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04:01: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言文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高校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特點分析
(一)語言文學專業理論勝于應用語言文學是從中文、外語等專業中抽離而成,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最早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始于北京大學的中文專業,距今已經有百余年歷史,發展至今,我國的高教教育中已經形成了語言文學教學專業的教學基礎。現今階段,語言文學專業理論知識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但其應用性卻一直不明顯,使得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無法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職能,這也造成了社會對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認可度降低,因此,在現階段,語言文學專業必須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建立符合社會發展的語言文學專業。
(二)語言文學以培養專業性文學人才為主要目標多年以來,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培養作家、文學家、教育家等知識分子的教育基地,對于國家的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社會學角度意義上來說,這些職業都不能成為社會職業類型,而其應用性也就沒有多大的發揮特征。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在許多高等教育學校中開設了關于中文專業中的文秘學、新聞傳播學、國際漢語等相關專業,這些課程的開設都是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這門專業的社會應用性,為社會發展的需要輸送相關專業的應用性人才。但就近幾年干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來看并不容樂觀,就業率持續下滑,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該專業的社會應用性不強,社會對其的認可程度也不高。
(三)語言文學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不強語言文學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對語言的分析運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從語言教育本身來看,語言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教語言文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實踐、應用的教學機會較少,學生無法掌握語言練習的機會。此外,現階段語言文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一般都集中在文學寫作這一方面,從教學內容上來看,該學科的實際應用性較差是有據可循的。
二、高校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在分析語言文學專業特點的同時,還需要對專業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從而找出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具備的條件,促進語言文學專業建設。
(一)語言文學的理論基礎較為堅固我國的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有著牢固的理論基礎,其理論的主要是以中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為源泉,結合國內外語言學理論、文學理論等發展而成的語言文學理論基礎,此外,凡是適用于社會發展的理論和其他語言學理論都可以發展成為語言文學理論基礎,因此,語言文學的發展就具備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為高校的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語言文學的發展擁有優厚的現實條件語言文學專業的建設具備了優厚的現實條件,這種現實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的語言文學專業發展已經有百余年歷史,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基礎,這對于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其次,語言文學雖偏向于教育學術性,但其發展也擁有了廣闊的市場環境,社會對于語言文學專業需求也較多,因此,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具備了優厚的現實條件。
三、高校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措施
(一)堅持語言文學教學改革高校在進行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時,首先應該積極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時代潮流,完善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在改革過程中,高校應該逐步完善學科體制建設,完善教學體制和網絡虛擬教學體制,并要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更新教學內容,對于不符合發展的教材及時進行更改。同時,還應該完善網絡教學選課模式,均衡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從而在方便師生選課的同時合理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對于語言文學的吸收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語言教學質量語言文學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在語言文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質量,鑒于此,語言文學科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認真備課,盡量選取新穎的教學素材,并及時為學生引進最新的科研成果,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最新的學科理論,進而鞏固學生的學科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三)改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注重掌握恰當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將文學作品與多媒體中的聲音、圖像、視頻相融合,為學生打造一堂聲情并茂的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語言文學的美感,增強教學的新穎性。
(四)加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高校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本質在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就目前的語言教學中,仍將寫作能力視為衡量學生語言能力的一貫標準,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應綜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全面進行測評,以促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小結
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很多時候是為了能夠加深對不同文學作品的理解。閱讀文章是理解文學作品的關鍵,但文學理解并非完全是對文學的閱讀,文學閱讀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大多時候停留在字面意義上,卻很難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作品的內涵所在。但通過對文學作品中語言意境的分析,則能夠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文學理解中,語言意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意境,才能為文學理解提供更加輕松的基礎。
其次體現在寫作運用方面。漢語言文學的涉及領域很多,其中寫作也是漢語言溫煦的一部分。寫作毫無疑問是與語言有關的文學,且對語言的組合要求非常高,有自己的格式規范和規律。在寫作中,除了語言表達要到位外,語言的意境營造也是其中重要內容,在對漢語言文學進行研究后,人們便會對漢語文章中的具體結構有所掌握。但僅僅掌握結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語言對恰當的寫作意境進行營造。好的意境氛圍,是好的文學作品成功的重要基礎,能夠為文章作品增添更多的光彩。再次,還體現在語言規律上。
作為一門專門研究語言的學科,漢語言文學不僅能夠有效培養人們的語言文字能力,還能有效培養人們的語言修養。世界上所有語言都有其自身的運用規律,漢語言也不例外。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和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體系,雖然普通話在我國被規定為通用語言,但目前仍然很難在全國所有地方普及,很多人無法很好地掌握普通話。南北的語言具有較大的差異,僅僅通過語言是很難理解彼此的意思的,但如果在一定的語言意境中,則很容易便能明白彼此的意思。因此,語言語境還經常被應用在語言規律中,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彼此。
關鍵詞:高中語文;漢語言文學;語文教學
漢語言文學教學在弘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培養各級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漢語言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對目前的整個語文教學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語文漢語言文學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高中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經過幾十年來的多次改革以及發展,已經取得較大的成就。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尤其是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在應對社會新要求時顯得力不從心,歸納起來主要存在著教學模式老舊、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以及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作用的發揮。
二、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途徑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目前,語文教學中,真正意義上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是從高中開始的。由于學生文學方面知識基礎十分薄弱,教師的作用愈發更加重要。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適應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需要,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提高教師綜合素質:(1)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教師不僅僅要掌握如字法、詞法、句法等漢語言基礎知識,還要具備一些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以及與教材相關的中外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識,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學授課做好知識儲備。(2)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當下,知識的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終身學習已經是必然趨勢,我國目前也已經逐步進入學習型社會,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實際工作中樹立研究性教學思想和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在研究性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在學習中增加新知識。(3)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通過選派培訓、推薦深造、素質考核等手段加強對高中語文教師綜合素質養成的支持。
2.改革高中語文課程結構
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標主要有兩方面:(1)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具有一定語言文學基礎的畢業生;(2)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合格的高中畢業青年。筆者個人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一理念不斷滲透到實際教學中,對漢語言文學的課程結構體系進行改革,實際操作可從如下兩點著手:(1)加大漢語言文學選修教材的教學力度?,F在高中階段,學校大多在語文教材外配有相應的自讀教材,學校應該從校級課程設定角度加大對這些選修篇目的教學考查力度,引導學生注重文學素養的培育。(2)提高教材中著名文學篇目的教學時數。高中語文教材的各種文體篇目中,基礎知識性質的篇目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給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帶來了極大限制。為此,筆者認為,學校甚至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材篇目的教學時數進行調整,加大著名文學篇目的教學時數,爭取把有代表性的文學篇目講授得更加透徹,以典型篇目教學帶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3.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是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以漢語言文學的特點以及高中生文學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為根本出發點,創新教學方法,多采取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培養漢語言文學學習興趣和掌握學習規律。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就較為可取。(1)互動教學。教師可以依托對一些文學篇目或作家的評價,在班級中開展討論,營造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學習,以此培養興趣;(2)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識地以一些問題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通過質疑,探求問題答案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培養學習興趣,達到釋疑的目的;(3)自主式教學法。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利用本身擁有的網絡信息資源,為高中年級建立一個現代漢語言文學資料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與漢語言文學有關的課件、講義以及學生優秀文學創作作品等資源,使學生和教師得以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開展自、個性化學習,從而促進高中年級教師和學生漢語言文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基于上文論述,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中階段漢語言文學教學是社會發展和我國語文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目前應試教育主導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現實條件下,學校和一線語文教師是加強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有英.淺談中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文學教育:中,2010(07).
[2]邱薪穎.淺析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8).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目標
20世紀以來,西方學者把人文科學列為了人類社會三大類型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之一,足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語言文學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那么作為影響深厚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任務到底是什么,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首要問題。無可厚非,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同于自然科學,它所培養的學生從事的工作離不開對人的教育、對人類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將業務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這是大多數高等教育學校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目標。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原則
(1)適應性原則。教育是為實踐服務的,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現代科學技術飛快發展,使得社會各行各業要求畢業生掌握一定的現代技能,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要注意緊跟時代,設置有關新課程,更新課程體系,適應新時代的需要。(2)系統性原則。在課程體系結構規劃過程中,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充分考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要注意保持知識結構的科學性,最終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和技能。(3)穩定性原則。課程需要更新,但同時也需要維持穩定性。因為從文學的角度講,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專業中的一些基本課程是經過多年實踐考驗的,已經被證明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結構中核心的部分,是必須保留而不能輕易取消的。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創新設想
1、教學特點
漢語言文學是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承擔著傳承與提升民族語言與文化的重任。該專業核心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體現了對個體、家、國乃至全人類的一種社會責任感。
2、就業形勢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寬,本專業畢業生一般文筆較好,思維活躍,可以勝任很多部門和機構的工作。比較專業的部門可以是新聞出版系統,例如報社、雜志社、出版社及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等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的文秘、宣傳部門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但是,受社會整體就業環境的影響,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雖然比較平穩,卻不那么熱門。并且作為一個傳統專業,歷年來招生人數有增無減,盡管社會需求也在不斷增大,總體來說需求日趨飽和,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般人才日益面臨著就業難的嚴峻考驗。而且,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結構也有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地方。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大多局限于文學類科目,比較單一。而市場需要的是綜合漢語言文學及其他一門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設想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職業適應性比較寬泛。為進一步利用和發揮這一優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創新來和社會接軌。
(一)用實用性理念來指導教學
1、強化文學專業知識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傳統課程包含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文論、比較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文學史、民間文學、漢語史、語言學史學、美學、批評文學等。教學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課程進行優化:①精簡課程內容。按照學科發展的形勢,去除過時的課程,根據最新的知識結構增加新興課程。②優化課程結構。應運用各種媒介,包括電腦、電視傳媒,廣播傳媒等等,與本專業結合起來,聲、文、圖有機統一,使學生能夠提起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強化課程實用性,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為了增加學生就業率,必須用就業的方向指導教學改革,也就是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提升該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學生在“讀”、“寫”、“說”這三個方面能力必須得到強化。也就是培養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掌握漢字意義的能力。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即閱讀各種文體的能力,寫作各類文體的能力,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語文教學的能力以及信息調研能力。
(二)用創新性理念指導教學
創新包括在教學思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1、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知識輻射面廣,卻不如其他專業畢業生具有市場競爭力。所以在教學中不必過分受語言與文學本身的限制,可以結合該專業歷史發展與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為以后就業打好基礎。事實上很多現代新專業都是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演生而來的。因此,突破傳統的人為設定的專業界限,更好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勢。如文秘與公關、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等都可以同漢語言文學專業相結合,設計成該專業的應用教程,同時,植入外語課程,網絡信息課程,基礎綜合素質課程,職業生涯課程等,提高畢業生動手能力和從業能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很難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如工程、建筑、醫學、會計等一樣獲得準確的職業定位,更是很難直接和應用型人才掛鉤。它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擔當著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1]。其主干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在于: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不體現在應用性,而是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等。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當前就業壓力的增大,教學實用主義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也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和社會接軌。
2 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給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從現實意義來看,從實用性的角度指導教學應注意:
2.1 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2.2 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
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2]。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論*文*網]
3 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創新包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創新等。本文強調:
3.1 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創新
該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較廣,但往往不精,競爭力上不如其他專業學生。鑒于該專業的特殊性,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于語言與文學本身,而可以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歷史發展與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很多新專業如新聞、廣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發展而來的。因此,在保證專業根基扎實的前提下,應打破人為設定的專業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如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文秘與公關、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素質教育;教學質量
1.漢語言文學教學意義
時代在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同時競爭日益加劇,所以人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漢語言文化的學習關系到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發揚,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輕視的力量。只有我國的下一代學好漢語言文學,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才不至于流失在歷史長河里。漢語言文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讓當代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2.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分析
2.1教師轉變教學角色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多是采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少把學生主體性當做教學活動的主要標準,對學生的具體需求不明確,所以教學活動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不是很強。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沒有自主學習的激情,自然對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有一定弊端。而且學生參與的互動機會比較少,學生在理論課堂中逐漸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漢語言文學有更好的幫助,老師需要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以自己為主導,而且真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以前那種老師就是權威的教學思想應該摒棄。
2.2制定教學目標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制定教學目標或者是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只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刻板的理論講解,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散亂,沒有邏輯。這樣散亂的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目標,對學生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具有負面影響。想要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老師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制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應該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要解決大問題,就可以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學習漢語言文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老師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把復雜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老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認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每個階段及時調整重新評價教學目標,直到最終培養出具有漢語言文學素養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老師在制定目標時不能僅考慮課程要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每個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人才培養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對跟不上老師教學腳步的同學及時給予幫助,為他們制定更加簡單詳細的教學目標。
2.3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漢語文學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教學目標能否高效實現,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師教授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為了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熱情,老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漢語言文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蘊含一個歷史典故,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多向同學講述一些相關歷史故事,講解其中典故、詩詞的由來。在講解文章的時候多介紹一些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寫作背景。現如今是信息化時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優勢,采用影視資料、網絡課件、圖片配音等方式給同學們創設情境,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課堂的參與度。老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引導同學們在課堂之外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在網絡上查閱課堂上要學習內容的背景知識,先自己大致了解。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老師加以及時指導,解決問題。
3.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在教育事業中受到了很大重視,因為漢語言文學關系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當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視是理所當然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梅.論背誦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8).