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7:40: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營銷戰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戰略統領戰術
在制定戰略過程中,有些將領忽視對戰術問題的研究,因此一旦戰爭開始,他們變得對戰術問題敏感了。如果一個戰略從戰術的觀點來看是可行的,那么戰爭一開始,戰略就應當統領著戰術。一位善戰的將領應該能夠忽視戰術上的困難,以便加快戰略目標的實現。有時,花費大量的財力去克服可能阻礙總體戰略實施的困難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時為了實現有助于總體戰略成功的戰術目標,不得不在短期內虧本經營。反之亦然,如果戰術目標與戰略相矛盾,你也許不得不縮減甚至放棄盈利產品的經營,對一味追求銷售量的管理人員來說,這就會惹起許多麻煩。
二、戰術是戰略的基礎
戰略是企業為實現長期營銷目標而設計的行動規劃,是企業的營銷目標與具體戰術的協調,是目標與手段的統一。戰術作為戰略的基礎,既可以將各種因素綜合運用,也可以根據企業情況和市場特點,有重點地運用其中某一個或兩個因素,設計或制定相應的戰略。
三、戰略不依賴于個別戰術
戰略來源于對戰術的充分理解,但戰略并不依賴于個別戰術。良好的戰略的精髓在于不依賴個別戰術也能夠在營銷中取勝。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廣告也能贏得微機戰,因為,在這種產品投放市場前,作為第一家生產家用計算機公司的戰略就保證了IBM公司的成功,這種戰略使公司的戰術順利實施;而對戰術的充分理解則決定了IBM公司采取這種戰略。
在認識到廣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時,許多公司領導又錯誤地依賴于它,他們試圖尋找廣告中的絕招以保證公司在競爭中取勝。有些公司把賭注下在宏大的廣告計劃上,希望它會挽救局勢,但這樣的局勢很少得到挽救;如果戰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戰術也可以取勝,如果需要完美的戰術才能取勝,那么這個戰略就不是可靠的。四、一定條件下戰略服從于戰術
戰略的制定不是從上到下,而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將軍只有深入了解戰場上發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戰略中處于有利的地位。戰略不是來自涂有防腐劑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場的土壤里。一個完善的戰略的目的在于推動戰術的運用。
在軍事活動中,一項行動計劃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讓兩位士兵作好準備,愿意并且能夠在一定時間和地點向惟一的敵人開戰。換句話說,就是在戰術上運用實力原則。重大的戰略可能是大膽的、激動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懼的,但如果從戰術上看,它不能保證戰場上的軍隊在準確的時間和地點完成任務,那么,這個戰略就是徹底失敗。營銷戰略應該從它與消費者和競爭者的聯系方面來確定它們的效果。
五、戰略與戰術不相分離
戰術體現戰略,戰略凌駕戰術,這是一個緊密無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點上將它割裂,你將自食其果。戰術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制定戰略,戰略使公司戰術的實施成為可能。一旦戰術被確定,下一步就是戰略統領戰術;戰略與戰術之間不能存在任何障礙。否則會危害整個過程。以大多數企業營銷的廣告為例:公司通常雇傭某些商處理廣告活動中的戰術問題,但公司一般在商著手工作之前就已制定了營銷戰略;換句話說,即公司決定了做什么,然后商才能決定如何做。為了使將來的營銷戰更有效,廣告商必須更多地參與戰略計劃工作,或者公司必須掌握更多的廣告戰術,兩種傾向似乎是同時發生的,這將有利于戰略與戰術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的市場營銷
復雜環境下高技術企業營銷風險研究
供應鏈管理結構模型的分析與研究
CRM在汽車營銷企業中的開發與應用
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實施策略
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理念及實踐的特征分析
新經濟條件下的我國企業營銷創新
企業營銷的戰術策略
提高市場占有率常見的錯誤及對策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企業市場營銷
企業綠色營銷與我國對外貿易
我國中小企業提升市場營銷能力的戰略選擇
市場營銷與企業文化
客戶與供應商的戰略伙伴關系及其管理
試論企業營銷能力的培育與增強
我國企業實施整合營銷戰略的對策
論生態型企業營銷體系及其建立與改造
論營銷渠道模式轉型
論企業的網上病毒性營銷策略
對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的探討
淺論市場競爭中的企業市場創新
構造3維市場營銷 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合作營銷戰略研究
論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營銷創新
企業綠色營銷探析
高科技企業的網絡營銷
企業市場營銷組合決策的神經網絡模型
提升中國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客戶關系管理
我國科技企業營銷體制中的觀念導向
新產品試銷評價方法研究
論中國轉型市場中企業營銷的預警管理
網絡環境下企業創名牌的營銷策略
論現代企業分銷渠道建設
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不確定性及其解決方案研究
企業營銷失靈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淺論"知識營銷"對企業營銷管理的影響
基于環境管理的企業綠色營銷對策
試論企業營銷戰略規劃
市場營銷觀念與商品包裝的倫理道德問題
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想與戰略管理
面對全球競爭的企業營銷對策
論企業營銷的市場導向
"客戶顧問制"與營銷創新
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發展
21世紀企業營銷新理念
企業的網絡營銷策略
淺論企業顧客關系管理的核心——忠誠度
對當前企業營銷問題的點評
世紀之初我國企業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對綠色營銷的探討
分銷網絡的有效管理與創新
用服務"粘住"你的顧客——略論企業的服務營銷
中小企業應確立營銷新觀念
現代市場營銷信息系統探討
可持續性發展與企業綠色營銷
企業網絡營銷的策略選擇
企業營銷活動的"催化劑"
供應鏈企業外部績效評價子系統研究
論渠道價值鏈增值管理對策
互聯網技術與關系營銷的實現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業務外包——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企業營銷理念創新的幾點思考
略論采購成本的控制
供應鏈中的合作與模式匹配的研究
論綠色營銷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企業如何面對和參與供應鏈競爭
我國企業營銷策劃的困境及對策
客戶關系管理價值鏈研究
客戶檔案知識的挖掘方法研究
論市場秩序與企業信用
項目管理在組織市場調研中的應用初探
淺析新時期的合作營銷關系
基于電子商務的物資供應管理系統設計
論網絡營銷與企業謀略
論知識經濟對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
中國加入WTO后的企業營銷對策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戰略
新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營銷e化
企業供應鏈的結構類型研究
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方案的設計與選擇
試論企業內部控制點的增設在企業材料采購中的作用
論企業建立顧客導向營銷觀念
加強商品審美研究 搞活企業市場營銷
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的營銷戰略和策略分析
企業市場營銷創新是全球化營銷的必經之路
企業虛擬經營的營銷戰略思考
網絡時代企業營銷策略整合
淺談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營銷戰略
現代企業中的服務營銷
企業市場策略常見缺陷分析
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
營銷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國企業實施營銷戰略的現實意義
信息傳遞障礙與營銷效率研究
模仿創新的特性與營銷環境分析
淺議利用營銷中的非價格因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以客戶關系為中心的業務流程重組
企業現代物流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
銷售經理的基本素質
市場細分和定位技術在后發企業的應用
信息系統在供應鏈與物流系統中的戰略價值
"青年文明號"在企業營銷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區銷售"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企業營銷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提高顧客價值意識 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銷售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營銷模式的創新方向
影響顧客忠誠度因素探析
論生產企業對分銷渠道成員的管理
信息化、標準化是供應鏈管理實施成功的關鍵
企業客戶關系管理(CRM)的導入與實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與策略淺議
論加強物流管理提高企業績效
讓客戶關系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營銷策略探析
市場對接過渡期的企業營銷策略
無縫營銷管理——企業戰略聯盟有效運行的基本保證
試論企業分銷渠道的創新
企業營銷管理研究——"顧客中心論"的企業營銷戰略
淺談企業如何控制銷售信用風險
上市公司關聯購銷交易實證研究
電網經營企業的營銷戰略
基于知識經濟的企業經營方式與營銷渠道的變革
WTO條件下的企業市場營銷
WTO與我國企業開展國際市場營銷
營銷管理支持系統及其內在運行機制
"差異化策略"在企業營銷中的運用
企業物流一體化研究
論內部營銷策略組合及其應用模型
論企業物流的營銷戰略
客戶關系管理中客戶發展的理論研究
信息經濟中的管理鎖定策略及其應用
試論企業綠色營銷的發展
論協同合作式的供應鏈管理
開拓國際市場的產品營銷策略探討
現代企業如何保證物資采購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業銷售通路建設的思考
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營方式與營銷渠道的變革
略論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內涵,類型與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視角下的分銷渠道整合
客戶行為與區域市場渠道策略
企業名牌戰略與營銷策略問題初探
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實施對策
基于供應鏈的網絡化制造體系結構
談知識營銷在企業營銷創新中的杠桿作用
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關系比較與選擇
企業開拓目標市場策略新論
淺析企業如何獲取分銷渠道競爭優勢
供應鏈企業間的委托問題及道德風險的防范
基于顧客的新型供應鏈管理模式初探
論現代企業的顧客滿意觀和顧客資產觀
面對WTO中外企業營銷落差比較
CRM在中小型企業中的實施與應用
當代企業營銷策略創新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構建
論產品的知識營銷
方法目的鏈短化的原因淺析
CRM在藥品營銷渠道管理中的應用
供應鏈績效評價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基于移動Agent建立企業動態供應鏈
當前環境變革中我國企業營銷理念的轉變
中小企業實施CRM方案的誤區與對策
WTO與中國企業市場營銷
新世紀的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
加入WTO對我國企業營銷的影響及對策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聯合定價決策模型探討
網絡經濟時代的客戶關系管理
供應鏈伙伴關系的雙贏研究
客戶關系管理(CRM)的理論及應用探討
論網絡營銷對企業的影響
價格戰的原因探析與對策研究
客戶忠誠與客戶關系生命周期
略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管理意義
綠色營銷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顧客關系管理:對顧客網絡及其知識管理的系統剖析
中國 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所需條件分析
探究企業電子商務組織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戶關系管理——談客戶關系管理的戰略意義
關于企業物流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探討
當前企業營銷觀念及其規則分析
文化營銷——企業營銷能力構建的戰略選擇
論我國企業市場營銷創新
創造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顧客價值
顧客忠誠的價值驅動模式
企業供應鏈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機制
新經濟下的企業網絡與超市場契約
供應鏈競爭力的廠商均衡分析
綠色營銷初探
高技術企業市場營銷特殊性分析
網絡經濟與客戶的數字化管理
數據挖掘在客戶關系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營銷創新
組織市場上購買決策者的結構類型與企業的營銷對策
論企業網絡營銷中的物流策略
論企業營銷活動策劃的專業化
西方的顧客忠誠研究及實踐啟示
以企業營銷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戰
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模式與營銷渠道變革
企業營銷創新的內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應鏈伙伴關系的產品定價問題研究
供應鏈系統的物流規劃模式
供應鏈的自動補貨模式及其價值
博弈理論與營銷創新
激勵機制在現代人事管理中的運用
對客戶忠誠創造價值問題的探討
現代供應鏈聯盟問題研究
顧客滿意度中的顧客競爭性評價
建立企業采購內部控制制度的構想
綠色營銷與企業經營策略分析
論企業產品營銷策略中的道德問題
有形產品的服務提供方式研究
顧客價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徑
我國企業知識營銷現狀與對策
客戶關系營銷——現代企業競爭的有力武器
論營銷流程再造
談企業營銷費用分析和會計處理原則
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過程的供應鏈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業應對價格戰的策略
客戶關系管理的困惑與發展
實施綠色營銷的意義與對策
借鑒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優化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及備件訂貨問題研究
入世以后中國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研究
試論企業銷售渠道的創新與優化
牛鞭效應的危害及其對策
基于供應鏈戰略目標的性能檢測指標研究
企業電子商務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業整體模型的供應鏈信息流研究
供應鏈性能評價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基于零部件歸并問題的采購策略模型(英文)
企業對市場需求的能動作用研究
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行為和企業營銷策略研究
網絡時代的消費特征及營銷對策
客戶全生命周期利潤預測方法的研究
談新經濟時代的營銷創新
國際營銷中產品的包裝,促銷與傳播學
服務營銷與企業經營戰略
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企業產品試銷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基于資源利用綜合水平的采購量分配方法
我國企業間促銷管理的實證分析與對策
企業物資供應與管理改革探討
信息傳遞障礙與國有企業營銷效率研究
我國企業營銷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及運行
論交易成本與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客戶關系管理核心思想淺析
基于機制設計的供應鏈優化整合決策效應分析
21世紀企業營銷管理創新研究
誠信營銷與企業發展
企業營銷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論關系營銷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
全球綠色營銷趨勢和我國企業的策略
試論營銷策略在現代企業中的地位
企業供應鏈構建與優化對策研究
市場營銷戰略失誤與民營企業"流星現象"
試析企業客戶資本管理
關于構建中國顧客滿意度指數測評體系的探討
阻礙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與對策
營銷創新——21世紀中國企業營銷的必然選擇
現代企業實施關系營銷的對策
VMI供應鏈系統的經濟效果評價研究
論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的市場營銷
淺析營銷適宜度
基于相對熵的營銷機會模糊評價
現代企業的物流革命與營銷創新
電子商務下企業CRM的實施研究
當代企業營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試論關系營銷
企業營銷理念與品牌提升策略創新
入世后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及企業營銷對策研究
論企業營銷形象內在素質的塑造
21世紀企業營銷變革與創新方向
過程工業供應鏈計劃調度模型?
制約我國企業開展綠色營銷的深層原因及其對策
基于客戶發掘,客戶全面解決方案的科技型企業盈利模式探究
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與實現"兩個轉變"的關系
論網絡信息環境下的顧客忠誠管理
試論市場營銷組合4PS向4CS的轉變
VE原理在營銷策略中的應用
質量文化在供應鏈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戶資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業中的實施
企業內部營銷及其實施策略探討
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淺析
供應鏈系統運行評價研究
"定制營銷"理念的前瞻及潛力芻議
淺論企業的營銷腐敗
供應鏈中的道德風險問題
供應鏈中的信息流運作模式
基于過程的供應鏈重構模式與選擇
電子營銷與中國企業營銷策略的變革
關鍵詞:物流戰略;物流效果;物流效率;主業物流;非主業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現代物流是一種新興的服務性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現代物流概念導入我國以來,物流產業就開始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手段而受到重視。盡管如此,但是在物流的戰略定位上,對物流的評價基準仍然停留在追求物流成本的降低帶來所謂“第三利潤源泉①”的“物流效率論”的層次上,此觀點主張物流的主要目的或者主要功能就是追求物流成本的削減,通過最大限度的削減物流成本實現更大的邊際利潤。由于此一學說將物流的功能僅定位于物流成本的削減,因而在此稱之為“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國目前物流理論框架的構建還不充分,“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掩蓋了物流的本質,無益于全面把握物流的戰略定位。
(一)戰略的概念
戰略一詞原為軍事用語,是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策略,綜合整體形勢和敵我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地理等諸因素,科學預測戰爭的發生與發展,制定戰略方針、戰略原則和戰略計劃,籌劃戰爭準備,指導戰爭實施所遵循的原則和方法。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實現軍事目標,統籌軍事計劃,并將各軍事行動圍繞軍事目標進行有機整合。今天,戰略論不再僅僅停留在軍事領域,也深深地影響著企業層面的經營決策。企業經營戰略是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因應競爭環境所做的戰略性經營活動②。首先,縱觀企業的經營環境,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競爭亦隨之加劇,企業有必要通過改善經營資源的效率化來強化其體質。其次,消費者的成熟化以及消費市場的多樣化愈發使得市場愈加難以預測;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不確定性意味著企業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經營資源。再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有必要導入先進的經營技術以面對日益不確定的產業競爭環境。因此,企業有必要重組企業經營資源,使企業經營戰略成為具有能夠全方位應對各種競爭的“多功能利器”,去應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
(二)企業導入物流戰略概念
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通過諸多個別的經營活動的執行來實現,在諸多參與企業經營行為的活動之間,存在著各經營活動之間以及各個別經營活動與企業經營戰略之間的定位問題,概括地說來一般有以下幾種關系。首先,個別經營活動之間存在著既相互依存,有時又相互排斥的二律背反(trade-off)的關系。其次,個別經營活動有時會隨著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而相應變動,個別經營活動的變動會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的實現。最后,在評價各個別經營活動的時候,既要對個別經營活動進行狹義性評價的同時又要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的貢獻度進行評價。有鑒于此,作為個別經營活動的物流活動自然也就理應具備以上三個特點,企業戰略的物流或者說服從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的物流的戰略稱為物流戰略。
(三)有關物流戰略理論觀點評述
作為對物流行為的評價,有關物流戰略理論的論述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提出物流戰略概念,對物流戰略理論進行了初步整理的是美國物流學者Martin Christopher,他在《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 》一書中簡單提出了物流的戰略定位問題,他認為企業在制定物流戰略時應首先明確物流戰略的方向性,繼而在此方向性之下提出物流成本與物流體系兩個子系統,并對這兩個子系統制定評價體系。所謂物流戰略就是由物流成本與物流體系相互結合而構成,不僅如此還應當明確相應的評價其成果的基準,這種物流戰略體系在實行過程中不斷通過成果的驗證及反饋,為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提供決策依據。概括地說,Martin Christopher 的物流戰略構成分為三個部分:物流成本、物流體系、物流成果。后來美國學者Daniel F.Lynch和Scott B.Keller在其合著的《The Effect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中指出,物流處理能力與企業的經營戰略密切相關,擁有出色的物流機能的企業在執行企業的戰略時比那些物流能力稍遜的企業更有優勢。另外,Bowersox 與Closs認為物流處理能力是評價那些既要保持盡可能低的總經營成本,又要提供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的物流服務水平的手段,但這種能力的發揮最終取決于企業對物流的戰略定位。
不難看出多數學者在論述物流的機能(生產性或效率)與企業戰略的關系時,均主張物流的機能是企業戰略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物流機能既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又要以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為中心。這些觀點對于理解物流機能與物流戰略的關系方面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于全面把握物流在企業發展層次上的定位。雖然上述理論探索對物流戰略理論研究有所拓展,但是并沒有針對物流戰略的構成,及內涵進一步進行深入化、系統化、歸納化研究。本論文就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試圖對物流戰略的構成及展開作進一步研究,盡可能提供新的分析視角及分析方法。
二、物流系統與物流戰略的構成及展開
在引言中提到物流概念自20世紀末傳入我國以來,以其效率面為中心,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應用開發。粗看起來此一研究與應用趨勢有其合理一面,本來作為構成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要素的各物流機能活動③本身,是獨立且分散地存在于企業的生產、銷售等經營管理活動之中的,自然追求各機能的效能最大化成了物流概念形成初期最易理解的一面,或者說在概念上物流與生產、銷售等經營機能一樣有其清晰且互為獨立的范疇。企業為了其經營目標,將運輸、保管、搬運等機能要素橫斷諸多部門,進行有機整合之后(如圖1所示),物流應作為經營機能中一個重要側面發揮其功能。既然是橫斷其他經營機能的特殊部門,物流管理系統具備以下兩個特征:(1)物流管理的閉鎖性。承擔物流機能的物流組織作為經營管理的一個部門,有其閉鎖性的一面,即有其獨立的考核目標(對其進行生產性或效率性的要求)。(2)物流管理的開放性。由于物流活動橫跨多個經營管理部門,容易受整體戰略目標、生產、銷售等部門經營活動的影響,有時難以獨立展開活動。
(一)基于戰略視角的物流系統基本構造
一般在研究物流理論時立腳于兩種分析視角,一是宏觀物流的分析視角,另一種為微觀物流的分析視角。多數的物流研究文章里是在將二者混為一同的前提下分析物流行為的,其結果是因不是在一個研究平臺上論述而導致概念混亂、各說各話。如圖2所示,物流的分析平臺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宏觀物流層次,二是微觀物流層次。宏觀物流主要是站在社會經濟的視角分析物流,側重于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運輸、交通等領域的問題;微觀物流是立足于企業管理層次視角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物流管理。當然,宏觀物流與微觀物流不是互不相連、獨自存在的,更多的時候在制定宏觀物流戰略時是在考慮了微觀物流戰略,同樣在制定微觀物流戰略時是在考慮了宏觀物流戰略。但是,不能因此將二者視為同一問題,而不加區別混同論述。特別是近年來,微觀物流理論研究中由于引入了供應鏈管理思想以及市場營銷思想以后,淡化宏觀及微觀物流的差異,在經營管理的大范疇內思考物流的思潮,進一步模糊了對物流理論構造本身的研究。
除了以上所述物流的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以外,還應關注物流的另外兩個側面:物流效果、物流效率④。由于宏觀物流多限于運輸、港灣、道路、機場、集裝箱、物流設備等宏觀層面的研究,限于篇幅,本論文主要討論微觀層次的非主業物流企業的效果和效率側面。
上面提到物流管理具有兩個特征,一是物流的閉鎖性,二是物流管理的開放性。建立在物流閉鎖性之上,對構成企業經營行為的各活動(運輸、搬運,在庫管理,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進行控制管理,從生產性、效率性的側面進行考核的分析方法稱為物流效率側面。而著眼于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緊密協調生產、銷售等職能部門,作為企業戰略要素之一的物流的一面被稱為物流效果側面。同時物流管理中的管理還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經營管理意義上的管理,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管理,使物流活動符合經營戰略的目標的管理(效果側面);二是針對物流機能領域的控制(效率側面)。物流效果的達成一般考慮一下三個因素:(1)物流活動對企業戰略執行上的貢獻性;(2)物流服務水平的戰略定位(時間、供貨的安定性、正確性等服務內容);(3)物流在競爭市場中的戰略定位。
關于物流機能領域的物流效率的達成,一般由各設施,各物流機能活動的現場管理活動構成。概括說來有以下活動構成:(1)物流的生產性管理(各機能活動的生產性管理);(2)物流設施、部門的個別管理;(3)物流機能活動(運輸、保管、搬運、包裝等)的作業管理;(4)物流費用管理。物流管理活動的基本課題就是企業緊緊圍繞著物流效果和物流效率兩個側面,建立一個不但有高效率還要有高效果的物流體系(見表1)。
(二)物流效率的戰略性貢獻分析
現代物流產業是服務性產業,同樣對非主業物流企業來講,物流機能對企業發展戰略同樣起到服務性貢獻,“物流體制的構建是從物流服務水平的構建開始的”⑤。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P.Kotler 在《營銷學原理》第一章中指出“物流就是創造需求的手段”,“物流服務水平直接與企業服務水平相關”。物流戰略的宗旨是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高的物流服務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物流品質的改善是以物流服務水平⑥的改善為核心進行的,物流服務的內容主要是在運輸的安全、合理庫存水平的維持、準時交貨、事故處理、信息的提供等物流戰術層次的業務行為,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圖3)。從企業經營管理的戰略角度來看,物流成本的上升并非一定意味著企業經營績效的低下,而是應當分析隨著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企業的總收入、凈利潤額的變化。
前面提到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是通過諸多個別的經營活動的執行來實現的,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物流管理,其個別機能活動之間存在著既相互依存,有時又相互排斥的關系,不過個別經營活動應當隨著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而相應變動。當然,對個別經營活動進行狹義性評價的同時又要評價其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的貢獻度。只要因物流服務質量的改善而帶動的凈增加利潤ΔP的總和大于用于改善物流機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凈增加物流費用的ΔLC的總和,就可以說物流成本的增加為有效增加(參考圖4)。
∑ΔP>∑ΔLC
其中ΔP:因物流服務質量的改善而帶動的凈增加利潤,ΔLC:為凈增加物流費用的總和。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隨著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企業的收入會隨之增加。隨后物流服務水準越過某一點以后(圖3中的S點),由于物流的成本的急劇增加,收入的增加開始鈍化,甚至無論多大程度改善物流服務,都難以走出收入的低迷,更甚至于過度追求物流服務水準的提高的后果,導致凈增加物流費用的ΔLC的總和大于因物流服務質量的改善而帶動的凈增加利潤ΔP總和,也就是說物流成本的增加為無效增加。
(三)物流戰略的效果與效率辯證關系
如前文所述,物流系統包含兩個側面:物流效果與物流效率,物流效率側面的發揮勢必影響物流效果的達成。作為物流系統軸心的物流戰略毫無疑問也具有兩個側面:物流效果和物流效率。一般物流戰略所要達成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成本最小,是指降低可變成本,主要包括運輸和倉儲成本,例如物流網絡系統的倉庫選址、運輸方式的選擇等;第二,投資最少,是指對物流系統的直接硬件投資最小化從而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第三,改善服務。一般認為企業收入取決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務水平,盡管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將大幅度提高成本,但收入的增長可能超過成本的上漲⑦。
物流戰略的目標是物流戰略效果性與效率性的辯證統一,一方面物流系統的閉鎖性要求在物流戰略制定或實施過程中,將物流作為一個系統實現該系統的最優化,即使物流成本、投資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物流系統的開放性要求不僅對物流系統進行狹義的評價,同時又要評價物流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的貢獻性,通過改善物流服務水平拓展市場份額實現盈利能力的突破性提高。企業戰略的實現需要對企業各個系統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個子系統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物流戰略實施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的長期效益最大化,即為實現企業戰略,而不是實現物流長期效益的最大化,這一點有別于企業戰略。在主業物流企業中物流戰略與企業戰略重疊,在非主業物流企業中物流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支撐著企業戰略的實施(圖 5)。物流戰略對企業戰略的支撐作用是基于物流系統的開放性,是物流戰略的效果側面的重要體現。物流系統的開放性要求物流戰略與生產戰略、營銷戰略、財務戰略保持協同,共同實現企業戰略,而不是片面的追求物流系統的長期效益最大化,因為物流戰略需在企業戰略的指導下制定,物流戰略的實施情況影響企業戰略的完成。
物流戰略的效率性強調在企業戰略的指導下實現物流系統的長期效益最大化,但物流系統作為企業的一個子系統,單純追求其物流系統的效率性,實為追求企業系統的局部最優。物流的效果性強調通過物流系統對企業其他子系統的協作,而達到企業系統的全局最優。物流戰略的效率側面體現了物流系統的閉鎖性,物流做為一個獨立的子系統有其獨立的考核指標,要求其實現物流系統的低成本化、最優化。物流成本的削減并不意味著企業利潤的增加,可能致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下降,從而給企業的長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圖 3)。另外,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不意味著企業利潤的下降,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企業著眼于未來實施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務的戰略,或者企業為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而犧牲物流子系統的效益促使生產、營銷等其他子系統效益的更大化(圖 4)。
物流戰略的效率性與效果性的辯證關系可以擴大供應鏈范疇。在供應鏈中,物流作為一個系統或一個獨立經營的部門,有其獨立的考核體系,追求物流系統的低成本化、最優化成為必然,體現了物流戰略的效率性。物流戰略的目的是實現供應鏈戰略,單純追求物流系統的效率性,即物流系統的最優化,無益于實現供應鏈戰略。物流戰略效率性的夸大勢必會影響其效果性的發揮,效果性的發揮又會使物流系統次優化。
三、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
前文中提到第三利潤源泉論定位于物流成本的削減,目的在于通過物流成本的削減實現企業的長期效益最大化。本文從物流戰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的辯證關系角度,重新審視該理論的合理性以及使用范圍,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本文將簡單闡述兩個概念:主業物流企業和非主業物流企業。
(一)主業物流企業與非主業物流企業
從事物流活動的企業,因物流活動本身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所處的戰略地位不同,分為主業物流企業以及非主業物流企業(參考圖6、圖7)。
所謂主業物流企業是指物流的機能行為為其主營業務內容,并且通過提供物流的機能行為而獲得的經營利益為其主要利益源泉的企業。例如從事運輸、配送、倉儲、搬運、流通加工等的專業化經營業務的企業。主業物流公司多以第三方物流(3PL)的角色向其顧客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對于此類主業物流企業來說,物流業務為其核心業務。由于主業物流企業主要甚至僅僅通過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獲得利潤,因此對此類主業物流企業來說,物流與其說是第三利潤源泉不如說為第一利潤源泉更恰當。
所謂非主業物流企業是指那些物流業務為非主營業務,但和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一樣對主營業務起到支持、輔助功能的企業。比如對于松下電器株式會社而言,主營業務就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物流和人力資源等其他職能部門一樣不是主營業務。盡管對此類公司而言,物流部門所起的功能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績效,但公司不會舉全力整合大部分經營資源去開展物流活動。第三利潤源泉論以及物流冰山說⑧等學說主要是針對此類非主業物流的企業中的物流機能提出的學說。
(二)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的片面性
由于長期以來忽視物流機能,使得這塊暗黑大陸被視為尚未開發的利潤源泉引起了廣泛重視。毫無疑問,從降低物流成本為企業的經營騰出更多的邊際利潤這一點來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物流理論框架的構建還不充分,在理論界和實業界有一種狹隘地理解物流的作用,言物流必“第三利潤源泉”的趨勢混淆了物流問題的本質。
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觀點認為絕對的物流費用的降低會給企業帶來邊際利潤,而這個邊際利潤又為企業價格戰略、營銷戰略的實施提供條件。在這里并無意否定第三利潤源泉論,無容置疑以降低物流費用為主要內涵的物流生產性的提高,對改善企業經營績效有重要意義。問題是對非主業物流的企業來說,提高績效的手段絕非僅靠改善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來實現,過分強調物流的第三利潤源泉作用會掩蓋問題的本質。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過分強調物流的第三利潤源泉的思想偏重于局部最優化,而忽略整體最優化的狹義思考。狹隘的第三利潤源泉論觀點忽視了物流戰略的效果性與效率性的辯證關系,認為單純地通過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性,可提高物流對企業或者供應鏈戰略的貢獻性和支撐作用,在作出成本削減的決策時需要站在企業整體戰略或供應鏈戰略的角度上去判斷,偏離了供應鏈整體最有化的物流成本的削減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一味降低物流成本勢必會損壞物流對整體戰略的貢獻度,提高物流成本可能是企業出于對企業或供應鏈長期效益的考慮,以犧牲物流系統的最優化為代價,爭取其他部門或系統的更大化。
四、結論
本文從戰略角度上重審物流系統的構成,將物流系統分為兩個層次: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同時可從兩個側面審視物流,即物流效果性和物流效率性。在非主業物流企業中,作為企業經營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流因其獨立且貫穿于各職能(如采購、生產、銷售)部門之中,并具有其獨立專門的考核體系,具有閉鎖性的特征;同時因物流的各個職能橫斷企業各職能部門,物流系統目標的實現受制于企業總體戰略、采購戰略、生產戰略、銷售戰略等職能戰略的開展,與職能戰略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關系,難以獨立開展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征。
基于物流系統閉鎖性的物流效率側面強調物流系統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即通過物流成本的削減實現利潤的增加;基于物流系統開放性的物流效果側面著眼于企業戰略的實施優先于物流效率性的實現,注重物流系統對企業戰略的支撐作用。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兩種辯證關系,即個別經營活動之間的二律背反關系和個別經營活動與企業戰略之間相互制約和相互依賴的關系。所以,在對物流系統進行評價時,既要對物流系統進行狹義性的評價,同時又要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的貢獻度進行評價。物流服務質量的改善而帶來的企業凈利潤的增加,大于用于改善物流機能、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凈增加物流費用的總和時就會出現有效增加效應,但當物流服務水準翻越某一點后,物流成本增加的速度將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出現無效增加現象。
與此對應,物流戰略也具備兩個側面:物流效果性和物流效率性。物流戰略的效果性強調物流戰略對企業整體戰略的支撐作用,通過物流戰略與生產戰略、營銷戰略等職能戰略的協同實施,實現企業的長期效益最大化。物流戰略的效率性則強調物流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而實現自身的長期效益最大化。物流成本的削減并不意味著企業利潤的增加,可能致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下降,從而給企業的長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不意味著企業利潤的下降,促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企業著眼于未來實施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務的戰略,或者企業為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而犧牲物流子系統的效益,促使生產、營銷等其他子系統效益的更大化。單純地追求物流戰略的效率性實為追求局部最優化并非全局最優化。物流戰略是物流效果性和效率性的辯證統一,夸大任意一面將致使物流戰略實施的畸形化。在制定企業戰略時,應統籌各種資源,防止出現局部次優化,打造企業經營的“多功能利器”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因此,使用范疇僅限于非主業物流企業的狹義“第三利潤源泉論”實為一種夸大物流戰略效率性的“物流效率論”,強調通過物流成本的削減實現企業效益的長久提升,對非主業物流的企業來說可以通過提供立足于客戶的創造性物流服務來實現企業效益的增加,絕非僅靠改善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來實現。“狹義第三方利潤源泉論”偏執了物流戰略的內涵,掩蓋了物流問題的實質。
注釋:
① 由引進生產自動化而帶來制造費用的降低被稱為第一利潤源泉,由市場營銷的導入而帶來的單位商品的銷售費用的降低被稱為第二利潤源泉,未開發的物流領域―為第三利潤源泉,同一時期針對物流成本比較有表性的另一主張為日本學者西澤修的物流冰山說。
② J.T.Cannon, Business Strategy and Policy,Harcourt & World,Inc.,1968:168.
③ 運輸、保管、搬運、裝卸、流通加工、在庫管理、信息處理等物流機能活動。
④ 這里的物流效率所指的是物流機能,具體包括運輸、搬運、流通加工、在庫管理、信息處理等功能性側面。
⑤ 矢作敏行.現代流通.有斐閣アルマ,1999:88.
⑥ 所謂物流服務水準是指企業所能提供物流機能的業務達成能力,包含對時間、供貨的安定性、正確性等服務內容及指標的制定。
⑦ Ronald H.Ballou 《企業物流管理》P28
⑧ 日本物流學者西澤修在1977年提出此學說。
參考文獻:
[1] Martin Christopher.The strategy of distribution management.Gower Publishing Inc.,1984.
[2] James F.Robeson,William C.Copacino,The Logistics Handbook,The Free Press,1994.
[3] D.M.Lambert,J.R.Stock,Stategic Ph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Irwin,1982.
[4] R.H.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Planning and Control,Prentice-Hall,2nd ed.,1985.
[5] John J.Coyle,Edward J.Bardi,C.J.Langley Jr.,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4th ed.,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8.
[6] J.T.Cannon,Business Strategy and Policy,Harcourt & World,Inc.,1968.
[7] Daniel F.Lynch,Scott B.Keller,John Ozment.The Effect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1(2).
[8] Ballou,R.H.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3rd).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92.
[9] P.Kotler.Principles of Market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0.
[10]中田信哉,峰太郎.物流略の[M].日本出版社,1999.
[11]次.物流マケティング略.同友,1991.
[12]中田信哉,淺和也,本雅隆,峰太郎.代物流システム.有斐アルマ,2003.
[13]矢作敏行.代流通.有斐アルマ,1999.
[14]唐.代ロジスティクス概.NTT出版,2000.
[15]道格拉斯?朗.國際物流[M].劉凱,張曉東,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