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5 06:49: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發展規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示范性高職院校,后示范時代,就業展望
一、示范性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現狀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從2006年起我國分三批創建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建設,力圖使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建設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就是要建立高等職業院校的典范,就是要強調這一類學校有自己的卓越。高等職業教育進行示范性院校建設,要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100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要引領全國1100多所高等職業院校的改革和發展,帶動整體質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可以說,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就是高等職業院校的“211工程”。我國有研究型大學的高水平,也有高職教育的高水平。經過3年的示范校建設,示范性高職院校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就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展。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的最新調查顯示,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就業率與高職高專的整體就業率相比都較高,其中2006屆高1個百分點,2007屆高3個百分點,2008屆高2個百分點。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2009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8.1%,已經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的水平。作為全國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國家示范校建設,在學生就業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展。其具體表現在:
1.就業率逐年穩步提高
從學校2007年被確立為國家示范性建設院校以來,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呈逐年上升態勢,2008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3.72%,2009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4.16%,201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5.14%。2008年職業規劃論文,學校被評為首屆全國高職高專就業“星級示范校”(50強);在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校作為全國唯一的高職院校代表,參加了教育部舉行的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聞通氣會作就業先進典型發言。
2.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通過多年篩選和積淀,我校已和很多用人單位保持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由于就業渠道穩定而廣泛,每年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超過畢業生人數。到全球500強企業、大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等名企就業的學生日益增多;全國性的就業基地網絡基本形成,海外就業市場逐步拓展;畢業生迅速成長為企業高技能精英和骨干人才。學生就業已經呈現出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立體格局,學校的公信力和美譽度穩步提升。
3.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良好
學生就業質量的最終檢驗,落腳點在用人單位。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走訪調研,我們發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普遍持認可和贊賞的態度,認為畢業生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較能吃苦,走向成熟的步伐比較快,具有一定的職業和思想道德素質,對承擔的工作有責任感,能努力去完成任務,員工對他們是認可的,領導對他們的素質是持肯定態度的,公司對他們寄予厚望。
二、高職后示范時代學生就業工作存在的隱憂
1.國家在政策上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支持缺乏有效性
經過幾年的示范性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得到高職院校的普遍認可,并已得以實踐.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職業教育界的共識。很多校企合作企業也是吸納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小論文。為了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國家制定了相關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實行貸款、稅收方面的優惠等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出現“有政策、無法落實”等情況,政策的效應難以發揮,從而打擊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也丟失了一大片學生就業的領域。
2.高職教育社會認同度不高,畢業生社會地位較低
在我國,長期以來,都是重普通本科高校而輕職教,重學歷輕能力,家長們擠破腦袋都要去讀本科,而不愿意讓孩子去讀職業院校,總覺得走這條路子失面子,沒前途。結果,一面是“制造業大國”始終為缺乏大量高素質技能人才所困擾,一面又是成千上萬孩子辛辛苦苦讀完大學而為找不到工作而苦惱。同時,無論在升學與就業,以及職場晉升中,學歷依舊是十分重要的標準。而且,由于行業與崗位存在較大的薪酬差距,社會保障也因行業與崗位不同,勞動既存在價值觀念上的高低貴賤,也存在經濟待遇上的高低貴賤,導致大家必然追求高學歷、追求進好的行業與崗位。
3.職業教育體制不健全,高職教育發展空間受限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尚不完善,職業教育無形中被降格為“低層次教育”和“斷頭教育”。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大國而言貢獻巨大職業規劃論文,而地位卻很難堪。比如,模具制造與加工是所有現代制造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工業制造之母”,但我們培養的學生只能是中專、大專。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培養高學歷人才,而是我們的教育體制設置了一道門檻,高職院校只能到大專學歷。而用人單位又把本科以上學歷作為提干升遷的“硬件”。層次上的限制,使得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升學等方面受限或被歧視。
4.教育領域對職業教育的定位存在問題
職業教育的低人一等,在教育領域內部,也是如此。雖然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投入大量經費,但是,職業教育的地位依舊很低,僅以招生為例,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是在普通教育之后,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普遍放在各地招生錄取的最后一批。另外,在今天的教育領域,幾乎言必稱北大、清華,這不但與教育的多樣性、多元化不符,也使職業教育難以抬起頭。
5.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有待完善
雖然經過幾年的示范性建設,很多高職院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等職業教育來說,辦學定位不明確,專業設置重復,辦學缺乏特色,是普遍問題。有些學校,師資力量較弱,教師素質亟待提高。很多人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都不強,重理論、輕實踐,脫離生產實際,不少授課老師還是書本中來、口頭上去,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學開車,搞電焊,無法滿足學生求學求技的需要。在教學上,有些學校借用本科院校教材,把高職教育當作本科教育的壓縮版,嚴重違背了職業教育的規律。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培養質量,從而影響高職學生的就業。
三、高職后示范時期學生就業工作的展望
一份資料顯示,我國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藍領)的需求崗位在2013年將超過2000萬左右,而中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每年不過300萬人。我國職業人才缺口較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將達1746萬人至2665萬人。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從而為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機遇。
1.強化政府職能職業規劃論文,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政府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同時,可借鑒國外重視職業教育的經驗,如日本負責勞動就業的厚生省專門設有“學生職業綜合支援中心”,各地方政府設有“學生職業中心”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指導。特別對畢業后未能就業的學生進行以提高就業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免費培訓。西班牙為解決青年失業難題,各大院校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舉辦各種創業競賽、短期培訓班和講座。馬德里自治區每年都舉辦一項名為“創業大學”的比賽,面向地區內所有高校中最具創新精神的大學生。目前西班牙有18%的企業與大學簽訂了合作項目。西班牙教育部還給予員工數不超過250名且總資產低于5000萬歐元的企業提供無息貸款,以鼓勵它們招收大學生就業。
2.引導輿論,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職業教育氛圍
要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同時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讓不同行業、不同崗位者有基本一致的社會保障,這是職業教育能得以發展的大背景。在美國,一名可以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可以棄哈佛而選擇烹飪學校,就在于他有自己的職業興趣,而從事烹飪,其勞動價值并不比教授差。眾所周知,“德國制造”享譽全球,與德國具有眾多的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密切相關。在德國民眾看來,教育目的是為獲取一種與個人的興趣、愛好相適應,并得到國家和社會認可的能力小論文。因此職業教育受關注程度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加大對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的宣傳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
3.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暢通高職教育通道
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同時,要架設高等職業教育的“立交橋”,鼓勵職業教育發展高層次教育,并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各自的通道,且能相互貫通。在美國,不少在社區學院接受教育(很多為職業教育)的學生,可以繼續申請進入其他大學求學,在名牌大學求學的學生,也可申請轉學到社區學院。在英國,1986年建立了國家職業資格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可以和普通教育的文憑、證書相對應,同時,職業資格證書可與普通教育高級證書一樣,成為進入大學的資格證書。這種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很大程度促進了英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由于職業資格證書與普通教育證書的相通性,持職業資格證書就可望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從而大大增強了職業教育對青年人的吸引力。
4.提升高職教育自身實力職業規劃論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職業教育要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重點,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引入行業、企業參與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教育教學改革,甚至把教室直接搬進工廠、車間,以改變職業教育學生結構、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適應的現狀。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完成一大批“雙師型”教師培訓,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教師;支持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優質特色校建設,支持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校建設;支持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建設,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通過實施以上措施,保障培養質量。
5.依托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就業競爭能力
就業是檢驗學校辦學實力、辦學水平、辦學效益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就業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質量的競爭,培養質量高,畢業生才能真正受歡迎。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實踐動手能力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始終致力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逐漸形成校企合作全過程貫穿、工作過程導向全方位實施、工學交替全面普及,以訂單式培養為主體——為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訂單培養,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邀請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訂、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開發、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育教學效果評估,使學校人才培養貼近市場需要。通過系統化的專業知識教育和系統化的能力訓練,培養的學生因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而深得企業青睞。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2009年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就業能力分析[N]. 中國經濟導報,2009-11-28.
[2]熊丙奇.要靠政策解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N]. 中國青年報,2009-1-12.
關鍵詞: 大一新生 職業生涯規劃 必要性 實施策略
2012年遼寧省教育廳印發《高職高專院校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標準》,要求高職高專院校把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在大一新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引導學生盡早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帶著職業目標渡過大學生活。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Э緯燙逑抵兇鈧匾的部分。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是從戰略上設計每一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教育方式[1]。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及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根據人的特性和職業需求,確定一個人的職業目標,并選擇為實現這一職業目標,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順序和努力的方向,同時為實現目標提高自己的能力,參加各種教育和培訓計劃的行動[2]。
對高職院校來說,在大一新生階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僅對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有重要意義,還對學校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首先,職業規劃能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發展目標。有了職業生涯規劃,便正確設定職業發展目標,發揮自己的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其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夠根據市場的一些變化,加強學校在以后專業設置等方面進行一些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這樣對于學校后期就業等具有明顯的鋪墊作用。再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與職業傾向測試為大一新生職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通過高職院?!堵殬I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可顯示出學生在各項能力上的相對強弱,從而找出一系列適合的職業排序,使能力與職業高度匹配[3]。
2.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必要性
2.1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加強高職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需要。
隨著我國大眾化教育的普及,高職院校的擴招、低門檻錄取導致高校畢業生人數開始大幅增長,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每一所職業院校的主要問題,很多畢業生要么找不到工作,眼高手低,要么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頻繁跳槽,對企業來說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形成用工荒的景象。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一的設置和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大一新生從入學開始就樹立就業壓力感及積極準備就業的意識,改變和糾正高職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盲目和不切實際,科學規劃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從而順利就業。
2.2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幫助高職大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的需要。
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考入大學,沒有高中的學習壓力,沒有老師的嚴格約束,很多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很放松,沒有壓力,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顧不上思考職業生涯規劃的事情;實際上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多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而大學是其中一個重要階段,高職學生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在這個階段,高職學生需要對未來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職業生涯課程的設計環節有興趣探索、性格探索、價值觀探索等探索環節,可以從宏觀上指導大學生少走彎路,在調整職業目標的同時使規劃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為自己進行長期的規劃,并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修正和執行。
2.3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高職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的需要。
高職學生因為個人閱歷、知識水平的限制,有時候對自己認識不清,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聽信長輩、朋友和已經畢業師兄師姐們的建議,在職業選擇的時候很容易做出并不適合自己的抉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引導學生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系統,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興趣、性格、愛好、能力等,對自己進行合理地定位,從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充分認識到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崗位,從而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最佳位置,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2.4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高職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更新職業觀念的需要。
目前現存超過20000種職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哪種工作能夠完全滿足所有需要[1]。社會的產業、行業、職業結構調整的速度不斷加快。大學畢業生在擇業、就業上一般不再“從一而終”,職業崗位的變動不可避免地要適應這種變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從社會、行業與用人單位等方面分析職業環境,了解期望職業的具體行業、具體單位和具體職業。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應IT行業,但還有一種可能,所學計算機專業可能是在旅游行業或酒店行業,這樣的行業需要計算機人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認同自己的行業和專業。
3.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策略
3.1提升課程地位。
教育部在2007年的關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有關教學要求》中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時規定是不少于38學時,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所處階段,合理安排學時且嚴格執行。設置專門管理機構,選擇合適學生的教材,根據當前社會形勢不斷變化大綱和講義,對教學質量和秩序定期進行檢查,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考核,保證教學質量。
3.2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做好整體的教學規劃,進行分層次教學,在大學一到三年級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對學生的生涯意識、發展規劃、就業力提高、求職過程指導、創業指導和職業適應與發展進行教學。
3.3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是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應該以職業生涯發展為主線,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體,以職業素質的提高為主題,力求貼近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突出系統性、實用性和有效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定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解決課程內容、形式較單調,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借助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滲透職業生涯輔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工作坊、知識競賽、職業生涯模擬、案例分析、專業測評等活動,豐富教學內容。
3.4構建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考核內容包括考勤(20%)、課堂表現(40%)和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0%)成績三個方面。課堂表現的評價分為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性,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定分數的考核方式[6]。
3.5完善課程實施保障。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主要采用體驗式教學,因此班級人數不宜過多,班級人數應該控制在40人左右;上課教室的桌椅不要固定,最好是活動教室;高??蓪嵤┞殬I教師先行者計劃,主動給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主動讓教師深入不同類型的職業環境中,體會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與經驗。
4.結語
職業生涯規劃越來越受到學生、學校及社會的重視,其指導就業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大一新生特殊的心理狀態及課程安排時間的特殊性,高職院校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很大必要性;同時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欠缺,因此要提升課程地位、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構建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完善課程實施保障切實做好新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指導,為新生提供平臺、指明方向,讓學生為自己大學三年的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唐國華,李海瓊,劉萬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3.8.
[2]張齊.高職院?!堵殬I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3]丁巍,歐陽曙.大一新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淺析[J].現代交際,2010,0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