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5 18:10: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財務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機遇
1.1網絡計算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互聯網為進行網絡計算提供了核心動力,這一核心動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財務管理由桌面走向網絡,在財務管理空間、時間和效率三個方面,同樣體現了財務由桌面到網絡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在空間方面,使得財務管理從企業總部走向企業全部,從企業內部走向企業外部;在時間方面,使得會計核算從事后核算逐漸轉變為實時核算,同時使財務管理從靜態逐漸走向動態;財務管理在時間、空間方面的轉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財務工作介質、工作方式的改變。從本質上說,無論是空間發生改變,還是時間發生改變,都大大提高了財務管理的質量和能力,同時使得財務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
1.2協同業務
在電子商務中,網絡財務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促進了財務與業務之間的協同。企業在財務與業務之間進行協同,一方面包括企業內部各部分之間的協同,另一方面包括供應鏈節點之間的協同,以及與社會部門之間的協同。對于企業來說,內部協同業務通常情況下主要包括對企業全程業務的協同。
1.3遠程處理
企業通過網絡進行財務處理,其功能主要包括遠程報表、遠程報賬、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等,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主管單位的財務監控職責。
1.4集中式在線管理
網絡財務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種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是集中式財務管理的理想模式,利用網絡財務系統,對所有的分支機構,集團企業可以實現集中記賬、集中資金調配等。另外,企業主管和財務主管根據動態的會計信息,可以及時地做出準確的反應,組織部署經營活動,同時做出相應的財務安排。
1.5低成本、移動式辦公
首先,網絡財務改變了會計介質,同時出現了各種電子單據。在網絡財務的環境中,提供財務信息的方式已經由傳統的紙質頁面數據、磁盤數據逐漸向網絡頁面數據轉變。其次,改變了財會的工作方式,在經過授權的情況下,財務人員可以實現家庭辦公,借助信息終端公司職員可以辦理相應的業務,利用終端主管人員可以對數據進行查詢。使得移動式辦公成本大大降低。
2傳統企業財務管理面臨新的挑戰
2.1財務管理面臨新內容
①加快了傳播、處理和反饋信息的速度;②進一步提高了積累知識、更新知識的速度;③大大縮短了產品的壽命周期;④國際資本流動隨著“媒體空間”的擴展以及“網上銀行”的興起,以及使用“電子貨幣”等進一步加快,在瞬間內可以完成資本的決策;⑤在無形資產方面,投入的速度快,而且變化大。
2.2影響傳統會計的功能
在網絡財務環境下,企業作為全球網絡供應鏈中的一個節點,通常情況下只在網上組織開展相應的業務,對于傳統的財務計價、財務控制、結算方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創新。
2.3影響財務信息管理
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已經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對于原來只有跨國公司、大型企業才具有的優勢和資源等,在電子商務時代普通企業同樣可以擁有。在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做出快速的反應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2.4影響財務的國際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企業要進行國際化經營,開發國際市場。在開展國際競爭的過程中,需要強調財務的國際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打破傳統的會計制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進一步解決財務的國際化問題。
2.5安全問題帶來新的風險
安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網絡財務的風險,其風險主要包括:計算機系統本身固有的風險、網絡系統的資源風險等,在傳遞過程中,這些因素將會對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3我國企業采取的對策
3.1更新觀念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者及財務主管需要更新觀念,進一步對網絡財務進行管理:
3.1.1以人為本的理財觀念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于人的發展與管理觀需要給予高度重視,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主流,同時也是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對于企業來說,自身的每一項財務活動通常情況下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知識、智慧,以及努力的程度都會對成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3.1.2風險理財觀念在當今社會,風險無處不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因網絡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加劇。在這種情況下,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樹立風險意識,對環境變化產生的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善于捕捉,同時進行科學的預測,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有預見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進一步規避風險造成的損失。
3.1.3信息理財的觀念從信息入手,對信息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和利用,同時善于捕捉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各種信息,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決策,并組織開展籌資、投資活動。
3.1.4重視知識、智力資源觀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將會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在經濟發展中,智力等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企業在對網絡財務進行管理時,需要知識化、智力化管理。
3.2重新修正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股東財富最大化這是傳統財務管理的目標。在工業經濟時代,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但是,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社會對于創造無形資產的人才等智力資源給予了高度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一方面需要追求股東利益,另一方面需要追求其他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以及社會利益。
3.3拓展財務管理內容
3.3.1無形資產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關鍵在企業總資產中,無形資產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關注,并將成為主要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未來收益及市場價值。
3.3.2風險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破產的風險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于企業來說這是隨時面臨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對投資、融資過程中的所有風險因素進行準確地預測和評估。對于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需要財務管理人員給予高度的重視。
3.4推出基于Web平臺的網絡財務軟件
一、傳統企業財務管理的弊端
在網絡經濟時代,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數字化、網絡化,出現了許多新的媒體空間,如虛擬資本市場、虛擬銀行等等。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行將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以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定單方式,商業活動將主要以電子商務的形式在互聯網上進行,使企業間的購銷活動更便捷、更安全、費用更低廉,計算更精確,這種特殊、新型的商業模式,已經使得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無法適應需求,也遠遠無法滿足基于互聯網的商業交易結算。傳統財務管理的弊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無法防范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風險:
網絡安全問題
網絡經濟要求財務管理借助互聯網來進行,而互聯網體系使用的是開放式的TCP/IP協議,它以廣播的形式進行傳播,易于搭截偵聽、口令試探和竊取、身份假冒,給網絡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而傳統的財務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內部網(Intranet)的財務軟件,局部信息的共享,無法保障外部的信息入侵,未考慮到來自互聯網的安全威脅,對企業而言,企業的財務數據,尤其是財務管理的內容,均屬重大商業機密,如遭破壞或泄密,將給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二)用戶身份確認以及文件的管理方式
網絡經濟下所有的商業交易均在互聯網上進行,供需雙方互不見面,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來確認用戶身份,以此來保證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性。而傳統的財務管理軟件一般采用口令確認身份,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口令。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增加,如果沿用口令驗證身份方式,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且還存在泄密和被解密的可能,顯然這種身份驗證技術已不適應基于互聯網的財務管理模式。另外,傳統的財務管理一直使用手寫簽名來證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內容。而在網絡經濟環境下,電子報表、電子合同等無紙介質的使用,無法沿用傳統的簽字方式,況且國家在這方面還存在立法的滯后性,在法律上缺乏保護,也有辨別真偽上的麻煩和不必要的風險。
(三)無法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
電子商務的貿易雙方從貿易磋商、簽訂合同到期支付等均通過互聯網完成,使整個貿易交易行為遠程化、即時化、虛擬化。這些變化,首先對財務管理方法的及時性、適應性、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財務管理沒有實現網絡在線辦公、電子支付、電子貨幣等手段,使得財務管理中的預測、計劃、決策等各個環節工作的時效性較差,間隔時間較長,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另外,分散的財務管理模式也不利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網絡經濟下,企業通過網絡對其下屬分支機構實行數據處理和財務資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記賬、算賬、登賬、報表生成和匯總,并可將眾多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處理,集中調配集團內的所有資金。然而,傳統的財務管理由于受到網絡技術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監管信息反饋滯后、對下屬機構控制不力、辦公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無法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要求。
此外,傳統的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的內容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要求。
(四)不能適應新的財務管理模式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原材料采購、銷售、銀行匯兌、保險等過程均可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無需人為干預。因此,它要求財務管理從管理方式上,能夠實現業務協同、在線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從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線辦公、移動辦公等方式,同時能夠處理電子單據、電子貨幣等新的介質。而傳統的財務管理使用內部網的財務軟件,通過內部網實現在線管理,它不能真正打破時空的限制,使財務管理變得即時和迅速。由于傳統的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在運作上存在時間差,企業各部門之間信息也無法相互連接,因而企業的財務資源配置與業務動作難以協調同步,不利于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
二、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
網絡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人類生產經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網絡化。企業財務管理必須順應潮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從管理目標、管理模式和財務管理軟件等多方面進行創新。
(一)目標創新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總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隨著網絡經濟的到來,客戶目標、業務流程發生了巨大變化,具有共享性和轉移性的知識資本將占主導地位。原來以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為目標者,必須轉向以“知識最大化”的綜合管理為目標。其原因在于,知識最大化目標可以減少非企業股東當事人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抵觸行為,防止企業不顧經營者、債權人及廣大職工的利益去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知識資源的共享性和轉移性的特點使知識最大化的目標能兼顧企業內外利益,維護社會生活質量,達到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一。知識最大化目標不排斥物質資本作用,它的實現是有形物質資本和無形知識資本在網絡經濟下的有機結合。
(二)模式創新
在互聯網環境下,財務管理模式只有從過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遠程處理和集中式管理轉變,才能實時監控財務狀況以回避高速度運營產生的巨大風險。企業集團利用互聯網,可以對所有的分支機構實行數據的遠程處理、遠程報賬、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等遠距離財務監控,也可以掌握和監控遠程庫存、銷售點經營等業務情況。這種管理模式的創新,使得企業集團在互聯網上通過Web頁登錄,即可輕松地實現集中式管理,對所有分支機構進行集中記賬,集中資金調配,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
(三)軟件創新
企業在人、財、物和產、供、銷管理中由于財務數據無法實現共享,難以實現一體化。運用Web數據庫開發技術,研制基于互聯網的財務及企業管理應用軟件,可實現遠程查詢、網上支付等,支持網上銀行提供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等多種服務。這樣,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將在Web的層次上協同運作,統籌資金與存貨的力度將會空前加大;業務數據一體化的正確傳遞,保證了財務部門和供應鏈的相關部門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利于開發與網絡經濟時代相適應的新型網絡財務系統。
三、轉變財務管理模式的措施
從新型財務管理創新的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變而言,是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網絡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因此提出財務管理模式轉變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企業理財觀念
網絡經濟的興起,使創造企業財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質資本轉向知識資本。企業理財必須轉變觀念,不能只盯住物質資產和金融資本。首先,要認識知識資本,了解知識資本的來源、特征和特殊的表現形式。其次,要承認知識資本,即認可知識資本是企業總資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識資本與企業市場價值和企業發展的密切關系,以及知識資本應分享的企業財富。最后,要重視和利用知識資本。企業既要為知識創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應的經營資產,又要充分利用知識資本使企業保持持續的利潤增長??梢哉f,轉變企業理財觀念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轉變的基石,也是網絡經濟下財務管理創新的根本保證,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視。
(二)加強網絡技術培訓
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程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模式轉換的成功與否。普及面廣,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程度深,加之有針對性地對財務人員進行網絡技術培訓,就可提高財務人員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事實表明,對財務人員加強現代信息科學與網絡技術教育,有利于在網絡經濟下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成功轉變。
(三)建立財務風險預測模型
隨著互聯網在商業中的廣泛應用,在企業內部作為數據管理的計算機往往成為逃避內部控制的工具,經濟資源中智能因素的認定將比無形資產更加困難。在企業外部,由于“媒體空間”的擴大,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商業交易的無地域化和無紙化,使得國際間資本流動加大,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因此,建立新的財務風險預測模型勢在必行。該模型應該由監測范圍與定性分析、預警指標選擇、相應閥值和發生概率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組成,并能對企業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敏感性指標(如保本點、收入安全線、最大負債極限等等)予以反映。這樣,將風險管理變為主動的、有預見性的風險管理,就能系統地辨認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四)采用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互聯網的出現,也使得財務集中式管理成為可能。企業可以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手段,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開發能夠提供互聯網環境下財務管理模式、財會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該系統至少應包括會計核算的集中化、財務控制的集中化、財務決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將會提高財務數據處理的適時性,減少中層管理人員,使最高決策層可與基層人員直接聯系,管理決策人員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虛擬結算,實時跟蹤市場情況的變化,迅速做出決策。
(五)建立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關鍵詞]經濟條件;企業財務管理;發展趨勢
一、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及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
對于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可從宏觀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分析。從宏觀環境來看,主要表現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知識經濟方
興未艾,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等。從微觀環境分析,表現為公司內部的機構重組,公司之間的購并與重組,虛擬公司的興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對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提出了挑戰。
1.經濟全球化浪潮。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規模擴大,以國際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廣泛應用,在21世紀可預見的時期內,經濟全球化將呈現出新特征:一是網絡經濟大行其道;二是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三是WTO等多邊組織、非政府組織將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財務管理有著直接影響的是金融全球化[1].金融已經成了改變我們生活的關鍵性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未來不是信息時代,而是金融時代。金融全球化對企業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它使企業籌資、投資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選擇權是有價值的,所以說,金融全球化客觀上提升了企業的價值。但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今天,如何尋找機遇、規避風險,是財務管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
我國已經加入了WTO,更加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這將極大影響我國經濟、生活的各方面,企業理財環境也將發生很大變化。從企業外部金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WTO的加入,將使我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發展的速度將更快。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加入WTO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速度將加快,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全面可兌換將指日可待。這是因為,當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利率放開和外匯管制解除、貨幣實現自由兌換,是為許多國家經驗證明過了的一條必然發展道路。利率市場化和貨幣自由兌換,意味著企業外部金融風險的加劇。如何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第二,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帶進
許多先進的金融服務項目,包括各種新型金融工具。國際金融業競爭的加劇,是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產生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的出現,對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它意味著企業將獲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務,滿足企業理財活動的需要,這也意味著企業財務管理將面臨更多選擇。如何利用這些金融工具將成為我國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企業內部來看,WTO的加入,將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對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切都將迫使企業調整和轉變過去陳舊的管理觀念。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首先,WTO的加入,意味著我國企業將有更多機會沖出國門走向世界,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服從企業的這種戰略發展,因此,財務管理也應從國際化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其次,市場競爭的加劇、經營風險的加大,必然要求財務管理要謹慎控制財務風險、恰當選擇資本結構、重視資產負債上的風險收益匹配管理,使企業財務狀況一直保持良好態勢,以增強對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抵御能力。再次,企業生存壓力的加大,必然要求降低各項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同時,為爭取顧客、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還可能運用多種財務手段達到這一目的。例如,企業向顧客提供各種信貸以促進產品銷售。因此,如何充分運用資金,進一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最后,為接受加入WTO后的挑戰,企業必然加強內部各項管理,財務管理的計劃、控制和評價工作必將大大加強[2].
2.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知識經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改造,以促使產業不斷升級;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美國近10年來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主要歸功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對企業財務管理來說,知識經濟改變了企業資源配置結構,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轉變為以知識為基礎、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那么,對知識資本如何進行確認、計量和管理又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3.電子商務。所謂電子商務,是指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企業主體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交易過程中的數據、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和直接化的一種全新的運作方式。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也演化到網絡財務時代。網絡財務最顯著的特點是實時報告(real-timereporting),企業進行在線管理。網絡財務發展前景是誘人的,但它引起的安全問題同樣讓人擔心。
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知識經濟與電子商務的沖擊,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經明顯不能完全適應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遷,在指導企業的財務管理實務方面捉襟見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代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工業經濟、以有形資產管理為主的基礎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已大大超過有形資產的價值。
2.當代財務管理的手段落后,隨著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財務勢在必行。
3.當代財務管理中的風險管理范圍狹窄,僅限于財務風險,而對于風險投資的管理很少論及。
4.現行財務制度呆板,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對等、不相容。
5.現行財務評價體系主要限于可用貨幣計量的財務指標,而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知識資產等缺乏適當的指標加以考核評價。
另外,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還有兩個顯著問題。第一,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企業財務管理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如資金籌集方式更加多樣化,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保險管理和稅金管理等陸續出現。第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在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較薄弱,日常財務管理一直是以資金管理為主。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與企業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有關外,可能與認為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業經營發展的大事,單單依靠財務部門很難完成有關。另外,也可能與有些人把財務工作與會計工作混淆起來有關。
三、21世紀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與信息的生產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因此,知識經濟時代財務資源的配置需要有“相關利益者合作”產權理論及制度作為基石,否則將會加劇財務資本所有者與知識資本所有者之間的矛盾沖突;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應以無形資產投資為主要決策內容,財務機構的設置應具有靈敏快速的特征,財務人員應具有很強的信息接受處理能力及財務方法創新能力,否則企業財務管理將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0 引言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將使知識經濟的大潮更加洶涌,在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迅猛發展的歷史巨變中,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已受到嚴重沖擊,現代財務管理面臨著挑戰與創新。
1 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1.1 風險理財已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現代企業的理財中,人們已普遍意識到籌資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投資有風險,但對知識經濟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決策風險、存貨風險、開發風險、貨幣風險、投資風險及怎樣去衡量和防范風險卻意識淡薄。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2 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會大大提高。而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有形資產的管理論述較詳盡完善,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習慣通過擴大廠房、增加設備等方法進行資產營運,而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因此,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1.3 現有大多數財務機構的設置與財務人員的素質嚴重妨礙著信息化、知識化理財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數字化技術、信息高速公路將使企業的交易、決策信息在瞬間完成,“媒體空間”、“網上實體”使經濟活動的空間變小,這就決定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敏銳的處理接受信息能力、創新科學理財方法的能力;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是管理層次及中間管理人員少,強調結構創新,具有靈敏、高效、快速的特征。
2 財務管理的創新
2.1 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目前我們雖然很難使“利益相關者”合作產權制度一步到位,但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度,因此,重視人的發展與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趨勢和客觀要求。
第一,財務目標多元化。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了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資本結構,物質資本與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發生重大變化,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且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第二,財務責任社會化。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企業既要考慮資本投入者的財務要求,又要兼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財務要求,并在這兩種財務要求之間謀求均衡,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是“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必然選擇。第三,建立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知識資本應是指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的差額,在傳統的財務會計中很難反映此值,例如英特爾、微軟等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后,其市場價值比其帳面價值高出3—8倍,而我國有些上市公司雖然帳面價值巨大,但其市場價值卻每況愈下。因此,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建立起對知識資本價值進行評價的財務指標已是必然,可以反映一個企業今后的發展潛力及趨勢:
2.2 強化風險管理,促進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市場經濟的機制客觀上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機會與可能,而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會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關鍵詞】金融危機;銀行系統;系統性風險
銀行作為經營貨幣資金、授受信用的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高負債、高風險的特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銀行系統性風險測度和管理問題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和政府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IMF、歐盟及美國等在的金融監管改革研究文獻中均將系統性風險的累積和宏觀審慎監管的缺失作為導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統性風險是銀行體系中常有的一種表象,然而國內外經濟學家對系統性風險的本質和形成原因的認識并不統一。
一、對系統性風險的測度已成為一項尚未攻克的前沿課題
(一)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定義
從國外的文獻來看,Kaufman and Scott(1996)強調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是由于個人或機構間通過資產負債表建立起來的資金鏈條關系使得外部沖擊得以傳染。European Central Bank認為系統性風險是一家機構到期不能履約引起其他機構到期也不能履約,并進一步產生流動性問題和信用問題,從而影響到市場的穩定和信心。
從國內的文獻來看,范曉云(2004)認同Kaufman對系統性風險的定義,即指一個事件在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損失的可能性。翟金林(2001)將“銀行系統性風險”界定為“由于銀行系統性事件的大規模沖擊導致了大量的銀行機構或市場的逆效應誘發銀行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董滿章(2005)認為銀行系統性風險是對銀行業中存在的風險狀態的一種描述,是指受銀行業內外部條件共同作用所導致的對銀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可以是潛在的或現實的。
(二)銀行系統性風險測度方法
銀行作為現代經濟金融業的核心,其安全性尤為重要,若要實現對系統性風險的準確度量和預警是控制銀行系統性風險的首要任務,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測量金融機構風險外溢程度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目前學者們運用不同方法對個體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進行了測量,本文對相關文獻歸納整理,總結出以下幾種測量系統性風險的主要方法。
1.從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效應的測度上
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存在時刻威脅著銀行系統的安全,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單個銀行危機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傳染到其他銀行,從而產生系統性銀行危機。對于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效應的測度方法主要有矩陣法和網絡分析法。矩陣法的主要思想為:銀行間存在信貸關聯;單家銀行的倒閉勢必給其他銀行帶來流動性沖擊,最終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按照IMF(2009)對網絡結構模型的解釋,它是基于銀行間資產負債表相互敞口和交易數據來建立網絡,并根據銀行間市場的網絡形狀,來模擬風險相互傳染情況,進而測算每個銀行網絡中積累的系統性風險。
矩陣法和網絡分析法所用數據比較容易獲得,并將系統性風險的傳染與銀行間的實際交易相聯系,避免了只分析銀行數據而未對銀行間業務進行考察所帶來的分析上的失誤,這是該分析方法最大的優點。但是矩陣法和網絡分析法也存在缺陷:首先,模型未對系統性風險誘導因素的發生作定量描述;其次,矩陣法不能考察危機發生后在銀行間傳染的其他途徑。
2.在系統性風險溢出效應的測度上
(1)條件風險價值
Adian和Brunnermeier于2009年首次提出條件風險價值(CoVaR)方法,用于衡量當一家金融機構處于危機中時,其他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CoVaR相對于無條件風險價值 VaR 的變化率即為風險溢出值。CoVaR 方法克服了以方差間接測度風險的缺陷,將波動溢出效應納入VaR框架,并用具體數值表示風險溢出效應大小,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為風險管理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CoVaR 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其不具有可加性,即個體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之和并不等于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2)夏普利值法
Nikola Tarashev,Claudio Borio and Kostas Tsatsaronis(2010)基于博弈理論,提出了為個體金融機構分配系統性風險的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法,認為與CoVaR 相比,該法具有一個顯著優點是單個機構的風險加總等于整個系統的風險。缺點是當整個體系的風險不是依據一組固定事件測量時,該方法便失去了有效性。
(3)壓力測試法
Xin Huang,Hao Zhou,Haibin Zhu(2009,2010,2011)發表的一系列文獻中,使用壓力測試方法,通過建立一個新的測量銀行體系系統風險的指標體系――即為防止銀行機構發生巨大虧損需要付出的成本――來衡量個體銀行的風險溢價。壓力測試法的優點在于實證分析結果與實際非常相符,可應用于其他所有上市企業系統風險評估,且有效地將微觀市場因素與宏觀經濟穩定相結合。缺點在于實證分析更多地針對發達金融市場,對金融市場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實用性有所降低,檢驗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4)系統預期損失
Acharya等(2010)基于期望損失(ES),發展了系統性風險期望損失(SES)和邊際期望損失(MES)兩種新的系統性風險測量方法。系統預期損失(SES)測量的是當整個金融體系處于資本金不足狀態時,單個銀行資本金不足造成的預期損失值。范小云等(2011)分析了CoVaR方法與MES方法的優劣,并基于邊際風險貢獻MES與杠桿率,測度了我國金融機構在美國次貸危機期間以及危機前后對金融系統的邊際風險貢獻度。該方法與宏觀審慎監管理論很好地吻合,監管當局可以通過加強對那些邊際風險貢獻和杠桿率大的金融機構監管,來降低系統性風險,防范金融危機爆發。
二、總結與展望
現代經濟金融社會中,銀行擔當著金融中介的重要職能,成為資本和實體經濟聯系的重要橋梁,對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金融市場秩序的穩定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銀行系統性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成為經濟金融領域共同關心的話題。針對以上研究不足,后續研究可以著力于以下兩個問題:對系統性風險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進行定量研究;針對我國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范小云.結構變革中的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及其監管研究.內部研究報告,2004:5
[2]翟金林.銀行系統性風險研究[D].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5
[3]李志輝,樊莉.中國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溢價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11(6)
關鍵詞:房屋建筑;成本控制;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TU52 文獻標識碼:A
一般來說,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指它在整個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中,對生產經營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費用開支等等,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以及及時準確地糾正要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偏差,并把各項生產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列,以便確保房屋成本目標的實現。
筆者根據多年來房屋的施工經驗可知,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于降低項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施工企業利潤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筆者也認為房屋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應該隨著項目施工的進展,動態地、多形式表現的,而且要與生產諸要素的經營管理相結合。這也是因為成本控制必須為生產經營服務。那就是通過成本控制及時發現矛盾,及時解決矛盾,從而改善生產經營,同時又可降低成本。
1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存在問題
筆者認為,目前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存在著如下的不和諧現象:成本控制人員經濟觀念不強,一般地在項目內部,主管技術的人員只負責分工技術和質量;主管現場施工的只負責施工生產和工程進度;主管材料的只負責材料的進場點驗工作,表面上職責明確,各盡其職,但實際上當合同價款確定后,唯有成本控制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徑,而這些分工卻不約而同的回避成本控制這一核心。具體分析如下:
1.1缺乏有效的成本分析。就目前來看,大部分房屋建筑施工企業都沒有真正進行成本分析,而是當一個建筑工程完工后,相關財務人員、管理人員又很快轉入下一工程的工作,很少對該建筑項目的盈虧進行分析。
1.2缺少完善的成本控制體制?,F在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一般實行的都是項目經理負責制,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施工前,由成立的項目小組定期向企業匯報工程的實施情況,沒有很明確的權利責任關系。有的項目經理則把成本控制作為可有可無的部分,簡單地交給財務人員,沒有提到應有的認識高度。
1.3缺少成本控制能力。筆者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材料采購環節執行合格的分供方評價制度不嚴,材質不符合工程要求。第二方面材料的“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限額領料制度落實不到位,材料消耗核算不準確。
1.4缺少成本控制方法。在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中,在制定項目報價時,都是依據政府提供的各種取費系數和市場價格來計算,但是政府提高的各種取費系數是否準確,是否需要調整報價人員并不關心,因此使報價往往忽略市場因素,缺乏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模式必然被淘汰。
2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2.1編制施工成本計劃。這是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根本。現在根據項目部與施工企業簽定的內部承包合同,項目部經濟核算結果,施工組織設計、機械設備及利用情況,工程所需材料消耗及勞動效率情況,以往類似工程實際執行情況和有關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分析資料等,項目經理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在充分理解本工程的特點、重點、難點后,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體措施,并預測采取這些措施后取得的經濟效果,以制定降低成本的目標,并不斷測算調整。
2.2做好合同控制。合同控制應該來說是成本控制的經濟杠桿之一。它是甲乙雙方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產生的具有約束力的控制方法。筆者認為它是以項目經理為中心的嚴密的合同體系、覆蓋了項目管理的各個層面,上至企業的決策者,下至項目的各個作業班組,并涉及到企業各個專業職能部門,他們都對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負有責任,形成了完整的項目成本責任網絡,充分體現了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則。
2.3加強施工人員人工費控制。在這一方面,筆者建議首先要對各工種的施工量進行明細化,把勞務分包隊伍的選擇、分包合同的簽訂放在項目開工前進行,對各工種直接費用進行控制。成立專業勞務公司,加強勞務分包管理,專業勞務公司負責組織勞動力隊伍招標,擬定招標文件,科學合理測定勞務價格標底,建立勞務作業分包進度款支付臺帳,按期結算人工費,最終支付費用不得超過計劃預算。
2.4做好安全事故的管理。這一方面的管理很重要。在項目施工中,我們要確保項目施工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和機械設備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項目成本開支。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一些工程項目盈得的利潤往往被幾次事故損耗一空。因此,在項目施工中,必須制訂安全責任目標,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切實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響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
2.5做好材料價格的控制。我們可以通過向主要材料生產基地、材料市場聘請信息員,及時整理工程造價管理部門的近期材料價格等多種形式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絡 ,有條件的單位盡量使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各種材料價格信息輸入微機,與有關單位進行微機聯網,實現信息共享。
2.6最好項目總工期與總成本關系。筆者認為,對一個具體的工程項目,要精確地繪制上述曲線是不可能的,這由于工期壓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而方案的組合更不計其數??梢栽O計幾套方案,如模板方案、設備方案、組織方案,以得到工期與成本關系的幾個點,可以大致確定工期與成本的關系走向。
2.7加強過程控制。項目內部管理不善,特別表現在合同管理薄弱方面。這主要體現在過程控制的臺帳、資料不健全,結算依據不足,分析不重視,不能及時防范經營風險。同時,財務管理對項目成本管理力度不夠,對一些工期特別緊張的“短、平、快”項目不能真正地貫徹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導致項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2.8 做好結算審核工作。房屋工程竣工結算是核定建設工程造價的最終依據,也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編制竣工決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資產價值的依據,這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一關。筆者建議要核對合同條款,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驗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結算,并在結算過程中嚴格執行合同約定的結算方法、計價定額、取費標準、主材價格和優惠條款等;落實設計變更洽商,只有經建設單位和監理工程師審查同意、簽證的變更洽商才能列入結算;按圖核實工程數量,招投標工程按工程量清單發包的,需逐一核對實際完成的工程量,然后對工程量清單以外的部分按合同約定的結算辦法與要求進行結算。
科學地全面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影響因素,是我們在建筑施工中進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基礎。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是工程項目的核心,建筑企業進行施工成本控制的最終目的是使建筑工程項目達到低成本、高質量、短工期、高效益的目標,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是這些目標經濟效果的綜合反映,是全面反映建筑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業之間所比拼的就是品牌加價格,質量是企業品牌的基礎,成本又是制定價格的基礎。所以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項目的成本,挖掘企業潛在的效益,以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已經成為企業快而好發展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期刊論文,施工企業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2) .
[2]期刊論文,淺析施工企業施工階段成本控制,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15).
[3]王留獻,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房屋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河南建材,2010(6)
、活躍市場、增加收入、保障社會穩定及形成合理的國民經濟結構方面都起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因此,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都很重視,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融資體系來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相比之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不夠理想,存在融資困難問題。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們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疏通股票融資渠道
股市行情的變動與貨幣政策和真實經濟的關聯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我國股市還僅僅是國有企業分散風險、籌集資金的一條途徑,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則基本被排斥于股票市場之外。在過去“額度管理”的股票發行機制下,廣大中小企業很難從相當緊張的發行額中分得一杯羹,高額的傭金成本和成本也使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因此,要疏通股市渠道,就應在繼續發展主板市場的同時,積極借鑒和吸取西方國家發展股票市場的經驗和教訓,努力營造上市環境,為那些成長性較高,但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不適應主板市場要求的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場所。
二、發展和完善投資基金市場
市場機制能確保資金的高效配置,它通過價格調節使資金直接流向需求者,并在保持流動性的同時,不斷降低交易成本。我國居民儲蓄余額現今已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這預示著我國投資基金市場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眾所周知,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可以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急需的資本性融資。其中,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參與市場競爭并已產業化的產業或企業;而風險投資基金則專投于尚未產業化的項目,或者是直接投資于技術人員或企業家,即種子投資。投資基金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上市前的創業投資,特別是商業模型好、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者的青睞。因此,發展和完善投資基金市場,是彌補我國中小企業資本缺口的最佳選擇。
三、規范地方產權交易市場
對于90年代初我國曾出現的某些區域性股票市場,由于市場極不規范,場外交易出現了很多問題,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被國家責令關閉。目前應考慮在清理整頓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實現市場的制度創新,為中小企業的股權交易和融資開辟渠道。
四、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當前基層銀行不愿積極發放貸款的原因,與我國中小企業信用透明度不高、信貸擔保體系缺乏、信貸風險難以分散和規避有很大關系。通過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服務,是解決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重要條件。
1.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目前我國的擔保機構多為政策性的,擔保機構力量較為薄弱,而且各自為戰,不成體系,難以更好發揮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為此,政府應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政策支持力度,從市場準入、稅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資本金的來源方面,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組建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如商業擔保公司和互助擔保基金,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
2.成立再擔保機構,降低擔保機構風險。建議成立國家和省兩極再擔保機構,分擔擔保機構的業務風險。具體模式是:各種形式的擔保機構直接面向中小企業,為它們提供融資擔保,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同時,擔保機構將所有的擔保業務向省級擔保機構申請再擔保;省級再擔保機構以對區域內的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為主要業務,同時負責對擔保機構的業務監管和協調等其他事務,省級再擔保機構還可以將其承擔的再擔保業務,拿到國家再擔保機構申請再擔保;國家再擔保機構負責擔保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全國范圍內的擔保業務監管以及最終再擔保。以此形成“一體三層”的擔保體系機構、共同解決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3.對中小企業的擔保合同進行保險,以減少和分散貸款風險。保險機構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開發合同擔保保險這一保險項目,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保險業務。當企業不能還款時,保險公司給予貸款擔保機構或銀行一定的補償,以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程度。
五、加強整合,建立銀企之間新型的戰略伙伴關系
所謂銀企之間新型的戰略伙伴關系,是指由銀行過去對企業單純的資金支持,上升為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幫助和改進,它是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其核心內容是銀行與企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發展中小企業的戰略實施與我國銀行企業化的改革,從根本上決定了銀企之間必須重新整合,盡快建立性的戰略伙伴關系。
從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來看,中小企業要想得到成功發展,離不開政府和銀行的支持。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在這方面已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尤其是日本的主辦銀行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鑒它們的成功經驗,我國應考慮在中小企業中建立結合中國國情的主辦銀行制度,重建銀企關系:
1.賦予銀行更多的權益。
我國目前所實行的主辦銀行制度,與國外相比,在于銀行對企業不控股,只是通過加強信貸管理和改進金融服務方面來建立銀企關系,只規定了銀行的義務和責任,很少提及權益。而且我國《商業銀行法》明確禁止商業銀行對企業持股。根據這一規定,銀行與企業之間缺乏產權聯系基礎,銀行只能作為債權人從外部服務于企業,很難改變企業內部人控制的現象。而銀企結合的核心是要實現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融合,雙方資本互相流動。要實現這一點,一個較好的途徑是銀行實行股份制。在這方面可選擇部分有潛力、成長型好的中小企業進行試點,允許企業與銀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股份。這樣可以使銀行超越一般債權人的身份,不僅可以促進銀行集團化發展,更是解決現階段銀行不良債權、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的一種手段,密切了銀企關系,有利于互相監督。
2.強化銀行服務功能。
首先,要發揮信貸橋梁作用,促使科研單位與中小企業聯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軟投入。銀行在與企業的長期合作期間,與眾多的科研單位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如果能夠發揮信貸橋梁作用,促進和鼓勵科研單位同中小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聯合,支持中小企業從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獲得專利產品、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指導中小企業根據自身實際上馬“短、平、快、高、精、尖”項目,將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的技術問題,促進新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