種方法來鑒別物質,那就能更簡便。接著讓學生通過實驗設計來分析物質(同種物質和不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驗,討論交流而得到相應的結論,最后教師再總結出概念,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就不顯得空泛了。
三、區別練習,讓學生應用概念
學生理解概念后,需要通過應用概念來鞏固對概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可先用直接應用概念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解決,接著針對概念中涉及的公式變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最后再將當次課堂學習的概念和其他概念融合起來。這樣,循序簡單地讓學生從易到難逐步過渡,最終掌握并應用概念。
總之,物理概念的學習是一個不斷認識、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教學中教師還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逐步引導方可有效。
參考文獻:
[1]任雪蘭.淺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中國校園導刊,2011(6).
關健詞:專題教學;物理概念;方法與策略;案例剖析
G633.7
物理思維最基本的支點就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觀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進行物理思維的基礎。物理學的原理、定理、定律或規律,都是用有關的物理概念總結出來的,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觀察、實驗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事物本質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說明:學習應是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主體。高中物理新課標中提出了“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維度,在這一維度下,新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從原來的“重知識”轉變為“重過程”。物理知識的教和學一般都遵循由生活中實例、科學實驗分析抽象出概念的過程,重要(關鍵)概念專題教學就是要再現這一過程,提升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成為理性分析過程,而不是簡單機械記憶。
對概念專題教學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物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物理概念的內涵指的是該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質屬性。加速度的概念的內涵就是反映物理速度變化快慢,它的外延包含了:直線運動中表征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的加速度(大學物理中為切向加速度);作勻速圓周運動時表征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向心加速度(大學物理中為法向加速度)。再如,機械運動概念的內涵是“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隨時間在改變”。力概念的內涵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些概念已經撇開了一個個具體的運動形態或具體的相互作用形式,概括出了同類物理事件所具有的本質屬性。機械運動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體間相對位置發生變化”這一本質屬性的各種運動形態,如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等。力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體間發生相互作用”這一本質屬性的各種類型的力,如重力、彈力、靜電力等。
二、突出形成物理概念過程中的思維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人的思維活動的主動建構過程。物理學是借“物”求“理”, 借“物”就是要充分利用事例、實驗創設物理情景,這是新授課時的重點。專題教學中就是再次在“求理”上花功夫:再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對熟知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加深對物理學概念的本質屬性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已形成的概念,學會自己用精練的語言將這個概念的內涵表達出來。對于有關物理量的概念,還應要求學生通過思維加工,再次獨立推導其量度公式,進而分析、比較它的量度公式與文字表述間物理意義上的聯系與區別。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加速度教學是一個關鍵重點概念也是教學的難點,同時又容易與速度,速度的變化量相混淆。與加速度相關的教學內容很多:有直線運動中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中的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牛頓運動力學中第二定律等等??梢赃@樣說對加速度概念理解掌握直接關系到后面內容仍至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于是我們特意安排了“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三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專題,讓學生能在于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深刻理解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三個概念的區別,并能加以應用。在講述這一專題時,我們可以列出如下的表格并填寫部分內容,
而將其余的內容(如表中的黑體字加橫線部分)由學生自行填寫,老師作相應的指導與糾正;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也可讓他們自己設計對照表格,教師再加以點評。使學生對三者的有全面清淅的認識。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自主地組織語言表述相關的內容的過程中獨立思考,有助于知識的自主建構。然后針對易錯點設計了對應練習,最后再結合上表與練習題中的具體實例,設置了討論環節,讓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①.物體運動的速度很大,加速度是否也很大?
②.加速度為零時,物體的速度變不變?是不是也為零?
③.速度變化量大時,加速度是不是也大?速度變化量為零時,加速度是不是也為零?
④.物體速度在增加物體有沒有加速度?物體有了加速度是否就在作勻加速運動?
問題討論的設置是對加速度概念的總結提升:加速度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有變化才有加速度、速度變化得快加速度才大。對學生記憶、理解起鞏固加深的作用。
三、破解難點,化解疑點
[關鍵詞] 概念;物理概念;教學
概念是反映客觀對象一般的本質的思維形式,是人腦的高級產物;概念是思維的細胞,人的任何思維都離不開概念,概念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紐結。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事實的本質的特性,只有掌握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事實,掌握物理規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重視物理概念的引入
1.從實驗現象或生活實際引入。物理概念是物理現象的本質特征的反映,它是在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而形成的。任何物理概念都是建筑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引入概念,選擇典型的具有本質特征的實驗和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獲得建立概念所必須的感性知識,使概念教學有良好的開端。(1)從實驗現象引入:例如全反射、液體的表面張力等概念都可以用精彩的實驗現象引入。(2)從生活實際引入: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生活中的各類物理現象的共性,提出新概念的建立,使學生感到親切,覺得物理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分析的良好思維品質和習慣。
2.從復習舊知識引入。從舊知識進行合乎邏輯的延伸和推理,分析舊概念的局限性,進而引入新概念,有利于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如“即時速度”這一概念的引入,可從平均速度入手,分析平均速度在描述物體運動快慢時的局限性,因其只能似近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物體運動快慢一般都是不同的,為了對物體運動有精確的認識,有必要知道物體在任何一個時刻或任何一個位置的速度,從而需要引入即時速度。
3.從理論需要,或從思維發展的必然趨勢引入。如加速度的概念,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各種不同的運動現了兩個明顯的差別:一是運動的快慢不同,由此引入了速度概念,二是速度變化的快慢不相同,怎樣才能精確地反映物體的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只用速度的變化量不行,因為時間不同,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不同;只有用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才能精確地反映出運動物體變化快慢的程度,從而引入加速度,這樣引入,順乎學生思維發展的趨勢,使學生能較快地建立加速度的概念。
二、準確講解物理概念的定義
物理概念的定義揭示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質狀況,把事物的最主要之點表達出來了。在教學中,講解物理概念的定義要確切突出定義的科學性和羅輯性,對定義中關鍵詞要“咬文嚼字”地講解清楚。如:不要把電勢的高低說成了電勢的大??;磁通量的變化率不要說成了磁通量變化量,更不能說成是磁通量的大小;不要把“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說成是“阻礙物體問的運動”。講明概念定義的局限性,將概念的定義和本質區別開來,讓學生知道概念的本質是事物所固有的,而概念的定義只是反映了本質,而不能代替本質。如在初步明確了加速度的概念的本質是表征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以后,給加速度概念下定義,就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最能全面反映本質的方法。有了加速度的定義,對加速度概念的本質的認識更深刻具體,但加速度的定義決不能代替加速度的本質。
三、講清楚物理概念的定義式
一些物理概念可以定量表示,這類概念叫物理量,對這類物理概念,講清楚定義后,引導學生從物理意義上理解定義式,不要只從純數學角度認識。如電場強度的定義式(E=F/q),等式兩邊所反應的物理意義不同,電場強度描述的是電場強弱,由電場本身因素決定,與檢驗電荷存在與否無關,右邊是檢驗電荷受力與檢驗電荷電量的比值,用這一比值來定義電場強度,只是由于這一比值大小與電場強度大小相同。
四、講清楚物理概念的單位
對單位要講清單位的意義、讀法和寫法。如加速度的單位m/s2,學生很容易將平方寫掉,這樣就不再是加速度單位,而是速度單位。
五、指明物理概念的性質
物理概念的性質是指物理概念是矢量還是標量,了解概念的性質,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掌握物理概念。如加速度,知道它是矢量,有方向性,當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面相同時,物體速度增加,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速度就會減少,學生就能理解加速的真正含義,不會把加速度理解為物體增加的速度。
1.之前接觸錯誤的“表面概念”
學生在接觸物理之前,已經接觸了很多物理概念,在大腦中形成了相似或類似的物理現象.但是,因為這些概念只是根據大家的生活習慣并且沒有科學依據,因此大多生活中接觸的概念往往是錯誤的.而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了學生在接觸新的、正確的概念的時候造成了困擾,有時甚至只是根據第一印象而去記住錯誤的物理知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習慣說某個人或者某物體因為“受到”慣性而怎樣.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是力,只能說具有而不能說受到.這是對慣性和物體的屬性理解的錯誤.
2.對有一定聯系的概念易混淆
有很多概念雖然含義意義不同,但是卻是對同一問題或同一現象的不同理解.有的學生因為對概念掌握的不準確或者沒有領略其真正的物理含義,容易將其在本質上歸為一類,導致做題和分析時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例如重力和壓力,溫度和熱量等.
3.名詞相似的概念易混淆
初中物理有很多定律是對一種物理現象的概括.但在研究定律之前,要先理解這個物理名詞.因其名詞相似,所以很多學生在記憶概念的時候常常記混;甚至對于一些相似的名詞概念也有著同樣的問題.如壓力和壓強的概念,慣性的概念和慣性定律的概念等.
4.名詞相近的概念易混淆
初中物理中,對同一個物理現象的分析,有時雖然看似相同的概念其實其本質完全不同.很多學生雖然會分析物理題,但是寫分析過程時卻因理解錯了概念而出現了問題.這就是因為名詞相近而導致的問題.如二力平衡和二力相等的區別,浮力和浮沉的區別等.
二、避免概念相同的有效教學策略
1.對概念的產生進行比較
物理學概念形成過程的比較涉及到建立概念的目的、有關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現象、思維過程等.將這些形成的過程理解清楚,自然就理解了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了解其本質,自然不會混淆任何兩個物理概念.如光的反射和折射.折射和反射都是光在介質分界面上傳播方向改變的光學現象.可以按照概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對比.相同點,都是光在介質分界面處產生的現象,且光的傳播方向因入射角的、大小變化而變化;都同時在法線的兩側,反射和折射的光路都可逆;不同點.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但是折射角卻要隨著介質的改變而改變,就和我們在水里捉魚一樣,看到的現象屬于折射,魚在水中的位置并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位置.
2.對概念的物理意義進行比較
物理概念是用簡單準確的學術性語言來定義;物理意義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物理量或者引入該物理量.因此須將概念與物理意義的區別理解清楚,而不應再搞混.如,“電路并聯”與“串聯”不同.并聯指幾個元器件的一端相連,進行整體的控制.而串聯指多個元器件的首尾相連,是一個回路,其只能整體控制.家里的電視和冰箱分別用不同的開關控制,這就是并聯,在家中運用比較靈活.要是電視和冰箱串聯到一起,那么只要電視斷電那么冰箱也會斷電.
3.對概念的數學表達式進行比較
物理學中很多概念可以用數學表達式來詮釋.這樣學生通過對數學表達式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很好的區分兩個相近名詞的物理意義.例如,功率和機械效率.很多學生對這兩個都帶有“率”的名詞總區分不好.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義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公式P=W/t,單位是瓦特;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的優劣程度,定義用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公式η=W有用/W總,是無單位的百分數.這樣,通過對兩個名詞的數學表達式的分析和理解,從公式的不同到單位的不同,就能很好地區分兩個名詞了.
4.多角度分析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準確地反映了物理現象及過程的本質屬性,它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基礎上,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綜合,區別個別與一般、現象與本質,然后把這些物理現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實本質在人腦中的反映。任何一個物理概念的學習又會與其他概念相聯系,概念之間的這種關聯著的邏輯關系,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通過邏輯推理方法,構建知識體系的基本元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規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不可能有效構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維過程。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常常表現出選擇題選不全,計算題審題時,由于對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導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聯系,解題效率低下。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二、影響高中物理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與高中教材相比較,對知識和思維能力的要求都有一個較大的跨越,存在一個較大的臺階。高中物理教材所講述的知識不僅要求采用觀察、實驗,更多的要求具備分析歸納和綜合等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能熟練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對于多個研究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的復雜的問題,從物理現象到構建物理模型,從物理模型到數學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學生接受難度大。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對知識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別。初中物理教材文字敘述比較淺顯通俗,學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不易讀懂、閱讀難度大。另外,高中教材與所需數學知識的銜接不當,也對學生的物理學習造成了困難。如學生尚未學到極限的概念,在學習瞬時速度時就難以理解;高一新生沒有三角函數知識,就不能靈活處理力的合成與分解;沒有函數圖像的知識,用圖像法研究各種問題就會比較困難。由于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的失調,也加大了高一物理學習難度,使高一學生成績分化。
2、學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從直觀的實驗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則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物理概念出發,或從建立的理想模型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起來。雖然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但由于他們物理基礎知識有限,物理思維方法不足,個別高中學生由于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差,不善于將陌生、復雜、困難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簡單、容易的問題,不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不善于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方法,學習物理概念時習慣于機械記憶,盲目練習,往往被個別表面現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膚淺的概念。主要表現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對于隱含條件的分析,臨界狀的把握,多過程的銜接等分析不完整,顧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條理不清楚。如個別學生不理解加速度及電阻率的概念,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大;電阻率大電阻一定大”的錯誤認識。
3、教師因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備課做題,缺乏分析研究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接受知識的能力,對于學生的知識能力有時估計過高,自己常常覺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簡單,學生自己一看就懂,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探討、挖掘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造成學生在最初就沒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學生不易建立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學,需關注以下幾個環節。
三、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
(1)實驗法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大多數物理概念是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透過現象剖析揭示其本質而引入的,學生通過直觀觀察形成深刻印象,強化了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引入彈力的概念時,通過演示實驗:小車受拉伸或壓縮彈簧的作用而運動;再演示:彎曲的彈性鋼片能將粉筆頭推出去。引導學生觀察在這些實驗過程中,彈簧及彈性鋼片發生了什么形變,彈簧在恢復原狀時要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讓學生自己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的概念。
(2)類比法
類比法是在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學中不少的概念是用類比推理方法得出的,讓學生借類比事物為“橋”,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思維,有助于接受理解新概念。例如:與重力勢能類比,引入電勢能的概念;與電場強度概念的建立類比,建立磁感應強度;將電流類比水流,建立電流概念;將電壓類比水壓,建立電壓概念;把電磁振蕩類比于彈簧振子或單擺,把電諧振類比于機械振動中的共振,建立電磁振蕩概念。
(3)邏輯推理法
物理概念大多數是在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賴于認知結構中相關的概念,要充分發揮已有的舊知識的作用,通過新舊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導學生復習初中學過的功的概念,指出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則物體具有能量。在此基礎上,討論運動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則運動物體就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動能,進一步用做功的多少來確定動能與那些量有關系,使學生真正理解動能的表達式。
總之,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無論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學生明確一個概念的物理意義,知道這個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根據學生認知結構中相應知識狀況和新概念的不同特點,選擇的感性材料要典型全面,要突出與概念有關的本質特征,盡量減少非本質特征的干擾,避免先入為主和消極的思維定勢的影響;能起承前啟后,建立知識聯系的作用,選擇的舊知識一定要與新知識有實質性聯系,否則容易形成模糊或錯誤的概念,或在認知結構中形成不正確的聯系,有礙于培養學生抽象與概括能力;引入概念時,要盡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引導學生理解、深化物理概念的方法
1、細化物理概念對應的知識點
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點細化一個概念(1)名稱:記住物理量的名稱是了解一個物理量的第一步,就像了解一個人就要先記住這個人的名字一樣,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稱,是用黑體字印刷的,這正是要引起同學們注意和重視。(2)定義及物理意義 物理概念的定義是用科學嚴謹的敘述給出的,教材中常用加點字來表示,定義要熟練準確記憶,不能有半點差錯。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不同于定義,如速度的物理意義是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其定義是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3)符號 物理量的符號大多采用英語的第一個字母,一般情況,每個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學生記準物理量的符號,這樣,有利于規范運算過程。 (4)表達式 一個物理概念的定義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就寫出了對應的定義式,因為任何一個物理量往往會和其他量建立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會寫出不同的表達式,這時就要弄清哪個是決定式,哪個是定義式。(5)單位 物理量的定義式,既給出了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又決定了它們之間的單位關系,要分清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并記準其單位符號及不同單位制之間的換算關系。在做題時要求同學們統一單位。(6)矢量和標量 每講一個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失量還是標量。只有明確其特性,才能按相關規則進行運算。 (7)狀態量和過程量 每講一個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狀態量還是過程量,如何通過狀態量的變化把狀態量和過程量建立起聯系。(8)最后還要提醒學生弄清物理表達式的適用范圍。
2、突破難點
關鍵詞:職業學校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組成要素,是學習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物理概念教學是傳授物理知識的重要方面,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進行科學方法熏陶的重要途徑,物理概念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在物理教學中,注重概念教學,放棄題海戰術,揪住概念這個主干疏通知識間的關系,能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學生對物理概念正確理解需要長時間的形成,教師必須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人類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運用概念并不斷地發展與深化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物理知識是由許多概念組成的體系,而概念是形成體系的單位,因此,可以說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基礎知識的基礎。只有切實掌握基本概念,才能使學生取得探索和掌握基礎知識的主動權。
形成概念,理解基本概念,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重要途徑。物理學中的概念很多,有些比較簡單,如物體、運動、路程等概念,是不難掌握的,而有些則比較復雜,如力、慣性、速度、加速度、電勢、電動勢等概念,學生較難掌握。對于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能否使學生真正理解,直接影響到某一章乃至整個物理學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概念確實是一件十分重要、復雜而困難的工作,在物理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較容易地形成概念呢?
一、感性認識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礎
一切認識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物理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能直接感知的少,需要間接認識的多。所以,在教學中,應盡量運用實驗和其他直觀手段來增加學生的感知機會,不斷擴大他們的知識積累,這樣就會為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形成前提條件。教師必須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及時引導他們正確思考,經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從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如“機械運動”概念的形成,可以列舉人在行走,車輛在前進,雨點下落等這些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經過比較、分析后,讓學生認識到它們的表面形象雖然不同,就會發現這些現象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然后,把這些共同特征抽象出來,予以概括,就形成了“機械運動”的概念,即:“一個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二、使學生明確概念的物理意義是形成概念的根本
教學中學生對有關物理問題的感性材料進行抽象得出結論后,一般來說,對有關概念的理解仍然是表面的、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為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著重理解其物理意義。
一個物理概念有確定的物理意義,只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才能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這個物理概念。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歷來是學生感到抽象難懂的概念。向心加速度只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是描述線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不少學生對向心加速度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這種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還是對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此時應引導學生從向心加速度特點出發,認清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方向間的關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
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明確其區別與聯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學中有些物理概念看來很相似,但其意義卻大不相同。對于許多容易發生混淆的概念,都可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比較的根據是概念的質和量的規定性。一般來說,把握不同概念的質的規定,就能得到它們之間的區別,而量的規定性往往反映了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析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如“動能”和“動量”是物理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少學生總是把它們弄混,不清楚什么時候應該用動能去分析解決問題,什么時候用動量去分析解決問題。所以,在講授這兩個概念時,應注意區分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動能和動量都是反映物體機械運動的物理量,它們都是用乘積定義法定義的,它們的大小都是由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大小決定的。動能大小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
(1)動能和動量雖然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但動能是反映物體由于運動所具有的一種做功的本領,它既可以通過做功來轉移機械運動,也可以通過做功把機械運動轉化為其他形式的運動,如熱運動等。動量是反映物體運動量的大小,它只能在機械運動和機械運動之間轉移。
(2)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動量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
(3)動能的變化(轉移或轉化)是通過做功來量度,而動量的變化(轉移)是通過沖量來量度。
三、通過練習鞏固概念,復結梳理概念
任何一個概念形成之后,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背得出來、能默寫出來,還要通過不斷復習來鞏固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梢园才乓恍┯写硇缘?、鞏固性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概念得到鞏固。教師最后還得配合一定的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教到勻變速直成運動位移時,出了一道習題,已知某物體的初速度,加速度,求在t秒后的位移,學生一般都直接代入公式進行計算,可結果都是錯誤的。這里學生忽視了物體在t秒前就已經停下來了,沒有真正掌握勻減速位移的概念,做了習題后,印象就更深了。教學中,還要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不斷摸索、創新,使物理概念的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在講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還要進行階段性的分類總結。通過分類總結,疏理知識融會貫通,并系統化、條理化,以便于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