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0:1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防護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U213.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高速公路邊坡包括路塹邊坡和路基邊坡,因對公路本身的安全性能和周圍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其生態恢復和景觀的營造,成為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邊坡工程防護和生態防護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越來越受到重視。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美化是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單純的工程防護既增加成本,又破壞道路景觀。因此,邊坡的生態防護及景觀重建成為高速公路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傳統防護的弊端
1.1 生態景觀效果差
缺乏植物覆蓋的邊坡一方面不利于固土護坡,破壞路基,還造成對周邊地區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高速公路的景觀效果,大量的巖石和混凝土不僅視覺效果差,且不利于凈化環境,與高速公路快捷、舒適的特點不相協調,在一定程度上給高速公路的行車帶來不安全因素。
1.2 安全穩定性差
一般情況下,高速公路設計中,由于種種原因,路基邊坡開挖和防護的設計比較簡單。這類設計主要缺點是,設計籠統、針對性差、防護措施簡單,對通車后出現的邊坡坍塌事故一般通過后續養護來處理。而高速公路作為交通運輸干道,交通量大,行車速度快,路基邊坡一旦出現事故,對交通運輸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很大。
1.3 大量工程措施使成本增高
過去,高速公路邊坡防護大量采用漿砌片石等防護方式,這些防護形式大量使用石料和勞力,破壞了自然環境,造價也較高,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防護效果逐漸降低,無自我更新能力,必須經常維護,施工難度大,對行車環境和景觀環境影響也很大。
邊坡生態防護方法
單純的植被護坡方法
單純的植被護坡方案一般造價較低,工藝簡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綠化設計的首選方案。
播撒草種
最簡單經濟的植被護坡形式應是直接人工撒播草種,但其要求邊坡坡率舒緩,覆蓋土壤肥沃濕潤,必須在適宜季節施工,并且從播種到成坪需要1~2個月的時間??量痰臈l件使人工撒播這種植被防護形式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已很少使用。
鋪設草皮
鋪設草皮可以“瞬時成坪”,減弱坡面徑流濺蝕,迅速發揮護坡功能,除寒冷的冬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施工。鋪設草皮各地區均可應用,也可用于強風化巖質邊坡,多用于路堤邊坡。坡率一般不超過1∶1. 0,局部可不陡于1∶0. 75,坡高一般不超過10 m。對于急需植被封閉坡面的邊坡,采用鋪設草皮是首選方法。
液壓噴播植草
液壓噴播植草噴射出的是含有草種的懸濁液,草種被紙漿等懸濁液包裹,還有保水劑和其它各種營養元素,能不斷地供給草種發芽時所必須的養分和水分,粘合劑又能通過噴射時的壓力,使草種緊緊地粘附于土壤表面,形成比較穩定的坪床面,降水時不能形成沖刷表土的徑流。
掛網固定植被護坡的方法
掛網固定植被護坡主要由固定物、網(底布)和基材3部分組成。固定物(常見的有錨桿或U形釘)的作用是將網固定于坡面上,并對坡面的淺層穩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網(底布)的作用是使基材混合物依附于邊坡坡面;基材提供植物生長的環境。
三維土工網墊植草
三維土工網墊是一種三維柔性材料,鋪在坡面上,由于空腔的作用,能防止土坡面被雨水沖刷和維持其穩定,降低雨滴的沖擊能量,阻擋坡面雨水的流失,避免徑流的形成,從而有效地抵御雨水的沖刷。
土工格室植草護坡
土工格室生態護坡是土工格室與植草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護坡形式,由于土工格室對流水起到緩解消能作用,可促使其攜帶物沉淀在格室中,有效避免了草籽及幼苗被雨水沖走流失,大大提高植草覆蓋率。植物根系可增加土壤透水性能,一旦遇到雨水可迅速滲透,植被的覆蓋可使坡面減少雨水的直接沖擊,緩沖雨水流速。
厚層基材噴射植被護坡
厚層基材噴射植被護坡(一般稱為客土噴播)是目前解決巖石質邊坡植草綠化最常用的技術,是采用混凝土噴射機把基材與植物種子的混合物按照設計厚度均勻噴射到需要防護的工程坡面上的植被防護技術。
結語
理念是靈魂,管理是關鍵,設計是核心,施工是保證。要樹立保護、回歸、融入、享受自然的理念,樹立與動植物為伴、地球大家園的理念。另一方面,建設業主要加強管理,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大環保專業的參與和發言權,做到環保與安全、質量同等重要,取得實效。只要各參建單位和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真抓實干,將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環境當做家園來保護和建設,就能夠將高速公路建設成為環境友好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工程。
參考文獻:
[1]潘樹林,王麗,辜彬. 論邊坡的生態恢復[J].生態學雜志,2005,24(2):217~221
[2]茍文龍,白史且,張新全.高速公路邊坡綠化技術的探討[J].草原與草坪,2002,(3):34~35
[3]鐘守賓,趙明華,陳昌富.破碎巖質邊坡生態防護技術研究[J].公路,2004,(10):174~177
[4]鄒勝文,饒黃裳,江玉林.高等級公路邊坡生物防護方式淺析[J].公路,2000,(4):50~52
[5]范竹姍,初曉波,史金山. 東北地區公路邊坡生態防護植物的選擇.防護林科技,2005,(5)
[6]蔣自立,江海東.高等級公路邊坡植被的選擇方案[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新高層論壇論文集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卷[C];2002
[7]王永林. 高速公路邊坡綠化中藤本植物的選擇與應用。園林植物資源與應用,2010,(11)
[8] 路 艷,卞貴建,趙樹青.藤本植物在高速公路綠化中的應用.山西建筑,2007,(24):355~356
[9] 魏陽平. 公路邊坡生態防護方法的選擇與使用[A].2009,(4):152~155
[10] 賀喜. 掛網噴草技術在金安橋水電站邊坡支護施工中的應用[J].2009,(3):57~59
[11]袁木林. 三維土工網墊在護坡、邊坡綠化工程中的應用[J]. 吉林水利.2005,(04):32~35
[12]楊曉華,王文生.土工格室生態護坡在黃土地區公路邊坡防護中的應用[J]. 公路 , 2004,(08):180~182
[13]郭鵬. 山區高速公路路塹邊坡生態防護工程技術研究.碩士論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隨著科學進步,人們認識到水利工程對于河流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態直線化,河道橫斷面幾何規則化,河床材料的硬質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連續化,包括筑壩導致順水流方向的河流非連續化,筑堤引起側向的水流聯通性的破壞。從保護生態環境的高度,充分認識這種負面作用,積極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對于受損河流生態系統予以必要的補償,維護水域生態系統的功能,是流域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近年來,各地在進行防洪工程建設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經采取了一些新技術和新材料加強河流的生態建設。比如生態型護坡技術,堤防綠化措施等。但是這些技術經驗還缺乏系統的總結,也迫切需要有關技術規范和技術導則的指導,使之更具科學性和規范化。
2生態化建設的建議
2.1有關防洪工程規劃的原則。工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方面應加強,權衡滿足人的需求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即進行工程項目經濟技術及生態環境效益評估,改變現行的單一經濟技術評估指標體系。以往的治河工程著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與岸上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忽視了河流周圍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視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復。因此,在進行防洪工程的規劃時,應明確河流與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處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建議按照“河流生態廊道”的范圍,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和建設。在平時的設計當中除說明需進行常規的水文、地質的測量勘察外,還要補充加強相關范圍的生態系統調查的要求,重點是生物群落(動物、植物)的歷史與現狀調查,對特定的生物群落與水體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有明確的認識。
2.2堤線布置及堤型選擇河流形態的多樣化是生物物種多樣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態的規則化、均一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因此,針對有關條款,建議補充或強調以下要點:在堤線布置原則中,補充說明應盡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態,保留或恢復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亂狀態,即保留或恢復濕地、河灣、急流和淺灘。在確定堤防間距時,遵循宜寬則寬的原則,要處理好行洪和生態保護要求與土地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河槽和河漫灘不僅要能滿足設計洪水行洪要求,還要保持一定的淺灘寬度和植被空間,為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棲息地,發揮河流的自凈化功能。堤型的選擇原則除滿足工程滲透穩定和滑動穩定等安全條件外,還應結合生態保護或恢復技術要求,盡量采用當地材料和緩坡,為植被生長創造條件,保持河流的側向聯通性。
2.3河流斷面設計。自然河流的縱、橫斷面也顯示出多樣性的變化,淺灘與深潭相間。因此設計規范中應提出河道盡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規則斷面。避免因規則斷面而導致流場的均一化,增加與生物的親和力,并有助于與自然風景相協調。與上述設計相對應,需要推廣使用一些與非規則斷面有關的水力學計算方法和配套的實用工具或計算機軟件包。
2.4岸坡防護。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對生態系統沖擊最大的因素是水陸交錯帶的岸坡防護結構。水陸交錯帶是水域中植物繁茂發育地,為動物的覓食、棲息、產卵、避難所,也是陸生、水生動植物的生活遷移區,至關重要。因此,岸坡防護工程的設計應從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建設要求出發,采用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的結構形式,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生態和景觀的護岸形式多種多樣。在典型的岸坡防護結構中,可盡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濾和墊層結構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構件和自然材質制成的柔性結構,盡可能避免使用硬質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為植物生長,及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與繁殖創造條件。
2.5景觀建設。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觀建設中,可以強調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學價值,避免將水流置于過多的亭臺樓閣等混凝土與砌石形成的人工環境之中。水利工程設施要造成一種人與自然親近的環境,現代的城市景觀設計,應更多注重生物棲息地建設。水利工程還應為公眾廣泛參與和對兒童進行水環境保護教育創造良好條件。如水生態公園等。
2.6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建議強調施工期對生物棲息地進行保護和恢復,避開動植物發育期進行施工。對特殊區域的物種,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輔助保護措施,如它處養育等。取料場開挖后應進行適當處理,以滿足美觀和環境方面的要求,要求合理設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長的條件。料場區應進行植被恢復,與周圍景觀相一致。
2.7工程管理。為降低施工環境對生態系統的沖擊,保障工程效果的實現,并延長生態工程的壽命,宜強調加強前期的養護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維護、監測和評估,并積累數據和經驗。
3結語
近年來,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推行,水利建設項目更加重視工程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結合,客土噴植這一技術在水利建設項目當中應當得到推廣與學習,例如防洪堤防護及許多工程中出現的高陡邊坡防護就應該廣泛使用,本文對客土噴植技術從原理、優勢及施工程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客土噴植生態建設原理優勢施工程序
中圖分類號:U213.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論文主體:
近年來,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推行,水利建設項目更加重視工程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結合,在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等項目當中更是大力推行生態建設方案為主流設計方案,由此也可發現國家對生態建設技術的重視與推廣。在公路專業設計當中,已有許多區域改變了傳統的公路邊坡防護方式,放棄了單一的混凝土貼坡、漿砌片石、掛網噴錨等工程防護措施,而改用掛網客土噴植、三維網植草等技術來對邊坡進行防護,客土噴植這一技術不止能在公路建設當中進行使用,在水利建設項目當中有許多邊坡的防護也非常需要利用這一技術,例如防洪堤防護及許多工程中出現的高陡邊坡防護,下面就粗淺的介紹一下掛網客土噴植技術在邊坡防護當中的優勢與施工要點。
一、掛網客土噴植技術的原理
客土噴播中的客土就是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于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質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土壤,工程使用的客土添加了纖維、侵蝕防止劑、長效緩釋性肥料和種子等添加物,添加物質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后,用團粒劑使客土混合物形成團?;Y構,從而造就有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風侵蝕,牢固透氣,與自然表土相類似或更優的多孔穩定土壤結構,加入專用設備中充分混合攪拌后,通過空氣壓縮機壓縮空氣噴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要的生育基礎及植物層。對裂隙發育的硬巖坡面、軟巖坡面、砂地、貧瘠地、酸性及堿性土壤等植物生長困難地區,客土噴播技術可以重新使邊坡盡快恢復植物生長的可能,從而形成耐侵蝕性的綠化邊坡。
二、掛網客土噴植技術優勢
現有水利建設項目當中,遇到邊坡防護項目,土質邊坡多以削坡后進行漿砌片石護坡后勾縫或者直接進行混凝土貼坡防護,硬質邊坡或風化邊坡則采用打錨筋后噴混凝土方案進行防護,兩種方法均為傳統防護形式、硬性防護措施、安全可靠、施工工藝簡單,但成本核算高,不利于景觀、對生態植被造成永久破壞,地下水無法滲出會導致邊坡穩定性得不到保證。而生態護坡技術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建設,可對邊坡起到穩固的防護作用,同時也結合了生態技術,建設完成數月后即可有植物生長,在保證結構穩定的情況下更添加了觀賞性。
綜合投資、防護效果、生態景觀等因素,提出以下的常見護坡方案比選。
表5.3-1護坡方案比選表
綜合上表可見客土噴植技術在使用范圍及投資上均有較大優勢,在建設中客土噴植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
應用客土噴播技術,防護綠化工程水土保持好、經濟性好、使用壽命長、機械化程度高、施工干擾小、 美觀自然且不需要養護。
(1)噴播設備性能優良,使巖石坡面不具備植物生長條件的高大邊坡完全可以實現綠化。由于客土的應用,為灌木和樹木的根系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基礎,能夠實現草、灌、喬合理的植物群落配比,達到建成后路域植被與自然植被融為一體的效果
(2)植物生長狀態良好且可持續發展性良好,可與工程防護方法結合應用。在邊坡陡急、基巖不穩定的條件下,可先使用格子梁及噴錨方法使邊坡穩定,再使用本方法進行綠化。
(3)抗雨水侵蝕性強。由于生長基礎混合料中有粘合劑,且通過空壓噴付于坡面,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及厚度的面層結構。加之植物發芽及初期生長快,很快將表面覆蓋,能在短期內發揮植物的防雨水侵蝕效果。
(4)經濟美觀。與護面墻、掛網噴漿相比較,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美觀性,單價不到普通25—30 cm厚漿砌片石護面墻單價的一半,具有明顯的經濟可行性。
三、客土植草技術的施工程序
客土植草技術施工斷面圖
1、清理整平坡面
在路基邊坡按設計的坡率、坡高、平整度修整坡面,人工清理坡面浮石、浮土等,并且做到處理后的坡面斜率一致、平整,無大的突出石塊與其他雜物存在,對于光滑巖石要采取挖鑿橫向平行溝等措施進行加糙處理,以免基材下滑,使其有利于基材和巖石表面的自然結合。
2、安裝錨桿
錨桿長度取1.5 ~2.5m,采用直徑為φ16-22mm的螺紋鋼,錨桿與坡面成90°角布置。安裝錨桿時,先放樣,錨桿交錯排列,橫向間距1.5-2m ,縱向間距1.5-2m,然后用風鉆或電鉆進行鉆孔,鉆頭的直徑大小一般為φ38 mm ,鉆孔深度與錨桿長度相同。打孔完畢,便可進行錨桿的固定工作。將錨桿插入孔內,桿頭伸出坡面6~8cm,以方便掛網,然后用水泥砂漿將錨桿孔內腔灌滿填實。
3、安裝植生帶
在鐵絲網底下,縱向間距1m,橫向布置1條植生帶,植生帶由土工布、木糠、細沙組成。主要起到蓄水和導水的功效,緩解巖石邊坡在干旱時草坪生長的缺水問題,植生帶用φ2.2 mm的鐵絲固定。
4、固定鐵絲網
將鐵絲網從坡頂沿坡面順勢鋪下,鐵絲網應伸出坡頂50 cm 。鋪設時網應拉緊,鋪平順后,將網掛在錨桿上,用連接件或鐵絲鎖緊,并根據需要在錨桿中采用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墊塊,以使鐵絲網與坡面保持3~5cm的距離,網與網之間的搭接寬度為15cm。 完成網與錨桿的連接工作后,要嚴格檢查鐵絲網與錨桿連接的牢固性,確保網與坡面形成穩固的整體。
5、噴射有機基材
有機基材是由土壤、水泥、保水材料、有機質和肥料等組成,其中土壤、保水材料及有機質須經過篩選,篩網孔目尺寸為18~20 mm ,準備工作就緒后,利用噴射機將混合均勻的有機基材噴布于坡面,噴射的平均厚度為8~10 cm ,其中鐵絲網之上要保證有3~5 cm厚的基材。根據邊坡的巖性酌情調整噴射厚度,以保證有機基材能提供草坪生長所需足夠的養分及水分。
6、噴播草籽
基材噴射完成后,待其自然風干4~12 h,才可進行面層的草籽噴播工作。 噴播草籽采用液壓噴播技術,將附有促進種子萌發、小苗生長的種子附著劑(也稱土壤改良劑) ,紙漿纖維、肥料、草種等,混合置于噴播機內經過機械充分攪拌,形成均勻的混合液,進而通過高壓泵,將混合液高速、均勻地噴布于已經處理好的坡面上。
7、覆蓋無紡布
噴播完成后,在其表面層覆蓋無紡布,減少因強降水造成的對種子的沖刷,同時也減少邊坡表面水分的蒸發,從而進一步改善種子的發芽、生長環境。
四、結語
掛網客土噴植技術是目前采用的新型生態邊坡防護技術之一,該技術能夠擺脫傳統施工技術,避免建設項目后對生態植被造成永久破壞,在技術在防洪堤常水位以上,河道整治常水位以上及其他水利項目高陡邊坡防護部分可起到良好的加固及美化作用,目前國內已有非常多的項目已進行了應用,并經過了多年的考驗,植物生長大多良好,猶如一幅綠色地毯,希望該技術可在建設項目中大力推廣,促進生態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關鍵詞:山區道路 坡面防護 植物防護 工程防護 擋土墻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對道路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開工建設,而山區道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山區道路的建設使原地面的地表植被受到嚴重破壞,不可避免地在道路兩側形成了大量的坡面。如果道路正適逢通過坡度較大或構造不良的地帶,還有可能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在山區道路工程施工中,坡面的防護和加固,是保證道路安全、穩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術措施。大量的工程經驗說明,在道路建設中,必須實行行之有效的防護工程,這一點對于提高道路工程質量,確保工程投資取得必要的收益和延長道路的使用年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道路坡面防護簡介
道路的坡面也叫邊坡,坡面防護主要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措施來保護路基邊坡表面,使其在非正常天氣的情況下,減緩溫度及濕度變化的影響,如在雨天讓路基邊坡免受雨水沖刷,有效防止和減少不良巖土表面的風化、剝落等,常用的坡面防護設施有植物防護和工程防護。目前,我國大部分道邊坡的防護還基本上采用“工程措施為主、植物措施為輔”的工程技術,但隨著人們對美的要求的提高,對周圍環境也產生了較高的要求,且人們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的認識,這種工程技術的適用范圍和適用度正在逐步縮小。因此,在一定的層面上來講,有“生命”的植物防護在維持路基邊坡穩定、提高路基強度和改善道路環境方面,要優于無機物的工程防護。
(一)植物防護
植物保護也稱為生態防護,是指在邊坡上種植草叢或灌木或兩者兼有,以減緩邊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結邊坡土壤以有效減輕沖刷,從而達到保護邊坡的目的,同時也起到美化路容的效果。
1.植物防護的優缺點.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植物防護一直是做為工程防護的輔助措施,但在近年的工程實踐中,植物防護措施以其明顯的景觀、生態優勢,應用程度遠遠多于工程防護。合理的植物防護能防治邊坡水土流失、坡面失穩、塌陷或者滑坡等常見的路基病害。通過植被恢復來利用植物護坡功能來進一步穩固土體,同時植物根系起到加筋作用,防治坡面的破壞。采用植物方式進行邊坡防護,由于材料成本的低廉,且使用年限會遠高于工程防護,一般工程成本都會低于同樣防護效果的相應工程防護措施的成本。這種良好的邊坡植物系統,不僅是營造出景色宜人的路容路貌,并且可以產生可觀的生態效益,大量的植物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等。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當植物防護建成后,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維護與保養,這些植被系統就會進入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持續發揮起防護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并不需要特殊的養護,后期投放的資金要遠遠小于工程防護,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但植物防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及時合理地栽植植被,就會影響邊坡的穩定性,而且植物防護由于植被的生長需要一段時間,致使植物防護的見效性慢。
2.植物防護的類型。植物防護的方法主要有種草、鋪草皮和植樹。這幾種類型可以同時選取,但要注意的是公路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基的穩定性,其次是美化道路沿線景觀環境。因此,要求植物防護選擇的植物根系一定要深,能快速覆蓋地表,盡快達到防護效果。
(二)工程防護
工程防護是一種傳統的防護措施,在我國公路建設中已被成熟應用多年。這種防護主是針對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填、挖方邊坡或風化嚴重、節理發育的巖石路基邊坡,以及碎(礫)石土的挖方邊坡等或者是為了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時采用的。通常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礦質材料進行坡面防護。
1.工程防護的優缺點。工程防護技術初期防護效果好,修建后見效快,作用也非常顯著,經過多年的施工已逐步形成針對不同條件下的較成熟的設計、施工、維護技術措施。由于工程防護所用原材料比較容易取得,且可以提前預制,因此在施工中具有進度快、工期短的優點。但工程防護對自然環境破壞程度較大,生態環境效益極差,在路基施工中已經損壞的自然植被無法快速得到恢復。公路修建之處,只見黑、白兩色,周圍環境單調乏味,易對在公路行駛的人員造成視覺上的疲勞和厭倦的情緒,給公路行駛帶來安全隱患。而且工程防護工程施工結束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論采用何種材料施工的防護措施,都將面臨著老化、破壞的風險,這勢必會帶來十分巨大的后期維護費用。
2.工程防護的類型。工程防護的類型有主要有砂漿抹面、勾縫或噴涂以及石砌護坡或護面墻等。這幾種防護要分不同情況具體選擇使用。當坡面比較完整、尚未有大范圍剝落的坡面,一般可選用抹面防護。如果路基材料是易風化而邊坡坡面是不平整的巖石挖方邊坡,可選用噴漿防護,此種防護施工簡便、效果較好。但由于水泥用量較大,會加大工程造價,重點工程可選用。這兩種方法在坡面防護時著色或修飾,有助于改善道路景觀。當坡面為比較堅硬的巖石坡面,以防止有水滲入縫隙給路基帶來的損害,可采取勾縫與灌漿。上述幾種防護針對的都是沒有大的河流經過的路基,當路基和大的河流交匯時,為防止地面水流或河水沖刷邊坡一般應設置干砌片石護面。護面墻是一種造價比較高的坡面防護措施,防護效果較好,設計、施工都較復雜,應該根據邊坡地質條件合理選用。
二、針對山區道路坡面防護的幾點想法
1.由于山區道路地形復雜,高填方、高挖方現象是非常的普遍,對這種坡面防護就需要采用植物防護和工程防護相互結合的方法,已達到最好的防護效果。
2.在采用植物防護的時候,在草種和樹種方面應逐漸走本地化道路,這樣才能使植物更能適應當地氣候,更能與自然融為一體。多采用草種和小灌木樹種進行混播,通過植草提供的初期植被,通過灌木生長來提供長期植被,從而達到“還林于山”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植物防護的成本真正降低下來,走一條“低投入低養護”的路。
3.在采用工程防護的時候,盡量采用山區自有石材,以降低工程成本;坡頂采用漿砌防洪溝,以阻擋山體雨水對坡面的沖刷;坡腳采用小擋墻,以減少對自然山體的破壞,防止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關鍵詞:生態護岸;內河航道;應用推廣
一、內河航道生態護岸的重要性
河岸是水陸交錯帶,是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航運、防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健康的河岸系統能使物質以合理的速度、形式通過其界面區,綜合功能得以順利實現,所以護岸在航道整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1]。它不僅能減少地面徑流對航道的沖刷,也能減少船舶的船行波對航道的影響,在船舶??繒r阻礙對岸坡的破壞,這對于減輕航道淤積,保持航道穩定,維護航道技術標準意義重大,同時對于航道兩岸的抗洪與減少水土流失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國水資源豐富,發展水路運輸得天獨厚,但是內河航道的開發與養護卻發展緩慢,令人擔憂。航道護岸長期受到溫度、徑流、泥沙、潮汐、船行波等外界因素音響,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結構坍塌等現象,威脅航道自身安全以及航道兩岸人民的生產與生活。是以,內河航道護岸的規劃與養護是我們內河航道規劃養護中的重點,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選擇合理的結構與適當的形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觀念的普及,新型生態護岸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生態護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與土木工程的結合,對河道皮面進行防護的一種新型護岸形式。此形式集防洪、生態、景觀、自凈效應于一體,代表著護岸技術的發展方向[2-3],在近些年來備受推崇,于歐美日韓等地區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好評。生態護岸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致力于“自然型”河道的建設,追求生態環保、人與水、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在傳統的治河思路里,河流的防洪與排澇問題則是重中之重,在工程設計上也更加傾向于工程安全的考慮。近些年來,內河航道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傳統護岸結構,以混凝土、砌石等硬質材料居多,雖然抗侵蝕與耐久性作用明顯,但封閉僵硬,隔絕了土壤與水體之間的物質交換,使得土壤、植物、生物之間的有機聯系被切斷,破壞了航道護岸周邊的生態系統?;炷恋扔操|材料切斷了水、空氣、土壤、動植物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得土壤和水體中的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原本生機勃勃的河道逐漸失去生命力,負面影響非常嚴重。據統計,在使用傳統護岸模式后,僅單一防護,沿河生物種類就減少了70%以上,水生物種類也下降到了原本的50%,有的地區更為嚴重。同時,在傳統的護岸結構中,護坡及擋墻內材料(包括堿化骨科)的水化反應,碳化反應及各種添加劑(如早強劑、抗凍劑、膨脹劑等)在水中發生反應對水質和水環境也產生了惡劣影響,不僅破壞了河道的自凈系統,更甚者,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產生活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綜合以上情形,內河航道的生態修復迫在眉睫,生態護岸工程的應用與推廣更是意義深遠。
二、生態護岸技術的應用
生態護岸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滿足防洪抗沖的標準要求,且自身結構穩定能透水、透氣,是適合植物生長的生態防護平臺;二是滿足航道兩岸生態平衡的要求,即能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態系統。在這兩個要素的要求之下,二者才能達到真正的“人水和諧”。前一個要素是人對自然的要求,即人們為了生產與生活安全改造自然,后一個要素則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尊重自然理念的體現,既要改造自然,又要掌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只有滿足以上兩個要素,才是真正意義上成功的生態護岸設計。
生態護岸技術的發展融合了現代水利工程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美學等科學,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河流水質,營造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環境影響巨大。生態護岸形式多樣,例如仿木樁生態護岸、箱式綠化擋墻生態護岸、互鎖塊生態護岸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保護了內河航道護岸,對于維護內河航道運行具有重大意義。
與傳統護岸工程不同,生態護岸工程設計上更復雜更多元化,根據國內外生態護岸的成功經驗,我們在應用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生態護岸自身不僅要具備傳統護岸的功能,同時還要兼顧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所以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我國河流眾多,內河航道更是形態各異,護岸建設受到多方條件限制與影響,在考慮使用生態護岸技術時,必須對周邊環境詳細考察,細心規劃。而且我國內河航道在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改道經歷,生態護岸的設計就必須遵循河床演變的規律,做到因勢利導。我們要在滿足河道功能堤防穩定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剛性結構,多使用自然材料,避免二次污染,做到不僅能增強護岸的美化效應,更能降低工程造價,達到經濟效益與人文效益的和諧統一。例如連云港港輸航道中生態護岸技術的應用。連云港港輸航道內淤泥、粉質粘土等軟土分布連續,經常引起淤積,影響航道內的船舶航行。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生態護岸的結構設計根據水位變化采用分層防護方式,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長特性,在岸測構造水下灘地,形成岸側生態帶,穩固了河道周圍岸線,岸線后方則采用生態防護結構進行加固。這樣不僅滿足了護岸要求中的耐久性,同時也美化了河岸環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河岸原有的生態平衡,可謂是一舉多得。新型生態護岸技術在連云港港輸航道中的成功應用對于生態護岸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我們斟酌與借鑒。
生態護岸是現代河流治理的發展趨勢,是水利和交通建設發展到一種相對高級形態的必然結果,發展前景廣闊,對于保護我國內河航道意義重大,值得我們大力應用與推廣。
三、小結
隨著經濟的騰飛,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如何做到經濟、社會、自然三方和諧發展,是需要我們努力研究探索的課題。生態護岸以其“實用、美觀、安全”的特點受到青睞,成為內河航道治理工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要不斷追尋開發更加先進的河流航道治理生態護岸技術,大力支持和引導生態保護與治理,去開創新的治理模式,真正實現我國內河航道“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建設目標。而城市內河航道作為城市景觀和文化的載體,也越發需要我們予以重視,做到優化城市景觀,修復河流生態,保護內河航道,改善河流水質等方面,使人文與自然真正意義上達到和諧統一。
總而言之,生態護岸技術以其優勢必將在內河航道的治理工程中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呂達,金建豐.生態土工模袋技術在內河航道護岸應急工程中的應用.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4)
關鍵詞:綠道(Greenway) 綠地系統規劃 曲阜市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引言
筆者結合正在開展的工作,通過對國外“綠道”理論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對《曲阜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規劃目標的理解,豐富了對區域綠地系統內涵的認識,對曲阜市市域綠地系統布局的思路進行調整,通過建設聯系南北區域綠地、寓于生活體驗的生態保護的“綠道”,以此構建宜居城鄉的市域綠地系統。
2.“綠道”理論淺析
2.1綠道的概念
綠道的概念起源于城市綠線、藍線以及霍華德提出的綠帶概念。綠道(Greenway)的本意是人們接近自然的通道,具有連接城市和鄉村景觀的功能。綠道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人類進入自然和游憩活動提供空間,另一方面對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起到促進作用;綠道又具有多層級,有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等。
近20年來,綠道運動進一步蓬勃發展,綠道成為多目標的綠色通道。全球有數千個國際、國家、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有關綠道的研究專著、學術會議、互聯網信息與日俱增。其中美國和歐洲的綠道建設走在最前列,特別是美國在19世紀城市公園運動和20世紀的開敞空間規劃浪潮之后,又發展了綠道網規劃,將相互獨立、分散的綠色空間連接成網,形成綜合性的綠色通道網絡。
3.曲阜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曲阜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以創建“城綠交融、山水相依、歷史文化特色突出的生態園林城市”為總體目標,構筑以良田為背景,以青山、碧水為骨架的綠色網絡,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綠地系統的生態性、使用性、景觀性,以實現城市與環境相互融和的總體構想。規劃結合曲阜歷史文化特色,充分體現了其特有的“至圣、帝師”文化環境。
3.1規劃原則
3.1.1立足市域、城鄉一體的生態優先原則
依據市域范圍內地形、河流、風向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市域、城市兩個層次的綠地系統規劃,突出綠地的整體系統性,強調城鄉一體統籌發展,并在市域范圍內形成與城市布局密切結合的綠色網絡體系。
3.1.2均衡分布、方便游憩的以人為本原則
依據人口密度、功能分區等進行綠地布局,形成布局均衡、層級豐富、形式多元的綠地系統
3.1.3延續文脈、突出特色的綜合發展原則
立足曲阜市的歷史、人文特色,充分體現其特有的文化園林環境,提升世界魅力城市形象。
3.1.4整體規劃、分區實施的可操作性原則
規劃是為城市建設服務的,是城市科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加強規劃實施管理的研究,整體考慮、統一規劃,分期分區進行建設,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
3.2布局結構
規劃通過區域綠地、綠廊和綠網“3G”模式,對市域空間進行布局,形成“三縱、三橫、四區”的市域綠地布局結構。
?三縱:曲西路防護綠廊、104國道防護綠廊和京滬高鐵防護綠廊。
曲西路防護綠廊:曲西路兩側50米內建設防護綠帶。
104國道防護綠廊:104國道兩側100米建設防護綠帶,其中涉及到建成區的防護綠地寬度不小于20米。
京滬高鐵防護綠廊:京滬高鐵兩側300米建設防護綠帶,其中涉及到建成區的防護綠地寬度不小于30米。
?三橫:泗河景觀綠廊、小沂河景觀綠廊和日東高速防護綠廊。
泗河景觀綠廊:泗河兩岸各100米內建立生態防護綠帶,其中涉及到建成區的防護綠地寬度不小于30米。
小沂河景觀綠廊:沂河兩岸各40米內建立生態防護綠帶其中涉及到建成區的防護綠地寬度不小于30米。
日東高速防護綠廊:日東高速兩側100米建設防護綠帶,其中涉及到建成區的防護綠地寬度不小于50米。
?四區:風景區、生態培育區、生態恢復區、中心城生態敏感區。
風景區指市域內四大區域綠地,包括九仙山風景名勝區、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山風景名勝區以及尼山國家森林公園。
生態培育區指以耕地良田為背景,作為生態綠化的重點培育地的區域。
生態恢復區指西部大片塌陷區,通過相應的規劃措施對其進行生態恢復,建設濕地公園。
中心城生態敏感區,是城市建成區所在區域,在城市建設與生態綠化之間,通過規劃找到和諧發展的制衡點。
4.綠道在綠地系統規劃中的實踐
綠道選線應合理利用現有道路資源條件,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盡量不占或少占景觀用地,又必須滿足旅游、護林防火、環境保護及生產、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遵循最小生態影響的原則,盡量不損害原有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觀避免因在生態敏感區開辟慢行道而干擾野生動植物的生境。綠道沿線應盡可能做到有景可觀,步移景異,避免單調平淡,可采用多種形式組成綠道網絡,并與外部道路合理銜接,確保與機動交通網絡的聯動。
4.1綠道的類型
根據形成條件與功能的不同,并且結合綠地系統的布局結構,在曲阜市域范圍內劃分以下四種類型的綠道:
?自然生態型
沿著泗河、沂河等主要河流以及自然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游憩型
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包括京滬高鐵沿線防護帶、高速公路防護綠帶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
?風景名勝型
沿著九龍山、九仙山、石門山和尼山景區之間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于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
?文化脈絡型
結合曲阜市文物眾多的特點,規劃將綠道與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形成歷史遺產綠道、文化脈絡綠道等線性的概念,聯系市域內各歷史文化景區、歷史文化名村。
4.2綠道斷面設計
當前我國綠色慢行交通的突出問題就是步行、自行車出行所需要的道路空間被日益膨脹的機動車道所占用。因此,有必要對綠道道路斷面進行引導。
參考國際經驗,美國確定的慢行道包括慢跑道、輪椅道、自行車道寬度在1.2-3米,而歐洲慢行道寬度大多在2.5-3米之間。根據曲阜市的慢行交通服務水平與慢行交通需求,將曲阜市綠道分為步行道、自行車道、無障礙道和綜合道四種,并相應對寬度和設計坡度進行了設定。
表1曲阜市各類綠道規劃寬度
5.結語
綠道網建設在國內逐漸興起,佛山和肇慶等地區也有了經驗可遵循。但與美國相比,依然存在開發層次較低、維護管理亟待加強等問題。
因此,在借鑒諸多經驗的基礎上,《曲阜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將綠道建設融入到綠地系統規劃中,在布局結構中充分考慮大型綠道成網成環;在設計與配置綠道綠化景觀時,盡可能的采用鄉土樹種,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并且完善了綠道與各類交通方式及城市慢行系統的銜接,提高綠道可達性和舒適度;最主要的是在綠地系統規劃中加強了綠道建設的法規性、技術性、經濟性措施,做到建管并重,對綠道的實施做出充分的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Stephen skinner.Kiss Guide to Fengshui[M].New York: Dk Publishing,2001.
[2]周年興,俞孔堅,黃震方.綠道及其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6,26(9):3108-3116.
[3]譚少華,趙萬民.綠道規劃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園林,2007,23(2):85-89.
作者簡介:袁珊珊,女,1981年06月出生,本科,畢業于山東建筑大學,現在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任工程師。
獨創性聲明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 生態環境 保護 移民安置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b)-0137-01
山區公路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等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且移民安置困難,結合安(康)川(陜川界)高速公路地質地貌特征,奔著建設“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生態高速公路,現將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在設計、建設、運營階段的理念及具體做法進行贅述。
1 項目概況
山嶺重丘區高速公路陜西安康至陜川界段,是國家高速公路“7918”網G65—— 包(頭)茂(名)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是連接西部兩個龍頭城市—— 西安市和重慶市之間最便捷的運輸通道,是陜西省“十一五”重點公路建設項目,路線總長104.6 kg,其中安康至毛壩段高速公路為世行貸款項目,路線長85.614 kg。全線采用全封閉、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山嶺重丘區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為80 kg/h。安川高速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高速公路網,是中國的一條南北大動脈、大通道,昔日的蜀道難只能停在教課書中,“一路穿秦巴,蜀道變坦途”。
安川高速公路位于秦嶺造山帶南部和大巴山構造區,地質破碎,斷裂構造發育,地層巖性復雜,自然生態脆弱,加之項目穿越漢江安康水電站瀛湖庫區,約40 kg長路線沿漢江最大一級支流任河岸坡布設(任河發源于重慶境內的大巴山南麓,于陜西紫陽縣城附近匯入漢江),漢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護區,這些對項目建設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安川高速公路總體設計貫徹“盡量不擾動江河山川,公路藏于自然”的環保新理念,公路設計尊重自然
安川高速公路線位選擇綜合考慮地形、地質、環境和水資源保護的需要,尊重并塑造文化,最低限度地破壞,最大可能地保護,最有力地恢復。面對秦巴山區旖旎秀麗的原生態風光、豐富的水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延綿千里的秦巴地區獨特的山地文化色彩和人文景觀,另外又面對秦巴復雜破碎的地質、脆弱的自然生態,路線走向盡量依照自然地形地貌展布,避免高填深挖,創新邊坡建設理念,盡量采用自然式邊坡技術,依山傍河隨彎架橋、逢山建隧通過,氣勢宏偉,渾然天成。安川高速公路全線橋梁111座48.2 km(雙幅),隧道23座33.2 km(雙洞),橋隧占路線總長的78%,這是我國已建高速公路中橋隧比例最高的山區高速公路。
3 倡導“生態防護”新理念
對于地質破碎、穩定性差的路塹邊坡,加強工程支擋措施,采用錨桿(錨索)框架梁(滑坡路段為錨索框架梁+抗滑樁,抗滑樁隱于山體之中)防護,避免了實體式圬工防護,框格內碼砌植生袋,種植草和灌木;對于地質情況好、穩定性較好的邊坡,采用自然式邊坡,緩坡直接栽植喬灌草、稍陡邊坡采用噴播種草和灌木;對隧道及站區廣場、邊坡碎落臺、棄渣形成的緩坡段或平緩路肩,采用綠籬帶、種草,點綴高大常青喬木、種植開花小喬木;對于棄渣平整形成的較大場地,種草形成綠地,點綴少量景觀喬木。安川高速公路綠化均采用當地適生喬木、灌木、草相結合進行綠化,做到坡景結合、渾然天成,且“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路邊景觀已形成,自然和諧。
項目在漢江任河庫區段自然岸坡陡峻段,橋梁下部采用小間距雙柱墩,環保美觀。小間距雙柱墩施工開挖面積小,擾動少、不破壞山體的穩定,產生的棄渣少,植被破壞少,有效地保護了生態,橋梁結構整齊輕巧美觀。
項目?。墸┩翀鲈谌。墸┩燎皩τ诒韺拥姆N植土進行集中收集,合理的堆放保管,使其在取土場復耕時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棄土、渣完成后,將收集的表土覆蓋在棄土上方,有利于植被恢復。
4 重視高速公路節能、環境保護
安川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零開挖,減少破壞,減少用地,生態恢復快速;全線隧道設有完善的照明及控制系統,省內率先實施在隧道頂部(偏左)設1排高壓鈉燈照明,高效節能、綠色環保;隧道內進行了涂料裝修,行車道緣和邊墻設有反光誘導標志,行駛在隧道內,不會產生眩光,緊急停車帶設有限速、報警電話等醒目的標志,清新、安全、舒適。
對于跨越漢江安康水電站瀛湖庫區橋梁設置完善的橋面雨水、污水收集系統,增設沉淀池,保護自然水體等方法來保護生態環境。
在居民區、學校、敬老院等設置通透式玻璃隔音屏障,將運營通車噪音對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影響降低到最小,同時不影響高速路上司乘人員觀賞沿途風景。
5 新理念安置移民,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安川高速公路建設中制定《移民安置行動計劃》,并嚴格按照批準的《移民安置行動計劃》執行,盡量減少對移民的影響,盡力提高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移民安置與區域開發及經濟發展相結合,同時鼓勵移民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色新居,開發“農家樂”旅游項目,失地而不落貧。
安川高速公路的移民安置,不管是散戶安置(由于山區地形限制,平地較少,故大部分為散戶安置),還是集中安置,均實現了農村房屋外觀、室內達到城市商品房布局,人畜分離(廁所與豬圈、牛圈等分離),改旱廁為水廁,并設置化糞池或沼氣池,既環保、又衛生,改掉了陜南農村千百年來的老習慣,人居環境發生了質的變革,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安川高速公路串聯了我國南北兩大氣候分水嶺的秦嶺和巴山,漢江穿流其間,處于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的上游水系,沿茶馬古道上駝鳴馬嘶的商旅足跡,品茶文化、龍舟文化,過漢水,穿巴山,伴任河、到四川,沿著高速公路飛馳,白墻紅頂房、白墻石板房(紫陽特色民居),道路兩邊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你真正體會“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搞好公路建設和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的關系,我們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在規劃設計階段重視環境保護、移民安置,施工階段加強管理,運營階段注重養護管理。在公路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考慮到環保因素,引進科技手段和先進方法,減少因公路建設帶來的環境破壞、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處理好路與人的關系,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公路,使我們的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鳳歧,周新華.遼寧省主要農業自然災害防御對策——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框架[J].應用生態學報,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