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4 18:0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主體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提出問題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小學語文“大綱”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钡钱斘覀冏哌M現實的語文課堂,仍發現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愿做的習題。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為此,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針對傳統教學中忽視乃至壓抑人的個性發展這個弊端提出,并力圖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研究構想
(一)實驗目標
在充分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積極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教學民主,引導學生的合作意識,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構想和制定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環節可包括“樂學新知―自讀質疑―細讀研討―自我回顧―練習運用”五個步驟。
三、研究實施
(一)按“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實施教學
1、樂學新知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時提供有關的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迅速聯系作準備。
2、自讀質疑 自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并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注,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教師在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的同時,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培養,為好生提供一些加強的自學任務,為差生提供達標的輔助臺階。
3、細讀研討 在自讀后,引導學生表達在自讀中明白了什么,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結構的完美,并主動積累語言。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現中得以增強。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組或同桌;討論的內容可以是老師的設問,也可以是學生的質疑。教師應重視“集體開竅反應”,注意指導學生的思路和表達方法,處理好獨立思考和聽取別人發言的聯系,以讀為本,精講善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意啟發和激勵,讓大多數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以讀促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顧 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打好基礎。
5、練習運用 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
(二)“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操作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對不同的學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一成不變的模式。為此我們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設計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適應具體課授課情境的調節變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于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
2、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后寫練等練習。
3、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四、研究結論
1、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師生交流的規格水平是影響學生主體性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應主動改變角色意識,把與學生的“你我”關系置換成了“我們”。其次,改變教學形式,教師由“獨唱”轉為“伴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
一、提出問題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修訂版小語“大綱”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钡钱斘覀冏哌M現實的語文課堂,仍發現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愿做的習題。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煤乏味。為此,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針對傳統教學中忽視乃至壓抑人的個性發展這個弊端提出。并力圖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研究構想
(一)實驗目標
在充分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積極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教學民主,引導學生的合作意識,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構想和制定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環節可包括“樂學新知一自讀質疑一細讀研討一自我回顧一練習運用一開拓延伸”六個步驟。
三、研究實施
(一)按“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六個環節實施教學
1、樂學新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時提供有關的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迅速聯系作準備。
2、自讀質疑。自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并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注,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
3、細讀研討。在自讀后,引導學生表達在自讀中明白了什么,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結構的完美。并主動積累語言。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現中得以增強。
4、自我回顧。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打好基礎。
5、練習運用。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
6、開拓延伸。有資料表明,學生語言的積累50%來自課外??梢?,課外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參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讀書、讀報、視聽或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二)“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操作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對不同的學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一成不變的模式。為此我們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設計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適應具體課授課情境的調節變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于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
2、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后寫練等練習。
3、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四、研究結論
1、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師生交流的規格水平是影響學生主體性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師應主動改變角色意識,把與學生的“你我”關系置換成了“我們”。其次,改變教學形式,教師由“獨唱”轉為“伴奏”。
關鍵詞:課堂主體性;體現;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93-01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體現教育民主思想,把學生真正擺到課堂主人的位置上,由教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的內容上,時間上,方法上,以及其他方面都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從四個不同的層面探討分析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體現。
一、體現課堂教學民主
教和學是矛盾關系。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為學生服務。要擺正教與學的關系,首先做到尊重學生。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已為普通一員,置身于“主體”之中。教師還要具有科學的態度,從實際出發,按著學生認知規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照顧好后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再次做到環境寬松。教師在課堂上要交換角色,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二、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索
首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其不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其次,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于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查字典、寫要點、劃批注,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在學習內容上,給學生留有探索的余地。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最容易上成“悶課”,就是教師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學生“昏昏然”情緒處于低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就不要講,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教師集中精力引導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大量的問題還要靠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解決,教師做到“舉一”精神,引導學生“反三”自學、自練,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這樣把探索的機會讓給學生,學生就不可能昏昏欲睡,既學到了應有的基礎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為主體,不是不要老師的“主導”作用。一般說來,教師的認識先于學生、高于學生。而學生心理特點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識有限,單靠自學是有困難的。因此,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以下幾個方面:(1)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2)在設計訓練技巧上起主導作用。教學是門藝術,新鮮有趣。不同凡響的教學環節,獨具匠心的技巧設計,不僅使學生愛學、樂學,而且可以化知識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把握要領,提高讀、說、寫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和運用技巧,教師要抓住訓練中的點點滴滴加以歸納、綜合、提煉,并在總結中滲透學習的本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3)在精講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些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講解一定要做到精當、簡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導性和示范性。
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主體性;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以知識學習為中心,注重情感學習,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多樣性、創造性。
一、主體性教學模式實施的原則
在實施中職物理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則,這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落實“主體性教學模式”學習目標要求的必備條件。
(一)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教師應該能夠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并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需求層次。教學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只有當所有外界的教育影響都內化成學生自身需要的時候,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在主體性教學中的創造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滿足中職學生當前的合理需求,并在實施自主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斷培養他們更高層次的需求,從而提高他們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性。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是以理解、尊重、關懷和信任為基礎的,這些都是成功教學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學生對他們學習活動的選擇受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如果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通常都會回避那些他們自認為很難完成的任務,而傾向于選擇他們自認為可以完成的任務。而且,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努力的多少,以及在遇到困難時所能堅持的時間。另外,自我效能感還能夠還能夠影響學生在某項學習任務中的焦慮和緊張。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通常愿意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并設法完成,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中職物理教師在實施自主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努力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自我效能感。
(三)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中教得越多,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獨立行動和思考的機會也就越少,這就會大大降低教學活動的效果和活力。學生是具有個性的實踐主體、自我發展主體和認識主體,因此,中職物理教師在實施自主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機會,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主體性教學模式實施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
學習需要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驅動力。有學習需要的學生認為學習不僅是一種興趣,還是一種責任,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所進行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因此,中職物理教師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需要。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就會產生弄清這些問題的迫切需要,從而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需要并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中職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不一致的學習任務來創設問題情境。如,教師在教授力的分解時,可以利用一個小實驗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取一個大砝碼,并將這個大砝碼用細線提起來,問學生用兩根線來提容易斷還是用一根線來提容易斷,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認為用一根線來提容易斷,然而教師進行實驗演示的結果卻正好相反。這一問題就會在學生的大腦中產生疑點和興奮,從而可以順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作業的完成過程中產生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現象的問題性作業來創設問題情境。
(二)加強目的性教育
中職教育具有顯著的“職業教育特色”,更加注重應用技能的教育,因此,中職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明確教學的“目的性”,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以電磁學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教師應該重點介紹電磁學相關知識在未來工作實踐中的應用,而對于電磁學的發展等等則可以一帶而過,這樣能夠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中職院校學生樹立學好物理的自信心是主體性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保障,如果喪失物理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就失去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性,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也就會流于形式。培養中職生物理學習的自信心需要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比如,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獲得物理學科學習的成就感、引導中職生進行積極的歸因等等,長期以往,中職學生就會樹立起學習物理、學好物理的自信心,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主體性學習作用。
(四)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環境
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性變革,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自己來建構知識過程,而并不是由教師將知識直接、簡單地傳遞給學生。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環境,能夠讓學生親身體會物理課堂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中職物理感抗部分教學為例,為了說明電感的感抗與交流電的頻率成正比、與自感系數成正比,教師可以直接在實驗室進行教學,省略課堂理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探討感抗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既實現了該部分內容學習目標,又能夠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良好環境,就需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將“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等??傊?,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是中職學生實現主體性發展的基本前提,有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中職學生的自立能力才能夠增強,進而大幅提高中職生的應用能力、增強中職生的創新意識。
三、結束語
實踐證明,在中職物理課堂中運用主體性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中職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在物理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主體性教學方法的運用需要廣大的中職物理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創設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環境、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更好地促進中職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平.中職物理教學方式之我見[J].科技創新導報,2011(01).
關鍵詞: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中職物理主體性課堂的創建是勢在必行的,這是時展對人才培養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職物理教師必須關注時展的需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與方式,實現學生潛能充分挖掘和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 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產生的作用
在實踐教學中,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產生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因此,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實踐練習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在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其次,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不斷提高。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都不強,較多學生會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去學習,從而忽略高難度知識的學習。因此,在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生循序漸進的原則,并對各種知識抱著挑戰和嘗試的心態,最緩解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影響。最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著重要輔助作用,因此,學生主體性的不斷增強,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著重要作用。
2 傳統中職物理課堂教學的不足
2.1管教為主,缺乏主動性。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知識的學習均是被動接收,教師從未刻意地對學生的思維和行為進行引導與激發,從而使學生普遍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2.2教學缺乏多樣性。過去物理教師在備課時基本只是依照教學大綱制定教W任務,未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制定分層次的教學方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多是照本宣科,依照教材順序向學生教授知識,未能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便滿足不同水準學生的不同需求。
2.3課堂教學缺乏創造性。對傳統的物理中職課堂進行觀察,教學中多數時間均用于諸如理解、記憶的低層次學習任務的完成,而用于諸如綜合分析、思維開發等高層次學習任務的實踐卻極少.大部分教師在嘗試創建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時,經常會使用一些對學生具有激勵性的語言,雖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親近感,但若教師未能適時地創設一些具有內涵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就會讓學生的思維趨于惰性,逐漸變成一個只會“聽師由命”的“乖學生”,喪失自身創造性思維的養成。
3 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策略
在實踐應用中,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自我約束等方面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因此,必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達到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的目的。
3.1注重學習目的性教育的有效加強。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各種學習活動都有著極強目的性,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清楚認識到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并注重學習目的性的不斷增強和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才能真正滿足各行業的發展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利用物理知識來引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增強學生對其它學科的認識,才能實現物理教學與其它學科的緊密結合,最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其次,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需要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才能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主動學習和解決各種物理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必須帶來學生不斷探索和創新,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影響因素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意識,加強學習評估和檢測。在實踐學習中,學生不但要學會系統性的掌握各個知識點,還要與同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的真正目標。
3.2注重學生學習需求的不斷增強。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下,學生學習需求的不斷增強,是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策略得到認真落實的具體表現,只有學生知道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對物力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并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對于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有著極大作用。根據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的整體可知,中職物力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相符合,才能真正滿足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各種要求,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
3.3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在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中,學生具備的學習自信心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實現中職物理課堂主體性教學。與此同時,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需要教師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并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采用分層式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成績較好的學生為成績稍差的學生講解他們不明白的地方,不但能全面性增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還能在教師的鼓勵和激勵下,全面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最終達到提高中職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另外,注重主動性教學情境的科學構建,是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不斷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促進中職物理課堂教學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注重教學環境的良好創設,優化教學組成結構,提高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隨著物理知識在各行業的不斷應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注重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能有效提高他們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最終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家安、李宜江.論學習策略教學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15,(2)。
一、在問題探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合理的質疑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從潛伏狀態迅速轉入活躍狀態??梢姡谡Z文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切記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過難或過易都是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也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展的,更不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課改下,我們要立足于教材,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論雅俗共賞》時,為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更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文本中出現了幾個人物,他們生活的時代特點是怎樣的?(2)在朱自清看來,雅俗共賞似乎就是新提出來的尺度或標準,思考:這個標準指的是什么?(3)怎樣才能達到“雅俗共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解答,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二、借小老師制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所謂的小老師制度是從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度而演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以“老師”的身份走向講臺,然后,將自己設計的教學過程進行授課。可見,在小老師制度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引導學生設計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學設計,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授課。所以,在小老師制度下,我們要相信學生,要給學生搭建講解的平臺,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寶黛初會》時,為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減少自主設計教學設計的盲目性,接著,再動手尋找相關的資料,比如,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借助教師的教學參考資料等,然后,進行教學設計,進而確保學生在該制度的應用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教無定法,除上述兩個方面之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小組學習”模式,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還可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等??傊?,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人文學科,修訂版小語“大綱”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钡钱斘覀冏哌M現實的語文課堂,仍發現學生還在回答著自己不愿回答的問題,做著自己不愿做的習題。
這些問題、練習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脫離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極具人文價值,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為此,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針對傳統教學中忽視乃至壓抑人的個性發展這個弊端提出,并力圖改變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局面,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研究構想
(一)實驗目標
在充分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積極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教學民主,引導學生的合作意識,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展獨立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構想和制定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環節可包括“樂學新知―自讀質疑―細讀研討―自我回顧―練習運用―開拓延伸”六個步驟,教學程序可用下圖式表示:
三、研究實施
(一)按“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六個環節實施教學
1、樂學新知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采用游戲、范讀、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時提供有關的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迅速聯系作準備。
2、自讀質疑 自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學生根據目標或教師導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認識文章結構,并自覺針對重點詞句加以圈點批注,把握文章重點詞句及相互聯系,記錄自學思考的初步結論。教師在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的同時,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培養,為好生提供一些加強的自學任務,為差生提供達標的輔助臺階。
3、細讀研討 在自讀后,引導學生表達在自讀中明白了什么,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懂的。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自覺運用學法熟讀精思,主動研討,領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品評文章語言的精妙、結構的完美,并主動積累語言。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4、自我回顧 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也包括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語言文字的規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規律和方法,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打好基礎。
5、練習運用 練習是指閱讀課堂中的練習。這種練習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按定向目標自我設計自測題,進行重點項目的基本功訓練和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以表揚為主及時評價。
(二)“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操作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對不同的學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一成不變的模式。為此我們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設計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適應具體課授課情境的調節變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
2、基本模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后寫練等練習。
3、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四、研究結論
1、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師生交流的規格水平是影響學生主體性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應主動改變角色意識,把與學生的“你我”關系置換成了“我們”。其次,改變教學形式,教師由“獨唱”轉為“伴奏”。
2、注意挖掘學生的自主能力?,F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與最高原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創造性能量的釋放?!罢n堂主體教學”模式不僅僅注重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自發性學習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