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2 00: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畫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畫以其獨特的造型特征和表現方法,體現了我國傳統的審美觀和社會哲學,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過程中,往往采取以小見大、以大觀小的表現方法來觀察認識客觀事物,甚至直接參與到客觀事物中去,全面的加深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貫穿著人們的社會意識,使得繪畫不僅起到認識客觀事物的作用,還能夠起到告誡、教育的作用。在對山水、花鳥等自然事物的觀察、認識過程中,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聯系起來,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充分體現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的創作十分注重構思,講究形象思維和意識形態,將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起來,在造型方面不拘于表面形式,講究神似與形似的結合,能夠清楚的表現事物的神態情感,傳達畫家的主觀感情和所要表達的主旨。中國畫在構圖上注重整體經營,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間、空間中的事物按照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手法,進行新的布置,然后構造出畫家想要表現出來的時空意境。中國畫通過特有的筆墨技巧來表現事物和傳達情感,以點、線、面的形式來描繪事物的形態、質地、光暗等。在文人畫的創作中,十分重視書畫同源,對畫家自身的道德品質和藝術素養要求較高,講究詩、書、畫、印的相互結合,通過將詩文跋語題寫在畫面上的方式,來表達畫家對藝術、人生、社會的認識。
2、中國畫在群眾藝術領域中的作用與發展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其集中體現了畫家對人文、社會的一種價值判斷,作為畫家,藝術從事者,對當代社會和文化的基本現象或者人的精神追求有著自身的一種判斷和思考。畫家不能夠從當代社會和文化中脫離出來,否則就不會對當代文化的建設起到作用。因此,畫家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要與當代文化聯系起來,充分體現作品的精神價值。畫家要參與到社會的發展中來,關注社會現實,通過作品的創作,傳達自身對社會的認識和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畫家,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丈夫情懷是諸多文人的一種情結,其在創作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賞心悅目,還可能想著干預社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發揮出對社會、人類有用的作用。對社會現實關注、對美好理想追求、對人文精神關懷是諸多文人、畫家貫穿于中國文化之中的精神寄托。群眾藝術不同于文學藝術,其是以得到最多群眾的接受與欣賞為主,這就使得群眾藝術在藝術的形式上種類十分的多,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群眾藝術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擴展性,對人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畫在審美形態和精神意識上是有高低之分的,由于對文人、畫家的人品有著限制,有著仁、義、禮、智、信,就如我們所熟知的“八榮八恥”一樣,這種限制使得中國畫的品類、審美形態都向著良好的方面發展,在畫作中很難看到低俗、丑惡等,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引領群眾藝術向著正確的、良好的方向發展。從年代久遠的彩陶、巖畫中可以看出繪畫具有很強的表現性,是原始人類一種直覺上的繪畫方式,不是自覺地,缺乏理性的支撐。繪畫的表現性是經過中間再現過程后一種理性的把握,對人的精神有著引領作用。這種表現性對當時的人來說是感受不到的,直到魏晉時期,這種對繪畫語言的自覺才出現。到了今天,繪畫語言的作用還是十分的重要,人文精神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在群眾藝術領域中,繪畫語言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是人文精神的承載體,通過自身的因素來傳達精神情感,傳達一種情緒。在現代社會,我們可以從繪畫中看到表達人們生活狀態的丑惡的東西,一些比較前衛的中國畫里就有這些東西,如邵波畫等。這些畫作以直接的方式描繪了都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人們能夠從中感受到都市人對生存狀態的質疑,感受到彷徨與無奈,雖然有所感受,但是這種直接進入的方式沒有很強的針對性或缺乏批判意識。相對于這種直接進入的方式看來說,林風眠采用了逃避的方式來表現其對文化批判的意識,對現實十分的失望,通過畫作來尋求心靈上的安慰,有著一種田園牧歌、世外桃源的情結。無論是直接進入的方式還是逃避的方式都反映出了都市人對當代文化的一種批判。從相反的方向來說,也恰是這種批判,反映出了都市人對當代文化的需求與渴望,體現出了群眾藝術領域中,人們對美好理想、精神文明的追求。目前,中國畫在群眾藝術領域還缺乏理性的把握與分析。因此,要重視中國畫在群眾領域中的作用與發展,特別是繪畫語言方面的開發。
3、結語
關鍵詞:中國畫;傳統教學臨?。唤伇?;紙本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149-02
中國畫傳統臨摹教學課程中,掌握古絹紙的制作方法和技術難點是國畫臨摹教學課中的重點任務,學生在掌握傳統國畫專業臨摹繪畫的基礎上,還應學習臨摹傳統繪畫復制的古絹本方法,古絹本制作運用是國畫專業教學重要內容,同時也給國畫專業師生提出更高的學術要求。古絹紙的研究在于更好的復原古人繪畫作品,能有效的在融會古人繪畫技法同時,加強了古畫歷史年代的痕跡符合,對描繪古畫的質地紋理及古時印記相符起到積極作用,為制作完成古畫的整體效果達到作品高度統一。古絹紙的研究也會延續文化歷史,把古人留下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對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發揚和繼承具有現實作用,所以中國畫傳統臨摹課的絹本和紙本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對古紙本和古絹本教學研究勢在必行。古絹紙是指紙本和絹本,它們是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重要載體,還原作品年代舊貌,符合古時的繪畫作品意境起到積極作用。學生掌握制作古絹紙,學生首先臨摹作品時要學會制作古紙、古絹。古紙、古絹的制作過程實際就是研究過程,研究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掌握,主要是:古絹紙的舊色還原、古絹紙的舊色渲染、古絹紙的污舊處理、古絹紙殘舊還原四個方面。
一、古絹紙的舊色還原
學生在臨摹古人繪畫作品前,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年代和歷史背景,仔細查驗繪畫作品的舊色程度,對作品畫面進行詳細觀察了解,對古畫舊色還原做到心中有數。古絹紙的舊色還原,主要是制作復制作品的舊色紙絹,還原古人繪畫作品一致的古舊色。在教學中應積極多角度了解古人的做舊的特點,記載有明代的高濂,在其《遵生八箋》卷十五載中有描述,原文如下“染宋箋色紙,黃柏一斤槌碎,用水四升浸一伏時,煎熬至二升止。聽用橡斗子一升,如上法煎水。聽用胭脂五錢,深者方妙,用湯四碗,浸榨出紅。三味各成濃汁,用大盆盛汁。每用觀音簾堅厚紙,先用黃柏汁拖過一次,復以橡斗子汁拖一次,再以胭脂汁拖一次,再看深淺加減,逐張晾干可用”。學生在掌握古絹紙的舊色還原方法的同時,還要加強繪畫技巧的融會,不要完全依靠舊色還原方法來單純去做舊色,要學會自然為上的法則,貫穿整個古畫畫面,達到舊色和繪畫技法完整和諧的統一境界。
二、古絹紙舊色渲染
學生在掌握古絹紙舊色還原的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學習了解和實踐古絹紙舊色渲染方法,它是古絹紙的研究重要步驟之一,對古畫的作品的舊色渲染的效果起決定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責任心,做到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在旁認真指導,必要時要幫助學生完成好古絹紙舊色渲染的環節。古絹紙舊色渲染也就是染舊絹紙法,分為絹本染舊色和紙本染舊色兩種。古絹染舊色:絹帛染舊色是高校中國畫教學臨摹早期古人作品重要教學內容。絹本還分為素白絹和仿舊絹兩種,同時還根據臨摹古畫的特點需要分為生絹和熟絹。古紙染舊色:紙本染舊色是高校中國畫教學臨摹古人繪畫作品主要教學內容。紙本根據臨摹古畫的特點需要分為生紙本和熟紙本兩種。根據紙質的程度分為薄質紙類和韌性紙類。一般薄質紙類適合用排筆直接染舊色;韌性類的紙本一般采用水撈法。最后辨別古紙染舊色是以褐色、黃褐色及淡灰色為最佳,氣味有淡淡的煙氣氣味和灰塵氣息,無顏料和膠礬的味道為佳。學生在掌握的同時,還要注意原材料的真假,對材料的運用還要適可而止,根據畫面和作品年代的長短去調節濃度,盡量用原材料,少用已加工過的繪畫用品。
三、古絹紙的污舊處理
古絹紙的污舊處理是學生最難掌握的,教師應充分給學生進行說明,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在熟練掌握前二種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掌握古絹紙的污舊處理,對古代繪畫作品的深度復原具有一定的意義。古代繪畫作品由于時代久遠或保存不當,使得作品的古紙和古絹出現污損,這樣的情況越是早期作品出現越頻繁,高校國畫教學臨摹課中不可回避的教學難點就是臨摹早期繪畫的古絹紙本作品,對于低年級同學來說更是難掌握的教學環節,所以要求學生大量了解其做污舊手段和方法,使學生在臨摹的古代繪畫作品時更容易接近作品原貌。做污舊的方法一般分為做污點和做污跡兩種。做污點:做污點是指在古紙、古絹上把發霉的污點、蟲吃腐蝕變質的污點,化學物質灼傷的燃點及尖銳硬物留下的銹點等進行污點制作還原。腐蝕污點法:就是將制作臨摹的古紙絹的污點處進行適當的腐蝕。做污跡:就是將制作臨摹的古紙絹的污跡處進行還原,由于古絹紙繪畫作品年代久遠,保存不當或未及時修復等原因,傷害古紙絹畫面內外,因此而產生畫面的污跡。水痕污跡:一般先調好舊色水,最好采用植物性水狀液體,濃淡可根據畫面需要而調試,采用噴、倒、灑、點、吹等方式。墨痕:墨痕的制作一直是高校中國畫臨摹課的研究重點課題,學習掌握其方法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制作古紙本、古絹本墨痕時要認真掌握其特點。要了解所要臨摹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年代,因為年代的不同,墨痕的顏色傾向就有不同。
四、古絹紙殘舊還原
學生在學習掌握古絹紙的殘舊還原方面要充分注意,不要對古代繪畫作品“過分”殘舊。要了解古人繪畫作品的殘舊原因,是什么情況造成的殘舊。古絹紙殘舊還原一般分為做殘損和做殘洞兩種方法。做殘損:做殘損一般是指將臨摹的古代繪畫作品的古紙和古絹制作殘破狀,使其形成損壞狀態。做殘洞:做殘洞一般是指臨摹絹本或紙本制作出蟲蛀的小洞,臨摹修復時要用食物殘渣,利用小蟲蛀食的特點進行還原殘洞為最佳。也可用染舊色還原殘洞特征,但效果不好,有色味道及氣味,而且容易被識破。學生在最后的完成過程中要做到自然如舊,殘舊的過程要有偶然因素,少些人為的繪畫技法貫穿臨摹古畫作品之中。
總之,中國畫教學臨摹課不僅是簡單學習古絹本和古紙本制作復制方法,更主要是培養優秀的國畫人才,繼承和發揚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保護好祖國古代繪畫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僅是中國畫教學臨摹課的一部分,更是我們教師的一份責任,因此,中國畫傳統臨摹課的古絹紙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臺灣: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66.
[2]伍蠡甫.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葛路.美術史論[M].北京:文藝藝術出版社,1982.
[4]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5]張強.中國畫論體系[M].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
[6]楊仁愷.中國書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