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22:4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建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議收到論文報告58篇并印發了文集,有140人參加會議,在第一天的大會和第二天的分組會上分別有17位和26位專家作了報告,另外還安排了半天時間進行自由發言和討論。會議氣氛熱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不同觀點之間也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交流。
鑒于這一會議的論壇性質,以下僅就會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及建議作一歸納,提交與會專家考慮并審議。
結構安全性是結構防止破壞倒塌的能力,是結構工程最重要的質量指標。結構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決定于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水準,也與結構的正確使用(維護、檢測)有關,而這些又與土建工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規程、條例等)的合理設置及運用相關聯。
1.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
對結構工程的設計來說,結構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與結構的耐久性等幾個方面。我國建筑物和橋梁等土建結構的設計規范在這些方面的安全設置水準,總體上要比國外同類規范低得多。
1.1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
與結構構件安全水準關系最大的二個因素是:1)規范規定結構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載(荷載標準值),比如同樣是辦公樓,我國規范自1959年以來均規定樓板承受的活荷載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現已確定在新的規范里將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則為240和250公斤;2)規范規定的荷載分項系數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的大小,前者是計算確定荷載對結構構件的作用時,將荷載標準值加以放大的一個系數,后者是計算確定結構構件固有的承載能力時,將構件材料的強度標準值加以縮小的一個系數。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數體現了結構構件在給定標準荷載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數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公路橋涵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安全系數,體現了安全儲備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分項系數,體現了一定的名義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安全系數或分項系數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活荷載與恒載(如結構自重)的分項系數分別為1.4和1.2,而美國則分別為1.7和1.4,英國1.6和1.4;這樣根據我國規范設計辦公樓時,所依據的樓層設計荷載(荷載標準值與荷載分項系數的乘積)值大約只有英美的52%(考慮人員和設施等活載)和85%(對結構自重等恒載),而設計時?菀勻范ü辜芄懷惺芎稍氐哪芰Γㄓ氬牧锨慷確窒釹凳泄兀┤匆扔⒚攔娣陡叱齙?0~15%,二者都使構件承載力的安全水準下降。日本與德國的設計規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還要保守些。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結構設計多根據發達國家的規范,就如我國解放前和建國初期的結構設計方法參照美國規范一樣。至于中國的香港和臺灣,至今仍分別以英國和參考美國規范為依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載標準值上,與國外的差別并沒有象辦公樓、公寓、宿舍中這樣大。不同材料、不同類型的結構在安全設置水準上與國際間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鋼結構的差距可能相對小些。
公路橋梁結構的情況也與房屋建筑結構類似,除車載標準外,荷載分項安全系數(我國規范對車載取1.4,比國際著名的美國AASHTO規范的1.75約低25%)與材料強度分項安全系數均規定較低。
盡管我國設計規范所設定的安全貯備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國外同類工程的,這里的問題主要在于設計墨守陳規,在結構方案、材料選用、分析計算、結構構造上缺乏創新。
1.2結構的整體牢固性
除了結構構件要有足夠承載能力外,結構物還要有整體牢固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是結構出現某處的局部破壞不至于導致大范圍連續破壞倒塌的能力,或者說是結構不應出現與其原因不相稱的破壞后果。結構的整體牢固性主要依靠結構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來對付地震、爆炸等災害荷載或因人為差錯導致的災難后果,可以減輕災害損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傷亡與當地房屋結構缺乏整體牢固性有很大關系。2001年石家莊發生故意破壞的惡性爆炸事件,一棟住宅樓因土炸藥爆炸造成的墻體局部破壞,竟導致整棟樓的連續倒塌,也是房屋設計牢固性不足的表現。
1.3結構的耐久安全性
我國土建結構的設計與施工規范,重點放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強度要求,而對環境因素作用(如干濕、凍融等大氣侵蝕以及工程周圍水、土中有害化學介質侵蝕)下的耐久性要求則相對考慮較少。
混凝土結構因鋼筋銹蝕或混凝土腐蝕導致的結構安全事故,其嚴重程度已遠過于因結構構件承載力安全水準設置偏低所帶來的危害,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格外重視。我國規范規定的與耐久性有關的一些要求,如保護鋼筋免遭銹蝕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都顯著低于國外規范。損害結構承載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在一些情況下也有利于結構的耐久性與結構使用壽命。
2.調整結構安全設置水準的不同見解
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較低,與我國建國后長期處于短缺經濟和計劃體制的歷史條件有關。但是,能夠對土建結構取用較低的安全水準并基本滿足了當時的生產與生活需求,而且業已歷經了較長時間的考驗,這是國內土建科技人員經過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儲備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對不足。如果適當提高安全設置水準將有利于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災害的能力。國內發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敗和不善以及嚴重的人為錯誤所致?,F在提出要重新審視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主要是基于客觀形勢的變化,是由于我們現在從事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為今后的現代化奠定基礎,要滿足今后幾十年、上百年內人們生產生活水平發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結構如商品房屋則更要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具備商品屬性的需要。國內近幾年來已對建筑結構安全度的設置水準組織過幾次討論,在如何調整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意見分歧,這次科技論壇上同樣反映了這些不同的見解:
1)認為我國現行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是足夠的,并已為長期實踐所證明,而國外就沒有這種經驗。我國取得的這一成功經驗決不能輕易丟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著英美的高標準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費,除個別需調整外,總體上不必變動。
2)認為我國規范的安全度設置水準盡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標準規范有關規定,即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睏l件下,據此建成的上百億平米的建筑物絕大多數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這些規范規定的水準仍然適用;但是理想的“三正?!焙茈y做到,同時為了縮小與先進國際標準的差距以及鑒于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質供應條件業已改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應適當提高。這種提高只能適度,因為我國目前尚屬發展中國家。
3)認為我國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應該大體與國際水準接近,需要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土建工程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出現事故所造成的風險損失后果將愈益嚴重,而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經費投入在整個工程(特別是建筑工程)造價中所占的比重現在已愈來愈低,材料供應也十分充裕。過去的低安全水準只是適應了以往短缺型計劃經濟年代的需要,但決不是沒有風險,如果規范的安全水準較高,曾經發生過的有些安全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而規范的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為“三正?!钡奶岱ㄋ谏w。在建的工程要為將來的現代化社會服務,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標準。低的安全質量標準在參與將來的國際競爭中也難以被承認,即使結構設計的安全設置水準能夠提高到與發達國家一樣,由于我們的施工質量總體較差,結構的安全性依然會有差距。
一、人才培養過程存在的問題
在對企業調研和對畢業生的回訪調查中,我們發現以下一些主要問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職業面向太寬泛,針對性不強;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意識欠缺,職業技術技能薄弱;課程設置和企業需求脫節,職業技術課開得多,涉及面廣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教學方法、手段落后,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職業能力素養的要求等。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開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市場的需求。通過分析、探索,我們認為改革必須基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改革措施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新定位培養目標與職業面向,解決專業寬口徑與人才需求針對性強的矛盾
1996年我校開始招收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在有限的三年學校時間中,學生要學習多門課程,專業方向單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為了該專業長足發展,也考慮到學生就業,經過多次調研,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實行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去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需求。本專業培養目標調整為面向建筑業企業、房地產企業等單位,具有建筑財務會計、建筑工程預算等綜合職業能力,具備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的高等應用型管理人才。
(二)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人才。會計系列在《會計基礎》和《施工企業會計》中間增加《財務會計》,根據社會的需要加設《審計》,加大《會計軟件》的課時量;預算系列增加《工程量清單實務》;根據實際需要增設《工程內業管理》。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上,本專業調整整合了6門課程,課程設置能和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分解相結合,并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證書考試要求接軌,體現了高職教育特色;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度,實踐教學以會做為度,專業課加強了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建筑經濟管理專業以往主要沿襲普通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主要由教師講解相關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實際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所授知識,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工作過程引導學習活動,側重于職業能力的培養,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依據。選擇和序化學習內容,教學內容針對性強,理論實踐—體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完成各種項目任務,通過學習體會的方式獲得知識,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目前該校專業80%以上的課程均完成項目化課程改革,教學效果良好。
(四)構建校外“工學一體化”的實習環境,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我校在校外建立了十幾個實習基地,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書,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本專業的所有學生在基地進行37周的畢業實習。畢業實習采取到校外企事業單位頂崗實習,是依據教學計劃安排在修完本專業全部理論課程和相關實踐環節之后,在畢業論文之前進行的綜合崗位實踐。其目的是:第一,通過參加實際企事業單位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接觸社會用人單位,走進市場,使所學理論知識與崗位實踐緊密結合,提高適應崗位就業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素質,鞏固專業思想,培養愛崗敬業,不畏困難的敬業、創新精神,為畢業后從事相關的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和能力基礎;第二,畢業實習是一次就業的真實演練,它能夠為就業尋找工作提供機會。要求畢業實習的學生從思想上予以足夠重視,投入全部精力,認真做好畢業實習的每一項內容和環節。
(五)改革畢業設計模式和指導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受到一次綜合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的鍛煉,獨立完成一定的技術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及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生走向技術工作崗位的一次“實踐訓練”。我校畢業論文股計)考核學生通過畢業實習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否能適應崗位的能力,針對經濟管理專業的特點,把畢業論文(設計)根據實習內容分為兩大方向:企業管理、財務會計方向;土建預算、工程投標方向。采用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
三、結語
[關鍵詞]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人才培養方案
[作者簡介]孫芹(1979-),女,山東威海人,山東英才學院機械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山東濟南25010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1-0090-02
一、高等教育的分類
我國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學校的分類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又是關系到中國高等教育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分類方法?!痹谖覈艿綇V泛關注和認同的高等教育分類法有兩種。
1.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97年公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將教育分為3個層次、7級、3種類型。其中,第3層次中的第5級是高等教育,分為5A和5B兩種類型,如圖所示。
歸納上述第5級的教育,高等教育可分為:學術型、應用型、實用型3種類型的教育。
2.潘懋元教授分類法。依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我國高等教育可分為綜合研究型、專業性應用型和職業性技能型三類。在此基礎上,我國高等學校可分為綜合研究性研究型大學、專業性應用型大學或學院和職業性技能型的高職院校三類。
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與分析
依據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的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106個城市中,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478.5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473.3萬人,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01。按行業分組的需求人數分析,制造業需求人數 131.8289萬,所占比例約為27.5%,占到總需求量的1/4還要多。按文化程度分組的供求人數分析,職高、技校、中專需求人數94.6331萬,所占比重54%,大專需求人數81.2272萬,所占比重17%,大學需求人數40.7119萬,所占比重為8.5%,由以上數據可見,職高、技校、中專、大專需求占到總需求量的70%以上,即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
民辦高校從辦學條件、生源質量、師資隊伍和水平來看,都與辦學多年、文化積淀深厚的公辦本科院校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應用為切入點實施教學,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走特色發展之路。
1.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在培養目標上,培養具備扎實的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掌握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和先進制造技術,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開拓精神,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科技開發、運行管理和相關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在培養規格上,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1)在知識結構上。畢業生應具有外語、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等工具性知識;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本專業需要的計算機、數學等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和機械學、電子學等專業知識;(2)在能力結構上。畢業生要掌握中等復雜程度零件的機械設計、制造和工藝編制的方法;具有一般機械設備安裝、調試、運行、操作和維護的能力;具有數控機床操作、編程的能力;具有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3)在素質結構上。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嚴謹、扎實,富有創新精神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
2.結合目標定位,合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當中,學校必須考慮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業范圍,加強基礎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同時考慮學科之間的交叉,培養機械類通用型本科人才,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培養奠定基礎,并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使學生在學校就獲得工程實踐能力的基本訓練,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因此,學校必須對部分課程進行整合,加大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重構課程教學體系,同時,實踐教學環節應注重課堂內外、校內、校外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此外,還應重視個性化人才培養,以科技創新為導向開設選修課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并開設創新實驗室,學習方向完全取決于個人的興趣,從而制定出創新型、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
3.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學院要注重研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對專業設置進行調整,提出“訂單式教育”,即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怎樣的人才。學院還根據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積極開展“特色課程教育”,全方位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4.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1)課程體系的設置體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課程設置體現“計算機不斷線”,加大課程設計,強調機械設計理論、機械工藝和先進制造技術理論學習,并根據專業特點安排實驗實訓課程。通過實踐把理論知識進行強化,并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同時,課程體系注重課程間的相互聯系,重視精品課程建設,重點專業課程至少要達到院級優質課建設水平,課程建設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整體架構中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2)嘗試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改革。為實現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畢業論文內容既要包含設計又要包含制造,而且學生必須在數控機床上至少加工出畢業論文中的一個中等復雜的零件,通過畢業設計,讓學生掌握機械零件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過程。
5.加強特色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實施主體要建立與相關專業未來的崗位群工作現場相近的實訓場所,以便讓學生盡可能地在相近的“職場情境”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訓練,進而實現培養學生處理生產現場各種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體系框架下,將實踐教學環節劃分為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訓,實踐教學環節要與相應階段的理論教學相對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機械產品設計大賽,通過大賽,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也使師資隊伍得到鍛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構建學研結合、層次遞進的立體化、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之外,學校還應把“注重實踐、復合培養”作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突破口。因此逐步實現學院與行業企業的教學資源共享,教學過程共管,共同建設專業,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共同確定職業標準、培養方案、課程內容和質量考核體系,讓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學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為學生實踐環節的教學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6.構建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保障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建立起由組織系統、評估系統、信息系統和調控系統構成的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全過程監控。(1)組織系統。學校建立了校、院、教研室三級監控組織系統,三級組織各負其責,上下協調,運行有效。(2)評估系統。學校以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為依據,通過教學評價、教學檢查、教學督導,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3)信息系統。教學質量信息采集主要來源于教學評價、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活動和學生信息員報送信息以及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獲得的信息。(4)調控系統。健全的組織系統、嚴格的評估系統、暢通的信息系統,為教學質量的調控創造了條件。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情況、學科專業建設情況、課程建設情況、教學基本設施情況、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師德、學風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及時的調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實行了“教學質量一票否決制”。明確規定,凡出現重大教學事故或在教學評價、教學檢查、教學督導中評定結果為不合格的教師,當年考核為不合格。對于嚴重不負責任、授課效果極差、學生反映強烈或連續出現嚴重教學事故的教師,取消其授課資格,聘期內不再繼續聘任其從事教學工作。對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結果差的外聘教師,取消其授課資格。
四、結束語
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與實踐,旨在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畢業生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從而吸引優秀教師、優秀生源來學校工作、學習,把學校建設成一流的應用型本科大學是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DB/OL]./gb/zwxx/2011-02/11/content_391109. htm,2011-02-11.
[2]高林,鮑潔,梁燕,等.關于高等教育分類與應用性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17).
[3]潘懋元.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2003(3).
[4]張士勲,張仲秋,郭占元.民辦應用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5(3).
[5]吳亞男.土建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
[6]張興華.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6(1).
[7]劉迎春,寧立偉,鄧奕,等.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8]何根海,譚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4).
【關鍵詞】翻轉課堂;土木工程;教學;改革
0 引言
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一級學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巖土工程和地下工程等二級專業方向[1]。土木工程專業以培養“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以交通方向為例,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較強的實踐能力,從事道路橋梁工程的設計、施工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2]。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中有以下主干課程,三大力學、建筑材料、項目管理、道路勘測設計、施工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3]。
翻轉課堂是和微課、Mooc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性,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F階段的教學活動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點,學生在課后完成相應的習題。而應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角轉變為學生[4]。學生在課前可在免費的在線平臺觀看微課程,Mooc就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學生可利用手機或電腦在課前學習知識點,一遍聽不懂可聽兩遍,兩遍聽不懂可聽三遍,這樣就避免了課堂上教師教一遍而聽不懂知識點的困惑。課堂中教師只需解決學生的問題[5]。
基于土木工程專業的辦學特點和翻轉課堂的思想,下面從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類課程三大方面進行教學改革的探討。
1 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
1.1 目前的教學方式中出現的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測量工程和建筑材料等,除了測量工程有兩周的室外實際操作課程以外其余的課程均為課程講授課程。其中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是本專業核心基礎課,同時這三門課程也是多數同學學習中較為困難的課程。在一些土木工程專業院校,每學期補考率和重修率最高的課程都是這三門課程。以結構力學為例,目前的上課方式大多為板書加PPT,由于有大量的計算演示過程,即便是PPT授課,教師也需要用黑板加粉筆進行教學。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進程計劃在45分鐘的課堂中將每一道例題和每一個知識點講解給大家。如結構力學超靜定結構的力法方程,這部分只是較抽象,知識點不易理解,課堂上教師講解一遍力法方程的原理,學生在沒有提前學習的情況下可能聽得懵懵懂懂。因時間有限,教師在有限的45分鐘內需繼續講解下一個知識點。往往,教師被一黑板一黑板的粉筆灰刺激的聲音沙啞、咳嗽不停,但講臺下的部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長期以往,教師患上了咽炎等職業病,而學生由于聽不懂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把力學課程當成了大學生涯的攔路虎,很多留級甚至退學的學生中均有一兩門力學課程未達到合格標準。
1.2 翻轉課堂帶來的教學改革
隨著教育界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翻轉課堂可以改變上述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在微時代的潮流中,教育領域產生了“微課程”。教師針對某一個知識點在15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講清楚。如上述的力法方程原理,學生在課前收聽或觀看教學音頻或視頻,聽一遍可能似懂非懂,聽兩遍可以接受并理解,聽三遍可能會加深印象,聽四遍或許能學以致用。如此,在課前學生已掌握了知識點,并能完成相關作業。而在課堂上,老師的職責是回答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翻轉課堂的理念下,利用微課程和Mooc將原來的教學模式徹底改革,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并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理解某一難懂的知識點,同時將任課教師從大量的講解中解放出來。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再對力學課程感到懼怕,有了堅實的力學基礎后可以更好地學習后續的專業課。
2 基于翻轉課堂的專業課教學改革
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教學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設計和施工技術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以交通土建方向為例,專業課包括橋梁、隧道工程和施工技術等多門課程。以施工技術為例,傳統的教學方式為課堂講授,利用黑板、PPT或視頻資料,在32學時內需要掌握路基、路面、橋梁和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并學會施工組織設計。
本課程與實踐緊密聯系,如果在課堂中單純地介紹理論方法和設計理念,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若能在課堂上播放相關技術的視頻資料再去講授,教學效果將會提高許多。但短短的32個小時,讓課堂的時間變得很珍貴,授課期間不可能觀看大量的視頻資料。目前,教師往往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給學生播放視頻。如此,學生們對于現場操作較陌生,因理解不到某一技術部分學生對本專業失去信心。但是,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在課前觀看教師提供或在線免費的視頻資料。在課堂上,教師只需將施工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也可針對某一工程方法模擬一座橋梁或隧道的施工組織設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專業課不再枯燥,同時讓學生在課后有迫切需要提高專業知識的緊迫感,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本科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
3 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
3.1 實踐類課程中出現的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類教學課程包括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這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定的動手和設計能力。學生參與到實際工程中,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完成設計和施工中較為簡單的工作。仍然以交通土建方向為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專業課中會增加一周的課程設計、一個月的生產實習和一個學期的畢業設計。課程設計主要在課程講授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操作,以某一個計算點為中心而完成相應的設計過程。如路面工程,一周的課程設計需要完成路面的結構組合設計、路面厚度計算兩大步驟。這類課程設計需要大量的反復計算,最終以數據來驗證成果。但隨著各類應用軟件的普及,如東南大學路面設計軟件可以讓一周的課程設計在一天內完成。如此,原教學計劃中課程設計的時間已顯得綽綽有余。生產實習的時間為大四第一學期的第一個月,施工和設計單位往往因時間短暫不便管理實習生而拒絕接受學生,很多學生只能應付著完成實習任務。這樣,生產實習的教學目的并沒有達到教學計劃。畢業設計有三個多月,時間在大學期間的最后一個學期,設計任務包括道路勘測設計和橋梁設計,工作的重點是在教師提供的路線圖或地質條件下計算相關參數。如此,在某種意義上學生只是完成了一套既定公式的計算。
3.2 基于翻轉課堂的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
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時間可以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可以同時進行。學生利用四個的時間(8月、9月、10月和11月)參與到施工和設計中,外業實習完成后利用一個月時間進行相關的畢業論文(設計)。大四的第二學期主要進行專業課教學,在畢業前一個月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習中掌握的現場經驗最后系統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計可改完專業課的大作業,而不必再安排單獨的一周時間。
4 結論
筆者根據自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感受,基于翻轉課堂的理念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類課程有了以上一些教學改革的思路。這些思路能否實施,還需在今后的改革中逐一驗證。
【參考文獻】
[1]丁以兵,黃偉,賈冬云.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2]薛剛,郭曉燕.土木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3]杜國鋒,趙彥.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關鍵詞:卓越計劃;實踐教學;探討
在高等院校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臺后的重大教育改革項目?!白吭接媱潯钡膶嵤┗A是我國先前執行的工程教育,在此基礎上要求高等院校與企事業單位緊密合作(一般情況下實行“3+1”,即學生三年在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學習)來推行“卓越計劃”?!白吭接媱潯弊⒅毓こ探逃掌笫聵I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離不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然而,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積極推進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適應“卓越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本文根據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就基于“卓越計劃”的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一、莆田學院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存在問題
現在的大學教師絕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就進入高校任教,其教學觀念還是遵循其本人在當學生時的教學觀念――重理論、輕實踐,即使有一定比例的實踐性教學內容,也大都是以傳授知識為重,對學生的工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不突出,有企事業單位參與教學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這些觀念導致在實踐教學中與工程實際脫節,畢業的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工作后用人單位反映學生“上手慢”。
(二)實踐教學內容存在問題
比如:實踐教學課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偏低,占比不超過25%;實驗中的驗證性實驗項目較多,而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偏少,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占總實驗項目數不超過50%;一些實踐環節的內容多年不變。如: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內容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全面反映當前的生產實際和科學前沿;由于近年來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和施工單位擔心安全問題,使得組織學生進入工地實習非常困難,因此,學生的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得不到實際鍛煉;培養方案中學生進入施工現場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的時間一般不超過8周,畢業設計階段一般是在學校進行的真題假作或假題假作,再加上施工企業由于多種原因不愿意接收學生進入工地,因此校企共同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任務是流于形式,沒有成功。
(三)缺乏高水平工程型師資隊伍
對于土建專業的實踐性教學,要求教師既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又必須有工程領域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我院大多數教師是從高校畢業進入到高校教學,其身份的變化從學生直接變成教師,其擁有的理論知識是滿足需要的(一般是博士或碩士畢業);而缺少工程領域的工作經驗,入職后理論教學任務量繁重,雖然按照學院的要求每年抽出時間到企業進行鍛煉,由于學校在培養“雙師型”方面對在職教師沒有強有力的實施政策,教師的積極性不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只能滿足一般的技能訓練。
二、改革與探討
(一)轉變教育理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在廣大教師隊伍中開展“轉變教育理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教育思想大討論,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確立在保證理論知識夠用的前提下,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改變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育觀念;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工程單位相結合,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與工程實際零接觸,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脫離實際的傳統教育觀念。
(二)基于“卓越計劃”,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堅持在理論知識夠用的前提下加強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創新精神,對構成實踐教學環節的所有要素進行重新整合,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改革:“在土建類專業中探討工程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深化實驗教學改革 提高土建類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研究”“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撰寫改革創新與實踐研究”“工程造價專業試行‘卓越計劃’”等項目的教學改革。建立“一個中心、三個階段、四大系列”的立體化、全過程(四年)實踐教學體系。
“一個中心”是指所有的實踐教學活動均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為中心來展開;“三個階段”是指把實踐教學活動分為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基礎階段、綜合階段、創新階段;“四大系列”是指把實踐教學內容劃分為“實驗教學”“實習(實訓)教學”“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四大系列。
1.“實驗教學”系列。該系列主要包括課程內實驗和課程外實驗。課內實驗主要包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課外實驗主要是指創新實驗。
驗證性實驗要求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先進行預習,在實驗課上教師簡單講解所要驗證的知識點、實驗方法、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和設備以及實驗中必要的注意事項,講解后讓學生分小組去完成實驗過程,教師只解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
綜合性和設計型實驗是指針對某門課程中的多個知識點或與之相關課程知識,要求學生先設計出實驗方案,實驗方案提交給教師進行審查其合理性與可行性,審查通過方可進行實驗,一般情況下指導教師在實驗全過程中不作講解,只作必要的輔導。比如:我院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實驗(屬于《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點位測設”實驗(屬于《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瀝青混合料車轍”實驗(屬于《路基路面工程》課程)“矩形界面量的純彎曲”實驗(屬于《材料力學》課程)“土的三軸”實驗(屬于《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等。目前,我院已有綜合性和設計型實驗的課程占所有實驗課程的85%以上。通過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能力、設計創新能力。
課外實驗(創新實驗)是指學生在業余時間完成的實驗項目,如近年來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土木工程專業12級洪曉毅同學負責的創新訓練項目“校園景觀休憩場所3D模型的設計與開發”,土木工程專業13級黃小冬同學負責的創新訓練項目“瀝青穩定碎石路面材料不同壓實條件的實驗分析”,工程管理專業13級同學負責的創業訓練項目“二維碼在禮品中的運用”等。
2.“實習(實訓)教學”系列。該系列主要包括課程實習(實訓)和課外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程實習(實訓)是指:針對某門課程在課程結業后進行的實踐鍛煉,如:地形測量實習(屬于《土木工程測量學》課程)、工程地質實習(屬于《工程地質》課程)、造價軟件實訓等。
認識實習是指新生在第一學期學了《專業概論》課程后,組織學生對施工工地或已經竣工的工程項目進行參觀實習,使學生對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結構組成、使用功能、施工程序等方面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盡早了解專業背景,激發其對本專業學習的熱情。
生產實習是指學生在學習了一些專業課程后,安排學生在實習基地從事各種施工工序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不僅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深一步理解,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除了積極利用實習基地實習外,還在寒暑假期間要求學生獨立聯系實習單位進行生產實習。
畢業實習是指在畢業設計之前,對大學四年中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在實習基地進行系統地現場鍛煉,并且為畢業設計收集資料;更重要的是通過畢業實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解決工程中的技術問題,從而獲取獨立工作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在思想上、業務上對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得到全面鍛煉。
3.“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系列。課程設計是指在某門專業課結束后,要求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的主要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并理論聯系實際去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畢業設計是指四年大學中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大學四年中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按照合格工程師的要求進行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旨在使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資料收集、設計計算、手工繪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英文翻譯、文字表達等方面得到培養,為學生畢業后進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系列。該模塊為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創新精神和服務社會的精神。
科研創新是指學生利用課內或課外實驗,通過參加省校兩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校內學生科研項目立項、各種學科競賽(數學建模、大學生建筑結構設計大賽、斯維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競賽)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社會服務是指在業余時間和寒暑假,我院團委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社會服務活動,并形成了我院社會服務活動“三結合”的特點,即“專業知識學習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科技服務與接受國情教育”相結合、“培養實踐能力與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相結合。學生通過參加以上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服務社會的精神。
(三)推進產學研合作,培養適合“卓越計劃”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雙師型”教師的實踐經驗通過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來提高。首先,建立青年教師到生產一線鍛煉的機制,讓青年教師輪流到企業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及管理,加強其實踐動手能力,并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其次,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技術培訓和土木工程相關的執業資格證書考試(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師、注冊評估師等),提高其為企業服務能力;第三,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通過培訓讓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成為適合“卓越計劃”的“雙師型”教師。到目前,土木工程學院已與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福建巨岸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宏峰集團建設有限公司、莆田市東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新茂泰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成立了產學研合作基地。并實施了福建省教學改革項目:福建省一般本科高校辦學水平提升計劃――建筑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用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改革試點(試點專業:土木工程)。到目前為止,在41名專任教師中,同時具有高校教師系列職稱和工程系列職稱或執業資格的有22名,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比例為53.7%。其中,高級工程師4名,工程師13名,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3人次,注冊建造師6人次,注冊監理工程師3人次,注冊造價師4人次,以適應培養應用型工程類技術人才的要求。另外還在莆田市建筑規劃設計院、福建巨岸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宏峰集團建設有限公司、莆田市東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新茂泰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聘請了12名高級工程師作為我系的兼職教師、客座教授。
三、結語
建立“一個中心、三個階段、四大系列”的立體化、全過程(四年)實踐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分散設置與集中設置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有利于引導學生盡早接觸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參與工程施工能力、繪圖能力、計算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等。學生通過積極參加“福建省大學生建筑結構設計大賽” “全國高校斯維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全國高?!皬V聯達”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競賽、“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競賽活動,激發了創造力和求知欲,有效地推動了他們的創造精神,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學生畢業后能直接參與工程設計、施工、管理,改變以前學生畢業后須經過很長時間的實踐才能慢慢勝任現場工作的弱點,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R].2010,6.
[2]宋佩維.加強實踐教學改革 培養卓越工程師[J].黑龍江教育,2011,(6):4-8.
關鍵詞:電梯 指導 實訓 安裝 學生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3-182-02
1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電梯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梯是一種大型的機電一體化高科技產品,由近10 000多個機械、電氣部件組成,屬于國家規定的特種設備,是一種建筑物的垂直交通運輸設備,其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其安裝技術要求高、難度大,運行維保技術要求高。
近年來,電梯安全事故頻發,引起了國家和行業的高度重視,提高和規范電梯行業專業人員勢在必行,與社會對電梯專業人才需求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電梯專業的學生極其缺乏,而且當代大學生的嬌生慣養與電梯行業辛苦的工作難以磨合,作為電梯安裝實訓教學的指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極大提高了學生對安裝實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形成了自身對專業的歸屬感,畢業的學生也受到了電梯企業的廣泛認可,以下具體分析了電梯安裝實訓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教學模式,對于電梯專業的實訓指導老師,具有一定的實用和借鑒價值①。
2 自我管理的教學模式
電梯的安裝實訓應放在學生具備制作相關管理文件能力的前提下,或上完以下全部或部分電梯專業課程之后才可進行,如:《電梯結構與控制技術》、《電扶梯國家標準》、《電梯施工安全規范》、《電梯工程項目管理》和《電梯檢測與調試》等②。在學生教學過程中,除了提供必須的教學資源,如:電梯實訓井道、電梯整機部件、勞保用品、施工工具和指導老師,其他則要求學生自我完成,比如討論施工工期、質量管理方式和指標、安全管理守則和指標,緊急事故處理方案,同時要求學生自己制作施工進度表、施工方案、質量和安全指標、人員安全組織圖、人員質量組織圖、安全守則、考勤表、土建勘測表、施工用電計劃、電梯規格表、工具借用清單、電梯平面布置圖、施工進場吊裝和庫房方案、井道施工警示牌、開箱檢查清單、還有每天需要提交的安裝日志和安全報告、自檢記錄和互檢記錄;所有的文件經學生討論制作完成后,指導老師需要一一檢查,保證可行性和安全性,對于學生自發的管理模式,只要在保證工期、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一切管理模式都是可以支持的。
3 教學過程的監督
實訓開始,并要求學生在實訓井道外張貼制作的項目管理文件,做好人員分工,準備好工具和勞保用品,每天開工前召開班前會議:明確施工任務和安全守則。作為指導老師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嚴格監督學生的施工過程按照施工計劃和方案落實,并協助做必要的調整。
(2)重心放在監督學生的安全問題上,必要時責令停工教育,要求其學生對自己的安全負主要責任,經常性的做安全意識的思想工作,使將遵守安全變成習慣性的意識,養成良好施工習慣。
(3)施工進展到關鍵時刻才進行現場指導,處理緊急情況,其他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包括稍作分析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安裝指導手冊有解釋的問題),不回答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相互討論、查閱資料,發揚探索的求知能力。
(4)用企業的時間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方式、國家的質量標準嚴格要求學生,不時驗證學生的自檢報告,每天上下午施工前后,及時梳清和總結當天施工內容,警示質量和安全問題,傳遞現場工作經驗和技巧,表達鼓勵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的實訓與現場工地的實踐有著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對工期的要求,現場工地對工期往往要求很高,而現場在土建、設備和人員準備方面卻難以跟上安裝工期的要求,現場施工過程中甚至需要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和精力去與多方協調、去克服各種土建等方面的困難,認識這些困難非常重要卻在教學過程中難以體現的。因此,實訓教學中要重視培訓學生組織協調能力,讓學生不要抱怨困難,學會自己去克服困難,指導老師也要不時的傳播現場工作經驗與學生分享,避免學生盲目自信,降低對自己能力的培養。
4 實訓教學后期的總結
安裝結束,除了要求學生做整機的質檢、清理現場、上交工具、勞保用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學生寫安裝技術總結、安全總結、管理總結、緊急事故處理總結等,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知識得到全面提升、為接下來工地的工作做好技術等各方面的準備,甚至還可以當做畢業論文的寫作基礎,總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安裝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人員分工、倉庫管理、工具準備、腳手架搭建、土建勘測及組織機構圖等各種項目管理文件的準備。
(2)施工過程總結,包括:每日工作安排,班前會議,安裝日志,質檢記錄,安全記錄。
(3)技術總結,包括:曳引系統,導向系統,轎廂,門系統,重量平衡系統,電力拖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安全保護系統的安裝技術總結。
(4)安全總結,包括:回顧安全培訓的內容,總結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分析和學習各種重傷和死亡事例。
(5)自檢記錄和項目移交記錄,包括:自檢報告③④,電梯移交清單。
總結是提高學生安裝實訓知識和經驗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應該作為一個專門的學時要求學生做好;提取總結中精華的部分,讓企業管理和技術負責人提供幫助,針對其中的要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如安裝過程禁忌、工期管理要點、分工合作安全注意事項,并增加一些安裝后期的經驗知識,如安裝款的回收、驗收現場的協調、電梯安裝與維保的交接、與總包和分包工程協調、工程例會等,讓學生全面了解工地現場的安裝管理流程,最后讓學生探討并發表個人看法,使得短時間的安裝實訓教學能夠得到最大的收獲。
5 結語
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是每一位老師的重要工作,把學生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電梯專業學生的主動學習也是區別于“農民工”的要點之一。
通過三屆電梯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工作情況實已經充分證明,采用新教學模式--學生的自我管理,在電梯安裝實訓過程中,極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配角變成了主角,不僅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畢業后學生的技能和做事態度也廣受企業好評。
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了較好的指導方向,更為企業培養出符合其發展戰略的人才。在“學生自我管理”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相信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受到廣泛認可,并且為國家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注釋:
① 電梯行業安裝人員的傳承[J].中國電梯雜志,2009(21).
② 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SV學員手冊-過程管理與文件[S].
③ 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安裝驗收檢查清單[S].
④ 電梯國家標準 GB10060-1993 電梯安裝驗收規范;GB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TSG T7001-2009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關鍵詞: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雙語教學;教改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a: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6-0161-02
隨著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國際工程市場狀況、招投標的方法和技巧、國際工程合同與法律問題、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索賠、風險管理和國際工程咨詢等,熟悉國際慣例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使其具備國際工程管理的初步能力,為其今后從事國際工程管理工作創造條件,培養能適應國際建筑市場變化的專業人員。
一、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狀況
《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中國建設工程是一個比較廣的行業,技術及管理人員從業者眾多。2000年1月1日施行的《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了我國公開招標的范圍,從單一的土建安裝延伸到道橋、裝潢、建筑設備和工程監理等專業。在實施運營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如招標中內定、排斥、不公平不平等;投標中欺詐、串標、圍標、陪標、掛靠、分包、轉包;評標中方法不科學、泄標、缺乏監督約束;等等問題。因此,我們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要求在校學生不斷學習,時刻了解國外的一些動向,從業后能規范和完善國家與地方現行法律、法規,改善我國市場競爭現狀,強化國際競爭機制,增強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外招投標項目中,中國拿到標書中標的概率并不高。在少數中標中,本專業的畢業生中有一部分從事了與國際工程項目相關的工作,畢業生遍布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雙語教學將能有效幫助他們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中。
二、本項目的研究基礎與支撐條件
1.師資力量。本項目集中了我校土木系項目管理方向較強的師資力量,參與人員均有碩士學位和講師職稱,有多年的《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科研和教學經歷,在重要期刊上均有,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應對逐漸變化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適應雙語環境,保證教學效果。
2.院系良好的專業基礎和國際工程背景。多年來,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我系教師承擔了多項建設工程教學科研項目。另一方面,本專業近幾年的畢業生有些活躍在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設的第一線,并與我系長期保持聯系,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和最新的發展動態。
3.學生基礎的提高?!督ㄔO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為本科生大四的課程,學生在經過先導專業基礎課程(法規、項目管理等)的學習,對專業術語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為《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雙語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以及特色或創新之處
1.主要研究內容。(1)教學模式的探索。在以往案例收集的基礎上,以中文教學啟發式為主、英語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用中英文相結合來授課,并盡量使用原版教科書里準確又精練的英文,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正確的專業英文詞匯。由于采用多媒體技術,關鍵部分出現在大屏幕上,并由教師進行詳細分析和解釋,便于學生視聽、理解和掌握。(2)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本項目擬采用案例啟發討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打破傳統的“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觀念,而構建一種“以學為主”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對案例的深入分析(中英文),使用研究討論的方式,以“研討”的方式營造出探究問題的氛圍。培養學生對國內外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理論的認識,以及分析、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培養他們對英文資料處理的能力。(3)對學生分組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國際工程中的熱點問題或案例(如國際工程承包中的文化環境因素,國際工程合同管理,國際工程中的新興模式、風險評估,等等)進行研討,讓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多方位拓寬與國際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4)通過合理的作業安排鞏固教學效果。作業將采用英文完成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將前述活動中的相關內容書面表達出來,提高他們的英文表達能力,鞏固教學效果。
以上的改革將雙語教學貫穿于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讓學生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提高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國際工程項目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主要創新如下。(1)中英文教材的結合使用,推行新的《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教學知識體系,在專業課程中進行中英文工程案例教學。(2)鼓勵本科學生就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中的熱點和前沿問題展開討論、撰寫論文、發表看法。(3)針對雙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引入案例啟發探究式,小組合作式學習;在教學手段上,注重繼承與創新并重,堅持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優勢互補。(4)通過對國內中文招投標管理與國際工程管理的比較教學,拓寬學生的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相關的知識廣度面。
四、擬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通過雙語教學這一方式完善《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的教學體系,將該科目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一個良好的理論學習環境和實踐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用英語學習和研究國內外專業技術知識的能力,訓練他們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使他們成為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都很強的有用人才,推進土木工程管理學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推進我校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2.探索出適合《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雙語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推進土木工程學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推進我校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3.我校土木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更加規范化和國際化。招投標文件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之一,雙語教學是培養工程專業知識全面國際化、專業技能牢固化的技術應用人才。
4.制定適合本專業情況的《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雙語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創建案例啟發討論探究式的教學環境。
五、結論
開設《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雙語課程的重要意義不在于其中的內容,而在于開拓視野、掌握國際市場的最新進展、熟悉國際上通行的管理方法和合同體系、了解國際工程管理領域的新理念,能夠做到與國際市場接軌,能以國際化的視野思考國際工程。因而,采用雙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國際工程靠近,雙語教學所帶來的語言環境也會增強學生適應國際工程環境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